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星花落伴官途:股改是伟大的成功还是悲哀的失败

崇拜青天的时代和人民是悲哀的
已有 1431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青天、改革|
& & 河南濮阳段喜中书记上任以来大力改革,让濮阳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老百姓心目中留下了不错的口碑,百姓谈论他言语之间总是不觉中表露出对其能力、魄力、胆识的赏识和认同,不少百姓甚至把他当做了青天。& & 百姓有这样的观感总体来说是好事情,但是,也显露出百姓对于民主社会基石认知的不够,要知道青天是封建王权的产物,是把公平正义完全寄托于当权者的道德素养,不是建立在完善的制度,广泛的民主监督基础之上的,青天本身不是悲哀,但是需要清楚崇拜青天的时代和人们确实悲哀的。& &&以当地百姓的言论,段书记应该是一个有胆识、有魄力、有能力的改革者,对于这样的好书记、好公仆人民给予他尊重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更需要注意和加强的是对政治体制、社会风气、民主监督等制度领域的建设。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卫星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1
推荐到博客首页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 上传我的文档
哎呀!你访问的页面不见了!
前往任务平台,千万道客用户为您精准提供!
关注微信公众号侯宁&:看到病症拿不出药方&“吴市场”的硬伤在哪里
看到病症拿不出药方 “吴市场”的硬伤在哪里
& 10:30&& 侯宁&& 国际金融报& &
&& “两会”舆论氛围总体上一片祥和,但也有例外。比如,由于在“千三”关前大跌,“两会”外马上便有股评家放言“三年内免谈牛市”;再比如,“两会”内的吴敬琏先生也被曝“因私震怒”,并质问一家媒体他到底和什么利益集团结盟了?……
&&& 前者我不想多讲了,因为“免谈牛市”、一杆子把投资者的希望顶到2008年的此君,也曾在去年股改破题之时发过唱空“高论”《股改开启之日便是股市崩盘之时》,并声称“一代人将厌恶股市”,结果后来不得不羞答答地认错,且“痴情不改”地至今留守在股市,所以继续“免谈牛市”也便是“自然逻辑”使然。但后者如吴敬琏先生,我却是不得不讲的。因为尊重,也因为担忧。
&&& 吴先生绰号“吴市场”,由此可想其对我们市场经济建设的推动作用何等巨大。即便按照华尔街的评分标准,惟一本土出身的吴老先生在华人经济学家中也名列“十大”,地位不可谓不显赫。而身为“两会代表”,吴先生更对我国经济领域公共决策影响至深。
&&& 此前,出于对股市的担忧和对吴先生的敬仰,笔者去年4月曾撰文,讲到过吴老对中国股市“赌场”性质判断的冷峻,讲到过吴老呼唤“证券市场大智慧”的英明;但笔者也意识到吴老的一些局限,所以紧接着又撰文,坦言吴老作为中国股市的设计者之一,其“独立性”并不超脱,对于股权分置这一致命缺陷,吴老也会视而不见或者根本便视为当然,直到成全了一个叫张卫星的“毛头小伙子”。因为直到今天,绝大多数人都认同张卫星的“奶牛论”,启动股权分置改革也等于承认了张卫星看到的大部分真理;但对于吴老的“赌场论”,包括刘纪鹏先生在内的许多人至今还耿耿于怀,甚至认为是“一言毁市”的例证。
&&& 看到些“病症”,比如泡沫;忽视些“病情”,比如圈钱;但拿不出“药方”,这可能便是吴敬琏先生面对的窘境。
&&& 正因如此,这次“两会”上当吴先生再次举出他的“赌场论”并声称观点不变时,才有了有人忍不住说出让吴先生继续“卖书”的话。而在笔者看来,吴先生的要害不在于什么“赌场论”。原因很简单,股市结构问题不解决,盲目圈钱问题不根除,上市公司基础不夯实,则股市便无异于赌场。甚至,因为游戏规则的无序,其可能连赌场都不如。吴先生的硬伤在于,老先生虽然一直推崇市场化,主张小政府,多次强调“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机会的不平等,掌握着垄断权力的人不愿意放弃能给他们带来亿万财富的权利;其次是过程的不平等;最后才是结果的不平等。”但到了具体问题上,却根本无视“机会的不平等”、“过程的不平等”。当然,“结果的不平等”便更被吴先生忽略了。
&&& 今年“两会”上,吴先生又语出惊人,放言改革遇到了硬障碍,说有人把教育、医疗等一系列问题都归结于市场化改革,这很危险。但我要问的是:一,真的有人把一切错误都归结为市场化改革吗?二,完全市场化真的那么好吗?三,我们在总体推进市场化改革的同时,是否还需要发挥社会体制的功能以及政府的调控职能呢?
