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 教育三大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成功了吗

教育医疗资源不均衡怎么办?|供给侧改革|教育|三驾马车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教育医疗资源不均衡怎么办?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微信公众号kopleader)专栏作家 易鹏(盘古智库理事长、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指导委员会委员)
  一直以来,社会对于公共服务领域供给侧改革呼声最为强烈,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在供给总量和供给分布上所存在的问题也由来已久。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破题的关键,在于坚持凡社会能办好的,尽可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
教育医疗资源不均衡怎么办?
  在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概念:“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三期叠加,以往过度强调需求侧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理论体系和改革路径已难以实现适应当前国情,一方面长期以来的“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策略带来了产能严重过剩,环境污染严重、经济结构失衡等不良反应,另一方面,对于需求侧的过度强调与干预,造成了民众“刚需”难以被满足的社会问题,同时对经济调整与提振的效果也并未达到预期。
  因此,这次中央财经工作会议适时对改革发展的思路和着眼点进行调整,不单单体现了决策层对于破除经济问题积弊的决心和思路,同时也是决策层将“以人为本”理念充分融入社会经济文化改革中的又一次体现。
  “供给经济学派”在世界上诞生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了,在相关的论述与思考比较多,而当前中国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供给经济学派如何与当前中国国情相结合,如何稳步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落地。对此我有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完善创新创业体系。创新创业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不但有助于提升供给侧参与主体“质与量”,同时还对供给侧模式的完善和丰富有积极意义。一方面,双创中涌现出一波又一波活跃的市场主体,让供给侧参与主体的数量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另一方面,创新创业催生出的新技术新思路,也在不断帮助供给的改善和质量的提升。此外,创新创业所带动的商业模式迭代,也为供给侧改革不断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打车软件为例,在通过效率提升改善了供给,同时还挖掘了市场中新的需求。
  第二,给予公共服务业发展一定的政策空间。一直以来,社会对于公共服务领域供给侧改革呼声最为强烈,医疗、教育、交通等公共服务在供给总量和供给分布上所存在的问题也由来已久。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破题的关键,在于要给予公共服务业发展一定的政策空间,坚持凡社会能办好的,尽可能交给社会力量承担,加快形成改善公共服务的合力,在政府相关部门监管的前提下,鼓励更多市场主体进入供给侧,释放改革红利,进而促进社会整体公共服务水平的改善,让多样化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从而扩大公共服务的受益范围。
  第三,各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协同。在我看来,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改善各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让各要素得到更充分和有效的利用,从而实现社会生产总体成本的降低和总体效率的提升。由于生产要素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资本、人才、技术等,这就需要通过不断深化金融、教育、科研等领域的改革,促进要素向朝阳行业有效集聚,进而通过多领域改革的协同,让供给侧改革落到实处。
  总的来说,从“三驾马车”到“供给侧改革”的转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而更好的推进供给侧改革则需要:积极发挥创新创业体系在新动力的核心作用寻找“增量”;逐步给予公共服务业发展一定的政策空间优化“存量”;不断深化促进各领域改革谋求“协同”,在“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不断践行,实现社会总供需的良性互动,通过多层次多渠道提高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从而推动中国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增长,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共同富裕。
  (本文作者介绍:盘古智库理事长、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简介:
盘古智库理事长、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
手机阅读请扫描
