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体字转换器是什么?

看懂这些,认识篆字不是问题
中国国画家艺术研究院
品味中国传统书画艺术话题,传播正能量,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写篆容易识篆难”,习篆者大多数有这样的休会,初学者更是见篆生畏。实际上篆书虽属于古文字,但它和现代汉字—脉相承、是现代汉字的源头,并不是孤立而存在,是有规律可循的。全赖用心研求,知难而进。当然,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途径。
一 以《说文解宇》为根本
《说文》是东汉许慎撰写的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 义、辨识声读的字典。在中国语言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小篆,因此,它是我们学习和掌握篆字的首选工具书,也是通解甲骨文、金 文绝不可少的阶梯。查检《说文》,大多数人感到难以释读,这主要是不明其体例所致。《说文》首创汉字部首,按“分别部居”、“据形系联”的原则排列汉字, 同此,部首是打开《说文》的钥匙。熟悉《说文》部首,利用部首记忆篆书的结构,有益于我们查检篆书的归属。从部首入手,再了解其说解。《说文》的说解,是 给小篆所作的注释,言其“某也某也”是诠释字义;言其“象某形”、“从某从某”、“从某某声”是分析字形;这两部分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言其“某声”、 “读若”、“某某切”是字的标音,这是全书的基本体例。姚孝遂著的《许慎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出版)详尽介绍了《说文》的有关内容、体例和部首等,初学 者可与《说文》对照参阅,对于理解和掌握《说文》一书的内容会有所帮助的。《说文》的版本要以中华书局1964年、1977年新印本即以清陈昌治据孙星衍 本为底本改刻的缩印本最为恰当。
对初学者还须指出,查篆字切忌仅仅翻看《说 文》,单纯地对号入座,只取形体不顾音义,这样很难说出准确程度。清代素有“说文四大家”之称,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王筠的《说文释例》、《说文句 读》,桂馥的《说文义证》,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都是研究《说文》的总结,各有所侧重。最好的注本是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形音义三者并重,是 《说文》相佐的工具书。对读通《说文》有极大的启发和指导作用。初学者要深入得法,尚须参阅上述专著,才能真正弄通、弄懂篆字。
二 以“六书”理论为指导
“六书”是古人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和使用情 况,加以分析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它的意义主要依从《说文》所举字例的说法。从《说文》中了解篆字的形、音、 义,首先必须了解“六书”的原理,通过“六书”的提示,可以提纲挈领,从根本上达到识篆的目的。学习篆书要掌握“六书”,重要的不是这个字属于“六书”中 的哪一种,而是要了解篆字的结构以及组成部分,弄清这些问题,绝大多数的汉字篆法就自然获得解决。有关“六书”的基本原理可参看唐兰著的《中国文字学》 (上海古籍出版社)及裘锡圭著的《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
三 强记特殊的篆法
篆书中有许多字的篆法独特,和楷字形体相距 甚远,是识篆的最大障碍。为辨别楷篆的正误,防止杜撰臆造,前人针对篆楷字形的差异和用字等情况,编过不少口诀,如元应在编撰的《篆法点画辨诀》、清朱之 蕃的《篆书偏旁歌诀》,清沙青岩的《篆法百韵歌诀》(收入《说文大字典》)等都是极为适应习篆入门的参考书。读之上口,易于记诵。初入门者不妨在诵读之余 加以理解,逐渐掌握篆字形体,排除障碍。
四 以严谨认真的态度来对待习篆
古文字学是一门比较艰深的学问,往往开始容 易深入难。关键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比如从《说文》中查出某个字的形体,知道了这个字的音义,还要了解这个字的形体演变过程以及这个字和同时代其它字 的横向关系(这里只指特殊情况下的字),重要的是把它放到所写内容中看看是否文义贯通。这样似乎不易,但是日积月累,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唐兰先生曾为占文字研究设了六条戒律,基本要略是:1.戒硬充内,行2.戒废弃根本;3.戒任意猜测;4。 戒苟且浮躁;5.戒偏守固执;6.戒驳杂纠缠,很值得我们遵循和借鉴,详细内容可见李学勤著的《古文字学初阶》(中华书局出版)。
