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了双一流大学最终名单,那么211是不是已经不存

如何评价教育部的双一流计划拟订取消 985、211 类大学?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244,973分享邀请回答1.2K5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094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最有希望进入国家“双一流大学”的非211高校|双一流|高校|非211_新浪教育_新浪网
最有希望进入国家“双一流大学”的非211高校
  从国务院正式公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必将走向一个全新的多样化发展阶段。那么方案提出的“双一流大学“建设会重点建设哪些高校呢?非92工程(985/211工程)大学是否会在本轮建设中受益呢?
  据多方消息显示,国家“一流大学”仅向部分全国顶尖高校开放,但是“一流学科”会向少量的非211高校开放,其变革估计类似于“国家重点大学”向92工程转变一样,有少部分学科顶尖、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高校进入,但是会有部分92工程高校会离开。小编在这里根据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分数&80且位于非211第一位或两个学科分数&80分)、是否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和所在领域是否获得国家三大奖(社科类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为指标为你盘点出10所最有可能进入国家“双一流大学”的非211高校。
  燕山大学:我也是“土鸡店”的王者
  作为人数众多的河北省但是仅拿得出手的几所高校之一,其最初的血液来源于(,)重型机械系,历年来排名约在70位左右远超部分211高校。没评上211工程的他应该说在原机械工业部的”朋友圈“中挺无语的(其余高校大多升格为985高校),但这不妨碍他在强手如云、工科必备的“土鸡店”(土木、机械、电气)摘得机械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和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12年的学科评估中高达80分,虽然仅排名14位,但是考虑到前面的高校都是上交、华科和清华等争夺“国家一流大学”的种子选手,燕山大学作为一所以机械见长(三指标符合)、符合国家京津翼一体化战略、工业4.0甚至是对没有一所完整211高校的河北省的弥补,此次相当有希望进入“双一流大学”建设。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黄埔卷土重来
  位于西南双子星之一的重庆市的西南政法大学来说,其没有进入211应该是一种很难说清楚对错的抉择(其拒绝并入(,)),所以作为一所拥有众多知名校友、行业内影响力极大的“法学黄埔”出局令众多人感到意外。西南政法大学在12年学科评估中,其法学以84分成绩位居全国第五位,考虑到“一流大学”之后他的对手就变成了华东政法大学,但是考虑到西部开发、重点学科(西政拥有诉讼法、经济法,华政仅拥有法律史)来看,西政又略胜一筹,加之校友和共建而言更是大获全胜。在国家提出依法治国的今天,法学的发展似乎已经快迎来一次大的跨越,无论最终西南政法大学能否进入“双一流高校”建设,这对于西政乃至所有法学高校而言其都是极大的利好。
  西南石油大学:海洋油气开发的先驱
  在过去的两年里应该说对于国人和西南石油大学来说应该是不平凡的。南海再起风云,面对于诸国对于我们那片蓝色领海下的石油资源的觊觎,“981号”的出现给了我们强有力的信心和方向,并一举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翻开获奖名单我们发现,其排在高校首位便是西南石油大学。作为一所非211高校,我们惊奇的发现其甚至这不是该校第一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其石油与天然气学科稳居全国前列,并以85分的成绩荣获学科评估第二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合并计算成绩得分95),且拥有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经费连续两年超过4亿排在众多211高校前列,甚至作为一所不靠海的高校成为了我国海洋油气工业的奠基者之一。“敢下南海三千丈,劈波斩浪觅芬芳”是该校学子的真实写照,在能源趋于紧张的今天,页岩气、海洋油气似乎成为了西南石油大学进入“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底气之一,更需要是小编查阅到该校的“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精神。
