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厉害”在哪儿?

马克思究竟算哪国人?_历史频道_新浪网
马克思究竟算哪国人?
卡尔。马克思
  (文/新浪历史 新史记 韩毓海)
  马克思()是德国人吗?实际上,马克思出生的时候,还没有德国这个国家呢(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成立于1871年)!那么,马克思是普鲁士人吗?可如今普鲁士这个国家早就不存在了(“二战”结束后,连德国的普鲁士省也被取消了)。
  就像卢梭不是法国人而是日内瓦人一样,马克思原本是法国人,而不是普鲁士人。
  马克思的家乡特利尔,公元293年成为罗马帝国的西部首都,但在随后的1500年中逐渐衰败,直到日法国的军队开到这里,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共和革命,1797年,特里尔作为莱茵联邦的一部分,正式并入了法兰西共和国。
  1815年6月,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被“反法同盟” 打倒后,这个地区方才沦为普鲁士的殖民地,而马克思童年经历的是:莱茵地区的居民希望成为法国人,希望回到共和的法国去。
  滑铁卢战争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它是历史上第一场资本家支配的战争,开辟了资本与军事强权联合统治的模式。1814年,欧洲最大的银行家梅耶?阿姆谢尔?罗斯柴尔德的第三子内森担任了反法联军的财务官,集全欧的资本之力与拿破仑的共和革命相对抗,关于滑铁卢事变有许多的传说,其中就包括内森在战争胜负已见分晓时辞别战场,闯过风高浪大的英吉利海峡一路狂奔回家,大肆购买已经崩盘的英国股票,因为他知道反法同盟战胜的消息会极大抬升英国股票的价格,据称,他此举将1?35亿英镑收入囊中。
  普鲁士虽侥幸赢得了战争,但财政却因此破产,遂不得不求助于罗斯柴尔德家族,而后者发放贷款的条件却是以普鲁士皇家领土为抵押。
  滑铁卢战役改变了人类历史,从此后,人类战争最终往往只会有一个胜者,即投资于战争的资本家集团。
  实际上,比起创造了现代银行制度的梅迪奇家族,来自法兰克福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还算是迟到者。早在1513年,当尼科洛?马基雅维利撰写《君主论》这部西方社会科学的奠基之作时,他就已预见到了什么叫“资本家的统治”,时值意大利银行家梅迪奇家族获得了佛罗伦萨的统治权,马基雅维利敏感于这种全新的统治形式,于是,他把梅迪奇家族称为“新君主”。两百多年后,卡尔?马克思把这个“新君主”的统治称为资产阶级专政,马克思说:在那里,国家已经沦为了“资产阶级的资产管理委员会”。
  马克思出生于罗马古都,而马基雅维利对罗马共和制衰亡教训的总结,想必令他终生难忘,《君主论》的作者这样指出:被放债者所绑架,这就是罗马帝国崩溃的原因。正是那些放债的巨富,使罗马公民感到:为私人巨富服务,比为国家服务、为公共事业服务获得的报酬更丰厚、奖赏更多,为国家而战、为共和而战,远不如为这些富人而战;与其保卫公共事业,还不如保卫富人的利益。当罗马的将军和士兵纷纷沦为这些巨富的债务人,他们就必然将公共利益、公共事业置之度外,俯首帖耳听命于自己的债主。罗马公民道德的崩溃、法律的崩溃,其根源就在于“城邦内部的巨大不平等。”
  马克思少年时代就读的特里尔中学,至今还是德国著名的精英学校,少年时代即精通拉丁文和希腊文的马克思,自然是马基雅维利的热心读者。而当拿破仑的“新共和”被银行家支配的联军所击溃,普鲁士被罗斯柴尔德家族所绑架,这少年时代目睹的变故,想必也给马克思上了宝贵的“人生的第一课”。
  多年后的1852年,马克思写下了《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系统地总结了从古罗马到拿破仑,“共和”所走过的波澜壮阔的历程,这篇文献,成为了研究西方政治史的经典。
  现代共和制的缔造者是拿破仑。1795年,拿破仑的军队开进莱茵河流域,对那里的封建等级制度进行了民主改革。法军的这些改革,使备受歧视的犹太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较全面的改善,比如犹太人过去是不能从政、当兵、不能从事律师这种职业的,拿破仑来了,这些禁令被废除了,所以,许多犹太思想家都是崇拜拿破仑的,除了马克思之外,拿破仑在哲学家中的拥趸还包括尼采。
  尼采在《论道德的谱系》中认为,要使“献身于公共事业”的罗马共和精神再度复活,而不再是飘荡的幽灵,就需要一个实践这种精神的人,去唤醒沉睡的欧洲。而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就被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奴隶道德”所麻醉,直到再次产生了一个具有罗马共和精神的大英雄,他代表“主人道德”,这个英雄就是拿破仑。尼采说:“拿破仑是那个时代最孤独的人,是出生太晚、生不逢时的人。高贵理想问题已经化作拿破仑的肉身。人们或许应当想一想,这是个什么问题,拿破仑,这个非人和超人的问题……”
