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爸有抑郁症上个月割腕割喉咙痛的像刀割一样,好在及时抢救,昨天又东想西想说要搬出去住我该怎么办

【转】一位抑郁症患者告诉你抑郁症为什么导致自杀_抑郁症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24,066贴子:
【转】一位抑郁症患者告诉你抑郁症为什么导致自杀收藏
这个答案我写完了有很久,没有发出来,一直都不知道是否要匿名,也不知道怎么描述当时那种感触。我们都知道人是有情绪的,也是有情感的,固然情绪,情感都是变化不定,固然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时期总是会某一方面的因素占据更盛的位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某些曾经困扰我们的负面情绪也会渐渐消逝。可是,抑郁症不是“情绪低落”。很多人以为抑郁症是由情绪低落引起的,我想说,不是的,至少我不是的。有很多人觉得自己情绪低落,怀疑是不是得了抑郁症,那也不是的,只是抑郁,不是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病,“情绪低落”是病症亦或者诱因。我在高一不幸患上抑郁症,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还会难以名状的痛楚。那个时候的自己,情绪低落,浑身无力,对社交恐惧,常常出现幻听和幻觉,严重时甚至身体出现莫名刺痛,眼睛常常自动放空,无法对焦,外面的世界一片模糊,脑海里常常会有另一个我绝望的的嘶吼,不停的讽刺我,告诉我是那么的孤独而无助。后来我才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重度抑郁了。我常常逃课,跑到操场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发呆,谁也不知道我做了什么,大家只是觉得我不守纪律,不爱学习。我仍旧跟正常人一样社交,一样活着,只是我逐渐开始强烈的社交恐惧(很多年过去,我依然社交恐惧,上一次采铜问我为何惧怕被关注,即源于此。),成绩一落千丈,当时学校同级生1200人,我从入校的前一百退到后一百。高一上学期期末,领到成绩的那一天,父亲揍了我一顿。我默不作声,一声不吭的挨完了那一顿揍。心里对着这个家庭深深的否定(固然现在已经不是了),十几年来以成人对错标准来衡量孩子行事方式的教育方式,说不上对错,但对那个年纪的我,刻上了无法磨灭的印记,养成了极端固执而倔强的个性,直到现在,都是生于斯,毁于斯。从那个寒假开始,我开始去网吧打游戏,一天一天的麻痹自己,奇怪的是,在打游戏时我总是很少产生生理性痛楚。没有钱了,就跑去操场打球,不管是下雨还是大太阳,有时候能够看到篮球在空中炸成一朵花,我一阵眩晕,天旋地转,难以诉说的快感涌上来,然后丧心病狂的笑,但是一瞬间后,幻觉消失,一种深深的缺失感涌在心里,跟失恋一样剧烈。那时候不知道是抑郁症,听都没听过。我有一次跟我的同桌提起我的事,他说:心情不好?诶呀,大家多多少少都会有的,过段时间就好了如同现在依然大多数人都会这么说起这句话,但他们压根不知道其实不是那么一回事。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跟人提及这些,我知道他们不能体会,事实上,他们也不知道我用了多大的勇气才敢诉说这件事。他们,包括我的父母,老师,朋友,同学在内,只会对我进行否定,告诉我:你个小屁孩经历了什么?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挫折。也许我潜意识里只是寻求一种认同,也许我希望可以得到某种理解,也许甚至只是想要一种被别人存在在他们眼里的感受,我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自卑,为什么难过,为什么无法集中精力,为什么会有幻觉。多年以后,刚从大学毕业,工作不如意,工资极低,我有一天坐公交赶火车,硬是没有舍得坐两块钱的公交,等车的时候,渴得不行,却舍不得去花一块钱买瓶水,那一刻街上人来人往,光鲜亮丽,华灯初上,我恍惚间觉得我就是这个社会的弃儿,是这个社会最低等的人群,这个世界完全与我无关,一股无助辛酸的感觉全部涌上心头。我害怕某一天从一个陌生的地方醒来,看着陌生的人对你漠然的眼神和随性的嘲笑。我害怕某一天我的妻儿跟随着我奔波劳累,害怕我的父母白发斑斑时我却一无所有。偶然我又记得当时跟同桌聊天时,他说的一句话:死都不怕,还怕活着么。我深深的触动。真的,抑郁症时那会儿自杀,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仿佛是在失落的荒野里奔跑,直到精疲力尽,声嘶力竭,歇斯底里。仿佛死亡就是终于可以躺下的那一刻,终于将这一切画上圆满的句号。我常常感到失落或者无助,彻夜难眠。心里渐渐很硬,很冷血,跟同学们一起强颜欢笑,却无法开心,从人群转身就是一脸冷漠。然后在自己视线所及范围内所想到的,都是有关自杀的方式,过桥想跳下去,有车子想撞死,看到刀具想搁手腕。我尝试过,终究没办法舍弃家人,没办法离开我的朋友。高二的时候,我因为打war被母亲在网吧抓住,我一言不发被抓回家,父亲脸色铁青,嘴里不停的训话:“你对得起我们吗?”“你还想不想读书?”母亲冷嘲热讽:“呵呵,读书读到网吧了。”尤其是那句,你还想不想读书,无数次了。第一次听的时候,我害怕离开学校,那时候还是小学,渐渐听得多了,突然某一天我就不想读书了,哪怕当时我还是班里第一名,真的,父亲给我的那种“你到底行不行”的心理暗示太强烈了,以至于等到高一时,我真的不想读书了,是真的不想读了。每每看到英语,我全身发抖,忍不住寒战,我害怕读书。于是,我说了唯一的话,退学吧,我不读了。父亲暴跳如雷,抓起扫帚另一头,拿棒子那一端狠狠地打我。他万万没想到曾经成绩那么好的儿子如今说出这样的话。棒子被打折了,我母亲发了疯似的哭,拦着我爸爸不要打了。父亲打红了眼,连着我母亲一起打。母亲嚎啕着就给父亲跪下了。我当时听不见,看不见,脑海一片空白,只听见恶魔的尖叫,阴森森的地狱之感袭来,我忍不住冷战,那一刻我看到了父亲的眼睛,从他的眼里看到了失望,为这样一个冷血无情的忤逆子。深深地叹息,父亲无奈的坐到了沙发上,说:“我没有这样的儿子,没出息的家伙!”那一刻,我坚定了自杀的念头。曾经无数次这样想过,但我告诉自己千万千万不能那样。曾经也尝试过用来挽救自己的这个理由,如今终于解除了。我拉起母亲,认错道歉,并写保证书,一切像是个做错事的孩子认真的在反省自己的错误,在我心里,这是最后的一次认错,因此诚恳而真挚。晚上我没有去上课,去市场买了一瓶农药。然后旷课打了会球,打完这最后一场球,就静静的躺在操场上看着黑暗降临,看着上课,看着下课又上课。我喝了下去,那一刻,心里莫名的期待。农药的滋味你们品尝过吗?并不好受,很腥,塑料味很重,难以入嘴,刚喝就想吐,胃里非常不舒服,但不是疼,也没有难受,我意识到自己即将离开,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开心,长久以来,才那么彻底的开心过一次,神经病一样的开始哭泣又大笑,我鬼使神差的走出那个平时我呆的那个阴暗地方,然后不自觉的坐在了地上,捂住肚子,朝着在操场上逗留的小情侣又哭又笑。那种感觉,我永远不会忘记。似乎是那一瞬间,天地变幻,黑白颠倒,我的灵魂漂浮了起来,看着无知无畏的蝼蚁在畏惧,在恐惧,愚蠢而又懦弱的活着,我看到他们对神灵的敬畏,他们跪在地上求饶,而我就是那个觉醒的人,灵魂在与天地融为一体。可惜现实不是那样的,操场上还在的人闻到了我瓶子里浓浓的农药味,七拉八拽的把我拉去了教务处,正好我班主任也在,立马叫上了几个平时跟我走得近的同学,送去医院。我惊醒,重生了一般。一下子所有知觉和回忆全部恢复过来,朋友在旁边一直跟我说,“你还有没完成你的心愿阿,你那么喜欢玩战争模拟游戏,说好以后我们要做出来这样的游戏的阿”“有什么痛苦,不是还有我们吗?”时至今日,我仍然庆幸,我终究还是有那么几个朋友,他们在紧要的时候,挽回了一条生命。我哽咽得说不出话,头一次心中有了这样一个信念:不能死,我还要做我想做的事。这是一个强大到我后来都再也没有动摇过的念头,强大到我面对一切困难艰苦都不会放弃的念头,强大到几乎成为了唯一一丁点留给我的,用现在的话讲的是,所谓的正能量。仿佛我历经辛苦,就是为了找到这样一个信念,甚至是信仰。我想起那本《我与地坛》史铁生也是用了那么美好的年华,甚至是母亲离开,才终于找到生与死的意义,不由得泪流满面,干嘛要那么残忍,为什么要那么残忍。洗胃的时候,母亲几欲晕倒,父亲只是默不作声。也许他们是自责,但于我而言,以一种完全想不到的方式,蜕变成了一个为了自己所求可以拼尽全力,同时一个几乎冷血无情的恶魔潜伏进了心里。自杀未遂后,我三天都无法吃东西,拉出来的也是黑色的。但抑郁症是不可能根治的,我从没有过彻底好过,灵魂不属于自己,再怎么强大也没有用,反反复复,后来也自杀过,都以未遂告终。如果你体会过这些,你痛苦的阀值会很高,比如失恋,你想流泪的时候都没办法流泪;你还会拼了命的对一个人好,但是,你的这些病症,就像是剪刀手爱德华,越是靠近越伤害恋人,伤害你的亲人。2012年底我开始神经性耳鸣,本该是五十岁以后才会有的病,我20来岁就有了。大家一定都过耳鸣,知道耳鸣的时候很不舒服,神经性耳鸣是什么呢,就是耳朵里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一直在耳鸣,直到我死去。我读书的时候会有这个刺耳的声音,走路会有,休息会有,吃饭会有,听别人说话会有,永远都有。如果你们不能体会抑郁症为什么会自杀,那想象一下你耳朵里不停耳鸣的感受,大概就能明白了。很痛苦吗?是的,无奈吗?是的。有时候吵得我睡不着,恨不得拿针把耳膜给刺穿了,从此再也听不见就好了。可是,刺穿了又有什么用呢?耳鸣是幻觉,是大脑出错了,不是耳朵出错了,就算是刺穿了耳膜,只要大脑还在,我就会永远的承受着耳鸣的折磨。我的世界再也不会有安静的时候,再也不能一个人真正的默默的呆着,永远都会有那么一个不悦的声音伴随你。这大抵就是绝望的感觉吧。小伙伴跟我说话,看上去我又能有什么异样了?不会的。抑郁症也是同理,看上去也许很正常,只是情绪低落,可只要你不是,你就不能体会的。那种心理上不受控制的折磨,选择结束,只是时间问题。有些关注我的人,为何要问我:年纪轻轻怎么才能像你一样思想这么成熟,看问题那么透彻?如果你觉得我成熟的话,我倒希望你不要这样的成熟,人简简单单快快乐乐的不好吗?这个世界求而不得的东西太多了,满是无奈,欲求的越多,越是痛苦。抑郁症剥夺了我很多,给了我很多,让我明白,所谓人生,无奈是常态,那一句:我得到的都是侥幸,我失去的都是人生。这句话里的沧桑,像极了大话西游最后那里,夕阳武士和他喜欢的人抱在一起,孙悟空转身离去的场景。现在想起那时候的自己,常常不能自已。我做了自己最大的抗争,我在无数次的放弃自己的边缘拯救自己,也许我在别人的世界里我什么也不是,但在我自己的世界,我是自己的英雄。前文所说,支撑那时我活下去的理由是:不能死,我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没有做。而现在,活下去的理由却渐渐变了:死固然是要到来的归期,无关审判和评价,上帝赐予了我们灵魂,也告诉了我们必然赐予我们死的结果。只要我们活着还有一丝眷念,死得必然不甘心,我们又怎可不一视同仁的对待生死这对阴阳鱼。所以,我还是有很多事想做,性质却不一样了,以前是要去做一些我想做的,而现在,是要去完成我想做的,直到某一天,我终于安心的直面生死。作者:匿名用户链接: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去.....没人看吗???
