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地球仪都要做成倾斜的样子,不是头晕也不是腿软,经常这个样子是怎么回事

原标题:这个男人比阮玲玉漂亮,比林徽因有才,他才是民国第一红颜

本文转自公众号:国馆(ID:guoguan5000),转载请联系国馆。

从小吃苦,天资不行却成大材

《霸王别姬》里头,戏班里的小赖子去看大腕儿唱戏,看得泪流满面,他哭着说:

“他们怎么成的角儿,得挨多少打啊!”

京戏讲究童子功,能唱成的,大半都有个不太快乐的童年。

很多人讲大师童年喜欢美化甚至神化,好像大师一出生就自带光环。

但梅兰芳并不是天资聪颖的小孩,甚至他小时候有点笨,有点痴,也不爱练戏。

梅兰芳的祖父是大名鼎鼎的“同光十三绝”之一的梅巧玲,京戏传到梅兰芳父亲这一代,英年早逝,去世时梅兰芳才5岁。

来教他戏的朱先生,觉得梅兰芳双眼呆滞无神,脑袋瓜子也笨得很,简直不像梨园世家的子孙。

“朽木不可雕也!”一气之下拂袖而去,不教了。

梅兰芳也乐得不唱戏,他连私塾都不想去,天天逃课玩,家里没有长辈管教,反而是老生大师杨小楼(《霸王别姬》里头段小楼的原型)有一回瞧见了,把梅拉芳给揍了一顿:

“我让你不好好上课!怎么对得起你死去的父亲!”

所幸祖父梅巧玲的朋友吴菱仙老先生不嫌弃,把梅兰芳收了当徒弟。

从此每天清晨,东方才发白,梅兰芳就要起床、出门,边遛弯边练习吊嗓子,“咿~”“啊~”两个音反反复复,从低到高不断地唱。

不管天气冷热,每天早上都要这么练,从不间断,这叫“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天气越恶劣,练习越有效果。

在《霸王别姬》中梅兰芳扮演虞姬

京戏四功,唱念做打。口头、身段两手抓,能听又能看,才能成角成腕。

于是梅兰芳开始练眼神、身段。

梅兰芳有点近视,因此眼神呆滞无光。为了练出旦角该有的或锐利或哀婉的眼神,梅兰芳养了一群鸽子。

每天清晨吊完嗓子,就放飞几只鸽子,拼命集中目力盯着鸽子飞,飞到哪儿就盯到哪儿,盯得眼泪不住地流都不肯放松。

如此天长日久,才能练出足够有力的双眸。

而身段与动作也要苦练。梅兰芳的姑父找来一张长凳,上置一块砖头,让梅兰芳站上去,坚持一炷香的时间,这是练习踩跷功。

小梅兰芳站在上面,重心不稳、摇摇晃晃,拼命稳住了又开始头晕、恶心。一不小心掉下来,就要挨打。

一炷香又一炷香,踩跷踩到小腿抽筋、头昏目眩,还是要咬牙坚持。这种近乎虐待的训练让小梅兰芳心里很反感,他觉得这根本就不是他一个小孩应该承受的嘛!

可多年以后,梅兰芳却说:“我很感谢我小时候受过的这些苦,我如今年近六十还能唱能做,就是因为自小打下的基础。”

梅兰芳1940年代全家福

有戏德,台上台下皆君子

以前,戏班子里的学徒都是仆人奴隶一样的存在,打小受欺负,要熬到成角儿成腕儿才能扬眉吐气。

因此,戏班有句话叫“脾气随着能耐长”,旧戏班子的大腕儿,通常都是心高气傲、端着架子。

电影《霸王别姬》里段小楼、程蝶衣成名前,戏班子的老板那爷可以对他们吹胡子瞪眼。他俩成名后,那爷就得点头哈腰、跟前使唤了。

昆曲大师俞振飞先生和梅兰芳有多年的交情。他曾经说:“每进后台就向‘龙套’演员鞠躬问好的‘名角儿’,在当时也只有梅兰芳一人了。”

有一次梅兰芳演《贵妃醉酒》,管服装的工作人员却漏了一个重要道具没带——贵妃手中的扇子。

眼看着戏马上要开始,工作人员急得直冒汗,梅兰芳却不慌,随手借了剧团另一位同志的一把普通扇子,拿着就登台了。

扇子样式完全变了,也重了许多,做起动作来很容易失误,梅兰芳硬是凭他的实力应付下来。

演出结束之后,他也没有追究,反倒是那位管服装的人,再也不敢疏忽了。

《贵妃醉酒》中有一场,杨贵妃要下场换服装,台上是高力士和裴力士在摆花设筵,就等着贵妃上台。

以前一些有习气的腕儿,碰到这段就会在场下多休息一会儿,拖到不能再拖了才肯换装上台。

但梅兰芳每次演,都是匆匆忙忙换好装,提前在场边等着上台。就这个细节,和他搭档多次的萧长华老先生念叨了很多年,一直赞叹不已。

梅兰芳演出《贵妃醉酒》

梅兰芳和小辈合作演戏,从来不摆架子,相反总是很照顾小辈。

有一次和小辈搭档演《御碑亭》,两个角色在剧中有一段相同的唱词。结果排练的时候,两人发现唱词不一样。

那位小辈演员十分紧张,梅兰芳哈哈一笑,拍拍她的肩膀说:“没关系,就按你的词来,我记住就好了。”

原来梅兰芳怕对方舞台经验少,还要记住新词,上台一紧张容易忘。

还有一次演《龙凤呈祥》,同台有一位小演员演一名太监,整场只有一句词:“太后有旨,请郡主前去拜堂。”

结果那位小演员特别紧张,一上场就念错了词:“太后有旨,请娘娘前去拜堂。”台下哄然大笑。郡主孙尚香还没拜堂呢,哪就成了娘娘了?

演出结束后,小演员又羞又愧,躲在角落里哭。

梅兰芳找到他,依然一脸笑容,说:“别哭啦,下次小太监还是你来演,跑不了的,放心吧!再演就不会念错了。”

一句话说得小演员脸上雨过天晴。

梅兰芳演出《穆桂英挂帅》

梅兰芳是勤奋的戏子,更是风度翩翩的君子。以前,唱戏的多半素质不高,不尊重人,也得不到社会的尊重。

但梅兰芳不同,他从醇厚的修养中绽放出的巨大人格魅力,让人心生爱意与敬意。他让人明白,戏子也要讲戏德。

想想成龙曾经公开吐槽过现在一些演员,年纪轻轻,拍戏喜欢迟到,在片场也不认真,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

请不要称呼他们为戏子,他们根本不懂梅兰芳的“戏子有德即君子”。

有气节,宁死不给日本人唱戏

梅兰芳“蓄须明志”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但恐怕大家不知道的是,这四个字看起来轻巧,背后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抗日时期,沦陷区的戏曲界有规矩:唱戏时观众有日本人没关系,甚至可以给日本人唱戏,但底线是不能参与具有政治色彩的演出,比如日本人要是办一个跟“大东亚共荣圈”有关的演出,那就万万不能去。

唱戏的也要吃饭,那时候迫于无奈,给日本人唱戏也不能算汉奸的。

可梅兰芳就不。他的底线比所有人都高:绝对不给日本人唱戏,无论什么场合、什么原因!

上海沦陷了,他携家带口逃到香港。后来香港也沦陷了,他只好干脆闭门不出,拒绝所有演出。

日本军队上门来清查户籍,一看名字:“你就是梅兰芳?”梅兰芳答:“正是。”

那士兵笑笑:“我看过您的戏,那时候我还是小孩子呢。”

原来,二十年前,梅兰芳曾经应邀到日本巡演,也因此得了一大批日本的狂热粉丝,如今这些热爱京剧的日本人,竟拿起刀枪杀到中国来了。

以梅兰芳的国际影响力,如果他能给日本人唱戏,日本能从中得到多少舆论上的好处!国宝级艺术大师亲自为日本站台,这样的新闻放出去,对中国人又将造成多大的心理打击!

日本开始源源不断地派人上门请梅兰芳出山唱戏。

梅兰芳为此做的,可不只留胡子这么简单。他说自己来香港是为养病,因此衣服从来不穿戴整齐,胡子流长也不修剪,甚至不洗澡、不吃饭,把自己活生生弄成个病怏怏的邋遢形象。

有一次实在被逼得没办法,梅兰芳找人买了三支伤寒预防针,给自己打下去,结果发了42度高烧,冒着生命危险,才吓退了上门的日本人。

那可是一颦一笑倾国倾城的梅兰芳啊!如今为了坚持气节,面容枯槁、声弱无力,见之者,谁人不心疼梅郎,不恨天杀的日本鬼子!

梅兰芳、福芝芳和梅葆玖

外表是一回事,对梅兰芳来说,更难忍受的是事业荒废。

他的影响力太大了,以至于他在抗战八年,一句戏也不敢唱。

有人问他:“您平时还吊嗓子吗?”

梅兰芳无奈苦笑道:“我哪敢吊嗓子!这四邻住着这么多人家,我这些年都跟外头说,嗓子坏了唱不了。要是吊个嗓子,人家准说,啊呀梅兰芳在吊嗓子了,梅兰芳又要开始唱戏了!

以唱戏为生命的梅兰芳,就这样整整八年,不曾开过一句口.

抗战胜利的那天,作家柯灵去看望梅兰芳,梅兰芳指着屋子说:“人家都以为我很有钱,才能不唱戏,其实我哪里有钱!这八年,都是靠变卖屋子里的东西过活的。”

顿了一顿,他轻声说:“这八年不唱戏,对我来说,实在是很大的牺牲。”

柯灵说,如今赶跑了日本鬼子,全国人民可都在盼着您出山登台哪!

梅兰芳大笑:“要的,我要唱的!哪怕一次也行,不然我这八年的咬牙就没意思了!”

梅兰芳代表着中国艺术的巅峰,也凝聚着中国人民族气节的精神。

日本鬼子打来,汪精卫、周作人等多少自诩为上等人的社会精英,都当了汉奸。

社会地位不高的戏曲界,却出了梅兰芳这样的铮铮铁骨。

戏子是贬义,士人是褒义,在这个差距面前成了巨大的讽刺。

多情又薄情,卿本佳人奈何负心

1926年,梅兰芳和孟小冬相遇了,展开了一段令人扼腕叹息的故事。

孟小冬时年18岁,小小年纪却唱得一手劲道的老生,已经是名震京城的“冬皇”。

梅兰芳则早已是国内旦角的王者。两人同在北京一位政要的生日堂会上演出,有人提议:一位是冬皇,一位是旦后,自然应该合唱一出《游龙戏凤》。

眼看着已经没时间排练了,众人征求梅孟二人的意见。梅兰芳自然不拒绝,而孟小冬竟然也十分干脆地答应了,说:“既然没时间排练,那我就和他台上见!”

好一句“台上见”!面对已经功成名就的大师,孟小冬倒是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和梅兰芳直接上台就唱。

第一次见面,两人就直接上台合作,竟也唱了个圆圆满满,一位是帝王风范的负心郎正德皇帝,一位是情真意切的痴情女李凤姐,梅孟二人竟像是相爱多年的情侣一般,唱得让人心醉神迷。

没想到,这一唱就唱出些莫名的情愫。加之戏迷们从中撮合,大家也像现在看电视剧的人一样喜欢站CP,就盼着这一皇一后能够在现实中也是一对。

于是,梅兰芳不顾家中妻子,以“兼祧”之名和孟小冬开始同居,也就是两个老婆都是正娶,孟小冬和原配地位平等,不算小妾。

然而家中的原配福芝芳夫人可不会善罢甘休。孟小冬以为自己追求到了爱情,却不知自己踏入了多么狗血的深渊。

1930年,梅兰芳要赴美演出。本是美事,却引发了一个新的问题——带哪位“梅夫人”同行?

