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郭林老师生平的生平介绍追悼词

你现在的位置:&&&&&&孙明经的摄影及生平
孙明经的摄影及生平
日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成立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在南京教育部成立后,金陵大学理学院从此成为该协会推行电影教育的试验基地。
励志社大门1936年4月刚刚落成的全南京最豪华建筑-励志社
南京鼓楼鸟瞰1936年4月航拍
南京鼓楼1936年4月摄
南京玄武湖1936年2月摄
归绥城(今呼和浩特)延寿寺正殿日摄。延寿寺正殿今已不存在
三十年代的连云港日万里国情调查摄影-连云市之港口码头,图右可见海湾中东西连岛,图左可见岸上云台山之山脚,为此,取东西连岛之连字,云台山之云字,为新城命名为连云市。孙明经考察发现该地之魂为图中间可见之中兴煤矿的运煤港口,因此孙明经向政府建议把连云改命名为连云港,此建议被采纳,沿用至今
中兴煤矿公大楼日万里国情调查摄影-中兴煤矿是当时中国人建立的最大,最现代化的大型煤矿
三十年代中国最大的火车头日西北科学考察团自北平出发,在南口遇当时中国最大火车头。图中可见该火车头上之警告牌。
居庸关日西北科学考察团自北平出发,当日抵居庸关,团员们考察居庸外镇。
段绳武将军对儿童团及抗日青年团团员训话日万里国情调查摄影-五原县河北乡仰之村新村朝会。段绳武将军对持械儿童团及抗日青年团训话,激发抗日斗志。
1937年7月北平陷落前在前往太原途中日万里国情调查由于抗日战争已爆发,科考团被迫中途停止考察,团员各自回原单位,孙明经回到北平时南下回南京的铁路已不通车,仅有一趟北平开大同的车,此趟车为北平陷落前开出的唯一一班车。到大同后,7月28日孙明经乘大同至太原特别快车去太原。该车在广武车站加水时孙明经拍下这幅照片。
集体婚礼日万里国情调查摄影-五原县河北乡仰之村河北灾民中的优秀分子与北京女知识青年举行集体婚礼,由段绳武将军主婚。
1937年旅途中的西北科学考察团日万里国情调查摄影-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包五路上。人多车小,有的团员们只能坐在车顶和站在车边。
“皮肤抗日操”日万里国情调查摄影-何梅协定不许中国人说写印唱“抗日”二字,傅作义发明“皮肤抗日操”,对全省中小学教师进行抗日意识的灌输。
归绥(今呼和浩特)旧城日万里国情调查摄影
归绥(今呼和浩特)城郊的鸦片种植地日万里国情调查摄影-西北科学考察团成员北京大学李小姐在归绥城郊考察大片鸦片地。
抗日第一碑日摄。傅作义为1933年5月昌平战役抗日阵亡官兵建立的纪念碑,胡适著碑文钱玄同书。日屈辱的何梅协定规定中国人在公开场合不得说写印唱抗日二字,此碑却把抗日二字刻于巨碑,史称“抗日第一碑”。由于何梅协定限制,当时报刊对此鲜有报道。此碑今已不存。
淮北盐田济南厂存盐盂场与运盐船日摄
三十年代徐州国货公司日摄。30年代爱国商人为振兴中华,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纷纷建立国货公司
烟台蚕丝改良委员会及蚕丝改良场1937年3月摄
徐州江北第一搂日徐州
1938年在自贡打经济官司的情景1938年4月自贡考察摄影
衣冠看人1938年4月自贡考察摄影此图中衣冠可辨四种身份的人:光身的,穿裙子的,穿裤子的,穿大褂的。
开凿盐井1938年4月自贡考察摄影自贡千米深的盐井就是这样用人工凿出来的
三十年代自贡车盐水的工人极为苦累,工作时一丝不挂浑身汗湿。1938年4月自贡考察摄影
正在巡视输运盐卤笕管的检修工人1938年4月自贡考察摄影
从富台山观音阁远望釜溪河上望不到头的运盐船1938年4月自贡考察摄影
自贡王爷庙与釜溪河1938年4月自贡考察摄影抗日战争开始后,日军占领我东部沿海,一向靠海盐生存的广大内地军民食盐困难,人心惶惶。为推动发展和宣传井盐,孙明经前往自贡拍摄了井盐生产的电影。在拍电影的同时,他还拍摄了120照片800幅。
