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园 写真園写堅持「N=1」教育理念什麼意思?求回答。

P/N是什麼意思_百度知道
P/N是什麼意思
BOM表格中的P/N是什麼意思?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你好!BOM(Bill Of Material)应该是ERP中的关于机器构成部件的阐述。P/N 就是 英文Part Number 的缩写,说明部件的代号。请参考!
采纳率:52%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for(i=1; i&=n;++i) {++x; s+=x;} 这个语句是什么意思,怎么个执行过程?求解答~_百度知道
for(i=1; i&=n;++i) {++x; s+=x;} 这个语句是什么意思,怎么个执行过程?求解答~
我有更好的答案
for循环里面的语句表示,这个循环执行了n次,从i=1执行,每i=i+1执行一次,到i=n 大括号里面的表示,x=x+1;s=s+x 整体算式可以表示为:s=s+x+(x+1)+(x+2)+……+(x+n-1)+(x+n)
采纳率:70%
来自团队:
假设n为3,x为0,s为0,这个for循环执行时:i = 1, x = 1, s = s + x = 0 + 1 = 1;i = 2, x = 2, s = s + x = 1 + 2 = 3;i = 3, x = 3, s = s + x = 3 + 3 = 6;其实这样的循环,是可以自己逐步分析得到结果的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for循环i从1到n逐渐增大
x也逐渐增大
(但是x应该有一个初值)当i=1时
x=x+1 带入下面 s+=x直到i= n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幼稚園老師問答 - 美篇
/&&&&幼稚園老師問答
扫码分享到微信
幼稚園老師問答
1、 早上孩子一說上幼兒園就哭,不願意來,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呢,我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答:××媽媽(爸爸)您好,是這樣的,大部分剛剛上幼兒園的孩子都會哭,因為從家庭的環境一下子到幼兒園的環境肯定是及其的不適應,是孩子分離焦慮的正常表現。當然孩子哭我們都心疼的。只不過是有的孩子哭的時間長有的孩子哭得時間短,這個就需要我們家長要配合,多鼓勵鼓勵孩子,然後特別是送的時候不能粘的時間太長,時間越長孩子哭的越厲害!還有千萬別因為哭就不送了,這樣反覆的話孩子更受罪,然後我也會多關注她、多抱抱她,其實××特別好玩兒,你走一會兒就沒事兒了,請家長放心,如果有特殊情況,我肯定會第一時間給您消息的,放心吧。
2、 為什麼小孩在家不生病,上幼兒園後就生病?
答:有很多孩子剛上幼兒園的時候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從家庭的環境到幼兒園孩子肯定是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其實孩子上幼兒園生病有可能是體抗力的問題也有可能是心裡的因素,但××媽媽請放心,幼兒園衛生和消毒等方面都是很嚴格的,孩子更多的是心裡因素,多和孩子交流、溝通,讓她覺得上幼兒園是件很快樂的事。特別是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孩子上幼兒園就生病,慢慢孩子就會很快適應了,不然可能會越說越嚴重,家長也別過於緊張,但如果是很着急的疾病的話,先去看醫生,也別耽誤了。
3、 為什麼回家之後,問孩子在幼兒園學什麼了,他說不知道?
答:××媽媽,可能是因為咱們幼兒園的所有教學活動是以遊戲的形式進行的,孩子感覺不到在學,就自然的掌握了本領,可能你問學什麼了的時候,孩子就不太明白了。另外,孩子一整天的時間,我們對孩子教育方面也比較多,他可能不知道從哪個說起。以後我想着點兒,等接孩子的時候我告訴您我們今天都進行什麼活動了,你可以選擇其中的一兩個問,孩子就肯定能回答上來了,這個肯定沒有問題的。 還有有的孩子會故意說不知道,你越問就越不說,不問的時候反而孩子會和你交流,呵呵,總之每個孩子的表現都不同給,但我們給予孩子的關注都是一樣的,這個您放心。
4、為什麼回到家孩子總是找東西吃,是不是在園裡沒吃飽?
答:XXX媽媽,孩子每天在幼兒園吃得都挺好的,因為幼兒園的生活是比較規律的,孩子在家裡可能會有吃零食的習慣。所以我建議您,回家後可以給孩子多吃一點水果,慢慢改掉吃零食的習慣就好了。如果,真的哪天孩子吃飯不太好的話,我會及時告訴您,讓孩子回家再吃一些,放心吧。
5、 為什麼我小孩總是被別人打?
答:XXX媽媽,您別著急,是這樣的,小孩兒在一起玩兒,難免你碰我一下,我碰你一下,但不一定就是打架。小孩兒回家後,可能說得不那麼準確。您想想,老師還在呢,怎麼能讓小朋友總打人呢,放心吧,我再幫你多關注一下。
6、 咱們幼兒園為什麼總是換老師,我還是換一個幼兒園吧。
答:XXX媽媽,其實現在哪個地方人員流動都挺大的,咱們幼兒園還算是小的呢,希望你能理解。你真的就是換一個幼兒園,也不能保證就不換老師了。對於孩子來說,換一個幼兒園還是等於換老師了,而且環境也換了,適應起來需要的時間更長,畢竟孩子對現在的環境還是很熟悉的,您說呢?咱們幼兒園招聘教師後,會進行嚴格的培訓和考核,只有合格的老師才會上崗,肯定能保證咱們的保教質量。另外,適當的調換老師,孩子將來的適應能力也會增強。有什麼問題,咱們就多溝通。總之,把孩子教好,這是大家共同的目的。說實話,我比您還重視呢。
7、 我兒子來幼兒園那麼長時間了,什麼都沒學會,連以前背的古詩都不會了?
答:呵呵,××媽媽,您的心情我能理解,好多家長都恨不得這個孩子進教室之前不會,出來馬上就會,但其實孩子掌握本領和成長是需要過程的,而往往這個過程是看不見摸不到的,所以很多家長都會着急。另外孩子不同時期的表現也是不同的,至於以前學的古詩會不會了也不是最重要的,而在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有過這樣的訓練才是至關重要的,再大一些的時候,背過古詩的孩子等學習漢字或者有這樣情境的時候,他還會想起來,甚至老的時候還能脫口而出呢,呵呵!其實孩子的教育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只要孩子一直都還對學習感興趣就是好事。 家長別著急,你一旦着急會無形中給孩子帶來壓力,使得孩子覺得怎麼努力都打不到家長的要求,反而讓孩子對學習部感興趣了,那是得不償失的一件事。我也會多關注引導他,我們多多配合,有什麼問題及時和我溝通。
8、 幼兒園學費太高了,能不能便宜點,打點折?
答:××媽媽,我們做教育不同於產品的銷售,有買價有賣價,多賺點和少賺點的問題,您說如果給孩子的學費打折的話,那我們給孩子的教育要不要打折呢?反過來說,就算是免費,我們不能把孩子教育好,您會不會送孩子來呢?而且給您的孩子打折了的話也是對別的孩子的不公平啊,呵呵!其實給孩子一個好的教育,我們家長少抽一包煙,少買一件衣服,就什麼錢都有了,把孩子放在我們這裡,您就儘管放心好了!
9、我兒子回家總說小朋友總打他,我們大人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答:是嗎?xx媽媽,孩子在幼兒園和別的孩子玩兒的還不錯,我還真的沒有觀察到這個問題呢,呵呵,我明天看看。 不過孩子之間和孩子之間有自己的交往方式,我們大人最好不要過多的干預,他自己就會解決的,而且我們作為老師肯定不能讓孩子打來打去的,這點請您放心,可能是有的孩子就比較敏感,現在家裡都一個嘛,呵呵!等我明天多觀察觀察,看看什麼情況,再和您溝通!
10、我不願意讓我兒子和XXX玩,能不能讓他們離得遠點?
答:xx媽媽,幼兒園是一個小的群體,要讓孩子適應群體生活,就應該具備一定的交往能力,如果我們大人主觀的判斷讓孩子和誰玩兒或者是不和誰玩兒的話,就人為的干預了孩子自己的選擇和判斷,會影響孩子的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干預的越少,孩子的能力增長就越快。你要是實在不想孩子和xx玩兒,那我就儘可能的不安排他們合作的活動,這也沒關係的。
11、六一彙報演出時,跳舞的時候為什麼把我家孩子排在後面?
答:XX媽媽,我們這個隊形的安排是根據舞蹈的內容需要來設計的,不會故意把哪個孩子安排在哪個位置,您看您剛才看到的這部分是因為xx的個子比較高,這個隊形是從矮到高的順序排的,也有的部分就是從高到矮的,那個時候就在前邊了,呵呵!其實孩子自己沒有什麼感覺的,只要站在台上,孩子們都很高興的,別太在意在前邊還是在後邊,這又不是考大學,是不是,呵呵!沒事的,以後有什麼想法就直接和我說,我儘可能的多關注些!
12、幼兒園做公開課展示的時候,怎麼沒讓我家孩子參加?
