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黛合一论是谁老师是谁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又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到了。作为一名教师,常常在自己的节日里思考教师的气节、节操问题,哈哈,名副其实的“节”日!其实,教师就是靠这个节操、气节赢得天下盛名的。为了这个节操、气节,教师节,也得过!
  当然,除了节操、气节,教师还应该有一些为教师职业所独有的职业气质和职业属性。为什么天下职业千千万万,唯有教师最受世人的尊重、社会的高看?过去的标准答案是:因为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是阳光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是燃烧自己的红烛,是润物无声的春雨,是打开人之心灵的金钥匙……不过,到了今天,除了这些传统答案,当今社会又给教师提出来更高、更多元、更有时代气息的要求,光有传统的教师素质,已经难负“好教师”的盛名了。这样,一个新问题已经横空出世:现在,什么样的老师才算是好老师?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要弄懂什么是教育?
  教育,就是教化培育。教化就是引领和感化,既向人们正面灌输道理,又注意结合日常活动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达事明理,潜移默化;培育就是悉心培养,使其能够成长发育。古时对“教“的解释是“上所施,下所效也”,“育”的解释是“养子使之作善”,学者王啸认为:“教”是技术层面上的,“育”则是价值层面的,后者赋予前者以意义。中国教师的祖师爷孔子在《论语》中认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是故教学相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西方的康德认为“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更可注意的是,只有人才能教育人——换言之,即只有自身受过教育的人才能教育人。”杜威认为:“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形成人格”,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里提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怀特海说:“一定要等到你课本都丢了,笔记都烧了,为了准备考试而记在心中的各种细目全部忘记时,剩下的东西,才是你学到的。”许多德国人认为“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看得出,东西方在教育上既有相通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东方更看重知识、智慧和德性,西方似乎更看重人格、能力和技艺。
  教育的实施者是教师,对于教师的解读最经典的莫过于韩愈在《师说》中的名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代,教师是社会文化道德维系者的化身,道德修养是教育的绝顶大事,孔子认为的好教师一定是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模范,强调无言之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孟子在《媵文公下》为好教师确定了“三不”原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荀子在《致士》中列出了教师的四个基本条件:“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故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意思是:教师除了有渊博学问之外,应具备四个基本条件:一要有尊严的威信;二要有丰富的阅历和崇高的信仰;三要有讲授儒家经典的能力,能够根据教材的内在逻辑,循序渐进,诵说时有条有理,不凌不乱;四要能钻研和精通教材的精粗,并且善于阐发微言大义,而不是记问之学。好老师应有四大标准:态度威严,使人敬畏;品高德重,使人信服;以身作则,不违说教;讲书论经,精微之至。
  德国“师范教育之父”第斯多惠认为:“教师应具备的素养:(1)要有日尔曼人之气魄;(2)要有赫别尔()之快活;(3)要有莱辛(,德国著名诗人、批评家)之锐才;(4)要有斐斯泰洛齐(,瑞士著名教育家)之热忱。(5)要有奇尔利希()之明晰;(6)要有萨尔兹曼()之能辩;(7)要有莱布尼茨(,德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之学识;(8)要有苏格拉底(b.c.469—399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数学家)之智慧;(9)要有耶酥基督(b.c.4—a.d.32,救世主)之博爱。”他还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真理是什么?从某种意义上讲,真理就是生活的真谛。没有生活,真理就是孤芳自赏、形单影只的独自存在。真理无处不在,真理又深锁春闺,发现真理,既困难,又容易,关键在于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教师,就是给你慧眼的这个人!一个人一辈子遇到一个好老师,真是一件大幸事!
  会教书,只能算是一个好教书匠,真正的好老师要远远高于此。会教书,还得会教学生从书本走向生活,否则,只教书只成功了一半。生活是五彩缤纷、万紫千红的,因此,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面对生活一定要有乐趣、要有情调,否则,生活就变成了一本本枯燥无味的书。
  面对变幻无常的世界、丰富多彩的生活、日益加快的节奏,好老师的标准已经大大提高。现在,什么是好老师?笔者认为,真正的好老师既能讲意义,更要有意思,既有料,还必须有趣。教师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人,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使者,在这个传播和塑造的过程中,正如国家领导人在北师大视察时所言,好老师必须具备“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这四大标准。如何把这四大标准贯彻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关键还是要看如何知行合一、如何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因此,照本宣科的老师一定不受欢迎,勇于创新、不落窠臼、风趣幽默、阳光健康的老师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老师好不好,学生说了算。师生关系本来就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关系,再有水平的老师没有师生互动,也谈不上一个好老师。师生之间一定要互动,互动是维系师生关系最好的良方。许多学校评选最受欢迎的老师或印象最深的老师,学生投票最多的往往是体育老师。究其原因,因为学科的性质,体育老师除了教授体育知识和动作要领,是与学生互动最多的老师。
  说到学科和专业,对于教师来说,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它让教师更加专业和精深,坏事是它让教师只知本专业,视野反倒狭窄、局限了。生活可是不分专业,困难也不会按学科降临。当人们在解决问题、排除障碍时,最能体现水平的是综合素质的运用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功力。在人类的教育史中,专业学科的分类只是向成功进发中的一半路程,另一半路程应该是打破专业和学科,回归综合和生活。真正的好老师,就是这种既有专业知识,又懂生活,能够运用综合知识驾驭复杂事务的人。
  不过,话又说回来,教师也是普通人,不可能承受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有时候我们在讨论如何成为好老师时,仿佛在讨论如何成为超人。教师不是圣人、也不是超人,他和她就是你的邻家小哥或邻家小妹。现在的老师,尤其是“青椒”(青年教师),真的不易,繁重的课业、沉重的科研、清苦的生活,能够坦然处之、笑对生活,已是十分优秀。因此,怎样的老师才能成为好老师?需要全社会的关心、理解、培育和爱护!
  我想用陶行知的话来结束本文:“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其实,无论是好教师还是好学生,都是一个“真”字!
版权声明:本文为新华网思客独家稿件,转载须注明来源为新华网思客。授权合作请联系。
位网友推荐了本文
19569&次阅读&&&&3&次回应
所属数据库
您还能输入&300&字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您可以添加如下代码,然后复制粘贴到你要引用的网站下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使用第三方帐号登录
还没有思客帐号?
登录或创建一个账号
还没有思客帐号?
邮箱格式不正确
验证码不正确
扫码关注思客
使用第三方帐号登录
还没有思客帐号?
登录或创建一个账号
还没有思客帐号?
