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肉价格不吃草,一个星期了打针不见好转,最近肚子好像鼓鼓的

牙疼肿胀,输液打针一个礼拜不见好,而越来越严重?_百度知道
牙疼肿胀,输液打针一个礼拜不见好,而越来越严重?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我有更好的答案
要多喝水,禁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可以行消炎药物治疗,祝你健康。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我的兔子肚子鼓鼓的怎么回事啊 都吃了很多了还不停的吃_百度知道
我的兔子肚子鼓鼓的怎么回事啊 都吃了很多了还不停的吃
我有更好的答案
可能是消化不好喂些乳酶生片调理一下,还可以帮它按摩按摩肚子有些兔宝不知道自己控制饮食,要稍微控制一下
采纳率:53%
部分兔子在3个月前是没有饱感的,要合理喂食,肚子鼓鼓的很正常,家里小兔都这样
可以喂健胃消食片,我的兔子就吃这个。
喂点健胃消食片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兔子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河南省地矿局“十大道德模范”候选人优秀事迹
河南省地矿局“十大道德模范”候选人优秀事迹
文章来源:&&&&浏览数:8723次&&&&更新日期: 10:35:59
由局政治部和省地质工会联合举办的&十大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基层单位推荐阶段已经结束,现将局属各单位报送的&十大道德模范&推荐人选(共29人)名单及优秀事迹发送给你们,请你们在本单位党组织和工会组织中广泛宣传、认真学习,对照评选条件,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从29名推荐人选中评选出10名河南省地矿局&十大道德模范&候选人。
如评选推荐本单位人选,不得超过1人;各单位请于10月29日前将评选结果电子版发送至,纸质版加盖党委(党支部)公章后报局政治部余华处。
附件:1、候选人参评条件、范围
&&&&&&2、候选人名单及优秀事迹
附件1:候选人参评条件、范围: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
2.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省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3.爱岗敬业,踏实肯干,不计得失,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克难攻坚,成果明显,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4.不图名、不图利,舍小家顾大家,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键时刻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勇于维护国家、集体利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
5.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和睦相处,照顾乡邻,想法设法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和人们的一致好评。
6.遵纪守法,品德高尚,无邻里矛盾、无经济纠纷、无违法违纪记录、无弄虚作假行为。
&&&&7.人物事迹主要发生在近三年。
附件2:候选人名单及优秀事迹
推荐人选1:王琰
&王琰,女,汉族,1985年参加工作,现担任河南省地调院化验室化学分析组组长,负责化学分析的生产及技术管理工作,在化验室一干就是二十九年。二十九个春秋,记载着她脚踏实地、辛勤工作、甘于奉献的动人足迹。二十九个春秋,她始终以满腔的工作热情,务实的工作态度,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领导和中心同志们的好评;二十九个春秋,她把关心他人、关爱集体、乐善助人视为己任;二十九个春秋,她敬业爱岗,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恪尽职守,乐于奉献;二十九个春秋,她与时俱进,把工作责任视同生命,把工作业绩视同在人生道路上前行的动力,用自己的青春谱写了地调院化验人的执着,以超常的毅力和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坚持着、快乐着,用她那双常年被酸碱腐蚀的像锉刀、砂纸似得手,端着她那心爱的瓶瓶罐罐演奏着化验室里的交响曲,用朴实的行动诠释出道德的深刻含义。
&&一、爱岗敬业克难攻坚平凡岗位业绩显
&&如果你走上地质大厦十五楼进入地调院化验室,当一个身穿白大褂身形瘦小的生怕一阵轻风就能被刮飞的女同志映入你眼帘时,不用细问,她就是王琰同志,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小女人&,其体内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称样、烧样、熔矿、过滤、提取、分析、出具报告&这一连串的作业流程对于她来说早已轻车熟路、熟烂于心。每批样要做十几种元素成千上万个数据,她都做得利落准确,每年从她手里发出的上百万个岩矿测试分析数据为地质项目进一步开展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同时,她把分析室的小小天地当课堂,把生产实践做教材,把化学分析过程中出现的不良超差和方法改进作为课题,针对分析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反复查资料、做数据、找原因,求改进。特别是主持完成&原子吸收、原子荧光连续测定化探样品中的Cu、Zn、As、Sb、Bi、Hg&的课题研究,大型仪器ICP测定高含量铝土矿,结合课题撰写论文,2013年发表在国家级专业核心期刊《岩矿测试》、《光谱实验室》,其提出的改进方法得到了有关专家的高度评价。
&&二、家庭重担挑在肩赡老携幼邻里赞
&从事于专业技术的人都深有体会,每一点科研成绩的取得都要付出百倍的心血和汗水,尤其对于王琰同志来说更是如此。她的爱人同为地调院的一名优秀技术干部,自2004年至今一直在西藏、新疆等地参与和主持区矿调项目,常年奋战在野外一线,一年中大半年时间都在野外,即使冬季收队回到室内,也要忙于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写,无暇顾及家里,尤其是2013年初,她的爱人作为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区矿调技术专家被选派到新疆中国武警黄金部队第八支队,进行为期三年的区矿调项目的技术指导工作,每年只能在春节休时候回到家里稍停时日,更无从谈起对家里的照看了。一个瘦弱的女子就这样默默的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双方老人的饮食起居,孩子的上学考学,十余年来都是她一人照料着,生活的艰辛只有她自己知道&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12年10月份她老公的弟弟因车祸去世,留下一个下岗的弟媳和一个正在上学的未成年侄子在平顶山,对于弟弟一家的不幸王琰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说&人们都说世上只有妈妈好,可失去爸爸的孩子同样是多么的可怜啊!就当我生了两个儿子&,就这样她把侄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无微不至的照顾着,虽然无法在一起生活,但她无时无刻都惦记着孩子,每个月主动在经济上给予资助,并在精神上安抚和身心健康方面给予疏导,比对自己儿子关心的还多。她时常对侄子说&在人生的道路上总难免遇到挫折和苦难,但无论遇到多艰难,我们一定要做个好人,做一个善良有道德的人&,同时她还非常关心弟媳的生活,时常与弟媳通话交流,鼓励弟媳要坚定生活的信心,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一定要把孩子抚养成为人。她常开玩笑说她有四个家――自己的家、父母的家、公公婆婆家、弟媳侄子家。
三、乐善好施资助藏族学生爱无边
2008年以来由于工作关系她的老公在西藏工作期间结识了一些藏区的百姓,对他们的生活有了较深的了解,尤其对藏族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状况深有感触,贫穷与落后、纯洁与善良,许多孩子渴求知识但因种种原因失学在家,十来岁的男孩和女孩整日里赶着自家的牦牛早出晚归,一辈子与牦牛为伍似乎成了他们的宿命。每当她的老公收队回来或者电话中讲起西藏老百姓的生活和藏区孩子的生活学习状况时,可谓是说着无心听者有意,有次她老公再次提起此事时王琰就随口说&你看咱们资助或半自助两个学生怎么样?&就这样,在他老公工作的西藏墨竹工卡县门巴乡德中村的巴桑和臧当村的白宗成了他们资助的对象,从2009年起至今王琰夫妇对两个孩子的资助从未间断,每当老公出队到西藏去,她总会买些衣服和吃的给两个孩子带去,平时里隔三差五地寄上一些学费,生怕孩子中途辍学。她常对老公说平时自己少逛几次街,少穿几件衣服就省出来了。每当两个孩子收到她捎去的衣服和寄到的学费时都会在电话里喊她&老妈,扎西德勒!&几年来,从初中到高中两个孩子受她资助的学费达一万多元,如今巴桑已经是南京金陵科技学院食品科技与安全专业的大三学生,白宗2014年考入了天津中国航空大学。
王琰同志是一个热于助人性格开朗做事认真的人,她坚信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常怀一颗善心,常有一些善意,常做一点善举,就能用自己的行动感动周围的人,有了小善的积累终养成大德,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推荐人选2:杨瑞西
与&大&山&为&伴
杨瑞西,河南地调院高级工程师,物化探中心副主任。&河南省地质系统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省地矿系统劳动模范&。从事地质工作已三十余年,如今两鬓斑白,仍奋斗在野外一线,在新疆、青海、内蒙等边远山区,常年与大山为伴。足迹遍布西北几省。从西藏高原到内蒙古大草原,从甘肃的成县到青海的玉树,从新疆的帕米尔高原到富饶的伊犁河谷。他用双脚丈量着祖国的大好河山。高原地区的缺氧,兴安岭森林的蜱虫,戈壁滩上的孤烟,帐篷边的泥石流,天山上的雪莲,秦岭上的红枫,藏北的羚羊,呼伦比尔的雄鹰。酸甜苦辣,乐在其中。他和大家迎着朝阳,越过高山流水,披着晚霞,穿过密林荆棘。在大山之中学会了以苦为乐,以找矿为荣。他们远离灯红酒绿的红尘人间,从容淡泊,就像山谷中随处可见的一株株小草,用自己的善良、质朴,年年与大山相伴,默默地书写着自己的人生。