答:XX媽媽,這次公開課展示活動參加的家長比較多,咱們的活動場地有限,只能選擇一部分孩子,我們當時選的時候就是前三排的孩子,沒有故意選誰或者是不選誰,而且我們下個月還有教學展示,肯定就是另外的一半孩子了,您放心,我們會給每個孩子機會的。
13、孩子的備用衣服丟了,你怎樣跟家長說?
答:XX媽媽,真對不起,今天整理的時候發現不知道什麼原因,孩子的衣服怎麼都找不到了,有可能是給別的孩子穿錯了,我再找找,如果實在找不到,我保證去給孩子買一件,雖然您肯定不是差這一件衣服,但是我心裡真的特別過意不去,以後工作的時候我也要加倍注意,不能再出現這樣的事了,謝謝您的理解!
14、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習慣很好,回到家之後獨立性很差,該如何與家長溝通?
答:XX媽媽,有的孩子是這樣的,在幼兒園表現很好,回家就有點放鬆了,因為在幼兒園的時候一個是有環境影響,看別的孩子怎樣做他就會怎樣做,而且還期待得到老師的表揚,慢慢就養成了很好的習慣。如果孩子回家有變化了的話,家長就要多做些工作了,比如說不斷地督促孩子獨立完成自己要做的事,還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用比賽的形式讓自己主動做,做的好就及時的表揚或者藉助讓老師表揚他督促讓他自己做,哪怕最開始的時候動作慢,也要堅持讓他自己做,這樣慢慢的也會養成習慣,這個需要時間和過程,家長也別著急。
15、孩子回家之後說髒話,是不是在幼兒園學的?
答:是嗎?xx媽媽,我還真的沒有聽到孩子說這樣的話,我明天注意觀察一下。不過其實這個年齡段的很多孩子都會有這樣的現象,他們比較喜歡模仿,有的時候家裡人、外面聽到的或者小朋友說的時候他們就會模仿,但小孩子根本就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過了那個好奇的時間他自然而然的就不說了。往往以我們的經驗,我們不會過多的提醒孩子,只會說「以後不能說這樣的話了啊,這樣的話不好聽」就好了,如果過於在意或強調的話,反而會加深和強化這個印象,孩子說的頻率會更高。 我明天看看什麼情況再給你溝通,一般情況下都沒有什麼事,孩子都是無意識的,放心吧。
16、為什麼回家後,爸爸問她學過的,她都答不上來,是不是我家孩子笨,學不會啊?
答:誰說的啊,以後不許說孩子笨啊,這樣說老師不高興!像xx,他學習有個特點,剛開始的時候接受的感覺不是特別快,但他一旦學會,會記得特別牢,怎麼問都不會忘記。外也有可能你問他的時候,他會緊張,最好是以遊戲的形式,孩子輕鬆的氛圍下,就會好很多。還有如果你問的時候發現孩子某個地方的確不會,等你來送孩子的時候及時和我說,我再找時間多給補補,這都沒問題的,總之把孩子教好是我們共同的目的,有問題就及時溝通。
17、我家孩子不如XXX,老師你看怎麼辦呢?
答:XX媽媽,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有個體差異的,每個孩子的優勢和特長都是不同的,所有不能把你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比來比去的,這樣總是覺得不如意,給無形中會給孩子增加壓力,你別看孩子不說,但心裡明白着呢,你這樣一說,孩子會媽媽不喜歡他不愛他,就喜歡別的孩子,這對於孩子來說是很大得傷害。往往對於這樣的孩子你要給予更多的鼓勵,你期望他做到哪些,就向著哪些方面鼓勵,孩子就會慢慢向著你期望的方向發展,這一點一定要堅持。
18、幼儿园怎么多活动啊,真麻烦,我还得请假。
答:XX妈妈,我知道您肯定很忙,其实很多家长也都很忙,我们做这样的活动其实就是想让家长更多的了解幼儿园,了解您的孩子,总之都是为孩子的成长我们就得多付出些努力。说心里话,您看我们每次做这样的活动都占用休息的时间,老师们也是要加班加点的工作,我们都没有任何怨言的,这孩子可是您亲生的啊,呵呵,您更需要配合啊。不过如果那一次您确实来不了,也没关系,让爷爷奶奶或家里的其他人来也行,只是给您建议,只要您能来的话,尽可能的多陪陪孩子,这个对孩子的成长真的很有帮助,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那钱哪有赚的完的啊,呵呵,谢谢家长了!
19、我家孩子升班之后就不太愿意来幼儿园了,她好像不太喜欢新班级,能不能让那个老师还带他们的班呢?
答:xx妈妈,好多孩子都会有这样的情况,一下子换了老师会不熟悉和有些不适应,我们按照年级分配老师也是我们教学的一大特色,我们安排的老师都是只适合教那个年龄段孩子的,你想一下,长时间教小班的孩子,当她教大班的孩子的时候肯定还是以教小班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语言模式,那对大的孩子是不利的。每年换一个老师,会增强孩子的适应能力,为以后上小学打下基础,以后上小学也不是哪个老师一直教到孩子毕业啊,如果等到上小学后遇到这些问题,孩子完全不适应的话,那麻烦可就大了,不仅是孩子喜不喜欢的问题了。你放心吧,不管孩子换哪个老师,我们都会全力以赴,按照要求教孩子的。
更多請關注
<ads :show-footer='true' :recommend-ads='{"type":1,"js":"什么值得买 | 品质消费网站_网购决策中立门户
登录后开启精彩关注功能
以下是为你精选的关注内容,请至少选择三个~
很抱歉,没有符合条件的结果
请修改筛选条件试试
微信公众号
很抱歉,没有符合条件的结果偶见一条问答:“為什麼從前港英時代的總督不是香港人選舉產生的,卻又不見香港人爭取?”求详述 | 谣言粉碎机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1290135人加入此小组
港英政府其實一直有打算在香港推行更多的民主管治,但是因為中國政府表明反對而沒有推行。早於1956年時,周恩來便向英國政府提出不容許港人治港的改革,當時英國政府為免給予借口讓中國政府提早收回香港,才沒有在香港推行政治改革。近至90年代,港督彭定康提出加快香港民主化,卻被中方批為「千古罪人」。因此,如果你認為英國在九七前沒有給予香港充分民主的話,請向中國政府而不是香港市民投訴。这条感觉十分有趣,愿闻其详,望各方大神不吝赐教。
彭定康为啥被恨死都不知道的人(或许是不想知道)的人回个呵呵是了临移交了各种搞“改革”,还准备搞成定论延续到回归后,回归后的政治格局关你何事?(说白了借口民主对移交后的事情指手画脚,多一句,就因为玩这手气到时任港澳办主任的掀桌子骂千古罪人)。净化海港计划听着很美,他借完钱走人,还钱的是中国政府,多少钱?八十三亿,只是第一期呦...同样的事情还有机场借口民主借口福利下绊子留后门,把香港的钱榨光(最后剩下3000亿可以说是争了不知道多少次才算是抢下来的,原来可是连250亿都没有),真以为只是搞民主会闹得中国这边爆粗?真当搞政治的都是傻子?就算恨你恨得想捅你一刀脸上都是在笑哎
引用 的话:这是什么逻辑?以前没有追求民主的人现在就没有资格追求民主?以前愚昧的人现在有没有资格聪明?以前是奴才的人现在就没有资格当家做主?我觉得更接近于“你以前都没有叫你EX给你买LV,凭什么现在叫我给你买LV?”
这是什么逻辑?以前没有追求民主的人现在就没有资格追求民主?以前愚昧的人现在有没有资格聪明?以前是奴才的人现在就没有资格当家做主?
引用 的话:我觉得更接近于“你以前都没有叫你EX给你买LV,凭什么现在叫我给你买LV?”把民主当LV的还是乖乖做顺民吧
引用 的话:你可以说我们从来没有普选的权利但是不要忘了,你们也没有,至少没有实际上的有,彭定康也不是你们选出来的,而且当初他们也故意设下了不少绊子。我们更不会认为向权利组织低头是当然的,但是是不是有太多香港民众认...香港人要求的不是超国民待遇,而是国民待遇,只不过这种“国民待遇”内地人从来没享受过而已
引用 的话:日报道,香港“占中”行动,壹传媒主席黎智英暗中策划已久,前倒扁运动发言人范可钦透露,黎智英曾找他和前“红衫军”总指挥施明德秘密开会,讨教如何执行“占中”。不料开会内容录音档遭黑客窃取...这是来源,新华社作为立场鲜明的反对占中的媒体,在这个问题上做出这种倾向性严重的报道,真实性捉急。而且黎智英和施明德会面的报道《明报》7月22日就报道了,内容是讨教社会运动;再说,“买空港股”即做多,如果买空港股随即造势让港股下跌,这是自杀行为,早就破产了。结论:造谣,反正官媒造谣不是第一次了。
引用 的话:作空,哪来的买空?无视大法好
引用 的话:质疑5,假设《黎》文“买空”港股是笔误,相信你智商过80吧,就算他没有卖空,他也肯定不会有买空的.有意思,白纸黑字没法抵赖,就给说成笔误,倒是我智商有问题,要脸吗?