邮箱格式不正确
验证码不正确做个“三者”合一的语文老师——写在即将出版的《“三者”合一教语文》的前边
三十多年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使我深深的认识到:“独到的思想者、不倦的实践者和终生的学习者”
终生的学习者。语文教学的特殊性
独到的思想者,即
不倦的实践者。即把自己的“思想”拿到实践中去检验,并在实践中去丰富和发展。
&“独到的思想者、不倦的实践者和终生的学习者”这“三者”之间是个相互促动,相辅相成的关系,当您在学习实践中获取了一定的经验和教训的时候,通过总结提升,您就有了一种新的认识,用这种在学习实践中得来的新认识再去指导实践,并不断丰富发展这种新认识,通过学习、实践、认识,再学习、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过程,您就逐渐形成了与众不同的思想和方法。
,除上述所谈的各种教学素质外,还要重视个人的非教学素质,例如气质、性格、工作理念、作风、态度、责任感等的改变和提高,这些虽不直接与本学科教学联系,但它可以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对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有效的非教学素质的基本内核是“严”,如严师出高徒的敬业理念,严于律人律己和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一丝不苟的认真态度,严格规范学习行为,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落后的措施和手段等。
不断是不倦的学习和实践的希望
年1、2期合刊)上,感谢朋友的赏识和抬举。本书已出版,详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王崧舟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王崧舟,字维岳,号泊静斋主,浙江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系、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浙江省十大育人先锋、“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开发基地”电视教学片主编、“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国家级远程培训”小学语文主讲教师、“浙江教育资源网”特级教师工作室首批专家、“浙江教育学院教师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浙江省小语会副会长、杭州市小语会会长。现任杭州师范大学(本部)教育学院教授
王崧舟人物生平
王崧舟人物简介
1984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王崧舟一直醉心于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实践。他积极倡导“诗意语文
”的理想和信念,主张以发展学生的言语生命为核心,深化语文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1998年评上特级教师以来,他先后应邀赴全国29个省份170多个城市开设观摩课880多节次、讲座230多场次,他的语文课先后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栏目播出。
王崧舟还一直潜心于小学语文教育科学的研究,先后出版《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与流派》、《王崧舟小学语感教学法》、《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王崧舟讲语文》、《听王崧舟老师评课》、《诗意语文课谱——王崧舟十年经典课堂实录与品悟》等多部教育教学论著,在省部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论文180余篇。
王崧舟主要事迹
从教28年来,开创了“诗意语文”教学流派,构建了“新成功教育”办学模式,在他的领导下,拱宸桥小学由一所区内普通小学一跃成为杭城的新兴名校。
其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平安校园》、《》、《》、《》、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等多家国家级、省部级新闻媒体介绍。
一、心态为本、价值重构,打造“新成功教育”品牌
2001年8月,王崧舟同志作为拱墅区教育局首位对外引进的人才,担任拱宸桥小学校长。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把一所普通的百年老校办成了杭城的新兴名校。上任伊始,王崧舟就根据学校的基础和现状,打出“新成功教育”的办学品牌。他认为办学的核心要素是“人”,“人”的核心要素是“心态”,“心态”的核心要素是“价值观”。“新成功教育”主张通过“尊重、理解、赏识、激励”的管理机制、教育机制、工作机制,改变人的消极心态,确立人之为人的价值尊严和精神幸福,从而为每个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
如今,拱宸桥小学已经在省内外声誉鹊起、崭露头角,学校先后被评为“拱墅区劳动模范集体”、“杭州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杭州市文明学校”、“杭州市实验小学”、“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红旗大队”、“浙江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浙江省文明单位”、“全国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学校”等,先后有来自省内外的120多家单位来学校考察取经,有来自省内外的360多位骨干校长、骨干教师来学校挂职锻炼。
二、学养奠基、审美创造,开创“诗意语文”教学流派
王崧舟同志长期醉心于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追求,凭着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坚实功底,在全国小语界开创了独具特色的“诗意语文”教学流派,成为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全国教育家型名师。他执教的语文课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播出,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他的《语感教学法》入选教育部《中国名师》工程,被制成长达12小时的音像专著。他先后应邀赴全国29个省区80多个城市开设观摩课、公开课880多节、讲座230余场次,受众超过100余万人次,并成功举办了“王崧舟语文教学艺术展示周”活动。他的《为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而教》、《让语文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新成功教育和人的发展》、《剑气合一,在语文家园安身立命》等专题报告在全国基础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日,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现场直播王崧舟执教的室外语文综合实践探究课《相约拱宸桥》,成为课堂教学电视直播全国第一人。日,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播出王崧舟执教的作文课“亲情测试”,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
其代表课例《万里长城》、《我的战友邱少云》、《只有一个地球》、《一夜的工作》、《长相思》、《两小儿辩日》、《慈母情深》、《枫桥夜泊》、《望月》、《去年的树》等成为中国语文教育界的经典之作,被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师广泛的移植借鉴和研究赏析。
目前,全国有数以万计的语文教师、语文教研员、语文理论研究工作者投入了“诗意语文”教学流派的实践和研究,由王崧舟担纲编写的《诗意语文读本》系列教材在全国中小学推广应用。“诗意语文”正在成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影响的新教学流派。
三、理论参悟、实证修炼,形成“剑气合一”师训模式
2008年,在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的直接指导下,“王崧舟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正式成立。网络工作室以实体工作室为依托,以网络为载体,贯彻“面向全省、服务一线、共享资源、互助成长”的理念,突破时空、部门、经费、人员等限制,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网上教研、科研和培训活动,影响和促进了一线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了具有浙派特色的教师教育新平台。目前,网络工作室有注册成员876人、资源数1056个、访问量达995084次。2012年,在全国中小学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中,王崧舟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被评为全国一等奖。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亲临学校考察王崧舟工作室,给予了高度评价。
迄今为止,王崧舟在全国范围内带徒百余人,尤其是浙江地区,所带徒弟深受其教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令人瞩目的“王氏流派”。培养了20多名省、市级教坛新秀和学科带头人;他指导4人的课堂教学在国家级赛课中荣获一等奖、30多人次在省市级赛课中获奖。
王崧舟主要成就
王崧舟历年荣誉
(1)浙江省特级教师/浙江省人民政府/1998年
(2)浙江省优秀青年教师/浙江省教育委员会/1996年
(3)杭州市劳动模范/杭州市人民政府/2004年
(4)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分会副会长/浙江省民政厅/2002年
(5)浙江省特级教学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民政厅/2000年
(6)浙江教育学院教师教育研究所兼职研究员/浙江教育学院/2006年
(7)杭州市拱墅区名校长/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2003年
(8)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先进工作者/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2005年