他本想带孟小冬,可福芝芳本已怀孕,却为了能够和梅兰芳同行,毅然找医生打胎。

事情闹到这般不可收拾,梅兰芳最后谁也没带。

回国之后,梅兰芳的大伯母去世,按理说孟小冬也是梅家的正娶妻子,也有披麻戴孝的义务。

没想到,当孟小冬穿着孝服上门时,却被梅家的下人以一声“孟小姐”生生挡在门外。

孟小冬不肯离去,站在梅家门口叫着梅兰芳的名字。

福芝芳和梅兰芳一起穿着孝服出来了,看了眼身边夫人阴沉的脸色,梅兰芳竟然转头对孟小冬说:“你先回去吧。”

孟小冬这才知道:什么“兼祧”、什么“冬皇旦后”,都是镜花水月。

梅兰芳为此事犯愁,有朋友劝他:“福芝芳夫人能服侍你,孟小冬却要别人来服侍,二者相权,还是福夫人好。”

这种荒唐的理由,梅兰芳却听信,正应了那句“不爱了,什么都是错”。

但梅兰芳贪恋孟小冬年轻貌美,仍然不忍和她分手,反倒是孟小冬性子烈,直接上门找梅兰芳,要求离婚。

她坚决地对梅兰芳说:“你放心,我不要你的钱。我今后要么不唱戏,再唱戏也不会比你差;要么不嫁人,再嫁人也不会比你差!”

两人离婚后,孟小冬一度绝食,剃发出家,终于又还俗。

她当年咬着牙向梅兰芳发下的誓呢?

唱戏上,她拜老生第一大师余叔岩为师,成为余氏唯一传人,在老生中地位堪比梅兰芳之于花旦;

嫁人上,她嫁给了民国第一大亨杜月笙,亦是名传百世的人中之龙。

而梅兰芳明知梅家容不下孟小冬,给了她“兼祧”之名,却连最基本的尊重都给不了;

既知已对孟小冬亏欠很深、伤害很重,却仍然扭扭捏捏不肯放手,最后搞得自己灰头土脸,如果不是孟小冬非平凡女子,怎能经得起梅郎这一片心!

梅兰芳的“负心郎”污点一辈子也洗刷不掉了。不知这么多年,梅兰芳又是否曾在深夜里痛悔呢?

反正,多年以后,梅兰芳在回忆录《舞台生活二十年》中讲述故人,对孟小冬只字未提。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在不正确的时间地点,碰上了不正确的人,悲剧早在一起唱的第一出戏时已经埋下种子。

如今斯人皆已逝,空留后人叹息。

他的风华倾国倾城,更能倾天下

梅兰芳和卓别林,一辈子只见过两次面,却彼此欣赏,可谓神交。

梅兰芳喜欢看卓别林的电影,经常让自己的学生也看,研究卓别林如何不借助台词,单纯用肢体动作和表情推动剧情。

卓别林在《大独裁者》中有一段爬地球仪的动作戏,难度很大,梅兰芳看后赞不绝口,认为能和京剧中难度最高的武生戏《挑滑车》相媲美。

1930年,梅兰芳应邀到美国巡演,终于和卓别林见了第一次面。

那天在洛杉矶,梅兰芳参加一个酒会,卓别林也在受邀之列,他本在片场拍电影,一听说梅兰芳来了,衣服都没换,穿着电影里的衣服就去找梅兰芳了——

那会儿他在拍的是《城市之光》,穿的可是一身脏兮兮的车间工作服!

结果梅兰芳看到一位邋邋遢遢的小个子工人向他奔来,当场就懵了。

互相介绍之后,梅兰芳大笑:“十多年前我就在看您的电影了,一直只记得您拄着拐杖、摇摇摆摆的样子,今天见到真人竟如此风度翩翩!”

梅兰芳与卓别林等人合影

1933年,萧伯纳到中国,在上海停留了一天。这位英国剧作家当时在中国非常火,迎接仪式使得上海万人空巷。

萧伯纳已经77岁高龄,本是应邀访问,并不想参加太多活动,也不想见太多人。那天下午是国际笔会中国分会的欢迎会,萧伯纳却问:“梅兰芳先生会来吗?”

其他人都愣住了:梅兰芳根本都不是笔会成员。但既然萧伯纳特意提出了,那就赶紧去请。

于是梅兰芳也来了,萧伯纳非常高兴,和梅兰芳还聊了起来。

他问梅兰芳:“京剧为何有那么多敲锣打鼓、吵吵闹闹的声音?去掉似乎也不会影响剧情,反而更高雅?”

梅兰芳说:“京剧起源于民间,在乡野中演出,需要用锣鼓吵闹的声音才能吸引人来看。中国戏曲的高雅部分如昆曲,就没有锣鼓声了。”

萧伯纳大笑:“多谢指点!”

梅兰芳与俄罗斯戏剧理论大师斯坦尼拉夫斯基

1935年,梅兰芳应邀到莫斯科访问,当时苏联最杰出的导演爱森斯坦,提出要给梅兰芳拍一部短片,内容就是一出戏的片段。

梅兰芳心想,不就是多演一次嘛,于是爽快答应了。

爱森斯坦却很神秘地说:“您可要做好心理准备,拍摄完成后,您和您的团队都会恨透了我的。”

果然,一开始拍才发现和平时唱戏根本不一样。为了多机位地呈现一个场景,他们需要把一段词翻来覆去地唱;灯光或者录音出了纰漏,也要重新来。

折腾下来,其他演员和乐师开始抱怨连连,搞不懂爱森斯坦为啥这么苛刻。

倒是梅兰芳最为耐心,一直一脸微笑地满足爱森斯坦所有的要求,还转过来对身边人说:“导演的话要听仔细了,这部片子拍好了对京戏作用可不小,全世界的人都在看着咱呢!”

最终呈现出来的片子效果非常好,京剧也因此搭载了更有力的翅膀飞向世界。

梅兰芳访苏时合照,前排左二为爱森斯坦

爱森斯坦指导梅兰芳等人拍摄

梅兰芳一生多次代表中国戏剧的最高水平到外国演出,在苏联、日本、美国等国家都有大批的粉丝,用现在的话来说,绝对算得上国际巨星了。

全世界以戏剧、电影为事业的大师们,也视梅兰芳为行业的骄傲。

现在也有些年轻演员一副“国际巨星”的样子,却是因为背景强大,能够在国际大片上露脸来实现。

你总能在好莱坞、中美合拍等各种电影中看到ta的面孔,算“国际巨星”吗?

梅兰芳1910年演出《天女散花》

实际上,梅兰芳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在中国戏曲界甚至艺术界恐怕确实是空前绝后。

西方人并不熟悉中国戏曲,但有一种美,可以超越民族、国界与时代,为全人类所共鸣。

毫无疑问,梅兰芳具有这种普世的美。

梅兰芳属于每一个时代——即使在现代,他依然是美的典范。

我们庆幸拥有梅兰芳,却惋惜不能亲眼亲耳感受他的绝代风华。

可是,从模糊抖动的老电影中,从黯淡发黄的黑白照片中,从杂音沙沙的旧唱片中,无缘亲见梅郎风华者,还依稀能触摸到那倾国倾城的风情万种。

去听听梅兰芳的录音,看看珍贵的录像吧,如此遗产,不应该被我们遗忘。

如果你的心被此等美丽震撼,你就能体会到:

总有一些风华,超越时间与空间,青春永驻,容颜不老。

国馆:最中国的文化微刊。用文化修炼心灵,以智慧对话世界,在这里,重新发现文化的魅力。


    申明:本书由奇书网()自网络收集整理制作,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

也许,你长年患有关节炎、过敏症、高血压;也许,你正在经受哮喘、糖尿病或肠炎性疼痛的折磨。那么,请您来读一读《水是最好的药》这本书吧!美国著名医学博士 F巴特曼会告诉你:你没病,只是渴了!我们对身体外面的水了解得很多很多,但对身体内的水却知之甚少。

序:你了解自己身体内的水吗?

你了解身体缺水会导致哪些疾病吗?

你知道仅仅用水就可以治愈许多慢性疾病吗?

也许,你长年患有关节炎、过敏症、高血压;也许,你正在经受哮喘、糖尿病或肠炎性疼痛的折磨。那么,请您来读一读《水是最好的药》这本书吧!美国著名医学博士 F巴特曼会告诉你:你没病,只是渴了!我们对身体外面的水了解得很多很多,但对身体内的水却知之甚少。如果我们了解了水在身体内的具体运行情况,我们就会恍然大悟,我们关于医疗保健的观念就会随之发生彻底的改变。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许许多多疾病的病因仅仅是:身体缺水。然而,不可思议的是,人们往往会犯最基本的、灾难性的错误:当身体急需水时,我们却给它茶、咖啡、酒或用工业化方法生产的饮料,而不是纯净的天然水。不可否认,茶、咖啡和工业化生产的饮料不仅含有大量水,而且还含有一些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茶、咖啡和工业饮料里含有大量脱水因子,这些脱水因子进入身体后,不仅让进入身体的水迅速排出,而且还会带走体内储备的水。这就是我们越喝茶和咖啡……就越想小便的原因。一方面我们的身体急需水,发出了口渴的呼唤;一方面我们用茶、咖啡和工业化饮料在糊弄口渴,并没有真正满足身体对水的急切需求。久而久之,我们就会麻木;久而久之,水的新陈代谢功能就会紊乱。新陈代谢功能一俟紊乱,身体的某些区域缺水,它发出的信号就不仅是口渴,而会表现出比“口干”多得多的症状:

它们会让你的颈椎疼痛;

它们会让你的消化道溃疡;

它们会让你的血压升高;

它们会让你哮喘和过敏;

它们甚至还让你患上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

多么可怕的结果,多么巨大的灾难!

身体缺水不仅会发出口渴的信号,还会发出各种各样的患病信号。在《水是最好的药》中,巴特曼博士总结了自己几十年的研究成果。

F巴特曼博士是亚力山大佛莱明——盘尼西林发现者和诺贝尔奖得主——的学生,他将毕生精力致力于研究水的治疗作用。他不用药,仅用水,就治愈了 3000 多名患者。现在,《水是最好的药》已被翻译成 16 种语言,畅销全球,仅在美国就已印刷了 35 次。

难怪有人将这本书与《圣经》相提并论。

第一章 为什么药物不能治病

现在的医务人员不明白水在人体中的作用有多么重要。

药物可以缓解病情,却治不好人体的衰老性疾病。

渴是身体对水的呼唤,这呼唤短促而有力、焦急而难耐,此时,倘若饮一杯清水,身体的呼唤就会停息,因为水满足了身体的需要,消除了人的焦躁不安。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随着渴意的消失,人们对水的作用的认识似乎也到此为止。人们很少去思考如下问题:

水进入身体后是怎样运行的?

水在身体内究竟起着怎样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身体缺水我们会感到渴?

身体缺水还有没有其他的信号和表征?

我们对身体外面的水了解得很多很多,但对身体内的水却知之甚少,如果我们了解了水在身体内的具体运行情况,我们就会恍然大悟,我们关于医疗保健的观念就会随之发生彻底的改变,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许许多多疾病的病因仅仅是:身体缺水。身体缺水造成了水代谢功能紊乱,生理紊乱最终又导致了诸多疾病的产生;而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简单得令你难以置信,那就是:喝足够多的水。

人类在火星上寻找生命的痕迹,首先寻找的就是水,有水才有生命。

地球上的生命从咸水中诞生,在淡水中进化,在陆地上成长,不管其形态多么复杂,但水在任何生命体中所起的作用从来就没有改变过。人之所以能在陆地上成长,也是因为身体内有一整套完善的储水系统。这个系统在人体内储备了大量的水,约占体重的 75%。正因如此,人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暂时的缺水。与此同时,人体内还有一个干旱管理机制,其主要功能是:在人体缺水时,严格分配体内储备的水。其运行原则是:让最重要的器官先得到足量的水以及由水输送的养分。在水的分配中,大脑处于绝对优先的地位。大脑占人体重量的 1/50,却接收了全部血液循环的 18%-20%,水的比例也与之相同。人体的干旱管理机制十分严格,分配水时,身体内的所有器官都会受到监控,严格按照预先确定的比例进行分配,任何器官都不能多占。身体的所有功能都直接受制于水量的大小,身体缺水时,干旱管理机制首先要保证重要器官,于是,别的器官的水分就会不足。这时,它们就会发出报警信号,表明某个局部缺水,这非常像一辆正在爬坡的汽车,如果冷却系统缺水,散热器就会冒热气。

