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边太血一捥一捥的痛是肋间神经痛痛吗

胸部、背部都疼痛
胸部、背部都疼痛
发病时间:不清楚
我母亲,从6月至今一直是胸、背、肋间等部位串着疼痛,像是锥子扎或一捥一捥的疼,疼痛越来越重,后半夜疼的厉害,直冒虚汗,全身都做了检查没有查出毛病,她只在4月份得过带状疱疹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向医生提问
(缠腰火丹,缠腰龙,蛇盘疮,蛇串疮)
带状疱疹(herpeszoster,HZ)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特征为簇集性水疱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伴有显著的神经痛及局部淋巴结肿大,愈后极少复发。带状疱疹患者一般可获得对该病毒的终生免疫。
多发人群:成年人
典型症状:&&&&&&&&&&
临床检查:&&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 —— 2000元)捥母亲勤劳的对联_百度知道
捥母亲勤劳的对联
捥母亲勤劳的对联
我有更好的答案
1、无路庭前重见母  有时梦里一呼儿  2、长记慈惠传后世  永留典范在人间  3、严父子逝恩未报  慈母别世恨终天  4、生前记得三冬暖  死后思量六月寒  5、未盗仙桃调味口  空悲黄土覆慈容  6、去岁慈言常在耳  今春于请再无音  7、终天唯在思亲泪  寸草痛无盖母灵  8、无路庭前重见母  有时梦里一呼儿  9、忆慈颜心伤五内  抚遗物泪洒两行  10、良操美德千秋在  亮节高风万古存  11、严父早逝恩未报  慈母别世恨终天  12、惊春花染杜鹃血  倚门深得子规啼  13、世上痛无救母药  灵前哭煞断肠人  14、慈母一去杳无影  怜儿千声呼不回  15、但愿此境成梦境  怎奈哀情是真情  16、心想慈母心有效  月临中秋月不圆  17、支覆巫山人不见  月明仙岭鹤归来  18、慈竹光风空有影  晚萱经雨仍留芳  19、平生性善慈母泪  今日疾病悲儿情  20、山颓赐也将安放  琴在微之不忍弹  21、宝婺云迷闰阁冷  萱花霜萎绣帏寒  22、花落萱帏春去早  光寒婺宿夜来沉  23、直骨尤超古鹤上  慈教仍存青云中  24、莫报春晖伤寸草  空馀血泪泣萱花  25、守孝不知红日落  思亲常望白去飞  26、梅叶王容含孝意  柳拖金色动哀情  27、空悬月冷人千古  华表魂归鹤一声  28、春江桃叶莺啼湿  夜雨萱红蝶梦寒  29、玉洁冰清归泉路  孙贤子肖哭灵台
采纳率:89%
来自团队:
勤俭美德千秋在 亮节高风万古存
相夫教子无悔无怨,持家睦邻有德有名。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对联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痛风的中医深度分析痛风的中医深度分析深圳张宝卫百家号1痛风,疼和痛是不一样的张保卫:刚才王大夫说到不孕症时,实际上的是结果,没有说过程。为什么他会这样呢?你问他,他觉得没什么可说的,当时就是这么感到的。他是直觉型的,有时候过程整个都省略了,没有一个推理的过程。你让他说,他说不清楚,但是他可能非常准确,所以那个病人的感觉很神奇。这也就是我们古时候说的神医的境界。“望而知之者谓之神”,他一看已经知道了,但你让他解释,他可能没什么可说的。除非说你也能看见,能像我一样去做。所以说这是神医的境界啊!下面是“闻而知之者,问而知之者,切而知之者”。“切而知之者谓之巧”,他这个实际上在取巧。就是说我看不见,我也听不着,但是我可以根据你这个脉象的跳动,我搁里面分析出来。我这是用的一个理性的东西,思维的东西。虽然它慢了一点,但是说也可以。徐文兵:也管用。张保卫:我不用神。我这种思维就是属于用理这种。我也看不见,也听不着。但是我看见这个东西我还能想一想,就是跟大家这个用法,你看说的都是这个方法。这个方法为什么会见效呢?实际这里边就有道理。它并不是不可说,实际上是有道理的。徐老师有一本书《字里藏医》,从字里边就能看出这个问题。所以刚才我一下冒出两个字来:疼、痛。痛风,疼和痛是不一样的。很多人用完车前草之后为什么反复?他把痛去掉,但是疼在里面,疼是不易让人察觉的。痛的时候你不用碰它就痛,疼的时候你按了它才疼。所以有些穴位按的时候疼得不得了,那才叫疼。你看脚诊,足疗。它是在内,里边,深处。什么叫痛?什么叫疼?不很清楚了嘛。痛是个病,痛下面是一个甬,这是一条路出了问题,它阻碍了。而疼是冬天的气——它是寒凝在里边了。你不碰它你不知道,它是在内里。所以所谓的痛风,虽然它表现的很剧烈,其实它没有疼深。真正的疼,就像说麻木不仁,已经没有感觉了,它比痛更严重。没感觉,打一锤子都不疼那就坏了。糖尿病坏疽那种,那个脚趾烂掉,他不知道疼啊。你要给他治到疼了,从流水变成流血了,他才会好。徐文兵:对,最后变痒了。张保卫:所以说我们这……你要用凉药解决他这个症状,实际上越来越深入。其实所谓的痛风它还是一个筋骨病。筋脉肉骨皮,还是在肢体上,并没有入内脏。如果您把一个肢体病给治成内脏病的话,那就是治逆了。我有一个经验:有一个老头,几十年的腿痛,腿疼,到了七十多岁的时候腿疼突然好了。我让他检查,这时候血糖高了。这里边看出来一个因果关系,在肢体的时候只不过是一个疼,当他不疼的时候,已经入了内脏了,已经是变成了一种功能性的问题了。还有一个就是我母亲经历的。她脚脖子上总是肿,就是这个右脚脖子浮肿,但是她没什么问题。有一回就是帮人家搬菜,搬到五楼去,累着了,那天我一摸她脉,出现结带脉。是心脏出了问题,再一看脚脖子不肿了。你说那是好了吗?我说你怎么这么干呢?热心也好,别拿自己开玩笑。然后弄了几天之后,脉连起来了,一看脚脖子又肿了。所以这个病。你说她是好了是坏了?治病要求本,人家说诊病一定也要看本。你要治标的时候,让一个表面现象消失的时候,你认为他好了,病人也认为他好了的时候,但是他实质上是好是坏呢?这是个大问题。如孙老师说的那个疗效评价,这疗效都认为很好,皆大欢喜了,过两天死了。有那样的,这是怎么回事呀?所以我看王孟英医案就非常怀疑,他说那个病都好,第二年就死了,很多那样的病例。那这“好”是什么性质?而且都是说他用凉药,就说是在救了那个什么滥用辛温药姜附剂之后的那种,他被解救了,但第二年就死了。