去年四月,他带领物探人员到新疆和静县巩及斯林场工作,这是伊犁河与开都河的分水岭,海拔3800m。因伊犁河谷暖湿气流西进中突然抬升,工区多雨雪。为赶工期,他和大家就在齐膝深的雪中搭起了帐篷。帐篷外是厚厚的积雪,帐篷中是一踏一冒水的泥地,床下是顽强生长的小草,早晨起床,被子上是哈气结成的硬棒棒的冰。工区背阴地区常年积雪,不知哪一脚下去,人就掉就雪洞,大家就用爬、滚、溜的方式艰难通行,你拖我,我拉他。过了雪地,裤子、鞋就湿透了,在零下的严寒中,只有不停的走动,才保持不被冻僵。他带领大家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坚持工作,披着雨雾,踩着积雪,手持仪器,在陡峭的山崖、滚石堆上爬低上高,有队员从悬崖上摔下来,晕了过去,有队员在雪层下面的石窝中崴了脚,他有一次早晨工作路线过河,没有发现河中间石头上晚间结的一层薄冰,蹦上去脚下一滑,180多斤结结实实摔在石头上,手撑下去,一滑,掉了一大块皮,腿上也蹭破了,伤口粘着冰冷的雪水,真是钻心的痛。
八月中旬收队到郑州,短暂的休整,九月三号又带队出征到青海玉树阿里无人区,承担新的磁法扫面工作。新的工区更高,海拔在5000m左右,天气更是变化无常,狂风、冰雹、大雪,加之严重缺氧。头痛、恶心、睡不着觉、吃不下饭,走几步路就大喘气,干什么都没有力气,就象得了重病。他顶着这些不适,做队友们的思想工作,激励大家的斗志,稳住了大家的情绪,熬过了适应期,留住了大部分人员。开始工作后,还有更大的考验,工作区有狼、熊、野牦牛、野驴、黄羊、羚羊等保护动物,他们每天都能见到。两个人一组的路线,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见到狼、熊等动物还是有点怵的。他们买来鞭炮上山带着,从此山上常能听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工作区湖泊多、沼泽多,有名的昆仑湖就在工区,他也知道北京的三位同仁就在这三江源保护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出征的时候领导也多次强调安全,他深感责任重大,先在工区踏勘,对全区河流、湖泊、沼泽的分布、汽车人员通过情况、野生动物出没区,全面撑握,出工时对各小组多叮咛,多嘱咐。实在避不开,都随车同行。过沼泽时那是小心小心又小心,看着汽车压过风干的沼泽地弹性表面,轮胎在上下起伏,人们的心也在上下起伏,沼泽中挖车的经历真的不愿重现。在10月28日,车在接小组成员的时候,为了让大家在这缺氧的高原上尽量少走点路,在小心中还是陷了一次车,车过结冰的小河时。冰面破了,救援车因河边太软不能靠近,只能人救。背来的石头放下去,千斤顶一松,石头就没了,轮胎又回到了原位,六个人在找石头,他和司机在打千斤顶,时间越长车周围冰面破裂范围也越大,最后把车上的备胎都堑在下面。劳累了一天,还得打起精神,打几下千斤直起腰喘几口气,踩在刺骨的冰水中,你看我是满脸彤红,我看你是嘴唇乌紫。他们硬是用石头填满了河底,一步一步将车挪出河道。看着落山的夕阳,顶着冷裂的风,穿着结冰的裤子,心内还满高兴,不用当山太王了,可以喝到热汤了。&&&&&&&&&&&&&&&&&&&&&&&&&&&&&&&&&&&&&&&&&&&&&&&&&&&&&&&&&&&&&&&&&&&&&&&&&&&&&&&&&&&&&&&&&&&&&&&&&&&&&&&&&&&&&&&&&&&&&&&&&&&&&&&&&&&&&&&&&&&&&&&&&&&&&&&&&&&&&&&&&&&&&&&&&&&&&&&&&&&&&&&&&&&&&&&&&&&&&&&&&&&&&&&&&&&&&&&&&&&&&&&&&&&&&&&&&&&&&&&&&&&&&&&&&&&&&&&&&&&&&&&&&&&&&&&&&&&&&&&&&&&&&&&&&&&&&&&&&&&&&&&&&&&&&&&&&&&&&&&&&&&&&&&&&&&&&&&&&&&&&&&&&&&&&&&&&&&&&&&&&&&&&&&&&&&&&&&&&&&&&&&&&&&&&&&&&&&&&&&&&&&&&&&&&&&&&&&&&&&&&&&&&&&&&&&&&&&&&&&&&&&&&&&&&&&&&&&&&&&&&&&&&&&&&&&&&&&&&&&&&&&&&&&&&&&&&&&&&&&&&&&&&&&&&&&&&&&&&&&&&&&&&&&&&&&&&&&&&&&&&&&&&&&&&&&&&&&&&&&&&&&&&&&&&&&&&&&&&&&&&&&&&&
这是他2013年的工作照,也是他常年在边疆工作的一个缩影。
辛勤的劳动也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他参与主持的《河南省新安县郁山矿区铝土矿找矿勘查与研究》2011年获省国土资源厅一等奖;《河南省覆盖区隐伏铝土矿资源潜力评价和找矿技术研究》,获2010年省国土资源厅壹等奖;《河南省新安县郁山探明大型铝土矿床》,被全国地质学会评选为2009年度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奖;《新疆塔什库尔干~莎车铁铅锌多金属矿评价》2010年获省国土资源厅壹等奖。《河南省卢氏地区成矿远景调查》2010年获省国土资源厅叁等奖。《河南省杜关-云阳地区钼铅锌多金属矿评价》2012年获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科学技术成果奖。
除以上获奖项目外,近几年他所参加项目还获省地质勘查开发局科术成果一等奖3个,省地质学会科技成果特等奖1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1个。
他在工作中勇于攻关技术难题,勇于接受新技术。善于总结工作成果。编写论文《用磁异常特征圈定张家山成矿靶区》,在核心期刊《物探与化探》上发表。在工程地球物理学报上发表论文《CSAMT法在铝土矿勘查中的应用》一篇,该方法在国内学术会议上得到了专家的称赞和推广。
辛勤的劳动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在野外工作期间,他和他的团队接受河南电视台采访,视频《与大山为伴的找矿人》被河南新闻频道、中央综合新闻频道连续报道。号他受中央探索与发现频道(中央十套)的邀请到北京,做为全国地质行业唯一特约嘉宾,在镜头前向全国人民介绍地质工作的野外工作、生活情况,树立了地质行业职工不畏艰苦做贡献,无怨无悔的良好形象。
他常说&在野外发现异常是我最大的快乐,找出异常与地质矿产的关系是我最大的满足,找出的矿产是我最大的成就。业务水平的提高是我最大的收益,看到天南海北的人员安全完成任务归来是我最大的欣慰&。
没有豪言状语,有的只是一颗平常的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余年。他有一颗热爱祖国,热爱地质事业的心,在生活中他遵纪守法,尊重地方民俗,尊老受幼,热心帮助他人。在工作中充分发扬了我院&三光荣、四特别&的优良传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四特别精神。
推荐人选3:杨生强
做一名优秀的地质队员
杨生强同志1982年从郑州地质学校毕业后一直工作在野外第一线,32年来,他始终坚守着&做一名优秀地质队员&的信念,凭着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和爱岗奉献的敬业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平凡的业绩,10余次被院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从2010年以来,连续4年被院命名为&先进工作者标兵&,&2012年7月荣获河南省地矿局&十大地质找矿标兵&,2014年元月荣获&洛阳市黄金局先进个人&,2014年5月荣获&河南省地矿系统劳动模范&。&
立志献身地质事业
参加工作以来,杨生强同志先后从事过区域化探、地质矿产勘查、地质灾害防治及矿产开发等工作,常年工作在野外第一线,工作中,他不仅常年面对枯燥而又寂寞的野外生活,更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生与死的考验。1991年内蒙古大兴安岭腹地的三天三夜他至今难以忘记,在方圆数十公里没有人烟的深山老林中,他和同事一道天当被、地当床,白天面对的是牛虻、蚊虫的肆意叮咬,晚上听到是狗熊等野兽的阵阵嚎叫,但他们硬是咬紧牙关完成了任务;1996年在嵩县某民采坑道开展地质调查时,他曾坠入十多米深的暗井中,侥幸的是仅造成了一些皮外伤,他稍作治疗就又投入到工作中;2012年5月在塔吉克斯坦工作时,白天曾遭遇过泥石流,晚上发生的5级地震又把他从睡梦中惊醒。他常说,从事任何工作都不会一帆风顺,我既然选择了地质事业,就已经做好了艰苦创业的思想准备。三十多年来,无论遇到任何困难,但他立志献身地质事业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过。
钻研技术&&精益求精
杨生强同志从一名普通的地质队员成长为一名教授级高工、院副总工程师,靠的是过硬的业务技能。他常说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地质队员,要想在工作中取得一定成就,不仅要有工作热情,更重要的是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功底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为了提升知识水平,他在工作之余参加了成都地质学院地质矿产调查专业的本科函授学习,并始终把业务学习贯穿在日常工作中。每一项工作开始前,他总是广泛收集相关资料用于学习借鉴,稍有不明白的问题就不耻下问、虚心请教,工作中严格执行相关技术标准,力争精益求精。他承担的灵宝市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金矿普查、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调(勘)查、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穆吉斯通锡矿储量核实等二十余个重要项目均高质量完成,先后获得省局科技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等多项奖励,仅近三年就获得省局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黄金行业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他还注重理论研究,根据工作心得所撰写的《加强隐伏矿预测,实现找矿快速突破》等多篇论文在省部级专业刊物上公开发表。