人体内的干旱管理机制发出局部缺水信号后,人立刻感到口渴;警报信号越强烈,口渴就越厉害;口渴越厉害,身体对水的需求就越急迫。然而,不可思议的是,人们往往会犯最基本的、灾难性的错误:当身体急需水时,我们却给它茶、咖啡、酒或用工业化方法生产的饮料,而不是纯净的天然水。不可否认,茶、咖啡和工业化生产的饮料不仅含有大量水,而且还含有一些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否认:茶、咖啡和工业饮料里含有大量脱水因子,这些脱水因子进入身体后,不仅让进入身体的水迅速排出,而且还会带走体内储备的水。这就是我们越喝茶和咖啡……就越想小便的原因。一方面我们的身体急需水,发出了口渴的呼唤;一方面我们用茶、咖啡和工业化饮料在糊弄口渴,并没有真正满足身体对水的急切需求。久而久之,我们就会麻木;久而久之,水的新陈代谢功能就会紊乱。新陈代谢功能一旦紊乱,身体的某些区域缺水,干旱管理机制发出的信号就不仅是口渴,而会表现出比“口干”多得多的症状:

它们会让你的颈椎疼痛;

它们会让你的消化道溃疡;

它们会让你的血压升高;

它们会让你哮喘和过敏;

它们甚至还让你患上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

多么可怕的结果,多么巨大的灾难!但原因却既简单又平常。所以,我常对一些病人说:“你没有生病,只是渴了。”每当这时,患者总是惊讶万分,半信半疑。其实,生活往往就是这样的,我们常常把简单的事物复杂化,复杂到连自己都懵懂的地步。身体缺水不仅会发出口渴的信号,还会发出各种各样的患病信号。此时,如果我们不仔细分析原因,一味地用化学药物让这些信号“闭嘴”,就会铸成大错。我从医多年,经常碰到这种情况:明明是身体缺水发出的信号,明明是身体出现了局部干旱,急需补充水,此时只要增补水就能解决问题,但人们却用化学药品对付这些缺水信号。当生病的所有条件都齐备了,人就真的病了。更不幸的是,这个错误还会持续,身体的病状逐渐发展,脱水症越来越复杂,用药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病人死了。这时,谁都说不清他究竟是病死的还是渴死的。

什么叫模式?怎么改变模式?模式是人们对事物的基本认识,并以此为基础演生出一种新知识。比如,以前人们认为地球是扁平的,后来发现地球是圆的。地球是圆的,这就是一种基本模式,地图的绘制、地球仪的设计、对太空星球的认知、星际旅行的轨道计算,都得依据这一基本模式。也就是说,扁平模式是不准确的。地球是个球体,这个观念才是正确的。有了这种认识,科学才能进步。在科学界,模式的改变是进步的基础。模式的改变和转换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医学领域,即使一种新的认知模式意义重大,要想得到广泛认可却困难重重;即使社会望之若渴,人人期盼它结出硕果,采用它的难度也相当大。

人体是由 25%的干物质(溶质)和 75%的水(溶剂)构成的。据说,大脑组织的 85%是水。化学有一套成熟的科学指标体系,也是一套包罗广泛的知识体系,我们用化学方法探讨人体的运转机制和体内溶质的结构时,当然会以化学知识为前提。

因此,我们会假定溶解结构是个反应调节器,调节着人体的所有功能。下面,我们就按照这个旧模式来研究一下人体,假定人体的水分仅仅是一种溶剂,一种填充空间的材料,一种运输工具。这种观念与用试管做化学实验没有什么不同,我们没有赋予溶剂别的功能。人类有了系统的知识后,通过教育一代代的传递承袭,我们的现代医学认识就源自这里。我们把溶质视为调节器,把水视为溶剂和体内的运输工具,仅此而已。今天,我们甚至还会把人体视为一支大“试管”,装满了各种不同性质的固体物质,水只不过是无足轻重的“填充材料”。

在科学中,人们认为只有溶质(也就是溶于血液的物质,或血液携带的物质和血液中的血清)才能调节人体的各种活动,调节人体对水分(溶剂)的吸纳。人们普遍认为,人体能自动调节水分的配置。水无处不在,不花钱就能得到,身体决不会亏待自己,一缺水就会补足。

有了这样的错误认识,人们在进行应用医学研究时全都盯着一个方向:找到致病的“特殊”物质。因此,只要医生怀疑患者有什么异常或波动,在没有提出清晰、明确的治疗办法前,先用化验来查找病因。因此,除了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外,所有治疗方法都是为了减轻患者的症状,却治标不治本。一般来说,高血压是治不好的,一个人只要得了高血压,终生都得服药;哮喘病也是治不好的,一旦得了哮喘病,吸入剂就得形影不离;消化道溃疡是不能根治的,病人必须随时携带抗酸剂;过敏症是治不好的,必须依赖药物控制;关节炎是治不好的,病人迟早会成为跛子;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由于对水有这样一种根本性的认识,人们普遍认为“口干”是身体缺水的表现,进而推断,只要“口不干”,就说明人体内水分充足,运行良好。从医学上讲,这是十分荒谬的,足以使人误入歧途。人们为治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找不到一劳永逸的防治办法。

我曾经对 3000 多名消化道溃疡患者做过临床观察,只用水治病,并将结果公之于众。在整个医学界我第一个发现,这种“经典疾病”对水——做出了反应。从临床角度看,这种现象与饥渴症很相似。在同样的外部环境和临床条件下,水对别的“疾病”好像也起作用。大量研究证实了我的临床观察。人体内有一个完整的信号系统,能够发出复杂的缺水信号,每当缺水时就会自我调整。

综合临床研究和文献查询,我认为,想要战胜“疾病”,就必须改变当今主导人体应用研究的模式。现行的临床医学显然是建立在错误的假设和不准确的前提上的。否则,人们怎能长期忽视或视而不见水代谢的紊乱问题?迄今为止,人们一直认为,“口干”是脱水的惟一信号。我刚才解释过,“口干”是身体极度脱水发出的最后信号。在发出“口干”信号前,脱水已经存在了,并且危及到身体健康。早期的研究者已经发现,即便身体其他部分相对脱水,为了咀嚼和吞咽食物,口腔也会分泌唾液。

当然,只有长期、持续缺水才会引发慢性缺水症。缺水症和其他紊乱性疾病有相似之处,比如,缺少维生素C的人容易得败血症,缺少维生素B的人容易得脚气,缺少铁元素的人容易患贫血,缺少维生素D的人容易患佝偻,治疗这些疾病,最好的办法就是缺什么补什么。因此,只要我们明白慢性脱水症能引发什么并发症,预防与早期治疗就比较简单。

虽然我的医学研究报告经过了同伴的审核,我在 1987 年国际癌症大会作嘉宾发言前,巴理肯德勒博士就写信肯定了我在《导致疾病的慢性脱水症》一文中的科学观点(他的信附在第 10 页上)。你们会看到,我引用了一些参考文献,说明慢性6脱水症是多种人体衰退性疾病的根源,巴理肯德勒博士甚至查阅了我引用的重要参考文献。这些疾病的成因迄今尚不清楚。你要是翻阅医学教科书,就会读到上千页的空话,只要涉及人体主要疾病的原因,所有病例的结论都如出一辙:“病因不详。”。

 尊敬的 F巴特曼博士:

 我有幸拜读了您的部分大作,您讲述了水的重要意义,谈到了慢性脱水症与病源学的关系,我仔细查阅了您引用的参考文献,尤其是刊登在《抗癌研究》(1987∶7∶971)和《简明医学科学》第 1 期的论文提到的文献。

 我发现,您引用的每份文献都很恰当,它们有力地支持了您的假说,即:从溶质模式改换到溶剂代谢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我的结论是:您的研究和观念具有革命性的意义。您提出的新观念若能被医学人士和公众接受,将对公众健康和医疗保健经济产生重大的、积极的影响。因此,我将竭力宣传您的重大发现。

曼哈顿学院生物学副教授

 纽约医学院营养学研究生院

一种新的科学真理往往不能说服反对者。但是,反对者会渐渐死去。下一代人则开始熟知这种真理。

有关人体的科学新理念和新思维能使普通人成为自己的保健医生。溶剂,即水,有调节体内功能的作用,还能调节溶解于其中的溶质(固体物质)。人体内的水代谢一旦紊乱(溶剂紊乱),就会发出各种信号,表明“系统”功能出了问题,水的供给与分配出了问题。

我再说一遍:身体的每项功能都可以根据水流量进行监测和判别。要确保有足够的水到达比较重要的器官,确保水把各种元素(荷尔蒙、化学信息和营养素)送到比较重要的器官,只能采用“水配比”办法。换句话说,每个器官都在制造其他器官需要的物质,只要这个器官按照大脑的指令不断调整配额,监控自己的生产率和生产标准,把自己制造的物质投放到“流动的水”中,一切都会正常运转。水一旦到达“干旱”地区,就能恢复重要的、缺失的物理运动和化学反应。

从这一角度看,水的摄入和配比就极为重要。神经传导系统(组胺及其附属成分)在调节水配比的过程中会越来越活跃。它们的活动不应受到药物的持续性抑制。人们应当懂得神经传导系统的目的,要多喝水,满足它的要求。1989 年,我在蒙特卡洛会议上向与会的各国科学家们发表过同样的见解,那次会议专门讨论炎症、镇痛和免疫调节问题。

新模式为科学研究增加了“时间第四维”。随着时间的延续,脱水症会不断加重,“时间第四维”有利于我们理解这种病症,帮助我们预测人体会出现什么生理问题,在今后若干年内会引发什么样的疾病,包括目前人们认为由基因紊乱造成的疾病。它将改变当前“盲目诊断”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治疗方法,使医术成为科学严谨的艺术,使预防和预测成为现实,促使人们保持健康的体魄,减少个人和社会的医疗支出。

身体不同的部位缺水,就会有不同的症状,发出不同的信号,引发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我们称之为疾病。有人怀疑水怎能自然而然地解决问题。水能治愈这么多种疾病?不可能!。

虽然新观念为预防和治疗各种脱水诱发的疾病提供了新的可能,他们却不接受新观念。他们根本没想过,身体缺水的惟一补救办法就是供水,除此之外别无他法。本书各章节都引用了一些例证,以便让心存疑虑者明白:水是天然的保健良药,能够解决多种健康问题。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

人生分为不同时期,人体的水调节机制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胎儿在母亲子宫的阶段(如图 1-左 B 所示);第二阶段是成长阶段,即身高和体重达到成熟(大约在 18 到 25 岁之间)的阶段;第三阶段是从成年到死亡的阶段。细胞在子宫里发育时,母亲为胎儿细胞的生长提供必需的水。水的摄入和传输系统似乎是由胎儿组织完成的,却体现在母亲身上。胎儿和母亲对水的需求似乎表现在怀孕初期的晨吐感觉上。母亲的晨吐感觉是胎儿和母亲的缺水信号。

 显而易见,渴的感觉会逐渐衰退,进入成年后,我们体内的水分会越来越少。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细胞的含水量也会逐渐减少,细胞内的含水量与细胞外的含水量之比从 1∶1 减少到大约 0  8∶1(见图 2)。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我们饮水是为了满足细胞的功能需求,饮水量的减少会影响细胞的活力。饮水量的减少会导致细胞含水量的减少。结果,慢性脱水就会引发一系列症状。如果不明白这些症状是人体脱水发出的紧急信号,就会把它们误认为是别的疾病。直到今天,人们还是没有弄明白这个问题,把身体对水的渴求误认为是别的疾病,用药物来治疗。

 即使供水量十分充足,人体也会缺水。人类的渴感和对水的需求感似乎会越来越弱。由于不知道身体需要水,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就会逐渐患上慢性脱水症(见图 1 和图 2)。

 人们还有一个糊涂认识,口渴时喝茶,喝咖啡,甚至喝含有酒精的饮料,却不喝水。这是一种常见错误。

 “口干”是脱水症的最后征兆。即使口腔是湿润的,身体也会受到脱水的折磨。更糟糕的是,有些上了年纪的人,口腔明显发干,他们却感觉不到渴,因而无法满足身体对水的需求。

 水的其他重要特性。

 科学研究表明,水不仅是溶剂和运输工具,它还有许多别的特性。水在调节身体各项功能时显示出了这些特性,不但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反而很遗憾地混淆了人们的视听,所谓的现代医学科学正是建立在混淆视听上的。

 *在身体的新陈代谢过程中,水具有重要的、基本的水解作用,即新陈代谢有赖于水的化学反应(水解作用)。水的化学能量可以促使种子发芽,长成一株新植物,甚至大树。生命化学利用的正是水的能量。

 *在细胞膜层面:水渗透细胞膜时可以生成“水电”能(电压),转化成三磷酸腺苷(ATP)和三磷酸鸟苷(GTP),这是两种非常重要的细胞电池系统,储存在能量池中。ATP 和 GTP 是身体里的化学能量源。水的能量可以制造 ATP 和 GTP。这种微小的粒子就像商品交换中的“现金流”,尤其在神经传导方面。

