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互动式培训对培训师任职要求的要求是降低了,还是提高了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37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二级综合评审模拟题2(1)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二级综合评审模拟题2(1)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5:17:2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8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二级综合评审模拟题2(1)
关注微信公众号122被浏览35,137分享邀请回答6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6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苹果/安卓/wp
积分 414,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 积分
权限: 自定义头衔, 签名中使用图片
道具: 彩虹炫, 涂鸦板, 雷达卡, 热点灯, 金钱卡, 显身卡, 匿名卡下一级可获得
道具: 抢沙发
购买后可立即获得
权限: 隐身
道具: 金钱卡, 彩虹炫, 雷达卡, 热点灯, 涂鸦板
开心签到天数: 4 天连续签到: 1 天[LV.2]偶尔看看I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企业生产运作方式的重大变化,企业培训管理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总的来说,培训管理正在加速向以员工为中心的互动式培训管理转变。互动导向是现代信息社会和各类社会组织在运营过程中一种稀有的获取竞争优势的资源,培养互动导向的企业会表现出卓越的绩效。因此,将互动导向概念融入到培训管理中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发挥培训的长期效益,重新构建互动培训管理与组织绩效和员工绩效之间的框架,进一步完善培训管理体系,形成与柔性化管理相适应的新的培训管理机制,使培训管理成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的一种独特的企业能力。
关键词:互动导向,互动式培训管理,绩效,培训体系,企业能力
1、& & & & 引言:
& &&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柔性化生产方式的广泛运用,企业员工培训管理正在加速向以员工为中心的互动式培训管理转变。然而,就中国企业目前的培训管理实践来看,培训的目的仍然是以应对紧急情况和解决短期绩效问题为主,企业没有构建长期的培训体系和培训机制;另外,培训缺乏层次性,“条块分割”现象突出,即一线员工与管理者的培训完全就是“两套班子,两种方案”,彼此之间缺乏内在的互联与互通;培训方式比较落后,参训人员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长期缺失,导致互动培训管理只停留在技术层面而不能深入到问题的本质中去。这里有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工商银行的“E—learning”计划,中国工商银行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从德国和法国的银行引进了“E—learning”员工培训方案,这套依靠远程教育技术的员工培训方案从理论上看,可以很好地实现员工与管理层的交流互动,也能依照员工的个人爱好,自主地选择培训课程,而且这套方案在欧洲应用得很成功。中国工商银行把它引进来之后,在初期的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主要体现在节省培训费用,整合培训资源,提升参训主体的积极性等方面。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电脑进入了万千大众的家庭,在人人都可以轻松上网的时代,“E—learning”实际上已经不能发挥它当初整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工行当年推出的网络远程教育已经被现在流行的个性化网络技术所覆盖,而且网络远程教育也已是许多商业银行都能熟练运用的员工培训手段,所以我们不能把它视为中国工商银行的一种独特的企业能力。回过头来看,今天的工行也不是所有商业银行中做培训管理做得最好的银行,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停留在技术层面的互动式培训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式培训,它只是把 “互动”的字面意思搬过去了,却完全没有弄明白“互动”的内在含义。
2、& & & & 正文:
& && &互动式培训管理的核心在于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实现主动、双向的培训互动,但是,随着顾客在商业活动中角色的重大转变,顾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参与企业的柔性化生产运作过程,因此,顾客也有越来越多的机会间接地参与到互动式培训管理中。只不过,顾客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是“制定员工培训预期绩效的最好参照物和衡量员工培训结果绩效的最好刻度尺”的角色。也就是说,虽然顾客不直接参与互动式培训管理,但他们的脸色和态度能真实地反映出培训管理的效果。因此,互动式培训管理应当把“顾客参与”这个变量作为影响培训管理绩效的内生变量,认识到顾客参与互动培训管理与企业绩效之间蕴含着一定的内在作用机制。同时,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发现,鼓励顾客参与企业运作管理过程有利于建立顾客对企业的感情承诺并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让顾客参与到互动式培训管理中,有利于企业从顾客那里获得关于培训的新想法、新创意,增强企业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使企业的培训管理更能适应知识结构、技术结构、管理结构等变化的需要。
那么,有管理者、员工、顾客这三类不同主体参与的互动式培训管理具体要要求企业怎么做呢?我们认为企业可以在以下这些方面着手调整培训管理体系。
首先,互动式培训管理要提倡培训的个性化与定制化。员工是企业的内部顾客,他们也希望企业能够为自己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内部产品”。中国企业大多已经认识到了外部顾客需求的多样性,因此在制造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也日益重视产品服务的个性化与定制化。现在广泛提倡的“工匠精神”实际上就是在“供给侧改革”的影响下,努力提升产品服务质量,转变工业文明的大规模、批量化传统生产制造观念的体现。其实在现代的培训管理中,我们同样需要这样的“工匠精神”,即改变从工业文明传承下来的,学生们在排列整齐的座位上端坐着,老师在讲台上讲个不停,粉笔灰和吐沫星子乱飞的陈旧教学方式,代之以柔性化的互动式培训管理模式。互动式培训管理强调培训必须更具有针对性,员工可以自主选择他喜欢的课程,也可以自主选择他喜欢的上课时间和上课方式;更重要的是,授课老师也不一定是专门教授该课程的老师,只要是在这方面有丰富经验并善于总结的人都能成为老师。惠普公司在进行培训时,为了方便学员的学习,就善于吸收本公司销售人员的丰富经验编写教材,充分利用本公司的资源。惠普也很重视“亲验式”培训,即让学员进行角色扮演,在实践中巩固当天学习的内容。可以说,互动式培训管理是对柔性管理的延伸,而个性化、定制化的培训则是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培训管理后的必然要求。
& && &其次,互动式培训管理的关键还在于“放权”,即鼓励员工自己学习,并且是根据顾客的多样化需求来学。面对日趋复杂的市场环境和顾客需求变化,原来的“应急”培训只能是拆东墙补西墙式的临时措施,这不利于企业与顾客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也不能达到帮助企业从容应对市场风险,提升市场竞争力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很多员工抱怨,在完成培训任务后,自己还是无法获得与之相称的工作岗位,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目前,许多企业的培训内容实用性较差,与生产经营直接相关的培训课目比较少,而市场知识、营销知识、管理知识则更是被一些企业排除在了培训内容之外。有时候,大而全,详而杂的培训课程计划反而会引起员工的反感,而当这种培训又不能同时在激励因素(这个涉及到培训的评估问题,我们在后面会提到)与保健因素上让雇员获得满意时,雇员们就会对这种培训产生消极抵触情绪,培训效果自然也就不尽如人意。因此,互动式培训管理强调员工自我学习,只要是能让自己获得某方面的提升并为企业和顾客创造新价值的学习都是值得鼓励的。企业可以制定类似于“负面清单”的学习绩效考核标准,即不规定员工该怎么学,而是规定员工不能不学,并且,一切培训和学习的效果都会成为绩效考核的重要标准,企业和顾客可以共同参与对员工的学习状况的评估。
& && &再者,实现员工和管理人员培训的互联互通性是互动式培训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检验互动式培训管理方式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培训层次不分明是许多中国企业的一个通病,有些企业搞培训就仅限于一线员工,而有的则只培训管理人员,稍微做得好一点的企业,在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平均用力,即在不同层级投入相同的培训资源,培训结果却也不是特别理想。那么,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就是要建立起员工和管理人员之间培训的互联互通性,有层次有计划地推进培训管理,而不是一味地从培训内容、培训规格和培训期望绩效的角度出发,片面地认为给管理者的培训完全不同于给一线员工的培训。工行当年引进“E—learning”培训计划,实际上就是考虑到要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层培训之间的互联互通性,管理层需要向员工了解产品服务的销售状况并以此制定新的培训计划来为推出新业务和新产品做准备,当然,管理者还要了解员工的意愿与期望。员工要了解管理层推出此类培训的目的和要求,更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课目,或者是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自我学习。但是,管理层的行事风格往往带有严重的官僚主义,他们更倾向于向下级组织发布培训计划而不让员工发言,因此,我们还是要重复那句话:“停留在技术层面的互动式培训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式培训。”不得不承认,这里根本就没有体现互动的过程,虽然建立了可以双向互动的渠道和机制,但这个渠道与机制被管理者一方控制着,信息流动实质上还是受阻的。在将顾客角色纳入到互动培训管理中之后,公司应当对管理层的激励性薪资计划进行重新设计,新的计划要更强调参与培训后的管理者本人的工作绩效与员工绩效和顾客价值之间的联系。在这里引入“价值”的概念,是为了衡量管理者和员工在接受培训后是否为顾客创造了新的价值,又因为顾客间接参与互动式培训管理也能为企业价值带来增值,所以我们需要使用“价值”概念来综合考虑在互动式培训管理过程中,参与培训互动的不同主体对组织绩效与个人绩效究竟有无明显影响。
