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流行的少儿科学,鲸探财经号怎么样?

海洋风食品品牌VI设计包装设计策划:小橙
设计:小橙、Alan、maru
可以记录推荐数据哦!
收录收藏夹
VI设计 丨鲸探号—海鲜食品 品牌VI设计 包装设计
添加到收藏
没有新消息
创建收藏夹
公开(受欢迎的收藏夹将有可能选入站酷精选)
私密(仅自己可见)
分享给微信好友
下次自动登录
没收到验证码?
下次自动登录
第三方帐号登录
微信二维码登录科学探索 - cnBeta.COM
据日媒报道,16日,日本名古屋大学等研究团队在英国科学杂志网络版发表科研成果称,发现大型恐龙也可能通过设法不把蛋压碎的摆放方式自己“孵蛋”。报道称,这或将成为弄清大型恐龙繁殖方式的重要线索。
阅读 (180)
“伽利略号”宇宙飞船或许已经死去,但它仍有一些故事要讲。在这个由美国宇航局(NASA)发射的探测器在木星大气层中烧掉的15年后,对来自这项任务的磁场和等离子体数据进行的最新分析为此前的一种观点提供了证据,即该行星的冰封卫星——木卫二可能正在向太空中喷水。
阅读 (387)
说到机器人的时候,我们通常会联想到包括电机、电池等在内的电子元器件。但是加州理工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工程师们,却提出了一种无须马达和供电的游泳机器人。其特点是采用了热变形材料,能够利用温度的变化来改变形状,从而实现划水。
阅读 (183)
日媒称,在日本与欧洲联合开展的名为“比皮科伦坡”的水星探测行动中,两枚探测器今年10月将在南美法属圭亚那搭乘阿丽亚娜5号火箭发射升空。据日本时事社5月15日报道,水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直径为4880公里。由于观测以及从地球发射探测器都很困难,水星仍包裹在迷雾之中。
阅读 (140)
先前已有研究证实,当儿童在缺乏足够教育、营养和卫生保健的环境中长大时,其发育中的大脑结构和功能可能会受到不利的影响。5 月 14 日,最新发表在 PNAS 上的一项研究揭示了社会经济状态与成人大脑之间的关联。
阅读 (514)
继当年 NASA 旅行者 1 号发回的著名“淡蓝色小点”地球照片之后,MarCO-B CubeSat 也在飞越火星的途中,向任务控制中心发回了一张地月照片。这张照片使用探测器的鱼眼镜头在 5 月 9 号拍摄的,也是由两个 MarCO 微型航天器回传的首张照片。一天之前,它与地球的距离只是 100 万公里(62.14 英里),这也是 CubeSat 抵达的最远距离。
阅读 (452)
美国时间 5 月 15 号晚 6 点,一颗城市街区那么大的小行星,将以每秒 8 英里的速度飞掠地球。它与地球打照面的距离,比常见的大型小行星更近一些。不过从太空尺度上来讲,这种“近距离”也只是相对的 —— 因为它会穿过地月之间的空隙,在距离地球大约 126419 英里的那个地方,所以科学家们并不担心会发生碰撞。
阅读 (347)
据外媒SlashGear报道,研究人员近日发表了一篇论文,描述了一种防止普通感冒病毒扩散的合成分子。这种实验室产生的分子阻断了感冒病毒扩散所需的脂肪酸附着体。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Roberto
Solari和Edward Tate等研究人员使这一发现成为现实。
阅读 (323)
5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自完成登月之后,征服火星似乎成为了人类探索深空的下一站。火星移民计划“MarsOne”希望在2023年让人类登陆火星。虽然这是一次前往火星的单程旅行,但近期全球仍有20万人报名争当志愿者。而硅谷明星创业者伊隆·马斯克(Elon Musk)领导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承诺将于2024年将人类送上火星,并于未来在火星上建造一个可容纳100万人的城市。
阅读 (723)
5月11日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以“Experimental Two-dimensional Quantum Walk on a Photonic Chip”为题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金贤敏研究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报道了世界最大规模的三维集成光量子芯片,并演示了首个真正空间二维的随机行走量子计算。同时这也是国内首个自主实现的光量子计算芯片。
阅读 (977)
北京时间5月1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也许在2218年,某位学者在回顾我们这个时代的时候会很好奇,为什么突然之间,科学家们对人类粪便——更准确地说,是人类粪便中的微生物——如此着迷?
阅读 (529)
北京时间5月16 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当太阳生命终结,它将变成什么样呢?目前,天文学家有了新的答案,并且他们的结论十分吸引人。所有的恒星都会消亡,最终未来50亿年我们的太阳也将走向毁灭之路。一旦太阳维持生存的氢气耗尽,其最后生命历程将变得富有戏剧性,太阳将膨胀成一颗红巨星,然后被撕裂成碎片,再凝结成一颗白矮星。
阅读 (1196)
据外媒CNET报道,美国宇航局(NASA)的InSight火星探测器于当地时间5月5日携带两颗公文包尺寸的CubeSats微型卫星发射升空。5月9日其中一颗被称为“Wall-E”的MarCO-B CubeSat微型卫星从远处捕捉到地球的影像。
阅读 (966)
在我们太阳系早期,行星最快的形成方式坑是大量小型天体(而非巨大天体)互相碰撞融合而成。大约45亿年前,太阳系堪称是个充满行星幼儿的托儿所。在年轻的太阳周围,旋转着一个由太阳系诞生而留下的气体和尘埃构成的圆盘。环绕在轨道圆盘内的是星子(planetesimals,即直径约1至100千米的岩石天体),以及直径约1000千米的更大原行星。这就好像一群不同大小的孩子被关进了同一个房间。
阅读 (610)
自我冷却罐上周在洛杉矶的十五个7-Eleven商店首次亮相。它们被用于一种名为Fizzics Sparkling Cold Brew Coffee的碳酸化咖啡生产线中,并且由美国包装制造商The Joseph Company International开发了25年。
阅读 (2107)
科学家们使用强大的X射线激光,将激光器转变成有史以来最快的热水器,在不到十分之一皮秒内将水加热到10万摄氏度。该实验由DESY和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自由电子激光科学中心Carl Caleman领导的小组进行。该实验使用美国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Linac相干光源(LCLS)在水中拍摄X射线激光的强烈和超短闪光。
阅读 (3963)
据《每日邮报》北京时间5月15日报道,科学家在搜寻火星上的生命时,用英国多塞特郡“取代”了火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侏罗纪海岸的一条小溪流,科学家计算出火星上存在多少有机质以及它们的分布。
阅读 (2291)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用“明亮”来描述黑洞可能听起来很奇怪,然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个“明亮”的超大质量黑洞。这个超级“大怪物”也恰好是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黑洞,每两天吞噬相当于太阳质量的黑洞。
阅读 (1344)
水,可谓是人们最为熟悉,同时也是最不了解的一种物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在创刊125周年之际,公布了本世纪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其中就包括:水的结构如何。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获悉,近日,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江颖课题组、徐莉梅课题组、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
阅读 (1248)
据《读卖新闻》网站报道,日本庆应大学研究团队13日在仙台市举行的日本产科妇人科学会上宣布,已成功将猴子身上摘除的子宫移植到另一只猴子身上,并使其受孕。该团队致力于为先天没有子宫的人移植子宫的临床研究,预计今年内将会向庆应大学伦理委员会提出相关申请。
阅读 (694)
次声波在人类无法听见的频率上振荡,但对于监控核爆炸极其有用,因为次声在地球大气中衰减得非常缓慢,以至于其能环绕地球多次。上世纪90年代末和本世纪初,研究人员发现,龙卷风和其他地球物理事件也能产生在“近次声”(0.5~20赫兹)范围内的声音。产生龙卷风的风暴会在形成前的一个多小时释放次声。这促使一群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窃听”风暴的远程方法。
阅读 (311)
世界第一头体细胞克隆牛“能都”14日在日本石川县死去。这头牛年龄已经超过19岁,属于自然死亡。据日本《读卖新闻》网站等媒体报道,石川县农林综合研究中心当天宣布了这一消息。该中心饲养的这头克隆牛死亡时年龄为19岁零10个月,而牛的正常寿命为20岁左右。
阅读 (1364)
据外媒New Atlas报道,包含近20万名参与者及汇集50多年研究数据的一项大规模元分析表明,与那些付出体力较少的工作相比,需要付出高水平体力劳动的人有面临较高的早期死亡风险。然而,许多专家不相信该研究的结论,有些人认为其研究结果具有误导性。
阅读 (1180)
最近电影《复仇者联盟3》终于上映了。目前该片全球票房总收入已达16.06亿美元,一举打破《复仇者联盟》创造的15.19亿美元纪录。这个让无数人期待的电影,除了有无数彩蛋,也出现了很多新武器。今天小编就和你详细的聊一聊。
阅读 (5243)
据英国《每日邮报》5月14日报道,加州大学科学家用电刺激海蛞蝓,海蛞蝓连续两天经受轻微电击,然后将它们的脑物质转移到其它未经受电击的海蛞蝓体内后,后者对电线的反应如同经受过电击一般。结果表明,记忆可以通过物理注入手段转移。该发现有助于封存不想要记忆的治疗——正如科幻电影《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一般。
阅读 (1793)
近段时间,夏威夷基拉韦厄(Hilauea)火山一直不太平静。美国地质调查局发出警告称,其有可能迎来更大的爆发。5 月 13 号的时候,NASA 宇航员德鲁·福伊斯特尔(Drew Feustel)在国际空间站上拍下了震撼的一幕。他在 Twitter 上说到:“基拉韦厄火山的活动,我在天上看得很清楚,希望那些在火山爆发点附近的人们可以安然无恙”。
阅读 (2278)
据外媒报道,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不希望出汗。然而这种人们极力避免产生的液体却可能还是一种宝贵的数据库--研究人员希望用它来做许多事情。汗液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它不仅能告诉人们很多关于当事人当前状态的信息,而且还能展现出每个人的独特性。换言之,几乎没有两个人拥有相同的汗液。
阅读 (600)
据外媒报道,近日科学家发布了一项针对木卫二欧罗巴(Europa)羽流的全新研究成果。这些羽流进一步指向欧罗巴的环境可能适宜人类居住。这只是一系列研究结果中的最新成果,这些发现指向木卫二的可宜居性。
阅读 (1082)
据外媒SlashGear报道,格陵兰的铅污染是本周公布的一项研究的一部分,显示了与古代重大事件的联系。研究人员记录了冻结数千年冰层中的铅含量。“我们发现格陵兰的铅污染密切追踪了欧洲古代已知的瘟疫、战争、社会动荡和帝国扩张。”
阅读 (1471)
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的一支联合研究团队日前利用自主研发的高精度显微镜,首次获得水合离子的原子级图像,并发现其输运的“幻数效应”,未来在离子电池、海水淡化以及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等将有重要应用前景。该成果于北京时间14日由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
阅读 (1169)
最新的一项技术,使流感病毒第一次以它原始 RNA 的形态被测序出来。流感病毒的基因编码,同其他病毒一样,都储存在 RNA 中,因此若想测得其基因序列,在之前有限的技术下,只能通过测序其逆转录后的 DNA 而获得。但是,这项新发明,使用了纳米孔测序技术,当基因通过一个微小的分子泵时,能够直接读出其 RNA 序列。
阅读 (1039)
据外媒BGR报道,本月初当夏威夷大岛上的基拉韦厄火山刚爆发时,一份报告指出火山熔岩从住宅区附近地面上形成的大裂缝冒出来,但流动非常缓慢。然而,这种情况很快就发生了变化,而且缓慢移动的熔岩流最终进入居民区,并摧毁房屋和车辆。在Leilani Estates附近拍摄的一段无人机新视频中,以全新的方式显示了熔岩流的损害程度。
阅读 (1020)
北京时间5月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我们的宇宙是独一无二的吗?从科幻故事到科学事实,有一个概念表明,除了我们所在的宇宙空间之外,还有其它的宇宙空间存在。你一生中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交替现实中完成的。这个概念被称为“平行宇宙(parallel universe)”,是多元宇宙天文理论的一个方面。