那你症状可能是没了,也觉得很舒服,这又是一个标本的问题。咱回到痛风,我还有点想法。徐文兵:没事,你敞开说,我们这有吃的嘛。张保卫:我听得着急了。徐文兵:这时候说出来的话是最精彩的。张保卫:对,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实,刚才咱说到这个阴和阳啊,那个痛实际上是个阳的症状,疼是个阴的症状。徐文兵:你正好跟我相反。张保卫:咱们可能说实际上是一个事,只不过用字……徐文兵:用字不一样。张保卫:疼,疼是什么呢?是凝住了,所以一般感觉不到。它是什么凝住?是阴凝。这个痛呢是郁阻,瘀而不通嘛。这个郁是什么意思?(写鬰字)徐文兵:呵,能把这繁体写出来不容易。2能痛风的人一定是阳气很足的人张保卫:阳郁,实际上往往是什么?是阴凝在里边,阳为表,阴为里,我们容易感觉到的是表的东西,里面的东西不易察觉,为什么?徐文兵:里面是很阴寒的。得过痛风的人才知道,里面很阴寒的。张保卫:拍打这个东西为什么见效?棒子打进去的时候啊,打到骨头的时候啊疼疼疼,完了之后打肿了,不疼了。它走到阳的时候,现形的时候不疼了。出来的时候是什么?是那种那个青瘀象,那个拍打的萧宏慈,他能打出这些东西来,见效会很快。但是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那个东西不能太深,深的时候你打不出来的。而痛风这种东西,它实际上是入骨了,痛风这个名字不太准确。徐文兵:西医的名字。张保卫:准确是痹症啊。痹是风、寒、湿三邪合而为痹。那么风、寒、湿这正是占了六气中的三气,风寒暑湿燥火,这也就是三阴三阳,这个三阴是什么东西?那不就是在内脏的话就是肝脾肾,《伤寒论》里面的三阴就是太阴、少阴、厥阴,太阴为湿,少阴为寒,厥阴为风。这风寒湿三阴里边都有了问题,才会有这个东西。但是他程度不一样。最深的时候在骨,痛风那就是寒凝在骨。正因为它寒凝在骨,就引出了一个大的话题,经常说的话:就是阳不入阴了。徐文兵:对。痛风最后形成的结晶,在关节滑囊出现的结晶,在肾里边出现的结石,那都是阴寒凝滞。张保卫:都是阴成形了嘛。阴成形的原因是什么?是阳不化气了,阳不能布阴了,阴它就搁里边成形。那么其实所有的东西,那个肿瘤是什么东西?那不更是一个大的阴形吗?徐文兵:我的天!那痛风就是肿瘤前期啊。张保卫:能痛风的时候它不是肿瘤,它不疼,到肿瘤的时候一点感觉都没有。所以能痛风的人一定是阳气很足的人。徐文兵:你瞧我这鼻头这么红。张保卫:脸上一定是红的人,脑血管破裂的人都是阳气很足的人。徐文兵:我的天,哎呦,说的好!张保卫:凡这种人,气非常足,最后一次喝酒喝多了,一下血管破了。他那个阴形已经承受不了这么足的气了,虚人他不会脑血管破裂。你要没事给自己来一锥子放点血,他肯定没事。就像那个车带,要是没气了,你这么硬骑,虽然慢点,但是它不会爆。3怎么把这个阳引到阴里面?徐文兵:对,那你怎么把这个阳引到阴里面呢?张保卫:哎,这是个问题,所以刚才大家说那些方法,都有这个含义,就是你用这个药,它实际上就是这个作用,它之所以能见效了,就是因为它合于这个理。徐文兵:您给他们提高总结一下。张保卫:我方法上实际上很有限,主要就是《伤寒》的这些方子。但是那个东西一旦要入到骨头里,没有特效药,就是西医讲的说——进不去。徐文兵:进不去,对。张保卫:就像透骨草,可能就透进去了。徐文兵:伸筋草,透骨草。张保卫:为什么仲兄说附子会不行呢,当时我想附子它可能入不了骨,可能别的东西可以入骨。砒霜可以入骨,但是一般不敢用。所以有些东西为什么用砒霜呢?大热,骨头都热了,能让骨髓都销铄。徐文兵:对,销铄骨髓嘛。张保卫:但是说如果他已经是个冰块的话,他就不销骨髓,只不过把它融化了……徐文兵:把冰给化了。张保卫:这是最简单的一个,就是说你练功的时候所有的东西都是针对这个,湿……徐文兵:风寒湿嘛。张保卫:湿上面实际上是燥,他俩的问题是燥不入湿啦,内湿外燥。徐文兵:感觉还是阳不入阴。张保卫:这是太阴,完了少阴。它是热。刚才说那个案例实际上是寒热。徐文兵:对对对。风和湿。张保卫:(黑板上写着)这是火。到厥阴的时候比较特殊。所以风是阳是阴?它跟火比它就是阴,但是它跟寒湿混到一起的时候它又表现为热。所以有一个问题就是困扰着中医上百年的问题,就是说这个风的问题。怎么处理它?为什么我们这么好用那种什么清利湿热?下焦湿热,为什么那么长期好用那个龙胆泻肝丸?为什么用了之后造成肾衰了?那实际上是这个风的问题,风是什么?风是一种生气呀。孙曼之:升发之气。张保卫:孙老师讲的用风药,是吧?其实就是风的问题。抑郁症就是风起不来了,他就会抑郁。金克木,燥去克它了。生发之气,它出了地面就叫风。他刚出的时候叫雷,所以雷风是恒,人能活着实际上就是靠这个风,风能生人呐。徐文兵:生万物,也能害万物。张保卫:它太过了。为什么春天发温病啊?冬不藏精,春必病温。那就是说你水不涵木,那就木枯了,着火了。森林大火什么的都是这个事儿。都是因为你冬天没有收藏,水不够,它起风了。这个风就是一个虚,内风。徐文兵:对,内风。张保卫:这不是外来的太阳那种中风邪了。徐文兵:怎么引?张保卫:温病也是这回事儿。引这就是法了,其实非常简单嘛。他们因为三阴三阳,这个从经络上讲是相贯的,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嘛,这阳明入的是太阴。太阳入的少阴,从太阳上讲其实都是走这条路。徐文兵:对,足太阳膀胱,足少阴肾。张保卫:而这太阳为开啊,这是最表一层,所有的病最后都要走到太阳。到太阳这时候就出现感冒症状,发起高烧来。那就是所有的病走向痊愈之前的一个表现。一般老百姓最怕这事了,一烧了,马上上医院去,一挂水,又给引回去了。所以永远也好不了。徐文兵:永远好不了。张保卫:一挂水的话,它先是入肺,入五脏的话,先入肺,先咳嗽,比较表浅。完了止咳,然后一直往下克,金克木去了,最后就入了厥阴——入肝了。入肝了的话,可能就从感冒病毒变成了一个乙肝病。徐文兵:也有往手厥阴心包上走的。张保卫:那就是走的上焦,还可以。我见的比较多的小孩多动症、抽动症啊,那不是厥阴风动吗,再严重点癫痫,就是走这条线,中间什么脾胃啦,还有就是……徐文兵:还有一个引呢,那个火和风。张保卫:火和风是现在最常见的少阳的问题,少阳底层是厥阴。什么腰间盘突出压迫坐骨神经痛,实际上也是,只不过没有那么深,检查指标没变,还不能说是痛风,但是它的那种疼痛比痛风还要严重。这种疼就是带状疱症,就是火那种痛,火辣辣的,一捥一捥地痛,那叫痛。徐文兵:灼热。张保卫:他感觉到是一种火烧相。