如果没有二战德国二战对待苏联女会在航天方面超过美国苏联吗

在苏联的卫国战争期间,英美等西方国家对苏联给予了大量的物质援助,战后的人们 出于各种原因,就这些援助的数量和它们对苏联卫国战争的重要性各持一词,一直争论不 休。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随着以往的一些档案的公开,我们已可以对其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英国人艾伯特o西顿说:“如果美国和大不列颠在苏德战争期间严守中立的话,毫无 后顾之忧的德国和轴心国军队将会把苏联碾得粉碎。”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尽管战争不 承认“如果”,但人们也不妨就着艾伯特o西顿的话,去了解一下英美在苏联卫国战争中 对苏援助的内幕。
探秘更多历史关注微信公众号“迷蒙历史堂”
1940年底,丘吉尔紧急致函美国总统罗斯福求援,罗斯福提出以租借方式援英。1941 年3月,美国国会通过租借法案,授权总统向与美国安全有重大意义的国家用出售、转让、 交换或租借等方式提供武器和军用物资。《租借法案》的出台使美国走向反法西斯战争的 重要一步,意味着美国完全放弃“中立”政策,实际上介入欧洲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
展开剩余79%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当日,丘吉尔就发表广播演说,向全世界宣称:“我们要 对俄国和俄国人民给予力所能及的一切援助。”第二天,美国代理国务卿威尔斯发表声明, 支持苏联。罗斯福在审阅这个声明时,用铅笔加上了一句结束语:“在今天,对美洲各地 的主要危险是希特勒的军队。”此后,为了利用苏联去对抗德国,英国对苏联给予了物质 支援,美国也依据《租借法案》对苏联予以了大量的物质援助,这些来自西方国家的物质 援助无疑在苏联的卫国战争中起了极大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部长会议副 主席沃兹涅先斯基曾表示,盟奉援助的武器装备只占苏联生产总量的40%。整体来说,这 些援助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很大,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对卫国战争的进程产生决定性影响。在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一些媒体披露,美英盟军援助苏联的武器装备远远不止这个数字。
与苏联人不同,美国编年史家把租借法案的作用一直都看成是苏联能够继续战争的决 定性因素,美国学者罗伯特o约翰逊在1969年出版的专著中论述了美国援助对于苏联至 关重要的军事经济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有关苏联生产的相关资料,他无法表明美国和 英国提供的援助在苏联的个别至关重要的生产中所占的分量,虽然他能够列举出根据租借 法案所供应物资的详细清单。这份供应物资的详细清单大体是:战机1.83万余架,坦克 13000多辆,舰船400多艘,以及大量的汽油、粮食和钢材等等。
红军高级将领朱可夫曾对一位作家表示,如果没有美国的钢,我们能够生产那么多坦 克吗?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国援助的装甲钢占苏联生产总数的一半左右。据 俄罗斯空军著名的历史学家莱贝德夫少将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总共向苏联援助 了 18300余架各型作战飞机,约占苏联生产战机总数的20%,美英总共还提供了 150万吨 高质量的汽油,比苏联生产的总数还多。
美国通过租借法案援助苏联的物资名目繁多,多达上千种之多,在战争中,苏联大量 工业品产能不足的情况下,这些援助有力地分担了苏联已经疲惫不堪的工业的压力。客观 地说,这些产品大多数苏联不是不能生产,但是,苏联的人力极为紧张,如果把这些人力 投人到这方面,对战争有极大影响的坦克、飞机、大炮就无法达到这样巨大的产量。
美国和英国的援助武器平心而论,援助的数量是很大,但其在先进程度上都是做了保 留的。英国向苏联提供的MK IV坦克被称为“丘吉尔”坦克,丘吉尔曾开玩笑说:“以我 名字命名的坦克的缺点比我还多。”在整个卫国战争的战场上,苏军的先进武器那还得靠 自己。但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由于在战场上的巨大损失急需弥补,此时数量巨大的西 方援助所产生的作用也是不可以低估的。
对于这些冒着德国飞机潜艇的威胁穿越冰海送来的援助,斯大林兴奋异常,他从来都 没有因为盟国以次充好而抱怨过,只是强调“这些还不够,我们的军队需要更多的先进武 器对付德国法西斯”,终于这个国家以强大的人海淹没了柏林,吞噬了百万关东军,在这 些永载史册的瞬间,除了 T34和伊尔2等有苏联特色的社会主义兵器,很多西方盟国援助 的武器也发挥了巨大作用,被苏联官兵戏称为“资本主义的杰作”。
对于西方援助的重要性西方人下的结论是:“没有西方的援助,苏联不仅可能难以贏 得卫国战争,而且甚至无法抵挡德国的入侵。”比如罗斯福总统的特使霍普金斯曾在1941 年7月31日信函中宣称:“斯大林认为如果没有美国人的帮助,英国和苏联就不可能和 德国强大的物资实力相抗衡,因为德国拥有其所占领的欧洲领土的全部资源。”
得承认,西方当时对苏联的援助是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不是绝对的作用。现代战 争的胜负不是只靠飞机、大炮、坦克的数量决定的,尤其这样的全面战争,是对一个国家 综合实力、总体力量的考验,全体苏联人民英勇牺牲的精神才是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的根本。 况且英美对苏联的援助从其出发点来说,也是出于自己的需要,无所谓谁帮谁的问题,这 一点连美国自己也知道,不然的话,为什么最后美国要求秋后算账,偿还部分贷款和货款 时,苏联人却以自己功劳巨大却没有得到和英国人相同的援助数量而作罢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600亿美元建造航天母舰,搭载15架空天战机,20分钟内击败美军