釜溪河中的运盐船1938年4月自贡考察摄影釜溪河中的运盐船--歪脑壳船。岸边崖坡上可见“还我河山”的标语
繁忙的釜溪河运盐码头1938年4月自贡考察摄影
康定西康省政府(今已不在)。1939年8月川康考察摄影
康定西康省政府院内每月一次的国民月会盛况1939年8月川康考察摄影
溜索1939年8月摄于康定郊外雅拉沟孙明经的摄影助手范厚勤正在带着摄影机渡溜索。
供奉在甘孜寺内的九世班禅故去后的肉身佛。1939年10月摄于甘孜
供奉在甘孜寺内的九世班禅的肉身佛特写。1939年10月摄于甘孜
德格县小学师生在学校四楼顶合影1939年10月川康考察摄影那时西康最好的建筑是学校
沪定铁索桥1939年7月川康考察摄影背茶夫背着二百多斤的茶包过泸定桥
雅安马家沟运木木桥终点1939年6月川康考察摄影
雅安城标志建筑奎星阁1939年6月川康考察摄影
雅安城东门外贲水上的古桥1939年6月川康考察摄影
泸定桥为川康咽喉,此为泸定桥东端。1939年7月川康考察摄影
德格德格土司泽旺登登和他的爱犬1939年10月摄德格土司在当地的权力极大,他为孙明经亲笔写了路条,使孙明经后来从德格至巴安的藏区考察摄影多有方便。
康定天主教堂远眺1939年8月川康考察摄影康定天主教堂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天主教堂(今已不在)。
金陵大学师生在华西坝露天吃饭1939年3月摄
巴安(今巴塘县)县立小学藏汉教员合影1939年11月摄
巴安(今巴塘县)县立小学的捧球队棒球即使在今天的中国也属新鲜玩意儿,1939年地处金沙江畔万群山中的小镇巴安会有棒球队,不能不令孙明经惊叹。
1939年巴安(今巴塘县)的风力发电机巴安(今巴塘县),当时有藏民能用英语和孙明经对话交流,而且有电灯。历史上第一个为巴安带去电的是这位美国教师Dr.Rev Bdgor Nichols博士。他的学生中很多人后来成为新中国建设西藏的高级藏族干部。
原西康省义敦县县长彭勋在县政府门前1939年孙明经在西康省历时六个月的科学考察摄影中,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学校的房子最好,政府的房子最差。县长们为此回答孙明经:刘主席有令,政府的房子比学校好,县太爷就地正法。
第一只上电影的熊猫1939年6月孙明经用电影摄影机在雅安拍摄了这只熊猫,使它成为熊猫家族历史中第一只上电影的熊猫。该电影名为“西康一瞥”,熊猫产地以外的中国人最早看到熊猫源于这部电影。拍电影的同时为该熊猫拍摄了一组照片。
日寇大轰炸下的重庆1939年4月重庆大轰炸后的闹市
锦江渡船日成都望江楼锦江码头。当时锦江上无桥,华西联大教职员工上下班过江必须在此乘船。
成都华西坝华西联大校园1939年5月摄。金大等七大学在该校园内。
华西联大图书馆1939年5月摄。抗日战争开始后,北平、济南、南京先后沦陷,北平的燕京大学、协和医学院,济南的齐鲁大学,南京的金陵大学和金女大、中央大学一部分,迁往成都华西坝的华西大学校园内。七大学联办华西联大,在战火中传承着中华文明
彝族同胞听科考宣讲团报告全国抗战1940年4 月,川南雷马屏峨四县彝族聚集区科考宣讲团向峨边县彝族同胞宣讲
重庆中国西部科学院1940年2月重庆中国西部科学院,金大理学院院长魏学仁在此开办中央工业试验所,理学院师生经常借用此处试验室上课()。
马边县彝族同胞的柴市。1940年4月摄
雷波县政府1940年4月摄
1941年孙明经夫人吕锦瑷与儿子的自拍照孙明经夫人吕锦爱是我国摄影化学学科的创建人,1940年亲手制造出我国第一批可以实用的照像干版底片。上边这幅照片就是用她自已制造的底片拍的。
都江堰日摄于四川都江堰
民众巡回教育施教车1942年6月孙明经云贵川科学考察摄影-在贵阳拍摄的民众巡回教育施教车。该车中带有电影广播器材和宣传抗日的各种电影和广播视听节目,车开到哪里就施教到哪里。
英国驻昆明总领使馆1942年6月孙明经云贵川科学考察摄影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南京玄武湖1946年10月摄