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2007年,地矿一院所属柿树底(原萑香洼)金矿,经过多年的开发,原探明储量已基本消耗殆尽,矿山供矿压力剧增,选厂常常出现停机待矿,在这关键时刻,院决定让任副总工程师的杨生强同志到矿上兼任技术负责。看着院领导及职工们焦急的目光,他带领分院为数不多的技术人员组成攻坚团队,白天冒着危险在已废弃的坑道、采空区内调查摸排,晚上挑灯夜干,整资料、查数据、分折研究矿化规律,很快制定出深部攻深找盲、中浅部资源挖潜的具体实施方案。工作中,他把原已放弃的零星边角矿和低品位矿通过合理配置再次利用,保证了矿山持续、平稳生产;同时高度重视成矿规律与勘查工作部署的有机结合,探矿增储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矿山新增加的资源储量可延长矿山服务年限10年以上。&
克难攻坚&&任劳任怨
2012年4月,省局将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某锡矿储量核实工作任务安排给地矿一矿承担,要求在当年6月底前提交报告。这项艰巨的任务又一次落在了杨生强的身上,他深知这个项目是一块难肯的骨头,但他毫无怨言,愉快接受。在工作区,几乎每天都要面临突如其来的冻雨、冰雹侵袭,吃的是难以下咽干硬咯牙的饼馕,住的是寒冷潮湿的地铺,即使和衣而睡每晚也要冻醒几次,但和同志们一道以乐观的态度积极地投身于工作中。为赶时间,路被泥石流冲断了,就徒步行走近二十公里的山路到矿区,白天从临时驻地爬到海拔3000米高的寒冷坑道中编录、取样、了解地质矿化特征,晚上借助小型发电机的微弱灯光,席地而坐进行资料的整理,就是在这种工作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克服了语言不通、水土不服等困难,搜集了大量的野外第一手资料。回国后顾不上休整,第二天就带领项目组全体成员投入到紧张的资料整理工作中。由于该矿区地质工作陆续开展近三十年,原始资料繁多,加之项目终结于前苏联解体之时,资料管理不善,有上千张表格和近三百张图件需要分析、归纳和整理,且部分表格和图件没有翻译,给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为确保圆满完成任务,他带领项目组全体成员愣是一个月没有休息一天,每天工作时间均在12小时以上,终于按时提交了报告,工作受到了局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诚实守信&&乐于奉献
杨生强同志在工作中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诚实守信,无私奉献。前些年面对虚假地质资料泛滥的现象,他深恶痛绝,要求分管单位部门的技术人员对野外地质资料的收集必须实事求是,严格执行国家规范和技术标准,所有资料必须做到真实、可靠。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地质队员&三光荣&传统和&四特别&精神,为了把工作做好,多年来他每年在野外工作的时间均在300天以上,不仅放弃了大量法定节假日,加班加点更是家常便饭,他多次承诺要带爱人、孩子外出旅游至今仍未兑现;甚至为了工作他连院安排他作为劳模到西双版纳等地参观的机会也毅然放弃。近些年有不少老板高薪聘请他到新疆、广东及国外工作,给出的待遇都也非常诱人,但他都婉言谢绝。他用自己的行动向人们诠释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真谛,展示了一名优秀地质队员的风采。
推荐人选4:贾慧敏
花开深山别样红
在秦岭深山的地质找矿队伍中,有一位像映山红一样美丽坚韧的姑娘,她就是2011年从长安大学毕业在河南省地矿局地矿一院九分院工作的硕士研究生贾慧敏。作为一名女同志,她主动要求工作在野外生产第一线,以爱岗敬业、辛勤奉献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新时期女地质队员的风采。
巾帼不让须眉
地质工作因其艰苦的野外环境,对女同志来说会面临更多的困难。贾慧敏同志参加工作时已经27岁了,分院领导考虑她很快将面临恋爱、结婚、生子的问题,安排她在室内从事资料整理工作,但贾慧敏却找到领导坚定地说:&不去野外一线,怎么算是一名合格的地质队员,我不怕在野外吃苦。&看着瘦小腼腆的她说出这样倔强不服输的话,院里领导同意了,从此她成了《小秦岭金矿田南中矿带深部金矿普查》项目组的一员。小秦岭山区在豫西地区条件艰苦是出了名的。夏季树木枝叶茂密,灌木丛生,贾慧敏在工作时只能边走边用地质锤劈开交织在一起的树木枝杈;秋季落叶能盖过膝盖,跑一天她的鞋里、衣服里面都是残肢落叶,遇到有坑洼地带就会踩空,刚下过雨会打滑只能紧拽着旁边结实的树枝一步一步爬。偶尔还会遇到蛇,也会听到野猪的声音,胆怯却不愿意退缩的她会大声的歌唱或吼两声来吓走它们。从事钻机编录时,为了确保工作质量,有时她与男同事连续四五个日日夜夜在钻探工地,与钻工们同吃住,每天几乎没睡过一个完整的觉。白天需要精确记录,晚上还要加班加点,不是编制图件,就是埋头看技术文件、设计图纸、统计、计算各种数据,只怕自己的粗心大意把好不容易打到的矿层遗失掉。在配合项目监理工作的过程中,她坚持工期、实物工作量同步,安全、质量、成本同步的原则,保证了每道工序的有效衔接,使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环环相扣。虽然野外工作条件异常艰苦,贾慧敏没有叫苦,也没有喊累,树枝划破了手,她全然不知,脚底磨出了泡,也从未听她的抱怨,皮肤晒黑了、粗糙了,她也毫不在意。文静瘦弱的她总是那么倔强地挑战着一个又一个困难。扎实的理论基础加上任劳任怨踏实肯干的敬业精神,使她在毕业后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成长为一名独当一面的项目负责。
在项目组度&蜜月&的新娘
结婚是女孩子一生最重要的日子,蜜月是女孩子最期许的浪漫时光。贾惠敏的婚期正赶上项目工期紧,任务重,为了不影响工作,她把婚礼的筹备事宜全权托付给老公。队友们都笑她,人家女孩子结婚前都忙着策划婚礼、保养美容,逛街购物。你的婚礼,你却一点都不操心,还整天在山上风吹日晒的,你就不怕成为一个丑新娘?她乐呵呵地笑笑说:&没事,老公也不是只看上了咱这张脸&。一直到婚前一天,她才匆匆赶回家中。婚礼的第二天,她又说服丈夫放弃了早已安排好的蜜月旅行,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队友们见了她半开玩笑地说,&这个婚礼好像与你关系不大,你就像个宾客,新婚蜜月在这儿过,你真行!&,她笑笑说:&俺与咱项目结婚了!&。
毫不娇弱的孕期妈妈
人们常说,要做妈妈的女人是最幸福的,怀孕的十个月也被认定为女人一生中&皇后待遇期&。而她,却再一次让大家刮目相看。
2012年,她负责了《河南省崤山地区1∶5万区域矿产调查》的化探专项工作,该项工作面积高达2544平方公里,取化探样品两万多个,资料多,任务量大,时间紧迫,领导把这一重任交给她时,她隐瞒自己刚刚怀孕的事实,回答道&领导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这之前因为工作忙、出野外,她曾流产过一次,爱人心疼她的身体,无论如何都不愿她接这个任务。她说&老公,你们放心吧,我一定会注意的&。强烈的妊娠反应,让她半天就要跑几趟卫生间,吃进去的东西基本都吐出来了,甚至连喝的水都吐出来,同事们都劝她:&你流产过,把工作放放吧,好好休息,养养胎!&,可她却笑着说:&没事,我心里有数!&每天她总是第一个进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白天整理资料,晚上核对数据。她在新区的办公地点距离机关有几公里,每天她扛着大肚子,来回奔波,没有一丝抱怨。几个月的高强度工作,她脸色蜡黄,人比怀孕前还瘦了一圈。考虑到她的特殊情况,领导提出换人的建议,她却说:&我没事,没那么娇气,大家都很忙,而且这个工作我已经干开头了,比较熟悉,现在半途交给别人也不合适。再说了,我干活算是对孩子进行胎教了,来回跑只当是锻炼了,对孩子还好呢,一举两得!&。就这样,孩子伴随着她这样的工作中成长,直到孩子出世的前一天她还依然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一个月后,孩子刚刚满月,她又回到了工作岗位。领导同事们都说:你刚生完孩子,产假才休了一个月,还有5个月的产假呢,你怎么来上班了?她笑着说&时间不等人啊,我的工作还没做完呢&。朋友们都说她疯了!她却笑笑说:&工作嘛,就是得有这股子疯劲儿&。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总有回报。参加工作不到三年,她先后参与并完成了3个项目的野外工作、8个项目的室内资料综合整理工作,完成了3个项目的报告编写工作,其中为主要完成人的&河南省崤山地区1:5万区域矿产调查&项目2014年获得了&河南省地矿局科技进步一等奖&,成果鉴定为国内领先;&河南省崤山东部银钨多金属矿预查&项目的设计被省国土资源厅评为优秀级。日,国土资源报以《花开深山别样红》为题报道了她的先进事迹,&2014年3月,被河南省地质工会授予&河南省地矿系统巾帼标兵&。
推荐人选5:刘纪峰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刘纪峰,男,32岁,2006年参加工作,现在是嵩县车村萤石矿项目的技术骨干。工作中,他兢兢业业,深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曾多次获得&优秀团员&、&安全生产工作者&、&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生活中,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儿子,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亲人的爱。
在《庄子&渔夫&》里写到:&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汉&王充《论衡&感虚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是指只要专心诚意地去做事,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如果真心对待,能感动上苍,连石头都会为之裂开。借指只要真心诚意对待人和物,都会被融化。他就是秉承着这种做人做事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
他来自驻马店的一个小村庄,因为村里比较贫穷,一般父母会有一个人外出打工挣钱,留下一个人在家照看。那时候是他父亲外出务工,他母亲一个人带几个小孩子,还要照顾地里农活。1997年5月,他母亲病倒了瘫痪在床。那段是他们家最艰苦最难熬的日子。也就是在母亲病倒的那一刻,他觉得自己是个大人了,必须要承担一个家的责任。两个姐姐在舅舅家借读,家里只剩他和妹妹还有病床上的母亲。对于刚刚上初中的他,身上的担子一下子重了好多,但他没法退缩和气馁。
1997年5月&8月这段时间,14岁的他开始学着做各种各样的农活:烧饭、劈材、挑水、洗衣,还要照顾病床上的母亲,每天要给母亲喂饭、喂药。家里的电灯坏了,他就搬个板凳,小心翼翼地上去摸索着把灯修好。慢慢的,家里什么家具电器坏了,他都能修了。他也无数次告诉自己已经是个男子汉了,一定要撑住这个家。他那瘦弱的肩膀上承载了好多好多,因为母亲病了,父亲又不在家,他和妹妹会经常受到其他孩子的欺负,好几次为了保护妹妹,他差点和别人打起来,眼里噙着委屈的泪水拉着妹妹的手往家跑......