阅读 (2428)
北京时间5月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近日的一项重大研究中,四枚NASA探测器观测到了所谓的“磁重联”现象。这正是地球抵御太阳风的第一道防线。而该防线的形成过程还是首次为人所知。该现象产生于地球外层大气中一处较为动荡不安的区域,名为磁鞘(magnetosheath)。这一发现或将改变我们对地球防护层的了解。
阅读 (1060)
一颗名为2010 WC9的小行星将在明天安全地飞越地球。这不是一个特别大的小行星,它的尺寸为197至427英尺。这里最重要的消息是,这将成为有史以来最接近的小行星之一。这颗小行星于日首次观测到,并且一直观测到同年的12月10日,直到它变得太暗而看不见为止。
阅读 (1269)
这锤子也是锤子得狠,改个铲铲名字
对文章:的评论
[s:哭]看到Annual Income那项我估计在座各位都活不长了。。。。
对文章:的评论
刚看完王老吉的贴,刚下的结论,老鼠实验不适用于人。
对文章:的评论
开了一年了,操控很好 -Forza Horizon 3 用户
对文章:的评论
jimmyfluore
国有国法,咖有咖规
对文章:的评论
Cloud_Atlas
“人工智障”果不其然。[s:黑]
对文章:的评论
“复兴号”从北京到上海跑一趟,单程1318公里,记录的数据达300多兆。相比之下,73万字的《红楼梦》所占数据空间仅有1.7兆。
亏你想的出来 这么比
来自湖北武汉的匿名人士对文章:的评论
程序员抢了一盒月饼被开除了,现在出了这么大的事,警告完事.
价值观进步真大啊.
来自湖北荆门的匿名人士对文章:的评论
然而国内都是 叉
来自河南安阳的匿名人士对文章:的评论
建议改名叫浏览器算了。
来自广东深圳的匿名人士对文章:的评论
饭店每天都要研究各种生物。
来自浙江温州的匿名人士对文章:的评论
刚刚还在微博看到这件事!豆瓣的评分机制本来就不好,连零分都没有,导致这样的片子只能打2分。。。。
来自广东广州的匿名人士对文章:的评论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来自重庆的匿名人士对文章:的评论
马的。我还以为是掉个大闸蟹下去夹娃娃呢。
来自四川成都的匿名人士对文章:的评论
刚建模,还没上色
来自北京的匿名人士对文章:的评论
如果用户发点不当的言论,责任也全是微博,这样可不可以?[s:汗]
来自辽宁沈阳的匿名人士对文章:的评论
全栈餐饮师
来自福建宁德的匿名人士对文章:的评论
速度太快,车厢外的三哥抓不住车厢怎么办?
来自北京的匿名人士对文章:的评论
越级管理本身就是错的,如果开错了人那就把开错人的人开掉,这才是老板该干的事
来自北京的匿名人士对文章:的评论
把加班时间说得这么清新脱俗?[s:贱笑]
来自广东潮州的匿名人士对文章:的评论
真是瞎眼了,六卡蓝宝石超白金显卡矿机,一台1.3万
来自上海的匿名人士对文章:的评论
这是典型的过河拆桥啊。
来自北京的匿名人士对文章:的评论
这设计还不错,脑残穿着掉进窨井后,雨衣就自动套在窨井口,提醒路人已经有脑残掉下去了,注意安全。
来自浙江杭州的匿名人士对文章:的评论
英语老师听闻雷军回来了,避而不见- [s:笑]
来自河南郑州的匿名人士对文章:的评论
有毒蚂蚁,这样一窝浮在水面上可以一窝端,泡酒去风湿
来自广东深圳的ios客户端用户对文章:的评论
700万的房子买不起 7000的iPhone还是买得起的
来自上海的ios客户端用户对文章:的评论
这下真的是祝有情人终成兄妹了。。。
来自浙江温州的匿名人士对文章:的评论
野外雅马哈便携汽油发电机才是王道,这货有个卵用
来自黑龙江哈尔滨的匿名人士对文章:的评论
“将智能手机放在孩子的背后,因为用户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智能手机。”非常有道理
来自北京的ios客户端用户对文章:的评论
什么年代了,用长整形会死么?减法做之前比较一下会死么?可以看出这种系统都是外包了多少层做出来的,学校实验室里的小朋友们辛苦了。
来自北京的匿名人士对文章:的评论
阅读 (16219) 评论 (24)
阅读 (23250) 评论 (23)
阅读 (6821) 评论 (20)
阅读 (29630) 评论 (7)
阅读 (28022) 评论 (9)
阅读 (25264) 评论 (6)当前位置: >>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科学探究十步教学法”高效课堂研究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 “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 这充分说明了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的重要作用,说明了“自行探究”是直接获取知识的 重要方法,是培养技能的重要手段。美国兰本达教授根据一节课中师生各自活动所占的 时间来评价一节课,他说: “如果师生活动时间各占一半,这节课就很一般;如果教师讲 授指导时间仅占三分之一,其他时间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完成教学任务,那这节课就算 较好的了;如果教师仅用四分之一甚至更少的时间启发指导学生,其他时间全留给学生 自己动手、观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提示现象,达到教学目的,这节课就是很棒 的课。 ”这是时间与经验的交换,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象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所 说的那样: “一切真理都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 ” 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主流,那么,怎样才能搞好探究性学习活动?近 几年来,我们在小学科学课探究性教学中,经过积极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形成了“科学 探究十步教学法”教学模式。 如果把小学科学课堂比作一次远航,它将是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探究科学知识, 培养科学素养,发展个性,开发创造潜能的航程。教师将是这次远征的组织者、引领者 和学生最亲密的伙伴。 学生生活的现实世界是一个静谧、温情的港湾,但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着好奇, 内心涌动着探究的欲望。此时的科学课堂只要在教师激发引导下,就会如同“投石击水” 泛起美丽的涟漪。一个个问题就如同一朵朵晶莹璀璨的浪花在水面上起舞。 “水波荡漾” 间总有一朵浪花指引我们前行的航向,目标所在,教师就可“顺水推舟”和学生们一起 踏上探索的征程。 但探究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前面可能有暗礁流沙、峡湾险滩。只有让学生知道前面 的“水深莫测”才能激起他们思索的动力,只有大胆的猜测才能实现他们做水手的愿望。 大家可以一起发挥集体的智慧,先“投石问路” ,在现存的条件下寻求远航的方式方法。 然后确定航线让他们“乘风破浪”大胆前行。其间过程必然是曲折的,但只要具备劈风 斩浪的勇气,齐心协力总会到达目标的彼岸。 经历了一次远航,可能前行的方式不同,但是大家可以交流、讨论,甚至“兴风作 浪” ,掀起探究的高潮。因为这终将成为他们最大的人生经验和财富。只要学生们掌握了 在波涛汹涌间航行技巧,教师适当的“推波助澜”则可以使他们的认识升华,成为真正 的水手。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远航的目的就是使学生们创造未来,建构可能生活的基 石。只要在实践中提高了能力,掌握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是“水到渠成”的 事。但科学的探究没有止境,只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科学态度,才能受益终 生, “源远流长” ! 每一节科学课的探究之旅都将使我们沉醉其中,心驰神往,或徜徉其间,欲罢不能。 ?1? 一、激趣引入――投石击水 探究目的:探究过程中首先要珍视并调查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态 度基础等,给他们回顾和思考的机会,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探究兴趣,引导学生 进入探究主题。如投石击水,打破平静,开启探索之旅。 儿童从家庭和社区进入学校,他们并不是一张白纸;儿童并不是带着一个空白的头 脑来到教室的。他们是带着对这个世界近十年的丰富经验和个人观点来到科学课的。尤 其是现在,儿童的环境中充满了丰富的刺激,形成了自己初步的看法。尽管这些看法中 有错漏粗疏之处,有些还不够全面,有些不够深刻,甚至有些则是错误的,但这些原始 观念正是儿童认识这个世界的开端,是学生建构起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新认识的起点。 学生自发感兴趣的、有需求的问题,他才乐于去探究和学习,才具有真正的内在动 机。也就是说,教育要变成儿童的需求,要符合儿童原有的经验和水平。教师在确定教 学目标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内部需求入手,了解学生对什么样的问题感兴趣,对什么问 题有疑惑,想去研究。努力做到开发和利用儿童需求和兴趣中的教育价值,生成科学探 究活动;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儿童的需求,激发儿童探究和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只有通过在教师引导下的进一步的亲身探究,让他们亲身发现自己的已有经验与新 发现的现象或事实之间的不一致甚至矛盾冲突之处,他们才会心服口服地审视、反思并 修正自己的经验和认识,提出或接受“更为科学”的新解释、新假设、新概念。这是学 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是“顺应”与“同化”两方面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 自主建构起来的这些新知识,才是真正属于儿童认知结构的、真正有意义的和有效力的 “活知识” 。 二、质疑问难――水波荡漾 探究目的: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和能力,在老师 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养成好习惯,激发探究兴趣。一个 个稚嫩、离奇甚至不着边际的问题,如水面上泛起的粼粼波光,晶莹而美丽。 爱因斯坦曾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 ”大科学家卢瑟福也说 过: “科学不是用来死记硬背的一个个现成的事实或一条条定理定律;科学研究是使我们 放眼世界并提出问题的一种方法。 ”科学教育专家也指出, “如何帮助儿童提出可进行科 学探究的问题,这是儿童理解科学活动的关键一步,在早期打下这种理解能力的基础是 非常重要的。 ” 刨根问底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年龄越小,就越喜欢问这问那,这是非常宝贵的一种 天性。这一天性若不加以爱护,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萎缩,使出于天真好奇的提问 不能向高层次提问能力发展。爱提问,是人类好奇天性的一种表现,也是科学探究活动 的起点。对学生而言,提出问题并不难,难的是针对某一事物提出一系列问题,所以, 我们要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学会提问题:①引导学生在仔细观察中提出问题②引导学 生在怀疑流行说法中提出问题③引导学生在小制作过程中提出问题?? 三、选择问题――顺水推舟 探究目的:在提出问题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能够选择有研究价值和可研究的问题, ?2? 学会科学选择问题的方法。按照学生的探究意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顺水推 舟,选择本课要研究的问题。 提出问题是获知求索的前奏,是科学探究的起点。但是,仅能提出问题是远远不够 的,在不同的基础以及条件下,并非所有的问题都具有研究价值和研究可能。如果不能 对问题进行合理筛选,将无法正确确立合适的研究方向,难于获得预期的答案。所以, 帮助学生真正学会提出适合科学探究的问题,切实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技能,是非常重 要的。 在这一环节中,注意要尊重学生,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有个交待,要落地 有声,不为提问题而提问题,简单的问题随即解决,深奥的问题以后解决,顺应学生意 愿,结合现有条件确定本课研究问题。在选择研究的问题时,应多提出与科学知识有关 的问题,不涉及复杂知识的问题,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找到答案的问题。 