静不下心看
文采不错。如果抑郁久治不愈,只有死亡是解脱。
的确对痛苦的忍耐度很高
我的眼泪啊 虽然我没有这种体验
看完了 还好吧
你想表达什么?你的经历?你的思维?你的状态?
说的非常好
我是18岁开始抑郁,19岁跳湖一次被救了,后来闺密担心我,陪伴我在一起生活了俩年多,慢慢的好转了,直到结婚,婚后男方父母不停的催着要小孩,身边同村的比我晚结婚的都生了,我还没怀,期间做了俩次宫腹手术,还是没怀上,最后决定做试管婴儿,试管开始到怀孕流产结束,共俩个多月,前夫只出现过三次,检查,取卵,移植胚胎,俩个多月,我一个人在医院旁边租的房子,那时候开始抑郁又慢慢出现,好几次都差点从三十楼跳下去,后来想到马上就要成功了,有宝宝了,最后怀起就那个宝宝一直支撑着我,可老天不开眼,一个多月,我的孩子就流了,
流产过后,他们一家人说话对我各种打击,我流产后内分泌失调,几个月不来例假,我就去看医生调理,医生让我把前夫精子报告给他看,结果医生看了结果后,说我换个男人能怀,他换个就不一定,医生就给我分析,是他不育,那分钟我躲在厕所里哭了半个多小时,我受了那么多罪,着了那么多白眼,最后却是他不育,最后摊牌,我选择不离不弃,再做一次试管,本来都要开始了,他们家确又逼着我拿钱,不拿钱就离婚,,最终在我满25岁生日的第二天离婚,出来工作了快一年,天天靠喝醉才能睡着,睡着全是噩梦,工作也没有以前出色,老是出错,直到上个月24号,我再也承受不住,精神崩溃了,选择了割腕自杀,最后被同事送去医院抢救,,
但是,直到这次事件过后,我选择好好活下去,我不会再想着过给谁看,以后就活给自己看。。。
都看完了,也都看得懂,作者不懂的地方我也懂,真希望我什么都不懂。
自杀需要勇气,而活着绝非只有勇气那么简单。加油,活下去。
嘛,这里是躁郁症,既躁狂又抑郁,两种不同的情绪不断的交替发作,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人格分裂,吃的药还是治精分的。。。。。
看完了 写的不错!
我的抑郁症可能会导致杀人,自杀的都是傻比
很能体会,很像!父亲只会说我有神经病,从来不曾了解我!在他眼里,我从来都不可能是一个正常的孩子了!抑郁症不能根治,它会伴随我一生!然而这并没有多痛苦,没有人愿意了解我,这篇文的作者我很能理解他的无助,我和他一样,我想以后都不再回来这个家,这里只有痛苦和悲伤,我心里的伤痛这一辈子都不可能愈合了,抑郁症跟家庭原来有那么大的关系!
心疼你们这些妹子 那么柔弱的身体却要承受那么大的伤痛 但是关注抑郁症的人是越来越多的 能够理解的人也就会越来越多的 心存希望!
魔性发作了,根本很难控制自己。昨晚被家人数落了一番,忍住了只是差点把鼠标抓烂。今天走不出昨晚的阴影,吃饭的时候突然发作,又把饭狠狠的倒回去。不吃了。喝点酸奶清凉清凉。我可不想这样。控制不住
楼主,我就是一直头晕,好几个月了,然后头晕心情就很烦躁,不头晕就特别高兴,这是抑郁症吗?我并没有对任何事情都失去兴趣,我感觉我有点像神经衰弱
喝了两包夏桑菊冲剂,魔性淡化很多了
一直在吃药吗?也许会好点
我从小就很自卑,从小被我爸又打又骂,我很怕他,从来没鼓励过我,直到现在他还在贬低我,骂我,青春期开始我就得了抑郁症,初中唯一的朋友被自己作绝交了,那时候我嫉妒她长得好看,长得白,长得瘦,而我长得黑长得胖浑身都是毛,浑身都是毛周角化症,从那以后我的性格越来越怪,因为我爸我害怕学习,有不会的问题问他只会跟我吼,慢慢的我开始排斥学习,不会的不敢问也不敢问老师,初中没念完就辍学了,念中专之后才认识我人生中第一个朋友,因为性格怪没人愿意和我说话,也只有这一个朋友,我开始封闭我自己,后来越来越严重,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抑郁,浑身满满的负能量,家里人没人理解我,因为我脸上的红斑黑变病我妈没少为我担心,花了很多钱也治不好,十多年了,我想死过很多次,如果没有牵挂早就去死了,我害怕去外面,害怕外面的人,去年辞职之后一直闲在家里,我不敢去找工作,我怕我做不好,我长得丑不敢去面对别人,我出门都是带着口罩,我怕极了,我竟然自卑到这种程度。我一直都很喜欢画画,最后也被我爸骂的没有了热血,他说因为他没画成也就不想让我画,我很想继续画下去,可是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拿不起来画笔,抑郁症很可怕,它真的会毁了人的一辈子。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31aefb5f622b905c5f8ef118fd41c2b9_b.jpg& data-rawwidth=&803& data-rawheight=&6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31aefb5f622b905c5f8ef118fd41c2b9_r.jpg&&&/figure&&p&文/符遥&/p&&p&不久前,在一档综艺节目上,黄晓明、刘烨等嘉宾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了一次沙盘心理测试。节目的初衷是呼吁更多人关注、重视心理健康问题,而让观众们感到惊讶的是,在一众明星里,心理状况最让人担忧的,竟是一年接下40多档节目,永远在镜头前搞笑、搞怪的薛之谦。&/p&
&p&医生直言,这个在大家眼中“用生命在搞笑”的“段子手”其实是个“孤独的奋斗者”,时常压抑着自己的低落和不安,用搞笑掩盖内心的伤痛。而 &b&薛之谦本人也坦言,自己确实存在抑郁倾向,最严重时甚至有过跳楼的念头。&/b&&/p&
&p&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的今天,有类似困扰的不仅仅是聚光灯下的明星,还有许许多多努力生活的普通人。就在今年2月,一位在美国加州大学读大三的中国女留学生就因抑郁症在宿舍自杀,年仅20岁。直到她离去后,家人、好友依然感到难以置信:在他们的印象里,这是个成绩优异,爱好众多,社交广泛的女孩——在她Facebook的个人主页上,每一张照片中的她,都笑得十分灿烂。&/p&
&p&&b&这是一群“隐形”的病人。&/b&和人们印象中那些终日愁眉不展,看上去疲惫憔悴的抑郁症患者不同,他们隐没在现代都市的繁忙与喧嚣之中,每天笑脸迎人,仿佛一切如常。但没有人知道,在笑容的背后,他们正在与那个黑暗压抑、痛苦不堪的自己,进行着怎样的缠斗。&/p&
&p&&b&人们给这种状态起了一个名字:“微笑抑郁”。&/b&&/p&
&p&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 &b&截至2015年,全球有超过3.2亿人饱受抑郁症的困扰,约占全球人口的4.3%。抑郁症导致的自杀行为是15岁至29岁人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b&&/p&
&p&而据不完全统计, &b&在中国,这个群体的总数约有9000万人。每年因抑郁症造成的总损失高达513.7亿元。&/b&&/p&
&p&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卫生组织都会在全球范围内发起一项为期一年的主题宣传活动,动员各国就人们所关切的特定卫生问题采取行动。2017年的主题正是“一起来聊抑郁症”。&/p&
&p&近年来,抑郁症早已不是陌生的概念,但与此同时,人们对它的认识仍存在种种误区,“微笑抑郁”便是其中之一。&/p&
&p&&b&看不见的伤痕&/b&&/p&
&p&18岁的王一晴是个爱笑的姑娘,圆圆脸、齐刘海,一条粗粗的麻花辫,像是真人版的洋娃娃。她在一所重点中学读高三,成绩一直稳居年级前十名,还曾是学生会的宣传部长。在老师、同学和父母眼中,她热情、开朗、乐观,是校园社团活动的积极分子,人缘也特别好。&/p&
&p&可她自己却不这样认为。去年暑假前后,一向学习自觉主动的她突然怎么也提不起精神做功课,每天坐立不安,情绪极度低落。“就好像陷入了一个黑洞,那里面强大的引力在不停地把我往里吸,我挣扎着,眼前却总是一片黑暗。”&/p&
&p&起初,她以为自己是因为升入高三有些紧张,周末休息一下就会恢复,可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了开学后。虽然每天坚持着正常上学、和同学有说有笑,没有人发现她有什么异常,但她心里清楚,自己“不太好了”。&/p&
&p&强撑了一段时间后,王一晴走进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室,笑嘻嘻地向心理老师讲述了自己的状态。然而,当她做完有关抑郁和焦虑的评估量表后,“咨询师整个人都愣住了”。结果显示,她在这两项上的分值都已接近“重度”的标准。&/p&
&p&对于这样的结果,王一晴并不意外,但她很快发现,没有人相信她病了。班主任老师劝她珍惜时间,“有什么事不能等到高考完再说?”父母也无法将眼前笑眯眯的女儿和可怕的抑郁症联系在一起,在她的坚持下,才将信将疑地带她去了医院;可就连医生也告诉她,她的种种表现不过是高三学生常见的“高考综合征”,只要放松心情、端正学习态度,一定可以考出好成绩。&/p&
&p&“我到现在都很无语,他们一直给我‘灌鸡汤’,让我不要压力太大。道理我比谁都懂,可根本不是那回事啊!”回想起当时的情景,王一晴非常无奈。&/p&
&p&她也曾试图向好友倾诉自己的挣扎,可只因对方好心的一句“感觉你最近的状态好多了”,她就再也没有开过口。&/p&
&p&从那以后,王一晴练就了一项“特异功能”:“ &b&前一秒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了,下一秒就可以马上笑得特别灿烂地和别人说话。&/b&”&/p&
&p&她原以为,自己就会这样一直撑下去了,可情况还在一天天地坏下去。她可以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身体却开始慢慢失去控制:比如双手莫名其妙地颤抖不止;比如食量变得只有原来的一半;以前她可以一口气爬上六层楼,但现在只爬了两层,心率就会直接飙到170次/分钟。一天晚上,她甚至突然在家中晕倒,去医院进行了全方位的检查,却查不出任何问题……&/p&
&p&再后来,一些再平常不过的小事都会让她情绪崩溃,自己都说不出理由。每天,她的大脑会被各种奇奇怪怪却无比清晰的场景占据:端起一只杯子,脑海里会马上出现自己失手打碎了杯子,又被玻璃碎片割破手的画面;和家人、同伴一起过马路时,如果同行者因被车流阻挡比她慢了一步,她就会突然变得非常焦虑,仿佛看到车辆飞驰而来,同伴在自己眼前出了车祸。还有一次,只因看到爸爸一边抽烟一边把玩一只打火机,她就大哭起来。&/p&
&p&但更多的时候,她还是会强迫自己把眼泪忍回去,努力对身边的每一个人挤出大大的微笑:“没办法啊,环境逼着我要撑下去。我不想让爸妈担心。”&/p&
&p&&b&比普通抑郁症更危险&/b&&/p&
&p&王一晴是典型的“微笑抑郁者”。&/p&
&p&互联网心理咨询平台“简单心理”曾推送过一篇有关“微笑抑郁”的文章,文中说, &b&微笑抑郁者的笑容其实是一种防御机制&/b&:他们当中,有人是因为对自身的心理问题感到羞耻;有人是因为拒绝承认自己的抑郁情绪;也有人是因为不愿成为别人的负担——所以,他们选择隐瞒自己的真实感受,将微笑当成自己的面具,希望能够维护自己“强大”的形象,独自解决问题。&/p&
&p&文章还指出, &b&性格内向者、不允许自己在任何领域失败的完美主义者和一贯以乐观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的“幽默者”都可能表现出微笑抑郁的倾向&/b&。&/p&
&p&王一晴觉得,这些情况,自己“句句中枪”——从小到大,父母一直对她要求严格,也养成了她独立、要强的性格。她要求自己将每件事做到最好,努力维护和身边每个人的关系,渴望得到别的人关注和认可,却常常忽略了自己。在她看来,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自己的抑郁。&/p&
&p&北大第六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刘琦解释,从医学上来说,抑郁症是一种致病机理尚不明确的复杂疾病,是遗传基因、成长经历、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另外,与抑郁确切有关的也包括早年的不良经历。&/p&
&p&在独自挣扎了几个月后,几度产生极端念头的王一晴终于来到了精神专科医院,并被确诊患有抑郁症和焦虑症。现在,坚持每天正常上学之外,她每周都要定期参加医院组织的个人和团体心理咨询,并辅以药物治疗。&/p&
