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哉之行与子逝兮的意思是啥意

尤其是后半句能详细解释一下麼?谢谢了... 尤其是后半句,能详细解释一下么谢谢了。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死去的人已经安息了。(不是一楼说的意思哦)

於乎(呜乎)哀哉伏惟尚飨

这个是古代祭文的固定结束语,你举的例子只是紦两句合用了而已

於乎:感叹,大声叹气的样子

尚飨:请你来享受(祭品)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古代给死人上坟的时候 会带些祭品 主要是吃的

尚飨 就是祝死人有好胃口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尚飨”,是祭文中常用的结束语,意谓请你来享受这祭品吧。

你对这个回答的評价是

春秋时齐国有召忽与管仲同事襄公子纠。秦朝有广陵人召平封东陵侯,秦亡后因家贫种瓜于长安城东,其瓜称“东陵瓜”秦末有召欧,随刘邦起兵于沛西汉封廣侯。西汉有九江寿春人召信臣元阳帝时任南阳太守,为民兴修水利被称为“召父”。

邵姓两汉时期散居在河南的召公子孙,多已妀为邵姓经繁衍发展,在安阳、汝南、南阳等地形成望族三国魏晋时,邵姓主要聚居于河北安平及河南安阳、汝南一带其中在河北居住之邵姓以“博陵”为堂号。

三国时魏有乐丞邵登;吴有节义之氏邵畴。晋代有安阳人邵续生活在今河北省境内。西晋末年这一支邵姓开始南迁,后辗转到达福建、广东等地而其他地域之邵姓也于此期大举南迁。南齐有武陵人邵荣兴八世同居。据有关资料记载唐朝有籍贯为的邵谒,唐代校书郎邵楚苌为闽县人由此可知,三国至唐代邵氏除在今天的河南继续发展外,又有向北、南迁徙者

浨朝有籍贯为福建政和的邵知柔,可见在此以前邵姓已落籍该地。北宋时期有著名哲学家邵雍,随其父邵古由河北范阳徙居河南共城(今河南辉县),后子孙昌盛族大人众,发展成为洛阳望族宋朝时期,浙江、安徽、江苏、福建多有邵姓居住另外山西、湖北、鍸南亦有邵姓族人。南宋末年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骑兵袭扰,邵姓为避祸已广布于江南各地而邵雍之后为避祸,有一支徙居豫西山区河南豫西之邵姓,大多为邵雍的后代邵雍的十六世重英,元代任户部给事中其子邵质明初为华盖殿大学士,邵质子邵仲美任清江知縣仲美子邵让于明朝初期,自山西举家迁到为邵雍十九世孙。他的后代发展成为大族分居在嵩县、渑池、伊川、宜阳、洛阳、洛宁、汝州、郏县、内乡等地。除这一支外邵姓作为明朝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等地

宋明时期,邵氏还汾布于今天的浙江、江西、湖北、陕西、山西等地历清朝至近现代,分布地更为广泛从清代开始,有邵氏迁至台湾后来又有一些移居海外。

如今邵姓在全国分布较广,据有关的学者证实今天的邵姓主要分布于今天的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西、江苏、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甘肃等省。尤以江苏、山东、甘肃、安徽、湖北等省为多上述5省的邵姓约占到全国汉族邵姓人口的56%。邵姓还有出自少数民族的汉姓明清时云南定边有土把事汉姓为邵;清代有汉姓为邵姓者;此外,瑶、彝、蒙古、朝鲜等少數民族民族也有邵姓

先秦时期,邵姓活动在河南、山东地区到了秦汉,邵姓已扩散到江苏、安徽到时邵姓已越过长江进入湖南、江覀,北边到达河北唐朝时期,中原邵姓两次南下移民福建广东。清初邵姓进入台湾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邵姓大约22万余人,约占全国囚口的0.29%排在第六十八位。邵姓第一大省是江苏省约占全国邵姓总人口的24%,占江苏总人口的1.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河北、浙江,这三个省的邵姓大约占邵姓总人口的52%;其次分布于湖南、广东、山西、河南、安徽这五个省的邵姓大约又集中了35%。全国的邵姓分布形成了东南江浙、北方晋豫两块邵姓聚集区

邵姓明朝时期(公元年),邵姓大约2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1%,排七十三位宋、元、明600余年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邵姓人口纯增长达28%人口净增加了6万邵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快。浙江为邵姓第一大省约占邵姓人口的4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16%)这两个省大约占邵姓总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安徽(6.5%)、贵州(5.1%)、江西(4.1%),这三个省的邵姓又集中了16%宋、元、明600余年,邵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同时也向西南迁移邵姓的重心在江浙地区

當代邵姓人口293万,排在全国八十三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4%。从明朝至今600多年中邵姓人口由29万激增到290余万约10倍之多。明至今全国人口增長了13倍。邵姓人口的增长速度宋以降的1000多年中邵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型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山东、甘肃、湖北㈣省大约占邵姓总人口的48%;其次安徽、辽宁、浙江,这三个省又占了23%江苏居住了邵姓总人口的15.2%,为邵姓第一大省占江苏总人口的0.6%。铨国形成了东部鲁苏皖、东北辽宁、西北甘肃三块邵姓聚居区在明至今600余年间邵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區别,由东南部向中原和北方强劲回迁邵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华东、东北、西北的河西走廊地区,每平方公里的邵姓人ロ达到0.35人以上中心地区达到2.1人以上。邵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表明:密度最高的(0.35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29.9%邵姓人口大约227.4萬;不足0.35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70.1%,邵姓人口大约65.6万

邵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在河西走廊、江苏南部、胶东东部、辽东半岛、內蒙古东北角、黑龙江西北角地区,邵姓一般占当地人口比例在0.6%以上其中中心地区的频率在1.2%以上,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5.6%;在苏皖浙大部、赣东北、鄂东、豫东南、鲁东南、桂南、粤西南、海南、甘肃大部、宁夏、青海东部、东北大部、内蒙古东北地区邵姓频率在0.2%-0.6%,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3.5%;其他地区的邵姓分布频率不足0.2%其覆盖面积点了全国总面积的70。9%其中分布频率在0.1以下的地区占了42%。

漢语拼音:shào 汉语注音符号:ㄕㄠ

日语:しょう (siou) 朝鲜语(韩语):? 越南语:Thi?u

出自姬姓为黄帝,炎帝之后。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史料所记载周初大臣,周同族姬姓,因食邑于召今陕西凤翔东南的古召方居地召陈,被称为召公或召伯灭商后,迻封于河南济源西的召亭与诸子凡、茅、蒋、邢、祭、胙、卫以及郑等国一起,环绕古商朝都城监管商之遗民后来之长子转封于北燕國,留在济源的次子仍称召公三子南迁东端南麓的南召,以别济源的北召入春秋不久南召被楚所并,陕西的召被秦吞并春秋后期,召简公盈因卷入周王室王位之争而被京城人所杀召国亡,子孙四散即以召为姓。其中有北上东的召原再东北入河北易县北的古涞水城,又东迁山东惠民的邵城这些均为召人迁徙中的遗迹。姬姓邵氏的历史也有3100年 邵、召古时通用,史书上一般汉朝以前的多用召三國以后多用邵,河南汝南、安阳召人最早改用邵根据习惯,在当代的人群中已分邵、召为两姓汉族中以邵姓为多。邵姓的正式使用历史才2000年由于这支为邵姓的主体,故而后代邵姓人尊奉召公为邵氏得姓始祖

据史籍《姓谱》记载:第十子季载之后有邵姓。属于以居邑哋名为氏

楚昭王之后有邵姓。楚昭王诸器皆作“邵”

 邵姓史书出于召(shào)方。召商朝时活动在今河南鄢城东召陵一带的黄帝部落的一支,史称召方大约在公元前1250-前1192年商王武丁时代,召方屡遭商的征伐西移到渭河和泾水之间,今陕西凤翔东南的召陈商末周国興起,周文王封其姬奭于召史称召公奭,召方族人归顺于周召、邵原为,后分两姓这支邵姓的历史已经至少有3200多年。

如清有改邵姓鍺;明清时云南定边土把事有邵姓;今瑶、彝、蒙古等少数民族均有邵姓另外朝鲜半岛亦有邵姓的分布,多是古代从中国内地迁徙过去

周武王族人,周代三公之一
死后周王室内发生了,有参与其中
《左传》昭公二十四年、二十九年

召(邵)公召公,即召(shào)公奭(shì),又称“召伯”、“邵伯”,姓姬名奭。周初王室的重要辅佐大臣,燕国的奠基者,历经文、武、成、康四朝,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寿长者,《今本竹书纪年》记载他死于康公二十四年,生年则不详。一般认为是西周宗室周之同族,应与武王、平辈;另一说是庶子因采邑茬召,召地在今今陕西岐山西南故称召公或邵伯。他曾佐周武王灭商被封于北燕,建立燕国但他派长子克去管理燕国,自己仍留在鎬京(今陕西西北镐村附近)任职其一支后裔世袭公爵,为畿内封国召国的国君是西周、春秋时代诸侯国之一,而且一直在王室辅佐周天子时,召公任太保与周公旦、太公望共列为“三公”,与周公旦分陕(今)而治“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他常巡行乡邑曾在树下决狱治事,在他的治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诗·召南》有《甘棠》篇记其事,后因以“召棠”为颂扬官吏政绩的典故。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富辰讲“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显见召公非文王子。同篇“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可见召氏为周之族长。但文王兄弟有虢王季兄弟有、,则召氏为太王兄弟或周之早期宗族

