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税法类本科论文题目题目

(Doby大魔王)
(TheoryofWu)
第三方登录:税法计算题!求解!_百度知道
税法计算题!求解!
中国公民张某是一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雇员,2004年收入情况如下:(1)全年工资、薪金收入30000元;(2)1月份取得财产租赁所得5000元;(3)2月份取得财产转让收入20000元,财产原值11500元,转让财产的费用为500元;(4)3月份取得保险赔款20000元;(5)5月...
我有更好的答案
1、(0)*10%-25=25*12=3002、5000*(1-20%)*20%=8003、(-500)*20%=16004、保险赔款免征各个人所得税5、[8000*(1-20%)]*20%*(1-30%)=8966、007、国债利息收入免征个人所得税8、479、600*20%=12010、8000*(1-20%)*20%-(不用再交税)11、利息收入是存款利息吗不知道那年的税率我也是新手不知道能不能帮到你
采纳率:32%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税法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求解 税法押金问题 如图例题,计算销项税额,为何不包括白酒? 白酒押金并入销售额,这里的“销售额”_百度知道
求解 税法押金问题 如图例题,计算销项税额,为何不包括白酒? 白酒押金并入销售额,这里的“销售额”
白酒押金并入销售额求解 税法押金问题如图例题,计算销项税额;(1+17%)这样计算,为何不包括白酒;(1+17%)?不并入不也是3&#47,这里的“销售额”是含税销售额还是不含税?解析说白酒并入销售额计算销项税额,并入后是不是(销售额+3万)&#47
我有更好的答案
价外费含税!一般纳税人销售额为不含税
押金都是含税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销项税额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税法题求解_百度知道
税法题求解
1,某企业采购原材料支付运杂费共计1000元,取得运输发票上注明运输费800元、建设基金80元、保险费20元、装卸费100元其可计算抵扣多少增值税进项税?记入采购成本的运输费是多少?。
2,某超市为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2009年1月,该超市取得货物零售收入120...
我有更好的答案
(1+3%)*0.03+%)*0.02=-105}*70%*30%=44.84万元51、可抵扣进项税=(800+80)*17%=149.60元
计入采购成本的运费=元4、应纳消费税=70*(1+10%)&#47.60=850.40元2、当月应纳增值税=(0)&#47、可扣除的消费税={51/(1-10%)*10%*80%=6;(1+3%)*0.03=696.96元3、应纳增值税=()/0
采纳率:28%
宁大双学位的吧你?太搞笑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税法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美国养老金计划》_优秀范文十篇 www.fanwen99.cn
优秀范文《美国养老金计划》日期:
范文一:美国企业养老金计划
作者:林羿环球企业家 2002年02期  一、美国企业养老金计划的种类及资产分布  美国当今企业养老金计划主要分为两大类: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和固定分担额退休金计划。在美国企业养老金体制发展的开始,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几乎占美国所有企业养老金计划的95%以上。固定分担额计划到后来才开始蓬勃发展,到目前为止,其数量已远远超过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而且其资产已同固定受益额计划的资产的价值相近。  对于一个固定受益额计划的纳金完全是由资助计划的企业雇主来承担的。一个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顾名思义,就是为一个计划参加者在其达到计划所规定的正式退休年龄之后退休时,提供人按计划的计算公式而规定的退休津贴。一个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所通用的退休津贴计算公式是将一计划参加者在其为雇主工作的整个期间所赚的年薪的平均值乘以一个百分比,再用其结果乘以该参加者的工龄以决定其退休后每年将获得的退休津贴。  一个资助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的企业雇主每年需要向计划纳金的责任通常必须要由精算师来进行计算。在进行这种计算时,精算师要将计划资产的现值,计划参加者的人数、年龄、生命期估价、死亡率估价、通货膨胀率和利息率等通通考虑在内。根据美国《税收法》的有关规定,资助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的企业雇主每年必须要向该计划进行纳金,以保证该计划在这一年必须为其参加者所提供的退休津贴的数额相等于计划本身资产的价值:也就是说,必须要保持计划满额筹资。  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的另一个特点是不为参加者分别各立帐户:计划参加者只能应用计划所提供的退休津贴计算公式来根据自己的年薪和工龄预算自己在退休时将获得退休津贴。另外,美国政府主办的退休金津贴保证公司还为每一个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提供保险。如果某一个资助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的企业雇主破产,或是在终止计划时的资产无法为计划参加者提供足够的退休金津贴,那么退休金津贴保证公司将负责向计划提供足够的资金以保证每一个计划参加者获得全额的退休津贴。因此,每一个资助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的企业雇主每年按法律规定,必须要向退休金津贴保证公司按计划参加者人数交保险费。  美国企业养老金体制中的另一大类养老金计划是固定分担额退休金计划。与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截然不同的是,固定分担额退休金计划是按计划所规定的公式要求企业雇主和计划参加者共同向计划缴纳固定的分担额。该种计划按有关法律的要求必须为每一个计划参加者设立一个个人账户,对雇主和计划参加者向该账户所缴纳的分担额以及这些分担额的投资收益或损失做准确的记录。每一个计划参加者在其退休时所获得的退休津贴的数额,便是根据该计划参加者各人账户中所缴纳分担额的累计总数及投资表现来做最后决定的。  美国目前企业养老金体制中的固定分担额退休金计划包括以下不同种类的计划:401(K)计划、403(b)计划、457计划、利润分享计划、股票红利计划、雇员股票拥有退休金计划、现金购买退休金计划及各种简易式退休金计划。其中401(k)、403(b)和457计划都包括计划参加者将自己报酬的一部分以税前分担额的形式缴纳于计划之中。其它如:利润分享、股票红利、雇员股票拥有和现金购买等退休金计划则一般完全由企业雇主负责向计划纳金和筹资。股票红利及雇员股票拥有退休金计划一般是由资助计划的企业雇主以公司股票的形式向计划纳金,而雇员则因参加这类退休金计划而成为公司的股东。按照美国目前《税收法》中的有关规定,只有营利的和非营利的企、事业单位才可以资助401(k)计划;而政府组织则不能资助401(K)计划;另一方面,只有非营利组织和政府机构才有资格资助403(b)和457退休金计划。  到2000年为止,据美国有关部门的统计,美国全部企业养老金计划的资产已达到83,000亿美元;这其中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的资产为49,750亿美元;而固定分担额退休金计划的资产则达到32,550亿美元,以下的两个表格分别显示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和固定分担额退休金计划按不同种类的资助者所具有的资产分布及对未来五年增长率的估计:  表1 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的资产部分  资助者数量资产价值(亿美元)   5年增长预计  企业89,000 20,750  6.5%  政府 5,000 25,600  8.0%  工会 2,000  3,400  7.2%  总计96,000 49,750  表2 固定分担额退休金计划的资产部分  计划资助者数量资产价值(亿美元)  5年增长预计  企业 492,500  23,66013.5%  政府 N/A1,720 20%  工会 1,700   750  15%  403(B)33,800   5,490 13%  457  31,450   920  14%  总计 559,  从以上两个表格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固定分担额退休金计划的总资产还没有完全达到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总资产的价值,但资助固定分担额退休金计划的雇主数量以及该种计划的资产在未来5年的增长速度却远远超过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  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的衰落和固定分担额退休金计划的兴起主要归因于以下三个因素:  (1)从雇主的角度来讲,资助固定分担额退休金计划要比资助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省钱得多;而且对计划的管理也更容易。资助一个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不仅要求雇主对计划的筹金和纳金负完全的责任,而且美国有关法律对资助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的方式、管理方法、纳金、提款方式和精算等都有十分复杂和严格的要求和规定。而由于固定分担额退休金计划一般允许计划参加者也向计划纳金,这就大大减轻了企业雇主向计划纳金的经济负担;同时,绝大部分固定分担额退休金计划允许雇主根据自己公司盈利的情况向计划进行纳金;  (2)由于固定分担额退休金计划为每一个计划参加者设立个人账户而且按法律规定每季度必须向参加者提供其账户金额的报表,这样就使计划参加者能够随时清楚地了解到自己退休账户中退休金额的数量。而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由于不为计划参加者设立个人户,使参加者对自己将来所获得的退休津贴经常模糊不清而且没有任何控制权。这样,相比较而言,固定分担额退休金计划就更加受到雇员们的欢迎;  (3)固定分担额退休金计划的资产一般全部投资于美国的金融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而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则一般将大部分资产投资于年金式的具有固定收入性质的投资工具中。由于过去十几年中美国的股票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增长。使许多固定分担额计划的参加者获得了十分可观的投资收益。