1997年9月,他母亲的病情稳定了。他父亲终于想到了办法,就是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妻子。这时,刘纪峰开始了他的初中二年级生活,他已不再是以前那个单纯没有任何烦恼的小男孩了,他开始思考,逐渐成熟,他在自己心里早已经悄悄埋下了理想的种子。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努力学习,长大后好好地孝敬自己的父母。后来他成了村里第一个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曾经被小朋友们欺负的他,被一些大人看不起的他,成了村里人教育子女学习的榜样,成了他们追随的楷模,对于他们来说,他就是个传奇。
他后来毕业了,参加工作了,也有了自己的小家。孝敬父母的心愿终于可以实现了。2010年,他母亲已瘫痪在床14年了,这时他在郑州的新房装修好了,他第一时间就把父母接了过来一起住。那是最让他开心的事情,虽然那时他母亲已经不能说话,也认不出任何人了,但是能和母亲生活在一起,他就觉得无比欣慰。唯一遗憾的是,他是一名地质找矿工作者,要经常出野外,不能时时刻刻在母亲床前尽孝。
尤其是前一段,唯一能在出差期间替自己的父亲,身体也不太好,他就坚持自己照顾母亲,每天为母亲梳头,擦洗身体,为她洗换脏衣服,连眉头都不会皱一下,都是那样地自然、理所应当。因为母亲不能活动,身上堆积了好多脂肪,他用自创的山楂减肥茶给母亲减肥,即使去上班了,回来一有时间就会照顾母亲。从来没见他抱怨过什么,痛苦过什么。虽然母亲给予他的照顾相对于同龄孩子少之又少,可是他知道,这不是他的母亲所想和能控制的,不能因为这样而削减他对母亲那深沉的爱。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而他作为儿子,做着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百善孝为先,默默地谱写出朴实无华的&孝&字。
当有人问他,会不会每天过得太累,有的人不太理解,可他都是淡然一笑。他就是这样的朴实,这样的真实。为了供妹妹继续读书,还在还房贷他省吃俭用。两个姐姐已出嫁,父母又没有经济来源,在妻子的支持下,他们一起供妹妹念完了大学,实现了自己的另一个夙愿。屋漏偏冷连阴雨,2011年,在妹妹读大学期间,他二姐患上精神病,被丈夫抛弃。他顶住各种压力把二姐接到自己家里,自己出钱给二姐进行专业治疗。经过半年的治疗后,他二姐终于康复,现在已经过上正常生活。你问他最有成就的事情是什么,他会说让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开心幸福就是自己最大的成就。
一个孝顺父母、关爱家人的人,怎会不&善待&自己的工作?工作中,他是一个铁打的汉子。
2011年,他主持嵩县车村萤石矿项目,该区地质条件复杂,山势险峻,到处荆棘密布,这给填图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有一次在工作途中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他身背5袋样品(大约有10千克重),在下一个陡坡时,脚下一滑,连人带样品一块掉入了水中,造成右脚腕扭伤。当回到驻地时,小腿已经肿了,而且周围布满了血斑。但他一心扑在工作上,根本没当回事。在驻地进行简单的处理后,他又回到野外工作了。
作为负责人,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每天爬最高的山,跑最长的路线,在严寒的11-12月期间,他每天早上7点出发,晚上6点天黑才归来,在项目部全体成员的努力下,他们完成了100Km2的调查任务。
在他负责期间,嵩县车村萤石矿找矿取得突破,预查期间获得萤石105.68万吨,远远超过目标的60万吨。2014年3月,项目工作质量得到省国土厅专家认可,工作质量被评为&优秀&。由他主持编写的预查报告,2014年6月通过省国土厅专家评审,报告质量被评为&优秀&。
因为经常在外工作,平时很少回家,在他3岁多的儿子成长中,他错失好多片段,心里不免有些愧疚。偶尔好不容易回去一趟,待上两三天就又要走了。每次回去的时候儿子都怀着有些陌生的眼光看着他,不过他一点也不懊恼,谁让自己工作太忙陪儿子时间少呢,接下来的两天里你会发现他会竭尽全力陪儿子玩,想把缺失的父爱一下子都弥补回来。儿子刚想和他混熟的时候,他又要整装待发了!虽然有些不舍,虽然有些无奈,可是一想到还有艰巨的任务在等着自己去完成,他立马就变得坚定起来,背上包,迈着坚实有力的步子消失在妻儿的视线中&&
他常说,人活着不单是为了自己,多么简单朴素的一句话。细细品味,又是多么温馨的一句话,人活着,不单单是为自己,而是要为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活着。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地质工作者的光荣和梦想,谱写出一曲爱的赞歌。&
推荐人选6:丁路明
流淌的真情
提起丁路明,60年出生的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苍老了许多;77年参加工作的他十年如一日,始终奋斗在基层一线。了解他的人都知道,用&爱国、爱家、爱岗&来描述其人一点也不为过,他将自己美好的青春和半生的心血,全部奉献给了地勘事业,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为单位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颗炽热爱国心
丁路明是16岁作为知青,下乡锻炼,次年到地质队参加工作,子承父业,成为一名普通的地质队员,这一干就是38年!
丁路明的父亲出生在泰国,在其幼小时,其父把他送回祖国,他便跟随其叔父生活长大。从思想境界上那时真谈不上是高尚到爱祖国、爱人民。
父亲长大后,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武汉地质学校(现今为中国地质大学),成为我院最早的一批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高级工程师,大队水文地质技术负责。父亲一生的足迹踏遍了河南的山山水水,参与工作并编写了三十余部地质报告。直到他58岁时,还在为我院1:20万固始幅大型水文地质普查报告辛勤工作,积劳成疾,病逝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父亲没有豪言壮语,但其行动却实实在在地为祖国的地质找矿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他用生命诠释了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爱祖国、爱人民的人。
父亲对丁路明的成长和工作影响很大,丁路明从父亲那里学会了工作要认认真真、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任劳任怨,他从父亲那里也学会了生活要朴实、自律、勤俭、节约,更从父亲那里学会了要有志气、有骨气、与人为善、谦逊低调的优良品质,那就是做人要像那山中的竹子一样&未曾出土已有节,纵使冲天也虚心。&
丁路明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从事过多种工种。作为一名普通的地质工,在综合普查分队搞区调,野外1:5万的化探工作历时4年,一口气干了一千多平方公里。之后又参加地质部的培训班,成为一名机要工作者&&报务员,为单位、基层、领导和群众上传下达,发送、接受情报、指令和信息。工作之余,丁路明不忘加强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丁路明参加在职考试,考取并顺利完成了我国第一批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历,拿到了大学文凭。
大学毕业后不久,因工作需要,丁路明被分配到大队财务科从事出纳及会计工作,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干了30多年。这30多年来虽然每年每月、每天每刻都只是跟那十个阿拉伯数字打交道,但无论从早到晚、从月初到年尾,他都认真地秉承职业操守,严格按照国家法规和财经纪律对待每一位职工,报好每一笔帐,做好每一个分录,完善每一份财务数据,填制好每一份资产负债、利润等各类报表。其工作得到了单位领导和职工的肯定和好评,先后被评为院&文明职工&、&先进生产(工作)者标兵&及局&工会积极分子&等。
家庭重任扛在肩
丁路明热爱自己的家庭和亲人。他的儿子大学毕业后也有出国留学的机会和其便利的条件,因为他的妹妹、叔叔、姑姑等大部分的亲人都在国外,但他在征得儿子自己选择的前提下,让其参加我局公开招聘来到院里,成为家中第三代地质队员,工作三年了,目前他儿子仍在野外地质一线,从事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紧张工作中。
丁路明的母亲是一位退休的地质职工,因为早年工作在车间被钻杆击打到头部受工伤,经认定为脑挫伤后遗症。现在随着年龄的增高,发展成为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原本精明强干的母亲由于疾病的困扰现在已生活不能自理。丁路明除照顾其母亲的饮食起居外,还要时刻留意怕其走失。更为外人不知的是其病症为多疑、健忘、易怒、暴燥、情绪起伏不定,作为儿子,丁路明每天都要不厌其烦地重复无数次地回答其同一个问题、解释同一件事情,绞尽脑汁编织无数个善意的谎言,有时母亲弄不清时间,半夜里也会突然起来问他一些问题。这些这些对于丁路明来说,早已习惯了。父亲的过早离世给儿女留下了太多遗憾,子欲孝而亲不在留给儿女的是永远的痛。作为一个年过半百的儿子,能有母亲的陪伴该是多么大的幸福!
由于担心母亲在其上班时没人照顾而走失,丁路明就在办公楼底下的健身器材那里放置了一把椅子,自己也把办公桌挪到二楼的窗户边,这样自己一伸头就可以观察到母亲的行踪,每隔一个小时,丁路明就下去给母亲送一杯热水。遇到下雨天气,母亲不能在室外活动,丁路明就把母亲带到办公室,给她准备一把椅子,让她静静地看着自己工作&&
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在单位,丁路明与同事们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因为丁路明就住在办公楼旁边的家属楼,作为财务科最年长的一名职工,他每天早晨都要提前来到办公室,擦好桌子、拖好地板、打好开水,让同事们愉快地开始一天的工作。这种习惯他已坚持数年,从未间断。
时光流逝,每个家庭都要经历很多次的欢喜悲伤、喜怒哀乐。在地矿三院几百户家庭中,碰到儿女出嫁迎娶,遇到家中老人故去,恰逢儿女金榜题名,适遇家庭添丁增口,不免要以不同形式答谢亲朋。这时,丁路明和他的同事时常被邀请参与协助招待、处理事务等,这些他都是极其热心、尽其所能的提供帮助。
今年五月中旬,单位一位退休职工因病在外地去世,丁路明随单位工会、离退办的领导一同去协助其家人处理后事,虽经周折办完丧事,但其住院药费报销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丁路明出于对这位老同志的尊重,考虑其家人远在外地不便,只身一人凌晨两点起身乘火车赶赴南阳、方城等其生前治疗的医院,查找其治疗的相关科室,寻访其主治医师,补开出院证明,复印病历,查找原始发票存根,费尽周折,辗转奔波,终于取得了完整的医保报销凭证,为其家人挽回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也给故人在天之灵些许告慰。当丁路明办妥回家时已是当日深夜了。&
2008年纹川地震后,全国人民抗震救灾的壮举深深地震撼着每个人的心。从那时起,丁路明就暗暗地下定决心,尝试着参加无偿献血。从此以后,他每年都要献血一次,后来他又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改为每十个月献一次血,并且每次都是四百毫升。时至今日,他已参加无偿献血六次,献血量达到两千四百毫升。他计划还将继续下去,直到达到国家规定不能再献血的年龄为止。
丁路明就是这样,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他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之举,也没有什么可歌可泣之事,他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职工,犹如生活中的一分子,大海中的一滴水,在我们身边存在着、生活着。
推荐人选7:朱国范
平凡的人&忠诚的心
&&&&&&&&&&&&&&&&&&
朱国范,男,55岁,1977年参加工作,现任地矿三院环境工程分院(信阳凯米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车间主任。三十七年日复一日的繁重工作让这个北方汉子看起来苍老了很多,同时他也获得了众多荣誉,地矿三院连续三年的&劳动模范&,2013年的&文明职工&,这些响当当的称号令人肃然起敬。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众多荣誉的背后是他三十余年来兢兢业业的工作、踏踏实实的做人,让我们走进朱国范的生活,从最平常的生活中感受他所传递的正能量。
埋头苦干&&无怨无悔
&&&&信阳凯米特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是河南九州丰源资源有限公司下属的一家致力于研发煤气发生炉及珍珠岩设备、矿产品加工设备的子公司。朱国范2006年进入公司后一直在艰苦而又平凡的电焊岗位上工作,焊接练习时经常一焊就是几个小时,汗水浸湿了工作服,焊花灼伤了眼睛,他依然坚持着;站、蹲、卧、跪、趴,他运用各种姿势进行焊接,熟练掌握各种焊接方法。他时时处处牢记着自己的职责,逐渐养成了用心工作、克服困难、精益求精、一次做好的工作习惯。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每天的勤学苦练加上下班时间忙里偷闲的理论学习,朱国范的焊缝质量合格率达到90%以上,焊缝外观成型度令众多客户非常满意,他的焊接技术得到了认可,并被公司提升为电焊班长,负责车间的一切生产任务。
朱国范从车间里一名最平凡的电焊工走到了车间主任的岗位,负责车间的全面工作,看似工作清闲了不少,实际上他却成了车间里最忙碌的人。在他心里,公司生产经营的成本等同于产品的质量,安全生产经营就是公司生存的保障,在公司人员缺乏的情况下,他主动承担起了安全员的责任。车间每天的生产离不开大量的用电设备及航吊设备,他每天都要在开工前带领车间工人对用电设备、线路和航吊的运转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施工安全万无一失。有的人认为他太啰嗦,但他自己却清楚,生产的安全是对公司的负责,也是对每一名工人的负责。公司车间外聘了不少年轻人,为了确保生产质量,他经常和工人们一起埋头作业,同吃同住,既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又为公司原材料的消耗及生产成本的降低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努力。他其实就是车间的总管家,车间里大大小小的事务都压在了他已经不再年轻有力的肩膀上,但他从没有一句怨言。