&p&这样的结果仿佛让她松了口气:“那种不被理解,反而还觉得是你没事找事、自己瞎想的感觉真的太难受了。”&/p&
&p&“ &b&一般公众认为抑郁症就是愁眉苦脸的,实际上不是那样,抑郁症患者并不是不会笑的。&/b&”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病房主任路亚洲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他们曾收治了一位患有重度抑郁的病人,每天会产生几十次自杀念头,但病情不发作时,他依然能够和医生护士谈笑风生。而这样的情况并非特例,许多患者在病情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仍然笑得出来,有时是出于职业性质的需要——比如空姐、白领中的患者,尽管内心极度痛苦,但职业性的微笑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而有的患者则习惯了用微笑来掩饰自己对病情的无奈——“表面上有笑容,但那种笑和发自内心的喜悦的笑容是两回事,他们更多是无奈的苦笑。”&/p&
&p&也有些时候,微笑的面具其实是抑郁症自身特点带来的“正常反应”。&/p&
&p&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刘琦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微笑抑郁”并非像许多人误解的那样,是抑郁症的一种类型。患者之所以“微笑”,“一方面是人都会本能地希望将自己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另一方面也是源于抑郁症本身的特点。” &b&每位出现“微笑抑郁”的患者情况、成因都有所不同,但共同点是都很容易被外人忽略。&/b&&/p&
&p&据刘琦介绍,人们通常理解的抑郁症,即“内源性抑郁”。患者会出现心情持续低落、思维迟缓、食欲下降、失眠等症状。“这类抑郁症患者还有一个特点是‘晨重暮轻’:早上醒来心情最差,到了下午、晚上,情绪反倒好一点了,看起来好像没事了。很多人就觉得,你这会儿看着和正常人一样,凭什么说你抑郁?这其实就是抑郁症本身的自然特点影响了大家对它的识别。”&/p&
&p&另一类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则与前者正好相反,他们的食欲增加、睡眠时间也更长,在旁人看来,生理上似乎没有明显异常。虽然大多数时候情绪低落,但遇到喜事等正向的情绪刺激时,他们也能短暂地产生愉悦的感觉,露出笑容。这类患者的症状被称为“非典型抑郁症”,在抑郁的总体人群里不到20%。&/p&
&p&而最后一类才是精神科医生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微笑抑郁”,即:当患者已经下定决心,做好了自杀的准备,就会开始表现得非常轻松。当他们开始交接重要的工作、向伴侣表达爱意或关心起孩子的学习情况,可能会让身边的人放松警惕,认为他/她的病情已经出现了好转,但这其实已经是患者在去意已决之后的告别了。&/p&
&p&事实上,这也正是“微笑抑郁”最可怕的地方——由于这类患者平时看起来一切正常,这使得“微笑抑郁”比普通的抑郁症更加危险。“微笑抑郁具有更大的迷惑性,不仅是亲朋好友,甚至一些非专科的医生可能都会忽视掉患者的一些症状。如果延误治疗,自杀观念一旦转化成实际的行为,会产生不可逆的后果。”路亚洲说。&/p&
&p&心理治疗师杰克·安德森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在他看来,与典型的抑郁症患者相比,微笑抑郁者的不确定性更大。“当他们微笑着感谢你的帮助,说自己有所好转的同时,可能已经在心中决定要自杀了。”&/p&
&p&美国库珀大学医院的心理学家蒂娜·西尔弗曼博士则指出,普通的重度抑郁患者因体力和思维严重衰退,病情严重时可能都无力下床;而相比之下, &b&微笑抑郁的患者往往精力会更充沛,一旦产生绝望自杀的念头,会有更大的可能付诸行动并取得“成功”。&/b&&/p&
&p&&b&被忽视的心理问题&/b&&/p&
&p&“现代人的崩溃是一种默不作声的崩溃。看起来很正常,会说笑、会打闹、会社交,表面平静,实际上心里的糟心事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了。不会摔门砸东西,不会流眼泪或歇斯底里,但可能某一秒突然就积累到极致了,也不说话,也不真的崩溃,也不太想活,也不敢去死。”&/p&
&p&不久前,一位网友在微博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短短几天之内,这条微博就收获了超过2.5万个点赞,被转发了4万余次。文中描述的状态并非特指抑郁症,但也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眼下“微笑抑郁”屡屡引发人们讨论的原因。&/p&
&p&在社会环境高速变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留给都市人放松心情、宣泄情绪的余地越来越少,更多的时候,“顶住压力、硬着头皮向前冲”成了人们唯一的选择。&/p&
&p&在这样的情况下,抑郁症几乎成为了一种“时代病”,而“微笑抑郁”并不是唯一容易被人忽略的症状。&/p&
&p&“ &b&相对来说,中国人不太习惯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我们的抑郁有一个特点:经常会以躯体不适的形式表现出来。&/b&”刘琦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说,有些患者会出现不明原因的消化不良、腹泻、盆腔疼痛、头疼头晕等症状,在综合医院反复就诊却始终不能痊愈,其实很多都是抑郁导致的。“如果六七种躯体不适同时存在,是抑郁症的可能性就非常大,可能患者自己都意识不到,心理不适还总去看身体。”&/p&
&p&刘琦建议,如果平时出现了情绪不好的情况,应该及时通过运动、休息、游玩等形式放松调节。如果抑郁情绪已经持续两周以上的时间,并且已经带来了生理功能的变化,及时就医非常重要。&/p&
&p&吴哲是美国加州的一名注册心理咨询师,平时接待过许多患有“微笑抑郁”的来访者,其中大多数都是青少年。在她看来,除了专业人士的帮助,家庭的参与也十分重要。“很多时候中国式的教育总是告诉孩子要听话,不要惹麻烦,孩子从小到大就会觉得‘我要克服困难’,‘我不可以成为家庭的麻烦’,如果把自己的烦恼讲出来就会有负疚感。”吴哲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其实一个家庭中,大家在一起吃晚饭、有一些健康的家庭活动就很有帮助。你去提升这个家庭的作用,提升成员之间的亲子关系、亲密关系,多分享多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自然也会获得一些技巧和技能对待、化解外面来的压力。”&/p&
&p&在她所工作的社区,每个学校都配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学校老师会非常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一旦观察到有学生不太合群,或是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等情况,都会主动去找孩子谈心。“包括家长在这方面的意识也蛮强的,有时候他们如果发现孩子情绪不好或是怎样,都会主动打电话给我,咨询需不需要带孩子过来检查一下。”&/p&
&p&相对于国外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中国在这方面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p&
&p&2006年,北京安定医院成立了国内首家抑郁症治疗中心。从最早的一个诊室到现在的三个诊室,近200张病床,平均每天门诊接待的患者就有几百人。在抑郁症治疗中心病房主任路亚洲看来,直到今天,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还远不到位,“ &b&在中国,抑郁症的治疗率大约只有4.3%,即便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也只有5.1%。&/b&”&/p&
&p&这也正是抑郁症在中国被忽略的现实。&/p&
&p&日,某互联网健康平台发布了《2017年中国网民抑郁症调研报告》。在这次调研中,来自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的专家对国内 1万多名网民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中国民众对抑郁症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抑郁症治疗的看法。&/p&
&p&调查结果显示,近50%的网友是通过明星或者其他热门事件才第一次接触到抑郁症。无论学历高低,约90%的民众不了解重度抑郁可能会导致自杀。而更让人震惊的是,仅有5%的网友表示,会在出现抑郁倾向时向专业机构或者个人寻求帮助,47%的人则选择“独自一人默默忍受”。&/p&&p&( 本文首发于《中国新闻周刊》总799期。为保护采访对象隐私,王一晴为化名。)&/p&
文/符遥不久前,在一档综艺节目上,黄晓明、刘烨等嘉宾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了一次沙盘心理测试。节目的初衷是呼吁更多人关注、重视心理健康问题,而让观众们感到惊讶的是,在一众明星里,心理状况最让人担忧的,竟是一年接下40多档节目,永远在镜头前…
&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11ba40f147d9f_b.jpg& data-rawwidth=&650& data-rawheight=&6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11ba40f147d9f_r.jpg&&&/figure&&p&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要做好心理咨询,单单凭借学识是不够的,好的辅助工具能让咨询效果事半功倍。&/p&&p&在以往的心理咨询案例中,我时常会借助各种不同的工具来强化咨询效果,今天我就向大家推荐一款非常实用的心理练习工具,希望能让更多的人受益。&/p&&p&&strong&真正的好东西不需要华丽的辞藻去粉饰&/strong&,因此我将用最简单直白的文字对这款叫MoodGYM的工具进行介绍,MoodGYM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精神卫生研究中心(NIMHR)开发的在线练习工具。&/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11ba40f147d9f_b.jpg& alt=&4bed2e738bd4b31cf4843cda85dff813.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p&&blockquote&&strong&MoodGYM适用对象&/strong&&/blockquote&&p&1、希望学习如何识别并克服不良情绪的人;&/p&&p&2、希望了解人际关系模式并学习人际关系技巧的人;&/p&&p&3、希望学习压力管理方法的人;&/p&&p&4、希望学到“克服自卑、建立自信”实用方法的人;&/p&&p&5、希望预防、应对抑郁、焦虑、强迫、完美主义等倾向或心理障碍的人;&/p&&p&6、希望学习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关系疗法的人;&/p&&p&7、希望了解思维模式、行为模式等心理学知识的人;&/p&&p&8、希望了解并学到应对各种心理问题的基本思路的人;&/p&&p&9、希望帮助身边的人解决相关心理问题的人。&/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1aceace6489dafba60fb2_b.jpg& alt=&4bed2e738bd4b31cf4843cda85dff813.