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用甘油管藏,什么时候用固体斜面培养基用途

访问本页面,您的浏览器需要支持JavaScript课题1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课标解读】1、知道培养基的基础知识,进行无菌技术的操作2、进行微生物的培养【教学重难点】无菌技术的操作【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2007年,由国家标准委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强制性国家标准和13项生活饮用水卫生检验国家标准正式实施。新标准中的饮用水水质指标由原标准的35项增至106项,增加了71项。其中,微生物指标由2项增至6项,其中大肠杆菌要求每公升水中不得超过3个。你用什么办法将他们找到并准确计数?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都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其中的微生物来自于制作过程中的自然感染。而在工业化生产中,为了提高发酵的质量,需要获得优良菌种,并保持发酵菌种的纯度。这就要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别等基本技术。现在我们开始学习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专题。(二)进行新课一、基础知识1、培养基(阅读教材)1.1概念(略)1.2培养基的种类(1)形态——固体和液体培养基(琼脂)(2)成分——天然和合成培养基(3)作用——选择和鉴别培养基思考:1、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你认为哪个更适合工业生产?为什么?2、如何区分S型细菌和R型细菌?3、什么是菌落?【补充】培养基的类型及其应用:(创新设计) 思考:1、硝化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C源和N源有不同吗?能源呢?2、结合细胞元素组成说明大多数培养基的组成为何有4类?一定都需要吗?1.4培养条件——营养物质(特殊营养物质—生长因子)、PH、氧气思考: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就是4类吗? 牛肉膏和蛋白胨能为微生物提供哪些营养?2、特殊营养物质是什么?试举一例。(介绍生长因子)3、你能将土壤中酵母菌、硝化细菌、乳酸菌、固氮菌分离出来吗?说一说最佳方案。4、分离菌种是否一定要选择培养基? 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添加 维生素 ,培养霉菌时需要将培养基pH调节为 酸性 ,培养细菌时需要将pH调节为 中性或微碱性 。2、无菌技术(阅读并思考回答下列问题)2.1意义、对象2.2消毒与灭菌的区别2.3消毒与灭菌的方法、适用对象思考:1、什么是巴氏消毒法?灼烧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特别注意什么?2、以下各项分别适用哪项无菌技术?简单说明理由试管口;培养基;接种操作间;葡萄酒;培养皿;接种针(环);口罩;手;空气;饮用水3、无菌技术除了防止培养物被污染外,还具有什么目的?二.实验操作(录像)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程序:计算—称量—溶化—调pH—灭菌—倒平板思考:1、为何将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起放入烧杯溶化?2、制备过程中要调节适宜的PH值,要在哪一个环节操作?为什么?3、请阅读倒平板操作(P17)并回答讨论1—44、试管培养基常制成斜面的作用是什么?2、接种(4种方法)2.1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其操作步骤是:2.1.1目的2.1.2平板划线操作(略)思考:请回答P18讨论1—32.2 稀释涂布平板法:将菌液进行一系列梯度稀释,并将不同稀释度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当稀释倍数足够高时,即可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标准菌落。2.2.1目的2.2.2系列稀释操作:①取盛有9mL水的无菌试管6支,编号101、102、103、104、105、106。 ②用灼烧冷却的移液管吸取1mL菌液注入编号为101试管中,并吹吸3次,使之混匀。③从101倍液中吸取1mL菌液注入到编号为102试管内吹打均匀,获得102倍液。依此类推。思考:为什么操作中试管口和移液管应在离火焰1~2cm处?整个操作过程中使用了几支移液管?2.2.3涂布平板操作思考:1、涂布器操作要点及原因2、教材P19讨论3、结果分析评价3.1培养未接种培养基的作用是对照,若有菌落形成,说明培养基灭菌不彻底。3.2 如果在培养基上观察到不同形态的菌落,请你分析原因?3.3 培养12h和24h后的菌落大小、位置相同吗?;原因是什么?。4、课题延伸频繁使用的菌种利用临时保藏法保存,长期保存菌种的方法是甘油管藏法。前者利用固体斜面培养基培养后,保存在4℃冰箱中,每3~6个月转种培养一次,缺点是保存时间较短,容易发生污染和变异;后者将菌种与无菌体积等量混合后保存在-20℃冷冻箱中。(四)课堂总结、点评 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欢迎转载:
推荐: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专题十九
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 一、考点解读 1、考点盘点 内容 (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2)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3)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说明 贴近生活且注意和必须一酶的有关知识相联系
2、考点解读 本专题主要考点有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微生物数量的测定、选择培养基的利用、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人类需要的的产物以及微生物的其他方面的引用。微生物的培养、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利用、利用微生物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是高考热门。近年来不少地方的试题都多有涉及。 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是选修一选修部分的重点,高考的时候也经常考到。从命题角度看主要是以微生物的应用为考察对象,进行实验设计或者其他考察,考察的内容多种多样。 二、知识网络
培养基制备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无菌操作技术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1、目的要明确 2、营养要协调 3、pH要适宜 1、灭菌与消毒 2、方法和原理 分解尿素菌的分离与计数 1、土壤取样 2、普通培养基与选择培养基的制备原理 实验设计 3、培养与计数 3、不同种类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比较 分解纤维素菌的分离 1、分离原理 1、土壤取样 2、分离培养、鉴定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实验设计