在二战结束以后,美苏两国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冷战。无论是经济、军事还是刚刚兴起的太空技术,两国都展开了全方位的竞争。而且在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技术逐渐成熟之后,两国意识到了太空领域将会是未来发展的重点项目。尤其是在侦察卫星和其他太空设备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之后,美国国防部长就表示“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天空,他们还能重现站起来,当他们失去太空,那么将失去未来”。
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军方和美国宇航局(NASA)联合启动了一项绝密的计划:使用波音公司研发的X-20太空飞机进行未来美军在太空作战的主要武器装备,以便在战时可以先发制人,对苏联侦察卫星、通讯卫星和其他航天器进行攻击。不过,在计划开始不久之后,苏联情报组织克格勃就通过特殊手段了解到了美国的计划。为了能够保证美苏之间的战略平衡,苏联决定开始自己的太空计划,因此必须在太空未来的战争中研发一款终极太空战斗机,尽可能提升对美军的技术优势。
为了让计划顺利实行,并且掩人耳目,苏联官方对内外都宣传是将会开始新的太空计划,欢迎其他国家参与苏联的主导太空计划,其实也只是为了能避免让美国知道苏联的军事目标,毕竟当时对于太空还是“和平开发”。根据苏联最高委员会制定计划,苏联方面必须在3年内完成太空战斗机的设计,并且在5年之内开始实行作战部署。最开始苏联工程师是希望空天战斗机通过运载火箭进入太空,但是那样的保密很差,所以最终决定让太空战斗机通过一艘大型的太空载体进行运输,然后在进入预定轨道之后,太空载体将太空战斗机释放开始执行各类型的作战任务。
根据解密的文件可以发现,苏联当时是计划花费600亿美元去建造一艘重量达到400吨的航天母舰,与在大海中的航空母舰不同,这艘航天母舰是在太空上进行飞行。关于航天母舰的具体形态,苏联有两种建造计划,一种是大型空间站的样式,而另一种则是大型“暴风雪”号的样式。不过这两种航天母舰均可以搭载15架空天战斗机和20-25名宇航员,其中有15名是战斗机驾驶员,5名是备用飞行员或者是航天母舰控制人员。除了释放战斗机以外,他们的任务还有就是要摧毁美军的太空船、洲际弹道导弹,航母、导弹发射井和空军轰炸机。按照苏联军方核大战的要求,必须20分钟内击败美军防止其发动核打击。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正在加载中...二战结束前,德国用这种黑科技替代原子弹,曾一度引起多国恐慌
文/协虎团队 虚拟林先生
自从诺曼底登陆之后,战争的角斗场开始往欧洲大陆聚焦,英国人总算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不再需要像往常一样,为随时可能出现在自己头上的德国轰炸机而提心吊胆。在英国的许多城市如伦敦,市民的生活暂时告别了对战争的恐惧,相反,对胜利的信心在人群中溢于言表。
然而,德国人并没有让伦敦市民高枕无忧地等来战争的胜利,就在不列颠空战结束3年后,他们的“复仇武器”使得伦敦市民再次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慌中。而这一次,他们给英国人送去的不再是成群的战斗机,而是一枚又一枚从未见过的火箭。
日,“复仇武器”第一次发威。它拖着长长的火尾,伴随着凄厉的尖叫砸向了伦敦地面。那一天,军队的警报甚至来不及发出,市民更没有时间进入防空掩体,“不列颠上空的鹰”带来的阴影,又再一次笼罩着这座城市之上。只不过,这一次的阴影远远比空战时要大得多。而这些突如其来的不速之客,就是纳粹最新研发出的终极武器:V2火箭导弹。
对于V系列导弹使用的设想,可以追溯到1932年。当时的纳粹政府急于重整德国的军事力量,却又被《凡尔赛合约》捆住手脚。为此,他们便萌生了制造一种可以用于直接攻击敌人的火箭的想法,但限于技术水平,这个想法一直未踏入军队的大门。取而代之的,则是我们后来熟知的原子弹——核武器的研发。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小玩意”爆炸瞬间
只不过,由于核武器的杀伤威力远比其它武器让人恐惧,当时德国的科学家们也深谙此道,因此一拖再拖。这些深明大义的科学家也为此达成了一致:“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不能让希特勒打开潘多拉魔盒。”又也许是德国“战车”在二战初期飚的太快太顺利,德军高层也没怎么去在意这个事情。转眼,时间就来到了1942年 。
这一年,德军已经在东线和北极熊厮杀得难舍难分,在地球的另一端,美国也已经因为珍珠港一事愤而参战。面对日本猪队友“坑的一手好爹”,希特勒也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了,于是他突然将眼光放回到好几年前就开始研发的核武器,勒令科研团队马上把原子弹“嫩”出来。
希特勒:“马上把火箭给我搞出来!”
就在这个紧张的时刻,负责核武器研发的德国科学家海森堡看准时机,欺骗希特勒说核武器目前还搞不出来,请令求高明。希特勒也因此正中了下怀,马上把目光转向了其它“黑科技”武器。恰逢在此时,V2导弹研发成功,于是德国马上将它投入生产,用以取代核武器以应对战场需求。
V2导弹,就由此步入了历史的大门。
V是德文Vergeltungswaffe waffe一词的缩写,意思是“复仇武器”
其实,尽管V2导弹的最初设想是出现于1932年,但其工程却最早起源于佩内明德火箭研究中心的A系列火箭研究。佩内明德是位于德国东北部的一个小渔村,当德国在这里兴建试验基地时,已经是1936年,此时液态火箭推进器已经研发成功了。德国之所以选择在这里继续研发V系列导弹,是因为这里足以提供更加大型而隐蔽的试验场所。
不过,由于液态火箭推进器在当时才刚刚出品,德国尚且不能让它具有理想的射程,因而德国军方并没有马上将它投入大批量生产。在1937年到1941年间,这里的研究一直在秘密进行,A系列火箭的射程也几经增长。
最终,在1942年,A系列火箭终于达到了军方的要求,德军高层也随即让其投入大批生产。但即便如此,德国也并没有马上将其投入作战。直到两年后,也即是盟军诺曼底登陆后三个月,V2导弹才最终确定名字,并第一次发出了咆哮。
日这一天,德军把V2导弹运送到法国英吉利海峡边上,在那里,技术人员为导弹注满乙醇和液态氧,两者混合而成的燃料被引入燃烧室燃烧产生动力。