&&& 的确,改革到了闯关之时,我们要深化改革,但是,盲目“深化”却无异于“休克疗法”。我以为,许多事情在吸收成熟市场化国家经验的同时,还需要兼顾中国国情、中国文化,兼顾中国老百姓的承受力,就像股市改革要“对价”,也需要立足于保护民族企业发展、立足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一样。对此,推崇“市场化”但也善于审时度势的吴先生不能不察。&&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张卫星:股改是伟大的成功还是悲哀的失败_经济时评_财经纵横_新浪网
张卫星:股改是伟大的成功还是悲哀的失败
http://finance.sina.com.cn 日&08:35 新浪财经
  新浪专栏作者张卫星。(新浪财经资料图片)
  张卫星,新浪专栏作者,现任颐合财经首席金融与经济分析师,天则经济研究所资本市场专家组成员,兼职清华大学教育学院与中国教育服务中心特聘“证券与投资学”客座讲师。
  <font face=楷体_GB日-3月17日,新浪财经把一周的时间留给张卫星。----编者按
  &&&&&&& 股改是伟大的成功还是悲哀的失败&&&&&3月13日&&星期一
  文/张卫星
  自从2005年5月中国证监会启动股权分置改革以来,到今天已经有半年多的时间了,目前已经完成股改程序的上市公司大约有600多家,完成股改的公司家数和市值基本上都已经过半。但这场股权分置改革由于在全国范围内牵扯了无数重大利益关系的调整,涉及数千万人的直接利益,所以中国股市的这次股改从最早的理论问题提出到当前的实践解决问题,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从早期各种争议集中于对股权分置问题的理论认识,到今天市场各方更多争议关注于实践进行中的这场股改是“伟大的成功!还是悲哀的失败?”。
  对股权分置改革的不同认识
  当前对股改成功与否的争论,是过去理论上未完成的争议在股改启动后的自然延续。有一种观点认为当前这场股改采用的措施和方式是完全失败,并认为这次股改是一场闹剧。这种观点在国资系统退休干部管维立先生发表的万言书《中国股市的荒唐一幕》而达到顶峰,认为非流通股股东不应该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其实类似观点的人士很多,而管维立先生只是一个鲜明的代表人物而已。比如早在2001年就曾发表观点的陈淮先生,因深发展问题而发表意见的单伟建先生等,易宪容先生和左晓蕾女士过去也曾持这种观点。吴敬琏教授观点虽然一直不十分明确,但从前后观点连续性上看,也是不赞成当前的这种非流通股对流通股股民补偿,应该说也是持有倾向非流通股利益的观点。
  其实,以上只是公开发表自己观点的极少数学者,持有同样这种观点是大有人在的,并且以具有长期国家部委工作经验的官员与学者居多。要知道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大多位居政府部门,有多年的政府历练经验,很有城府而一般不轻易表达意见,因为担心公开发表观点可能招来股民网络上的漫骂而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最后选择韬光养晦闭口不谈股市问题,但实际上是反对向流通股股民进行补偿政策。这在政府官员系统和国资管理系统以及正统学院派学者中是非常主流的观点。
  他们以保护国有资产利益、不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名义,不主张采用补偿流通股股东的股改思路,认为任何“送股”、“缩股”“送现金”的股改思路都涉嫌用国家利益补偿流通股股民,他们认为:“投资风险应该股民自负,非流通不能也不应该补偿流通股。”笔者在过去几年中对此感触颇深。其实社会大众只要看看自1999年到2001年,管理部门多次尝试的国有股减持政策就可明白这股力量的强大。
  还有一类人士认为,这场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取得了伟大的完美的成功!对这次股改持有“完美成功”看法的人士,人数并不多,也很难在公开媒体上看到他们发表观点,主要是部分主导这次股改工作的政府系统官员。如果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看问题,的确有理由认为这次股改是一个伟大的成功,因为这是一次中国人用自己的办法解决一个全世界都不存在的中国式问题。能够推动并解决一个积累了十几年,所牵扯的利益面相当广泛的如此复杂问题,这本身就是一次伟大的胜利。
  除了以上这两类对当前的股权分置改革持“失败(错误)与成功”完全对立观点的人士外,更大量的社会人士是对这次股权分置改革持有相当复杂的观点,对当前实践中的股权分置改革不能轻易得出是“伟大的成功”还是“悲哀的失败”这样鲜明而简单的结论。笔者就是持这样复杂观点的代表之一,而且笔者相信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在整个关注中国股市的全体中是占大多数的。
  那么判断这场股权分置改革到底是一次伟大的成功?还是一次悲哀的失败呢?!