四、猜想假设――水深莫测 探究目的:预测是对未来事件做出的科学猜测,预测是由根据的推测,预测可以带 动探究者的热情,预测往往成为新科学发现的先导,预测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水深莫测, 就要积极寻找科学的解决方法。 经常奇思妙想是开启智慧创新的金钥匙,预见能力是一个人智慧中非常重要的一种 能力,要让学生养成遇问题主动猜想假设的好习惯。古语说:凡事,预则立。就是说, 预测、假设、猜想可以使人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选定一个方向、确定一种思路。我们生活 中遇到好多这样的问题,比如:晚上走进家门,一开灯,灯不亮。哎,是不是停电了? 再回头看看周围的邻居, 人家的灯都亮着, 就自己家的灯不亮; 是不是保险丝断了??? 你会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测,然后你再去检查,到底是哪里出毛病了。 另外,预测发展了学生的直觉思维。有时候我们说一个人做事很干练,很聪明,就 是说,他对某些事情能够猜出个八九不离十。什么叫八九不离十,就是他猜对的可能性 很大,这种直觉思维、顿悟思维,是人的创造性思维的表现。教材中这样的训练很多, 有专单元训练,如四年级上册《假设与搜集证据》 ,就是让孩子进行“假设”训练,让孩 子慢慢的习惯怎么样去假设,明白假设的重要意义,提高预测能力。大多数是分散到每 一课的探究活动当中,比如:小车从斜坡上滑下来,然后冲出一段距离,冲出去的这一 段距离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呢?当你提出问题以后,孩子就要回答,这时候的回答就是假 设和预测的过程。他可能认为和斜坡的坡度有关系:坡度越高冲下的力量就越大,冲出 去就越远;也可能认为跟车的重量有关系;还有的孩子可能认为和坡的长度有关系?? 这些假设、预测都是非常必要的。 五、探求方法――投石问路 探究目的: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学会知识更为重要。要经过老师的引导,让学生 掌握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选择的使用恰当有效的方法,去自主解决问题。投石 问路,在探索中不断获取科学真知。 过去有一句俗语:要教给孩子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后来又有人提出:要给孩 子一杯水,老师要有常流水。一桶水也好,常流水也好,都是讲教师要有很充分的很深 ?3? 厚的知识储备,但现在恐怕是不能满足学生需求和教育要求了,所以现在提倡:不是老 师给学生倒水,而是要带着孩子一块去打水。孩子学会打水的方法,就可以自己在知识 的海洋里打水,去获取他所需要的知识。 小学科学教学方法要根据以下原则来确定:①科学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 是科学的,必须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的任知规律。②主体性原则:教学方法 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③活动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须有利于学生 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④过程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探究 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⑤创新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应当在吸收传 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创新,重视创造出一些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方法。如 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现状调查法、作品制作法、信息 搜集法、模拟创造法等。 六、合作探究――乘风破浪 探究目的: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科学课学习,去解决问题。这是探究式 教学法的中心环节,重点环节,是获取科学真知的基础环节。应充分发挥每一个个体的 作用,密切协作,大胆求索,乘风破浪,敢于与困难搏击与挑战。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实践和空间。学生是不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最明显的表现是: 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是否充足。 充足的时间是指学生有充足的动脑思考、 动手操作的时间。在这段属于学生自己的时间里,学生可以从容地发现、提出问题;可 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研究问题;可以在失败中找原因;可以在成功中总结经验;可 以在交流中取长补短??让学生实实在在地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探究中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 中有所收获。如:探究的进度能否有教师预先确定或设计;是否应该先给学生一段时间 让他们自主地开展非指导性的探究;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重点 指导探究的哪些方面;如何引导,何时介入,介入多少;哪些指导是必要的,怎样指导 才算充分了;何时需要提供背景资料或有关信息,何时传授相应的准备性知识,何时推 荐学生阅读教科书,或向图书馆、互联网、成人求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介入得 过早,以致阻碍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有时则介入过晚,以致让学生过久地处 于无助状态。教师的指导有时根本不必要、不应该,以致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 中学习的机会;有时指导又不够充分,以致学生感到手足无措。 现在我们做实验、观察都非常重视把观察到的、实验的数据记录下来,这是这一次 课程改革中我们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因为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人的说话、立论、主张 要有一定的根据,说话要有证据,思考要有依据。所以,我们要指导孩子在观察当中, 把观察到的结果、资料积累下来,可以用文字、用图画的方法,也可以用测量的方法, 让学生把研究的过程记录下来,然后要分析总结出来,最后还要交流汇报出来,让他们 会想、会做、会说、会总结,达到做与说的统一,做与记的统一,培养一个完整的进行 科学探究的过程。 ?4? 在我们的教学中, 有很多教师缺乏自信心, 不相信学生自己能做好, 总是在他们 “探 究”的过程中,过早地指指点点,或在他们探究思考的关键时刻,老师的一句话、一个 手势、一个动作,便把学生探究思考的兴趣和欲望全部化解、打掉,使这个探究的过程 只是流于形式。提出问题,学生有时“启而不发” ,教师急不可待,为了顺利过关,教师 便自圆其说,包办代替。汇报总结,出现了相反意见,教师便心急如焚,不去探讨,不 去研究,囫囵吞枣,搪塞而过。探究学习,要求过多,交待过细,提示过清,不相信学 生能做好、能想好,低估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体现不出探究过程。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就应该大 胆的放手,不怕失败,让他们自己去想、去做,相信他们能做好。在多次的探究学习中, 不仅要让他们尝受到成功的喜悦,更多的是要尝受到成功前的艰辛和失败时的痛苦,以 培养他们健全人格和科学探索精神。不放心就是空虚的表现,认为自己没有什么招数了; 不放心就是看不起学生,不相信学生自己能做好。请放下心来,相信学生会比老师能; 请放下心来,十万个为什么也难不到他们。只要有了这种思想,才能海阔天空,才能有 奇思妙想,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七、汇报交流――兴风作浪 探究目的:在实践探究的基础上,要通过汇报交流,收集整理各种信息,才能归纳 概括总结出科学的结论,这是一个从实践探究到理论形成的重要环节。选取代表分组报, 讲求实效不雷同,边报边总编评价,顺势提炼精板书,不同观点积极提,展开争论效果 好,善于倾听少发话,交流权力让学生。要让学生敞开心扉,毫无顾忌的展开交流汇报, 达到思维的碰撞,如兴风作浪,掀起探究的高潮。 合作和交流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它包括认真听取他人意见、以口头或书 面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说服他人、适当地有条件地让步等技能和策略,而这些能力只 有通过科学学习活动,尤其是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锻炼,才能逐步形成。一个知道科学 需要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幸运的孩子,他会因此而找到探究的兴趣与共事的伙伴; 一个善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是能干的孩子,他会因此而发展研究的能力并且从他人 的反应中得到成功的认可或者失败后如何改进的启示;一个乐于合作与交流的孩子往往 是成功的孩子,他会因此而学会科学学习乃至科学探究,并且从中享受到学习科学的乐 趣。 要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 ,也就是说,教师不要硬性规定学生表 达探究结果的方式,而是要鼓励他们百花齐放,用他们自己熟悉的、力所能及地、喜闻 乐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这样,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兴趣、 优化科学探究活动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和理解、取长补短、逐步形成科学探 究的技能和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和开发学生的相像力和创造的潜能。 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首先倾听他们的想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 的由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并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 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不仅要让“学生倾听教师” ,更要让“教师倾听学生” , “教育的过 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 ?5? 责任。 ”这就是“倾听着的教育”理念。 “这样的倾听就是真正的倾听,它有效地改变教师的倾听方式,使他们从外在的听 到内在的听,从抽象的听到具体的听,从观念的听到体验的听,作为一个真正的倾听着 的教师,必定是这样的:他怀着深深的谦虚和忍耐,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张开他的 耳朵,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这样的倾听由于植根于生命的大地, 根深蒂固,顺风摇摆,时常静默沉寂,但又潜藏着创造的活力,它的全部目的无非在于: 为了在空中绽放花朵,凝结果实。 ”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也常常各异,这种差 异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研讨、交流、彼此表达与相互倾 听,具有以下价值:1、学生在相互倾听中,知道别人也可以有其他的不同解释,有利于 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2、学生在相互表达与倾听中,对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化、 外显化,可以更好的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3、学生在讨论中,对观 点及做法的相互质疑和评价,可以更好的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 认识。