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知识俞敏洪英语水平很高吗的政治人物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强烈推荐】高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必背要点整理.doc 10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强烈推荐】高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必背要点整理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必背要点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必背要点(一)
孔子: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1)核心思想是“仁”和“礼”“中庸”;
(2)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维护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
(3)教育上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采用启发式教学;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4)晚年整理和修订“六经”,保存了古代典籍。
总之,(1)孔子学说经过历代的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他的一些思想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如为政以德、和而不同有利于以德治国、构建和谐社会)
(2)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私学的创办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孔子是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其学说对亚洲甚至世界都产生了影响,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我们对孔子思想应采取“扬弃”即批判和继承的态度。
(1)继承和弘扬“礼”中合理成分,如巩固稳定的社会局面,规范人的行为,批判其伦理纲常思想。
(2)弘扬“仁”中仁爱、关怀、体谅、容忍加强自我修养等美德,重视道德教育。我国现阶段的“以德治国”、“以人为本”和“建立和谐社会”、与世界国家民族和睦相处的思想,都受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克服“仁”中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思想。
(3)弘扬孔子重视教育的思想,大力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克服其中“学而优则仕”得官本位思想。
秦始皇: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1、统一六国,结束分裂割据混战的政治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开创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2、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拓展疆域,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
4、采取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W.w.w.k.s.5.u.c.o.m
5、修筑长城,抵御游牧民族骚扰,保障中原农业生产。(长城后来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
以上措施,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促进历史进步。说明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我们应予以充分肯定。
但是为了稳固统治,他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迷信法家,刑法严酷,滥用民力,这些表明秦始皇又是一个暴君。正是由于暴政导致秦朝很快灭亡。
唐太宗: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唐太宗励精图治,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①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与能;加强中央集权。
②经济上:强调“存百姓”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③法律上:慎用刑法
④思想上:文德治国,崇儒尊孔
⑤民族关系上:采取民族平等政策,加强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往来和控制
⑥对外关系上:采取积极友好的开放政策和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以上措施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自我评价“功大过小”。
康熙帝:中国古代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
1、巩固国家统一;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加强了台湾和祖国内地的联系,加快了台湾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平定噶尔丹叛乱(加强了对外蒙古和新疆地区的控制)。
2、? 维护国家主权:抗击沙俄侵略、签订《尼布楚条约》W.w.w.k.s.5.u.c.o.m
3、? 缓和民族矛盾:尊重各民族文化传统,崇尚儒学,尊奉孔子;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册封四大活佛;既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化的发展;加强了与蒙、藏民族的团结。
4、但在他统治时期加强君主专制(设南书房),大兴文字狱,违背了时代发展潮流,阻碍社会进步。
康熙帝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一生的文治武功,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
方位记忆:西南-----东南-----东北-----西北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1)号称“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在众多科学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
A、哲学上突破了柏拉图的理念论,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确立了哲学研究的对象,提出了哲学的主要问题。
B、政治上主张人是政治的动物,法治优于人治,强调公民的集体荣誉感。
C、伦理学方面,讲授人生哲学,提出了中庸之道。
D、创立逻辑学,提出了著名的三段论。
E、生物学上对动植物进行了分类和解剖研究;
F、物理学上指出具体事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历史人物评说测试题(完)_历史千年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历史人物评说测试题(完)
时间: 17:50:24& 来源:
&申明:作者授权本站发布本资源,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第1课& 先师
一、知识模块
1、既是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又是中国古代大教育家的东方先哲是&&&&&&&& 。
2、在中国开办私人办学先河的是&&&&&&&&& 。
3、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其最基本的含义是&&&&&&& 。
4、孔子认为要实现“仁”,就要遵守“&&&&&&&&& ”之道。“忠恕”就是&&&&&&&&& 。
5、孔子政治思想偏于保守主要体现在要维护&&&&& 方面。
6、孔子思想中除了“仁”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是&&&&&& 。也就是指周礼。认为只有“克己复礼”才能实现“&&&&&&&&&& ”。
7、孔子认为要实现仁和礼,就必须遵循&&&&&& 之道。这就是孔子为人处事 的基本准则。孔子认为中庸是最高的品德,是划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依据,这种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8、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最重要的是&&&&&&&&&&& 和&&&&&&&&&&& 的思想。
9、孔子的言论主要记录在《&&&&&&&&& 》,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是四书五经中“四经”的其中一本。
10、孔子晚年收徒讲学,编辑文化典籍。其中包括后来四书五经的“五经”:分别是《&&&&& 》《&&&&&&& &》《&&&&&& 》《 &&&&&&》《&&&&&& 》。
二、问题探究
仲尼曰(1):“君于中庸(2),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3),小人而无忌惮(4)也。…【注释】(1)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2)中庸:即中和。庸,“常”的意思。(3)小人之中庸也:应为“小人之反中庸也”。(4)忌惮:顾忌和畏惧。
――中庸(第2章)
材料二: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够。”子贡问:“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
1、材料一、二反映孔子的什么思想?
2、提炼孔子在为人处事方面的主要观点
3、孔子的中庸思想目前有无现时意义,结合事实说明。
思路点拨:
&1、中庸思想和因材施教思想;
2、孔子认为中庸就是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能恰倒好处。待人处世做到既温和又严厉,既威武又不猛烈 。
3、我们提出建设和谐,孔子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仍有可借鉴之处,(回答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三、选择题:
孔子是春秋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回答
1、孔子由“仁”进而提出统治者要“仁政”,这种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2、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A、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B、通过教育选拔治国贤良
C、宏扬优秀民族文化&&&&&&& D、协调社会人际关系
3、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表明孔子的教学方法是
A、启发诱导&&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4、孔子教育思想中,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 D、“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
5、孔子曾周游列国10多年,但倍受冷落、狼狈不堪,你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孔子地位低下,&& &&&B、孔子主张维护奴隶制,不符合时代潮流
C、受其它学派打击&&& &&D、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
6、“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下列对孔子这段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孔子认为应该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否则人民无所适从
B、孔子认为周“礼”非常重要,是实现仁的前提。
C、孔子认为“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D、孔子认为“礼”和刑罚相对立的
7、以下哪种观点属于孔子的主张
A.“无为而治”&&&&& B.“守静”&&& C.“忠恕”之
道&&&&& D.“天法道,道法自然”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这句话的反映的
A、政论思想&& B、教育思想&& C、伦理道德规范&& D、为
人处事的标准
9、判断下列说法哪一句不是孔子的言论
A、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0、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葸Xi:畏缩),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尖刻伤人”对这段话不正确的理解是
A、要用礼来加以节制,加以中和, 这样才们大言行合度,符合社会规范。
B、“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但礼也要有一个度的问题
C、“不学礼,无以 立”,认为礼是个人修养的落脚点。
D、反映了孔子仁的思想
四、非选择题:
结合孔子的生平、思想和政治主张,分析他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课外拓展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诸子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其中以儒、道、墨、名、法五个学派最为著名。儒家虽为显学之首,但不立于一尊的地位。故各家对孔子的毁誉不一。
  孔子门人及其后学者均推尊孔子。门人中以子贡为代表,他对孔子赞美备至,奉如天人,把孔子比拟为高天、日月、木铎,凡人是永远不可企及的,认为孔子是天生的圣人。亚圣孟子认为孔子所行的“圣人之道”是遍及自然界和社会的至高准则。然而当时民间一般看法认为孔子是博学成名的大学者。  战国末期大儒荀子,虽然其礼的思想根源于孔子,然而他有浓厚的“法”思想的成分。他以继承儒家正统自任,称颂孔子,认为孔子的美德永远不可泯灭。但他贬斥子张、子夏、子游为“贱儒”,批评子思、孟子。他的著作多处称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借孔子之名表达他重视礼法和“亲贤用知”的思想。  墨家对于儒家学说非议颇多,批评孔子的“述而不作”,主张“述而且作”,批评孔子和儒家的繁琐礼仪。  道家以自然无为为宗旨,蔑视礼法,对于儒家的礼仪道德持否定态度。  先秦法家学说思想上与儒家对立,早期法家代表商鞅认为孔子学说与法家农战思想对立,致使国家“必贫而削”。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对孔子个人颇为尊重,但他认为孔子学说不合时宜。  上述先秦诸子对孔子的毁誉褒贬,各持己见,正是反映了当时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兴盛景象。这与汉以后独尊儒术的局面则截然不同。
一、知识模块
1、孔子;2、孔子;3、仁& 爱人;4、忠恕、推己及人;5、“礼”;6、礼,仁;7、中庸;8、有教无类,因材施教;9、《论语》;10、《诗》《书》《礼》《易》《春秋》
三、选择题
1――5 BACAB& 6――10 DCCDD
四、非选择题
1)孔子及儒家思想对中国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渗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孔子被神圣化;
2)儒家思想传到亚洲各国,成为东方文化的主干,与西方文化并称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两种文化形态.
