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混合精度变异系数验证精度如何计算

精确度仅次于DNA识别?虹膜识别究竟有多靠谱
好莱坞大片中,经常有通过扫描眼睛开启保密房间或保险箱的炫酷场景,似乎虹膜识别只是用于高度保密的场所。但事实上,随着物联网时代来临,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虹膜识别技术作为“21世纪最具有发展前途的生物认证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已经被应用于金融、安防、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
虹膜识别技术是基于人眼虹膜进行的身份识别,是目前安全性比较高的生物识别技术之一。虹膜本身和虹膜识别技术的几大特性保证了该技术的安全性远远高于人脸识别和指纹识别。
? 虹膜具有高度独特性
人的眼睛结构由巩膜、虹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部分组成。虹膜位于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占据人眼总面积的65%。包含了最丰富的纹理信息。由许多腺窝、皱褶、色素斑等构成,是人体中最独特的结构之一。其结构复杂性比指纹高数千倍。
这些特征决定了虹膜的唯一性,同时也决定了身份识别的唯一性。每个虹膜都是独一无二的。虹膜的不可替代性大大保障了虹膜识别的可靠性。
? 虹膜有极高的稳定性且不可更改
虹膜的形成由遗传基因决定,人体基因表达决定了虹膜的形态、生理、颜色和总的外观。虹膜在胎儿发育阶段形成,到八个月左右就基本上发育到了足够尺寸,进入了相对稳定的时期。除非极少见的反常状况、身体或精神上大的创伤才可能造成虹膜外观上的改变外,虹膜形貌可以保持数十年没有变化。
另一方面,虹膜是外部可见的,但同时又属于内部组织,位于角膜后面。要改变虹膜外观,需要非常精细的外科手术,而且要冒着视力损伤的危险。所以将虹膜作为“密码”有着更好的“长期安全性”。
? 虹膜有大量的量化特征点用于计算
一个虹膜约有266个量化特征点,而一般的生物识别技术只有13个到60个特征点。266个量化特征点的虹膜识别算法在众多虹膜识别技术资料中都有讲述,在算法和人类眼部特征允许的情况下,算法可获得173个二进制自由度的独立特征点。在生物识别技术中,这个特征点的数量是相当大的。从而在安全性上有很大保障。
? 虹膜识别技术不需要物理接触
指纹识别对手指的清洁度、干燥度要求很高,脏、湿、油等因素都将干扰机器识别。进行指纹识别验证时,手指捺印角度不同、力度不同等因素都会影响到识别结果。而且,指纹识别过程中,指纹采集器上会留下用户的指纹痕迹,用户的指纹存在被复制的可能,安全性大打折扣。
虹膜识别则不需要与机器进行接触,识别过程需要眼睛与机器保持20-25cm左右的距离,不会留下生物残留,也就难以被复制,可靠性更高。在特定场景下使用更加便捷。比如在手上沾水或者戴手套操作手机时,不需要物理接触的虹膜识别显然比指纹识别更方便。
? 虹膜识别技术使用的是活体信息
虹膜识别技术需要活体的虹膜信息,当一个人死亡后,瞳孔会自然放大,从而造成虹膜消失。或者眼球被剥离人体后,虹膜会随瞳孔放大失去活性,将被机器拒识,因此,虹膜识别的安全性更高。而且由于虹膜是生物特征,照片或者视频上的影像是不能被识别的。
? 虹膜识别的认假率极低
在人体生物特征识别领域,认假率是十分重要的指标,它的数值越低,就代表识别越精确,也就越能减少出错的可能性。虹膜识别的认假率为1/1500000,与之相比,指纹识别误识率为0.8%,人脸识别则为2%。有专家认为,在生物识别技术中,虹膜识别的精确度仅次于DNA识别。
Q:虹膜识别的光线和辐射会对人的眼睛和身体造成伤害吗?
