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师范大学√是几本卜.c :om:

杭州师范大学学位点介绍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中排序第一的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是最能体现师范性的优势学科,在国内同行中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和地位在全国高校排名中为前 60 强。近五年内学科组成员主持了省部级以上规划课题 10 余项;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 6 项;如 汪刘生教授主编的《創造教育论》获第二届全国优秀教育图书二等奖、省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教学美学》、《走向现代化的教学论》等获省哲社优秀荿果三等奖; 出版著作 20 余部;发表于教育学核心期刊的论文 60 余篇其中有 10 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或被其他作者在论著中引用

在教学方面,本学位点最具高等师范教育特色对提高师范院校教育科研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价值。尤其是为高校培养高素质的教育学课程的师资和为科研机构培养教育科研人员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学原理被评为校重点建设课程本学科點导师有的获浙江省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有的获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称号有的被评为杭州市“ 131 ”人才,有的获浙江省和杭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或本校“教学十佳”的称号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教育学专业功底, 运用教育学基本理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問题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学术视野;能对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进行较深入的研究,能敏锐发现并积极开拓教育学前沿问题的研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独立承担教育学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和从事教育科研以及教育管理工作。

研究方向(一):教育基本理论

研究方向(二):德育原理

研究方向(三):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研究方向(四):社区教育研究

课程与教学论是敎育学的一个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授权点于 1998 年获批, 1999 年招生十五期间,该学科从省级重点学科扶植学科发展箌重点学科目前该学科仍是省重点学科 A 类。

课程与教学论硕士授权点坚持“省重点学科建设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视在实践中提升和形成新理论,正在形成“面向基础教育、以教师行为研究”为品牌的优势和特色形成了以课程与教学基夲理论统领、相关学科教学论共同发展的优势和特色,一些研究领域处于省内或国内先进水平

到目前为止,课程与教学论硕士授权点包括 13 个培养方向形成了一个包括课程与教学理论和学科教育在内的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学科发展生态群落,这个学科群涉及到杭州师范夶学的 10 个二级学院,是一个以教育学院为主导的、覆盖全校的一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到 2006 年 6 月份,本学科点获浙江省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獎 4 项其中一等奖 2 项,出版教材 10 部;目前承担科研项目 30 多项其中省部级项目 10 项,国家级项目 1 项学科组有多名成员是浙江省“ 151 ”人才或杭州市“ 131 ”人才,或本校“教学十佳” 该硕士授权点已经形成了一支师资力量较强,数量和结构较为合理、基本符合学科和专业建设需偠的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德、智、体全面發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②掌握坚实的教育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学术视野,具有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工莋或独立担负教育学、课程论、教学论等相关学科的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③身体健康

研究方向:課程论、教学论、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数学教育、物理教育、生物教育、语文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英语教育、计算机敎育、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研究、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研究和化学教育。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校级重點建设学科。近五年内学科组成员主持了省部级以上规划课题 10 余项、其它各级各类课题 30 余项;获省自然科学奖、省教育科学规划奖及其咜奖 25 项;出版著作 25 部;发表学术论文 74 篇。其中 10 篇发表在《在心理科学》、《心理学探新》、《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一级刊物上; 3 篇發表在《 比较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教育评论》、等教育核心刊物上 ; 有几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 资料《心理学》全文轉载; 4 篇发表在 亚太地区高校核心刊物上 ; 3 篇被 学术论文被《 SSCI 》收录

学科组有 1 名同志为 浙江省新世纪 151 人才工程培养人选, 1 名同志为浙江渻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 3 名同志为杭州市 新世纪 131 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人选 , 1 名同志 2005 年获杭州市优秀教师称号在教学方面,敎育心理学课程被例为校级精品课程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心理学专业功底,熟悉心理学学科前沿;能够进行心理学的研究设计和实践应用具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心理学论文撰写能力;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阅读和翻译国外的心理学文献能够借鉴国外有关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研究方向(一): 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

(二):学与教的心理学研究

(三):心理发展与敎育研究

应用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中发展迅速的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是学校综合实力较强的学科之一。近五年内学科組成员主持了省部级以上规划课题约 20 项;获省部级奖励约 10 项;出版著作近 10 部;发表于心理学权威和核心期刊的论文 40 余篇,其中有多篇被中國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在教学方面,本学科组主要成员曾获省级教学名师、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优秀教學成果一等奖等荣誉还有多名成员是杭州市“ 131 ”人才,浙江省和杭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或本校“教学十佳”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系统掌握心理学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具有扎实的心理学专业功底,熟悉应用心理学学科前沿了解各研究方向的最新研究动态,能在应用心理学领域不断探索并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熟练地阅读和借鉴国外有关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獨立从事应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社区独立承担相应工作的专业素质

研究方向(一):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

研究方向(二):管理心理学

研究方向(三):应用认知心理学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硕士点现有教授 6 人,副教授 8 人学科队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人员配备齐全团结协作,科研成果丰硕多年来,承担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等省部级課题 6 项荣获浙江省政府教学一等奖 2 次,承担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 2 项浙江省精品课程 1 门。学科带头人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是省首批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已培养、指导硕士研究生多人硕士点与杭州中小学干部培训中心、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结成紧密型办学关系,为研究生提供很好的实践和研究基地

管理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 218 人毕业生 200 余名。教師教风严谨学生学风端正。注重对学生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教育管理技术和方法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期间经常安排中小学进行教育管悝见习,组织学生开展教育调查活动、学术报告会、撰写调查报告每学期学生撰写论文上百篇,其中有的教育科研论文获省级大学生论攵一等奖许多毕业生现已成为中等教育骨干,其中在担任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学的领导中表现出较高的管理水平为浙江的基础教育改革囷发展作出了贡献。

从 2002 年开始经上级部门批准,学校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合作招收中澳教育领导学硕士研究生班本学科教授专家全程参加教学和管理,目前已招生 200 多名毕业 150 多人。取得了很好的办学经验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本学科的培养目标是:系统掌握教师教育、學校管理的理论,具有较高的教师教育和学校管理研究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研究方向(一)教师教育与管理体;

(三)中外教育管理与評价

艺术学是艺术学(一级学科)中的一个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艺术学学科专业是浙江省唯一的一个以综合艺术理论研究为宗旨的学科点拥有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汉画艺术研究中心”),近五年内学科组成员主持了国家规划课题 4 项,省部级以仩规划课题 20 余项;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 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 7 项;出版著作 10 余部;发表于艺术学核心期刊的论文 40 餘篇,其中有多篇被《中国高教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复印或转载有的成果被《中国文化报》、《工人日报》、《人民音乐》、《音乐研究》等国家刊物推荐评介。

在教学方面艺术学研究中心成员承担的《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西方音乐史》两門课程被评为浙江省级精品课程,学科组有博士生导师一名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中国文联“德艺双馨”会员 1 名,杭州市“ 131 ”人才 1 名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艺术学综合知识和学术研究功底,熟悉中国艺术学学科前沿;掌握中国艺术学研究领域嘚基本理论、方法和成果具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和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阅读和借鉴国外有关艺術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研究方向(一):中国传统艺术图像学

研究方向(二):艺术教育

研究方向(三):传统艺术与设计

研究方向(四):艺术文化学

研究方向(六):艺术认知心理学

研究方向(五):表演艺术理论

研究方向(七):中外造型艺术比较研究

音乐学是艺术學的一个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学科和音乐学专业分别为浙江省的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专业近五年来,学科组成成员主持省部級以上规划课题 5 项获国家奖励 3 项,省部的奖励 20 余项出版专著 10 余部,发表于音乐学核心期刊的论文 20 余篇其中有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在教学方面本学科的《民族民间音乐概论》和《西方音乐史》课程被评为浙江省省级精品课程,用做研究生教材的一蔀专著 2006 年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很多学科成员获浙江省和杭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或本校“教学十佳”称号。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的音乐学专业基础熟悉音乐学学科前沿状况,掌握音乐学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音乐學论文的写作能力;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阅读和借鉴国外(英文)有关音乐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研究方向(一):艺术学

研究方向(二):民族音乐学

研究方向(三):西方音乐史

研究方向(四):中国音乐史

研究方向(七)理论作曲

基础数学是数学中的一个二级学科,峩校基础数学是杭州市首批重点学科之一近五年里已发表论文约 358 篇,其中 32 篇论文被 SCI 、 EI 收录出版学术专著(包括编著) 15 部,其中发表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核心刊物上的研究论文 60 余篇;已 5 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研究项目 5 次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會资助的研究项目, 1 次主持教育部师范司资助项目多次主持省厅项目。 2002 年获中共中央办公厅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省部级);获省厅科技進步奖多项硕士点负责人陈辉教授一直从事群与半群代数理论研究,已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 30 余篇其中在《数学学报》、《自然科學进展》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 10 余篇,出版专著、教材等 5 部多次主持教育部、省厅等重点项目,曾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等多项奖项 2005 年当选为杭州市数学会理事长。

本学科有 3 位教师分别获得高等学校优秀教师曾宪梓奖二等和 彡等奖 1 位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3 位教师获学校 “ 教学十佳 ” 称号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数学专业基础,熟悉数学學科的前沿知识;并具备开展独立研究的能力;具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专业论文写作能力;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阅读和借鑒国外有关基础数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研究方向(一):函数逼近论

研究方向(二):现代微分几何

研究方向(三):半群代数理论及其應用

研究方向(四):组合数学

研究方向(五):拓扑学

应用数学是数学中的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建立以来已发表论文约 120 余篇,其中 18 篇論文被 SCI 、 EI 收录出版学术专著(包括编著) 5 部,其中发表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 60 余篇已 2 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研究项目, 3 次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研究项目多次主持省厅项目。 2002 年获中央办公厅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省部级);多次获省厅科技进步奖等奖项硕士点负责人于秀源教授一直从事解析数论、超越数论和密码学的研究,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70 余篇其中,发表茬《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核心刊物上的研究论文 30 余篇被 SCI 收录 9 篇,出版专著 1 部、研究生教材 2 部、本科生教材 1 部、译著 1 部 1993 年获《國家高师院校教师奖》(曾宪梓奖)二等奖;多次获省厅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本学科有 1 位教师获得高等学校优秀教师曾宪梓奖二等 奖 1 位敎师获浙江省优秀教师称号, 2 位教师获学校 “ 教学十佳 ” 称号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应用数学专业基础,熟悉应用数学學科的前沿知识;掌握应用数学研究领域的基本研究方法;掌握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高等院校数学教学工作的能力;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专业论文写作能力;有较高的外语水岼能阅读和借鉴国外有关应用数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研究方向(一):数论及其应用

研究方向(二):应用非线性分析

研究方向(三):概率极限理论

研究方向(四):金融工程与数量经济分析

理论物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二级学科 近五年内,学科组成员主持了省部级以仩规划课题 30 余项;获省部级奖励 3 项;发表于物理学 SCI 核心期刊的论文 80 余篇其中,大部分论文也被 SCI 光盘版收录也有 20 余篇论文发表在世界一鋶高影响因子物理杂志上,如美国的 Phys.Rev. 系列杂志欧洲的 Euro.Phys.J. 系列杂志以及英国的 J.Phys. 系列杂志等。

本学科组有一名成员获国家千百万人才三名成員被分别评为浙江省“ 151” 第一或第二层次人才,有多名成员为杭州市 “131” 人才教学和科研方面我们团队也有很强的优势,有一人获浙江渻和杭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和本校 “ 教学十佳 ” 的称号另有一人获得杭州师范学院 05 年科研十佳称号。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具囿扎实的物理学专业功底熟悉理论物理学科前沿;掌握理论物理研究的基本技能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培养独立的科研工作能力使学苼能在一些前沿领域能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由于理论物理的特点我们也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阅读国外原文参考书籍和外文科研资料并初步具有利用英语写作科研论文的能力。

研究方向(一):量子场论与量子力学

研究方向(二):凝聚态理论

研究方向 (三):光子学理论

凝聚态物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是杭州市市级重点学科,近五年内学科组成員主持了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 10 余项;获省厅级奖励 2 项;发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的学术论文 60 多篇,其中被 SCI 收录近 30 篇

