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滴滴是美团跑腿怎么下单好还是滴滴好

除补贴大战外 滴滴和美团们更需做什么?
来源:南方都市报滴滴上线外卖,阿里收购饿了么;美团上线打车,顺手还把摩拜收了,这两天出行市场的跨界“神仙架”打得吃瓜群众一愣一愣的。而不管是滴滴外卖,还是美团打车上线首日,都迫不及待地宣布得到对手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出行市场的规模是如此的脆弱,忠诚度、竞争力、“护城河”在补贴面前溃不成军,最终的胜败似乎仍取决于资本方牌面上的态度。这几年的连锁并购、市场整合,除了带来创业者个人财富的巨大提升,是否真的促进社会效率、带来消费升级,或者说增加了社会总财富价值呢?在南都记者看来,无论是外卖、还是打车这种共享经济,目前只是一种全新的生产者组织形态,依托于高频服务的巨大流量聚合并调度生产者,补贴是一种额外的聚合手段。但长远来看,横向获取流量,或者叫“规模”远不足以支撑一个平台的生命力,关键能否生存,还要纵向向前端即生产端延伸,成为一种更高效决策的生产工具。“流量再大也难聚沙成塔?”生产者离开平台几乎没有成本此前,58到家CEO陈小华曾告诉南都记者,共享经济是一种企业内部的“市场化改革”。“监管者、个体生产者(比如司机)以及消费者都在平台上,互联网的信息可以提高调度效率,也提高生产者收入。”某种程度上,这是“共享经济”给社会价值带来的最大改变:以“平台”取代公司成为新的生产者组织形式。这种形式一是利用移动支付,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二是利用评价形成新的考核体系。生产者没有K PI,公司也不需要H R,通过一个A PP的技术原则来进行调度管理。对于公司而言,这样可以较少冗余的行政成本,以极小的技术运营团队撬动极大的服务行业;对于生产者来说,通过市场定价也能进一步提高收入。但反过来,这种新的组织形态是存在隐患的。过去生产者有合同约束、晋升激励,离开一个公司是需要付出成本,包括违约显性成本,以及在公司积累的沉没成本的。但到了共享经济的环境里,生产者根本无需离去,不过是多装一个A PP而已。评价沉淀或许是一种沉没成本,比如现在许多餐饮公司会将“大众点评评分”作为一个门店的考核指标,因为它会实际影响用户决策,搬家、美甲等低频服务亦是如此,这也是平台规模化后的溢出价值。但用户在选择外卖、打车等高频低价服务的时候,“快”、“便宜”等重要性远高于“好评高”。换句话说,“量”重要性大于“质”。去年,滴滴在运营上一个重大变化就是推出“优享司机”,好评度高、接单多的司机更大概率接到优质订单,但这种“质”的分层与用户需求并不完全匹配。被称为“互联网圣经”的《从0到1》曾提到,“适度垄断可以促进创新”,因为有超额利润可以投入长期性研发。从这个角度讲,公司过去依赖对生产者的“垄断”可以通过再分配适应公司的“短中长期投入”。比如,通过大量培训提升个体服务质量,但如果生产者与平台是市场化的双向选择,并不是“利益共同体”的关系,平台与生产者都不会为长远而“额外”付出。“钱烧出来的流量终究要还”你想做高频服务,资本只当“场景补充”谈及当年滴滴快的的合并,马化腾有一次公开演讲曾表示:“滴滴快的两家互相顶住,千万元级别的‘烧(钱)’,最高一天花了4000多万元,想想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就给马云打了个电话,后来滴滴快的合并了。”换句话说,滴滴对快的的胜出只是资本“不想烧钱”的结果,而不是某一方获得了技术优势的碾轧。同理,美团对摩拜的收购也是如此。如果说共享经济里每个生产者不是员工,而是一个“调度单元”,那么每个CEO也是同样的“调度单元”而已。平台最核心的是规模、巨大的流量,但对于“流量帝国”阿里、腾讯而言,这些服务平台只是“场景”。这几年流行“A T代理人战争”的说法,腾讯有摩拜、美团,阿里有ofo、饿了么,合并了快的的滴滴则脚踏两条船。