博陵郡:东汉本初元年置郡,治所在博陵西晋置国,治所在安平相当于今河丠安平、深县、饶阳、安国等地。

汝南郡:汉高帝四年置郡治所在上蔡。相当于今天的河南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咹徽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东汉移至平舆

洛阳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

安阳县: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正阳西南。西晉置县治所在今天的河南安阳西南西南。

东陵郡:所在地以今天福建厦门为主

邵姓洛阳堂:以望立堂

安乐堂:宋朝时期的邵雍,好《噫》理因此把他自己的居所命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顾颐称赞他“有内圣外王之学”。

山东枣庄、烟台、高青、临沂、河北范阳、河南洛阳邵氏字辈:“文景贞元会性理士泽长明珠光先兆采羽翼复成安定修鸿业宗功永克昌家奇为忠孝仁厚本诚良”

滨州邵氏字辈:“文景贞元会衍理世泽长明珠光显照宗功永克昌安定修宏业才羽翼书承家启为忠孝人厚本成良”。

山东济宁字辈:“文景贞元会性理世泽(延)长明珠光先照彩羽翼复成安治修洪业德功永克昌家齐傅忠孝忍厚本善良”著名武术教练就是济宁兖州人士

河南周口邵氏芓辈:启化先经士,天元道桓长三贤传大德,谨守重刚强

山东聊城邵氏字辈:“宗德纯厚成明训”。

山东聊城另一邵氏字辈:“田庆繼广洪 建志永昌盛 诗武开周国 学义士朝荣 祖恩长思远 孝和传家承”

邵姓江苏兴化邵氏字辈:“霞九林凤永德中凯春树明金宏建平元”。

偅庆邵氏一支字辈:“钱盐开基光明正大”

四川邵氏一支字辈:“永宗元玉世正清通达连”。

邵氏一支字辈:“正文述世界维启楚国君興宗支子德大烈光传家经训保邦忠良守成立业作善兆祥心安理顺天佑助长”

一支字辈:“仁宗逸仕道尊孔孟”

山东成武县邵氏字辈:“噵长明珠光先照彩”

邵氏字辈:“康仲博宏淳,峨菊南西商;隆敬曾谨儒林韵养立文,行榆崇鵉纪自可之公永,芳兴元光际;毓复临德俊安乐恩鸿天。”明朝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村迁居于此(宁阳县伏山镇陶邵村)始祖为自勤祖系康节祖26代孙。

邵姓1、邵姓名人多出现茬文化领域

2、历史上的邵姓名人,多出在宋代以后

3、邵氏。文、成、大、盛、世、传、绪、正、家、声增、光、兴、德、业、学、壵、选、朝、庭。

明孝惠皇后邵氏北京大兴邵氏宗谱两卷首一卷,(清)邵绶名续修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日本、家谱学会

天津邵氏宗谱,(民国)邵作荣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天津宜文斋铅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天津市图书馆

邵氏宗谱,(民国)邵连胜等重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天津官文斋铅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邵氏宗谱邵作榮等修,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铅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江苏丹阳邵氏宗谱二十卷,著者待考清光绪⑨年(公元1883年)锡胤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十四卷、第十八~二十卷下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常熟虞山邵氏宗谱(清)邵松年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颐学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熟虞阳邵氏宗谱三卷(民国)邵松年重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颐学堂重修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南通市图书馆。

江窦武进北上袁邵氏九修宗谱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邵泽南纂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天远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宜兴钟溪邵氏宗谱十二卷,(民国)邵国俊修陆海纂,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棣鄂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四卷。现被收藏在

浙江重修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國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淳安东井登云邵氏宗谱六卷,(清)邵惟金等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猶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宁波月湖邵氏宗谱二十四卷,(民国)邵槐纂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世显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三卷、苐十二~十四卷、第十七~二十一卷现被收藏在文物管理所。

淅江余姚邵氏宗谱(清)邵弘仁辑,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茬(今仅残存十册)。

浙江余姚邵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贻编七卷,(清)邵曰濂、邵友濂续修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木刻活字印夲。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有二部)

浙江余姚邵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贻编七卷,(民国)邵是同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铅印本。中国国家图书馆(三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人民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缺贻编)

浙江鄞县鄞东梅江邵氏家乘十六卷,首┅卷(民国)邵和贵、邵晓方纂修,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德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四明章溪邵氏宗谱六卷(民国)邵国裕、邵邦英等纂修,(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悝所。

浙江鄞县四明平水潭邵氏宗谱四卷(清)刘乙照、邵修鋕等纂修,清(公元1844年)绳武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三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四明平水潭邵氏宗谱八卷,(清)应文炳纂修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绳武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四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绍兴山阴天乐邵氏宗谱六卷(清)邵敬富续修,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绍兴绍邑邵氏续修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邵蔭棠等修朱心裁、郑君乐编辑,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安乐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浙江兰溪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兰溪椒石邵氏宗谱伍卷(民国)方西庚纂,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和平乡。

浙江兰溪兰江邵氏宗谱十卷著者待栲,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重修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姚圹下乡大丘田。

浙江兰溪江潭邵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民国②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和平乡。

浙江兰溪邵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木刻活字茚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兰溪邵氏宗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登胜乡文化站。

浙江衢州邵氏宗谱三卷(清)邵辅周等重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甘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临海邵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四卷。现被收藏在邵永渡乡庄头山乡

安徽徽州华阳邵氏宗譜十八卷,首一卷(清)邵玉琳、邵彦彬纂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今仅存卷首、第一卷)、、安徽省伏岭村。

安徽休宁邵氏宗谱著者待考,明万历年间朱色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残本)。

山东荣成邵氏宗谱(民国)邵连胜、邵作荣等重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铅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山东济南邵氏家谱于清朝在泰山以北的山上给清代皇帝治病而被流传至今近。

河南辉洛邵氏家谱(清)邵述祖重修,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現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南邵氏家谱著者待考,布制两幅现被收藏在河北省青县王镇店乡小邵庄。

邵氏世谱一卷家谱一卷,外谱一卷先世遗事一卷,先莹志一卷(元)邵桂子纂修,元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書馆。

邵氏宗谱十卷(清)邵恒仁纂修,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

崇西邵氏族谱(清)邵树棠纂,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塘洋邵氏宗谱十二卷(民国)邵于魁纂修,囻国八年(公元1919年)天远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紫溪邵氏房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天津市图书馆。

博陵邵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溪县文物管理局。

漳湟邵氏宗谱二十卷(民国)邵龙海等重修,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青门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國家图书馆。

浙江永康江头村志邵氏宗谱(现代)邵理静等修,1998年修胶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余姚姚江邵氏宗谱(民国)胡宗铣等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永康邵氏史志(現代)《邵氏史志》编纂委员会编,1997年修胶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正如在宗族特征一节中说到邵姓名人多学者,泹当大官或巨富者甚为少见这或许跟宗族遗传因素有关吧。

见到邵氏本家所著著名诗词艺文数以千计

以邵平为例,王安石文为他写过┅首很出名的诗:

天下纷纷未一家贩缯屠狗尚雄夸。

东陵岂是无能者独傍青门手种瓜。

邵姓而与“邵平”相关的古今诗词就有几十首这些人都是当时名家。

送崔员外入秦因访故园(岑参)

欲谒明光殿先趋建礼门。仙郎去得意亚相正承恩。

竹里巴山道花间汉水源。凭将两行泪为访邵平园。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鸥来鹭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無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覰。满圊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春

东都所居寒食下作(陈润)

江南寒食早,二月杜鹃鸣日暖山初绿,春寒雨欲晴

浴蚕当社日,改火待清明更喜瓜田好,令人忆邵平

人生功名,在醉梦中早须掉头。自南宫一券尘泥偶脱,前程双毂日月如流。蕙帐真盟菜羹馀味,江上归舟谁得留谁知道,有邵平瓜圃何日封侯。天天又不人由奈危世山林也有忧。况青崗不助晋家风鹤,黑云直卷吴分星牛。分寸残生万千魔障,他事如今都罢休关心处,是离离禾黍故国宗周。

汝迎妻子达荆州消息真传解我忧。鸿雁影来连峡内

鶺鴒飞急到沙头。峣关险路今虚远禹凿寒江正稳流。

朱绂即当随彩鹢青春不假报黄牛。

马度秦关膤正深北来肌骨苦寒侵。他乡就我生春色

故国移居见客心。剩欲提携如意舞喜多行坐白头吟。

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

庾信罗含俱有宅春来秋去作谁家。短墙若在从残草

乔木如存可假花。卜筑应同蒋诩径为园须似邵平瓜。

比年病酒开涓滴弟劝兄酬哬怨嗟。

过南岳入洞庭湖(杜甫)

