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什么关系与恩格斯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最新公告:目前,本站已经取得了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音像制品许可证,协助杂志社进行初步审稿、征稿工作。咨询:400-888-7501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恩格斯晚年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论述
定制原创材料,由写作老师24小时内创作完成,仅供客户你一人参考学习,无后顾之忧。发表论文
根据客户的需要,将论文发表在指定类别的期刊,只收50%定金,确定发表通过后再付余款。加入会员
申请成为本站会员,可以享受经理回访等更17项优惠服务,更可以固定你喜欢的写作老师。
《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以下简称《导言》)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德文第二版序言》(以下简称《序言》)是恩格斯在其晚年为了再版《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和马克思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所写的两篇重要著作。在这两篇著作中,恩格斯根据唯物史观为指导,对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发展及其表现出来的新的时代特征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揭示。本文拟依据恩格斯在这两篇著作中对资本主义世界新变化的科学分析,揭示恩格斯晚年对于资本主义变化的新认识,进而探讨其给予我们的指导意义。
一、恩格斯在《导言》和《序言》中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分析
19世纪后半期,资本主义世界正在悄悄地经历着一场深刻的革命性的历史巨变。在“竞争规律”的作用之下,特别是随着以“电”的发现和运用引发的“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所导致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这不仅给――在当时的人们比较普遍地看来――本来已经走向了没落的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新的发展动力,而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新发展,并迅速地改变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面对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发展、新变化以及所带来的新情况和新的时代特征,恩格斯在《序言》和《导言》中进行了科学的分析。第一,恩格斯一方面明确肯定了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新变化,另一方面依据新的历史事实修正、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14―15世纪开始在西欧开始兴起,经过了“羊吃人”的原始积累阶段,以及随后而至的以“蒸汽机”的发明与运用为代表的“第一次产业革命”,进入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狂飙发展时期”。就在资本主义的启蒙思想家为其理想的资本主义制度对于封建主义的胜利而欢呼的时候,却发现在“新的制度”中,随着社会财富迅速在资本家阶级手中聚集,“不论它较之旧制度如何合理,却决不是绝对合乎理性的”。马克思在其《资本论》中一针见血地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这段历史是“用血与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虽然如此,但从资本主义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用恩格斯的话来说,这个时候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依旧“还很不发展。”而且,资本主义的这段历史正好被恩格斯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本“既没有国会任何支持,也没有得到它的任何指导”的著作“几乎完全真实”地记录了下来。当历史的时钟进入到19世纪70―80年代后,伴随着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帷幔被悄悄地拉开。资本主义就像一个行将就木的“病人”,被注射了大剂量的强心药剂一般,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资本主义不仅从“自由竞争”的发展阶段进入了“垄断”发展时期。更为重要的是,资本主义从其以“轻工业”为主体的发展时期,进入到了真正的以钢铁为主体的“重工业”发展时期。机械、制造、汽车、石油等等也获得了自身的“经济价值”。也就是说,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不仅被迅速地改变着,而且资本家阶级对于工人的剥削方式也被大大的改变。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发展、新变化,恩格斯在《序言》中十分明确地指出:“本书所描写的情况,至少就英国而言,现在在很多方面都已经成为过去。”而且“大工业看起来也变得讲道德了。”
不仅如此,恩格斯还结合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承认自己理论中的不足,并修正了他们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在《序言》中,恩格斯明确地说:“这本书无论在优点方面或缺点方面都带有作者青年时代的痕迹。”“因此,这本书里所描写的那些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恶劣现象,现在或者已经被消除,或者已经不那样明显。”《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这部著作也只“是马克思用他的唯物主义观点从一定经济状况出发来说明一段现代历史的初次尝试。”不仅如此,恩格斯还总结性地说:“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第二,恩格斯指出,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迅速地在全世界的发展,并成为――代替封建的生产方式――占据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也就是说,随着世界迅速的被“资本主义化”,世界各国都将无一例外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趋于总体的平衡”的发展,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新趋势。关注和考察资本主义总体发展的历史趋势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一个重要的理论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坚持以新的哲学世界观为指导,以宏观的世界历史观为视觉,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考察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进程。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十分明确地指出了,资本家阶级作为一个“资本”的“人格化”的阶级,为了自己能够“符合”资本的本性而生存下去,就必须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因此,资产阶级也不得不“奔走于全球各地”,而“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恰好为资本家阶级的发展提供了外部的条件。正是,资本主义的这一发展――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理论逻辑的分析――资本主义不仅成为代替封建主义的生产方式而占据世界统治地位的生产方式,同时世界也将步入整体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也就是说,随着世界的资本主义化,必将导致世界资本主义总体平衡性的发展。那么,“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否改变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总体性历史趋势呢?恩格斯通过对于刚刚走上“重工业”发展时代的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刻分析。恩格斯指出,“1847年危机以后的工商业复苏,是新的工业时代的开端。谷物法的废除及由此而必然引起的进一步的财政改革,给英国工商业提供了它们发展所必需的全部地盘。此后,很快又在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中国的门户日益被打开。但发展最快的还是美国,其速度甚至对这个进展神速的国家讲来也是空前的。”这些之所以可能,完全是由于新的科学技术革命,致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恩格斯说,要进行资本主义的生产只要有了资源等条件后,可以直接从其他先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国家买来机器等生产工具后就可以开始进行生产了。当然,这里的生产――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只能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正因为如此,恩格斯十分明确地指出:“现代大工业已经在如此大的程度上使所有出现了这种工业的国家的经济关系趋于平衡,以致我要向德国读者说的和要向美、英两国读者说的几乎没有什么两样了。”