液态燃料被点着后,推进器就会把导弹送到48km的高空。燃料烧完后,导弹依靠惯性上升到97km,然后调头向目标下落。当其下落时,速度高达每秒三千五百多千米,这个速度在当时还没有任何一款盟军的战斗机可以拦截。于是,载着一整吨高能炸药的弹头就这样被送到300千米以外,毫无阻拦地砸向了它的目标。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德军用这款导弹相继袭击了伦敦、诺里奇和布鲁塞尔,当盟军夺取安特卫普后,这个比利时港口也很快被V2导弹袭击。虽然在袭击时,由于制导技术不成熟,弹头往往难以命中设想的目标,甚至打到好几公里外也并不出奇。但即便如此,V2导弹还是给盟军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而这种压力,更多来自后方。
由于同盟国一时无法找到拦截这种飞弹的有效方式,“V2导弹恐惧慌”一时弥漫在同盟国城市的上空。市民们整日担忧,因为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下一个V2导弹的目标。有统计表明,从1944年6月到1945年3月间,纳粹发射了一万五千多枚V1飞弹和三千多枚枚V2导弹,仅英国就有三万余人丧生。为此,同盟国士兵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向着导弹发射地推进,以期让他们的家乡和亲人尽快免遭导弹袭击。
终于,在1945年3月底,盟军攻破了V系列导弹的研发基地佩内明德,生产和发射V2的装置被迫拆除转移,V2的威胁才最终被瓦解。不久之后,纳粹德国也迎来了它的末日。
V系列导弹,是人类首次投入实战用的弹道导弹,其中V2是技术较为成熟的一种,它的应用也为人类战争开启了新的方式。德国投降后,为了争夺这些导弹的样本和科研资料,美军还专门发起行动,抢在苏联之前夺走了大量V2导弹,并劝服了德国火箭专家冯·布劳恩为美国服务。不甘示弱的苏联也设法得到了火箭技术,在随后的冷战岁月里,导弹一直成为世界悬而未决的隐患。
不过在另一方面,火箭技术的发展也为航空航天技术做出了巨大贡献,美国人还曾用缴获的V2火箭进行了高空气候检测试验。后来人类对太空的一系列探索、载人航天和卫星等,都建立在德国的火箭技术基础之上。
科学技术的发展,本应用来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谋福祉,亦或者被用来探索未知的世界和存疑的真理。只因一念之差,便成为了置人于死地、陷城市于火海的恐怖武器。为了制造这种导弹,大量的战俘被迫强制劳动,其中的不少人就因此没能活到战争结束的那一天。个中暴行累累,全然失去科学的本心。今日回首往事,可堪唏嘘,发人深省。
只愿战争不再,让科技能自此为人类造福,而不是被用来当做杀戮的终极武器。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两次工业革命知识点 & “(20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习题详情
184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5.8%
(20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二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从以体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时代,过渡到以脑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时代……人类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转变为控制生产过程。劳动者的素质逐步从体力型、文化型发展为科技智能型。材料三 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遨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串脚印,7月25日平安返回地球。材料四 1967年,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在《媒介即信息》一书中首次提出:“随着广播、电视和其他电子媒介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地球村的概念由此产生……地球村的概念也同样意味着全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只是两百多个国家与大区的拼盘。”——《令世界震惊的奇迹:团结就是力量》请回答:(1)有人认为:从生产力角度看,材料一的两位科学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代的发展。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说明理由。(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以来高科技是如何改变人类的劳动方式的。(5分)(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呈现的新特点。(5分)(4)根据材料四,分析“地球村”的特点。列举近代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中,对“地球村”的形成起直接推动作用的科技发明各一例。(5分)?(1)正确。理由:瓦特改良蒸汽机及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人类逐渐进入“电气时代”。&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3-河北省承德市存瑞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20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二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从以体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工业革命...”