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爱好者要经常做物候观测实验报告报告吗

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王思潮:享受仰望星空的快乐
日08:36&&来源:
原标题:王思潮:享受仰望星空的快乐
  王思潮在紫金山天文台双筒望远镜控制台前。蔡小川拍摄
  ■本报记者 袁一雪
  他不仅是陨石研究领域“狂热分子”,也是国内UFO研究中有专业背景的第一人。他从四十多年前就开始了UFO的研究,并在退休后也从未停止。
  2014年,美国NASA发射的探测器菲莱成功登陆彗星67P,这一壮举牵动了全球天文学研究者和爱好者的心,紫金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也是其中之一。他最期待的就是菲莱能够对彗星67P上的样品实地深入分析。因为这小小的样本可能帮助解开地球起源之谜。而这也是王思潮在紫金天文台从事天外陨石研究的初衷。
  熟悉王思潮的人都知道,他不仅是陨石研究领域“狂热分子”,也是国内UFO研究中有专业背景的第一人。已经77岁的王思潮,从四十多年前就开始了UFO的研究,并在退休后也从未停止。
  与星星结下不解之缘
  王思潮是广东省广州人。新中国成立后,王思潮参加了1957年举行的全国高考,并凭着优异的成绩成为当年广东省高考状元,走进了北京大学。
  “我在小学和初中的时候,对历史感兴趣;到了初三,我遇到了一个很好的数学老师,就觉得数学很有意思,逻辑性很强;高一的时候,研究生毕业的校长教物理,我又觉得物理很有意思。渐渐,我的数学、物理成绩越来越突出,所以高考的时候我就在物理系、数学系里选。后来选了物理系,因为物理系的课程里还包含数学,这样就把我的两个特长都包括进去了。”作出选择的王思潮,开始了在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学习。
  没过多久,系里新开了天体物理专业,老师将系里的一个班的学生全部转到天体物理专业,王思潮在那里正式开始了与星星的不解之缘。
  1963年,毕业后的王思潮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紫金天文台,从观测工作做起。直到上世纪70年代初,王思潮开始关注国外对于太阳系及地球起源的研究,“我发现,当时不论是英国、美国还是前苏联的专家都将目光放在太阳系现状特征的研究,缺乏46亿年之前太阳系及地球诞生时期的资料,他们的学说有随意性。”王思潮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我调查发现陨石是46亿年前太阳系及地球诞生时期最原始的天文‘考古’样品。”所以,时年31岁的王思潮首先在我国天文界开始了陨石的研究。
  巧合的是,当年在江苏省东台县下了一场陨石雨。这是王思潮第一次与陨石亲密接触。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他对陨石越来越着迷,并在其后的几十年间,与同事一起开始了10次对陨石的科学考察,共收集到几十种陨石样品。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在我国发现的、唯一的碳质球粒陨石。虽然这块宁强碳质球粒陨石从外表看起来与一块石头并没有明显不同,但王思潮说,通过电子显微镜可以看出其中的区别。
  “这些陨石早在太阳系刚形成时就存在了,它们比地球更古老,从他们身上可以找到太阳系形成的依据。”王思潮解释道。
  迷上UFO
  王思潮对于不明飞行物(UFO)的接触要稍晚于与陨石的结识。1971年9月的一个傍晚,扬州北部与扬州南部的两位天文爱好者,分别在两地同时惊异地观测到了一次奇异的天象――一个满月大小的螺旋状发光物出现在西北夜空。同一时间,身处北京大兴县黄村的另一位天文爱好者也观测到了同样的奇观。
  当这些目击报告汇集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时,刚巧送到王思潮手中。通过对几份目击报告的科学分析,王思潮发现它们可以相互验证,那么就说明这个不明发光物是真实的,并不是什么光学幻觉。但是,依据多年对流星、彗星等天象的观测经验,他得出结论,这不是已知的天文现象。但一时间他也难以作出科学的解释。而这个无从解释却客观存在的物体,激发了他坚守几十年的另一项研究――UFO。“我对富有挑战性的、未知的都感兴趣。”王思潮告诉记者。
  自创定量分析方法
  从那一年开始,王思潮开始关注各地出现的UFO现象。在进行持续深入的调查研究后,王思潮试图将UFO研究这个游走在科学边缘的研究,通过科学的方式来解释。