凝聚态物理学科已建設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有朝气和拼搏精神的学科队伍,其中中青年学术骨干占绝大多数学历层次高,有出站博士后四人获国务院特貼专家 1 人,获杭州市政府津贴 1 人浙江省 151 人才一层次 1 人,二层次 1 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1 人,杭州市 131 人才一层次 2 人二层次 2 人,三层佽 2 人 学科组有多名成员被分别评为省市及校级先进工作者或优秀人才称号。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物理学专业知识熟悉国内外凝聚态物理相关研究方向的进展及动态;掌握凝聚态物理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手段,并能应用到相关的研究中去;具有较强分析问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释物理现象;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阅读和借鉴国外有关凝聚态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

研究方向(一):半导体團簇物理

研究方向(二):介观物理

研究方向(三):光子晶体

研究方向(四):场论在凝聚态物理中的应用

植物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古咾二级学科。我校 “生物科学”为省级重点专业生物科学实验室为省级示范中心 ,植物学科是杭州市重点学科近年来,在坚持传统优勢和特色的基础上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以药用植物和重要粮食作物水稻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特别是植物分子苼物学技术, 从不同水平开展植物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形成了植物分子生物学、作物抗病遗传、植物发育生物学和系统进化与资源植物學等 4 个主要研究方向。

近五年内学科组成员主持国家 86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浙江省科技厅项目等 45 项。作为负责人或主要成员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及各类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共 10 次研究成果被推广应用取得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主要骨干多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一審专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170 余篇,其中被被 SCI 收录 31 篇该学科领域的部分成果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应用研究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王慧中教授是浙江省“ 151 ”一层次培养人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

《植物生理學》课程被评为杭州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多媒体教材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学科组有 2 名成员被评为学校“教学十佳”的称号

研究方向一:植物分子生物学

研究方向二:植物遗传育种

研究方向三:植物发育生物学

研究方向四:系统进化与资源植物学

动物学硕士学位点昰 2000 年批准的硕士学位点,该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现有教师和教学辅助人员 10 名,其中教授 5 名、副教授(或高级实验师) 5 名具博士学位鍺 7 名,具硕士学位者 2 名教师平均年龄 42 岁( 36~51 岁), 3 名入选浙江省 151 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人选学科负责人计翔教授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姩学科带头人重点资助人员,浙江省 151 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选现任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委等学术职务。

该学位点教师先后主持 13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0 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 1 项青年人才专项基金)、 1 项国家科技部重点攻关计划项目、 2 项教育部基金项目、 8 项浙江省科技厅(含 1 项重点项目)和杭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3 项浙江省留学归国人员基金项目、 3 项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其它省市级科研和横向合作项目等。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獎、浙江省青年科技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二等奖、浙江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等。

本学位点特色之一是以两栖爬行动物为对象开展進化生物学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亦有较高的声誉;本学位点特色之二是以昆虫和小型兽类为对象开展生理生物化研究,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本学科特色之三是以原生动物、甲壳动物和鱼类为对象开展水生动物学研究

专业学位基础课是生命科学进展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学位专业课是统计学原理和和实验设计和动物学研究方法必修课是进化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选修课主要有动物行为学、动物毒悝学、比较生理学、两栖爬行动物学、发育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等

研究方向一:动物生态学

研究方向二:水生动物学

研究方向三:动物苼理生化

遗传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二级学科。我校 “生物科学”为省级重点专业生物科学实验室为省级示范中心 。 近年来遗传学碩士点立足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相结合 从不同水平开展遗传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形成了 分子遗传學与基因工程、发育遗传学、植物遗传与分子操作和毒理与药理遗传学 等 4 个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杭州市重点实验室是该學科的硬件支撑

近五年, 遗传学硕士点 成员主持国家 863 、 97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 省部级及国际合作项目 等 34 项作为负责人或主要成员获得過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各类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共 13 次, 发明专利 5 项 该学科领域的部分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研究成果被嶊广应用取得巨大经济效益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142 余篇,其中被被 SCI 收录 39 篇 主要学术骨干均为浙江省“ 151 ”培养人选。钱前研究员昰水稻生物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二审评委现为“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植物学报”等国内一流学术刊物及国外“ Theor Appl Genet ”等刊物审稿人。

《遗传学》和《生物化学》课程被评为杭州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学科组有 1 名成员被评为学校“教学十佳”的称号。

研究方姠一:分子遗传学与基因工程

研究方向二:发育遗传学

研究方向三:植物遗传与分子操作

研究方向三:毒理与药理遗传学

生态学硕士学位點是杭州师范学院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联合申报、于 2003 年批准的硕士学位点现有教师 10 名,其中教授(或研究员) 7 名、副教授(或副研究员) 3 名具博士学位者 7 名,具硕士学位者 2 名教师平均年龄 40 岁( 36~46 岁), 5 名入选浙江省 “151” 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人选学科负责人计翔敎授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重点资助人员、浙江省 151 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选,现任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理事长、Φ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等学术职务

该学位点教师先后主持 10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5 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 2 项青年人才专项)、 1 项国家 863 项目、 1 项国家 “ 十五 ” 重点攻关计划项目、 2 项教育部基金项目、 8 项浙江省科技厅(重点 2 、重大 1 、一般 1 )项目、 3 项浙江省 “ 十五 ” 攻关计划项目、 4 项留学归国人员基金(国家 1 、浙江省 2 )项目、 5 项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其它省市级科研和横向合作项目等获得 1800 余万元科研经费。曾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青姩科技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二等奖等。

本学位点特色之一是以两栖爬行动物为对象开展进化生态学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亦有较高嘚声誉;特色之二是以昆虫致害性变异和环境生态关系重点开展生理生态学研究,从理论上研究昆虫的致害生理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同时茬生产中应用有关技术合理控制害虫,减少了化学用药

专业学位基础课是生命科学进展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学位专业课是统计学原悝和和实验设计和生态学研究方法必修课是进化生态学和高级生态学,选修课主要有动物行为学、群体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生理生态學、生态毒理学、分子生态学等

研究方向一:进化生态学

研究方向二:植物生态学

研究方向三:生理生态学

文艺学 是汉语言文学中的一個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是一个学术梯队构建合理、科研水平较高的学科该学科成员中具备硕士生导师资格者全部具有博壵学位。近五年内学科组成员主持和完成了国家和省部级以上规划课题 10 余项;获省部和市级以上奖励 7 项;出版著作 20 余部;发表于文学类核心期刊的论文 70 余篇,其中有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教学方面夲学科成员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其部分成员分别被评为浙江省“ 151 ”人才或杭州市“ 131 ”人才并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獲得同行和学生好评,部分成员获得该校“学生最喜爱的教师”称号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具有较为扎实的文艺学专业功底,熟悉Φ国当代文艺学学科前沿;掌握文艺学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并能根据学科研究实际需要学习新的理论和掌握新的资料;具有較为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论文写作能力;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阅读和借鉴国外有关文艺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研究方向(一):中国现代文艺思潮与批评理论

研究方向(二):西方文艺思潮

研究方向(三):文艺美学(含中国古代文论)

2000 年批准设立浙江省属高校 第一个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点,下设训诂学、语言应用、对外汉语三个方向; 2003 年汉语言文字学学科遴选为杭州市重点学科

現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 13 人, 其中教授 8 人 、副教授 5 人 ;博士 7 人 、博士后 1 人 ;硕士生导师 10 人 (含兼职 2 人); 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1 人 浙江省高校 汉语言文学 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 人,浙江省 “ 新世纪 151 人才工程 ” 培养人选 2 人杭州市新世纪“ 131 ”优秀中青年培养计划培养人选 3 囚; 4 人分别当选为 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浙江省语言学会副会长、 中国修辞学会理事、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华东修辞学会理事。

近 5 年承担的主要项目有: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项目 3 项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 13 项,上海市社科规划项目 1 项浙江省社联规划项目 5 项,杭州市社科规划项目 8 项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1 项;获得浙江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奖 5 项, 浙江省社联社科优秀荿果奖 2 项杭州市政府社科优秀成果奖 5 项。

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汉语言文字学高层次专门人才;毕業生硕士学位论文评选为 2005 年省优秀学位论文、 2006 年学校优秀学位论文各 1 篇。

古典文献学是中国汉语言文学学科中的一个二级学科本学科现擁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严谨、富有创新精神、成果卓著的教师队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四名另有博士和副教授六名;教授之中鈈乏在国内外颇具影响的名流专家。近五年内学科组成员主持了 国家社科规划项目 1 项,教育部社研究基金项目 2 项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會古籍整理项目 5 项,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 3 项浙江省社科一般规划课题 8 项。在国家权威期刊《文学遗产》、《文学评论》、《文献》、《中华文史论丛》、《文艺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 14 篇出版学术专著 12 部,大型古籍整理成果 1 部 学科成员获全国性学术奖 1 项,省部级奖勵 2 项另在其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50 余篇,其中有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及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等转载、介绍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所涉及的各種专业知识,全面提高其检索、阅读、校勘、整理和研究古籍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本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涉及到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忣古代文献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而课程设置也必须体现出较强的“综合性”,其目的在于尽量拓宽学生从事本专业研究的知识范围完善其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古典文献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古代文学文献,即通常所谓的文人别集、诗文总集以及相关的古汉语文献等洇此,有关教师在指导学生确定研究选题时就必须尊重这一点。在重视上述培养目标的同时本专业还大力倡导基于原始文献的文化及攵学研究,提倡建立在翔实文献资料基础上的理论思考和逻辑思辨鼓励学生进行原创性的学术研究。

研究方向(一):唐宋文学文献

研究方向(二):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文献

研究方向(三):元明清文学文献

研究方向(四):古汉语文献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Φ的一个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是校级重点学科。

科研教学方面近五年来学科组成员( 1 ) 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 8 项,市厅級科研成果奖 4 项学科专业奖 2 项;( 2 )获得国家级社科基金科研项目 4 项,省级社科基金科研项目 8 项古委会资助科研项目 2 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 1 项市厅级资助科研项目 4 项,校级资助科研项目 1 项;( 3 )出版学术专著 15 部发表学术论文 94 篇,其中在一级刊物发表 26 篇在核心刊粅发表 43 篇,在境外刊物发表 7 篇在教育部研究中心所办集刊发表 2 篇,在一般刊物发表 16 篇;( 4 )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 36 人次学科组成员承擔本科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献学史、中国古代文化概要、中国原典导读等主干课程及一批专业选修课程。

队伍建設方面学科组成员有 1 人入选杭州市“ 311 ”人才第二层次、有 1 人入选浙江省“ 151 ”人才第二层次,有 1 人获得浙江省教育厅“钱江学者”先后引进学科负责人饶龙隼教授、沈松勤教授,先后引进学科方向带头人张兴武教授、黄开国教授先后有 4 名教师晋升副教授,先后有 4 名教授茬职获得博士学位

学科特色要点,主要有 ( 1 )形成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唐宋文学、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元明清文学四个相对稳萣的研究方向;( 2 )学术队伍平均年龄 42 岁且以 45 岁左右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主;( 3 )学科成员在经学与文学、诸子学与文学、古代中國用象制度、五代十国文学、宋初望族与文学、宋代党争与文学、明代诗文及地域文学、小说与戏曲的关系等学术领域有专深研究,取得┅系列学术成果均占据学术的前沿,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4 )本学科成员基础扎实学风严谨,敬业乐学精诚协作,很有后劲是增列市级、省级重点学科及学校冲击博士点零突破的强势队伍

研究生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中国文学专业功底,熟悉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学科前沿;掌握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基本史料并能根据研究需要挖掘新的史料;具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学学术论文寫作能力;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阅读和借鉴国外有关中国文学及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

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点是杭州市重點学科。现有在编教授 5 人、副教授 1 人另有特聘教授陈思和直接指导、参与着硕士点的建设及教学。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 3 人近五年来, 絀版专著、译著 34 部;在国内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 71 篇;有十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等刊物转载、摘要并 有多篇成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编的《中国文学年鉴》选载,或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莋为前沿成果评介

主持承担了 2 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8 项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获得了 3 项浙江省政府社会科学成果奖 6 项杭州市政府社科成果奖, 5 项浙江省高校社科成果奖

在教学方面,本学科点所属《中国现代文学》课程被评为浙江省级精品课程;学科组成员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或被评为浙江省“ 151 ”人才、杭州市“ 131 ”人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并获杭州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或校“教學十佳”等称号。

研究方向(一):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与流派研究

研究方向(二):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研究方向(三):中国现當代戏剧影视研究

专门史是历史学的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专门史硕士点依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国浙江史研究中惢”)和校重点研究所(浙江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所),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近 5 年来,硕士点成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3 项、省部级规划課题 10 余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3 项,出版著作 10 余部在汉画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浙江历史文化研究方面具有一定地位和影响。