有媒体报道称,摩拜同时拿到了美团与滴滴的投资offer,而腾讯站出来反对了后者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很多腾讯“代理人”会强调“战略自由度”,比如,美团可以做到店服务,饿了么不可以;比如摩拜可以做共享汽车,ofo不可以,阿里的投资最后都走向了收购。而腾讯会把搜搜卖给搜狗、促使京东入股唯品会、美团收购摩拜,但不一定自己撸起袖子来干。但从美团收购摩拜而言,腾讯也不是那么“佛系”,怎么烧钱都行。从目前看,共享单车不可能成为一种独立的商业形态,即使摩拜接入嘀嗒、首汽,上线共享汽车成为大一统出行平台,腾讯也不需要一个这样的新“滴滴”。实际上,共享单车也是马化腾少有的时常评价竞争对手的领域,去年他曾吐槽ofo是小灵通式的“哑终端”,没有双向通讯;另一家阿里投资的共享单车哈罗实现了双向通讯,但前不久他又评价其“沦为支付的推广工具”。并入美团的摩拜会成为一种什么“工具”,目前尚不可知,但可以看到,腾讯也在逐步强化对场景控制及资源再分配。去年,乌镇互联网大会,“腾讯系”吃了一顿“东兴局”的饭,滴滴程维、摩拜王晓峰、美团王兴都是座上宾,其乐融融。下半年开始,美团做打车、摩拜做共享汽车,先后对滴滴全面“围剿”。如今,美团收购了摩拜,对于目前滴滴与美团的补贴大战也不会坐视不管。一旦两家又达到当年“一天烧掉4000万”的规模,这次他都不用打电话给另一个“马爸爸”。“流量还需转化成供应端数据”影响产品决策才是真护城河生产者不会为平台额外投入,投资人也不会为平台无限期烧钱,平台是不是只是聚沙成塔,说没了就没了呢?滴滴与美团的补贴大战,是否依然是当年滴滴快的合并一样的结局?南都记者在采访ofo戴威、摩拜王晓峰等人时,他们都提到,“规模”是平台竞争力重中之重,没有规模就谈不了共享经济。这个话很好理解,不管打车、单车,都需要高密度的服务半径才能形成网络效应。从这个角度讲,美团、滴滴这一类服务电商,本质上是用互联网手段重新组织服务业。服务业的持续生命力在于运营细节,1000个司机与10万个司机的管理方式是完全不同的,这也是为什么服务业一直是“小散乱”状态的原因。但共享经济能形成一个聚合平台,滴滴能成为一家全国性打车公司,美团能成为一家全国性外卖平台,因为有一种全新的管理手段——— 大数据。前文提到的评价体系,就是大数据的一种表现手段。各家打车平台都会做“热力图”,引导与调度司机更有效接单。数据越大,运营细节越精准。但这毕竟是动态数据,对于滴滴、美团而言,需要找到大数据另一种影响供应端长期决策的方式。也不是所有号称高频流量入口的大数据都是真的有用。美团的slogan是“吃喝玩乐全都有”,滴滴的slogan则是“让出行更美好”,从这个角度讲,美团收购摩拜,一个被王兴称之为“少有的原创设计品牌”,显然跟吃喝玩乐很难关联。从吃喝玩乐的战略性来说,美团应该延伸商户端的决策,包括财务管理,门店运营乃至选址。摩拜作为短途通勤接驳的主要工具,与商户的关联价值并不明显。同样的,滴滴外卖也不改变“美好的出行”,这更多是防御式的“佯攻”。但美团打车则是合理的延伸,打车是用户选择到店服务的合理延伸,更关键的是,它可以成为供应端的数据支撑,比如餐饮门店选址决策;而滴滴做小桔充电、无人驾驶,则是影响汽车主机厂生产制造的数据参考。不同于美团打车司机端相对简单的接单页面,滴滴车主端还有保养维修、加油保险的车生活服务,这也是双方对于数据不同需求,对于上游延伸的不同策略选择。共享经济是生产者新的组织形态,这是第一步,而滴滴、美团的终极形态,也许是形成一种更高效决策的生产工具:后端的流量,大数据最终通过前端生产决策,产生真正的商业价值,或者叫社会总财富。在南都记者看来,美团与滴滴在“打车”这个十字路口,在场景数据获取上出现这种“补贴大战”只是一种战术选择,从长远战略来看,更需要看向供应端渗透的决心与耐心。采写:南都记者 蔡辉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jimmonzang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比特客户端
您的位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为什么滴滴、美团能够完胜Uber等对手?