微信二维码医疗教育养老成新三座大山 改革遭遇绕不过的局
来源:新华网
  1982年,江西省瑞金县泽覃公社泽覃大队赤脚医生俞翠娇(右一)等四名团员和青年为了方便群众治病,不管严寒酷暑,翻山越岭,坚持为群众送医送药上门。本报资料图
2008年,在北京的一些大医院,提前一天排队都未必能挂到号。CFP  &&& 无论是医疗、教育还是养老,都折射出了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 吴林 发自北京  杨兰零胃疼了好几年,却一直没上医院。  10年前,这位山东省沂水县农民就在镇上一个烟站打工,每个月收入400元。但因为此前儿子在上大学,每年一到开学,他就不由得皱紧眉头。  5年前,儿子到北京上了公费的研究生,但老杨依然省吃俭用,想为自己“存老本”。他说,儿子毕业后会留在北京,面临买房结婚的压力,自己不想给他增加负担。
然而,几个月前,他胃疼难忍,不得不到县城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是:胃癌晚期。  没钱看病,付不起儿子上学的钱,几年间,老杨一直被这两个负担压得气喘吁吁。而本应属于儿子的养老负担,他又悄悄背到了身上。  看病难、上学难、养老难,在杨兰零家集中体现的三大问题,在很多中国家庭都存在。很多人认为,这是新的“三座大山”,它们的形成说明医疗、教育、养老金制度改革陷入了困局。  大大改善的民生  对于老杨而言,不幸中的万幸是,在检查结果出来不久,他就接受了手术,并且做了3次化疗,恢复情况良好。而由于2年前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万多元的治疗费报销后,可以拿回约7000元。  事实上,从2003年开始,中国就在一些试点地区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数据显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今年的覆盖率已经达到80%左右,而按照中央的要求,2010年将覆盖到百分之百。这也被视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过程中取得的较大成效。  在首都经贸大学保险系教授庹国柱看来,医疗保险覆盖面越来越广,是改革取得成效的一大标志。至于养老金保险,“现在已经覆盖到农民工群体,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将会逐步让农民受益。”  教育改革取得的成就也有目共睹。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史静寰认为,无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其规模的发展速度都令世界吃惊。而从2006年在西部开始免费义务教育,到今年全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这更是中国教育发展前所未有的大提速。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执政党的政治宣言和民众的集体诉求,但从目前来看,离这个理想似乎还有点远。  医院里的天堂和地狱  伍明君是南方一座海滨城市的放射科医生。在工作的二十年间,他时常感到无奈。“有些病人被查出患了癌症,其实并非不能治,但因为连住院押金都交不起,只能回家。”  几年前,他参股所在的科室购买新设备,投入了1万多元。用这台设备做一个检查,需要花掉病人几百元钱,其实,“有些病用旧的机器检查,最多只需要几十元。”他说。  但现在,医生们都抢着让病人使用新的设备。理由很简单,所有出资医生的奖金与新设备的使用频率密切相关。  于是,他经常能看到有病人舍不得出几百元检查费,来了又走了。而一掷千金的人他也见过不少。“有的人得了一个小感冒,却要求做核磁共振。”一份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发布的医改研究报告指出,医疗保障已经成为“富人的俱乐部”。而“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则是很多没有医疗保障者的真实写照。  这份报告同时指出,中国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现在医疗卫生体制出现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是完全错误的,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此外,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本身存在明显缺陷,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变形记》透射的巨大反差  在医疗中形成的落差,在教育方面同样存在。  去年,一档名为《变形计》的节目在湖南卫视热播。其中一期节目《网变》讲的是一个繁华都市的网瘾少年魏程和一个贫困乡村的农家少年高占喜互换7天的故事。魏程生活富足,学习环境优越,却沉迷于网络,不思学习。高占喜父母体弱,他一个人在上学之余负担起了家里的大小事情和田里的农活儿。  另一期节目则是北京重点小学老师苏垒和湘西山村惟一的小学老师吴艺伟的互换。北京的重点中学是明清两朝的官办学校,办学条件优越。而湘西小学的教舍却是吴老师借外出打工弟弟的空房子,孩子们只能在破旧的屋顶和昏暗的光线下学习。  对于城市和农村教育条件的巨大反差,史静寰认为,这涉及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国家对城市和农村的资源配置确实存在现实的差距。  不过,即使是在城市,虽然今年9月1日新义务教育法的实施使得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面免除,但仍有很多家长感受到孩子教育带来的经济压力。相关数据显示,在一个中等城市要养大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大学,要投入的教育成本是30万元。  “老无所养”的悲哀  下有小,上有老。  汶川地震发生后,当南京一位乞讨老汉捐出的105元感动了中国时,却也让人感到辛酸。这背后折射了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现象:中国已经逐渐步入老龄社会,但很多老人却得不到安置,有的甚至不得不以乞讨为生。