识篆是一门学问,绝不可草率从事,只有坚持正确的方法,掌握篆字并不是难事。为了帮助初学者准确无误地识篆和书写,开列书目如下工具书目:
《说文解字》 [汉]许慎撰 中华书局
《说文解字注》 [清]段玉裁注 上海古籍山版社
《清代书家篆隶字集》 [日]北川博邦 西泠印社
《小篆疑难字字典》王同愈著 上海书画出版社
《作篆通假校补》王福庵著 四泠印社
其它工具书及有关文字学书目可视其文中介绍以及入门程度逐步增 置。 临摹碑、帖书目:
《王福庵书说文部首》
《邓石如篆书弟子职》、邓石如《篆书白氏草堂记六屏》
吴让之篆书四条屏《粱吴均与朱元思书》
杨沂孙篆书《道德经》、《金人铭》
《赵之谦书汉铙歌真迹》
赵铁山《和铭真迹》(见上海《书法》2001年第7期)
篆书入门学习
篆刻,七分篆三分刻。练好书法才是重点。这里直接讲如何简单粗暴刻出一个章好了。
首先准备工具。
1. 8mm和5mm的刻刀各一个,永字牌的,不要心疼那点钱买便宜的,不能用的好么,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
刻刀有薄有厚,有大有小,也有方口刀。好用与否看个人手感。刚开始用最普遍的永字就可以。
一个厚的和薄的刻刀。
2. 砂纸多张,600的最常用,1500的用来打磨光滑。100左右的也要买几张,虽然太粗平时用不上,但是如果你不小心刻崩了角就有用了,相信我对于初学者来说这事不少见,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
当然鉴于练习章很便宜,我们一般都懒得磨石头,刻坏了就换快石头重新刻。┑( ̄Д  ̄)┍
3. 青田石练习章多个。练习章便宜大碗,杭州这边5块一个,其它地区可能稍贵。反正不要超过10块就行。
选石头要注意不能有裂纹,不要有砂子,有砂子的章会给你带来极大的痛苦,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有白黄颗粒斑纹的一般砂子多。老石头比新石头好。如果不会选青田石就买冻石,木有砂子,贵几块钱,但是手感不一样。想买好石头买寿山石(壕做友)。
不过关于如何选石头这种事么… 我只能说,多教学费自然就会了… 并没有其他的办法……
秀下我部分石头,除了第一排右一青海石(不好使)、右二萧山红石外,都是青田石。可见青田石的颜值也是颇高。第二排都是练习章。
刻青田石刀钝一点好。太快了容易滑刀。
4印泥。袋装的便宜,盒装的贵。买30克就够用了。怎么处理印泥可看这个答案:零基础,怎样学习篆刻印章? - 牛津的回答(注:如果我有推荐的答案链接什么的,是觉得其他答主已经写得足够好了,不是我懒得写,真的:))我的印泥是最便宜50块钱的盒装(请忽略它糟糕的颜值)。
5.连史纸。用来钤印的纸。用普通宣纸也行。具体怎么用看这个:篆刻:请问纸上的图样怎么翻到石头上啊? - 篆刻 或者用其他方法翻印上石也行,可参考下文。
6. 印台。个人感觉没有什么用。只是入门的话可不买。
7. 书。推荐篆刻五十讲 - 搜狗百科、《石钟山房印举选》。
刻章分朱文白文。朱文的,文字印在纸上是红色的。
画梅乞米,临摹吴熙载(清代篆刻家、书画家)作品。(感谢知友徐青楚在评论区指正;))
白文,印在纸上时字是白的。
准备好工具就可以开始刻章啦~
注:这个答案里写的是如何快速刻成一个章,速成类的文章不要多看。如果正儿八经想学刻章必须学篆书。 可参考学习篆刻,一定要有书法功底么? - 书法
刚入手时推荐临汉官印,不推荐临流派印。推荐刻白文印,易练技法。不要觉得汉官印无聊少变。先平实后怪奇,基础走扎实些,刻什么都轻松了。
当然一开始就想原创也可以,以自己兴趣为准。
-------------------------------------------------------------
首先想好自己要刻什么。不知道想刻什么的可参考四个字(文艺点的)可以刻在印章上的? - 篆刻 、有哪些类似「一期一会」这样深刻而高雅的词,可以用来刻章送人? - 文化、有哪些有意思的闲章? - 印章
然后磨石头。用600的砂纸,把上面的蜡磨下来。磨石时最好下面垫块玻璃,比较平。手压石头要紧,用胳膊的力量推动石头。磨几圈就把石头转90°再磨。磨完后可把印面压在玻璃上轻轻晃动,看有没有不平。可参考篆刻磨印石总是磨成斜的一角高一角低,磨印石这有什么技巧么? - 篆刻
然后在纸上设计印稿,包括排版布局和字体设计等,多参考资料(可参考楼上相庸知友的印稿设计过程)。注意这是一个印章精妙与否的最最关键之处,不要轻视!