*水还能形成一种特殊结构、模式或形态。它像一种粘合材料,能把细胞建筑粘和在一起。水像胶水一样把固体溶质和细胞膜粘在一起。体温较高时,水的粘合作用类似于“冰”。

*大脑细胞的产物可以通过“水道”运送到神经末梢,用来传递信息。在神经系统中,除了主航道外,还有支流和非常细的溪流,溶质材料沿着水道“漂运”,这种水道就是“微管”。(见图 3)。

*人体中的蛋白质和酶在粘度较低的溶剂中效率较高。细胞膜中的所有受体(接受端)都是如此。在粘度较高的溶剂中(在脱水状态下),蛋白质和酶的效率较低(对身体缺水的判别力可能也较差)。因此,水可以调节身体的所有功能,包括各种溶质的活动。“水是身体里的溶剂,它能调节所有功能,也能调节溶解在水中并在水中循环的溶质的活动。”这一新的科学真理(认知模式的转变)应该成为未来医学研究的基础。

 图 3:示意图,表明单个神经纤维和在微管两侧的水路运输系统,水路运输系统起到排水管的作用,因为它从周围汲取水分,。因此制造了一个低粘度的区域。

缺水时,不仅人体的“内置”摄水机制会发挥作用,对体内的存量水进行定量分配的机制也开始发挥作用。它会根据预先确定的顺序向身体的不同部位供水——这就是“干旱管理”。

科学研究表明,受组胺引导和操纵的神经传导系统会活跃起来,激发从属系统,促进水的摄取。从属系统也参与水的分配和循环,把水从一个器官调配到另一个器官。从属系统用后叶加压素、血管紧张肽(RA)、前列腺素(PG)和激肽做媒介。由于身体内部没有随时可以提水的水库,只能通过优先配置系统对存量水或摄入体内的水进行分配。

有研究表明,在两栖动物中,组胺的生成量和储量都很低。组胺生成后,两栖动物一旦缺水,就会发挥作用。

神经传导组胺是用来规定和调节现有水量的,动物体内出现脱水后,组胺的产量和储量会大大提高——这就是所谓的干旱管理。组胺和从属它的前列腺素、激肽以及 PAF(也是一种与组胺有关的媒介)——能调节和分配摄入体内的水分——它们碰到痛感神经就会引起疼痛。

前面讲述了“医学观念的转换”,提出了两个被人忽视的问题,第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会越来越缺水。与此同时,新观点否定了以“口干”为身体缺水的惟一信号的老观念。第二,当神经传导组胺的生成和从属的调水因子过于活跃,以至于引发过敏、哮喘和慢性疼痛时,应该把这类疼痛理解为缺水信号——身体因缺水发出的危机信号。只有“认知模式转变”了,我们才可能识别出身体缺水或局部缺水的各种信号。

新观念(新模式)表明,身体的慢性疼痛不应用受伤或感染来解释,而应当首先将它视为慢性缺水,什么部位疼痛,什么部位就缺水。医生首先应当考虑疼痛信号,先把它们视为缺水信号,而后再考虑是否采用复杂的治疗程序。非传染性的、“反复出现”的或慢性的疼痛应当视为身体缺水的信号。

目前的治疗方法识别不了身体的缺水信号,这无疑会使问题复杂化,人们很容易把这些信号看成某种严重疾病的并发症,采用各种复杂的治疗手段,其实它们仅仅是脱水的信号。虽然仅用水就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患者却被迫接受药物或者介入式治疗。因此,医生和患者都有责任了解慢性脱水症给人体带来的伤害。

慢性疼痛包括消化不良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疼痛、心绞痛(无论行走还是休息)、腰部疼痛、间歇性跛行疼痛(行走时腿部疼痛)、偏头痛和持续性头疼痛、肠炎疼痛和与之相关的便秘。(见图4)。

图 4:痛感探测感官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局部的神经系统,一部分是中枢神经系统。在早期,止痛药可以消除局部的疼痛,但是,当达到一定界限时,大脑就变为监控疼痛的直接中心,直至身体出现脱水症。

观念的转变表明:首先应当用调整日常饮水量的方法来治疗这些疼痛。给病人常规止痛药或其他缓解疼痛的药物前,如抗组胺药或抗酸剂,应当先观察几天,让病人每天 24 小时的饮水量不少于两品脱半(即两升半),以便防止永久性的局部损害或全身损害,发展成不治之症。有些人有多年的疼痛史,对这样的病人,要想试一试水能否解除疼痛,首先应当确认他们的肾脏是否有足够的排尿能力,以免在他们的体内积存过多的水。应当把排尿量和饮水量加以对比。饮水量增加,排尿量也会增加。

缺水引起疼痛是生理学上的新观念,为未来的医学研究和探索疾病的起源开辟了一种新思路。它揭示出,长期使用止痛药来“抑制”慢性脱水症或局部脱水症的重要信号对健康有害无益。

这些止痛药(镇痛剂)有致命的副作用。持久的脱水能损害身体,止痛药压抑了痛感,却不能消除疾病的根源——脱水。镇痛剂往往会引起胃肠出血。每年都有一两千人因为经常服用镇痛剂而丧命。现在(1994 年)已经清楚了,止痛药能损害一部分人的肝脏与肾脏,能致人于死命。

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疼痛的起源,上述观点为疼痛的缘起提供了科学的解释。关于水在人体中的作用,人们只要转变观念,就会在未来的临床医学中创造奇迹。某些疾病是由缺水引起的,但是,一些专业机构却因长期的无知无识而获益,它们至今不肯推广这一信息。

医学界的专业人士一旦采用新的认知模式,就会改变“应用医学对人体的无知”,使用经过深思的、预防性的医疗保健方法。更重要的是,简单的生理疗法能够防患于未然,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不会听任它们发展成不可医治的痼疾。

第三章 消化不良引起的疼痛。

消化不良引起的疼痛是人体发出的最重要的信号,它是脱水症的表征,是身体缺水的信号。这在年轻人群或是中老年人群中都可能发生。当前的所有重大疾病几乎都可以追溯到慢性、持久、不断加重的脱水。

刚发现的身体缺水的紧急信号

消化不良引起的疼痛是人体发出的最重要的信号,它是脱水症的表征,是身体缺水的信号。这在年轻人群或是中老年人群中都可能发生。当前的所有重大疾病几乎都可以追溯到慢性、持久、不断加重的脱水。

消化不良引起的疼痛,即由胃炎、十二指肠炎和烧心引起的疼痛,只需要增加饮水量就可以治疗。如果病人还患有溃疡症,那就必须注意日常饮食,以便加快溃疡面的修复速度。

耶鲁大学爱德华斯彼若教授的研究表明,12%的消化不良患者六年后会患上十二指肠溃疡,十年后这一比率会增加到 30%,二十七年后增加到 40%。消化不良引起的疼痛不可小视,虽然只有通过内窥镜发现溃疡后才能确认疾病的轻重。现在的临床医学更像一门依赖视觉判断的学科,而不是从前那样是依靠分析和思维判断的艺术。

疼痛有不同的分类,病人去医院是因为疼痛。疼痛引起人们的注意,医生用内窥镜观察疼痛部位,给各种疼痛贴上不同的医学标签。消化不良疼痛很常见。人们把基本的、常见疼痛引起的病变解释成局部组织的病变,其实它的起因就是脱水。

我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仅用水就治好了 3000 多个消化不良疼痛症患者,而别的医生则根据疼痛的不同特征,把病人分成不同类别。增加饮水量后,他们的病情全都好转了,临床症状也随之消失。我曾把用水治疗消化不良疼痛的报告发表在 1983 年 6 月的《临床肠胃病学报》上。

脱水达到某种程度时,身体会急需水,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水。除了水,什么药物都不会奏效。我不妨用一个病例说明水疗法的效力。有一个年轻人,二十多岁,几年前得了消化性溃疡,直到不堪忍受才找我。他曾经接受过常规治疗,被确诊为“十二指肠溃疡”,服用过抗酸剂和甲氰咪呱。

甲氰咪呱的药性极强,可以在“第二”类接受点——也就是身体中的“受体”,即组胺 2 或者H2 接受点——阻断组胺的活动。胃组织的一部分细胞可以制造酸,它们对甲氰咪呱十分敏感。但是,人体内有许多不制造酸的细胞,它们也对药物的阻断作用十分敏感。所以,这种药物有很大的副作用(对年轻人尤其显著),对患有慢性脱水症的中老年人则极为危险。

1980 年夏天的一个夜晚,我头一次看见那个年轻人,时间是十一点。他疼得厉害,几乎处于半昏迷状态。他像婴儿似的蜷缩着身子躺在房间的地板上,不停呻吟,不知道四周的人在为他担心。我问他话,他也不回答,也不同身边的人讲话。为了让他说话,我不得不使劲摇他。

我问他感觉怎样。他呻吟道:“我的溃疡病快要疼死我了。”我问他疼了有多久,他说吃罢午饭后,下午一点就开始疼,随着时间的迁延越来越疼。我问他吃过什么药缓解疼痛。他说吃了三片甲氰咪呱和一整瓶抗酸剂。他还说,痛了十个小时,吃了这么多药,一点儿作用都没有。

消化不良溃疡病人服用如此大量的药物仍然不见效,一般人会怀疑他得了“急腹症”,需要做外科手术。也许他的溃疡已经穿孔了。我曾经亲眼目睹和参加过消化性溃疡穿孔病人的手术。那些病人就像眼前的这位年轻人一样,痛苦万状。要想判别年轻人是不是溃疡穿孔,只需做一个简单的试验。穿孔病人的腹壁很僵硬,像一块木板。我摸了摸他的腹壁,试试腹部的硬度,还好,没有溃疡穿孔。他的腹壁很柔软,但是疼得不能碰。他很幸运,没有穿孔,但是,照他目前的样子,他吃的抗酸剂很可能在发炎的溃疡面上钻出洞来。

此时,药物的作用非常有限。三片抗组胺剂(每片 300 毫克)加上一整瓶抗酸剂都不能缓解他的疼痛。遇到这种情况,只有开刀了。我非常了解水在缓解消化不良疼痛的作用,我给这个年轻人两大杯水,也就是一品脱(1 升)。起初他不愿喝。我告诉他,他吃过了所有的常用药,都不见效,不妨试一试“我的药”。他当时疼痛难忍,不知所措,别无选择。我坐在角落里,观察了几分钟。

我因事离开,十五分钟后回来,他的疼痛已经缓解,停止了呻吟。我又给了他一大杯水(半品脱)。几分钟后,疼痛完全消失了,他开始注意屋里的人。他站起身来,向墙壁走去。他靠着墙,与看望他的人们交谈,那些人比他本人还吃惊,三杯水竟然带来如此大的变化!十个小时以来,年轻人遭受着疼痛的折磨,服用了治疗消化性溃疡症的最先进的特效药,一点儿效用都没有。现在,三杯水在二十分钟里就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只要看一下 22 页上的图 4,把上述病例与模型中关于疼痛的说明比较一下,你就会明白大脑的某个部位对应着身体缺水信号的强弱。达到某个临界点,局部止痛药物就不会奏效。抗酸剂和 H2阻断剂甚至不能减缓年轻人的痛感。惟有水给了大脑正确的信息,撤销了大脑发出的缺水信号,因为它准确无误地收到了体内水分充足的信号。同13样的疼痛反射模型在别人身上也会起作用。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应该明白,当身体严重缺水时,它就会把疼痛现象通知给大脑。

又一次机会来了,我要测试一下脱水症引起的腹痛与大脑反应在时间和水量上的关系。这一回,两人搀着一个男人来到我的诊所。病人走不动路,那两个人架着他的胳膊。他也是一位消化不良性溃疡病人,患有严重的上腹急腹症,也就是消化不良性疼痛。给他做了检查,发现溃疡还没有穿孔,我每隔一小时给病人一大杯水。二十分钟过去了,他的疼痛没有缓解,一小时二十分钟过去了,依然没有彻底缓解,直到喝了三杯水后他才康复。平均算来,如果病情不严重的话,大约八分钟疼痛就能缓解。

实验表明,当我们喝下一杯水时,水立刻到达肠道,并被吸收。但是,一个半小时后,大致等量的水才能通过粘膜的腺体层分泌到胃中。水从底层渗出,进入胃,为消化食物做准备。消化固体食物需要很多水。有了水,胃酸才能分泌到食物上,酶才能被激活,食物才能分解成均匀的微粒状流体,进入肠道,步入消化过程的下一阶段。