三、本单元分课时复习方案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基础过关 一.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一)培养基 (1)培养基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按照物理性质)。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凝固剂琼脂后,制成琼脂固体培养基。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根据菌落的特征可以判断是哪一种菌。 (2)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四种营养物质。满足微生物生长还需要适宜的pH、氧气的要求(根据微生物的需求提供有氧或无氧环境)、特殊营养物质等。 碳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碳元素的物质。如CO2、NaHCO3等无机碳源;糖类、蛋白质、脂肪等有机碳源。异养微生物只能利用有机碳源。单质碳不能作为碳源。 -+氮源:能为微生物的代谢提供氮元素的物质。如N2、NH3、NO3、NH4、蛋白质、氨基酸等。只有固氮微生物才能利用N2。 (二)无菌技术 (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2)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消毒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包括芽孢和孢子)。消毒方法常用煮沸消毒法,还有化学药剂(如酒精、氯气、石炭酸等)消毒、红外线消毒。 灭菌则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三)制作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方法步骤: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倒平板操作的步骤: ①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右手拿装有培养基的锥形瓶,左手拔出棉塞。 ②右手拿锥形瓶,将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③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约10~20mL)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 ④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大约需5~10min。然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使培养皿盖在下、皿底在上。 (四)纯化大肠杆菌 (1)微生物接种的方法最常用的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2)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 (3)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分为系列稀释操作和涂布平板操作两步。 (4)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的目的是:使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以便于纯化菌种。 (5)平板划线法操作步骤: ①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直到接种环烧红。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②在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并打开棉塞。 ③将试管口通过火焰。 ④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 ⑤将试管通过火焰,并塞上棉塞。 ⑥左手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注意不要划破培养皿。 ⑦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从第一区域划线的末端开始往第二区域内划线。重复以上操作,在三、四、五区域内划线。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相连。 ⑧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6)涂布平板操作的步骤: ①将涂布器浸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 ②取少量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 ③将沾有少量酒精的涂布器在火焰上引燃,待酒精燃尽后,冷却8~10s。 ④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 (五)菌种的保存 (1)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 ①临时保藏方法 将菌种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在合适的温度下培养。当菌落长成后,将试管放入4℃的冰箱中保藏。以后每3~6个月,都要重新将菌种从旧的培养基上转移到新鲜的培养基上。 ②缺点:这种方法保存的时间不长,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 (2)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的方法。 在3mL的甘油瓶中,装入1mL甘油后灭菌。将1mL培养的菌液转移到甘油瓶中,与甘油充分混匀后,放在-20℃的冷冻箱中保存。 (六)实验安排及注意事项 (一)从菌种保藏中心购买菌种后,教师首先需要用平板划线法纯化培养所得菌种,并根据学生小组的数目,准备好数个平板。 (二)第1课时完成基础知识的教学,学习各种操作方法,并制备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需要利用课下时间完成。课下完成后,再于第2课时完成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此后安排学生连续观察记录3~4d。 (三)配制培养基时,教师需要提示学生按照每个培养基消耗15~20mL的量来估算总用量。全班同学的培养基可以集中起来,分批灭菌。 (四)灭菌后,培养基冷却到55℃后应及时进行倒平板操作。如果不能及时操作,需要将培养基放到55℃左右的电热箱中保温,以防止琼脂凝固。 (五)如果打算做本专题的第2或第3课题,建议此课题不仅要练习平板划线操作,还要练习稀释涂布平板法操作。为此,教师需要提前1天用液体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培养一夜后,于第2天将培养液分发到各小组。 (六)实验后,所有用过的培养基、培养液等都需要统一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再丢弃,否则将会造成环境污染。 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一)筛选菌株 (1)实验室中微生物的筛选应用的原理 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株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 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2)选择性培养基 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作选择培养基。 (3)配制选择培养基的依据 根据选择培养的菌种的生理代谢特点加入某种物质以达到选择的目的。例如,培养基中不加入有机物可以选择培养自养微生物;培养基中不加入氮元素,可以选择培养能固氮的微生物;加入高浓度的食盐可选择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二)统计菌落数目 (1)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 (2)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的原理 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活细菌。为了保证结果准确,一般设置3~5个平板,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并取平均值。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活菌数来表示。 (三)设置对照
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四)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包括实验方案,所需仪器、材料、用具和药品,具体的实施步骤以及时间安排等的综合考虑和安排。 (1)土壤取样 从富含有机物、潮湿、pH≈7的土壤中取样。铲去表层土,在距地表约3~8cm的土壤层取样。 (2)制备培养基 准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对照,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 (3)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将土样以1、101、102??依次等比稀释至107稀释度,按照浓度从低到高的顺序涂布平板,不必更换移液管。注明培养基种类、培养日期以及平板培养样品的稀释度。将涂布好的培养皿放在30℃温度下培养。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会有不同的菌产生。比较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中菌落的数量、形态等,并做好记录。 (4)细菌的计数 当菌落数目稳定时,进行计数,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求出平均值,根据平板所对应的稀释度计算出样品中细菌的数目。 (五)实验案例 土壤中某样品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土壤取样 从肥沃、湿润的土壤中取样。先铲去表层土3cm左右,再取样,将样品装入事先准备好的信封中。 2.制备培养基 准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将菌液稀释相同的倍数,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因此,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可以作为对照,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由于初次实验,对于稀释的范围没有把握,因此选择了一个较为宽泛的范围:稀释倍数为103~107。每个稀释度下需要3个选择培养基,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1个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因此共需要15个选择培养基,5个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此外,还需要准备8个灭菌的试管和1个灭菌的移液管。 3.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参考课本中图2-7的实验流程示意图,将10g土样加入盛有90mL无菌生理盐水的锥形瓶中(锥形瓶体积为250mL),充分摇匀,吸取上清液1mL,转移至盛有9mL的生理盐水的无菌大试管中,依次等比稀释至107稀释度,并按照由107~103稀释度的顺序分别吸取0.1mL进行平板涂布操作。按照浓度从低到高的顺序涂布平板,不必更换移液管。 将涂布好的培养皿放在30℃温度下培养。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会有不同的菌落产生。比较牛肉膏培养基和选择培养基中菌落的数量、形态等,并做好记录。 挑选选择培养基中不同形态的菌落接入含酚红培养基的斜面中,观察能否产生如课本中图2-10的颜色反应。 4.细菌的计数 当菌落数目稳定时,选取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在同一稀释度下,至少对3个平板进行重复计数,然后求出平均值,并根据平板所对应的稀释度计算出样品中细菌的数目。 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一)纤维素与纤维素酶 (1)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木材、作物秸秆等也富含纤维素。 (2)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纤维素最终被水解成葡萄糖,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营养。 (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1)筛选方法 刚果红染色法。能够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微生物进行筛选。 (2)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 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我们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 (三)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
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此步是否需要,应根据样品中目的菌株数量的多少来确定)→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1)土壤采集 选择富含纤维素的环境。 (2)刚果红染色法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步骤 倒平板操作、制备菌悬液、涂布平板 (3)刚果红染色法种类 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四)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案例 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土样采集 土样采集的方法与本专题课题2类似。土样的采集要选择富含纤维素的环境,这是因为在纤维素含量丰富的环境,通常会聚集较多的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环境,www.ks5u.com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当前位置: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操作流..