4、学生之间的交流、争议、意见等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建构出新的 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5、探究中的合作、分享与交流,可以使不同学生贡献各自的经验 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他们完成个体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 八、总结提升――推波助澜 探究目的:在充分汇报交流的基础上,把各种信息进行归纳概括整理,总结出科学 的结论,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结论,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推波助澜,促成飞跃。 我们现在非常强调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可以使孩子的思维逐步科学化和精确化。钱 学森做过一次“关于思维科学”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 “只会定性地分析、定性地去 认识事物,还不行,还不能达到认识的深刻化。 ”应该使孩子学会定量地观察,定量地去 分析,用数字来说话,不但有质的认识,还有量的概念,因为定量分析能够使孩子思维 更精确。比如:王老师中等身材,上了点年纪,不胖不瘦,头发有些花白,这是一种描 述,这种描述叫做定性描述。假如这样描述:王老师身高大约一米七左右,六十来岁, 头发大约有百分之八十已经白了,体重大约 140 斤左右。这就是定量分析。只有学会分 析,才能汇报准确。科学分析的方法很多,定性的、定量的、图解的、文字的、资料的、 数据的??等等,科学的结论建立在科学的证据之上,科学的证据如何表达出来,往往 被人们忽视。 九、实践应用――水到渠成 探究目的:科学探究,既从生活中来,又要回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用探究获得 的结论解释自然现象;实践操作,把科学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只要有了探究的过 程,科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水到渠成。 我们要引领学生不断探究,加强学习与实践,在学习中运用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 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通过实践应用,学生将学习的原理物化为成品,不仅检验了原理 的正确应用,也增进了对原理自身内涵或与其他关联原理的理解,还提供了学生合作交 流、质疑与改进以及成功体验的机会。将我们掌握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科学产品的制作中 ?6? 去;把我们的科学梦想变成现实。 十、拓展延伸――源远流长 探究目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一个旧问题不断解决新问题不断产生的过程,对 已探究知识,进行举一反三,拓展延伸,再次激发探究学习的兴趣。养成这样的良好学 习习惯和态度,会受益终生,源远流长。 科学教材不是教学范本,更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而只是教学的凭借和依托。教材只 能作为教学的参考,教师备课和教学的资源来自教师已有的知识结构、 网络媒体及广阔的 社会生活。 科学教师要善于依托教材,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 科学课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 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就内容讲内容,也就难免单调、枯 燥乏味,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创设条件,拓 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创造学生科学实践的机会,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能力。例 如,可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连的小故事、小魔术、科学家 的研究与发现等,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作为科学课程学习主体的小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 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无比激情和盎然兴趣。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 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 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小学科学课的开放性,不仅表现在时间、空间、过程、 内容、结论等方面。因此我们提倡: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 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室的起点和 终点,小学探究科学的活动往往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要重视学生在课后的更有意义 的后续活动,注重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广泛利用存在于教科书以外的各种资源。并把 学生带到更广阔的世界,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所以,在唱好课堂教学重头戏的基础上, 进行拓展延伸,诱导学生自主学习很重要。 每次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都必须包含上述全部的教学环节吗?答案是否定的。老 师们要真正理解“十步教学法”的深刻内涵,这是一种活灵活现的教学思想,不是固化 僵直的教学模式,不能死搬硬套,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探究无疑是科学 研究的核心,真正的科学家也往往以探究为乐,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积极学习和利用现成 的知识。事实上,最有成就的科学家也最善于吸收前人已有的成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攀登科学的高峰。学生的学习就更不用说了,尽管基于直接经验的、探究式的学习最有 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间接学习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毕竟是大量存在的。有些知识内 容,不易于设计成通过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去获取。我们要科学灵活地驾驭探究式教学法, 发挥它最大的教育功能,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积极创新,大胆探索。?7? “科学探究十步教学法”主体思想框架一、激趣引入 趣味引入,激发求知欲。科学志趣的培养是科 学课学习最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投石击水二、质疑问难问题是探究的开始,训练学生积极的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浓厚的问题意识,科学学科责无旁贷。 提出的问题都要有交待,简单问题随即解决, 深奥问题以后解决,顺应学生意愿,结合现有 条件,确定本课研究问题。 猜想与假设不是不着边际的空想,科学预测 用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水波荡漾三、选择问题顺水推舟四、猜想假设水深莫测五、探求方法发挥自主合作能动性,结合现实条件,积极寻 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合作探究,时间充足;开放有序,活而不乱; 大胆探索,不怕失败;巡回辅导,点拨启发; 记录交流,养成好习惯。 分组汇报不雷同,展开争论效果好,学会倾听 精总结,顺势板书效率高。投石问路六、合作探究乘风破浪七、汇报交流兴风作浪八、总结提升主体先发挥,主导不抢先;归纳概括不包办, 科学结论大家总。推波助澜九、实践应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实践应用,学以致 用。水到渠成十、拓展延伸创设新情境,激发再次探究兴趣,把科学探究 学习不断引向深入。源远流长?8? 二次备课指南无论多么完美的教学设计,也毕竟是停留于纸面的文字,处于设想之中,而真正的 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每个班级都有不同的特点和学情,每位教师也有不尽相同的特 色和专长。有时候一起备的课并不完全符合自己所任班级的学情和自己的所长。这就要 求我们需要依照教师个人,特别是本班的教学实际,在授课前再次研读教材、研讨课标、 研究教参,对集体备课所形成的教案的各个环节和细节进行认真修改,批判吸收,合理 取舍,做适度调整,丰富内容,关注个性化设计,体现个人风格,创设属于自己的精彩, 这便是二次备课。 (一)二次备课的目的 二次备课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教案进行修订,达到教案的最 优化;二是将自己具体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特别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技巧融入教案,将 教和学真正一体化。重点研究知识点如何攻破,教学环节如何过渡,教学情景如何创设。 (二)二次备课的方法 二次备课常用的方法有:标、增、改、删、调等。 “标”就是标记原教案中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以及典型性、易错性 等内容,以便在教学进程中引起注意; “增”主要是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对原教案中有关环节进行 补充和具体说明。 “改”就是改正原教案中的一些错误,根据实际修改原教案中不适应本班教学的教 法、学法和内容。 “删”重点是删除原教案中自己认为不必要的教学内容环节。 “调”主要是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原教案中过程设 计的先后顺序。 (三)二次备课的内容 1、备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以本班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基础, 解读集体备课教案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难点, 看其是否与本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否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修改。 2、备教学设计 (1)课前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否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是否与学生的?9? 生活实际相近。 (2)教学环节设计是否与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3)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语言是否能使自己驾驭课堂时如鱼得水,得心应手。要充 分估计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以及应对措施等,也就是预设与生成的 问题。 (4)教案中设计的教学环节是否做到了重点突出与学生自主学习,是否给予足够的 时间,是否设计了巩固练习。 3、备练习设计 一节课的练习设计是让学生深入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加以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重 要环节。在一节课的学习中,哪些知识点是本班学生最容易混淆或出错误的,都要在二 次备课时精心去构思。练习设计包括当堂练习与课外练习。 二次备课既不是第一次备课的简单重复,也不是实际教学实践的包罗万象的投影, 它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教育是一门永远有遗憾的艺术,通过二次备课,不断修正和 完善自己的教学,不让更多的遗憾留在自己心中。通过创新设计,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 的个人风格,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使自己的课堂不仅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同时也 散发着个性的魅力。 