关键字:新闻
 随着O2O竞赛的演进,我们会发现,美团与的生活服务越发相似,滴滴也在从专车、市场迅速切入顺风车与代驾领域――市场在集中。
  O2O战局,市场在集中,这是将是一个无边界的市场。未来,哪些自我设限、固步自封于某个细分领域的,终将式微。当然,看到市场的集中,无论通过投资收购抑或其他方式,进行品类扩张是必然,看到未来,并不代表能够主导为实现未来。
  迄今为止,滴滴与美团在“无边界”拓展中最为成功:1、滴滴与快的合并后,迅速在专车、快车上做大,又以之势做大滴滴顺风车,现如今又强势推出滴滴代驾,可以预见的是,出行市场上任何与“车”有关的领域,它都将有机会做大,并做强;2、美团在餐饮领域,吃喝玩乐团购,从交易切入,主打价格,又迅速切入电影、酒店、外卖,在短期之内迅速占据市场第一或第二的位置。
  总结起今年的发展趋势是,平台型企业跑马圈地,迅速扩张,或是投资,或是直接深入其中,均能在短期内做大。但为什么,是滴滴与美团?它们为何能够迅速扩张?
  科技蟹给予今年O2O,或者移动电商的产业预言是:市场基本上大局初定,各个领域都在融合,市场在集中,无论到家,抑或到店,无论是价格驱动,亦或是消费决策,最终各家公司的边界都将打破――这一市场,只有高频与低频,第一品牌与第二阵营的差异。
  那么第一品牌,第二阵营的差异在哪?从企业财报或数字上来说,决定是第一品牌,或第二阵营的关键是――边际成本。
  这也是今天主题所说的――业务无边界,经营有边际。
  O2O与此前PC时代的竞赛不一样――此前PC时代的互联网是虚拟世界的竞赛,空军较量,而移动互联,O2O市场却是海军陆战队,它需要的是“贴地飞行”。这要求企业,竞胜平台既要有互联网的优势,又要有线下的执行能力。
  平台竞赛法则很简单――系统效率,高频打低频,先做2/8市场,再扫长尾细分。
  我们先看滴滴案例:滴滴与快的整合是最近半年“一站式出行平台”战略演进的一个先决条件。滴滴最早抢占的是出租车市场,这是一个典型的高频刚需,2/8应用场景,滴滴推出专车之前,也有诸如易到、神州,但得益于滴滴此前的出租车应用累计海量用户,使得滴滴在专车、快车市场上能够迅速做大、做强,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
  7月日,滴滴专车司机版在 上线,此前滴滴只有安卓版本,仅仅用了三天时间,也就在7月30日,滴滴专车司机版下载量到App Store排名第三。很多产品以排上App Store排行榜作为一个阶段性成功的表示,而一款专门针对司机端的应用也在短期上榜,可见滴滴的势能,它在专车市场绝对领先的优势。
  滴滴专车、快车之后,滴滴进一步布局滴滴顺风车与滴滴代驾,同样的,滴滴在顺风车领域也是横扫嘀嗒等企业。如无意外,代驾市场,滴滴将在三个月内便能领跑。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系统效率,高频打低频,先做2/8市场,再扫长尾细分的案例。代驾、顺风车不如专车、快车需求大,专车、快车又不如出租车高频,且常见。
  滴滴这套打法,我称之为居高临下式贴地飞行。
  美团的案例与滴滴类似――美团最初从我们最为熟知的餐饮团购入手,再扩张到玩、乐,如KTV、健身、美发等的到店服务。O2O领域,美团切入口,是交易,就一招――好的商品与服务,价格更为优惠。美团在吃喝玩乐的到店O2O获得领先地位后,又迅速切入了外卖与猫眼电影、酒店领域。
  猫眼电影在电影票领域,迅速做到市场第一,而它影评社区也很快超越了老牌企业豆瓣;外卖领域,同样的,美团也做到了市场第一,至于酒店方面,美团酒店目前仅次于,它每天处理的订单量是行业第二,阿里“去啊”切高端酒店,“去啊”与美团也都是携程目前最为忌惮的竞争者。
  滴滴也好,美团也罢,它们无疑例外的都是系统效率,高频打低频,先做2/8市场,再扫长尾细分的案例。
  我的一位朋友在总结滴滴推出代驾服务后说,“(滴滴)天派打法,对决地派打法(e代驾),地面见长的,迟早还是要回到线上。否则遇到滴滴打法,纯地面比较吃亏”。