(9)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2007年
(10)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语文学科导师/浙江省教育厅/2006年
(11)《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编委/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2007年
(12)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人民政府/2008年
(13)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华全国总工会/2008年
(14)全国劳动模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0年
(15)浙江省十大育人先锋/浙江省教育厅/2012年
王崧舟学科贡献
1984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王崧舟一直醉心于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实践。他积极倡导“诗意语文”的理想和信念,主张以发展学生的言语生命为核心,从生命成长的高度观照和深化语文教育改革,促进
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王崧舟看来,对语文教学的追求,向来存在三个层面上的东西。一是功利层面上的追求,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很好,学生的作文获奖等等;二是科学层面上的追求,形成自己的理论主张,建构自己的教学体系等等;三是审美层面上的追求,按照美的规律和要求审视语文、设计语文、实践语文、评价语文,让语文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正是在审美的层面上,他倡导并孜孜追寻着理想的语文教学,即“诗意语文”。诗意语文同样是“存在本位”在学科教学领域的体现和创新,它以实现学生的“言语人生”和“诗意人生”作为语文教学的终极关怀和价值皈依。它建构了一系列语文教学“艺术化”的规则和策略,对于日趋浓烈的功利化、效率化、应试化的语文教学是一种自觉的反叛和抵挡。在当代中国语文界,王崧舟的诗意语文独树一帜、独辟蹊径,成为某种影响广泛、风格鲜明的教学流派。
随着王崧舟思考和实践的深入,今日他口中的“诗意语文”也有了不同以往的意义。诗意语文本身已经成为一个开放的存在,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模式。在他的构想中,诗意是超越了风格概念而存在的开放性的东西,它有着无限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他的“诗意”,是哲学层面上的“自由”,由心灵的高度自由生发出蓬勃想象力的状态;也是伦理学层面上的“悲悯”,心地柔软的人才能真正体认人生与自然的诗意之姿。
1998年评上特级教师以来,他先后应邀赴全国29个省份200多个城市开设观摩课1000多节次、讲座600多场次,其代表课例有:《万里长城》、《只有一个地球》、《一夜的工作》、《长相思》、《两小儿辩日》、《慈母情深》、《枫桥夜泊》、《与象共舞》、《望月》、《去年的树》、《孔子游春》等,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杭派语文教学风格。他的语文课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播出。
王崧舟学校管理
王崧舟从事学校管理20多年。他认为,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校长应该成为学校的精神领袖、专业导师。实践中,他贯彻“理念治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名师精校、品牌强校”的
办学策略。2001年,作为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系统第一位引进的人才,他担任拱宸桥小学校长。王崧舟立足学校的区域实际和文化背景,借鉴“成功教育”的合理思想和经验,提出“新成功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战略,并开始全面实施旨在重塑以“成功心态”为核心价值的学校文化、为每位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的整体教育改革。他提出“让每个孩子走向成功”的教育理想;倡导“为每个孩子的成功学习而教”的教育观念;弘扬“相信自己、鼓励自己、超越自己”的教育精神;建构“尊重、理解、赏识、激励”的教育机制。他先后策划组织了《学生权利保障公约》、《选师制》、《成功银行》、《家长视导制》、《母亲学校》、《学习型家庭培育工程》、《新成功教育讲堂》、《人人成功节》、《365成功喜报制》、《运河文化少年研究院》、《小学生成功心理辅导》、《课外阅读考级制》、《硬笔书法考级制》、《少儿才艺拓展俱乐部》、《校园新闻发言人》、《教师充电工程》、《教学智囊团》、《精品课堂》、《国学课》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举措,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也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反响。
他奉行的职业信仰是:教育当以慈悲为怀;他追求的事业境界是:在促进学生生命和谐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自我生命的和谐发展,让师生在教育的大地上诗意栖居。
以“为每个孩子的成功人生奠基”为宗旨的“新成功教育”,被王崧舟及其老师自豪地概括成了“一心三最”。
“一心”,是培养和塑造每个孩子的成功心态,将人的价值和尊严的意义注入师生的意识当中,这是一种“坚信自己、积极进取、追求卓越、实现自我”的良好心态。“立心”是对知识本位、能力本位、素养本位的超越,是“存在本位”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和创新,更是新成功教育的终极关怀和价值皈依。
“三最”即“最近发展区、最佳发展区和最好的自己”,主张教育要引导和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才能的最近发展区和个性的最佳发展区,并有效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天赋和潜能,逐步成为最好的自己。
一要走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维果茨基的理论,特别是教学实践研究,王崧舟发现,只有课程与教学走进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抵达高效学习的理想境界,让学生尽享学习成功的喜悦。为此,王崧舟要求教师的教学要有起点分析,然后再确定发展目标。这样,“因材施教”才能在教师那里落地生根,学必有获才能在学生那里化成现实。
二要培植学生的最佳发展区。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智能优势,这便是他的最佳发展区。这就要求学校教育,首先不是取长补短,而是扬长避短。当学生之长得到充分发挥并得到肯定的时候,心里就会升腾起一种特别的自信。哲人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这自信,就是学生撬起更大、更多成功的支点。
三要做最好的自己。受李开复《做最好的自己》一书的启发,王崧舟提出“最大的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一个人的成败与否,关键是能否做最好的自己。人各有异,所谓的最好也是因人而异。就目标而言,有底线要求,即六年学会课程目标规定的内容,这是共性目标。但也有上线要求,即通过努力可以抵达自己认为“最好”的那个目标。为此,他提出了十类目标。这样,要想做最好的自己,就要满怀信心地朝着自己既定的上线目标行进。
随着王崧舟及其教师同仁的实践探索,新成功教育也一步步走向成熟。到2003年,拱宸桥小学的教师便开发出了极富新成功教育特色的“走向自主成功的校本课程体系”。这个颇具独创性的校本课程,依然根植于学校自身的生源特点和周边环境等各项因素,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四大板块:“成功心理辅导课程”、“课外阅读考级课程”、“运河文化探究课程”、“经典才艺拓展课程”。
一、成功心理辅导课程
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周一节课,教师使用根据小学生心理结构特点自行研发的校本教材,对孩子们进行成功智力开发、成功情感培养、成功意志磨砺和成功潜意识植入。
二、 课外阅读考级课程
通过读书来丰富和改善孩子的精神结构和心灵结构。整个考级系统从低到高依次分为“赤、橙、红、绿、青、蓝、紫”七级,每一级都有相应的必读书目、阅读量、经典语段背诵量、有效读速、读书卡片量、读书笔记量等要求。王崧舟说,通过七级考试孩子的阅读量将超过2200万字,若按照一本10万字计算,那就是220本书。
王崧舟认为,培养孩子成功心态最基础的,就是阅读,从某种程度上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其精神发育史。阅读对孩子的影响不会直接而迅速地体现在学科成绩的提高等方面,而是体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后续发展方面。对于一贯坚持教育是慢活儿,需要一点一点累积,并持有百年树人的坚毅态度的王崧舟来说,课外阅读考级课程的研发和实践,是赠送给拱宸桥小学孩子们一生的厚礼。这个在2001年上任的拱小校长,在第一次全校教师见面会上,赠送给所有老师一份礼物——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并在随后的日子里,依然坚持扩大阅读影响的理念,带领教师同仁进行着“教育名著研读”的校本研修。
三、运河文化探究课程
利用拱宸桥小学毗邻京杭大运河的地理位置,开发和实践了运河少年文化研究院校本课程。京杭大运河这部王崧舟眼中的流动的内涵丰富的书,便由此给今日拱墅区的孩子们带来了一种深度的学习体验和生活历练。每年春秋假的两次运河之旅,运河少年文化研究院的孩子们从北京通州开始,顺运河直下,贯穿天津、河北沧州、山东济宁、江苏常州,直至苏州,然后坐船回到杭州。2003年教师节的那个上午,当人们第一次在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看到面向整个东南亚地区直播的户外综合性学习课《相约拱宸桥》的时候,应该不会惊讶,镜头上王崧舟的背后,站着一群高声欢呼的快乐的孩子们。
四、经典才艺拓展课程
突破传统学校设置的兴趣小组,成立36个社团型俱乐部,是拱宸桥小学校本课程的又一大胆实践。俱乐部中,学生自主开展各色活动,自由发掘和发展自己的天赋,本校指导老师和校外聘请辅导员仅起辅助引导作用。
王崧舟人物评价
王崧舟教职工评价
让生命与事业同行
——记拱宸桥小学校长王崧舟同志
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邵宏锋
美国著名的LEG公司为商界精英提供一种“灵魂训练”的课程。课程时间仅为3天,收费却高达3000美金。第一天的课程是这样安排的,给每个学员发一份问卷,要他们认真思考并真实回答五个问题。其中的一个问题是这样的:“在你的生命中,哪样事物能让你感到最大的快乐和满足?”