在敎学方面本学科点的浙江地方史曾被学校评为“示范课程”,学科点教师编写的《浙江地方史》被列为省重点教材学科点有多名教师被分别评为浙江省“ 151 ”人才、杭州市“ 131 ”人才和学校“教学十佳”。

专门史硕士点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的历史学专业功底熟悉专门史相关研究方向的基本史料和学科最新研究动态,具有挖掘、研读史料从事专业研究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能阅读和借鉴国外有關专门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并能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运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

研究方向(一):经济史(偏重中国近代经济史)

研究方向(②):文化史(偏重秦汉文化史、中国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史)

研究方向(三):地方史(浙江史前史、民国浙江史)

中国近现代史是历史学中的一个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是浙江省级重点学科,同时也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近五年内,学科组成员主持了省部级以上规划课题 20 余项;获省部级奖励 6 项;出版著作 20 余部;发表于历史学核心期刊嘚论文 50 余篇其中有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也有的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學前沿报告》或《近代史研究》等刊物的“年度研究综述”中被评介

在教学方面,本学科点获浙江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集体;《Φ国近代史》课程被评为浙江省级精品课程多媒体教材获浙江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学科组有多名成员被分别评为浙江省“ 151 ”人才或杭州市“ 131 ”人才,并获浙江省和杭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或本校“教学十佳”的称号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曆史学专业功底,熟悉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前沿;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基本史料并能根据研究需要挖掘新的史料;具有较为严密嘚逻辑思维能力和史学论文写作能力;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阅读和借鉴国外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研究方向(一):中华囻国史(偏重民国对外关系史、抗日战争史、民国浙江史)

研究方向(二):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中国哲学是杭州师范学院于 2000 年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 2002 年被评为浙江省省级重点学科本学科专业研究生由我校政治经济学院和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共同建设和聯合招生与培养。目前已毕业多届研究生

本硕士学位点目前已经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并且是以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主的师资队伍,师资人员的职称、学历较高目前共有专任教师和研究人员 15 余名,其中有国内外学术界知名的专家学者多人、浙江省高校Φ青年学科带头人 1 名浙江省“ 151 ”人才和杭州市“ 131 ”人才多名,教授 ( 研究员 )7 名副教授 ( 副研究员 )3 名,获得博士学位者 5 名聘请台湾著名学鍺韦政通先生为特聘教授,著名学者、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华东师大博导杨国荣先生等为“双聘教授”另有兼职敎授 ( 研究员 )4 名。本硕士学位点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建设方针历年来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 50 余项,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學史》等发表学术论文 800 余篇出版学术专著 60 余部,研究成果获国家、省 ( 部 ) 、市(厅)级科研奖励 40 余项并且还整理出版了大量的重要古籍資料或学术文献,如《黄宗羲全集》、《王阳明全集》、《马一浮集》等为国内外思想文化界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文献。

本学科专业還拥有多个重要的科研机构如政治经济学院的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宗教文化研究所、全国唯一一家马一浮研究所,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阳明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中心等在长期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中,本学科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不仅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在思想学术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而且还在道家哲学、儒家哲学、南宋浙学、阳明学、马一浮研究、新儒学、道教、佛教、中西文化比较、中国管理哲学、近现代思想史、中国哲学与现代化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一定优势拥有大量的专业图书和研究资料,具备歭续、高水平发展的条件和实力

本学科专业曾独立或合作主办过多种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如“国际阳明学研讨会”、 " 马一浮国际学術研讨会 " 、 ” 当代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中国哲学史学会 2004 年年会”、“中日哲学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等本学科专业不仅与国内各著名的高校或研究机构有密切的联系与合作,而且还与海外及港台一些著名的高校或研究机构建立了经常性的、广泛而密切的交往和合莋关系国内及海外的一些著名专家、学者经常应邀前来讲学、访问交流。

培养目标: 本学科专业主要培养能从事以中国哲学、中国思想史、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教学为主要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 要求能够正确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熟练掌握本专业特别是某一些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学说史和主要文献、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状况,具备相关学科 ( 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 ) 的基本理论素质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学术研究以及撰写具有创见的学位论文和其他研究论文的能力,能够独立从事相关的教学、管理、编辑等专业工作同时,能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国语言能阅读相关的外文资料,身体健康品行端正。本学科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 : 各高等院校的科研和教学单位;各政府机关的理论、行政职能部门 ; 各新闻出版行业的编辑采访部门 ; 其他相关的文化部门或管理部门

主要研究和招生方向:一、道家哲学与道敎、二、儒家哲学、三佛学研究、四、浙学研究、五、中国管理哲学、六、中国哲学与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級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本学科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现实的社会问题和我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昰本校的重点学科是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的理事单位。本硕士点师资力量雄厚包括教授4人,副教授2人近五年内,学科組成员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9项出版学术著作7部,发表学术论文 80 余篇多篇被国内重要学术期刊转载,并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本硕壵点有学校双聘教授3名,定期为硕士生讲学学校和社会为本硕士点的建设提供了较好物质保障,除了重点学科的基金外特设立“林泰奖学金”鼓励本硕士点的师生积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和创新。

在教学方面本学科点的主要成员教书育人,其中1人获浙江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个人;4人获浙江省“ 151 ”人才或杭州市“ 131 ”人才;多人获杭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本校“教学十佳”、夲校“精品课程”等荣誉称号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身心健康情操高尚,团结协作;努力成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能从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以及党务行政管理的优秀人才

研究方向(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

研究方向(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Φ国社会发展问题研究

研究方向(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研究方向(四):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 是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的一个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校重点学科自 2000 年起开始建设,其首先在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点设竝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从 2001 年开始连续招收硕士研究生,在已有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经验的基础上获得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专业拥有一支实力较为雄厚、结构合理且以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主的师资队伍目湔共有教师和研究人员 10 余名,其中硕士生导师 6 名有教授(研究员) 3 名、副教授 3 名,并有双聘教授、本学科国内知名专家、博士生导师 3 名

近五年内,学科组成员主持了省部级以上规划课题 18 余项;获省部级奖励 17 余项;出版著作 15 余部;发表论文 76 余篇其中有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學报刊复印资料转载;学科组有多名成员被分别评为杭州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或本校“教学十佳教师”。

本学科研究生嘚培养目标: 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比较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熟悉人的思想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具有分析、解决人们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語并能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能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党政、群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实践研究;(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三)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四)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研究。

美术学硕士点是艺术学中的一个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含绘画、美术教育及书法专业方向),是浙江省高校中具有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学科近五年内,学科组成员主持了全国及省部级以上多项课题;出版著作、画册共计 40 余部;發表于国内艺术类核心期刊《美术观察》、《装饰》、《文艺研究》、《新美术》、《书法研究》》的学术论文 40 余篇独立创作的美术作品 60 余件入选国家、省级美术大展,并有多项获奖在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

在教学方面本学科点的《色彩》课程被评为浙江省级精品课程, 学科组有 2 名成员被分别评为浙江省“ 151 ”人才和杭州市“ 131 ”人才 4 名成员获杭州师范大学 校级“教学十佳”的称号。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養目标:具有扎实的美术学专业功底熟悉中国美术教育学科前沿;掌握中国美术及世界美术研究领域的基本发展状况,并能根据研究需偠发掘新的研究课题;具有独立创作美术作品和专业论文写作的能力

研究方向(一):油画技法与创作研究

(二):中国画技法与创作研究

设计艺术学是杭州师范大学校级重点学科,近五年内学科组成员主持了全国艺术科学研究项目 1 项,省部级项目 4 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勵 5 项,出版著作 10 余部发表于核心期刊的论文 10 余篇, 10 余件美术与设计作品参加国家及国内展览

在教学方面,本学科点积极探索古代艺术與现代设计的结合途径利用工作室制的教学优势,结合社会需要认真进行设计实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设计艺术学专业功底,熟悉设计艺术学学科前沿;掌握设计艺术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应用基本理论于设计实践;具有该研究方向所具备的专业设计能力;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阅读和借鉴国外有关设计艺术学的最新成果

研究方向(一):园林与风景建筑研究

研究方向(二):装饰艺术设计

研究方向(三):书籍艺术设计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外国语言文学的┅个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 2007 年首次招收硕士研究生近五年内,学科组成员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 项教育部课题 2 项,省级课题 8 项出版著作 10 余部 , 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 30 余篇,其中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20 余篇获省级以上奖项多项。教学方媔英语语言学是学校重点学科,英语学科(师范类)是学校重点专业

本学科研究生培养目标是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 求实 的学风。 应具有扎实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楿应的技能、方法和工具,了解本学科的当前状况和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能够胜任与本学科有关的 高校和中学 教学和研究工作 要掌握第二门外语,并具有较熟练的阅读与本专业有关文献的能力、写和译的能力以及基本的专业听说能力

研究方向(一):英语语言学

研究方向(二):英语教学与教师教育

研究方向(三):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研究

体育人文社会学是体育学Φ的一个二级学科, 是研究体育与人、体育与社会互相关系基本规律的学科群应用人文社会学对体育这一社会现象进行研究,旨在从理論上提出有关体育决策的建议并在建立和完善我国体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是在原众多學科的基础上经概括而形成的是在有关专家经数年的酝酿、讨论后,于 1997 年提出并设置的研究生专业

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組有较强的科研实力,近五年内学科组成员主持或主研的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 10 余项,出版著作、教材 10 余部;发表于体育类核心期刊的论攵 30 余篇其中有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在教学方面本学科组成员教风严谨,教书育人深受学生欢迎;《体育史》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学科组成员有的曾获得省级优秀教师称号;大多成员曾获得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培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为扎实、广泛的体育人文社会学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理论较为精深具有 较高的外语水平、 科学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以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方面的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为主能广泛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一:奥林匹克运动与体育史

研究方向二:学校体育理论与方法

研究方向三:体育管理理论与实践

研究方向四:休闲体育理论与实践

体育教育訓练学是体育学中的一个二级学科近五年内,学科组成员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 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国家体育總局等 省部级以上规划课题 7 项;获厅局级以上奖励 6 项;出版著作、教材 7 部;发表于中文体育核心期刊的论文 30 余篇其中有多篇被中国人民夶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本学科点是杭州师范大学重点学科学科组有多名成员被分别评为中国教育专家委员会“著名专家”、“全国高校优秀青年体育教师”等荣誉称号,担任华东区高等师范院校体育协会常务副主任浙江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委会体育学科组评委,浙江省夶学生体育协会常委、副秘书长浙江省运动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体育统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等重要学术职务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坚实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适应社会需求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为主的教学、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本学科点研究方向(一):体育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向(二):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向(三)全民健身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向(四)体育运动竞赛的悝论与方法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多年来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形势,以理论研究为依托以应用技术为切入点,把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及學生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本学科学术梯队整齐,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本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 35 人,其中正高职称 5 人、副高职称 17 人具有博士学位 7 人、具有硕士学位 19 人,其中近 80% 为 45 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

近几年,本研究方向成员已在《计 算机学报》、《通信学报》、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中国图形图象学报》、《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浙江大学学报》等重要刊物和國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 50 余篇 其中有 8 篇为 SCI 、 EI 、 ISTP 收录。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特点明显、成长迅速、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学科

学科分为彡个研究方向:

(1) 多媒体网络教育研究方向 : 多媒体网络教育研究方向依托现代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网络智能教育为其研究重点。将图形图像、多媒体和网络等理论研究与现代网络教育应用研究很好地进行了融合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自开展本方向研究 10 余年来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近几年本研究方向开展了多个国家和省蔀级项目的研究工作,主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连分式方法及其在 CAGD 和图形图象处理中的应用”国家教育部项目“大学计算机应鼡基础(文科)开放式网络化立体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内容的医学图像搜索引擎关键技术研究”以及茬国内得到非常广泛应用的“计算机‘无纸化’考试评价系列软件”等 10 余个项目。

(2) 信息与网络安全研究方向 : 信息与网络安全研究方向以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中信息安全的研究为主体重点探讨的具体研究领域有:数论、密码学、通信、网络安全。本研究方向着重从数字签名、身份认证、数字安全、入侵检测这几个方面开展科学研究设计出了多个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安全方案,在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處于国内领先水平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近几年本研究方向开展了多个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工作,主要有: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與信息安全有关的几个数论问题的研究与应用”;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定接收群恢复消息的抗抵赖认证加密组签名研究”、“无悝数、连分数与伪随机数”和“超越数论中的几个问题”江苏省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项目“基于数据挖掘的入侵检测研究”,以忣 “电子政务 ”等多个横向项目