但是,你要灭火了,可能是会不痛,但实际上他的问题还是阳不入阴。它的问题在厥阴,有时你用少阳,怎么搞也搞不好,一用厥阴的药就好——当归四逆理中。徐文兵:得了带状疱症,您也敢用当归四逆?张保卫:这个东西真是没有一次不是三、四剂就好的,尤其是后遗症。徐文兵:发出来?火郁发……张保卫:用龙胆泻肝汤的话,还是在泻火。知道他阴凝了,只有对症下药。徐文兵:用苦寒的方法以后,会留下带状疱症后遗症很久。张保卫:它好不了,西医就好不了。徐文兵:它可能疱疹好了,但它……张保卫:而且你要严重的话,没有超过七天它还不好。徐文兵:够狠,够狠。张保卫:有的简直烧糊了都。零几年网上有个赤水的朋友,他就按这个治的。拿出来后还考大伙,我用什么药治?拿一堆照片,你看都这样了,几天之后好了。大家猜龙胆泻肝什么的。最后他说没想到这么干,这叫求本呢!徐文兵:那您说痛风吧,从哪儿引?张保卫:其实还有一个柴胡桂枝汤的问题,他俩是一对。但是说这个大部分有效,有可能是再深入点的话,就不行了,需要一些别的药。但是意思是一样的。法上是可以变的,理是恒常的。所以常是理,有常有变嘛。“不知常,妄作,凶”,道德经讲的。知常才能达变。你总是在这个变上去求,最后常一直不知道。这就是说“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最后弄了一大堆,不知道该用哪个。你知常了,可能一言而终,一招制敌,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还有燥湿的问题,刚才没说,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燥,阳明上是喜润的,要是从清法上来讲,什么白虎汤、承气都是往下降,用了大黄,你要不用那个东西它可能阳明就入不了太阴。但是入了太阴之后怎么办?可能太阴里头还得有个接应。如果说它本上是湿凝所造成的燥郁,一定要把这个湿给去掉。但这个湿还是有个性质,湿是寒是热?这是个问题。现在往往说成湿热,所以好用薏仁之类的东西,似乎“养生”就得薏仁,实际上仲景很少用这东西,他用的是茯苓。徐文兵:薏苡附子败酱散。张保卫:那是清湿热的,实证。虚症,真正补虚的方子四君子汤。后来,慎斋之后的胡慎柔,好用这类东西,治虚痨病,别的都不行,用这个很相应,慢慢养着,就起来了。其实任何病都可以往里套,最后都是这个问题,处理方法也都一样。当然有可能某种病有特殊的药,但这个药一定也在这个原理下,先了解它的性。徐文兵:比如说有个苦温燥湿,有淡渗利湿,有芳香化湿,您从哪条路上怎么走?张保卫:这里面是偏苦温比较对的。它内里是寒的,咱们已经知道它是风寒湿造成的,而不是湿热造成的,它不是夏天暑气的时候伤的,而是在伤于冬那个疼。所以疼把里面那个阳入阴的道堵了之后,造成了痛,冬是阴,痛是个火。徐文兵:通道不通。张保卫:所以你要光通那个东西,就像高血压,也是通路的问题,交通堵塞怎么办?扩张血管——把马路牙子先拆了吧,不是个道理。你不能把人给疏散一下吗?路都没了,那人不死了吗?4痛风,所感觉这个痛,可能并不是你要处理的问题徐文兵:您总结一下。张保卫:痛风,所感觉这个痛,可能并不是你要处理的问题。不要把它去掉,要把造成痛的原因去掉,阴阳相济,阳入到阴里面去,然后阴中有阳了,这个东西不只消除症状,而且是让内脏的一些功能恢复了,这才能解决根本问题。你无论用什么方法,能够达到这个效果,都是对的,它也合于这个理。龙帅江:你能不能说个方法,我们学习学习。徐文兵:方法有很多,道理是最可贵的。张保卫:都是这个道理,有效就说明是对的。龙帅江:能不能教我们一个方法来治这个痛风。徐文兵:当归四逆汤。;张保卫:方法其实都是《伤寒》里的那些法。如果它在厥阴少阳的话,主方可能是柴胡桂枝汤,在厥阴的话,可能是当归四逆汤,但是当归四逆汤还兼着太阴和少阴,所以合着附子理中汤,就是当归四逆理中汤。就是三阴中的阴。我再说几个卦象吧。三阴是什么?是坤卦。一、二、三,三个阴。三阳是个乾卦。加起来是一个泰卦,地天泰。如果翻过来,那是个否卦,天地否。徐文兵:阴阳离绝。张保卫:它没离绝,就是格住了,这个是太阳不入到少阴,阳明不入太阴。徐文兵:阳气下不来。阴气蒸腾不上去。张保卫:少阳不入厥阴。实际上涉及到卦象的问题。三阴到底是什么卦?二阴一阳,它之所以叫阴,阴就会多。但它并不是坤卦,坤卦那不是六气范围内了。六气是乾坤之六子,与六气相应。就是咱们除了天地之外,这个六子、六气,首先都是有两个阴,这三阴都有两个阴……徐文兵:就是位置不一样。张保卫:一阳位置不一样。在上面那个叫太阴,艮卦,它与太阴相应。而那个少阴是坎中一阳,阴在外,这是坎卦。厥阴是震下一阳,就是震卦。所以一个比一个深。厥阴为什么说两阴交尽的时候,它已在最深处,它这是比它(坎阳)还深。正因为它入极了,它已经走到最底下了,所以它才要升起来。这是在大寒以后,这一阳就起来了。如果说阳没有入进去,它就起不来。所以春为萎厥,人就趴下了。在冬天的时候它使劲耗这个东西。它不封藏,不把它给藏好,就是《内经》里面说的:“若伏若匿,若有私意。”就是两面儿都不露,两面儿都是阴。阳它在里头。但是这个时候(震下)它已经露出来了,而且还要“唰”的一下起来。这个东西是一个载体,天覆地载,它是载,就像一个车、一个船,它是能把那些阴的东西载起来,如果它要载不住的话,这个东西要漏了的话,这些阴就下去了,所以下利,太阴的表现首先是下利。那个痔疮什么的那些东西、那些血,底下泻血,那不都是下焦去了么。一说又是热,实际上那是阴的东西,那些东西都有形的东西,液态的东西、固态的。那你不是正好底下漏了么?阳载不住,它才漏了么?这个从哪儿来的?从上面那个少阳来的,少阳下不去,它可以到这儿来。因为上面口苦、咽干、目眩,舌尖红、耳鸣,都有那个病,阳不入阴,所以底下就托不住。这是坎阳,郑钦安讲得够多了。艮上一阳,如果用药,这是对应姜。徐文兵:姜是太阴?张保卫:太阴没开,姜这里有阳,才能把上面的阳给接下来。不然的话,就是断为两根(阴爻)格着。胃以上都觉得胀,底下是阴的。但是有个假象,上面一胀反而热,或者渴,想吃东西,想喝凉水。一下去就胀满了。但是说药它不一定就是这几味药,这是一个表法的东西。就是它作为这个位置,这一个爻,这个三阴中的阳药。阴为体,阳为用,就是有了这个东西,它才起用,不然的话,他起不了用,就成个死的东西了。所以肝硬化,腹水,它硬化了,桂没下去嘛;那腹水了,这个姜也不行。所以说黄元御讲的——水寒土湿木郁,这是三阴病的一个大的合并症,其实就是阴中没有阳而已。那再往上看,它阴中为什么没有阳,它阳没有入阴么,它不就是那三阳没下来吗?三阳怎么下来呢?