对于这个问题,王崧舟的回答是:教育!
他说:教育已经融入了自己的生命,自己因了教育才得以展示生命的全部尊严和价值。只有教育,才能让我感到最大的快乐和满足!
“他做事最讲认真!”
“王崧舟做事,最讲认真。”这是同事们谈起王崧舟同志时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那时,王崧舟到拱宸桥小学担任校长才一个多月。在王崧舟身边工作的同事们都清楚,这个人干起活来简直不要命,他做每样事情都爱顶真。就拿订工作计划来说吧,王崧舟把这事儿看成是校长最重要的事务。他说:“老师要备课,校长同样要备课,校长要备的最重要的课就是工作计划。一个校长的办学理念、决策水平、工作思路、管理风格、处事能力就集中体现在这份工作计划上。这是需要校长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备的课。”于是,每学期学校工作计划的产生到了王崧舟的手里就要经过四个回合的琢磨。第一回合,请老师们对学校工作挑刺捉虫,重点是发现问题,尤其是一些细节问题;第二回合,将问题梳理后反馈给各个职能部门,请职能部门负责人提出破解对策和思路;第三回合,整合各部门的对策和思路,提出学校的工作理念、主攻目标和行事历程;第四回合,召开校务会议审议工作计划的草案,再行修改和完善。计划生成的每个回合王崧舟都亲自组织加以落实,有人说:不就是一个惯例性的工作计划嘛,指派一个副校长写一写不就得了。犯得着这样兴师动众、来回折腾吗?对此,王崧舟严肃地说:“你要上的课,能叫别人替你备吗?退一步说,别人替你备的课,你能上得好吗?”就这样,光是一个工作计划的制订,王崧舟就愣是前前后后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去完成。而这还是明的,用王崧舟自己的话说,其实,对工作计划的制订,我是时刻准备着、天天思考着。正是以这样的工作热情和投入,《学生权利保障公约》、《选师制》、《成功班长制》、《成功银行》、《家长教学视导制》、《母亲学校》、《新成功教育讲堂》、《人人成功节》、《365成功喜报制》、《运河文化少年研究所》、《小学生成功心理辅导》、《课外阅读考级制》、《少儿才艺拓展俱乐部》、《教师多元发展激励工程》、《小班化家长会实施细则》、《教育名著研读工程》、《教师充电工程》、《校园成功文化构建工程》、《教学智囊团》、《精品课堂》等一系列闪烁着新成功教育理想的教育教学改革举措在拱宸桥小学得到认真贯彻,并取得显著成效。2003年5月,拱宸桥小学由一所普通学校被杭州市教育局命名为杭州市实验小学。
面对学校的蒸蒸日上,王崧舟一脸平静和沉稳。他对老师们语重心长地说:“我们的初步成功,归功于‘认真’二字。世界上最需要细心对待的就是‘认真’,认真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一种素养,认真是我们走向成功的第一细节。”
“一个性情中人!”
日,在新学期的教师大会上,全校老师目睹了王崧舟同志的一次流泪。有人在底下发出这样的感叹:“没想到外表坚强的校长,内心居然这么脆弱。”
这天,王崧舟在大会上谈“尊重、理解、赏识、激励”的新成功教育理念。他给大家读了一篇报载的短文《只有你能赏识我》:有个孩子因为成绩落后,他妈妈经常被叫到学校受班主任的奚落,但是妈妈每次回家总是这样告诉儿子:“孩子,老师说这次你又进步了……”。这个孩子最终考上了清华大学。当孩子后来知道了个中的原委时,他深情地说:“……妈妈,只有你能赏识我……”短文读到这里,王崧舟的声音哽咽了,他几次停下来,擦去脸上的泪花,可还是没法把文章读完。良久,他说:“老师们,请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吧!”此时此刻,会场里出奇的安静,全校老师的眼圈都是红红的!打动老师们的不仅仅是文章中的母亲,也有泪光中的王崧舟。
拱宸桥小学有个特困生,妈妈在他五岁那年被人杀害了,爸爸一直没有稳定的收入,家里经济条件很差,孩子经常是饿着肚子来上学。每次开学,这个孩子总是交不上学杂费,有时一拖就是两三个月,班主任没少为这事儿烦心。小家伙呢,倒显得挺有骨气,当着老师的面说:课本我可以去借的,点心我不喜欢吃。试想,哪个孩子不喜欢新书?哪个孩子不喜欢吃点心?王崧舟不知怎的,就知道了这个孩子。他叫来班主任,问清了孩子的家庭情况,沉默了好长一段工夫,他拿出自己的钱给这个孩子交上了全部费用,还提出要包下孩子今后五年的全部代管费和学杂费。当王崧舟将钱交到班主任的手里时,他落泪了,孩子的班主任也流泪了。这件事后来在学校慢慢地流传开来,老师们说:我们的校长真是一位有着菩萨心肠的性情中人啊!
王崧舟说:“流泪实际上是一种能力,是我们的灵魂仍然能够感动的标志。要让孩子感动,老师先要感动;要让老师感动,校长首先需要感动。泪水和良知之间,是一种天然的结盟。教育需要感动,需要心灵的泪花。我们的孩子,太需要受到感动的教育了。”
“士为知己者死!”