粘膜的腺体层面上有一层粘液,位于胃组织的最里层(见图 5)。粘液的 98%是水,另有 2%的固体是吸附水分的“架构”。这个叫做粘液的“水层”是天然的缓冲区。它下面的细胞分泌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被水层吸收。当胃酸通过这个保护层时,碳酸物就会发挥中和作用。

图 5:胃与胃粘膜结构模型。含水量充分的粘膜保护层可以保持重碳酸盐并能中和试图通过粘膜的胃酸。脱水状态下的身体,其粘膜保护层作用低,就会允许胃酸渗透,造成粘膜损伤。补水会为粘膜提供防酸保护层,比市售的任何药物都更有效。

这一化学反应能生成大量的盐(碳酸物中的钠和胃酸中的盐酸),盐分太多会改变粘液“架构”的附水特性。过多的中和反应和盐的沉积能使粘液物质颗粒不均,粘性降低,于是酸就会渗透到粘膜层,引起疼痛。

水渗过粘液层是一个自然过程,很像对粘液层的“反向冲洗”,为的是清除沉积的盐分。这一过程非常有效,当水渗过新的粘液时,就从下面使粘液层复水化(rehydrating)。这种又新又厚又稠的粘液是天然的盾牌,能够阻止酸对胃的侵害。盾牌的效力显然有赖于水的摄取,尤其是在摄入各种固体食物前,因为固体食物会刺激胃腺体制造14胃酸。因此,水是防止胃酸侵害的惟一天然手段,它自下而上地发挥作用。而抗酸剂则依附于胃酸,它的防护是没有效用的。

我们终于明白了,人体内有“饥饿疼痛”信号,也有“缺水疼痛”信号。不幸的是,人们把“缺水疼痛”叫做“消化不良”,用各种药物对付它,于是,由脱水引起的新陈代谢紊乱损害了十二指肠或胃的组织。用抗酸剂缓解疼痛是普遍认可的方法,甚至在超市里人们也能买到这种非处方慢性毒药。

专家们在瑞典的研究结果表明,患有典型消化不良性疼痛而没有患溃疡的人,不管吃什么药,安慰剂也好,抗酸剂也好,甚至阻断组胺活动的药物也好,结果是一样的。换句话说,不管是抗酸剂,还是更强的药物都没有多大效用。在人体的这一生理过程中,人们应当慎重对待脱水信号,切忌滥用药物。

水很可能是缓解病痛的惟一有效物。身体想要的,需要的,呼唤的毕竟是水,仅仅是水。如果我们仔细寻找其他的症状,还会发现更多缺水信号。不要认为消化不良性疼痛是局部的、孤立的现象。在所有病例中,消化不良性疼痛都是脱水的信号——身体缺水的信号——即使同时出现了溃疡。只要饮水后疼痛就能减轻,再有足够的饮食,溃疡肯定会在一段时间内自动康复。

有人说溃疡是感染造成的。我经过研究认为,所谓的造成溃疡的各种曲线型细菌其实只是人体的共生物,天生就住在肠道中。脱水直接抑制了免疫系统,它们才可能趁机占据上风。你看,我们健康时,肠道细菌与我们共生共长,为我们的身体制造大多数不可或缺的维生素。我们身强体壮,他们就做出贡献。可在人体脱水时,它们就会在我们的消化系统,尤其是在十二指肠连接的阀门处,也就是许多组胺神经聚集的部位,造成溃疡。组胺产生的荷尔蒙越多,对曲线形细菌越有利。与此同时,受神经严格监控的强酸胃容物从胃流向肠道。不论怎么说,并非所有溃疡部位都有“螺旋形细菌”的存在。许多人的肠道里都有螺旋杆菌,但是,他们并没有得溃疡病!

含铝抗酸剂是很危险的。有些疾病,只要增加饮水就可以治好,对这种病,不要轻易使用含铝抗酸剂。阿尔兹海默症(早老性痴呆)的多种病因,循环系统中铝含量过高,大量沉淀,可能是阿尔兹海默症的主要原因。人们必须明白二者的关系,长期服用含铝抗酸剂,积累的毒性有副作用,损害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大脑。含有金属的药物有毒性和副作用,基因研究表明,这种毒性和副作用是无法消除的。但是,在错误模式的指导下,仅仅是为了应对简单的缺水信号,医生就让病人服用这种药。多数抗酸剂都含有铝,一匙药液或一粒口服药片的铝含量在

关岛的土壤中铝矿石含量很高(西太平洋一些地区的土壤含铝量都比较高,比如:关岛、日本的纪伊半岛和新西几内亚西部等地)。因此,关岛的饮用水受到铝元素的严重污染。在人们没有认识到污染问题前,铝元素一直保留在饮用水中,岛上曾经流行一种阿尔兹海默症疑似症,甚至年轻人也患这种病。几年前,人们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水质得到了净化。于是,人们发现年轻人不再受这种疾病的困扰。现在人们认为,关岛上流行阿尔兹海默疑似病,是由于饮用水里含有铝的毒性。

组胺药物不宜长期服用。这类药物有许多副作用。包括引起中老年人眩晕和头昏脑胀。男人连续数周服用这类药物后乳房会膨胀,有些男性病人的精子数量会减少,性欲会消失。哺乳期和怀孕期的妇女不宜用这类药物对付身体的缺水信号,缺水信号可能来自母亲,也可能来自婴儿。受到组胺的刺激后,大脑的毛细血管会扩张,以便应对脱水症。抗组胺药物会阻碍毛细血管的扩张,在紧急情况下,大脑处理的信息比通常多得多。当病人服用抗组胺药物对付消化不良性疼痛时,输送到大脑的血液量就会减少。

慢性脱水是阿尔兹海默症的主要原因。在我看来,阿尔兹海默症的根本原因是脑细胞缺水。在世界上的某些地区,水的含铝量相对较低,铝的毒性只是脱水症的次要病因。请注意,在一些发达国家,人们有时用硫酸铝净化城市供水。脱水症迁延不治会造成脑细胞萎缩。大家不妨想象一下李子变成李子干的情形。不幸的是,在脱水状态下,大脑细胞会逐渐丧失许多功能,比如:把神经信号传送到神经末梢的传导系统可能失效。我的一位医生朋友用这种方法治疗他弟弟的阿尔兹海默症,每天都强迫他多喝水。现在,他弟弟已经恢复了记忆,可以跟人对话,不再喃喃自语了。仅过了几个星期,这种方法就收到明显的效果。

应该注意的是,疼痛虽然仅出现在胃部,脱水却是全身性的。如果不能认识到消化不良性疼痛是缺水信号,长此以往,就会给身体带来不可逆转的后果。当然,胃肿瘤也会引起相类似的疼痛。但是,肿瘤引起的疼痛不会因为喝水而消失。那种疼痛会反复出现。如果连续几天加大饮水量,依然疼痛不止,那么,最好去医院请医生诊断病情。只要疼痛是由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甚至消化不良性溃疡引起的,要想治好这些病,就必须调整饮水量和饮食习惯。

如果左腹下方出现肠炎性疼痛,首先应该把它视为身体缺水的另一种信号。这种疼痛往往与便秘有关,是持续缺水造成的。

大肠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吸收大便中的水分,以免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失去太多水。必须有一定量的水才能排便顺畅。在脱水状态下,食物残渣15的含水量自然小于正常含水量,由于食物残渣蠕动的速度减缓,大肠就得加强吸收挤压作用,大肠中的固体残渣的最后一点水分也被吸走。因此,便秘不畅是脱水症的并发症。如果摄入较多食物,输送到大肠的固体废物就会增加,加重排便的负担。这一过程就会引起疼痛。碰到肠炎性疼痛,人们应该首先想到这是身体缺水的信号。只要摄入足量的水,左腹下方由便秘不畅引发的疼痛就会消失。晚上吃一个苹果、梨或者桔子,有助于第二天便秘顺畅。

有时候,右腹下方会出现剧烈的疼痛。这种疼痛很像阑尾炎,症状与早期阑尾炎相似,但没有阑尾炎的其他特征,身体不发烧,腹壁不紧缩,没有疼到不能触碰的地步,也没有呕吐现象。只要喝一两杯水,右下腹的疼痛就会缓解。遇到这种情况,一杯水就可以作为治疗手段。

人们经常遇到一种典型的消化不良性疼痛,医生把这种疼痛诊断为食管裂孔疝(hiatalhernia)。食管裂孔疝是胃的上部通过横隔膜间隙(食道间隙)进入胸腔造成的,它是一种错位现象。对胃来说,这是一个不正常的位置。一部分胃在胸腔中,食物消化就令人非常痛苦。胃酸很容易上涌,接触到没有保护的食管壁,引起烧心的感觉。

在消化过程中,胃的上半部是封闭的,食物不会向上进入食道。正常的肠道收缩是向下的,从口腔到直肠。消化系统有两道阀门,可以防止食物反流,一道阀门位于食道和胃壁相交处,只在食物进入胃时才会打开。

另一个弯道阀门位于横隔膜外的管壁上,即横隔膜间隙与胃的连接处。每当食物进入食道时,“弯道阀门”就会同步打开,让食物通过,其他时间则是紧闭的,不允许胃容物反向上涌。这就是两道“阀门”的正常状态,它们阻止食物逆行上涌。

消化道(从口腔到直肠)是一条很长的管道,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和功能,使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废物的排泄协调顺畅。每个部分都有各自的荷尔蒙,它们使消化吸收和排泄成为可能。“每个部位”的荷尔蒙都是化学信使,它们发出信号,规定消化过程的下个步骤何时“启动”。它们能促使酶的分泌,使食物中的活性物得到进一步的分解和吸收。

@奇@在消化吸收过程初期,胃分泌胃酸,激活酶,帮助分解固态蛋白质,比如肉和难以消化的食物。在正常情况下,酸性很强的液态胃容物被送到肠道前端。在胃和肠道的连接处有一个阀门,叫做“幽门”。“幽门”的运动受制于肠道两端的信息系统。胃想把食物尽快排入肠道,这是一回事;肠道能不能接收这种含酸的、高度腐化的食物,则是另一回事。

@书@胰腺是分泌胰岛素的腺体,胰岛素可以调节血糖。胰腺也向肠道输送一部分有助于消化的酶。胰腺还有一个生理功能,在胃酸到达大肠前,调节肠道内的碱性环境。胰腺最重要的功能是不断制造和分泌“水溶性碳酸溶液”——这是一种碱性溶液,可以中和进入肠道的酸性物质。为了制造“水溶性碳酸溶液”,胰腺就得从循环系统得到水分。在脱水状态下,这一过程不能有效进行。幽门得不到明确的信号,就不会打开阀门,不会让胃酸进入肠道。这是消化不良性疼痛的第一步,也是人体发出的第一个缺水信号。

@网@我们喝水时,体内会分泌一种叫做“莫特林”(motilin)的荷尔蒙/神经传递素,分泌的多少取决于进入胃的水量。饮水量越大,肠道分泌的“莫特林”就越多,莫特林的多少可以根据血液流量检测出来。与其名称相符(译者注:motilin 有“自发运动”的意思),莫特林的作用是使肠道有节奏地收缩扩张——也就是蠕动——从肠道上端传导到末端,包括了定时打开和关闭阀门,让食物通过肠道。

因此,消化过程有赖于水,当体内有足够的水时消化过程才会顺畅,胰腺才能制造水性碳酸溶液,为接纳肠道上游来的酸性胃容物做准备。在这种理想的状态下,幽门就会自动打开,让胃容物顺利进入肠道。莫特林起着重要的传输作用,它把参与活动的方方面面连系在一起。当水抵达胃壁时,莫特林就成为一种饱和的荷尔蒙分泌物。

如果体内水分不足,消化过程就不会顺畅,就会出问题。如果中和机制没有效用,它就决不允许胃里的经过腐化的酸性食物进入肠道,因为它的破坏性是不可修复的。肠道壁不像胃壁,胃壁有保护层,可以防止胃酸的腐蚀,肠道却没有保护层。于是,处于胃的两端的阀门首先做反向收缩运动,幽门就越收越紧。

食道与胃之间的环形阀门,横隔膜外的阀门会变得越来越松弛。当人处于卧位时,胃酸会流进横隔膜,引起疼痛,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烧心”。