引用 的话:而且,作为个人而言,如果我知道有这样的活动,股价暴跌是肯定的,我有什么道理不赚这个钱.ICAC也已经请他去喝过茶了,看看呗.在股价暴跌之前大量买进,真是太机智了,我觉得我的工商管理硕士白读了
引用 的话:所以,你智商过80喽.难道那个发起人智商不过80.事实也就是个笔误.你哪只眼睛看到的事实?妙极了,以后媒体可以随便造谣,反正都有洗地的出来说是笔误啦!
供参考:香港问题答客问文:梁啟智(香港中文大學老師)原文刊載作者面書:問題一:香港發生什麼事了?答:香港人現在正以和平方式爭取一個平等和開放的普選方案。《基本法》規定香港的行政長官最終由普選產生,而人大常委於2007年也決定了香港最早可於2017年實行普選,現在香港人對普選的期望正正是基於這些承諾。現時香港的行政長官由一個1200人的選舉委員會選舉產生,候選人只要得到當中601人的支持便可以當選,整個過程和香港的民意沒有必然關係。許多人認為這1200人不能代表所有的香港人,因此要求改變選舉制度。然而人大常委於日的決定卻列明日後就算實行一人一票普選行政長官,參選人也一定要先經由同樣是這1200人出任的提名委員會篩選,要得到當中的過半數支持才可以成為正式候選人。換言之,香港人爭取普選是因為覺得這1200人沒有代表性,現在改革的方案不單止沒有換走這1200人,反而給予他們更多的特權,香港人感到被忽悠了。問題二:我不明白。這1200人的委員會到底是什麼的一回事?答:這1200人的正式名稱是選舉委員會,而人大常委則決定要讓他們成為普選行政長官時的提名委員會。這1200人的代表性是現時爭議的其中一個核心。首先,香港現時有超過350萬選民可以在立法會和區議會選舉當中投票,但是可以直接參與產生選舉委員會的選民卻不足24萬。也就是說,一開始就已經有300多萬人是這個選舉委員會所代表不了的。再細看選舉委員會的組成,則發現它的代表性是極不平均的。舉個例,委員會當中有30人是教育界的代表,由中小學的教職員選出,而登記在教育界的選民共有81831人。委員會當中又有60人是漁農界的代表,香港是一個現代城市,漁農業只佔人口和經濟產量很少的部分,現在只有4千多人的工作是和漁農業相關的,但漁農界的代表卻竟然比教育界多一倍。更大問題的是這4千多名漁農業工作者其實是沒有資格投票選出那60個代表的,只有政府認可的158個「投票人」才有資格。為什麼選舉委員會的代表組成要這樣分配,誰才有資格成為「投票人」,基本上都是上屆政府說了算,這點就足以決定這個委員會的組成不可能是公平的。選舉委員會當中有不少界別是以行業劃分的,例如飲食界、旅遊界和出版小組等等,但這並不代表從事這些行業的人都可以參與,而是只有這些行業的老闆可以參與。這種安排產生了兩個問題。首先,有意種票的人可以給錢開設很多間的空殻公司,便能夠增加在選舉委員會的影響力。第二,選舉委員會明顯地向商界傾斜了,參選行政長官必須要先討好商界而不是香港市民。問題三:香港是資本主義社會,選舉制度向商界傾斜也是應該的。答:選舉制度向商界傾斜不利於香港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主義往往會拉闊貧富不均,而過度的貧富不均會引發社會的不穩定,需要政府適當的介入來維持。香港過去十多年機的貧富不均已經嚴重拉闊,為社會增加了許多不穩定的因素。一個向商界傾斜的政治制度會訂出很多短視的政策,引發社會不穩定,最終其實同樣不利營商環境。資本主義的另一個條件就是公平的市場環境,而民主制度是掃除貪污腐敗的重要條件,所謂向商界傾斜很容易會變成向個別利益集團傾斜,市場也就變得不公平了。其實環顧全球運行資本主義的國家和地區,其經濟和政治制度雖然有所差距,但公平的政治制度也是必須的。香港現在已列全球裙帶資本主義的首位,這樣的制度只會於短時期內有利於一小撮人,對其餘所有人也是不利的。問題四:不要和我說外國怎麼樣。無論香港的選舉制度如何改變,也要顧及中國的國情,要按實際的情況,不可以照搬外國的一套啊!答:中國政府答應了香港的政治發展要按國際標準。《基本法》規定《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在香港適用,該公約例明公民參與政府管治的時候,不應該設有不合理的限制。甚麼叫作不合理的限制呢?聯合國人權委員會對公約的進一步解釋,公民的參選權是不應基於一些不合理或帶有歧視性質的原因而被剝奪,例如參選者的政治聯繫,個人的政見亦不應成為剝奪任何人參選權的理由。有關按實際情況這一點,香港現時的實際情況是沒有真普選的話政府將會難以運作,對真普選的追求是為了理順香港的各種政治和社會問題(詳目問題六)。事實上,沒有人要求把美國或英國的選舉模式照搬到香港,大家要求的是「確保市民在選舉中有真正的選擇」這一點能夠在選舉制度中得以落實,具體的方法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案。至於中國國情這一點,日《新華日報》的社論清晰地說明:「真正的普選制,不僅選舉權要『普通』、『平等』,而且被選舉權也要『普通』、『平等』;不僅人民都要享有同等的選舉權,而且人民都要享有同等的被選舉權」。相信在承受政治改革這一方面,今天的中國各方面發展迅速,國情應該不會比解放前還要差。問題五:民主要一步一步來,就算提名的過程有問題都好,但最終投票的人數從1200人變成350萬,這不是也算是走前一步嗎?答:如果按現時的方案改革的話,民主進程將會是倒退了而不是進步了。香港有過五次的特首選舉(四屆特首和一次繼任補選),每一次也是由選舉委員會過半數支持產生,但成為正式候選人只需要八分之一的委員支持,過去兩屆也出現過不同政見的參選人,可以以正式候選人的身份在電視直播的競選論壇上同台辯論。因為選舉委員會都是由既得利益所把握(詳見問題二),把成為正式候選人的門檻從八分之一上調到二分之一(如每名委員可從眾多參選者當中選擇兩到三名成為正式候選人),那麼篩選出來的正式候選人已不能提供真正選擇,350萬選民所參與的已不是一場真正的選舉,而是變相被迫一起當群眾演員,為已經內定的候選人當橡皮圖章。因此,不少香港人也表示:「寧願原地踏步,也不要行差踏錯」。
問題六:你們一天到晚吵吵鬧鬧的,香港怎麼發展?答:無止境的政治爭拗確實令人煩厭!那麼我們該如何解決爭拗呢?社會中總有不同利益,爭吵的出現本來很正常,我們要做的並不是譴責那些爭吵的人,而是設計出一種大家都信服的制度來在爭吵過後做最終決定。這也是為什麼真普選是必要的。有了真普選,當權者大可以說自己是民意代表而堅持推行政策,不服氣的也大可以到下次選舉時捲土重來,雙方都不用無止境的糾纏下去。今天的香港政治亂局,就是沒有真普選所做成;而萬一繼續沒有真普選,爭拗只會變本加厲。現在爭取真普選的並不是要吵鬧,而是為解決無日無之的吵鬧而爭取。有破壞冇建設當然不好,而真普選就是糾正這問題的終極方法。在香港的畸形選舉和議會制度之下,建制派永遠在朝,民主派永遠在野,這就是政治人才凋零的罪魁禍首。無論建制派支持任何後來被認定失敗的政策,例如地鐵和領匯上市,也不用受到懲罰;相反,民主派有什麼新的政策主張也不會得到實施的機會。如是者,建制派就沒有吸納政治人才的需要,而政治人才也沒有加入民主派的誘因,最終兩邊變成海軍鬥水兵,香港的管治水平越來越低。因此,如果為了糾正「只懂反對」的問題,才更有必要支持真普選。問題七:但是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總不能自作主張吧?答:中國政府答應過香港人可以自作主張。以立法會選舉為例,《基本法》例明立法會的產生方法如果需要修改,只要向人大常委報備就可以,不需要批准。回到1993年時任港澳辦主任魯平也表明:「將來香港如何發展民主,完全是香港自治權範圍內的事,中央政府不會干涉」,立法會的組成方法「不必要中央政府同意」。回到行政長官選舉,香港有許多政黨和學者也提出過各種改革方案,當中不少都能完全合乎《基本法》的要求,完全沒有挑戰中央政府在香港的權力。舉個例,如果把提名委員會的組成改為立法會議員,只要有若干比例的立法會議員支持便能夠正式參選行政長官,這樣的安排完全合乎《基本法》的要求,而立法會相對於現時的選舉委員會也明顯地更能廣泛代表民意。這些相對溫和的方案很不幸地也被人大常委的決定排除了,才是做成今天民怨的原因。問題八:但是國家安全的問題呢?許多外國勢力想借作香港來為中國製造混亂,參選不設關卡的話怎麼辦?答:真普選和國家安全沒有矛盾,大多數香港人也接受中央政府在行政長官選舉當中的最終決定權。《基本法》規定香港行政長官的人選於選舉後要報中央政府任命,也就是說中央政府有權不任命,而這一點在之前的諮詢當中沒有多少爭議。