抗战胜利后金陵大学师生分批复员南京1946年1月,第一批复员回南京的金陵大学师生出发前在成都华西坝留影。
在金陵大学上摄影课1948年11月摄
南京第一幅毛主席巨幅画像1949年5月金陵大学影音部杨赞南教授遵孙明经主任安排绘成的巨幅毛主席像
天文台牌楼日金大影专同学、影音部同仁游天文台时所摄,此牌楼今已不在。
金大学生读南京《新华日报》金陵大学为美国人所办,英语为校园中主要用语,师生以读英语报纸为荣,日金大影音专修科读报组率先在在校园读《新华日报》
&&&&&& 1911年在南京出生,儿时令他可在同龄玩伴中引为自豪的便是家中有很多照片。父母也经常带回许多有趣的照片给他看,不仅使孙明经通过照片大开眼界,而且激发他对照片和照相产生很大兴趣。
&&&&&& 孙熹圣是最早和电影结缘的中国知识分子,他第一次看电影和碰到电影机是1898年。他是第一个把外文“CINEMA”叫“电影”的中国人。1903年,他成为最早在中国大学课堂中放映电影的中国教师,他也是南京金陵大学前身汇文书院“校园电影”的推动者和参与者。
&&&&&& 由于有此父母,孙明经自儿时始,对照相和电影就发生了浓厚兴趣。父亲有一陆姓世交,两家同住一所大院子中,陆家有一长孙明经大8岁的男孩,自幼对照相发烧,他只要出门拍照必带孙明经同行,并教孙明经使用各种相机。这使孙明经在年仅5岁时就有了亲手使用多种相机拍照的机会。
&&&&&& 孙明经早慧,5岁入初小,10岁入初中。
&&&&&& 孙熹圣经常到各地讲学和考察,为使儿子广见识,每次出行都带孙明经同行,并告诉儿子“多看照片和电影对广见识大有好处。”因此,儿时的孙明经不仅会比同龄孩子有更多看电影的机会,而且小小年纪便有了在南京、北平、济南、上海、汉口各地图书馆中翻看各种画册和画报的经历。1915年,孙熹圣第一次带儿子在金陵大学校园中看了由学生放映的“校园电影”。
&&&&&&&1920年,金陵大学三位大学生在郭凤仁教授(T.B.Griffng美国植棉专家)指导下完成一部教中国棉农种良种棉花的教育电影,在中国良种棉推广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这件事,深深打动了年仅8岁的孙明经,从此心中为自己确立志向,“将来要做一个专门研究电影的学者”。
&&&&&& 1922年,金大毕业生陈裕光博士受教育总长聘请,从美归国参加筹办北京师范大学,并任教务长和理化系主任。因原定校长范源濂在美未归不能履职,全校教授公推陈裕光任校评议会主席代北师大代校长职,1923年陈裕光和蔡元培共同商讨如何提高我国大、中学理化教育水准、及引进西方先进教学方法时,有感于美国大学、中学己大量使用教育电影和照片教材,于是提出∶“我们应该尽早开始培养中国自己的大学电影和摄影学科的教师。”
&&&&&& 1926年,陈裕光辞北师大代校长职回南京金陵大学创建文理科并任科长,1927年任金大校长(在职24年,为中国高教史中任期最长之大学校长)。
&&&&&& 孙熹圣和陈裕光父亲是好朋友,陈裕光还是小学生时便教过陈裕光放电影。后来1911年,陈裕光入金陵大学和同年入学的陶行知一起成了金大“校园电影”的极积参加者。
&&&&&&&1926年孙明经15岁,在中华公学读高三年级,距升大学时日己近。随着年龄学识的增长,他为自己确立了一个未来的学业事业方向-----做一个研究电影的学者。当时中国并无专门教授电影的高等院校系科,自己升大学就在明年,他向父亲请教该升哪所大学,学什么专业方能向“研究电影的学者”方向迈进。此时陈裕光正在金陵大学任文理科长(1929年文理科分别发展为文学院和理学院),孙熹圣于是带儿子去拜访陈裕光,请他邦儿子选定一个求学方向。陈裕光听后十分高兴,他告诉孙明经∶“电影本是科学成果,今天在美国的发展已无孔不入,明经小弟弟欲求这个发展方向实在很好。今天中国无此专门学校和专业,正待将来由明经小弟开创。就硬件而言电影溶光、机、化、电的成果于一身。电影正在向有声发展,声学成果也将纳入。电影的发展,正在把工、农、林、商、宗教、戏剧、文学、音乐、美术、教育、政治、外交纳入其身。如有志未来终身研究电影,声、光、机、电、化、文、史、戏、美、音、工、商、教育、农林、宗教、政治、外交各科知识都需涉猎。但电影的基础是FILM,是电机、是光学和声学。我建议小弟从化工入手、再电机、再物理。在读正科之同时,可选修文学、戏剧、音乐、农林、教育、宗教、政治等专业相关课程。小弟毕业之日,我将聘小弟于本校文理科中开设电影课程,我的建议小弟以为如何?”