  恩格斯并没有把拿破仑当超人,不过他也指出,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残人”。
  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被英国、荷兰、普鲁士联军打败后,莱茵地区归了普鲁士,特利尔的犹太人就开始遭受迫害,包括屈从于禁止他们从事某些职业的法令。马克思的父亲海因里希?马克思为了当律师,就不得不改宗路德教 ,这使他非常怀念拿破仑。卡尔?马克思幼年时代,父亲就经常给这个天才的儿子大声朗诵伏尔泰和卢梭的作品,马克思的女儿爱琳娜说,马克思的父亲是一个真正的18世纪的法国人,他从心眼里了解他的伏尔泰、卢梭,他一直说他自己就是法国人。
  马克思的父亲是法国人,而马克思起码在思想归属上,同样也是一个法国人。在整个青少年时代,马克思都是认同革命的法兰西而拒斥专制保守的普鲁士的。正像贝多芬将他的《英雄》交响乐献给拿破仑一样,马克思青年时代也把一首题为《陵墓曲》的抒情长诗献给自己的偶像拿破仑,诗中充满了欢乐与斗争的激情。
《伟大也要有人懂》/韩毓海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年1月版
  搞清楚马克思究竟是哪里人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我们从亚得里亚海到北海划一条界线,这条线正好从莱茵地区穿过,它把欧洲分为东(欧)、西(欧)两个部分,马克思的家乡莱茵属于西欧,而普鲁士则向东越过了这条分界线,柏林和维也纳同样如此,它们在地理上属于东欧。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东欧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政治方面,都是远远落后于西欧的。西欧与东欧之间的斗争,在当时表现为拿破仑与“神圣同盟”的斗争。
  尽管在19世纪以降的东西方大博弈中,马克思主义炬火照亮的首先是东欧和东方世界,但马克思主义却是在西欧的思想、知识和社会谱系中产生的,马克思的一生主要是在西欧(法国、比利时和英国)度过的。
  值得一提的是,普鲁士对于莱茵的殖民统治在1848年终于得到了报应,那一年,特里尔城爆发起义,要求从普鲁士独立出来,直到占领军将大炮对准特里尔,威胁炸毁这座古城,起义才被镇压下去。而“先进的西部”与“落后的东部”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则贯穿于德意志建国的整个过程,一个重要例证就是:1895年,与马克思并称社会学奠基人的马克斯?韦伯,在弗赖堡大学发表了著名的就职演讲(《民族国家与经济政策》),这篇演讲探讨的,依旧还是德国东部与西部之间的矛盾问题。
  建立一个共和的、统一的德意志,这是马克思青年时代的理想,而这意味着以先进的莱茵去改造落后的普鲁士,马克思最初的合作伙伴,正是这样一批志同道合的莱茵青年才俊,他们大都出身于犹太巨富之家,这些人也构成了马克思主编的《莱茵报》的投资人,1848年,当马克思创办《新莱茵报》时,他们又一次团结在马克思周围,正像毛泽东的许多战友是他的湖南乡亲一样,莱茵也是马克思革命事业的根据地。
  正因为马克思最初的朋友圈是由莱茵青年才俊构成的,所以,当裁缝出身的威廉?魏特林在与马克思争夺德国共产主义运动领导权时,就曾愤愤不平地指责马克思说:“他的影响力来自富人,富人让他当上了报纸编辑,就这么回事。”
  魏特林的话并非刻意诽谤,最有意思的的确是: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出身于一个高贵的资产阶级家庭(马克思父亲的年收入高达1500泰勒,跻身于特里尔首富行列)。而有人说马克思家境殷实,但谈不上富有,这是不了解马克思的母亲。马克思的母亲是荷兰人,马克思的父系有五代是犹太拉比,而马克思的母系则不知道可以上溯到多少代――统统都是欧洲的大拉比。马克思的女儿说,很少有人注意到马克思有一半荷兰血统,正如大家很少注意到,马克思家的祖宗几乎都是犹太拉比。
  马克思的母亲叫罕莉娅,她嫁过来的时候带了很多的嫁妆。马克思的姨妈叫索菲亚,索菲亚留在了荷兰,她嫁给一个有名的荷兰巨商利奥?菲利普(Lion Philips),索菲亚和这位利奥?菲利普先生,就是飞利浦公司的创始人。
  马克思的表兄弟叫奥古斯特?菲利普,他是飞利浦公司的第二代传人,飞利浦公司正是在他的子孙手里真正站起来的。大家可能用过飞利浦剃须刀、飞利浦洗衣机,质量非常好,但几乎没有人知道,那就是马克思姨妈家的产品。
  1872年2月,《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译就,但出版商却提出印刷费需要作者本人先行垫付,于是,马克思便给他的表兄弟奥古斯特?菲利普写信说:给点钱印《资本论》第一卷法文版吧!奥古斯特?菲利普很快就回了信。信中说:作为表兄弟,别说这点钱,更多的钱都可以给你。犹太人重视钱也重视学问,像你这样的大学者,本公司各方面的帮助原本都会有,但是,鉴于你的立场,这笔钱不会给。
  不过话说回来,革命也是需要钱的,如果没有来自母亲一方的资助,马克思是不会有经济能力写出《资本论》来的。这个我们后面再说。
  这一切说明什么呢?这说明:马克思不是因为遭受了阶级压迫、不是因为“仇富”,才成了无产阶级伟大导师的,马克思生来富贵,从不愤世嫉俗,马克思的出发点不是个人,如果一切从个人出发,那不过是个“市民”,一切从钱出发,那就是夏洛克式的犹太人,而一切从别人出发、从共同体出发,这才是“公民”。