  “人类应该去探索一些奇异现象。国际上针对UFO从上世纪4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虽然晚了二十多年,但是我们并没有落后,反而有突破,比如螺旋状飞行物,我推断肯定有飞行器一边旋转一边喷出物质来,后来证实了。”王思潮表示。经过他深入调查研究后,认定有约十起螺旋状UFO与奇异飞行器有关。
  而这结果与王思潮首创的使用系统定量分析方法密不可分。比如,通过不同地点观测的报告可以分析出被观测到的是天文现象还是奇异飞行器产生的现象。比如,在日晚22时0分至25分出现的光团状UFO,我国十多个省市都有人目击。
  王思潮从天文台收到的50多份观测报告中挑选出26份较高质量报告作进一步调查和定量分析,并使用球面天文方法分析计算了这次UFO的飞行高度为(1460±60)公里,其速度很低,仅为0.29±0.05公里/秒,远远低于第一宇宙速度,向西飞行距离为430公里,且平行于地面。这反映这种飞行器可能有反引力的奇异特性,这种能力是人类现在尚未掌握的,所以它有可能是外星飞行器引起的现象。
  不过,一直以来,关于UFO的研究尚未被纳入国家层面,所以王思潮一直是业余进行相关调查研究。王思潮的专注,让“业余”研究也有所收获。他对我国UFO的五篇论文已先后在2005年世界UFO大会和2007年上海UFO科学论坛会上发表,并应邀作邀请报告和特邀报告。2009年5月他在中国国家天文杂志发表《开普勒望远镜升空随想录》,阐述了探索UFO对探索地外文明的意义。
  “我认为从事UFO这种研究需要研究人员持用开放的态度和科学的态度做,而不是总使用现有的认知对它进行分析。”王思潮表示。2011年,8月20日晚,天空中出现了巨大的光团状的物体,虽然当时有的学者提出可能是火箭发射的现象,但通过王思潮的调查数据得出结论,这也可能是一起外星飞行器引起的现象,而且数据和综合分析的强力支撑让提出异议的学者也不再发声。“因为我还亲身远赴山西吕梁市侯台镇目击地,向两位目击者详细调查,我的调查和数据综合分析做出来更细致,不仅可以计算出它在什么高度在哪里出现,还能分析整个事件产生的机制。”王思潮解释道。
  希望国内的UFO研究走向世界
  如今,王思潮依然活跃在UFO研究第一线,虽然已经77岁,但他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对于他来说,UFO让他获得了开放性思维。“开放性探索UFO,认识事物一定要重视事实依据和科学依据,另外就是不能局限于人类已知的知识解释。”
  而且,虽然爱好者众多,但国内承认UFO的业内人士并不多,从事研究的业内人士就更是凤毛麟角。为了更方便交流,王思潮利用微信创建了UFO交流群,并和朋友一起建立了中国UFO研究网网站。
  对于未来,王思潮准备将他的研究内容翻译成英文,并且在英文网站上公布,与国外的学者进行交流。“另外,就是在考虑接班者的人选,希望更多的年轻人可以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投入到UFO的研究中。”王思潮告诉记者。
  今年,杭州图书馆科技分馆准备办UFO展览,其中有UFO研究成果,将展示给大众。“我还打算写一本书,专门阐述外星文明和UFO。”王思潮表示。
(责编:赵竹青、马丽)
推荐阅读白春礼:把党治国理政成功经验作为科技创新的行动指南
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在京举行纪念建党九十五周年表彰大会。中科院党组书记、院长白春礼出席并发表讲话。白春礼要求中科院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把党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行动指南,在推进“四个率先”目标的创新实践中勇于担当历史使命,做出应有贡献。
6月“科学流言榜”发布 吃素不得心脑血管病列榜首
六月“科学流言榜”今天发布,“吃素不得心脑血管病”位列榜首。“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共同发布,得到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技传播专业委员会、中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上海科技传播协会的支持。业余天文爱好者的问题_百度知道
业余天文爱好者的问题
我想成为一名业余天文爱好者,现在是高一,请问我还需要准备什么吗?以我现在的学历能够入门天文学吗?我并不是要求学的多深,只是想要能够在楼顶用天文望远镜看星空,然后能快速辨认出星星之类的,也就是入个门就够了,可以吗?