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业地逐渐转向非农业地的比重在不断增大,而且农产品种植业比较收益越来越低的情况下,过去依靠土地为养老保障的功能将会越来越弱。而在城市,“啃老族”的出现则成为养老的一大威胁。这一名词指的是那些主动放弃就业机会的年轻人,他们赋闲在家,衣食住行全靠父母。  北京青年贾金磊是在2008年年初加入“啃老”一族的。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他失业了。一年过后,他仍然没有找到新的东家。因此,他只能每个月从家里“借”点父母的养老金。不过,与那些透支父母养老金买房的同学相比,他并不认为自己很过分。“有时候我干点零活,也能挣点钱养活自己。反正父母很清楚,他们没法靠我。”  其实,即使受到养老金制度保障的老年人,也能感觉到物价飞涨等带来的压力。香港《南华早报》文章曾指出,2010年中国面临的养老金资金缺口达到1100亿美元。而养老金资产的管理则可能成为比填补资金缺口更严重的问题。据悉,养老金基金只占中国内地居民个人资产组合的1%。相比之下,香港居民所持有的养老金基金为6%,新加坡为28%,美国为37%。  穷人很苦,富人很烦  其实,无论是医疗、教育还是养老,都折射出了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  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达到警戒线0.4左右,这是国际上用来衡量居民收入分配差异一个指标,0.4到0.6为“差距偏大”,0.6以上为“高度不平均”。而如果把在各种岗位外收入、非正常收入也算上,则计算出的实际基尼系数肯定要更大一些。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李迎生认为,基尼系数超高后,低收入阶层会产生“相对剥夺感”,心理失衡严重将导致仇富、报复社会等行为,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同时,将使社会两极分化严重,不能实现公平竞争和资源有效配置,不利于社会健康发展。  事实上,“仇富心理”已经成为当下社会的一个热门词汇。当福布斯中国富豪榜首富出事时,人们大声叫好;当王石陷入“捐款门”事件时,人们一片骂声;而任志强“我是商人,不应该考虑穷人”话语一出,即遭炮轰……这些事件都被视为“仇富心理”的一个体现。  然而,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研究所所长毛寿龙指出,“中国当前所谓的仇富其实并非真的仇富,而是仇不公。穷虽也有不公,但穷人往往是不公的牺牲品,是被动的,不得已而穷之。但富人,则是不公的受益者,是主动的,是得已而富之。”  医疗、教育、养老这三大民生问题都与分配不公有着密切联系,30年来这三大问题一直是改革的难点,未来仍是改革的重点所在。  应正视改革的代价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概括而言,“新三座大山”是改革过程中的产物,究竟如何才能搬倒“新三座大山”?在背负“新三座大山”时,人们对资源分配不均、财政投入的不足非议很多。那么,究竟该如何对症下药呢?  周其仁(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流行的“看病贵、看病难”呼声,掩盖的是另外一个现象:在尚存的“公费医疗”范围内,一些人“看病太便宜”,过多占用了本来就不足够的医疗资源。这不单是医疗体制造成的,也不可能单靠医改就能得到解决。深究下去,这将是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和文化体制的全面改革。  庹国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和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社会保险学会理事):  医保制度确实应该尽快完善,但在现有的财政投入下应该先解决医疗保障覆盖面的问题,而后才是公正与效率应如何结合的问题。  农民工虽然已经纳入养老保险体系中,但现阶段推行的养老保险基金区域统筹与农民工跨省区流动存在矛盾,所以会导致农民工“退保潮”的发生。一方面是加大农民基本保险的财政投入。另外,必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养老保障制度,当然不同地区的保障水平可以有所区别,但不能区别太大,更不能有歧视性待遇。  史静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所副所长):  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由于优质教育资源有限,不能满足所有人的需要,因此出现择校费高等现象。而高等教育收费是基于成本分担原则,在现有的国家财政投入下,义务教育免费,那只有高等教育收费才能扩大其规模。  大学在扩招的同时很难有精力顾及到教育质量的提升。而高等教育在收费的同时要通过支付制度去完善,比如贷款、奖学金、社会救助等。教育特有的滞后性和保守性确实会使它和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但就业难不是教育改革本身的错。  我要指出的是,改革不是田园牧歌,它付出的代价有可能比收益多,我们应正视这一点。(吴林/采访整理) 国际先驱导报
(责任编辑:徐永刚)
08-12-15 19:53·
08-12-06 02:16·
08-11-07 04:31·
08-10-17 15:00·
08-09-11 10:21·
08-08-11 07:35·
08-07-22 08:39·
08-04-08 09:52·
08-03-20 02:54·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火炬新动态 胡锦涛访日 山东火车事故 奥运安全 辱华事件
大米涨价 楼盘降价 手足口病 罕见日食
缅甸风暴 失业率
肥田喜事 火影忍者 我的团长我的团
林心如专辑
我的青春谁做主
潜伏 黑执事 新进职员 咖啡王子1号店 纸醉金迷
我的帅管家
周润发电影全集 郭德纲经典相声
热点标签:
相 关 说 吧
说 吧 排 行
上证指数(77445)
李宇春吧(104510)
茶 余 饭 后2005年中国居民最关心住房、教育、医疗三大改革_网易新闻