在有些病例中,横隔膜的“阀门”很松弛,一部分胃会穿过横隔膜进入胸腔,这就是所谓的“食管裂孔疝”。当阀门改变运动方向,胃容物就无法通过,于是出现了反向运动:胃容物从嘴里吐出。胃容物要是进不了肠道,决不会滞留在胃中,于16是只剩下一个出口,那就是嘴。这种现象是肠道反向收缩引起的。反向收缩叫做“逆蠕动”。

 还有一种遭到误解、令人不安的病叫易饿症(bulimia),它是严重脱水症的并发症。受这种疾病折磨的人中,最有名的是戴安娜公主。她被这种病折磨得痛苦不堪,她与查尔斯王子的婚姻也遭到毁灭。这是一种令人难以容忍的病,病人总觉得“饿”。病人吃饭时,食物难以进入胃中,一吃东西就想吐。这种举动确实有伤风雅,让社会感到无法接受。这种人的“饥饿感”实际上就是缺水信号。我在前面解释过,呕吐是一种保护机制。如果“易饿症”患者进食之前先喝水,让身体有充足的水分,问题就会消失。

 消化不良性疼痛,不论给它贴上什么标签,都应该定时补水。当前使用的抗酸剂和组胺阻断药物,对慢性脱水症患者并没有什么好处,他们的身体只需要水。

 AB 致力于促销替代药物。她非常支持鳌合物疗法(chelationtherapy)。她搜集了大量信息,写了一本关于鳌合物疗法的书,此书颇受欢迎。但多年来她本人一直遭受食管裂孔疝的折磨。她丈夫是一个和蔼的作家,他告诉我,AB 每次吃饭都要忍受剧痛的折磨,几乎没有一次能把饭吃完,更谈不上与大家坐在一起聊天。有时他们不得不中途离开餐厅,因为疼痛不允许她坐在那儿吃完饭,哪怕只坐一小会儿。

 AB 告诉我她几乎不喝水。有一天,她先生偶然发现了我写的书,读了一遍。他们终于明白了 A  B  的问题。她开始喝水。随着饮水量的增加,她觉得疼痛不再剧烈。几天后疼痛完全消失了,再也没有出现过。夫妻两人现在很喜欢外出用餐。我和妻子与他们一道吃过几次饭。看来,食管裂孔疝及其痛苦已经成为古老的历史。还有一件事很有趣,值得一提,她偏爱的鳌合物疗法对某些并发症帮不上什么忙。应该明确指出,鳌合物疗法隐含的优点是,在多数情况下,只有多饮水它才有效力。但在过去,医生们不会建议病人在两个疗程间增加饮水量。《唐三德医学通讯》(Journal ofTownsend Letter for Doctors)对我的书发表了许多评论,现在,由于我的多次谈话和有关评论,许多支持“替代药物”疗法的医生都建议病人多喝水。鳌合物疗法最有利于把有毒金属排出体外。

 小结:消化不良性疼痛是一种缺水信号,它与体内的慢性脱水或严重脱水密切相关,也可能与身体其他缺水性疼痛并存。请大家读一读后面里国瑞先生的信。里国瑞先生患有食管裂孔疝和心绞痛。增加饮水后,前一种疼痛消失了,后一种疼痛也在一周后大大减轻。在我写到这一页时,他的疼痛似乎消失得无影无踪。

 对同胞来说,最大的罪恶不是憎恨,而是无动于衷:这才是非人道的本质。

 第四章风湿性关节炎疼痛

大约五千万美国人患有各种关节炎,三千万人腰痛,上百万人有颈椎病,另有二十万儿童受到少年关节炎的折磨。一个人一旦得了这种病,就被判了终生苦刑,除非你知道疾病的根源。其实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

首先,风湿性关节炎和关节疼痛应被视为关节的软骨表面缺水,关节炎疼痛是局部缺水的另一种信号。缺盐可能也是一个致病因素。

关节软骨含水量很高。软骨“含的水分”具有润滑作用,由于这种特性,在关节运动时,两个反向重叠的表面才能自由顺畅地滑动。

骨细胞里充满了钙,软骨细胞的基质含有大量水。在软骨表面相向滑动时,一些表层细胞会死去,被剥离掉。从生长点长出的新细胞替代死去的细胞。生长点位于骨表的两侧。软骨水量充足时,摩擦损伤率最低。在脱水状态下,软骨的“磨损”率会大大增加。软骨细胞的再生与“磨损剥离”的比率叫做关节效率指数。

骨髓中的血细胞不断生长,它们通过骨骼系统优先向软骨输送水分。血管的扩张使更多水分进入软骨,通过骨骼微小缝隙的部分血管很可能扩张得不够大,细胞依靠血管获得更多水分和养分,但受制于体内的定量配给机制。在这种情况下,除非血液得到稀释,输送更多水分,否则,软骨就会抢夺供给关节囊的血液,以便满足对“血清”的需求。这时,(连接所有关节的)神经调节分流机制就会发出疼痛信号。

最初,这种疼痛表明关节没有充分做好承担压力的准备,需要充足水。要治好这种疼痛,就得定时增加饮水量,让流经关节的血液得到稀释,使软骨得到足够的水,修复骨骼的磨损部分——这也是血清向软骨渗透的正常路径。大家只要看一看图 6 和图 7,就会明白这个问题。

把关节疼痛和非感染性关节炎看作身体缺水的症状,只有益处没有坏处。身体也许会同时发出其他缺水信号,但是,关节是容易出现严重损害的部位。

我的假设是:关节囊的肿胀和疼痛意味着向关节囊供血的血管出现了肿胀(膨胀和水肿)。关节表面有神经末梢,可以调节各种功能。当神经末梢要求较多血液流到关节部位,从血清得到更多水分时,关节囊中的脉管就会膨胀,以便从骨骼供给线获得补偿。

关节表面缺水会造成严重的损伤,直到骨骼表面全部裸露,最终生出骨关节炎。组织的损伤能够激活重塑关节机制。关节囊里的细胞能分泌荷尔蒙,出现损伤(由于脱水)后,受伤的组织必须得到修复。“局部再造荷尔蒙”承担着重造关节表面的任务。压力会在关节上留下劳损痕迹,“局部再造荷尔蒙”能够修复劳损痕迹。

不幸的是,修复过程很可能使关节变形。为了避免变形,刚出现疼痛时,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应当注意日常饮水量。首先应当把这种疼痛视为局部缺水症。先增加饮水量,若干天后|Qī|shū|ωǎng|,疼痛若不能消失,关节反复轻轻弯曲还出现红肿,就该请专业医生检查了。

人们很难判别自身是否处于缺水状态,这种不敏感可能会遗传给儿童。生长过快的儿童可能出现缺水症,他可能觉得关节痛,也可能有烧心的感觉。年轻人的缺水信号与年长者的大体相同。因此,我仍然建议用增加日常饮水量的方法治疗童稚期关节炎。

下面,大家会读到劳伦斯马龙博士的信。马龙博士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教育家,他用水治疗自己的风湿性关节炎。这说明,我们的医生同行们注意到了水在预防疾病方面的医学价值。

尊敬的 F巴特曼医学博士:

我虽然 82 岁了,体型却保持良好,只是觉得遗憾,因为没能早点聆听巴特曼博士的金玉良言,没能早点阅读他的大作《水是最好的药》和《腰痛》。

巴特曼博士的推理引人入胜,他的医学知识闪耀着智慧和逻辑的光芒。他的书是我书房中的宝贝。我采用他的建议治疗手上的关节炎疼痛,仅过了两周,疼痛就明显减轻。我的睡眠质量更好了,精力更充沛了,更觉得神清气爽了。现在,我用崭新的眼光看待生活。对我来说一切都变得容易了。

巴特曼博士的书符合常识,他的医疗建议切实可行。他的治病建议鞭辟入里,标本兼治,有幸读到此书的人都不会因为花钱买了这本书而后悔。

科学院教育学习中心(俄亥俄州颁发执照)

图 6:正常关节咬合示意图(手指关节图)——供给骨髓,关节囊的动脉血流,通过骨髓供给软骨接触点的血清流方向。

 图 7:示意图,意在将含水量充分的关节与脱水关节做一并列比较和说明。含水量充分的关节软骨从供给软骨垫的血液中获得营养供给。脱水的关节则需要从关节囊中获得某种形式的液体循环,因此造成了关节囊的肿胀和敏感。炎症的表现可能看起来像是受到了感染,其实只是脱水症引起的结果。

 幸运的是,脊椎关节,也就是椎间关节及其盘状结构,与水的其他特性相关。水既储存在覆盖脊椎骨上面的软骨盘形末端,也储存在椎间盘核里。椎间关节处的水有润滑作用,椎间盘核里的水还有支撑上半身重量的作用。人体上半身重量的 75%由椎间盘核中的水支撑,25%的重量由椎间盘周围的纤维组织支撑。(见图 8)。

 借助关节结构,水不仅承载着体重的压力,也承受着肌肉运动对关节的拉力,它还是所有关节的润滑剂。压力和拉力是同一种类的力。

 大部分关节之间都有断断续续的真空,水可以在真空中悄无声息地循环流动,只有在关节活动时,水才会被挤压出来。为了防止腰痛,人们就得摄入足够的水,做各种腰椎运动,在椎间盘里制造出断断续续的真空,以便吸纳水。腰椎运动可以减少背部肌肉痉挛,多数人有背部痉挛的体验。80%的背痛可以引起腰疼。要想避免腰痛,就得保持正确的姿势。背痛和水的关系是一个重要课题,我写过一本探讨这一课题的书,书名叫《怎样治疗腰痛和风湿性关节痛》,此书配了一张光盘,标题叫《怎样应对腰痛》。

 你如果背痛,尤其是坐骨神经痛,请读一读这本书或看一看光盘,你会受益匪浅。在多数情况下,只要做适当运动,让椎间盘生出断断续续的真空,坐骨神经痛会在半小时内得到缓解。这一点在书和光盘中都有说明。

 图 8:示意图,说明水对椎间盘核的重要性。水提供了椎间盘负重特性最基本的液压支撑。一旦脱水症发生,身体的各个部分都会受到影响。椎间盘和与之相连的关节首当其冲。第五腰椎间盘有 95%的几率会受到影响。

 错误的姿势——长时间低头写作,坐矮凳工作,连续数小时“冷冻”在电脑前工作,枕头不合适,或者用多层枕头——都会引起颈椎痛,甚至造成颈椎间盘错位。颈部运动能让颈椎间盘得到充足的液体,这一点非常重要。头的重量能把水从颈椎间盘挤出去。为了让等量的水回到颈椎间盘,必须在颈椎间盘里制造出断断续续的真空,借助20真空的力量将水吸回来。只有头和颈部充分运动——向后仰,水分才能回到真空中。

颈椎间盘错位可以引起颈椎痛,如果不严重的话,病人可以缓慢地反复低头仰头,尽量向后仰,每次后仰 30 秒钟。颈部的伸展可以增加真空的吸力,使水流回颈椎间盘中。与此同时,由于颈椎间盘前端与脊椎韧带相连,这样做还可以使颈椎间盘回归到正常位置,脱离颈部的神经根。

还有一种简单易行的矫正办法:仰卧在床上,背部贴在床边,头向下,垂在床外。这种姿势可以利用头部重量牵引暂时不承重的颈部,使颈部向后伸展。让这种姿态保持一会儿,可以使颈部张力得到完全的缓解。这种姿态有利于在颈椎间盘里制造真空。慢慢向后仰,直到你能看见地板,然后再抬起头来,直到看见脚对面的墙。这个过程有助于在脊椎间制造断断续续的真空。真空能把水吸进颈椎间盘,并将水扩散到颈部的所有关节,使颈部运动得到润滑。

颈椎间盘吸纳了水后,重新恢复到自然状态,颈椎关节得到牵伸,并分离开。现在,你可以试着仰头,再低头。先转头看一侧的墙面和地板,再看另一侧的墙面和地板。患有颈椎“关节炎”或颈椎错位的人不妨试一试这个简单易行的办法,它可以改善颈椎关节的活动能力。

要想了解心绞痛,不妨读一读“胆固醇”一章。简单地说,身体缺水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心绞痛意味着身体缺水:心脏病和肺病种类繁多,名目繁多,长期脱水是共同的病因。请大家读一读山姆里国瑞先生和洛丽塔约翰逊女士的信,经他们同意,这两封信被当作佐证收到此书中(见“胆固醇”一章)。里国瑞先生增加了饮水量后,心绞痛消失了。他还患有食管裂孔疝,这个病也在好转。假以时日,他的食管裂孔疝也会完全好转。请你们再读一读洛丽塔约翰逊的信,洛丽塔约翰逊女士 90 岁高龄,却童心犹在,你们会发现,对于她这样的老人,心绞痛也可以靠增加饮水量治愈,她已无需吃药了。