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br&&blockquote&&strong&MoodGYM的特点&/strong&&/blockquote&&p&1、&strong&免费,无使用期限、次数、范围限制;&/strong&&/p&&p&2、已有75万用户使用,&strong&可行性和效果有大量案例支撑&/strong&;&/p&&p&3、有中文版,&strong&操作简单&/strong&,只需要按顺序完成练习即可;&/p&&p&4、&strong&内容通俗易懂&/strong&,对理解能力没有太高要求;&/p&&p&5、涵盖许多不同的模块,&strong&知识丰富&/strong&,互动非常有趣,实用性强;&/p&&p&6、各种内容做得非常细致,包括原理、注解、方法等知识,都描述得非常详细,非常方便理解;&/p&&p&7、内容编排前后呼应,不断的强化一些心理学知识,有助于记忆。&/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ecdc3dd0d82c4e_b.jpg& alt=&4bed2e738bd4b31cf4843cda85dff813.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p&&blockquote&&strong&MoodGYM的内容介绍&/strong&&/blockquote&&p&1、中文版网址链接:&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legacy.moodgym.com.au/welcome&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legacy.moodgym.com.au/w&/span&&span class=&invisible&&elcom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2、设计的思路来源于两种能成功预防和治疗&strong&焦虑和抑郁&/strong&的心理治疗方法:&strong&认知行为疗法&/strong&和&strong&人际关系疗法&/strong&;&/p&&p&3、涵盖以下五大模块:&/p&&p&1)感受模块: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感受;&/p&&p&2)想法模块:改变你思考问题的方式;&/p&&p&3)去除歪曲模块:改变“歪曲”的想法;&/p&&p&4)减轻压力模块:知道是什么让你心烦;&/p&&p&5)关系模块:自信和人际技巧的培训。&/p&&p&4、有抑郁、焦虑情绪的自测表,以及各种思维模式的自测表,测试结束后可以直接看到测试结果,还可以看到自己和别人作比较后所处的相对位置。&/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750fc5c6ad87c3223bacd3_b.jpg& alt=&4bed2e738bd4b31cf4843cda85dff813.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blockquote&&p&&strong&使用MoodGYM的注意事项&/strong&&/p&&/blockquote&&p&1、&strong&MoodGYM并不适合所有人,每个人的使用效果也不同&/strong&,这与每个人的心理症状、理解能力、领悟能力、认真度、勤奋度等因素相关;&/p&&p&2、&strong&不要想着通过MoodGYM一次性解决掉你所有的心理问题,&/strong&如果你有这样的想法,请降低你的期待,因为&strong&MoodGYM&/strong&毕竟只是一个工具,它能让你有很大收获,但并不能保证一次性疗愈你所有的心理问题;&/p&&p&3、MoodGYM&strong&不治疗达临床水平的抑郁、焦虑或其它精神障碍&/strong&,只有医务人员或有资质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才能进行临床焦虑和抑郁的诊断和治疗,原因是:焦虑和抑郁有时是由躯体疾病或特定的药物引起的,只有医生才可以检查出这些情况。&/p&&p&4、&strong&第一次做练习,一定要按顺序进行&/strong&,第一练习全部完成以后,在之后的练习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挑选模块进行练习。&/p&&p&5、&strong&不要想着一次性把所有的练习在同一时段内连续完成&/strong&,最好按模块分开时段练习,我的建议是&strong&一天只做一个模块的练习&/strong&,原因是:MoodGYM的内容很多,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长时间连续做练习会影响效果;MoodGYM包含的信息量特别大,需要慢慢的、认真的去理解、记忆,这样才会有好效果;&/p&&p&6、&strong&千万不要着急&/strong&,遇到不太理解的知识,可以反复看,反复思考,反复记忆,&strong&一定要慢&/strong&,慢工出细活,心急吃不了热豆腐;&/p&&p&7、MoodGYM可以&strong&反复做,定期做&/strong&,每次做的结果可能会因你的状态不同而不同,练习得越多,坚持得越久,效果就越好;&/p&&p&8、&strong&用纸笔把MoodGYM提供的方法和表格记录下来&/strong&,平时也可以做练习,不一定每次都登录网站,这样练习更方便。&/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44e90668edde656bbf0cde_b.jpg& alt=&4bed2e738bd4b31cf4843cda85dff813.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p&&blockquote&&p&&strong&心理结语&/strong&&/p&&/blockquote&&p&我之所以细细碎碎的写了那么多,是因为MoodGYM确实值得推荐,而且当你真的去使用MoodGYM时,你会发现,我写的东西都挺重要,这些文字能让你&strong&快速了解&/strong&MoodGYM,还能让你在使用MoodGYM的时候&strong&少走很多弯路&/strong&。&/p&&p&&strong&写这篇文的目的,仅仅是赠与有缘人而已,至于有缘之人有多少,又能得到多少,那就看各人的造化了。&/strong&&/p&&p&我是明月,每天坚持做原创,可爱勤劳的心理咨询师一枚,既然有缘相遇,关注我可好?&/p&&p&&/p&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要做好心理咨询,单单凭借学识是不够的,好的辅助工具能让咨询效果事半功倍。在以往的心理咨询案例中,我时常会借助各种不同的工具来强化咨询效果,今天我就向大家推荐一款非常实用的心理练习工具,希望能让更多…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a0ff14fba9359afcdc9df584e6243fb9_b.jpg&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0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a0ff14fba9359afcdc9df584e6243fb9_r.jpg&&&/figure&&p&&strong&麸质与大脑(三):面食引发的抑郁&/strong&&/p&&p&&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A3MTM3OTQ5Nw%3D%3D%26mid%3Didx%3D1%26sn%3D3e577aff552dc8df512e35fcdca14546%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麸质&/a&是存在于面粉食物(小麦、大麦和黑麦)中的蛋白质。&br&&/p&&p&不久前,一项前瞻性的研究发现,&strong&对于麸质敏感人群,短期摄入麸质就会迅速造成抑郁。&/strong&[1]&/p&&br&&p&这是一项随机+对照+双盲+交叉的试验。&br&研究纳入了24名麸质敏感的患者。&br&他们的年龄分布于24岁到62岁之间,并且他们都不存在&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A3MTM3OTQ5Nw%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ceab7b5c9578%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乳糜泻。&/a&&/p&&br&&p&研究人员准备了3份不同的饮食。&/p&&blockquote&&p&1份添加有麸质;&br&1份添加有等量的乳清蛋白;&br&1份是无添加的无麸质食物(作为对照)。&/p&&/blockquote&&p&在研究进行前,这些患者进行的都是无麸质+&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A3MTM3OTQ5Nw%3D%3D%26mid%3Didx%3D1%26sn%3Dc8be9c31bbf%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低发漫(low FODMAP)&/a&的饮食。&/p&&p&在研究开始后,受试者被随机分成三组,每组人随机接受一种饮食,并持续3天。&/p&&br&&p&&strong&在3天的食物挑战后,每组受试者都需要进行3-14天的无麸质饮食来「洗去」之前膳食产生的影响。&/strong&当受试者的症状指标回到初始值后,他们才能进入下一轮不同的饮食挑战。&/p&&p&每组受试者都经历了这3种不同的饮食挑战。&br&在试验期间,每一位受试者都详细地记录着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情绪状况。&/p&&br&&p&研究持续了数周,结果发现,&strong&短期的麸质摄入就会使受试者产生抑郁感,而排除麸质后抑郁感会改善。&/strong&&/p&&p&值得指出的是,这些病人在临床上都没有被诊断为抑郁症,但他们的抑郁情绪确实会因为吃了麸质而迅速产生。&/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c1f64205c9c_b.jpg& data-rawwidth=&488&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c1f64205c9c_r.jpg&&&/figure&&br&&p&这项研究让我想到自己的亲身经历。&/p&&p&三年前,当我开始进行无麸质饮食的时候,我最快发现的变化就是情绪的改善。&br&&strong&在进行无麸质饮食的一周后,我就明显感觉到心情变好;大脑迷糊的状态也减轻了许多&/strong&——而消化道症状的明显好转却是在进行无麸质数周后才慢慢表现出来的。&/p&&br&&h2&那么,为什么短期摄入麸质就会造成抑郁?&/h2&&p&具体的原因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有3个合理的解释。&/p&&br&&h2&① 麸质外啡肽(Gluten Exorphin)&/h2&&p&当麸质进入我们的身体后,我们的消化酶会对麸质进行消化。&/p&&p&&strong&但这种消化往往是不完全的。&/strong&&br&在消化过程中,会形成&strong&麸质外啡肽&/strong&。&/p&&p&麸质外啡肽属于&strong&阿片肽&/strong&。阿片肽能调节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从而调控人的感觉和情绪。&/p&&p&事实上,&strong&许多镇痛药物就是阿片肽;像鸦片、吗啡这些毒品也属于阿片类。