  “屁股决定脑袋”-----不同视角看股改的成功与失败!
  对同一件事情,不同人所得出的观点出现如此鲜明冲突的现象,在这次股权分置改革中体现的极度明显。几乎每天我们都能在互连网上看到不同观点的宣泄。实际上,如果从包容性社会来看这个问题,这到是一件好事情,会发现这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利益阶层不同的视角看一个复杂问题得出的必然现象。用俗话讲,就是“屁股决定脑袋”,站在不同的利益阶层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来。
  如果将中国股市的这场股权分置改革比喻为一场拔河的角力活动,那么实际上在中国股票市场和中国经济学界存在非常明显的两股主要角力方,除了上面的一方打着“股民风险自负,国家没有义务补偿股民的旗号”实质上是主张维护非流通股股东既得利益观点的力量外,另一方力量主张股改方案应该向流通股利益倾斜,要补偿股民因为制度原因造成的损失。就像拔河运动的其中一方努力将利益划分的中心标签拉向流通股股东一方,这一方是以韩志国、刘纪鹏教授和笔者为主要代表,大家都持有非常类似的观点,类似的持有倾向流通股股民利益观点的其他学者是非常众多的,比如华生、王连洲、郭励弘、杨帆等等观点,在此不一一列举了。
  当前实践中的这场股权分置所确定的改革思路与改革路径,就是在这两股力量的角力下形成的最终局面。最后的结局是,即没有完全倾向流通股股东利益,也没有完全维护非流通股股东的原有既得利益,而是选取了中间道路。
  比如,韩志国教授主张非流通大比例缩股,缩股比例大约为3:1缩股,我和韩志国教授在流通股相对非流通股的A股含权比例数据上基本一致,笔者认为流通股相对非流通股的含权比例系数大约也在3:1左右,按缩股方案应该是3股缩1股,按流通股扩股(资本公积金定向转赠)方案为1扩3股,折算到当前市场非常熟悉的“股东之间送股”方案,等价方案为流通股每10股获送6股左右。刘纪鹏教授在主张补偿流通股股东的同时还极力提出流通股保护价的观点。
  在充分补偿流通股股民(10送6以上)的和完全不补偿流通股股民(10送0)的两股力量的角力中,最终政府部门选择的解决办法就是当前的股改大思路:10送3股。在0和6之间,政府执政部门最后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是选择了“中庸之道”!