  卡尔?马克思,他生为法兰西公民。马克思的家乡特里尔,虽被普鲁士所殖民,但作为罗马古都,共和的精神――“为公共事业而献身”,在古老的城墙与廊柱间,一如幽灵在游荡,从未消失离去。
  来源:本文摘自作者新著《伟大也要有人懂》,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马克思究竟“厉害”在哪儿——从说唱歌曲《马克思是个九零后》说起
发布时间:  来源:解放日报
  第三,马克思更“厉害”的地方在于,他早已告诉我们:人究竟是什么,人应当如何生活。
  上世纪后半叶以来,整个世界的生活方式开始趋同,大家都过着同一种生活,即以消费主义、个人主义、现实主义、享受主义为主要标志的生活。但现在许多人领悟到:这样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生活。这样的生活表面上看来安乐、幸福,其实很多人依然痛苦或者不那么幸福。退一步讲,即便这样的生活带来了幸福,却是以消耗大量资源、能源为前提的,已经快达到地球生态容量的底线了。唯一的出路就是,改变目前人的生活方式,创建一种新的存在状态。
  如何创建新的生活方式?显然,需要正确的理论引导。实际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包括了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批判。马克思批判和改变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是为了使在资本主义下的那种“人从属于物”的生活方式更好地实现,而是为了创建一种新的人的生活方式。
  具体来看,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两个著名的论断:一是人类社会必须组织成“自由人的联合体”;二是在这个联合体中“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恩格斯后来特意指出,再也找不出比这更合适的用以表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新社会的主要特征。
  当前,创建新的生活方式,不仅包括改变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对立关系,建立起和谐的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而且包括重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人与自然的相互对立变为相互协调。事实上,在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是怎样的,以及这种关系如何建立的问题上,马克思也为我们提供了启迪。例如,马克思关于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然界、让自然界成为人的身体的延伸、实现人本主义与自然主义的结合等论断,正是人类消除生态危机、建设生态文明的准则。
  此外,马克思本人也具有极大的人格魅力。他用自己一生的实践,真实地向世人展示了人怎样生活才是有意义的。那位90后写的歌词中,很多内容是赞颂马克思的人格和生活方式的。例如,不为了权不为了钱;为了信仰一往无前,到死也不放弃;为了别人牺牲自己;像他一样疾恶如仇,像他一样不屑权谋,等等。这不正是当今人类应当尊重、确立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吗?
作者:陈学明 姜国敏     责任编辑:施海燕孙熙国:马克思主义究竟能够带给我们什么?
日14:56&&&来源:
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种思想理论能够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具有如此强大的威力。马克思主义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开创了崭新的百年中国道路,更以其所指引的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而对世界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今天,距离马克思主义创建已有160多年。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是否还需要它?为什么中国的发展始终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到底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它在今日的中国和世界依然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持续影响力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笔者试图针对这些问题做一些思考和解答。