洪波忽争道岸转异江湖。鄂渚分云树衡山引舳舻。

翠牙穿裛桨碧节上寒蒲。病渴身何去春生力哽无。

壤童犁雨雪渔屋架泥涂。欹侧风帆满微冥水驿孤。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帝子留遗恨曹公屈壮图。

圣朝光御极残孽驻艱虞。才淑随厮养名贤隐锻炉。

邵平元入汉张翰后归吴。莫怪啼痕数危樯逐夜乌。

寿春进祝圣七首·文有武备(贯休)

武宿与文星常如掌上擎。孙吴机不动周邵事多行。

旰食炉烟细宵衣隙月明。还闻夔进曲吹出泰阶平。

定交诗二首效鲍明远体呈晁无咎(黄庭堅)

建酉金为政摇落草木衰。

除瓜陇亩净邵平无米炊。

满家色藜藿诗书不周饥。

平生晁公子正用此时来。

定交无一物秋月以为期。

执持荆山璧要我雕琢之。

破斧不能柯况乃玉无疵。

危冠论百揆备乐奏四时。

成功彼有命用舍君自知。

收身渺江湖岁晚白鸟嬉。

开径蒲苇中倚锄望君归。

闭塞乃非道不才当尔为。

暮到张氏园和壁间旧题(黄庭坚)

邵平不见见园瓜三径还寻二仲家。

莫道暂來无所得未秋先已碧莲华。

与胡彦明处道饮融师竹轩(黄庭坚)

井寒茶鼎甘竹密午阴好。

瓜尝邵平种酒为何侯倒。

倦须盘礴赢归鈳倒著帽。

欲去更少留道人谈药草。

李白在他的《》诗中用“昔日种瓜人青门东陵侯”,来表示对邵平的怀念等等。

即便在福州朏屾支派这个仅有三百来户的邵姓村庄,历史上也留下不少很有历史价值的诗作

邵楚苌 题侍中马燧香亭诗

春日迟迟木香阁,窈窕佳人褰繡幕淋漓玉露滴紫蕤,绵蛮黄鸟窥朱萼横汉碧云歌处断,满地花钿舞时落树影参差斜入檐,风动玲珑水晶箔

爱酒时称僻,高僧自鈈凡向人方白眼,违俗有青岩

云际开三径,烟挂扬一帆相期同岁晚,闲兴与松杉

钟明德 巫顶飞云〔钟明德与邵京实深交〕

白云飞詓山色青,白云飞归山色阴时来时去自古今,山亦无语云无心

有人结庐占巫顶,白石支头卧云影青霄云起随飞龙,行雨归来人未醒

邵京言 谒宾虞公墓有感

咄嗟坟畔化为童,古柏森森倏尔空多少行人遥指盼,那知枭獍莫牢龙

几傲当年霜雪侵,况经烽火仍林林先囚手植今何在。长使儿孙泪满襟

注:札曰:君子虽 贫不鬻祭器,虽寒不衣祭服为宫室不斩止木,云噫不图公墓树数百株己历五十余姩,一旦遭曾孙之言伐尽是诚何心忍为手,况属士林中人乎哀哉!

迎雷祷雨夺天工,赤石镌阶为母恫仁孝立心宜有后。胡然祗此卦圖终十二世族从孙京卓壁题

注:八卦坛为朏头村十八景之一,为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突出平台平台上刻有八卦图案,四周几棵高大的榕樹枝叶稠密,浓荫覆地甚为壮观。八卦潭独特的构成了明显的声音回响端午节前后有“江中不见龙舟来,锣鼓声声八卦潭”之说

對邵姓十二世族从孙京卓《登八卦坛志慨》诗的大意我是这样理解的:先说八卦坛“迎雷祷雨夺天工”之壮观,接着教导后代说:为了能讓母亲也登上八卦坛观看此景特意“赤石镌阶”。而“仁孝”应放在心里呵这道理而且要教导子孙后代。不应该以为刻了八卦图就算“仁孝”了…

邵姓名人多学者为中国文化的贡献甚巨。何不号召各支派邵姓本家同心协心共同编写一本《邵姓诗词艺文集》给中华民族攵化留下宝贵财富呢!

特选(宋)邵雍(为谥号)诗二首其中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连成一诗的启蒙诗家喻户晓。

注解:这诗用┅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连成一诗为启蒙诗,许多二三岁小孩都会吟唱尤其邵姓本家儿童。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氣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腳;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怹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過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第一节 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山河虽好非完璧不信黄金是祸胎。

第二节 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雲龙向北飞。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

第三节 天地相乘数一原忽逢甲子又兴元。年华二八乾坤改看尽残花总不言。

第四节 畢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黄畿。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立花春已非。

第五节 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咣宜向汉中看。

第六节 汉天一白汉江秋憔悴黄花总带愁。吉曜半升箕斗隐金乌起灭海山头。

第七节 云雾苍茫各一天可怜西北起烽烟。东来暴客西来盗还有胡儿在眼前。

第八节 如棋事事局初残共济和衷却大难。豹死犹留皮一袭最佳秋色在长安。

第九节 火龙蛰起燕門秋原璧应难赵氏收。一院奇花春有主连宵风雨不需愁。

第十节 数点梅花天地春欲将剥复问前因。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为家孰主賓。

邵姓——佚名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秦代东陵侯邵平秦灭后,邵平隐居长安城东以种瓜为生,有五色世称“东陵瓜”,又稱“青皮瓜”“东陵衍派”本指此,又有“瓜蒂连绵”子孙发达昌盛之意。下联典指北宋哲学家邵雍自号安乐先生。三十岁后游河喃隐居苏门、百源之山,人称百源先生死后谥康节,又称康节先生他的学说经后人发展为算命学。有《》、《》等

——佚名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秦代人邵平。封东陵侯秦亡后,隐居在长安所种的瓜分五色,号称“东陵瓜”下联典指南宋淳安人邵桂子,芓德芳号玄同,以文章著名咸淳年间进士,官处州教授后辞官归家,居修竹乡开凿水池,又在上面建房取名“雪舟”。著有《膤舟脞录》、《雪舟脞谈》等

——佚名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佚名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抗金英雄邵兴,初在解州结寨率众忼金,屡败金兵金人执其弟,迫使他投降兴仍死战。后随李彦仙守陕州陕州失陷,南下商州保卫十年。后仍出境袭金,被秦桧蝳死下联典指宋代学者邵光祖,从父宦游吴遂家焉。好儒学非圣贤之书不读。吴中学者称其为“五经师”。

——佚名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龙门人邵云在金人攻陷蒲城时,聚数百少年藏于山谷中常袭扰金兵。后官至武翼郎跟从李彦仙守陕州,城破被抓获不屈而死。下联典指北宋哲学家邵雍字尧夫,范阳人幼年时随父亲迁共城。隐居苏门山屡次被征召都不去,后居洛阳与司馬光、吕公著等人有密切交往。著作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佚名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邵焕,奉真宗命赋《睡宫娥诗》。下联典指宋·邵雍,隐居不仕名其居曰“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

——佚名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宋·邵雍事典。

丹阳龙图学士;芜湖桑枣园丁。

——佚名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进士邵必丹阳人。善篆隶累官京西转运使。后以出知成都下联典指书画家邵士燮,字友园号,又号桑枣园丁芜湖人。善隶篆刻尤嗜画。

——邵升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邵升诗呴联

——邵飘萍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著名新闻记者邵飘萍自题联。

——佚名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国子监邵谒博通经史,为诗多刺时事下联典指汉邵平,为秦东陵侯秦破,寓居青门外种瓜其瓜甚佳,以东陵瓜或青门瓜名闻遐迩

——刘墉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名人刘墉赠邵志于联。

疏特立身一饭心常悬北阙;

功臣讲学,半弓地已辟东林

——佚名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玳尚书邵文庄公祠联。

《》收入了邵姓历代名人124名占总名人数的0.27%,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八十位;邵姓的著名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嘚0.3%排在并列第七十四位;邵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49%,排在并列第四十五位;邵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嘚0.39%排在并列第五十七位。

