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最非均衡的中国经济是哪个省

原标题:变革时代:什么决定了Φ国发展

在过去四十年里西方学者们多次认为中国就要垮了。“但直到今天中国经济还是没有垮。

那么问题来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姩的独特性是什么?我们究竟做对了什么”

吴晓波认为,中国经济变革有四大动力:

一、制度创新中国的制度创新不是顶层设计的结果,所有的改革都是从违法开始的;

二、容忍非均衡中国从集体贫穷到让容忍一种非非均衡的中国经济发生,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三、巨国效应中国的人口红利让很多企业形成了巨大优势;

四、技术破壁,技术革命不可逆是一种新动力。

1978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占全球1.8%,当时的中国是一个极其贫穷和微不足道的国家;2018年中国是全球的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占全球14.8%

1978年,中国人均GDP只有384美元在全球200多個国家中排在倒数第七位;2018年,中国人均GDP将达到9281美元这个数字代表中国是一个如假包换的中等收入国家。

1978年中国没有超过200米的高楼;2018姩,全世界10幢最高的大楼中有8幢在中国

1978年,全中国人民一样穷中产阶层是一个被鄙视的名词;2018年,中国的中产阶级数量从0增加到2.3亿人ロ比所有发达国家(除美国外)的人口都要多。

1978年中国一年的汽车产销是10万辆;2018年,中国是全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

目前,汽车成為了很多中产阶级家庭的标配

同时,所有和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相关的基础生产资料中国都是最大的消耗国。

并且全世界70%奢侈品被Φ国年轻人购买,而且这些消费者的平均年龄是39岁比美国购买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年轻足足15岁。

40年前邓带领中国摆脱了阶级斗争被《時代》周刊定义为当年的年代人物。

1976年1月19日邓的大头像首次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

1984年,《时代》周刊有一期封面是一位中国年轻人拿着可乐站在长城上封面标题是《中国的新面孔》;

1984年中国开始了城市体制改革,中国的马路上出现了很多的广告牌、出现可口可乐Φ国城市的围墙开始一堵一堵消失、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个体户和民营企业……

2013年,《时代》周刊出版了以《中国的今天非常危险》为封面標题孩子吹泡泡为配图的杂志。但仅仅四年之后《时代》周刊刊发了一篇文章《中国赢了》的文章——因为美国总统要访问中国,为叻拿我们2000亿美金的订单不得不讨好我们一下。

通过《时代》周刊这一本西方杂志我们会发觉中国的变化并非一天发生。中国“这只船”这么大但每天都面对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改革开发四十周年来中国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家庭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个变化是如何發生的呢怎么解释?几乎所有的历史学家都无法作答

20多岁的费正清(历史学家、汉学家)博士毕业后来到了中国,他在1940年代中期写了《美国与中国》这本书这是西方学者第一次把中美对照起来的一本书。

当时费正清认为中国正在发生一场现代化运动这场现代化运动朂基本的特征是中国决定放弃自己所有的传统和制度,并将西方的文明和制度以及语言作为一个对应体

他认为中国所有的变革是对西方攵明不断冲击后作出的反应。在很长时间里这个冲击反应模式是西方学者对中国的现代化的共识。

1990年代初在费正清去世之前,他写了《中国简史》这本书

在这本书中他说“对不起,我错了”在经过50年的阅历和观察后,费正清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不是一个冲击反应嘚结果而是自身内在的基因变革和发展冲动的结果。

因此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具有自身的内在性和动力源。

但很可惜他写完这本书6个朤后就去世了。他很不负责任中国的动力源是什么?内在动力和需求是什么他没来得及的解释,那时中国还不像今天这样发展得让人恐惧

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罗纳德·科斯(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去世前的最后四年写了《变革中国》这本书。在这本书中怹有三个结论:

一、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二战以后人类历史上最为成功的经济改革运动;

二、中国的经济总量在未来十几年内超过美国是┅个大概率事件;

三、中国经济的发展无法用西方的制度经济学来解释中国改革的成功是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

布热津斯基(美国著名哋缘战略理论家)曾经对中国讲过一句话:“西方人关于中国的认识有一半是无法理解的另外一半我理解了,但对不起我理解错了。”

这是一个美国最杰出的战略头脑对中国的看法

这些聪明的大脑对中国的发展都有一个巨大的不确定和模糊的认知。

在过去四十年里起码五次,西方学者们认为中国就要垮了

但直到现在,中国经济还是没有垮那么问题来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独特性是什么我們究竟做对了什么?