  股改是中国式“中庸”解决问题的典范
  在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之前大约半年多的某一天,那时笔者一直主张大力度的补偿流通股股民,在许多人看来我的观点是非常偏激的,提出的观点过于倾向流通股股东利益,并不中立,而我当时认为这是理论上最好的解决方案。有一个前辈曾经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你了解中国传统的中庸之道吗?中国的中庸之道其实是非常博大精深的,在中国许多重大而复杂的事情实际上只能用中庸之道来解决的。不会是你现在所理论设想的最理想局面,而一定是一个中庸的解决办法。”
  当时,我是真的不理解这位长者在这次谈话中所透露出的深刻含义,事后虽然也曾经多次反复咀嚼这次谈话。事实上,直到最近一段时间,笔者才真切深刻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股市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最终选择就是一次“中庸之道”的选择。谈话结尾时,他搬出邓小平先生所说过的一句名言说:“邓小平说过一句话,中国的事情,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坏!也坏不到哪里去?中国股市改革,最终的结果一定也是: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从那次谈话后至今已经一年多了,我惊叹于中国股市的股改已经完全验证了他的预言,并不是这位前辈长者有什么特殊才能或特殊渠道能够预知了政府最终选择的股权分置改革方式,而是长期生活经历积累的经验告诉他了正确的答案。
  股权分置改革是一场伟大的“中国式成功!”
  那么怎么评价这次股权分置改革是成功还是失败呢?不妨可以看看一个业的老前辈----银河证券的前总裁朱利先生,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后与笔者的一段谈话中所感慨到的:“以前大家看到你们提出的缩股、送股这样的股改方案时,几乎都认为是异想天开的,是不可能实现的方式。但今天的股改,这种大胆的方式却成为了现实,也许与你们的设想还有距离,还存在许多问题与遗憾,但毕竟要想一想这样的“股改”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改革创举!无论如何都说明这次股改的伟大。”这是一个证券行业的老前辈所发出的感慨,也许他站在他的层面上会看到更多阻力所在,更能体会这项改革的伟大意义。
  对于这场股权分置改革到底是“完美的成功?还是悲哀的失败?”的争论,答案就非常清楚了,对于这场复杂的改革,整个社会是不会有一个简单而极端的结论,大家也不可能形成一个统一的一种意见,因为我们不可能将所有人搬到同一个利益阶层来。任何评价这场股改成功还是失败的观点,都只能代表他自己的观点,或他所处阶层的观点。
  对当前的股权分置改革,笔者所发表的观点和看法也只能代表自己的观点;“对当前的股改方案,我曾评价说是病症看对了,药方也开对了,唯一遗憾的是药量不够!虽然这次股权分置改革存在有许多的瑕疵,还遗留了许多的问题需要在未来化解。但即使有如此多的瑕疵和问题,却不能掩盖这场股权分置改革的伟大。从股改的制度创新来讲,相比过去的国有股市价减持政策,当前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伟大的创举;相比过去的政府官员闭门造成行政命令式的武断决策,到这次改革至少是能够听取民意、尊重民意,也是一次伟大的进步。若看到这次改革是将过去十几年来积累的复杂利益关系矛盾,通过这次改革来化解,这次股权分置改革是一次值得称道的成功改革。” 这场股权分置改革是一场典型的伟大的“中国式的中庸成功!”
  也许这样的评价,观点不鲜明也很中庸式的圆滑,但这恐怕就是中国股市的客观现实,这场股权分置改革就是一场存在许多瑕疵与后置风险问题的伟大创举和成功的改革。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栏目。
   新浪网声明:新浪财经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新浪财经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相关网页共约篇。
【】【】【】【】【
】【】【】【】
 相关链接
(13日08:34)
(13日06:50)
(13日06:22)
(13日05:37)
(13日05:33)
(13日05:33)
(13日03:54)
(13日03:26)
 张卫星其他文章
 新浪财经其他文章
电话:010-4   