三阳下来反而要用阴的东西。徐文兵:三阳怎么下来的呢?我们吃完饭再说,大家鼓掌。三七老师有临床、有理论、还有口才,一下把我们这个痛风的讨论从技和术的层面上,提高到道和理的层面。当然我们之间也有神的层面,非常好。5敏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特别虚人,一种是神特别足的人徐文兵:热烈欢迎三七老师接着给我们讲从阳引阴。张保卫:上午说到什么地方?徐文兵:说到燥湿,阳入阴的问题。刚说了三个阴的卦象,然后说阳是啥样的。哎呀,这都是违反我的中医理论的。张保卫:在这里休息,就感觉阳不入阴,眼睛有点合不上。徐文兵:你太敏感啦。张保卫:如果中午休息好了,下午精神应该很好。徐文兵:我们都挺好,那是你的问题。张保卫:我比较敏感,说到敏感的问题,实际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特别虚的时候人会很敏感,一种是神特别足的人也会很敏感。如果神不足,气特别虚,这个气收不住,聚不起来,聚不成精,可能会化为神。就像睡觉时做梦,梦到一些什么,容易通一些什么。徐文兵:通另外一个世界。张保卫:实际上就是一种很虚的表现,他收摄不住了。这也是说这个阴阳之间的一个转换,和这个相贯的。如果阳不入阴的时候,阴阳不能相贯,这个气就转不起来。刚开始上午咱们说这个三阳不能入三阴,实际上用一个卦象来表示,就是“否”卦。整体上三阳都不入三阴的话它就是一个“否”。“否”呢那个阴阳隔开了,就天气不降,天气它没有下来,那边,地气也没有升起来。那么分成这三个组,它就会表现成有几个路线。但是整体上来说,其实都是一个否卦的范围,所以最后有个“痞症”,就是三阴三阳完全隔开了,就是下边完全是阴,上边完全是阳,就是“阴阳离决”,“阴阳离决“之后”精气乃绝”,人也就不行了。这个天地否卦呢,是从先天卦来论,先天八卦呢是以天地立极,天气不降,地气不升。如果用后天卦来表示,就是这个水火卦。水火卦,火是炎上的,水是润下的,上面是火,下面是水,这就火水未济卦,就是六十四卦最后一卦“火水未济”。火水未济是水没有升上去,火没有降下来,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临床症状——上热下寒,阴阳格拒。火是性热,水是性寒,所以很多人所谓的亚健康状态,往往有这个表现——上热下寒。同时又是一对表里的关系,下面在里,上面在表。在表就容易被人感觉到,所以他就很容易感觉到热,尤其是在广东那边,就说上火、热,包括现在北方都是这种,老百姓都知道上火。是上火,上边是火,下水他忽略了,这里是个标本的关系问题。“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于是,他就对着上面那个火采取了行动,要灭火,所以凉的东西就流行起来了。凉茶,它用凉的东西,其实凉的东西也是可以的,因为凉的东西它是主降的,它是收降的。但是如果说你要用这个苦寒的东西啊,要想把这个火灭掉,它就出了问题了。这个火是应该降到下面的,它如果是地气上为云的时候,这个云实际上是很热的啊,它已经气态了,液态已经变成气态了。它上面一凉起来,这时天气就降为雨,气态的东西又化为水,降下来。就是气在水火之间转化的过程,火它又变成了水下来了,下来的这个过程中也就是阳入阴的过程。就是这个火变成水下来,这时候正是阳气入到阴里面去了。火是下不来的,火之性肯定是炎上的。所以“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是什么?三焦实际就是相火。它这个相火变成了液态之后,才下到底下来了。所以胆汁都是液态的,但它是能消化的。为什么能消化呢?就是它里面有火在里头,你要是凉水下去,它是消化不了的。所以人一边吃饭一边喝水,尤其是喝凉水,那都不是助消化的,然后一般就是满胀。这又涉及到了一个寒热真假的问题。真寒假热,真热假寒。为什么一个口腔溃疡久治不愈?口腔溃疡,“诸痛痒疮,皆属于火”,它肯定是个火。火气在上面,老百姓也知道是上火了。但是你不断地清火的过程中,为什么它总出现呢?反复发作。这是老百姓也都知道的——治标不治本。就是所有方法都是针对表面现象在治,没有考虑到下面这个根本。所以火神派理论流行以后,有些人口腔溃疡就好了,因为他知道用是四逆汤回阳了。阴盛格阳,这个坎中的一阳已经跑到上面去了。底下连坎卦都不是,它是个坤卦,变成这样,否住了。这个地方让三阳都下来的话,是个泰卦。中间这一对阴阳交换下来,就变成了一个水火既济。我举个例子,变成水火既济的话,它是得这两个阳下来,完了这两个中间它再一换,就这样一套东西都得换。所以现在不止痛风病,所有的病都有这个问题,一个是说表和里,表里之间是相反的。同时上和下也是相反的。也就是说阴阳之间都是相反的。上为阳下为阴,表为阳里为阴。在下的应该升起来,在上的应该降下去;在内的应该出去,在外的应该进去。所以阳入阴出,阴升阳降。所以“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徐文兵:“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张保卫:“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徐文兵:“升降息则气立孤危。”张保卫:“升降出入,无器不有”。你任何器,都是一样的道理。一个发动机能转起来,一定会有个输出的过程,才会产生动力。一定也会有一个机制,让它不致过于升温,不然温度不断升高毫无节制,只有向外没有向内,就会破散。一切机器都是一个原理。人这个机器怎么能不这样?一定也是这样。升起来的时候,没有一个降的机制,他就会出去,就是向上破出去,回不来上面就汗出不止。现在有的小孩,一动就冒汗,那就是上面的盖子不严了。就像热水壶,如果要不盖盖的话,它一会就凉透了,气就散了。上面它在表现成发热的时候,内在是不是正在失去热量?也就是阴中正在损阳啊。足下边就要发凉了,腹中就要胀满啦,肚子痛了,吃东西不消化了。阳哪儿去啦?阳从上面跑了。这种情况,你要想温中,可能不好使。什么原因呢?就是上面的盖子不严。你盖住它,它就好了。如果你盖它也不行时,可能就是它内中实了,有阴的东西在里面格住了。这里面又涉及到了一个虚实之辨的问题。如果内是实的话,实则泻之。它阴实的话就得泻了,理中四逆也就用上了。这个阴实一泻掉,阴一开之后阳马上降了,因为阳是被阴格住了。但是还有一种情况,它上面阳气用事太过,偏形于外。