一、马克思主义是一门研究如何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的学问?
恩格斯在1847年10月―11月间完成的《共产主义原理》中,开宗明义地对他和马克思创立的思想作了明确的界定。他说:“第一条:什么是共产主义?”“答:共产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30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也就是说,共产主义是一门研究如何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问。让无产阶级摆脱奴役和压迫,成为这个世界的主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这一学说的全部使命。正如恩格斯在1880年所说:“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60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这一使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让劳动者、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什么是无产阶级?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第二条接着就回答了这一问题,他说:“无产阶级是完全靠出卖自己的劳动而不是靠某一种资本的利润来获得生活资料的社会阶级。??????一句话,无产阶级或无产者阶级是19世纪的劳动阶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30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把无产阶级理解为“劳动阶级”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主张。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无产阶级,实际上是劳动群众的代名词。因此,马克思说,让无产阶级当家做主人,即实现无产阶级的专政,实质就是劳动阶级成为国家的主人,实现劳动阶级的解放,让他们摆脱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想的奴役和压迫,真正过上好日子。
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实际是一回事,也可以说是一个东西。 列宁就曾说过:“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列宁全集》第5卷第309页,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邓小平也说过:“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字叫共产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7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都是把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事业看作是马克思主义这一学科的主题。立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内容,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关键。由此可以认为,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就是要不要实现劳动者的解放,要不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质,就是不希望劳动群众过上好日子。中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四万万同胞之所以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跟共产党走,就是因为他们认准了共产党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党,共产党的军队是为老百姓打天下、让老百姓过好日子的军队。今天,我们党提出“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等一系列发展战略和执政理念,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是对“如何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这一马克思主义根本命题的探索和解答。
二、马克思主义要让我们过什么样的好日子?