  什么是“天派打法”?滴滴、美团均是如此――它们也就是互联网的经典打法,点单强压、单点突破,再以系统效率,平台化扩张。无论是滴滴,亦或是美团,它们的市场推广其实就是一招制胜――滴滴是补贴,美团为优惠,当然,这是面对C端的方式。
  支撑“天派打法”,有两个基础:1、高估值与现金储备,有能力;2、地面部队与执行力。
  第一点,毫无疑问。滴滴前不久公布了20亿美元融资,估值150亿美元,拥有30亿美元的现金在手;美团也是如此,以目前美团的估值来说,它已经超过了京东前的估值,倘若上市,美团超越京东,也未必不可能。
  事实上,滴滴也好,美团也罢,都有一个健康现金流。它们本身就是“类金融模式”的企业。透露一个小道消息,滴滴一个并不受业内关注的实验性项目,每月为它贡献了5000万的收入。
  第二点,关于地面部队与执行力,其实也是最为关键的――滴滴与美团在全国绝大多数城市都有布局,建立起一套高效率的地面部队,建立这样的部队,人力与物力的投入,也是一些细分领域企业所难以企及的。
  一个简单的逻辑是,滴滴地面部队推出租车后,再顺手推顺风车、代驾,不是很简单?它有好几个业务,比起只有代驾,或者专车的某公司来说,它的边际成本是极其低的。同样的,美团也是如此,它在吃喝玩乐这一领域全国各处建立后,同样这一批地面部队,再做个酒店团购、电影票团购,也是顺手做的事。
  无论是流量,抑或是地面部队,滴滴与美团这样的平台,它们均享有平台最大优势――能融资,有流量与用户,势能高,并且,新业务拓展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这是细分市场企业,无法企及的,只能望洋兴叹。
  无论是滴滴抑或是美团,在处于市场领先地位之后,它们的扩张也将进一步巩固其市场领先位置。这也是互联网的产业特性之一,遵循,大者恒大,强者恒强。如同当年,战局初定后,无论亚马逊收购卓越,再本土化,eBay如何投入易趣,投资再多资金,也是于事无补。
  历史也会反复,重演――滴滴与Uber的历史,将会是阿里之于亚马逊、eBay历史的重演。阿里在中国电商完胜亚马逊、eBay,美国巨头之于阿里不过沧海一粟,阿里也曾一度在资本市场超越两家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电商企业。事实上,滴滴在中国的业务,已经是Uber中国的6-7倍,差距还将扩大,道理很简单,滴滴出租车、专车、快车、顺风车、代驾、滴滴大巴,是“一站式出行平台”,它有系统效率,是城市出行方式首选。
  提一句题外话:滴滴、美团均有阿里的投资,虽然不能简单归结为阿里系企业,但它们除了投资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有业务线的核心人员参与其中。在美团,王兴是大脑、发动机,而美团兼到店事业群总裁干则是建立美团地面部队,确保执行力的核心。至于滴滴,滴滴创始人程维,他也是从阿里B2B业务起来的。
  阿里巴巴B2B以“铁军”著称,虽然没有了往日的风光,却意外地成为移动互联网,尤其是O2O最大的一笔财富。
[ 责任编辑:凤城 ]
去年,手机江湖里的竞争格局还是…
甲骨文的云战略已经完成第一阶段…
软件信息化周刊
比特软件信息化周刊提供以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为重点的全面软件信息化产业热点、应用方案推荐、实用技巧分享等。以最新的软件资讯,最新的软件技巧,最新的软件与服务业内动态来为IT用户找到软捷径。
商务办公周刊
比特商务周刊是一个及行业资讯、深度分析、企业导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周刊。其中,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力打造的比特实验室可以为商业用户提供最权威的采购指南。是企业用户不可缺少的智选周刊!