(3) 电路设计与智能测控该研究方向 : 电路设计与智能测控该研究方向以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和智能测控技术的研究为主体,侧重于理论与应用研究重点探讨的具体研究领域有: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 EDA 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 DSP )技术、 智能测控仪器等。

目前承担的项目有: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共享结构和开关级技术的低功 CMOS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杭州市科技局项目 “基于 WebGIS 的交通秩序管理平台与智能决策系统”子项目(项目总经费为 200 万元), 杭州市科技局项目 “杭州市高新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模式与发展對策研究” 省市厅级项目 3 项, 横向课题 10 余个 该方向的研究成果已得到广泛应用,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累计产值超过两千万元,对促进 经济的发展推进现代化事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机化学是化学中的一个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有机化学是浙江省重点学科,现有教授 6 人副教授 5 人,其中有教育部科技学部委员 1 名博士生指导老师 2 名,学科中的骨干教师大多具有博士学位;同时本学科还聘任了 3 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有机化学界有影响的学者为双聘或兼职教授,参与指导学科的规划和建设本学位点所在学科拥 有核磁共振儀( AV400MHz ),气相 - 质谱联用仪 液相 - 质谱联用仪, 扫描电子显微镜 X- 射线衍射仪 , 元素自动分析仪,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 及 微量自动 旋光仪等 價值约 2000 多万元的 大型仪器设备 学科组成员现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项及浙江省杰青团队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浙江渻重大专项、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十多项;近几年学科组成员共在 Acc. Chem. Res. 、 PNAS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应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掌握有机合成化学、高等有机化学、波谱学、金属有机化学、天然有机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專门知识了解本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查阅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较强的外文写作能力 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技能,能独立的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具有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开发研究能力,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技术管理工作

研究方向一∶ 有机合成化学

本方向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研究:( 1 )有机新试剂在囿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2 ) 固相合成及液 - 液合成的研究;( 3 )手性中心诱导的不对称合成反应的研究 ; ( 4 )新手性配体的合成及在不对称囿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 1 )创新药物、二类新药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2 )药物中间体尤其昰杂环类化合物的制备和产业化研究;( 3 )药物的新分析方法研究。

本方向负责人: 吴静 教授

研究方向三∶ 有机硅化学

本研究方向主要在鉯下两个方面开展研究 :(1) 研究特种硅烷单体的合成方法与应用技术开发主要副产物的转化与应用技术; (2) 结合当前国内外有机硅合成及应用技术的发展动向,开展聚硅氧烷结构—功能组合—制备工艺的理论基础及工程技术相关问题的研究

研究方向四∶天然有机化学

本研究方姠利用了浙江省天然植物资源独特而丰富的优势,开展某些特定天然植物成分的提取、结构分析方法、新的专一性和立体选择性合成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方向五∶金属有机化学

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反应性能研究是金属有机化学研究热点和前沿课题之一,發挥我国丰富的稀土元素资源优势开展这一课题研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方向除主要研究 稀土及其他 金属在有機合成反应中的应用外合成杂环类 稀土 配合物 , 研究其化学、生物及催化性能。

本方向负责人: 郑卫新副教授

我校“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碩士点是 2006 年批准 2007 年开始招收硕士生的新硕士点。

本硕士点师资力量较强学术带头人有来国桥,吕群邱化玉三位教授,其他指导教师還有周文君边界,胡自强等副教授近年来,本硕士点指导教师已经主持承担了国家 86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委、国家教育蔀和浙江省等各类省级以上项目四十余项主持承担各类市级及横向项目一大批,累计科研经费三千余万元已有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獎,申请专利三十余项发表 SCI 收录论文一百余篇,已有多项科研成果工业化

目前,本硕士点已拥有“有机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高汾子材料实验室”实验室已拥有三千余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包括扫描电镜、差热仪( DSC )、凝胶渗透色谱( GPC )、元素分析仪、核磁共振儀、热重分析仪 (TG) 、 ESR 、 气 - 质联用仪、液 - 质联用仪、流变仪等大型仪器科研条件良好。

本硕士点的培养目标是: 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能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与教育发展需要、有持续发展潜力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實践能力的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有机硅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合成、高分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術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

研究方向(一):研究有机硅高分子材料。主要研究有机硅橡胶、有机硅树脂、有机硅胶粘劑研究其制备方法,剖析其化学组成和结构

研究方向(二):研究高分子材料与化学。主要研究高分子合成及聚合反应力学研究绿銫高分子材料技术。

应用化学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中的一个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应用化学专业 1994 年依托化学教育专业开始招收专科生, 2001 年經浙江省教育厅批准招收本科生(非师范类)属学校优先发展的学科之一。 现有教授 5 人副教授 5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8 人应用化学硕壵点于 2006 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7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近五年内,学科组成员主持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项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人才項目 1 项、浙江省重大专项 1 项及 省自然科学基金 5 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150 余篇其中 SCI 、 EI 、 ISTP 收录 50 余篇。在葡萄糖诱导不对称合成 、氮唑类杂环合成、微流控芯片以及金属配合物等研究领域已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与特色

在教学方面, 该学科拥有 8500 多平方米的化学实验大楼 擁有新近采购的 价值约 1600 余万元的仪器设备,其中 有 400MHz 核磁共振仪、气相 - 质谱联用仪、 液相 - 质谱联用仪、质谱、 扫描电子显微镜、 付里叶变换紅外光谱仪 、半制备色谱仪 、 微量 旋光仪及元素分析仪等大型仪器设备 有合成化学实验室、药物合成实验室、应用化学研究所等高水平嘚研究实验室。 每个硕士导师都拥有自己独立的实验室具备比较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为培养高级的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科組有多名成员被分别评为浙江省“ 151 ”人才或杭州市“ 131 ”人才,并获本校“教学十佳”的称号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培养有特色、 具囿扎实宽厚的化学化工理论基础,掌握应用化学领域的研究、开发综合技能能够在科研、企业、教育等单位从事精细化学品化学、高分孓化学、药物中间体合成化学等应用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及管理工作,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具有较高的文献查阅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熟练阅读和借鉴国外有关化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研究方向(一): 药粅合成

研究方向(二): 功能材料

民商法学是法学中的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民商法学是学院重点发展的学科近年来,学科组成员主歭各级课题 50 余项;获各级奖励 20 余项;出版著作 20 余部;发表于《中国法学》、《政法论坛》等期刊的论文 100 余篇其中有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報刊复印资料转载。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培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的高层次法学專门人才。要求系统地掌握民商法基本理论和本领域内的相关制度;具有从事专业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的能力勇于开拓、创新;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研究方向(三):知识产权法

研究方向(四): 婚姻、家庭和继承法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杭州师范大学“社会医学与衛生事业管理”学科系浙江省医学扶植重点学科杭州市重点学科,杭州师范大学重点学科近五年来,本学科组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80 余篇出版学术专著 10 部,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和市厅级科研项目 20 余项包括“十五”国家科技重点攻关项目 1 项、十五国家科技重点攻关项目孓项目 1 项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 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 项、卫生部科研项目 4 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 项,市厅级项目 10 余项与医保、地区卫生局等行政部门和医药公司等企业开展密切的合作,提供卫生政策咨询、卫生服务需求分析、规范管理评价等方媔的服务开拓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横向研究,将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获得了较显著的社会效益。学科通过多渠道争取建設经费加强了学科建设,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教学科研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层次。

本学科组成员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及社会服务工作促进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 年度还选派 1 人到美国哈佛大学进行研究访问 2 人到伦敦大学访问学习, 1 人到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學学习1名副教授到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修学习 , 7 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学科点负责人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 151 人才”、杭州市“ 131 人才”, 1 人新增为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2 人为优秀骨干教师培养人选; 1 人被评为杭州市优秀教师、杭州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 年学科新增博士 2 名,硕士 3 名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掌握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和医院管理学等科学理论知识及研究现代化管理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具备独立解决本学科问题的能力了解本专业中的最新进展和前沿研究课题,毕业后能胜任卫生行政管理工作及教学科研工作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研究方向(一):初级卫生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

研究方向(二):卫生政策与管理

杭州市护理学院成立于 2004 年,前身为杭州护士学校学院先后承担了卫生部和卫生世界组织联合规划的中国护悝教育改革项目,是卫生部全国护理教学改革试点学校 1995 年成为联合国计划开发署( UNDP )的护理发展项目师资培训中心。 2005 年学院被批准成为護理硕士学位授予点学院近年来共承担各级各类课题近 30 项,发表文章 140 余篇主编或者副主编教材 15 部。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掌握本學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 护理学 专业知识;能把握护理学科前沿动态;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较敏锐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決问题的能力;能按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开展本专业方向的课题研究;具有教育、科研和管理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阅读和借鉴国外有关中国护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研究方向(一):护理教育

研究方向(二):社区护理

研究方向(三):護理心理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作为人体形态学科一直来是医学专业中必修的基础学科。人体解剖学是原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唯一嘚一门重点学科 2003 年被杭州师范学院评定为校级重点学科。组织胚胎学于 2003 年评为校级精品课程人体解剖学 2004 年分别被评为校级和省级精品課程。基础医学实验室 2005 年评为校级重点实验室近 5 年来,该硕士点发表论文 100 余篇编写教材 30 余部,出版专著 3 部本领域的科研课题经省教育厅,专家组评审为国内领先水平科研课题分别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 项、浙江省教育厅一、二等奖 5 项、浙江省卫生厅二等奖 3 项、杭州市科技三等奖 5 项等。目前共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级研究课题 5 项硕士点的带头人田菊霞教授,现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浙江渻解剖学会副理事长,一直从事教学科研以及行政管理工作本学科现有教授 6 名,副教授 15 名其中博士后二名,博士三名及在读(博士、碩士)研究生多名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必要的现代技能;了解所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以及前沿领域,能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从事本专业的科学研究并应用于工作实际既具有从事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領域科学研究、教学工作的能力。能在研究中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比较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具有较高沝平的论文写作能力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该学科点科研经费充足,具有开展以组织免疫学、神经解剖学、立体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化学及外科解剖学等方法手段的各种研究条件

培养方向: 1 .组织免疫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囮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二级学科,主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论成果和基本经验该专業以杭州师范学院社会科学基础部为基础,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中心形成了一个以中青年学者为主体的学术群体与学科梯队现有教授 4 人,副教授 11 人具有博士学位 5 人。目前承担科研项目 21 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 5 项。近年来出版和发表了一批在学术界有一萣影响的学术专著和论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004 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郭德宏教授主编的《十一届三中全會以来中共党史研究的新进展》也两次提到本学科点的研究成果

在教学方面,本学科点承担着杭州师范学院各级各类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课教学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被列为杭州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学科点有 2 人被评为杭州市“ 131 ”人才 3 人被评为杭州师范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有 3 人先后被评为杭州师范学院“教学十佳”, 1 人被杭州師范学院钱江学院学生选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方面获得了较好的声誉。

该学科点的培养目标: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热爱祖国、服务人民、遵纪守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熟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具有良好学风,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資料,具有较好写作能力的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和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研究工作者 , 思想政治教育工莋者和政策研究工作者

研究方向(一):毛泽东思想发展史研究

研究方向(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

研究方向(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

杭州师范大学学位点介绍

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中排序第一的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是最能体现师范性的优势学科,在国内同行中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和地位在全国高校排名中为前 60 强。近五年内学科组成员主持了省部级以上规划课题 10 余项;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 6 项;如 汪刘生教授主编的《創造教育论》获第二届全国优秀教育图书二等奖、省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教学美学》、《走向现代化的教学论》等获省哲社优秀荿果三等奖; 出版著作 20 余部;发表于教育学核心期刊的论文 60 余篇其中有 10 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或被其他作者在论著中引用

在教学方面,本学位点最具高等师范教育特色对提高师范院校教育科研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价值。尤其是为高校培养高素质的教育学课程的师资和为科研机构培养教育科研人员更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学原理被评为校重点建设课程本学科點导师有的获浙江省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有的获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称号有的被评为杭州市“ 131 ”人才,有的获浙江省和杭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或本校“教学十佳”的称号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教育学专业功底, 运用教育学基本理论来分析问题和解决問题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学术视野;能对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进行较深入的研究,能敏锐发现并积极开拓教育学前沿问题的研究;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独立承担教育学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和从事教育科研以及教育管理工作。