A:对眼睛几乎没有伤害。虹膜识别用的是红外线,而且是一般强度的红外线,光照强度跟自然光差不多。使用10万次的辐射小于打1分钟电话。
虽然目前虹膜识别技术还在发展中,但是表现出来的安全性比常用的生物识别技术高许多。这项技术在全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煤矿、银行、监狱、门禁、社保、医疗等多种行业,在个人消费端市场上的应用也呈上涨趋势。研究机构的数据表明,虹膜识别的市场占有率有望从2015年的7%上涨至2020年的16 %,年均复合增速超过36%,其中移动端应用的市场规模为130亿美金,前景十分广阔。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3D/VR全显手机,自由视界
开启裸眼3D/VR新视界
今日搜狐热点中科院自动化所获国际虹膜识别算法竞赛冠军
病童候诊痛苦躺地无人让,悲!
您还看国足比赛吗?
交警拔枪逼停酒驾该不该?
博客劲爆点
第一视频推荐
24小时排行榜
  人民网北京11月19日电  (记者 赵亚辉)在日前结束的国际虹膜识别算法竞赛中,在25个国家和地区的41支参赛团队提交的算法中,来自中科院自动化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谭铁牛团队脱颖而出,以测试性能指标超过第二名41.3%的绝对优势蝉联冠军。  国际虹膜识别算法竞赛由全球著名科学出版集团Elsevier和葡萄牙Beira Interior大学发起,公开面向全世界从事虹膜识别研究的科研院所、企业和个人开展第三方公平测试,是目前国际上难度最高、规模最大的虹膜识别专业测评竞赛。前国际上难度最高、规模最大的虹膜识别专业测评竞赛。  虹膜识别技术是通过获取和分析人眼的虹膜图像来实现高精度的身份识别,在国家和公共安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也是模式识别学科领域的前沿方向。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虹膜识别技术已经可以精确识别近距离用户配合条件下的高质量虹膜图像,但是当虹膜图像受到内在生理变化(如斜视、眼皮和睫毛遮挡、运动模糊等)和外界环境变化(如光照、成像距离、佩戴眼镜等)时,虹膜识别的性能就会急剧下降,将不能满足现实世界复杂环境下身份识别的需求,因此,虹膜识别算法竞赛就是要测试核心算法,以评估整个系统的智能化水平,这也是虹膜识别技术发展的趋势要求。  为了测试虹膜识别方法在复杂应用场景中适应远距离、行进中、低质量虹膜图像的有效性,国际虹膜识别算法竞赛的测评数据包括了虹膜识别应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噪声或者干扰源,如离焦模糊、运动模糊、镜面反射、斜眼、头部偏转、眼睛半闭、睫毛遮挡、眼皮遮挡、戴光学眼镜、隐形眼镜、位置侧偏等,提出了目前虹膜识别领域最具挑战性也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  为了分别测试虹膜识别应用的两大核心技术环节――“虹膜图像预处理”和“虹膜特征抽取与识别”在NICE高难度数据库上的表现,NICE竞赛对应分成两部分:NICE.I(Noisy Iris Challenge Evaluation-Part I)要求算法准确定位和分割出测试虹膜图像的有效区域,NICE.II则要求算法根据虹膜图像分割结果进行特征分析和精确识别。在2008年进行的NICE.I竞赛中,谭铁牛团队战胜了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97支参赛队伍,今年又以绝对优势蝉联了NICE.II的冠军。这充分展示了我国科学家在虹膜识别领域领先国际的整体实力。  自动化所虹膜识别技术研究已持续十余年,先后得到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的资助。面向国家与公共安全领域的战略需求,谭铁牛研究员率领的团队组建了一支包括光学、电路、算法、系统等多学科领域精锐力量的科研团队,坚持从虹膜图像信息获取的源头进行系统创新,从单目到双目、从静态到动态、从近距离到远距离虹膜识别,先后历经三次技术革新,全面突破了虹膜识别领域的成像装置、图像处理、特征抽取、识别检索、安全防伪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不断突破虹膜识别易用性、鲁棒性、安全性、实时性的应用瓶颈,建立了关于虹膜识别比较系统的计算理论和方法体系。