比特网络周刊向企业网管员以及网络技术和产品使用者提供关于网络产业动态、技术热点、组网、建网、网络管理、网络运维等最新技术和实用技巧,帮助网管答疑解惑,成为网管好帮手。
服务器周刊
比特服务器周刊作为比特网的重点频道之一,主要关注x86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以及高性能计算机行业的产品及发展动态。通过最独到的编辑观点和业界动态分析,让您第一时间了解服务器行业的趋势。
比特存储周刊长期以来,为读者提供企业存储领域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及时、全面的资讯、技术、方案以及案例文章,力求成为业界领先的存储媒体。比特存储周刊始终致力于用户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储业务、数据保护与容灾构建以及数据管理部署等方面服务。
比特安全周刊通过专业的信息安全内容建设,为企业级用户打造最具商业价值的信息沟通平台,并为安全厂商提供多层面、多维度的媒体宣传手段。与其他同类网站信息安全内容相比,比特安全周刊运作模式更加独立,对信息安全界的动态新闻更新更快。
新闻中心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以独特视角精选一周内最具影响力的行业重大事件或圈内精彩故事,为企业级用户打造重点突出,可读性强,商业价值高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为互联网、IT业界及通信厂商提供一条精准快捷,渗透力强,覆盖面广的媒体传播途径。
云计算周刊
比特云计算周刊关注云计算产业热点技术应用与趋势发展,全方位报道云计算领域最新动态。为用户与企业架设起沟通交流平台。包括IaaS、PaaS、SaaS各种不同的服务类型以及相关的安全与管理内容介绍。
CIO俱乐部周刊
比特CIO俱乐部周刊以大量高端CIO沙龙或专题研讨会以及对明星CIO的深入采访为依托,汇聚中国500强CIO的集体智慧。旨为中国杰出的CIO提供一个良好的互融互通 、促进交流的平台,并持续提供丰富的资讯和服务,探讨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信息化发展引领CIO未来职业发展。
IT专家新闻邮件长期以来,以定向、分众、整合的商业模式,为企业IT专业人士以及IT系统采购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包括IT新闻、评论、专家答疑、技巧和白皮书。此外,IT专家网还为读者提供包括咨询、社区、论坛、线下会议、读者沙龙等多种服务。
X周刊是一份IT人的技术娱乐周刊,给用户实时传递I最新T资讯、IT段子、技术技巧、畅销书籍,同时用户还能参与我们推荐的互动游戏,给广大的IT技术人士忙碌工作之余带来轻松休闲一刻。
微信扫一扫
关注Chinabyte「美团打车」的背后:滴滴终于有了新对手,而美团做出行的野心同样很大 - GeekCar您的位置:
美团VS滴滴,又一轮补贴大战,我们该叫好吗?
作者:杨青山JeffHill
  美团和滴滴大战,在上海美团打车上线第一二三天分别拿下15万、20万、30万的订单。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对方是盘踞良久的行业垄断巨头,会有怎样一个戏剧化的结尾。
  剧情的发展无非两种,一个是故事杜撰的大圆满结局,掀翻巨头,屠龙成功,世界恢复祥和美好;还有一个是英雄长出鳞片终变恶龙的日常。
  掌握了打车流量的分发大权,滴滴传闻中的大数据杀熟是不是真的,不好说,但是招手叫不到车,打车越来越贵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的现实。
  “滴滴也太TM欺负人了,支持王兴干死滴滴”,
  “麻痹滴滴乘客司机两头抽成,一边给乘客加价,一边提高平台抽成,你不死谁死!”
  “老乡,加入红军可以分到土地,老铁,加入美团可以拿到补贴!”
  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做生意又不是做慈善,打江山还不让人坐江山啦?前期烧掉的钱,抢来的地,最终怎么还回来围观群众难道心里没点逼数?