叶澜教授曾说: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也不一定能成为名师” 。多一份思考就多一 份收获,多一份思考就多一份提高。一个不注重二次备课的教师即使有多少年的教学经 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多次重复,不会有大的提升和发展。自我反思,自我改进,自 我完善,自我发展,要真正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学习型、反思型、科研型、专家型教师 的转变,就让我们从二次备课开始吧!?10? 学 期 备 课教材 版本 苏教版 教材册别 三年级下册 备课教师班 级 学 情 分 析1.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把整体分为部分有顺序的进行观察的方法,观察物 体的形态构造和变化,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方法。采用的方法:运用各种感官和多 种观察的方法来观察物体。 2.实验能力:继续学习实验操作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学会 学 期 教 学 目 标 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 3.通过体验活动的经历和体验,进行珍惜生命、保护生态环境教育。使学 生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成就,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实事求是、与人合 作、不怕困难等方面的科学态度,并进行学科学、用科学教育。 5.研究土壤,进行“土地意识和保护耕地”的教育了。 6.带领学生对植物从种子的萌发到根、茎、叶、花、果实的形态功能做较 深入的研究。 7.通过指导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认识固体和液体,掌握“要想全面认识一个 事物,就需要用多种多样的方法”的研究思路。?11? 1.培养学生对一个有周期性变化的事物进行长期的连续的观察、记录、研 教 学 重 点 究,从而发展学生认真、细致、坚持性等科学态度,并初步认识到事物的周期性 变化规律。 2.科学兴趣的培养和质疑问难能力的训练,是一项长期的教育目标,教师 首先自己要形成意识,养成习惯,才能培养好学生。教 学 难 点1.培养学生对一个事物进行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角度的认识和描述, 从而发展学生更全面的认识事物的能力。 2.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观察并描述不同的叶,培养观察能力。 4.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并作出合理的解释。1.现场考察:科学课就是使学生亲近大自然,让学生在大自然中的探索科 学秘密。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多开展现场考察和实践活动。 2.实验:科学课就是通过各种实验,使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各种科学秘密, 教 学 措 施 及 教 改 思 路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既要培养各种实验能力,又要培养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3.养殖种植:通过种植花,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这部分教学教师往往落不到实处,就本讲本,不能让学生从形象感知中去探究学 习,影响了科学学习的效果。 4.科学游戏:游戏是活动方式而不是目的,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悟出其 中的科学秘密。科学小游戏、小实验、小魔术等,是科学课兴趣培养的重要方法, 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这种方法进行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5.要体现“大教材观”。科学教材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封闭的,更不是学 生科学学习的全部内容。鼓励教师对教材再创造,丰富教学内容,教学要源于教 材,又高于教材。 6.突出“科学探究”。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每学期都安排了一个过程技能 单元,把散步再各册中的各种活动进行梳理和归类。从最初的仔细观察――学会 用多种方法观察和分类,从猜测――有根据的假设――收集证据验证假设,从建 立模型――设计与制作――拓展与应用,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各种科学探究的 方法和技能。?12? 第一单元备课课题 第一单元 土壤与生命 1.知道土壤是岩石风化后和动植物腐烂变成的微粒等组合的物质。 2.意识到人类生存与陆地物质的密切关系及保护陆地物质的重要性。 教 学 总 目 标 3.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 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4.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想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 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5.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重要性。 本单元是在孩子们对土壤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认识土壤的主要成分,研 究土壤、生物、人之间的关系,形成关于土壤的概念。通过简单实验,学习怎 教 材 解 读 样分析、 了解土壤中有沙、 黏土和腐殖质, 探究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的生长状况, 并且能够观察到枯死的植物是怎样在虫子的帮助下分解并变成土壤的一部分。 本单元目的是以土壤为话题,把土壤当成一个认识的材料,运用多种方法 和感官去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对学生“土地 意识和保护耕地”的教育。 教学重点: 重 点 难 点 1.发现土壤里的生命。 2.了解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 了解土壤中的腐殖质的形成过程以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课 时 安 排1.我们周围的土壤 2.了解土壤 3.肥沃的土壤 4.土壤的保护1 课时 1 课时 2 课时 2 课时?13? 课 题 备课教师1.我们周围的土壤 单位课时1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认识土壤。 2.能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知道土壤里有什么,认识常见的动物与植物。 4.意识到土壤与动植物有密切的关系。 运用多种感官去认识土壤。 土壤与动植物有密切的关系。 1.教师准备:教师事先进行实地考察,为孩子们准备适合学生活动的场 地、放大镜、盛土容器、土壤研究记录纸。 2.学生准备:一根木棒、一只塑料杯子、一块抹布。 教 学 过 程 复 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教学准备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我们今天来研究有关土壤的知识。说说我们周围哪里有土 壤? 生:地里有! 生:花盆里有! 生: 路上有,院子里有,山上有,到处都是?? 师:对,我们农村到处都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周围的土 壤”。板书课题。 【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对土壤是再熟悉不过的了,直接点题。】 二、提出问题,选择问题 师:大家讨论一下, 关于土壤你知道些什么?有哪些我们可以研 究的问题? 生 : 我们想知道土壤有多少 ? 土壤是怎么来的 ? 土壤有什么作 用??? 师:同学们真爱提问题,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由于时间 有限,我们今天重点研究土壤及土壤里里有什么。 【最大程度的让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的 开端,简单的可以及时由学生解决,复杂的帮助学生选择,培养学 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老师这儿有一些关于土壤的图片,你们想看吗? 图片欣赏:各种各样的土壤。 师:下面小组里面商量一下你们研究哪一个或者几个问题,准 ?14? 备采用什么方法来探究?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从土壤的颜色、硬度、味道等方面去研 究,还要观察土壤里有什么。 【学生经过讨论选择问题,交流自己的想法,最终在小组内形 成一定的预期目标,增强学生科学探究前的思维碰撞。】 三、实验探究 师:我们就到学校操场亲自观察土壤,高兴吗? 师:同学们去观察土壤,先说说,在进行观察时,应该注意些什 么? 学生:要遵守纪律。 学生:还要爱护花草树木。 学生:还要爱护小动物?? 【让孩子说一说,这样既对孩子们进行了自己制定规则约束自 己的训练,又让孩子们对考察目的加深理解。】 师生小结:对,我们总结一下:1.注意安全;2.不要破坏环境, 更不能伤害土壤中的动植物;3.及时记下自己的发现,对不认识的 动植物,可先照样子画下来;4.尽可能多地发现土壤里有些什么。 观察研究土壤时,我们要用学过的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 捻、握、捏等方法。 师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观察操场、花坛的土壤。 教师指导:先观察表层的土壤(颜色\形状\湿润度等);然后注 意观察土壤中有哪些动植物,思考土壤和动植物的关系; 最后注意观 察表层土下约 2 厘米处的土壤(颜色\形状\湿润度等)。 孩子们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指导孩子们边观察便记录, 及时记下自己的发现等。) 回到教室,分组交流自己在观察过程中的发现、收获。 四、汇报交流。 1.师: 刚才, 我们一起到校园里观察了土壤, 你们发现了什么? (老师有意识的请那些用特殊形式记录的小组上来展示) 2. 生 1:颜色:黑,红??。(师板书) 生 2:有的硬,有的软。 生 3:有树叶,有小虫。 生 4:生活在土壤中的小动物有蚂蚁、蜗牛、蚯蚓、小虫 子??他们在土壤里找东西吃?? 师: 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真像一个小小科学家。 这说明了什么? 师生小结:土壤是许多有生命的物体的家园,它们在愉快的生 ?15? 活,像我们小朋友一样快乐的成长。 【激发学生想象的翅膀, 放飞学生心中的梦想! 教师在此处适时 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师:我们在土壤中还发现蚕豆、菜叶、草根等说明了什么? 师:我们还在土壤中发现了什么?我们在土壤中发现电池、塑 料、瓶盖、砖块等物体说明了什么? 【土壤妈妈的怀里多了许多原本不在的东西, 使学生意识到自己 周围的土壤环境或多或少的已经被破坏了,让学生意识到应该从我 做起,保护土壤环境。】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想法吗? 师:土壤世界孕育着许多的小生命,同时又给我们人类带来丰 富的物质享受。“土壤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孩子有的很小、很 小,有的却很大、很大;从小花小草到千年古树,从黑色蚂蚁到白 象、红马,从??到??,世界上亿万个生命,在她温暖的怀抱里 长大!”,这是一首没有写完的诗,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模仿上 面的两段诗句继续往下写。 生续写小诗,教师巡视。 展示写得较好的小诗,并朗读小诗。 师:写得多美啊!??这就是我们周围的土壤。` 【从课堂联系到生活, 让知识于生活密切联系, 达到学以致用, 高效课堂的目的。】1. 我们周围的土壤 板 书 设 计 颜色 质地 味道 黑、红?? 软硬 泥土香,臭教 学 反 思?16? 课题 备课教师2.了解土壤 单位课时11.知道沙土、黏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种类型。 2.了解土壤中沙、黏土和腐殖质的多少影响着土壤的种类。 教学目标 3.