  首都医科大学:帝都中被淹没的一颗明珠
  首都医科大学应该属于我国仅存最优秀的医科大学之一,在90年代综合大学概念兴起的时候,我国大量医科院校例如协和、华西、湘雅等纷纷采取加盟、合并的形式逐渐走上了综合化的道路,仅剩天津医科大学和几所军事医科大学进入了211工程。虽然没有进入211,但是首都医科大学的实力不容小嘘,不仅从科研经费上说稳居非211前三的水准,同时还拿下永远不可能有的临床医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下面的三个二级重点学科,其临床医学的学科评估83分稳居全国第七,国家三大奖拿到手痛,各项数据远超大部分独立的医科院校。按照国家对于生命科学的重视程度和关注度,首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诸多没有并入知名院校且拥有傲人的学科实力的独立医科大学或许能够搭上“双一流大学建设”的顺风车扶摇直上九万里。
  首都师范大学:最接近“双一流大学”的社科类高校
  在社会科学领域,小编惊奇的发现首都师范大学居然有两个学科超过80分成为来自非211高校中少之又少的黑马高校。从学科评估来说首都师范大学的中国语言学、世界史超过了80分,获得了国家三大奖加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超过十项,培养出多名全国知名的院士甚至陆军上将、总后勤部政委刘源,同时地处国家核心其大学氛围和理学上的作为非凡,被称之为非211中社科类大学的领导者也不为过。工业化让我们的物质生活逐渐丰满起来,但是与之而来的社会问题却让我们深思,用自然科学的手段去解释社会科学或许有点局限,从历史中来从历史中去,我们一定会找到答案,这就是为什么首都师范大学是离“双一流大学建设”最近的非211社科大学的原因之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默默无闻却从未平凡
  如果要在非211中要找出一个全国第一,许多人或许觉得是“不可能”,但是这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将这个答案改成了“可以”,他的大气科学以89分位居学科评估全国第一。大气科学在许多人眼中或许觉得是一个冷门学科,但是大家却不知道这不仅和航空航天、军事农业、环境治理等有关,甚至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逾越的一门学科,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三大奖方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参与了袁隆平院士“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并因此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如果我们来发掘一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这只“潜力股”,他主打的概念有航空航天、环境保护、军事科学、农业发展等等,如果能够成功在“双一流大学建设中上市”,相信对于整个工程也是极大的促进。
  南京工业大学:实力将证明一切
  南京工业大学可以说是非211工科高校转型和发展的典范之一,不仅拥有5个院士,6个“长江学者”,8个“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堪比985高校的数据其各项经费也是笑傲群雄。南工大更是国家首批2011计划高校之一,拿到了很多985高校都梦寐以求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这些都是实力的体现,学科评估中化学工程与技术以82分的成绩高居全国第五,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应俱全,在化工领域南工大完全跻身全国一流高校行列,在创建“双一流大学”中可谓是占尽先机。
  昆明理工大学:彩云之南,心中的方向
  我们无法判定昆明理工大学是不是中国高考分数最具性价比的高校,但是昆明理工大学作为云南地区最知名的工科大学如果建设好可以辐射整个南亚东南亚,完全符合国家的战略意图。当然昆明理工大学在其学科建设上也成为了来自“彩云之南”的一颗明珠,冶金工程以83分的成绩稳居全国第四,院士、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一应俱全,三大奖也是远超部分211高校。在接下来综合考虑国家战略意图、西部大开发、工业4.0等,昆明理工大学极有可能步入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
  河南理工大学:来自民族起源地的晨光