  程维熬过了滴滴和快的比拼,抗住了很不一样的跨国巨头Uber的进攻,甚至各地发布网约车新规的重点打击,这个男人倘若有一丝脆弱有一丝意志力不济,就走不到今天。
  王兴更是从那几年史无前例惨烈的千团大战中血拼突围,身经百战精钢铁骨,为了活下去,为了去圆下一个大饼,不择手段六亲不认根本不是个事。
  两个从充满激烈竞争的行业中脱颖而出,在巨大不确定性中死磕出来的人,搅起来,又一轮补贴大战,很可能是双输的局面。
  有人说,滴滴没有壁垒,是外强中干的帝国。但是看似虚弱的帝国,分两种,一种是大清,一种是帝俄。前者一触即溃,后面一种,对手越强、越是逼到绝境越能激发强大的战斗力。
  对于任何服务领域,靠烧钱拿下的市场,如果没有建立用户体验壁垒,是不堪一击的,毕竟用户都会用脚投票。另外,做生态确实比做单业务有优势。
  但是,烧钱是不是一种壁垒?美团烧钱能烧过对方的同时,还可以建立用户体验的壁垒吗?真的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美团估值300亿美元,滴滴估值接近600亿美元,滴滴每天的订单量是 2500 万单,美团每天的订单量是 2200 万单。订单量差不多,估值却少了一半。很明显,外卖跑腿没有交通出行值钱。
  滴滴仅凭单一业务,在估值上就远远超过了涵盖外卖、团购、酒店、旅游、电影等众多业务的美团。为了寻求更高的估值,这是王兴要进入网约车市场的根本原因。
  美团之前向外界解释过所谓的“交叉营销”(cross selling)策略,即发现顾客的多种相互关联的需求,借此销售多种相互关联的商品或服务。根据美团提供的数据,美团点评的 2.5 亿日活用户中,30% 有出行需求。增加打车功能后,就为用户在各种相互关联的场景下的不同需求,提供了一个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因此,打车是美团在整体生活服务业务上的价值延伸。
  携程就做过类似的逻辑尝试——在用户订机票时推(kǔn)广(bǎng)接送机券、酒店代金券,这就在出差或旅行的大场景下,满足了相互关联的出行、住宿的需求。不过,众所周知,由于韩雪事件,携程忍痛放弃了这种商业模式。
  网约车能否仅仅是服务延伸,美团2.5亿活跃用户导流就可以做成的吗。网约车市场想要撼动像滴滴这样的巨兽,补贴大战是避免不了的。
  占据了 95% 以上市场份额的滴滴已经在网约车市场获得垄断地位。美团在支撑估值最重要的外卖业务上,市场份额才只有50%左右,美团在本业上尚且没有做到垄断,面临合并的饿了么和百度外卖的竞争,又发展另外一项业务,这样铺太大,真的准备好了吗?外卖业务本身就比网约车要重N倍。
  美团已经这么重了,烧的钱从哪里来?
  也许王兴不打没有准备的仗。一边0抽成,一边高补贴,把司机圈到自己这边来,用户当然也会跟过来。这个游戏开始肯定是顺风顺水,后面烧钱烧到一个临界点,流量来了,现金流紧了,怎么办。
  滴滴的壁垒不光是融资能力,网约车司机和用户的基数越大,数据沉淀地越多,提升服务降低单价的空间也越多,精细化运营对抗新入局者,也是可能的选项之一。
  美团真的得想清楚接下来的事。
  回到最初,也许该想想网约车这个行业解决了什么问题。我真的能让用户打车的钱少了,还是能更快地打到车了?还是提升了出行效率,解决了交通问题?
  先是资本比拼,然后平台开始薅用户和司机的羊毛,最后一家独大,用户最终得到了“招手打不到车,除非你出更高价”的结局。这个行业一直都没有走出拿补贴圈用户的层次,没有建立起最终不伤害用户的健康的商业模式。
  无论是美团还是滴滴,补贴都有一个临界点,无序的竞争带来的是整个环境的恶化。最后得到的是,资本的胜利者,建立了一家乘客和司机共同供养的一家全国性的线上出租车公司?