知道不同种类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4.知道不同的土壤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5.能够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教学重点 了解土壤的成分。 教学难点 区分当地土壤的种类。 1.教师事先采集的三种土壤样本(每组一份)、白纸(3 张) 、烧杯、水、搅 教学准备 拌棒、土块、渗水性实验装置、放大镜、小塑料汤匙。 2.学生自己采集的土样、纸巾、抹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激趣 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土壤,谁来说一说 你观察到的土壤是什么样的? 学生回答。 过渡: 我们周围的土壤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为什么有的颗粒 大,有的颗粒小?它们里面到底有些什么不同?今天我们来研究、 了解土壤。板书课题 【学生与生俱来地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 究欲。新课一开始,出示精美的“土壤图片”让学生看,激发起学 习的兴趣和求知欲。 】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观察土壤。 1.谈话:课前,我们都已经采集了一份土壤的样本,现在请大 家拿出来。你采集来的土壤有哪些特点呢?你准备用哪些方法观察? 2.交流:看、闻、摸、捏?? 提示: (1)指导学生将土壤倒在白纸上,摊开,然后,手持放大镜 观察两人合作,一个人观察,一个人记录。记录中要写发现,鼓励 ?17? 复备 学生尽可能多的记录发现了什么。 (2)告诉学生土壤样品的来源地,以明确观察对象的目标性, 增强真实性。 (3)用筛子分离的时候,需要将土壤晒干,然后用筛子分别 筛下土壤中较大的物体,并进行分类。 3.汇报交流,互相评价(哪组的发现或记录价值、特色) 。 【这样让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劳动成果,知道土壤的基本特 点。同时还可以启迪学生思维,展现收集资料的能力,语言的表达 能力。 】 活动二:研究土壤的成分。 1.谈话:通过刚才的观察活动,大家都对土壤有了更多的认 识, 但那只是凭肉眼或是放大镜进行的初步观察。要想知道土壤里 到底有些什么,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2.现在就请四人一组开展研究。 (1)拿出一号信封里的土,用纸巾包住土块,使劲握一握,摊开 纸巾,你看到了??(学生交流) (2)把硬土块放入水中,开始你看到??,过一会儿又看到 了?? (3)搅拌以后,你看到了??,静止一段时间之后,又看到 了?? 3. 学生交流汇报, 完成实验表格。 (把 2 号信封里的土壤拿出) 在表格中填写观察到的现象,并写出每一种现象说明土壤中含 有什么? 实验操作 用纸巾包土 硬土块放入 水中 搅拌水中 土壤 加热土壤观察到 的现象土壤的组成 成分 请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分析这份土壤主要是由什么物质构成 的?什么是腐殖质?请你猜测土壤中的腐殖质是怎么来的? 4.阅读第 5 页最后一小节资料。 ?18? 5.播放土壤的种类的图片。 6.提问:通过观看,你知道了土壤有哪几种? 7.归纳总结:土壤里有哪些成分? 土壤中有空气、有水分、有大小不同颗粒、腐殖质等组成。 【教师放手让学生以小科学家的身份去亲自经历探究活动的全过 程, 通过各种感官同时并用, 多角度、 多方面地观察到纸的外部特征。 】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关于土壤,我们了解了它的外观和成分,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呢?(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土壤生长的植物不一样?怎样分类?等) 2.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研究吧。 二、活动三:研究土壤的种类 1.观察颗粒大小。 谈话: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三份土壤的样本,请你们仔细 观察,首先看看它们的颗粒大小有什么不同。 谈话:这是什么原因呢? 师生小结:通过这一环节的观察、阅读活动,对土壤有什么更 多的了解。 2.比较沙土、黏土和壤土的渗水性。 提问:沙土、黏土和壤土的颗粒大小不同,在遇到下雨这样的 情况时,它们的渗水性会不会一样呢?你是怎么认为的? 讨论实验方法,特别是引导学生考虑三个变量的控制:土壤的 多少、倒入的水量、倒水的速度要保持不变;不同的条件:三份不 同种类的土壤; 以及最后怎样获取水量的不同: 方法 1: 倒入量杯; 方法 2:直接用尺子测量高度。采用后者更方便,也与《雨下得有 多大》中雨量器的使用方法相一致。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汇报交流实验情况,并将结果与刚才的预测相对照。 3.用多种感官了解沙和黏土的不同。 每组一份沙和黏土的样本,请学生参照课本第 6 页提供的方法来 比较沙和黏土的不同。 集体讨论:每一种土壤看上去像什么?是什么颜色的?摸上去感 觉像什么?哪一种更硬或更光滑?加点水握一握,哪种可以握成团? ?19? 激趣:再试着把它们分别放在胶卷盒里摇动,听一听它们发出的 声音是否相同。或者是闻一闻它们的气味是否相同。 【在这个环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把小组的发现大胆与同学交 流,学生之间能互相补充,互相评价,充分体现了自我展示的能力。 】 三、活动拓展 1.谈话:同学们都已经对土壤有了非常丰富的了解。 提问:你知不知道我们泰安地区的土壤是什么类型的?有什么特 点呢?适合种植哪些植物?(指出:科学研究是个复杂的过程,有些 结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出的。要想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 采用一些什么方法来进行研究?) 调查家乡的土壤,完成下面的表格。 方 用手握 用手捏 过滤 2.调查家乡的主要农作物。 【引导观看我国各地土壤地貌图片,调查了解家乡的土壤和农 作物特点,增强民族自豪感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 四、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引导学生课后进行资料的查阅等。 法 沙 土 黏 土 壤 土 用放大镜看2. 了解土壤 板 书 设 计 1、土壤的三种类型 2、土壤透水性 3、土壤的成分教 学 反 思?20? 课题3.肥沃的土壤 单 位课时1备课教师1.知道土壤的重要组成物质是腐殖质, 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 2.知道一些动物的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能够用图画或文字记录自己观察 教学目标 到的现象。 3.建立腐殖质的概念,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能够制作肥料袋。 4.使学生意识到土壤和生命密切相关,愿意亲近土壤,关爱生命,培养学生 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腐殖质的形成过程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三个星期观察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土样 6 份、昆虫饲养盒(里面是自己几个星期前培育的有蚯 蚓开垦痕迹的土壤,还有蚯蚓) ,放大镜 6 个,土壤研究记录表 6 份。 学生准备:塑料袋、菜叶等。 教 学 过 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谈话:关于土壤,大家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 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一回侦探,查一查土壤里能长出各种各 样植物的原因。 二、探索土壤 1.腐殖质的形成。 (1)探索枯死的植物变成了什么? (2)大家有什么想法?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腐烂) (3)观察两幅图,看一下植物有什么不同?(课件展示)学生 讨论交流(土壤不同) 。 (4)让我们一起再去“考察”一下这两个地方的土壤吧。 (教师 分土壤标本) (5)你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一下,为什么土壤会有这么 明显的差别呢?你们认为这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讨论、 交流) (6) 引入腐殖质定义: 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变成的。 (播 复 备?21? 放课件) 【给孩子一个空间,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给孩子一个自由表达的 机会, 就可以充分展现他们对问题的思索。 而 “头脑风暴式” 的讨论, 最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从观察中学会推理, 从推理中发展逻辑 思维能力,正是这一活动设计的目的。 】 2.探索动物生活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1)谈话:在有的小组同学挖到的土层中,我们还发现了一种 小动物。这种动物身体细长、很软,它没有眼睛,在泥土里生活,下 雨的时候会爬出地面, 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吗? (教师出示昆虫饲养盒) (2)讨论:有人说蚯蚓是“天然的犁”和“改良土壤的能手” , 这是为什么呢? 小结:蚯蚓在土壤里不仅可以松土,还可以制造肥料,使其生活 的环境更肥沃,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蚯蚓是益虫,我们要保护蚯 蚓。 3.探讨给土壤增肥的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 ) 【动物对土壤的形成、发育、物质循环、肥力演变等有较大影响, 因而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土壤动物, 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益虫的保 护意识,连接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 】 三、做肥料袋 1.谈话:枯死的植物到底到哪里去了?蚯蚓对土壤有什么影响? 你们愿意亲手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吗? 2.讨论如何设计实验。 (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教师启发对比 实验的做法。 ) 3.学生动手制作肥料袋。 教师巡视,适当地给以必要的指导。 整理桌面,清理桌上残留物,填写观察和制作记录。 教师提示:把塑料袋的口封好。 填好标签。 本实验需要三个星期的观察,每周观察一次,记录观察结果。 每次观察时,要上下翻动土壤。 ?22? 实验结束后,把蚯蚓放回到它的生活环境中去。 【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亲眼看到腐殖质的形成过程, 从而验证假 设。 因此在动手前要给学生留出思考讨论的时间, 让学生在头脑中先 做一回“实验” 。在学生讨论和思考的同时,教师加以适时地引导, 使学生了解设计对比实验的方法。 】 四、延伸活动:管理肥料袋 谈话:我们从现在开始,每天都要介入这个实验的管理、观察和 记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哪些困难?应该怎样来解决? 【科学不仅是知识,还是一种方法,一种精神。现代科学教育非 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通过对肥料袋管理过程中会 面临困难及解决方法的讨论, 可以使学生从中逐渐领悟到科学精神并 将其进行内化,培养学生探究的恒心和毅力。 】3.肥沃的土壤 板 书 设 计 肥沃 土壤 贫瘠 有利 小动物(蚯蚓等) (腐殖质) 植物生长教 学 反 思?23? 课题4.土壤的保护 单 1.知道土壤人类所作的贡献。 2.会做水土流失对比实验。 位课时1备课教师教学目标 3.知道人类破坏土壤的行为是破坏土壤的,如乱砍森林,乱丢废旧电池, 滥施化肥等。 4.保护土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知道人类应该怎样保护土壤。 教学难点 掌握好水土流失对比实验中的条件。 教学准备 土壤污染和水土流失的相关录像或图片、水槽、大烧杯、扁平托盘、适 量土壤,适量带草皮的土壤等。 教 学 过 程 一、激趣导入,提出问题 谈话导入:同学们爱你们的妈妈吗?为什么?今天我给大家介绍 一位母亲和他的孩子。