就像秋天,气全在上面,热气全在地面以上,不能入到地下去,这时候反而需要一个肃降之气从上面给它收敛一下。白虎汤、生脉散之类的,都是在收上面这个阳。上午说这个阳明,阳明和太阴的问题也是一对。三阳不是乾吗?三阴也正是坤。这个乾卦要入到坤里面去,它是靠的一个阴的力量,上面这一阴是它把它压下去。所以你看这个泻心汤、栀子汤,黄连、黄芩之类的,就是《伤寒论》上边的这些阴药,它都是用在这个层面。黄连是从离中一阴开始用,黄芩的话用的是兑上一阴。黄连汤怎么又不全是用阴了呢?要全是阴的话就不一样了。它中间用阳,还有干姜之类的东西,它俩就正好配出这么一个结构。所以阴覆阳降,上午说的是阳载阴升,阳载着阴升起来。下午说的上边的是阴覆阳降,没有阳的话,那个阴就毫无意义了。因为阳收不回来,所以用那个阴来收它。如果这个人阳气用得太过,上面全是一片阳的了话,那只有用更多的阴跟它配,三黄泻心汤就全是阴了,没有阳了。上面全燥,津液全没有了,这时候你也不用给他往里加水,直接一降温,寒热遇到一起,自己就合成水,一下津液就回来了。急下存阴为什么用苦寒的东西?它并不是往里加水,只是给它降温,降温之后,它自己就变成了水了。所以地气上为云,上面已经变成一片火海的时候,你一降温之后,它就自己一下全都合成了水,天气降为雨了。所以你看烧一片纸,地下都有点湿,它就是火变成水了。阴阳之间,水火之间,不是绝对的,它们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为什么有的人用阴药也可以?有的时候可能正是应该用点阴药的。就像附子为什么越用越寒呢?壮火食气了。你用阳的过程中把阴全给耗掉了。它阳就无所附,全散出去了。阳无所附,里面反而是虚寒。我曾遇到一个病例,他也是长时间重用了附子之类的药,就说扶阳嘛。开始一段时间觉得消化很好,很能吃东西,但后来越来越瘦,腹中出现了一个硬块。这个块他感觉是很实的东西,可能医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症瘕积聚之类的坚实的硬东西,或者理解为一个阴凝的东西。那怎么办?就破它呗。破阴凝的东西用什么?还是得用辛温的东西,不断加量。我就不信我打不过你,我就加量,结果越破那东西越大。后来,他感觉不对,就不用了。之后就到我这来看。微妙在脉,不可不察,一看脉才知道,其实这里面根本没有什么实的东西。脉之有尺如树之有根,如果是个很坚实的东西,尺脉一定是沉紧而涩的阴凝之象,有个非常坚实的形,在脉上也能见出来。这个脉沉取是微细,根本什么也没有,浮取是浮弦,非常微弱,不仔细摸都有点摸不清楚。是那种形和势都非常小的脉,正符合灵枢说的脉阴阳俱小。他阴阳都很小,这时候怎么办呢?你要用苦寒的药,阳一下就没了;你要用辛温的药,阴也没了。反正怎么用都不对。这时候只能是调以甘药,整体上味要甘,不偏阴,不偏阳。同时,量是关键。但不是说量只有大才对,不够大才叫量是关键。在这种情况下,他这阴阳俱小的时候,是你量小的程度够不够,才是关键。你只有小到能与他这个脉象的承受力相应的时候,它才会启动。那用什么样的量?具体的药,我可以说一下意思,就是说上面这个盖子,如果它这个脉啊,寸脉是沉弱,或者沉细无力这样的脉,这都属于是偏阴的脉。上焦属阳,它应该浮起来。如果浮而弱的话,它在位置是对的,它在阳位。如果浮大的话,它位置是对的,但是它这阳太过了,需要收。所以白虎汤脉是脉洪大,它不只是浮大,是洪大,汗出不止。这时候,它完全就需要收降,没有别的意思。一看这个脉,你要是再去用什么发散的麻黄之类的话,这真是杀人于无形。麻黄汤的脉,一定是脉浮紧,它在浮的位置,但它是个阴象,收敛的非常紧,只有破开它,气才能出去。但当白虎汤脉的时候,气在不断地外散,只有收回来,它才会下去,才能充实到里面去。徐文兵:那您觉得白虎汤的君药应该是什么?张保卫:白虎汤就是石膏,真武汤就是附子,黄连阿胶汤也叫朱雀汤,就是黄连。黄连实际上是对着离中一阴,生石膏对着兑上一阴,附子对着坎中一阳。它们都是用,阴体、阳体中的阳用、阴用。不是直接补体,而是体中之用,它的“用”受损之后,才用这个东西。但是“体”如果受损,这个东西都救不了它。所以,只有“体”受损才致命,“用”受损不致命。他肚子、腰以下已经全是水,还死不了。但是一旦胸膈心肺积水了,就快死了。徐文兵:那您觉得在白虎汤里边,是粳米更能体现收,还是石膏能体现收呢?张保卫:是石膏收。徐文兵:石膏收。张保卫:对。它是以石膏这个凉为主,别的东西都是在配合它。粳米加上水之后,有点补充津液的意思。但是它实际上主要靠石膏的“凉”那个肃降。徐文兵:那您接着说您那个大肚子的,肚里有硬块的病例。张保卫:硬块啊,它需要一个收,但你用白虎汤一收,不就完了嘛。徐文兵:您用甘药嘛。张保卫:对,他的脉现在记不清楚了。就是说他脉是浮的还是沉的,如果是沉的话,应该是用补气的药。但是你不论补什么,它都得用参,就是说这个是一定的,关键是与参配合的东西是什么?是要把它抬起来,还是把它降下去。这是取决于他的脉象。如果它浮有点大的话,那一定是麦冬、五味子,就是生脉散;如果它沉,不起来的话,就是白术、茯苓、炙甘草,就是四君子。人参主补五脏嘛,它主要还是入肺和入脾,从脾肺入。四君子把它抬起来之后,它要直接入到肾和肝里,不太容易。徐文兵:这个参是党参还是人参?张保卫:普通党参就行。徐文兵:噢,普通党参就行。张保卫:张锡纯不都用的野台参么,还有潞党参。党参,它跟黄芪的形状很像,它俩都一长条儿。视觉上的感觉很像。都是那么个形,都可以补气。但它俩之间的阴阳就有差别,你看那个黄芪,一放到水里,一下就飘到上边去了,党参就往下沉。黄芪一掰就断了,宁折不弯,性刚。好的党参可以缠在手上,它绕指柔啊。阴柔的东西它是偏阴的,是可以入五脏的。黄芪一掰就断了,刚的东西,它是走表,走卫。徐文兵:走阳气,对。张保卫:它是走卫。参可以入阴,那是它自身的性。如果说是他自身的体质现在偏点阴的话呢,同样用有点阳的白术、茯苓、炙甘草,把它提起来。如果他自身的体质已经偏阳往外散,就用麦冬、五味子把它收回来。所以,上面,同是一个补的法,这三味药已经把上面处理得的很好了。当然,那个参的质量会起到很大作用,如果是一个非常好的参,那真是!你看脉不起的,它一下就起来了;脉气不充实,一下就充实起来了。这是中上啊,中上焦的意思都有了。那么下面呢,它尺脉已经浮弦起来了。如果尺脉沉的太过的话,实际上还是需要提起来点。而且沉的要是带点涩,带点紧,附子肯定要用的。但是它已经浮弦起来了,附子就不能用了。如果说要用的话,得极少,现在看来是说不应该用了。就是昨天我已经说到那个,当纯阴纯阳药都不能用的时候,得用阴中阳、阳中阴的东西。