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朱国范同志积极参与技改研发工作,先后参与完成了两种适用于煤气发生炉生产需要的系列设备:一种是型煤生产线生产设备;另一种是膨胀珍珠岩系列设备。开发的新设备满足了客户的要求,为同行业竞争赢得了市场,为公司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朱国范在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勇于挑重担,不断地拓宽工作领域,把精湛的技术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为公司排忧解难。2009年江西萍乡的一个客户在我公司定制安装的一台煤气发生炉,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故障,锅炉无法正常运转,需要整修,客户方要求扣留保证金,这无疑会给企业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公司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正在这关键时刻,朱国范站出来主动请战,承担此次修复任务。他顾不上连续加班的辛苦,连夜启程赶赴江西,下了车他甚至连坐下来吃顿饭的功夫都没有,一路赶赴现场。为确保整修方案万无一失,他仔细研究和反复实验,在焊接过程中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终于凭借其出色的技艺取得了一次性焊接成功,各项性能指标均合格。客户方对锅炉进行检查后,敬佩的为他竖起了大拇指,连连称赞到,你们公司真是藏龙卧虎啊。朱国范在对该客户的设备及相关设施进行了全面检查,确保没有问题之后才放心的赶回公司。客户方挽留他多住几天好好休息一下,他却说,公司车间还有大量生产任务等着我去完成。这只是他工作中的一个缩影,几十年日复一日的忙碌使他深知时间的宝贵,公司利益的重要,个人的这点牺牲又算什么呢。
平凡生活&&幸福人生
朱国范有一个崇尚文明、积极进取、和睦和谐、相敬相爱的家庭。夫妻结婚30年来相敬如宾、孝敬老人、善待邻里;并且爱岗敬业事业有成,是一个和睦的五口之家,深受单位、邻里的好评,赢得了周围人的赞美。
在平时的生活中,他是一位勤劳朴实的人,不太爱说话,但和同事、邻里之间的关系处的非常融洽,每当别人提起老朱时,大家都会赞不绝口,觉得老朱平时为人忠厚老实,待人诚恳。谁家有困难他都能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在单位组织的各种捐款活动时他都会在第一时间参加。车间有位同事的爱人身患重病,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重担把这位同事压的透不过气来,朱国范细心的发现了同事的这些变化,积极了解情况,为他人分忧解难。他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主动承担起了车间的加班工作,就是为了能让这位同事能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人。
生活中,他深刻地认识到,父母亲对子女负有抚养和教育的责任,无论是老一辈还是父母亲,都要把对下一代的爱建立在科学和理性的基础上,把对子女的爱的感情同培养他们的人生观、道德观及其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结合起来,讲究方法、讲究技巧。健康的家庭需要一个健康的环境才能得以健康的发展和延续,朱国范与爱人始终把对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为此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送去好的教育机构学习锻炼自己,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并健康快乐长大成人。他的儿子现在已经参加了工作,并且也有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
朱国范就像一面旗帜,一面随时都能传递着正能量的旗帜。虽然工作的重任和家庭的重担已经让他不再那样挺拔,但他带给家人,带给同事,带给身边人的永远都是一张笑脸,一张对生活充满美好向往的笑脸。时光在他身上留下的许多岁月的痕迹,但他在平凡岗位上的坚守就像那陪伴了他几十年的焊花一样,闪耀人生。
推荐人选8:贾艳红
孝老爱亲&&无怨无悔
贾艳红,女,汉族,39岁,1995年8月参加工作,现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四地质矿产调查院基地管理中心的一名会计。
一、孝敬老人 关爱孩子 家庭和睦
尊老爱幼是我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她从小受父母的影响,知道要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都有用之人,所以在生活中处处以身作则,做到了孝敬老人,关爱孩子,同兄弟姐妹相处和睦。
2013年春节过后不久,她的爱人因单位工作安排需要需到国外去工作,孩子刚刚半岁。她本人还要上班工作,婆婆的身体状况也不很好,一切困难都摆在了面前,怎么办,在困难面前,她没有气馁,逢到上班每天一大早,把孩子喊起来,帮孩子收拾好换洗的衣物,带到婆婆家后,再去上班,小孩身体好的时候,一切还好,孩子稍微有一些身体不适,她都成夜成夜的不合眼,孩子一般容易在晚上起烧,夜闹,一会要给孩子喂药,还要不断的观察测量孩子的体温是否降了下来。印象最深刻的是孩子第一次晚上发烧了,她之前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心里特别害怕,因孩子奶奶身体不太好,就没有打电话给孩子奶奶,实在没有办法了,就打电话给孩子的大姨,在对方交待了一些小孩生病需要注意的地方,说观察看要是不退烧,就赶紧送去医院,她就一直守在孩子身边时刻观察着,天刚一亮就带着孩子去做作检查打针。特别是孩子不舒服的时候是最粘人的,打针时不要别人,她一抱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她也会想要是爱人在家该多好啊,可是她理解作为一个地矿人的妻子,从小受父辈的影响,知道他们是长年驻守在外的时间多啊,身边的阿姨,同事中的姐啊,嫂子啊她们都是从那时经历过来的,心里想她们都熬过来了,她一定要向她们学习。坚持,坚持就是胜利,渐渐地小孩学走路,呀呀学语了,她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她一直很重视,因为听专家讲座说孩子由妈妈一个人带容易内向,女性化,于是就给孩子报了亲子教育,因为星期一至星期五要上班,只有休息日有时间,逢到周六、周日还要带孩子去学亲子课程,孩子一天天长大,性格活泼可爱。
2014年5月,她的父亲生病住院了,一方面要照顾孩子,要去医院看望侍候老人,另一方面还要上班。多亏了兄弟姐妹的体谅,因为她一个人带着孩子就没有让她晚上在医院替换值班,她心里也是很愧疚,所以白天一有时间,她就奔向医院,婆婆体谅她的难处,帮她在家悉心照看孩子,让她有更多的时间抽出去多尽尽孝心,因为她的母亲几年前已经去世了,现在只有这个老父亲了,可见父亲对她来说是多么重要了,看着病床上的父亲日渐消瘦,她很心痛。&子欲养&亲不待&经过一个多月的尽力医疗,最终也是没有挽留住父亲,她的心情低落到了极点,这时最需要爱人陪伴,安慰的时刻,爱人却远在国外,在父亲被下病危通知书的时刻,她曾经哭着发信息告诉爱人这一不幸消息,但得知爱人因工作需要赶不回来的时候,她深切的对爱人说:&回不来就算了,也不要有啥思想压力,不能因为这影响了工作。&
生活过得平淡,在平凡的生活中汇聚着点点滴滴的亲情,一个和睦的家庭就是&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
二、勤奋敬业 奉献人生
贾艳红同志自工作以来,一贯坚持热情、严格、全身心投入的思想,努力把工作做好,多年来曾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工会积极分子&等光荣称号。因为她所从事的是基地管理服务的部门,在这个岗位一干就是十几年,每天对前来交水电费(代收)的用户及职工家属都报以热情的态度,细致、耐心的对待他们,遇到他们有不清楚或不明白的,不厌其烦的解释、沟通,积极配合领导处理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她经常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员工,干的是该干的工作,做的是应该做的事情,而组织对她如此的信任,就是对她工作的肯定,同时也是压力和动力,因为爱人远在国外,单位的领导和同事没少给予她工作和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她从心底里感激,化压力为动力,在以后的工作上更加爱岗敬业,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三、团结友爱 相互帮助
在单位工作中,能够积极的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同志,时时刻刻把同事的困难挂在心上,作为一名党员,她时刻把党员要起模范带头的作用记在心中,始终用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坚持用党的理论武装自己,不断的进步。不管谁家困难她都跑前跑后,送钱送物,问寒问暖,帮助解决,对于单位组织的震灾捐款及单位同事生病捐款等活动都踊跃参与,把同事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把单位当成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推荐人选9:刘彦兵
满腔热血&献身地质
刘彦兵,男,1975年12月出生,1997年7月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石油地质专业,学士学位,中共党员,地质高级工程师,现任河南省地矿局第四地质矿产调查院矿产勘查分院副院长。
刘彦兵同志自任现职以来,始终以高昂的工作热情和积极的工作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热爱的地质勘探工作中,为地质事业的发展倾注了满腔热血。多次被评为院&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等。
一、从思想源头正身,树时代模范形象
他在政治思想上,始终用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始终按照&严、细、实、快&的要求,时刻以身作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踏实肯干,努力塑造党员先锋模范和表率形象。作为一名地质工作者,坚定的树立了为地质工作奉献一生的思想,时刻牢记两个&更加&,谨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思想上认清地质工作的目的,努力为地质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虚心好学不松懈,求真务实大踏步
他深知:作为一名岗位技术能手,光有吃苦精神和十足干劲还远远不够,还要具备干好工作的过硬本领,才能让自己真正的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技术过硬的地质专业人才。&求真务实,做一个锐意进取的实干家&,他常用这句话勉励自己。工作中他思维活跃,积极学习,朝气蓬勃,工作热情高、干劲足,开拓意识强。同时,他谦虚好学、为人随和、性格活泼、善于思考、处事稳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平时团结同志、尊重领导,在同事当中树立了一定威信。
几年的项目工作锻炼,他不但全面、系统、熟练掌握了地质专业技术工作的有关规范、标准、规程,能够熟练运用地质专业理论、技术知识解决生产、工作中的各类技术问题及复杂问题,能够及时掌握和利用深部找矿理论、高精度地震勘探和大深度钻探工艺等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开展地质勘查工作,熟悉地质勘查工作中相关的物探、水文、测量及探矿等专业技术规范、标准,并与现代科学管理知识结合起来运用到地质勘查项目工作中去,使项目工作开展达到规范、标准、有序、成果质量高。在勘查工作中,他带领项目人员及时掌握施工进度,运用地质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工作中的各类技术问题,高标准要求,严把质量关,使项目得以高规范、高标准、高质量的顺利完成。
三、身先士卒严律己,克服困难&走出去&
刘彦兵同志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对所管项目工作,总是以谦虚谨慎的态度去对待。2012年,我院开展非洲博茨瓦纳共和国煤炭勘查工作,他带领项目组工作人员远赴非洲博茨瓦纳共和国,实施我院承担的中央风险勘查基金项目《博茨瓦纳共和国奎嫩地区PL473、PL474煤预查》工作,该国地广人稀,据统计该国200万人中有35%的人都是艾滋病感染和携带者,让人从心理上都胆怯;而且该国自然条件较差,各种传染病让人望而生畏,医疗卫生条件也比较落后;社会治安条件也很差,好多中国人在当地都曾受到过盗、抢,作为在当地的外国人,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安全保障。他依然克服种种困难,没有向领导提条件、讲待遇,主动挑起工作的大梁,为我院的&走出去&工作做了一个领头兵,受到领导的充分肯定。
施工期正好是旱季,他和项目工作人员一起吃住在矿区工地,白天紫外线强烈,晚上干燥寒冷,让人无法入睡。而且最难忍受的是孤独,矿区没有信号,打电话都得驱车几十公里,到矿区外的小镇上。他带领项目组人员努力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白天在工地进行地质编录,收集矿区的资料,指导钻探施工,晚上在灯光下画图,加强&三边&和室内资料研究、对比,研究矿区的地质及周边矿区资料,研究博茨瓦纳共和国卡拉哈瑞盆地煤层沉积环境和构造特征。
8月的一个晚上,我们结束一个钻孔,在把岩芯拉回驻地的途中,由于视线不好,汽车一下陷进沙坑里,车上就两个人,拉了大概20多箱岩芯,沙坑有一个特点,你越是发动汽车,那陷进就越深,刚开始还能动一下,一会车轮就陷进去一大半,连车轴都陷进沙里面去了,没办法,我们先把岩芯抬下来,然后把汽车轮胎下面的沙用手刨出来,弄了两三个小时,车才出去,向前停到路面坚实的地方,之后又一箱箱的把岩芯抬到车上,装好之后,我们两个人累的动都不想动了,还有几十公里的路要赶,回到驻地,天都快亮了。
四、术业专攻结硕果&&佳绩催促更奋飞
2012年至2014年,三年中他在国外呆了17个月,项目组在他的带领下,经过努力,成功施工完成了29个探煤钻孔,完成钻探工作量5300余米,在197km2范围内,见到了较厚的可采煤层,通过对已获得资料成果的分析研究,获得推断的(333)煤炭资源量8626万吨,预测的(334?)煤炭资源量18.9亿吨,达到大型井田规模,煤质为高磷、中低硫、中挥发份、中发热量的烟煤,可用于燃料和动力发电,适合煤电一体化开发,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为我院下一步在博茨瓦纳的勘查工作顺利延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分院副院长的他,始终以普通职工的心态和扎实严谨的作风,高标准,严要求,从不以领导自居,而是和同事们打成一片,踏踏实实干事,老老实实做人;他始终把领导的认可和同事们的信任当作对自己的最大肯定,勤奋工作。在年终组织的干部满意度调查中,他是领导和广大一线员工评价最好、满意度最高的干部之一。工作没有终点,只有始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求轰轰烈烈,唯求踏踏实实,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个脚踏实地的&老黄牛&,正在用一颗诚挚的心为地质事业的发展默默地耕耘、无私的贡献!