妈妈是 “土壤” (板书) ,孩子们都有谁呢? 大家来看一段视频。仔细观察,你会发现答案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他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就象妈妈和孩子一样。有关它 们与土壤你想研究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1.世界万物与土壤的关系怎么样? 2.有的地方草丰林茂,有的地方却寸草不生呢? 3.我们周围的土壤现在怎么样? 4.我们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土壤呢? 教师选择性板书。 【学生与生俱来地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 究欲。新课一开始,出示视频让学生看,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求 知欲。 】 二、选择问题,讨论方法 教师:刚才大家提出了自已所思考的问题。俗话说得好,一方水 土养育一方人。养育我们的这方土地多么神奇啊!课前,同学们已经 调查了土壤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服务?所以第一个问题是大家共同完 ?24? 复 备 成的,剩余问题大家可以自由选择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选择问题并讨论解决方法。 学生汇报交流。 在交流中,教师需要进行猜想假设环节。 针对问题 2,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完以后, 再启发学生准备实验验证的方法。 学生在猜想 的基础上, 小组内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提醒他们实验过程中相同与不 同的条件是什么? 针对问题 4, 如果我们不及时保护土壤会怎么样呢?让学生进行 猜想,产生共鸣。 【给孩子一个空间,给孩子足够的时间,给孩子一个自由表达的 机会,就可以充分展现他们对问题的思索。 】 三、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教师: 小组内进行研究, 在研究完选定的问题以后可以再研究其 他问题。我们看一看哪个小组发现的最多! 小组探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能放手让学生以小科学家的身份去亲自经历探究活动 的全过程,通过各种方法同时并用,多角度,多方面地了解土壤 保护的意义及方法。 】 四、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教师: 刚才大家已经探究了一个或者几个问题, 下面我们来交流 一下,看哪个小组发现最多? 哪个小组最先来汇报? 交流汇报中,根据汇报内容的不同,及时补充和表扬。征求其他 小组的意见或者建议。 教师适时进行板书。 养育 动植物 人类 保护 【通过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进行板书,将知识点串联到一起,便 于学生理清思路,便于掌握。 】 五、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谈话:土壤与我们的关系十分密切,而现实状况又非常严竣,我 们要行动起来, 争做保护土壤的小卫士。 你有哪些好的建议与方法? 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以及保护土壤的措施。 如: 尽量不用塑料 袋,买饭用饭袋、买菜用菜篮子、买米用米袋,减少白色污染;成立 环保宣传小组,在校园内宣传,到社会上宣传,到家庭中宣传;承包 ?25? 公共绿地,多植树造林,做“护绿小队”队员;等等。 六、拓展创新 “制造绿肥”的活动。 教师:因为土地养育了我们,我们要回报大地母亲,今天我们就 行动起来,制作有机肥来保护土壤吧。 引导学生采取以下方法制作肥料袋: 1.每组同学发给一个塑料袋,并将适量的土壤与树叶、果皮放 进袋内。 2. 往肥料袋内加适量水, 保持潮湿即可; 并放入 3―5 条小蚯蚓。 3.将肥料袋放在不被干扰的阴暗的地方,并引导学生定期地管 理与观察、记录自己的发现。 【学以致用,将本单元所学知识融化为一个个动手操作的点,然 后让学生在活动掌握,在活动中理解。 】4.土壤的保护 土壤 板 书 设 计养育保护动植物 提供产品人类教 学 反 思?26? 第二单元备课课题 第二单元 1.初步了解种子的构造和传播方式。 2.知道植物的根根据形状可以分成两大类:直根和须根。 教 学 总 目 标 3.认识形态各异的茎,知道茎的作用。 4.能够观察描述不同叶子的形态,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活动。 5.能够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 6.通过栽培植物了解植物生长的过程,知道各种器官的作用。 7.了解一些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能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密 切关系。 《植物的一生》是建立在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的认 知基础之上的,它将带领学生对植物从种子的萌发到根、茎、叶、花、果实的 形态功能做较深层的研究。同时引导学生开展一次长周期的“种植物”活动, 这是对一个生命周期做连续观察、记录、描述的活动,是一次亲身经历植物生 教 材 解 读 长每一个阶段的活动。教材始终贯穿了一条隐线――“种植一株植物” 。本单 元的编排有两条线,一条明线是通过观察、解剖、测量、比较、实验等多种方 法探究植物六大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第二条隐线是认真细致地种植、观察一株 植物的一生,坚持做连续的观察,体验收获的快乐,感觉到只有坚持才会有收 获。在活动中可以围绕探究性活动学会观测、测量、收集证据、积累资料等科 学方法。主要由《果实和种子》 、 《根和茎》 、 《叶和花》 、 《植物和我们》四课构 成。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 1.知道种子萌芽的条件。 2.认识形态各异的茎,知道茎的作用是运输养料和水分。 教学难点:观察并描述不同的叶,培养观察能力。 1.果实和种子 课 时 安 排 2.根和茎 3.叶和花 4.植物和我们 2课时 2课时 2课时 1 课时 植物的一生?27? 课题1.果实和种子 单 位课时1备课教师1.认识果实和种子,了解果实的特征和分类,明确种子是果实的一部分。 2.能够在预测的基础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发现种子内 教学目标 部构造的相似之处,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3.了解种子传播的多种途径。体验到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准确的信息。 4.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能够描述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5.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定的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了解果实的特征和分类,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和传播方式。 2.运用实验法完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 教学难点 1.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察,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察结果。 2.怎样设置对照实验;怎样探究空气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萝卜 1 个、土豆 1 个、每两个学生 1 个花生、湿黄豆、湿蚕 豆种子、放大镜、镊子、实验记录单、培养皿(装种子) 、塑料口杯(可用 来盛装种子) 、带盖的容器、吸水纸、标签、土壤、清水、量筒、烧杯等。 教 学 过 程 一、分辨果实,初步了解果实与种子的关系 1.多媒体出示各种水果和蔬菜。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研究果实和种子,请看大 屏幕,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些水果和蔬菜,你能说一说哪些是果实 吗?为什么?同桌可以讨论一下。 2.学生回答 师:我们常说“开花结果”,这个“果”就是果实。 3.了解果实的特征。 师: 有些同学可能还是觉得不够理解到底如何来分辨果实, 显然 我们从果实的外部是找不到果实的共同特征的, 让我们一起来通过实 验寻找答案。 师: 把果实横向切开或者纵向切开, 仔细观察比较从果实的内部 构造上去寻找吧! 师:小朋友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种子。 ?28? 复 备 师:对!果实内部都包含种子,而种子以外的部分都称为果皮, 果皮通常具有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三层。 小结: 我们知道植物开了花结的果叫果实, 还知道了植物的果实 都是由果皮和种子构成的。 4.教师示范操作验证。 师: 正是因为果实里面都有种子, 所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萝卜和 土豆,切开后,里面有种子吗? 生:没有。 师:对啊,因为萝卜是直竖的根,膨大的部分,所以没有种子。 那它还是果实吗? 生:不是。 师:由于土豆和莲藕的内部也没有种子,所以它们都不是果实。 师:那么香蕉是不是果实呢?我们切开看看! 师:噢!其实黑色的小点就是种子,所以香蕉是果实。 【这一环节的教学,加深了学生对果实与非果实的理解。】 二、观察种子,探索种子的内部构造 1.提出问题。 师:你想了解关于种子的哪些知识呢?谁来说一说? 学生提出问题。 师: 但这么多问题咱们不能在这节课上全部解决, 所以让我们选 取一些这节课上可研究的问题, 老师建议先来研究一下种子的内部构 造好吗? 2.进行预测。 师: 一个小小的种子能够成长为形态各异的植物, 那么这个蚕豆 种子里面到底有什么呢?你能根据自己的经验猜一猜吗? 学生发表观点。 3.解剖实验并观察记录。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猜想,但科学要尊 重事实, 我们要怎样才能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呢?下面我们来 解剖实验。 师:镊子剥下的蚕豆壳叫种皮,白白嫩嫩的两片是子叶,露出的 ?29? 进行 尖尖的是胚。尖尖冒出来的部分是胚根,与子叶相连的是胚芽,连接 胚芽和胚根的是胚轴。 师:别看这小小尖尖的胚,将来能发育成长为一株植物呢!而两 片肥厚白嫩的子叶都是为胚提供养料的。 师:课件出示蚕豆及胚的结构示意图。 4.多种种子验证内部构造。 师: 其他的种子是否都是同样的构造呢?请同桌两人每位同学自 由选取桌上的一种种子,黄豆种子或者花生种子,剖开观察种皮、子 叶和胚分别在哪里? 学生实验并汇报。 5.小结。 师:我们刚才解剖了三种植物种子,发现种子都包括几部分? 指名回答。 三、了解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师: 我们已经弄清了种子的内部构造, 大多数植物要繁衍后代都 要靠种子的传播, 种子又是怎样展开这趟生命之旅的呢?老师想考考 大家,你了解哪些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回答适时板书。 【三年级学生对植物种子的传播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让学 生自己说,培养学生乐于交流的习惯。】 四、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 师: 我们知道农民们一般在春季播种, 为什么要选择在春季播种 呢? 师:说的非常好,跟农民伯伯想到一块去了,我们知道农民在播 种时首先要选种, 也就是种子首先要具备萌发的条件, 除此之外种子 萌发还需要哪些条件呢? 师: 这节课就给大家一个机会, 同学们可以验证一下种子萌发时 是不是需要你所假设的环境条件。 并根据你们的计划来领取实验需要 的材料。 1.设计实验 ,制定计划。 请每个小组集体讨论,制定试验计划。 ?30? 2.动手操作,实验论证。 师: 现在实验计划已经拟定好了, 咱们每组派一名同学到前面领 取你们组需要的实验材料, 其他同学在下面做好分工准备, 大家可以 开始了。 生:取本组需要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师:对学生选取材料、分组实验进行指导。 师: 由于时间关系, 没有完成的小组先停一下, 大家课后继续做。 已经完成的小组, 哪个小组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组的实验装置? 师根据情况进行指导。 