2005年中国居民最关心住房、教育、医疗三大改革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新网12月26日电据广州日报报道,2005年,百姓们的日子过得怎么样?中国居民最关心的是什么?由零点调查与指标数据合作完成的“2005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研究”显示,就业、社会保障和住房位于城镇居民最关注的社会问题前三位,而住房、教育、医疗三大改革更是牵动亿万人的心。
  该调查采用了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该调查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西安、南通8个城市,浙江绍兴诸暨、福建福州长乐等7个小城镇及其周边农村地区的岁常住居民进行了入户访问。
  城市居民关注住房改革
  调查显示,住房、医疗和教育这三项改革仍然牵动着全国城镇居民的神经。2005年,26.7%的城镇居民表示关注住房改革,城市居民的关注程度更高(32.8%);19.8%的居民关注医疗制度改革;17.3%的居民关心青少年教育问题及12.4%的居民关注教育体制改革。
  老年人群体最关注医疗改革
  本次调查根据职业、年龄和收入等人口学背景条件,从城市和小城镇地区样本中摘出了四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群体:5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50岁以下且家庭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蓝领阶层、50岁以下且家庭月收入在3001元以上的白领阶层和在校青年学生群体。
  调查显示,蓝领阶层对下岗与就业问题的关注比例(49.4%)明显超过其他三个群体(白领:31.6%;青年学生:30%;老年人群体:29.1%),老年人群体对医疗制度改革的关注比例(30.4%)明显超过其他三个群体(白领:21.5%;蓝领:20%;青年学生:6%)。城镇医疗体制改革是近年来政府致力推进的项目,社会各群体对其的期望都很高。
  农村居民关注农业政策和农民工权益
  2005年,农村居民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发展与自我保护。在前五个社会关注点中,有两个属于发展类问题:农业政策(41.5%)和青少年教育(27.2%),此外23.5%的农村居民表示关心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同时,23.6%的农村居民关心农民工权益问题,19.6%的居民关心社会保障。
  报道称,随着农村居民大批进城打工,一方面农村居民与外界的交流日益增加,从而令大多数人意识到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政策的变化与自己的生活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在打工时遭遇到的种种不公,令农民工意识到维护自身权益非常必要。
  而200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当时的农村居民关心的问题还主要集中在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生活问题上(如42%的农村居民关心乱收费问题、41%关心子女教育问题、31.5%关心贪污腐败、24.9%关心社会治安问题等),与2005年的结果很不相同。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怎么看待我国 2016 年事业单位改革?医疗、教育和交通运输系统未来前景如何?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6,646分享邀请回答4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教育住房医疗三大改革为何屡败?【广饶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468,856贴子:
教育住房医疗三大改革为何屡败?收藏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根本原因是:只动皮毛,未及根本。深化又不敢。人民战争是汪洋大海,可人民现在算啥,真正的智慧被淹摸了,专家是头疼治头。官本位行政化产业化···大隐隐于市。管它春夏秋冬。不平则鸣,到头来南柯一梦。
垃 圾 百 度,还不让发表言论。
就说教育制度为什么要应试。就是因为高考。因为中国人他信学历。。。。你说让学生自己学,上个初中然后找工作不行吗???
家里就不让,必须得考高中,大学。混到高文凭才行
高考这么严格的制度,都有人能替考,代考。。。能搞到答案。。
想想吧。。。。再搞个不是考试的其它什么制度。根本没法执行。。。。
就如现在的大学生申请个贫困生助学金。。。就一片人挤破头。。。
最后得到的竟然有可能是&&&& 某个领导的子女。。。
家里真正贫困的还得不到。。。
在中国人心这么复杂的国家搞法制,制度。
太难了。上级好不容易想个办法。下级总能给破了。高考制度只能这样。
如果高考再不严格,如什么英语四级考试。。(实际上英语四级考试的严格 程序也是非常厉害的结果呢?????)
我估计那会答案满天飞了。。。(电子信号)
太难了。上级好不容易想个办法。下级总能给破了。高考制度只能这样。如果高考再不严格,如什么英语四级考试。。我估计那会答案满天飞了。。。(电子信号)
在中国人心这么复杂的国家搞法制,制度。 太难了。上级好不容易想个办法。下级总能给破了。
高考制度只能这样。 如果高考再不严格,如什么英语四级考试。。
我估计那会答案满天飞了。。。(电子信号)
他马马 的百度
发表个言论
需要写上面那么长!!!!!!!!!!!!!!!
U 塞纳河 K
如果高考再不严格,如什么英语四级考试。。(实际上英语四级考试的严格 程序也是非常厉害的结果呢?????)我估计那会答案满天飞了。。。(电子信号)
难,‘’‘’‘好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登录百度帐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三大医疗中心城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