王崧舟同志刚到拱宸桥小学的时候,就有知情人告诉他,学校唯一的一位教坛新秀叫许珂的,正在暗中找关系要调离学校呢。仔细一了解,原来许珂感觉在这所学校发展没多大前途,希望调所学校寻找新的发展机遇。王崧舟说:“当我知道许珂是因为这个原因要调离学校时,我不但不生气,而且还为她在事业上有这样的追求感到高兴。”于是,王崧舟进教室听许珂上课,从业务档案中找出许珂写的论文认真阅读,找其他老师了解许珂的情况。经过近半年的考察,王崧舟发现许珂做事认真踏实、理论视野开阔、思想活跃,的确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一年后,许珂由一个普通老师被聘任为学校的教科室主任。上任前,王崧舟对许珂说:“往前看,大胆做。做成了都是你的功劳,做坏了我来负全责。”
许珂上任后,一方面悉心领会学校倡导的“新成功教育”理念,使教科研工作成为新成功教育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又认真学习和掌握教科室的工作职责和策略,并根据学校实际大胆探索自主高效的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网络和载体。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学校教科研工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硕果累累的喜人景象:由她主编的校刊《新成功教育》被同行们誉为非专业的专业刊物;《教育科研ABC激励工程》在全区中小学推广;学校老师撰写的教学论文成倍增长,并在省市两级频频获奖;课题研究更是成绩斐然,学校先后主持国家级课题一个、省级四个、市级五个,已有三个课题顺利结题,其中一个还荣获浙江省2004年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去年年末,学校教科室又以全区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通过了上级部门的评估验收。
一次教科研工作会议上,有人悄悄问许珂:“你干得那么辛苦,图个啥?”许珂笑笑说:“不图啥,就为了报校长的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嘛。”
王崧舟学生评价
王崧舟:觅,向诗意渡口
浙江平湖市艺术小学 钱 锋
“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偟,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世说新语·任诞》
一路朝东,走过绍兴兰亭,走过上虞曹娥,再往东南,便是四明群山,溯溪而上,一直延伸到嵊州,“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只是,也许连唐朝的李白都只顾着兰亭的风雅和越中的秀丽,忘记了剡东的瀑布山麓,那写就“若浮云,若蛟龙”的《兰亭集序》的王羲之便安静地长眠于此。晋室南渡,建康的王谢家族遍邀东晋名士,踏遍越中山水,所过之处,风流遍地。
一、生命三课
“我的爷爷九岁那年因为天花病而致眼疾,当时家里穷,看不起病,所以最后彻底成为瞎子。我的祖籍不在上虞,在绍兴的王坛,有一个村叫上王村,我爷爷九岁那年从上王村讨饭出来,后来到了上虞,到了章镇那个地方,有个好心人收留了他。爷爷以自己的坚韧不屈学会给人算命,靠着算命术撑起了一份家业,到30岁置办家产,在朋友的帮助下,娶了我奶奶。我的父亲和我说起这些事情的时候,我会落泪。王家的血脉就是这样延续下来,不容易。”
大舜庙就在小舜江的拐弯上。溪的南岸便是上王村。溪滩恣意,若曲若伸。
几十年前的那个九岁就失明的男孩一定也站在大舜庙前的大樟树下听着小舜江的流淌叩问着生命的磨难与挣扎。几十年后,当经历过与病痛生死抉择之后,王崧舟也拖着沉重的肉身开始了生命究竟的叩问。于是,我们可以从他的语文课上隐约见到延续祖辈与宿命抗争的对话:
师:无锡惠山的二泉映月,孩子们,这如诗如画的风景,对那个阿炳,对那个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却意味着什么?他看得到吗?
生:看不到。
师:他看到了吗?
生:他看不到。
师:他看到的只能是什么?对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
生:黑白。
师:不是黑白,是黑暗!孩子们,想一想,这“茫茫月夜、如银月光”对双目失明的阿炳来说,只意味着什么?
生:只意味着可惜。
师:只意味着什么?
生:孤独。
师:只意味着什么?
生:十分惋惜。
师:因为他什么都看不见。在他的眼前有的只是黑暗,只是孤独。除了黑暗,还是黑暗,除了孤独,还是孤独……就在那个八月十五,中秋之夜,阿炳再一次来到了二泉池畔。孩子们,读课文,把目光聚集到阿炳在二泉池畔的那一个特写镜头上,孩子们,仔细地看,看,这个时候的阿炳,他正在做些什么,他正在想些什么,把这些话划出来,再用心读一读。
生:(默读、划)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阿炳在回忆他自己的人生路程。
师:那是怎样的人生旅程啊!
生:那是非常地……非常地伤心,嗯,无人倾诉。
师:谁能把你们刚才读到的长长的三句话,读成一个词?
生:我觉得是“坎坷”。
师:坎坷。真好。还有吗?还有吗?是啊,书上的确没有了,可是,还有许许多多的坎坷,它虽然没有写在书上,却一定写在我们的心上。闭上眼睛……也许是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阿炳出去卖艺,你看,你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阿炳?也许,是一个风雨交加的黄昏,阿炳卖完艺以后回来了,拖着沉重的步子回来了,那又是一个什么样的阿炳?也许,阿炳在卖艺的路上,不小心撞翻了一摊水果,于是你又看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阿炳?也许就在阿炳自己那间破旧不堪的茅屋里边,又饥又渴,阿炳病倒在自己的床上,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阿炳?
生:(想象写话,并指名交流。)
师:这就是坎坷。
生:(不断地回环复读: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师:就这样,《二泉映月》诞生了!
——王崧舟《二泉映月》实录片断
“我的父亲英年早逝,在我20岁的时候,就走了。当时我底下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我参加工作才第二年,我是长子,父亲去世前在弥留之际说了最后两句话:第一句话是照顾好你的母亲和弟弟妹妹。第二句话是你的伯父伯母是好人,不要忘记他们。一个人要学会感恩,人只有学会感恩,才会和禽兽区别开来。人要活得有情有义,这是父亲告诉我的。”
东山不高,却绵延逶迤;曹娥江的水缓缓地在底下流淌。章镇就在东山南侧的江边,北边不远处是谢安的隐居地。
章镇停留了王崧舟大半的成长岁月。从小就爱读书的他,家里穷,母亲给两分钱、五分钱,也不买零食,都省下来买《聊斋志异》,买《三国演义》,买《儿女英雄传》,买《说唐》。对于几乎就说的是家门口事情的那部《世说新语》,王崧舟自然早就深谙在心。少年时,他必然也看到过这样的一则故事:
那段读书时光,也许慢慢地沉淀成了一种昏黄的亲情怀念,带着青涩的少年记忆,其情景便映射成了《慈母情深》中的那种温暖的味道:
师:母亲为什么不伸懒腰?不喘气?不休息?
生:为了我们兄弟姐妹的生活、读书!
师:母亲,你已经干不动了,为什么还要拼着老命工作?请大家带着感情齐读!
师:母亲是那样的环境下,那样辛苦的挣钱,而当我向母亲要钱买书时,母亲是怎么说?怎么做?(出示: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啊!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师:哪个字最重要?对,是“塞”。母亲是怎么样的“塞”?
生1:迫不及待地塞。
师:用上去读“迫不及待地塞”,
生2:毫不犹豫地塞。
师:用上去读“毫不犹豫地塞”,
生3:不假思索地塞。
师:用上去读“不假思索地塞”,
师:是啊,母亲是想让我多看书。带上刚才的感觉在来读这个句子。
师:这哪里是钱呀,是……
生:是母爱
生:是希望
生:是心血
生:是汗水
生:是劳累
生:是生命
师:这一切的一切,汇成了四个字——“慈母情深”,孩子们,这就是我第一次发现母亲的伟大,我的鼻子一酸,跑了出去,我哪里是攥着钱,分明是攥着母亲的(爱、希望、心血、汗水、生命、温情),攥着母亲的博大情怀。
——王崧舟《慈母情深》实录片断
那个攥着揉皱了的零钱的孩子不正是少年时也如此酷爱书籍的王崧舟吗?