也就是说,在恩格斯看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条件的简化,以及世界的资本主义化,资本主义国家表现出了一种“万类霜天竟自由”的发展态势。随着这一态势的发展,世界资本主义国家也必将达到一种总体性平衡的态势。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没有发生变化。第三,恩格斯指出,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使得“时间就是金钱”成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规律。因此,为了节约时间,资本家“渐渐感染了一种新的精神”而变得“文明”起来了。资本家阶级不仅默认了工人阶级的力量,而且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在资本家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关系上,早期资本主义时期即处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为了实现其迅速增殖和扩张,作为资本人格化的资本家阶级采用了各种可能的方法和手段,不但对本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的劳动人们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而且对其他国家的人们也进行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如“圈地运动”、“奴隶贸易”、印地安人的杀戮和“殖民贸易”。也就是说,资本家阶级为了赚到每一个“铜板”,他们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不顾及人类所具有的良心和最一般的道德、法律规范。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也改变了资本家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关系。恩格斯在《导言》和《序言》中认为,这一改变表现为:其一,资本家阶级意识到随着“企业规模越大,雇用的工人越多,每次同工人发生冲突时所遭受的损失和营业困难也就越多。”“因此,……他们学会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默认工联的存在和力量。”甚至,还意识到“发现罢工――发生得适时的罢工――是实现他们自己的目的的有效手段。”所以,“过去带头同工人阶级作斗争的最大的工厂主们,现在却首先起来呼吁和平和协调了。”其二,资本家阶级认识到,随着资本主义新的发展,以前剥削工人阶级的手段不行了,必须改变剥削手段。过去那种“靠对工人偷偷摸摸的办法来互相竞争已经不合算了。事业的发展已经不允许再使用这些低劣的谋取金钱的手段”,“拥资百万的工厂主有比在这些小算盘上浪费时间更为重要的事情要做。”其三,资本家阶级开始改变工人阶级生活卫生条件,关心起工人阶级的社会生活等问题。资本家阶级的“所有这些对正义和仁爱的让步”是否意味着资本家阶级真正改变了对于工人阶级的看法和对工人阶级的剥削呢?恩格斯给出了十分明确的答案,没有!没有!恩格斯揭露说:“霍乱、伤寒、天花以及其他流行病的一再发生,使英国资产者懂得了,如果他想使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不致成为这些流行病的牺牲品,就必须立即着手改善自己城市的卫生状况。因此,这本书里所描写的那些最令人触目惊心的恶劣现象,现在或者已经被消除,或者已经不那样明显。下水道已经修筑起来或改善了;在最坏的‘贫民窟’中间,有许多地方修建了宽阔的街道;‘小爱尔兰’已经消失,‘七日规’跟着也将被清除。”也就是说,在恩格斯看来,由于新的发展,资本家阶级为了赚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并利用工人阶级的力量加强自己的统治,以及他们自身的需要,不得不进行一些改变,但是,对于工人阶级来说,他们的被奴役的地位并没有丝毫的改变。“工人阶级处境悲惨的原因不应当到这些小的弊病中去寻找,而应当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中去寻找”。第四,恩格斯指出,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新发展,不仅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所固有的矛盾,相反,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文明更进一步的“越来越分裂”。
马克思恩格斯在从事理论研究的一开始,就不约而同地将研究的着眼点集中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典型地――英国”。并由此出发,对整个人类的历史及其发展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揭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然形成的,那么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异己的、同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压迫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原来,当分工一出现之后,任何人都有自己一定的特殊的活动范围,这个范围是强加于他的,他不能超出这个范围。”也就是说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对于“分工”现象的分析,已经注意到由于分工的出现,不仅导致了“异化”现象的出现,而且导致了“文明的分裂”,只不过是由于这一切都还是处在“蒙昧”的发展阶段。但是,这一切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主流现象”,并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达到了他们的极端状态。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工人生产得越多,他能够消费的越少;他创造价值越多,他自己越没有价值、越低贱;工人的产品越完美,工人自己越畸形;工人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自己越野蛮;劳动越有力量,工人越无力;劳动越机巧,工人越愚笨,越成为自然界的奴隶。”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不仅导致了社会的“异化”和“文明的分裂”,而且将这种异化和分裂推向了极端。而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的这种“异化”和“文明分裂”的原因――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揭露的――就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那么,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发展是否改变或者缓解了这一状况呢?恩格斯的回答同样是明确的,没有!恩格斯分析说,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是“工人为取得每天的一定数目的工资而把自己的劳动力卖给资本家。在不多的几小时工作之后,他就把这笔工资的价值再生产出来了。但是,他的劳动合同却规定,工人必须再工作好几小时,以便完成一个工作日。工人用这个附加的几小时剩余劳动生产出来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这个剩余价值不破费资本家一文钱,但仍然落入资本家的腰包。”因此,“这个制度使文明社会越来越分裂,一方面是一小撮路特希尔德们和万德比尔特们,全部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所有者,另一方面是广大的雇佣工人,他们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之外一无所有。产生这个结果的,并不是这个或那个次要的困苦而是制度本身,――这个事实现在已经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十分鲜明地显示出来。”也就是说,在恩格斯看来,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新发展,不仅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所故有的矛盾,相反,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文明更进一步的“越来越分裂”。究其原因,依就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没有也不可能消灭或者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总之,面对19世纪末期,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帷幔的悄悄拉开,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发展、新变化,步入晚年的恩格斯在继续整理出版马克思未完成的工作的同时,坚持以哲学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新变化,并指出了资本主义新变化对于无产阶级寻求自身解放的意义。