&/strong&&/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cafbb8328d_b.jpg& data-rawwidth=&856& data-rawheight=&5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cafbb8328d_r.jpg&&&/figure&&p&研究发现,&strong&麸质外啡肽能够完整地穿过肠道上皮细胞,从而进入人体的血液。&/strong&[2]&/p&&p&而许多阿片肽都能穿过血脑屏障,从而与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作用。而麸质阿片肽很可能有着类似的效果,即——&strong&麸质阿片肽影响人的大脑功能,从而造成麸质敏感患者的抑郁&/strong&&/p&&p&——这可能就是「吃面会抑郁」的一种机制。&/p&&p&如果要验证这种机制,可以让麸质敏感患者在摄入麸质的同时,让他们服用纳洛酮(阻断阿片受体的药物)看是否还会产生抑郁。&/p&&br&&h2&② 麸质影响肠道菌群&/h2&&p&我们的肠道中生活着多达&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A3MTM3OTQ5Nw%3D%3D%26mid%3Didx%3D1%26sn%3D53f7b027da8b795cfefcd2c4%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100,00的细菌&/a&,它们对我们健康的各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p&&p&它们能通过刺激我们的迷走神经来影响我们的大脑。[3]&br&它们能通过调节人体激素来影响我们的行为。&br&它们能通过促进或抑制神经递质的分泌来影响我们的情绪。&/p&&p&可以说,我们的肠道菌群是我们情绪的指挥官。&/p&&p&&strong&当我们的肠道菌群发生了改变,我们的情绪也可能受到影响。&/strong&&/p&&br&&p&近期的研究也发现,含特定益生菌配方的酸奶能够改变健康女性「中脑」的神经连接状态。[4] 这进一步表明肠道中的细菌能够有效地影响我们的大脑。&/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74c1b0b00d3c0bffe5f90_b.jpg& data-rawwidth=&607& data-rawheight=&4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74c1b0b00d3c0bffe5f90_r.jpg&&&/figure&&p&在麸质不耐受中,乳糜泻是最严重的一种。&br&研究发现,这些患者往往&strong&存在着严重的肠道菌群失调&/strong&——表现为双歧杆菌量的下降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上升。[5]&/p&&p&与此同时,乳糜泻患者也常常存在着&strong&严重的焦虑和抑郁倾向。&/strong&[6]&/p&&p&在经过无麸质饮食后,&strong&部分患者的菌群会逐渐恢复正常,而患者的焦虑水平也会得到改善。&/strong&[7]&/p&&p&这说明,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乳糜泻患者进食麸质后的一种结果——它与麸质有直接的关联。&/p&&br&&p&事实上,膳食对于肠道菌群的作用是非常大的。&strong&仅仅3天的膳食改变就会造成肠道菌群的巨大变化。&/strong&[8]&/p&&p&在上述试验中,受试者接受了为期3天的麸质摄入挑战。三天的麸质摄入或许就足以对人体的肠道菌群产生作用,进而影响受试者的情绪。&/p&&br&&h2&③ 麸质引起肠漏&/h2&&p&对于乳糜泻的患者,麸质会造成肠道连蛋白的大量流失,从而引起肠道通透性的增加。&/p&&br&&p&而对于麸质敏感的人群,&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A3MTM3OTQ5Nw%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ca9e97f127b50bb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麸质也会破坏肠道粘膜屏障,造成肠漏。&/a&&/p&&p&当肠道粘膜屏障受到了损伤,那些原本不该进入血液的物质便会向身体的内环境袭来,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症状。&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3571edfdd7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3571edfdd7_r.jpg&&&/figure&&/p&&p&&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A3MTM3OTQ5Nw%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ca9e97f127b50bb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研究发现&/a&,麸质敏感患者在食用面食后,在他们的血液中能够测出细菌脂多糖(细菌细胞壁上的成分)和细菌鞭毛蛋白。&/p&&p&这也就意味着,&strong&麸质造成的肠漏使得肠道中的细菌产物进入了人体。&/strong&&/p&&br&&p&&strong&当这些细菌产物在血液中循环时,最终将有一部分会到达大脑。&/strong&&/p&&p&进入大脑的脂多糖会被Toll样受体识别并结合。&br&Toll样受体充当着「警报员」的工作。&br&一旦它捕获了微生物的产物,它就会立刻通知免疫细胞,让它们采取行动。&br&紧接着,免疫细胞就会分泌细胞因子,进而引发炎症反应。&/p&&p&&strong&而抑郁、焦虑等精神问题往往就是大脑炎症反应的表现。&/strong&&/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d48ed41d86a2be305e3ad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d48ed41d86a2be305e3adb_r.jpg&&&/figure&&br&&h2&木森说&/h2&&p&抑郁和焦虑有时会来自于食物。&/p&&p&对于麸质敏感人群,摄入面食会影响他们的情绪,造成焦虑和抑郁。&/p&&p&具体的成因我们还不得而知。&br&但它可能是麸质外啡肽的影响、肠道菌群的改变、肠道通透性的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p&&p&食物是健康的基础。&/p&&p&真正的食物应该:&br&&strong&维持健康的激素水平&br&维持健康的肠道菌群&br&从而维持健康的精神反应。&/strong&&/p&&p&愿你找到属于你的REAL FOOD——让它带给你真正的好心情。&/p&&p&-End-&/p&&p&系列文章:&br&&/p&&p&○ &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refer=glutenfree& class=&internal&&麸质与大脑(一):从肠道到大脑&/a&&/p&&p&○ &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麸质与大脑(二):麸质妄想症&/a&&/p&&p&参考文献:&br&[1]Peters, S. L., Biesiekierski, J. R., Yelland, G. W., Muir, J. G., & Gibson, P. R. (2014).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gluten may cause depression in subjects with non‐coeliac gluten sensitivity–an exploratory clinical study. Alimentary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39(10), .&br&[2]Maggioni, M., Stuknyt?, M., De Luca, P., Cattaneo, S., Fiorilli, A., De Noni, I., & Ferraretto, A. (2016). Transport of wheat gluten exorphins A5 and C5 through an in vitro model of intestinal epithelium.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88, 319-326.&br&[3] Forsythe, P., & Kunze, W. A. (2013). Voices from within: gut microbes and the CNS.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 70(1), 55-69.&br&[4]Tillisch, K., Labus, J., Kilpatrick, L., Jiang, Z., Stains, J., Ebrat, B., … & Mayer, E. A. (2013). Consumption of fermented milk product with probiotic modulates brain activity. Gastroenterology, 144(7), .&br&[5] Sanz, Y., Palma, G. D., & Laparra, M. (2011). Unraveling the ties between celiac disease and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ternational reviews of immunology, 30(4), 207-218.&br&[6] Sanz, Y., Palma, G. D., & Laparra, M. (2011). Unraveling the ties between celiac disease and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ternational reviews of immunology, 30(4), 207-218.&br&[7] Addolorato, G. (2001). Anxiety but not depression decreases in coeliac patients after one-year gluten-free diet: a longitudinal study.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36(5), 502-506.&br&[8] Addolorato, G. (2001). Anxiety but not depression decreases in coeliac patients after one-year gluten-free diet: a longitudinal study.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36(5), 502-506.&/p&&p&相关阅读:&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refer=glutenfree& class=&internal&&解决焦虑,治愈肠道。&/a&&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2d45452be39cdecd955814_b.jpg& data-rawwidth=&1044& data-rawheight=&15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4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2d45452be39cdecd955814_r.jpg&&&/figure&&/p&
