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南方研究院的国际中华文化研究院怎么样

我校参与举办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系列活动
来源: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编辑:郭玮
9月19日至20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安阳市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文字博物馆承办,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日韩三国合作秘书处等协办的2017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在中国文字之都——安阳举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宝文致词并宣布大会开幕。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户思社、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戴柏华,安阳市委书记李公乐以及尼泊尔前总理、前外长苏加塔 o柯伊拉腊,圭亚那驻华大使贝尼o卡伦,以及来自25个国家的70位外国驻华使节代表、外国知名汉学家、国内知名高校外国专家和留学生、国外华文教育机构代表和来自国内20余家大学、研究机构的190多位文化文字专家学者和企事业代表参会。我校参与举办了大会的多项系列活动。
9月19日下午,由我校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中文学院和安阳市政府外事办公室等联合举办的2017年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汉字国际传播”主题论坛举行。论坛由我校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杨慧玲教授、中文学院副院长陈小明主持。与会学者主要追溯了汉字在周边国家朝鲜、日本、越南、蒙古国以及欧洲、美国的传播情况,解析了汉字传到欧洲和中欧后的中西文化交流。在汉字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中国语言文化也首先与周边国家的语言文化发生了交融、碰撞,在互动中也更加丰富了汉语。同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汉字的特点也愈加明显,影响力不断扩大。学者们进一步指出,历史上汉字传播受到宗教、商贸、移民、使团、战争等一些重要因素的推动作用,在将来汉字的国际推广方面也将更加注重相关要素的作用,让汉字文化更好地在国际上传播推广。
9月20日下午,科研处处长张朝意与参加我校“汉字国际传播”主题论坛的著名俄罗斯汉学家裴慈基以及阎伟红、阮氏雪、孟德宏、范氏缘红、常耀华等专家学者、留学生代表40余人走进安阳市第五中学,分享本届国际汉字大会成果,向中学生们讲述汉字故事,鼓励学生们学好汉字和汉字,传承好母语文化。
9月20日晚,“2017‘甲骨文杯’国际学生‘我与汉字’演讲比赛决赛暨颁奖晚会”在安阳市博物馆、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来自我校和北京语言大学的马来西亚、泰国、喀麦隆、日本、俄罗斯、韩国、意大利、瑞典等国家的10名决赛选手,分享他们与汉字的不解之缘,抒发他们与中华文化的深度融合与碰撞。经过激烈角逐,我校中文学院的留学生们最终包揽了一、二等奖全部奖项。安阳电视台对比赛进行了全程录播。当晚腾讯网对比赛进行了网络直播,33万人在线点击收看了本场比赛。
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是由我校作为发起单位,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安阳市政府于2015年共同策划举办的重要会议。大会每两年举办一届,旨在搭建中外文明互鉴的基础性平台和人文交流的持久性纽带,努力成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国际性品牌会议。新华网、腾讯网、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官网、国务院新闻办官网等多家媒体对本届汉字大会进行了全面报道。
(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 冯刚、杨玉)为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作出新贡献--人民网教育频道--人民网
为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作出新贡献
  ――北京外国语大学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计划解读
北京外国语大学社科大会  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大会,正式发布《北京外国语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学术话语权、富有北外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努力争当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走出去”的排头兵,为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作出新的贡献。为此,本刊特邀北京外国语大学就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计划进行问答。  问:北外繁荣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坚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年)》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坚持“外、特、精”办学理念,突出外语优势和国际化办学特色,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源、协同攻关,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研究方法创新和成果创新,既体现学校的学科优势和发展思路,同时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切实提升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和国际学术影响力。  问:北外繁荣计划的建设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答:建设特色鲜明、富有竞争力的学科集群,搭建跨语种、跨学科、跨领域的国际化协同创新平台,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并举,努力成为国家外语战略研究、国际中国文化研究、国际区域和国别问题研究的学术重镇。到2020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学术话语权、富有北外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  问:北外繁荣计划建设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答:北京外国语大学繁荣计划主要包括五大方面,简称“33351”。主要包括打造国内最具竞争力的三大学科群,即通用语种优势学科群、国家战略急需的非通用语种特色学科群和非外语类复合型学科群;搭建国内外多元力量参与的三大协同创新平台,重点加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区域和国别问题研究平台,构建中外合作研究学术平台,形成国际学术网络体系;打造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富有北外研究特色的“为公”智库,即国家语言政策与语言能力建设智库、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智库、国际区域和国别问题咨询智库;发挥多语种优势,广泛开展中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积极探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路径和载体,构建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的五大项目体系;造就一支国际化高端学术人才队伍。  