而相比较而言,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资产的投资收入却微不足道。  二、美国企业养老金计划资产的投资管理和运营  企业养老金计划资产的投资决定权  美国企业养老金计划资产的投资决定权是根据美国企业养老金计划的种类来决定的。就一个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来说,其资产的投资决定权完全掌握在企业雇主手中。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的性质和实质,资助计划的雇主必须为计划资产的投资效果承担全部的风险。一般来讲,企业雇主或是指定公司中精通金融和投资的一些雇员担任计划资产的受托管理人;或是指定公司财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的一些官员组成一个投资管理委员会而对计划资产的投资做出决定。如果企业雇主的公司中没有这样的合格人才的话,他们将雇用投资咨询公司或金融服务机构为其提供投资咨询服务,从而帮助企业雇主就计划资产的投资做出合理和妥善的决定。  美国企业养老金体制中固定分担额退休金计划资产的投资决定权的分配则与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资产的投资决定权的分配完全不同。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从根本来讲,是由两种不同种类的养老金计划所提供的退休津贴的不同决定方式所支配的。由于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所提供的退休金津贴是根据计划所规定的计算公式最后决定的,而且资助计划的企业雇主不仅为计划的纳金负全部的责任,而且就计划资产的投资承担全部的风险,因此,对一个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资产投资的决定权就完全掌握在企业雇主的手中。  一个固定分担额退休金计划所提供的退休津贴却是根据每一个计划参加者的个人账户中所缴纳的分担额的积累及这些分担额的投资表现而决定的。而且,向固定分担额退休金计划纳金的责任通常是由雇主和雇员共同分担的。因此,对于一个固定分担额退休金计划资产的投资决定权也经常是由雇主和雇员分别掌握。一般来讲,投资决定权的分配是这样的:雇主通过其组成的投资委员会或指派的受托管理人对其资助的固定分担额退休金计划所应提供的投资工具做出决定,即:是提供共同基金还是年金或股票?提供多少种不同的共同基金、年金或股票等等。在雇主做了这个决定之后,由雇员来具体决定如何将自己个人账户中的资产在雇主所选定的投资工具中进行投资分配。美国的《保障法》甚至规定,如果雇主为计划参加者提供充分准确的投资信息的话,那么雇主将不会为因雇员所做的具体的投资决定而导致的资产投资损失负任何法律责任。但是,如果雇主在为计划进行投资工具的选择中没有遵循妥善和谨慎的受托人职责标准的话,它仍会为此负法律责任。  企业养老金计划资产的投资工具  目前,美国资本市场中,对企业年金资产的投资所提供的投资工具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共同基金、团体年金(包括固定年金和可变年金)、自选经纪账户(计划参加者可通过这种自选经纪账户将自己账户中的资产投资于任何证券市场上公共交易的证券,如股票和政府或公司债券等等),以及其它各种投资组合。一般来讲,提供这些投资工具的金融机构,如共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等等,还同时向企业养老金计划提供投资咨询服务、计划行政管理服务等。服务方式也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如美国许多金融机构已经开始向企业养老金计划提供直接因特网的计划投资管理、投资咨询、行政管理和账户记录等服务;而且,为了方便顾客起见,美国的许多金融机构为企业养老金计划提供所谓一站购齐的服务。这些服务包括起草计划书和总结书,提供其它任何法律所要求的政府和计划参加者的报表和披露信息,提供受托管理和资产保管的服务,以及提供投资管理,投资咨询和其它所有计划行政管理所需的服务。  三、美国企业养老金计划的行政管理  资助养老金计划的企业雇主除了要对计划的资产进行妥善的投资管理和运营之外,还必须对整个计划进行合理的行政管理。一般来讲,对一个企业养老金计划的行政管理包括如下的内容:起草计划书和向计划参加者散发的计划书的总结:按照计划规定招收新的符合计划标准要求的计划参加者;按法律规定为计划准备向政府报送的年度报表;为计划参加者和受益者准备有关计划年度财政的总结、个人账户的支出、收入和投资结果;向计划参加者提供适当的投资方面的教育;对计划参加者所提出的退休福利的申请做决定;对计划参加者申请贷款或申请提款按计划的要求做决定;保持计划书的文件及实际运作的优税合格要求;以及执行计划书中的其它各项规定等。  按照《保障法》的有关规定,美国企业养老金体制中凡是计划资产的投资管理和行政管理中有决定权的个人或机构均被视为该计划的“受托人”。一个企业养老金计划的受托人在为计划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守十分严格的职能和职责标准,包括:一切决定必须完全是以计划参加者和受益人的利益为出发点;谨慎和妥善行事;不能利用计划的资产谋私利等。  美国企业养老金计划的行政管理一般是企业雇主建立的计划管理委员会来实行的,该委员会一般由公司的人事部和财务部的负责人组成,履行计划行政管理人所需要履行的一切职能和职责。另外,许多为企业养老金计划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也为计划的行政管理提供一定限度的管理服务。这些管理服务一般都局限于那些不包含任何决定权的事项,如帮助企业计划进行法律所要求的年度测试,准备计划年度的报表,为计划参加者就计划和其个人账户所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为从计划中贷款的人办理手续等。因此,对于一个企业养老金计划的行政管理决定权往往掌握在资助计划的企业雇主手中。而为计划提供管理服务的金融机构或服务公司只提供一些具体的,常规事项的办理手续服务。按照《保障法》有关规定和美国劳动部所颁发的条令,为一个企业养老金计划提供非具有决定权的,常规性质的投资或管理服务的个人或机构,一般不被视为计划的受托人,因此,也就不受到计划受托人的高标准、严要求。  四、对企业养老金计划参加者利益的保障措施。  美国对其企业养老金计划参加者的保障措施主要是通过一整套健全的、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来实施的。这方面的法律要求纷纭复杂,但总体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对资助计划的雇主企业的要求;(二)对为计划提供服务的人和机构的要求;以及(三)对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所提供的担保。  对资助计划企业雇主的要求  按照美国《税收法》及《保障法》的有关要求,一个企业养老金计划的资产必须要同资助计划的企业雇主的资产分隔开。而且,除非企业养老金计划的资产全部投资于团体年金,否则,计划资产必须置于一个独立的信托之中。要求企业雇主的资产同养老金计划的资产相分开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确保计划参加者在计划中的经济利益不受到企业雇主或其债权人的侵蚀,并防止企业雇主本身将计划资产挪为己用。因此,如果资助计划的企业雇主一旦破产,雇主的债权人无权要求雇主用其资助养老金计划的资产为其还债。  美国的《税收法》还规定,一个企业养老金计划为保持其优税的合格标准,必须要为计划参加者提供不能低于法律所要求的即得受领权。这一法律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企业养老金计划参加者在参加计划一定年数之后,其在计划中所获得的经济利益不被雇主所任意剥夺,从而为计划参加者的利益提供基本的保证。按照《税收法》的要求,一个企业雇主在设计其养老金计划即得受领权的进度表时,所采用的进度表不能超过“五年一次性全面即得受领权”或“七年渐次性即得受领权”的进度表。也就是说,一个企业雇主不能在其养老金计划中要求计划参加者必须参加计划5年之后才能获得一次性的全部即得受领权;也不能要求计划参加者参加计划7年之后渐次地获得即得受领权。  美国的《保障法》和《税收法》对企业雇主提出的另一个旨在保证计划参加者利益的要求是雇主必须每年向政府和计划参加者提供年度报表,就计划的财政、支出和收入、投资等等做出详细的汇报,从而极大限度的保持计划管理和运作的透明度。这一方面要求包括企业雇主每年必须向劳动部提交所谓5500报表;每年向计划参加者提供计划财政状况的总结;每个季度向计划参加者就其个人账户的细节提供报告等。对企业雇主所提出的这些报告和披露的要求旨在使美国政府有关部门和计划参加者能够更好地监视、监督养老金计划的管理和投资运营,从而减少企业雇主或其他为计划提供服务的个人和机构滥用计划资产的可能性。  对为企业养老金计划提供服务的个人和机构的要求  美国企业养老金体制中对养老金计划参加者利益所提供的另一个保障措施是通过有关法律对为养老金计划提供服务的个人和机构所必须履行的职责和职能提出严格的标准和要求。首先根据美国《保障法》的有关规定,任何掌有一个企业养老金计划的行政管理或投资管理决定权的个人或机构都被视为该计划的受托人。《保障法》对受托人的职责、职能和行为标准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包括:(a)受托人为计划服务的一切言行都必须以计划参加者的利益为出发点:(b)受托人必须对计划各方面的事务了如指掌并在为计划的行政管理或投资运行作决定时谨慎从事;(c)受托人对资产的投资应该多元化以防止计划资产的大量投资损失;(d)受托人要保证计划资产有足够的现金流动性;(e)受托人对计划资产的投资必须要有适当合理的投资收益。  除了对受托人提出严格的职责、职能和行为标准之外,《保障法》还规定受托人严禁使用计划资产而进行任何谋私利的交易。这些要求和规定旨在减少或防止任何有权挪动计划资产的个人和机构利用计划资产营私舞弊,从而损害计划参加者的利益。此《保障法》中的有关规定还要求凡是在为企业养老金计划提供服务过程中有机会接触到计划资产的个人和机构,本身要受到忠诚保险。这一要求旨在通过忠诚保险而使担保的公司因被保证的计划受托人利用计划资产营私舞弊使计划资产遭受损失时,在一定限度内负赔偿责任。  按照《保障法》的有关规定,凡是违反受托人职责或违反被禁止的交易的要求的计划受托人或为计划提供服务的个人或机构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民事处罚,如违反行为严重者,甚至将受到刑事罪的惩罚。  政府对固定受益额养老金计划的担保  以上所谈到过的退休金津贴保障公司是根据1974年所通过的《保障法》而建立的一个政府机构。该机构对企业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进行保险,雇主可以单独或联合投保,在雇主由于经济困难或破产而无力支付其资助的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所提供的退休金的情况下,可由该机构建立的保险基金进行资助。很明显,这是美国企业养老金体制中为保护计划参加者利益的又一有力措施。  下面概括地谈一谈美国政府在企业养老金体制中所发挥的作用。同美国其它行业相比,美国的企业养老金业受到联邦一级政府更多、更严的监管和控制。由于管理企业养老金计划的《税收法》和《保障法》都是联邦法规,因此美国的企业养老金计划基本上不受州级政府的任何管制和管辖。联邦政府中主管养老金计划的部门共有三个:税务局、劳动部和退休金津贴保证公司。退休金津贴保证公司的作用本文已经作了基本介绍。美国税务局的主要作用是对企业养老金计划是否符合《税收法》中对企业养老金计划获得优税或延税的优待所必须满足的要求进行监督、监控。