麸质与大脑(三):面食引发的抑郁是存在于面粉食物(小麦、大麦和黑麦)中的蛋白质。 不久前,一项前瞻性的研究发现,对于麸质敏感人群,短期摄入麸质就会迅速造成抑郁。[1] 这是一项随机+对照+双盲+交叉的试验。 研究纳入了24名麸质敏感的患者。 他们…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19e1edaed96ff_b.jpg& data-rawwidth=&828& data-rawheight=&4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19e1edaed96ff_r.jpg&&&/figure&&p&很多人大半生都浑浑噩噩度过,对自己日渐失去的东西无知无觉。他们骋目四顾,发现其他人过着更圆满、更丰富、更多彩以及更有活力的生活。即就如此,他们也意识不到在自己的生活中有些事其实并不在正轨上。&br&&/p&&p&庆幸的是,他们足够聪明、足够能干且足够讨人喜欢,因此,他们的生活相对来说还是令人满意的。他们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地生活工作。做他人所想,供他人所需,他们丝毫察觉不到,其实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他们比其他人更脆弱、更容易受伤。&/p&&p&这平静的一切轻易不会被打破,直到无法预料的变故出现。诸如工作调动、家里的熊孩子闯祸、爱人远离或去世,亦或是婚姻危机、被直截了当地拒绝或伤害。总之,一些让正常生活脱轨的事发生了。&/p&&p&接着,他们会努力抗争,想要做出改变,却无奈发现他们的挣扎无济于事。然后他们开始感到沮丧,“为什么这对我来说这么难?”他们甚至会怀疑自己,“我到底怎么做才能结束这种折磨?难道我不能更好地适应这一切吗?”&/p&&p&对另一些感情健全的人来说,答案是否定的,即你做不到适应自如。&/p&&p&假如你幼时接收到足够的情感上的关注和关心,成人后你将会用更灵活有效的方式去了解自己的情感。再假使,童年时期,父母十分注重孩子的感受,那这个孩子长大成人后,也会很在意自己的感受。同样的,如果你在童年时期懂得了自觉、自顾和自爱,那么成年后,你就可以在需要时灵活应用这些幼时习得的情感“技能”。&/p&&p&对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他的家庭环境是很重要的。比如一个生长于不甚强调个人感受的家庭(童年期情感忽视,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简称CEN)中的孩子,他在成长过程中会日趋抑郁,并认为这种结果是自己造成的。&/p&&p&若你在成长期间未从父母那儿获得足够的情感确认和回应(CEN),你便会像大多数好孩子一样,不仅会自觉避开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还会建立防线隔绝它们。这种方法在你童年时期或许会奏效,但如今,作为成年人的你需要更全面和健康的方法去感受去了解你自己的情感。&/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0d7a161cabf5ebaf3bd02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00& data-thumbnail=&https://pic3.zhimg.com/v2-0d7a161cabf5ebaf3bd0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0d7a161cabf5ebaf3bd02_r.gif&&&/figure&&p&&b&CEN在你成年后致郁的五个形式:&/b&&/p&&p&1. 隐藏情感:在你童年时期,家里人若认为情感外露毫无意义且不欢迎这种行为,你便会建造壁垒将情感掩盖起来。由此一来,长大成人的你会缺少必需的感知情感的能力。你的感受是一个至关重要又无比丰富的反馈系统,它想你所想,懂你所需,还知你苦乐。当你生活失利整个人压力山大之际,如果没有这个反馈系统帮助你,你将生活得更加艰难,甚至连原本的生活都无法维持。这样一来,你很容易就抑郁了。&/p&&p&2. 童年时没有习得重要的处理技能:当你在一个“O”情感的家庭度过童年,便会得不到像其他孩子一样的“天然情感训练”。成年后,不懂得如何去感受、管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会让你无法顺利解决某些问题。当你面临生活中重大事件的考验时,你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万全之策,你失落、迷茫、沮丧,这时的你更容易抑郁。&/p&&p&3. CEN让你有“孤身一人闯天下”的感觉:你还是孩子时,没人在乎你想什么,没人满足你开不开心、难不难过之类的情感需求,你就会意会到一种十分强烈且无需多言的信息:“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关心我的想法。”你会因此变得日渐独立、强大,直到可以很好地照顾自己。但这样一来,你永远也学不会主动出击,学不会提出自己的需求,学不会接受别人。选择被动生活会让你一直被孤立,在重大挑战来临时,你会更易失败。长此以往,你会变得抑郁。&/p&&p&4. 你更倾向于将愤怒指向自身:假如在生活中遭受挫折,或者某人伤害了我们,我们身体的保护机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愤怒。但,若你成长的家庭环境对怒气的态度是压制和不作为的话,你便无法学会跟愤怒相处以及健康地“使用”愤怒。经历过CEN的孩子习惯于将愤怒指向自己,会产生诸如“发生这种事都是我的错”之类的想法,或许他们还会这样告诫自己:“我就不该做……”。此时愤怒非但不能令你变强,它更削弱了你的力量。因为,愤怒指向自身,就成了抑郁。&/p&&p&5. 常有羞愧感: 你的情感是建立在身体的生理构造上的,情感是你内心最深处的真实体现。伴随CEN成长的孩子,他的脑海会对情感产生相应的成见。他会否认情感存在的重要性和合理性,而这种成见会让你认为拥有情感是耻辱的。这就好像是,假如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对你的左臂视而不见甚至还加以贬低,而如果这种情形发生地足够多,你会开始感到羞耻,且不自觉地藏起左臂。而此后每次左臂显露时,羞耻也如影随形。情绪也正如这个“被贬损和忽视”的左臂一样,当压力袭来时,相比去分享和修通情绪,你更倾向于将它深埋于心。而这种做法会把你推向抑郁的深渊。&/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05f1b34f8e4cfced6abe534b7ccdd1d9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data-thumbnail=&https://pic3.zhimg.com/v2-05f1b34f8e4cfced6abe534b7ccdd1d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05f1b34f8e4cfced6abe534b7ccdd1d9_r.gif&&&/figure&&p&&b&三个减轻由CEN致郁的方法:&/b&&/p&&p&1.对抗CEN:幸运的是,CEN是可以治愈的。你可以打破小时建造起来围困情感的墙壁,这样你就有机会体验更多样的情感,学会如何健康地使用愤怒以及如何用愤怒来保护自己,习得你曾经错过的情感技能。&/p&&p&2. 把情感当作朋友而不是敌人:你内心的情感感受是生活多姿多彩的源头。某些情感也许是消极有害的,不过无伤大雅。情绪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你去倾听并感受它们,它们还会反过来指引你。你将由此学会从另一个角度去正视你的情感,去用心感受自己的内心。&/p&&p&3. 主动出击:CEN可能让你在生活中困住自己,止步不前,但它也有“罢工”的时候。当你主动走出困心的“围城”,和人交流,寻求帮助,让别人知道你的感受和需要,你就会渐渐交到更多理解你支持你的朋友,这样一来,你将不再孤单。&/p&&br&&br&&blockquote&&p&&b&译者:土豆地瓜 | 心译组&/b&&/p&&p&&b&作者:Jonice Webb PhD&/b&&/p&&/blockquote&&br&&p&&b&微信订阅号:知晓心理(ID:xlzxol)&/b&&/p&
很多人大半生都浑浑噩噩度过,对自己日渐失去的东西无知无觉。他们骋目四顾,发现其他人过着更圆满、更丰富、更多彩以及更有活力的生活。即就如此,他们也意识不到在自己的生活中有些事其实并不在正轨上。 庆幸的是,他们足够聪明、足够能干且足够讨人喜欢…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9205cea6d152e4a97ef2798aaf3d3a99_b.jpg&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8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9205cea6d152e4a97ef2798aaf3d3a99_r.jpg&&&/figure&&blockquote&4月份本人完成了一篇学术论文《青少年抑郁症成因新探》,现已被学术期刊《心理医生》收录。&/blockquote&&p&摘要:抑郁症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危害,近年来有蔓延趋势。学者们从元认知、元情绪、依恋类型等角度对抑郁症的成因展开了新的探索,发现&b&抑郁症患者有不断强化的自我负面信念,存在情绪识别能力障碍,情绪调节能力较弱,依恋关系层面有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b&。追溯到源头,可能是不良家庭环境所致。&/p&&p&关键词:抑郁症 元认知 元情绪 依恋类型 &/p&&p&&br&&/p&&p&前言:近年来,抑郁症在青少年群体中蔓延,形势令人堪忧。国内最近一次大规模的相关调查是2015年的云南省科技厅基金()项目,李学美等对云南省6个市/县/区17所学校学生共12408人名中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3.7%,远远高于国内公认的居民抑郁症患病率(3%—6.1%);其中女生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男生;高中生检出率高于初中生;非独生子女检出率为高于独生子女。[1-2]&/p&&p&&br&&/p&&p&抑郁症是一种危及人们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的心理疾病,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对学习和社交活动充满着消极的态度。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青少年健康问题》报告显示,抑郁症是青少年致病和致残的首要原因。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抑郁症的病因探索从未终止,以往研究认为抑郁症与个体的创伤经历、应激性生活事件、父母亲养育方式、归因风格、认知情绪调节、家庭关系、人格特质等诸多因素相关 [2-8] 。近年来,学者们又从元认知、元情绪、依恋类型等角度对抑郁症的成因展开了新的探索,为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p&&p&&br&&/p&&p&全文发表于&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A3OTc3MDU1Ng%3D%3D%26mid%3Didx%3D3%26sn%3D96e1b76dfeff152bcd7de5%26chksm%3D045a7b1adf1ab06c8adbca89e8c673dab40dd8%23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抑郁症与元认知、元情绪及依恋类型相关性综述&/a&&/p&&p&&br&&/p&&p&&br&&/p&&p&&br&&/p&&p&&br&&/p&&p&&br&&/p&&p&【关于本文】&/p&&p&作者:光之泉,依恋关系专家,中国最年轻心理协会法人。&/p&&p&
