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发电后水泥余热发电还有多少

柴油机余热回收温差发电—有机朗肯联合循环变工况性能研究--《天津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柴油机余热回收温差发电—有机朗肯联合循环变工况性能研究
【摘要】:节能和环保是汽车工业发展的两大主题。有关研究表明,发动机燃料燃烧所发出的能量只有三分之一左右被有效利用。回收利用这部分能量已经成为了提高内燃机效率重要的方式之一。其中,温差发电(TEG)技术具有可耐高温、无运动部件等优点,是适合柴油机排气余热这种中高温品位余热回收的技术手段;有机朗肯循环(ORC)具有运行稳定、效率高等特点,但是受限于工质的高温分解问题,适合于内燃机余热的回收中低温品位余热回收。柴油机变工况下排气温度较高且变化范围较大,可使用TEG系统预先对高温的排气进行回收,将排气温度降到有机工质适宜工作的范围,为ORC系统回收余热创造有利条件。因此,TEG和ORC的联合循环对柴油机变工况下的余热能进行回收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基于MATLAB建立了TEG与ORC联合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对某型柴油机开展了变工况余热回收的模拟研究。根据柴油机排气余热温度特性,TEG系统材料选择工作温度在300~600摄氏度范围的p型TAGS(碲锑锗银)/n型PbTe材料。ORC系统为带回热系统,可以进一步提升回收效率,系统有机工质为R123,其分解温度为600K。鉴于工况点较多,为使ORC系统在不同排气温度工况点下都可以稳定工作,且蒸发压力过大对系统稳定性有影响,所以选用较低蒸发压力以保证系统安全正常运行,故ORC系统朗肯循环状态为亚临界,工质蒸发压力为2MPa,冷凝温度为308K。分析结果表明,此联合系统基本可在柴油机全工况下运行。柴油机中高负荷时排气温度和流量相对较大,联合回收系统的输出功较高。联合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输出功最高可达30.36kW。其中TEG系统输出功为2.24kW,ORC系统输出功为28.12kW。发动机指示热效率最高可以提高5.52%,其指示热效率最高值为47.1%。联合系统在r/min转速,70%-90%负荷这一工况范围下性能表现更好,若柴油机常在中高转速大负荷工况下运行,则使用此系统回收余热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本文还设计并制作多模块串联的温差发电装置进行实验研究,探究了温差发电系统不同的冷热端温度下的伏安特性规律以及电流、输出功率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冷端温度293K,热端温度473K时温差发电装置有最大输出功率39.648W。并使用此实验结果对TEG-ORC联合系统中TEG系统的理论模型进行了针对多模块串联后的修正,使其更能真实反映多模块串联后的温差发电系统回收余热的能力。此实验可以为联合系统模型修正优化以及TEG-ORC联合循环的实验研究进行前期的铺垫,有助于今后联合系统实验工作的开展。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TM913;TK11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舒歌群;贾琦;田华;孙秀秀;许晓菲;;[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4年02期
徐立珍;李彦;杨知;陈昌和;;[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何茂刚;张新欣;曾科;;[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郑文波;王禹;吴知非;黄志勇;周世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年11期
郑艺华;马永志;;[J];节能技术;2006年02期
张征,曾美琴,司广树;[J];能源技术;2004年03期
董桂田;[J];北京节能;1997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健;[D];天津大学;2012年
周洪宇;[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李影;[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红艳;周东一;彭浩;;[J];山东工业技术;2016年23期
许强强;季旭;李明;刘佳星;李海丽;;[J];物理学报;2016年23期
房伟;全书海;方洪;谭保华;黄亮;;[J];中国机械工程;2016年19期
沈夏威;周忠友;;[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王红民;吴斌;陈方;;[J];电源技术;2016年09期
刘培祥;杜丹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年16期
晏维;邱国跃;袁旭峰;;[J];电源技术;2016年08期
苗凤娟;张冬冬;陶佰睿;;[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年08期
康芹;施绍宁;;[J];汽车实用技术;2016年07期
蒋小强;谢爱霞;丁锦宏;何武;李建莹;;[J];电源技术;2016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光耀;[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仇荣赓;[D];天津大学;2014年
徐刚;[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赵万枫;[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冯倩;[D];燕山大学;2013年
贾琦;[D];天津大学;2014年
王景;[D];天津大学;2014年
孙秀秀;[D];天津大学;2014年
陈琳琳;[D];燕山大学;2012年
叶剑锋;[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文波;王禹;吴知非;黄志勇;周世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年11期
苑中显;[J];中国冶金;2005年05期
秦朝葵,杨志;[J];柴油机;2004年05期
张征,曾美琴,司广树;[J];能源技术;2004年03期
王鲁峰,李辉,万小利,丁红军,金志刚;[J];能源工程;2004年03期
栾伟玲,涂善东;[J];科学通报;2004年11期
王佐民;[J];节能技术;2004年03期
路宗利,张建中;[J];电源技术;2003年01期
张华俊,陈浩,王俊,蒲亮,李洪峻,陈林,刘勇,卢洁;[J];能源技术;2002年01期
何元金,陈宏,陈默轩;[J];工科物理;2000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璇;[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刘林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蔡毅;[D];北京化工大学;2008年
张万里;[D];山东大学;2007年
张亲亲;[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李伟江;[D];同济大学;2007年
曹滨斌;[D];天津大学;2007年