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操作流程是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和倒平板 B.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倒入烧杯中再加水、去纸 C.灭菌后向牛肉膏蛋白胨溶液中加2%琼脂,并使其溶解 D.将培养基冷却到约50℃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安徽省模拟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操作流..”主要考查你对&&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1.培养基的概念、种类及营养构成 (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的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3)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2.无菌技术 (1)关键: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2)具体操作 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接触。(3)消毒和灭菌
3、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方法: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4、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法。(1)平板划线操作:①挑取他含菌样品:选用平整、圆滑的接种环,按无菌操作法挑取少量菌种。②划A区:将平板倒置于煤气(酒精)灯旁,左手拿出皿底并尽量使平板垂直于桌面,有培养基一面向着煤气灯(这时皿盖朝上,仍留在煤气灯旁),右手拿接种环先在A区划3—4条连续的平行线(线条多少应依挑菌量的多少面定)。划完A区后应立即烧掉环上的残菌,以免因菌过多而影响后面各区的分离效果。在烧接种环时,左手持皿底并将其覆盖在皿盖上方(不要放入皿盖内),以防止杂菌的污染。③划其他区:将烧去残菌后的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边缘冷却一下,并使B区转到上方,接种环通过A区(菌源区)将菌带到B区,随即划数条致密的平行线。再从B区作C区的划线。最后经C区作D区的划线,D区的线条应与A区平行,但划D区时切勿重新接触A、B区,以免极该两区中浓密的菌液带到D区,影响单菌落的形成。随即将皿底放入皿盖中。烧去接种环上的残菌。④等平板凝固后,将平板倒置。(2)稀释涂布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在适宜条件下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能够测定样品中活菌数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的无菌操作和菌种保存: 1.大肠杆菌 (1)特性: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的肠道杆菌。 (2)用途:是基因工程技术中被广泛采用的工具。 2.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计算:依据是培养基配方的比例。 (2)称量:牛肉膏比较黏稠,可同称量纸一块称取。牛肉膏和蛋白胨易吸潮,称取时动作要迅速,称后及时盖上瓶盖。 (3)溶化:牛肉膏和称量纸+水加热取出称量纸→加蛋白胨和氯化钠→加琼脂(注意: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补加蒸馏水至100mL。 3.纯化大肠杆菌(1)方法 ①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 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骏业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2)鉴定: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对照组)都放入到37℃恒温箱中,培养12h和24h后,分别观察并记录结果。 (3)菌种保存
知识点拨:1、无菌技术操作原则:(1)操作前准备:①操作环境应清洁、宽敞、定期消毒;物品布局合理;无菌操作前半小时应停止清扫工作、减少走动、避免尘土飞扬。②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准备,戴好帽子、口罩,修剪指甲并洗手,必要时穿无菌衣、带无菌手套。(2)操作中保持无菌①工作人员应面向无菌区,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避免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②用无菌持物镊取用物品;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一套无菌物品仅供一位患者使用,避免交叉感染。 ③无菌操作中,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应予更换并重新灭菌。