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物理学家排名的具体是谁

很多物理学家都是学数学出生的。。。
理论物理学家吧。。。纯印象流

很多物理学家都是学数学出生的。。。

物理学家对数学知识都很精通
科学领域最顶尖的人选择自己的方向只是根据自己喜欢什么选择。

理论物理学家的数学功底肯定不差 我选数学
作为数学系学生投数学家一票,纯粹是膜拜Grothendieck这位比上帝还厉害的数学家。

爱德华威顿表示:劳资菲尔兹奖都拿了,就是拿不到诺贝尔物理学奖。。。。。。。
不过我还是认为这两个不好分高低,哈哈
作为数学系学生怒答一发
数学家有非常多的分枝:
搞基础数学(代数,几何,方程,概率,理论统计等等)
搞应用数学(优化,运筹,控制等)

不同的分支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个人认为从聪明角度来看,数学里面最需要聪明的分支是基础数学。中国真正做基础数学的教授可能只能在个别985学校里面找到,其他价格的学校的所谓数学教授要不就是搞别的方向(就是那种严格来说不算数学的),要不就是混日子教教课。

理论物理学家其实基本上都是理论数学家(尤其是研究微分方程理论,集合论和群论),前两年菲尔兹奖(数学最高荣誉)不就给了一个做KLM随机微分方程的物理学家。就是说到了最顶尖的级别,理论物理学家和理论数学家不分支,可以认为是同一类。

最后的结论是:最顶级的两者是相等聪明,因为就是同一群人。

看爱因斯坦传,当年爱因斯坦也为了学数学还是物理很烦恼,自嘲为布里丹的驴子,为了两堆一样的干草犹豫不决。
最后决定搞物理,因为他觉得数学分支太多,随便一个分支都能轻易消耗掉一个人的所有精力。
印象里后来他搞相对论,在数学方法上好像还请教过专门搞数学的朋友。

所以我觉得实在是术业有专攻,难分高下。



物理学家对数学知识都很精通


算了吧……爱因斯坦很多时候都要带个学数学的提醒他用啥定理和具体公式....

搞生物的和搞医学的哪个厉害?

作为数学系学生怒答一发
数学家有非常多的分枝:
搞基础数学(代数,几何,方程,概率,理论统计等等)
搞应用数学(优化,运筹,控制等)

不同的分支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个人认为从聪明角度来看,数学里面最需要聪明的分支是基础数学。中国真正做基础数学的教授可能只能在个别985学校里面找到,其他价格的学校的所谓数学教授要不就是搞别的方向(就是那种严格来说不算数学的),要不就是混日子教教课。

理论物理学家其实基本上都是理论数学家(尤其是研究微分方程理论,集合论和群论),前两年菲尔兹奖(数学最高荣誉)不就给了一个做KLM随机微分方程的物理学家。就是说到了最顶尖的级别,理论物理学家和理论数学家不分支,可以认为是同一类。

最后的结论是:最顶级的两者是相等聪明,因为就是同一群人。


牛顿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
还发这一大堆所谓干货是有多无聊

由于智商这个词语是人为规定的智商测试的评分。
所以我认为应该按照分数来说,目前有记录的智商最高的应该还是数学家陶哲轩,他10岁之前就达到了230分的高分。
物理学家没有超过他的。
同样无敌.物理学家的理论也要数理支撑的!