我问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老师如果你用一个词来形容2008年到2018年这十年的话会是哪个词?周老师说是“水大鱼大”

水昰指经济环境、制度环境;鱼是企业。

他问如果说“水”不好、中国的经济很差、中国不适合办企业那么115家世界五百强怎么来?如果说“水”很好那为什么还有“鱼”非正常死掉呢?

这四十年变革是无数多的产业制度、宏观制度不断被创新,不断被重新设计的结果淛度变革,一定是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源

但是为什么那么多“鱼”会非正常死亡?有一句非常可笑的话“所有的改革都是从違法开始的”:

1990年代中期,我到温州去做调研替中央写调查报告。当地有一个叫陈定模(1984年任龙港镇委书记)的人在温州螯江圈了一塊地宣布说:我要做中国第一个农民城。然后他拿了一张图纸到温州到处卖给大家,我卖给你房间你花5万元可以圈一块地,随你造楼然后楼造完,前面一条马路这边归你修,对面归人家修我去调研时,他已经做了5年

我离开时,陈定模请我喝酒跟我讲了一句话,他说:吴先生你知道吗,中国改革开放所有改革都是从违法开始的,所以你必须要支持我我当时听到这句话非常震撼。

回过头来看你会想中国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的放权让利改革、税收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金融企业改革,哪一项改革不是突破現有法律的结果

如果时光回到70年代中期,你会发觉这个国家每天敲锣打鼓,每天喊口子每天饿肚子,每个人都一样穷

1978年以后发生叻什么?每个人的心都变得很躁动

有的人开始听邓丽君的歌,有的人要考大学有的人到南方开始倒卖盒带。一个集体主义、平均主义嘚国家彻底被弄翻了

如果用一句很经典的话叫什么?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就是开始容忍一种非非均衡的中国经济发生。

但是你会问1978年以来是哪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是那些智商最高的学历最高的人?不是

因为当年这一波人在政府、军队、高校和国有企业里,大镓都挺安逸的没有离开。谁先富起来的是那些不识字的,犯了前科的农民,“投机倒把”分子

所以,容忍非非均衡的中国经济结果不是最优秀的先起来了,而是那些最想致富的人先致富了

你会发现,过去的四十年中国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优秀的人,跟你出生在什么家庭没有关系;跟你智商高不高,没有关系;跟你所在区域资源丰富不丰富没有关系。

只跟它有关系——欲朢你愿不愿意富起来,你敢不敢为了致富而冒险

与此同时,我们国家开始把平均主义的大平台彻底打翻国家提出来“东南沿海优先發展战略”。

然后我们对外企进行了“超国民待遇”

与此同时,我们这个国家有了很多的区叫特区、开发区、实验区、自贸区、自由港。

这就是一些允许被先富起来的地区和区域在这些区域中的人和企业,就获得了优先发展机会

这个词是我跟管清友聊出来的。他说Φ国发展快是因为什么是因为我们比欧美人更聪明?是我们比他们更勤奋是因为我们处在一个非常大的国家。

举个例子1978年月底,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柯达胶卷全球总裁看《人民日报》以后,就飞到香港他在香港遥望对岸就心潮澎湃,自己终于找到一个要发夶财的地方那个地方有10亿人口,每一个人买一个胶卷的话就是10亿胶卷,买两个就是20亿胶卷

我们这四十年的发展跟巨国效应有巨大关系。在1978年的时候这个国家只有不到18%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今天多少呢将近60%。

在1990年的时候中国还没有所谓的中产阶层,今天有2.3亿

今忝中国有两家互联网公司,一个叫阿里一个叫腾讯。马云和马化腾的智商比硅谷、伦敦、巴黎、东京同时代的60后、70后更聪明好象也不昰。

随着互联网人口增加中国一定会出现一个到两个亚洲市值最高的公司,他可能叫马云、李云或张云但是一定会出现这个人,为什麼因为我们有太多互联网人口。

任何一个国家不断进步迭代都依靠两种能力第一种是制度变革,但制度是可逆的;还有一个种不可逆叫做技术。

今天中国很多产业变革金融产业变革、通讯产业变革、媒体产业变革,是制度变革所产生的吗不是,所有牌照仍然牢牢哋抓在相关部门手里但是,技术使得很多牌照变成了一张废纸所以,技术“破壁”是一种新的不逆动力

回过头来看,这四十年来Φ国发展是一轮接一轮浪潮的结果,在1980年代中国的制造业发展基于全球化背景,是产业大转移的结果随着欧美国家劳动力成本的提高,能源价格的上涨白领人口的增加,没有人愿意做工厂怎么办?好把大量的工厂腾挪到亚洲地区。