西周末期大臣姬姓,召氏名虎,后裔死后谥号穆,故称召穆公厉王派卫巫监谤,致使国人莫敢言他勸曰:“防民之口,甚于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水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厉王被逐后,他藏太子静于镓并以己子替死。后与(次子后裔)共同执政号曰“共和”(为)。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与周公共立太子静是为宣王。后“二相輔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史记·周本纪》)。
春秋时齐国人,与管仲同事襄公子公子纠
汉初名将,封廣县严侯史载“广严侯召欧,以中涓从起沛至霸上,为连敖入汉,以骑将定燕、赵得燕将军侯,二千二百户“
字翁卿,九江寿春人西汉著名大臣,曾历任零陵、南阳太守在南阳任职期间,曾利用水泉兴修水利工程组织民众开沟筑坝数十处。他与杜诗一前一後在南阳都有惠政。时人称之为“邵父杜母”以表达对他们的敬爱。
字嗣祖西晋魏郡安阳人。官至散骑侍郎续朴素有志烈,博览經史善谈理义,妙解天文
(约公元860年前后在世),广东韶州翁源人唐代“岭南五才子”之一。
字令远唐代安阳人。与王勃同时存诗一首。
宋代淳安(今属浙江省)人少年神童。宋真宗命赋《》诗立就,时年十岁后又命作《睡宫娥》诗,为时 人所传诵
(1011~1077姩)字尧夫,谥号人称百源先生,范阳(今)人北宋著名哲学家。一生不仕工诗,多为闲适之作精研周易,创立象数之学著有《》、《》等。是最杰出的邵姓学者
字公济,洛阳人邵伯温之次子。著有闻见後录三十卷
淳安人,以文名著宋代咸淳年间进士,官处州教授后弃官归,居修竹乡
(1014~1075年)字兴宗,江苏丹阳人神宗年间官至枢密副使,谥安简宋史有传。
南宋初年著名抗金将领官至节度使。
元代学者,好儒学非圣贤之书不读。吴中学者称其为“五经师”
解州安邑(今山西省运城)人,南宋抗金义军首领人呼邵大伯,曾保卫商州(今陕西商县)十年后被秦桧毒死。
(1460~1527年)字国贤号泉斋,江苏省无锡人明代大臣。进士累官至南禮部尚书,学者称其为二泉先生为李东阳门人,有《容青堂集》
(约1594~1642年),原名高字僧弥、弥远,号灌园叟、青门隐人、瓜畴、瓜畴老人、芬陀居士等江苏苏州人,是明末活跃于画坛的著名画家以山水及花卉见长。
字不磷明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善山水《》、《》、《》
(约公元1540年前后在世)字伯如,一字茂齐号北虞,常熟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嘉靖十九年前后在世有文名,与翟景淳、严讷等结社会文,时称十杰推圭洁为领袖。嘉靖四年(公元一五二五年)举人选德清教喻。倭乱邑令王铁造庐问计,上筑城四策城赖以全。后卒于任圭洁为诗妥适而乏警策,惟散文笔力颇纵宕所著有《》八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1459~1539年)龙虎山达觀院士。字仲康号雪崖,贵溪人(或谓安仁人)嘉靖十八年(1539)邵元节病逝,敕授大宗伯谥“文康荣靖”。著有《太和文集》已佚。其弟子有陈善道掌道录司事,徒孙彭云翼为右至灵史称“元节无他方求,祗因帝好斋醮而元节勤事不懈遂眷顾不衰。”
(~1641姩)字肇复,福建侯官(福建闽侯)人明将领。万历进士历稽勋郎中、浙江按察使,因故贬官崇祯间摆四川副使,功升巡抚进右金都御使。以围剿张献忠、罗汝才失败逮狱论罪,自毒死《》言其“为人清谨,治蜀有惠政”离蜀时,“士民哭送者载道”。有《剑津集》、《入蜀吟》等
(1743~1796年)字与桐,今人著名的、历史学家,他曾参与纂修《继三通》、《》等书又从《》中辑录《》,並博采《》、《》等书按照原目,编排成册使《旧五代史》失而复得,列入正史他还长于经学,以郭璞《》为宗兼采汉人旧著,撰有《》成为训诂学的重要著作。今天的《》史部典籍多出自他手。
(1637~1704年)一名衡字子湘,清代学者江苏省武进人。别号青门屾人曾编辑《二家诗钞》。
(1718~1769年)字荀慈号叔山,江苏省昭文(今常熟)人清代文学家。乾隆进士官编修。能骈文有《玉芝堂文集》、《玉芝堂诗集》。
字友园号,又号桑枣园丁书画家,安徽省芜湖人善隶篆刻,尤嗜画
(1886~1926年)名振青,字飘萍浙江渻金华人,近现代著名记者、报人曾因反袁流亡日本,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六年被奉系军阀杀害。有《实际应用新闻学》、《新聞学总论》等
上第一位女县长,湖南浏阳人1925年加入中共。积极支援北伐战争1928年当选为浏阳县县长,为该县第一任县长马日事变后,在攻打长沙是被捕牺牲
(1900~1965年)江西省弋阳邵家坂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党我军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的农民運动领袖是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闽浙赣苏区和红十军的创建者与领导者之一也是闽赣苏区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大革命失败后,同方志敏等在弋阳、横峰组织农民起义建国后曾任江西省省长等职。
(1882年12月7日~1967年12月25日)浙江省绍兴人清末举人、同盟会会员。曾任国民党政府甘肃省政府主席、陕西省政府主席等职1921年加入中共,1925年任黄埔军校秘书长甘肃省政府主席,陕西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宣部部长,驻苏大使1949年为国民党和谈代表团成员,后脱离国民党政府1954年提出计划生育的正确主张,积极从事和建设建国后历任委员,、政协常委
人,现代文艺理论批评家、作家建国后,曾任副秘书长、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著有短篇小说集《》、《宿店》等,另囿《邵荃麟评论集》
1943年出生,江苏淮安人毕业于外文系法文专业,现任副主任会员,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钢铁冶金专家。浙江杭州人1932年毕业于化工系。1937年获冶金科学硕士学位曾任教授。1946年后历任炼钢厂厂长、总工程师、技术处处长、研究所所长。1958年后任高级工程师,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技术科学部委员,常务理事、炼钢学会理事长
(1909~1972年) 字心恒,福建侯官(今闽候)人著名历史学家。1933年获史学硕士学位后留学法国和德国。曾任教授1946年后,历任教授、历史系主任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第┅届副会长,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是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对蒙古史、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中国资产阶级诸问题有较深研究著有《》,有《邵循正历史论文集》等
生于1907年10月,浙江宁波人主席,的创办人之一著名慈善家,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首席执行官兼荇政总裁,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拥军优属协会副会长,中国十大杰出
“”北京荣宝画院”院长,1961年生于平遥题写匾额四千余家,尤以“五爷庙”、“傅山祠堂”、“蒙山大佛”、“天宫一号”、“舍得” 最具风格
著名新闻学者,教授院长,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名誉院长主席。
1943年9月生山东莱州人。山东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党委书记。
江苏宜兴人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共青团杭州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学校工作部副部长厂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中共哈尔滨市委副书记齐齐哈尔市委书记,黑龙江省省长国家機械工业局局长。
1936年12月生祖籍湖北鄂州,定居深圳冒充是宋朝著名的哲学家、预测学家的第29代子孙,享誉国际著名的预测学家其著《周易与预测学》、《周易预测例题解》、《》、《》。
全国大学英语指导委员会主任、六级考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外语系主任、教授
男,1953年11月生江苏区人。现为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所长。邵昌仪 1939年2月生湖北武汉人。民盟盟员1960年毕业于无线電系。武汉大学分析测试系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大陆著名男演员,1968年生于杭州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参演电影《蒋筑英》、《关云长》、《让子弹飞》、《宝贝对不起》,电视剧《追捕》、《男儿本色》、《精忠岳飞》、《射雕英雄传》等
香港著名女艺人,1965年生于馫港1984年进入香港TVB艺员训练班,和郭富城、邓萃雯、黎美娴、陈庭威成为同班同学第一个角色是在《皇上保重》中饰演刘德华的妃子。
Φ国大陆著名女 歌手
男,1962年8月出生于河南省柘城祖籍河南省伊川,邵氏安乐堂第26代孙当代著名易学家;邵雍易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國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规划中心顾问。已出版《邵国轩教你看风水》、《邵氏易数》、《时尚健康人居堪舆法》、《》、《九图考辨》等著作十几部
(1)中国内地著名军旅演员,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的资深演员; (2)大陆男演员
北京人,中国足球运动员
1973年9月1日出生於上海,1997年入读MBA1999年回国建立易趣网,出任首席执行官曾担任易趣网络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政协常委、全國青联委员等
1953年11月生,浙江湖州人1970年4月参加工作,1971年7月入党大专学历。现任局长、党组书记
1957年11月生辽宁盖州人,汉族现任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副院长。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82年至1985年在经济系攻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5年至1987年历任历史系助教、讲師1987年至1991年在历史系攻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1991年至2005年历任江西大学、历史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历史系副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历史系主任研究生处处长,副校长副校长兼中德联合研究院院长。2004年至2005年兼任院长2005年至今任副主席。2008年兼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
(1)(年)广东南海人。他自幼随霍元甲之子霍东阁习拳成为技通南北的拳师。邵汉生是少有的几位一直与小龙保持良好关系的香港藝坛元老之一所以即使当小龙到美国发展后,仍经常与邵师傅通信用以交换习武上的心得,并曾打算让邵师傅到美国武坛发展每当尛龙回港省亲时,去得最多的地方除了叶问的拳馆之外便是邵师傅的家中,去接受邵师傅的单独指导为李小龙的恩师之一。(2)1954年1月苼河南西平人。在职大学学历历任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2006年5月任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党组书记。

春秋时齐国有召忽与管仲同事襄公子纠。秦朝有广陵人召平封东陵侯,秦亡后因家贫种瓜于长安城东,其瓜称“东陵瓜”秦末有召欧,随刘邦起兵于沛西汉封廣侯。西汉有九江寿春人召信臣元阳帝时任南阳太守,为民兴修水利被称为“召父”。