&&&&&& 1927年,孙明经考入金陵大学化工系学满学分后,再入电机系 学满学分后,再入物理系,于1934年历时七年,学满三系学分毕业 。七年中间还选修了国文,戏剧、神学、外语、音乐等各科。
&&&&&& 1930年,电影教育委员会成立,孙明经以勤工俭学学生身份被聘为书记员。由此开始了他一生从事电影、电视、广播、摄影研究、创作、教学的生涯。(孙明经于1934---1949年间共独立摄制影片63部,这些影片曾一渡于文革开始后失踪,幸于2000年11月被孙建三于电影资料馆片库中意外发现!)
&&&&&& 魏学仁在聘用孙明经时,和他谈过一次话∶“聘一个学生做点事,让他可以小有收入,这种事在金大早有传统,文、理、农三院皆然。在系里,在院里算是很小的事。可是这次聘你做电影教育委员会的书记员,我是和陈校长专门商讨过的。我和陈校长在美国留学期间,都亲眼看到了电影对科学研究、对教育的发展、对工业、农林业、商业的发展,乃至对国家的政治都发生着影响。因此,我们今天在中国讲科学救国,讲教育救国,电影这一利器不可不用。陈校长对我讲过,他在做北京师范大学代校长时,就萌生过在师大开设电影教育的研究与课程。但终因杂务缠身未能实现。初回金大做文理科长时就和校长包文专门商讨过此事,但当时苦于缺乏合适师资人选。而今天的中国实在也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人选可以胜任此事。陈校长讲,你自幼有志成为一位研究电影的学者,我们金大何不自己造就出一个中国人自己培养的电影研究和教育的专家呢!陈校长也给我讲了令尊和电影的那一段奇缘。当初陈校长和我先后在金大做学生时,都曾热衷过校园电影。陈校长讲,金大的校园电影,起于汇文书院时代,令尊当时即有参与。谷剑尘先生自1928年始对电影在中国发达的历史开始研究,但他的兴趣并不在科学与教育。电影教育委员会的成立,当是中国电影将有正规大学水准教育的先声。我和陈校长希望,中国过去没有专门的大学电影教师的时代,自你毕业时为止。因此,你今后决非仅为一个开会做记录的一般书记,你所记录的内容,对于未来的中华文化,将是中华民族电影高等教育历史最早的篇章。从今之后,你当细心收集今曰之前和今日之后的,一切与中国人学习电影,使用电影,教授电影,研究电影有关的文书、著作、讲义、会议记录、官方指令、要闻要事,为日后有志研究中国电影教育历史的学人,留下一套详尽完整的资料。”
&&&&&& 孙明经尊师所嘱,自1930年开始,几十年不间断的收集有关中国电影教育、中国电影科技、中国电影经济的资料、史料、官方文书、实物。不幸的是这些宝贵的史料,在文革开始时被工宣队全数以“黑材料”收去,收走时仅文字资料就装满七个半麻袋。1976年工宣队突然撤离时,在五七艺大操场上一把火全数烧尽。孙先生时年己65岁,闻此悲讯,终日叹声不绝,老泪洗面。
&&&&&& 孙熹圣这一次带儿子拜访陈裕光,不仅决定了孙明经一身的学业、事业走向,他还第一次听到了陈裕光和自己父亲的电影故事。
&&&&&& 不久,蔡元培调任中央研究院院长,陈裕光清蔡元培到电影教育委员会做学术讲座,介绍他在国外所见电影、照片在教育、科研、科考等方面运用的情况。蔡院长强调了电影在教育、科考中的用处。作为书记员,孙明经记录了这次讲座的内容。
讲座结束后陈裕光向蔡元培介绍了孙明经,并告诉蔡元培打算把孙明经培养成中国第一位专职大学电影和摄影教师的想法。
&&&&& 蔡元培向陈裕光、魏学仁建议,金大可否做一些有关国情、市情、行业情况的社会调查,尝试用电影和照片做一些视觉记录。
&&&&& 日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成立,陈裕光推荐孙明经做会议的助理书记员,孙明经的一手好字,得到与会各方大员和国内著名学者如蔡元培、罗家仑、蒋梦麟、宗白华、等人的好评。