为了达到优税和延税的目的,一个企业养老金计划必须要符合《税收法》中有关企业养老金优税合格退休金计划的许多复杂和详细的要求。前面所谈到过的向计划参加者提供最低即得受领权的要求就是其中之一。美国税务局对一个企业养老金计划的计划书是否符合优税合格的要求要进行审定;同时,还要对计划在实际运行中是否完全符合《税收法》提出的各种要求进行监督和实地抽查及审计。美国的劳动部主要是负责对企业养老金计划是否符合《保障法》中所提出的各项要求和规定,包括受托人的职责、职能和被禁止交易的要求和规定进行监督和监控。按《保障法》规定,如果一个企业养老金计划的受托人违反了其受托人的职责和职能或进行被禁止的交易,那么美国劳动部长就有权代表参加者或以劳动部长本人的名义向该受托人提出起诉,向受托人索回因其违反行为而给计划资产造成的经济损失。  结束语  美国的企业养老金体制是美国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的社会体系。美国养老金计划为计划参加者所提供的收入约占该参加者整个退休收入中的40%。另一方面,美国企业养老金计划投资于美国资本市场的资产则拥有着占美国整个股票市场近1/3的股份。难以设想,这样一个重要的社会体系在一个世纪之前却并不存在。本文作者认为,美国企业年金制度在短期内成功发展的原因有三:(1)建全的法律制度;(2)有效的税收制度;(3)成熟的金融市场。最近,美国国会刚刚通过了《2001年经济增长与税收减缓法》,其中对企业养老金计划的法律规定做了重大的修改。修改的主要内容一是进一步增大雇员和雇主向企业养老金计划交纳税前或延税分担额的数量;二是对目前法规中所存在的对企业养老金计划提出的过于苛刻的要求实行简化。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和加强企业养老金计划在美国人民的退休收入储蓄中所发挥的作用,从而使其成为美国社会中提供养老金收入的一个更有效的工具。
范文二:浅析美国养老金计划
浅析美国养老金计划孙禄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00083)摘 要: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养老金计划的实施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美国养老金计划的历史及现状,总结了美国养老金计划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分析了当前所谓的三支柱模式:政府强制养老金计划、雇主养老金计划和个人储蓄养老金计划,希望能够对我国养老金体系的完善有所借鉴。关键词:养老金计划;雇主养老金计划;缴费确定计划;待遇确定计划 伴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重,各国对养老金计划也越来越重视,许多国家都在社会养老体系方面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且有的国家总统选举也将养老金计划作为自己竞选的砝码。相对而言,美国的养老金计划起步较早,其体系比较完善,尽管最近也有改革其养老金计划的呼声,但美国社会养老金体系是一个非常完备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采用三支柱模式,仍然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1. 美国养老金计划的历史及现状早在1875年,美国运通公司就开始为员工建立企业年金计划[1],这被认为是美国最早的雇主养老金计划。1935年,在罗斯福任美国总统时,美国政府颁布了第一个社会保障法案,初步建立了公共养老金计划体系的基础,也由此拉开了美国养老金计划不断发展完善的序幕。公共养老金计划自提出以后,一直是美国养老保障的核心,雇主养老金计划虽然产生的最早,但一直没有得到普遍发展。直到上世纪70年代,由于石油危机带来的低经济增长、高失业率和高通货膨胀率,加上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以及公共养老金计划本身的缺陷,使得美国的公共养老金财务负担加重,因而美国政府开始缩减公共养老资金的支出,并寻求建立一种包括职业年金在内的多支柱养老体系,雇主养老金计划由此获得重视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美国的养老金计划在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达到了顶峰,无论从规模还是保障程度上都举世无双。然而目前,美国的养老金计划却正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有数据显示,在二战结束后美国有过生育高峰,人们称那段时期为“婴儿潮”,那时出生的7600万人将在2011年达到退休年龄,而且将一直持续到2029年,这必然对美国的整个养老金计划产生很大的冲击。当前美国的好多企业都不同程度的面临着养老金的困扰,比如去年在养老金纠纷中的IBM和施乐,以及深被养老金所累的通用汽车公司和各家航空公司。有资料显示,1945年美国平均41.9个在职职工供养1个退休员,1950年为16个,到1999年这一数据已经变为3.4个,预计到2030年将发展到2个在职职工供养1个退休人员[3]。2. 美国三大支柱养老金计划美国现有的养老金计划分为三大板块,分别为政府强制性养老金计划、雇主养老金计划和个人储蓄养老金计划。这三个支柱的格局并不是一开始就形成的,而是不断发展完善的。最先有的是雇主养老金计划,也就是目前的第二支柱,然后才出现第一支柱——政府强制性养老金计划,个人储蓄养老金计划作为补充,是最后才出现的。2.1. 第一支柱——政府强制性养老金计划政府强制性养老金计划又称为社会保障养老金计划或公共养老金计划,是一种普及全美国公民的养老金计划,也是美国养老金计划的基石。在美国,所有公民都会有一个“社会保障号”,用这个号码对应着自己的社会保障养老金,这一社会保障号的地位类似于我国的身份证号码,由此可见养老金在美国国内的重要地位。美国的政府强制性养老金计划资金来源于专项税收——社会保障税,这项税收与美国的其他税收分开管理,专项供给养老金。养老金的运营采取的模式是现收现付制,就是说当期的社会保障税税收收入用于当期的保险金支出,不足的话有政府财政保障。由于是政府强制型的养老金计划,所以社会保障税的征收也是全国强制性统筹,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比例各为50%,这是雇主和雇员的法定义务。当然,这种养老金计划的覆盖面也相当广泛,不仅覆盖公司或机构雇员,也包括了各种形式的自雇用人员,自雇用人员既是雇员又是雇主,所以要负担所有的社会保障税。政府强制性养老金计划对受益资格也作了规定,对年龄的要求为65岁,如果想在65岁之前领取,只能领取全额的一定比例,并且最早也不能在62岁之前领取[2]。2.2. 第二支柱——雇主养老金计划雇主养老金计划是美国养老金计划的第二支柱,它的重要性在某种程度上都超过了第一支柱。2002年,美国参加雇主养老金计划的人数已经超过了6000万,平均领取的退休金约占退休人员总退休收入的40%左右,截至2002年底,美国雇主养老金总资产已经达到10.2万亿美元,占到当时美国GDP的102%,其重要性由此可见。雇主养老金计划又包括私人养老金计划和公共部门养老金计划两个部分。2.2.1.私人养老金计划我们一般意义上说的雇主养老金计划都是指私人养老金计划,前面已经提到,雇主养老金计划在上世纪70年代得到了大发展,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为雇主养老金计划制订了标准[4]。雇主养老金计划相比于公共养老金计划有很多好处,对于雇主而言,建立雇主养老金计划可以缓解劳资双方的矛盾,有利于吸引和稳定优秀的雇员;对于雇员而言,雇主养老金计划是福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保障雇员退休后的基本生活。当然,雇主养老金计划也不仅仅是劳资双方普遍获益的措施,同时也对活跃金融市场、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美国,几乎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雇主养老金计划,所以也就导致了雇主养老金计划的复杂多样性。不过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模式:缴费确定计划(DC)和待遇确定计划(DB)。美国的雇主养老金计划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基本都是待遇确定型,即DB模式,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个人账户为基础的缴费确定型,即DC模式的雇主养老金计划有了迅速的发展。目前这两种方式并存,但在具体组织方式上两者仍存在较大差别。2.2.1.1.缴费确定计划(DC)缴费确定计划又称为“个人帐户计划”,顾名思义就是这一养老金计划期初所交纳的费用是确定的,而最后获得的待遇是不确定的。缴费确定计划是指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一定比例的费用而形成的养老金帐户,最后雇员所获取养老金的多少取决于缴费年限的长短、缴费数量的多少和投资收益的高低。采取这种养老金计划的雇主,不必承担将来提供确定额度养老金的义务,只需按预先规定的额度比例存入一定的款项,雇员存入的额度由自己确定,好多公司规定了一个上限,比如规定雇员交纳额度不得高于工资的13%,雇主缴纳的数额一般和雇员相同[4]。这种雇主养老金计划是后来才发展起来的,美国政府为鼓励其发展,给与了税收优惠的政策扶持。这一雇主养老金计划还有其他很多优点,对雇员有很强的吸引力,尤其是雇员在退休前决定终止养老金计划时,雇员可以灵活的选择处理帐户资产的方式,可以将其转移到新的雇主养老金帐户中,也可以转存入其他基金或保险公司,或者继续留在原养老金帐户里。如果雇员在退休前死亡,其雇主养老金帐户所有金额会转给雇员的家属。不仅如此,如果雇员由于某种原因想提前享用养老金帐户的金额时,可以随时终止养老金计划并不比承担任何责任。当然,这一养老金计划也会存在不足,首先是由于雇员缴费比例以及缴费年度的差异导致了该养老金计划金额差距较大,其次是由于政府采取的税收延迟优惠会导致雇员最后在享用养老金时一下子支付数量可观的所得税。和雇主养老金计划类似,缴费确定型养老金计划也有纷杂的种类,比较著名的有401(k)计划、403B计划、457计划、利润分享计划、节俭储蓄计划、购买货币计划、股票所有权计划等等[3]。这其中又以401(k)计划最为知名,401(k)是美国联邦税法中与养老金计划有关的条款代码,这一养老金计划是由联邦政府批准允许雇员在税前根据薪金的一定比例缴款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养老金计划。与一般养老金计划不同的是,法律规定该养老金计划个人帐户金额的任何增值均可递延纳税,通常情况下该帐户内的金额在雇员59岁半之前不能随意提取,否则必须补交税款并且缴纳罚款2.2.1.2.待遇确定计划(DB)所谓待遇确定型养老金计划是指缴费并不确定,雇员在退休时所获的待遇是确定的养老金计划。这种养老金计划不实行个人帐户制度。一般情况下雇员不缴费,缴费额全部由雇主承担。由于雇员退休时雇主有义务支付固定的待遇,所以雇主缴费多少部分取决于养老金投资收益的状况,如果收益较好,雇主就可以少缴费甚至暂时不缴费;反之,就得多缴费。这种养老金制度与我国目前仍然实行的退休时按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养老金的办法,有相似之处[7][10]。 。在待遇确定型养老金计划中,多数雇主都会规定一个年龄限制,比如说在公司工作10年或15年以上,如果雇员达不到这一条件,就不会享受雇主的养老金待遇,这样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雇员,能够减少人员流动。