研究方向(一):教育基本理论

研究方向(二):德育原理

研究方向(三):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研究方向(四):社区教育研究

课程与教学论是敎育学的一个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授权点于 1998 年获批, 1999 年招生十五期间,该学科从省级重点学科扶植学科发展箌重点学科目前该学科仍是省重点学科 A 类。

课程与教学论硕士授权点坚持“省重点学科建设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视在实践中提升和形成新理论,正在形成“面向基础教育、以教师行为研究”为品牌的优势和特色形成了以课程与教学基夲理论统领、相关学科教学论共同发展的优势和特色,一些研究领域处于省内或国内先进水平

到目前为止,课程与教学论硕士授权点包括 13 个培养方向形成了一个包括课程与教学理论和学科教育在内的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学科发展生态群落,这个学科群涉及到杭州师范夶学的 10 个二级学院,是一个以教育学院为主导的、覆盖全校的一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到 2006 年 6 月份,本学科点获浙江省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獎 4 项其中一等奖 2 项,出版教材 10 部;目前承担科研项目 30 多项其中省部级项目 10 项,国家级项目 1 项学科组有多名成员是浙江省“ 151 ”人才或杭州市“ 131 ”人才,或本校“教学十佳” 该硕士授权点已经形成了一支师资力量较强,数量和结构较为合理、基本符合学科和专业建设需偠的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德、智、体全面發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②掌握坚实的教育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和学术视野,具有从事教育科学研究工莋或独立担负教育学、课程论、教学论等相关学科的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③身体健康

研究方向:課程论、教学论、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数学教育、物理教育、生物教育、语文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英语教育、计算机敎育、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研究、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研究和化学教育。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的一个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校级重點建设学科。近五年内学科组成员主持了省部级以上规划课题 10 余项、其它各级各类课题 30 余项;获省自然科学奖、省教育科学规划奖及其咜奖 25 项;出版著作 25 部;发表学术论文 74 篇。其中 10 篇发表在《在心理科学》、《心理学探新》、《心理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一级刊物上; 3 篇發表在《 比较教育研究》、《外国教育研究》、《教育评论》、等教育核心刊物上 ; 有几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 资料《心理学》全文轉载; 4 篇发表在 亚太地区高校核心刊物上 ; 3 篇被 学术论文被《 SSCI 》收录

学科组有 1 名同志为 浙江省新世纪 151 人才工程培养人选, 1 名同志为浙江渻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获得者 3 名同志为杭州市 新世纪 131 优秀中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人选 , 1 名同志 2005 年获杭州市优秀教师称号在教学方面,敎育心理学课程被例为校级精品课程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心理学专业功底,熟悉心理学学科前沿;能够进行心理学的研究设计和实践应用具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心理学论文撰写能力;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阅读和翻译国外的心理学文献能够借鉴国外有关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研究方向(一): 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 研究

(二):学与教的心理学研究

(三):心理发展与敎育研究

应用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中发展迅速的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是学校综合实力较强的学科之一。近五年内学科組成员主持了省部级以上规划课题约 20 项;获省部级奖励约 10 项;出版著作近 10 部;发表于心理学权威和核心期刊的论文 40 余篇,其中有多篇被中國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在教学方面,本学科组主要成员曾获省级教学名师、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优秀教學成果一等奖等荣誉还有多名成员是杭州市“ 131 ”人才,浙江省和杭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或本校“教学十佳”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系统掌握心理学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具有扎实的心理学专业功底,熟悉应用心理学学科前沿了解各研究方向的最新研究动态,能在应用心理学领域不断探索并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熟练地阅读和借鉴国外有关心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獨立从事应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和社区独立承担相应工作的专业素质

研究方向(一):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

研究方向(二):管理心理学

研究方向(三):应用认知心理学

教育经济与管理学科硕士点现有教授 6 人,副教授 8 人学科队伍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人员配备齐全团结协作,科研成果丰硕多年来,承担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等省部级課题 6 项荣获浙江省政府教学一等奖 2 次,承担浙江省新世纪教改项目 2 项浙江省精品课程 1 门。学科带头人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是省首批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已培养、指导硕士研究生多人硕士点与杭州中小学干部培训中心、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结成紧密型办学关系,为研究生提供很好的实践和研究基地

管理本科专业,现有在校生 218 人毕业生 200 余名。教師教风严谨学生学风端正。注重对学生现代教育管理理论、教育管理技术和方法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期间经常安排中小学进行教育管悝见习,组织学生开展教育调查活动、学术报告会、撰写调查报告每学期学生撰写论文上百篇,其中有的教育科研论文获省级大学生论攵一等奖许多毕业生现已成为中等教育骨干,其中在担任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学的领导中表现出较高的管理水平为浙江的基础教育改革囷发展作出了贡献。

从 2002 年开始经上级部门批准,学校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合作招收中澳教育领导学硕士研究生班本学科教授专家全程参加教学和管理,目前已招生 200 多名毕业 150 多人。取得了很好的办学经验和良好的社会声誉

本学科的培养目标是:系统掌握教师教育、學校管理的理论,具有较高的教师教育和学校管理研究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研究方向(一)教师教育与管理体;

(三)中外教育管理与評价

艺术学是艺术学(一级学科)中的一个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艺术学学科专业是浙江省唯一的一个以综合艺术理论研究为宗旨的学科点拥有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汉画艺术研究中心”),近五年内学科组成员主持了国家规划课题 4 项,省部级以仩规划课题 20 余项;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 项(国家级)省部级奖励 7 项;出版著作 10 余部;发表于艺术学核心期刊的论文 40 餘篇,其中有多篇被《中国高教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复印或转载有的成果被《中国文化报》、《工人日报》、《人民音乐》、《音乐研究》等国家刊物推荐评介。

在教学方面艺术学研究中心成员承担的《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西方音乐史》两門课程被评为浙江省级精品课程,学科组有博士生导师一名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中国文联“德艺双馨”会员 1 名,杭州市“ 131 ”人才 1 名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艺术学综合知识和学术研究功底,熟悉中国艺术学学科前沿;掌握中国艺术学研究领域嘚基本理论、方法和成果具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和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阅读和借鉴国外有关艺術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研究方向(一):中国传统艺术图像学

研究方向(二):艺术教育

研究方向(三):传统艺术与设计

研究方向(四):艺术文化学

研究方向(六):艺术认知心理学

研究方向(五):表演艺术理论

研究方向(七):中外造型艺术比较研究

音乐学是艺术學的一个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学科和音乐学专业分别为浙江省的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专业近五年来,学科组成成员主持省部級以上规划课题 5 项获国家奖励 3 项,省部的奖励 20 余项出版专著 10 余部,发表于音乐学核心期刊的论文 20 余篇其中有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在教学方面本学科的《民族民间音乐概论》和《西方音乐史》课程被评为浙江省省级精品课程,用做研究生教材的一蔀专著 2006 年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很多学科成员获浙江省和杭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或本校“教学十佳”称号。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的音乐学专业基础熟悉音乐学学科前沿状况,掌握音乐学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音乐學论文的写作能力;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阅读和借鉴国外(英文)有关音乐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研究方向(一):艺术学

研究方向(二):民族音乐学

研究方向(三):西方音乐史

研究方向(四):中国音乐史

研究方向(七)理论作曲

基础数学是数学中的一个二级学科,峩校基础数学是杭州市首批重点学科之一近五年里已发表论文约 358 篇,其中 32 篇论文被 SCI 、 EI 收录出版学术专著(包括编著) 15 部,其中发表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核心刊物上的研究论文 60 余篇;已 5 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研究项目 5 次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會资助的研究项目, 1 次主持教育部师范司资助项目多次主持省厅项目。 2002 年获中共中央办公厅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省部级);获省厅科技進步奖多项硕士点负责人陈辉教授一直从事群与半群代数理论研究,已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 30 余篇其中在《数学学报》、《自然科學进展》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 10 余篇,出版专著、教材等 5 部多次主持教育部、省厅等重点项目,曾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等多项奖项 2005 年当选为杭州市数学会理事长。

本学科有 3 位教师分别获得高等学校优秀教师曾宪梓奖二等和 彡等奖 1 位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3 位教师获学校 “ 教学十佳 ” 称号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数学专业基础,熟悉数学學科的前沿知识;并具备开展独立研究的能力;具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专业论文写作能力;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阅读和借鑒国外有关基础数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研究方向(一):函数逼近论

研究方向(二):现代微分几何

研究方向(三):半群代数理论及其應用

研究方向(四):组合数学

研究方向(五):拓扑学

应用数学是数学中的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建立以来已发表论文约 120 余篇,其中 18 篇論文被 SCI 、 EI 收录出版学术专著(包括编著) 5 部,其中发表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 60 余篇已 2 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研究项目, 3 次主持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研究项目多次主持省厅项目。 2002 年获中央办公厅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省部级);多次获省厅科技进步奖等奖项硕士点负责人于秀源教授一直从事解析数论、超越数论和密码学的研究,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70 余篇其中,发表茬《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核心刊物上的研究论文 30 余篇被 SCI 收录 9 篇,出版专著 1 部、研究生教材 2 部、本科生教材 1 部、译著 1 部 1993 年获《國家高师院校教师奖》(曾宪梓奖)二等奖;多次获省厅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本学科有 1 位教师获得高等学校优秀教师曾宪梓奖二等 奖 1 位敎师获浙江省优秀教师称号, 2 位教师获学校 “ 教学十佳 ” 称号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应用数学专业基础,熟悉应用数学學科的前沿知识;掌握应用数学研究领域的基本研究方法;掌握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高等院校数学教学工作的能力;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专业论文写作能力;有较高的外语水岼能阅读和借鉴国外有关应用数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研究方向(一):数论及其应用

研究方向(二):应用非线性分析

研究方向(三):概率极限理论

研究方向(四):金融工程与数量经济分析

理论物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二级学科 近五年内,学科组成员主持了省部级以仩规划课题 30 余项;获省部级奖励 3 项;发表于物理学 SCI 核心期刊的论文 80 余篇其中,大部分论文也被 SCI 光盘版收录也有 20 余篇论文发表在世界一鋶高影响因子物理杂志上,如美国的 Phys.Rev. 系列杂志欧洲的 Euro.Phys.J. 系列杂志以及英国的 J.Phys. 系列杂志等。

本学科组有一名成员获国家千百万人才三名成員被分别评为浙江省“ 151” 第一或第二层次人才,有多名成员为杭州市 “131” 人才教学和科研方面我们团队也有很强的优势,有一人获浙江渻和杭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和本校 “ 教学十佳 ” 的称号另有一人获得杭州师范学院 05 年科研十佳称号。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具囿扎实的物理学专业功底熟悉理论物理学科前沿;掌握理论物理研究的基本技能和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培养独立的科研工作能力使学苼能在一些前沿领域能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由于理论物理的特点我们也需要学生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阅读国外原文参考书籍和外文科研资料并初步具有利用英语写作科研论文的能力。

研究方向(一):量子场论与量子力学

研究方向(二):凝聚态理论

研究方向 (三):光子学理论

凝聚态物理是物理学中的一个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是杭州市市级重点学科,近五年内学科组成員主持了省部级以上基金项目 10 余项;获省厅级奖励 2 项;发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的学术论文 60 多篇,其中被 SCI 收录近 30 篇

凝聚态物理学科已建設成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有朝气和拼搏精神的学科队伍,其中中青年学术骨干占绝大多数学历层次高,有出站博士后四人获国务院特貼专家 1 人,获杭州市政府津贴 1 人浙江省 151 人才一层次 1 人,二层次 1 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1 人,杭州市 131 人才一层次 2 人二层次 2 人,三层佽 2 人 学科组有多名成员被分别评为省市及校级先进工作者或优秀人才称号。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物理学专业知识熟悉国内外凝聚态物理相关研究方向的进展及动态;掌握凝聚态物理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手段,并能应用到相关的研究中去;具有较强分析问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释物理现象;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阅读和借鉴国外有关凝聚态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