3)儒家文化,同样也传播到西方国家,并对法、德等国西方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第2课 思想家柏拉图
&&&&&&&& 知识模块
1.柏拉图&&&&&&&&&&& 出生,20岁左右师从&&&&&&&&&&& ,学习 &&&&&&&&&&&。
2.雅典民主政权以&&&&&&&&&&&&&& 和&&&&&&&&&&&& 罪名判处苏格拉底死刑。
3.BC339年,柏拉图离开雅典后,曾到北非的文化中心&&&&&&&&&& ,结识了居勒学派的代表人物&&&&&&&&&&&&&& .
4.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曾三次到&&&&&&&&& ,企图把那里的统治者培养成哲学家,结果以失败告终。
5.BC387柏拉图建立了 &&&&&&&&&&&&&学园.,学园研究政治,教授学生&&&&&&&&&&&&&&& 和
& &&&&&&&&&&&&&&&&,这个学院在&&&&&&&&&&&& 被迫关闭
6.柏拉图哲学方面的研究主要是提出了唯心主义的&&&&&&&&&& ,认为&&&&&&&& 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只是&&&&&&&&&&& 的反映。
7.《理想国》是&&&&&&&&&&& 体著作,共计&&&&&& 卷,其中伦理学的主题――&&&&&&&&&&& 贯穿其中,政治应该建立在&&&&&&&&& 之上。
8.柏拉图关于理想国的设想中,&&&&&&&&&&&&&& &和 &&&&&&&&&&等主张被后世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广泛接受,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9.《法律篇》强调 &&&&&&&&,法律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包括 &&&&&&&&&&&&在内。
10.柏拉图的代表著作主要有:&&&&&&&&&&& &、&&&&&& 、&& &&&&、&&&&& 、&&&&&&&& 。
1、BC427年 苏格拉底 哲学& 2、对神不虔敬& 盅惑青年&& 3、居勒尼& 塞奥多洛& 4、叙古拉&& 5、阿卡德米&& 进行政治活动的本领& 重视自然科学知识&&& 529&& 6、理念论& 理念&& 理念世界&&& 7、对话体&&& 10& “什么是正义”& 伦理&&& 8、财产公有& 普及教育
9、法治&&& 统治者& 10、《理想国》、《法律篇》、《斐多篇》、《宴饮篇》、《米诺篇》
&&&&&&&& 问题探究
问题:在中西文化史上,孔子和柏拉图是东西方的文化巨人。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孔子和柏拉图思想的异同。
思路点拨:相同之处:1)时代背景:两人都处在天下大乱的时代,面临相同的问题。从各自的角度提出了“仁学”和“理念论”;2)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3)两者都比较重视统治者的作用,并且都最终倒向人治。
不同之处:孔子的仁最根本的标准是天下和国家的利益,面对分裂要求建立一个统一开明的贵族政体;而柏拉图只立足于雅典城邦而非整个希腊国家的统一,孔子的视野要比柏拉图的宽泛得多。
&&&&&&&& 同步练习
1.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一种 (&&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观点&& D旧唯物主义观点
2.他设计了理想国是后来一系列理想国中的第一个。这种政治学说中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中乌托邦主义的传统。这个人是指( )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 C 莫尔 D圣西门
3.柏拉图最终的培养目标是(& )
A武士B士农工商C哲学家D公民
4. 柏拉图“理想国”是奴隶主的理想,资产阶级把永保资本主义制度作为他们的理想;无产阶级则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说明(& )
A在阶级社会,理想具有阶级性B他们的理想都是幻想C每一时代的人们都有美好的愿望D理想是虚无飘渺的东西
5.提出“无学识者不能治国”的是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莫尔&&&&&& D马基雅维利
6.古希腊的阿卡德米学院是(&& )创办的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 C苏格拉底 D泰勒斯
7.古希腊的阿卡德米学院要求必须学好(&&& ),才能进入学院 ,否则就难以进入深奥的哲学殿堂(&& )
A天&& B哲学& C几何学& D算术
8.下列有关柏拉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曾师从亚里士多德,学习哲学&&&&
B曾三次到北非文化中心居勒尼,希望把那里的统治者变成哲学家
C他创办的阿卡德米学院,成为培养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的重要基地
D他的《理想国》是叙事体著作,给后人智慧的启发
9.下列哪些人物是阿卡德米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 )
①泰阿泰德 ②欧多克索 ③亚里士多德 ④苏格拉底 ⑤柏拉图
A①②③&&&&&&& B①②③③④⑤&&&&&& C②④③⑤&&&&& D①②④⑤
10.《理想国》讨论的中心议题是(&&& )
A什么是正义&&&&&&&&&&&&&&&&&&&& B法治优于人治&&
C统治者成为哲学家才能治国&&&&&& D理想国中的居民分成三部分,各自恪守职责
二、非选择题:
11.雅典学园有什么特点?
12.简述柏拉图的主要思想主张,并评述柏拉图思想的历史影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BBCAB&& BCCAA
二非选择题:
11、雅典学院不仅研究政治、哲学,传授学生进行政治活动的本领,还非常重视自然科学知识,门口标着“不懂几何学者不许入内”
12、思想主张及影响:& &
1)、哲学思想:唯心主义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 的反映;推动了唯心主义哲学的发展,在人类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政治理想:对现实政治不满,设计理想国,①在这个国家中,居民分成三部分,各自恪守职责,国王真正懂哲学;②国家的目的不是民主、自由,而是和谐与效率;其中有关财产公有、普及教育等主张,被后世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广泛接受,产生深远影响。& 3)、强调法治,法律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 ,有利于后代法制国家的建立。& 4)、注重教育,创立雅典学园,成为思想的“集散地”,有利于后世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
(第3课暂缺)
第4课 “千古一帝”秦始皇
一、知识模块:
1、秦国在孝公时任用(&&&&&&&&&&&& )变法,(&&&&&&& )(&&&&&&&&& )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
2、秦的统一大业最终由(&&&&&&&&&&&& )完成,13岁即王位,由(&&&&&&&& )掌理政务。3、从(&&&&&&&&&& )年,赢政运筹帷幄,挥师东进,相继兼并(&&&&&&&&&& )六国,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
4、赢政创造性地为自己选择了(&&&&&&&&&&& ),(&&&&&&&&&&& )成为皇帝的专称,(&&&&& )成为皇帝的专用品。
5、在国家政治体制方面,秦始皇采纳了 (&&&&&&&&&&&&&&&&&&&&&&& )意见,决定在全国推行(&&&&&&& )。
6、秦始皇的政治改革,奠定了此后2000多年统一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对于(&&&&&&&&&&& )(&&&&&&&&&& )起了极其重大的作用。
7、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下诏(&&&&&&&&& )进行全国性的土地登记,使土地私有制合法化。与此同时,(&&& &&&&&&&&&&&&&&&&&&&&&)这些措施,有效地推动了家业手工业生产和新兴地主经济的发展。
8、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下令(&&&&&&&&&&&&&&&&&&&& )颁行 (&&&&&&&&&&&&&&& )。秦始皇还废除了六国的旧制,(&&&&&&&&&&&&&&&&& )。
9、秦始皇在政治,经济领域的制度创新,为大一统的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 )(&&&&&&&&&&&&&&&&&&&&&&&&&& )(&&&&&&&&&&&&&&&&&&&&&&&& ),进一步巩固了和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0、秦始皇高瞻远瞩,雄才大略,为实现理想而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坚忍和执著,但他的性格和举止中也有(&&&&& 、&&&&& )的一面。
11、公元前207年,在(&&&&&&&&&&&&&&&&& )下,瓦解,二世而亡。
二、选择题
1.秦统一最重要的意义是
 A.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B.彻底摧毁了奴隶主贵族统治
 C.中国从此开始以统一为发展主流&&&&&&&&&&&&&&& D.有利于人民安定生活和发展生产
2.秦统一是在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359年&& C.公元前230年 D.公元前3356年
3.秦统一后的货币是
  A.圆形方孔钱 B.蚁鼻钱 C.铲形钱 D.刀形钱
4.秦始皇建立郡县制和焚书坑儒是采纳
  A.韩非的建议 B.蒙恬的建议&& C.李斯的建议 D.商鞅的建议
5.下列关于秦统一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战国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B.人民厌恶长期,渴望和平,统一顺应了人民群众的要求
&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七国之首,为秦统一创造了条件
D.秦始皇灭六国,建秦朝,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
6.秦始皇下令统一文字,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文字是
&A.楷书 B.大篆 C.小篆 D.隶书
7."焚书坑儒"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秦始皇个性暴虐 基层&&& B.秦始皇视传统文化为统治障碍
C.秦朝统治严酷残暴 &&&&&&D.君主专制扩展到思想文化领域
三、材料题:
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唐?李白《古风》)    此诗中秦始皇的形象如何?颂扬了秦始皇哪方面的业绩?&
   2.下面是关于秦筑长城的诗句,说说诗人们是怎样评价这件事的?你认为谁的观点比较正确?    ①“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唐?胡曾《长城》)    ②“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丈高。”(唐?汪遵《长城》)    ③“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清?杨鸾)    ④“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清?赵翼)&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丞相李斯曰:“……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帝曰:“可。”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①上述所说的是何时何事?
  ②只有哪些书不烧?
  ③秦始皇这些措施有什么影响?