高级心理咨询师,高级私人心理顾问,多年聚焦缺爱领域&/p&&p&微信:ilufugong&/p&&p&&br&&/p&&p&【拓展阅读】&/p&&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缺爱和抑郁心理系列文章汇总&/a&&/p&&p&公众号:源泉心理&/p&
4月份本人完成了一篇学术论文《青少年抑郁症成因新探》,现已被学术期刊《心理医生》收录。摘要:抑郁症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危害,近年来有蔓延趋势。学者们从元认知、元情绪、依恋类型等角度对抑郁症的成因展开了新的探索,发现抑郁症患者有不断强化…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c8b59ddddc33d_b.jpg& data-rawwidth=&352& data-rawheight=&22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2&&&/figure&为什么会得抑郁症就像问为什么会得感冒一样?其实这个是很普遍的,只是有的人没有意识到,有的人抵抗力强罢了。我自己总结了几条抑郁症的原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p&1、心理失衡。每个抑郁的人心理一定程度是失衡的,努力不被认可。打个比方,如果你一直努力学习,但是成绩总是未能提高,如果你很努力工作也看不到前景,这时候心理就容易失去平衡。你肯定会想心理不平衡的人多的去了,但有的人会安慰自己就算努力也不一定会有回报,有的人就会苦苦追问为什么没有回报?这个还不足以引起抑郁,因为如果你学业不好吧,兴许事业有成,又或者没有事业吧,至少家庭幸福,人只要有一种可以安慰,也就可以找到理由勇敢的活下去,最怕的是全部都没有,拿什么来安慰自己那颗受伤的心?&/p&&p&2、价值观的颠覆。能够让抑郁的人失去全部感觉的一定是价值观的颠覆。当你认为正确或者对你来说很重要的事,忽然全都变了样,你该怎么来判断自己和他人。就比如你一直觉得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然后你努力学习,坚持了很长时间,后来发现其实也没有改变什么,这个观念是你长久以来是你生活的动力,直到你没有找到工作的时候,才开始怀疑起是不是哪里出问题?如果否定了这个观念,势必对你以前生活的整个否定,一般人很难接受这样的心里变化吧。这里只是举了个简单的例子,其实生活中有好多这样价值观的颠覆的事情,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对你来说重要的事情也不一样。一旦你认为非常重要的事,并且坚持了很多年,忽然有天发现在现实里行不通时,挫败感随之而来。你该怎么说服自己接受这一切,是否定自己的努力,还是接受现实?都很难吧。抑郁的人是很难接受或者也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br&&br&3、超过年龄和阅历的压力。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承受那个年龄不该承受的东西。就拿初恋来说吧,年轻的时候觉得爱就是一切,非爱不娶(不嫁),爱得死去活来的,当一个结婚有小孩人再来看这些事,这都不是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年龄和你经历的事已经不同了,你看待爱情有更成熟的心态,而这个时候你可以承受的压力会更多。所以很多抑郁的人其实是把本不属于自己可以承担的压力都扛着,勉为其难。所以你要承认自己没有那么多能力,做那么多的事。有些问题如果你的年龄太小,阅历不够丰富就不要去面对它,把它放一放,逃避也并非坏事。&br&&br&如果你感到抑郁,也可以根据以上三点看看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善待自己。&/p&
为什么会得抑郁症就像问为什么会得感冒一样?其实这个是很普遍的,只是有的人没有意识到,有的人抵抗力强罢了。我自己总结了几条抑郁症的原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心理失衡。每个抑郁的人心理一定程度是失衡的,努力不被认可。打个比方,如果你一直…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a1fa20a4ae7a8b23abf0aa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p&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改变自己!——题记&/p&&p&抑郁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p&&p&一个人对待事物的看法会影响情绪,所以,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不是来自于事物本身,而是来自于你对事物的看法。比如,一块奶油面包,它在一个乞丐眼里可能是人间美味,可是在一个正在减肥的女人眼中,那就是一块非常恐怖的大脂肪球了。同样的,小时候我们可能会为了没得到一小块糖果而哭闹,而长大后会觉得那很很幼稚。这就是思维及看法对人的情绪影响。这就是人们情绪状态的起因。&/p&&p&那么,我们继续来分析抑郁症。&/p&&p&对抑郁症患者的看法及信念进一部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一个共同追求——完美主义!&/p&&p&正是因为渴求所有人都接受他,所以才会过于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p&&p&正是因为希望自己是十全十美的人,所以才会对自己哪怕一点点的缺点都耿耿于怀!&/p&&p&正是因为觉得自己比别人,甚至比所有人都强,所以才会对自己的失败及不如人的地方难以释怀!&/p&&p&正是因为想成为理想中的自己,所以才会对自己百般挑剔、不满!&/p&&p&正是因为这些种种的自我要求,才使得患者不断苛求、攻击、憎恨现实中的自己。同时,也是通过自我攻击来维护虚幻的自我形象。&/p&&p&抑郁症的根本原因——完美主义的现实表现&/p&&p&活在幻想中的完美,总比在现实中的残酷要来的好。&/p&&p&抑郁症患者往往会有如下的一些负面信念——如只有成功,我才叫活出自己;只有跟所有人都合的来,我才是可爱的;只有超越身边的人,我才是有价值的!&/p&&p&这就比如现实中的一些老好人,不会拒绝别人,为人很“善良”,做事总是尽善尽美,即便要吃亏也往往让自己吃亏。但即便这样委曲求全求得了个“现世安稳”,自己仍然活在紧张和不安中,害怕别人“了解”他之后就会离开。&/p&&p&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所谓的“好”仅仅是一种博取他人认可的手段,为了赢得别人对他的肯定与接纳不惜隐藏真实的自己去讨好他人。这种解决办法开始时是有效的,但随着事件的发展,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反而成为问题的一部分,让他活的不真实,整日处在紧张不安当中。&/p&&p&抑郁症的根本原因——完美主义的源头&/p&&p&一个人为何不能接受真实的自我,反而要逼迫自己达到自己幻想中的自己?这主要跟他自己的成长经历及监护人(父母居多)有关系。&/p&&p&我们发现,一些吹毛求疵的人的父母,往往是从小无论他如何表现都很难达到父母的要求和期待。就算父母不是那么刻意表现自己的不满,仅仅是忽视或冷漠,也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伤害。在缺乏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很难意识到这是父母的错,而是认为是自己不够好,他需要“足够好”以换取父母的喜爱。在这种背景下,孩子会忽视自己内心需求,努力把自己“表演”为一个从小懂事的“小乖乖”。然而,这已经不是他自己了。&/p&&p&还有一种相反的情况,孩子从小在被关注、重视、溺爱或太早取得了“成功”,成了周围人讨论的话题、关注中心。他会认为——我就应该是中心,就该受到别人的关注,就该比别人强,就该有优越感。当着种自负一旦形成,他就很难接受不受别人关注的事实,也无法面对自己不如人的地方。&/p&&p&但现实和理想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为了自我保护,只有脱离现实,转而去追求完美中的自我。里面的逻辑就是,只要我比别人强了,所有的都会得到。&/p&&p&抑郁症的根本原因——完美主义之解惑&/p&&p&那有人问了,人追求完美不好吗?有追求才有动力啊?&/p&&p&是的,有追求是好的。但我们要反思这种追求是发自对事物本身的热爱,还是出于恐惧以及对现实逃避的努力。如果是后者,那就是一种折磨,因为不管现实怎么样,最后都不会让他安心,因为他无法对真实的自己满意。&/p&&p&抑郁症的根本原因——完美主义的解决之道&/p&&p&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放弃幻想中的完美,放弃病态的追求,接受现实中的不完美,接受作为一个人的不确定性,活在当下!而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活在当下,通过观息法观察呼吸的练习就可以慢慢体会到,活在当下的真实,活在当下的力量。学会对当下的自己负责,而不是过去或未来,自然抑郁症的根源也就会被化解。&/p&&p&&b&我们也有公众号喔~&/b&&/p&&p&&b&重塑心灵心理康复中心(csxlxl)&/b&&/p&&p&&b&来,找我练!Bug不再是Trouble!&/b&&/p&
有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改变自己!——题记抑郁症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人对待事物的看法会影响情绪,所以,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不是来自于事物本身,而是来自于你对事物的看法。比如,一块奶油面包,它在一个乞丐眼里可能是人间美味,可是在一个正在…