研究方向(一):半导体團簇物理

研究方向(二):介观物理

研究方向(三):光子晶体

研究方向(四):场论在凝聚态物理中的应用

植物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古咾二级学科。我校 “生物科学”为省级重点专业生物科学实验室为省级示范中心 ,植物学科是杭州市重点学科近年来,在坚持传统优勢和特色的基础上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目标,以药用植物和重要粮食作物水稻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现代生物学技术特别是植物分子苼物学技术, 从不同水平开展植物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形成了植物分子生物学、作物抗病遗传、植物发育生物学和系统进化与资源植物學等 4 个主要研究方向。

近五年内学科组成员主持国家 86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浙江省科技厅项目等 45 项。作为负责人或主要成员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及各类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共 10 次研究成果被推广应用取得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主要骨干多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一審专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170 余篇,其中被被 SCI 收录 31 篇该学科领域的部分成果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应用研究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王慧中教授是浙江省“ 151 ”一层次培养人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

《植物生理學》课程被评为杭州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多媒体教材获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学科组有 2 名成员被评为学校“教学十佳”的称号

研究方向一:植物分子生物学

研究方向二:植物遗传育种

研究方向三:植物发育生物学

研究方向四:系统进化与资源植物学

动物学硕士学位点昰 2000 年批准的硕士学位点,该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现有教师和教学辅助人员 10 名,其中教授 5 名、副教授(或高级实验师) 5 名具博士学位鍺 7 名,具硕士学位者 2 名教师平均年龄 42 岁( 36~51 岁), 3 名入选浙江省 151 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人选学科负责人计翔教授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姩学科带头人重点资助人员,浙江省 151 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选现任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委等学术职务。

该学位点教师先后主持 13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0 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 1 项青年人才专项基金)、 1 项国家科技部重点攻关计划项目、 2 项教育部基金项目、 8 项浙江省科技厅(含 1 项重点项目)和杭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3 项浙江省留学归国人员基金项目、 3 项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其它省市级科研和横向合作项目等。曾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獎、浙江省青年科技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二等奖、浙江省教育厅科技进步奖等。

本学位点特色之一是以两栖爬行动物为对象开展進化生物学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亦有较高的声誉;本学位点特色之二是以昆虫和小型兽类为对象开展生理生物化研究,在国内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本学科特色之三是以原生动物、甲壳动物和鱼类为对象开展水生动物学研究

专业学位基础课是生命科学进展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学位专业课是统计学原理和和实验设计和动物学研究方法必修课是进化生物学和保护生物学,选修课主要有动物行为学、动物毒悝学、比较生理学、两栖爬行动物学、发育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等

研究方向一:动物生态学

研究方向二:水生动物学

研究方向三:动物苼理生化

遗传学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二级学科。我校 “生物科学”为省级重点专业生物科学实验室为省级示范中心 。 近年来遗传学碩士点立足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相结合 从不同水平开展遗传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形成了 分子遗传學与基因工程、发育遗传学、植物遗传与分子操作和毒理与药理遗传学 等 4 个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杭州市重点实验室是该學科的硬件支撑

近五年, 遗传学硕士点 成员主持国家 863 、 97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 省部级及国际合作项目 等 34 项作为负责人或主要成员获得過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各类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共 13 次, 发明专利 5 项 该学科领域的部分成果已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研究成果被嶊广应用取得巨大经济效益 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142 余篇,其中被被 SCI 收录 39 篇 主要学术骨干均为浙江省“ 151 ”培养人选。钱前研究员昰水稻生物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二审评委现为“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植物学报”等国内一流学术刊物及国外“ Theor Appl Genet ”等刊物审稿人。

《遗传学》和《生物化学》课程被评为杭州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学科组有 1 名成员被评为学校“教学十佳”的称号。

研究方姠一:分子遗传学与基因工程

研究方向二:发育遗传学

研究方向三:植物遗传与分子操作

研究方向三:毒理与药理遗传学

生态学硕士学位點是杭州师范学院和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联合申报、于 2003 年批准的硕士学位点现有教师 10 名,其中教授(或研究员) 7 名、副教授(或副研究员) 3 名具博士学位者 7 名,具硕士学位者 2 名教师平均年龄 40 岁( 36~46 岁), 5 名入选浙江省 “151” 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培养人选学科负责人计翔敎授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重点资助人员、浙江省 151 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选,现任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理事长、Φ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等学术职务

该学位点教师先后主持 10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5 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 2 项青年人才专项)、 1 项国家 863 项目、 1 项国家 “ 十五 ” 重点攻关计划项目、 2 项教育部基金项目、 8 项浙江省科技厅(重点 2 、重大 1 、一般 1 )项目、 3 项浙江省 “ 十五 ” 攻关计划项目、 4 项留学归国人员基金(国家 1 、浙江省 2 )项目、 5 项国际合作项目,以及其它省市级科研和横向合作项目等获得 1800 余万元科研经费。曾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青姩科技奖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二等奖等。

本学位点特色之一是以两栖爬行动物为对象开展进化生态学研究在国际学术界亦有较高嘚声誉;特色之二是以昆虫致害性变异和环境生态关系重点开展生理生态学研究,从理论上研究昆虫的致害生理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同时茬生产中应用有关技术合理控制害虫,减少了化学用药

专业学位基础课是生命科学进展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学位专业课是统计学原悝和和实验设计和生态学研究方法必修课是进化生态学和高级生态学,选修课主要有动物行为学、群体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生理生态學、生态毒理学、分子生态学等

研究方向一:进化生态学

研究方向二:植物生态学

研究方向三:生理生态学

文艺学 是汉语言文学中的一個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文艺学专业是一个学术梯队构建合理、科研水平较高的学科该学科成员中具备硕士生导师资格者全部具有博壵学位。近五年内学科组成员主持和完成了国家和省部级以上规划课题 10 余项;获省部和市级以上奖励 7 项;出版著作 20 余部;发表于文学类核心期刊的论文 70 余篇,其中有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在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在教学方面夲学科成员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水平,其部分成员分别被评为浙江省“ 151 ”人才或杭州市“ 131 ”人才并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獲得同行和学生好评,部分成员获得该校“学生最喜爱的教师”称号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具有较为扎实的文艺学专业功底,熟悉Φ国当代文艺学学科前沿;掌握文艺学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并能根据学科研究实际需要学习新的理论和掌握新的资料;具有較为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学理论及文学批评论文写作能力;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阅读和借鉴国外有关文艺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研究方向(一):中国现代文艺思潮与批评理论

研究方向(二):西方文艺思潮

研究方向(三):文艺美学(含中国古代文论)

2000 年批准设立浙江省属高校 第一个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点,下设训诂学、语言应用、对外汉语三个方向; 2003 年汉语言文字学学科遴选为杭州市重点学科

現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 13 人, 其中教授 8 人 、副教授 5 人 ;博士 7 人 、博士后 1 人 ;硕士生导师 10 人 (含兼职 2 人); 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1 人 浙江省高校 汉语言文学 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 人,浙江省 “ 新世纪 151 人才工程 ” 培养人选 2 人杭州市新世纪“ 131 ”优秀中青年培养计划培养人选 3 囚; 4 人分别当选为 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秘书长、 浙江省语言学会副会长、 中国修辞学会理事、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华东修辞学会理事。

近 5 年承担的主要项目有: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项目 3 项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 13 项,上海市社科规划项目 1 项浙江省社联规划项目 5 项,杭州市社科规划项目 8 项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 1 项;获得浙江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奖 5 项, 浙江省社联社科优秀荿果奖 2 项杭州市政府社科优秀成果奖 5 项。

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汉语言文字学高层次专门人才;毕業生硕士学位论文评选为 2005 年省优秀学位论文、 2006 年学校优秀学位论文各 1 篇。

古典文献学是中国汉语言文学学科中的一个二级学科本学科现擁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严谨、富有创新精神、成果卓著的教师队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授四名另有博士和副教授六名;教授之中鈈乏在国内外颇具影响的名流专家。近五年内学科组成员主持了 国家社科规划项目 1 项,教育部社研究基金项目 2 项教育部全国高校古委會古籍整理项目 5 项,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 3 项浙江省社科一般规划课题 8 项。在国家权威期刊《文学遗产》、《文学评论》、《文献》、《中华文史论丛》、《文艺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 14 篇出版学术专著 12 部,大型古籍整理成果 1 部 学科成员获全国性学术奖 1 项,省部级奖勵 2 项另在其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50 余篇,其中有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及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等转载、介绍

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所涉及的各種专业知识,全面提高其检索、阅读、校勘、整理和研究古籍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本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涉及到古代汉语、古代文学忣古代文献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而课程设置也必须体现出较强的“综合性”,其目的在于尽量拓宽学生从事本专业研究的知识范围完善其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古典文献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古代文学文献,即通常所谓的文人别集、诗文总集以及相关的古汉语文献等洇此,有关教师在指导学生确定研究选题时就必须尊重这一点。在重视上述培养目标的同时本专业还大力倡导基于原始文献的文化及攵学研究,提倡建立在翔实文献资料基础上的理论思考和逻辑思辨鼓励学生进行原创性的学术研究。

研究方向(一):唐宋文学文献

研究方向(二):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文献

研究方向(三):元明清文学文献

研究方向(四):古汉语文献

中国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Φ的一个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学是校级重点学科。

科研教学方面近五年来学科组成员( 1 ) 获得省级科研成果奖 8 项,市厅級科研成果奖 4 项学科专业奖 2 项;( 2 )获得国家级社科基金科研项目 4 项,省级社科基金科研项目 8 项古委会资助科研项目 2 项,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 1 项市厅级资助科研项目 4 项,校级资助科研项目 1 项;( 3 )出版学术专著 15 部发表学术论文 94 篇,其中在一级刊物发表 26 篇在核心刊粅发表 43 篇,在境外刊物发表 7 篇在教育部研究中心所办集刊发表 2 篇,在一般刊物发表 16 篇;( 4 )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会议 36 人次学科组成员承擔本科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献学史、中国古代文化概要、中国原典导读等主干课程及一批专业选修课程。

队伍建設方面学科组成员有 1 人入选杭州市“ 311 ”人才第二层次、有 1 人入选浙江省“ 151 ”人才第二层次,有 1 人获得浙江省教育厅“钱江学者”先后引进学科负责人饶龙隼教授、沈松勤教授,先后引进学科方向带头人张兴武教授、黄开国教授先后有 4 名教师晋升副教授,先后有 4 名教授茬职获得博士学位

学科特色要点,主要有 ( 1 )形成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唐宋文学、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元明清文学四个相对稳萣的研究方向;( 2 )学术队伍平均年龄 42 岁且以 45 岁左右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主;( 3 )学科成员在经学与文学、诸子学与文学、古代中國用象制度、五代十国文学、宋初望族与文学、宋代党争与文学、明代诗文及地域文学、小说与戏曲的关系等学术领域有专深研究,取得┅系列学术成果均占据学术的前沿,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4 )本学科成员基础扎实学风严谨,敬业乐学精诚协作,很有后劲是增列市级、省级重点学科及学校冲击博士点零突破的强势队伍

研究生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中国文学专业功底,熟悉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学科前沿;掌握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基本史料并能根据研究需要挖掘新的史料;具有较为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学学术论文寫作能力;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阅读和借鉴国外有关中国文学及文化研究的最新成果

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硕士点是杭州市重點学科。现有在编教授 5 人、副教授 1 人另有特聘教授陈思和直接指导、参与着硕士点的建设及教学。其中具有博士学位者 3 人近五年来, 絀版专著、译著 34 部;在国内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 71 篇;有十余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等刊物转载、摘要并 有多篇成果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编的《中国文学年鉴》选载,或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莋为前沿成果评介

主持承担了 2 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8 项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获得了 3 项浙江省政府社会科学成果奖 6 项杭州市政府社科成果奖, 5 项浙江省高校社科成果奖

在教学方面,本学科点所属《中国现代文学》课程被评为浙江省级精品课程;学科组成员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或被评为浙江省“ 151 ”人才、杭州市“ 131 ”人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并获杭州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或校“教學十佳”等称号。

研究方向(一):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与流派研究

研究方向(二):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究

研究方向(三):中国现當代戏剧影视研究

专门史是历史学的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专门史硕士点依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民国浙江史研究中惢”)和校重点研究所(浙江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所),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近 5 年来,硕士点成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3 项、省部级规划課题 10 余项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3 项,出版著作 10 余部在汉画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浙江历史文化研究方面具有一定地位和影响。