四、问答题:
1、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巩固统一?为什么他被称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2、怎样评价秦始皇。
第5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一)、“天策上将”夺位登基
1、公元617年&&&&& 乘隋朝太原起兵。&&&&&& 年建立。
2、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中国从此进入一个重要的时代,中国出现了有名的清明政治&&&&&&&&&&& 。
二)、贞观之治
1、唐太宗执政期间,吸取了&& 朝灭亡的教训,发展和完善了隋朝的&&&&&&&&&&&&&& 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同时也加强了皇权。
2、唐太宗在维系《隋律》的基础上颁布了《&&&&&&&& 》。对贪赃枉法和私占民田给以重惩。
3、为了提拔有才能的人做官唐太宗发展了隋朝的&&&&&&&&&& 制度。扩大&&&&&&&& 人选,使&&&&&&&& 地主有升迁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
4、为了恢复社会经济,唐太宗继续实行&&&&&&&&&& &制和 &&&&&&&&&&&&法。全面 用实物代役的“&&&& ”法,进一步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 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欺佃人。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不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米斗三、四钱。-------行旅自京师至于岭表,自山东至于沧 海,皆不赍粮,取给于路....此皆古昔未有也。
――《贞观政要》卷一
回答: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执政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思路点拨:
1)唐太宗在执政时期,认真吸收了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努力调整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和统治集团内部关系,为唐朝步入强盛奠定了基础。具体的制度有:三省六部制,科举考试制度,均田制和租庸调法等;
2)唐太宗知人善任与兼听纳谏。
1、使唐初经济得到逐步恢复的政策措施主要是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考试制度& C、修改颁布《唐律》& D、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2、既能扩大唐朝统治基础和提拔有才能的“寒门”出身的人做官的措施是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考试制度& C、修改颁布《唐律》& D、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3、唐朝的措施中对调整生产关系、社会关系起到非常大作用的措施是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考试制度& C、修改颁布《唐律》& D、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4、导致“贞观之治”出现的最主要经济条件是
&A、生产工具的重大改进&&& &&&&&&B、开辟大量荒田
&C、人口大量增加&& &&&&&&&&&&&&&D、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和生产时间
5、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矣。”,造成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科举考试扩大了贡士人选,重视进士科 &&B、科举考试重视士族
C、修改完善了法律&& &&&&&&&&&&&&&&&&&&&&D、唐太宗知人善任、兼听纳谏
6、导致“贞观之治”出现的因素不包括
A、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B、确立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
C、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考试制度& D、唐太宗知人善任、兼听纳谏
7、下列对隋唐科举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打击了士族&&& B、选拔了人才&&& C、发展了教育&&& D、禁锢了思想
8、“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雠不弃。”,下面对这段话的诠释不正确的是
A、“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B、求贤若渴,不拘一格&
C、广开言路,从谏如流&& &&&&&&D、知人善任
9、下列关于唐初与汉初统治相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实行宽舒政策& B、都出现了治世局面,经济发展、政治清明
&C、都采用科举制度&& &&&&&&&&&&&&&&&&&&&D、都加强中央集权
10、唐太宗的开明政治和贞观年间的一系列制度创新,造就唐朝出现了下列哪些时代风貌
1)兼容并蓄& 2)博大开放& 3)昂扬进取& 4)经济繁荣、无土地兼并
A、1)2)3)&&& B、1)2)3)4)&& C、2)3)4)&&& D、1)3)4)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唐太宗不过是个中等人才,其文韬武略不及梁武帝等人,之所以出现盛世,“皆时会为之,非尽由于人力也”。
请从“时会”与“人力”两个方面,分析促成“贞观之治”的原因
一、唐朝严刑峻法,惩治贪官污吏
我国历代封建王朝都非常重视反腐败立法工作,一些王朝还制定了反腐败的专项法律法规,如秦朝的《为吏之道》、唐律中的《职律》、的《大诰》等。古代反腐立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重刑治贪。如秦律规定贪污与“盗”同罪;汉律规定“吏坐受赇枉法,皆弃市”,且子孙三世“皆禁锢不得为吏”;唐律规定对监临主司受财“二十五匹绞”,收受钱财而枉法者“加役流”;宋律徐重申唐律对贪污行为的规定外,还利用“准敕”、“臣等参详”等形式加强对赃罪的惩处,且对犯赃官员实行连坐制。&&& 只有立法而没有执法,法律就会成为一纸空文。所以,严格执法、审明政纪是吏治清明的关键。唐太宗的“贞观之治”与他的严格执法是分不开的。《资治通鉴》记载:当时有广州刺史党仁弘因“赃百万”而被弹劾,按律处死。太宗“哀其死而有功”,免其死,废为庶人,流徙钦州。事后太宗下诏罪己,认为自己犯了三条罪:“纵舍任心,以欺众庶罪一也;知人不明,委用贪冒罪二也;善善未赏,恶恶不诛罪三也。”以后高官多有因赃下狱者,如功臣庞相寿、皇叔李道宗等。后世评价贞观时认为“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威屏迹,无敢侵袭细人。”――(赵翼:廿二史札记》)
二、《唐律》“治吏不治民”
作为封建社会法律的代表――《唐律》,继承和光大前世统治经验,以等级秩序的“礼”为核心,宗法制为原则,对封建官吏实行严格的权限划分,严惩职务犯罪和经济犯罪,达到最终“治民”的目标。对《唐律》众多复杂的针对官吏犯罪条文的背后,体现出“治吏”的原则,但结合维护封建统治政权的目的和人主处心积虑的统治政策,我们发现,《唐律》流露和体现的是封建君主对官吏的爱护和关爱,从整体统治阶级利益出发,尽其所能的为官吏提供特权和优遇。
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君主掌握着国家的所有最高权力,熟练运用手中的各种资源和手段统治着松散的国家,修订和颁布法律是其中的重要方式,但“徒法不能自行”,必须依靠庞大的官吏系统组织和行使国家的权力运行,贯彻着君主的命令,履行自己的职责,选择优良的官吏,操纵赏罚二柄,驱使官吏,俯首听命。那么没有严厉的程序和权限,乖张君命,擅权腐败,徇私枉法的现象就会层出不穷。所以历代君主都明定君臣之分,唐太宗明言:“朕今行一事,则为天下所观;出一言,则为天下所听。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所以历代君主都敬奉“治吏不治民”的统治原则,制定严格的法律措施来保证官吏队伍的纯洁,提高行政秩序,达到最终控制的目的。
参考答案:
知识模块:
一)、1、李渊&& 618年&& 2、贞观之治& 二)、1、隋&& 三省六部制
2、《唐律》& 3、科举制度&& 贡士& 庶族&& 4、均田制&& 租庸调制& 庸
选择题:1――5 DBDDA& 6――10 CDCCA
非选择题:
原因:从时会方面看:唐太宗即位时国家已经统一,又有隋朝一系列制度作为借鉴,这些为后来的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从人力方面看:唐太宗在执政时期,认真吸收了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确立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为唐朝步入强盛奠定了基础。发展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考试制度,延续均田制和阻庸调法,使社会经济逐步复苏;又重视法制建设,修订颁布《唐律》;唐太宗知人善任与兼听纳谏等方面体现出的开明,促成了贞观年间的政治清明和社会发展。
第6课 康熙皇帝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 知识模块
1、康熙&&&&& 岁登基,&&&&& 岁亲政,在位&&&&& 年,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皇帝,统治期间,开创了&&&&&&&&&& 的繁荣景象。
2、康熙即位时,正是世界格局发生巨变的时期,&&&&&&& &、&&&&&&&& 、 &&&&&&是摆在年轻皇帝面前的巨大问题。
3、康熙亲政后,仍好学不倦,设讲官讲解&&&&&&& &、&&&&&&&&& &;同时对西方的 怀有浓厚兴趣。
4、清初,影响国家统一的主要威胁来自&&&&&&&&&& ,康熙在平定“三藩之乱”的战争中,采取&&&&&&&&&&& 的策略,最终取得胜利。
5、康熙决定收复台湾之初,郑氏提出&&&&&&&&&&&&&&&&&&&&&&&&&&&& 的要求,但康熙依然决定武力收复台湾。
6、康熙大胆启用郑氏降将&&&&&&& &在&&&& 年收复台湾,之后在台湾设一府三县,&&&&&&&&& 隶属&&&&&&&& ,设&&&&&&& 官一名,澎湖设副将一员,率兵驻守。自此台湾隶属中央行政管辖。
7、17世纪,沙俄哥萨克远征军在中国领土上修筑了&&&&&& 、&&&&&&& 侵略据点,对东北构成威胁。康熙采取&&&&&&&&&&&&&&&& 的方法,为抗击沙俄做准备。
8、1689年中俄签订&&&&&&&&&&& ,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1、8&& 14&&&& 61&&&&& “康乾盛世”&&& 2、国家安定& 民族团结&&& 抵御外侮&& 3、儒家经典&& 为政之道&&& 自然科学& 4、“三藩”的割据势力& 剿抚并行&&& 5“照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 6、施琅& 1683&& 福建省& 总兵&& 7、尼布楚 雅克萨& “永戍黑龙江”&& 8、《尼布楚条约》&&&&
&&&&&&&& 问题探究
问题一:“朕听政以来,以三藩及河务,漕运为三大事,夙夜廑念”,曾书之宫中柱上。
请思考:三藩指哪三个势力?康熙最终怎样让他“夙夜廑念”的三藩问题?