二、恩格斯晚年关于资本主义新变化思想的现代意义
虽然历史的时钟已经走过了100余年,恩格斯晚年所写的《序言》和《导言》也距今亦有百余年。在这100余年中,资本主义社会以及人类社会在一次次巨大的、革命性的事件推动之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恩格斯晚年关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思想仍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首先,为我们研究当今世界的新变化、新发展以及新的时代特征,提供了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马克思指出:“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正是在这一批判的过程中,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这“一篇无可指摘的证言”中,对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进行了实际调查和分析;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的阶级斗争》一书,对法国实际状况进行了考察。这两部著作是马克思、恩格斯将理论和实践的批判有机结合起来的成果。当面对19世纪末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发展,为了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角度,切实地指导世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健康发展,恩格斯不失时机地再版了这两部著作,同时在这两部著作所写的《导言》和《序言》中,恩格斯继续以他们的新的哲学世界观为指导,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发展、新变化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揭示。也给我们研究当今世界的新变化、新发展以及新的时代特征,提供了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其次,为我们研究和把握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新变化及其时代特征,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恩格斯后,世界历史又经历了百余年的发展,在一次又一次的“科学技术革命”和历史性事件的强力推动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飞速地发展着。世界先后经历了所谓的电器时代、重工业时代、信息时代的发展,现在又正处在“生物时代”的入口处,即“生物时代”的晨曦乍显。不仅如此,从世界发展的维度来看,世界的发展也已经由恩格斯时代的单一“资本主义化”发展时期,变成了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相对立的两极之间的竞相发展的时代。也就是说,与恩格斯特别是恩格斯晚年所处的时代相比较,世界已经完成了革命性的变化。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苏联东欧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陷失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世界历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世界历史又表现出了新情况、新特点。如何把握我们当下时代的新发展、新变化,特别是由此造成的新的时代特征,已经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世界无产阶级政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面前。而且,这一问题解决得“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恩格斯晚年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发展、新变化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大家借鉴。面对19世纪末期,由于以“电”的发现和运用,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帷幔徐徐拉开,恩格斯没有简单地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的、历史的、个别结论,而是始终坚持――如他自己所说的――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南”,创造性地分析和揭示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发展及其意义。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库,也为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运动提供了有益的指导。也为我们具体地分析和揭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变化,特别是我们时代的新特征提供了榜样和有益的借鉴。第三,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认识和揭露资本主义的虚伪手段,并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如前所述,随着一次又一次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强力推动,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发展变化。不仅与恩格斯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相比较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而且与恩格斯时代的“文明”资本家阶级相比较,现代资本家阶级则更加“文明”、更加“道德”。现代资本家阶级不仅关心工人阶级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并注意改善和提高工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更有趣的是,资本家阶级还在“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之下,关心起工人的民主与自由的权利。例如,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普遍地建立起了每隔一段时间的议会总统普选制度,在企业内部,也建立起了企业职工的民主参与和管理制度等等。不仅如此,他们还时常在维护世界“人权”的旗帜下,“关心”其他国家人民的人权。如何看待日益“文明”、“道德”起来的资本家阶级呢?正如恩格斯在《序言》中指出,资本家阶级作为一个代表了“资本”“人格化”的阶级,正是在“资本”的内在动力的推动之下,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必须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最大效率、最节省的方法直接地了当地“抓住每一文钱”,迅速地实现“资本”的增殖。否则,资本家阶级将失去其存在的理由和活力。因此,对资本家阶级来说,“资本”的本质决定了资本家阶级的本质。反过来说,资本家阶级必须体现并表现出“资本”的本质。否则资本家阶级就不是资本家阶级了。也就是说,只要“资本”的本质不发生改变,资本家的本质也就不会改变。然而在现实中,资本家阶级之所以能够变得“文明”和“善良”起来,主要是因为,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由于一次次“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兴起和爆发,在客观上为资本家阶级越来越“文明”创造了现实的基础和条件。