& && &互动式培训管理强调培训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企业都忽略了培训评估环节,管理者大多认为员工参与培训是员工应该履行的义务,殊不知,员工在履行义务的同时也需要“权利束”的激励。互动式培训管理不仅要求企业必须做好培训评估,还要求企业将组织绩效考核以及员工绩效考核的标准建立在共创价值的理念上。所谓共创价值理念是指把参与培训互动的不同主体(即管理者、员工和顾客)当作是为企业创造预期价值的主体(培训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时,预期价值就能被视为创造出来的实际价值),因此,只有在对各个价值创造主体进行激励之后,才能更好地让一切创造企业价值的源泉充分涌流。再者,对培训有效性的评估不仅可以反映出培训对于组织的贡献程度,明确组织培训的投资收益比,还能让高层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此外,对互动式培训的评估能更清晰地反映出管理层与员工以及顾客之间进行互动之后对培训产生的作用,特别是如果能做一些定量分析,可以看到互动式培训管理对企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那么这不仅能激励管理者继续实行这种培训方式,还能为管理者提供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的重要依据,那些在互动式培训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员工甚至是积极参与培训过程的顾客,都能得到企业的奖励。
& && &企业文化的缺失历来是许多中国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而互动式培训管理需要依托企业文化,对参与互动培训的主体进行软性培训,也就是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松下公司在企业文化培训方面是典范,它既注重人才技能培养又注重精神教育,可以说,松下把企业文化分解成了易于让学员接受的价值信条,它的“人格培养”计划塑造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不能忽略的是,互动式培训管理也要在实践过程中重新构建新的能适应柔性化生产和柔性化管理的企业文化框架。通过管理者、员工、顾客之间的培训互动,在组织内形成柔性化的学习氛围,鼓励员工终身学习,强调培训管理更加重视整体把控,而不是面面俱到,这才是互动式培训管理内在价值的体现。工行“E—learning”员工培训计划并没有构建起学习型的组织文化,也忽略了对员工的文化培训,因此,在初期培训的热情消退之后,无论是管理者还是一线员工,培训对他们来说又成了一种被动接受的“工作负担”。所以,互动式培训管理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构建起学习型组织文化,并将这种企业文化作为整个培训管理体系的基础。诚然,我们需要健全的企业文化作为互动式培训管理的依托,但是,将互动式培训管理纳入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把员工知识和技能的开发列入其长期发展战略,不断健全和调整培训体系,促进培训管理的柔性化,以长期利益为重,才是企业人力资源建设,留住人才,激励人才,保持持久发展动力的根本保证。
& && &上述对互动式培训管理的初探表明,管理者、员工、顾客三者间的培训互动有利于整合培训管理资源,健全培训管理体系,这对推动企业人才战略的实施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本文的对互动式培训管理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本文所举的案例多集中于金融、信息等服务特征比较明显的企业,而对于顾客参与程度较低的制造行业是否适用互动式培训管理,还有待进一步的讨论,另一方面,本文所参考的一些案例和资料是几年前出版的刊物,因此,有些材料叙述的内容已经不符合当下培训管理的发展趋势。然而,当今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培训管理发展的新趋势应当是我们今后关注的方向之一。
Thanks for your sharing.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nbsp&nbsp|
如有投资本站或合作意向,请联系(010-);
邮箱:service@pinggu.org
投诉或不良信息处理:(010-)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高级企业培训师理论知识部分试题集
高级企业培训师理论知识部分试题集
1、(&)是培训师职业道德守则的基本内容。
A、道德规范&&&B、责任感
&&&&C、遵纪守法&&&D、积极进取
&2、培训师只有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才能把()工作做得更有实效。
A、政治&&&&&&&B、教育&
&&&C、职业培训&&&D、理论研究
3、职业道德的重大作用,就在于它能激发培训师履行职业责任的内在驱动力、自觉提升职业素养和()。
A、增强创新能力&B、增强责任心
&&&C、提升专业技能&D、树立团队精神
4、在工作生活中,每个人都自觉遵纪守法,这是保证()稳定发展的前提条件。
A、人民生活&&&&B、政治
&&&C、经济&&&&&&&&D、社会
5、(&)是指从业人员对所从事职业的看法、认识及其在工作中的表现。
A、职业态度&&&B职业道德&
&&&C、职业能力&&&D、工作经历
6、(&)是消费者购买某种消费品的愿望和能力。
A、需求&&&&&&B、价格
&&C、买卖&&&&&&D、收入
&7、根据对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的组织、运行和结果的考察,可以认为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制度中()的科学。
A、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规律&B、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关系
&&&C、劳动力的供给弹性&&&&&&D、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8、经济发展中的外部性表现为(&)两种类型。
A、社会性和经济性&&&&&&&B、&组织性和个体性
&&&C、经济外部和政治外部&&D、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9、(&)是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公有制经济
&&C、计划经济&&&&&&&&&&&D、知识经济
&10、培训经济学可以视为(&)的一种特殊形态。
&&A、教育经济学&&&B、经济学原理和方法研究
&&C、教育投资&&&&&D、微观经济学
11、市场经济对培训的影响不包括以下哪项()
A、行业企业在职业培训、技能人才培训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强化
&&&B、便于高度的集权管理和统一调配
&&&C、市场竞争的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被引入职业培训工作中
&&&D、宏观管理进一步强化
&12、培训收益率的计算方法是[(&)/培训成本总量]*100%&。
&A、培训总收入&&&&B、培训总支出
&&&&C、培训总投资&&&&D、培训经济收益额
&13、人力资源开发是使人力资源(&)的工作。
A、贬值&&B、本土化
C、增值&&D、全球化&
14、员工考评指标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A、考评方案&B、考评标志
C、考评要素&D、考评标度
&15、以下哪项指标不属于教育培训统计工作的基本指标。(&)
&&&A、经济技术指标&&&&&&B、人才素质综合测评指标
&&&&C、人才需要预测指标&D、教育培训经济效益指标
&16、(&)是进行教育工作的蓝图,对具体的培训工作具有导向、评价、激励、凝聚作用。
&&&&A、培训课程&&&&&&&&&&&&&&&B、培训教材
&&&&&C、教育培训规划和计划&&&&&D、培训收益
&17、《职业教育法》包括了哪三个部分。(&)
&A、教育改革&总则和职业教育保障条件
&&&B、总则&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保障和条件
&&&C、职业教育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和附则
&&&D、职业教育的实施&职业教育的保障条件和附则
&18、《劳动法》&第68条规定:&从事技术工种的劳动者,上岗前必须进过(&)。
&&&A、初等教育&&&&B、培训
&&&C、中等教育&&&D、高等教育
&19、(&)是劳动者具有和达到某种职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的凭证。
&A、技术水平&&&&B、职业标准
&&&C、工作能力&&&&D、职业资格证书
&20、《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的意见》&中强调,要从培养、选拔、评价、激励等环节入手,完善(&)体系。
&A、高技能人才工作&&&&B人才流动
&&&&C、人才交流&&&&&&&&&&D、人才保障
21、职业道德守则是从业人员在执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
A、执业活动规范和行为准则&&&&B、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C、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标准&&&&D、职业规范和行为要求
&22、职业技能鉴定是对劳动者具有和达到某种职业所要求的(&)的认证。
&A、能力和态度&&&&&B、知识和能力
&&&&C、知识和技能&&&&&D、操作技能和态度
&23、(&)是指商家提供某种消费物品的愿望和能力。
&&&A、投资&&&B、供给
&&&&C、买卖&&&D、成交
24、建立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必备条件有哪一项(&)。
&&&A、提高企业文化师的培训质量&&&&&&&&B、已经极为基础
&&&&C、附和培训活动内在规律的职责分工&D、事先培训活动的高质量
&25、知识经济就是以(&),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
A、新产业为基础的经济&&&&&B、以经济为基础
C、以新技术为基础的经济&&&D、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26、教育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等的学科。
A、投资和效益&&&&&&&B、经济效益
C、经济指标&&&&&&&&&D、经济效益和成本
&27、创建学习型组织需要进行的五项修炼的核心是(&)。
A、自我超越&&&&&&&&&&&B、系统思考
C、建立共同愿景&&&&&&&D、转换心智模式
28、指导培训质量管理工作应体现哪个方面(&)。
A、管理方针和指导思想&&&&&&&&&&&&&&B、共同认可和采用的质量管理指南
C、制定落实培训质量管理职责分工&&&&D、克服质量管理的随意性和范标化
29、(&)是指在组织内存在的、能够影响培训效果的诸多因素的总称,包括价值观、人际关系状况、态度、制度构成、领导水平等。
A、组织目标&&&&&&B、组织气候
C、人力资源状况&D、组织优先权
&30、(&)是职业技术课程组织的主要依据。
A、职业分析&&&&&&B、职业需求
C、职业目标&&&&&&D、职业活动顺序、职业技术课程目标
31、新教材的显著特点是(&)。
A、时代性、科学性和创新性&&&&B、时代性、规范性和发展性
C、时代性、发展性和创新性&&&&D、时代性、新颖性和发展性
32、培训活动和培训行为是按一定的流程进行的,培训质量应是全过程的( )。
A、指导和控制&&&&B、检查和监督
C、监督和管理&&&&D、管理和控制
&33、培训教学督导工作具有的基本职能是(&)。
A、监督、指导和评价&&&&B、监督检查、指导和评价
C、监督和评价&&&&&&&&&&D、监督和指导
&34、模仿&&练习教学过程模式的基本程序是(&)。
A、实践&模仿&传授&纠正&&&&&B、实践&模仿&指导&评定
C、实践&模仿&熟练&评价&&&&&D、实践&模仿&指导&熟练
35、发现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A、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B、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C、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D、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个性民主化
&36、建立培训质量管理制度,有利于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管理,实现培训的(&)。
A、规范化、明确化和标准化&&&&&B、标准化和制度化
C、制度化和明确化&&&&&&&&&&&&&D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