作为数学系学生投数学家一票,纯粹是膜拜Grothendieck这位比上帝还厉害的数学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列两幅图:图(a)图(b)请回答:(1)图中所示二人是20世纪著名的..”主要考查你对  相对论的创立(爱因斯坦)量子论的诞生和发展  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 爱恩斯坦创立相对论:1、历史背景:
    (1)19世纪科学得到了飞速发展;
    19世纪末,物理学界连续发生了三个重大事件,这就是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这三大发现以实验事实使得原子不可分、不变化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动摇。物理学家们曾认为的似乎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的经典物理学体系,从根本上出现了动摇,这就是所谓的“物理学危机”。经典物理学所研究的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易于理解的宏观世界,三大发现所揭示的却是人们没有直接经验的微观现象,这表明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已经深入了一个层次。物理学的“危机”没有吓倒大多数物理学家,他们继续向前探索,于是产生了以量子论和相对论的建立为标志的物理学革命,物理学从此开辟了新的天地。
    (2)经典力学无法解释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发生的现象。经典力学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无关,存在着绝对的静止和绝对的时间。这与人们的一般看法一致。但到了19世纪,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面临着挑战。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在一篇瞻望20世纪物理学的文章中,就曾谈到:“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然而,正当物理学界沉浸在满足的欢乐之中的时候,从实验上陆续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发现。如固体比热、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原子结构cdotscdots这些新现象都涉及物质内部的微观过程,用已经建立起来的经典理论进行解释显得无能为力。特别是关于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运用经典理论得出的瑞利——金斯公式,虽然在低频部分与实验结果符合得比较好,但是,随着频率的增加,辐射能量单调地增加,在高频部分趋于无限大,即在紫色一端发散。这一情况被埃伦菲斯特称为“紫外灾难”;对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所得出的“零结果”更是令人费解。实验结果表明,根本不存在“以太漂移”。这引起了物理学家的震惊,反映出经典物理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两件事被当时物理学界的权威称为“在物理学晴朗的天空的远处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然而就是这两朵小小的乌云,给物理学带来了一场深刻的革命。
    2、相对论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1)提出:1905年刚刚得到博士学位的爱因斯坦发表的一篇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文章,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引发了二十世纪物理学的另一场革命。
    (2)内容:相对论包含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加,同时,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的变化而变化,即会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
    广义相对论认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不仅取决于物质的运动情况,也取决于物质本身的分布状态。
    狭义相对论:1905年6月,爱因斯坦完成题为《论运动媒质的电动力学》的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论。此后,爱因斯坦又连续发表几篇论文,建立起狭义相对论的全部框架。
    广义相对论:1915年,爱因斯坦完成了创立广义相对论的工作,并于1916年写成总结性论文《广义相对论的基础》。这篇论文的发表宣告了广义相对论的诞生。
    (1)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它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从本质上修正了由狭隘经验建立起来的时空观,深刻地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即:揭示了时空的可变性、时空变化的联系性,树立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物质观。这一理论被后人誉为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2)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发展了牛顿力学,将牛顿力学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 艾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美籍德国物理学家。


    1879年3月14日诞生在德国乌尔姆的一个犹太人家中。
    1894年举家迁居意大利米兰。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工业大学。1901年入瑞士国籍。
    1902年6月至1909年10月,在瑞士专利局任技术员。1909年10月,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
    1911年3月,在布拉格任德意志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1912年10月,任苏黎世工业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
    1914年4月,在柏林任德国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兼柏林大学教授。
    1933年,因受纳粹迫害,移居美国。1940年入美国国籍。1955年4月18日逝世。
    爱因斯坦被认为是最富于创造力的科学家,他不但创立了相对论,还提出了光量子的概念,得出了光电效应的基本定律,并揭示了光的波粒二重性本质,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此荣获1921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同时,他还证明了热的分子运动论,提出了测定分子大小的新方法。

    爱因斯坦没有因为相对论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原因: 美国科学史专家罗伯特·马克·弗里德曼博士耗时二十多年,通过发掘与诺贝尔奖评奖当事人有关的大量书信、日记、评审报告等素材,撰写成一本有关诺贝尔奖评奖内幕的书,这本书的书名是《权谋:诺贝尔科学奖的幕后》,已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译本。那么,在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审委员会里,究竟是谁不想让爱因斯坦获奖?该书作者揭示出,这个人是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权威古尔斯特兰德。这个著名医生说:“爱因斯坦的理论作为一个智识成就不具备可考虑授予诺贝尔奖的物理学价值。”结果,古尔斯特兰德毫不费力地在委员会中做了一个经典的外科“手术”,成功地“切除”了爱因斯坦获奖的可能性。另外,委员会另一个核心人物哈塞尔贝里对爱因斯坦的理论也无好感。直到1922年,哈塞尔贝里去世,奥森添补了委员会的空缺,爱因斯坦才得到获奖的机会。事实上,在这件事情上,奥森也颇费了一番心思,其策略是不以委员会中大多数人反对的相对论,而是以普遍被接受但是重要性稍逊的光电效应定律,提出为爱因斯坦授奖,他成功了。应该说,是爱因斯坦为诺贝尔奖增添了光彩,而不是诺贝尔奖成全了爱因斯坦。