  河南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其教育配置是相当不均匀的,全省仅有一所(,)位列211工程,所以河南人民对于建设高水平的大学抱有迫切的期望。河南理工大学作为一所从矿业高校发展而来的工科高校,其在安全科学与工程上的造诣是相当值得肯定的,以81分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五,仅次于(,)、中科大、中南大学和(,)等冲击全国一流大学的高校,同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作为其学科发展的支撑。中原自古便是中华民族文明发源地,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信会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而河南理工大学便是其中发出光芒的星辰之一。
  成都理工大学:穷究于理,成就于工
  作为老牌的地质院校之一的成都理工大学曾名成都地质学院,在国家的特殊使命下于1956年成立,四年后国家也配套措施的授予成都地质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中间虽然经历停办等风波,但是破天荒的取得了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光这一点足够媲美半数的211。其拳头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以86分的成绩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中国地质大学(两校合并计算)和中国石油大学(两校合并计算),国家重点学科、国家自然科学三大奖和院士一应俱全,经费也是位居全国非211高校最顶尖那部分。本来一所妥妥中流211实力的成都理工大学因为的历史的原因遗憾的没有获得殊荣,但这并不影响成都理工大学飞速的发展。作为熟悉西部、海洋等拥有诸多地质资源的高校,“穷究于理,成就于工”或许在即将开始的“双一流大学建设”中脱颖而出。
  国家“双一流大学”的建设必然打破现有的高等教育格局,值得每一所高校思考自身发展所局限和值得致力的地方,相信随着建设的推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又将迎来一次腾飞。
  来源:聂老师指导的博客
  责任编辑:余骏洁
更多信息请访问:
(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46990人已测试
100019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双一流大学是什么 双一流大学有哪些
时间: 11:47:56来源:作者:佚名(0)
多年来,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重点建设也存在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实施方式。为此,教育部提出了“双一流大学”理念,目标是在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水平,最终目标是在本世纪中叶将我国建设成高等教育强国。双一流大学是什么?据了解,“211”大学在1993年确定,“211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分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专业而设立,截至目前共有112所大学纳入该工程。“985工程”在1998年确立,目前只有39所,作为从1998年起教育部确立的39所国内知名高校纳入国家跨世纪重点建设大学名单。取消985 211工程原因猜想“985”工程和“211”工程存废的问题,早在2014年时就曾一度被全民热议。当年中南大学校长张尧学在该校的科技工作会议上称“现在国家把‘985’工程和‘211’工程取消了,取消后是按几个要素综合考虑给学校分配绩效的”。随后网络上疯传“国家废除‘985’、‘211’工程,重点大学重洗牌”的消息,教育部官方对此回应,不存在废除“211”工程、“985”工程的情况,并提出今后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突出绩效原则,避免重复交叉。重点建设存在身份固化、竞争缺失等问题事实上,关于此轮教育改革早有顶层设计。去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审议通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方案》)。《方案》开宗明义地说,“多年来,通过实施‘211工程’、‘985工程’等重点建设,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学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重点建设也存在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实施方式。”