该团队还先后撰写了虹膜识别领域世界上第一部英文学术专著,在国际学术刊物和会议发表论文80多篇,其中4篇以长文形式在模式识别国际权威刊物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发表或被接收,建设了国际上最大规模的共享虹膜图像库并在70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个科研团队推广使用,有力推动了虹膜识别学科发展。  不仅如此,科研人员们积极还探索“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道路,打通了虹膜识别从科学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链条,目前虹膜识别科研成果已成功实现了技术转移和产业化。在今年的青海玉树灾区,由自动化所科研人员研发的虹膜识别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在结古镇的红卫村、禅古村和代格村进行示范性应用,将虹膜识别与灾区人员信息管理相结合,有效解决灾区群众身份识别问题,提高了救灾物资和补助的发放速度。此外,虹膜识别技术还广泛应用于矿山安全生产、国家安全部门、军队门禁控制、监狱犯人管理、灾区户籍管理、计生人员验证、考生身份识别、银行客户认证等众多领域,为国家和社会安全做出了贡献。★  联系本文记者赵亚辉  [留言][博客][微博]
【】【】【一键分享
责任编辑:任仲发详解指纹识别声音识别虹膜识别等六种生物识别技术原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详解指纹识别声音识别虹膜识别等六种生物识别技术原理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3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纹身、指纹、虹膜,什么才是最酷的生物识别法?
来源:钛媒体
作者:陈鑫
  2014年,支付宝推出全新支付方式“KungFu”(空付)的概念。它的核心功能为,通过扫描授权,赋予任何实物价值,然后便能使用这些实物进行支付。在买东西时出示该物,快速识别验证后,支付就成功了。
  在介绍其功能的视频中,空付支持识别手臂上的纹身,颈上的挂坠等,只要你授权过此纹身,挂坠,在店家处扫描一下即可支付商品。
  可通过扫描纹身识别身份真的靠谱吗?
  众所周知,纹身是可以被洗掉的,它的稳定性并不强。很多迷人的好莱坞明星为此献上了众多经典的例证。
  比如曾经的金童玉女约翰尼?德普和薇诺娜?瑞德。在恋情结束后,德普把纹在手臂上的“Winona Forever(永远的薇诺娜)”洗掉了两个字母,变成了“Wino forever(永远的酒鬼)”。安吉丽娜朱莉在和第二任丈夫比利?鲍勃?松顿(就是演《冰血暴》的那一位)离婚后,洗掉了左臂上他名字的纹身,并用七条源自她家庭成员出生经纬度的纹身覆盖了残留的印记等等。
  其实纹身,根本不是稳定的生物特征。
  人体组织是一个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活体,细胞也在不断代谢,因此墨滴中的有色颗粒会渐渐扩散到周围皮肤组织中,或因排异而脱离人体,其结果就是纹身图案越来越模糊,颜色越来越淡。
  支付宝这个提出用纹身识别身份的概念,考虑到特征的稳定性,只是一个很酷的纸上方案。
  那么用什么来进行识别才稳定,且更酷呢?
  其实纹身已经够酷了,它不需要携带,不会被忘记,完全极简。卡和密码完全不能做到这点,而比纹身稳定性更强的生物识别也许大有可为。
  如果采用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同样没有携带的成本,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稳定与否了。生物特征的多样性决定了这种识别方式的准确性。较为大家熟悉的指纹、人脸、虹膜,究竟哪种方式最为稳定呢?