马克思主义就是研究如何实现劳动者的自由、发展和解放,如何让劳动者过上好日子的学问。问题是怎样才算好日子?简单说,好日子有三个指标:一是要有足够丰富的物质生活资料,解决老百姓的吃穿住行;二是要有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建立起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三是要有精神的愉悦和舒畅,摆脱自己思想的奴役和压迫。恩格斯在1880年1月―3月间完成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对此作了经典的表述,他说,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60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要让无产阶级真正过上好日子,就必须使无产阶级取得“公权力”,摆脱生产资料的资本属性,使生产资料成为公共财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问题,使阶级的继续存在成为时代的错误。只有到这个时候,无产阶级才能真正摆脱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自身的奴役和压迫,成为自然的主人、社会的主人、自身的主人。也只有到这个时候,无产阶级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自由、发展和解放。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主题,马克思的全部理论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
首先,人生活在社会中,要受到自然界的束缚和压迫,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实际上就是让我们如何正确看待自然,实现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摆脱自然的奴役和压迫,使人“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获得足够的物质生活资料,即实现经济解放;其次,人生活在社会中还要受到社会的奴役和压迫,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就是让我们如何正确看待社会,通过斗争摆脱社会中阶级的奴役和压迫,使人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只有做到这一点,人才能够有尊严地生活着。做到了这一点,也就实现了政治解放;第三,人生活在社会中还要受到他自己思想的束缚和压迫,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和认识论就是让人正确认识人自身,认识人的精神、本质、价值和作用,认识人的意识产生和发展规律,从而摆脱自己对自己的束缚和压迫,使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人才会快乐生活着,这就是思想解放。一句话,实现人民群众的自由、发展和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以贯之之道,围绕如何实现“三个解放”“做三个主人”,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架构和理论体系。
三、马克思对劳动者解放道路展开了怎样的探索?
思想家之所以能够成为思想家,就在于他以理论的形式回答了时代的问题,完成了时代的任务。但并非任何思想家对自己时代的问题的思考和认识都要经历一个思想转变的过程。有的思想家早年和晚年的思想差异很大,甚至是截然相反。有的思想家在其一生的学术历程中只是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向前推进自己的思想,而不会推翻自己先前的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属于后者。正如马克思1865年4月在《自白》中回答女儿的问题“你的特点是什么”时所说:“目标始终如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588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那么,马克思的目标是什么?披阅马克思的著作,不难发现马克思一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历程所围绕的核心问题始终都是实现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者的解放。
有人说,马克思晚年的理论研究和中年时代相比,发生了某种变化,因而就出现了两个马克思,即早年的马克思和晚年的马克思。是不是这样呢?笔者的看法是,任何真正的思想和理论都是对时代问题的认识和解答。马克思的理论也不例外。他一生的理论研究都是随着他那个时代的实践和问题的转换而转换,但不管如何转换,马克思所要解决的时代最大的问题就是实现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者的自由、发展和解放。这是马克思“始终如一”的大目标。从青年到中年再到晚年,马克思研究的这一目标从未改变,也未出现根本性的“中断”“改道”和“转移”,因而也就谈不上向早年的“回归”。那种力图通过寻找马克思早年和晚年之间的差异,以此宣扬和制造“两个马克思”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从马克思一生理论研究的目标――劳动者的自由、发展和解放出发,我们不难发现,马克思晚年对人类学笔记的研究不是出于“考古”的兴趣,不是为了创立一门不同于前人的人类学,也不仅仅是为了探索俄国道路这一具体的历史事件,甚至不是单纯从理论层面完善和发展唯物史观,而是为了通过对古代社会和人类早期生活与实践状况的考察和研究,来完善、发展和深化他对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时代问题与历史任务的认识,是为了寻找解决这一时代问题、完成这一时代任务的基本方法和现实路径。
就经济解放来说,晚年马克思考察古代社会的生活和实践,目的是通过对财富尤其是集体财富的历史形态与历史意义的研究,说明集体财富的创造与公有制的实行,既是适合人类本性的原初方式,也是未来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崇高目标。
就政治解放来说,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出现不是无本无根、毫无缘由的,而是从古代社会中个人与共同体相统一的原始状态中发展而来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既然私有制导致了个人与社会的分离,导致了民主原则的破坏,因此,要实现个人和社会的统一,要确立真正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原则,就必须消灭私有制。这是马克思研究古代社会得出的基本结论。
就精神解放来说,马克思在他的晚年笔记中通过考察原始道德和宗教等精神现象的产生及其内容,追溯产生这些精神现象的物质和世俗的基础,探讨人类如何改变物质和世俗世界的不合理状况,克服人的思想精神异化,寻找实现劳动阶级精神解放的现实道路。
可见,马克思所讲的劳动阶级的解放是经济解放、政治解放和精神解放三位一体的解放。马克思晚年所做的工作,和他早年所做的工作一样,都是围绕如何实现“三个解放”、做“三个主人”这一主题展开的。对马克思晚年笔记的研究不能在概念称谓上兜圈子,而应看到马克思这些笔记的理论主题和实践指归――对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理论的进一步思考,对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道路的进一步探索。
四、马克思主义在今天为什么会呈现出鲜活生命力和持久影响力?
