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平原新区311会改迁吗到各个乡镇的距离

原标题:山东寿光教育系统奋战抗洪救灾一线

“叔叔,抱抱!”8月25日,在山东省寿光市职教中心的抗洪救灾安置点,最后一批受灾群众在志愿者的帮助下离开校园,踏上灾后重建之路时,一个3岁的小孩跑到教师志愿者徐霖身前用稚嫩的声音说。徐霖弯下腰,抱起这个跟自己儿子一般大的孩子,心头涌起恋恋不舍和欣慰之情。短短3天,徐霖作为受灾群众安置点志愿者的总指挥,忙前忙后调度人员,还自掏腰包买来饼干、巧克力,安抚小朋友们的情绪,与受灾群众结下了深厚感情。

8月19日至24日,受台风“摩羯”和“温比亚”带来的强降雨影响,寿光市遭受严重的洪涝灾害。面对灾情,寿光市教育系统干部教师积极组织,冲到抗洪救灾工作第一线。

8月19日灾情来临前,为确保受灾群众及时转移,寿光市相关镇街81辆校车紧急出动,开辟了安全撤离的“生命通道”。仅19日夜晚至20日凌晨,校车就运送受灾群众420余次,为群众自救赢得了宝贵时间。

8月20日凌晨4点,寿光市营里镇教育学区接到紧急通知:孙河南村急需校车接送村民。此时,孙河南村几乎成为孤岛,洪水已进入外出通道。营里学区紧急调度5辆校车,沿着田间未硬化的泥泞生产路,冒着危险进入村庄,顺利将被困村民转移到安置点。

凌晨5点,羊口教育学区的党员干部教师和校车司机接到信息后,26辆校车全部迅速集结,3个小时每辆车往返五六次,把2210名受灾群众安全送达安置点。

“在群众安置工作中,学校具有受灾群众容量大、教师队伍人数多、易组织等诸多优势。”寿光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李玉明说,寿光市营里、上口、羊口、侯镇4个乡镇的18所学校,先后接到安置受灾群众的任务,各学校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将学校宿舍、餐厅、教室全部开放,学校饮水机、空调、风扇等设备全部调试完毕,全体教师严阵以待,等待安置撤离群众。

在这次群众安置中,寿光市职教中心、上口一中、营里一中等18所学校,累计共安置受灾群众1.8万余人。

8月22日,寿光市教育局召开紧急会议安排部署抗洪救灾工作,把党员、教师组织起来,帮助受灾群众尽早恢复正常生产生活,每天由两名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领教师志愿者到上口镇广陵二村进行对口帮扶。

从8月26日开始,该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全体教师深入受灾群众家庭,开展精准家访帮扶工作,对特别困难学生实行减免学杂费、精准救助等措施,绝不让一名学生因灾失学、辍学。8月27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消防官兵陆续入驻寿光,全市14所学校又积极承担起了10595名消防官兵的后勤保障任务,全体教师又开始了新一轮紧张忙碌的救灾工作。

“在重大灾害面前,寿光教育人敢打硬仗,攻坚克难,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了受灾群众的‘幸福指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干部是共产党和人民的干部,教师是老百姓的教师,教育是老百姓的教育,学校是老百姓的学校!”李玉明说。 (魏海政 董清林 隋艳玲)

泰安新闻在线的文章和资源来自互联网或者站长的原创,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转载请注明

摘要: 外衔交通——   海曙西部片区对外交通系统主要为高速公路系统。   在保留既有绕城高速、杭甬高速、甬金高速的基础上,规划四明山高速公路,作为宁波都市区环线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宁波城近郊,共有14个城镇分区。

其中,海曙西片区是规划面积最大,以山水田林等非建设用地为主,涉及镇村最多的分区

如何将片区内的生态格局统筹维护,推动历史文化特色发展?