  不妨对比一下吧。
三种生物特征对比:指纹、人脸、虹 
  指纹识别
  相较于掌形、人脸,市面上应用最广的指纹识别处于领先地位。但是指纹易磨损、不够稳定,年龄带来的皮肤老化,如皱褶、疤痕、干燥,都会影响指纹识别精度。
  指纹容易被复制。市面上售卖的指纹套即可轻松实现,代替打卡甚至支付。许多厂商声称使用活体指纹检测,其实是通过温度差,判断手指温度和电阻,快速区分真假手指。换句话说,人感冒时,体温上升,指纹识别器可能会认为,“这不是你的手指。”而如果犯罪分子真的想利用你的指纹,砍下来趁热是能够完成识别、认证,进行支付的。这种“黑社会”的情景也许不存在于现实中,但tombkeeper(国内网络安全与黑客界响当当的大佬级人物,目前任腾讯“玄武”安全实验室总监)利用明胶和电热丝,以倒模的方法,成功复制出了能通过检测的手指,试了5次,成功2次。
 指纹识别
  人脸识别(面部识别)
  Ajay Bhalla(全球第二大信用卡组织万事达的安全专家)曾表示,“热衷自拍的新一代用户,他们一定会觉得刷脸支付很酷。”但是用于支付,则需要更多安全的考虑。
  人脸识别技术达到的最高精度97.25%,是由Facebook在2015年刚刚创造的。这个精度大约相当于人通过肉眼识别的水平。光线、化妆、年龄都会影响一个人的面部特征及其识别准确性。一位年轻的时尚女性,精心装扮后的面容和身份证上的照片简直判若两人。
  Google也表示,面部识别的安全性小于图形解锁、PIN码和密码这些传统支付方式。
 人脸识别
  虹膜识别
  虹膜是一个环形区域,被透明的角膜层覆盖,呈现出一种复杂的放射状纹理,这些纹理具有极高的复杂多样性。通过采集、提取、分析和比较这些复杂纹理的差异性,就是虹膜识别技术。
  虹膜识别的错误率远远低于指纹、人脸等。虹膜识别的错误率极低,出色的虹膜识别算法可以达到120万分之一,甚至500万分之一。实际上,虹膜识别系统的性能非常优异,几乎适用于所有人。虹膜识别技术应用的最大障碍,是眼盲而不能注册。
  在采集虹膜图像时,虹膜识别系统对虹膜区域的大小等会进行校正,以便解决瞳孔下意识的缩小和放大,具有极强的适应性。
  虹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在众多生物特征识别中,完全拔得头筹。与人脸一样,虹膜识别也是非接触式,既不用担心设备受损,更不会造成特征被盗取,安全性极高。
 虹膜识别 
  涉及到财产的支付安全,一直是全民广为关注的话题。纹身作为人们个性的彰显,酷,但也会随着皮肤的衰老而衰老,指纹容易被盗取、污染,人脸的误识率则更高,也许用最稳定的虹膜,才是识别本人最好的方法。
  何况通过扫眼来进行支付,本来也够科技够酷,不是吗?