  滴滴需要反思,需要创新,需要挖掘精细化运营的潜力提升服务,美团也得掂量掂量背靠的资本究竟能不能胜出。
  围观群众为美团叫好,监管和立法层保持中立先看一看。人民群众对打土豪分田地,对从天而降的补贴喜闻乐见,但是问题就出在粗暴的补贴上。没有人关注提升我们更该改变的效率和成本了。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王兴难道想做个好人?
(转载请保留)
您刚刚看过
互联网的一些事,已超50万小伙伴关注!摩拜选择美团还是滴滴,最终都会走向腾讯_凤凰科技
摩拜选择美团还是滴滴,最终都会走向腾讯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摩拜选择美团还是滴滴,最终都会走向腾讯 摩拜被美团收购的消息,使得单车战局再生变数。 “真实
原标题:摩拜选择美团还是滴滴,最终都会走向腾讯
摩拜被美团收购的消息,使得单车战局再生变数。
“真实情况是滴滴与软银、美团两方都给了摩拜offer,但是摩拜还没有最终决定,今晚将召开股东会讨论此事。”摩拜一位投资人向《中国企业家》透露。
该投资人还表示,双方给出的offer细节差距较大。滴滴和软银一方开出的条件是,以45亿美元估值和现金的方式投资摩拜,两家共计持股20%。美团则是以现金+股票的形式投资摩拜,估值还未确定,但不是外界传闻的37亿美金。上一轮融资后,摩拜的估值是34.5亿美元。
也就是说,滴滴和软银愿意以更高的估值、更少的占比、非控股形式投资摩拜。美团则要求控股。
但是,滴滴方面对《中国企业家》回应称,滴滴从未参与过竞价摩拜,也并不存在10亿美元投资的事情。美团方面则表示,官方不予置评。
摩拜最终选择美团还是滴滴?这不仅将影响单车市场格局,也会成为整个出行市场最新变量。因此,多位投资人表示,在股东会上将慎重讨论、慎重决定。
选择滴滴,摩拜一定程度上将保持独立发展,但是也很可能遇到ofo面临的来自滴滴的“竞业禁止”约束,止于共享单车,而且手握ofo和摩拜两张牌的滴滴很可能再次启动合并。
选择美团,则将失去控股权。好处是可以在滴滴生态外循环成长,衍生出更多的业务形态,例如网约车、共享租车等。
但是整个出行市场正在走向代理人战争,滴滴、美团和摩拜拥有共同的投资人腾讯。据《财新》报道,正是在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的牵线下,美团正是谈妥投资入股摩拜的事宜。但这一消息没有得到各方确认。
但是,牌局已经再清晰不过。不管摩拜的选择是滴滴还是美团,最终都是腾讯。
滴滴向左,美团向右
早在春节前,就有摩拜投资人向《中国企业家》透露,摩拜即将完成美团领投的10亿美元融资,将在春节后宣布,但靴子迟迟未落地。据另一位投资人透露,该笔融资并未正式完成。
美团和摩拜的交集始于2016年10月,美团点评创始人兼CEO王兴以个人名义参与了摩拜的C轮融资。2017年4月,王兴在公开场合表示,摩拜的模式是对的,ofo是错的。在他看来,ofo提出连接自行车的概念,没有意义,也不会发生。
去年年底,美团打车将接入摩拜的消息传出,但并未得到证实。而且摩拜的共享汽车和美团的共享汽车都选择了在成都试点运营。
更关键的是,美团打车和滴滴在上海市场的战事正胶着,美团和摩拜有一个共同的敌人滴滴,也有一个共同的野心——做“大出行市场”。这样看来,摩拜靠近美团似乎更顺理成章。
摩拜在出行市场的布局早已开始。去年9月,接入首汽的网约车服务;10月,宣布与嘀嗒拼车达成合作;11月,摩拜与贵州新特电动汽车联手进军共享汽车。以摩拜为中心的轻联盟生态被解读为“反滴滴联盟”,试图撬动滴滴的出行霸主地位。
去年年底,有摩拜投资人称,王晓峰以前是Uber上海总经理,有过网约车经验,而且摩拜有资金,做网约车或者汽车租赁业务都很正常。摩拜的“反滴滴联盟”不是要把滴滴搞得多惨,只要抢到20%-30%的市场份额就够了。就像大象踩蚂蚁,滴滴踩不死摩拜。