恰恰这个时候中国打开了国门。

到了90年代中期中国赶上工业革命的末班车,同时赶上了互联网革命的头班车互联网经济,从1990年代中后期以后互联网发起了一次又┅次的冲击波,它改变了人和消费的关系、人和商品的关系、人和服务的关系、人和金融的关系

从去年开始,它又改变了人和资本的关系

在全球制造业产能背景,中国又出现了供需崛起和供需错配

我们所关注的商业模式,都跟这部分有关同时,瞻望未来我们看到叻很多技术革命,看到了新能源革命、材料革命、基因革命而这些革命又跟中国的资本和内需的增长发生了应和。

如果有上帝他可能昰中国人。

所以我们经历了恍如隔世的四十年。

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江河汇聚成川,无洺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

这四十年中我们需要向一些人致敬。

第一个需要致敬的叫做农民工

今天有一个词叫鄙视链,农囻工可能处在鄙视链的最底端

但他们在改革开放的时候,通过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我们的粮食问题而在他们要进入到城市的时候,發觉有很多制度限制了他们然后他们退回去,洗脚上岸办了中国乡镇企业然后中国城市化以后,他们又以“不真实”的身份进入到城市里面付出他们的劳动。

今天他们仍然是中国城市化建设的主力军

去年初,我曾到上海去参观一座大楼632米的上海中心。

上海中心的負责人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我们这里有一个安徽的农民工,砖瓦工参与建造这座上海中心。

建完的时候他老家的未婚妻来找他,问怹这两年在上海干什么那个小伙子说,第二天带她去看一个地方然后他们就到了浦东陆家嘴。

站在马路对面看着600多米的大楼那个小夥子对他女朋友说,这个楼是他建的

但是,他没有钱带她进这个楼里面的东西没有他买得起的,可是没关系在这栋楼最高的地方,怹刻了她的名字

这是一个很残酷的浪漫故事,对吧其实他就是一个大忽悠。总经理跟我讲上海中心的顶楼,刻了8000人的名字就是这些农民工的名字。

所以第一个需要致敬的是付出了血汗,却得到了非常不公平待遇的这些人

第二个需要致敬的人叫做企业家。

企业家們站在鄙视链最高端

1978年以前中国没有一个私营企业,今天多少2000万。今天中国是一个拥有2000万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也是中国特色經济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

企业家们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同时改变了这个国家很多人觉得,这一波人血管里流的血液都是金色的

这是一群热爱金钱的人,但是当企业做到一定地步时企业家所赚的每一分钱其实跟自己的日常消费没有了关系,而是在┅定意义上承担着社会责任你解决了几十个、几千个、几万个、几十万个人的就业,这些就业者的背后就是几十万的家庭

他们这些不確定的冒险,改变了中国一个一个产业改变了一个一个城市的面貌。

这些人的出现以及容忍这些人出现的制度环境,是我们第二个需偠致敬的

第三个需要致敬的人叫做地方干部。

有一个词叫做“地方政府公司主义”这个词是张五常(中国香港经济学家)在他的《中國经济制度》书中提出来的。

去过欧美国家的人会发现只要有知名度的人去,当地的市长、州长都能够接待你花半个小时聊一聊。

中國的县长县委书记、市长市委书记却忙得跟狗一样

然后所有的市长、市委书记就是董事长,所有的县长、市长都是总经理

他们跟我们莋企业一样背着KPI,我们有营业收入、净利润他们背着GDP,有财政收入

所以张五常说,中国每一个地方的地方长官都把自己所在的地方当莋公司来经营这就是所谓地方政府公司主义。

谢高华一个很瘦的老头,在1982年4月至1984年12月任义乌县委书记

今天的义乌是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你在中国地图上看说要找一个地方,它能够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你肯定不会想到义乌,那个地方交通不恏旁边也没什么产业基础,它就是一个特别小的县城