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根据所学知识,瓦特改良蒸汽机及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动力,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有利于电力的广泛应用,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提供了动力,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两次工业革命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根据材料信息“社会从以体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时代,过渡到以脑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时代”“人类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转变为控制生产过程。劳动者的素质逐步从体力型、文化型发展为科技智能型”回答。(3)根据材料信息“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遨游108分钟” “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说明人类科研和探索的领域扩展到太空,空间(航天)技术突飞猛进。(4)根据材料信息“随着广播、电视和其他电子媒介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分析“地球村”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举例:第一次工业革命:汽船、蒸汽机车。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飞机、电话、电报、影视等;第三次科技革命:移动电话、互联网。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20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二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从以体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20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二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从以体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主要考察你对“两次工业革命”“现代信息技术”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两次工业革命
现代信息技术
与“(20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二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从以体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工业革命...”相似的题目:
(25分)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环境保护日益成为人类社会的重大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750年英国人口有1050万,1850年为2750万,1851年,城市人口占英国总人口的50.2%,首次超过乡村人口。在19世纪上半期的伦敦,人满为患,迁移到城市里的穷人,大多只能靠乞讨为生。许多工人只能住在没有照明和排水设施的地下室,使得传染病很容易扩散。与此相反,英国富人享有市内住宅和乡间宅第,拥有艺术收藏品,能参加被广泛宣扬的娱乐活动和去外国旅行,他们的生活方式几乎是社会底层的群众所不能理解的。——《世界近现代史》⑴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影响。(4分)并概括英国在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4分)材料二&下图显示了工业化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注: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是工业化初期阶段;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是工业化起飞阶段;从20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是以高技术产业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20世纪末至今,是信息化阶段。⑵根据材料二,说明工业化以来环境质量变化的趋势。(4分)并分析造成这一变化趋势的原因。(4分)材料三& 日,在被称为“拯救地球的最后一次机会”的哥本哈根国际会议期间,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苏伟指出:气候问题是发达国家近两百年工业化过程中不加节制地排放造成的,发达国家对此负有责任。发达国家要求近几十年才开始工业化、还有大量人口处于绝对贫困状态的发展中国家承担超出其应尽义务和能力范围的减排目标是毫无道理的。世界上所有国家应就解决危险的气候变化问题进行讨论。——《谁应该对气候变化负责?》⑶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超出其应尽义务和能力范围的减排目标”说明了什么?(3分)⑷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今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危机的认识。(6分)&&&&
下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中,属于动力领域的是珍妮纺纱机汽船改良蒸汽机骡机