如果有什麼外國特務要參選行政長官,中央政府可以立即公開相關線報然後表明拒絕任命,事情有根有據也容易操作。 相反,提名委員會的成員又多不是什麼國際關係的專家,他們根本沒有能力按國家安全的需要為港人排除外國特務當特首候選人。除非提名委員會只由國際關係專家組成,又或參選提名委員會之前要考一個國際關係基準試,否則所謂要為國家安全把關只可能是一個借題發揮的差勁藉口。問題九:萬一選出一個對抗中央政府的特首怎麼辦?答:那麼我們就要相信制度。美國總統由美國選民選出,紐約市長由紐約市民選出,兩個人不用是同一個政黨,紐約市長有時候會罵美國總統,也不見得紐約市的發展因而受到影響。曾幾何時,英國保守黨控制國會,工黨則控制倫敦市議會,議長天天在市議會拉橫額批評就對岸的西敏寺國會,這些都是成熟政治制度的表現。就算是在華人社會,中華民國的總統和台北市的市長也不一定是同一套政治觀念的,一樣可以運作如常。如果我們對香港市民和中央政府有足夠的信心,就不用擔心這個問題。問題十:其實香港已經很自由了,為什麼香港人還不滿足,還要諸多要求?答:自由民主和法治三者是相輔相成的。不是由人民選舉出來的政府,就沒有壓力保持人民的自由。就算有公正的法院,如果法例本身不是按民主程序訂立的,法院還是要跟着來判案。過去十多年來,香港人發現香港的自由和法治正在不斷受損,而原因正正在於沒有民主的保障。《中英聯合聲明》要保障香港既有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但是沒有民主制度的支持,這個承諾又可以由誰來監管呢。
問題十一:你們要民主是一件事,就算要爭取也不該訴諸暴力手段吧?答:沒有任何一個爭取民主的團體提出要訴諸暴力。示威者現在是透過公眾集會向政府提出要求,他們唯一的行為就是在這些地方出現,沒有帶同任何攻擊性的武器。現在唯一使用暴力的人士,是強行把這些示威者趕走的警察。號召示威的團體也多番強調,當警察要清場的時候他們將不會作任何的抵抗。事實上每次警察和示威者衝突,示威者的第一個反應也是高舉雙手,表明自己手無寸鐵。在示威集會之前,香港人其實試過很多不同方法,和平地表達意見。例如香港政府就政治改革所作的諮詢,市民提供了124,700份的書面意見,然而當中的許多意見卻被香港政府所曲解,沒有如實反映給中央政府。今天示威者選擇以直接行動的方式表達不滿,是因為其他的方式也得不到回應。問題十二:學生們不是衝擊政府總部了嗎?答:學生沒有衝擊政府總部,學生是爬過圍欄進入政府總部外面的廣場靜坐。這個廣場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公共空間,也有負責的官員答應開放公眾使用,市民過去也是一直使用這個地方進行公眾集會,圍欄是最近才加上去的。及後的衝突都是因為警察不容許市民在政府總部外面聚集而來的,並不是因為直接衝擊政府總部。(本段原稱此處規劃上為公共空間,唯有報道對此說法存疑,現予以修正。)問題十三:這些抗爭只是政客撈選票的表演吧?根本是教壞學生!答:這次抗爭完全由學生主導,政客一直被批評未能跟上時勢的發展,實情和所謂的「學生受政客唆使」的說法完全相反。宏觀來說,有時候一些人示威看起來很激進,後面的原因卻很理性。在今天的香港,就算你獲得多數的選票,也只會得到少數的議席,更完全沒有機會執政。不正常的議會政治,源於不公平的政治體制。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要忘記過去數年以來,特首以及眾多問責高官醜聞不斷,官商勾結指控不止,卻往往連立案調查也困難重重。常言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香港官場卻是背道而馳,這才為我們的下一代豎立一個極壞的榜樣。問題十四:我覺得這次抗爭一定是外國人指示的吧!答:如果你擔心外國勢力影響香港選舉,你最好去查一查選舉委員會那1200人當中有多少人有外國護照。除非政府把他們驅逐出選舉委員會之外,否則外國勢力這個說法還是不要提了。問題十五:這次抗爭只不過是香港人憎恨中國內地,看不起內地人的表現吧!答:這個問題其實倒果為因,應該說是因為沒有真普選,香港人的不滿無路可訴,加速了香港人對中國認同的抗拒。香港人的身份認同有很多個面向,有些時候香港人會刻意和中國人認同區分開,有時卻會表現出極大的愛國情懷。香港這個地方之所以存在,本來就是因為有很多害怕共產黨的人在從49年起從中國大陸逃到香港,而他們的選擇使他們逃過了中國多次的政治動盪,故此對中國一方面會有情感上的聯繫,同時又充滿懷疑。以九十年代為例,一方面有數以十萬計的香港人移民外國,91年華東水災卻又於短短十天之內向內地捐出4.7億元賑災。這些都是香港人身分認同的一部分,那一個面向被反映出來,在乎於當時的社會環境。我們甚至可以大膽假設,如果香港能有真普選,現時刺熱的中港矛盾或能得到舒緩。
問題十六:為什麼從前港英時代的總督不是香港人選舉產生的,卻又不見香港人爭取?答:這問題很常見,但也錯得很離譜。首先,港英時代有大量針對港英政府管治的民間抗議活動。遠的不說,「爭取八八直選」運動就是這問題最好的反證。第二,港英政府其實一直有打算在香港推行更多的民主管治,但是因為中國政府表明反對而沒有推行。早於1956年時,周恩來便向英國政府提出不容許港人治港的改革,當時英國政府為免給予借口讓中國政府提早收回香港,才沒有在香港推行政治改革。近至90年代,港督彭定康提出加快香港民主化,卻被中方批為「千古罪人」。因此,如果你認為英國在九七前沒有給予香港充分民主的話,請向中國政府而不是香港市民投訴。順帶一題。從前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現在中國如果要拿當年英國人的做法來把自己在香港的做法合理化,邏輯上說不過去,從人民立場上說也未免有失尊嚴。問題十七:既然人大常委已經決定了,你們還吵什麼?答:人大常委提出的是香港普選的框架,還要變成具體立案,經過立法會三分之二多數的同意,行政長官許可,再交回人大常委確認或備案。換言之,人大常委提出的並非定局,香港人還可以否決。後補回應:有幾條問題常常在留言處被問到,這兒統一回應一下。1. 有關周恩來於1956年的講話,來源自英國國家檔案 FCO 40/327,詳見
。這些都是英國政府內部當時評估形勢的文件,按法律規定數十年後解密公開,是歷史研究的材料。當然,也有意見批評這可能只是英國人的片面之詞,甚至是借中國的立場來為自己開脫(見楊慕琦計劃
)。無論如何,隨著戰後發展港人意識不斷增加,對港英政府的民主訴求也有不斷增加,這點本身應可確立。2. 對於擔心候選人太多所以才要篩選的說法,可參考此例:法國總統選舉上次有十名候選人,第一輪投票後由得票首兩位作第二輪投票,以確保勝出者獲過半數支持。這種選舉方式是獲得香港的建制派和民主派共同支持的,已能有效處理「候選人太多」這問題,民主程度相對於由那1200人代勞不能比擬的。3. 至於「無論如何也不能犯法」這說法,如果我們真的守這一條,世界上就不會有甘地、曼德拉、馬丁路德金,甚至不會有孫中山和毛澤東。用違法手段來爭取民主,縱觀歷史是正常不過。現在的抗爭更是強調和平非暴力,成敗就靠民意支持,所以示威者應不應該犯法這條問題,不是由誰說了算,只有香港整體民意才能回答。4. 沒有證據就不要亂對學生扣帽子,說他們受煽動。如果別人動不動就說你已經被共產黨洗腦,你也不會好受。凡事建基於事實來討論,社會才得進步,謝謝。
引用 的话:我想看看他怎么洗地...哈,居然变成我洗地了?给不实报道洗地的是谁?引用 的话:不是專業人士是分不清“買空”和“做空”之間的區別的,或者說是不怎麼會在意作為術語的這兩個詞之間的區別的吧。況且我看到新華網和大公報的報導當中用的都是“做空”這個詞嘛……有必要這麼咬文嚼字只盯著一個次斤...不是天天吐槽媒体不专业乱讲话吗?怎么突然这么宽容了?
引用 的话:不是專業人士是分不清“買空”和“做空”之間的區別的,或者說是不怎麼會在意作為術語的這兩個詞之間的區別的吧。況且我看到新華網和大公報的報導當中用的都是“做空”這個詞嘛……有必要這麼咬文嚼字只盯著一個次斤...报道中“做空”和“买空”都有出现,如果是针对同一行为的描述,那就是自相矛盾,自相矛盾的报道可信度为0,不存在选择哪一个相信的问题
引用 的话:所以,如果新闻里说错一个字,那么这个新闻就不可信喽.关键信息错误,造成新闻事实自相矛盾,可信度为0
引用 的话:是么,大大的标题在上面,作空,下面只可能是笔误.只可能?脑补技能点满了?