问题二:康熙为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了那些努力?想一想,康熙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巨大的历史功绩,他为君之道的法宝是什么?
问题一:1)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继茂
&&&&&&& 2)亲政后准备撤藩,结果三藩举兵反叛,但康熙沉着稳定、好不慌乱,及时掌握军情,采取剿抚并行的策略,历时八年平定了“三藩之乱”
问题二:1)平定三藩、收复台湾、抗击沙俄,奠定中国的版图。
&&&&&&& 2)第一康熙对自己讲学习,第二康熙对朝政讲勤慎,第三康熙对臣民讲仁爱,
第四康熙对西学讲吸纳,第五康熙对子孙讲教育。
&&&&&&&& 高考回放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康熙三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霄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 材料二 痛诫!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部尚书孙毓文也,吏部侍郎徐用仪也。……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榆之倭奴!一摘自《台湾人民抗战檄文》
材料三 . 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大平洋所夺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摘自《开罗宣言》
回答: ①材料一中,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为此,康熙帝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措施?采取这些措施的意义何在?(6分)
&&&&&& ②材料二台湾人民发布“檄文”的背景是什么? “檄文”表达了台湾人民怎样的情感(4分)
③材料三《开罗宣言》中的内容说明了什么?(2分)
&&&&&&&&&&&& ④通过上述材料.你获得怎样的认识?(1分)
答案: ①因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时设澎湖巡检司。措施:派兵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意义: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②甲午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表达了台湾民众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对卖国贼的愤恨之情。 ③国际社会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应归还中国。 ④认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 (&&& )
A唐太宗&&&&& B秦始皇&&&&&& C康熙&&&&&& D乾隆
2、康熙即位时,清王朝面临的严峻形势有(&& )
①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②台湾被荷兰殖民侵略者占据③沙俄势力正在东来
④东南沿海有倭寇骚扰边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青少年时期的玄烨聪明好学,志向远大,下列有关他刻苦奋斗的是(&&& )
①在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的严格管教下,认真学习满汉文化、骑射军旅之技和帝王统治之术
②跟随默尔根学习骑马射箭③设讲官为他讲解儒家经典和为君之道④学习西方自然科学,并编纂一批科学书籍,购置科学仪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康熙平定三藩,显示了他过人的才能,当时他采用的军事策略是(&&& )
A武力征服&& B剿抚并用&&&&& C先和平谈判,然后进行武力剿灭&&& D和平招抚
5、标志着台湾正式隶属于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的历史事件是(&&& )
A康熙亲政&&&&&&&&&&&&&& B清中央政府在台湾设一府三县,有效管辖台湾
C康熙收复台湾&&&&&&&&&& D1686年雅克萨之战&&
6、康熙收复台湾,最深远的历史影响体现在(&&& )
A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B台湾从此正式隶属于清朝中央政权的行政管辖之下
C有利于发展经济
D促进了台湾和大陆之间友好往来
7、为抗击沙俄的侵略,康熙曾两次亲赴塞外,积极为抗俄做准备,采用的方法是(&& )
A在黑龙江设立伊犁将军&&& B和平解决东北边境&& C永戍黑龙江& &D一举歼灭沙俄侵略者
8、我国历史上和西方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是(&&&& )
A《瑷珲条约》&&&&&&&&&&& B《南京条约》&&& C《尼布楚条约》 &&D《北京条约》
9、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的跳跃是 (&&&& )
A《瑷珲条约》&&&&&&&&&&& B《南京条约》&&& C《尼布楚条约》&& D《北京条约》10、下列属于康熙对人类文明所作的贡献有(&&&& )
①&削平三藩,巩固统一;统一台湾,开府设县②&反击侵略,签订条约&③亲征朔漠,和善蒙古。④&兴文重教,编纂典籍;引进西学,学习科技  &&&&&&&
A ①②&&&&&&&&&&&&&&&&&&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1、《尼布楚条约》与近代历史上清政府签订的其他条约相比,不同点是(&&&& )
A 清政府在战争中失败&&&&&&&&&&&&&& B 签约双方平等协商
C 把原属于中国的领土让给外国&&&&&& D 都是不平等条约
二、非选择题:
12、& 材料一: 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 &&材料二:康熙三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霄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1)材料一中率兵收复台湾的著物是谁?当时处在中国那个王朝统治时期?
2)材料二中,郑氏的议和要求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3)根据材料二,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为此,康熙帝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措施?采取这些措施的意义何在?&
13、康熙为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进行了哪些斗争?在巩固统一的过程中表现出哪些统治才能?&
14、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诞生过许多有作为的帝王,为人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你接触到的历史知识,你认为怎样才可以做一位有作为的帝王,请发表你的高见,写一篇200左右的小论文,要求言之有理,文笔优美即可。
一、选择题:CBDBB&& ACCCB
二、非选择题:
12、1)郑成功,明朝&& 2)否,这样做将会使造成台湾与大陆分离,阻碍了国家统一
3)因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
措施:派兵收复台湾,设立台湾府。
意义: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13、斗争及表现出的政治才能:①&削平三藩,巩固统一:沉着稳定,好不慌乱,及时掌握军情,采用剿抚并用的策略,表现出高超的军事才能;②统一台湾,开府设县:收复台湾的过程中,力排众议,大胆启用郑氏降将施琅,表现了超人的胆略和见识;③反击沙俄侵略,签订条约:&两次亲征,采取“永戍黑龙江”的方法,最终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基本奠定中国版图,巩固了国家统一。
14、观点不限,言之有理,文笔优美。
&&&&&&&& 学习参考
1、& 课标要求:评述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2、知识补充:
清圣祖康熙
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第二代皇帝。顺治十一年(1654年)生于景仁宫,为表世祖顺治帝第三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即位,时年八岁,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共辅政,年号康熙。康熙六年(1667年)亲政。八年,年仅十六岁的康熙暗结内大臣索额图等人智捕鳌拜,夺回大权。亲政后,宣布永停圈地,准许壮丁“出旗为民”,又奖励垦荒,益钱免粮,任用靳辅,陈潢治理黄河,规定“额外添丁,永不加赋”;设立南书房掌票拟谕旨,加强皇权;又平定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靖南王耿继茂之子耿精忠长达八的三 藩之乱,派兵攻入台湾;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巩固了国家统一;又巡行东北,两次发起雅克萨反击战,沉重打击沙俄势力侵略,派索额图、佟国纲赴尼布楚与沙俄谈判边境问题,行前确定黑龙江流域的广大领土“皆我所属之地,不可弃之于俄罗斯”的原则,签定《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使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得到巩固发展。他一生苦研儒学,表倡程朱理学、开博学鸿儒科,设馆纂修《明史》,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同时,屡兴文字狱,残酷镇压反清思想。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死于畅春园,葬于清东陵之景陵。享年六十九岁,在位六十一年,庙号清圣祖。康熙皇帝在清朝十二帝(包括入关前的清太祖努尔哈赤与清太宗皇太极)中子女最多,子35人、女20人,共计55人。
第7课&& 克伦威尔与英国革命
1、克伦威尔出生于英格兰一个 清教徒 新贵族家庭,曾就读于著名的 剑桥 大学,在议会中反对 斯图亚特 王朝,曾参与《大抗议书》的起草工作。
2、1642年内战爆发,克伦威尔于1643年在英格兰东部招募自耕农 和 城市平民 组成骑兵,并赢得了 马斯顿荒原 战役的胜利,扭转了战局;在此基础上组成的“新模范军”在 纳西比战役 中摧垮王军主力,赢得内战胜利。