&37、培训质量管理和培训评估的关系是(&)。
A、前者评价工程质量的好与差的程度
B、后者评价监视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
C、前者好比是项目的&工程监理&,后者是项目的&&质量监督站&
D、前者好比是项目的&质量监督站&,后者是项目的&工程监理&
&38、培训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属于培训的四个阶段中的(&)阶段。
A、培训需求分析&&&&&&B、培训结果评
C、提供培训&&&&&&&&&&D、策划培训
&39、培训师应该成为&全能&的培训者,&全能&培训者可以细化为具体的角色是(&)。
A、培训者、接受者、顾问、创新者、管理者
B、培训者、提供者、顾问、创新者、管理者
C、培训者、实施者、顾问、创新者、管理者
D、培训者、领导者、顾问、创新者、管理者
&40、(&)是建立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条件。
A、和谐统一的培训质量管理文化
B、清洗和明确整个培训活动流程
C、提高企业培训是敬业精神,促进培训质量
D、减少培训质量管理的随意性
&41、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是(&)
A、集体主义&B、为人民服务&C、承担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
D、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42、(&)是指从业人员对所从事职业的看法及其在工作中的表现。
A、职业关系&B、职业声誉&C、职业能力&D、职业利益
43、职业培训工作现已成为经济发展,特别是企业发展的(&)
A、战略组成部分&&&B、直接构成部分&C、间接构成部分&D、特殊构成部分
44、(&)是衡量培训师是否称职的核心标准
A、创新能力&B、表达能力&C、理论素养&D、研究能力
&45、我国制定并颁布《职业教育法》的根据是(&)
A、《宪法》和《劳动法》&B、《宪法》和《教育法》&&C、《教育法》和《劳动法》
D、《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
&46、企业在员工队伍建设方面的目标、行动规划、行动程序和方法的复合体称为(&)
A、人力资源规划&&&B、人力资源管理&C、人力资源成本&D、人力资源开发
&47、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相互满足的状态,即(&)
A、人际关系&&&B、凝聚功能&C、同化作用&D、融合作用
48、教材内容既要相对独立,又要注重内容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培训教材的(&)
A、系统性&&&B、实用性&C、多样性&D、相适性
&49、组织优先权要求培训工作必须具有一定的(&)
A、客观性&&&B、实用性&C、前瞻性&D、时效性
&50、培训项目一经确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就是(&)
A、培训计划&&B、课程开发&C、培训策略&D、课程设置
51、评价的规范性要求是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
A、目的性和有效性&B、可操作性与实用性&&C、客观性和可比性&D、系统性与严肃性
52、(&)是测评工具与测评目的的一致性程度
A、信度指标&&&B、效度指标&C、标准化&D、难度指标
53、(&)是岗位职务描述的最基本原则
A、实用性和可操作性&&&B、实践性和可分析性&
C、同一性和系统性&&&&D、超前性和经济特性
54、&二因素结构&认为,能力结构中最主要的是(&)
A、人的因素&&&B、职业因素&C、一般因素&D、特殊因素
55、(&)决定课程的设计方向和形式
A、教学目标&&&B、教学目的&C、课程模式&D、课程结构
&56、下列关于职业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对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要求&&&
B、职业道德的稳定性特征,说明职业道德是稳定而不变化的&
C、职业选择属于个人权利的范畴,不属于职业道德的范畴&
D、职业道德与法律分属不同领域,二者没有关联性
57、职业道德的规范功能是指(&)
A、岗位责任的总体规定效用&&&B、爱干什么,就干什么&
C、规劝作用&&&&&&&&&&&&&&&&D、自律作用
&58、美国于1978年确立了一部规范政府官员的(&)
A、《荣誉法典》&&&&B、《不当赠品及不当表示防止法》
C、《从政职业法》&D、《谢尔曼法》
&59、《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所提出的职业道德的&五项要求&是(&&&)
A、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请见自强;敬业奉献
B、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C、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崇尚科学;艰苦朴素;服务人民
D、热爱集体;以人为本;守土有责;&勤劳勇敢;开拓创新
&60、关于&勤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无论内心是否愿意;只是在行为上努力工作就是勤勉
B、在被迫的状态下工作;也可以称之为勤勉
C、按照劳动契约工作;属于勤勉的范畴
D、勤勉是从业人员自主和自愿的选择
61、关于&职业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职业化具有一定合理性;但它会束缚人的发展
B、职业化是反对把劳动作为谋生手段的一种劳动观
C、职业化是提高从业人员个人和企业竞争力的比由之路
D、职业化与全球职场语言和文化相抵触
62、从业人员应该树立的正确理念是(&&&&)
A、劳动是一种交易;劳资双方应该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
B、时间就是金钱;员工花了时间;就应该得到金钱的回报
C、&追踪世界前沿;不断更新观念、知识和技能
D、奉行拿来主义;对外国的东西要全面大胆地汲取
63、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说&戏比天大&;其意思是(&&&&)
A、表演本身就是目的;为了演戏而演戏
B、观众爱看或者不爱看是次要的;完成演出任务最重要
C、戏剧的表现内容丰富;能够贯穿历史和空间
D、必须认真承诺的演出;这是演员的天职
64、(&)是指商家提供某种消费的愿望和能力。
A、投入&&B、供给&&&C、买卖&&&D、成交
&65、(&)就是消费者购买某种消费品的愿望和能力。
A、需要&&&B、动机&&C、需求&D、动力
66、第一次提出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概念的法律是&(&&)
A、宪法&B、劳动合同法&C、劳动法&D、就业促进法
&67、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确立的方针是(&&)
A、劳动者由政府提供就业与市场就业相结合
B、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C、劳动者自主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D、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安排就业相结合
&68、《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规定;建立专职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职教队伍;各企事业单位应按职工总数的(&)比例组建
A、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五&&&&&&&&&&&&&B、千分之二至千分之六
C、千分之二至千分之五&&&&&&&&&&&&&D、千分之三至千分之五
&69、我国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是(&)
A、以城市就业带动农村就业&&&&&&&&&&B、以创业促带动就业
C、以小城镇发展带动就业&&&&&&&&&&&&D、&以高新技术带动产业结构变革提升就业
&70、人力资源的资本性指(&&)
A、人力资源即人力资本&&&&&&&&&
B、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维护需要物资、资金和时间的投入
C、人力资源仅为资本所有&&&&&&&
D、&对人力资源投入的回报
71、人力是人的综合素质得到综合发挥所产生的作用力;是(&&&)
A、体力、智力、心力的总和&&&&&&&&&&&&&&B、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C、人的现实劳动能力和潜力&&&&&&&&&&&&&&D、创新能力的源泉
&72、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所提出的人才评价标准是(&&&)
A、品德、责任、知识和能力&&&&&&&&&&&&&&&B、事业心、责任、知识和能力
C、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D、品德、知识、潜能和业绩
73、有效团队的必要团队和显著特征是(&&&&)
A、成员之间的沟通与协调&&&&&&&&&&&&&&&&B、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
C、团队的凝聚力&&&&&&&&&&&&&&&&&&&&&&&&D、良好的组织管理
&74、团队(&&&)是群体
A、在一定规则约束下的
B、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和任务;由相互协作的两个以上个体所组成
C、由某些组织根据需要搭建组成的&&&
D、固定的正式的
75、人际关系是指(&&&&)
A、人们的社会关系&&&&&&&&&&&&B、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相互满足的状况
C、上下级及同事间的关系&&&&&&D、&人们的经济关系
&76、拓展培训(体验式培训)的宗旨是(&&&)
A、个体成功融入共同体;发挥个体才能;为共同体服务
B、培养团队精神;增强团队凝聚力&&&
C、挑战自我;培养坚强毅力;树立必胜信念&&&&&&
D、理论联系实际;在做中学
&77、学习型组织的宗旨(&)
A、善于学习和不断提升创新能力&&&&&&&B、团队的学习
C、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D、转换心智模式
78、团队学习指(&&&)
A、集体的学习&&&&&&&&&&&&&B、讨论式的学习
C、从深度会谈开始;通过学习系统思考等学习的技巧和交流;提高素质
D、有辅导的学习
79、(&)理论研究的基本目的;是试图对工作岗位内容的特性加以鉴别;并确认这些特征是如何组织在一起而形成一个具体的工作岗位的
A、必备任务特性&&&&B、工作任务特性&C、岗位职责特性&D、常规任务特性
&80、(&&&&)是将某一岗位工作的有关信息按性质划分为若干维度;并据此进行较为详细的描述;从而勾画出本岗位的基本形象
A、事物职能维度文件&&&&&&&&&&&&&&&&&B、人员职能维度文件
C、岗位分析维度文件&&&&&&&&&&&&&&&&&D、信息职能维度文件
81、人员素质测评的核心问题;就是通过对人的能力水平及倾向、个性特点、行为特征等的衡量评价;尽可能的谋求(&&&)
A、科学合理&B、人职匹配&C、岗位匹配&D、优化组合
&82、人员素质测评是一种客观的、(&&&)和相对的测量手段
A、直接的&B、理性的&&&&C、科学的&&&&D、间接的
83、(&&&)是指与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有关的心理特征;通常指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践活动的本领
A、动力&&&B、行为&&&&C、能力&&&D、经验
84、16PF人格测验;是由(&)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的卡特尔教授创立的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85、笔试测验种类很多;根据测验的性质分类可以分为:认知测验和(&&&&)
A、智力测验&&&&B、成就测验&&&C、人格测验&&&D、倾向测验
&86、(&&&)是用检验测评工具准确性的主要尺度
A、检验标准&&&B、测验指标&&&C、信度指标&&&&&D、信度标准
87、变量是人员素质测评数据分析中常用的概念;一般包括连续变量和(&&&&)