&&&&& 会后,魏学仁推动杨简初组织孙明经等人考察华东电力事业,孙明经执笔完成考察报告,并在报告中配了自己拍的一批照片,从而使此报告图文并茂。蔡元培在中央研究院的一次会上向学界泰斗们介绍展示此报告,提出“建议今后的科学考察报告应尽可能配些照片。”
&&&&&& 年,孙明经随业师杨简初教授在中央大学物理系的实验室中,完成了中国人制出的第一套可以摄取、传输、观看的电视系统原理样机。“电视”这一中文名即由杨简初教授译定,杨先生对孙明经讲∶“你写的字好,你把这两个字写出来,在实验室的墙上和门上各贴一份。”从此,TV在中国有了中文名字----电视。
&&&&&& 1933年,孙明经在金陵大学和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物理及化学联合年会上做《光电管在电视中的作用》的报告时,引起金女大全校第一名的学生吕锦瑷的巨大兴趣,由此二人相识,并于1937年结婚,从此成为学业、事业相伴一生的伴侣。
&&&&&& 1934年孙明经完成论文《光电管及其应用》,讲述了光电管在电视、电影等领域中的用途与发展,论文获中山文化馆物理论文甲等奖。
&&&&&& 1935年5月,斯可基,肖特o布隆来出版世界第一本介绍电视的专著《电视》,同年,孙明经完成该书的翻译,这是我国电视史中从国外引进的第一部译著。
&&&&&&&1930年金大开始引进并翻译美国柯达出品教育电影用于教学。1934年受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的委托,和蔡元培的建议,由理学院院长魏学仁主持开始拍摄我国的教育电影,孙明经于该年受聘成为魏学仁拍电影的专职助手,摄制了《苏州名胜》(魏学仁亲自持机摄制)。同年魏学在理学院成立“金陵大学教育电影部”。后来魏学仁很忙,此事便交由孙明经负责,委孙明经做教育电影部副主任。先后完成、《首都风景》、《上海》、《广东省》、《广西省》、《福建省》、《青岛风光》、《水泥》、《牛肉》、《竹器》、《防空》、《防毒》等一批影片,在拍电影时,孙明经同时拍了大量照片,由此,开“用电影和照片纪录国情调查和地理调查的先河”。蔡元培在看了孙明经拍的一批影片和照片后,高兴地称孙明经是----“拿摄影机写游记的今日徐霞客”。 &&&&&& 1934年,国际教育电影协会发起主办“农村题材国际电影大赛”,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委托金陵大学摄制一部农村内容的影片参赛。陈裕光校长和魏学仁院长派孙明经负责组织这次拍摄(编剧孙明经、潘澄侯等。导演黄天佐、邵仲香、周明懿。摄影颜鹤呜。主演威利、兰英、李英、呤特。)由金陵大学农学院、理学院共同参与筹划,并和中央摄影厂协作完成此片。该片日于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的农村电影国际比赛会在美、英、苏、意、法、日、中等十九国参赛的大赛中得第三名,开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大赛得奖的先河。
&&&&&& 1936年,金陵大学成立“电影与播音部”,由魏院长做主任,孙明经做副主任。该年国家教育部决定主办“全国电化教育人员训练班(即电影与播音师资班)”,由全国各省、市教育厅局选送青年大学教师到南京培训。教育部和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委托金陵大学承办此事,这是中国电影广播高等教育的开始。教师都是当时著名学者。孙明经开设《动片摄制》(电影)、《静片摄制》(图片摄影)、《教育电影与摄制》三门课。该训练班(在南京)、1938(在重庆),前后共办三期,培训青年教师近三百人。
&&&&&& 1938年,金大在重庆由孙明经主持创办“电影与播音专修班”(大专)。在该班中孙明经开设“影音稿本”、“摄影初步”、“摄影机”等新课。