引用 的话:看來【拿錯發言稿】是一種會傳染的“傳染病”呀~~還有, 工商管理和金融是兩個專業哦,至於內幕交易麼……哪個250會用自己名字的帳戶去搞呢?不過要查某個傢伙到底有沒有參與還是很簡單的啦,看看...那麻烦把他公司的现金流查了再出来说
引用 的话:不明白你的逻辑,一篇报道中有些非专业人士的可能笔误就说明可信度是0?这篇报道的意思就在那,不管是不是造谣,都说明了却有笔误的可能性。。。你就不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了吧,这种报道看着就带着很大的主观色彩,...非关键的信息有笔误无所谓,关键信息有误导致自相矛盾的话就没办法了,如果读者把这个报道作为唯一消息源,那他没有办法判断自相矛盾的说法中哪一个是真的,也就是说其可信度为0,如果通过读者其他渠道对这个自相矛盾的信息作出了判断,这是读者的功劳而不是报道的功劳。
引用 的话:不明白你的逻辑,一篇报道中有些非专业人士的可能笔误就说明可信度是0?这篇报道的意思就在那,不管是不是造谣,都说明了却有笔误的可能性。。。你就不要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了吧,这种报道看着就带着很大的主观色彩,...现在的问题是有人非得把这个黄色新闻当成实打实的证据拿来说事
引用 的话:我说阁下怎么长期以来水平这么呵呵,感情是个MBA对于上来就毫无根据的嘲笑别人“水平”又从来没有证明过自己“水平”的货色我也只能呵呵
全面看占中:批判与调和麻烦那些只信奉拳头大就是真理的喷子们给借借光,不要挡了正常人的路
直接贴过来序言 我一直相信:真理是在中间的。世界之复杂,很多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不是看一两篇文章、凭着常识想一想便明白真相。趋近真理的过程要提防他人、环境以及自身引起的偏见,真的很难。 这几日,在香港的人都过得不容易,不管是在街头顶着烈日暴雨示威的年轻人,担心未来的生活工作受到影响的人,还是从内地来香港生活同时听到两地朋友各种评 论的人。政治不是生活本身,它只是生活的框架。可能平时我们关心生活本身多于关于政治,但是当我们生活的框架受到冲击时,我们便不得不去关心它了。政治的 不稳定,不仅影响我们对未来的安全感,还影响我们与亲人和朋友的关系。 来香港生活了若干年,我一直在观察、理解香港。在这几天里,我观察流行文章的言论,观察朋友们的态度和立场,观察占中当事人和社会各界的声音,亲临示威现 场观察,想了很多东西。以下我打算把所见、所听、所想的东西写出来。这很不容易,因为涉及好多东西,包括人性、思维方式、历史、法理等等。如果有错误,欢 迎指正。 首先声明,我的立场并不是单纯支持或者反对占中。我的立场是我们要理性(避免让情绪引起偏见、要全面去考虑所有的证据和可能性、避免错误的思维模式),也 要有爱(避免冷漠、要有担当地想解决办法)。人格有几种不好的状态,包括:盲目相信权威者的无知、愤怒批判者的缺乏建设性与担当、理性功利者的自我和冷 漠。我们唯有努力去理解多元复杂的世界,相信和平理性,主张博爱,才能达到超越前三者的境界。(可参考【3】) 在这篇文章里,我要做的事情主要是讲清历史有过什么、现场看到的事实是什么、当事人是怎么想的、外界的人的某些想法里有什么谬误、有什么需要我们思考的问 题、未来发展有什么可能性,通过以上这些让读者能够透过迷雾,自己去反思、讨论、判断。我所表达的立场仅仅是理性和爱,不对任何具体的行动表达立场。我这 里说的也不必然是终极的真相,这里只是用理性和爱作为手段,驱赶那些非理性的和冷漠的,帮助我们去尽力接近真相。 我在写这些东西的时候,总是要提醒自己很多东西,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 1. 区分对象:一个群体里总是分很多的小群体,要把它们区分开来。比如香港人里面,有自私拜金的也有不是的,有侮辱内地人的也有不是的;比如在这次运动里,有立场正当的也有趁机作乱的;比如内地人里有素质高的也有低俗不文雅的。 2. 区分态度行为与身份:不能把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态度行为作为扣在这个人或这个群体的帽子。可以批评一些态度行为,但不能攻击人的身份。 3. 区分事实、情绪与意见:尽量不带入自己的情绪,把观察到的事实、对事实走向的预测、从事实中总结出来的判断、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区分开来。 4. 区分具体情境:回答一个问题要看是问一般情境还是具体情境。比如说,普世价值是否应该追求?如果是问一般情境,答案是肯定的,好东西谁不 要?如果是问具体情境,比如指当下是否应该追求,那就得考虑当下是否具备条件,分析各种得失了。有些事情将来合适,但现在不一定合适;有些事情过去不合 适,但现在不一定不合适。 这篇文章涉及面很广,限于时间关系,很多的方面我无法一一展开。我把我看过的相关文章放在参考文献【1-42】,可以供读者去增加了解。至于尚未了解事件基本情况的,可以参照【10】【12】【14】【36】【42】,等等。
问题的根源 (可参考【11】【13】【22】) 主要问题一:内在社会矛盾 香港回归之前,是处于比较初级的“资本主义”,即,重经济效率但不重社会公平。那时,由于内地经济刚刚开放,香港的经济处在高速上升期,基层的人也能容易 赚到钱。回归之后,恰逢中国经济崛起。由于内地工业发展,人工成本低,香港的实业流向内地,香港被迫只能做高端的产业,进行经济转型。 在香港经济转型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呈现出来。虽然香港的整体GDP仍在增长,但是有一部分人的生活却在日渐恶化,造成巨大的社会裂痕。很多香港 人居住环境依然非常差、老无所依,很多年轻人看不到希望,很多市民的教育水平依然很低,产生了大量的社会问题。资本主义强调每个人想得到自己满意的生活是 需要努力的,这个观点是对的,但是不能忽略制度可能存在的缺陷问题。香港好多基层的人非常努力,却没有出路,这里面有一些社会制度性原因。任何一个社会都 有一部分人处于基层,如果是制度性原因使得基层的人生活不好,这个制度就应该改变。有人说这个世界就是弱者被忽悠、被欺负的世界,这是非常冷漠的说法。 在香港如此发达的经济体,制度应当保障人们的平等发展机会和基本生活权利等方面的诸求。一个社会有责任建立机制性保障,让勤劳的人能够获得足够的生活保 障。比如,香港可以通过开拓更多的土地,提高人们的居住条件,减少人们的生活负担,提高各种就业机会,而不能仅仅为了维护既得利益者(俗称“地产霸权”) 的利益。香港可以建立养老制度,让更多基层的人老有所依。精英们有些离开香港去内地发展,是为了维持或追求更好的生活。但是基层的人没有办法。香港是香港 人的家园,家园不能把自己的居民逼走。 主要问题二:内地的冲击 在经济转型中,大量的人从实业中流出。这些人需要工作,于是香港开放自由行,让这些人可以做自由行的生意。这个GDP只有大概4%的产业让大概17%的人 有工作,保持了香港不到4%的失业率,保持了社会的安定。但是,自由行带来了很大的副作用。有些内地游客把一些不好的东西带来香港。虽然香港人欢迎同胞的 到来,但是不欢迎不好的东西的到来。就像请人到家里做客,并不希望客人把家里弄脏。自由行强烈的购物需求令很多店铺变成了金铺、药房、名牌店,同时外地人 也加入炒房,这些都进一步推高了房价。另外,还发生了抢奶粉、抢产子床位等问题。 这些年,香港的腐败现象也增加,让人觉得香港风气在变差。内地对香港的渗透在增加,从商业、人员、文化等各方面,都体现出来。内地的不自由和缺乏法制的气氛让香港人感觉恐惧,害怕继续被渗透之后,自己的生活环境被彻底改变。(可参考【16】)
香港解决以上问题的努力 综上所述,香港要解决自身问题,必须同时反既得利益和反内地冲击。两方面其实相辅相承:由于既得利益阻碍社会变革,香港的经济对内地的依赖程度就更高,所以就更受内地冲击。 说到这里,有些东西要分清:不一定反内地冲击就是与内地隔离或与内地对抗。可以有一些机制设计,让香港尽可能保持自己的本色,又能与内地友好往来。香港的经济需要与内地密切联系,但是密切联系并不等于依赖。 很可惜的是,过去10几年香港的体制都无法应对这些问题:对内,回归后香港的立法会里一半席位由全民选举,另一半所谓的“功能组别”基本倾向于既得利益 者。这样的结构造成了大量的拉锯战,各种政策难以通过,政府无所适从。同时,由于行政长官非普选产生,其提出的政策的认受度也经常受到质疑。对外,好些与 内地关联的问题香港没有决定权力,比如对自由行的审批。在既有体制内尝试解决诸多问题的努力一直持续了多年,抗争形式不断变化和升级。 今日的僵局 (可参考【7】) 提出回归之时,香港与内地各自的情况及相互关系跟现在大大不同。那时,香港并没有这么大的内部裂痕,中央设计的一国两制里面意图把回归后的香港交给亲中央的商人管治的计划看似可行。 提出“一国两制”的时候,北京还没有出现那场风波。那时还没有考虑过香港对国家安全的影响。那时以为香港和内地可以是”井水不犯河水,河水不犯井水”的关系。谁知出现了那场风波之后,政治收紧。这些年经济快速崛起,但是社会很不稳定。非常担心香港成为西方颠覆中国的基地。 也没有料到的是,这些年内地崛起促使了香港经济转型,而经济转型造成了社会深刻矛盾。当下,看似普选是提高政府认受度和解决议会内长期拉锯的有效办法。而普选民主在中央看来孕育着风险。 我们便看到了不幸的冲突,即今日香港的需求与内地的需求产生冲突:香港要解决体制问题,而内地需要维持稳定。如果给香港多一些民主,就增加了香港影响内地稳定的不安全性。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地位提高,中央对外强硬,使得对香港强硬有了一个态度上的惯性。