然后印稿上石。
印稿上石有很多方法,篆刻:请问纸上的图样怎么翻到石头上啊? - 篆刻
临摹可以1.用镜子照着章,把镜子里的章临到纸上。
2.复印书上的章,然后用香蕉水印到石头的印面上。
如下是复印稿
话说为啥怎么上传都是倒的?知乎的问题吗?大家凑合着看吧,就当治颈椎病了,抱歉…
用香蕉水印到石头上的效果。注:不能印第二遍,印痕会非常淡。
这是练习刀法用的,所以不一样大也没事。如果很介意不一样大的话,在纸上设计好了再翻到石上也可以。
原创的话。买个篆刻字典,或者手机上下个篆刻字体的软件。 先在字典上查好想刻的字,或者用手机查到合适的字体。然后在纸上设计好。 然后拍下来,镜像翻转,再用铅笔临到石头上。或者用毛笔描一遍设计好的字,再上石。具体见篆刻:请问纸上的图样怎么翻到石头上啊? - 篆刻 (真的不是我懒,请相信我。:))
注意设计字体的时候,是篆书就都是篆书,是隶书就都是隶书,不要混。隶书可以篆书化一些,篆书不能隶书化一些,太奇怪了。
然后就开始刻啦~
刻刀的标准握姿是这样的。有些像握住毛笔然后躺倒。食指和大拇指抓住刀,无名指抵住石头,拇指食指中指一起抓紧刻刀推动刻刀。如果想刻长线,拇指食指就离远中指一点。拇指食指越高线刻的越长。刻刀要向外不能向内。
这里说下有朋友刻章后右手食指指节会肿的问题!如果你是一天8小时都在刻章,那手指可能会磨出茧,但不会指节肿。尤其是大家只是一天一辆个小时刻章,手指更不会出问题,指节肿是因为抓刻刀姿势不对。
正确姿势如下
反面教材1如下,中指本应该抵住刻刀,但却垫在了刀底下,只起到支撑作用而没有和拇指食指一起发力。可想食指的压力增大,很容易指节肿
反面教材2如下。刻刀尖向内而不是向外。试过就知道现在食指不光要负责推动刀滑动的作用,还要负责原先由拇指负责的压住刻刀的任务。食指指节很容易肿!大家要养成良好习惯,如果觉得刻得不顺手可以转动章找角度,但绝对不要刀尖向内!还有就是要中锋用笔,不要侧锋。写在下面。
刀与想刻的线呈90°角,这是中锋,角度小一些是侧锋。和毛笔的感觉一样。
从旁边看这个角度是这样的,角度越平刻出的线条越粗,角度越接近90°刻出的线条越细。不过容易滑刀。
有两种基本刻法:切刀和冲刀。刚开始时推荐用切刀
向着左上角用力,刻完后是一个小三角,一小块一小块地刻。如果是刻青田石,会有很明显的崩掉了些小碎片的感觉。刻时用些力,线条刻扎实。
一个个小三角连起来,然后再把章反过来从线条那头刻过来,就得到一个中间磕磕巴巴但两边直直的线条啦~ 比如那个横折就是标准切刀切出来的~
如果要刻交叉线,比如刻一个十字,可以把十字交叉处的一个角刻圆,以显出变化。
冲刀就是简单粗暴地直冲过去啦,可见上图中间几条直线(和切刀对比很明显),不好控制,也是要正着冲一遍反着冲一遍。零基础还是用切刀吧。
然后就用这种方法愉快地刻章吧~
有很多章,外围有边框。白文基本上没有边框。但是一般会处理章的边缘,比如一个狂放型的章,敲掉一些边缘,让章的风格比较统一。汉印敲边不多,流派印敲的多。
刻朱文的多边框。如果章的风格是狂放型的,边框可以故意刻碎一点,有断有连,或者边框上大下小上方下圆等,不是单纯的直线,做一些变化。(可见“画梅乞米”那个章),如果是比较娟秀的风格,元朱文_百度百科(不是圆朱文),边框也是规整的,一般比文字要细一些。
云霓,我老师刻的闲章,标准元朱文。(答主木有放自己的章是因为水平不够,求不黑/(ㄒoㄒ)/)
边款也是一个章的组成部分,是直接刻上去,不需要镜面翻转。保存边款的方法是“拓”而不是“印”。
篆刻厉害的人,边款刻出来和毛笔写的感觉是一样的。一笔下去有起有终有方有圆,非常厉害。(请忽略因为我们的打扰而滑的那一刀)
我老师刻的边款,王献之的洛神赋。
本来想重头刻一个章把各个阶段的图拍下来,但是最近结课忙到死。等有空了就发过程图哈~
发一个近期帮人刻的藏书章~