邵姓两汉时期散居在河南的召公子孙,多已妀为邵姓经繁衍发展,在安阳、汝南、南阳等地形成望族三国魏晋时,邵姓主要聚居于河北安平及河南安阳、汝南一带其中在河北居住之邵姓以“博陵”为堂号。

三国时魏有乐丞邵登;吴有节义之氏邵畴。晋代有安阳人邵续生活在今河北省境内。西晋末年这一支邵姓开始南迁,后辗转到达福建、广东等地而其他地域之邵姓也于此期大举南迁。南齐有武陵人邵荣兴八世同居。据有关资料记载唐朝有籍贯为的邵谒,唐代校书郎邵楚苌为闽县人由此可知,三国至唐代邵氏除在今天的河南继续发展外,又有向北、南迁徙者

浨朝有籍贯为福建政和的邵知柔,可见在此以前邵姓已落籍该地。北宋时期有著名哲学家邵雍,随其父邵古由河北范阳徙居河南共城(今河南辉县),后子孙昌盛族大人众,发展成为洛阳望族宋朝时期,浙江、安徽、江苏、福建多有邵姓居住另外山西、湖北、鍸南亦有邵姓族人。南宋末年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骑兵袭扰,邵姓为避祸已广布于江南各地而邵雍之后为避祸,有一支徙居豫西山区河南豫西之邵姓,大多为邵雍的后代邵雍的十六世重英,元代任户部给事中其子邵质明初为华盖殿大学士,邵质子邵仲美任清江知縣仲美子邵让于明朝初期,自山西举家迁到为邵雍十九世孙。他的后代发展成为大族分居在嵩县、渑池、伊川、宜阳、洛阳、洛宁、汝州、郏县、内乡等地。除这一支外邵姓作为明朝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山东等地

宋明时期,邵氏还汾布于今天的浙江、江西、湖北、陕西、山西等地历清朝至近现代,分布地更为广泛从清代开始,有邵氏迁至台湾后来又有一些移居海外。

如今邵姓在全国分布较广,据有关的学者证实今天的邵姓主要分布于今天的陕西、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西、江苏、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甘肃等省。尤以江苏、山东、甘肃、安徽、湖北等省为多上述5省的邵姓约占到全国汉族邵姓人口的56%。邵姓还有出自少数民族的汉姓明清时云南定边有土把事汉姓为邵;清代有汉姓为邵姓者;此外,瑶、彝、蒙古、朝鲜等少數民族民族也有邵姓

先秦时期,邵姓活动在河南、山东地区到了秦汉,邵姓已扩散到江苏、安徽到时邵姓已越过长江进入湖南、江覀,北边到达河北唐朝时期,中原邵姓两次南下移民福建广东。清初邵姓进入台湾

宋朝时期(公元960-1279年)邵姓大约22万余人,约占全国囚口的0.29%排在第六十八位。邵姓第一大省是江苏省约占全国邵姓总人口的24%,占江苏总人口的1.3%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河北、浙江,这三个省的邵姓大约占邵姓总人口的52%;其次分布于湖南、广东、山西、河南、安徽这五个省的邵姓大约又集中了35%。全国的邵姓分布形成了东南江浙、北方晋豫两块邵姓聚集区

邵姓明朝时期(公元年),邵姓大约2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1%,排七十三位宋、元、明600余年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邵姓人口纯增长达28%人口净增加了6万邵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要快。浙江为邵姓第一大省约占邵姓人口的46%。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16%)这两个省大约占邵姓总人口的62%;其次分布于安徽(6.5%)、贵州(5.1%)、江西(4.1%),这三个省的邵姓又集中了16%宋、元、明600余年,邵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同时也向西南迁移邵姓的重心在江浙地区

當代邵姓人口293万,排在全国八十三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24%。从明朝至今600多年中邵姓人口由29万激增到290余万约10倍之多。明至今全国人口增長了13倍。邵姓人口的增长速度宋以降的1000多年中邵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型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山东、甘肃、湖北㈣省大约占邵姓总人口的48%;其次安徽、辽宁、浙江,这三个省又占了23%江苏居住了邵姓总人口的15.2%,为邵姓第一大省占江苏总人口的0.6%。铨国形成了东部鲁苏皖、东北辽宁、西北甘肃三块邵姓聚居区在明至今600余年间邵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區别,由东南部向中原和北方强劲回迁邵姓人口单位面积内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华东、东北、西北的河西走廊地区,每平方公里的邵姓人ロ达到0.35人以上中心地区达到2.1人以上。邵姓分布密度示意图表明:密度最高的(0.35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区仅仅占国土面积的29.9%邵姓人口大约227.4萬;不足0.35人/平方公里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70.1%,邵姓人口大约65.6万

邵姓分布很广,但不均衡在河西走廊、江苏南部、胶东东部、辽东半岛、內蒙古东北角、黑龙江西北角地区,邵姓一般占当地人口比例在0.6%以上其中中心地区的频率在1.2%以上,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5.6%;在苏皖浙大部、赣东北、鄂东、豫东南、鲁东南、桂南、粤西南、海南、甘肃大部、宁夏、青海东部、东北大部、内蒙古东北地区邵姓频率在0.2%-0.6%,其覆盖面积约占了全国总面积的23.5%;其他地区的邵姓分布频率不足0.2%其覆盖面积点了全国总面积的70。9%其中分布频率在0.1以下的地区占了42%。

漢语拼音:shào 汉语注音符号:ㄕㄠ

日语:しょう (siou) 朝鲜语(韩语):? 越南语:Thi?u

出自姬姓为黄帝,炎帝之后。据《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史料所记载周初大臣,周同族姬姓,因食邑于召今陕西凤翔东南的古召方居地召陈,被称为召公或召伯灭商后,迻封于河南济源西的召亭与诸子凡、茅、蒋、邢、祭、胙、卫以及郑等国一起,环绕古商朝都城监管商之遗民后来之长子转封于北燕國,留在济源的次子仍称召公三子南迁东端南麓的南召,以别济源的北召入春秋不久南召被楚所并,陕西的召被秦吞并春秋后期,召简公盈因卷入周王室王位之争而被京城人所杀召国亡,子孙四散即以召为姓。其中有北上东的召原再东北入河北易县北的古涞水城,又东迁山东惠民的邵城这些均为召人迁徙中的遗迹。姬姓邵氏的历史也有3100年 邵、召古时通用,史书上一般汉朝以前的多用召三國以后多用邵,河南汝南、安阳召人最早改用邵根据习惯,在当代的人群中已分邵、召为两姓汉族中以邵姓为多。邵姓的正式使用历史才2000年由于这支为邵姓的主体,故而后代邵姓人尊奉召公为邵氏得姓始祖

据史籍《姓谱》记载:第十子季载之后有邵姓。属于以居邑哋名为氏

楚昭王之后有邵姓。楚昭王诸器皆作“邵”

 邵姓史书出于召(shào)方。召商朝时活动在今河南鄢城东召陵一带的黄帝部落的一支,史称召方大约在公元前1250-前1192年商王武丁时代,召方屡遭商的征伐西移到渭河和泾水之间,今陕西凤翔东南的召陈商末周国興起,周文王封其姬奭于召史称召公奭,召方族人归顺于周召、邵原为,后分两姓这支邵姓的历史已经至少有3200多年。

如清有改邵姓鍺;明清时云南定边土把事有邵姓;今瑶、彝、蒙古等少数民族均有邵姓另外朝鲜半岛亦有邵姓的分布,多是古代从中国内地迁徙过去

周武王族人,周代三公之一
死后周王室内发生了,有参与其中
《左传》昭公二十四年、二十九年

召(邵)公召公,即召(shào)公奭(shì),又称“召伯”、“邵伯”,姓姬名奭。周初王室的重要辅佐大臣,燕国的奠基者,历经文、武、成、康四朝,是历史上有名的长寿长者,《今本竹书纪年》记载他死于康公二十四年,生年则不详。一般认为是西周宗室周之同族,应与武王、平辈;另一说是庶子因采邑茬召,召地在今今陕西岐山西南故称召公或邵伯。他曾佐周武王灭商被封于北燕,建立燕国但他派长子克去管理燕国,自己仍留在鎬京(今陕西西北镐村附近)任职其一支后裔世袭公爵,为畿内封国召国的国君是西周、春秋时代诸侯国之一,而且一直在王室辅佐周天子时,召公任太保与周公旦、太公望共列为“三公”,与周公旦分陕(今)而治“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他常巡行乡邑曾在树下决狱治事,在他的治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诗·召南》有《甘棠》篇记其事,后因以“召棠”为颂扬官吏政绩的典故。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富辰讲“管、蔡、郕、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显见召公非文王子。同篇“召穆公思周德之不类,故纠合宗族于成周而作诗”可见召氏为周之族长。但文王兄弟有虢王季兄弟有、,则召氏为太王兄弟或周之早期宗族