批评 vs 合理性 批评有很多种出发点。有些是带着讽刺和鄙视,其中带着冷漠。有些是因为不理解,或者思维模式出错。对于以下的每一个问题,我并不会给出确切地答案,仅仅是 告诉你当事人怎么想、以及某些想法里有什么谬误(批评的观点里的合理和不合理、占中的主张里的合理和不合理),让读者能够透过迷雾,自己再去反思、讨论、 判断。不能简单地认为我说这些东西就意味着支持占中或反对占中。 有些批评是带情绪性的 这些天,有些人,针对以往香港人的骄傲、媚洋、对内地人的批评等等,一下子批评或嘲讽个痛快,把他们积累的压抑情绪在这一刻全部宣泄出来。这种报复性心态其实是冷漠的,也是不理性的,因为把那些文明礼貌的香港人和那些粗鲁不文雅的香港人全部视为一样。
有些批评是关于策略性的 香港是否适合实行民主? 有人说,民主不一定比不民主好,因为不太民主的中国在二十几年就变成了世界第二经济体。“民主不一定比不民主好”是对的。但其实,这既不足以说明内地就必须继续保持限制民主的状态,也不能说明不能在香港这个发展水平阶段实行民主。 有人说,民主不是关键,因为国家的统治终究需要精英。这样的说法没有错,但也不能说明民主和精英统治是冲突的。在民主体制下,让精英统治者得到民意的正当性承认,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有人说,民主可能是很危险的,并列举出一些被民主运动颠覆了政权的国家,和一些拥有民主多年之后依然很落后的国家。但是,在那些例子中,那些国家并没有经 历过长期的自由和法制的熏陶。相反,只有当举出一个例子说明已经长期拥有自由和法制的社会实行民主之后变得糟糕的,才能说明当今的香港不适宜实行民主。 我认为,一个社会是否具体了自由和法制的长期熏陶,是实行民主有益于社会进步的充要条件(可参考【4】【39】)。不妨参照跟香港同为发达社会的法国、英 国、美国等国,看看它们是在什么情况下、以什么方式实行了民主。当然,关于这个标准是否正确,以及在实际操作中是否有其他需要考量的因素(特别是“一国两 制”这个特殊环境里),还需要思考。 能不能用渐进的方式、体制内改革的方式去争取民主? 过去多年,香港民主派已经在体制内尝试了多种抗争方式,都基本没能解决香港的深层次矛盾。 当下中央提出的普选方案里,提名委员会的1200人中的多数是亲北京、亲商的。由这1200人中超过一半通过的2-3个候选人,无论选谁,都是亲北京、亲商的,不能代表所有香港人的意愿。接受这样的方案,基本让民主进程停滞。是否该等还是该争,可以继续思考。 太天真、不现实、没有可能成功 很多人觉得这个抗争不可能成功,是基于博弈角度的分析。很多从博弈角度进行分析的观点,都有一些假定不会变动的前提条件。往往这些前提条件在思维过程中都被隐含地假设不会变动。而实际中,这些条件并不必然不会动。这就是历史难以预测和操控的原因了。 虽然争取民主的人有坚定的终极目标,但是当下他们并没有认为一定要到终极目标才认为自己是成功的。成功可以是阶段性的。如果这次运动能够把民主推进几步, 也算是成功。虽然他们对于当下成功可以到哪一步,实现哪些诉求没有那么乐观,但是现在看到很多人走出来,让他们学习到了新的经验。哪怕他们这次不能达到最 终目标,他们也会重来,继续学习、成长。相反,如果这一次不去行动,就一直没有学习、成长的机会。 这次跟往其他的运动不同的是,在运动过程中,没有高度组织化,但是各个自发团体和个人却能通过商议来协调(可参考【42】)。这可能说明大量的参与者的文 明程度比较高,并拥有基本共识。在这过程中,传媒的角色(可参考【15】)、各界的法律意识,都很到位,体现了很大的包容,间接地允许和支持了这些运动的 发生。 香港学生确实中文不好,历史也学得不好,但是他们很有爱。在现场,看到他们免费提供水、削好皮的梨给路人,嘶声力竭地维护秩序,不停地组织分享会演讲调动人们的热情。 对于重视社会公义并为之抗争和付出的行为,不能简单地否定。在历史的长河中,拥有这些行为的这类人一直存在,虽然他们并没有总是在我们视野的焦点里,但是 当社会出现重大问题时,他们的存在就被大众所意识到。也许他们的方法不一定对,但他们终究是属于牺牲自我去争取大众利益的人,值得敬佩。 有没有考虑过最坏的情况下,香港社会需要付出多大的牺牲? 示威者怎么看持续抗争可能造成的香港的经济大幅下滑的问题呢?在他们的预期里,最差的情况可能会出现,但是也可能由于政府的合作而不出现。他们不觉得是投机主义,而是觉得公义的价值比可能付出的最大的经济代价还要大,所以应该去做。
有些批评是说他们无理 觉得香港人“要太多”,觉得经济比其他重要 一个流行的论点是“香港在中国的经济的位置中没那么重要了,相反,香港的经济变得很依赖内地了。所以,香港已经没有了较量的筹码,应该为了继续繁荣而尽力 处理好与内地的关系,而不应该为争取不那么重要的民主而破坏与中央的关系。相反,由于香港对中国没有那么重要了,所以中国可以对香港内部的抗议置之不理, 甚至减少对香港的经济照顾,抗争的话香港只能自己搞垮自己”。这是冷漠的观点,问题在于它是一种以内地利益为中心的自我主义,同时把经济重要性定位于绝对 处于社会公义之上,体现了一种“只问经济,不问政治”、“只爱土豪,不爱自由”的价值观。就算香港是弱者,难道弱者就没有争取社会公义的权利? 回归之时,香港人期望的是“马照跑,舞照跳”那样的资本主义生活。但是,今日的香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只是想着赚钱和娱乐,而是产生了社会公义的诉求了。 有人说,香港人只要与中央维持好关系,就继续有好日子过,要争那么多,太得寸进尺。这背后也是把“好日子”定义为经济至上,这是一种有些人习惯的价值观 — 社 会公义、好的社会环境并不重要。你只有亲身在香港生活多年,体验过香港人那种对陌生人的关怀、对社会的责任感、正直、敬业精神,你才能欣赏珍惜香港的环 境。言论自由、法制、民主、公义、爱是相辅相承的。当你体验过这种环境带给你的安全感,体验过在其中生活带来的人格和思想的健康成长,你才能肯定它的价 值。 香港人争取民主,是为了:反抗内地的多种消极渗透, 解决内部的政权正当性问题,以及争取更高一级的权利。 权利是分层次的,从初级到高级包括:吃穿、医疗、住房、养老、社会向上流动、自由、法制安全感、民主。中国内地现在还在为得到比较初级的权利而努力,而香 港已经拥有了一些比较初级的权利,在争取更高一级的权利。每个社会里,下一代人总是想要比上一代更好的东西,这是应当理解的。 有人说,现有程度的自由和民主是回归后中央政府给的,已经比以前英国人统治的时候给得多了,所以你们就该知足了。这背后的逻辑是“给多少就满足于多少”。 民主意识主张的是争取本来属于自己的东西,而不是看别人给得多就高兴了。香港人争取民主,不理是由谁来统治。过去有在争取,只是还没争取到。过去争取不是 很激烈,现在争取激烈,是因为觉醒和素质提高。 怎么看“违法”? 中国统治思维自古是国家至上:个人的权利和空间是国家赋予的,个人没有剩余权利。而民主的思维是,每个人都天生有一切的权利,一个社会中的人通过一定的交 换达成一定的契约,在这个契约里把自己的一部分权利交出去,形成国家和法律。国家和法律的权力是每个个人赋予的,而个人还有大量的保留权利。当在既有的国 家和法律的框架里无法伸张社会公义的时候,人们可以回收那些权利,当然,人们必须付出违反法律和与国家机器对抗的代价。 很多人在长期的教育里,形成了“法律等同于正当性”的观念(往往这种观念是集权者愿意灌输给民众的,因为集权者制定了维护自身的法律,让民众守法就可以维 护集权)。事实上,只能说,大部分情况下,“合法”即“正当”,但不总是。比如说,如果认为法律总是等同于正当性,那么坚持守法的殖民地人民怎么可能民族 独立?封建主义国家的人守法,怎么可能建立现代国家? 那下一个问题就是:“大部分情况”和“极少数情况”的边界在哪里?这没有简单的答案。要不要在非法范围寻求公义,关键在于判断具体情况下有没有可能在合法 范围伸张社会公义。但是,要判断“在当下的香港,在合法的范围里面是否足以实现社会公义”并不容易。请读者仔细考察,不要轻易作出判断。这里仅列出争取真 普选的人(单方面的)的观点作为参考: 1. 如果行政长官不是真普选、而是有筛选产生(有筛选即意味着可能不能代表社会公义),那么在香港这个行政主导的体系里,就难以有彻底的社会公义。 2. 那有没有在合法范围争取到真普选呢?从中央做了决定之后,合法争取真普选的机会如果是有的话,也是微乎其微了。