(3)无菌物品保管:①无菌物品必须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②无菌物品不可暴露于空气中,应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无菌包外须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并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排放。③定期检查无菌物品的灭菌日期及保存情况。无菌包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保存期一般为7天,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2、划线分离操作中的有关问题:(1)在操作的第一步以及每次划线之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在划线操作结束时,仍然需要灼烧接种环。
②在灼烧接种环之后,要等其冷却后再进行划线,以免接种环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③在进行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要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每次划线后,线条末端细菌的数目比线条起始处要少,每次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步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2)进行恒温培养时,要将培养皿倒置的原因如果正放培养皿,则皿盖上形成的水滴会落入培 养基表面并且扩散开。如果培养皿中已形成菌落,则茵落中的细菌会随水扩散,菌落间相互影响,很难再分成单菌落,达不到分离的目的。因此恒温培养时,培养皿必须倒置。 (3)培养后判断是否有杂菌污染的方法 ①从菌落的形态看,是否湿润、透明、黏稠,呈何种颜色等等,是区别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霉菌的关键指标。 ②用显微镜镜检观察其形态、大小,看是否有菌丝、孢子、芽孢等,这也是区别细菌、酵母菌、放线菌和霉菌的关键指标。 知识拓展:1、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即有些化合物作为营养要素成分时并不是起单一方面的作用。2、并不是所有微生物都需添加特殊营养物质,有些微生物需添加,原因是它们自身缺乏合成这些物质所需要的酶或合成能力有限。3、含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为酸奶的原因:牛奶发酵成酸奶是利用乳酸菌来完成的,乳酸菌属于细菌, 4、化学药剂的消毒方法,其作用原理是使细菌体内蛋白质变性,但是化学物质很难透过孢子或芽孢的坚硬外层进入细胞内,因此化学方法难以消灭孢子和芽孢。5、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杀菌效果最强,浓度过低,杀菌力弱,浓度过高,使菌体表面蛋白质凝固形,成一层保护膜,乙醇分子不能渗入其内,因此杀菌效果受影响。 6、倒平板的方法:右手持盛培养基的试管或三角瓶置火焰旁边,用左手将试管塞或瓶塞轻轻地拨出,试管或瓶口保持对着火焰;然后用右手手掌边缘或小指与无名指夹住管(瓶)塞(也可将试管塞或瓶塞放在左手边缘或小指与无名指之间夹住。如果试管内或三角瓶内的培养基一次用完,管塞或瓶塞则不必夹在手中)。左手拿培养皿并将皿盖在火焰附近打开一缝,迅速例入培养基约15mL,加盖后轻轻摇动培养皿,使培养基均匀分布在培养皿底部,然后平置于桌面上,待凝后即为平板。7、在斜面培养基上接种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 ①用左手大拇指、食指和无名指夹住菌种试管和待接种的斜面试管,管口并齐,使斜面向上成水平状态 ②右手拧松棉塞,但不取下③右手拿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 ④在火焰边用右手无名指和小指夹两个棉塞,将它们取下,同时左腕转动,灼烧管口一周 ⑤将接种环伸入管内,让环先接触培养基上未长菌的部位,使环冷却,然后轻轻挑取少量菌体⑥在火焰旁边迅速将沾有菌体的接种环伸到培养基的底部,由里向外轻轻画蛇形细线 ⑦抽出接种环,再用火焰灼烧管口,并在火焰上方将棉塞塞上 8、自养型微生物与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基的主要差别在于碳源。9、平菇培养的操作程序:配制棉籽壳培养基,高压蒸汽灭菌,接种,培养。10、菌种的保存:对于频繁使用的菌种,可以采用临时保藏的方法;临时保藏的菌种一般是接种到试管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临时保藏的菌种容易被污染或产生变异;在临时保藏过程中,每3~6个月都要重新将菌种从旧的培养基上转移到新鲜的培养基上;
发现相似题
与“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操作流..”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804699082880587804041056998040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斜面培养基的用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