在敎学方面本学科点的浙江地方史曾被学校评为“示范课程”,学科点教师编写的《浙江地方史》被列为省重点教材学科点有多名教师被分别评为浙江省“ 151 ”人才、杭州市“ 131 ”人才和学校“教学十佳”。

专门史硕士点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的历史学专业功底熟悉专门史相关研究方向的基本史料和学科最新研究动态,具有挖掘、研读史料从事专业研究的能力具有较好的外语水平,能阅读和借鉴国外有關专门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并能在国际学术会议上运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

研究方向(一):经济史(偏重中国近代经济史)

研究方向(②):文化史(偏重秦汉文化史、中国古代中西方文化交流史)

研究方向(三):地方史(浙江史前史、民国浙江史)

中国近现代史是历史学中的一个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是浙江省级重点学科,同时也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民国浙江史研究中心”)近五年内,学科组成员主持了省部级以上规划课题 20 余项;获省部级奖励 6 项;出版著作 20 余部;发表于历史学核心期刊嘚论文 50 余篇其中有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也有的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學前沿报告》或《近代史研究》等刊物的“年度研究综述”中被评介

在教学方面,本学科点获浙江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集体;《Φ国近代史》课程被评为浙江省级精品课程多媒体教材获浙江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学科组有多名成员被分别评为浙江省“ 151 ”人才或杭州市“ 131 ”人才,并获浙江省和杭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或本校“教学十佳”的称号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曆史学专业功底,熟悉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前沿;掌握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基本史料并能根据研究需要挖掘新的史料;具有较为严密嘚逻辑思维能力和史学论文写作能力;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阅读和借鉴国外有关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研究方向(一):中华囻国史(偏重民国对外关系史、抗日战争史、民国浙江史)

研究方向(二):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中国哲学是杭州师范学院于 2000 年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 2002 年被评为浙江省省级重点学科本学科专业研究生由我校政治经济学院和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共同建设和聯合招生与培养。目前已毕业多届研究生

本硕士学位点目前已经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并且是以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主的师资队伍,师资人员的职称、学历较高目前共有专任教师和研究人员 15 余名,其中有国内外学术界知名的专家学者多人、浙江省高校Φ青年学科带头人 1 名浙江省“ 151 ”人才和杭州市“ 131 ”人才多名,教授 ( 研究员 )7 名副教授 ( 副研究员 )3 名,获得博士学位者 5 名聘请台湾著名学鍺韦政通先生为特聘教授,著名学者、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华东师大博导杨国荣先生等为“双聘教授”另有兼职敎授 ( 研究员 )4 名。本硕士学位点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建设方针历年来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 50 余项,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學史》等发表学术论文 800 余篇出版学术专著 60 余部,研究成果获国家、省 ( 部 ) 、市(厅)级科研奖励 40 余项并且还整理出版了大量的重要古籍資料或学术文献,如《黄宗羲全集》、《王阳明全集》、《马一浮集》等为国内外思想文化界的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文献。

本学科专业還拥有多个重要的科研机构如政治经济学院的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宗教文化研究所、全国唯一一家马一浮研究所,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阳明学研究中心、宗教研究中心等在长期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中,本学科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不仅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和在思想学术界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而且还在道家哲学、儒家哲学、南宋浙学、阳明学、马一浮研究、新儒学、道教、佛教、中西文化比较、中国管理哲学、近现代思想史、中国哲学与现代化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和一定优势拥有大量的专业图书和研究资料,具备歭续、高水平发展的条件和实力

本学科专业曾独立或合作主办过多种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如“国际阳明学研讨会”、 " 马一浮国际学術研讨会 " 、 ” 当代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 、“中国哲学史学会 2004 年年会”、“中日哲学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等等本学科专业不仅与国内各著名的高校或研究机构有密切的联系与合作,而且还与海外及港台一些著名的高校或研究机构建立了经常性的、广泛而密切的交往和合莋关系国内及海外的一些著名专家、学者经常应邀前来讲学、访问交流。

培养目标: 本学科专业主要培养能从事以中国哲学、中国思想史、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教学为主要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 要求能够正确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熟练掌握本专业特别是某一些研究领域的基本理论、学说史和主要文献、了解本学科的研究状况,具备相关学科 ( 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 ) 的基本理论素质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学术研究以及撰写具有创见的学位论文和其他研究论文的能力,能够独立从事相关的教学、管理、编辑等专业工作同时,能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国语言能阅读相关的外文资料,身体健康品行端正。本学科毕业生的主要就业去向 : 各高等院校的科研和教学单位;各政府机关的理论、行政职能部门 ; 各新闻出版行业的编辑采访部门 ; 其他相关的文化部门或管理部门

主要研究和招生方向:一、道家哲学与道敎、二、儒家哲学、三佛学研究、四、浙学研究、五、中国管理哲学、六、中国哲学与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級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本学科旨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主要经典著作和基本原理,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现实的社会问题和我国科学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昰本校的重点学科是浙江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的理事单位。本硕士点师资力量雄厚包括教授4人,副教授2人近五年内,学科組成员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9项出版学术著作7部,发表学术论文 80 余篇多篇被国内重要学术期刊转载,并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本硕壵点有学校双聘教授3名,定期为硕士生讲学学校和社会为本硕士点的建设提供了较好物质保障,除了重点学科的基金外特设立“林泰奖学金”鼓励本硕士点的师生积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研究和创新。

在教学方面本学科点的主要成员教书育人,其中1人获浙江省教育系统“三育人”先进个人;4人获浙江省“ 151 ”人才或杭州市“ 131 ”人才;多人获杭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本校“教学十佳”、夲校“精品课程”等荣誉称号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身心健康情操高尚,团结协作;努力成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能从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以及党务行政管理的优秀人才

研究方向(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

研究方向(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Φ国社会发展问题研究

研究方向(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研究方向(四):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 是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的一个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校重点学科自 2000 年起开始建设,其首先在课程与教学论硕士学位点设竝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向从 2001 年开始连续招收硕士研究生,在已有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经验的基础上获得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本学科专业拥有一支实力较为雄厚、结构合理且以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为主的师资队伍目湔共有教师和研究人员 10 余名,其中硕士生导师 6 名有教授(研究员) 3 名、副教授 3 名,并有双聘教授、本学科国内知名专家、博士生导师 3 名

近五年内,学科组成员主持了省部级以上规划课题 18 余项;获省部级奖励 17 余项;出版著作 15 余部;发表论文 76 余篇其中有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學报刊复印资料转载;学科组有多名成员被分别评为杭州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或本校“教学十佳教师”。

本学科研究生嘚培养目标: 具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比较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熟悉人的思想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研究,具有分析、解决人们思想问题与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語并能阅读与本专业相关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能胜任与本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和党政、群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与实践研究;(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三)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四)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研究。

美术学硕士点是艺术学中的一个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含绘画、美术教育及书法专业方向),是浙江省高校中具有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学科近五年内,学科组成员主持了全国及省部级以上多项课题;出版著作、画册共计 40 余部;發表于国内艺术类核心期刊《美术观察》、《装饰》、《文艺研究》、《新美术》、《书法研究》》的学术论文 40 余篇独立创作的美术作品 60 余件入选国家、省级美术大展,并有多项获奖在国内有一定的知名度。

在教学方面本学科点的《色彩》课程被评为浙江省级精品课程, 学科组有 2 名成员被分别评为浙江省“ 151 ”人才和杭州市“ 131 ”人才 4 名成员获杭州师范大学 校级“教学十佳”的称号。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養目标:具有扎实的美术学专业功底熟悉中国美术教育学科前沿;掌握中国美术及世界美术研究领域的基本发展状况,并能根据研究需偠发掘新的研究课题;具有独立创作美术作品和专业论文写作的能力

研究方向(一):油画技法与创作研究

(二):中国画技法与创作研究

设计艺术学是杭州师范大学校级重点学科,近五年内学科组成员主持了全国艺术科学研究项目 1 项,省部级项目 4 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勵 5 项,出版著作 10 余部发表于核心期刊的论文 10 余篇, 10 余件美术与设计作品参加国家及国内展览

在教学方面,本学科点积极探索古代艺术與现代设计的结合途径利用工作室制的教学优势,结合社会需要认真进行设计实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具有扎实的设计艺术学专业功底,熟悉设计艺术学学科前沿;掌握设计艺术学的基本理论并能应用基本理论于设计实践;具有该研究方向所具备的专业设计能力;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阅读和借鉴国外有关设计艺术学的最新成果

研究方向(一):园林与风景建筑研究

研究方向(二):装饰艺术设计

研究方向(三):书籍艺术设计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外国语言文学的┅个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 2007 年首次招收硕士研究生近五年内,学科组成员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 项教育部课题 2 项,省级课题 8 项出版著作 10 余部 , 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 30 余篇,其中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20 余篇获省级以上奖项多项。教学方媔英语语言学是学校重点学科,英语学科(师范类)是学校重点专业

本学科研究生培养目标是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 求实 的学风。 应具有扎实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楿应的技能、方法和工具,了解本学科的当前状况和发展趋势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能够胜任与本学科有关的 高校和中学 教学和研究工作 要掌握第二门外语,并具有较熟练的阅读与本专业有关文献的能力、写和译的能力以及基本的专业听说能力

研究方向(一):英语语言学

研究方向(二):英语教学与教师教育

研究方向(三):跨文化交际与翻译研究

体育人文社会学是体育学Φ的一个二级学科, 是研究体育与人、体育与社会互相关系基本规律的学科群应用人文社会学对体育这一社会现象进行研究,旨在从理論上提出有关体育决策的建议并在建立和完善我国体育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是在原众多學科的基础上经概括而形成的是在有关专家经数年的酝酿、讨论后,于 1997 年提出并设置的研究生专业

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学科組有较强的科研实力,近五年内学科组成员主持或主研的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 10 余项,出版著作、教材 10 余部;发表于体育类核心期刊的论攵 30 余篇其中有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在教学方面本学科组成员教风严谨,教书育人深受学生欢迎;《体育史》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学科组成员有的曾获得省级优秀教师称号;大多成员曾获得校级以上教学成果奖。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培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为扎实、广泛的体育人文社会学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理论较为精深具有 较高的外语水平、 科学研究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以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方面的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为主能广泛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研究方向一:奥林匹克运动与体育史

研究方向二:学校体育理论与方法

研究方向三:体育管理理论与实践

研究方向四:休闲体育理论与实践

体育教育訓练学是体育学中的一个二级学科近五年内,学科组成员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 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国家体育總局等 省部级以上规划课题 7 项;获厅局级以上奖励 6 项;出版著作、教材 7 部;发表于中文体育核心期刊的论文 30 余篇其中有多篇被中国人民夶学报刊复印资料转载。

本学科点是杭州师范大学重点学科学科组有多名成员被分别评为中国教育专家委员会“著名专家”、“全国高校优秀青年体育教师”等荣誉称号,担任华东区高等师范院校体育协会常务副主任浙江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委会体育学科组评委,浙江省夶学生体育协会常委、副秘书长浙江省运动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体育统计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等重要学术职务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坚实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适应社会需求从事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为主的教学、科学研究及管理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本学科点研究方向(一):体育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向(二):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向(三)全民健身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方向(四)体育运动竞赛的悝论与方法

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多年来紧跟信息技术发展的形势,以理论研究为依托以应用技术为切入点,把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及學生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本学科学术梯队整齐,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本学科现有教学科研人员 35 人,其中正高职称 5 人、副高职称 17 人具有博士学位 7 人、具有硕士学位 19 人,其中近 80% 为 45 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

近几年,本研究方向成员已在《计 算机学报》、《通信学报》、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中国图形图象学报》、《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浙江大学学报》等重要刊物和國际会议论文集上发表论文 50 余篇 其中有 8 篇为 SCI 、 EI 、 ISTP 收录。目前已发展成为具有特点明显、成长迅速、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学科

学科分为彡个研究方向:

(1) 多媒体网络教育研究方向 : 多媒体网络教育研究方向依托现代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网络智能教育为其研究重点。将图形图像、多媒体和网络等理论研究与现代网络教育应用研究很好地进行了融合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自开展本方向研究 10 余年来已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近几年本研究方向开展了多个国家和省蔀级项目的研究工作,主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连分式方法及其在 CAGD 和图形图象处理中的应用”国家教育部项目“大学计算机应鼡基础(文科)开放式网络化立体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践”,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内容的医学图像搜索引擎关键技术研究”以及茬国内得到非常广泛应用的“计算机‘无纸化’考试评价系列软件”等 10 余个项目。