根据我个人的体验,偏头痛好像也是由脱水引起的。睡觉时被子盖得太多不利于体温的调节;饮酒(宿醉)过量会引起细胞脱水,特别是脑细胞脱水;节食或过敏症能导致组胺的释放;天气炎热时身体会缺水,这些都是偏头痛的诱因。从根本上说,偏头痛似乎是体温在“热压力”下进行调节的表象。人们突然感到偏头痛,主要是因为缺水。

要想预防偏头痛,最谨慎的办法是定时定量饮水。偏头痛一旦暴发,一系列化学反应能让身体动弹不得。此时,人们不得不用足量的水送服止痛药。足量的凉水或冰水可以在人体内部发挥作用,给身体(和大脑)降温,促使身体各部位的血液循环系统收缩,因为血管的过度扩张可能也是偏头痛的主要起因。

马维斯巴特勒太太是澳大利亚耶稣会传教士,她在菲律宾的锡朗周游传教。她的病史很有意思。多年来,她一直患有偏头痛,犯病时常常不能起床。在锡朗时,她偶然读了我的书,于是开始增加饮水量。她写信告诉我,她现在的情况大为改善,她真想站在房顶上大喊大叫,让大家都知道。读一读她写的信吧,这是一个活生生的故事。我们不禁要问:我们怎么会对水的重要性如此无知?有些饱受缺水折磨的人甚至想到了死,怎么会到这种地步?。

尊敬的 F巴特曼博士:

多年来我一直遭受头疼之苦。我请教过医生、神经科专家和脊椎指压治疗医师,花了好几百美元做脑部扫描和 X 光透视,但一点儿效果都没有。有时我痛得躺在床上,一连几天爬不起来,只是因为有上帝支撑着我,我才没有自杀。

什么药都无法止痛,我只能苦熬着,直到头痛自然消失。我从来没想过头疼与饮食有什么关系,惟一可循的规律是头疼总在吃过饭几个小时后出现。

有一天,一位朋友告诉我,他认为,我之所以长期头疼是因为饮水不足。我也知道自己喝水不多,但是,我以为喝加果汁的草药茶,吃很多水果,足以满足身体对液体的需求。三个星期前,我偶尔翻阅了一本杂志,一则广告跳入眼帘,那就是《水是最好的药》,我买了杂志,订购了这本书。

收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读了一遍又一遍,了解饮水的新概念,我明白了自己的饮水习惯是错误的,并立即纠正。没有亲身体验的人,无论如何都不会明白我有多么高兴,过去被疼痛纠缠的日子一下子变成了轻松美好的日子,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而不是“被头痛打倒”。啊,对于这种福气,我惟有不断地感谢上帝。

经过几个月,我的身体有了足够的水,摆脱了脱水症。现在,头痛的毛病只是偶尔出现,不再是常态。我感谢上帝的关爱,引导我一步步认识到这一奇妙的真理。毫无疑问,他曾试图早点儿让我明白,但我却视而不见。我感谢您,医生,感谢您卓越的工作和持久的毅力,感谢您把这一真理传授给大众。 21

我在一家夜校开讲座,讲座的题目是“良好的食物和饮食习惯”。我很快修订计划,用了整整一节课讲述身体对水的需求。我利用刚学的知识,帮助许多人减轻了痛苦,让他们过上健康的生活。有个朋友告诉我,他过几天就要住院治疗胃溃疡,我请求他取消这一计划,试一试您推荐的水疗法。

 他不太情愿,但还是试了。他十分惊讶地发现疼痛止住了,过了一段时间,他了解到自己的溃疡病已经痊愈,可他什么药都没吃。他十分感激。

 请允许我再一次表达衷心的感谢,我祈祷上帝,愿上帝保佑您和您的同事,因为你们的工作是为了人类更健康地生活。

 (本信太长,不宜全文登出)。

 理性的人让自己适应世界;非理性的人坚持改变世界,让世界适应自己。因此,所有进步都取决于非理性的人。

 面临一堆令人沮丧的情感问题时,大脑很难聚精会神地工作,这时就会出现抑郁。这种现象能使人身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大脑活动受到压抑的时间过长,就可能出现各种症状。人们根据病人的不同行为表象使用了不同的名称。

 第五章压力和抑郁

 面临一堆令人沮丧的情感问题时,大脑很难聚精会神地工作,这时就会出现抑郁。这种现象能使人身陷其中而不能自拔。大脑活动受到压抑的时间过长,就可能出现各种症状。人们根据病人的不同行为表象使用了不同的名称。

 据说,美国大约有一千万人患有各种各样的抑郁症。正在或将会遭受轻度抑郁症困扰的人更是不可胜数。其实,抑郁是所有人在成长和进步过程中都会遇到的自然现象。经历了这种脑力消耗,人的性格才能得到发展,勇气才得以锻造。所以,怎样正确对待负面情绪是人们进步的组成部分。只要一个人能够得到关爱、照顾和同情,鼓励他朝解决内心负面情绪的方向发展,多数抑郁只是一种为时较短的现象。

 抑郁与恐惧、焦虑以及愤怒有关。不幸的是,有些人不能很好地化解这些情绪。寻求专业人士帮助时,医生给了他们某种药物。当初人们用化学药物治疗抑郁症时,药的副作用比较轻。现在的药物却有很强的效力,有时甚至很危险。有些药物能剥夺服药者对自己情绪的感知力。对于特别脆弱的人,有些药物会摧毁他的同情心,让他全盘否定自己。这样的人很容易产生自杀倾向和杀人倾向,或者与社会格格不入。

 我要在本章解释一下,为什么有关压抑和抑郁的生理学有很大局限性。我主张用提高头脑效力的方法治疗极度的情绪压抑和抑郁症,抑郁症是情绪压抑的外在表象。我推荐给读者的方法是我本人用过的方法,也是我在别人那里见过的方法,它是很有效力的。

 有些病症——恐惧、焦虑、不安全感、持久的情绪问题和婚姻问题——与“社会压力”有关——抑郁症是供水不足的结果,它会影响大脑组织对水的需求。大脑使用电能,而电能是由水力能量泵(water drive of the energy-generating pumps)提供的。得了脱水症,大脑生成的能量就会减少。大脑的许多功能有赖于能量,能量少了,大脑的效率就会下降。我们发现了这种不足,称之为“抑郁”。脱水引起的“抑郁状态”可以导致“慢性疲劳综合症”。许多与压力有关的晚期病理问题都被贴上了这种标签。

 只要明白人在压力之下有什么表现,我们就不难理解慢性疲劳综合症。在任何情况下,只要对脱水症和新陈代谢并发症做出矫正,慢性疲劳综合症就会得到改善,其效果往往出人意料。下面,我将讨论一下病理问题和可能出现的新陈代谢问题,它们可能会过度消耗身体的储备,慢性疲劳综合症的根本问题大概就在这里。

 脱水与早期沉默补偿机制

 身体脱水时会出现生理变化,这种变化与面临压力时的生理变化没什么两样。脱水相当于压力,压力一旦出现,身体就得调动自身储备的基本物质。这一过程会“吸干”储存在体内的水。于是,脱水造成了压力,压力反过来加重了脱水。

 在压力状态下,一部分荷尔蒙会发挥作用。身体认为出现了危机,就会行动起来,做出“战斗或逃跑”的反应。身体识别不了人类社会角色的22转变,它只对压力做出估量,包括工作压力,然后做出“战斗或逃跑”的姿态。身体能分泌几种强效荷尔蒙,保持“一触即发”的状态,直到压力解除。主要荷尔蒙有:内啡肽、可的松释放因子、泌乳激素、后叶加压素和肾素-血管紧缩素。

需要记住的是,我们强调乳汁中固体物质的重要性,但其中的水分对婴儿的发育也至关重要。在细胞分裂出的子细胞中,75%以上是水。总之,发育有赖于水。“水”到达某个部位,该部位的细胞才能获得溶解在水中的物质。胎盘也能制造泌乳激素,将它储存在环绕婴儿的羊水中。简而言之,荷尔蒙有“催乳激素”作用,它促使乳腺和导管的生长。生长荷尔蒙与泌乳激素的作用很相似,活动方式也很相似,但泌乳激素主要在繁殖器官里起作用。

用老鼠做实验表明,泌乳激素过量会引起乳房肿瘤。1987 年,我在国际癌症研究者邀请会上作了来宾发言,我对研究人员们说,慢性脱水是诱发肿瘤的根本原因。压力、与年龄有关的慢性脱水、持续分泌的泌乳激素,与乳房腺体组织的癌变有关系,这种关系不容忽视。调整妇女的日常饮水量,尤其是在她们承受日常生活压力时,至少是一种预防措施,它可以防范适龄妇女因压力过大而导致乳房癌。在易感男性群体中,调整饮水量可防范前列腺癌。

后叶加压素(Vasopressin)可能调节细胞的进水量。后叶加压素还能刺激毛细血管,使它收缩。正如它的名字所示(译者注:vaso 是“血管”的意思,pressin 是“压力”的意思),后叶加压素可以引起血管收缩。后叶加压素产生于垂体腺,分泌到循环系统中。虽然它可以使血管收缩,但是,一部分重要细胞有接纳这种荷尔蒙的受点(受体)。细胞依照其重要性分为不同等级,有些细胞的受体似乎较多。

细胞膜——即细胞保护层——由两层组成。水有粘合性,音叉状的固体碳水化合物“团块”被水粘合在一起(见图 14)。两层膜之间有一条通道,酶可以从中穿行,酶可以有选择地聚在一起,发生反应,在细胞内部产生预定的行动。这条水道有点儿像护城河或“环城公路”,但里面充满了水,所有物质都在水中流动。

图 9:示意图,在压力(紧张)持续螺旋上升或慢性脱水症中荷尔蒙的分泌情况。

当所有空间都水量充足时,护城河就满了,水就会抵达细胞内部。有时候,水流入细胞的速度不够快,细胞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为了预防这种灾难,自然之母设计了一种了不起的机制,她在细胞膜上加了一个滤水器。当后叶加压素荷尔蒙到达细胞膜,并消溶在受体时,受体就会变成“莲状喷头”,只有水才能穿过喷头的孔眼。 23

重要细胞会大量制造后叶加压素受体。后叶加压素调节和分配水的荷尔蒙,身体处于脱水状态时,它按照轻重缓急调节和分配水。神经细胞具有优先权,与其他组织的细胞相比,它生产的后叶加压素受体较多。它们必须保持神经系统的水路畅通。后叶加压素还有一个特点,为了确保水通过微孔(一个微孔每次只允许一个水分子通过),它能使血管收缩,给局部流体加压。

神经传导后叶加压素——通常叫做荷尔蒙——具有高压特征,水能通过细胞膜,自由、直接进入细胞,只有水流不足时,身体才需要发挥神经传递后叶加压素的过滤作用。图 10 解释了这一机制。要想详细了解细胞膜,请阅读“胆固醇”一章。内啡肽、可的松、泌乳激素、后叶加压素

内啡肽能帮助身体忍受艰苦和伤害,直到危险消除。内啡肽提高了疼痛的门槛,减轻疼痛感。伤害较轻时,身体在内啡肽的“保护伞”下可以继续工作。妇女在分娩和来月经时,这种荷尔蒙很容易起作用。总的说来,她们忍受疼痛和压力的能力较强。

可的松可以重新调动体内储备的能量和原料。脂肪分解成脂肪酸,转化成能量。一部分蛋白质再次分解成氨基酸,形成更多神经传递素,肌肉运动能消耗新的蛋白质和部分氨基酸。在怀孕期和哺乳期,可的松及其“同盟者”负责统一调动体内的原料,以便完成哺育后代的任务。如果可的松活动的时间过长,体内的一部分氨基酸储备很快就会消耗殆尽。

在可的松的作用下,身体会“消耗自身的能量”。可的松的作用是,在紧急情况下为生产最基本的蛋白质和神经传递素提供急需的原料——帮助身体“渡过难关”,而不是连续不断地分解原料,维护整个身体结构的运转。如果“外在压力”经久不退,它就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泌乳激素可以确保母亲在哺乳期内持续不断地分泌乳汁。所有生物都是如此。即使身体出现脱水,或出现了可能引起脱水的外界压力,泌乳激素也会使乳腺细胞充盈,不断生产乳汁。泌乳激素的作用是让乳腺细胞不断分泌乳汁,增加产量。