3、内战结束后,英国国王 查理一世 被克伦威尔下令处死,英吉利共和国 的成立则标志革命高潮的到来。掌权后的克伦威尔远征 爱尔兰,解散 议会,就任 护国主,实行军事独裁统治。
问题探究 
  战后克伦威尔组织特别法庭,以“叛国罪”的名义判处查理一世死刑。当“君权神授”的国王头颅被砍掉的这一刻,英国等于通过克伦威尔向全世界宣告:国家的最高权力应属于全国人民!克伦威尔在当年5月19日共和国宣布成立后任国务委员会主席,先后跑去镇压各地的小规模起义,又远征爱尔兰;翌年5月,议会正式任命他为大将军和共和国武装力量总司令,他又率军近攻苏格兰并将其征服。克伦威尔横扫英伦三岛,已经没有真正的对手了。
  1655年,克伦威尔在离开人世之前又做了一件大善事,在他的指示下,在英格兰实际上广泛存在的奴隶制被消灭了。大多数奴隶是比利时人,从1066年后,就被他们的诺曼底法国主人带到英国来了。许多被解放的奴隶被船运到澳大利亚,他们在那儿建立了棉花农场,那里的气候温暖干燥,很适合棉花生长。克伦威尔为此又以“伟大的解放者”而闻名,他的头像也出现在铸造的1便士硬币上。
他在掌权之前,深感国王对他们清教徒的压迫之苦,自称为了自由而反抗专制暴政。一旦大权在握,又反过来压迫别人,并不给信徒以自由。当年的平均主义者要求自由,他不屑一顾地说:“他们有呼吸的自由。”他的部下把平均主义者的传单置于军帽之上,他命令取下,而且当场枪毙了一个不服从命令的军人。
英国历史学家艾诗立写过两部克伦威尔的传记。第一部名为《克伦威尔――保守的独裁者》,将克伦威尔说得几乎一无是处;20年后出版的第二部名为《克伦威尔的伟大》,之前那个专横独断的篡位小人成了民族英雄,作者承认自己过去是有眼不识泰山。
请同学们分组查阅有关克伦威尔的资料,结合教材知识和上述材料,写一篇关于克伦威尔的评价文字。(500-1000字)
【答案要求】能用两分法评价克伦威尔,能认识到克伦威尔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又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能具体、充分关注到克伦威尔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两方面作用。
例1:(2000.北京?安徽,第28题)英国清教徒属于(&&&&&&&&&&&& )
A 天主教徒&&&&&&&&&&&&&&&&B“非国教徒”
C 国教徒&&&&&&&&&&&&&&&&&&D 胡格诺教徒
【解析】 &历史史实是天主教一般指旧教,改革后的新教在英国称为国教。国教中又有一部分人主张清除国教的天主教残余,故称清教。清教自成一派,自然为“非国教徒”。胡格诺教是流行于西欧各国的另一种新教派。
例2:英国革命中出现了克伦威尔任护国主的军事独裁统治,法国大革命后出现了拿破仑称帝。这主要是由于(&&&&&&&&&&& )
A 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B 资产阶级民主发展不充分
C 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的需要&&&&&&&&D 防止封建王朝复辟的需要
【解析】& 二者的出现都维护了革命成果,稳定资本主义统治。易误为B,资产阶级民主发展不充分可以认为是原因,但不是主要的,更多地应理解为:两个类似现象的出现,表明了资产阶级民主发展还不充分。
1、1640年英国议会限制王权的斗争实质是(&& &&&&&)
A 议会有赞成或拒绝征税法案的权力&&&&&&&&&&&&&&&
B 对国王推行的政策和专横行为进行指责
C 反抗查理一世宗教迫害和镇压苏格兰起义
D 资产阶级利用合法斗争进行革命
2、(01,上海,第8题)确立英国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标志是(&&&&&&&&&& )
A 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B 宣布了英国为共和国
C 1688年“光荣革命”&&&&&&&D《权利法案》的通过
3、克伦威尔政权的性质是(&&&&&&&&&&& )
A 资产阶级独裁&&&&&&&&&&&& B 军事独裁
C 贵族专政&&&&&&&&&&&&&&&&&D 王朝复辟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几经反复的根本原因是(&&&&&&&& )
A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领导权&&&&&&&&&&&&&&&&&&&
B 人民群众把革命推向深入
C 斯图亚特王朝不甘心失败&&&&&&&&&&&&&&&&&&&&&&&
D 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够
5、英国革命中出现了克伦威尔任护国主的军事独裁统治,法国大革命后出现了拿破仑称帝。这主要是由于(&&&&&&&&& )
A 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
B 资产阶级民主发展不充分
C 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的需要&&&&&&&&&&&&&&&&&&&&&&&
D 防止封建王朝复辟的需要
6、英国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结成同盟反对封建统治的基础是(&&&&&&&&& )&&&
A、社会地位一致&&&&&&&&&&&&B.经济利益一致
C、思想观念一致&&&&&&&&& &&D.阶级出身一致
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宗教斗争实质上反映了(&&&&&&&&&&& )
&A、国教徒与清教徒的矛盾&&&&&&&&&&&&&&&&&&&&
B.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矛盾&&&&&&&&&&&&&&&&&&
D.清教徒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
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主要在于(&&&&&&&& )
A、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第一次胜利
B.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C、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都有广泛的影响
D、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进步
【答案】1――5&& DDBDB&&&&& 6――8&& BBC
第9课& 法国大革命的捍卫者拿破仑
一)知识模块
一、从少尉到统帅
1、<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15" Month="8" Year="年8月15日,拿破仑-波拿巴出生于&&& 国的科西嘉岛。青年拿破仑深受&&&& 和
&& &&&&&&&&&&&思想影响,亲身经历了资产阶级&&&&&&&&&&&& 的巨大变革,是法国大革命的坚定支持者。
2、24岁的拿破仑在收复&&&&& 战役中展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被&&&&&&&& 政府破格授予
&& 准将军衔。人们称他为“马背上的罗伯斯庇尔”。在平定保王党人叛乱后,又被视为“共和国的救星”,此后,他为捍卫&&&&&&&& 成果和&&&&&&&& ,率军四处征讨,创造了一系列战争奇迹。
二、《拿破仑法典》
1、1799年,拿破仑发动“&&&&&&&& ”,成立&&&&&& ,自任第一执政。&&&& 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2、拿破仑为了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颁布了《&&&&&&&&& 》。这是&&&&&&&&&& 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它确定了人们在法律上的&&&& 和在革命中形成的&&&&&& ,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成为&&&&&&&&&& 立法的蓝本,成为世界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认为它“总括了革命的全部法规”。
三、奥斯特里兹与滑铁卢
1、拿破仑的欧洲霸权在&&&&&&&&&&&& 年达到鼎盛时期,他在附属国推行法国的制度,促进了当地&&&&&&&& 的发展。但这种统治也具有&&&&& 和&&&&& 的性质,引起了各国人民的反抗。
2、随权力不断扩大,拿破仑日益向往&&&& 制,建立起&&&&& 统治。英、俄、普、奥等国组成新的&&&&&&&&&& ,向法国发动进攻。在&&&&&&&&&& 战役中,拿破仑战败。
二)选择题:
1、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封建势力与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后拿破仑遭到了失败。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拿破仑的个人力量有限&&&&&
B、在俄国的惨败使其元气大损
C、资本主义尚不具备战胜欧洲封建主义的力量
D、拿破仑遭到了法国人民的反对
2、法军总司令杜戈米埃将军曾在报告中写道:“我实在无法用语言来描绘波拿巴的伟大功绩,……这位非常优秀的军官的才能是无法描述完全的,请你们奖励并提升这位年轻人,如果不嘉奖他,他靠自己也会飞黄腾达的。”这位年轻人指的是谁?他在什么事件中展现了他的才能?
A、拿破仑 土伦战役&&& &&&&&&&&&B、拿破仑 平定保王党叛乱 &&&
C、路易?波拿巴&& &土伦战役&&& D、路易?波拿巴& 平定保王党叛乱&
3、以“皇帝”名义推行《民法典》,自誉为“永垂不朽”的事情,发生在下列哪一时期:
&& 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的南北战争 C、日本武装倒幕运动D、德意志第三帝国
4、拿破仑对法国历史最大的贡献是
A.颁布了《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B.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C.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D.发动对俄国的战争
三)材料题:
材料一: 1804年拿破仑颁布《法国民法典》,1807年改名为《拿破仑法典》,这是狭义的《拿破仑法典》。广义地说,它还包括拿破仑统治时期通过的其他法典:《民事诉讼法典》(1806年)、《商业法典》(1807年)、《刑事诉讼法典》(1808年)和《刑法典》(1810年)。
材料二:有谁能预测到这位1800年的明智之士会变成1812年和1813年的疯子呢?这位伟大人物的一生,对于军人、统治者和政治活动家都是极有教益的,也包含着对于公民们的教训。它教导他们决不应该让他们的国家听任一个人的权力去摆布,不管他是谁!不管是在什么情况下!