Copyright &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新浪公司 张卫星:“股改功臣”浮沉黄金 称自己被国际势力“暗算”
日 10:22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陆媛
当一个证券界明星投资失败的来龙去脉没有完整披露之前,对其贸然评论是一件冒险的事情。上周刚刚爆出的张卫星黄金交易爆仓事件就是如此。
性格决定命运,张卫星印证了这一点。他看多黄金便坚持到底一路高歌做多,即使金价下跌也捂着不动直到超过风险控制之外,追随他的投资者们因此爆仓亏损而要求他偿还损失,他是不是需要负全责目前还有待相关部门的认定和他如何处理公司剩余事务,以及更多细节的进一步披露。
复活黄金:张卫星的梦想
张卫星号称要“复活黄金”,他在国内最早认为黄金将“王者归来”,并放弃股市投资全身投入黄金。
认识张卫星是在2004年8月份,我请他到网易做“名人访”讨论独立董事制度。他提到股改还很难达成一致性方案;深刻了解张卫星是在股权分置改革一役中,2005年,他像堂吉诃德一样和其他专家一起不遗余力宣扬股改的必要性、设计股改方案以催化全流通时代的到来;股改基本完成迎来牛市,张卫星离开了战斗十年的股市进入了黄金市场。
张卫星有时候显得很简单。“我不入官场,我只是提建议,如果有人支持,我就很高兴,股改要是给我发个奖就很好,证监会也不给我发个奖,这么长时间过来的。”两年前,股改进展已过万重山的时候,他有次开玩笑对我说。
记忆中,最早是张卫星告诉我黄金投资的魅力,那是在2006年股改已经过半的时候。张卫星说,他为股改付出了很多精力,很辛苦,他现在要去做自己的事情了。
在他无数次地发邮件发来文章不遗余力地宣扬黄金时代、预测金价将达800、1000美元并遭人嘲笑之后,我终于忍不住想去看看他到底在做什么。
日,在北京海淀区国兴大厦的办公室里,张卫星很开心、很神秘地拿出一个盒子,像个小孩一样兴冲冲打开:“看,这就是我印的‘金钱’!”
眼前赫然躺着一枚类似铜钱大小的“孔方兄”,不过是黄金打造,通体明丽,黄澄澄、沉甸甸,放在手上一看,不仅外圆内方极为精致,而且在原本应印有皇帝年号的地方,印上了“高德”二字。
我很吃惊,惊讶之余的第一个念头是,这合法吗?谁来监管你呢?张卫星以他特有的方式狡黠一笑,这是“空白区”
“这就是硬通货。一枚600多美元。我用这个作为主打品种。我们马上在一楼开店卖,将来还要做‘做市商’,你可以买回去再卖。”据有媒体后来报道,他开在一楼的金店被北京市工商局认为违规而取缔了,当时营业收入20多万元。
那时大多数人还不了解为什么黄金投资正当其时,就算是很多媒体人士,包括我自己在内,也对此半信半疑,没几个人能够彻底相信张卫星关于“黄金大涨”的预测。
出色的研究者 失意的操盘手
张卫星是一个出色的研究者,但不能算是一个出色的操盘手。上海中期期货一位顾问说,如此高比例杠杆的保证金交易,首要一点就是控制风险。
张卫星的研究,看起来像是一种直觉,敏锐得让外人看起来不合逻辑、不现实,因为他很少通过对数据分析、对已经发生可见的趋势得出关键性结论,虽然他说他有自己完整的一套体系。再次坦率地说,有时候听到他的理论,使人感觉像是科幻小说,但是过几年,会发现他的观点变成了现实。
“我是学物理的。我觉得万事万物都是相通的。上帝之法非常奇妙。物理的空间感逻辑感很强,小的逻辑扣要和大的体系结合到一起,否则就乱。夸克,我现在都搞不明白,永远无穷尽,找不到第二个体系有如此的空间感。”两年前那次聊天的时候,张卫星无意中谈到了他的思维方式。张卫星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
张卫星当时说他就是看好黄金,最简单的道理他是一句话阐述的,全球大家肯定都得藏黄金。“你家里有什么黄金首饰的,全都拿过来,我给你熔化了做‘金钱’。”张卫星显得热情高涨。
他声称要建立中国的黄金“做市商”制度,想以单枪匹马之力让整个监管部门看到‘做市商’的力量,并通过各种途径向央行和证监会等监管部门提交他的报告建议建立黄金做市商制度。
“为什么中国一直无法树立自己的‘做市商’制度,因为没有足够素质的股票‘做市商’,怎么可能建立呢?政策不明,‘做市商’不明。这种情况下,我发展黄金做市商,我告诉你是怎么做事的,这样有利于建立‘做市商’制度。
张卫星所在的北京高德颐合金银制品有限公司推出的高德黄金通,正是类似的“做市商”制度,张卫星认为。
惋惜张卫星“出事”的人们,认为张卫星极端聪明,定会东山再起;怀疑张卫星“黄金门”事件存在欺诈、打政策擦边球行为的人们也不在少数,但没人能够否认,他在2006年高调预测的黄金大牛市,的确实现了。
包括高德黄金通的投资者在内,很多人认为张卫星不是一个合格的操盘手,这导致了他和客户的爆仓以及数千万元至数亿元的损失。而张卫星则坦承了他自己应为判断失误负责,但他提出质疑,有莫名的国际黄金市场的力量在暗算他,因为金价大跌太突然。
中国黄金死多头遭国际暗算?