A、不连续变量&&&B、二分变量&&&C、奇偶变量&&&D、分数变量
88、(&&&&)是进行测量及数据统计分析的基本要素
A、单位&&&&&B、量表&&&&&C、标准&&&&&&D、参照点
&89、(&&&&)的基本含义就是寻找、发现、挖掘、选择
A、项目开发&&&B、开发&&&C、课程开发&&&D、教材开发
&90、(&&&&)是指在全面、客观的培训需求分析基础上;对某一培训项目做出的培训目标、培训时间、培训地点、培训者、培训对象、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等进行的预先系统设计
A、课程&&&B、课程评价&&&C、教学项目实施计划&&&D、项目计划
&91、(&&&)是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是课程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A、课程&&&&B、课程评价&&&C、教学策略&&&D、教学组织
&92、(&&&)是指与企业培训各项培训活动及其目标相适应的培训课程的集合体;它包括诸多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辨证统一、纵横排列的课程科目。
A、培训课程设计&&&B、培训课程体系&&&C、培训课程计划&&&D、培训课程方案
&93、(&&&&)是针对某一培养目标指定的规范性教学文件
A、培训课程教学大纲&&&B、培训教学大纲&&&&C、课程教学大纲&&&D、教学大纲
&94、编写人员根据课程目标或选题目标;提出(&&&)及教材内容提纲
A、编写计划&&&B、负责人名单&&&C、主编人员名单&&&D、考核方案
95、主管部门负责教材开发的组织工作;确定(&&&)、副主编和参编人员
A、协办单位&&&&B、出版单位&&&&C、企业领导&&&D、考核方案
96、培训教材开发的根本要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A、内容系统化&&&&B、适应变化&&&&C、不断出新&&&D、通俗易懂
&97、企业培训教学管理辅助工作分为(&&&&)和(&&&&)两大方面
A、设备管理/文件管理&&&&&&&&&&&&&&&B、学籍管理/日程管理
C、学员管理/教学管理&&&&&&&&&&&&&&&D、前期准备管理/培训班班务管理
&98、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在现代培训中有着自己的特性和优势;对于(&&&)培训;这种形式还是十分有效
A、理论性&&&B、技能型&&&C、参与式&&&&D、体验式
&99、体验式培训中的小组训练可以培养学员的集体观念;沟通合作意识。以下举办小组培训的要点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每小组培训人数4-6人每个参与者要自始至终;不得中途退出
B、每个小组由不同性格、知识和技能的人组成
C、培训人员要控制、主导小组活动;必要时可以打断
D、小组训练要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在解决的过程中让参与者领悟沟通和协作的重要性
&100、以下不属于培训班前期准备工作的是(&&&)
A、经费预算&&&B、培训师筛选&&&C、场地设施&&D、培训时间
101、模拟训练这种培训形式通常是借助(&&&)技术;使培训具有工作现场的真实性。它适用于对操作技能性强;生产设备高、精、尖岗位的培训;通过现实环境下的反复操作;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为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A、计算机技术&&&B、系统控制技术&&&&C、仿真技术&&&&&D、光电技术
102、互动式教学要求学员积极参与;在参与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正确的行为。因此;该方法对培训师的素质要求较高;特别要求培训师具有与学员(&&&)的能力
A、沟通交流&&&B、激励引导&&&C、沟通和正确引导学员参与&&&D、激励和沟通
&103、PowerPoint由于它强大的编辑功能且简单易学;培训师起步制作课件都是从PowerPoint开始;利用其内置丰富动画、声音效果、超级链接;满足一般的制作需求;但它的主要缺陷是:(&&&)
A、不支持IE浏览器&&&&&&&&&&&&&&&&&&&&&&B、不支持动画功能
C、内置动画生硬;交互功能差&&&&&&&&&&&&&D、界面操作不友好
&104、培训课程结构的确定是基于(&&&)含义的理解而做出的具体安排。主要是教学技术的安排和课程要素的实施。
A、广义课程&&&B、互动课程&&&C、狭义课程&&&D、技术培训课程
105、企业培训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在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前提下;充分体现以(&&&)为导向的宗旨
A、以人为本&B、以岗位职责&&&C、工作能力提升&&&D、知识的系统性
&106、培训教学系统设计中;教材要精心选择并能够体现教学目的;做到内容丰富、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更要注意具有较强的(&&&)
A、艺术性&&&&&&B、互动性&&&&&&&&C、操作性&&&&&&D、政治性
&107、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培训师教学的重要方面;一般的教学策略是:(&&&&&)
A、判断、指令、评价&&&&&&&&&&&&&&&&&&&B、评价、判断、指令
C、指令、判断、评价&&&&&&&&&&&&&&&&&&&D、评价、指令、判断
&108、培训教学要遵守企业培训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即要坚持为主;(&&&)为重的原则
A、技能教学/操作训练&&&&&&&&&&&&&&&&B、课堂教学/技能教学
C、学员自学/教师辅导&&&&&&&&&&&&&&&&D、理论知识/技能教学
109、企业培训师备课的基本要领是(&)
A、领会大纲、吃透教材、了解学员和准备设备
B、领会教材、了解教学环境、沟通管理者
C、领会教材、吃透教材、沟通管理者。
D、领会教材、了解教学环境、应用现代培训手段
&110、以下关于教学模式的选项中;不是课时进程模式的是:(&&&&)
A、演示法模式&&&&&B、传递接受模式&&&C、示范训练模式&&&D、指导发展模式
111、关于事例研究法教学的形式不正确的说法是:(&&&&)
A、芝加哥方式&B、哈佛方式&&&&C、事件处理过程训练法&&&D、模拟训练法
&112、对评估标准最重要的要求是:(&&&&)
A、可操作性&&&&B、条理性&&&&C、客观性&&&&&D、系统性
&113、评估的含义是:(&)
A、对评估对象做出评价&&&&&&&&&&&&B、对收集到的事物的反应做出分析
C、对某一事物的价值做出判断&&&&&&D、对事物的优劣分出等级
114、要注意发挥培训评估处进职业培训;提高社会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作用;就必须使得(&)
A、评估要以社会需求为向导&&&&&&&&&B、评估要客观准确
C、评估标准与现有需求保持适度超前&D、评估要追踪科学技术的发展
&115、发挥评估标准对人们价值取向的定位、导向作用的途径是(&&&&)
A、通过市场调查、职业分析;掌握社会需求变化
B、评估表准的制定要经过实践的检验
C、评估标准要尽量加以量化
D、反馈评估结果
116、在进行陪训评估时;既要注意培训系统中各要素内部的相互依赖和相对独立性;又要注意要素受系统外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这是遵循了培训评估的(&)
A、客观性原则&B、方向性原则&&&&C、系统性原则&&&&D、社会需求原则
117、在培训评估过程中避免主观臆段;保证作为判断依据的事实真实可靠;这是遵循了评估的(&&&&&&&&&&)
A、社会需求原则&&&B、方向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指导性原则
118、培训评估应在制定培训计划时就开始;使培训工作每一步都伴随着评估;使其经过正却引导;顺利实现培训目标;这是遵循了评估的(&)
A、指导性原则&&&B、方向性原则&&&&C、社会需求性原则&&&&&D、指导性原则
119、培训评估要使评估对象全面客观地了解自身取得的成绩;达到水平及存在的不足。将改善培训工作作为培训评估的延续和最高价值追求;这是追循了评估(&&&&)
A、指导性原则&&B、方向性原则&&&&C、社会需求性原则D、指导性原则
&120、评估应建立良好的反馈系统;反馈的对象之一是(&&&&&&)
A、培训教师&&&&&&&B、培训主管&&&&&&C、同事&&&&&&D、人力资源部门主管
&121、柯氏评估模型中的学习评估是指(&&&)
A、测定被培训者的学习获得程度&&&&&&B、评估学员的学习行为特征
C、考察被培训者的知识运用程度&&&&&&D、考察受训者的学习态度
122、全面质量管理的工作程序被称之为&戴明&循环;其含义是(&&&&)
A、调研、计划、实施和评价&&&&&&&&&B、行动、监测、评估和反馈
C、确定、实施、评价和激励&&&&&&&&&&D、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
&123、当企业培训采用培训项目负责时;项目负责人对培训质量管理承担的责任是(&&&&)
A、直接的控制责任&&&&&&&&&&&&&&&&&&&&&&B、是&第一责任人&
C、督导、评价和指导责任&&&&&&&&&&&&&&&&D、第一时间的、微观的责任
124、关于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道德是一种社会规范性力量&&
B、道德是领导意志的集中体现
C、个体的道德表现差异很大,判定一个人的道德优劣是不可能的
D、普遍良好的道德,仅仅是人的善良愿望而已
&125、与法律相比,道德(&)
A、产生得时间晚&&&&&&&&B、比法律的适用范围广&
C、内容显得十分笼统&&&&D、评价标准难以确定
126、关于企业形象,正确的说法是(&)
A、文明礼貌是企业形象的核心与关键
B、企业形象的本质是企业的环境卫生和企业员工的服饰状况
C、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和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整体印象和评价
D、通过持久、大规模媒体宣传,就能树立起企业形象
&127、在企业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企业礼俗&&&&B、企业价值观
C、企业作风&&&&D、规章制度
&128、海尔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企业要靠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只有先盘活人,才能盘活资产。对这句话,准确的理解是()。
A、企业存在着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两种形式
B、人是有形资产,人作为资产通过劳动产生价值
C、人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D、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一种神秘的物质
&129、员工处理与领导的关系时,正确的做法是(&)。
A、即使知道领导的决策是错误的,也要不折不扣地执行
B、对于领导含糊交办的任务,要含糊执行
C、如果不同意领导的意见,要敢于随时说出自己的想法
D、一般不越级汇报工作
&130、科学发展观指的是(&)。
A、科学发展,高效发展,健康发展
B、以科学为本,科学、平稳、顺利发展
C、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以人为本,科学、高效、健康发展
&131、关于职业劳动,正确的说法是(&)。
A、职业劳动是人们无奈的选择
B、职业劳动是人们谋生的手段
C、职业劳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竞争加剧的结果
D、职业劳动是人生的全部内涵
13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地决定》,将()作为国家经济发展、职业进步的战略目标加以重视。
A、培训立法工作&&&&&&&&&&&&&&B、技工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
C、职工考核工作水平提高&&&&&D、职工素质的提高
133、市场机制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在实现公平交换的过程中,主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A、生产什么、为谁生产、何时生产&&&B、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在那里生产