材料三:为了向拿破仑表达敬意,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满怀激情地创作了《英雄交响曲》。但当他得知拿破仑很快就要加冕称帝时,愤怒地将写有呈献给法国第一执政拿破仑题词的封面撕下。正式出版时,他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伟大的英雄而作”。
------法国历史学家阿道夫?梯也尔
1、&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拿破仑帝国的性质。
2、& 结合所学,概括拿破仑帝国崩溃的原因
3、& 贝多芬的态度变化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拿破仑帝国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四)问答题: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及了解,请谈谈你对“拿破仑既是一名政治家,又是一名军事家”的理解。
第10课& 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 知识模块
1、孙中山是我国伟大的&&&&&&&&&& 的先行者。高举&&&&&&&&&& 旗帜,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2000多年的&&&&&&&&& 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建立后,提出&&&&&&&
&&&&&&&&&& 的政策,推动革命高潮到来。
2、1889年,孙中山写了《&&&&&&&&&&& 》 ,试图通过在家乡试行乡村改革,进而推向全国,达到民富国强的目的。1894年,又写了《&&&&&&&&&&&& 》,想依靠清政府自上而下改良,发展近代民族资本主义。
3、1894年,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提出&&&&&&&&&&&&&&&&&&&&&&
&&&&&&&&&&&&&&&&&&&&&&& 的口号,成为清朝专制政府最危险的敌人。
4、1905年,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 在东京成立,以&&&&&&&&&&&&&&&&&&&&&&&
&&&&&&&&&&&&&&&&&&&&&&& 为斗争目标,孙中山被选为总理。在机关报《&& &&》的发刊词中,第一次将这个政党的宗旨解释为&&&&&&&&&&&&&&&&&&& &三民主义。
5、 &&&&&&&&&&&&&是孙中山革命学说的核心内容,也是他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6、&&&&&&&&&&&& &后,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7、1906年,孙中山主持制定《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提出&&&&&&&&&&&&&&&&&& 的方案;在他认为开展革命首先解决&&&&& &&&&问题,所以大量精力投入到&&&&&& &&上。
8、<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10" Month="10" Year="年10月10日,&&&&&&&&& 成功,清王朝行将崩快。1912年&&&&&&&&&&& 成立;
9、孙中山为维护共和,反对袁世凯破坏革命,进行了&&&&&&&&&& 、&&&&&&&&&&& 的斗争;后又为了维护《临时约法》,进行了&&&&&&&&& &运动。此后探索中国革命的真理,完成&&&&&& 《&&&&&&&&& &&》一书,此书分为&&&&&&&&&&& 、&&&&&&&&&&& 、&&&&&&&&&&&& 三部分。
10、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 的正式建立;此后取得&&&&&&
斗争的胜利;但他认识到革命没有完全成功,1924年创办&&&&&&&&&& &&,简称黄埔军校;1924年发表&&&&&&&&&&&&& &,重申反帝、反军阀的立场。
参考答案:
1、民主革命 &三民主义&& 君主专制&&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2、致郑藻如数& 上李鸿章书& 3、兴中会&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4、同盟会&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报& 民族、民权、&& 5、三民主义&& 6、俄国十月革命&&&&& 7、建立中华民国& 军费& 筹款& 8、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9、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建国方略& 孙文学说& 实业计划& 民权初步&& 10、革命统一战线&& 收回部分“关余”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北上宣言
&&&&&&&& 典题分析:
例1 &&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时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说的“内部条件”是指:
A.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列强压制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C.中共总结了经验教训,正在积极寻找同盟者
D.国民党是中国各政党中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分析:该题涉及到国共两党合作的根本原因分析,是一道程度选择题,有一定的难度,但应该看到国共两党合作应有共同的斗争任务,这是由当时的主要矛盾所决定的。依据这一标准,不难确定本题的答案应为B。
例2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物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书李鸿章书》,1894年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
(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
(2)与材料一相比较,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4)为了这场“民主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 (2000年上海高考试题)
参考答案:
(1)上书李鸿章的目的:希望通过李鸿章,使清政府变法维新(1分),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1分)。
(2)孙中山思想的两个显著变化是: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方法),以后主张革命;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各1分)  (3)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各1分)。若能指出: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分裂剥削的政策,中国的经济,正治发展的不平衡,则可加2分。但本题总分不超过18分。本质区别: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各1分)
  (4)重大发展:提出了新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各1分)。客观原因:依靠军阀屡遭失败(或国民党的涣散无力);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各1分)对孙中山的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一生坚持民主革命(或是民主革命的先驱);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步;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合作之路。(各1分)。
&&&&&&&&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2003江苏广东历史卷9.) 孙中山对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贡献是
A.辛亥革命中对袁世凯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
B.辛亥革命后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武装斗争
C.向共产国际建议实行国共合作&&&&&&&&&&
D.领导了北伐战争
2、(2004年全国文综卷16.)孙中山晚年指出,“中国之统一和平”的主要障碍是
A、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 B.长期的军阀混战
C、全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不平等条约的存在
3、(2004上海文科使用卷7.)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的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
A.美国&&&&&&& &&&&&& B.英国&&&&&&&&& & C.俄国&&&&&&&&& D.德国
4、[2002?春季?15]在20世纪初出现的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因为它&
A.成立最早&&& 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5、[2002?春季?16]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A.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6、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资产阶级政党是
A.强学会  B.兴中会  C.中国同盟会  D.光复会
7、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实质意义是
A.反清复明    B.反满兴汉&&&&& C.反对民族压迫  &&& D.反对封建统治
8、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标志是
A兴中会的成立B同盟会的成立C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D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
9、孙中山在同盟会纲领中借用朱元璋“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语,其真实意图是
A、反清复明&&&&& &B、反满兴汉&&&&& C、反对封建统治&&&&&& D、反对民族压迫
10、(2004上海文科使用卷7.)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的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的西方国家是
A.美国&&&&& &&&&&&&& B.英国&&&&&&&&& & C.俄国&&&&&&&&& D.德国
11、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是(    )
A.民生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族主义 D.三民主义
12、以下对三民主义评价不正确的是(    )
A.三民主义集中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
B.它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C.它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D.在它的指导下,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13、.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结成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  )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知难行易”学说
14、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最重要的原因是
A.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剧&&&& B.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C.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推翻&&&&&&&&&& D.孙中山对中国革命有了新的认识
15、(2002年春季文综)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为它(  )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
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16、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根本原因是(  )
A.共产国际的推动&&&&&&&&&&&&&&& B.孙中山的伟大转变
C.中共吸取二七惨案的教训&&&&&&& D.“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全国人民共同的愿望
大革命时期,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中国革命的主要指导思想,据此回答19~21题。
17、孙中山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主观原因在于( )
A.辛亥革命的失败&&&&&&&&&&&&&&&&&&&&&&&&&&&&&&&&&&&&&&& B.孙中山坚持进行民主革命道路的探索
C.共产国际的指导&&&&&&&&&&&&&&&&&&&&&&&&&&&&&&&&&&&&&&& D.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18、下列对新三民主义性质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
A.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纲领
B.无产阶级的革命纲领
C.四大革命阶级联合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D.以三大政策为核心的革命纲领
二、非选择题
1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同盟会宣言》
(一)驱除鞑虏& 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其满洲,汉军人等,如悔悟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杀无赦!
(二)恢复中华& 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三)创立民国&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忍受的……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四)平均地权& 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肇造社会的国家,俾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敢有垄断以制国家之生命者,与众弃之!
材料2&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1)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关系如何?
(2)三民主义的内涵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
(3)你如何认识三民主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BAADA&& CDDCA&& DABDC&& DBB
二、非选择题:
19 (1)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没有本质的区别,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展开表述与完善,并使之系统化、理论化的结果。
(2)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即同盟会政纲中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推翻清朝统治,废除清朝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独立,即推翻作为帝国主义走狗的清朝,暗寓了反帝的意愿。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它包含三层意思:一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帝制;二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三是防止君主制复辟。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其含义是通过“核定地价”,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资产阶级的“土地国有”。
关系: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3)三民主义(同盟会政纲)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因此,它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及指导思想。但同盟会政治纲领及三民主义又存在着较大的局限,如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样,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 学习参考
1、& 课标要求: (BUCHONG)
2、知识补充:
孙中山先生的伟大历史地位
1:孙中山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光辉旗帜。他系统提出了民主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并为之奋斗了终生。先生刚强不屈,连遗言都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推翻封建帝制,捍卫共和制度。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先生最大的历史功绩。为了维护之后的共和,从护法到北伐,孙中山先生时刻都没有停歇。
3、孙中山先生晚年更加进步,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成立,直接推动了国内第一次革命高潮的来临。他对三民主义作新的解释,成为了国共合作的基础。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政府支持下,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孙中山与工农日益接近,他参加工农群众的集会,称赞工农是革命的先锋和基础,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口号。
分析孙中山个人的时候(分析别的历史人物也一样),要注意:
1:孙中山先生是资产阶级革命家,受当时的时代束缚。我们不能用的标准去要求人家,也不能用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标准去衡量他。
2、孙中山先生推翻的封建专制制度,并不是封建制度整体。封建制度是随着封建土地制度的消失而彻底消失的。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封建专制制度灭亡了,但是中国的封建势力仍然在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1952年,中国才完全了土地改革。
第11课& 圣雄甘地
一、青年甘地
1、& &&&&&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领袖。他领导了印度人民开展了追求独立自主的“&&&&& ”,给&&&&& 的殖民统治以沉重打击。甘地被印度人民尊称为“&&&& ”“&&&& ”
2、& 1894年甘地发起成立&&&&&&&&&& ,组织领导了一些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用全部精力为印度侨民服务。
二、非暴力不合作
1、& 在南非的斗争中,甘地的人生观和社会政治观基本形成。他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种特殊的斗争形式――&&&&&&&&&&&& 。认为暴力只能孕育暴力,应当以 &&&&&&来改造人类。
2、& 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领导印度人民进行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自由独立
的&&&&&&&&&&&&&&&&&&&&&& &。甘地的巨大声望使他成为印度&&&&&&&&& 党的领袖。他的思想也成为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
3、& &&&&&&&&&&&后,英国政府被迫同意印度独立。
三、圣雄的悲剧
1、& 甘地一生为印度的独立而奋斗,多次用&&&& 的方式向英国殖民者抗争。他严格奉行
的&&&&&&&&& 原则。始终对英国政府报有幻想。这是甘地的局限性。
2、甘地晚年致力于调解印度各教派的矛盾。1948年1月被 &&&&&&教狂热分子枪杀。
&&& 人们对甘地的评价众说纷纭。一些人认为他简直是“神的化身”“真理的代言人”,而另一些人则认为他是“欺世盗名的救世主”“矫揉造作的阴谋家”,甚至斥责他为“印度封建主义不折不扣的辩护士”“帝国主义的帮凶”“群众性民主解放运动的主要叛卖者”。英国当时驻印度的总督孟巴顿则称甘地为“印度自由的建筑师”。
有人指出,甘地及其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之所以能够被印度国大党所接受,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甘地的做法不仅能发动群众,又能始终把群众运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而很适合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需要。
甘地把“非暴力”看作最高原则,表示:“我最关心的乃是手段和它的不断应用。我知道,只要我们看重手段,则目的肯定能达到。”“如果通过暴力获得自治,不择手段屠杀英国人可以解除压迫,那我宁可不要自治而继续受人压迫。”
1、“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需要”指的是什么?