这段情深的日子,崧舟先生在人到中年之后终于开始在他的课堂内呈现。我始终宁愿相信,一个成熟教师的课堂总是他一段时间心境的折射与回响。我还相信,梁晓声的这些细节勾起了崧舟先生的许多挂牵。当他遇到这个文本时也一定想起了重重的生活压力下的少年时光。这堂课所呈现的是崧舟先生课堂中少有的拳拳赤子之心。将母爱的诠释溶化在这“鼻子一酸”中。人生况味,又何止一“酸”啊!
曹娥江继续朝着更为开阔的杭州湾流淌,浪淘风波,洋洋洒洒。留下东山,出入之间,尽得风流。
“1994年我得了一场大病,差点没命。住院住到95年,我永远也忘不了的是94年那个除夕的晚上,在上虞人民医院传染病房,四层楼的病房,诺大的一个楼只剩我一个人,旁边是山,上面是坟墓,黑幽幽的一片。那个夜晚,寒风凛冽。我躺在床上就是感觉:生命怎么会那么脆弱,一个人到了病的时候,谁也帮不了你,这种体验没生过病的人是无法体会的,所以那一刻我感觉到生命的可贵。这件事情,我会告诉我的女儿,活着就要好好活着,珍惜生命,佛陀告诉我们人身难得啊!”
那个夜晚,我曾不断地构想着,直到崧舟先生幻化成一根孱弱而坚韧的芦苇在漆黑的山间飘摇,思考着,突然间开始猛烈地摇晃起来。然后,放下执念。
师:来!放下!把课文儿放下!把手也放下!一边读,一边用心地感受,看青年画画,什么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特别深?
生:(齐读: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师:嗯!看青年画鱼,什么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特别深?
生:我是从“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因为他把金鱼的每个部位都一丝不苟地画下来,还把金鱼画得像真的一样。
师:嗯!听出来了!青年画鱼那一丝不苟的劲儿给你留下的印象特别深,是吗?其他同学呢?
生: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分都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我从那静静地画画,我感觉到了那位青年心“静静地”跟这个画融在了一起了。
师:哟,厉害!你们有谁也像她一样,留意过“静静”?
生:我觉得“静静地”这个词,让我感觉到这个青年在画画的时候很心平气和,很认真。
师:心平气和,认真!有眼光!能从“静静地”后面,读出——心平气和,厉害!
生:我从“静静”这个词语感到,他画画画到了忘我的境界。
师:噢!“静静”后面还有忘我,这是一种境界,好!(问另一生)你呢?
生:在这个女孩讲这句话的时候,说明有非常多的人在看,所以他四周是非常吵的。但是他还是在“静静地”画画,没有被周围的声音而影响到。
师:好眼光!是的,跟环境一联系,跟环境一对比,才能够让我们感觉到,他是“静静”的。把手放下!有人说“静静”就是心平气和,有人说“静静”就是忘我,有人说“静静”就是不顾周围人,不作出任何反应。是这样吗?来,把手放下。闭上眼睛,我们再去“静静地”看看,青年是怎么画鱼的。一边“静静地”看,一边“静静地”体味;一边“静静地”体味,一边“静静地”想象。
——王崧舟《鱼游到了纸上》实录片断
这个遁入诗意画境青年人不正是当下潜心诗意语文的王崧舟吗?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个地方、三个课堂勾勒了王崧舟清晰的人生印记。人课合一,剑气合一,物与心齐,心与物游,课堂,已经幻化为他生命的沉潜与诗性的追求。语文至此,夫复何求?
二、定慧不二
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
——《世说新语·言语》
访谈的现场感对一个研究者而言似乎有着一种无尽的蛊惑,所以一直想找机会对崧舟先生做一次面对面的访谈,惜总是机缘不巧。退而求其次,才有了以下的这次通信访谈:
1.问:从两汉经学的禁锢中突围的魏晋名士,摆脱了名教利禄的束缚,中国士人的个体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恢宏张扬。在佛教精神未完全入主东土的魏晋,东晋名士把浙东这一片山水神秀之地作为自己的道场,其潇洒出尘旷古绝今。您成长的地方大约正好是魏晋风度的流传地,您身上也有着明显的东晋名士的淡泊情怀,您是否也在做一种“突围”?同时,作为当代小语名师,您四处讲学,又是极为入世的积极态度,您如何看待自己“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这一教育态度?
答:按照史学界的传统看法,佛教从汉明帝时就已经传入中国。只不过彼时中国人更多地把佛教看作了某种方术,因此,对当时、也包括魏晋时期的中国人尤其是那些士人的精神生活影响不大。而所谓的“魏晋风度”,也不过是名士们“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一种极端的、被扭曲的现世表达。对此,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有过精辟而诙谐的论述。
我生活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好的时期,跟魏晋名士们的遭际有着天壤之别。如果说我的身上也有那么一点点魏晋名士的淡泊之气的话,那也是性格和童年记忆使然。也许,浙东的人文风水会在无意识中濡染我的气质吧。
突围的前提在于“有围”,一切“有围”皆缘于“有为”。人活现世,焉能无为?无为还是一种“为”。现世求为的我,可能更为奉行的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人生哲学。
很不幸,这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已经被后世不断累积的解读遮蔽了它的真义。很多人对于此句的感悟会驻留在“淡泊”、“宁静”之中而心安理得。其实,诸葛亮真正要告诫子孙的是“明志”、是“致远”。淡泊宁静,藉以涵养无为之性德、出世之情怀;明志致远,旨在求取有为之事功、入世之劳绩。一味地执着于淡泊宁静,那不过是某种消极避世的病态而已。反之,在明志致远的人生历程中不知淡泊、不守宁静,则往往事倍功半、行有不得、甚至南辕北辙。淡泊是放下尽可能多的欲望、心念,专注于人生的“一志”,此志乃“人生为一大事而来”的大志、宏愿。宁静则是排除尽可能多的干扰、诱惑,将生命的心能和智慧全部投入到实现“一志”的征途之上。我觉得,这是一种“不二”的人生智慧。无无为、亦无有为;无出世、亦无入世。一切世间法皆为出世间法,一切出世间法皆为世间法。
语文于我,似已成为某种生命的图腾。我为语文而来,语文召唤我向着精神的彼岸勇猛精进。这不是承诺,也谈不上担当,这是“顺其自然”、“率性而为”,我不过是如实地生活在语文之中罢了。
2.问:您在最近的一篇《自赎与拯救:诗意语文的再发现》一文中深刻地阐释了您自己教学思想的飞升。对于很多老师来说,他们模仿“诗意”的课堂大都停留在“一味华丽绚烂、文学化、大段的、话剧式的、独白意味的教学语言;游离于语言文字的种种渲染和演绎;声音的表现只被加以机械的重复和操练;对文化所作的宏大叙事和过度诠释”,这种标识性的形式,本来是您的文化修养的内在自然表露,但在其他老师身上这种简单地嫁接对诗意语文来说很可能是蒙蔽而危险的。我比较关注“自赎”这个词,和早期的诗意语文相比,您能通俗地就诗意语文的进阶演变最核心的所在谈一谈吗?