推荐人选10:魏从玲
地质&女汉子&
&哟,我们的&&女汉子&回来了,小魏这次从矿区回来能在郑州呆几天啊?&&呆两三天吧!&一个皮肤黝黑的三十多岁女同志答道。你一定诧异这位身材不高,体格不壮,脾气柔和的女同志为什么被称为&女汉子&吧?她,叫魏从玲,2008年地勘一院公开招聘的一名硕士毕业生,六年时间过去了,当年那个稚气未脱、说话慢声细语、体格柔弱的女学生是怎样蜕变成了一名&女汉子&,在她身上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吃苦耐劳&女汉子&
&上山带馒头、下山背石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是对地质一线工作者的形象写照,其艰辛即使对男同志来说都是一项超人毅力和坚强意志的考验,对于身心都要柔弱许多的女同志来说,其考验又有多大?魏从玲她实实在在地亲身体验到了。
2009年8月,正是一年之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平均气温都在35℃以上,人坐着不动都直冒汗。当时,魏从玲负责洛阳嵩县邓岭含钾岩石矿的勘查工作,为了早日摸清地质状况,向业主交一份满意的报告,她不顾炎热,带领组员在嵩县的茫茫大山里翻山越岭、摸爬滚打,做矿区填图工作。尽管魏从玲出生和成长于平坦的南阳盆地,没怎么爬过山,但是为了工作,她义无反顾,带领同事在嵩县的山上钻来爬去,白天,衣服几经汗水的&洗礼&,几湿几干,一天下来俨然成了一张简易的&天然地形图&,&皮肤更是被晒得黝黑,满山的荆棘也不时地与她进行&亲密接触&,身上及手脚被扎得鲜血淋漓。即使这样,晚上回来还要熬半夜把白天跑的成果在电脑和图纸上展示出来。野外工作一段时间后,她的手臂上和腿上都留下了斑斑伤痕,甚至有野枣刺扎入身体没有及时发现而后来化脓发炎。
身为女性,野外工作时遭遇生理期,怎么办?任务当前,一咬牙---上!山上攀爬一天回来,腰酸腿肿、步履艰难。晚上睡觉,辗转反侧、酸痛难眠。而为了避免在野外清一色男性队员中的&不方便&事情的发生,她只有忍着炎热夏季一天少喝水甚至不喝水!
野外工作不仅劳累,有时还很危险。魏从玲在参加洛阳卢氏县矿脉调查工作时,山高坡陡,野外工作难度极大。有一次,她和同事小张下山时迷了路。她走到了一个极为险峻的陡坡,脚下无处借力,手几乎无处可抓,她顾不得遍山的荆棘,咬着牙一点点的慢慢攀着下山。下山后才发现自己竟然是从七十多度的山坡下来的,惊出一身冷汗,后怕不已。而这,只是魏从玲在野外面临的无数艰险中的一个而已。
业务精湛&女汉子&
肯努力,才会有进步。在她刚开始接触地质工作时,业务不太熟悉。为了更好更快地熟悉工作、完成任务,她从没有享受过节假日,经常主动加班至凌晨一两点。工作上不懂的地方她虚心地向老同志请教,或者自己想方设法寻求解决办法。在她辛勤的努力下,仅仅过了四五个月,她就可以参与编写地质报告了。
2012年,为加强地质四分队的技术力量,院里将魏从玲调任该队任副分队长,成为当时我院唯一的女性副分队长。
面对领导的信任,魏从玲直面挑战,坚持冲锋在野外工作第一线。在四分队,魏从玲主要负责&河南省桐柏县老湾金矿深部及外围预查&和&河南省桐柏县老湾金矿接替资源勘查&两个项目。面对陌生的矿区环境和全新的工作角色,她室内努力熟悉矿区资料,野外坚持多跑多看。为了项目的顺利开展,身为副分队长,她还要配合院领导和分队长,综合协调与业主方和当地老乡的关系。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魏从玲迅速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在分队里,既能积极配合领导的工作要求,又能团结同事、热情关心同志们的生活和工作,尽己所能为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从而赢得了分队人员的信任和好评。
柔弱疲惫&女汉子&
2013年6月的一天,魏从玲半夜突遇一场严重的疾病,肚痛难忍的她脸色煞白,冷汗连连,丈夫急忙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因病情危急,医生连夜为她实施了手术。在医院治疗的一周,她想的最多的还是工作的进展。出院后在家休养期间,她不顾医生的劝告和老公的提醒,坚持通过电话和同事们沟通、协调工作方面的事情。按照医生要求,她至少需要休养3个月,但是她挂念着工作,半个月后,她就拖着虚弱的身体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术后上班一个多星期,正赶上分队的项目进行半年监审。原本安排魏从玲处理其他方面的工作,但因她比较熟悉项目情况,监审那天领导只好让她赶到监审地点。身体还很虚弱的魏从玲,来不及吃饭,喊来老公陪同,匆匆从郑州大西郊来到东区。赶到监审地点后,她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一直到项目顺利通过监审,才松一口气。这时她才发现自己眼前冒星星,虚弱的身体已难以支撑,幸好有老公的扶持才坚持回到家中。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魏从玲具体负责的桐柏县老湾矿区两个项目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现在该矿区作为河南省一个重要的金矿勘查基地,已经被纳入&河南省桐柏地区金银多金属矿整装勘查&这个国家级整装勘查项目中,经过进一步工作,该矿区预期可提交金资源量达到特大型。
助人为乐&女汉子&
在日常工作中,对于同志们的困难,魏从玲都尽量去帮助。她利用自己在计算机使用方面的特长,总结一些电脑操作的技巧,帮助同事们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时间久了,很多同志都知道&电脑不会,快找小魏&。
有一次,离退休科的同事找到魏从玲,请她帮助设计一个办公小软件。虽然以前没有做过类似的软件,当时手头工作又很忙,但她不想辜负同事的期望,就利用晚上时间熬夜加班去琢磨。因为缺少资料,她中午就到书店查阅书籍,晚上下班后反复研究、测试,终于设计出了一个方便实用的办公软件,提高了办公效率,离退休科的同事连说,&这个小软件省了我们不少事。&至今,这个办公软件仍在使用。
满怀歉意&女汉子&
因为把大量的心血和精力投到了工作上,魏从玲对于家庭的亏欠已难以算清。年迈多病的老母亲在南阳老家,可谓相距不远,一年却难得相聚一次;即便相聚,也是匆匆忙忙陪着去医院检查诊治,母女之间的体己话难得聊上几句。
由于魏从玲长期奔波在野外一线,家中大小事务全部交给老公打理,以至于回到家里就像住免费宾馆,什么东西找不到了都要问老公,常常被老公取笑&客人回家了&。玩笑背后,魏从玲很清楚她亏欠老公的太多太多,因为家务拖累,老公承担着家务和事业的双重负担,而自己却很难抽出一点儿时间来补偿什么。她只能开玩笑说,&等退休了我好好伺候你。&
魏从玲多年来的付出和牺牲被我院广大领导职工看在眼里,并给予了她高度的认可。工作几年来,她先后被院评为&女职工岗位能手&、&优秀党员&,连续多年被授予院级&&突出贡献标兵&荣誉称号,2013年被河南省地质工会授予&河南省地矿系统巾帼标兵&荣誉称号;又被评为&院级劳动模范&和&河南省地矿系统劳动模范&。
推荐人选11:吕文献
奉献不言苦&&追求无止境
吕文献,男,1969年出生,本科学历,地质矿产高级工程师。1993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河南省地矿局地勘一院九分队队长。
凡是熟悉吕文献的人无不称赞他是一位勤奋敬业、朴实能干的人。参加工作二十年来,他始终摸爬滚打在工作条件极为艰苦的地质一线,把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他所钟爱的地质事业。无论地质行业处于萧条期还是繁荣期,他始终满怀信心,忠于职守,对待工作尽职尽责、精益求精,具有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待同事更是无私奉献、乐于助人。
真抓实干&&勇挑重担
为了完成1:5万昆盖山、博托彦、克牙孜等十幅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任务,填补该区1:5万区域地质调查的空白,2010年7月,以吕文献同志为首的18名同志开启了这次南疆之行。
工作区位于南疆西部靠近边疆地区,西临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它就是中国西部第一乡&&木吉乡。
木吉乡全乡面积4300多平方公里,人烟稀少,海拔3690米,连对环境最不挑剔的骆驼刺也不愿在这儿生存,而这仅仅是我们的驻地。真正的工作区多在4400米以上,最高的山峰&马里他巴尔山海拔更是在6300多米,而人的生存极限在3800米。在这儿即使走平路,你也会体验到气喘吁吁的滋味,更不要说上山工作了,那更是三步一喘,十步一小憩,肺部犹如拉风箱似的呼呼作响。由于地处塔里木、天山、西昆仑三大地块交接处,目前正处于喜马拉雅活动期,山体陡峭,且无草木生长,裸露的土地长期在烈日的暴晒下变得硬梆梆的。人在上山的时候几乎无处借力,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跌入万丈深渊。
恶劣的自然环境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全新的区调工作方法,复杂的地质条件,一帮新手,让吕文献着实头痛。尤其是数字填图新方法更让他这个区调老手束手无策。但这并难不倒这帮兄弟。岩性不认识,采回来标本,一种矿物一种矿物的教大家,一个岩石类型、一个岩石类型的灌输,从不会到熟练。回报自己的是一张张会心的笑脸。
从海拔4400米到5200米,一个瘦弱的身影,带领着一群区调新兵,蹒跚在蜿蜒的山路上&&一不留神滑进了冰水中,拧一拧湿透的衣服,换上同事身上匀下来的秋衣,咬着牙齿,耐着寒冷继续工作。他常说&这里的环境很艰苦,时间也很紧迫,7月份出来,10月多就大雪封山,干不成活了。但我们大伙既然横跨了4500公里从南阳来这里就要做出点成绩,大家很努力,也吃了不少苦,我要比你们更努力,更吃苦,才能当好这个头,带领大家完成今年的任务。&
&亮剑&中有句话:一个队伍的灵魂是由建立这只队伍的第一任行政长官所塑造的。而我们这只新疆工作队伍的灵魂就是由吕工所赋予的:能吃苦,能战斗,能团结,能奉献,用坚韧顽强的精神跨过每一个障碍,完美地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这就是地质队员&四特别&精神的确切体现。
刻苦钻研&&不断进步
吕文献非常注重地质勘查规范及相关业务技术知识的学习,日常生活中,他制定了学习计划,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在新疆做区调期间,数字填图新方法的运用,不熟悉怎么办?他就从说明书入手,到实地操作,请教河南省地调院的同事,慢慢的,从一无所知到得心应手,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他总是说学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正因如此,他在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先后取得了CS11储量估算法和CS变值方法2003省国土资源厅科技一等奖,参与的《河南朱阳关-湍源地区铅锌银矿评价》获2003年河南省地调院找矿一等奖;主持的《河南省栾川-内乡地区土地庙沟铅锌银多金属矿评价》获2004年河南省地调院找矿一等奖;主持参与《河南省嵩县土地庙沟普查区铅锌银矿评价》获2004年河南省地调院一等奖,《陕西省商南县湘河钒矿区大泉矿段详查报告》获2007年河南省地矿局找矿二等奖;参与的《河南省新蔡县陈空铁矿普查报告》获2007年河南省地矿局找矿三等奖;主持的《河南省新蔡县练村北铁矿勘查》获2009年度河南十大找矿发现奖,《河南省新蔡县刘营-黄庄铁矿详查》获2012年河南省地矿局找矿成果一等奖。