  •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和放射性的发现,打开了原子的大门,使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了原子内部。
    (2)大量的实验表明,微观粒子的运动不能用通常的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进行描述。量子论在这种背景下诞生。
    2、量子论的诞生、发展和量子力学:
    (1)诞生: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
    ①爱因斯坦利用量子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出现的现象及光的本质,进一步推动了量子论的发展。
    ②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把量子论用于原子结构的研究,创立了原子结构的理论。
    ③经过这些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到1925年左右量子力学最终建立。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世界粒子运动规律的科学。
    3、量子论和量子力学的影响:
    (1)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
    (2)量子论与相对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并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
    (3)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4、量子论诞生的意义:
    它与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相对论和量子论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它们的提出,不仅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进步而且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了微观世界。
  • 普朗克和量子论的发展:普朗克(1858—1947)是近代伟大的德国物理学家、量子论的奠基人。1858年4月23日生于基尔。1879年普朗克在慕尼黑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先后在慕尼黑大学和基尔大学任教。1900年,他在黑体辐射研究中引入能量量子。12月14日,在德国物理学会的例会上,普朗克作了《论正常光谱中的能量分布》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他激动地阐述了自己最惊人的发现。他说,为了从理论上得出正确的辐射公式,必须假定物质辐射(或吸收)的能量不是连续地而是一份一份地进行的,只能取某个最小数值的整数倍。这个最小数值就叫能量子,辐射频率是ν的能量的最小数值ε=hν。其中h,普朗克当时把它叫做基本作用量子,现在叫做普朗克常数。由此,量子论创立。由于这一发现,普朗克获得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一生发表了215篇研究论文和7部著作。在普朗克诞辰80周年的庆祝会上,人们“赠给”他一个小行星,并命名为“普朗克行星”。量子论不仅给光学,也给整个物理学提供了新的概念,故通常把它的诞生视为近代物理学的起点。
    第一个意识到量子概念的普遍意义并将其运用到其他问题上的科学家是爱因斯坦,他建立了光量子理论解释光电效应中出现的新现象。此外,玻尔、德布罗意等许多科学家也对量子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量子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古典量子论(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索未菲、康普顿),量子力学(德布罗意、薛定谔、海森伯、约尔丹、玻恩)以及最新的相对论量子力学或量子场论。但是,否定量子论或对它有疑问的科学家也不少,即使是赞同量子论的科学家之间也有很大的争论,如爱因斯坦和玻尔。尽管人们对量子理论的争论一直没有消除,但它在实践中获得的成就却是令人吃惊的。用量子理论来研究金属和宝石这些晶体,可以解释很多现象,例如,为什么银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却不透光,金刚石不是电和热的良导体却透光?实际上,更为重要的是量子理论很好地解释了处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半导体的原理,为晶体管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而且量子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前景也十分美好。科学家认为,量子力学理论将对电子工业产生重大影响,是物理学一个尚未开发而又具有广阔前景的新领域。

以上内容为魔方格学习社区()原创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说起民国的才女,世人只知道林徽因、陆小曼,却不知有这么一位奇女子,静静地等待破茧成蝶。虽然有着众多的追求者,但是她从不轻易接受他们的追求。她不仅科学才能出众,文学才能也不差。作为民国十大才女之一,却很低调,她就是吴健雄。

1912年,吴健雄出生于江苏苏州太仓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作为吴家出生的第一个女孩,十分讨人喜欢。吴健雄的父亲是一个十分开明的人,提倡男女平等,因此,从小就能和家里的其他兄弟一起读书写字。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吴健雄任小学教师。但是在父亲的鼓励下,她决定到大学去深造。到大学后,浩瀚的知识海洋向她敞开了大门,翻阅着爱因斯坦和居里夫妇等人的著作,很快便沉浸在其中。二十多岁的吴健雄,在物理学的海洋里不断地充实自己。少女时期对居里夫人的崇拜,和现实交织在一起,她自己都不知道,二十年后自己会被成为"东方居里夫人"。

1936年,吴健雄在叔叔的资助下到美国留学,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师从劳伦斯、奥本海默学习物理学。直到1940年,获得博士学校,在这期间,吴健雄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她的博士学位论文发表在物理学界最权威的《物理评论》上。当地的报纸称她为"东方居里夫人"。

1942年,与袁家骝博士结婚。袁家骝是袁世凯次子袁克文之子。他也是一位物理学家,曾获得过美国科技大奖。虽然是袁世凯的孙子,但袁家骝身上并没有多少公子哥的味道,吴健雄对他情有独钟。

1944年,当时她还没有加入美国国籍,以未入籍的身份参与了美国的原子弹制造"曼哈顿"计划,她也是其中唯一的女科学家。由于她在核物理上精深的造诣和奥本海默的赏识,她从事的是原子弹制造最为核心的部分。

吴健雄负责的工作大大地缩短了原子弹的制造进程。1945年,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大大地减少了盟军的伤亡。人们都说她的公公是"卖国贼",但是她协助研制的原子弹,却最终打败了日本。

1956年她和丈夫已经买好返回大陆的船票,本来有机会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却由于李政道和杨振宁的研究留了下来。世人都知道李政道和杨振宁是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是世界闻名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却不知道他们也曾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深深怀疑。正是吴健雄用β衰变实验验证了"宇称不守恒理论",助力杨振宁和李政道登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对吴健雄来说,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吴健雄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物理学。1936年,离别父母,远走美国,却没想到,这一走,就是永别。1997年在纽约去世,遵照本人遗愿,丈夫袁家骝带着她的骨灰,安葬于她的故乡浏阳河镇上。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物理学家排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