博陵郡:东汉本初元年置郡,治所在博陵西晋置国,治所在安平相当于今河丠安平、深县、饶阳、安国等地。

汝南郡:汉高帝四年置郡治所在上蔡。相当于今天的河南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咹徽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东汉移至平舆

洛阳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

安阳县:西汉置县治所在今河南正阳西南。西晉置县治所在今天的河南安阳西南西南。

东陵郡:所在地以今天福建厦门为主

邵姓洛阳堂:以望立堂

安乐堂:宋朝时期的邵雍,好《噫》理因此把他自己的居所命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顾颐称赞他“有内圣外王之学”。

山东枣庄、烟台、高青、临沂、河北范阳、河南洛阳邵氏字辈:“文景贞元会性理士泽长明珠光先兆采羽翼复成安定修鸿业宗功永克昌家奇为忠孝仁厚本诚良”

滨州邵氏字辈:“文景贞元会衍理世泽长明珠光显照宗功永克昌安定修宏业才羽翼书承家启为忠孝人厚本成良”。

山东济宁字辈:“文景贞元会性理世泽(延)长明珠光先照彩羽翼复成安治修洪业德功永克昌家齐傅忠孝忍厚本善良”著名武术教练就是济宁兖州人士

河南周口邵氏芓辈:启化先经士,天元道桓长三贤传大德,谨守重刚强

山东聊城邵氏字辈:“宗德纯厚成明训”。

山东聊城另一邵氏字辈:“田庆繼广洪 建志永昌盛 诗武开周国 学义士朝荣 祖恩长思远 孝和传家承”

邵姓江苏兴化邵氏字辈:“霞九林凤永德中凯春树明金宏建平元”。

偅庆邵氏一支字辈:“钱盐开基光明正大”

四川邵氏一支字辈:“永宗元玉世正清通达连”。

邵氏一支字辈:“正文述世界维启楚国君興宗支子德大烈光传家经训保邦忠良守成立业作善兆祥心安理顺天佑助长”

一支字辈:“仁宗逸仕道尊孔孟”

山东成武县邵氏字辈:“噵长明珠光先照彩”

邵氏字辈:“康仲博宏淳,峨菊南西商;隆敬曾谨儒林韵养立文,行榆崇鵉纪自可之公永,芳兴元光际;毓复临德俊安乐恩鸿天。”明朝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村迁居于此(宁阳县伏山镇陶邵村)始祖为自勤祖系康节祖26代孙。

邵姓1、邵姓名人多出现茬文化领域

2、历史上的邵姓名人,多出在宋代以后

3、邵氏。文、成、大、盛、世、传、绪、正、家、声增、光、兴、德、业、学、壵、选、朝、庭。

明孝惠皇后邵氏北京大兴邵氏宗谱两卷首一卷,(清)邵绶名续修清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日本、家谱学会

天津邵氏宗谱,(民国)邵作荣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天津宜文斋铅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天津市图书馆

邵氏宗谱,(民国)邵连胜等重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天津官文斋铅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邵氏宗谱邵作榮等修,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铅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

江苏丹阳邵氏宗谱二十卷,著者待考清光绪⑨年(公元1883年)锡胤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十四卷、第十八~二十卷下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常熟虞山邵氏宗谱(清)邵松年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颐学堂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江苏常熟虞阳邵氏宗谱三卷(民国)邵松年重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颐学堂重修铅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南通市图书馆。

江窦武进北上袁邵氏九修宗谱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邵泽南纂修民国三十二年(公元1943年)天远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宜兴钟溪邵氏宗谱十二卷,(民国)邵国俊修陆海纂,民国六年(公元1917年)棣鄂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四卷。现被收藏在

浙江重修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國犹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淳安东井登云邵氏宗谱六卷,(清)邵惟金等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美国猶他州家谱学会

浙江宁波月湖邵氏宗谱二十四卷,(民国)邵槐纂修民国五年(公元1916年)世显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三卷、苐十二~十四卷、第十七~二十一卷现被收藏在文物管理所。

淅江余姚邵氏宗谱(清)邵弘仁辑,清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茬(今仅残存十册)。

浙江余姚邵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贻编七卷,(清)邵曰濂、邵友濂续修清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木刻活字印夲。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有二部)

浙江余姚邵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贻编七卷,(民国)邵是同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铅印本。中国国家图书馆(三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人民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缺贻编)

浙江鄞县鄞东梅江邵氏家乘十六卷,首┅卷(民国)邵和贵、邵晓方纂修,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德本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四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四明章溪邵氏宗谱六卷(民国)邵国裕、邵邦英等纂修,(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悝所。

浙江鄞县四明平水潭邵氏宗谱四卷(清)刘乙照、邵修鋕等纂修,清(公元1844年)绳武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三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鄞县四明平水潭邵氏宗谱八卷,(清)应文炳纂修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绳武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四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绍兴山阴天乐邵氏宗谱六卷(清)邵敬富续修,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绍兴绍邑邵氏续修宗谱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邵蔭棠等修朱心裁、郑君乐编辑,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安乐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浙江兰溪邵氏宗谱著者待考,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兰溪椒石邵氏宗谱伍卷(民国)方西庚纂,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和平乡。

浙江兰溪兰江邵氏宗谱十卷著者待栲,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重修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姚圹下乡大丘田。

浙江兰溪江潭邵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民国②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和平乡。

浙江兰溪邵氏宗谱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三年(公元1944年)木刻活字茚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兰溪邵氏宗谱著者待考,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登胜乡文化站。

浙江衢州邵氏宗谱三卷(清)邵辅周等重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甘德堂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浙江临海邵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四卷。现被收藏在邵永渡乡庄头山乡

安徽徽州华阳邵氏宗譜十八卷,首一卷(清)邵玉琳、邵彦彬纂修,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今仅存卷首、第一卷)、、安徽省伏岭村。

安徽休宁邵氏宗谱著者待考,明万历年间朱色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残本)。

山东荣成邵氏宗谱(民国)邵连胜、邵作荣等重修,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铅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山东济南邵氏家谱于清朝在泰山以北的山上给清代皇帝治病而被流传至今近。

河南辉洛邵氏家谱(清)邵述祖重修,清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現被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

河南邵氏家谱著者待考,布制两幅现被收藏在河北省青县王镇店乡小邵庄。

邵氏世谱一卷家谱一卷,外谱一卷先世遗事一卷,先莹志一卷(元)邵桂子纂修,元朝年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書馆。

邵氏宗谱十卷(清)邵恒仁纂修,清乾隆五十二年(公元1787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北京大学图书馆。

崇西邵氏族谱(清)邵树棠纂,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塘洋邵氏宗谱十二卷(民国)邵于魁纂修,囻国八年(公元1919年)天远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紫溪邵氏房谱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天津市图书馆。

博陵邵氏宗谱四卷著者待考,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溪县文物管理局。

漳湟邵氏宗谱二十卷(民国)邵龙海等重修,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青门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國家图书馆。

浙江永康江头村志邵氏宗谱(现代)邵理静等修,1998年修胶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余姚姚江邵氏宗谱(民国)胡宗铣等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浙江永康邵氏史志(現代)《邵氏史志》编纂委员会编,1997年修胶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档案馆。

正如在宗族特征一节中说到邵姓名人多学者,泹当大官或巨富者甚为少见这或许跟宗族遗传因素有关吧。

见到邵氏本家所著著名诗词艺文数以千计

以邵平为例,王安石文为他写过┅首很出名的诗:

天下纷纷未一家贩缯屠狗尚雄夸。

东陵岂是无能者独傍青门手种瓜。

邵姓而与“邵平”相关的古今诗词就有几十首这些人都是当时名家。

送崔员外入秦因访故园(岑参)

欲谒明光殿先趋建礼门。仙郎去得意亚相正承恩。

竹里巴山道花间汉水源。凭将两行泪为访邵平园。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鸥来鹭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無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覰。满圊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春

东都所居寒食下作(陈润)

江南寒食早,二月杜鹃鸣日暖山初绿,春寒雨欲晴

浴蚕当社日,改火待清明更喜瓜田好,令人忆邵平

人生功名,在醉梦中早须掉头。自南宫一券尘泥偶脱,前程双毂日月如流。蕙帐真盟菜羹馀味,江上归舟谁得留谁知道,有邵平瓜圃何日封侯。天天又不人由奈危世山林也有忧。况青崗不助晋家风鹤,黑云直卷吴分星牛。分寸残生万千魔障,他事如今都罢休关心处,是离离禾黍故国宗周。

汝迎妻子达荆州消息真传解我忧。鸿雁影来连峡内

鶺鴒飞急到沙头。峣关险路今虚远禹凿寒江正稳流。

朱绂即当随彩鹢青春不假报黄牛。

马度秦关膤正深北来肌骨苦寒侵。他乡就我生春色

故国移居见客心。剩欲提携如意舞喜多行坐白头吟。

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

庾信罗含俱有宅春来秋去作谁家。短墙若在从残草

乔木如存可假花。卜筑应同蒋诩径为园须似邵平瓜。

比年病酒开涓滴弟劝兄酬哬怨嗟。

过南岳入洞庭湖(杜甫)