8月29日上午和讯网爆出了张卫星炒金爆仓一事,下午张卫星受邀在新浪财经视频访谈中解释此事,虽然事件细节并未完整披露,但他详谈了炒金操作路径、爆仓原因。
张卫星的操作路径是,在每年年中建仓,春节之前都是销售旺季和收获期。“我们做黄金做了很多年,过去每年在6、7、8月份到来年的2月份之间都是牛市,我们一般的情况下是在6、7、8这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建好仓位还有订现货金,一直等到春节之前,这样的一个销售旺季和牛市来的时候的收获,这是我们的经验。
2008年6月,张卫星也没有例外,照样做了多单。“这一次也并没有例外,我们可能是经验主义犯了错误。”他反思说。
为什么出现黄金交易爆仓事件?今年7月15日到8月中下旬,金价以近30%的速度急速暴跌,“这是非常不正常状态的暴跌,使得我们原有的经验和风险控制都被打破了,所以造成了这次的损失。
不仅他被“暗算”了,中国的黄金多头力量也被“暗算”了,接受上述访谈的时候,张卫星提出了这一疑问。据他表示,跟江浙深圳的黄金多头沟通,他们损失也很大,他提出了一种说法:“有一种说法我觉得值得警惕,因为黄金的下跌和奥运会期间比较吻合,7月20日左右到8月末,在这段时间出现了这次暴跌,就是国际市场上出现了比其他品种都幅度大得多得多的暴跌,实际上对中国黄金市场上新生的多头力量进行了一次绞杀战,我也不想把我打扮成一个英雄,我确确实实(被)打败了。
张卫星认为这一轮下跌非常蹊跷。“中国的黄金研究或者是国际研究,我觉得应该要进一步加强,这不是因为这样一个小的事件,而是我所理解的一些事情,确实非常蹊跷。
张卫星没有披露他到底亏损多少,债务多少,只是表示很多人愿意借钱给他去偿还债务。这意味着高德黄金可能还有更多的亏损没有展现出来。
张卫星犯法了吗?他否认他从事的是变相期货业务。一些专家表示他钻了政策的空子,因为这块边缘地带无人监管。一位证监会人士昨日说,这个我们很难说,应该是先由商务部和工商局去认定。
《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第八十九条给出了什么是变相期货的认定:“任何机构或者市场,未经国务院期货监督管理机构批准,采用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同时采用以下交易机制或者具备以下交易机制特征之一的,为变相期货交易:(一)为参与集中交易的所有买方和卖方提供履约担保的;(二)实行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和保证金制度,同时保证金收取比例低于合约(或者合同)标的额20%的。
张卫星认为自己没有违规。“我们的‘做市商’制度是跟每个客户的交易,这是国际市场上非常常见的交易模式,我们没有让任何客户之间交易,所有的客户都是和我公司之间做贸易,做订单交易,就如同我是一个房地产公司一样,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跟我买房子和卖房子,是和我交易。
张卫星现在已经不接受采访了,忙着处理公司剩余的事务。在有关部门没有对他的事件进行认定之前,或者说他没有详细披露此事经过时,很难对其性质下结论。
有人说张卫星“陨落”了,有人说张卫星屡败屡战,必定能再度出山,我只是依稀记得,两年前采访结束握手告别的时候,他说:“世界是运动的,静止是相对的,你要找到自己是在运动点上还是静止点上。”(陆媛)
■ 今日推荐
? 图片报道
? 政经热点
? 海外报章
? 经济史话
[责任编辑:lq]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航 我的失败与伟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