C、生产什么、何时生产、为谁生产&&&D、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134、当消费者的收入减少时,对某种物品的需求量随之下降,经济学上称这种物品为(&),相反,当消费者的收入减少时,这种物品的需求量反而上升,经济学上称这种物品为()
A、低档物品、高档物品&B、高档物品、低档物品&
C、正常物品、高档物品&D、正常物品、低档物品
&135、劳动力需求,是根据生产的需求,购买劳动力的愿望和能力。劳动力需求是一种(&)
A、未来需求&B、直接需求&C、特殊生产需求&D、是一种派生需求
136、大学生毕业后,许多人参加各种招聘会,一时找不到工作,这种现象称作(&)
A、结构失业&B、周期性失业&C、季节性失业&D、摩擦性失业
137、企业经营信息按作用分为:(&)
A、内部信息、外部信息、国际信息&B、横向信息、纵向信息、政策信息
C、决策信息、作业信息、政策信息&D、决策信息、控制信息、作业信息
138、培训计划中培训对象和培训类型的确定来自(&)
A、企业领导&B、培训的目标&C、培训主管部门&D、培训需求分析中工作任务研究
139、培训课程一般来讲有五个构成要素:学员和环境组成的课程框架;宗旨和目标;内容及其选择范围和顺序;执行模式;(&)
A、课程总结&B、课程附件&C、课程评价&D、课程设计
&140、培训课程内容是课程目标的载体,培训课程内容要体现(&)的教学原则
A、理论为先导&B、理论联系实际&C、由浅入深&D、以技能为主
141、培训课程目标是指在培训结束时,希望学员通过课程学习能达到的(&)
A、熟练程度&B、熟悉程度&C、应用水平&D、知识、能力和态度水平
&142、不同的培训内容需要不同的培训方法,一般来讲,态度培训以(&)方法为主
A、角色扮演、示范模拟&&&&&&B、分组研讨、课堂讲授&
C、案例分析、体验式&&&&&&&&D、情景模拟、个人成长及小组发展
&143、最早提出教育评价概念的学者是美国教育学家(&)
A、泰勒&B、卡特尔&C、舒尔茨&D、沃尔什
144、在培训计划的基本要素中,培训目的和培训目标居于重要地位,其中培训目的回答(&)
A、为什么培训的问题&&&&&B、培训达到的标准问题&
C、培训要解决的问题&&&&&D、培训的问题答案
&145、培训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过程指标是指(&)
A、任务指标&B、效能指标&C、职责指标&D、素质指标
146、在培训之前所进行的评价是(&)
A、形成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准备性评价
&147、培训经济学的主要指标包括培训办学条件指标、(&)、培训的微观管理水平指标和培训的经济效益指标。
A、培训者的质量指标&&&&&&&B、受培训者的数量和质量指标&
C、受培训者的数量指标&&&&&&D、受培训者的质量指标
148、人力是一种资源,历史上曾有过三种主要的、不同的理解。其中,第三种意见认为,人力是人的素质得到综合发挥所产生的作用力,包括人的现实()和潜力。
A、工作能力&B、劳动力&&C、劳动能力&D、工作动力
149、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务实》该书中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需要进行五项修炼,即:自我超越;转换心智模式;();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A、树立共同目标&B、树立个人理想&&C、建立共同远景&D、建立个人目标
150、现代&人力资源&,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可以直接投入的体力、智力、(&)的总和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基本素质,包括知识、经验、品性与态度。
A、脑力&&B、财力&&&&C、物力&&&&&D、心力
&151、认知测验,也称为最高行为测验。该测验测评的内容是人们的认知行为,通常包括(&)、智力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
A、人格测验&&&&B、水平测验&&&&C、难度测验&&&&&D、成就测验
152、人员素质测评是一种客观的,间接的和(&)测量手段。
A、直接的&&B、公平的&&C、主观的&&D、相对的
153、(&)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为获取生活所得,运用个人能力进行活动的范围。
A、工种&&B、职业&&&&C、岗位&&&&D、场所
&154、职业分类是采用一定得标准和方法,按照职业的性质和特点,对从业人员所从事的职业进行科学、(&)的划分和归类。
A、合理&&B、系统&&&&C、经济&&&&D、统一
155、科学的人员素质测评必须借助于严格的(&)手段。
A、科学&&B、统计&&&&C、控制&&&&D、操作
&156、面试与其他素质测评相比具有的特点:一是面试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也是双方的互动过程,被测试人并不是完全处于被动的状态;二是面试以()为主要手段。
A、沟通&&B、倾听和观察&C、交流&&&&D、谈话和观察
&157、教学内容的规定性指(&)
A、以教材为主要依据,围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来准备教学内容&
B、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
C、根据教学大纲准备教学内容&
D、根据教学对象特点准备教学内容
158、体验式教学是()
A、学员根据某一培训项目的要求,进行该项目的训练,教师起辅导作用,训练后进行训练情况讨论的培训方法&
B、借用仿真技术进行的培训&
C、通过角色扮演法进行的培训&
D、通过参观访问,工作轮换进行的培训
159、在职业培训中尤其要遵循教学互动原则,主要是因为()
A、职业培训以提高操作技能为主&
B、职业培训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职业培训非系统的学科性教学&
D、其教学对象主要为成人学员,具有工作经验,善于分析问题的特点
&160、聘请培训任课教师进行直接考察的方式之一是与教师面谈,其作用是(&)
A、印证间接考察的有关结果&&&&&&&&&&&
B、进一步考察对其培训目标和内容的理解&
C、考察该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行为举止
D、了解其他不易通过书面了解的有关情况
161、市场经济配置资源是以追逐利益为中心,通过(&)来实现的,
A、价值规律&&B、供需平衡&&&&C、企业自立&&&&D、竞争机制
&162、以人为本理念的核心是(&)
A、企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B、人才是未来经济竞争的制高点&
C、重视人、尊重人&&&&&&&&&&&D、向人才要效益
&163、根据《职业技能鉴定规定》,职业技能鉴定的基本原则是(&)
A、职业技能鉴定实行企业负责的管理体制&
B、职业技能鉴定实行培训实体负责的管理体制&
C、职业技能鉴定实行政府负责的管理体制&
D、职业技能鉴定实行政府指导下的社会化管理体制
&164、知识经济是(&)的经济形态
A、以知识产业为主导&&B、知识消费占得比例越来越大&
C、可以持续发展&&&&&&&&D、学习型经济
&165、薪酬的设计需要遵循按劳取酬、(&)的原则
A、内部平衡和合理保障&&&&&B、内部平衡和公平合理&
C、外部平衡和合理保障&&&&&D、外部平衡和公平合理
166、通常人们所说的&防人之心&,是一种(&)
A、自私心理&&B、偏见心理&&&&C、恐惧心理&&&&D、猜疑心理
&167、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要求政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必须坚持(&)
A、资源优化原则&&B、市场化原则&&C、企业自立原则&&D、竞争原则
&168、当代教育中,强调受教育者的(&)
A、自觉性&&&B、客体性&&&&C、主动性&&D、主体性
&169、薪酬管理的核心是进行(&)
A、薪酬设计&&B、薪酬提供&&&&C、同工同酬&&&&D、薪酬保障
&170、拓展训练个人项目的原则是(&)
A、心理挑战最大,体能冒险最小&&&&&B、心理挑战最小,体能冒险最大&
C、使学员认识&真正的敌人是自己&&D、充分发挥体能和心理上的潜力
&171、企业对人员素质的要求包括对(&)两方面的要求
A、思想修养和文化知识&&&&&B、道德品质和实际能力&
C、个体素质和群体素质&&&&&D、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172、培训课程开发的基础是了解培训项目和培训活动的(&)
A、基本目的&&B、基本内容&&&&C、基本程序&&&&D、基本安排
&173、教材内容既要相对独立,又要注意内容间的相互联系,体现了培训教材的(&)
A、系统性&&&B、实用性&&C、多样性&D、相适性
&174、培训评价标准对人们的价值取向有(&)
A、认识、诱导作用&&&&&B、调控、反馈作用&
C、定位、导向作用&&&&&D、评定、决定作用
&175、制定评价标准的前提是(&)
A、确定培训目标&B、确定培训目的&C、确定评价目标&D、确定评价目的
&176、培训课程内容要体现(&)的原则
A、以理论为主&B、以知识为主&C、以技能为主&D、以教学为主
&177、(&)可减轻学员压力,鼓励学员直接参与到教学中来。
A、遵守职业培训发展规律&B、教学互动&C、个性化&D、现场、现实教学
&178、教师不直接面向班级全体学生,而是先教年龄大的学生,然后由他们中间的佼佼者&&&导生&去教其他学生,这是(&)
A、贝尔&&兰喀斯特制&B、道尔顿制&C、文纳特卡制&D、特朗普制
&179、职业培训工作现已成为经济发展,特别是企业发展的(&)
A、战略组成部分&B、直接构成部分&C、间接构成部分&D、特殊构成部分
&180、首次明确提出&开发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概念的是(&)
A、《劳动法》&B、《教育法》&C、《职业教育法》&D、《教师法》
&181、推进市场经济,实现机会均等,必须首先实现(&)
A、资源获取上的均等&&B、信息获取上的均等&
C、资金获取上的均等&&D、人力获取上的均等
&182、员工将培训过程中所获取的知识,技能应用于工作的过程,被称为(&)
A、培训转移&&B、培训应用&&&&C、培训评估&&&&D、培训作用
&183、作为团队建设的条件,团队成员普遍遵循的核心是(&)
A、团队精神&&B、团队职责&&&&C、指导原则&&&&D、限制条件
&184、拓展训练的&空中抓杠&项目的作用在于(&)
A、增强员工的自信心&&B、磨炼员工的意志&
C、培养员工的责任感&&D、培养员工的团队意识
&185、培训教材与学科性教材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
A、内容方面&&B、结构方面&&&&C、基本特征上&D、表现形式上
&186、拓展训练各项活动的难度都应该主要表现在(&)
A、团队要求上&&&&&B、体能要求上&C、心理素质上&D、意志表现上
&187、培训的有效性,基础在于教材的(&)
A、有效性&&B、系统性&&&&C、实用性&D、新颖性
&188、(&)是教材选择的依据
A、培训目标&B、培训计划&C、课程原则&D、课程计划
&189、对职业培训的评价必须以(&)为总目标、总要求
A、培训效益&&B、社会需求&C、学员发展&D、课程目标
&190、在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要素中,(&)是首要的、基础的、决定性的要素。
A、人员要素&B、资金要素&C、设施要素&D、商品要素
&191、科学的人员素质测评必须借助于严格的(&)
A、测量手段&B、分析评价&&C、统计手段&D、观察描述
&192、(&)是指为实现已定的决策目标而对各项具体管理活动及其所需人力、财力、物理做出的设计和谋划。
&&&&A、大纲&B、计划&C、项目&D、规划
&193、计划的内容包括四个要素:目标、措施、步骤和(&)。
&&&&A、预算&B、要求&C、约束条件&D、组织者
&194、现代计划技术与方法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提供了很好的手段,主要包括:滚动计划法、(&)、投入产出法等三种。
&&&&A、任务分析法&&B、模块划分法&C、目标分解法&D、网络计划技术
&195、制定培训总体计划的(&),是指从企业整体的宏观管理讲,培训计划要解决的为问题或者要达到的目的。
&&&&A、目标&B、目的&C、要求&D、前提
&196、(&)是指特定工作的实际需要与任职者现有知识能力之间的差距。
&&&&A、培训需求&B、需求&C、培训&D、需求分析