在似药与非药之间,用子儿啊、仁儿啊之类的东西。而且这个东西也还有个量的问题,量如果大了的话,它又承受不了。所以,量是个关键。问题是你能不能想的正好与它相适应。小到什么程度呢?我发现就有一种虚人其实它需要用极小的量,我用益智仁来代替附子,它俩实际上就只不过程度不同,意思是一样的。智,肾主智,能益智的话,它也应该可以补肾。但是它没有附子那么刚猛,气没那么厚,这正符合了少火生气的那个特征。那么用多少呢?原来我想的是一半,后来发现,它能破成三瓣,所以一次就用它的三分之一。像桔子瓣样的三分之一,很小的量,那是它的量。然后与它配的,就是菟丝子,也就是一小匙,八宝粥的那个匙。它俩是一对。上面四君子都有了,这一对再一下来,意思就是要把它收进尺里去。这是右路,金水要降。左路,如果它需输出的话,那么,木位还得有东西往外出,木位出的话,按照《伤寒》里的应该是桂枝、白芍往外出,桂枝在载上,白芍还是收着,它俩合起来,这就是协和阴阳的意思。但是,他右脉都那样,左脉根本就可能都摸不到了,就没有左脉。有些人左尺脉长期没有,所以会洞泄不止,就整天就是上厕所,一天得十来次。多长时间之后左尺脉起来了,腹泻就不断减少,减了多少年之后,最后才能一天一次了,左尺脉才实起来了。但是有个前提,先得右尺充实起来,然后才能转到左尺。有个左尺没脉的病人原来走几步都无力,后来又能干体力活背上百斤的东西了,它得有这么个过程,都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这个腹内有块的病人,用到这个方子的时候,一天之后,就感觉不太明显了,好像是两天是三天,那块就没了。徐文兵:就消了。张保卫:没有了,他自己觉得真奇怪了,喝这么点药就没有了。你破它,它越来越大,你不破它,它反而没了。实际上它像皮球一样——痞胀,你把气收回去了,它才没了。徐文兵:三七老师稍坐,喝口水吧。张保卫:好好。6要治痛风,先解决心下痞的问题徐文兵:这是实战的例子。我临床中碰到过,有的大夫把下垂的胃,当症瘕积聚来打,有把下垂的肾也当症瘕积聚来打,还把肿大的肝和脾拿针来扎。是吧?所以这个东西啊,术不可不慎,刚才说这个例子啊,咱们不深究了,从他说的这个肿块、硬块越治越大这个角度来讲,所以好多打着扶阳派、火神派的名义在搞这种粗工汹汹啊,确实值得我们引以为戒。我妈的老师马衡枢先生,最早教徒弟时,用的也是《伤寒》和《金匮》,后来发现这些学生们但求速效,觉得用麻、桂、附啊这些就能见到反应,但是往往出事。后来呢,老先生就把教材改成《医学心悟》,就相对平和一点。所以学中医应该讲阴阳的调和。单独强调哪一门,不管他医术多高,从它立意的角度来讲就是错的。刚才我自己体会啊,就是受三七老师的启发,加上我自己对于病的体验,我觉得这个“痞”字非常重要,就是上下隔绝不通。我认为,要治痛风,先解决心下痞的问题,就是心下结滞,上下不通是最讨厌的。任脉不通的话,你去给他调三阴三阳,我觉得不大可能,有可能调一调它就回去了。昨天刘德会老师给我扎针,扎完了以后,两个小时起针的时候说了,心气开了。其实我告诉他,昨天中午我就没吃饭。为什么没吃饭?我就觉得这儿堵得慌,和左脚疼就构成了一个关联。但是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个关联,是吧?所以,心下痞要解决,刚才三七老师讲了泻心汤,有半夏泻心汤,有小陷胸汤,有黄芩黄连泻心汤,还有甘草泻心汤,附子泄心汤。这些都是仲景先师给我们留下治疗这个痞,也就是上下隔绝不通的具体操作方法。再一个,要解决督脉的这个隔绝不通。我觉得任脉的隔绝不通这人比较重,如果是督脉和膀胱经的这个后背的隔绝不通,有的人就明显感觉他后背总有一块冰凉的地方,总是暖和不过来。这个痞也要解决。再一个,我就体会这个从阳入阴,我们唯一的证据就是经络的交接和循行。足阳明胃经下到脚趾头以后,就分出一支给脾,是吧?如果这个阳入不了阴,那么肯定就在大拇趾那儿,结出一块东西来,这是不是阳入不了阴?那你怎么解决这阳入不了阴?这实实在在在这儿摆着,是吧?那么如果它在胆经上出现这种寒湿或者湿热,那么是不是会在第四趾,这个足窍阴那儿,它也会出现一个由阳入不了阴?那么它会不会在外踝表现出来疼痛?那么从膀胱经的至阴穴上也是从它分支,然后入到肾经,那么会不会在那儿也会出现问题?这些都是阴阳交接的关键的地方。我插这句嘴呢,就是想让三七老师休息一下,那么,下边我再给您十分钟,您把您的思想表达完。张保卫:刚才说到什么地方了?徐文兵:我说从阳入阴的…… ;;张保卫:对,还有一个案例,那个是相似的一个案例。徐文兵:您说,您说。张保卫:说到这个案例啊,那个人呢是吐,在短期之内瘦了很多,一般一看他明显就是的太阴不开,用理中汤什么的给治。理中汤用了十克以内,按理说从他的感觉上已经很小的量,但是不行。后来也是到我这来看,一看脉,跟前面那个病人是一样的脉,除了症状不一样,脉是一样的,所以用的药也是一样的。用完之后当天晚上没吐,之后就可以了。他吐到什么程度?就是必须得半夜以后睡觉,说是如果不超过那个时间要睡了的话,一定起来吐,白天吃的东西都要吐完。似乎是反胃什么的,他根本不消化了,已经虚弱到那种程度了,但形上好像还没有完全到皮包骨,缓过来也是很快的(不久后已结婚生子),那个也是这样的。其实理中那个意思,它是要把阳弄到这儿(艮上一阳),但是,那个法它到不了这地方,所以就解决不了问题,只有这么着弄,才能下去。我根据这个原理啊,就是地天泰和水火既济啊,后来搞了两个动作。这两个动作,因为我自己身体也有问题啊,有时候要看病的话,精力不够用……徐文兵:我给您拿着,您说吧。张保卫:然后你就得调一下啊。这个实际上一个也就是地天泰的意思,它的时间是在上午啊,七八点钟的时候,也就是阳明要入太阴的时候。(做功法动作)徐文兵:阳明入太阴。张保卫:这个时候要面对太阳站着的话,太阳它照着你前面。然后你就两脚内八字站立,这是合阳明的意思,有点像内扣的意思。然后呢,就屈膝这么一屈一伸。这几个动作的时候,膝盖那地方会感觉到非常沉重,前几下不觉得。这时候就是在脾胃里面那个寒湿的气往下走了,就您刚才说要走大脚趾。它膝盖是一关,那一关不容易过去,你只有先把它给弄过去之后,它脚下才会觉得热,大脚趾那地方才会觉得有气往里走。然后继续做,突然间就感觉特别轻,膝盖哎,一点阻力都没有了,脚下才热。热完之后,从这个大脚趾再向内,一点点儿往上走,一直走到腹,就腹为阴这地方,太阴这地方。腹中发热了,也就到位了。它剩余的那气还可以往胸中散。这是一个动作。这个动作非常简单,就是只这么做,对太阳,就可以了。有人已经做了一两年,感觉很多病都没有了。