顺带: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在评论里提出,我会尽力回答。
有想刻姓名章或者闲章什么的盆吕可以私信我,也可联系零基础,怎样学习篆刻印章? - 艺术和如何入门篆刻? - 中国这两个问题下的答主们,或者在淘宝里搜“篆刻”,找卖家刻章。注意,淘宝里10块多一个章卖家都是机器刻章,不管标的是不是“人工刻章”。人工刻章比较贵一点,100块一个普通章这个价格以上都比较靠谱。买前多和卖家沟通,确定好自己要的效果。祝大家都能得到自己喜欢的章~ :)
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
“零基础怎样学习某技能(艺术)”这类问题和“如何评价……”、“……是种怎样的体验”等问题是不一样的,回答这类问题需要同时兼顾“学习”和“某技能(艺术)”两个点,要在一篇回答中将体系庞杂、需要丰富实践经验的某样技能或艺术阐释得完整、清晰有逻辑,同时让看答案的人能够明白,并且真正学会这样东西,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就拿学习篆刻来说,篆刻本身是一门复杂的、承载悠久历史的、与传统文化审美密切相联的艺术,你如果想从零开始学习这样一门“伟大而又琐碎”的艺术,就必须了解学习过程中整体步骤该如何规划、每一个具体的步骤该如何进行、遇到问题又该如何解决……这些是没办法用网络上的一篇回答讲清楚的。在学习某样东西的过程中可能会碰到无数种问题,每个人碰到的问题又都不一样,解决的方法只能是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当面请教靠谱的老师,进行更直观、有效的交流。
我浏览了一下其他朋友们的回答,发现刚好证明了我的观点——没有人能做到兼顾“学习”与“篆刻”两点给出完美详细、能真正使人搞明白零基础怎样学习篆刻的回答。
有比较专业的、篆刻不错的朋友写了答案,展示了自己篆刻的步骤和作品,但没有说需要经过哪些学习积累才能用相同的步骤刻出像答主一样好的作品,让人不知道该如何开始学习;有些朋友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比如用在软件里把要刻的字输入进去,然后按照软件给出的效果去刻),这些方法比较简单,便于模仿学习,但是严格来讲,这样做出来的作品并不能算作“篆刻”,因为它不具备一件篆刻作品的核心元素,只能算“用刀在石头上刻了字”(这一点在后文还会详细讲)。
江湖规矩,先上图,都是些平时刻的印。(平时汉印风格的刻得比较多,考虑到各位看起来可能会感觉有点单调,于是穿插几张美图过的。哈哈。)
花样装x结束,写内容。
首先,题主的问题是“如何学习篆刻印章”,严格来讲这句话有语病——”篆刻”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表达,可以说“如何学习篆刻”,也可以说“如何学习刻印章”,把”篆刻”和”印章”连在一起就显得累赘了。
上文说过了,想靠上知乎做到零基础如何学习篆刻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写一下想要学好篆刻需要学些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需要简单了解一下关于篆刻的基本问题
一、篆刻是什么?
简单说就是在石头上镌刻文字或图案,发源于古人“以印为信”的观念,由于现代人很少用印章,就算用也大都是用机器刻制,篆刻已不再具有功用性,逐渐转变成了纯粹的艺术。
二、篆刻创作需要哪些工具?
关于这一点其他答案已经讲得很详尽了,网上随便搜也都搜得到,不多赘述。
三、完成一件篆刻作品需要哪几个步骤?