教育部回应称,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将创新重点建设机制,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一流为目标、以学科为基础、以绩效为杠杆、以改革为动力,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小编注意到,教育部提到了“绩效”。《方案》对绩效的定义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公平竞争,强化目标管理,突出建设实效,构建完善评价体系。双一流大学有哪些?与211工程、985工程一样,双一流建设仍须教育部与行业部委和地方政府共同建设。从目前网上公开的信息看,可以获得如下消息:1、教育部可能已经初步启动双一流计划名单。比如,南京大学网新闻,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徐旭在南京大学调研,“徐旭对南京大学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首先回溯了自己早年在南京大学与上海大学两校交流中所做的一系列工作,并表示,此次南大之行,一方面是上海大学希望能够通过比照南大的一系列先进做法,对自身近几年的人才培养、大类招生等工作有所促进;另一方面,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地方高校中唯一列入“双一流”大学建设的高校,希望通过和南京大学的交流,能够汲取营养,启发更多的思路,激发前进的动力,从南大这所百年名校获得更多的指引。”2、 第一批一流大学会很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在第一批启动一流大学建设无悬念。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是否在第一批启动一流大学建设暂时未见到确切消息。3、 一流学科大学数量会很多。尤其是一批国内领先、国际一流,战略急需的行业特色高校一流学科会胜出。全国人大常委牛汝极强调:除了特色,还要有成果,尤其是标志性成果。牛汝极一直认为,成果是判断大学处于哪个发展阶段的重要指标,而对成果的评判要坚持两个标准:是否对学科发展有利,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这就需要大学既注重理论研究,又重视创新应用,用理论型和应用型两条腿走路,而不是顾此失彼。”4、“双一流”战略带来的新变化。去年10月,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在“双一流”战略下,大学和学科的绩效评价、拨款机制都将发生重大变化。财政拨款更加突出绩效导向,资金分配更多考虑办学质量特别是学科水平、办学特色等因素,重点向办学水平高、特色鲜明的学校倾斜,在公平竞争中体现扶优扶强扶特。以一流学科建设带动一流大学建设会比较多。5、 大多数双一流建设高校须与行业部委、企业和地方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和资金支持协议。深圳市政府与中山大学签署共建世界一流大学战略合作协议,西南交大与成都市政府共建世界“双一流”大学战略协议,标志着初步列入双一流建设的高校正在启动与地方政府共建协议程序,下一步是与省政府、中央部委的共建协议。最后是教育部发布名单文件。附2016年中国一流大学排行榜前20最有希望进入国家“双一流大学”的非211高校
从国务院正式公布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来看,我国高等教育必将走向一个全新的多样化发展阶段。据悉我国将于16年正式开始建设”双一流大学“,但是方案提出的“双一流大学“建设会重点建设哪些高校呢?非92工程(985/211工程)大学是否会在本轮建设中受益呢?
据多方消息显示,国家“一流大学”仅向部分全国顶尖高校开放,但是“一流学科”会向少量的非211高校开放,其变革估计类似于“国家重点大学”向92工程转变一样,有少部分学科顶尖、符合国家发展战略的高校进入,但是会有部分92工程高校会离开。小编在这里根据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分数&80且位于非211第一位或两个学科分数&80分)、是否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和所在领域是否获得国家三大奖(社科类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为指标为你盘点出10所最有可能进入国家“双一流大学”的非211高校。
燕山大学:我也是“土鸡店”的王者