还有一个动作呢,可以配合手,你在向下的时候,手向外展开托起,这是“地气上为云”的意思,这时候要吸气,就说这个手向上抬的时候要吸气,完了腿就站起来了,我来做一下啊。放到上面了,于是已经到了头了,它翻过来了,翻过来向下扣的时候,向下降,腿再向下屈,然后呼气,这叫“天气降为雨”。它走的是直线,雨是直下来的,地气是这么上去的。要注意你手上这个气感,大家可以试一试啊,它会很明显地就这么来了。就是你这个动作做到非常沉重的时候,怎么也下不去,做了个这个动作可能就一下松了。它实际上很多动作,最后都练这个,只不过这个把它简化了。徐文兵:对,对对。张保卫:就像太极拳有很多东西,只不过就是这些东西在转。这是上午这个地天泰啊,它要交通的是太阴和阳明,也就是这个乾卦和坤卦。乾是阳明,坤是太阴。《太阴阳明论》里面有一篇专门就讲这个,阴阳之间互相地输布那些气血啊,就是这能量。做了这个,感觉到的气在升降的,症状一定就会变。徐文兵:对。张保卫:这是一个。徐文兵:你看我们有了导引啊,加上祝由,加上这个冥想,还有呼吸吐纳吧?张保卫:这个呼吸有一个道理啊,为什么说是向上的时候,要吸气啊?这实际上是《难经》里面讲的“吸入肾与肝”呐。徐文兵:呼出心与肺。张保卫:“呼出心与肺”。那么肾与肝是什么?它是主升的,所以在升起来的时候,它吸气,其是也是把肺给托起来了。那么你往下一降的时候呢,“呼出心与肺”的时候,它也就是在把肺降下去,所以把气吐出来。徐文兵:唉,我怎么记得:呼出心与肝,吸入肾与肺?张保卫: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徐文兵:是吗?张保卫:这个大家现在可以查一下,这个一定要弄准。徐文兵:呼出心与肝,心和肝往上走,肾和肺……张保卫:不是,所以这个非常容易弄反。这个事我研究过,就像你打气的气管子啊,你看,你把它拔起来的时候,它气是进去还是出来的?徐文兵:进去的。张保卫:是吧?所以肝……徐文兵:进哪了?您得说进哪儿了?张保卫:进肺啊。徐文兵:是进肺,对。张保卫:然后你再往下压的时候,它是不是就出去了?徐文兵:对。张保卫:就是往上这个力量是肝和肾的力量,你往上提的力量;往下压的时候,就是这样压的时候,那个盖子的力量是往下压,就是那个心肺的那个阴是往下压的力量。所以它是吸气的时候,他肾与肝气升起来的时候,气才能纳。为什么有人喘促?实际上他底下那儿没有阳往上载了。徐文兵:我们总有一天会回到混沌状态,因为阴阳实在是分不清。张保卫:唉,有的时候正好相反,因为这个到底是阴是阳啊,实际上这个时候很接近它了,您弄清楚之后再也不会错了。不是死记硬背,因为它就是容易反。还有一个动作,下午那个是水火的问题啊。徐文兵:几点?张保卫:三、四点钟的时候,也就是足太阳经在往这个足少阴肾经降的过程中,它实际上是什么?是太阳要入少阴,太阳入少阴的话,实际上也是君火要入到相少火里面的一个过程。这个时候它是和两个经——手足太阳经的关系非常大,而且这个手太阳经它是小肠,它是主液,它和脑髓和骨头都有关。有的时候什么脑萎缩、什么颈椎病啊、肩周炎呐,它正是一个手太阳的问题。它最后又导致脑萎缩,就是液脱症状,脑髓不满。那实际上是火弱了,并不是火太多了。丙火和辛金,它俩合化才变成水。辛金也就是肺这个气,没有那个丙火之高温,辛金也不能生水。徐文兵:融化不了。张保卫:辛金这个凉一收,把丙火高温收进去之后,气态的东西变成液态,水,也就是坎。坎卦,中间有一阳。这时候怎么把这阳收起来呢?找一个太阳很好的地方,背对着太阳,让它晒到自己的头和背,与它垂直,这时候脚尖向外,脚向外八字站立,这取的是太阳开势,对。徐文兵:太阳主开。张保卫:开的时候,就不用屈伸了,把足跟抬起来,再落下。八段锦的马上七颠百病消,也是这个道理。它是让太阳往下落,落的时候就像一袋米不太实,你这么踮一踮。因为阴的东西是重的,这头项、腰背这些阴的东西,一定会往下走。大家可以试一下,你不超过十下,身体越好它来得越快,腿肚子那地方会像铅坠一样重,赶上你登山登了半天之后那种沉重感。比平常来得要快,非常沉,然后一点点变轻,最后忽然间没了,跟前面膝盖那地方是一样的,脚下热了,涌泉穴热了,就跟不一法师讲涌泉穴呵,它真是阳气就这么下,到涌泉那地方,一点一点,唉,又上来了。上来之后,它要入到后腰上去,后腰发热。这是背上的,腰背。然后这两个热点,一个在腹,一个在腰,它俩合到一起,实际上就是丹田里面腹中那个暖气。这个东西一转起来之后,这是人的根本啊,就是人的“脉之有尺如树之有根”,也是阴阳合和成的。是在水里面藏着的火,要没有这个水的话,火无所附;要没有火的话,它是个坤土,也不是个水,就是寒湿气,最后变成水肿。这个动作就是这么踮。还有一个跟它相配合的动作,就是水火既济。地天泰是这么的,水火既济是反着来。它降下去之后,先把它抱住,然后托起来,这中间是坎,这是一个碗,起来之后,这水升起,升到头上去了,这当然也是吸气了。脚跟抬起,升到最上面的时候,翻过来,变成火,火降。跟那个正好相反。意思是一样的,这个是水火既济,那个是地天泰。然后再抖动,基本上就完事了呵。你做脚下热了,最后入腰入腹了,就可以了。以后呢,有的人通畅时,可能稍微意识一到,一下就来了。然后呢,就可以静坐了。你气在这儿你才坐,要不的话,你坐不住。经脉不通你坐,越坐越累,最后弯下去了。你要是气到了之后,你坐着,它给你往上提,你想塌一下,都塌不下去。差不多少了。徐文兵:哎呀!大家热烈掌声感谢!大家如果受到三七老师讲的有所启发,也可以畅所欲言。看看谁要说两句吗?来来来,李辛说两句。7痛风病人一般形体比较丰盛李辛:早上听张保卫老师讲,我觉得启发非常的大。第一个,中医有不同的体系,像《伤寒》啊,《温病》啊,它其实是一个阐述的体系。我的很多感觉跟张保卫老师相仿。关于痛风的问题,在《黄帝内经》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有意思。它讲到,人要形气相得。这些年我见过一些痛风病人。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形体比较丰盛。徐文兵:嘿嘿,刘德会更得得。李辛:形体丰盛的人自有他运转的特点,有长处,也有短处。有些东西消化不掉,就会沉积起来,产生病。每个人不同,表现为痛风,或者糖尿病、肿瘤、皮肤病。像我们瘦一点的人,不容易得痛风,但可能会得别的病。在痛风来说,是形有余而气不足。而这个不足的问题呢,我们要辨一下,就是说他是相对不足,还是绝对不足?当我们说是绝对不足的时候,那么,比如说刚才几位老师提到的,其实不外乎一个是肾的问题,第二种就是中焦不足,比如可以用四君子治中焦。