与缴费确定型养老金计划不同的是,在待遇确定养老金计划中,雇员退休之前不能提前支取养老金;雇员退休前死亡的,雇主不必向其家属提供养老金,只需一次性支付定额的抚恤金即可[9]。对于雇员来说,待遇确定型养老金计划没有缴费的压力,但是也影响了雇员工作的流动;对于企业而言,待遇确定性养老金计划能够减少一定时期内的成本支出,但是由于养老金的支付总额是一个庞大的未知数,所以会导致公司利润的波动,影响公司的财务稳定。以上说的两种养老金计划是美国私人养老金计划两种主要的形式,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采用待遇确定计划的企业数量有所下降,而缴费确定计划的发展很快。目前,缴费确定型养老金资产占整个私人养老金总资产的40%以上,参加的职工也高达60%以上,新建立的私人养老金计划中大多选择缴费确定型2.2.2.公共部门养老金计划 [9]。所谓公共部门养老金计划是指联邦政府、州以及地方政府为其公务员定制的养老金计划,这一养老金计划类似于我国一直采用的行政、卫生、教育及企事业单位养老金计划。由于美国属于联邦制国家,其公务员便分为联邦政府公务员和地方政府公务员两个独立的部分,除了联邦政府为其公务员建立养老金计划外,地方各级政府也都为其雇员建立了养老金计划。这些养老金计划统称为公共部门养老金计划,这一养老金计划又分为公务员退休金计划和联邦雇员退休金计划。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公务员退休金计划的对象是1983年以前参加工作的公务员,而联邦雇员退休金计划则主要是为1984年以后参加工作的公务员设立的。公务员退休金计划是一个待遇确定型的养老金计划,由联邦政府根据公务员的工作年限和工资水平为其退休时提供一定的养老金。这种养老金计划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雇员和政府部门的共同缴费,不足的部分由政府财政负担。和私人养老金计划类似,长期雇员将得到较高的退休金待遇,而短期雇员的退休金待遇则要低一些。前面已经提到,美国在1935年通过了社会保障法案,建立了社会保障养老金制度,然而当时的联邦政府公务员并未包括在内。直到1983年,美国国会修订了社会保障法案,规定联邦政府的新雇员全部参加联邦社会保障计划。这一法案的修订为联邦政府公务员养老金制度改革提供了机会,新的联邦雇员养老金计划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1987年,联邦雇员退休金计划正式建立,范围覆盖了所有1984年以后参加工作的公务员,1984年以前参加工作的公务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执行新制度或者旧制度[6]。2.3. 第三支柱——个人储蓄养老金计划个人储蓄养老金计划即为个人退休账户养老金,是由联邦政府提供税收优惠、个人自愿参加的养老金计划,是美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有力补充。按照美国现行法律的规定,所有70岁以下且有收入者均可开设个人退休金账户(IRA)。目前联邦政府对个人储蓄养老金计划的税收优惠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税收延迟,就是说个人在向退休金帐户注入资金时免收个人所得税,只有到提款时才收取的优惠政策。第二种是税收免除,这种方式在注入资金时仍旧收取个人所得税,只是对本金最后获得的投资收益免收,这些收益包括利息、投资分红等。联邦政府对于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的养老金计划都不提供政府保障,给与的是政策上的支持。3. 结论美国的养老金计划结构完善,将政府、雇主和普通雇员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养老保障是每一个人、每一个企业部门和政府机构的共有责任,政府在其中发挥着统筹协调的核心作用,在保障第一支柱的前提下,适当的提供各种形式的税收及其它政策优惠,进而促进其它形式养老金计划的健康发展,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再者,养老金计划的实施也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逐渐积累的过程,截至2001年,美国所有养老金的总资产规模已经达到13万亿美元,约占美国全部金融资产的18%左右,可见其规模之庞大[2]。当然,如此规模的资金要想在市场上有所作为,必须有配套的健全的金融市场、出色的投资管理技术、形式多样的金融工具和健全的金融法规,我们在这些方面也都有待提高。我国目前正在积极地推进养老金制度改革,这项改革是符合技术层次的改革,既需要政府的政策力度,有需要企业公司和普通百姓的大力支持,可喜的是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然,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1]黄瑞,美国企业年金计划及启示,[J]当代经济,2004年05期[2]美国养老金制度及对中国改革的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4期[3]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美国养老金考察团,美国退休金市场考察报告,[J]保险研究,2004年第6期[4]姜德琪,美国雇主养老金计划及对中国企业年金制发展的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第9期[5]刘琳、辛克政,美国401(K)养老金计划介绍,[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5期[6]杨虎、俞孟晶、李江华,美国联邦政府公务员养老保障制度,[J]中国机关后勤,2005年01期[7]杨健海,中美养老保险制度比较研究,[J][8]王旭,美国联邦政府雇员退休金制度及对中国改革的启示,[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第89期[9]姜德琪,美国雇主养老金计划及对中国企业年金制发展的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04年第9期[10]杨凡,美国的401(k)计划,[J]保险研究,2000年第4期 An Essay in American Pension PlansLujie-sunBeijing University of Astronautics and Aeronautics,Beijing,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AbstractWith the developing of the population’s old age, the practice of pension plans comes under more and more specification. This essay analyses the history and actuality of the American Pension Plans, summing up the constitutes of the system of American Pension Plans. The essay also analyses the so-called three-support mode: the government pension plans, the employer pension plans and the individual saving pension plans, due to draw some reference for our country’s pension plans.Keywords: the em defined contri defined benefit pension plans
范文三:从安然破产案看美国401K养老金计划
●中国人民银行人事教育司张家忠支出;施乐公司过去5年夸大营业收入64亿美元;电一、美[]401K荠老金计捌由孑安然破产而苗受关注2001年12月,居世界500强第7位的美国能源巨头安然(Enron)公司因经营亏损严重和财务丑闻败信运营商Qwest承认11.6亿美元的收入计算不当;媒体巨头时代华纳美国在线虚报收入2.7亿美元……,从而使美国两年来不断下滑的股价再次受到沉重打击,投资于股票的401K养老金遭受重创,损失极其惨露而宣布破产,其股票价格由一年前的每股85美元跌至破产时的每股26美分,使该公司的股票持有者损失惨重,但最大的受害者还是安然公司遍布全球的21000名员工,这是因为,安然公司为其员工购买了退休储蓄计划,名为401K养老金计划。按照公司的建议,员工将他们的401K账户中个人存的钱款大部分投资了安然公司的股票,而安然公司为员工提供的401K计划配套资金也全部以本公司股票的形式支付。在2001年安然公司股票一路狂跌期间,安然曾阻止员工出售本公司股票,并通过电子邮件放出消息说本公司股票将止跌回升,而该公司的29名高级主管在股价崩盘之前已出售大量股票,获得114乙美元的巨额收益。公司禁止员工出售大幅贬值的股票,使他们投资于该公司股票的养老储蓄金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安然公司之外也有很多人;《E401K计划里有安然公司的股票,所以安然一案害人无数。不仅如此,安然做假账的财务丑闻被揭露后,一批世界著名大公司和会计事务所的财务丑闻也相继爆出,如电信巨头世通公司运用不当的会计手段隐瞒了38亿美元的重。美国第二大养老基金——纽约州养老基金日前表示,该公司在近期的公司丑闻及破产潮中损失巨大。拥有大量世通股票的纽约州养老基金由于世通公司于2002年6月爆出假账丑闻后,公司股价一路狂泻,从4年前的每股64.5美元跌至不到10美分,为此损失了3亿美元,而此前,该养老基金已经因安然破产而损失超过1亿美元。其他几家大型养老基金也不例外,拥有900亿美元资金的佛罗里达州养老基金在安然事件中损失了3亿美元,在世通公司上再度损失了约9000万美元。随着安然等一连串丑闻的败露,人们发现,许多企业都将401K计划中很大一部分的养老金用于购买本公司股票,一些企业主管也鼓励员工这样做。这是因为,一方面购买本公司股票省去了委托代理机构的繁琐手续和相关费用,另一方面公司往往还向购买股票的员工提供一定的折扣。根据富达投资公司的统计,目前参加401K养老金计划的公司员工,平均将资金的75%投资于股票共同基金或公司股票。统计显示,符合资格参加公司提供的退休计划的员工85%都参加了这种计划。为此,401K养老金计划在安然破产后受到人们普遍关注。美国的普通人开始担。韭2003塑.2堕万方数据 心下半辈子赖以生存的养老金账户将会在一夜间变得空空如也,以至于害怕退休;美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开始重新审视其堪称世界典范、引以为豪的养老金制度;布什总统也就养老金问题发表谈话,表示将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广大劳动者的利益,并责成财政部部长奥尼尔对本国的养老金计划进行研究。二、美国401K荠老金计划昀内窖及特点美国的养老金计划多种多样,从体制上看,大体分三类:一是由政府开支建立的基本社会保险制度,其主要来源为社会安全税;其次是企业的退休金制度,由雇主出钱;另一种便是个人退休账户制度,由雇主和雇员共同出资建立,最具代表性的便是401K计划。尽管美国有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职工在工作之年交纳社会保障税后,到退休时就可以领取养老金,但由于美国人没有储蓄的习惯,政府为了全面解决养老问题,鼓励职工个人和企业为职工的养老金进行储蓄,美国《国内收入法典》在1978年增加了第401节K条款。