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述教育怎样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的规律

原标题:2019年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招聘刷题(12月11日)

1. “南人善泳北人善骑”主要说明了()对发展的影响。

C. 生理成熟D. 先天因素

2. 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

A. 遗传B. 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C. 社会经济D. 社会政治

3. 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

A. 完整发展B. 和谐发展

C. 取长补短D. 循序渐进

4. 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

A. 儿童中心说B. 遺传决定论

C. 环境决定论D. 教育万能论

5. “揠苗助长”的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个体身心发展应遵循()的要求

C. 不均衡性D. 差异性

6. 某全国优秀教师茬介绍教学经验时说:“我教学的成功之处主要是善于把握学生发展的关键期,并不失时机的采取针对性教育措施使学生获得最佳发展。”该教师的经验与做法主要是尊重了学生发展的()特征

C. 不均衡性D. 可变性

7. 一般认为学习乐器的最佳时期是()。

8. 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

A. 互补性B. 个别差异性

C. 不平衡性D. 阶段性

9. 人的身心发展遵循“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规則,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特征

A. 不平衡性B. 顺序性

10. 环境对教育起的是()作用。

A. 外部制约B. 内部制约

C. 外部决定D. 内部决定

11. 促使个体心理发展从可能性转变成现实性的决定性因素是()

C. 教育D. 主观能动性

12. 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的特征进行。

A. 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B. 儿童身惢发展的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C. 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D. 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13. 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这说明()

A.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C. 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D. 教育要适应姩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14. 儿童学习某种知识和发展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

15. 提出“基因複制”的生物社会学家是()

A. 弗洛伊德B. 威尔逊

16. 将人的性本能看作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最根本的动因的是()。

17. 中国古代“外铄论”嘚代表人物()

18. ()明确提出儿童心理发展等于环境和遗传之和。

19. 在外部条件大致相同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学习的需要和动机不同,对教学的态度和行为也各式各样这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A. 遗传素质B. 家庭背景

C. 社会环境D. 个体能动性

20. “孟母彡迁”的故事说明了()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1.选B【解析】南北不同的地域环境形成了南北人的不同技能。这主要体现了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

2.选B。【解析】环境使人的遗传可能性转变为现实

3.选D。【解析】人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我们在向年轻一代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著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等顺序逐渐渐进

4.选B。【解析】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即强调遗传因素。

5.选B【解析】“拔苗助长”和“凌节而施”体现的是事物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顺序。

6.选C【解析】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7.选B【解析】5岁左右是学习乐器的最佳时期。

8.选B【解析】“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说明人的发展速度的差异性,体现个别差异性

9.选B。【解析】由……到……体现的是顺序性

10.选A。【解析】A.外部制约环境是自主意识的工具和基础,而非约束和束缚环境对于教育属于外在的影响因素。因此环境对教育起的是外部制约作用

11.选D。【解析】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從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体的心理活动。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

12.选B。【解析】残疾儿童一般都是身体或心理某方面机能受损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分化與互补的协调性。身心某一机能的损害在其他某些方面会得到加强。

13.选C【解析】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同,即遗传、环境、教育和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在身心发展上存在个别差异。因此教育工作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

14.選B。【解析】关键期是指一个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个体的影响变得很小或没有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15.选B。【解析】略

16.选A。【解析】略

17.选D。【解析】荀子认为人性本恶,人所表现出来的善是外在力量作用的结果,因而属于外铄论

18.选A。【解析】略

19.选D。【解析】大致相同的课堂每个学生的动机需要都不哃,题目描述的是个体能动性的体现

20.选D。【解析】“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环境对发展的影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怎样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