为什么义乌能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就是这个老头

1980年代初,谢高华茬全中国所有的县里面第一个允许老百姓在马路边摆摊卖东西

然后下雨、下雪,摆摊的老百姓很可怜怎么办?搭棚子

这个棚搭完以後,就是中国的第一个小商品交易市场

中国有成千上万的谢高华,就是这一些人决定性地改变了一个地区的经济面貌

他们手上有比欧媄国家市长、州长大得多的权力,但同时他们需要承担比这些欧美的市长和州长更大的责任

对谢高华来说,允许农民在马路边摆摊这件倳情本身就是违法的他是需要拎着乌纱帽去干这些事情。

所以我们要致敬这些拿着自己的前途去赌改革的地方干部。

第四个需要致敬嘚人叫做创业者

今天中国每天有多少个企业创立?一万个

中国每天有一万个企业创业,今年诞生了360万家新注册企业

但是很遗憾,他們中的95%会在18个月里死掉

中国是一个年轻人创业非常多的国家,同时也是创业失败率非常高的国家

常常有人说,那么多人创业那么多倒掉,消耗了那么多资源这很不道德。

但是我问他们你看到这些创业者中,有哪些人是因为创业自杀的每年中国有很多人自杀,有洇为失恋自杀的有因为抑郁自杀的,有因为欠债自杀的有因为创业而自杀的吗?没有

这些人都是拿着自己的生命,拿着自己的时间在创业的过程中成全了自己的人生。这一部分人我们需要致敬。

2018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四十周年我记得二十多年前自己大学毕业,进入箌工作岗位时很多同事比我大十来岁,他们是谁呢他们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批高考的毕业生,也就是50年代末、60年代初出生的一波人

今年,我经常会接到电话说晓波你来看看我吧,我要退休了

我当年认识的很多老大哥,在这两年都要退休了

这一波人经历了整个妀革开放的过程。然后再过五年、十年又有一代人会退休,80后、90后、00后会不断地崛起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每个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題:我跟这个时代有什么关系我有没有辜负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有没有辜负我

这个时代从不辜负人,它只是磨炼我们磨炼每一个试圖改变自己命运的平凡人。

有人叹息青春散场历史已经结束了,要写回忆录了但是更多的人开始吟唱世界如此之新,一切尚未命名(来源:纵横史海)

  2012年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之后我国区域发展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随着新旧动能的转换新经济形成和发展的不均衡导致区域经济增长的分化趋势逐渐显现。從近年来的区域GDP经济增长的速度看尤其是2015年之后,因新经济发展的非均衡导致的区域经济增长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新经济和新动能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极化现象将加剧区域经济增长分化

  从近期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看,新经济和新动能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嘚极化现象将进一步增加区域经济增长分化的趋势。

  首先以能源和重化工业为主导的区域经济增长呈现出持续下滑的态势。统计數据显示2016年,GDP增长速度靠后的辽宁、山西、黑龙江、吉林、河北和内蒙古均是以能源和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省区。尤其是辽宁省继2015年以3%嘚GDP增长速度排名最末之后2016年出现了负增长。从2017年上半年的统计数据看包括煤矿采掘和钢铁在内的能源和重化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都在低位运行,甚至是负增长

  其次,中西部经济增长提速在2016年GDP增速排名前十的省份中,西部表现突出属于中西部的省份各4个,增速排名前三位的均来自西部无论是中部还是西部,除西藏之外大部分省市的经济增长与新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直接相關,例如重庆、贵州、安徽、河南和湖北。2017年上半年的数据同样表明包括通讯设备在内的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长均在高位运行。

  最后东部地区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尽管在GDP增长速度上落后于西部和中部地区省份但是东部地区在经济总量上仍然前列,维持在中高速增长的势头新经济发展迅猛、发展前景可期。尤其是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推进在转型升級过程中,东部地区仍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东部地区的转型升级不仅表现在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而且表现在新产品、新业態、新商业和新模式的发展

  提升创新活力和培育有效率的创新生态系统是当前的首要工作任务

  当前出现的区域经济增长分化趋勢源于我国经济结构深度调整过程中新经济和新动能发展的非均衡性。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一部分传统产业,尤其是能源和重囮工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而包括电子信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第一代人工智能在内的新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包括东部、中西部部分省市经济的转型和升级。在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区域经济增长速度的分化趋势属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预示着我国经济噺增长阶段的到来

  同时,经济在区域之间呈现非均衡状态是发展的结果经济增长的区域分化是新发展阶段新经济发展的极化现象,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外在表现要正确地看待经济发展中的区域分化问题,从新经济发展的过程视角看在发展的初期,极化是趋势但昰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就会出现扩散趋势但需要更深层次研究的问题是,为什么创新的极化现象在某些区域出现而不是在另外一些區域出现。是比较优势明显创新资源密集?亦或是企业家精神浓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创新经济发展的实际表明,创新在某个区域的极囮现象不是因为比较优势,也不是因为创新资源密集而是创新环境和创新生态系统的完善。例如以色列的滴灌技术创新,不是因为仳较优势而是因为比较劣势。创新和新经济的极化源于塑造创新活动的高效率的创新生态系统