作为高考人数众多的河北省但是仅拿得出手的几所高校之一,其最初的血液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型机械系,历年来排名约在70位左右远超部分211高校。没评上211工程的他应该说在原机械工业部的”朋友圈“中挺无语的(其余高校大多升格为985高校),但这不妨碍他在强手如云、工科必备的“土鸡店”(土木、机械、电气)摘得机械工程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和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在12年的学科评估中高达80分,虽然仅排名14位,但是考虑到前面的高校都是上交、华科和清华等争夺“国家一流大学”的种子选手,燕山大学作为一所以机械见长(三指标符合)、符合国家京津翼一体化战略、工业4.0甚至是对没有一所完整211高校的河北省的弥补,此次相当有希望进入“双一流大学”建设。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黄埔卷土重来
位于西南双子星之一的重庆市的西南政法大学来说,其没有进入211应该是一种很难说清楚对错的抉择(其拒绝并入重庆大学),所以作为一所拥有众多知名校友、行业内影响力极大的“法学黄埔”出局令众多人感到意外。西南政法大学在12年学科评估中,其法学以84分成绩位居全国第五位,考虑到“一流大学”之后他的对手就变成了华东政法大学,但是考虑到西部开发、重点学科(西政拥有诉讼法、经济法,华政仅拥有法律史)来看,西政又略胜一筹,加之校友和共建而言更是大获全胜。在国家提出依法治国的今天,法学的发展似乎已经快迎来一次大的跨越,无论最终西南政法大学能否进入“双一流高校”建设,这对于西政乃至所有法学高校而言其都是极大的利好。
西南石油大学:海洋油气开发的先驱
在过去的两年里应该说对于国人和西南石油大学来说应该是不平凡的。南海再起风云,面对于诸国对于我们那片蓝色领海下的石油资源的觊觎,“981号”的出现给了我们强有力的信心和方向,并一举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翻开获奖名单我们发现,其排在高校首位便是西南石油大学。作为一所非211高校,我们惊奇的发现其甚至这不是该校第一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其石油与天然气学科稳居全国前列,并以85分的成绩荣获学科评估第二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合并计算成绩得分95),且拥有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经费连续两年超过4亿排在众多211高校前列,甚至作为一所不靠海的高校成为了我国海洋油气工业的奠基者之一。“敢下南海三千丈,劈波斩浪觅芬芳”是该校学子的真实写照,在能源趋于紧张的今天,页岩气、海洋油气似乎成为了西南石油大学进入“双一流高校”建设的底气之一,更需要是小编查阅到该校的“为祖国加油,为民族争气”的精神。
首都医科大学:帝都中被淹没的一颗明珠
首都医科大学应该属于我国仅存最优秀的医科大学之一,在90年代综合大学概念兴起的时候,我国大量医科院校例如协和、华西、湘雅等纷纷采取加盟、合并的形式逐渐走上了综合化的道路,仅剩天津医科大学和几所军事医科大学进入了211工程。虽然没有进入211,但是首都医科大学的实力不容小嘘,不仅从科研经费上说稳居非211前三的水准,同时还拿下永远不可能有的临床医学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下面的三个二级重点学科,其临床医学的学科评估83分稳居全国第七,国家三大奖拿到手痛,各项数据远超大部分独立的医科院校。按照国家对于生命科学的重视程度和关注度,首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诸多没有并入知名院校且拥有傲人的学科实力的独立医科大学或许能够搭上“双一流大学建设”的顺风车扶摇直上九万里。
首都师范大学:最接近“双一流大学”的社科类高校
在社会科学领域,小编惊奇的发现首都师范大学居然有两个学科超过80分成为来自非211高校中少之又少的黑马高校。从学科评估来说首都师范大学的中国语言学、世界史超过了80分,获得了国家三大奖加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超过十项,培养出多名全国知名的院士甚至陆军上将、总后勤部政委刘源,同时地处国家核心其大学氛围和理学上的作为非凡,被称之为非211中社科类大学的领导者也不为过。工业化让我们的物质生活逐渐丰满起来,但是与之而来的社会问题却让我们深思,用自然科学的手段去解释社会科学或许有点局限,从历史中来从历史中去,我们一定会找到答案,这就是为什么首都师范大学是离“双一流大学建设”最近的非211社科大学的原因之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默默无闻却从未平凡
如果要在非211中要找出一个全国第一,许多人或许觉得是“不可能”,但是这里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将这个答案改成了“可以”,他的大气科学以89分位居学科评估全国第一。大气科学在许多人眼中或许觉得是一个冷门学科,但是大家却不知道这不仅和航空航天、军事农业、环境治理等有关,甚至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逾越的一门学科,其重要性可想而知。三大奖方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参与了袁隆平院士“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并因此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如果我们来发掘一下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这只“潜力股”,他主打的概念有航空航天、环境保护、军事科学、农业发展等等,如果能够成功在“双一流大学建设中上市”,相信对于整个工程也是极大的促进。