由市规划局《宁波市海曙西部片区分区规划》(下文简称《规划》)给出了答案。

今起,《规划》开始批前公示。

长三角重要的旅游基地、生态人文融合发展示范区,宁波名镇名村文化展示区、乡村振兴先行区

宁波中心城绕城高速以西,是四明山与鄞西平原交汇区域,面积约447平方公里。

涉及海曙区8个乡镇1个街道,其中洞桥镇、鄞江镇、龙观乡、章水镇、横街镇行政区域全覆盖,高桥镇、集士港镇、古林镇、石碶街道行政区域部分覆盖

规划期限至2020年,远期展望到2030年。

至2020年,海曙西部片区总人口为22万人,总建设用地规模约在47.12平方公里。

至2030年,海曙西部片区总人口为23.7万人,总建设用地规模约在41.58平方公里。

一区:四明山生态涵养区,即以皎口水库、周公宅水库和溪下水库的水源保护区为核心的四明山区域;

两轴:余姚江、奉化江生态轴,即总规中确定的双“Y”生态轴的三江蓝脉生态轴;

多带:是指绕城高速城市生态带和田园生态间隔带。

一环:为依托联系城镇和主要景区(五龙潭风景名胜区、浙东大竹海)的交通道路,形成的景城联动环。

两心:为依托鄞江镇、横街镇形成的南北综合服务中心,通过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提升,满足区域内品质生活和旅游服务的需求。

两带:为依托樟溪河、光溪河、南塘河、鄞江形成的山水城镇发展带,及依托市域绿道2线和联系鄞江镇、横街镇中心的交通廊道形成的田园复合活力带。

多组团:主要包括洞桥、章水、龙观等各个乡镇城镇集中发展组团。

总面积为161.86平方公里,占总用地面积的36.18%。

生态红线区执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控制措施,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

总面积为177.57平方公里,占总用地面积的39.70%。

生态控制区域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增加,现状拆除与新增建设统筹挂钩。

面积为89.06平方公里,占总用地面积的19.91%。

保护区域内的农田、浅山区域,禁止新的开山、开矿、采石、挖沙、修坟立碑等破坏山体活动,禁止新建、扩建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

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鄞江镇;

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章水镇蜜岩村、李家坑村,横街镇凤岙村;

5个市级历史文化名村——鄞江鲍家堪村、建岙村,章水镇崔岙村,古林镇蜃蛟村、前虞村。

62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1处,为它山堰;省级文保单位4处,为百梁桥、樟村四明山烈士墓、十三洞桥、朱陛墓;区级文保单位57处,为古洞桥、全祖望故居、慧明桥等。

101处文保点,其中鄞江镇17处,洞桥镇6处,龙观乡2处,章水镇9处,横街镇27处,古林镇6处,高桥镇7处,集士港镇25处,石碶街道2处。

除去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同样没有落下。

2个中心镇:横街镇、鄞江镇

中心镇是海曙西主体功能的重要载体,承担区域综合配套服务功能,是区域重要的人口、产业集聚区。

3个一般镇:洞桥镇、章水镇和龙观乡

9个农民集聚区/9个中心村。

海曙西部片区未来主要以旅游休闲、现代农业、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等为主导产业。

将海曙四明山地区建成宁波市都市农业生态休闲区、优质的粮食生产区、特色农林产品生产区。

规划建设2个示范基地和X个特色农业示范区。

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林产品的精深加工和旅游产品的开发,形成一二三产联动。

近期规划4个工业集聚区,即横街镇工业集聚区、洞桥镇工业集聚区、鄞江镇工业集聚区、鄞江镇梅园工业集聚区。

远期结合相关专项规划,考虑鄞江镇古镇保护的需求,撤并鄞江镇镇区的工业集聚区,搬迁至梅园工业集聚区。

三大中心:鄞江镇城镇综合服务中心、横街镇城镇综合服务中心、洞桥城镇综合服务中心;

七大基地:桃源湾休闲度假区、浙东大竹海景区、古村田园休闲综合体、五龙潭风景区、杖锡风景区、鄞江古镇景区、中坡山森林公园

海曙西部片区对外交通系统主要为高速公路系统。

在保留既有绕城高速、杭甬高速、甬金高速的基础上,规划四明山高速公路,作为宁波都市区环线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片区内的公路网形成以国、省道为骨架,其他等级公路为补充,构建对外快速集散通道体系的同时,结合海曙西部片区各乡镇组团发展的特点,实现各乡镇间、景区间的便捷沟通。

完善常规公交系统设施布局,推出富有特色的旅游公交等,打造由中运量公交、常规公交、旅游公交三个层次组成的公交系统。

根据对各乡镇的公交客流预测,2020年共规划5个公交首末站(其中一个为公交枢纽站),规划总面积约3.32万m2。

至2020年在鄞西地区的横街镇、洞桥镇、鄞江镇、章水镇、龙观镇中共设置31个公共停车场,总停车泊位达2660个。记者张颖

(文中资料来源于宁波市规划局)

原标题:涉及8个乡镇1个街道,海曙西片区未来将成乡村振兴先行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原新区311会改迁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