&197、(&)是指在规划与设计每项活动之前,由培训部门、主管人员、工作人员等采用各种方法与技术,对组织及其成员的目标、知识、技能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培训内容的一种活动或过程。
&&&&A、培训需求&&B、培训需求分析&C、预测需求分析&D、培训需求预测
&198、(&)的核心就是通过对组织及其成员的现有与应有状况的差距的分析,来确定是否需要培训及其培训的内容。
&&&&A、培训需求&B、需求分析&C、培训预测&D、预测分析
&199、企业对培训产生需求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原因,一是内外环境和人员发生了变化,二是(&)。
&&&&&A、现状与愿望存在着差距&&&&&&&B、同行之间存在着差距
&&&&&C、愿望与同行之间存在着差距&&D、现状与愿望或与同行之间存在着差距
&200、预测培训需求的基本方法有:组织整体分析法;(&);员工个体培训需求分析法;绩效分析法等等一共十种分析法。
&&&&&A、工作现状分析法&&&&&B、工作任务分析法
&&&&&C、企业需求分析法&&&&&D、企业现状分析法
&201、为了保证培训需求预测和预测的有效性,培训需求预测应在三个层次上进行。第一个层次是个体层次;第二个层次是组织层次;第三个层次是()。
&&&&A、战术层次&B、战略层次&C、集体层次&D、企业层次
&202、(&)是用于分析和预测培训需求的有效方法。
&&&&A、问卷调查法&B、逻辑推理模式&&&&&C、面谈分析法&&&D、客户调查法
&203、(&)是指在一定的条件约束下,具有明确培养目标的一次性培训活动。
&&&&A、培训项目&B、培训计划&C、培训周期&D、培训需求
&204、(&)在很大程度上只是策划的最终结果,比较多地表现为再目标、条件、战略和任务等都已明确的情况下,为即将进行的活动提供一种可具体操作的指导性方案。
&&&&A、规划&&&&B、培训&&&&C、项目&&&&D、计划
&205、组织实施培训计划应注意的问题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密切配合,相互沟通;(&)。
&&&&&A、严格监控,保证进度&&&&&B、严密组织,协调一致
&&&&&C、严格检查,杜绝遗漏&&&&&D、严密策划,独树一帜
&206、课程开发与培训项目的关系是:(&);课程开发反作用与培训项目。
&&&&&A、主与次的关系&&&&&&&B、内与外的关系
&&&&&C、局部与全局的关系&&D、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207、培训项目包括培训目标、课程设置、选定教材、教师聘任、具体实施、考试测评、(&)等诸多要素。
&&&&A、培训费用支出&B、效果反馈&C、归纳总结&D、奖励评比
&208、课程内容的编排唔一定之规,主要有以下做法:按工作程序安排;(&);按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考核内容要求安排;按不同层次的需要层层扩展;相对独立,能分能合。
&&&&&A、按重点难点顺序安排&&&&&B、按由浅入深的难易程度安排
&&&&&C、按知识系统安排&&&&&&&&&D、按知识结构安排
&209、通常职业培训课程开发依据三个要素:第一是(&),他是课程开发的前提和主导。第二是制约机制,它在课程开发中是一个起着支撑作用的平台。第三是个性发展,它是课程开发的核心。
&&&&&A、企业需求&B、市场需求&C、社会需求&D、职业需求
&210、(&)是解决某以问题或创造某种产品的能力,而这一问题或这种产品在某一特定文化或特定环境中被认为是有价值的。
&&&&&A、智商&B、智能&C、才能&D、智慧
&211、(&)是指学生在学完某种课程时应有的能力或行为改变,即课程所要达到的、体现在学生身上的预期结果。
&&&&&A、职业技术课程&B、职业分析&C、职业需求&D、职业技术课程目标
&212、收集教育培训素材时要界定涵盖范围,根据职业培训(&)的需求确定内容,并归纳整理分类,以备编排选用。
&&&&&A、项目目标&B、调研&C、计划&&D、市场
&213、(&)是通过系统地收集信息,对职业培训的属性、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
&&&&&A、培训评价&B、评价&C、培训&D、能力
&214、阶段评价方案的目的在于了解被评价者在培训过程中形成或得到了哪些(&)、知识、技能,还存在什么问题,几时得到反馈信息,以便改进工作。
&&&&&A、教育&&B、收获&C、品质&D、能力
&215、指导对于培训事业发展的意义在于:指导是现代培训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指导是现代培训思想和观念的重要体现;(&)。
&&&&&A、指导是职业化发展的需要&&&&&&&&&&B、指导是现代化理念的需要
&&&&&C、指导是专业化培训发展的重要内容&D、指导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216、(&)是帮助员工提高能力、改进工作业绩、促进组织发展的重要手段。
&&&&A、培训&B、指导&C、评价&D、计划
&217、(&)是在团队环境下共享各自的思想和角色的过程。
&&&&A、激励&B、专题研究&C、团队培训&D、研讨会
&218、(&)是通过对人的能力的测查来分析其适合的工作种类、工作环境及工作内容。
A、测评&B、人员测评&&C、人员素质测评&D、人员素质测评工作
&219、(&)的核心思想是指:人的动力因素及职业兴趣,应与其所从事的工作相匹配,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在工作中创造成绩。
&&&&&A、人职匹配&B、特性因素&C、二因素结构&D、职业因素
&220、美国心理学家(&)创立的人职匹配理论。
&&&&&A泰罗&B、甘特&C、霍兰德&D、吉尔布雷斯
&221、卡特尔(&)种人格因素测验是由美国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的卡特尔教授创立的。
&&&&A、15&B、14&C、16&D、17
&222、确定测验目的是命制测验的第一步,一般要注意:(&);明确测验内容。
&&&&&A、明确测验对象&&B、明确测验的用途
&&&&&C、明确测验性质&&D、明确测验的意义
&223、测验分析报告的基本结构:包括标题、撰写人、(&)、具体内容四部分。
&&&&&A、撰写时间&B、内容概要&C、结论&D、基本数据
&224、面试环境的布置要遵循的原则是:(&);宽松性原则;舒适性原则。
&&&&&A、色彩鲜明性原则&&&&&B、明亮性原则
&&&&&C、设施简洁性原则&&&&&D、稳定性原则
&225、面试位置的排列有:圆桌形式;(&);横一对一式;纵一对一式。
&&&&&A、方桌形式&B、斜一对一式&C、正一对一式&D、长桌形式
&226、岗位职务描述是一项全面的技术性很强的评价过程,这一过程基本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分析阶段、(&)。
&&&&&A、完成阶段&B、总结阶段&C、分解阶段&D、反馈阶段
&227、车间主任是(&)。
&&&&&A、职业&B、工作&C、工种&D、岗位
&228、计算机网络按功能分为(&)。
&&&&&A、资源子网和局域网&&B、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C、通信子网和广域网&&D、局域网和广域网
&229、适合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组建的计算机网络是(&)。
&&&&&A、城域网&B、广域网&C、通信子网&D、局域网
&230、教学活动的总体实施方案中,课程设置的内容包括(&)。
&&&&&A、内容及范围&B、效益和利润&C、等级和层次&D、实习与操作
&231、教学系统设计的要点包括(&)。
&&&&&A、教师&B、教材&C、政策&D、等级
&232、美国教育家泰勒认为,有三种基本的资源已被人们用来作为决策的选择,其中一种资源为(&)。
&&&&&A、企业的需求&B、领导的意图&C、利润的导向&D、有组织的学科内容
&233、课程设计的任务有(&)。
&&&&&A、教学进度的安排&&&&&B、培训教材的选择&
C、课程形式的确定&&&&&D、教学目标的确定
&234、培训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有(&)。
&&&&&A、培训教师的选择&&&&&B、教学目标的确定
&&&&&C、教学场所的安排&&&&&D、培训教材的选择
&235、培训教学设计的原则有(&)。
&&&&&A、系统综合原则&B、客观真实原则&C、易于操作原则&D、实事求是原则
&236、职业培训教学管理的物质体系包括教学场所和(&)两大方面。
&&&&&A、培训教师&B、仪器设备&C、工作人员&D、教学设施
&237、职业培训教师的基本工作职责要求,在职业培训教学活动中,职业培训教师要充当(&)。
&&&&&A、主持人&B、演员&C、操作员&D、陪练员
&238、职业培训教学辅助人员具有以下特性(&)。
&&&&&A、职业培训教学工作的精神支持者&B、职业培训教学活动的工作组织者
&&&&&C、职业培训教学工作的物质支持者&D、职业培训教学工作的行政命令者
&239、职业培训教师应具有如下特性(&)。
&&&&&A、教学活动的组织者&&B、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C、教学活动的解答者&&D、教学活动的指导者
&240、职业培训教学管理人员体系主要包括(&)和辅助人员两方面。
&&&&&A、教练&B、骨干人员&C、教师&D、中层领导
&241、职业培训教学管理系统的构成要素从基本类型上分,可划分为(&)和物质系统两方面。
&&&&&A、人员系统&B、教学系统&C、教师系统&D、辅助人员系统
&242、讲企业活动模型化,在训练场所中制造竞争状态,让受训这体会其运营的训练技法称为(&)。
&&&&&A、经营演习&B、角色扮演法&C、教育游戏法&&D、体验学习法
&243、没有固定的规划和结论,自由交谈的研究方式称为(&)。
&&&&&A、专题讨论会法&&B、自由讨论法&C、小组讨论法&D、论坛讨论法
&244、按照预先编写的知道材料,由指导员、讲师不断地诱导学习这进行讨论的方法称为(&)。
&&&&&A、自由讨论法&B、集团思考法&C、定型化讨论法&D、专题讨论会法
&245、角色扮演法的优点有(&)。
&&&&&A、可以开展活泼的学习活动&&&&&B、可以一对多数人进行
&&&&&C、可以传授抽象、基础的内容&&D、可以提供随机应变的话题
&246、人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教学模式,其中最基本的是(&)模式。
&&&&&A、讲授论&B、认识论&C、实践论&D、实验论
&247、教师在编写教案时,用文字的形式讲备课的内容表达出来,这种形式称为(&)。
&&&&&A、文字表达法&B、表格法&C、卡片提示法&D、启迪法
&248、目前,教学方法依照不同标准分为不同类别,属于&认识&类别的教学方法是(&)。
&&&&&A、情景教学法&B、欣赏教学法&C、设计教学法&D、演习法
&249、教师对(&)的钻研程度影响教案的编写质量。
&&&&&A、教学大纲&B、教学计划&C、教学内容&D、教学进度
&250、编写教案可以明确(&)应当完成的具体任务。
&&&&&A、教师&B、教师和学员&C、学员&D、教学组织者
&251、课时计划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
&&&&&A、教案&B、教程&C、教具&D、教学目标
&252、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
&&&&&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C、共产主义&D、行为主义
&253、根据《职位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企业(&)。
&&&&&A、不得挪用、克扣应上缴的税金
&&&&&B、不得挪用、克扣拨给下属单位的经费
&&&&&C、不得挪用、克扣职业教育经费
&&&&&D、不得挪用、克扣上缴的有关经费
&254、(&)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集中表现。
&&&&&A、为军队服务&B、为人民服务&C、为职工服务&D、为学生服务
255、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主张通过(&)。
&&&&&A、学习知识来改变行为&&&&&&&&&B、尊重人的本性,改变其行为
&&&&&C、学习知识的过程来改变行为&&D、强化或模仿来形成与改变行为
&256、企业经验管理的要素主要包括(&)。
&&&&&A、人员、资金、场所与设施、商品与服务、信息、时间等
&&&&&B、人员、资金、场所与设施、过程、信息、时间等
&&&&&C、人员、资金、场所与设施、商品、资料、时间等
&&&&&D、人员、资金、场所与设施、过程、资料、时间等
&257、计划作为一项管理职能,通常具有(&)。
&&&&&A、目的性、首要性、普遍性、一般性、效率性
&&&&&B、目的性、次要性、普遍性、适应性、效率性
&&&&&C、目的性、首要性、特殊性、适应性、效率性
&&&&&D、目的性、首要性、普遍性、适应性、效率性