关心他人&&乐于奉献
无论什么时侯见到吕文献,他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温暖的笑容,让人如沐春风,也能感受到其中传递的正能量。2013年,九分队队员刘瑞恒的父亲因病去世,此时,刘瑞恒还在野外,吕文献急人所想,帮人所需,马上组织人员到刘瑞恒家里看望、慰问。了解困难伸出援助之手,奉献出自己爱心,帮忙一起料理刘父的后事。
面对项目组人员年轻,业务技术不够全面的现状,吕文献深知质量在工作中的重要性,所以他就特别注重加强基础地质工作的质量把关。对于工作中的各类问题及新规范等业务知识,逐一向刚参加工作的人员讲解清楚,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办法,使其业务水平不断提高,逐渐从一个初学者成为一个技术较全面的地质专业技术人员。
爱心与耐心让吕文献赢得了九分队同事的一致赞扬,而他总是摇摇头说:善良的人都会这么做的,而对于有困难的人,我能从内心深处体谅他们的难处,总是能帮就帮。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凭着对地质事业的不懈追求,对本职工作的无限热爱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吕文献以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在实际工作中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啃下了一个个&硬骨头工程&。&他只是千百个野外工作者中的普通一员,却在这普通而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2009年在河南省地质行业技能竞赛中,吕文献获得&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技术能手&称号,2009年度被河南省地质工会评为全局重大项目劳动竞赛先进集体及先进个人,连续多年被地勘一院评为技术标兵,并荣获2013年院级劳动模范和河南省地矿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阅历征程好风光,更有胜景在前头。如今,吕文献正带领地质九分队全体技术人员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发扬成绩,无私奉献。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最初的执着:扎根地质工作,干事创业,做一名&出色的地质领航者&,为地质事业更加辉煌的明天贡献力量!
推荐人选12:狄国印
捡九万现金不动心&&扬拾金不昧正能量
&&&&4月24日上午11时,地勘一院的院办公室内来了两位陌生人,其中一位手执鲜艳的锦旗,眼含泪花,见到工作人员就激动地说:&这是地勘一院吧?我姓冯,来自商丘。我要找你们院里一位名叫狄国印的职工,当面向他表示感谢!&听了他的叙述后,一个拾金不昧、不愿留姓名的好人故事展现在大家眼前。
4月19日,冯先生携妻子去郑州市高新区某售楼部看房,不慎将妻子装有购房现金和重要物品的挎包忘在公共卫生间。11时左右,地勘一院地质八分队地质工程师狄国印散步路过此地,正巧去卫生间,发现地上有一个女士挎包。他打开一看,发现内装大量现金及身份证、银行卡等各种证件。狄国印当时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将包交还失主。包里翻遍也没找到失主的联络方式,他想着失主可能会返回寻找,耐心地在公厕门口等了二十分钟,却仍不见有人前来寻找。想到失主丢失巨款后的焦急心情,狄国印一刻也不敢怠慢,赶紧去枫杨街派出所,将挎包交给了民警。经民警点查,包内现金有9万元之多。
发现包不见后,夫妻俩吓坏了,这可是他们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啊!怎么就这么大意给弄丢了呢?俩人焦急万分,回想起可能把包遗忘在卫生间里,于是赶快折回寻找。寻找未果后,他们马上报了警。让冯先生没想到的是,他们的包早已在派出所里。经过认真核实,民警把包还给了冯先生。拿着失而复得的包后,冯先生激动地拉着民警的手,连声说着谢谢。当得知是一位只留下联系方式、执意不肯留姓名的大哥把包送到派出所时,他双手颤抖着拨通了&恩人&的手机。&大哥你好!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啊!我们全家永远感谢你!我一定要当面对你表示感谢!&无论冯先生在电话里怎么邀约,狄国印都婉言谢拒:&这是我应该做的,不是咱的钱咱不能拿,搁谁都会这么做的,这钱拿了坏良心。&低调了一辈子,狄国印一不想&出名&,二不想张扬,因为在他的心中,这只是一件不足挂齿的小事,&就是别人捡到同样也会这么做的。&冯先生始终无法平复自己的感激之情,总觉得应该对&恩人&表示感谢。最后他在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打听到了恩人的姓名和单位,这才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事后,地勘一院党委授予狄国印同志&道德模范&称号,号召全院职工一起学模范,多做好人好事,为社会传递正能量。河南卫视、《河南工人日报》《国土资源报》等媒体都对此事进行了报道,对狄国印拾金不昧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
拾金不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良好道德风尚和崇高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狄国印同志行为,充分体现了地质工作者质朴、无私的精神风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不仅给全院职工树立了榜样,也为河南地矿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为社会增添了正能量。
推荐人选13:刘建军
无私奉献铸就地质忠诚
刘建军,男,1966年出生,地质工程师,现任地勘二院内蒙白沙窝矿调项目负责。自1986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野外一线工作,先后参加、主持完成了&栾川县赤土店地区铅锌银多金属调查评价&、&洛阳钼都矿冶有限公司焦树凹选厂石门沟尾矿库二期扩容该造工程勘查&、&河南省卢氏县三角城矿区铁矿资源储量核查&、&河南省栾川县摩天岭矿区滑石矿详查&、&河南省嵩县骑马沟矿区铅锌矿普查&等十多个项目,为国家提交铅、锌、银、铁、钼等矿产资源多处,先后获得河南省地矿局科技成果二等奖两个、三等奖两个,中国有色金属找矿成果三等奖一个。他顽强拼搏、关爱职工、热爱家庭,为大家树立了优秀的道德典范,得到了领导及同事的一致称赞。
地质工作是一个艰苦的行业,坚守在野外一线的地质人默默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苦衷。常年的野外地质工作,让刘建军这个曾经白白净净的莘莘学子变成了一个皮肤黝黑、双手粗糙的地质汉。刚参加工作时,他在嵩县金前河矿区参加&河南省嵩县前河矿区金矿勘探&,那里山高林密,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物资保障有限,生活工作条件十分艰苦,对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他和当时的同事一起,带着简易行李,一头扎进矿区,开始了他的地质生涯,无论是野外踏勘、地质填图,还是工程编录、地质报告编写,他都潜心钻研,追求完美。不管当天的工作再苦再累,第二天的刘建军永远是充满着激情,好像一台永不言累的发动机,从技术员、地质组长到项目负责,工作的历练让刘建军不断的成长和成熟。
2012年,刘建军所在的分院与栾川县某矿业有限公司签订了勘查补充合同,分院领导权衡之后让其担任项目负责。刘建军深知开展工作的困难,由于之前在该矿区工作过,对矿区情况较为熟悉和了解,他毅然接受了任务。在施工的过程中,面对甲方对施工方案的改变及对工作的挑剔,建军没有畏惧,而是积极与甲方沟通。在他的努力下,说服甲方认可了我院编制的施工方案,最终以最小的投入,达到了最优的地质目的。根据甲方工作的需要,地质勘查成果要提前提交,在原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已实属不易,特别是野外施工结束后一个月提供地质报告,且报告编写的时间又恰逢春节前后,更是难上加难。为了地勘二院的荣誉,刘建军统筹协调,科学安排,带领项目组全体人员加班加点,放弃节假日休息,每天工作达十四五个小时,双眼的血丝始终没有消退过。最终在甲方要求的时间内提交了勘查地质成果,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不仅为地勘二院赢得了信誉,也巩固扩大了二院在栾川县地质勘查市场的地位。
2013年分院承担了《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白沙窝等五幅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项目,领导把重担交给了他。接到通知后,面对家中的老母亲和不满一岁的女儿,他曾犹豫过,但为了工作,他放下对妻子和女儿的眷恋,毅然决然地收拾行囊,奔赴茫茫戈壁的马鬃山工作区。
马鬃山,一个无边无际的茫茫戈壁,上世纪90年代初,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生存环境调查组认定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生命禁区&。&初到工作区,环境比想象中的要困难得多,区内人烟稀少,气候恶劣,干旱,风沙大,生活用水及物资缺乏。面对困难,他没有向领导讲条件,摆困难,而是与项目其他人员坐车颠簸了将近两天,按照地形图结合GPS找到了项目所在位置,白天协调地方关系,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晚上在简陋的宿舍里分析矿区相关技术资料,合理规划,科学严谨的安排各项工作。他常常给年轻同志灌输地质队&三光荣,四特别&的精神,让他们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严谨的作风。在野外实际工作中,他身先士卒,对待工作严谨负责,严把质量关,一丝不苟,力求每个细节都能做到位。无论是化探采样,还是地质填图,工作中的各个环节都亲力亲为。