如果可以的话,我现在需...
作为一个从小有天文梦,长大后却一无是处的人来谈谈吧。要成为爱好者其实很简单,一部买得起的天文望远镜,一部可以让你进步又能看懂的书,一个可以让你观察的地点,和一点点课外时间。过去的经历告诉我,作为高中生,其实是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给你做这些课外兴趣的东西的。但也不是没有。就按你说的那些就可以了。平时有空就多看,多观察。慢慢积累。想快速辨认出星星就应该是多多观察。高中生,如果没有想走专业这条路,那就把时间多花在课业上,将来考个好学校。真的,出了社会你的烦恼和目标就不是这些了,全部都是在一个字上面-钱。如果你将来的工作不错,时间也相对来说是很多,就可以慢慢深入。
采纳率:46%
只要有一颗爱好天文的心就行,学历是次要的。环境好,可以多看多学,很多网站都有,不用买。环境不好,像我这,只能见月亮,连星星都没,只能看书了.不鼓励一开始就买天文望远镜,尤其是周围没人指点是,很大可能会浪费。只要自己接触一段时间,确定自己是喜好后,在做决定。若果只是追女孩,耍帅,就随便了,反正懂得也不多,真懂也不会同你一般见识的。
说一下我的感觉。天文学是一门既具体、又抽象的科学。说它具体,是因为只要抬头,宇宙、星球仿佛就在眼前,而各种各样的天文现象几乎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又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日食、月食、太阳耀斑暴发、陨石等等。说它抽象,人类至今也只是到达了月球,人造探测器也只到过屈指可数的几个天体,绝大多数的天体是看得见、摸不着的。我们对宇宙的认识主要还是依靠观测结果,运用数学、物理、化学的知识去演算、去推测。如天体的成分、结构,天体的运行规律,天体和宇宙的形成与演化等等。人类对于天体、天文现象和宇宙的认识是长达数千年的积累过程。要了解天文学,我的体会是循序渐进。从最基本的天文知识入手,从离我们最近的太阳系出发,从月球与太阳、太阳系、银河系到河外星系,到整个宇宙。在对基本的天文知识的了解中,也可以考查自己对天文学具体内容的兴趣程度,如行星天文学、恒星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天体动力学、射电天文学、宇宙学等,然后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深入学习和研究专门的天文学知识。当然,作为业余爱好,全面了解也不是坏事。所需要的东西:至少一本天文手册(因天文数据经常变更,有些还相互矛盾。所以多准备几本。天文爱好者手册是必需的),了解天体和星系、宇宙的一些基本数据;星图,知道哪颗星(或星云、星系)在哪儿;介绍天文知识的书籍,数量不限,主题不同,先浅后深。天文望远镜我认为不是必需的。原因是现在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加上晚上城市灯光干扰,看不到几颗星星。要么就得扛着望远镜跑到郊外爬山。何况自己买的望远镜口径毕竟不大,观测效果远远达不到书中、网上的图片的精度。天文学是一门冷门学科,拿来作为终身职业不太好。但作为业余爱好,对于个人的哲学修养、人生态度、陶冶性情、开阔眼界和知识面等,都是极有好处的。希望你早日成为天文爱好者和思考者
可以。还有《夜观星空》也不错。下载个Stellarium,认星,到天文吧精品区看看,提升的很快祝早日入门!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业余天文学_百度百科
声明:词条人人可编辑,创建、修改和认证均免费
正在收听 :
业余天文学
业余天文学,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天文爱好者所从事的夜空或白天观测目标或摄影活动,通常使用可移动式望远镜、双筒望远镜和肉眼进行观察。