关于痛风最有争议的部分,主要是到底是用寒药还是热药。实际上重点不在寒热,李东垣说过,是“补泻在味,随时换气”。他既然说到“随时换气”,说明这个寒热其实是随时在变的。就像今天上午有位老师说到发烧的问题。当这个病从阴症转阳症,一级级上来,快要好的时候,他就要发烧了。这个烧其实是暂时性的,不需要我们去处理,它代表了一个趋势,甚至稍微烧一点,我们就让他烧一烧,能消化掉一些东西。这个热还能打通一些气脉,除非是要把坛坛罐罐都要烧烂的时候,才需要控制一下。所以,在这个部分,是形气不相得之后产生的一个郁的问题。假设有一百个痛风患者,不能说是绝对的肾虚,大多数其实还是相对的虚,还没到肾这一节。因为,肾已经到了下焦了,一般还是保持在中焦的水平。如果画一张图,下焦、中焦、上焦。一般得痛风的人,上焦比较厚,而且闭得比较厉害。所谓上焦的问题,至少是肌肉、腠理、皮肤这几层都闭得很厉害,而且由于闭住以后,慢慢在外面又结了些东西——风寒湿也闭在那里,这个我觉得是大多数的情况。闭住了以后,里边的气也出不来,就会郁在里面。就像我们燃一个炉子,上面被东西盖住了,下面通风口也很小,它给憋在里边了,就显得这个火很小,看起来像虚证,这是第一个问题。用现在大家熟悉的语言叫“表气郁闭”,这个表气代表皮肤、肌肉或者经络。第二个问题,是内有湿热,还有一些邪毒,湿热还一个问题就是多余的食气,这个东西闷久了以后变成了有一点邪、有一点毒,就像菜放久了一样,不是特别大的毒,问题是因为表气郁闭了以后,又有这个,出去的通道又不够。第三个问题,中气和元气相对不足,那就形成了里边这个力量它起不来,显得很虚,外边又压在那里,所以就形成了一个形越来越大,气越来越小的过程,然后这些郁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从这张三焦图来说,它的外面这一圈会越来越重,然后中焦这一圈呢,那些多余的湿热会越来越多,下焦就会越来越缩小。有一个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一下,我看过一些学术资料,容易把痛风辩成血的层次来治疗。我们在八纲辨证里面其实要辨这个病是在气还是在血,因为这一点决定了用药是取其气还是取其味,是用重的味道还是用轻的味道。每个医生都有各自的象限,像我瘦一点、弱一点,但是相对通一点的人,可能我碰到的病人都是这一类的,我看到的病人是需要流通性的多一点。其实每个医生他碰到的病人都是注定的,就像每个人交的朋友都是一类一类的,我只能讲我看到的这个象限的认识。痛风,在大多数情况,气的部分流通不足,要作为主要的一个考虑对象。这部分呢,比较好用的像风药——荆芥、防风。还有像藤药——海风藤,然后可以用小剂量的麻黄,麻黄其实就是打开一些窗户,把多余的气流通出来。这个风药,其实就是怎么把这个郁打开,把这个郁打开其实是有启动点的,启动点就是,你是从下焦开出来还是从中焦开出来。一般用风药呢,或者用桑枝啊这一类,其实是从中焦开出来的。但是有些确实郁得很厉害,而且他下焦还比较结实,他需要强力地通一下,那么可以用麻黄、用细辛。我觉得这个是我平时治疗的时候考虑的最基本的几个问题,就是说虚实的问题,还有就是气还是血的问题。关于要不要用清热药的问题,比如说大黄,有些病人我会用,用它是因为即使已经把这个表面淤的部分打开,它中焦确实还是有一个淤积点,有这些积聚的湿热,你必须把它打掉,那么我才会用大黄。这次跟孙曼之老师学到了一个很好的方法,用胡黄连,一克或者两克,打成面冲服,这个方法很好。还有石膏也是,看势、机、度而用,但是清热这个方向,它不是一个构成治疗的总体,总体方向不在这里,活血化淤呀这些也不是总体方向。这是开的部分。合的部分就是启动点的问题。开的部分我再重复一下,启动点如果用麻黄,或者用细辛,其实代表他的病的层次比较深了,已经到下焦了,而且到下焦这个层次,如果你只用活血化淤啊,用一般的分清止淋的,它其实整个身体深层次转不动,转不动的时候,因为所有的药都是因人体的气机运转才能动,所以这个药进去力量就小了。所以,先把外面这一圈打开是很重要的。那么有的就是有虚的问题,而且我们打开的时候也需要一些能量来支持它,那么如果需要从下焦加一些力量呢,那么可以用小剂量的肉桂或者仙灵脾,附子要慎用,为什么呢?其实得痛风的人身体是相当好的人,就像早上徐文兵老师说的,他身体里是有热的,而且生命力是很强的,只是这个力量出不来,还有很多邪气在里面。你就想象是一个高压锅,如果你冒然用附子,而且是大剂量的附子,他会非常非常地难受,而且会让邪气四散,所以这个一定要慎重。补肾方面,我的老师宋祚民教授也提到过一些药,他称之为补肾的柔药,刚才张保卫老师也提到了一味就是菟丝子,菟丝子是我们常用的一个柔药。张保卫:益智仁。李辛:益智仁我要回去用,这个药我还不会用。张保卫:益智仁算是阳中阴,菟丝子是阴中阳,实际上菟丝子和熟地是一个意思,但熟地是阴中阴,这类药实际上有一系列的药,它只不过以这个为代表,你可以取别的也行。李辛:菟丝子,还有何首乌和芡实,这些药都是味道不是很重,而且有流通性,它既能够收摄精气、补精,又能够流通。中焦部分呢,经常用白术、茯苓,或者用四君子。我这些年发现有一些药很好用,一些香药,小剂量的白豆蔻,小剂量的木香、沉香。沉香也对下焦有一些力量,比较好用,忍冬藤也是一个非常好用的药,藤类药。最后一点,说痛风的结晶导致了疼痛,它这个病位或者说邪气,到底是有没有进到骨这个层次,我个人的观点,比如一百个人里面,大多数并没有到骨,因为人的邪气的进入是跟人的元气其实是同步的。还是这个圆圈啊,就是说如果是邪气,或者痛风这些湿热、淤浊的邪气到了骨,从气的层次来说它其实已经到了下焦这里了,肯定有这样的病人,但是大多数人其实下焦这里并不是真的很虚,只是有一点虚,还有中焦这里有一点虚,问题是上焦和外面这一圈。所以当这里打开了之后呢,它是可以出去的。这也是我认为大多数痛风,它用药要偏气一点,血的部分要少一点的原因。我说的就是这些,谢谢!■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深圳张宝卫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我愿用我所学,为大家传播养生知识!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管性神经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