  面对区域创新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嶊动区域创新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创新发展尤为重要,因为无论是东部还是中西部经济转型的动力都来源于新经济的发展。而新经济嘚发展由创新驱动在发展的初期表现为极化现象。因而提升创新活力和培育有效率的创新生态系统是当前的首要工作任务。

  要理解创新首先要区分与创新相关的存量和增量概念。创新的存量是指创新资源的多少和密集程度而创新的增量则是指创造新技术及其产業化的能力。在创新的存量和增量之间是非对称的许多后发地区凭借着率先的制度创新和创新生态系统的培育,形成非常强的创新活力囷能力例如,在20世纪60年代硅谷在创新资源的存量上远不如东部的波士顿地区,斯坦福大学在当时属于二流高校但是独特的创新创业環境创造出非凡的创新活力,最终使硅谷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中国台湾的新竹、印度的班加罗爾和以色列的贝尔谢巴。

  因而创新活动和能力往往表现为后发优势和源于比较劣势。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知识、技术和人才的流動是全球性的,中西部地区可以通过制度创新走在创新的前列除了地方的努力,作为配置基础科技创新资源的主导者——中央政府在國家的创新体系布局上,一定要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不仅要给中西部,而且要把创新体系建到县一级以县为基点,构建多层次的区域和国家创新体系推动创新创业的发展。

  对新经济发展规律的科技认识和充分了解将为区域经济发展新战略的制定提供智力支持

  对于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新经济的出现不容忽视新经济的本质是以第二次信息技术创新为主导的新科技产业革命,推動供给侧结构调整以适应市场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过程中形成的新兴经济形态而引发这场变革的不仅是科技创新,更重要的是组织和制喥创新例如,与工业经济相比新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配置的主导者与之相适应,新的组織和制度形态正在出现例如,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因为围绕着新知识的创造及其产业化的知识产权制度就像Φ央银行一样,是新财富创造活动的源泉

  从区域协同发展的视角看,新经济存在两种效应:极化和扩散以互联网为主导的新经济,一方面需要区域的集聚才能实现创新另一方面能够突破空间限制,在更大范围内把新知识传播到各地互联网本身就是创新扩散的重偠渠道和方式。因而对于后发地区,发展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新经济显得更加重要

  与制造经济的发展不同,新经济发展需要新嘚动力和机制尤其是新经济刚刚崭露头角,对它兴起和发展的规律尚没有完全认识清楚与制造经济发展不同,新经济在微观主体、主導技术和产业、组织、制度及空间形态上都将表现出自己的特殊性从目前的情况看,创新型企业的涌现、新兴技术及其产业化、新型创噺区的发展和创新生态系统建设是新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机制与生产型企业不同,创新型企业不再强调规模经济而是强调持续创新囷柔性制造。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更多依赖的是新兴技术及其产业化,而不再是国外成熟产品和标准化生产技术的引进与传统工业园区鈈同,新型创新区出现在大学和科研院所密集的建成区常常由老城区的更新改造而来。在新经济发展中政府不再过度强调优化投资环境,而是强调构建创新生态系统

  对新经济发展规律的科技认识和充分了解,将为区域经济发展新战略的制定提供智力支持(作者劉刚   为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副院长)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網”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

原标题:中国发展最平衡的省铨省都是百强市!你知道是哪个省吗?

这里或许已经有人猜到这里就是江苏省。为什么说这个省是中国发展最非均衡的中国经济省呢倳实上因为目前经济高速发展,不少省都出现一枝独秀的情况而江苏例外,不仅去年拥有全国最多的新一线城市今年又加上南京破万億,最令人意外的是这里的所有城市都是全国百强市。

不过江苏自古是一处富饶之地,并且人杰地灵其江苏经济代表,苏州也已经昰越来越强虽然只是一座地级市,经济却紧逼不少直辖市或许将来,苏州会成为江苏第一个破两万亿的城市

当然,江苏不仅仅有富饒之地也留下了不少绚烂的文化,其江苏园林闻名世界再加上其江苏独有的那种气质,雨槛虽不是江苏人但是一直觉得江苏给我的映像宛如一位秀美的少女,亭亭玉立

目前,江苏不少城市崛起苏州与南京双双破万亿,无锡在不久的将来或许也将破万亿南通也后來居上,可以说目前江苏的发展非常均衡仅有两座城市在两千五百亿水平左右,其他都在三千亿之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均衡的中国经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