(责任编辑:陈洋)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虹膜识别:“互联网+”时代的身份认证新闻来源:&&&&点击数:1360&&&&更新时间:&&&&& & 2016年1月,基于中科院自动化所核心技术的中国第一款虹膜识别手机正式量产,标志着人眼虹膜将成为“互联网+”时代的身份入口,虹膜手机也将成为大家支付的钱包、银行的金卡、开门的钥匙、通关的证件以及医保的凭据。&  移动互联时代的身份证  &  这款虹膜手机的核心模块,是自动化所持股公司——中科虹霸研发的虹膜识别移动终端产品,其从移动端成像、特征描述与匹配、活体安全防伪、用户交互等方面对移动虹膜识别方案进行了深度优化,实现了极致的用户体验。&  “在生物特征中,虹膜图像存在着随机分布的细节纹理特征,具有唯一性和稳定性,每个人的虹膜都是独一无二的。”自动化所研究员孙哲南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虹膜识别能覆盖更广的用户群体。&  虹膜识别手机提供了新的身份认证方式,可以通过内置镜头来扫描用户的虹膜特征进行身份认定。   虽然已有不少应用案例,但将虹膜技术用于手机,对自动化所科研人员来说还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由于人的虹膜尺寸很小,而虹膜识别所需要的图像分辨率却很高,如何用小巧的近红外光摄像头采集虹膜信息是一个技术难点,必须精心设计成像光路、选择合适的光学器件、使用合适的入射光线。   为此,如何利用低质量的手机虹膜图像进行高精度身份认证是个重大挑战,对此,研发团队提出了基于定序测量特征的高速虹膜编码和比对算法。&  从无到有 世界领跑&  作为中科虹霸的“孕育者”,中科院自动化所是国内虹膜识别研究的开拓者。   1998年,中科院院士谭铁牛回国后即率领团队开始虹膜识别研究,在国家“973”“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的资助下,该团队集结了一支包括光学、电路、算法、系统等多学科领域的精锐科研力量。   在虹膜识别发展早期,西方大国曾禁止虹膜采集设备向我国出口。团队在深入研究虹膜图像采集的技术难点后,立足我国国情、同时结合现有光学和机械加工水平,经过多次光机电实验,于1999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虹膜图像获取装置,填补了国内空白。&  该装置在摄像头前安装了电控红外主动照明光源,可以清楚地拍摄出虹膜的细节纹理,并使用毛玻璃环消除虹膜上光源的高光反射点,减少了虹膜图像的噪声。   第一代虹膜图像获取装置的推出实现了虹膜图像实验数据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为虹膜识别算法研究搭建了基础性的实验平台。&  团队坚持从虹膜图像信息获取的源头进行系统创新,至今已进行了长达20年的持续科研攻坚,推动了虹膜图像采集装置的更迭发展。&  从实现双目、声光引导用户自定位到液晶实时反馈、嵌入式、网络化再到远距离虹膜人脸一体化成像技术,2014年团队成功实现了多目标虹膜人脸的计算光场成像。&  研究人员先后历经三次技术革新,实现从单目到双目、从静态到动态、从近距离到远距离虹膜识别,全面突破了虹膜识别领域的成像装置、图像处理、特征抽取、识别检索、安全防伪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当我们跨过了虹膜图像信息获取的技术门槛后,也愿意为国际上其他学者提供数据资源,让他们直接站在我们的设备和数据基础上,跨入虹膜识别研究的大门。&  打造产学研用生态链&  和自动化所的很多科研项目一样,虹膜识别技术具有很强的应用性。这就注定了其归宿是走向市场,在广阔的市场应用中实现技术的价值。&  因其成本和售价远高于指纹识别,再加上国人对虹膜识别技术的优点认知不足,在虹膜识别技术研发成功后,如何将虹膜识别系统和产品卖出去成了团队一时面临的难题。&  为此,团队首先在煤矿人员的上下井考勤和安全监测方面找到突破口,推出的基于虹膜识别的矿井人员安全监测考勤产品取得了良好效果,成功应用于100多万位煤矿人员的上下井考勤和安全监测。   目前,虹膜识别产品已广泛应用于矿山安全生产、国家安全部门、军队门禁控制、金融支付管理、灾区户籍管理、计生人员验证、考生身份识别等众多领域,每天完成几十亿次虹膜比对,占据了国内虹膜识别市场绝对的份额,打破了国外早期的技术封锁和产品垄断。&  “生物识别技术既是模式识别等学科领域的前沿方向,也是保障国家和公共安全的战略高技术,同时,还是电子信息产业新的增长点。”中科虹霸总经理马力告诉记者,如今,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和产品在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面向市场应用,在市场中寻求出路,虹膜识别技术成功从实验室走向百姓生活,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用的结合,打通了虹膜识别从科学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链条。总页数:1&&第&1&页&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nvi分类精度验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