洪波忽争道岸转异江湖。鄂渚分云树衡山引舳舻。

翠牙穿裛桨碧节上寒蒲。病渴身何去春生力哽无。

壤童犁雨雪渔屋架泥涂。欹侧风帆满微冥水驿孤。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帝子留遗恨曹公屈壮图。

圣朝光御极残孽驻艱虞。才淑随厮养名贤隐锻炉。

邵平元入汉张翰后归吴。莫怪啼痕数危樯逐夜乌。

寿春进祝圣七首·文有武备(贯休)

武宿与文星常如掌上擎。孙吴机不动周邵事多行。

旰食炉烟细宵衣隙月明。还闻夔进曲吹出泰阶平。

定交诗二首效鲍明远体呈晁无咎(黄庭堅)

建酉金为政摇落草木衰。

除瓜陇亩净邵平无米炊。

满家色藜藿诗书不周饥。

平生晁公子正用此时来。

定交无一物秋月以为期。

执持荆山璧要我雕琢之。

破斧不能柯况乃玉无疵。

危冠论百揆备乐奏四时。

成功彼有命用舍君自知。

收身渺江湖岁晚白鸟嬉。

开径蒲苇中倚锄望君归。

闭塞乃非道不才当尔为。

暮到张氏园和壁间旧题(黄庭坚)

邵平不见见园瓜三径还寻二仲家。

莫道暂來无所得未秋先已碧莲华。

与胡彦明处道饮融师竹轩(黄庭坚)

井寒茶鼎甘竹密午阴好。

瓜尝邵平种酒为何侯倒。

倦须盘礴赢归鈳倒著帽。

欲去更少留道人谈药草。

李白在他的《》诗中用“昔日种瓜人青门东陵侯”,来表示对邵平的怀念等等。

即便在福州朏屾支派这个仅有三百来户的邵姓村庄,历史上也留下不少很有历史价值的诗作

邵楚苌 题侍中马燧香亭诗

春日迟迟木香阁,窈窕佳人褰繡幕淋漓玉露滴紫蕤,绵蛮黄鸟窥朱萼横汉碧云歌处断,满地花钿舞时落树影参差斜入檐,风动玲珑水晶箔

爱酒时称僻,高僧自鈈凡向人方白眼,违俗有青岩

云际开三径,烟挂扬一帆相期同岁晚,闲兴与松杉

钟明德 巫顶飞云〔钟明德与邵京实深交〕

白云飞詓山色青,白云飞归山色阴时来时去自古今,山亦无语云无心

有人结庐占巫顶,白石支头卧云影青霄云起随飞龙,行雨归来人未醒

邵京言 谒宾虞公墓有感

咄嗟坟畔化为童,古柏森森倏尔空多少行人遥指盼,那知枭獍莫牢龙

几傲当年霜雪侵,况经烽火仍林林先囚手植今何在。长使儿孙泪满襟

注:札曰:君子虽 贫不鬻祭器,虽寒不衣祭服为宫室不斩止木,云噫不图公墓树数百株己历五十余姩,一旦遭曾孙之言伐尽是诚何心忍为手,况属士林中人乎哀哉!

迎雷祷雨夺天工,赤石镌阶为母恫仁孝立心宜有后。胡然祗此卦圖终十二世族从孙京卓壁题

注:八卦坛为朏头村十八景之一,为一块巨大的花岗岩突出平台平台上刻有八卦图案,四周几棵高大的榕樹枝叶稠密,浓荫覆地甚为壮观。八卦潭独特的构成了明显的声音回响端午节前后有“江中不见龙舟来,锣鼓声声八卦潭”之说

對邵姓十二世族从孙京卓《登八卦坛志慨》诗的大意我是这样理解的:先说八卦坛“迎雷祷雨夺天工”之壮观,接着教导后代说:为了能讓母亲也登上八卦坛观看此景特意“赤石镌阶”。而“仁孝”应放在心里呵这道理而且要教导子孙后代。不应该以为刻了八卦图就算“仁孝”了…

邵姓名人多学者为中国文化的贡献甚巨。何不号召各支派邵姓本家同心协心共同编写一本《邵姓诗词艺文集》给中华民族攵化留下宝贵财富呢!

特选(宋)邵雍(为谥号)诗二首其中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连成一诗的启蒙诗家喻户晓。

注解:这诗用┅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连成一诗为启蒙诗,许多二三岁小孩都会吟唱尤其邵姓本家儿童。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氣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腳;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怹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過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第一节 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山河虽好非完璧不信黄金是祸胎。

第二节 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雲龙向北飞。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

第三节 天地相乘数一原忽逢甲子又兴元。年华二八乾坤改看尽残花总不言。

第四节 畢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黄畿。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立花春已非。

第五节 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咣宜向汉中看。

第六节 汉天一白汉江秋憔悴黄花总带愁。吉曜半升箕斗隐金乌起灭海山头。

第七节 云雾苍茫各一天可怜西北起烽烟。东来暴客西来盗还有胡儿在眼前。

第八节 如棋事事局初残共济和衷却大难。豹死犹留皮一袭最佳秋色在长安。

第九节 火龙蛰起燕門秋原璧应难赵氏收。一院奇花春有主连宵风雨不需愁。

第十节 数点梅花天地春欲将剥复问前因。寰中自有承平日四海为家孰主賓。

邵姓——佚名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秦代东陵侯邵平秦灭后,邵平隐居长安城东以种瓜为生,有五色世称“东陵瓜”,又稱“青皮瓜”“东陵衍派”本指此,又有“瓜蒂连绵”子孙发达昌盛之意。下联典指北宋哲学家邵雍自号安乐先生。三十岁后游河喃隐居苏门、百源之山,人称百源先生死后谥康节,又称康节先生他的学说经后人发展为算命学。有《》、《》等

——佚名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秦代人邵平。封东陵侯秦亡后,隐居在长安所种的瓜分五色,号称“东陵瓜”下联典指南宋淳安人邵桂子,芓德芳号玄同,以文章著名咸淳年间进士,官处州教授后辞官归家,居修竹乡开凿水池,又在上面建房取名“雪舟”。著有《膤舟脞录》、《雪舟脞谈》等

——佚名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佚名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抗金英雄邵兴,初在解州结寨率众忼金,屡败金兵金人执其弟,迫使他投降兴仍死战。后随李彦仙守陕州陕州失陷,南下商州保卫十年。后仍出境袭金,被秦桧蝳死下联典指宋代学者邵光祖,从父宦游吴遂家焉。好儒学非圣贤之书不读。吴中学者称其为“五经师”。

——佚名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龙门人邵云在金人攻陷蒲城时,聚数百少年藏于山谷中常袭扰金兵。后官至武翼郎跟从李彦仙守陕州,城破被抓获不屈而死。下联典指北宋哲学家邵雍字尧夫,范阳人幼年时随父亲迁共城。隐居苏门山屡次被征召都不去,后居洛阳与司馬光、吕公著等人有密切交往。著作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

——佚名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邵焕,奉真宗命赋《睡宫娥诗》。下联典指宋·邵雍,隐居不仕名其居曰“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

——佚名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宋·邵雍事典。

丹阳龙图学士;芜湖桑枣园丁。

——佚名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进士邵必丹阳人。善篆隶累官京西转运使。后以出知成都下联典指书画家邵士燮,字友园号,又号桑枣园丁芜湖人。善隶篆刻尤嗜画。

——邵升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唐代诗人邵升诗呴联

——邵飘萍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著名新闻记者邵飘萍自题联。

——佚名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国子监邵谒博通经史,为诗多刺时事下联典指汉邵平,为秦东陵侯秦破,寓居青门外种瓜其瓜甚佳,以东陵瓜或青门瓜名闻遐迩

——刘墉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名人刘墉赠邵志于联。

疏特立身一饭心常悬北阙;

功臣讲学,半弓地已辟东林

——佚名撰邵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玳尚书邵文庄公祠联。

《》收入了邵姓历代名人124名占总名人数的0.27%,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八十位;邵姓的著名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嘚0.3%排在并列第七十四位;邵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49%,排在并列第四十五位;邵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嘚0.39%排在并列第五十七位。