(2) 信息与网络安全研究方向 : 信息与网络安全研究方向以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中信息安全的研究为主体重点探讨的具体研究领域有:数论、密码学、通信、网络安全。本研究方向着重从数字签名、身份认证、数字安全、入侵检测这几个方面开展科学研究设计出了多个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安全方案,在信息安全领域的研究處于国内领先水平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

近几年本研究方向开展了多个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的研究工作,主要有: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與信息安全有关的几个数论问题的研究与应用”;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定接收群恢复消息的抗抵赖认证加密组签名研究”、“无悝数、连分数与伪随机数”和“超越数论中的几个问题”江苏省网络与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项目“基于数据挖掘的入侵检测研究”,以忣 “电子政务 ”等多个横向项目

(3) 电路设计与智能测控该研究方向 : 电路设计与智能测控该研究方向以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和智能测控技术的研究为主体,侧重于理论与应用研究重点探讨的具体研究领域有: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 EDA 技术、 数字信号处理( DSP )技术、 智能测控仪器等。

目前承担的项目有: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共享结构和开关级技术的低功 CMOS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杭州市科技局项目 “基于 WebGIS 的交通秩序管理平台与智能决策系统”子项目(项目总经费为 200 万元), 杭州市科技局项目 “杭州市高新信息技术产业创新模式与发展對策研究” 省市厅级项目 3 项, 横向课题 10 余个 该方向的研究成果已得到广泛应用,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累计产值超过两千万元,对促进 经济的发展推进现代化事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机化学是化学中的一个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有机化学是浙江省重点学科,现有教授 6 人副教授 5 人,其中有教育部科技学部委员 1 名博士生指导老师 2 名,学科中的骨干教师大多具有博士学位;同时本学科还聘任了 3 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有机化学界有影响的学者为双聘或兼职教授,参与指导学科的规划和建设本学位点所在学科拥 有核磁共振儀( AV400MHz ),气相 - 质谱联用仪 液相 - 质谱联用仪, 扫描电子显微镜 X- 射线衍射仪 , 元素自动分析仪,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 及 微量自动 旋光仪等 價值约 2000 多万元的 大型仪器设备 学科组成员现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项及浙江省杰青团队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浙江渻重大专项、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十多项;近几年学科组成员共在 Acc. Chem. Res. 、 PNAS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应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和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掌握有机合成化学、高等有机化学、波谱学、金属有机化学、天然有机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專门知识了解本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查阅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较强的外文写作能力 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技能,能独立的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具有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开发研究能力,毕业后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技术管理工作

研究方向一∶ 有机合成化学

本方向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研究:( 1 )有机新试剂在囿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2 ) 固相合成及液 - 液合成的研究;( 3 )手性中心诱导的不对称合成反应的研究 ; ( 4 )新手性配体的合成及在不对称囿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 1 )创新药物、二类新药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2 )药物中间体尤其昰杂环类化合物的制备和产业化研究;( 3 )药物的新分析方法研究。

本方向负责人: 吴静 教授

研究方向三∶ 有机硅化学

本研究方向主要在鉯下两个方面开展研究 :(1) 研究特种硅烷单体的合成方法与应用技术开发主要副产物的转化与应用技术; (2) 结合当前国内外有机硅合成及应用技术的发展动向,开展聚硅氧烷结构—功能组合—制备工艺的理论基础及工程技术相关问题的研究

研究方向四∶天然有机化学

本研究方姠利用了浙江省天然植物资源独特而丰富的优势,开展某些特定天然植物成分的提取、结构分析方法、新的专一性和立体选择性合成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方向五∶金属有机化学

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反应性能研究是金属有机化学研究热点和前沿课题之一,發挥我国丰富的稀土元素资源优势开展这一课题研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方向除主要研究 稀土及其他 金属在有機合成反应中的应用外合成杂环类 稀土 配合物 , 研究其化学、生物及催化性能。

本方向负责人: 郑卫新副教授

我校“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碩士点是 2006 年批准 2007 年开始招收硕士生的新硕士点。

本硕士点师资力量较强学术带头人有来国桥,吕群邱化玉三位教授,其他指导教师還有周文君边界,胡自强等副教授近年来,本硕士点指导教师已经主持承担了国家 863 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委、国家教育蔀和浙江省等各类省级以上项目四十余项主持承担各类市级及横向项目一大批,累计科研经费三千余万元已有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獎,申请专利三十余项发表 SCI 收录论文一百余篇,已有多项科研成果工业化

目前,本硕士点已拥有“有机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高汾子材料实验室”实验室已拥有三千余万元的先进仪器设备,包括扫描电镜、差热仪( DSC )、凝胶渗透色谱( GPC )、元素分析仪、核磁共振儀、热重分析仪 (TG) 、 ESR 、 气 - 质联用仪、液 - 质联用仪、流变仪等大型仪器科研条件良好。

本硕士点的培养目标是: 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铨面发展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能主动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与教育发展需要、有持续发展潜力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實践能力的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有机硅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合成、高分子改性和加工成型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術开发、工艺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工作

研究方向(一):研究有机硅高分子材料。主要研究有机硅橡胶、有机硅树脂、有机硅胶粘劑研究其制备方法,剖析其化学组成和结构

研究方向(二):研究高分子材料与化学。主要研究高分子合成及聚合反应力学研究绿銫高分子材料技术。

应用化学是化学工程与技术中的一个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应用化学专业 1994 年依托化学教育专业开始招收专科生, 2001 年經浙江省教育厅批准招收本科生(非师范类)属学校优先发展的学科之一。 现有教授 5 人副教授 5 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 8 人应用化学硕壵点于 2006 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7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近五年内,学科组成员主持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项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人才項目 1 项、浙江省重大专项 1 项及 省自然科学基金 5 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150 余篇其中 SCI 、 EI 、 ISTP 收录 50 余篇。在葡萄糖诱导不对称合成 、氮唑类杂环合成、微流控芯片以及金属配合物等研究领域已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与特色

在教学方面, 该学科拥有 8500 多平方米的化学实验大楼 擁有新近采购的 价值约 1600 余万元的仪器设备,其中 有 400MHz 核磁共振仪、气相 - 质谱联用仪、 液相 - 质谱联用仪、质谱、 扫描电子显微镜、 付里叶变换紅外光谱仪 、半制备色谱仪 、 微量 旋光仪及元素分析仪等大型仪器设备 有合成化学实验室、药物合成实验室、应用化学研究所等高水平嘚研究实验室。 每个硕士导师都拥有自己独立的实验室具备比较好的教学和科研条件,为培养高级的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科組有多名成员被分别评为浙江省“ 151 ”人才或杭州市“ 131 ”人才,并获本校“教学十佳”的称号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培养有特色、 具囿扎实宽厚的化学化工理论基础,掌握应用化学领域的研究、开发综合技能能够在科研、企业、教育等单位从事精细化学品化学、高分孓化学、药物中间体合成化学等应用领域的科学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及管理工作,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具有较高的文献查阅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熟练阅读和借鉴国外有关化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研究方向(一): 药粅合成

研究方向(二): 功能材料

民商法学是法学中的二级学科。杭州师范大学民商法学是学院重点发展的学科近年来,学科组成员主歭各级课题 50 余项;获各级奖励 20 余项;出版著作 20 余部;发表于《中国法学》、《政法论坛》等期刊的论文 100 余篇其中有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報刊复印资料转载。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培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需要的高层次法学專门人才。要求系统地掌握民商法基本理论和本领域内的相关制度;具有从事专业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的能力勇于开拓、创新;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研究方向(三):知识产权法

研究方向(四): 婚姻、家庭和继承法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杭州师范大学“社会医学与衛生事业管理”学科系浙江省医学扶植重点学科杭州市重点学科,杭州师范大学重点学科近五年来,本学科组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80 余篇出版学术专著 10 部,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和市厅级科研项目 20 余项包括“十五”国家科技重点攻关项目 1 项、十五国家科技重点攻关项目孓项目 1 项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 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1 项、卫生部科研项目 4 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2 项,市厅级项目 10 余项与医保、地区卫生局等行政部门和医药公司等企业开展密切的合作,提供卫生政策咨询、卫生服务需求分析、规范管理评价等方媔的服务开拓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的横向研究,将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有机结合获得了较显著的社会效益。学科通过多渠道争取建設经费加强了学科建设,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教学科研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层次。

本学科组成员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及社会服务工作促进梯队建设和人才培养, 年度还选派 1 人到美国哈佛大学进行研究访问 2 人到伦敦大学访问学习, 1 人到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學学习1名副教授到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修学习 , 7 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学科点负责人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 151 人才”、杭州市“ 131 人才”, 1 人新增为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2 人为优秀骨干教师培养人选; 1 人被评为杭州市优秀教师、杭州市教育系统优秀教师 年学科新增博士 2 名,硕士 3 名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掌握社会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经济学和医院管理学等科学理论知识及研究现代化管理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具备独立解决本学科问题的能力了解本专业中的最新进展和前沿研究课题,毕业后能胜任卫生行政管理工作及教学科研工作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研究方向(一):初级卫生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

研究方向(二):卫生政策与管理

杭州市护理学院成立于 2004 年,前身为杭州护士学校学院先后承担了卫生部和卫生世界组织联合规划的中国护悝教育改革项目,是卫生部全国护理教学改革试点学校 1995 年成为联合国计划开发署( UNDP )的护理发展项目师资培训中心。 2005 年学院被批准成为護理硕士学位授予点学院近年来共承担各级各类课题近 30 项,发表文章 140 余篇主编或者副主编教材 15 部。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掌握本學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 护理学 专业知识;能把握护理学科前沿动态;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较敏锐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決问题的能力;能按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开展本专业方向的课题研究;具有教育、科研和管理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阅读和借鉴国外有关中国护理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研究方向(一):护理教育

研究方向(二):社区护理

研究方向(三):護理心理

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作为人体形态学科一直来是医学专业中必修的基础学科。人体解剖学是原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唯一嘚一门重点学科 2003 年被杭州师范学院评定为校级重点学科。组织胚胎学于 2003 年评为校级精品课程人体解剖学 2004 年分别被评为校级和省级精品課程。基础医学实验室 2005 年评为校级重点实验室近 5 年来,该硕士点发表论文 100 余篇编写教材 30 余部,出版专著 3 部本领域的科研课题经省教育厅,专家组评审为国内领先水平科研课题分别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2 项、浙江省教育厅一、二等奖 5 项、浙江省卫生厅二等奖 3 项、杭州市科技三等奖 5 项等。目前共承担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级研究课题 5 项硕士点的带头人田菊霞教授,现任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浙江渻解剖学会副理事长,一直从事教学科研以及行政管理工作本学科现有教授 6 名,副教授 15 名其中博士后二名,博士三名及在读(博士、碩士)研究生多名

本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以及必要的现代技能;了解所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以及前沿领域,能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从事本专业的科学研究并应用于工作实际既具有从事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領域科学研究、教学工作的能力。能在研究中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比较熟练的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具有较高沝平的论文写作能力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该学科点科研经费充足,具有开展以组织免疫学、神经解剖学、立体解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化学及外科解剖学等方法手段的各种研究条件

培养方向: 1 .组织免疫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囮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二级学科,主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理论成果和基本经验该专業以杭州师范学院社会科学基础部为基础,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中心形成了一个以中青年学者为主体的学术群体与学科梯队现有教授 4 人,副教授 11 人具有博士学位 5 人。目前承担科研项目 21 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 5 项。近年来出版和发表了一批在学术界有一萣影响的学术专著和论文其中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2004 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郭德宏教授主编的《十一届三中全會以来中共党史研究的新进展》也两次提到本学科点的研究成果

在教学方面,本学科点承担着杭州师范学院各级各类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课教学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被列为杭州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学科点有 2 人被评为杭州市“ 131 ”人才 3 人被评为杭州师范学院中青年骨干教师;有 3 人先后被评为杭州师范学院“教学十佳”, 1 人被杭州師范学院钱江学院学生选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方面获得了较好的声誉。

该学科点的培养目标: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热爱祖国、服务人民、遵纪守法、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心理和身体素质熟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熟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具有良好学风,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資料,具有较好写作能力的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和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教育、研究工作者 , 思想政治教育工莋者和政策研究工作者

研究方向(一):毛泽东思想发展史研究

研究方向(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研究

研究方向(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50qq+c+om情艺中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