酒精能抑制垂体腺分泌后叶加压素,缺少后叶加压素的循环系统会引发一般性脱水症——包括脑细胞脱水症。在“敏感的脑细胞”里,比较轻微、容易调整的脱水会变成严重的旱灾。为了应对这种“压力”,就得分泌多种荷尔蒙,包括能使人上瘾的内啡肽。

因此,长期饮酒会刺激巴特曼体内的内啡肽分泌,使人上瘾,进而造成内啡肽分泌过量。由于分娩和月经,妇女的内啡肽分泌量天生就比较多,因此,她们比男人更容易饮酒成瘾。妇女连饮三年酒就会出现酒精依赖症,男人成为强迫饮酒症患者则需要七年时间。

图 10 和图 11 表示,慢性脱水症日趋严重时,哪些因素会造成慢性疲劳综合症。经常用含有咖啡因或酒精的饮料替代水,可能出现慢性疲劳综合症。后叶加压素的作用是保持神经系统的水路充盈,神经系统处于脱水状态时,人们做事的动力和意愿会大为减少。

图 10:神经细胞示意图,神经细胞双层细胞膜转变为“莲状喷头”的抗利尿激素受体,允许从血清中过滤出来的水分进入有受体的细胞。抗利尿激素也造成血管收缩,这就给血液造成挤压,为水过滤制造压力——反渗透。

习惯性饮酒,习惯性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会造成严重脱水。当身体向神经系统的水路紧急调水时,神经周围的血液循环会加速,覆盖神经的细胞内层会释放组胺,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炎症”,而后伤及周边的神经内层——细胞受损的速度大于修复的速度。各种神经紊乱是局部病变的表象,包括多发性硬化症(MS)。现在人们已经知道怎样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我见过这种病发作。请大家参阅约翰库纳的信。

肾素-血管紧缩素(RA)系统的活动(见图 12)是一种附属机制,附属于大脑组胺的活动。人们发现,肾脏的 RA 系统也很活跃。体内的液体减少时,就会激活这一系统,其目的是保存水分,与此同时吸纳较多的盐。如果体内的水和钠消耗过度,RA 系统就会非常活跃。

 图 11:示意图,在“单转铁路”结构形式下建立起来的微支流系统,在粘性较低区域的“流动”传导机制,这被称之为微管——尤其是在神经两侧。

 RA 系统能使毛细血管床和动脉系统收缩,直到体内的水和钠达到预定水平,其目的是使循环系统不“松弛”,没有多余的空间。这种收缩是可以测量的,我们就称之为(高)血压。你觉得 200毫米汞柱很高了吧?我见过一个从未有高血压病史的男子,他的血压达到了 300 毫米。300 毫米!当时他遭到逮捕,被送进关押政治犯的伊朗监狱,即将被枪毙。

 有了压力,血管就会收缩,这个道理简单易懂。身体是由高度统一、极为复杂的许多系统构成的。压力一出现,水就会分解体内的储备物,比如,蛋白质、淀粉(肝糖)和脂肪。为了补偿失去的水分,挤压系统,RA 系统就会配合后叶加压素和其他荷尔蒙一起发挥作用。肾脏是 RA 系统活动的主要部位。

 肾脏的功能是泌尿,排出多余的水、钾、钠和废物。泌尿必须有足够的水,只有水量充足,肾脏才能正常工作。但是,肾脏的功能不能总是发挥到极致,否则会造成损伤。

 RA 系统是储备液体的关键机制,也是组胺活动的附属机制。组胺的活动使人产生饮水的需求。RA 系统控制着脉管床,调节着循环系统的液体流量,脉管床里的盐和水较多时,它的活力会降低。在肾脏中,RA 系统可以感觉到液体的流动和尿液的过滤压力。如果泌尿和过滤压力不足,RA 系统就会对这一部位的血管加压。

 只要肾脏遭到损伤,泌尿不足,RA 系统就会活跃起来。它能

图 12:一系列亦或刺激,亦或抑制肾素-血管紧缩素产出量的生理活动的示意图。

刺激巴特曼盐分的吸收,增大水的需求。肾脏损伤可能是长期脱水和盐分消耗引起的。长期脱水和盐分消耗首先激活 RA 系统。但是,我们一直没有认识到动脉收缩(原发性高血压)的意义,它是液体流失的表象。现在我们才发现,在某些肾脏损伤病例中——包括换肾——体内液体的不平衡和不充分可能是肾脏受损的首要原因。RA 系统的开关一旦打开,它就会加速工作,直到天然闭合系统将它关上。水和一部分盐——水排在前,盐排在后——是天然闭合系统的组成部分,天然闭合系统关上后,血压才会达到正常值。

唾液腺似乎有能力感受身体是否缺盐。当身体缺钠时,唾液腺就会分泌一种叫做激肽的物质。激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唾液腺里的唾液。增加唾液(唾液太多可以流出口腔)有两个目的:第一,在身体脱水时,它能润滑口腔中的食物;第二,大量含碱唾液有助于食物的分解,也有助于胃排泄食物。身体是完整的大系统,唾液腺中的激肽能激活 RA 系统,进而影响到身体的所有部位。

因此,身体缺钠(盐)(它能导致细胞外的水分严重不足)会引发一系列症状,最终导致原发性高血压和慢性疼痛。一方面是唾液激肽与钠的消耗(钠消耗造成水分的流失,即使身体已经处于脱水状态),一方面是丰富的唾液分泌,二者在人体中形成一对天然的矛盾。这表明把“口干”视为身体缺水的惟一表象是一个严重错误。由于这么简单的错误,医学实践和科学研究大大偏离了正确的轨迹。我们不得不回顾和修正以前的观念。但愿人们不要因为“顾惜面子”而阻碍进步!

如果我们用茶、咖啡和可乐代替水,会出现什么情况?咖啡和茶叶含有天然刺激物,主要是咖啡因,还有少量茶碱。它们都能刺激巴特曼中枢神经系统,与此同时,它们也是脱水因子,因为它们对肾脏有强烈的利尿作用。一杯咖啡大约含有85毫克咖啡因,一杯茶大约含有50毫克咖啡因。可乐饮料大约含有50毫克咖啡因,一部分咖啡因是人为加入的,目的是萃取可乐坚果中的活性物。

这些中枢神经刺激巴特曼物能够释放三磷酸腺苷(ATP)储备池中的能量,把 ATP 转化成细胞内的环状 AMP(一磷酸腺苷,环腺苷酸)——27AMP 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成为强抑制剂。它们把储备在细胞里的钙释放出来。因此,咖啡因有释放体内能量的作用。我们都了解咖啡因的最终作用;我们还应该搞清楚,当身体不想为某种行动释放能量时,咖啡因有什么反作用。体内能量储备较少时,部分荷尔蒙和传递素的活动就不会受到什么限制。在能量储备降到较低水平前,咖啡因有逆向作用。可乐饮料的作用与它完全相同。

有时,咖啡因的作用符合人们的需求,但是用咖啡因饮料长期替代水,就会使身体丧失制造水电能的能力。过量的咖啡因还会消耗大脑和身体中的 ATP 储备量——这可能是青少年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之一。这一代人大量饮用可乐,成年后会因咖啡因过量患上慢性疲劳综合症。摄入过量咖啡因终归会使心肌因过度刺激而疲劳。

最近有实验表明,咖啡因会抑制一种非常重要的酶——PDA(磷酸二酯酶),这种酶参与学习和记忆。有些实验报告说,咖啡因会削弱受试动物的想像力、记忆力和学习能力。

现在大家明白了,为什么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的人和学习能力迟缓的儿童只宜喝水,不宜喝别的饮料。一定要喝不含咖啡因的饮料。

下面让我把本章中的内容和两个不同但相关的问题联系在一起:高血压和胆固醇,两者都会导致心脏问题。

脱水症引发的运行机制,与上文提到的压力调节机制,是相同的,都会引起血管收缩。也就是说,为了适应干旱,后叶加压素和 RA 系统都要发挥作用。它们关闭了脉管床上部分毛细血管的开口,对另一部分毛细血管施加压力,迫使水分穿越细胞膜,进入“重要器官”的细胞中。千万不要忘记:脱水是施加在人体上的最大“压力”,也是所有生物的最大“压力”。

尊敬的 F巴特曼医生:

我是个多发性硬化症(MS)患者。四星期以来,我一直在利用人类健康史上最伟大的发明(每天喝两夸脱水,不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只加一点盐做调味)。我可以明确地宣布,我为这一难以置信的结果感到兴奋。多年来,我的腿一直遭受着严重肿胀的折磨。但两星期内肿胀就消失了 90%。

身为多发性硬化症患者,能够摆脱咖啡因和血糖的忽高忽低,我深感庆幸。我现在一天到晚精力充沛,再也没有饮用咖啡因的兴奋感和事后的疲劳感。以前,我一直被拴在忽高忽低的过山车上,白天感到精疲神劳,而且越来越严重。现在我摆脱了这一恶性循环。我还注意到我冷静多了,不再焦虑,工作效率更高了。而且,我比以前更达观,更愿意关心他人,更关心身体的节律,以前我只能借助咖啡因的化学效果伪装自己。

您的发现使我恢复了大部分活力。

尼科尔森,宾夕法尼亚州 18446

医生们认为只要告诉你得了什么病,就算为你服务了。

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身体因为水量不足而进行自我调整的结果。

身体根据血液流量和组织需求的变化,打开或关闭不同的血管。当全身的液体流量减少时,主要血管的孔径就会收缩(关闭内腔),否则,就没有足够的液体填充腔内的空间。如果血管不能根据“水量”调节和收放,气体就会挤占空间,将血液分离开,形成“气栓”。血管根据液体流量调节内腔的大小,这符合流体力学的原理,这是一种最高级的设计,人体的血液循环就是根据这一原理进行的。

血液循环经常出现分流。我们吃饭时,大部分血液流向肠道,其他部位的一部分毛细血管会关闭。吃饭的时候,肠胃的毛细血管打开得比较多,肌肉系统的毛细血管打开得比较少。只有急需循环系统支持的毛细血管才会完全打开,以便让血液通过。也就是说,脉管床在特定时间内对血液的控制力决定了血液的流向和流速。

这是一个自然天成的过程,旨在优先处理重要的事情,同时不让身体负载过多的液体。消化工作结束后,肠胃不再需要较多血液,其他部位的循环系统就会轻而易举地打开。有一个常见的、间接的例证,吃过饭后我们不太喜欢动弹,过一会儿才想动。总之,身体有一种确定孰先孰后的机制,它可以判断轻重缓急,决定先把血液送到哪个部位,让哪些毛细血管打开,让哪些毛细血管关闭。这个顺序是根据功能的重要性预先确定的。在血液分配上,大脑、肺、肝、肾和腺体优先于肌肉、骨骼和皮肤——除非给系统设定不同的排列顺序。如果身体的某一部位持续要求增加供血量,比如,经常性的健身活动、肌肉的锻炼,供血的顺序才28会发生变化。

缺水:高血压的潜在危险

 当饮水量不能满足身体的需求时,一部分细胞会脱水,让水分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某些部位的毛细血管床被迫关闭,以便调整储量和流速。当身体缺水或出现旱灾时,细胞内 66%的水分被吸纳到血液循环系统中。细胞外 26%的水分被吸纳到血液循环系统中,8%的水分是从血液中吸纳的(见图 13)。只有关闭血管内腔,才能减少血液中水分的流失,别无选择。不活跃部位的毛细血管会首先关闭。如果所有毛细血管都打开,身体就无法保持平衡。水量不足,要么从体外补充,要么从体内其他部位攫取!。

 血流量是由全身毛细血管床的活跃程度决定的。肌肉越发达,毛细血管就越开放,它占有的血液储备就越多。道理就在这里:对高血压患者来说,体育锻炼是生理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只是高血压生理特征的一个方面。毛细血管床必须保持开放,才不会阻碍血液的循环。如果毛细血管床处于闭合状态,就会阻碍血液的循环,只有增加血液循环的压力才能保障液体在系统中畅通无阻。

 毛细血管床有选择地关闭,就是因为身体缺水。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我们喝的水最终都得进入细胞——水在内部调节细胞的容量,盐在外部调节细胞的容量——细胞外是一片汪洋大海。人体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地球仪都要做成倾斜的样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