该条款规定,企业为员工设立专门的退休金账户,员工每月从其工资中拿出不超过25%的资金存入养老金账户,而企业一般也按一定的比例(不能超过员工存人的数额)往这一账户存人相应资金。与此同时,企业向员工提供3至4种不同的组合投资计划,员工可任选一种进行投资,员工退休时,可以ig择--0z性领取、分期领取和转为存款等方式使用,国家对员工个人退休账户的养老金存款给予特定的税收优惠。“401K计划”因此而得名,以此计划为员工开设的个人退休金账户称为“401K账户”。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401K计划的个人退休账户制度正在逐步取代原有的退休金制度,成为一般美国老百姓的首选。截止至112000年年底,引j[1401K计划的美国人已经超过4200万,涉及养老金达到1.7万亿美元。401K计划在美国公司和职工看来是最佳的养老金投资方式,因为该计划给公司和职工都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好处。在公司看来,该计划与其它养老金计划相比:一是计划成本较低,雇主为职工的存款可以按工资的15%取得税收扣除;二是机动性较强,雇主和职工每年都可确定调整存款额,存款可以在任何时间停止、增加或减少;三是透明度高,职工每次领取工资单时,都可以看到雇主在他们的养老金账户上存了多少钱,增强了职工与企业患难与共的主人翁意识,成万 方数据功的401K计划会得到职工的高度评价;四是提供401K计划还有助于公司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最称职的员工,吸引并留住有用人才。401K计划给美国职工带来的好处更多,包括:1、自动工资扣除。一般说来美国人花钱比较大手,要他们自己主动去存款比较困难,但是通xz过401K计划从工资中自动扣除钱款,存钱防老就比较容易。2、税前储蓄,享受延期纳税优惠。职工将税前收入用于401K账户存款,等于减免了当期的税收。对存款的收益也不征当期所得税,存款越多、收益越多,则延期纳税的税额就越多。这笔存款如在退休年龄前提前支取,需要支付较高的税额,而到退休年龄时领取则不需交税。许多人除非有特殊情况,一般也不会在退休前动用这笔钱。3、公司提供配套资金。为了吸引并留住人才,增强职工的参与意识,目前美国80%以上的雇主都提供公司配套资金。配套资金可以大大增加职q-401K账户的存款数额,如果职工在401K账户存入1美元,那么,在国内收入局规定的限额内,公司会追加配套资金存入0.25至1]1美元。各个公司的配套资金比例不一,要取得配套资金,一般公司都要求职工在本公司工作达到一定的年限,为获得雇主的配套资金,许多职工往往愿意在一个公司长期工作,并且每个月都在自己的帐户上存款,职工存款越多,公司配套追加的存款也越多。4、投资组合多样。职工可以自主选择养老金存款的投资方式,如购买股票、债券、专项定期存储等。不过有部分职工选择购买自己公司的股份,直接投资本公司的股票,在他们看来既省时、省力又省钱。据统计,美国大公司的职工将自己的养老基金中约113的资金投入到了本公司的股票。在可口可乐、通用电器、麦当劳等公司,超过3/4的职工养老基金用于购买自己公司股份,保洁公司在这方面的比重竟高:ie-坚95%。5、机动性。如果职工要离开雇主,他在401K账户上的存款将随职工一起转移。另外,职工还可以将401K账户上的余额转移到个人养老金账户或其它符合条件的账户中去。6、安全性。即使个人或企业破产,1974年颁布的“职工退休收入安全保障法”(ERISA)一般也可以保护债权人的养老金计划资产。依据该法,个人401K账户的资产是个人资产,而不是公司资产,即使公司破产也不能将职工账户上的资产拿来弥补公司的亏损。公司不能为了以保持公司经营的理由占用职工账户上的资金。为吸引更多的职工、雇主和更多的钱参与401K亡堕全塾20婴03窒.2●§■轮■【.ZHUANLUN计划,2001年美国通过“经济增长与减税协调法案”,依据该法案,从2002年开始,401K计划的参与者将获得更多的优惠。具体包括:提高401K存款限额。2001』}-401K账户存款中最多允许扣除10500美元,对这部分存款免征当期所得税。从2002年开始该限额逐年增加,2002&[E为11000美元,并在以后年度每年增加1000美元,至02006年将增加到15000美元,此后,每年增加500美元。此外,原来规定的职工存款和公司配套资金存款的比例限制也被取消,职工和雇主可向账户存人任意比例的存款,只要不超过11000美元的限额都是允许的。贷款方案的变化。2002年以前401K计划的参加者只能获得单项贷款,要么是分15年清偿的住房贷款,要么是分5年清偿的其他贷款。职工要想获得新贷款必须先偿还先期贷款,90天后才能申请新贷款。从2002年1月1日起,401K计划作了改变,允许参加者同时获得多项贷款,401K计划参加者可以在获得住房贷款的同时再获得其他2项贷款。50岁及50岁以上者的追加存款。2001年经济增长与减税协调法案允许50岁及50岁以上的401K参加者向账户存入额外的延期纳税存款。2002&[三50岁及50岁以上者额外存款额限额为1000美元,以后每年增加1000美元,直至2006年达到5000美元;这样,这些人在2002年就可以向养老金账户存入12000美元,对这些存款不征收当期个人所得税。增加养老金的可转移性。职工获得在不同类型的养老金计划间转移账户余额的机会。转移可以在401K、403b和457计划(另两种类型的养老金计划)问转移。不过公司采用什么类型的转移还要由雇主决定。中低收人者的临时税收抵免。根据收入的多少,一些低收入纳税人可以获得1000美元的税收抵免。调整后总收入低于25000美元的单身个人,调整后收于他在“401K账户”或个人养老账户上存款额的10~三、两点启示启示一:安然破产案发生后,人们开始认识到,第一,应该限制购买本公司股票的份额,分散风万 方数据中,过分依赖于股票市场,因而风险很大。改革的办法是遵循~般的投资常识——“切勿将所有的鸡蛋放人一个篮子里”,解除“企业文化”的束缚,减少来自公司内部的压力,强调投资组合理念,对投资股票实行严格限额控制。投资于股票的具体比例可根据本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情况来定,但一般应规定,投资于同一公司(包含本公司)的股票不应超过投资于股票总额的10%。第二,加强对上市企业的财务监管,尤其要加强对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进行监管,同时,雇员还应参与本公司退休金计划的监管。应该有雇员代表进入董事会,主管对退休金计划的监管,避免人为因素造成风险。安然案件中一个典型特点是公司高层主管的腐败行为,且在股票狂跌期间放出误导信息,并阻止员工出售大幅贬值的本公司股票,而自己则在股票崩盘之前出逃赢利,使得普通员工损失惨重。有雇员代表进入董事会,参与公司退休金计划监管,这样做一是可以限制公司高层主管腐败行为泛滥和蔓延,二是可以维护普通员工的合法权益。在2002年8Yl27日,由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并开始实施的企业改革法案中,不仅加强了对上市企业财务的监督,也对企业养老金计划的管理作出了新的规定,即:一是如果因某种原因企业不允许员工出售退休金账户里本企业的股票,必须提前30天通知员工;二是在禁售期间,企业主管也不得出售他们自己拥有的股票。这样就使因养老金投资股市而损失惨重的就业者终于可以看到,他们用血汁积攒的资金不会再像以往那样被轻而易举地吞掉了。启示二:养老金保值增值问题更加引人注目,应引起各国政府高度重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金融危机的特定环境及诸多因素变化,加上金融工具不断创新,养老基金投资运作中将呈现复杂多样的情况,潜伏着多种风险,如何确保养老基金安全、高效地运营并在动态经济中实现保值增值是世界性难题,也是各国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据统计,目前,全美各种养老金的总额已经达到了11万亿美元左右,欧盟成员国各种退休金积累总额也已高达数万亿美元,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也有1300多亿人民币。钱多,问题也多。退休金不是“闲钱”,它的特点就是只能增加不能减少。既要确保更多的人有更多的钱参加养老金计划,又要确保这些养老基金不仅保值而且要不断增值,这不仅是未来老龄化社会的要求,也是各国政府面临的重大挑战。(作者所在地:北京市100800)(责任编辑:黄伟立)人低于37500美元的户主和调整后总收入低于50000美元的已婚联合申报个人,可以获得的税收抵免等50%,总抵免额不超过1000美元。尽管401K仍是一个积极的退休金计划,但它有很多漏洞,需要做一定的改革,特别是要加强监管。险。在美国现在的401K计划里,投资于股票的比重太重,而购买本公司的股票更重,这样的投资过于集。塑2003塑.2堕从安然破产案看美国401K养老金计划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张家忠中国人民银行人事教育司,北京市,100800广西金融研究JOURNAL OF GUANGXI FINANCIAL RESEARCH2003,(2)2次 引证文献(2条) 1.张明.寇忠荐 论企业年金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期刊论文]-中国电力教育 .汤畑 混合型年金计划及其精算评价[学位论文]硕士 2005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gxjryj.aspx下载时间:日
范文四:美国雇主养老金计划及其启示
2007年1月第4卷第1期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conomics(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Jan.2007Vol.4No.1美国雇主养老金计划及其启示吴兴竹(武汉科技大学文法与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081)摘要:人口老龄化、财政压力大,是当今许多国家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的共同问题,中国也是如此。面对困难和压力,我们应积极探索符合国情的养老保障模式。美国的雇主养老金计划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私人养老金制度,它在美国养老保障体系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比之下,我国的企业年金计划正处在起步阶段,我们应当借鉴美国的经验,把推动企业年金的发展作为我国养老保障体制改革的着力点。关键词:美国;雇主养老金;借鉴美国现行的养老保障体系由三大支柱构成,即所谓的“三条腿的板凳”。其中,第一支柱是政府主导的强制性社会保障计划,它面向全社会提供基本的退休生活保障,是这个多层次体系中的基石;第二支柱是雇主养老金计划;第三支柱是家庭或个人的自我储蓄与投资,包括著名的个人退休账户。雇主养老金计划是美国养老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和研究美国的雇主养老金计划,对于促进我国的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特别是推行企业年金制度很有借鉴意义。一、美国雇主养老金计划的发展历程美国雇主养老金计划是由雇主发起设立的、在其雇员退休之后为之提供收人保障的自愿性计划。它提供了基本养老保障收入之外的退休收入,从而成为对退休人员退休收入的重要补充。根据美国雇主养老金计划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萌芽时期(187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主养老金计划增长很快,1970年,2630万私营部门的工人被覆盖在雇主养老金计划中(45%的所有私有部门工人)。