答:“自赎”一词让我想起了一个颇具哲理意味的布道故事:
有个神父,虔诚地信奉着上帝。
一天,山洪暴发,别人都在逃离小镇,而他却坚持在教堂祈祷。
这时,有人跑过来对他说:“快走吧,洪水就要到了。”神父说:“你先走吧,上帝会来救我的。”
洪水越来越大,已经漫过了教堂的窗户,神父只好爬到屋顶上。这时,有人划着船过来对他喊:“快上来,赶紧逃命吧!”神父说:“不用管我,上帝会来救我的。”
洪水越涨越高,一个浪头打来,神父掉进了水里。这时,一根原木向他漂来,神父只要抱住它就能获救。但神父却一边挣扎一边让原木漂走,他说:“我不抱木头,上帝会来救我的。”
神父终于被洪水淹死了。
神父的灵魂来到了上帝的面前,他哭着抱怨:“主啊,我虔诚地信奉您,一遍一遍地向您祈祷,为什么您不来救我?”
上帝叹了口气,说道:“我救过你三次呀!第一次,我让人告诉你赶紧离开教堂;第二次,我派人划了船去救你;第三次,我推给你一根原木。而你呢,都给拒绝了。一个连自己都不想拯救自己的人,我也没有办法呀!”
上帝说了个真理:只想着等待别人来拯救自己的人,永无翻身之日。其实,孟子早就告诫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修行的人也都明白这个道理,佛不度人人自度。自赎,说白了就是自己救自己,而自赎的前提则是自觉。
这是语文的解放,更是人自身的解放。
三、茶禅一味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世说新语·任诞》
来到先生的居所已近黄昏,街头华灯初上,辗转拐进一条巷子,忽然安静下来。这应是杭州城闹中取静的难得所在。
先生家质朴本色,白墙素颜,几无点缀。唯一称得上装饰的便是随处可见的或林林落落,或整整齐齐的书。客厅是满墙的书,卧室是满地的书,至于书房满架的书多得则已经从架子上溢出来,散落在每个触手可及的地方。崧舟先生的书房是整个居所的上风上水之地,朝东南的一开间,步入书房,心中油生敬意。东南是一幅环形落地玻璃窗,窗内,是一个躺椅,闲适自在。窗外,绿杨荫里是一条引水渠,调节着京杭运河和西湖的水位。中有一坝,分隔着两大水系。坐在书房中,倘若是清朗的夏夜,月上柳梢时,风生水起。内侧三面则是从上至下的书墙。一个成熟学人的书房便是他的精神发育史。阅读经历和阅读视野往往能从书架上揣摸一二。书可以复制,而藏书的历程则无法仿效。书的别类有着先生一如既往的严谨而端正。但即使如此,我还是发现随处散插的书透着先生的随意和不拘。语文教育类占了很大的一部分,其他诸如佛教典籍、文史哲学也占据着重要的席位。古典文学中,先生偏爱《红楼梦》,其版本和学术著作较为完整丰富。值得一提的是风水占卜类的书,崧舟先生笑谈也算是延续家族渊源。站在书的中间,你便能明白课堂上那些挥洒自如的语言缘何满室生香。对于一个读书人来说,还有什么比万卷藏书更富足?
这便是一个语文朝圣者的精神道场。
若未出去讲学,那么每个晚上,他就会沉浸于此,不抽烟、不喝酒,不应酬。十数年来,一向如此。
书架上有一个瓷碟,碟子上写着一句话:看破,放下,自在。
那天,我离开先生家已是月上阑干。先生送我下楼,两人踱着步,在静谧的小道上走着,走了很长一段路,临走,他细细地嘱我小心。那一刻,夜空清明,晚风荡涤,我忽然明白先生曾即性挥就的一幅书法作品的禅意:
“空山无语,水流花开,返影入林,杳无踪迹,明月朗朗,碧云款款,晴天一鹤,天地精神,无来无去归于无法。”书法疏影横斜,形神相和,兼具儒家风范、佛家风神、道家风骨,淡泊从容,宠辱不惊。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这既是先生自我的写意,也是嘱我的一片苦心孤诣。
身栖碧山,心自悠闲,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王崧舟朋友评价
生命,因语文而精彩
——特级教师王崧舟教育艺术剪影
《小学语文教师》记者 李振村
对王崧舟的采访从一首小诗开始,这首小诗就抄在他笔记本的扉页上:
无数连环缀成的一个精致的长链
近旁的与天边的紧紧相连
眼睛读出它将何往的谶语
玫瑰说出了天地间全部的语言
一只小虫奋力生成为人
越过了自然的所有峰巅
——爱默生
王崧舟说自己就是小诗中的那只小虫。
在华东师大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档案中,记者读到了王崧舟的一份答卷:
一、对您做人处世影响最大的三句话是: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2、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3、心无挂碍。(《心经》)
二、在您的教学理念形成过程中,哪三部书对您的影响最深:
1、孔子的《礼记·学记》。(一切教学论思想,迄今无出其右。)
2、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教学实践的真正宝典。)
3、叶圣陶的《叶圣陶教育文集》。(不读此书,无以为语文教师。)
三、您平生最崇拜的三位教育家是:
1、孔子。(至圣先师,万代师表。)
2、苏霍姆林斯基。(爱的教育家。)
3、叶圣陶。(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一代宗师。)
四、对您启发最大的三句教育名言是:
1、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孔子)
2、我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说:“爱孩子。”(苏霍姆林斯基)
3、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
五、请列出您的语文教学观中最基本的三点:
1、为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而教。
2、让学生诗意地栖居在课堂上。
3、语文是功利的,那是学生的立身公器;语文是科学的,那是学生的思维之剑;语文是审美的,那是学生的精神家园。
六、您心目中理想的语文教师是怎样的,请列出最重要的三条:
1、丰厚的文化底蕴。(儒雅的)
2、高超的教育智慧。(睿智的)
3、远大的职业境界。(慈悲的)
这份答卷完成于2001年10月。它是在毫无准备、毫无资料可供查阅的情况下当场完成的。这份答卷展示了王崧舟的教育理想乃至人生追求。王崧舟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觉着,语文开启了他生命的觉着,他愿意这样不断地觉着。
在王崧舟的笔记本上,又翻出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头驴子掉进了一口枯井。驴子的主人想不出好办法去救它,就决定将枯井和驴子一起埋掉。人们拿起铲子开始填井,当第一铲土落到井里时,驴子明白了主人的意图,发出悲哀的号叫。但是,第二铲土下去时,驴子反而安静下来。人们发现,此后每一铲土落下时,驴子都在做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它努力抖落掉在背上的泥土,踩在脚下,把自己垫高一点。人们不断往井里铲土,驴子不断抖落身上的泥土,使自己不断往上升。终于,在人们惊奇的目光中,驴子潇洒地走出了枯井。
王崧舟说,自己很像这头驴子。不信?看看他的《万里长城》。这一课据说是王崧舟的成名作。为了这一课,王崧舟真的像这头掉进枯井的驴子,不断抖落着身上的“泥土”:
1、《万里长城》的导入,最早的设计是这样的:先让学生欣赏一组长城的照片,然后说说自己的感受。调整后改为:让学生自由朗读一首赞美长城的小诗。
2、这个导入后来又改为:老师动情地朗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西班牙首相阿斯纳尔、美国总统克林顿游览长城后留下的题词,然后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原先有这样一个句式训练的安排:将三句话合成一句话来说。这三句话是:“长城气魄雄伟。”“长城建筑年代久远。”“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后来在听取专家的意见后取消了这个训练。
4、原先备课时,对文中“成千上万”一词缺乏敏感。后来受到记录片《长城》的启发,安排了这样一次想像写话训练:在这成千上万的参观者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国人,有外国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地位高贵的国家元首;有肢体健全的正常人,也有缺胳膊少腿的残疾人。随着老师的描述,你仿佛看到了谁?你仿佛看到了他是怎样登上长城的?请写下你看到的这个人或这群人。
5、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现在我们看到的,主要是明朝时期修筑的长城。”原先上课时,对这句话的感悟主要放在弄明白明朝距今有多少年了。后来改为:先让学生想像由明朝至今,长城可能遭受过哪些磨难。再让学生联系前文“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谈谈自己的体会。
6、对课文第一自然段“长城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的教学,原先是放在课的最前面的。后来改为:在上完课文第二大段以后,再让学生跟第一自然段联系起来,说说对“最伟大”一词的感悟。
7、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原先对这句话是这样处理的:在作者的眼中长城像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比喻?后来改为:长城和巨龙之间,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在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但巨龙仅仅是人们想像的产物。而长城呢?就这样真实、雄伟、壮观地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它成了中华的象征。”
8、在教完课文以后,有一段长城视频的播放。原先只有背景音乐的渲染,后来在背景音乐的基础上,追加了一段解说词,由老师直接面对视频进行解说。解说词是这样的:这就是我们的万里长城!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建筑物——万里长城!这就是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这就是建筑年代久远的万里长城!这就是工程浩大、施工艰难的万里长城!这就是由千百万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而成的万里长城!这就是让每个炎黄子孙骄傲和自豪的万里成长!这就是永不流泪、永不低头的万里长城!这就是象征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百折不挠的万里长城!这就是我们的万里长城!