&258、培训需求用下式表示,正确的是(&)。
&&&&&A、培训需求&=&现有能力&-&要求的能力
&&&&&B、培训需求&=&现有能力要求&-&需要的能力要求
&&&&&C、培训需求&=&要求具备的能力&-&现有能力
&&&&&D、培训需求&=&现有已有的能力&&&要求具备的能力
&259、培训课程目标的三个要素是(&)。
&&&&&A、操作目标、条件和标准&&B、操作目标、场地与设施
&&&&&C、操作目标、教师与条件&&D、操作目标、教师与标准
&260、课程开发反作用于培训项目主要体现在(&)。
A、课程开发可以支配培训项目内容&&&&&&&B、课程开发可以决定培训项目内容
C、课程开发可以匡正培训项目的偏颇&&&&&D、课程开发可以引领培训项目内容
&261、培训教材选用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
&&&&&A、教材内容要突出技能训练
&&&&&B、教材选用应先选理论联系实际、突出技能特点的教材
&&&&&C、教材内容要有实用性&
D、教材内容要有新颖性
&262、教材选用的&系统性原则&要求(&)。
&&&&&A、教材要突出实用性&
B、教材要多样性
&&&&&C、教材内容既要相对独立,又要注意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
&&&&&D、教材要注意相符相适性
&263、培训评价最直接的目的是(&)。
&&&&&A、提供全民的技术业务素质&&&&&B、提高企业员工的操作技能
&&&&&C、提高培训工作的社会效益&&&&&D、提高培训质量,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264、培训评价的方向性原则要求(&)。
&&&&&A、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引导培训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B、发挥评价的系统性作用&&
C、客观真实地反映培训全过程
&&&&&D、培训评价必须符合社会需求
&265、在培训结束后所进行的评价是(&)。
&&&&&A、诊断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过程评价
&266、岗位的五大特点是(&)。
&&&&&A、管理性、层次性、变化性、可测性、经济性
&&&&&B、技师型、层次性、变化性、可测性、经济性
&&&&&C、类别性、层次性、变化性、可测性、经济性
&&&&&D、指标性、层次性、变化性、可测性、经济性
&267、(&)是指在组织内存在的、能够影响培训效果的诸因素总称。
&&&&&A、组织环境&B、组织气候&C、组织态度&D、组织机构
&268、课程是研究(&)的问题。
&&&&&A、学什么&B、如何教&C、如何学&D、教什么
&269、职业技能鉴定是对劳动者具有和达到某种职业所要求的(&)认证。
&&&&&A、能力和态度&&&&&B、知识和能力
&&&&&C、知识和技能&&&&&D、操作技能和态度
&270、长期培训计划的重要意义在于明确培训的(&)。
&&&&&A、方向性、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和资源配置
&&&&&B、方向性、过程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和资源配置
&&&&&C、方向性、需求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和资源配置
&&&&&D、方向性、结果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和资源配置
&271、(&)是职业技术课程评价的主要标准。
&&&&&A、职业分析&B、职业需求&&C、职业目标&D、职业能力
&272、(&)确定以后,由哪些机构和人员完成哪些分支目标是第二步要考虑的问题。
&&&&&A、总体目标&B、分支目标&C、措施步骤&D、约束条件
&273、确定完成目标的(&)的主要依据是各机构的职责,人员素质和计划的内容。
&&&&&A、机构和人员&B、措施与步骤&C、时间与顺序&D、约束条件
&274、职业道德可采用&守则&、&公约&、&章程&的形式,体现出(&)。
&&&&&A、形式的单一性&B、形式的规范性&C、形式的多样性&D、形式的稳定性
&275、(&)是指从业人员对所从事职业的看法及其在工作中的表现。
&&&&&A、职业关系&B、职业声誉&C、职业能力&D、职业利益
&276、下列层次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A、法律、宪法、行政法规、规章&&&&&B、法律、行政法规、宪法、规章
&&&&&C、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D、宪法、规章、法律、行政法规
&277、(&)的出台,为我国工人考核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A、《职业技能鉴定规定》&&&&B、《工人考核条例》
&&&&&C、《企业职工培训规定》&&&&D、《职业培训实施管理规定》
&278、我国教育的根本宗旨是(&)。
&&&&&A、促进经济发展&&&&&&&B、提高国民素质&
&&&&&C、提高企业竞争力&&&&&D、完善市场机制
&279、绩效分析法是通过绩效考核,对实际绩效与标准绩效的差距,重点分析(&)。
&&&&&A、产生差距的原因&&&&&B、个人能力的差距
&&&&&C、组织绩效的差距&&&&&D、行为动机模式
&280、知识经济以(&)为第一生产支柱。
&&&&&A、智力资源&B、高新技术&C、高技术产业&D、高等教育
&281、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
&&&&&A、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B、人尽其才
&&&&&C、人事相宜&&&&&&&&&&&&&&&&&&&D、实现组织目标
&282、员工考评的核心在于(&)。
&&&&&A、考核要素的完整&&&&&B、要素标志的建立
&&&&&C、状态标度的制定&&&&&D、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
&283、通常人们所说的&防人之心&,是一种(&)。
&&&&&A、自私心理&B、偏见心理&C、恐惧心理&D、猜疑心理
&284、制定评价标准的前提是(&)。
&&&&&A、确定培训目标&B、确定培训目的&C、确定评价目标&D、确定评价目的
&285、准确把握备课的切入点就是要(&)。
&&&&&A、明确能力性目标&&&&&&&&&&&&&&&&&B、明确知识性目标
&&&&&C、领会大纲,吃透教材,了解学生&&D、明确思想性目标
&286、学科性教材重在体现知识的传授,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
&&&&&A、技能结构&B、理论结构&C、课本知识&D、综合课题
&287、职业技术(&)是课程结构选择的主导因素。
&&&&&A、课程开发&B、课程目标&C、课程内容&D、课程评价
&288、人员素质测评的核心问题是(&)。
&&&&&A、能力水平及倾向测评&&&&&B、个性衡量评价
&&&&&C、行为特征衡量评价&&&&&&&D、谋求人职匹配
&289、(&)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为获得生活所得,运用个人能力进行活动的范围。
&&&&&A、岗位&B、工种&C、职业&D、职责
&290、下列选项,并非岗位职务描述调查阶段工作的一项是(&)。
&&&&&A、设计调查方案&
B、编制调查提纲和问卷
&&&&&C、运用各种调查方法进行实地调查
&&&&&D、收集员工必须具有的特征性的信息
&291、在知识性教育培训中,(&)和概念教育是互相联系的。
&&&&&A、教授概念&B、事实教育&C、提高解决问题能力&D、促进创造性的教育
&292、培训前,应对导致企业营运效率不高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
&&&&&A、组织经营效率&&&&&&&B、培训的针对性
&&&&&C、组织潜在能力&&&&&&&D、培训的经济效益
&293、(&)是制定培训计划最重要的依据。
&&&&&A、培训条件&B、组织气候&&C、培训需求&D、组织环境
&294、企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因而培训需求预测应具有(&)。
&&&&&A、时效性&B、前瞻性&C、有效性&D、能动性
&295、(&)是课程开发的基础,也是第一步。
&&&&&A、分析、吃透培训项目的目标、目的
&&&&&B、分析、吃透培训教材的内容、结构
&&&&&C、分析、吃透培训课程的目标、目的
&&&&&D、分析、吃透培训项目的内容、结构
&296、职业技术课程的评价主要采用(&)。
&&&&&A、背景评价&B、输入评价&C、过程评价&D、成果评价
&297、一般职业能力测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验了解被测试人从事职业活动的(&)。
&&&&&A、各种基本知识&B、各种基本技能&C、各种基本能力&D、各种基本潜能
&298、分析测验结果的核心问题,就是(&)。
&&&&&A、对于分数的解释&B、对于分数的分析&
C、对于试题的解释&D、对于试题的分析
&299、(&)就是目前被各方面遵从的网际互联标准。
&&&&&A、ISP&B、TCP/IP协议&C、IP地址&D、DNS
&300、(&)决定课程的设计方向和形式。
&&&&&A、教学目标&B、教学目的&C、课程模式&D、课程结构
&301、现代培训课程设计的课程内容,以(&)为出发点去选择并组合。
&&&&&A、现代教育理论&B、系统思想&&C、实现课程目标&D、优化课程结构
&302、职业道德是人们在(&)中应遵循的行为准则。
&&&&&A、职业活动&B、业余生活&&C、社会生活&D、相关工作领域
&303、(&)是指从业人员对所从事职业的看法及其在工作中的表现。
&&&&&A、职业态度&B、职业声誉&C、职业能力&D、职业利益
&304、&以人为本&理念的核心是(&)。
&&&&&A、企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B、重视人、尊重人
&&&&&C、人才是未来经济竞争的制高点&&&&&&&D、向人才要效益
&305、在我国一系列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中,与职业教育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是(&)。
&&&&&A、企业培训规定&B、教师法&C、职业教育法&D、教育法
&306、市场经济产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
&&&&&A、市场产生、存在和发展&
B、市场调节处于主导地位
&&&&&C、高度社会化的社会分工的产生、存在和发展
&&&&&D、价值规律的产生、存在和发展
&307、职工的职业态度、责任感、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等,统称(&)。
&&&&&A、职业习惯&B、职业能力&C、职业品质&D、职业潜力
&308、企业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是指对(&)两方面的要求。
&&&&&A、思想修养和文化知识&&&&&B、道德品质和实际能力
&&&&&C、个体素质和群体素质&&&&&D、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
&309、职业培训与经济社会之间的联系具有(&)。
&&&&&A、广泛性、综合性、严肃性&B、直接性、显著性、快捷性
&&&&&C、超前性、单一性、规范性&D、间接性、显著性、实用性
&310、网络计划技术是运用网络的形式来组织生产和进行(&)的一种科学方法。
&&&&&A、计划制定&B、计划分析&C、计划实施&D、计划管理
&311、企业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不断变化的过程,因而培训需求预测应具有(&)。
&&&&&A、时效性&B、前瞻性&C、有效性&D、能动性
&312、培训项目对课程开发有(&)。
&&&&&A、绝对权威性&B、引领支配性&C、过程评价&D、成果评价
&313、职业技术课程的评价主要采用(&)。
&&&&&A、背景评价&B、输入评价&C、过程评价&D、成果评价
&314、根据表格处理功能,采用&块涂黑&的方法,以实现对表格对象选定的目的,应有的是(&)。
&&&&&A、创建表格功能&B、选定表格功能&C、编辑表格功能&D、绘制表格功能
&315、(&),即题目是否真正反映要考察的能力点。
&&&&&A、题目的代表性问题&&&&&&&B、题目的公平性问题
&&&&&C、题目的效度&&&&&&&&&&&&&D、测验的形式
&316、现代培训课程设计的课程内容,是以(&)为出发点去选择并组合。
&&&&&A、现代教育理论&&B、系统思想
&&&&&C、实现课程目标&&D、优化课程结构
&二、多选题