南京工业大学:实力将证明一切
南京工业大学可以说是非211工科高校转型和发展的典范之一,不仅拥有5个院士,6个“长江学者”,8个“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堪比985高校的数据其各项经费也是笑傲群雄。南工大更是国家首批2011计划高校之一,拿到了很多985高校都梦寐以求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这些都是实力的体现,学科评估中化学工程与技术以82分的成绩高居全国第五,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一应俱全,在化工领域南工大完全跻身全国一流高校行列,在创建“双一流大学”中可谓是占尽先机。
昆明理工大学:彩云之南,心中的方向
我们无法判定昆明理工大学是不是中国高考分数最具性价比的高校,但是昆明理工大学作为云南地区最知名的工科大学如果建设好可以辐射整个南亚东南亚,完全符合国家的战略意图。当然昆明理工大学在其学科建设上也成为了来自“彩云之南”的一颗明珠,冶金工程以83分的成绩稳居全国第四,院士、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也是一应俱全,三大奖也是远超部分211高校。在接下来综合考虑国家战略意图、西部大开发、工业4.0等,昆明理工大学极有可能步入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
河南理工大学:来自民族起源地的晨光
河南作为一个人口大省,其教育配置是相当不均匀的,全省仅有一所郑州大学位列211工程,所以河南人民对于建设高水平的大学抱有迫切的期望。河南理工大学作为一所从矿业高校发展而来的工科高校,其在安全科学与工程上的造诣是相当值得肯定的,以81分的成绩位居全国第五,仅次于中国矿业大学、中科大、中南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等冲击全国一流大学的高校,同时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等作为其学科发展的支撑。中原自古便是中华民族文明发源地,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信会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而河南理工大学便是其中发出光芒的星辰之一。
成都理工大学:穷究于理,成就于工
作为老牌的地质院校之一的成都理工大学曾名成都地质学院,在国家的特殊使命下于1956年成立,四年后国家也配套措施的授予成都地质学院开始招收研究生。中间虽然经历停办等风波,但是破天荒的取得了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光这一点足够媲美半数的211。其拳头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以86分的成绩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中国地质大学(两校合并计算)和中国石油大学(两校合并计算),国家重点学科、国家自然科学三大奖和院士一应俱全,经费也是位居全国非211高校最顶尖那部分。本来一所妥妥中流211实力的成都理工大学因为的历史的原因遗憾的没有获得殊荣,但这并不影响成都理工大学飞速的发展。作为熟悉西部、海洋等拥有诸多地质资源的高校,“穷究于理,成就于工”或许在即将开始的“双一流大学建设”中脱颖而出。
国家“双一流大学”的建设必然打破现有的高等教育格局,值得每一所高校思考自身发展所局限和值得致力的地方,相信随着建设的推进,我国的高等教育又将迎来一次腾飞。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有了双一流大学小211大学还有用吗_百度知道
有了双一流大学小211大学还有用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上哪所大学都一样,孔子云:有教无类!自己本身不努力,上清华也白扯!
采纳率:53%