2013年10月,天寒地冻,矿区工作即将收尾。建军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告知二弟由于事故,造成双腿骨折,必须做手术,手术危险系数较高,急需回去照顾,然而矿区工作正处于紧要关头,不能群龙无首,根本无法分身。最终他毅然决然地把家事交给了值得信赖的亲人和朋友。把对弟弟的无限关怀,对家的人和孩子的眷恋化为不竭的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和同事们没日没夜加班加点,共同努力下,2013年底,项目提前保质保量完成,完美收尾。虽然没有赶上弟弟的手术,但有幸手术很成功。当他急匆匆地赶回家见到弟弟安好的那一刻,心中的幸福、欣喜、遗憾、愧疚、心痛,顿时化为五味陈杂的泪水,顺着黝黑而干燥的皮肤默默流下&&
工作之中,建军恪尽职守,爱岗敬业,为大家树立了良好的形象。项目组成员多数刚从学校毕业,实践经验欠缺,针对此情况,他自觉发扬地质队员&&传、帮、带&传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对新人倾囊相授,积极帮助其尽快成长。他还采取定期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在队伍中形成了学赶超、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他不是一味的求全责备,而是让大家一起探讨,找出问题的根源与解决的办法。在他的带领下,项目组成员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按时完成了设计的各项工作任务。
由于身处省外,工作生活均要与当地的少数民族接触,给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面对生活习惯的不同,建军带头遵守行业文明行为规范,带领大家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礼仪,帮助居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长期的坚持,让刘建军所带的团队在当地的乡政府及群众中都取得了良好的口碑。
平凡的地质岗位上,刘建军不甘于平庸,无论外部环境多么恶劣、艰苦、复杂,他始终坚持,为二院发展,为地质事业默默地奉献着。
推荐人选14:范崇满
无怨无悔度人生
范崇满,1972年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勘查院岩土公司第一分公司经理,他凭着献身地质事业的热情,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先后参加了近百个项目的工程施工,优质率达90%以上,为院创造产值5000余万元。他严以律己、热心助人、关爱家庭、无私奉献。由于在&三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方面业绩突出,多次被评为院&先进生产者&、&优秀党员&等光荣称号,2012年在&&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昌卷烟厂易地技术改造项目桩基工程&中,他创造的&静压预应力管桩在粘土地层采用引孔法施工的终压值控制法&,&获得2013年河南省地矿局科技一等奖。
一、关爱职工像大哥一样
作为有着10多年工作经验的项目经理,工作中,他始终把关心人、理解人、用好人放在第一位。对新分配到单位的青年职工,他言传身教,教他们如何施工放样、如何使用全站仪,手把手地指导他们怎样做好数据计算、钻机定位、孔口水准测量、钻孔控制、混凝土检测、桩顶标高的控制等相关技术要点。
一次,范崇满发现一名新来的学生工作热情不高,有时还牢骚满腹。他想,一定是思想上有解不开的疙瘩。于是,吃过晚钣后,主动找这位青年学生聊天,找到原因后对症下药,通过聊天了解到这位青年职工嫌野外工作艰苦,与他心目中的地质工作差距较大,感到没有前途和希望。甚至觉得几年大学白读了。摸清情况后,范崇满从自身说起,从身边人说起,并列举了公司几位领导均同他一样,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但他们都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把自己的远大理想同单位前途、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从基层一点一点地积累经验,一步一步增长才干,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经过近两个小时的沟通聊天,青年职工的思想有了改变,认识到自己的情绪主要是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怪,表示一定要向老同志学习,以老地质为榜样,立足岗位,多作贡献。思想通了后,这位年青人很快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工作中&,并作出了不凡成绩&,成长为公司的生产骨干。
范崇满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劳动是福&。他说,有人认为,工作干得多,汗流得多是吃亏,但我认为是福。他教育年轻人,过去,地质部门曾流传着这样一个言论,学技术吃亏,那主要是过去的平均主义的大锅饭所致的,现在单位、国家政策好了,多劳多得,多劳动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所以,当代青年人要多学技术,学好技术,多为单位作贡献,这样不仅能给个人、家庭带来收入,还能增加自己的业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今的地勘二院常有人说,凡是跟范崇满干过的年轻人,思想开朗,工作有激情,身上有一股不服输的闯劲。看到这些好学上进的年轻人,范崇满打心底里高兴。
二、工作起来不愿步人后尘
范崇满任项目负责和项目总工以来,完成的&新乡平原博物院桩基工程&、&新乡市三合一桩基工程及土方开挖基坑支护工程&、&北京轨道交通亦庄线小红门站、站后出地点――旧宫站区间桩基工程&等项目均得到甲方的称赞。但范崇满不满足于这些,在工作中他总结出&三多&原则:一是&多看&,不明白的地方要多看看;二是&多问&,不知道的地方要多问问;三是&多动脑&,找不到问题的原因要多思考不放过。他还利用自己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与技能,做好工艺、技术革新工作,在&新乡平原博物院桩基工程项目&中,设计为桩底扩盘,上部桩直径为600mm,扩底底部直径为1200mm,根据地质报告,扩底部位正好处在中砂层,施工难度增加,根据设计要求,范崇满同技术人员一道,认真研究,并参考相关资料,对原来施工用的分支设备进行了改进,终于制做出挖底钻头。为验证施工效果,现场进行扩底试验,并记录实际数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进,直到满足设计要求,改装后的设备投入使用后,混凝土充盈系数完全达到设计要求,并顺利通过桩基竣工验收。桩基施工不可预见因素很多,&北京轨道交通亦庄线小红门站――旧宫站区间桩基工程&施工时,发现上部10米均为生活垃圾,上部泥浆漏失严重,施工成本成倍增加,经过反复试验及论证,他采取粘土回填等方法,顺利解决了泥浆漏失问题,降低了施工成本。此外,在施工过程中,他还将钢筋笼标高的控制由原来的漂管加钢丝绳改成漂管加锁扣;将桩基检测所用的桩头箍由原来的一次性钢箍改进为螺丝连接的两半圆可重复利用的钢箍,既提高施工效率,又降低了费用。
随着施工工艺、施工技术的不断更新,市场的不断发展。范崇满同志的理论水平显得有些薄弱,甚至有的图纸都看不明白,他想,干工作一定要有过硬的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于是,他时刻告诫自己,必须以谦虚踏实的态度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断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虚心向老师傅请教。为了学好理论知识,他利用空余时间对自己&充电&,经过努力学习,取得了专科文凭。2012取得了中级职称,2013年又通过了二级建造师的考试。他还不断探索总结施工经验,不少作品在CN级杂志发表,受到了同行的称赞。
三、对待家庭说不清甜苦
父母远在老家居住,范崇满一年回不了一次家,有时忙项目电话都忘打了。一年春节回到家,母亲见他的第一名话就是&还知道回来啊,以为你失踪了!&当时真是苦辣酸甜,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但为了工作他别无选择,自古忠孝难两全,以后有时间一定加倍偿还。2012年5月,许昌&中国人民银行许昌市中心支行新建发行库及营业办公用房桩基&项目正在紧张地进行中,因静压桩终压值问题一直与设计方联系,迟迟没有结果,工地人员设备均在停待,做为项目负责人真是度日如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就在此时接到姐姐的电话说父亲感觉身体不适,去县医院检查结果不太好,问他能不能回来一趟带父亲去大医院检查一下。当时真不知如何是好,工地处在停待状态急需解决,父亲的病也需要医治。无奈,他只好与哥、弟们联系说明情况,并商定由他们先陪父亲去郑州做检查,有什么问题及时告诉。经查父亲患的是肝癌晚期住进医院需动手术。范崇满把工地事情按排好后匆匆赶到医院,想多陪陪老父亲。可刚到医院,工地又打来电话说,甲方要核对工程量,他又匆匆地赶回了工地。就这样,范崇满工地、医院两头跑。父亲病情恶化,已是回天无力,遵照父亲的遗愿,范崇满把父亲送回了家,没几天就去世了。每想起父亲有病到去世自己没陪几天,心中只道不孝,这是自己一生也没法弥补的啊!
工作性质的原因,范崇满大部分时间在外地,有时想着,要是项目在许昌该多好啊,可以和家人多处一些日子,尽尽作丈夫、作父亲的责任和义务。2013年11月,&许昌市职工之家――职工健身苑工程桩基&项目开工了,工地距家不到二十分钟路程,他还是吃住在工地很少回家,妻子不解地说,&远了不回来,近了也不回来,你心里还有没有这个家啊!&。儿子见面的第一句话也是&爸爸你什么时间走啊&。每每听到这,心里很不是滋味。总是说&现在项目正在关健时刻,完了就回来。&妻子一人支撑着家,操劳过度,出现头晕现象。一天晚上,妻子突然晕倒在地,崇满感觉情况不对,到医院一检查,原来妻子脑内长个瘤,需尽快动手术。听后妻子病情,崇满觉得天要塌一样,想着一定要找最好的医院为妻子看病,再忙也要陪妻子度过这关。范崇满一边按排项目上的事,一边联系医院,最后决定上北京为妻子治病。妻子住院期间,他日夜都陪护在身边,手术前陪她做各项检查,没事就陪她到处转转,说说现在医术如何先进,以减少她对手术的恐惧,送她进手术室时,为她加油给她信心,告诉她自己一直在门口等候她出来。手术一切顺利,术后崇满日夜陪着妻子,陪她说话、解烦,陪她做康复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牦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