具体地说,首先,“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生产效率大大得到提高,以至“时间成为金钱,效率成为生命”成为支配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绝对规律。与此同时,使得资本的有机构成大大提高,致使资本家用于支付工人工资的“可变资本”在整个资本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地下降。这就意味着,资本家在单位时间内所获得的剩余价值也就越来越多。其次,“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得在“竞争规律”支配下,资本主义生产规模越来越大,而且成为一种必须。这也就意味着,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规模将越来越大,“每次同工人发生冲突时所遭受的损失和营业困难也就越多。”为了避免与工人阶级之间的“不必要的纠纷”,他们不得不变得“文明”“善良”起来。此外,自由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各国的国门被“资本”打开,以及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也为实现资本的增殖创造了条件。因此,要正确认识资本家阶级的所有“正义”和“仁爱”让步以及工人阶级的悲惨处境,就必须“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中去寻找。”
决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蒙蔽。由此,我们可以逻辑地得出结论,恩格斯的这一分析为我们揭示当今资本主义的实质提供了指导。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虽然历史的时钟已经走过了100余年,恩格斯晚年所写的《序言》和《导言》也距今亦有百余年。在这100余年中,资本主义社会以及人类社会在一次次巨大的、革命性的事件推动之下,已经发生了巨大的、翻天覆地地变化。不仅如此,世界历史也从单一的资本主义发展时代,进入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共同竞争发展的时代。我们在这样的一个全新的条件下,重新研究恩格斯晚年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新认识,并揭示其现代意义,对于我们认识当今资本主义社会以及整个人类社会的新变化、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余冰 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计算机学院恩格斯晚年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论述责任编辑:杨雪&&&&阅读:人次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按栏目筛选
资本主义论文热门范文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资本主义论文相关文章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资本论》和《反杜林论》等著作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生产社会化,指资本主义社会里生产力建立在广泛使用机器和在社会范围内实行广泛分工协作的基础上.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形式,指生产资料由资本家私人占有,广大工人一无所有,只能靠出卖劳动力维持生活.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形式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的矛盾在赞奉全艾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它支配着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并决定和制约着资本主义社会其它一切矛盾.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而产生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和大机器工业建立和发展起来以后,生产技术迅速提高,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成千上万的雇佣工人集中在同一个企业里,共同使用生产资料,共同制造一种或儿种产品,各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互相联系日趋紧密;生产过程本身也从一系列的个人行动变成了一系列的社会行动;产品也从个人的产品变成了社会的产品.但是,这些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和产品,并不是由全社会共同占有,而是被资本家私人占有.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什么从分析商品开始? - 知乎7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分享邀请回答暂时还没有回答,开始写第一个回答马克思主义是如何论证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的?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进行批判吸收的基础上,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使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关于两种社会制度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次革命。不过,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资本主义的上升阶段,在他们学说形成的时候,无产阶级刚刚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他们的著作主要是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立,他们学说的目的是指导无产阶级打碎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的社会形态,两者之间有本质的区别,但也有内在的联系。从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社会主义虽然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而产生和存在的,但这并不排除二者的历史继承性。社会主义作为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一种否定。但这种否定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扬弃,即是在吸纳了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有价值东西的基础上的否定。
一、资本主义孕育了社会主义
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正在逐步暴露出来,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越来越严重。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向人们显示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日益激化的事实,同时它也促使有识之士去深入探讨这一社会病态现象的根源,并努力寻求消除这一社会病态现象的道路。