1、&人员素质测评的内容包括(&)。P218
A、人的能力&&&&&&&&&&&&&&&&&&B、学历
C、个人风格&&&&&&&&&&&&&&&&&&D、专业知识
&2、笔试测验的基本类型中根据测验发问的形式分类,可分为(&)。
A、认知测验&&&&&&&&&&&&&&&&&&&B、构造性测验
C、人格测验&&&&&&&&&&&&&&&&&&&D、难度测验
E、投射性测验
&3、培训项目开发的主要方法,从项目开发内容看有:(&)。
A、积累性开发&&&&&&&&&&&&&&&&&B、指令性开发
C、自主性开发&&&&&&&&&&&&&&&&&D、即时性开发
E、前曕性开发
&4、培训项目与课程开发之间的关系为(&)。
A、培训项目决定课程开发&&&&&&&B、培训课程决定项目开发
C、培训课程支配项目开发&&&&&&&D、培训项目支配课程开发
E、培训项目引领课程开发
&5、培训课程教学大纲与培训课程的关系是:(&)。
A、培训课程开发为培训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提供了依据和前提
B、培训课程教学大纲是为培训课程的实施制定的具体行动方案
C、培训课程教学大纲与培训课程两者相辅相成
D、培训课程教学大纲与培训课程有不同的培训实施计划
E、培训课程教学大纲与培训课程两者是互不影响的
&6、培训教材和培训课程之间的关系是:(&)。
A、培训教材是依据培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的、开发的
B、培训课程是依据培训教材内容设计和开发的
C、培训课程是依据培训教材的教学目标设计的
D、培训教材是培训课程内容和形式的具体化
E、培训课程是培训教材内容的具体化
&7、岗位职务描述方案审核的主要内容有(&)。
A、岗位描述方案是否符合实用性、个性化和专家行为原则
B、岗位描述方案的内容在操作过程中,是否具有科学性
C、岗位描述方案是否符合动态管理原则
D、岗位描述方案文件结构是否合理
E、岗位描述的内容能否应用于实际
&8、工作中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是(&)。
A、从工作需要出发的原则&&&&&&&B、宽松豁达原则
C、诚实守信原则&&&&&&&&&&&&&&&D、平等原则
E、非常自信的原则
&9、市场中的商品交换具有的特点是(&)。
A、商品的质量&&&&&&&&&&&&&&&&&B、商品的买方
C、商品的卖方&&&&&&&&&&&&&&&&&D、买卖商品的价格和数量
E、商品生产的场所
&10、培训需求分析预测的组织整体分析方法主要从(&)方面加以分析。
A、对组织的人力资源规划的分析&B、对组织的现状分析
C、对组织的效率及其业绩的分析&D、对组织的人员状况的分析
E、对组织文化建设的分析
&11、培训项目审定的作用主要有(&)。
A、可行性分析作用&&&&&&&&&&&&B、把关作用&
C、联系实际的作用&&&&&&&&&&&&D、沟通作用
E、促进作用
&12、制定培训总体计划的常用方法一般有(&)。
A、培训计划会议&&&&&&&&&&&&&&B、部门经理沟通
C、领导决策&&&&&&&&&&&&&&&&&&D、培训部门会议
E、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会议
&13、示范性培训课程的显著特点有(&)。
A、必须采用多媒体教学软件&&&&&B、以高新技术的应用为基本特征
C、培训难度较大、要求高&&&&&&&D、培训课程的内容难以接受
E、培训投入较大
&14、培训教材开发的新趋势是指(&)。
A、教材研发无纸化趋势&&&&&&&&&B、教材多媒体化趋势
C、教材研发多样化趋势&&&&&&&&&D、教材结构模块化趋势
E、网络教学及网上教材趋势
15、影响培训评估方案质量的因素主要有:(&)。
A、培训评估方案的针对性和全面性
&&&&B、培训评估人员构成的合理性
&&&C、选择方法、时间安排的科学性
&&&&D、方案设计这个人的特征
&&&&E、评估所需相关物质保障的合理性
&16、指导培训质量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有(&)。
A、系统性和针对性原则&&&&&&&&&B、培训需求分析原则
&&&C、科学性和示范性原则&&&&&&&&&D、简明化原则
&&&&E、指导工作以发展为主题
&17、在进行培训指导时,应掌握的技巧有(&)。
A、以鼓励被指导者为基本前提
&&&&B、应学会实施间接的指导
&&&&C、注意在工作中进行观察
&&&D、能够预见将来发生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E、能够准确、具体地传递指导信息
&18、实施培训指导对培训事业发展的意义是(&)。
A、指导是现代培训发展提出的基本要求
&&&B、指导是现代培训思想和观念的重要体现
&&&C、指导是现代培训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D、指导是个性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E、指导是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19、培训教学督导的内容有(&)。
A、对教学前期的监督&&&&&&&&&&&B、对培训需求的过程的监督
&&&C、对教学中期工作的监督&&&&&&&D、对教学评价的监督
&&&E、对教学后期工作的监督
&20、高级培训师在知道开发培训课程时,指导重点应是开发培训课程的需求定位方法的开发方法,为此需要做好的工作是(&)。
A、如何确定课程的教学方法&&&&&B、分析真正的培训需求
&&&C、如何确定课程内容和形式&&&&&D、课程的论证和修改
&&&&E、课程实施的结果评价
&21、市场中的商品交换具有的特点是(&)。
A、产品的价格和买卖数量&&&&&&&B、商品的需求方
&&&C、商品的供应方&&&&&&&&&&&&&&&D、商品的价格和买卖数量
&&&&E、商品或产品的交换场所
&22、开发培训项目的基本方法包括(&)。
A、搜集信息,把握趋势&&&&&&&&
&&B、发现问题,提出设想
&&&&C、识别机遇与需求,给出项目提案
&&&D、进行可行性研究,做出决策
&&&E、环境因素
&23、培训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
A、经济性原则&&&&&&&&&&&&&&B需求至上的原则&
&&&C、管理标准便于评价的原则&D、动态渐进、持续改进的原则
&&&E、一致性原则
&24、培训需求预测应遵循的原则有(&)。
A、客观性原则&&&&&&&&&&&&&&B、适时性原则
&&&&C、广泛性原则&&&&&&&&&&&&&&D、经济性原则
&&&&E、准确性原则
&25、常见的教材研发组织形式有(&)。
A、专人负责制&&&&&&&&&&&&&&&B、政策导向式
&&&C、行业协作式&&&&&&&&&&&&&&&D、科教协作式
&&&&E、小组研讨式
&26、培训课程开发应遵循(&)。
A、一致性原则&&&&&&&&&&&&&&&B、系统性原则
&C、技能性原则&&&&&&&&&&&&&&&D、操作性原则
&&&E、针对性原则
&27、企业经营管理要素主要包括:资金、场所、(&)等几个方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财、物。
A、人员&&&&&&&&&&&&&&&&&&&&&B、商品
&&&C、信息&&&&&&&&&&&&&&&&&&&&&D、设施
&&&E、需求
&28、分析员工素质的基本依据(&)。
A、个性潜能及人格特质&&&&&&&B、学历水平及职业资格水平
&&&C、人格特征分析&&&&&&&&&&&&&D、职业需求
&&&E、工作能力
&29、培训需求的成因具体概括为(&)。
A、环境变化&&&&&&&&&&&&&&&&&B、人员变化与工作变化
&&&C、企业状况的变化&&&&&&&&&&&D、现状与愿望的差距
&&&E、与同行间的绩效差距
&30、制定培训总体计划,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以培训需求预测为依据&&&&&B、以行业、企业培训规划为依据
&&&C、以企业发展目标为依据&&&&D、以各部门的工作计划为依据
&&&E、以能够掌握的培训资源为依据
&31、示范性培训课程开发的原则有(&)。
A、满足企业技术引进之急需原则&B、体现新技能的原则
&&&C、满足企业发展之急需原则&&&&&&D、体现新高原则
&&&E、符合培训课程开发的一般原则
&32、示范性培训教材开发的原则有(&)。
A、以企业新技术、新技能发展为导向,以突出职业能力培训为核心
&&&B、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
&C、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去开发示范性教材&
&D、内容精选的个性化
E、表现形式要更加灵活
&33、企业培训教学特有的教学模式有(&)。
A、班级教学制&&&&&&&&&&&&&&B、现场教学制
C、灵活教学制&&&&&&&&&&&&&&D、企校(校企合作制)
&&E、个别教学制
&34、企业培训教学管理的物质系统包括(&)。
A、企业培训的电脑、投影仪等
&&B、企业培训的教学场所
&&C、企业培训的教学设备
&&D、企业培训的工具、装备
&&E、企业培训的各种材料
&35、培训教学督导的意义在于(&)。
A、有利于培训需求的分析与把握
&&B、有利于使培训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到保质保量
&&C、有利于培训评价
&&D、有利于对教学过程总体情况的把握
&&E、有利于改进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36、培训课程与培训学科的区别(&)。
A、课程目标不同&&&&&&&&&&&&&&&&&&&B、注重时效性的程度不同
&&C、课程内容、编排形式不同&&&&&&&&&D、课程实现形式不同
&&E、课程评价不同
&37、开展培训质量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有(&)。
A、一致性&&&&&&&&&&&&&&&&&&&&&&&&&B、预防性原则
C、协作性原则&&&&&&&&&&&&&&&&&&&&&D、可操作性
&&E、全程控制、全员参与的原则
&38、培训企业管理必须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是(&)。
A、客观性要求&&&&&&&&&&&&&&&&&&&&&&B、灵活性要求
&&&&C、目标性要求&&&&&&&&&&&&&&&&&&&&&&D、适时性要求
&&&&E、效果性要求
&39、在培训评价方案中,对指标体系的审定要素为(&)。
A、一致性&&&&&&&&&&&&&&&&&&&&&&&&&&B、完备性
&&&&C、可行性&&&&&&&&&&&&&&&&&&&&&&&&&&D、可操作性
&&&&E、必要性
&40、培训质量管理体系构成的要素有(&)。
A、控制文件&&&&&&&&&&&&&&&&&&&&&&&B、控制方法
C、管理与控制基础&&&&&&&&&&&&&&&&&&D、控制程序
&&&&E、作业规范
&41、社会主义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有(&)
A、文明礼貌、助人为乐&&&B、爱护公物、保护环境&
C、爱岗敬业、诚实守信&&&D、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E、遵纪守法
&42、培训师的职责范围和基本任务包括(&)
A、开发培训项目&&&&&&&&&B、进行培训咨询&
C、开发培训教材&&&&&&&&&D、选用教师并评估培训工作&
E、开展教学的组织、管理与实施
&53、《职业教育法》所规定的各方面的主要职责,包括(&)
A、各级政府的主要职责&&&&&&&&&&&&&&&B、行业组织的主要职责&
C、企业、事业单位组织的主要职责&&&&D、职业培训实体的主要职责&
E、参加培训人员的主要职责
&54、影响劳动力需求的主要因素有(&)
A、产品的价格&&B、技术进步&
C、劳动力供给&&&D、外延扩大再生产&
E、人们的收入效应
&55、下列项目对知识经济描述正确的是(&)
A、知识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B、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生产支柱&
C、它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D、它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E、它促进了学校教育的产业化
&56、教育培训统计工作的程序是(&)
A、统计设计&&&&&&&&&B、统计调查&
C、统计资料整理&&&&D、统计分析&
E、制作统计台帐
&57、企业职工培训投资包括(&)
A、专职教职工的工资&&&&&&&&&&&&&B、脱产学习职工的工资&
C、举办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培训师的要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