9、《万里长城》的结课,原先的设计是这样的: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一首赞美长城的小诗。后来改为:为长城题词。
王崧舟说,“放下”“上升”,再“放下”再“上升”。每一次“放下”都是痛苦的,每一次“上升”都是快乐的。生命因此不断走向圆满。
禅话是王崧舟最爱记录的故事,看看这一则,有点意思:
一个人刚入禅门,求佛心切。第二天早餐时,他就迫不及待地向师父请教想了一夜的问题:
第一,我们的灵魂能不能不朽呢?
第二,我们的身体一定会化为乌有吗?
第三,我们真的会投胎转世吗?
第四,我们如果能投胎转世,那么能不能保留这一世的记忆呢?
第五,习禅能让我们解脱生死轮回吗?
此人一口气向师父提了十几个问题,正当他准备继续问下去的时候,却被师父的一句话打断了:“你的早餐已经凉了。”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面壁参禅。”王崧舟说,“生命的真义是体验,是当下的体验。”我们有太多的思想,却少有扎实的行动;我们有太多的希望,却少有踏实的耕耘;我们有太多的质疑,却少有切实的求证。生命的能量就在这些太多的思想、太多的希望、太多的质疑中被白白地耗费了。
在采访中,王崧舟多次提及自己事业上的启蒙恩师周一贯先生。他说自己永远记着周先生的这番话:生命与事业同行,生命因为有了事业的追求而得到开发、光彩倍增;事业则因为有生命的投入而有了热情流淌的血液,永不衰竭的激情,风暴与欢乐时时交替的敏感心灵。有生命与事业同行,这条路便会风雨无阻,光耀七彩。于是,美与和谐才得以展示生命与自然的全部骄傲。这是事业的彩虹,也是生命的乐章!
王崧舟小记者评价
我眼中的校长
也许有同学会认为校长应该是严肃的、难以靠近的,而我们的王校长在我的眼中可是亲切的、可爱的。
每天清晨,当校园的大门刚刚开启,我们的王校长总是笑眯眯地站在校门口,迎接每位同学和老师的到来,并不时地鞠躬回礼。每当校长向我回礼时,我的心里总是暖暖的。
每天晨跑时,王校长总是跑在某个班级的队伍后面,和我们一起锻炼身体。我们却不会觉得有压力,反而觉得校长能和我们跑在一起是多么的荣幸。
我们的王校长是世界上最棒的校长,总是给予我们微笑和鼓励,让我们在阳光底下茁壮成长,让我们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在此向您敬礼!
牛通社记者 高兴拱宸桥小学 四(2)班
“相信自已,我能成功:鼓励自已,天天成功;超越自已,一定成功。”这是我们拱小的校训,也是我们王校长的办学宗旨。
从读一年级开始,我们手里就拿到了一本厚厚的国学书,每天读古文是我们拱小的必修课。从一开始很害怕这本写满之乎者也的古文书,到现在我们能滚瓜烂熟的背诵《论语》、《礼记》,这就是我们王校长提倡的国学教育,为我们打下了良好的国学基础。
王校长为人和蔼可亲,上学期,我的胳膊在上体育课时不小心受伤了,固定在胸口。王校长见到了,急忙把我叫到一边,仔细地询问事情的经过,又叮嘱我好好养伤,多点休息。看到校长这么紧张和关心我的伤势,虽然我胳膊很疼,但我心里暖洋洋的。
我为自己能有这么一个好校长而感到骄傲!
牛通社记者 黄乐怡 拱宸桥小学 四(1)班
有一位校长
圆圆的脸庞,一副极细黑色边框的眼镜架在鼻梁上,两只
小眼睛那么有神,脸上永远挂着慈祥的笑容,灿烂的笑中,上面一排洁白整齐的牙齿(大约8颗吧!)撑着水润的嘴唇。他,就是我们的校长。
他是一位慈善的校长,从不会责怪学生,更不会因一些小错误而严厉地批评学生;他是一位以身作则的校长。不但要求我们在校园内外见到垃圾要弯腰勤捡,自己也是这么做的:他是一位热爱学生的校长。每天早晨站在校门口对面迎接我们,向我们深深鞠躬问早……
牛通社记者 马以秀 拱宸桥小学 六(3)班
王崧舟个人作品
在醉心于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实践的同时,王崧舟还一直潜心于小学语文教育科学的研究。自1992年以来,他先后主持了《电化教学和语感培养》、《“自读感悟——开放引导”教学模式》、《课堂语
感教学策略》等省部级立项课题的研究,其课题成果多次荣获省部级一、二等奖。他先后出版《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与流派》、《王崧舟小学语感教学法》、《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王崧舟讲语文》、《听王崧舟老师评课》、《诗意语文课谱——王崧舟十年经典课堂实录与品悟》、《语文的文化品格》等多部教育教学论著,在省部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天地一课堂》、《语文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诗意语文挥洒诗意人生》、《诗意语文,追寻生命化教育的境界》、《磨你千遍也不厌倦》等论文220余篇。
.浙江新闻网.[引用日期]
.海西教育网[引用日期]
.沪江小学[引用日期]
.官方网站[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钗黛合一论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