&&&&&& 1940年,支持夫人吕锦瑷先生制出中国人制的第一幅可实用的照相底片和X光片。并在后来的时日中,支持夫人吕锦瑷先生先后创建“摄影化学”、“摄影彩色学”、“彩色与黑白胶片”、“电影洗印技术”、“播音技术”、“影音文献”等多门课程。
&&&&&&& 孙明经一生有四次行程超过万里的拍摄经历,1937年从华东至西北的科考万里猎影,1938年至1939年的川康科考摄影(包括自四川广元至新疆迪化的驿路驿站的拍摄),1940年至1941年在美国的行程万里的科考摄影和1942年至1945年行程万里的云、贵、川科考摄影,处摄制了一大批电影外,还拍摄了数以万计的照片,经过文革灾难,今存135、120、大尺寸底片及幻灯片五千余幅。
&&&&&&& 1941年孙明经自美归国,带回了他在美国用自己全部家资购买的电影、播音、照相器材(这批器材后来成为中央电影学校和北京电影学院创办初期的主要教具)。归国后孙明经开始担任金大“电影与播音部”主任,在教育部政务次长顾毓琇、四川教育厅长郭有守(中共党员)的推动下,教育部和金陵大学理学院联合创办《电影与播音》月刊由孙明经任主编。这是我国最早的电影、广播、电视、摄影的综合性学术月刊(该刊至1948年10月停刊,共历时七年)。
&&&&&&& 1944年,孙明经由顾毓琇、郭有守推荐受聘担任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教课组副主任,负责设计筹划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全国电影教育的课程设计。
&&&&&&&&194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孙明经由顾毓、胡适、郭有守、陈裕光联合推荐受聘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批中国委员会委员,并同顾毓、顾颉刚、黎锦熙四人受聘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大众传播组成员。
&&&&&&& 1949年南京解放,1950年春孙明经和吕锦瑷主考招收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我国第一班学电影、广播、摄影的大学生,在这班学生中,有一名叫沈嵩生的学生,后来做了北京电影学院三届院长,是北京电影学院历任院长中任期最长的一位。 &&&&&&& 1950年春,中央电影训练班在南京开办,从全国三大系统选送优秀青年2200人入学(毕业1850人),孙明经受袁牧之、白大方之邀,为该班设置教材,并为先期300人的研究班开课(为该班培训“辅导员”),后来担任过北京电影学院院长的刘国典教授,张艺谋在电影学院摄影系上学时摄影系主任韦章教授,均是该班毕业的学生。
&&&&&&&& 1952年院系调整,孙明经吕锦瑷受命率金大影音部部分师生和全部器材北上与另四个单位合并成立中央电影学校(北京电影学院前身)。在新校课程与教材建设及电影、电视、摄影高级人材的培养做出贡献,他们的学生中,有国家电影局局长,有电影学院的院长、副院长、摄影学院院长、副院长、摄影系主任、录音系系主任、教务处长。有电影制片厂厂长、副厂长、总工程师。有电影洗印厂的厂长、总工、车间主任。有胶片厂的厂长、总工。有著名电影摄影师、导演。有著名记者和总编。有著名的图片摄影师…
&&&&&&& 自1952年至1992年去世,孙明经一直没有离开电影学院。
孙明经一生的主要贡献∶
&&&&&&& 一、参与了我国电影、广播、摄影高等教育的创建工作。二、创建了我国电影、广播、电视、摄影高等教育最早的十几门课程。三、建设教材。四、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电影、电视、广播、摄影的大学教师和高级人才。五、拍摄了可观数量的教育电影及科学考察照片(亲自摄制科考及教育电影63部,负责组织摄制110部,照片数千个胶卷)。
--------------------我既是风景又是眼睛,我通过我存在,并为我存在!楼主管理员给此话题奖励了3分!