产业革命不仅创造了一个工业资本家阶级,而且也创造了一个人数远远超过资本家阶级的现代工业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积极参加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经受过现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洗礼及近代民主自由观念的熏陶,对现代市民社会公民的政治权利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在这个意义上,资产阶级已经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教育因素即反对自身的武器给予了无产阶级。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已经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也开始占据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地位。为了更有成效地进行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亟须在理论上弄清楚:无产阶级在现实社会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冲突与阶级斗争的社会根源是什么,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大阶级之间的冲突与斗争是否可以调和,无产阶级是否应该以及是否能够改变社会现实,无产阶级自身有没有能力解放自己,无产阶级应该采取什么样的途径才能更有效地进行社会变革,无产阶级是否应该进行夺取政权的斗争,如此等等。这样,适应时代的呼唤,抛弃陈旧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适时地进行理论创新,为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提供科学的指导,便成了摆在社会主义理论家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马克思、恩格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批判地吸收前人优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促成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向科学的转变,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武器。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从生产力的发展来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具有内在历史联系。“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是从无中发展起来的,也不是从空中,又不是从自己产生自己的那种观念的母胎中发展起来的,而是在现有的生产发展过程内部和流传下来的、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内部,并且与它们相对立而发展起来的。”
二、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历史上社会制度的每一次改革,都经历过长期的、曲折的、反复的斗争,如同任何社会的交替过程一样,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尽管资本主义相对于封建主义是一种进步,但是资本主义仍然不能克服自身的矛盾、危机和局限性,最终必然导致“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又“对准资产阶级自己”。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具体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所得出的结论是:资本主义只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种特定的生产方式,它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具体表现为单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其经济上的表现便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持续不断的爆发,它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性后果。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发展,表现在阶级关系上,便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越来越激化。作为社会的主体力量、社会的绝大多数,无产阶级有权利也有责任使用包括暴力手段在内的一切社会变革手段,改变这个不合理、不公正的社会,解放自己并最终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新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是某个天才人物的偶然发现,而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任务不再是去苦思冥想出一个尽善尽美的社会制度,而是研究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过程,从中找出解决矛盾的办法。
马克思完全摈弃了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纯粹道义的谴责,而是用经济学的方法说明了资本主义的本质,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并找到了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新社会的革命阶级即现代产业无产阶级,同时也提出了“剥夺剥夺者”这一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途径。
第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存在的根本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不是别人从外部强加给它的,而是这种制度本身矛盾运动的结果。因此,它不以哪个人、哪个政党、哪个阶级的意志为转移,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第二,无产阶级或者说工人阶级肩负着两大历史使命:一是旧社会的掘墓人,二是新社会的创造者。后者的任务比前者更漫长、更艰巨。
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科学,它所研究的对象只是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一特殊阶段的历史。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又开始尖锐化了。于是,人们眼前又开始了类似的运动: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巨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资本主义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而且还造就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即现代的产业工人阶级。资产阶级无意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被从资产阶级的脚下挖掉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科学社会主义明确把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作为自己的目标。
三、当代社会条件下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关系现状与发展趋势
从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来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对立统一关系。它们之间既具有对抗性、斗争性、排斥性,也存在共存性、渗透性、可转化性和互补性。马克思主义的局限在于,只强调前者,而忽视了后者,这是由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在的时代的限制,那时候资本主义的发展尚未充分,使得马恩不能全面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忽视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共存性、互补性。
1、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自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以来,经过将近百年的发展,社会主义没被处心积虑置社会主义于死地的资本主义消灭,而资本主义尽管屡遭危机,可资本主义世界非但没有出现马恩革命导师所预言的垂死、腐朽等没落景象,