占中者是如何定义他们说的“和平理性”? 在他们的定义里,“和平理性”即不打警察、不破坏公共财物。如果警察要逮捕就让他们逮捕,只会消耗警察的人力。 至今我们确实未看到占中者的暴力,同时警察也只用了最少的武力。注意武力与暴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也看到抗争的人自觉维护秩序,保持环境卫生,弘扬人道主义(比如让救护车通过),等等。 至于有人把“破坏秩序”、“损害他人的利益”视为暴力。但那是一种广义意义上的“暴力”,在讨论的时候要注意具体的语义。 占中的人太自私? 回答这个问题主要在于判断这场运动是为了个人或小群体所需还是为了全社会所需。 有人说,他们影响别人的“正常生活”。有人说,他们侵犯 “多数人”的需要。有人说,占中的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去牺牲别人。这些都成为说占中者自私的理由。 其实,仔细想想:什么是正常生活?每个人的“正常生活”是不是都一样?“多数人”原则是不是总适用?理想是谁的? 虽然多数人原则在决策的时候经常被使用,便是多数人都认同的事依然可能是不公义的。 伸张社会公义不是为了一个人独有的理想。理想有个人的,也有社会共同的。 一般人说的“正常生活”不被打扰的理由通常是“我好好地工作、生活,不应该被打扰”、“现行法律体制保护我这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通常这些理由是充分 的。但是,考虑一种情况:如果由于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让另外一些人(这些人可能只是社会的少数)不能过上应得的“正常生活”,同时如果你的“正常生活”支持 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妨碍到那些人应得的“正常生活”。换句话说,你要的“正常生活”间接地影响了他人的“正常生活”。那么你的正常生 活被破坏,也是有一定合理性的。打个近似的比方(尽管这些例子可能不是很贴切,因为它们仅仅是合乎现行体制的一些社会关系的调整):比如对某个人群减薪或 加税、让地铁站在某些人旁边施工带来噪音等等,在这些情况下,有部分人为了社会的整体福利的提升,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如果认可这项事业是为了有重大意义的社会公义,认可不公义的法律如果不能在既有体制里被更改便是可以被破坏的,认可个人利益需要为了整体的利益而牺牲,那么,这种妨碍他人、破坏法律的伸张社会公义的行为就找到它的合理性。 当然,这样的逻辑是否正确,以及占中这件事是否符合这个逻辑的前提,我们还需继续深思。
破坏经济的责任在谁? 中央和特区政府强硬地说,占中的人要为其行为的破坏后果负责。确实,占中的人有责任,因为他们的行为是香港经济损失的原因的一部分。但是,中央和特区政府 作为领导者,是否也可能有责任呢?作为领导者,应当有政治承当,应当通过充分的沟通了解人民的需求,并在有可行性的情况下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个事件里 的可行性在于是否存在同时照顾双方需要的办法。 在舆论战中,中央强调的是上面对下面管治的权力,而普选争取者的逻辑是一个国家的各个部分拥有争取自身利益的权利。这背后体现的是两套相冲突的逻辑—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自下而上授予的,还是政府自上而下给予人民权利?
一方面,管治权力的权威性带来的政令畅通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社会发展走向何方需要下面对上面的确认。其实两者不能失衡。我们不愿意看到双方都很 自我,各自阐述立场,要么中央强加意志于地方,要么地方不顾中央对于全局的考虑。一方面,现在中央的文化是一种为了维护高度权威的文化,这种文化使它无法 放下架子去与地方开诚布公地对话。另一方面,一些香港人对中央及内地的否定过于泛化,把对一些现象的否定泛化到对整个群体的身份的否定。越是不能开诚布公 地对话,双方就越来越自我,分歧越来越大。
有些批评是关于道德 奴性? 有人说,英国人统治的时候,香港人为什么不争民主?以此来批评香港人愿意做奴才。似乎既然当时不争民主,那现在也不该争。 其实,英国人统治的时候香港人也不是没有争取民主,只是没有成功争取到民主,所以今天继续争取只是一个延续。另外,争取民主本身是个过程。随着社会发展, 人们越来越觉醒,素质和需求同步提高,民主从昨日的奢侈成为今日的可争取。就算昨天没有那么强烈去争取,今天也可以强烈争取。这一切与统治者是英国人还是 中国人无关。(可参考【40】) 香港人更愿意与外国人为伍,接纳西方发达国家的价值观。有些人因此批评香港人媚外、奴性、人心没回归。其实,不能把对先进文明的向往等同于对民族的背弃。 人总是对更先进的文明向往,对落后的文明抗拒。接受中国的管治和接纳内地的同胞,并不意味着要非要放弃先进文明、让自己身上披上落后文明。
占中的人要反思 有人说,他们把整条街占了,严重阻碍交通,感觉像有人跑到你家里赖着,却说我没有打你。 有人说,不应该把不支持占中的排斥为异类,甚至进行强烈的语言身份攻击,有绑架民意之嫌。 有人说,要是真心希望推进民主进程的话,就应该争取多方支持,向内地民众传播他们的努力,宣传他们的理想,而不应该视内地民众为奴性子民,标榜自己才是民主斗士。否则,这么继续下去,占中只会是港人自导自演、自得其乐的闹剧。 这些观点都有正确的地方。占中的人需要反思:在主张公义的时候,应当多大程度地避免侵犯不同立场的人的利益,对他人的批评和争取的界线应该放在哪里? 关于策略性问题,占中的人也应当反过来想一想争取的力度和节奏要怎样最好。也许,中央这一次安排并不是以后不能再变化的安排。香港有没有可能暂时忍耐?现 在的制度安排已经指向2020年。等2020年之后,再去讨论更进一步的民主。那时,也许中国内地的维稳需求没那么强烈,两地之间的互相理解加深,对话空 间扩大,等等,争取真普选便没有那么大阻力。那未尝不是一种顺利过渡的方式。
调和 某些批评香港人、批评示威者的言论背后体现的是一些价值观,那些价值观的形成的基础包括冷漠的心态和不正确的思维模式。特别的是,批评者过分把某一部分人的行为表现泛化到对一个群体的全部人的行为表现,甚至把对行为表现层面的否定上升到对人的身份的否定。 要接近真相,不得不涉及到否定那些价值观及其基础。 在现实中,有时听到否定的人难以接受意见,往往因为在内心深处认为“我的表现就是我的面子,就是我的身份,代表’我’,你批评我的表现就是否定我”。 这些是所有人要反思的。
对事态发展的预测 一方面,中央视这事件为维护或夺取香港管治权的问题,决心不改变人大所做的决定(可参考【2】【35】)。另一方面,香港既有的体制和氛围,难以让那些年轻人不产生要求民主的思想,难以让这场要求民主的运动不发生,也难以让它优雅地收场。 我们看到,这几天,因为法官和律师坚守法律理念(可参考【42】)、公务员坚守职业操守、大学和家长坚守育人理念(可参考【21】)等等,各方都在呼唤理性和平,反对使用武力。即使是不支持对抗的人,也因他们坚守的和平、理性、法制、自由等理念,允许抗争运动发生并延续。 另一面,想象不到官方能有什么好的招数可以快速并优雅地结束这一切。因为参与的人数太多不可能全部抓起来。狠狠打击少数人,香港的法律似乎也不允许。中央介入无非是使用军队,而军队的介入对香港必然也是致命伤。 总而言之,似乎看不到香港存在快速优雅地结束一切冲突的条件。对抗会长时间地持续,在形式上可能会发生多种变化。 未来较长一段时间香港的社会安定和经济表现很不乐观。 当然,这种悲观的视角,是侧重于经济。而看重社会公义的人也许会觉得香港有希望,乃至觉得整个中国有希望,那是另一个侧面了。
出路与远景展望