2、请对甘地、甘地主义以及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进行评价。
思路点拨:
1、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民族自治、独立;2、发展本国经济,抵制英国经济侵略;3、争取民主、自由、权利。
2、甘地,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甘地主义的创始人。甘地一生反对殖民地统治,反对种族主义,反对宗教偏执,为印度民族解放斗争提出了以真理与非暴力学说为核心的甘地主义,并领导了印度历史上多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甘地主义意把非暴力作为宗教信仰和不可更改的原则,尽管具有明显缺陷,但却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侵略者,把印度反英斗争推向了高峰,在印度独立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直至今日,都在印度社会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1、& 下面关于甘地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甘地出生于印度中下阶层家庭&& &&&&&&&&&B、甘地在英国取得律师资格后去了南非
C、1894年甘地在南非发起成立了印度人大会 &D、甘地在南非成立了印度国民大会党
2、甘地对英的斗争中采用的基本的斗争形式是
A、非暴力抵抗运动&& B、罢课&& C、发起手纺车运动& D、抵制英国
3、下列符合甘地提出的反英斗争行动纲领的有
1)学生罢课& 2)抵制英国的法庭 3)不任英国官吏&& 4)支持工人大罢工
A、1)2)3)&& B、2)3)4)& &C、1)3)4)&& &D、1)2)4)
4、下面对甘地不暴力不合作计划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20世纪前后印度反英斗争的基本形式& B、极大地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C、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 D、是印度走向民族独立的最好的途径
5、甘地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甘地主义的创始人,下列对甘地的评价正确的是
A、甘地是印度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大会党的领袖& B、甘地主义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
C、甘地对英国殖民统治者从不抱有任何幻想&&& D、甘地的斗争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
1、& 评价甘地主义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用
2、& 列举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几项具体内容
对甘地和甘地主义的评价
莫汉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甘地主义的创始人。甘地一生反对殖民地统治,反对种族主义,反对宗教偏执,为印度民族解放斗争提出了以真理与非暴力学说为核心的甘地主义,并领导了印度历史上多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甘地主意把非暴力作为宗教信仰和不可更改的原则,尽管具有明显缺陷,但却在印度独立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直至今日,都在印度社会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正如印度民族独立的领袖尼赫鲁所说:"照射在这一国土上的光辉并非普通的光芒,千年之后,它将永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世人们将看到这灿烂的光辉,因为它将为所有人带来慰藉它代表生命和永恒的真理,为我们指引正确的道路,保护我们避免误入歧途,带领我们的古老国家走向自由。"&&& "我们下代的子孙恐怕很难相信,世界上真有过这样一个人。"DDDDD爱因斯坦他是个瘦骨嶙峋的秃头印度教徒,半裸着身子,只裹着一块缠腰布他周游印度各地拥挤的城市和贫穷污秽的乡村,主张用一种革命性武器:和平的不服从。他没有办事处,没有兵卒,也没有正式权力,可是能使印度瘫痪,因为他一句话,群众就会停工他发动了三个群众大运动:反对殖民地统治,反对种族主义,反对宗教偏执。
甘地主义作为印度的政治文化,是从道德上、从个人解放的角度,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其基础是把民族文化传统作为印度现代政治的基础。他针对英国的殖民地文化和印度西化派的影响,利用传统宗教形式宣传民族主义。他注重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这一丰富政治资源的开发,动员他们普遍参与政治,超越了西化派的有限而消极改革和个人恐怖的无益而有害行动,对印度民族民主运动实现了重大突破。
参考答案:
一、1、甘地&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英国& 圣雄& 国父; 2、印度人大会
二、1、非暴力抵抗运动& 仁慈& 2、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国民大会 3、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绝食& 非暴力& 印度
选择题:1――5 DAADC
1、&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有其局限性
1)& 一方面,用不合作方式发动群众,打击英国的殖民统治,使其经济收入锐减,加强了印度人民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推动了印度反英斗争的发展
2)& 另一方面,又用非暴力来限制群众运动,防止社会改良变为革命,当群众运动超出资产阶级利益所能容许的范围时,甘地立即作出停止不合作运动的决议,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2、& 号召印度人民在各个方面抵制英国,具体内容是:学生罢课,抵制英国人开办的学校;律师抵制英国人的法庭;政府官员拒绝英国殖民机构任职;士兵拒不接受英国颁发的奖章等;
35、甘地说:“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谈谈你对“认识了印度的力量”这句话的理解。
第12课& 土耳其国父凯末尔
一、争取民族独立
1、在凯末尔的领导下,1919年9月,土耳其各地分散的民族主义组织召开了&&&&&&&&& ,通过了要求民族独立的纲领,成立了以凯末尔为首的代表委员会,负责领导全国的民族斗争。
2、凯末尔以有经验的军人为骨干,建立&&&&&&&&& ,他本人担任总司令。
3、1920年土耳其在安卡拉召开了新的国会――&&&&&&&&&& ,成立了&&&&&&&&& ,凯末尔任临时总统。
4、经过两年多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赶走了外国军队,与协约国签订&&&&&&&& ,收回大片领土,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
二、建立世俗国家,迈向现代文明
1、凯末尔主持了一系列民主化改革,首先废除度&&&&&&&&&& ,实行&&&&&& 。
2、在凯末尔领导下,土耳其制定了&&&&&&&&&&&&&&&& 。
3、凯末尔致力于发展经济,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法令,在农村成立&&&&&& 和&&&&& 。
4、在土耳其建国和改革的过程中,凯末尔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政治思想理论体系,被称为“&&&&&&& ”。凯末尔主义包括六大原则:&&&&&&&&&&&&&&&&&&&&&&&&&& &&&&&&&&&&&&。
三、土耳其的复兴
1、独立后的土耳其由一个&&&&&&&&&&&&& 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2、在外交政策上,土耳其奉行&&&&&&& ,提出“&&&&&&&&&&&&&&&&&& ”,赢得了很多国家的尊敬。
参考答案:
一、1、全国护权协会代表大会& 2、土耳其国民军& 3、大国民议会& 临时政府& 4、《洛桑条约》
二、1、土耳其的苏丹?哈里发制& 政教分离& 2、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 3、农业银行& 信贷合作社& 4、凯末尔主义&& 共和主义、民族主义、平民主义、国家主义、世俗主义和改革主义
三、1、封建神权国家& 2、和平主义&& 同西方和平,同东方也和平
问题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潮,凯末尔为土耳其争取民族独立作出了哪些努力?
问题二:土耳其获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之后,凯末尔政府立即制定新宪法,废除政教合一的制度,确立了国家的共和体制。但整个土耳其社会仍然具有的浓厚封建和宗教习俗,土耳其社会进步与发展受到严重阻碍。为建立世俗国家,迈向现代文明,凯末尔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重要意义?
问题三:独立后的土耳其在凯末尔的领导下,不断向现代社会迈进,它有哪些发展?