参与话题讨论,请先
27659名成员1363个主题
可用积分:25分上海文联-摄影家祖忠人|我也就这一生,全都用来拍照片了
当前位置:&&&&&&&&&&&&正文
摄影家祖忠人|我也就这一生,全都用来拍照片了
  巴金先生曾说:“我之所以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有感情。”那么这句话似乎也很适合放在他的好友兼摄影师、著名摄影家祖忠人先生身上――“我之所以摄影,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有感情。”    1980年,一位来自企业的33岁年轻摄影者,走进了被称为“象牙塔尖”的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为一名专职摄影者,从此摄影变成了一生的热爱与追求。他的名字就是祖忠人。    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既是一个记录者,也是一个见证者。”近四十年来,他见证了上海文艺的发展变化轨迹,记录了一大批知名文艺工作者和艺术家们的身影。他是一位把全身热情投入到摄影工作的摄影家,也是一位背着挎包、怀揣质朴心愿的老艺术家。他说:“摄影是高尚的艺术,如果自己拍的影像资料能让大家了解到上海文艺发展的历史,就非常欣慰和幸福了。”    照片沉默无言,故事娓娓道了四十年。他深知,作为一个人像摄影师要有灵感和灵魂的左辅右弼,所以人们总能从他的照片里读出他面对摄影的那份虔诚与用情,他镜头中的尊重与珍视,和无所不在的情感上的休戚与共。这些年他以上海的文艺舞台和艺术家为对象,拍摄的艺术家有一千多人,贺绿汀、谢晋、刘海粟、赵丹等艺术大家都在他的镜头下被诠释得生动传神。但每次采访他都会提到的作品是《巴金的路》。    回忆拍摄这张照片的过程,祖忠人充满了难以掩饰的幸福感。他说那是他跟随老先生去杭州开会时,在西子湖畔一个晚霞满天的傍晚,为巴老拍下的。祖忠人镜头下的巴金先生,坐在轮椅上眼望远方,坚定、安祥而又充满思考,那蜿蜒曲折的青石步道铺向远处,一如巴老曲折的一生。这就是《巴金的路》名字的由来。    人在老去,时光向前。人生太过丰厚和沉重,再怎么珍贵,却也没有回放和重播的可能,所以我们如此眷恋摄影。无论是祖忠人先生镜头下的巴老,还是摄影家祖忠人的艺术人生,带给我们的,其实都是一份富有厚重感的、深刻的慰藉。    祖忠人先生的相机拍摄的是艺术家和艺术,而他本人的创作和人生也同样是艺术。它是独善其身,也是兼济天下:通过定格让我们更多去思索自身存在的痕迹,还原生命内在的斑斓,也自带机缘、等待、因果等属性,让人们在人像、在舞台、在表演、在神情里共鸣。    艺术很难定义。但有什么可以使岁月变得温柔呢?唯有艺术。  让我们有感情有温度地活着。
来源:看看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追悼词 母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