看一种理论有没有生命力,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和发展的实践土壤,要看实践对它有没有客观的需求。简单说,就是要看它对实践有没有用、管不管用。循此思路,我们来看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具有鲜活生命力和持续影响力这一问题,答案就很容易找到了。因为马克思主义就是让劳动阶级获得自身的自由、发展和解放,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的理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也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奋斗目标。只要追求和目标没有改变,马克思主义就不会过时。不管世界如何风云变幻,人类历史的大势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人类社会最终要朝着马克思指引的方向前行。这就是世界各国人民呼唤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英国学者伊格尔顿在《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中说:“只要资本主义制度还存在一天,马克思主义就不会消灭。只有在资本主义结束之后,马克思主义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
不仅是在中国,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也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持续的影响力。这种生命力和影响力同样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对当今世界时代问题的正确回答,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对现存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分析,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对人民群众利益的关切和维护。这就是马克思主义无论受到怎么样的打压和钳制,它仍然在西方民间和学术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的奥秘所在。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真正生命力就在于它找到了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这一强大的“物质武器”,就在于它是一门研究如何为无产阶级、为劳动阶级、为最广大的人民谋利益的学问。因此,今天做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最核心和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真正做到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以人民为中心”,把老百姓真正放到心上,切实维护好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如果我们做到了这一点,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就一定会在中国焕发出无限蓬勃的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就一定能够兴旺发达。
(作者: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教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学习微平台”
(责编:朱书缘、谢磊)
热点关键词当前位置:&>&马克思诞辰纪念日|马克思究竟“厉害”在哪儿&>&信息评论&>
&&其实,马克思最伟大厉害的核心,是他第一个奠定、开创、发现和确立了人类共产主义真理的概念、地位和积极意义。
[<span id="zcpldiv]&
[<span id="fdpldiv]
马恩关于共产主义“自由人的联合体 ”的阐释,应该这样理解,这个“自由人的联合体 ”是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到最高级阶段时诞生的新的社会形态!这个新的社会形态是共产主义道德社会发展到"彼岸“的结果!共产主义按需分配是此岸,而”自由人联合体“是共产主义道德演化后的彼岸,这个彼岸即自由!也可以这样说,共产主义社会形态之后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的自由主义社会的形态!如果说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前奏,那么共产主义社会就是对自由主义社会实现的一个铺垫 ! 这个自由社会的意识形态是建立在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基础上的意识形态的升华,自由社会的性质与任务就是要实现整个人类社会成员的全面的自由的发展!
人类只有把约束自己的所有枷锁彻底砸烂,人类才可以从二元化的各种约束中解放出来,成为自由的人类,自由的人类才有资格真正的进军宇宙,以"自由人的联合体"的形式参与宇宙的开发与建设。地球人类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不仅仅是把自己解放出来与造福自己,还要解放造福宇宙其他星系上的落后文明,引导帮助他们!使宇宙星系各处人类文明真正成为宇宙的骄子!这就是地球人类未来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这个哲学论断符合宇宙星系各处人类文明发展演化的规律!
[<span id="zcpldiv]&
[<span id="fdpldiv]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克思佩恩3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