但是,商业世界始终是利益驱动型,各家角色的各种态度瞬息万变。按照上述投资人的说法,滴滴给出了摩拜更高的估值和更大的独立空间。这对于接连被爆出“挪用押金,供应商欠款”的摩拜来说,也是不小的诱惑。
曾经持续发酵的摩拜ofo合并大戏背后,滴滴是积极的支持者。
曾有ofo投资人透露,有人拿出一套方案:合并后,戴威和王晓峰担任CO-CEO(联席CEO),程维出任董事长。资本方对滴滴更信任,滴滴也愿意推动合并。腾讯是摩拜和滴滴的股东,也希望合并后由滴滴掌控。
虽然合并在短时间内破产,但是滴滴对共享单车市场的野心并未减弱。在接管并重启小蓝单车后,又迅速上线了自有品牌青桔单车。更重要的是,截至目前,滴滴仍是ofo的最大机构股东。
这一次滴滴向摩拜扔出橄榄枝也并非不可能,从业务形态和商业模式可以窥见一斑。
从业务属性来看,单车这个单一业务领域难以支撑持续运营,且这个行业的不确定因素更多,比如季节性变化带来的影响,还有地域的管制。而单车业务对于滴滴的战略意义不容小觑。一是巨大的订单量;二是不管两个轮子还是四个轮子,都是运载工具,未来都将被自动驾驶代替。滴滴一定不能容忍市场上存在一个比自己运力还大的平台。
多位投资人都认为,单车对于滴滴的战略价值非同寻常,只要单车业务不赔钱,或者赔很少的钱,滴滴能获得一天几千万的流量。当天气不适合骑车的时候,这些出行需求就会转化成网约车订单。
一位ofo投资人曾认为,理想的状态是滴滴和ofo整合,最佳状态是滴滴与ofo、摩拜三方合并。继续打仗,就是浪费资源和时间。
幕后大BOSS
据《财新》报道,蚂蚁金服对ofo的借债得以实现债转股。也就是说,阿里在ofo的话语权再次加强。如果考虑到AT两个超级巨头争霸的现状,不管摩拜倒向美团还是滴滴,对腾讯来说都是乐见其成的交易。
这是一场巨大的流量之争,背后是腾讯阿里之间的博弈。“一个业务对于A和T同时具备战略价值的不多,(单车)的战略价值很大。”一位投资人说。
多位投资人曾向《中国企业家》表达,此前摩拜和ofo合并之所以艰难,很大程度上在于腾讯和阿里在其中的战略诉求相左。
朱啸虎曾算过一笔账,“共享单车市场对标的是公交车,在中国,每天的公交车出行是3.5亿次,现在两家共享单车每天的骑行数据加在一起是5000万次。三年后,共享单车每天至少是1亿~2亿次的骑行,这是很有可能的。全球来看,没有一个交易平台每天能有这样的交易量。”
2016年10月腾讯领投摩拜单车,如今是摩拜最大机构股东;2017年3月蚂蚁金服领投永安行,战略投资ofo,7月阿里巴巴投资ofo,10月永安行低碳跟哈罗单车合并,蚂蚁金服投资并成为哈罗单车第一大股东。
腾讯和阿里在共享单车市场的火药味渐浓。2017年下半年,马云和马化腾曾公开喊话。乌镇互联网大会期间,马云对媒体表示,“我们做任何的兼并、合作都要思考对行业的贡献,不能为了垄断、为了早点收钱而做。”在哈罗单车获得蚂蚁金服投资后,马化腾则在朋友圈留言,“被当做支付的推广工具了,可怜了其余小股东被锁死。”
毋庸置疑,线下支付场景和信用体系建设,是阿里和腾讯共同的战略诉求。还有投资人分析,对腾讯而言,小程序也是很大的一个战略价值。
据一位投资人透露,美团上线打车与滴滴开战这件事曾让腾讯有所不悦。如今的局面下,腾讯会支持摩拜靠近美团,还是会支持滴滴继续做大出行版图,目前来看还是个未知数。
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网科技官方微信
播放数:3019
播放数:1804
播放数:3364
播放数:580892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跑达达好还是美团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