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怎样渗透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育

推荐学生班主任申请论文阅读
热门大学学生班主任论文阅读
同类论文推荐班主任如何在日常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心理素质居于核心地位,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更是当前中职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目前,许多中专学校还没有足够心理专业的师资和条件,大面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此,这就需要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班主任了担负中专学生的理健康教育。班主任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中坚力量,是班级工作中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下面浅谈一下班主任如何在日常班级管理中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去的简单看法。
一、在班会课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掌握知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在班会课上适当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防止和解决上述问题,帮助学生跟好的全面发展。在班会课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知识理论课,如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开展了“心理及心理问题其实并不神秘;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自我教育篇;我与网络”等主题班会。在心理知识的学习中明确认识、矫正观念,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心理冲突。另一部分为活动训练课,这是在小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活动内容包括:小品表演、角色模拟游戏、互访互问、以及其他活动形式,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学习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与人交往的社交技能,还可以掌握一些诸如: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请学校心理辅导老师举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对中学生有针对性地讲授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是必要的,对指导其学习大有好处。学生按照心理学的规律去学习,学习成效必然有所提高。了解记忆的规律,学生就有可能上课更专心,更好的掌握知识;了解青春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学生主动把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度过青春发育期。
三、营造班级“亲情”氛围 首先,在班级里粘贴班级宣言:让你因我的存在而幸福。一句简短的话毫不张扬地在教室的墙壁上时刻提醒学生要懂得付出,懂得爱身边的同学。其次,由学生民主决定选择一些 歌曲,如《相亲相爱的一家人》、《阳光总在风雨后》、《感恩的心》等歌曲,利用课间、午间时间播放,让学生慢慢地学会唱,用歌声促进彼此的感情。
四、关注每个学生,及时主动进行劝说 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常常是通过谈话来完成的。由于在谈话中班主任一般处于主导地位,谈话的内容、方式多由班主任确定,这种谈话就表现为劝说。首先,班主任在劝说前要深入了解劝说对象,关注每个学生。劝说表面上是语言的交谈,实质上都是心与心的交流,必须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其次,要让自己保持一种热情的、友善的、沉稳的心理状态。选择舒适、放松的环境,与学生的距离适当,尽量使学生有一种亲近感,使这种热情的、友善的心理为学生所领会。不论学生在交谈过程中出现何种意料之中及意料之外的言行和情绪,班主任必须始终保持这种心态。最后,要运用必要的劝说技巧和策略。如学生在情绪动荡的状况下,很难听进善意的劝告。稳定情绪的技巧有:①避实就虚。班主任在劝说前谈一些与劝说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事,使学生的情绪逐步稳定下来。②“冷处理”。班主任不直接实施劝说,而是让学生对刚才发生的事情进行回忆或写在纸上,然后再根据情况做工作。③肯定学生的成绩与优点。表扬与奖励会使人产生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进而身心放松,情绪稳定。此外,劝说时要注意学生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根据情况调整劝说的内容和方式。应根据自己察觉到的学生心理,适当调整自己的劝说内容或暗示学生要引起重视。
五、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 学生在家的时间比较长,受父母的影响较大,但由于很多家长不太懂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对子女的教育比较盲目。因此,班主任要 尽量帮助家长提高认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首先,利用家长会有计划地向家长介绍一些基本且实用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向家长讲述家长育人成功的范例,或者推荐这方面的书籍,帮助家长树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创设良好家庭气氛和关注孩子心理需要的基本观念。有的家长较注重物质条件创造,关注孩子的吃、喝、穿、住等生理需要,却往往忽视家庭良好的心理环境的营造和孩子多方面的心理需要。父母关系紧张、亲子关系不良,都会妨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班主任应启发、引导家长不断自我完善,家长之间应有亲密和谐关系,亲子间应有平等、互爱的关系,形成关怀、爱护、民主、平等、以理服人、鼓励为主的教养方式。其次,采用个别座谈、电话联系等方式,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互通情况,提出施教建议,纠正家长施教偏差。有些问题突出的学生,其家长也往往是有突出问题的,对这类家长要根据其教育缺陷和偏差,明确提出要求和进行更具体的指导,跟踪家长教育过程、方法及效果,及时纠正家长的不当教育。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科普童话》2017年26期
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摘要】:正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已经不再局限于学习成绩的优异,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小学生正处于心理健康培养的萌芽阶段,对于是与非、美与丑的判断更多的是依赖感性,而缺乏理性思考。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其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中,以不断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但是从目前的班级管理实际来看,小学班主任在工作过程中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效果并不理想,许多小学生在遇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41;G625.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瑞芳;[J];教学与管理;1997年11期
张云鑫;;[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1期
赵伟士;;[J];天津教育;1989年02期
刘晓京;;[J];中小学电教(下);2010年06期
孙鸿鹤;[J];安徽教育;1996年Z1期
周克炎,郭秋炎;[J];湖南教育;2002年24期
顾常平;;[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3年11期
车广吉;;[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年11期
赵伟士;;[J];天津教育;1989年06期
赵伟士;;[J];天津教育;1989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邓崎凡;[N];工人日报;2012年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
宋少鹏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老师 刘红儒;[N];中国妇女报;2012年
葛铸聪;[N];东营日报;2009年
华欣;[N];中国妇女报;2004年
;[N];发展导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薛晓晨;[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栾海清;[D];扬州大学;2006年