问:三大学科群指的是哪些学科?  答:主要包括建设通用语种优势学科创新工程、非通用语种特色学科培优工程和非外语类复合型学科提升工程。通用语种优势学科创新工程,将重点加强英语、俄语、德语、法语、日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通用语种学科建设,保持其在国内同类学科发展中的优势地位。非通用语种特色学科培优工程,将以“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国家非通用语种学科发展的创新力。非外语类复合型学科提升工程,将进一步推进中国语言文学、法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政治学、新闻传播等学科发展,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不断培育新的学术增长点。  问:非通用语种学科群在繁荣计划中的地位和价值是什么?  答:非通用语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在国家“走出去”战略实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非通用语所涉及的广大地区和国家,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是我国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对象。非通用语学科所面临的任务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专业布点和应急性外语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国家人文社会科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将非通用语教学科研工作提升到文化自觉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高度,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学术创新为追求,使非通用语学科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工作。北外将持续加大非通用语种建设力度,到2020年,将语种数量增至90个,基本涵盖世界上主要地区的语言,保持非通用语种教学和研究在国内的绝对优势和领先地位。  问:“为公智库”的具体建设内容是什么?  答:一是国家语言政策与语言能力建设智库。将立足国家语言规划发展的重大需求,积极回应国家语言发展的现实问题,制定国家统一的外语能力标准,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理论。二是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智库。将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动态数据库”建设为抓手,为国家制定文化发展战略、推动文化“走出去”提供政策咨询。三是国际区域和国别问题咨询智库。将推进国际区域和国别问题研究以及公共外交研究,加强对联合国、欧盟、东盟、非盟、阿盟等国际组织研究,关注国家安全、利益实现,为国家战略服务。  问:如何凸显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在繁荣计划中的作用?  答: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建设“为公”智库的重要核心力量。学校将构筑以基地为支撑的学术高地,重点建设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并依托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按照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标准,建设国际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打造海外中国学研究实力最强的学术重镇。同时,积极建设教育部区域和国别问题研究培育中心。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北外将深入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外语资源的种类和质量以及对外语资源掌控和规划的程度和方针,建设国家外语人才资源动态数据库,系统研究如何提高中文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为制定更加符合我国国家利益的语言决策提供重要依据,探索国际组织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问: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项目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答:学校繁荣计划项目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文化、学术精品译介项目,将以推介中华文化经典和优秀学术成果为基本任务,推动中华文化、学术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当代中国国际形象研究项目,将立足国家全球利益调整布局,追踪研究当代中国的国际形象,为国家相关部门调整对外政策提供决策参考。中国企业海外发展研究项目,将研究解决企业“走出去”所涉及的国际法律、相关国家政策等问题。马克思主义世界影响力研究项目,梳理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世界传播的基本规律、基本经验和基本方法。国外高级官员中国国情培训项目,将对国外高级官员开展中国国情战略培训,提升中国全球文化影响力。  问:如何搭建国际化协同创新平台?  答:学校将加强顶层设计和分类指导,全面推进学校与国际组织、政府机构、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深层次合作,创新科研组织模式,加快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新型学术研究机构,搭建跨语种、跨学科、跨领域的国际化协同创新平台。加强协同攻关,力争在世界范围内支持和发展一批海外中国学研究中心和国际学术组织,逐步建立由中国学术话语权主导的全球学术网络体系。  问:高端人才队伍建设的理念和实施计划是什么?  答:坚持海内外人才引进与本土化人才培养并举,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展机制。学校结合学术队伍建设实际,将重点实施学科带头人、学术领军人物“引航计划”、中青年骨干教师“卓越计划”、国家急需非通语种专业教师“英才计划”,打造国际化高端学术团队,建设梯队合理、结构优化、富有学术创新力的师资队伍,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有效保障。  问:北外繁荣计划的特色是什么?  答:该计划充分发挥了学校的多语种优势,将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和学校科研优势有机结合,将宏观发展战略和严谨科学论证有机结合,突出学校外语优势和国际化办学特色,明确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发展目标,彰显了“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的自觉意识,直接服务于国家“走出去”战略,特别是文化和企业“走出去”战略。  问:北外将采取哪些措施确保繁荣计划的顺利实施?  答:学校将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科研管理水平,优化学术环境,完善条件支撑体系,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资源配置与评估制度;实施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制度,建立学术规范惩防体系。