从务实的角度看,在这个阶段争取真普选的成功机会太小,代价太大。示威者如果在把民主进程推前几步之后适可而止、以务实的态度放弃行政长官的真普选、转而 争取立法会的真普选,也不失是一种有利于多方的可行办法。理由如下:立法会如果是全民选举的话,可以代表全民;而按现在中央指定的方案,行政长官是既得利 益阶层的合意人选,并且是亲中央的。在这样的管治结构里,行政长官提出的政策,由于他亲中央的身份所以不可能反中央,由于他是经过既得利益阶层认可的所以 不会走向民粹,由于需要立法会通过所以必须符合民意。在这种新的框架下,民主诉求和中央的安全需求能同时得到满足,为香港进一步解决深层矛盾奠定基础。香 港当前GDP有正增长,财政有盈余,说明是有改革空间的。 这次事件中,很多的争论反映了一个强权管治的强势思维、一个经济至上或以自我为中心的冷漠思维、与一个主张平等权利和博爱的思维之间那种对话的艰难。 中国的经济还会进一步发展,社会发展速度还会长期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我们不希望看到它成为土豪或是一个巨大的怪兽。我们有责任让它变得更文明,而不仅 仅是更富更强。中国内地的整体教育水平,已经大大超过25年前的情况。也许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的范畴,但是“发展中”是一个很大的范围,非常落后的“发展 中”和比较进步的“发展中”是不一样的。民主作为普世价值,它终究是人们最终想要的东西,只是实现它的时机问题需要考虑。虽然它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奢侈 地拥有,但是在当下或者很近的未来,对于中国是否具备了值得拥有民主的条件,应当不断评估。对于香港,也一样要讨论。在成熟的民主国家的内部,各种诉求引 发冲突是一种正常现象。 关于内地和香港的关系的未来,有人说内地开放上海、前海等地区,会对香港造成致命威胁,“香港沦为二线城市”的预言不断。但我觉得可以这样看: 其一,中央对香港的经济定位。中央虽然在未来的经济布局上会增加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考虑,但是不会取代香港。毕竟,社会主义的中国要与资本主义的西方打交 道,需要一个缓冲地带。在中国庞大的领土里,需要一块西方来到中国可以歇脚的地方,需要这块地方的法律和商业规则都比较像西方本土。这个地方,作为西方在 远方的商业基地,有其价值,并不见得从万里之外直接跟中国做生意就最好。 其二,中央需要考虑香港的民生问题。香港已经回归,已经是中国大家庭的一份子,中央对香港必然有政治担当。要保持香港稳定,就不能让香港的经济下滑。所以 不可能会在经济布局上作出一些跟香港恶性竞争、搞垮香港的安排。未来香港的经济内容会变化,但是经济的繁荣程度不太可能下降。(可参考【25】) 其三,内地的崛起会提供给香港人更多的机会。未来的情况会是香港稳步发展,而内地快步追上。内地的经济发展会伴随着法制和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香港和内地 的从法制和生活质量方面来看差距越来越小。内地对香港经济内容发起挑战的同时,伴随着内地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变好,在这个过程中,香港人,无论是精英还是基 层,是愿意移动到内地生活工作的。 其实,最让人觉得忧心的是一些言论中呈现出来的骄傲和冷漠。这两种心态的根源在于“以外在表现作为’自我’的内在身份”,即,“我自己好不好,就在于我牛 不牛”,延伸出来的观念就是“不牛的人,就该受鄙视、欺负”。很多中国人非常努力提高自我表现。其实,个人表现好是不够的,如果不能避免冷漠,就会让人之 间无法互相关爱、信任,无法与他人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所以这个群体很难真正地强大。“只问经济,不论政治”、“只爱土豪,不爱自由”是内地气氛给很多人 形成的价值观。内地新的一代里不少人越来越认可中国实力增强带给个人的良好的身份感。有些人认知模式和价值观被扭曲却浑然不知。洗脑并不仅仅是让人接受某 些说教,更包括成功地让人接受某些看似很有理的学说,还包括让人受到身边的所有生活现实的深刻影响而人格变形。连那些会翻墙、能看到外国的一些事实和观点 的人,有时也没能逃脱。就算那些在海外生活一段时间的人,也有一些并没有更正认知模式和价值观,因为他们没有拆掉自己心中的藩篱。反抗洗脑,就要常常意识 到思维模式的谬误,常常反省自己是否有充分的爱心。 好多人在香港读了书,就选择去国外发展了。他们相信香港是一座没落的城市。但是,我相信,香港有那么多以香港为家的高素质的人,他们一定能改变香港。尽管我不知道最终改变的方法是什么,但是我相信香港的未来会更好。 从深层去看,香港今日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的落后。中国从一个落后的位置出发,在进步的过程中,必然要背负一些包袱。香港遇到的阻力,就是中国的包袱。解决香港的问题的终极办法唯有中国的进步。香港,如果你想走快点,请你催催内地走快点。 愿神祝福香港! ( For discussion or comments, you are welcome to send emails to
参考文献 【1】Martin Jacques, "China is Hong Kong’s future – not its enemy”, The Guardian, 【2】国务院港澳办、人民日报、环球日报的多份声明和报道 【3】 清木远,“冷暖不知”,
【4】张维为,“当西方’民主’遇上中国’实事求是’”,观察者网, 【5】米糕,“香港死局—普选稻草是救命还是催命?” 【6】王靖,“台湾媒体:旁观香港新抗命时代”,超越新闻网, 【7】纪硕鸣,“香港’一国两制’保卫战”,《金融时报》中文网, 【8】社评,“香港政治危机本可避免”,《金融时报》中文网 【9】“香港是谁的?!”, 【10】“关于香港普选的十七个问题”, 【11】苗硕,“我们到底应该怎样理解香港局势”, 【12】“关于今早香港的事儿”,微信公众平台《香港八卦君》 【13】韩笑,“:香港政改一路走来”,《政见 CNPolitics.org》, 【14】夕岸,“金钟、旺角、铜锣湾三现场对比”, 【15】方可成,“香港‘遮打革命’中的新闻实验”, 【16】杨不欢,“焦虑的香港人”, 【17】“香港殖民地时期的民主运动”, 【18】林婆婆, ,香港快报&oq=林婆婆,香港快 报&aqs=chrome..69i57.&sourceid=chrome&es_sm=91&ie=UTF-8 【19】“重温非暴力的力量”,新公民运动, 【20】“一个旅美学者给占中三子和泛民议员的一封公开信”,
【21】香港各大学校长的公开信 【22】“香港为何失去原有的温度,这些年香港人所受的委屈” 【23】“香港问题:笨蛋,是经济!— 香港一位立法委员所写香港问题分析” 【24】“‘港独’背后的黑手究竟是谁?”,《环球时报》, 【25】沙烨,“北京与香港的’最大公约数’”,华尔街日报中文网, 【27】策老师,“民运突显香港文化的缺失”,尚青文社 【28】“香港内地:从’爱与忧’到双赢”,《金融时报中文网》, 【29】“美’颠覆香港’基地曝光:企图在港搞“颜色革命”,环球时报, 【30】“香港万人集会庆国庆,支持依法落实普选”, 【31】“你要求的是冷漠,不是冷静”, 【35】“关于香港,我们没有钦定的意思,但是我们的决定权也是很重要的”, 【36】“雨伞革命28小时”,:雨伞革命28小时(时间轴&图辑)/ 【37】“Hong Kong’s democracy debate”, BBC, 【38】“Hong Kong: tear gas and clashes at democracy protest”,BBC, 【39】薛兆丰,“宪政的涵义”, 【40】刘瑜的朋友圈:“在反对港人民主运动的各种观点里,声调最高的似乎是这个观点:“港英时代你们怎么不追求民主,回归祖国了就想起来了民主?这是典 型的殖民地心态!”不得不就此说几句。第一,过去2、30年左右是全球民主意识觉醒的时代,港人不是例外,不能因为爸爸没有追求过民主就说儿子没有权利追 求;第二,英国本土是宪政国家,中国是,怎么说呢,全球四个不能上脸书的国家之一;几乎不受约束的权力比受到约束的权力更令人恐惧与反感,这是人之常情; 第三,从港媒体目前被渗透被打压被收购的情况来看,民主已成为港人保卫自由的制度保障,也就是说,港人不完全是在争取新的政治权利,而是在通过这种争取来 保卫已有的政治自由不被继续侵蚀,这不是贪婪,而是守成的一种方式。” 【41】“黎智英策划 ‘占中’已久 作空港股获利超10亿”,人民网, 【42】谢梦遥,侯正昕,“催泪弹的雾与夜”,《亚洲周刊》,|谢梦遥-侯正昕:催泪弹的雾与夜/
引用 的话:這位親。。買空和做多是相反的。。。你再看一眼
(C)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坚持新发展理念心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