周爱军;[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朱佳敏;[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武岩;[D];西南民族大学;201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如何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臧淑秋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是要学会做人。因此,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全的人格显得尤为重要,应成为全社会都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赏识和赞美理解尊重团结协作当今时代是数字化、网络化、全球化的时代。层次不穷、眼花缭乱的新观念、新事物不断闯入我们的生活。而对日新月异的时代,面对迅速广泛的接受传媒,思想活跃的青少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将用怎样的教育理念和思想来面对如今的学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现代的青少年被称为“抱大的一代”由于过多的家庭溺爱,父母对孩子的包办、放纵,在孩子身上自私、冷漠、唯我独尊、叛逆的心理表现的尤为突出。心理承受能力脆弱,更使这一代青少年普遍的特征。由于缺乏受挫折的心理准备,一旦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小小的困难,便会无所适从,甚至会自卑、灰心丧气,以至于走向极端。近几年,有关中学生自杀身亡的事件屡见不鲜,究其自杀原因一般都很简单,像家长没有给买新衣服就自杀,一时觉得“生活无为”就自杀,正值豆蔻年华,却如此轻待生命,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学生家长、老师的深思。它告诫我们:强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忽视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的心理形成基本上处于一种自生自长的状态中。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方式上缺乏平等沟通与交流,枯燥的说教和简单的奖罚,易造成学生性格孤僻,沉默内向,性情倔强,脾气暴躁,心理承受能力差,易走极端等不健康的心理现象。过重的学生负担,青春期特有的情感冲击,离异家庭笼罩的抑郁和紧张,普遍的青少年性早熟,再加之现代社会变化加快,信息爆炸,经济飞速增长带来的种种新的社会矛盾,都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给学生以强烈的外在冲击和刺激,使他们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困惑,导致心理上的焦虑、苦恼和失衡。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刻不容缓,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与、智、体美、劳五育有相互交叉相互重叠的地方,心理健康教育是寓于五育之中的,寓于各科教学之中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团日活动等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而重要的途径,在这些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的渗透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协同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的整体知识观,创造意识,挫折承受能力和奋发进取精神得到加强。一、用“教师期待”学会赏识和赞美学生教育心理学认为,期待是使人向上的动力,爱心是教育的润滑剂。尊重和热爱学生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使学生进而认识到自我价值,产生愉快、乐观等肯定情绪的体验,并由此迸发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力量,反之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抹杀学生的进取心,使学生产生消极低沉的情绪,自轻自贱,甚至自暴自弃,形成心理障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前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司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所以,我们要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多表扬,强化他们的成功感和成就感,同时多给学生以期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教师把期待或明或暗的传递给学生,会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而学生也会按期待的方式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一个善于鼓励的眼神,一句善意的批评,一个拍拍肩的动作都会给学生一个心理暗示,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由此我们想到陶行知先生的“四块糖果”的故事。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吝啬肯定,只有过多的使用这些,才能使我们的学生树立向上的信心,鼓起前进的勇气。尤其对一些后进生,我们应充分相信他们,经常给与表扬和鼓励,及时发现他们的上观点,增加兴奋剂,促进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二、理解尊重学生,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尊重是一种情操,教师应放下架子真正平等的面对自己的学生,真诚和热情可以形成无法比拟的教育优势。在班主任工作中,一句由衷的赞美是学生不断努力的动力源泉;一次热切的目光接触会使学生奋发进取,克服困难,去取得成功;一次亲切的交谈恰如春风沐面,化解学生心中的烦与忧。与学生交谈时应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听他们的心声、想法。然后想他们所想,解决力所能及的问题,尽最大努力消除可能产生的心理障碍。学生犯了错误要巧于批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晓理要循循善诱,要耐心,要融入情感,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用一棵爱心,激发学生的真情,情通理自达,理明情更深。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学生遭受挫折,有老师温暖相处;学生遇到成功,有老师快乐相伴。师生间这种爱犹如定海神针,定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稳定的心理作用,付出一颗爱心将收获师生间一片真情。用理解和关爱架起师生间感情桥梁,师生间关系融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三、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牵涉到社会、家庭、学校的方方面面。在班级工作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具有一定连续性和现实性,课外活动、班会、团日活动这些都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在班级管理中,应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注重心理活动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如今的中专生,正值人生第二“心理断乳期”,优越的家庭环境是部分同学逐渐变得懒惰、软弱,缺乏独立精神和能力,在挫折困难面前缺乏应变能力和看挫折的毅力和勇气,通常表现为强烈的独立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反叛意识,心理内部需求与自身形成的习惯产生矛盾,形成一定的心理困惑,此时的学生只有在自身外部行为获得独立才能进一步走向心理的成熟和独立。这样就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契机,在班级管理中,我们坚持的是学生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教师多给学生创造环境,多提供锻炼的机会,并给与必要的关注和指导。比如,学校内组织的广播操,礼仪比赛,歌咏比赛,体育运动会等,这些活动对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精神大有益处,班主任应抓住这个良好的教育契机,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解决比赛中的成功与失败,从容面对现实,把握现实。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社会,初步适应社会,从学校中走出来,走进社会这个大舞台,在社会实践中磨练意志和品质。在班级中开展“一帮一”互助小组活动,并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与周围的人友好交往,团结友爱,互助合作,保持和发展融洽的关系,增加社会适应能力,积极创造一个人际关系和谐,奋发向上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良好的班级氛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作为一名班主任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内容,注重渗透心理健康,力求使学生成为为人诚实正直,工作认真负责,富有创新精神,懂得关心与回报,懂得微笑与赞美,能够从容面对挫折和不幸,能够保持个性的独立性,保持认识、情感、行动的协调一致。这便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根本,也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10期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的其它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