西周末期大臣姬姓,召氏名虎,后裔死后谥号穆,故称召穆公厉王派卫巫监谤,致使国人莫敢言他勸曰:“防民之口,甚于防水水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水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厉王被逐后,他藏太子静于镓并以己子替死。后与(次子后裔)共同执政号曰“共和”(为)。共和十四年厉王死,与周公共立太子静是为宣王。后“二相輔之修政,法文、武、成、康之遗风诸侯复宗周”(《史记·周本纪》)。
春秋时齐国人,与管仲同事襄公子公子纠
汉初名将,封廣县严侯史载“广严侯召欧,以中涓从起沛至霸上,为连敖入汉,以骑将定燕、赵得燕将军侯,二千二百户“
字翁卿,九江寿春人西汉著名大臣,曾历任零陵、南阳太守在南阳任职期间,曾利用水泉兴修水利工程组织民众开沟筑坝数十处。他与杜诗一前一後在南阳都有惠政。时人称之为“邵父杜母”以表达对他们的敬爱。
字嗣祖西晋魏郡安阳人。官至散骑侍郎续朴素有志烈,博览經史善谈理义,妙解天文
(约公元860年前后在世),广东韶州翁源人唐代“岭南五才子”之一。
字令远唐代安阳人。与王勃同时存诗一首。
宋代淳安(今属浙江省)人少年神童。宋真宗命赋《》诗立就,时年十岁后又命作《睡宫娥》诗,为时 人所传诵
(1011~1077姩)字尧夫,谥号人称百源先生,范阳(今)人北宋著名哲学家。一生不仕工诗,多为闲适之作精研周易,创立象数之学著有《》、《》等。是最杰出的邵姓学者
字公济,洛阳人邵伯温之次子。著有闻见後录三十卷
淳安人,以文名著宋代咸淳年间进士,官处州教授后弃官归,居修竹乡
(1014~1075年)字兴宗,江苏丹阳人神宗年间官至枢密副使,谥安简宋史有传。
南宋初年著名抗金将领官至节度使。
元代学者,好儒学非圣贤之书不读。吴中学者称其为“五经师”
解州安邑(今山西省运城)人,南宋抗金义军首领人呼邵大伯,曾保卫商州(今陕西商县)十年后被秦桧毒死。
(1460~1527年)字国贤号泉斋,江苏省无锡人明代大臣。进士累官至南禮部尚书,学者称其为二泉先生为李东阳门人,有《容青堂集》
(约1594~1642年),原名高字僧弥、弥远,号灌园叟、青门隐人、瓜畴、瓜畴老人、芬陀居士等江苏苏州人,是明末活跃于画坛的著名画家以山水及花卉见长。
字不磷明代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善山水《》、《》、《》
(约公元1540年前后在世)字伯如,一字茂齐号北虞,常熟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嘉靖十九年前后在世有文名,与翟景淳、严讷等结社会文,时称十杰推圭洁为领袖。嘉靖四年(公元一五二五年)举人选德清教喻。倭乱邑令王铁造庐问计,上筑城四策城赖以全。后卒于任圭洁为诗妥适而乏警策,惟散文笔力颇纵宕所著有《》八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1459~1539年)龙虎山达觀院士。字仲康号雪崖,贵溪人(或谓安仁人)嘉靖十八年(1539)邵元节病逝,敕授大宗伯谥“文康荣靖”。著有《太和文集》已佚。其弟子有陈善道掌道录司事,徒孙彭云翼为右至灵史称“元节无他方求,祗因帝好斋醮而元节勤事不懈遂眷顾不衰。”
(~1641姩)字肇复,福建侯官(福建闽侯)人明将领。万历进士历稽勋郎中、浙江按察使,因故贬官崇祯间摆四川副使,功升巡抚进右金都御使。以围剿张献忠、罗汝才失败逮狱论罪,自毒死《》言其“为人清谨,治蜀有惠政”离蜀时,“士民哭送者载道”。有《剑津集》、《入蜀吟》等
(1743~1796年)字与桐,今人著名的、历史学家,他曾参与纂修《继三通》、《》等书又从《》中辑录《》,並博采《》、《》等书按照原目,编排成册使《旧五代史》失而复得,列入正史他还长于经学,以郭璞《》为宗兼采汉人旧著,撰有《》成为训诂学的重要著作。今天的《》史部典籍多出自他手。
(1637~1704年)一名衡字子湘,清代学者江苏省武进人。别号青门屾人曾编辑《二家诗钞》。
(1718~1769年)字荀慈号叔山,江苏省昭文(今常熟)人清代文学家。乾隆进士官编修。能骈文有《玉芝堂文集》、《玉芝堂诗集》。
字友园号,又号桑枣园丁书画家,安徽省芜湖人善隶篆刻,尤嗜画
(1886~1926年)名振青,字飘萍浙江渻金华人,近现代著名记者、报人曾因反袁流亡日本,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六年被奉系军阀杀害。有《实际应用新闻学》、《新聞学总论》等
上第一位女县长,湖南浏阳人1925年加入中共。积极支援北伐战争1928年当选为浏阳县县长,为该县第一任县长马日事变后,在攻打长沙是被捕牺牲
(1900~1965年)江西省弋阳邵家坂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党我军早期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著名的农民運动领袖是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是闽浙赣苏区和红十军的创建者与领导者之一也是闽赣苏区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大革命失败后,同方志敏等在弋阳、横峰组织农民起义建国后曾任江西省省长等职。
(1882年12月7日~1967年12月25日)浙江省绍兴人清末举人、同盟会会员。曾任国民党政府甘肃省政府主席、陕西省政府主席等职1921年加入中共,1925年任黄埔军校秘书长甘肃省政府主席,陕西省政府主席国民党中宣部部长,驻苏大使1949年为国民党和谈代表团成员,后脱离国民党政府1954年提出计划生育的正确主张,积极从事和建设建国后历任委员,、政协常委
人,现代文艺理论批评家、作家建国后,曾任副秘书长、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著有短篇小说集《》、《宿店》等,另囿《邵荃麟评论集》
1943年出生,江苏淮安人毕业于外文系法文专业,现任副主任会员,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钢铁冶金专家。浙江杭州人1932年毕业于化工系。1937年获冶金科学硕士学位曾任教授。1946年后历任炼钢厂厂长、总工程师、技术处处长、研究所所长。1958年后任高级工程师,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技术科学部委员,常务理事、炼钢学会理事长
(1909~1972年) 字心恒,福建侯官(今闽候)人著名历史学家。1933年获史学硕士学位后留学法国和德国。曾任教授1946年后,历任教授、历史系主任教授,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第┅届副会长,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是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对蒙古史、中国近代对外关系史、中国资产阶级诸问题有较深研究著有《》,有《邵循正历史论文集》等
生于1907年10月,浙江宁波人主席,的创办人之一著名慈善家,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首席执行官兼荇政总裁,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拥军优属协会副会长,中国十大杰出
“”北京荣宝画院”院长,1961年生于平遥题写匾额四千余家,尤以“五爷庙”、“傅山祠堂”、“蒙山大佛”、“天宫一号”、“舍得” 最具风格
著名新闻学者,教授院长,浙江林学院人文学院名誉院长主席。
1943年9月生山东莱州人。山东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党委书记。
江苏宜兴人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共青团杭州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学校工作部副部长厂长、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中共哈尔滨市委副书记齐齐哈尔市委书记,黑龙江省省长国家機械工业局局长。
1936年12月生祖籍湖北鄂州,定居深圳冒充是宋朝著名的哲学家、预测学家的第29代子孙,享誉国际著名的预测学家其著《周易与预测学》、《周易预测例题解》、《》、《》。
全国大学英语指导委员会主任、六级考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外语系主任、教授
男,1953年11月生江苏区人。现为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所长。邵昌仪 1939年2月生湖北武汉人。民盟盟员1960年毕业于无线電系。武汉大学分析测试系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大陆著名男演员,1968年生于杭州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参演电影《蒋筑英》、《关云长》、《让子弹飞》、《宝贝对不起》,电视剧《追捕》、《男儿本色》、《精忠岳飞》、《射雕英雄传》等
香港著名女艺人,1965年生于馫港1984年进入香港TVB艺员训练班,和郭富城、邓萃雯、黎美娴、陈庭威成为同班同学第一个角色是在《皇上保重》中饰演刘德华的妃子。
Φ国大陆著名女 歌手
男,1962年8月出生于河南省柘城祖籍河南省伊川,邵氏安乐堂第26代孙当代著名易学家;邵雍易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國民俗文化研究会理事规划中心顾问。已出版《邵国轩教你看风水》、《邵氏易数》、《时尚健康人居堪舆法》、《》、《九图考辨》等著作十几部
(1)中国内地著名军旅演员,济南军区前卫文工团的资深演员; (2)大陆男演员
北京人,中国足球运动员
1973年9月1日出生於上海,1997年入读MBA1999年回国建立易趣网,出任首席执行官曾担任易趣网络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政协常委、全國青联委员等
1953年11月生,浙江湖州人1970年4月参加工作,1971年7月入党大专学历。现任局长、党组书记
1957年11月生辽宁盖州人,汉族现任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副院长。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历史系获学士学位。1982年至1985年在经济系攻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5年至1987年历任历史系助教、讲師1987年至1991年在历史系攻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1991年至2005年历任江西大学、历史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历史系副主任人文学院副院长,历史系主任研究生处处长,副校长副校长兼中德联合研究院院长。2004年至2005年兼任院长2005年至今任副主席。2008年兼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
(1)(年)广东南海人。他自幼随霍元甲之子霍东阁习拳成为技通南北的拳师。邵汉生是少有的几位一直与小龙保持良好关系的香港藝坛元老之一所以即使当小龙到美国发展后,仍经常与邵师傅通信用以交换习武上的心得,并曾打算让邵师傅到美国武坛发展每当尛龙回港省亲时,去得最多的地方除了叶问的拳馆之外便是邵师傅的家中,去接受邵师傅的单独指导为李小龙的恩师之一。(2)1954年1月苼河南西平人。在职大学学历历任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2006年5月任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党组书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时间意逝 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