现如今,随着大学不断扩招,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读书无用”、“名校文凭不断贬值”的言论甚嚣尘上,甚至有人喊出“985、211名校已经名存实亡”的口号,在加上最近国家推出双一流学校的概念。然而事实真是如此吗?名校文凭真的已经一文不值了吗?对于这个问题,今天,大家不妨跟随倍思校库网一起读读下面这篇文章。你一定听到过,“大学文凭不断贬值”、“名校光环已逐渐褪去”、“985、211已经名存实亡”等声音,它来自于某个暴发户,也可能出自某个亲戚之口。大学扩招、就业难度增大,很多人认为不管是不是名校,都逃不过毕业即失业的事实。所以大学在哪读、怎样读都无所谓,大学对他们而言就是一个吃喝玩乐的天堂。事实呢?最近一段关于“为什么要找名校毕业生” 的视频走红,视频里大型企业的HR通过分析一个普通高校毕业生的简历,直接说明了名校和非名校毕业生在职场上的差距并不只是一纸文凭,名校和非名校文凭里的含金量更是衡量毕业生的标准。以前的段子讲:985是软卧,211是硬卧,双非一本二本是硬座,三本是站票,专科挤厕所,其他的趴火车顶上,到了目的地,没有人在乎你怎么来的……毕业后到了社会才发现:985是飞机,211是高铁,双非一本二本是动车,三本是直达,专升本是特快,专科是普快,其他的都是摩托车,然后所有人都在乎你同样的时间最终走了多远……当一个学渣在招聘会上拿着那纸大学文凭苦寻无路,当他在职场上处处碰壁时才明白:平台的重要性无可代替,听信读书无用论,换来的是一生的卑微。最可怕的是现在还有很多穷人家的父母对孩子说:“读书没用,大学毕业生还不如农民工。”逐渐明白为什么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了,这就不是阶级问题,这是智商问题啊,是有多蠢才会相信读书无用论!穷不可怕,可怕的是贫穷思维。名校文凭是你初入职场最直接的敲门砖现代人在购物时,都喜欢用“品牌”来衡量一件东西的价值,在招聘市场上,“品牌效应”也同样奏效。即使规定凡是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举办的就业招聘活动,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但大多数大型企业在招聘时还是会有意识地筛选名校学生。据财富中国2017年最新数据表明,名牌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的成功率远高于普通大学,呈现了非常明显的“二八”分布,两成左右的求职者获取了近八成的offer:985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有68.7%的应届生获得企业offer;211高校应届毕业生中,超过一半尚未获得offer;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则有74%尚未获得offer。在《演说家》里面,张雪峰老师曾提过一个观点:学历越高,进入名企几率越大。所以这就是你读不读名校的直接差距。而当视频里一位嘉宾说:“我自己公司的员工,没有一个重点的(大学)。”张雪峰老师一句“所以你不是世界前500强”,让他顿时哑口无言。这就是优胜略汰的社会,如果他是世界企业500强,会愿意放弃名校毕业生来录用普通高校的学生吗?一个好的企业总会向往更优质的员工。有人可能会说:“我可以用时间来证明自己并不比名校的毕业生差。”但是人家凭什么放着手边的优质资源不用,来等着让你证明自己?正如“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人出生在罗马”说的那样,这个社会总有人一出生的起点就是很多人奋斗的终点。今年北京高考状元熊轩昂也是这样说的:“像我这种属于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还生在北京,所以在教育资源上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能走很多捷径。”但如果你再放弃高考,放弃进入名校,放弃奋斗,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名校起码提供给了人生的另一种可能,虽然不能让每一个毕业生都能成为马云,但在人生的接力赛中,你已经跑赢了一程。走出象牙塔,以后的门票只会越来越贵,你可能再也买不起入场券了。所以不要小看这一份文凭,在别人还不理解你的时候,这张纸就成为了你最有说服力的标签。△名校的学习氛围将影响你的薪资起点现在很多大学生“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一句话总结普通高校上课的状态就是:“上课有两宝,手机和睡觉”。一位普通二本的教师,在知乎上吐槽了学生上课时没人听讲,看课外书、睡觉和玩手机成为他们课堂的主题。《精进》这本书中就有这样一段话 :“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来自他的内心,而大多数人,却受环境所左右。一个年轻人,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高校,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的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而这种做法对他们的人生也许是致命的。”那些考入二三流大学的学生,本身就有高考失败的挫败感,又被不称职的老师和浮躁的同学所影响,更容易让他们不断放低标准,随波逐流。但在985、211 高校的学生,多数人在进入校园前就对自己的职业做了规划,他们大多数有了努力的目标和动力,促使他们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性和硬件条件。