&p&受不了这个问题下边太多的答案的学术性表述,说了太多都从太化学生物的方向出发,,而没有从一个人最真实的内心世界与情感发展角度展开。科学的方式其实也有其局限性的,那就是&b&忽略了个人独有的感受与情感体验上的事实&/b&。个人的情感(emotion)发展状态则恰是一个人抑郁的主要原因。生理层面的化学生物上的激素、腺素所发生的紊乱更多是情绪状态失调的反映、而非其根源。就比如一些事情使我生气、激动而肾上腺激增,而感到血液上涌,呼吸急促、以及害怕后身体惊出一身冷汗。这些情绪背后都有生理上的化学变化,但是不能说这些化学变化是情绪的根源。恰是情绪才引发了生理的联动变化。&/p&&p&先说结论:&b&抑郁症的原因就是因为童年创伤性情境所导致的我们必须要压抑在那些关键遭受上的真实情感反应,而这些真实情感体验被压抑、遏制,以及对于糟糕情境的适应使得人们未能充分自由地发展自己情感上的自主性!因为我们并不被允许依照自己的真实情感做法反应,反而是被迫父母无意识的情感体制的要求、以及糟糕情境的压力下发展出一个“假自我”。(这个假自我作为我们适应那个成长经历的固定的角色或人设。它帮助我们斡旋那些特定遭遇、情境与经历)。而假自我在后来常常会发展成为一个我们将自身价值感所系于其上的“ego”,这个或者叫优越感、妄自尊大,或者叫营造的良好自我感觉。其存在的基础与依托是外界的认可,而非真实的自发自主的情感发展的状态。(我们真实的情感与需求由于早年处境当中的潜在遏制的缘故,其实并未真正随着年龄增大而随之发展。)就像是水仙花的寓言里那喀索斯所爱上的自己映在水面上的美丽倒影一样,我们在头脑里为自己营造(且往往也被一些人配合着)的宏大的自我投影,并误认为这就是自己的身份!!在这种情况下,当假自我在后来的生活当中因为现实的挫折、出现动摇、坍塌、瓦解的时候,原本的虚假影像所掩盖下的问题就不免暴露了,抑郁的状态也就不免出现了。&/b&&/p&&p&&br&&/p&&p&抑郁症的状态表现为没有活力,对事物丧失兴趣,感受不到自己的真实情感体验,被挫败、沮丧、恐惧、痛苦与黑暗笼罩着,并难以从中走出来。抑郁症与抑郁状态的区别就在于抑郁状态常常是阶段性、暂时性,而非是长时性和全面性。&/p&&p&&br&&/p&&ol&&li&&b&自童年起的在情感上过度调整,照顾父母的情感需要与外界要求所导致的真实自我缺失&/b&&/li&&/ol&&p&抑郁的爆发最直接的促因常常是旧的虚假的自大幻觉的坍塌所引发,这些旧的自大幻觉由于借助一些外界的认可常常得以维系着。而真实的自我和情感发展程度的缺失与滞后永远是其背后的核心。&/p&&p&我们文化里由于特定原因没有尊重孩子的权利、意愿、感受的习惯,所以很多的创伤其实被隐匿在了我们的文化习惯和语言方式,也即是我们的意识之外了。事实上的创伤数量远比被揭露和公开讨论的极端情况多得多。少数被讨论的多为极端情况。比如被严重家暴等等,,但是其它的情感虐待的做法通常因为习惯缘故并未被我们严正地用它的真名予以指陈。大多数孩子或多或少都会被自己的父母所要求着,部分父母本身的情感发展状态并未成熟的情况下则会将太多的情感需要寄托于孩子去满足,当孩子的自我发展是以照顾父母的情感需求为核心时,这时孩子便难以表达及发展出自己的真实自我了。为了维系与父母之间的联结,孩子会压抑自己的真实需要与感受,服务于父母的情感需要,在这种模式下发展出来的自我是一个以外界的目光和认可为依托的 ego,也称假自我吧。它与那个依托于孩子自身真实的感受与需要而发展出的 true self 相对。抑郁的发生主要就是在 ego 的解体与瓦解的时候。此时我们常常意识到自己可能再也无法得到那些我们依赖着的认可,或者无法实现自己基于幻象而构建出的成就以维持自己想要的外部形象了。这个时候对于自小便活在父母(后来为别人所替代)的期待之中,并通过符合某些外在标准而不断获得认可以维系自我感觉的人来说常常是极为恐怖的。此时自己的真实自我并未得到发展的缺陷就会暴露出来,在没其它的借助物以平衡那个失落的时候抑郁必将接踵而至。&/p&&p&而应对这个问题的关键则在于对于自己自童年里的情感世界进行发掘,将那些在创伤过程当中所压抑与分离出去的真实情感与合理反应(如被父母伤害时的痛苦与绝望,被剥夺时的愤怒,以及深切的悲伤等等)进行重新体验及宣泄,如此才能带来真正的解脱。虚假的自大是对抑郁的抵御,而抑郁则是对那些深切的悲伤与痛苦的无意识的分离与抵御,当受创者能穿越恐惧(这些恐惧也是童年里的恐惧的延续与变种)触碰到内心压抑潜藏多年的真实的情感时,这个强烈的情感爆发常常会带来巨大的解脱。而对于真实自我的遗失的持续性哀悼可算作是在抑郁之中进行治愈的过程,那些原本处于无意识状态的情感才能得到重新的生长与发展,许多的活力才会重新从我们的内心生长出来。要知道抑郁的反面并不是没有快乐这么简单,抑郁的反面是活力、是去体验自己真实的自己与情感的自由,哪怕这些情感是痛苦、是悲伤。纵使是悲痛,那也是我们真实命运里的重要内容,它是我们自儿时里的故事的重要真相,那些被自己的虚假的 ego所把持着的人必须要依赖源源不断的来自外界的认可与关注进行补血,只要那个ego持续得以被维持着,他们是可以免于被抑郁困扰的,但是也无法触及他们内心深处所有的真实的故事与命运。&/p&&p&另外,抑郁情绪的出现时常又是一个信号,那是关于我们压抑在内心深处的强烈情感体验即将要被带出到意识层面的信号。(同时也是因为原本关于这些强烈情感的心理防御的有效性出现状况了)这些内心深处压抑着的强烈的情感体验,有可能是痛苦、深切的悲伤、亦或是我们不敢触碰的关于我们某些真实遭遇的愤怒。这些情感体验都与特定的创伤性情境相关,而因为太过难于承受故而被压抑着。而被压抑的强烈情感体验常常都要以我们丧失部分生命活力作为代价,而抑郁就是这些自发的鲜活生命体验被无形禁锢着的状态。&/p&&p&&br&&/p&&p&2. &b&抑郁爆发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社会转型的过程当中的伴随物&/b& &/p&&p&此话怎讲呢?因为在过去我们大多数的人所生长的环境都是自己的原生环境,我们只需要适应这个环境里的人与人的互动方式及其要求便可以免于抑郁的造访了。在现代社会,适应不同环境和与人相处的方式成为了一项要求,此时一个人的缺陷才得以暴露。抑郁的状态常常是我们在环境出现变化需要摆脱走出一种习以为常的行为模式更容易出现(暴露),因为这样要求人们有一个独立自主的自我去应对斡旋生活的各种挑战。而原生环境里其实人们只要适应了某种这个环境里的特定文化的期待、认定、要求,便基本可以应对各种社会交往了。有无真实的自我的意义与差别显现并不算太大。(甚至比较传统、僵化的氛围之中,你有独立的自我或“个性”反而是一件会引来批判的状态!因为你跟大家所普遍认定、接受的方式不同!)&/p&&p&想一想我上面的这种描述,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到底有多少人主要是活在别人的目光与期待之中而没有活出自己真实的自我,甚至其实根本就是缺失了真实的自我呢?数量其实是极为庞大的,只是许多问题暂且还处在潜在的阶段,尚未充分爆发出来而已。我们文化里的习惯与价值观无形之中所导向出来的并不是鼓励我们去拥有自己的自我,不是鼓励我们去认真对待自己的情感,而是否认自己的真实自我与情感。几千年以来的集体主义文化(自我、真实的自我则是个体主义文化价值里的产物)要求我们的不过是去扮演好那个文化和群体所要求的角色。而现代化过程之中的中国,旧的价值体系不再能给我们容身以寄托安全的需求的情况下,那些潜藏着的问题就会得以爆发。抑郁症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病,在旧的时代纵使我们本身没有活出自己真实的自我也不致抑郁,因为有旧的价值体系和社会网络作为容身之所的缘故。&/p&&p&没有活出自己真实的自我是我们社会的一个常态,但是其抑郁爆发的面积似乎还并未与之相应。这一方面是因为大量的问题还处在潜在的状态,当一个人活在自己脑海的里的设定里并不走出它的虚妄与局限,甚至把这当做了自己的现实并不愿走出它的局限时,他确实是可以免于抑郁的困扰的,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或多或少地都有某些外在的认可作为借助以在沮丧时起到给我们补血的作用的缘故。想一想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目前被抑郁所困扰的不会是没有多少文化的人,而常常会是那些接受了高等教育,有机会接触到与自己原生环境不太一样的社会(此时自小所依托的价值体系无法给予提供保护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意识到了自身的一些缺陷但是暂时又还看不到全部的原因与真相的人。&/p&&p&&br&&/p&&p&3.&b&抑郁症患者常常还会出现许多人际关系上的问题,这也是创伤遗留的影响&/b&&/p&&p&虽然在前面说到传统的集体主义文化与价值正在失去对人的真实约束和容纳的功能,,但是它遗留的惯性依旧在很大程度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和看待事实的方式。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在讲求以孝道为重的过去,并不鼓励父母给予孩子平等的对待,甚至默许父母将孩子当做自己的所有物,与财产几乎无异。此时父母尊重孩子的独立的情感发展简直是一个奢侈与例外,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会滥用自己作为父母的权力给孩子强行摊派自己的意志,进行情感索取,社会并不将此当作错误或不当。如果孩子有反抗那将成为众矢之的,还会面临失去父母的“爱”的危险,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孩子们都只能妥协。无形之中背负着父母潜在的情感债务,并受这些背负所塑造着,当孩子逐渐放弃自己本来的自我表达,将自己的真实需要压抑下去并努力扮演父母的要求与期许以为维持着父母接纳时,可以说这就是假自我形成的基础。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内化的父母,当我们自小内化的这个父母没有给予我们的感受充分的尊重与理解时,我们也没有学会理解自己的真实感受,而我们与外界尤其是建立亲密关系的时候的互动模式常常会重复着过去的创伤与缺憾。在这方面客体关系讲得比较多。&/p&&p&在人际里缺乏安全感与自信几乎是抑郁症患者的通病,这些安全感及信任的缺乏则恰是因为过去作为孩子时的真实感受并未被自己的父母所理解甚至所看到的缘故,,因为真实的感觉不被接纳,压抑下去后所为维系的也不过是有条件的接纳,如此在后来长大后为了获得与别人之间的关系他们也会过多地妥协与压抑自身的情感需要。而当他们意识到许多的关系不过是自己做出了极大牺牲的产物时常常这段关系又要遇到危机了,总是不断地身处令自己感到糟心和吃亏的关系是那些自童年里就缺爱的孩子的不幸的潜在延续。越是亲密的关系,创伤的遗留的展现则越是淋漓尽致,我们渴望向伴侣得到的恰是我们自童年里就缺乏的东西。父母因为自身的情感发展程度的原因无法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这甚至超乎了父母的意愿,而在于情感能力上的缺失,父母本身也处在他们自身的童年缺憾当中不得解脱。甚至有意思的是,受创者为了获得关系而向他们的依恋对象所提供的“条件”也恰是他们父母早年向他们摊派与索取的。这成为了他们身处在关系之中为了维系着关系而不得不进行扮演的一种“人设”,并时常为这“人设”囚禁着他们的真实情感的表达。&/p&&p&曾经看过一个比喻,讲的是,相比于正常人像一台运行良好的系统,而有抑郁症的人它的内在系统本身就是紊乱、脆弱,易于崩溃的。同样的事件对这不同状态的人引发的挑战焦虑与压力是有着很大的不一样的,因为他们关于事件的意义与设定在各自内心当中都是截然不同的。就比如说,对于外界的认可,可能有些人觉着有挺好,没有影响也不大,但是对于内心无助脆弱的人来说,这些外界的认可也许救命稻草一般的存在。也许是他们的存在感与价值的一种寄托。也因为此,面对需要相同情境,去基于自己的真实感受去表达出拒绝的底气也都会不一样。仰赖于别人认可的人是难于无时外界的要求与期待去表达出自己的独立态度的,另外这也是内心的真实情感的发展还未到支撑这样的自主的程度。等等,所有的那些在关系当中出现与存在的问题、困扰,都可以追溯回儿时的遭遇与情境所遗留的潜在、深远持续的影响。&/p&&p&&br&&/p&&p&&b&结语&/b&&/p&&p&以上写的东西并非是我个人的研究,主要结论来自瑞士心理学家爱丽丝米勒的童年研究,在她的著作《天才儿童的悲剧》里就有探讨过抑郁与童年情感创伤的关系。她的主要观点有,童年创伤常常具有深远影响,也是造成成年后心理问题的主因,这个世界的许多文化上的普遍否认人们内心真实情感而构建出的社会规范才是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如战争、暴力、、抑郁等等,此外她关于创造力的看法也将原因指向了艺术家遥远的童年。&b&对了此处有必要提一下的是,她反对给专家、医师等给抑郁患者开药,她认为药物会阻碍患者感受此时的感觉与体验,而那些负面的甚至是痛苦的感觉恰是联结患者悲惨童年的关键信息。抑制抑郁的药物让你一时感到爽了,但是却使你更难去了解自己童年里柔弱无助的“情感体验”方面的事实真相。&/b&我想这也是为什么许多用药的抑郁症患者断不开药,且常常总会复发的原因吧!她的研究并不像弗荣等人那样建构出繁杂晦涩的理论框架,而是基于实用性,围绕着早年亲子关系的影响展开。格外强调重视“对于儿时经历、遭遇、情境里的情感体验的发掘”,她坚信这些对于自己内心真实情感体验的觉察、体验与接受,是能够帮助人们化解各类心理、情绪(抑郁、各种强迫、关系问题、情绪障碍、瘾症,等)困扰,重新找回被自小的适应性压抑所遏制的生命活力的关键!!! 单纯的理性、智性上认知的方面提升其实也难于触动内心的压抑的模式。&/p&&p&the most inspirational words can still make the emotional world untouched!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纵然正确的理论其实帮助也非常有限的原因。我个人早先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女子被当街割喉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