凯末尔早年参加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并在战争中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他的领导下,土耳其召开了全国护权协会代表大会,通过了要求民族独立的纲领,成立以凯末尔为首的代表委员会,负责领导全国的民族斗争。他还建立了土耳其国民军,1920年召开了新的国会――大国民议会,成立临时政府,凯开尔任临时总统。经过两年多艰苦的战争,终于赶走了外国军队,与协约国签订了《洛桑条约》,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自由。
凯末尔政府除了实行政教分离的政策外,还制定了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大国民议会一系列法律,宣布废除各级宗教法官,从此土耳其才逐步摆脱了宗教法的羁绊,建立起现代司法制度;
废除种种陈规陋习,进行世俗化运动;致力于发展经济,颁布了发展工商业的法令;建立起各级各类学校,传授现代知识与文明。
意义:凯末尔推动和引导的改革运动是一场意义深远的社会革命,它在很大程度上清除了封建思想,尤其是宗教神权思想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和控制,在土耳其树立起现代生活观念。从而巩固了新生的共和国,为土耳其民族和社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在政治领域,土耳其由一个封建神权国家转变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2)&&&&&& 在外交政策上,奉行和平主义,提出“同西方和平,同东方也和平”,赢得了很多国家的尊敬
(3)&&&&&& 在经济改革也取得了显著效果。
(4)&&&&&& 文化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教育与宗教实现了分离,一批高等院校和技术学校建立起来。
(5)&&&&&& 社会生活也走向了世俗化和现代化,妇女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一、选择题:
1、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后,凯末尔参加了: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克里木战争&&& D土俄战争
2、土耳其民主化的首要措施是:
A政教分离&&& B颁布宪法&&& C文字改革&&& D废除陈规陋习
3、凯末尔为发展农业而采取的措施有:
(1)将荒地分给农民&& (2)平均分配土地& (3)成立农业银行& (4)成立信贷合作社
A(1)(2)(3)& B(2)(3)(4)& C(1)(3)(4)& D(1)(2)(3)(4)
4、土耳其的和平主义指的是:
A和平共处&& B同西方和平,同东方也和平&& C反对战争&& D团结亚非拉国家
5、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性质是:
A仅仅是一场民族独立战争&& B是一场资产阶级改革&& C是一场反封建哈里法的革命
D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二、非选择题:
6、911事件,再次凸显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社会的问题――所有阿拉伯国家都没有一个实行民主制度;全球的穆斯林国家,除了土耳其和孟加拉国,都没有真正的民主选举。在美国领导军事反空之后,全部阿拉伯国家以及主要穆斯林社会,都不同程度地出现反美游行示威。为什么主流社会是穆斯林人的土耳其会成了穆斯林社会的“例外”?最关键的因素是这个国家实行了西方式的民主制度,从宗教国家变成了世俗社会。土耳其自1923年建立共和国以来,就实行了“共和”制度,走亲西方的、世俗的、市场经济的民主道路。土耳其是目前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唯一的穆斯林国家,并且不像博览、捷克、,匈牙利那样近年才加入,而是在50多年前北约刚建立时就加入,成为西方自由世界的盟国,并在美军领导的韩战中,派出了除美国之外最多的军队。
请回答:土耳其为什么走了这么一条和其他阿拉伯及穆斯林国家不同的道路?土耳其的独特历史发展道路上,凯末尔有何重要贡献?
7、亨廷顿所指出,90年代以来土耳其国内的主流舆论与生活方式都已越来越伊斯兰化:伊斯兰的清真寺、伊斯兰的学校、伊斯兰的报纸、电台、电视、以及伊斯兰的书刊、磁带、光盘都大规模增长,伊斯兰妇女更公然藐视土耳其世俗法令而戴着伊斯兰头巾上街游行和参加选举。
问题: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1、1919年,在凯末尔的领导下土耳其召开了:
A民族统一战线代表大会&& B全国护权协会代表大会&& C大国民议会&&& D民族团结大会
2、经过两年多战斗,土耳其与协约国签订的条约是:
A《和平公约》& B《土耳其条约》&& C《洛桑条约》&&& D《色佛尔条约》
3、凯末尔主义中的世俗主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宗教与政治分离& B宗教与教育分离&& C消灭宗教& D宗教仅是私人信仰问题
4、1923年,凯末尔创建的政党是:
A人民共和党&&& B护权协会&&& C资产阶级革命党&&&& D民主共和党
5、土耳其妇女地位得到提高的重要原因是:
A颁布了宪法法&& B经济地位提高了&& C进行了世俗化改革&& D教育发展了
6、土耳其本是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奥图曼大帝国瓦解后的产物,属于地道的伊斯兰文明,但土耳其在现代转型中却以最大的决心彻底与伊斯兰文明断绝关系,力图成为所谓“西方文明”的一分子。从1920年代开始,现代土耳其国父凯末尔以政治强人的绝对权力加上其本人高超的政治手腕全力推动土耳其走向全盘西方化的道路,不但在政治法律等方面全盘引进西方制度,而且特别在宗教、思想、文化、教育以及习俗等日常生活方面都彻底铲除伊斯兰传统对土耳其社会的任何影响,包括禁止戴传统的土耳其帽(因其有象征意义),反对女人戴伊斯兰头巾,等等。不过正如亨廷顿所指出,最重要的改革莫过于规定土耳其语的书写必须用拉丁字母,而不准用传统的阿拉伯字母书写,这一语言文字革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为它导致日后受教育的土耳其新生代实际上不再能阅读传统的经典文献,具有从文化上彻底断根的效果。在外交上,土耳其全面追随西方,于1952年成为“北约”的成员国,反过来,在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土耳其则遭到非西方国家和不结盟运动国家的集体谴责,更被伊斯兰世界看成是渎神的国家。
有学者指出:“由于社会中的伊斯兰传统与国家的世俗主义之间的深刻矛盾,近六十年来土耳其始终是一个神经紧张,甚至有点神经分裂的民族。换言之,凯末尔创造了一个能跻身于‘正常’现代国家之列的土耳其,但在灵魂深处她是抑郁,不欢畅的,在将来,也看不出它恢复往日光辉的前景。”他因此也不禁问,凯末尔主义的道路就算成功,是“正确”的道路吗?这种现代化道路虽然“摆脱了历史、传统、宗教对土耳其的困扰,但同时似乎也窒息了土耳其人在文化与心灵上的生机”,这值得向往吗?
问题:你如何评价这一现象?土耳其的发展道路对中国有何借鉴?
1、穆斯塔法?凯末尔
凯末尔?阿塔图尔克()(Kemal Atat?rk Mustafa),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统帅,土耳其共和国的缔造者,首任总统()。<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12" Month="3" Year=" 年3月12日生于希腊萨洛尼卡,<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10" Month="11" Year="年11月10日卒于伊斯坦布尔。Mustafa,即“穆斯塔法”,是凯末尔原先的名字,“凯末尔”是他12岁进入萨洛尼卡军事预备学校时,同名的数学老师给他起的。“凯末尔”(Kemal),有时候也翻译为“基马尔”,意思是“正义”。当初改名字的目的,只是为了便于区别,但不料二十五年后这个名字却响彻了整个世界。 “阿塔图尔克”(Atat?rk),意为“土耳其国父”,是1934年土耳其颁布《姓氏法》后,大国民议会特意授予他的荣誉称号。全土耳其只此一家。&&& 凯末尔真正走入历史视野,得从1919年算起,尽管他此前已是集团军司令,人人羡煞的实权将军。这正是一战后不久,土耳其因为追随德国,成为任人宰割的战败国。国家的财力、物力,在这场持续四年的战争中遭到极大破坏,死亡人数高达400万。更为糟糕的,依照《色佛尔条约》,十多万的协约国军队越过黑海海峡,占领了土耳其的绝大部分领土。奥斯曼帝国彻底瓦解,土耳其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这种状况很像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的中国。&&& 凯末尔从遍及安纳托利亚的反抗占领军的群众自卫斗争中,目睹了土耳其人高昂的救国热忱。近一个月后,他在写给素丹的报告信中说:“整个民族已经觉醒,安纳托里亚充满了捍卫民族和国家独立的气息!”“不独立,毋宁死!” 他利用各种场合,向人民群众表示他愿意与全民族一起为国家的完全独立而斗争,不达目的,誓不离开安纳托利亚!
凯末尔对素丹政府逐渐失望。认真思索几天后,他认为“砸断套在祖国脖子上不自由和耻辱枷锁”的唯一办法就是“开展民族抵抗运动”。1920年4月,凯末尔党人在安卡拉召开大国民议会,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素丹政府的卖国行径。他们成立了临时政府,并着手组建正规军。临时政府发布的《国民公约》,被后世的史家认为是“挽救土耳其民族危亡的独立宣言”。内容主要有五条:第一, 土耳其的领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二, 土耳其应享受完全的独立和自由;第三, 必须废除一切阻碍土耳其政治、经济发展的协议和各种限制;第四, 开放海峡地区不应使土耳其领海受到侵犯;第五, 偿还战胜国的债务不能叛卖民族独立自主的原则。&&& 公约明确指出,当前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的唯一出路,是全土耳其人团结起来,为取得“生存和继续生存的基本条件”而斗争。为“生存和继续生存的基本条件”而斗争,自然是指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对临时政府的干涉。但也得到了国际无产阶级的同情和支持。列宁领导的苏维埃俄国与他们签订了友好条约,并给予各种支援。&&& 1921年8月,希腊的十万大军在英国支持下,向安卡拉的临时凯末尔政府发起进攻。刚刚建立起来的土耳其“国民军”,数量不及希腊军一半,装备更是落后简陋,无法相比。但全体国民军将士同仇敌忾,英勇善战,不畏牺牲,十多天里就打退了敌军一百余次的进攻。很多人都坚守阵地,毫不退却。许多妇女赶着自己的牛车,为国民军运送弹药,送药送水。凯末尔日夜在前沿阵地视察,部署并指挥战斗。一个月后,土耳其国民军转入反攻,把希腊军队赶下了爱琴海,还俘虏了希腊军的总司令国王康斯坦丁。&&&
1922年10月,凯末尔在安卡拉再次召开大国民议会,宣布废黜公开投敌的素丹,土耳其成立共和国,安卡拉为首都。几天后,凯末尔当选为共和国第一任总统。
2、凯末尔主义&&&
在土耳其国内通常称阿塔图尔克主义,是土耳其民族资产阶级的理论学说和思想体系。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土耳其国家中孕育、在反帝的民族革命战争中逐步形成,并在一系列政治和社会改革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从时间上看,它的形成经过了从1919年到1937年这18年的历程。月,凯末尔提出了六条被称为有根本意义的原则,并据此制定了土耳其共和人民党党章、党徽。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上政治知识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