师:让我们在课余时间一起来观察实验过程,记录实验结果,最 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好不好? 【生命活动的探究,常常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课程的安排, 通常是由间隔的课时组成的。所以可以巧妙安排课堂内外学习活动, 将二者结合教学。 】1.果实和种子 果皮 板 书 设 计 果实 种子 传播方式 : 胚(胚根、胚轴、胚芽) 子叶 种皮 借助外部力量如风力、水力、动物。 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弹射等。 萌发 : 水分、空气、阳光教 学 反 思?31? 课 题 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2. 《根和茎》 单位课时第一课时1.会根据根的形态给根分类。 2.能设计实验探究根吸收水分的作用。 3.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通过观察与实验知道根的作用。 2.正确区分直根和须根。 正确区分直根和须根。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带有根的植物(蔬菜或花) ,水槽,麦苗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各种带有根的植物(蔬菜或花) 教 学 过 程 复 备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你们知道“根深蒂固”“根深叶茂”的意思吗? 【学生说一说对成语的理解,初步感知根。】 是啊,只有根基深厚植物才会枝繁叶茂,茁壮成长。看来, 根对于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瞧!老师带来了许多带根的植物, (展示植物)关于植物的根,你想了解哪些知识? 【激起学生对根的探究欲望,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选择问 题,很自然的转入对根的探究学习】 二、小组活动,给根分类 同学们对根有那么浓郁的兴趣,咱们先试着给根分类吧! 1.观察根的特点,初步分类。 大家拿出老师准备的各种带根的植物, 组内仔细观察根的特 点,试着分类并填写好实验报告单。 【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归纳能力】 2.全班交流,汇报观察结果。 【让学生尽量多的说出观察到的根的特点,他们的分类情 况,为形成概念打基础】 3.教师小结。 ?32? 像菠菜这样, 中间长出长长的粗粗的一根主根,周围长了细 细的侧根,这样的根在科学上叫直根。(板书直根)像葱这样,长 出的根很多很多,它们的粗细、长短差不多,这样的根在科学上 叫须根。(板书须根) 【教师在学生研究的基础上适时总结归纳,形成概念】 4.给自己带来的植物分分类 【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植物,说一说是直根还是须根。】 5.学生画出直根和须根。 在活动记录纸上画出直根和须根,描述它们的不同。 【画一画,说一说,加深对直根和须根的认识,印象深刻终 身难忘】 6.小练笔。 你能正确的给根分类吗?快点试一试吧。 【课件出示习题,给根分类及时巩固知识】 7.认识变态的根 师: 有些植物的根, 功能有了改变, 形状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形态发生变化的根叫变态根。常见的变态根有以下几种:贮藏根 (萝卜、甘薯、甜菜等),支柱根(玉米、高梁等),呼吸根(红 树,水松等),吸根(菟丝子),气根。 【课件出示变态根,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更多的关于根 的知识】 三.探究根的作用 不论是直根、须根还是变态根,都是为了植物能茁壮成长。 同学们,你们想看一看植物在地底下的样子吗?(想) 1.了解根系 (1).猜一猜: 植物的根的样子 (教师出示一大把带土的麦苗) 。 【学生猜测,再一次激起对根的研究热情】 (2).观察实验,了解根 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将根部的泥土去掉,清洗干净,看一看, 量一量这些根,你会有怎样的发现? ?33? (1)分工明确,密切配合。(2)仔细观察,做好记录。 (3)注意卫生,不扔泥土。 【了解植物的庞大根系, 近距离观察根的样子,为研究根的作 用垫定基础】 (3)交流实验结果,谈感想。 (4)深入了解根系。 【课件出示知识拓展,学生加深对根系的了解】 2.探究根的作用 是啊, 根牢牢的抓住土壤向下生长,它们的身体是那么的细小 而生命力却是那么的顽强。根,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1)小组讨论,根的作用 【学生讨论对植物根的作用的理解】 (2)小组汇报交流。(学生说出:根能把泥土固定在植物的 根上,根能吸收水分,根可以让植物长大,用根做根雕等)教师 要及时肯定学生的回答并引导他们说出更多的根的作用。 (3)课件展示根的作用 1.根能固定植物体。2.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供植物本身 生长。3.防止水土流失,能固定住土壤。 4.储藏营养。5.繁殖 下一代。 【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学生更形象生动的了解根的作用,归纳 根的作用明确根的作用】 3、设计实验证明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根死死的抓住土壤向下生长, 这个作用显而易见,根怎样吸收 水分的呢?我们要用实验来证明,你能设计实验证明根有吸收水 分的作用吗? (1)小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证明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2)交流汇报实验方案 汇报时对实验方案不完善的地方要及时补充。 【这一环节,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案,交流自己的想法,增 强学生科学探究前的思维碰撞, 可谓在潜移默化的愉快活动中获 ?34? 取了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培养】 (3)课件出示完整的实验方案 (4)动手设计实验 同学们请行动起来完成你们的实验吧!记得每天观察植物记 录下它的生长情况及水面的变化情况,千万别忘记给植物浇水, 写出观察日记,十天之后看谁的记录最棒。 【 课上实验,课后观察变化, 留给学生充裕的观察时间完整的 观察,效果一定会很好】 四、你说我讲谈收获 【交流本节课的收获,注意情感方面的教育:爱花护草,热爱 大自然的情怀】 五、布置作业,延伸知识 我们认识了根,知道了根的分类,根的作用,是啊!树叶飘落 下来落在树底下, 腐烂之后变成腐殖质来感谢根的哺育,我想这 就是“落叶归根”的含义吧。植物是否只有根就会茁壮成长呢? 课下,找几多白色的花,放在不同颜色的水中,就会得到不同颜 色的花。不信?试试看吧。 【作业的布置为认识茎做好铺垫】板 书 设 计2、根和茎 根的分类:直根 须根 根的作用:固定植物 吸收水分和养料教 学 反 思?35? 课 题 备课教师2 .《根和茎》 单位课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形态的茎。 2.能设计实验探究茎吸收水分的作用。 3.培养学生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通过观察与实验知道茎的作用。 通过实验知道茎的作用。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芹菜的茎,红墨水,烧瓶,实验用刀,放大镜。 教 学 过 程 复 备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讲本节课时提前把芹菜的茎泡到红水中,以便于 课上观察用。 一、回顾知识,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根,大家都学到了关于根的哪些知识? 【简单回忆根的有关知识。】 我们知道了根的分类,根的作用。 课下,老师让大家找几多 白色的花, 放在不同颜色的水中, 你们得到什么颜色的花呢? (学 生说一说实验现象) 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简单说一说原因) 这节课咱们就来研究这种奇妙的现象。 【由观察到的现象引入对新知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茎的探究欲 望。】 二、认识不同形态的茎 这节课我们来研究茎,你想学习茎的哪些知识呢? 学生提出想要研究的相关问题,茎的样子,茎的作用,茎的 颜色等。 同学们对于茎有那么浓郁的研究兴趣,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 茎的形态,茎的作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适时提出学习任务,以便于带着?36? 目标学习探究。】 1.利用多种资料,认识茎的不同类型 (1)小组活动:拿出准备好的植物,菠菜、莴苣、丝瓜、藕、 洋葱、牵牛花、葡萄等(出示实物)找一找,这些植物的茎在哪 里? 【学生准备各种植物,所带植物多种多样便于观察研究,从 身边植物研究,激发学习兴趣。 】 (2)交流汇报。 【教师尽量多的听取学生的发言,为区分茎的不同形态做准 备。 】 (3)小结:大多数植物都有茎,茎有多种多样的形态,我们 通过课件来看一看茎的不同形态吧! 2.通过课件了解不同形态的茎 (1)课件出示竹子、牵牛花、黄瓜、西瓜等植物的茎,观察, 比较:这些植物的茎有什么不同? (2)交流讨论,说一说茎的样子。 【再次讨论研究,为学习茎的形态做好铺垫。 】 (3)教师即时简单板画不同类型的茎,取名。 直立茎:它强劲而有力,使植物稳固的挺立着。如:杨树、 柳树、棉、桃、玉米。 匍匐茎:它不能直立生长,而是贴在地面上生长。如:甘薯、 草莓。 (4)重点区分攀缘茎和缠绕茎。 缠绕茎:本身不能直立向上生长,必须螺旋缠绕于其它物体 上才能向上生长,如:牵牛花,菜豆,首乌。 攀援茎:也不能直立向上生长,而靠特化的结构攀援在其它 物体上,才能上升,如豌豆的茎(叶卷须) 、葡萄的茎(茎卷须) 、 爬山虎的茎(吸盘) 。 3.用手势演示不同形态的茎 你能用手势演示一下这些不同形态的茎吗?快点试一试吧。 ?37? 【学生用手势演示一下这些不同形态的茎,加深对茎的认识, 学习效果好。 】 4.小练习:说说下面的茎属于哪种类型。 5.小结:尽管植物的茎形态各异,但是每一种形态的茎都是 与植物的本身的特点及生长环境等相适应的,都是为了植物更好 的生长,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植物的茎到底有哪些作用呢?咱 们快点研究一下吧。 三.探究茎的作用 1.小组讨论:猜测一下茎有哪些作用 【学生讨论对植物茎的作用的理解,初步感知知识。】 (1)小组讨论:茎的作用 (2)小组汇报交流。 【教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讨论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尽量多 的说出茎的作用。】 2.小结归纳。 根的第一个作用是“固定植物” ,它可以将一株植物牢牢地固 定在地下。形态各异的茎处于植物的中央部位,它把植物身体的 各个部分连成一个整体,也起到了“支持”植物的作用。 3.实验探究植物的茎是如何传输水份的 (1) (出示课前各小组将一段新鲜的芹菜的茎,放入一个装 有染过红色的水的容器中)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芹菜的茎的 颜色有什么变化。 【学生说一说看到的现象,为实验研究茎的作用打下基础。 】 (2)思考:这个现象能够说明什么? 【植物体内有运输水分的管道。 】 (3)实验观察茎传输水分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证明我们的推想是否正确,可以把插入红水中的 茎切开,看看里面是不是有运送水分的管子。 教师讲解茎的横切和纵切的方法,提出切的时候要注意些什 么,以及放大镜的用法。 ?38? 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交流观察结果。 课件展示放大镜下芹菜茎的样子。 【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在放大镜下面观察茎的形态很形象 很逼真,课件再次展示会更加明了直观。 】 4.总结: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水分和营 养物质,植物的茎承担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营养物 质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同时还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到植物 的其他部分。 四.拓展活动 你知道吗这些也是植物的茎。 出示实物:芋头、荸荠(球茎) 、马铃薯(块茎) 、大蒜、洋 葱(鳞茎) 、姜、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探寻鲸的奥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