(三)成熟阶段(20世纪70年代—现在)滞胀”,但雇主养老金计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划仍然在向前发展。1986年美国颁布的《税收改革修正案》改革了雇主养老金计划与公共养老金计划整合的规则,政府为了缩小社会保障在退休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鼓励和引导了自愿性的雇主养老金计划。1996年的《小企业工作保护法》针对小企业创立了雇员匹配储蓄激励计划。2001年的《经济增长和减税法》提高了401(k)计划、403(b)计划、457计划和SIMPLE计划的缴费上限。现在,雇主养老金的作用不断得到加强,在整个退休体系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承担退休金的比例也在逐年提高。在美国65岁以上公民的收入中,1958年雇主养老金只占整个收入体系的5%,2004年已经增加到19世纪后期,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美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不能发挥它的养老保障功能。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当时美国一些在工业化过程中诞生的大公司开始为其雇员提供养老金。1875年,美国快递公司为其雇员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雇员养老金计划。19世纪末,开始为雇员建立雇主养老金计划的其他行业还包括政府的电气公司、公共汽车公司、银行机构以及一些工厂。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雇主养老金计划的增长出现一个高潮。除了铁路公司,还有煤电气公司、银行、煤矿公司以及石油公司都建立了比较正式的雇主养老金计划。这个阶段建立的雇主养老金计划持续时间都不长,运作不规范,在养老金的发放上随意性较大。(二)迅速增长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20世纪70年代)二战后,美国的雇主养老金逐渐成熟,覆盖面逐渐扩大,这一时期被称为是雇主养老金计划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期间,雇主养老金计划不论是在计划的数量上还是资产方面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受益人数大幅度增长,养老金成为企业引进高质量员工的重要手段,雇主养老金计划备受很多企业的欢迎。197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雇员退休收入法案》,这条法案主要是通过既得收益权、融资、报告以及建立养老金福利担保公司来保护雇主养老金计划参加者的利益。这期间,雇?92?10%,比例还在逐年增加。2005年美国雇主养老金计划的总资产达到46130.3亿美元。二、美国雇主养老金体系及其特征美国的雇主养老金计划种类繁多,总体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待遇确定型计划(DefinedBenefitPlan)和缴费确定型计划(DefinedContributionPlan)两种模式,简称DB计划和DC计划。(一)待遇确定型计划(DB计划)定期的、按固定数额支付退DB计划是指由雇主资助的、休金的退休计划。在DB计划中,缴费具有不确定性,无论缴费多少,雇员退休时的待遇则是确定的,计划参加者在退休之前可以通过计划提供的公式了解退休后每年将获得的退休金数额。在DB计划中,一般雇员不用缴费,养老金费用全部由雇主负担。雇主缴费多少取决于经办机构的投资收益状况,如果收益较好,雇主就可以少缴费甚至暂时不用缴费;反之,就应多缴费。雇主向其所资助的DB计划的缴费可以从其当期应税收入中扣减,从而起到减税的作用。DB计划资产的管理可以由雇主自己管理,也可以交给专门的信托机构进行管理。DB计划的养老金具有很多投资选择,可以投资于股票、债券以及其他形式的金融产品。2005年美国全体职工参加DB计划的比例为21%,计划总资产为28,440亿美元。(二)缴费确定型计划(DC计划)三、美国雇主养老金计划给中国企业年金的启示在我们国家的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实践中,我们也提出要“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基本思路,并将发展企业养老金作为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到目前为止,企业养老金在整个退休金体系中的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符合我们国情的企业养老金计划。美国的雇主养老金计划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已经在美国的养老保障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设计和探讨中国企业年金时,可以借鉴美国的雇主养老金计划,找到适合我们国家自己的企业养老保险方式。企业年金和个人退休储蓄相互(一)政府基本养老计划、结合。美国从1942年的《国库收入法》开始就提倡雇主养老金计划与公共的社会保障整合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雇主养老金计划、公共养老金计划和个人退休账户的整合。美国养老金制度的基本理念是:养老保障不仅仅是政府行为,而应由政府、雇主和个人共同分担。与美国的养老制度比较起来,我们国家的养老制度过于单一,大部分的养老责任是由政府来承担的,这是不科学的。所以,我们国家需要大力发展企在企业年金的设计上业年金计划,建立多层次的养老金体系。需要借鉴美国的经验,把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制度设计相结合,建立科学的养老金体系,各自发挥作用。(二)加强企业年金的立法和税收政策的调整,为企业年金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从美国雇主养老金计划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到,国家通过不间断的立法来为计划的发展保驾护航。先后有1928年的《税收条例》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和2006、1974年的《年的《新退休金保护法》等,这些法律对雇主养老金计划的发展都起了良好的规范和引导作用。在发展企业年金的过程中,我们国家也应该在税收政策上做一些调整,借鉴美国的经验,实行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来鼓励企业年金的发展。(三)加快企业年金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符合市场化投资要求的监管体制。美国在退休金制度和基金管理过程中,遵循了一个重要在中原则,即养老保障机构与资金运作机构高度分离的原则。国企业年金基金的管理上也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成立专门的基金管理委员会,基金管理委员会以受益人利益为宗旨,将所有业务分别委托给不同的专业投资机构管理。应准予养老基金在一定限度内进入资本市场,采取多元化投资原则,不仅可以投资于银行存款、政府债券、企业债券,还应投资于股票、抵押贷款、不动产、外国资产等。(四)加快企业年金计划的人才队伍的培养和投资机构的建设。企业年金计划的推广和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机构和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和运营。中国要大力加强养老保险人才队伍培养和专业投资机构建设,要根据新形势,加快保险业和资本市场的开放步伐,大力引进外资、人才和国外专业投资机构,加快企业年金市场和商业年金保险的市场化和国际化。在企业年金计划的人才培养上,国家应该给与相应的政策扶持,促进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DC计划是指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一定比例的费用,进入雇员个人的养老金账户。养老金水平取决于缴费年限的长短和缴费数量的多少。雇主与雇员分担缴费义务的比例,一般是雇主多缴,雇员少缴或不缴。大部分企业规定雇员最高可存入工资的13%,但许多雇员一般按5%缴费。存入雇员个人账户上的雇主养老金,既可以用来向人寿保险公司购买人寿保险和年金或团体延期给付年金,也可以通过信托基金方式积累,由银行、信托公司或个人受托人来管理养老金,投资收入记在参加者的个人账户上,在退休时可以选择一次支付账户余额或多次支付。在美国的雇主养老金计划中,DC计划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主要形式包括利润分享计划、股票红利计划、现金购买计划和401(k)计划。其中,401(K)计划最具代表性。2005年,根据美国工业保障协会的统计,DB计划的资产已经达到17690亿美元,DC计划的资产达到28,440亿美元。在美国,DC计划的受欢迎程度要大于DB计划。DB计划的衰落与DC计划的增强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经济增长的波动性特征导致DB计划养老金的不确定性增大;人口流动性强,DB计划养老金不具有很好的可携带性;从雇主角度,DC计划操作更简便,管理更容易,成本更低;DC计划主要投资于股票,在美国相对稳定的金融市场中,获得了较好的收益,而DB计划主要投资于年金式的固定收益投资工具,投资收益不是很明显。(三)美国雇主养老金计划的特点与作用作为美国退休保障第二支柱的雇主养老金计划具有几个明显的特征:(1)雇主资助。从1875年美国快递公司的第一个雇主养老金计划实行开始,就是雇主资助的。从表面上来看,养老是属于雇员个人的行为,由雇员自己决定,但是在雇主养老金计划中,大部分的决定权都在雇主手中。从(2)法律健全。雇主养老金计划开始之日起,美国政府就陆续颁布了很多与之配套的法律以规范和加强雇主养老金计划的实施,健全的法律使计划能在不断的发展中成熟和壮大。对雇主养老金计划比较有影响力的法案:1974年《雇员退休收入法案》,1986年《税收改革修正案》新养老金保护法》以及每年2006年的《的税收条例。(3)配套的税收优惠政策。美国的雇主养老金计划是以税收优惠政策为动力的,对不同的退休金计划实行何种税收减免都有详细的规定。雇主养老金计划计划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在美国公民的退休保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济大萧条之后,美国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以及雇主养老金计划的大大发展反映了美国社会从以个人退休储蓄为主转移到由国家或雇主组织提供退休金的发展趋势。两种制度的同时发展,反映了仅仅依靠单一的退休计划是不能满足退休保障的需要,所以,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社会保险制度和雇主养老金计划都在保持一种互补、协调的关系在不断发展,共同为美国的退休保障发挥保障作用。美国目前也面临老龄化加剧的压力,美国政府一方面加强对社会保障税的改革,增加社会保障税收,另一方面,就是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第二支柱”的各种雇主退休金计划发展。?93?