钱卫强;[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昌锟;[D];兰州理工大学;2006年
屈健;[D];同济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汤广发;李涛;卢继龙;;[J];制冷空调与电力机械;2006年06期
宋祺鹏;尹忠东;单任仲;薛金会;;[J];电气时代;2008年09期
徐立珍;李彦;杨知;陈昌和;;[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张征;王能欢;;[J];节能技术;2011年04期
王颖;吕晶;;[J];龙岩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吴郅俊;廖承菌;廖华;杨培志;张跃;;[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马洪奎;高庆;;[J];电源技术;2013年04期
张硕果;曹海亮;;[J];广东化工;2013年13期
冯平;温亚东;石俊;邓泽宇;;[J];机电信息;2013年21期
俞佩瑶;;[J];浙江科技简报;198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红霞;赵建云;漆小玲;区煜广;刘力千;朱冬生;;[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6分册)[C];2010年
康正东;高俊岭;张建中;陈旻;;[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陈允成;吕迎阳;林玉兰;陈忠;;[A];第七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陈威威;张睿;王建中;;[A];浙江省电子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林明东;[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湖北 朱亚洲 编译;[N];电子报;2013年
万斯琴;[N];中国企业报;2014年
龚畅;[N];中国石油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新竹;[D];吉林大学;2016年
袁晓红;[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柳长昕;[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张祺;[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贾磊;[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褚泽;[D];重庆大学;2008年
赵建云;[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张腾;[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白忠恺;[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叶剑锋;[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唐栩宸;[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李校杨;[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鄢小平;[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陈后涛;[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张鸿声;[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船舶基本总能热力系统热平衡及经济性分析-基本经济问题-论文联盟
您好,游客
背景颜色:
船舶基本总能热力系统热平衡及经济性分析
来源:论文联盟&
作者:李章德
船舶基本总能热力系统热平衡及性分析
  船舶动力装置所需能量包括产生推进功率的能、供应全船机电设备用电的电能以及满足全船用蒸汽和热水的热能。这三种能量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来自于一次能源&&燃料的化学能。所谓船舶总能热力系统是指由若干动力机械、热交换设备、连接管网和其它辅助机械设备及系统组成的,用于实现热能传递、转换或完成某些特殊反应过程的系统。   1.柴油机船舶动力装置基本总能系统的热平衡  图1是较为简单的柴油机动力装置船舶总能热力系统热线图。装置输入的能量包括产生船舶推进功率的主柴油机消耗燃料的能量;供应全船用电的辅柴油机发电机组消耗燃料的能量;供应全船蒸汽和热水的燃油辅助锅炉所消耗燃料的能量本文由联盟收集整理三个部分。装置输出的能量是主、辅柴油机和锅炉将它们从燃料中吸收热量的一部分转变为有用机械功率、电功率及有用热,一部分被排气带走,另一部分被冷却水带走,还有一部分为机械传动系统和螺旋桨损失的当量热量及机械表面散热所带走的热量。三个主要耗能机械在时能量产生过程是相互独立的,整个装置作为一个总能系统是由各个机组单独地组合起来的。该基本总能系统的热平衡方程式为:  称为附加效率。从式(4)可见,总能系统热效率十分重要地取决于附加效率&AD。&AD的大小一方面取决于所选用的辅柴油机、辅助锅炉的热效率及辅助机械耗热、耗汽和耗电设备的工作经济性,即应尽可能减少辅柴油机和辅助锅炉的相对油耗率&和&;另一方面柴油机的废热利用,总能系统的合理配置及其完善程度均会明显地影响附加效率的大小。   3.带有余热利用的柴油机动力装置船舶总能系统经济性分析  由式(1)可知,主柴油机排气余热损失GME(HME-hME)在总能量中占有较大份额,一般达到27%~40%,且主柴油机排气余热温度高,可利用的单位热量大,船舶上除采用废气涡轮机装置回收部分热量用以提高柴油机有效功率外,还可利用废气锅炉来进一步回收排气余热,产生蒸汽和热水,或通过蒸汽透平进行发电,以全部或部分代替辅助锅炉和辅柴油机,减少辅柴油机和辅助锅炉的相对油耗率&和&,提高总能系统的附加效率。而主柴油机冷却水余热的温度低,量大,通常可用来进行制淡或制冷。  图2为柴油机动力装置船舶废热利用方案的综合热线图,设废除气锅炉产量为DEB,全船需汽量为DS,则为&=1-DEB/DS为锅炉燃油节省系数。若废气透平发电量为WAF,全船需电量为WAE(不计废气锅炉和透平系统耗电量),则&=1-WAF/WAE为发电机节油率。则有总能系统附加效率为:
欢迎浏览更多 →
相关文章 & & &
本栏目最新更新文章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内容分类导航拒绝访问 | www.vipzhuanli.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vipzhuanli.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fd978d8c4c843fb-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柴油机排气余热的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_张红光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柴油机排气余热的有机朗肯循环发电系统_张红光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柴油机余热回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