虽然对多数天文爱好者来说,科学研究不是其主要目的;但在对太阳黑子的描绘观测,小行星的追踪行星的摄影观测、彗星、流星的观测报告、月掩星、甚至行星掩星、彗星发现等等方面皆作出贡献。而这些成果仍然是吸引其他爱好者们继续做出贡献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在还没有专业天文台与专门长期观测的装置的时间。 [1][2]
一些天文爱好者常进行大型的集体观星活动(连续数天),借此互相观摩经验和聚会,使用望远镜心得等;这样的集体活动被称为交流会(star party),尤以美、日较流行,中国亦已兴起此活动。
不同于专业天文学,许多业余天文学家都不以科学的研究作为主要的目标。但是有助于科学工作是无庸置疑的,许多业余天文学家的工作对专业天文学家的数据库贡献良多。天文学经常被宣传为少数科学当中业余人士仍能贡献有用的资料的的一个。
业余天文学家的贡献主要是资料的搜集,明确的说,为数众多的业余天文学家使用数量庞大的小望远镜的成效,远比少数专业天文学家使用少量的大望远镜有效得多。一些团体,例如:后院的天文物理中心[1],的存在就了许多贡献。
特别是,业余天文学家在光度的变化,协助追踪和观测上,以及小行星的形状和从地球可以看见的月球边缘地形,都提供了经常性的贡献。
使用更高级的设备 ,业余天文学家也能测量来自天体的较明亮的光谱,如果仔细测量和的小心处理,也能提供高品质的科学资料。而这些成果也就是吸引其他爱好者们继续做出贡献的重要途径与原因。
无论是过去和现在,业余天文学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寻找新。然而近来的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和计划,使用的自动辨识系统却意外的检出了许多的彗星,远超过过去所有业余天文学家努力的成果。
业余天文学家的新工作是寻找被忽略的现象(例如克鲁兹掠日彗星 或 爆亮的彗星 17P 或是 C/2010 V1)还有木星被撞击事件 到 木星最近seb 可能要重现,在以太空或地球为基地的观测站建立的浩瀚的数位图像图书馆中去寻宝。
在世界各地有许多业余天文学家组成的天文社团,以会议让对天文学有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这些人可能是对观测或理论有兴趣,也可能只是对聚会的主题有兴趣。社团可以有远大的目标,根据各种各样的因素,例如地缘的推广、当地的环境、大小和会员的人数。一般情形是,一个在中等大小城市的地区性社团,就能规律的邀请讲座,让因为而不能经常进行夜间观测的会员们,来进行聚会。
这些是地区性社团可以经常办的活动,例如,或是一系列的自制望远镜教学。的主要设计者美国的Russell W. Porter当年也曾经望远镜制造教学的指导者。
望远镜使用入门
业余的天文望远镜有许多不同的大小和形式,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在商场上购买,使用的人也会有些不同的特殊需求。
有些业余天文学家喜欢经由星图的指引来正确的认识天空中的星辰,这样他就会需要使用仪器,从双筒镜或手动操作的望远镜开始,配合著星座图,在天空中寻找有趣的天体。从事这项工作的正规技术,是先找出在群星之中有指引作用的星,称为地标星。
[1]&&.主流网&[引用日期]
[2]&&.维基百科&[引用日期]
[3]&&.星友空间站.&[引用日期]
[4]&&.千里镜&[引用日期]
以上商家均已加入百度信誉V保障计划
望远镜使用入门
GoTo望远镜
方法的比较
业余天文学家
中国业余天文爱好者
大陆天文爱好者
香港知名天文爱好者
台湾知名天文爱好者星光点点耀金陵——2007《天文爱好者》星空大会总结
发布日期:
]&&&&日至15日,由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北京天文馆、《天文爱好者》杂志社主办的2007《天文爱好者》星空大会在江苏省南京市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近300位《天文爱好者》的读者以及天文同好们,在为期五天的大会上,尽情享受了南京郊外难得的璀璨星空,热烈畅谈天文观测、摄影的心得,特别是对如何准备未来两年发生在中国境内的日全食观测活动做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大家都雄心勃勃地期待着年日全食的到来。&&&&在8月12日的开幕式上,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陆埮院士、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崔向群研究员、著名天文科普作家李元先生等多位专家名流,陆埮院士、朱进馆长的讲话让大家对中国的天文研究和天文科普工作信心百倍,耄耋之龄的李元先生一曲高歌将开幕式推向高潮。而随后由崔向群研究员作的南极天文的科普报告,更激发了全场观众对于我国科研人员在南极大陆架设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项目的极大兴趣,以致报告结束,崔所长被热情的观众团团包围,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才得以脱身。会后,我们一改传统的“排座”照相合影,让所有参会代表随意站在草坪上,&kmsu等摄影者站在四楼的楼顶,从俯视的角度完成了一张别出心裁的全家福。中央电视台、江苏省电视台、《金陵晚报》等多家媒体的记者也全程报道了本次大会的盛况。&&&&本次大会沿袭历届星空大会的内容,安排了杂志编委会、读者座谈会、各类天文报告、参观天文台、青少年天文知识竞赛、实地观测等深受读者喜欢的活动。特别是今年天公作美,又恰逢8月13日的英仙座流星雨,一扫去年在北京平谷一个晴夜都没有的遗憾,让大家着实真正享受了一次“星空盛宴”。&&&&十朝古都的南京,除了拥有中山陵、夫子庙、秦淮河、总统府、玄武湖等著名景点外,也因中国现代天文的发源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就坐落在紫金山巅而成为所有天文爱好者心中的“圣城”。紫台所属的盱眙观测站也因其1.2米口径的专门用来作天体力学观测的望远镜吸引了我们。大会特意安排了一整天的时间,让代表们参观这两处天文台址。无论是紫台历时悠远的古天文仪器,还是盱眙天文台专业的天体力学观测望远镜,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与往届星空大会不同的是,由于本次大会得到南京昊天天文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因此代表们得以到望远镜的加工生产车间,零距离地观看一台望远镜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全过程。星空大会的驻地离昊天工厂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每晚都有专车接送大家去工厂参观。除了能够亲眼目睹镜片的磨制过程,大家还可以随意参观所有的天文仪器,各式各样的天象仪、天球仪、多媒体星图让大家目不暇接,而刚刚出炉的穹幕天文电影更是让小朋友们乐此不疲地看了一遍又一遍。由于工厂远离城区,中央又恰有一个太阳历广场,这都为8月13日看英仙座流星雨的同好们提供了非常理想的观测条件。有很多同学都是8月14日凌晨才鸣金收兵的,过足了观星瘾。&&&&吸取了往届星空大会报告安排的经验教训,这次我们只安排了具有特色的7个报告,并且在主会场安排大会报告的同时,分别在分会场安排了青少年天文基础专题报告和天文仪器厂商自由讨论,大家可以各取所需,自由地选择会场和感兴趣的报告,既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资源,又不会因报告排列不科学而产生困倦感,各得其乐。主会场的报告中,最吸引大家眼球的莫过于赵晖和寇文作的关于2008年日全食观测的报告。两位资深同好都是日全食选址的亲历者,分别为大家介绍了在新疆和甘肃选址的情况。代表们都摩拳擦掌,期待着明年再相聚。而北京的赵雪飞作的巴彦淖尔陨石的报告更是将会场的气氛推向了顶峰。赵雪飞将两块在巴彦淖尔发现的目击陨石带到了大会现场,由于陨石的传奇经历及其本身珍贵的科研价值,大家争相与陨石合影留念。