范文五:养老金计划
养老金计划 摘要 保险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在年老失去工作能力后可以按期领取补偿金,为人们正常生活奠定了经济基础。本文以投保人月退休金为研究对象,重点考虑开始参加投保的年龄,金融危机,家庭经济状况,年龄高低对投保人月退休金的影响,通过从相关文献和资源网上搜集相应的数据并加以整理和分析,分别建立了主要影响因素与月退休金之间的差分方程模型和递推模型,求解并分析了其合理性。本文首先分析了对投保人月退休金可能产生影响的多个因素,然后通过相关文献和已知数据,分别利用差分方程法和递推方法分析开始参加投保的年龄对投保人退休金的影响程度,对这一主要因素,本文建立了它们与月退休金之间的差分方程模型和递推模型,用两种思路建立模型并求解:思路一:按年利率来计算月退休金,建立差微分方程,运用MATLAB进行1. 元,5.元,4.求解,问题一二三的月退休金分别为:元。思路二:按月利率来计算月退休金,建立递推关系,运用MATLAB进行求解,问题一二三的月退休金分别为:1. 元,5.元,4.822?103元 。通过以上分析,分别以年和月为计算单位,建立差微分方程模型和递推模型,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虽然有一定的出入,但是分析它们的绝对误差值大致是一条直线,说明误差比较稳定。说明两种模型是合理的。从另一方面说明参加投保时间越长,所得月退休金越多。从而验证了两种模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投保人月退休金的多个因素,然后分别利用差分方程模型和递推模型,应用MATLAB软件分别用月利率和年利率产生利息计算月退休金。这两种建模方法值得推广。本文建立的差分方程适应于多数离散动态系统数学模型如市场经济中的蛛网模型、交通网络控制模型、借贷模型等。 一 问题重述养老保险属于一种自愿的投资计划,参加者在年老失去工作能力后可以按期领取的补偿金,也是老年人生活的基本保障。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本文围绕投保人的月退休金,在给定年利率和退休年龄的前提下,用两种计算思想求得月退休金,重点解决以下问题:1. 从20岁开始参加养老金计划,假设X1?X2?X3?X4?200元,求投保人的月利润。2. 从35岁开始参加养老金计划,假设X2?200元, X3?500元,X4?1000元, 求投保人的月利润。3. 从48岁开始参加养老金计划,假设X3?1000元,X4?2000元, 求投保人的月利润。 二 问题分析本文探讨的是月退休金的问题,关键要解决如下问题:首先,通过从相关文献和资源网上搜集相应的资料,可以分析到月退休金的影响因素有多个,如开始投保的年龄,金融危机,家庭经济状况,人的年龄,年利率等,考虑到模型的可行性,我们建立了一个最简单的差分方程模型,提取了主要因素——开始投保的年龄,由于每个年龄每个月的投保金额不都完全相同,对所提出的问题,我们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是按月利率产生的,一种是按照年利率产生的我们分别用月利率和年利率求出了本利息,到60岁时不用交投保金,每月领取固定的退休金,在未到80岁时,上次所剩下的钱又可作为本金产生利息,直到80岁的第一个月领取最后的P元,这样就可以利用MATLAB软件求得P。问题一二三分别是在20,35,48这三个不同的年龄阶段进行投保,每月的投保额不相同,通过比较分析,可以检验开始投保的年龄是影响月退休金的主要因素。三 模型假设根据题目的规定和实际情况,做出如下合理的假设,使问题简化易于解决。(1)假设投保人能活到80岁。(2)不考虑通货膨胀、金融危机等因素对养老保险的影响。 (3)假设开始投保都在每年第一个月初。 (4)每月领取退休金额不变。。 四 符号说明 X1 20岁~29岁每月存入的金额 X2 30岁~39岁每月存入的金额 X3 40岁~49岁每月存入的金额 X4 50岁~59岁每月存入的金额A 投保人开始投保时的年龄P 表示投保人每月可领取的退休金 五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本文采用两种方法建立模型与求解模型,第一种方法是按年利率来计算每年的本利和,运用差分方程模型对问题进行求解,第二种方法是按月利率来计算每年的本利和,运用数学归纳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两种方法所的结果近似相等,分别对问题进行如下分析:思路一:用年利率来计算月退休金,建立差分方程模型 5.1模型的建立r表示年利率;Ri表示60岁前每年的交保额?i?1,2,3,4?;Bi?i?1,2,3,4?表示第i个年龄段的时间; ni?i?1,2,3,4?表示?Bj年的储蓄额。j?1i由题意可以分析到当投保人到60岁时就停止投保,开始领取投保退休金,显然,当投保人到80岁之前,每年领取退休金后剩下的养老金储蓄仍可作为本金产生利息,直到80岁末领完所有退休金。则根据题意可得出相邻两个月储蓄额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 第一个年龄段20~29岁表1 第1~B1年末的储蓄额记第B1年末的储蓄额为n1,解得:[(1?r)B1?1](1?r) n1?R1 (1)r第二个年龄段30~39岁表2 B1?1~B1?B2年末的储蓄额记B1?B2个月末的储蓄额为n2,解得::[(1?rB2)? n2?n1(1?r)?RrB21?](r1)(2)同理第三个年龄段40~49岁,记第B1?B2?B3年末的储蓄额为n3,解得:[(1?rB3)?n3?n2(1?r)?RrB31?](r1)(3)第四个年龄段,记B1?B2?B3?B4年末的储蓄额为n4,解得:[(1?rB4)?n4?n3(1?r)?RrB41?](r1)(4)设每年领取的退休金为Q,60岁后每次领完退休金余下的仍作为本金产生利息,79岁末本利和为Q,80岁取完,根据递推关系有:n4(1?r)20Q?r (5) 20(1?r)?1由假设每年中每个月所领取的退休金不变,从而可以得到投保人60岁开始直到80岁每月可领取的退休金为:P?Q(6) 125.2模型的求解将(1)(2)(3)(4)(5)代入(6)式得每月的退休金:P??1?r?12??(1?r)2120?R1(1?r)B1?B2?B3?B4?(R2?R1)(1?r)B2?B3?B4???B3?B4B4?1??(R?R)(1?r)?(R?R)(1?r)?R??32434???(7)表3 A与P中参数的关系 针对问题一二三,代入数据,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求解(编程见附录一)可得月养老金 思路二:用月利率来计算月退休金,建立递推模型 5.1模型的建立将投保的整个过程20~60岁分成4个年龄段,求取60岁前总的储蓄额。 用A表示投保人开始参加投保时的年龄;Ci?i?1,2,3,4?表示第i个年龄段投保的时间。根据投保人开始投保时的年龄A得出第i个年龄段的投保时间Ci如表4。表4 Ci与A的关系i用mi表示?Cj个月后的储蓄额(i?1,2,3,4)。j?1第一个年龄段20~29岁,根据相邻两个月储蓄额之间的关系得到C1个月后储蓄额为:表5 第1~C1年末的储蓄额记第C1个月末的储蓄额为m1,得到:[(1?a)C1?1](1?a)m1?X1a第二个年龄段30~39岁,根据相邻两个月储蓄额之间的关系得到C1?C2个月后储蓄额为:表6 第C1?C2个月末的储蓄额记C1?C2个月末的储蓄额为m2得到:[(1?a)C2?1](1?a)m2?m1(1?a)?X2aC2同理第三个年龄段40~49岁,根据相邻两个月储蓄额之间的关系得到第C1?C2?C3个月后的储蓄额,记为m3,则有[(1?a)C3?1](1?a)m3?m2(1?a)?X3aC3第四个年龄段50~59岁,根据相邻两个月储蓄额之间的关系得到第C1?C2?C3?C4个月末的储蓄额,记为m3,则有[(1?a)C4?1](1?a)m4?m3(1?a)?X4aC4m4即为退休前总的储蓄额。 5.2 模型的求解设每月领取养老金P元,用Wi表示领取i月后的剩余本息和,有W0?m4,Wn?1?P,推到过程如下表:aW0(1?a)n?1P?n(1?a)?1针对问题一二三,代入数据,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求解(编程见附录二)可得月养老金 六 模型分析与检验 本文首先分别以年和月为计算单位,根据递推法用月利率和月利率来计算每月所领取的退休金额,运用递推法进行定量求解,所求结果大致相同。以年为单位计算结果如下表8以月为计算单位结果如下表9 以下分别针对问题一二三所得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针对问题一表10 从20岁开始投保 图2 问题一两种方法结果比较 针对问题二表11 从35岁开始投保35岁开始投保 20-29 30-39 40-49 50-59 月退休金P 以月利率计算 0
1 以年利率计算 0
1 绝对误差 0 518
图2 问题二两种方法结果比较 针对问题三表11 从48岁开始投保48岁开始投保 20-29 以月利率计算 0 以年利率计算 0 绝对误差 0 30-390 0 0 40-49