建立多元经费支持机制,学校将设立“繁荣计划”专项经费。到2020年,累计投入总经费1.8亿元,为“繁荣计划”实施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链接  “十一五”期间北京外国语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  作为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以及“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北外现讲授54种外国语言,开设了欧盟国家23种官方语言和东盟10国的官方语言,是目前国内开设外语语种最多的大学。“十一五”以来,学校以“把世界介绍给中国、把中国介绍给世界”为己任,秉持“国际视野、中国情怀”,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在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形成了多元发展的良性学科生态环境,研究解决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学校紧跟国家需要、服务“走出去”战略,全面推进学校科研的各项工作,在重大科研项目立项、学术交流活动开展、学术成果转化、社会服务、科研管理机制等方面取得突破,实现学校科研工作的快速稳健发展。几年来,学校共获得到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30项,年平均增长率37%;科研成果质量明显提升,发表CSSCI论文1018篇,年平均增长率4%;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科研成果奖12项,比“十五”增长200%。为繁荣计划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专家观点  张西平教授: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  北外的繁荣计划,是一个将学校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相连、视野宏大、设计周密的发展计划,是一个为我们展开全新学术理念与发展空间的创新计划,也是北外新的梦想,新的追求!为中国和平发展服务是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义不容辞的责任。推动中国学术“走出去”、提高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是北外繁荣计划的新亮点,也是学校赋予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的新使命。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将站在国际学术发展的前沿,努力建成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研究的国家级学术智库,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铺路架桥,为中国学术在全球的发展出谋划策,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精彩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北京外国语大学:了解世界 从读懂中国开始-光明日报-光明网
您想去哪里?
&& 往期回顾 & && &
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园书香
北京外国语大学:了解世界 从读懂中国开始
作者:本报记者 邓晖 张景华 本报通讯员 张文超
《光明日报》( 日&04版)
&&&&北京外国语大学被誉为“共和国外交官摇篮”,在这里如何读书?读什么书?又如何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和家国情怀?
&&&&在北外,所有师生在了解世界之前,都必须通过经典阅读“读懂中国”。这作为北外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被纳入到学校课程建设、文化建设和思想工作的整体规划中。
&&&&“书的意义不是藏在冰冷的字里,而是在头脑中,在阅读当中生成的。”北京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韩震期许着,师生在经典阅读中汲取到穿越时空、自强自信的精神力量。
&&&&在传统经典中读懂中国精神
&&&&9月,北外余名新生一入学,校长彭龙就叮嘱同学们要“转识成智”,“不要总奔波在忙碌追逐的路上,有时候要慢一些,为自己保留一份闲暇,返身内求,独立思考”。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还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开学大礼包”。这其中,就有韩震推荐的《大学》《论语》等“大学生传世经典随身读”系列丛书,彭龙推荐的《中国哲学简史》中、英文版,还有学生所在专业知名教授为其量身推荐的必读书籍。此外,教授们还会经常被邀请为学生推荐好书,做客读书茶座。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北外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典籍导读为引领,开设《中国思想经典导读》《中国戏曲文化经典》《中国古典著作选读》等公共通选课程,还积极建立校级、院系的读书组织,确立研习导师,营造读书氛围。
&&&&“国际化人才除了掌握外语技能和基本专业知识外,还应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北外注重创造浓郁的读书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书香气质、文化底蕴。”党委副书记赵旻的一席话,解开了北外“读懂中国”的深意所在。
&&&&在文献互译中读懂中国文化
&&&&亚非学院、英语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欧语学院、日语系、法语系、中文学院……温暖的阳光下,不同院系的教师围坐在一起,谈论的却是同一个主题:走进《诗经》,走进各国的诗歌世界。
&&&&这是北外丽泽书友会的第五期读书活动。“《诗经》是两千年前中国人的各态人生的展现,也是中国文学的根,奠定了中国文学重视抒情诗的传统。作为北外人,能读懂诗并很好地运用诗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这是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的前提。”中文学院教师蒋文燕感触颇深。
&&&&不只是读经典,北外人还借助自身优势传播经典。在文献互译中传播中国文化,已经成为每个北外人心头千钧重的使命。
&&&&“读一些外国名著中译本时,我发现有时内容晦涩难懂竟甚于原本,而自己在笔译练习时又往往千般滋味在心头偏偏不知如何下笔。”为了能真正体味传统文化的神韵,国际商学院学生曾一珺选修了中文学院开设的《庄子文化选读》《京剧大观园》等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与同学们一起背诵庄子的《秋水》《逍遥游》等名篇,并自己试图翻译。
&&&&“不仅要学会用中国语言讲述中国文化和中国话语,我们还要学会用外国语言讲述中国文化和中国话语。”韩震说。
&&&&在文化互鉴中读懂中国智慧
&&&&“对北外这样一所以培养外交、外事人才为主的专业类院校来讲,学生走出校园之后是否具有高尚的人格情操和浓厚的家国情怀,更是关乎国家的战略利益和世界形象。”在阅读时发挥语言优势、在文化互鉴中读懂中国智慧,一直是彭龙期许的校园图景,“我希望学生能在跨文化比较中,思考民族文化的特色和优秀传统,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高级翻译学院研二学生殷晓上学期通过层层遴选被外交部提前录用。在《改造中国:经济改革及其政治影响》一书的读书报告中,她这样写道:“英语为我打开了一扇门,通过阅读诵记英文版本专业名著、文献,开阔了视野,并开始学会从外看中国。”和殷晓一样,很多北外的学生都会利用自己的外语专业优势,定期提交有关外文原著的读书报告,有的还要计入学分。