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下,每个人都在努力,这就形成了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一片向上的氛围中,周围的人都在努力,你也会用相对严格的标准来审视自己,不断自省,哪怕最后变不成最牛的,也可以优秀出众。我们读书、工作除了为了实现人生理想,就是为了挣钱。在赚钱这件事情上,学历绝对是决定因素之一,在财富分配标准上,全世界都保持了一致。据最新的毕业生薪酬排行榜,名校占据了榜单的前三十,清华大学毕业生毕业5年后平均薪酬达到了14918元,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分列二三位,分别为14205元和13739元。△名校不仅能给你更多机会,名校思维将影响你的工作和生活方式1 、在名校光环之下的更有自信心在《认真从随便开始》里有一句话:“底气不足,凭什么生气?你真的又有什么本事?积累你的底气,才能练就你的自信和勇气”学历是知识的结果,当你行了万里路,在一个名校里学到了比别人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时,在职场总会比别人变得有底气,这种底气让他们不论是在面试中或者工作上都有着更强的自信心。在看《欢乐颂》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关雎尔向安迪抱怨自己不是名校毕业,所以她在公司总感觉自己低人一筹,即使她可以用后期的努力来弥补,但是比起名校的毕业生,她这种自卑感需要用更多的时间来抹平。在职场里,一个名校的光环往往让你得到别人更多的信任,这种信任也是你工作上自信的源泉。2、名校给你更多增长见识和提升格局的机会一个好的学校和一个好的氛围以及优质的校友资源都会对人生带来巨大的变化和不可估量的机会。许多大型名企招聘,名人演讲和讲座都更愿意在名校里举办,知乎上有网友说:“一所普通大学的前三名才能参加一个国际交流活动,而同等级别的活动在名校里可能每月都有。”所以在名校的学生总要比非名校的学生有更长远的眼光和更高的见识:很多普通高校的学生还在挣扎着考四六级证书时,985、211 高校的同学都已经在准备雅思、托福、保研和申请留学了。名校往往能够提供学生更多的名企实习机会。在《学霸是怎样炼成》里,HR说:“985高校的同学,他可能在大三、大四的时候就已经参加了大型的(金融)集团的实习,而且最少是六个月。”并不是说上了名校就能够让你大富大贵,但是名校总能提供给你一个平台,让你有机会认识到一些厉害的人,拓宽自己固有的思维。学识影响眼界,眼界决定格局,而格局影响人一生。3、就算名校光环褪去,你养成的思维和精神不会消逝杨宗斌曾指出,不论是否名校出生,学历平均仅会影响职业生涯6.5年,这也意味着在30岁后,之后的工作表现和职场成绩将逐渐取代学历。一个名校出来的学生即使高学历已经不能对他的职业生涯有任何帮助,他们从名校里面带出来的积极上进的精神状态却会伴随他们一生,他们习惯了在学习上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所以他们往往会在工作中有着更强烈的上进心。这也造成了一些名校和非名校的学生在工作几年后差距不断拉大,当别人在朋友圈抱怨有工作多不容易时,对他们来说不过是将大学里上进的精神继续带到工作上。威廉·德雷谢维奇在《优秀的绵羊》里曾提起:名校对孩子来讲是必需品,不再是改变生活的一次机会,并且精英式的生活方式是通往幸福的唯一途径。名校带来的工作上的便利会随着时间慢慢淡去,但是你在名校里磨练成的积极向上、勤劳辛苦的工作态度却会伴随一生。△学历低的人可能会混得很好,但大多数学历高的人一定不会混的太差“氛围培养习惯,视野拓展眼界,资源创造机会。”一张名校文凭虽然不能保证你让你站上顶峰,却会让大多数人免于跌落谷底。有人会说马云没上过名校,但他同样可以成为首富,别忘了,那是20年前的事情。有人会说王健林还讲过“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500强企业也都说学历不重要,但他们不会去三本大学开招聘会。这个社会无比现实,受教育程度越低的人普遍越活得越辛苦。山西的煤矿工人,每天6点去拉煤,冒着矿难塌方的风险干到天黑也只能赚到一百块多钱。然而在互联网名企实习的实习生,就算在办公司里干坐着吹空调一天都有150块的实习工资,还不包括免费的三餐。我们所受的教育,就是阶层,它影响到我们能不能接触最新的信息,能不能融入最前沿的圈子,这都是影响赚钱的重要因素。所以千万别信“学历不重要”那种鬼话了,学历低的人可能会混得很好,但大部分学历高的人一定不会混得太差。就像北京文科高考状元在采访里最后一句话说的那样: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读书上名校是普通人唯一可以复制的,最便捷的提升社会阶层的途径。不要相信读书无用论,不是读书没用,是你读书没用,主要是你没用。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年双一流大学名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