1064 50-59 月退休金P 9 2
问题三两种方法结果比较 通过以上数据和图像分析可得两种方法所的结果比较吻合,绝对误差值几乎为0。检验模型用n表示月份,Sn表示投保人第n年的投保额与利息之和,r表示年利率,R和Q分别表示60岁前每年的交保额和60岁后每年所领取的退休金,由题意可以分析到当投保人到60岁时就停止投保,开始领取投保退休金,显然,当投保人到80岁之前,每年领取退休金后剩下的养老金仍可作为本金投保产生利息,直到80岁末(81岁初)可领取退休额为0。则根据题意可得出相邻两个月储蓄额之间的 关系,如表1所示表1 相邻两年储蓄额之间的关系投保时间 第一个年 第二个年初 第三个年初 第四个年初L储蓄额A0A1?A0(1?r)?x A2?A1(1?r)?x A3?A2(1?r)?xL第n+2年末An?1?An(1?r)?x由上表可得相邻两个月之间的递推关系式An?1?An(1?r)?x用L表示投保人从开始参加投保到60岁时一共投保的年数,即 L=60-投保人开始参加养老金计划时的年龄;用N表示投保人从开始参加投保到80岁时一共投保的年数,即N=80-投保人开始参加养老金计划时的年龄;当n?L时,x?R;当L?1?n?N时, x??Q。 用差分方程建立数学模型如下:An?1?An(1?r)?R n=0,1,2,…,L (1)An?1?An(1?r)?Q n=L+1,L+2,…,N (2)差分方程求解方法 先求其特解:令An?1?An?y,则y?y(1?r)?x,得特解为y??x r再求对应齐次方程An?1?An(1?r)的通解。 对应的特征方程??(1?r)?0得到特征根为:??(1?r)则齐次方程的通解为:c(1?r)n其中c为待定系数,由初始条件给出。 因此原方程的通解为:An?c(1?r)n?x r又因为n?0时An?A0,得到c?A0?故x rAn?A0?1?r?(2) 递推法:n?1?r??xrn?1 An?An?1(1?r)?x??An?2(1?r)?x??1?r??x?An?2(1?r)2?x???1?r??1????An?3(1?r)?x??1?r??x???1?r??1??2?An?3(1?r)3?x??1?r???1?r??1???2 ?L?A0(1?r)n?x?1??1?r??L??1?r???A0?1?r? n?1???1?r?n?xrn?1
七 模型改进 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考虑到实际问题,影响月退休金的因素有很多,如开始参加投保的年龄,金融危机,家庭经济状况,年龄高低等,参加保险投资的时间越长,退休后所得的月退休金也应相应的增加,如果在退休后的某些年出现金融危机,也会影响所得月退休金,考虑到每个家庭的经济状况,这项计划也应采取扶贫挤弱的政策,对经济状况不好的家庭也应适当补助,退休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投保人的经济来源更加困难,月退休金也应相应的增加。从这些定性的分析,应该将模型更一般化,有待更近一步研究。八 模型的评价与推广 1.模型的优点(1)本文采用的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计算不同年龄参加投保退休后每月所产生的月退休金。(2)在实际中,往往都需要将连续变量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离散化,从而将连续型模型转化为离散型模型。因此,最后都归结为求解离散形式的差分方程解的问题。模型具有普遍性,值得推广。 2. 模型的缺点本文采用两种方法建模求解月退休金,所得结果有一定差距,说明在建模求解时有一定的缺陷。 3. 模型推广在实际中,往往都需要将连续变量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离散化,从而将连续型模型转化为离散型模型。因此,最后都归结为求解离散形式的差分方程解的问题。本文所建立的差分方程模型运用比较广泛,适用于研究离散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可推广运用于市场经济中的蛛网模型、交通网络控制模型、抵押借贷买房模型、储蓄存单、人口的预测与控制模型、生物种群的数量模型、接触性传染病的传播、冷冻物体的加热等问题。九 参考文献[1] 叶其孝,姜启源等,数学建模(原书第三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 王正东,数学软件与数学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 关红武,唐祖云,基本养老保险扩面问题的思考,新疆农垦经济,2005 . [4] 阮炯,差分方程和常微分方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附录一 (以年利率计算时的编程)%wentiyi r=0.1; X1=200; X2=200; X3=200; X4=200; B1=10; B2=10; B3=10; B4=10; R1=12*X1; R2=12*X2; R3=12*X3; R4=12*X4;n1=R1*((1+r)^B1-1)*(1+r)/rn2= n1*(1+r)^B2+R2*((1+r)^B2-1)*(1+r)/r n3= n2*(1+r)^B3+R3*((1+r)^B3-1)*(1+r)/r n4= n3*(1+r)^B4+R4*((1+r)^B4-1)*(1+r)/r Q=r*n4*(1+r)^20/((1+r)^20-1) P=Q/12 %wentier clc r=0.1; X1=0; X2=200; X3=500; X4=1000; B1=0; B2=5;附录 B3=10; 附录二 (以月利率计算时的编程) %wentiyi a=0.0083; X1=200; X2=200; X3=200; X4=200; C1=10*12; C2=10*12; C3=10*12; C4=10*12;m1=X1*((1+a)^C1-1)*(1+a)/am2=m1*(1+a)^C2+X2*((1+a)^C2-1)*(1+a)/a m3=m2*(1+a)^C3+X3*((1+a)^C3-1)*(1+a)/a m4=m3*(1+a)^C4+X4*((1+a)^C4-1)*(1+a)/a P=m4*a*(1+a)^239/((1+a)^240-1) %wentier clca=0.0083; X1=0; X2=200; X3=500; X4=1000; C1=0*12; C2=5*12; C3=10*12; C4=10*12;m1=X1*((1+a)^C1-1)*(1+a)/am2=m1*(1+a)^C2+X2*((1+a)^C2-1)*(1+a)/a m3=m2*(1+a)^C3+X3*((1+a)^C3-1)*(1+a)/a m4=m3*(1+a)^C4+X4*((1+a)^C4-1)*(1+a)/a P=m4*a*(1+a)^239/((1+a)^240-1) %wetisan clca=0.0083; X1=0; X2=0; X3=1000; X4=2000; C1=0*12; C2=0*12; C3=2*12;C4=10*12;m1=X1*((1+a)^C1-1)*(1+a)/am2=m1*(1+a)^C2+X2*((1+a)^C2-1)*(1+a)/a m3=m2*(1+a)^C3+X3*((1+a)^C3-1)*(1+a)/a m4=m3*(1+a)^C4+X4*((1+a)^C4-1)*(1+a)/a P=m4*a*(1+a)^239/((1+a)^240-1) B4=10; R1=12*X1; R2=12*X2; R3=12*X3; R4=12*X4;n1=R1*((1+r)^B1-1)*(1+r)/rn2= n1*(1+r)^B2+R2*((1+r)^B2-1)*(1+r)/r n3= n2*(1+r)^B3+R3*((1+r)^B3-1)*(1+r)/r n4= n3*(1+r)^B4+R4*((1+r)^B4-1)*(1+r)/r Q=r*n4*(1+r)^20/((1+r)^20-1) P=Q/12 %wentisan clc r=0.1; X1=0; X2=0; X3=1000; X4=2000; B1=0; B2=0; B3=2; B4=10; R1=12*X1; R2=12*X2; R3=12*X3; R4=12*X4;n1=R1*((1+r)^B1-1)*(1+r)/rn2= n1*(1+r)^B2+R2*((1+r)^B2-1)*(1+r)/r n3= n2*(1+r)^B3+R3*((1+r)^B3-1)*(1+r)/r n4= n3*(1+r)^B4+R4*((1+r)^B4-1)*(1+r)/r Q=r*n4*(1+r)^20/((1+r)^20-1) P=Q/12 a=2400*((1+0.1)^40-1)/0.1*(1+0.1)ans=a/(((1+0.1/12)^240-1)/(0.1/12*(1+0.1/12)^240)*(1+0.1/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税法类本科论文题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