没有走向灭亡,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反而出现了新的转机,在世界上仍处于优势地位。这是因为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说明资本主义还没有发展到尽头。但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繁荣并不意味着它万世长存,改变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命运,相反,资本主义越是发展,越是为它自身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创造条件。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认识战后资本主义出现的新情况和新变化,可以坚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在认识上,我们可以明确如下观点:第一,西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摆脱了灭亡的历史命运,而是加速了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资本主义越是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的条件准备得就越是充分。第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宏观管理方面的计划调节,所有制方面的国有化、合作制、股份制和股权分散化,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也未能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而是造就了一大批掌握现代科技的工人阶级,为社会主义培养了建设者,为社会主义的胜利不断创造条件。第三,工人阶级的发展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人参与管理企业,工人股东的出现,并没有改变工人被雇佣、被剥削的地位,工人阶级追求自身政治、经济权利的愿望不会改变。正如马克思所说:“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由于资本积累而提高的劳动价格,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
当代资本主义在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巨大推动下,经济迅速发展,表现出相当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和相当大的容纳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潜能。这一事实并不能否定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科学结论。正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指出的那样,“无论哪一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由于经济利益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赖大大增强,双方的和平共处也因此得到了全所未有的经济基础。同时,当代资本主义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阶级结构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而且,资本主义意识到了其自身不可调和的矛盾,并试图进行改善。如实行股份制,让普通大众参与进来,实行国家福利,加强国民生活保障等。这一趋势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矛盾越来越激化的结果,在某种意义上说,当代资本主义正在酝酿社会主义的因素,而且越来越明显,但是要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仍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
2、社会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扬弃来发展自己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式。要学习、研究、借鉴、利用资本主义,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为了巩固和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现实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首要任务,就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强大的经济基础。历史证明,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社会主义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商品经济正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成为最发达、最典型的经济形态。因此,社会主义国家要从根本上迅速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的成功经验。除了生产力之外,社会主义还要继承资本主义的合理的政治文明成果和资本主义的先进的文化成果等。所以,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地联系在一起,社会主义建立和发展的直接历史前提就是资本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资本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因此,继承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科学社会主义明确把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作为增强自身发展的手段之一,即使在今天社会主义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也不能妄自尊大,而要虚心学习西方先进的文明成果,壮大社会主义自身的发展,警惕西方和平演变的企图。
当代资本主义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政治、经济、精神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社会主义只有通过不断吸收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精神先进文明来完善自己才能最终取代资本主义,这就要求我们彻底摒弃社会主义只能与资本主义“彻底决裂”和“对着干”的观念,强化批判地继承资本主义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观念,在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健康发展,更快地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习是手段,学习的目的在于取代而不在于同化。社会主义学习资本主义先进文明的目的,归根结底在于使自己逐步发展成熟起来,并最终消灭和取代资本主义。
3、社会主义曲折发展
当代社会主义在战后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甚至出现了由于苏东剧变而导致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苏东剧变绝非是奉行马克思主义所致,而是未能科学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结果。因此,苏东剧变的现实不会改变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规律。在这一漫长的变革过程中,出现一些曲折和反复更是在所难免的。苏东剧变,丝毫不会影响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大趋势。
进入本世纪以后,随着新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增强,随着世界基本矛盾的发展变化,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抗的主要形式和解决对抗关系的主要手段,由武装冲突和军事较量转向“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和平环境,一方面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另一方面增加了社会主义被资本主义同化的危险,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时刻警惕资本主义的策反,防止社会主义的倒退。
西方出现了所谓“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将逐渐融合为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的“趋同论”。“趋同论”的核心观点是认为“社会主义将最终和资本主义融为一体”,其本质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它歪曲了社会主义“和平共处”的理论,把“和平共处”看成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和平融合”,它适应了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的需要,被资本主义当成“和平演变”的工具;它适应了社会改良主义的需要,被社会改良主义者当成麻痹人民群众革命斗志的工具。对此,我们应该作出明确的判断,采取严厉的批判态度,避免被这种理论侵蚀。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与恩格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