特别是赵雪飞同意大家在戴上白棉手套后可以触摸陨石,更使得这两块总重达十几公斤的“天外来客”成为当之无愧的焦点。大会上最受孩子们欢迎的非青少年天文知识竞赛莫属。60余名选手在经过初赛淘汰后,有24名选手成功晋级决赛。经过抽签,24名选手分为6组,每组四人,在7轮比试后,依照各组成绩产生冠军组4人,亚军组8人,季军组12人,奖品分别是昊天公司提供的双筒望远镜、单筒望远镜和天球仪。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虽然恋恋不舍,可分别的时刻总要来临。8月15日在闭幕式后,各位同好依依惜别各自踏上归途。本次大会得到南京昊天天文仪器设备有限公司、广州博冠企业有限公司、昆明晶华光学有限公司、上海斯塔仪器有限公司、北极星光学仪器有限公司、北京以诺视景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我们相约:2008日全食再会!星空大会组委会&上一篇:下一篇:美天文爱好者观测到木星闪光 或为重大撞击事件
来源:中国日报网
美国天文爱好者拍摄到的木星图片,可以看到木星上出现了一道明显的闪光。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美国天文爱好者于当地时间9月10日观测到木星表面出现了一道明亮的闪光。一些专家认为,这很可能是木星遭到大型流星或彗星撞击的结果。不过,也有人对此推断表示怀疑。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戈达德航天中心行星系实验室主任艾米·西蒙·米勒指出:“目前,我们只能根据这两位天文爱好者提供的报告进行推断,尚无第三方来源加以证实。”
事实上,木星被撞击事件时有发生。仅在过去3年中,就发生了3次撞击。考虑到此次闪光现象是两位天文爱好者通过非专业望远镜观测到的,因此这有可能是一次“重大事件”。
米勒说:“尽管我们目前并不知道这次撞击物的大小,也不知道它具体是什么物体,但根据闪光的亮度,我们可以判断它比2010年的那次撞击物更大、也更有力。2010年撞击木星的小天体直径为10米,而2009年的那次撞击物直径大约在200米至500米之间。”
10日上午,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天文爱好者丹·彼得森通过自己的望远镜观测到木星表面出现了奇特闪光,他随即将这一视频上传至一个互联网论坛。来自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天文爱好者乔治·霍尔观看了视频后,与彼得森进行了联系,两人在讨论后认为这是一次木星遭撞击事件。
彼得森随后在一个天文学论坛上发帖称:“今天早晨我观测到了木星撞击事件,我猜这很有可能是一个尚未被发现的小型彗星引起的。希望它能够在木星大气层上留下自己的痕迹。”
米勒指出,感兴趣的天文学家随后会开始搜寻此次撞击留下的痕迹——木星大气层因强烈撞击而出现的黑色疤斑 ,只有当他们观测到这种黑色疤斑之后,相关方面才会决定动用哈勃望远镜等专业望远镜来证实此次木星撞击事件。米勒解释说,这是因为那些专业望远镜都有很多既定任务在身,不可能被随意调用。
天文学家曾经认为木星撞击事件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宇宙现象,直到1994年他们才首次直接观测到太阳系中的天体撞击事件,即当年震撼全球的苏梅克-列维九号彗星与木星相撞。
随着天体观测技术的进步,天文学家后来发现其实木星遭撞击事件经常发生,只是有些撞击力度太小,甚至都不会发出光。
此外,也有越来越多像彼得森这样的业余爱好者开始对木星进行定期观测。科学家们希望这些人的观测能够帮助科学家了解木星附近小行星的数量。
(来源:中国日报网 信莲 编辑:周凤梅)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筑物沉降观测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