&&&&“让世界理解中国,首先要读懂世界眼中的中国,然后学会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语境转变话语方式,使人愿意听、听得懂,这是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根本。”韩震说。 (本报记者&邓&晖&张景华&本报通讯员&张文超)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光明网版权所有您所在的位置:
  8月28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牵头,联合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国内外高校等多家单位,共同组建的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成立。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教育部社科司司长杨光、副司长张东刚,中宣部宣教局局长荆惠民,全国社科规划办副主任杨庆存,国家汉办党委书记马箭飞,文化部外联局局长助理赵海生,北京市教委副主任付志峰,北京市外事办副主任张谦,北京市社科规划办副主任李建平,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伊志宏,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曹卫东,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曹志耘,方大集团党委书记何忠华,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助理总经理郑学选,中国南方航空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孔繁生,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方仪等协同创新中心支持和参与单位负责人出席了成立仪式。仪式由副校长金莉主持。
  党委书记杨学义代表学校致欢迎辞,向出席仪式的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多年来关心和支持北外发展与建设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杨学义书记指出,北外组建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是积极回应国家文化战略急需的重要举措,也是充分发挥大学职能,落实&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具体行动。杨学义书记表示,中心成立以后,北外将继续发挥多语种、多学科和国际化办学优势,扎实推进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国际组织以及国内外兄弟院校之间的实质性合作,加快造就一批中国文化&走出去&急需的国际化人才,形成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多语种、复合型学科集群,构建以中国为主导的全球学术组织网络体系,产生和推出一系列具有广泛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标志性成果,为加快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随后,杨学义书记宣读了《关于成立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的决定》。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与杨学义书记、韩震校长共同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揭牌,标志着北外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成立。
  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校长韩震向大会作了《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规划报告》。韩震校长指出,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急需和党政工作关切。韩震校长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阐述了北外开展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对于中心未来的建设规划,韩震校长指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的重点建设任务概括为&1126&任务,即创建一个协同创新体,启动一项战略计划即启动中国文化&走出去&长城计划,构建两大体系即中国文化&走出去&人才培养体系和中国文化海外传播全球组织体系,重点实施六项文化&走出去&工程。
  韩震校长表示,学校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建科学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运行模式;有效汇聚和配置创新要素与资源,实现协同创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强组织保障与支持,确保协同创新中心长远发展。北外将把握国家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历史契机,汇集资源力量,加强协同创新,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北京外国语大学战略共同体学校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伊志宏代表协同创新中心主要参与单位发言,对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表示将与北外充分整合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多方资源,共同建好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讲话中表示,近年来,北外加快战略升级和战略转型的步伐,立足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需求,以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为导向,在国家外语政策和国家语言能力建设、区域和国别问题、公共外交、海外中国学、中国企业&走出去&、国家汉语教育等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北外牵头组建的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以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为核心,整合优势力量、实行强强联合,体现了国家发展需求和学校优势的有机结合,必将为推进文化传承创新、中国文化&走出去&以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出更大贡献。
  李卫红副部长就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提出几点意见:以增强国际学术话语权为目标,大力推动学术话语体系创新;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大力提升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全体校领导、校长助理、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处级干部、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委员、校学科建设委员会委员、教学督学、工会教代会主席团正副主席、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代表人士、侨联负责人、党委组织员、行政督查员、离退休老同志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参加了会议。
  (记者郭玮)
已有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外南方研究院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