(32分)在经历了2008年的动荡与波折后,中国和欧洲关系在2009年重回轨道。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850年英国工业革命图材料二&英国城市化过程曲线图(图12)(1)说明伦敦多大雾、阴雨天气的原因。(4分)(2)依据材料二,描述英国城市化过程的特点。(8分)(3)观察图11,说明工业革命对英国产生了哪些影响?(10分)材料三:近年来,随着中欧贸易的发展,中欧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欧文化存在差异,例如建筑风格。中国的建筑往往外面是封闭的,里面是透明的,欧洲的建筑则外面是透明的,里面是封闭的,体现了双方思维的差异。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中欧在建筑、家饰上相互借鉴,“中西合璧”成为时尚。(4)材料三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10分)&&&&
“(20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20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二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从以体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时代,过渡到以脑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时代……人类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转变为控制生产过程。劳动者的素质逐步从体力型、文化型发展为科技智能型。材料三 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遨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串脚印,7月25日平安返回地球。材料四 1967年,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在《媒介即信息》一书中首次提出:“随着广播、电视和其他电子媒介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地球村的概念由此产生……地球村的概念也同样意味着全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只是两百多个国家与大区的拼盘。”——《令世界震惊的奇迹:团结就是力量》请回答:(1)有人认为:从生产力角度看,材料一的两位科学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代的发展。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说明理由。(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以来高科技是如何改变人类的劳动方式的。(5分)(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呈现的新特点。(5分)(4)根据材料四,分析“地球村”的特点。列举近代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中,对“地球村”的形成起直接推动作用的科技发明各一例。(5分)”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20分)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世界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二战后兴起的新技术革命使人类的劳动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社会从以体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时代,过渡到以脑力劳动的解放为标志的信息革命时代……人类从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转变为控制生产过程。劳动者的素质逐步从体力型、文化型发展为科技智能型。材料三 日,苏联发射了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遨游108分钟,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日,“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7月21日,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留下人类的第一串脚印,7月25日平安返回地球。材料四 1967年,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在《媒介即信息》一书中首次提出:“随着广播、电视和其他电子媒介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地球村的概念由此产生……地球村的概念也同样意味着全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只是两百多个国家与大区的拼盘。”——《令世界震惊的奇迹:团结就是力量》请回答:(1)有人认为:从生产力角度看,材料一的两位科学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代的发展。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说明理由。(5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以来高科技是如何改变人类的劳动方式的。(5分)(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发展呈现的新特点。(5分)(4)根据材料四,分析“地球村”的特点。列举近代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中,对“地球村”的形成起直接推动作用的科技发明各一例。(5分)”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战德国不打苏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