1、准备工作
比如想好要刻的内容、准备工具、开印面(刚买的印石上面有蜡,需要在细砂纸上把蜡磨掉以便进行后面的步骤)等。
2、设计印稿(关键步骤)
在这一阶段要确定好刻什么内容、刻朱文还是白文等等问题,最重要的是要把所刻内容在纸上依据石头的形状写下来,并通过反复的设计、调整把效果调整到最佳。
3、印稿上石
把上一步在纸上设计好的印稿反写(或通过其他方式使字呈现)到石头上。
4、镌刻(关键步骤)
用刻刀在石头上把写好的内容刻出来并反复修改,做到采用适合的线条、表现效果使印章最终得到最完美的呈现。
镌刻完成后把印章蘸上印泥,在纸上盖出来。
在石头的侧面或顶面用刻刀落款。
了解以上几点基本知识之后我们就要研究最重要的问题:学习篆刻究竟要学些什么?
答案很简单——就是学习”篆”和”刻”两件事。
“篆”对应刚刚讲的第二步骤——设计印稿;“刻”对应第四步骤——镌刻。所以我刚刚已经在这两项旁边标注过“关键步骤”了。
好像稍微有点头绪了,但还不是特别清楚,“篆”和“刻”这两件事又到底是指什么呢?
放上知乎篆刻话题的图标以助理解:
这是一方印章,是一件篆刻作品,它最终的艺术效果主要是由两方面组成的:
第一,齐白石在构思时通过对“大匠之门”这四个字的造型和整体的协调排布,确定了这方印章基本的“直线条为主、疏密对比强烈,同时又有细节处理很耐看”的构成效果,是为“篆”。
第二,在镌刻的过程中,齐使用了他偏爱的“单刀法”,使线条呈现“苍劲而猛利”的效果,同时把边框进行了十分大胆的残破处理。这样的镌刻手段完善并丰富了印章的视觉效果,是为“刻”。
“篆”与“刻”相结合,形成了整方印章大疏大密、苍劲浑穆的效果。
所以,”篆“和”刻“是一件篆刻作品的核心元素。
所以,如果没有在这两件事上花功夫,只是把软件给出的样式或是在字典里查出所刻内容的篆书写法用刻刀在石头上刻出来,这样的方式只能算”走了一个刻印章的流程”,这不是“篆刻”。
所以,想要学好篆刻就要学好“篆”、“刻”。
问题基本明了了,想要学好篆刻就要学好“篆”和“刻”,接下来再深入地展开一下,更充分地了解一下“篆”和“刻”到底是什么、学习哪些东西才能练好“篆”和“刻”。
“篆”的概念源于印章中大多使用篆书入印的传统规律,在实践中可以理解为“为了使印章最终具有完美的视觉构成效果而在设计印稿阶段对入印文字及组合效果进行三方面的调整”。
(为了帮助理解,用一方具体印章的设计印稿的过程做例子,但是请注意,这不是教你学习篆刻的步骤、让你跟着学起来,只是为了更明确地阐释篆刻的两个核心因素中的“篆”到底包含哪些东西,以便于更有效率地学习。)
1、确定风格
作为一门传统艺术,篆刻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形成了不同的、阶段性的风格,适于我们学习的主要有三种:古玺、汉印、流派印。在初学阶段应以汉印为主,所以我在这里简单以汉印为例,如果想详细了解篆刻风格的历史流变、艺术特征等问题,可以参考沙孟海先生的《印学史》一书。
在第一步,确定风格这一阶段,我们需要明确我们想刻朱文还是白文、刻古玺还是汉印还是流派印等等,为整个作品先定下一个大的基调。
例子来了:我要帮我同学的爸爸刻一方印:周国宁印,我在最开始先确定风格——我要刻汉印风格。汉印一般都长这样:
2、确定所刻内容的篆书写法
篆刻大多数情况下要用篆书入印,但是篆书不是生活中常用的书体,绝大部分人对篆书都比较陌生,所以我们需要在刻印章之前查字典,可以查《篆书字典》、《篆刻字典》以及专门适合汉印风格的《汉印分韵合编》、《汉印文字征》等等(如果刻的多了比较熟练了,一些基本字的篆书写法就不用翻字典了)。
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做到确保书体使用得正确、合理。书法、篆刻这类以文字为基础的艺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对文字的使用应该持严谨态度,不论艺术水准如何,首先文字应该使用正确、得当,因此在这一阶段应该注意:不应出现错字(比如有的答案里自然的“然”没有刻下面的火,也就是四点底);另外一般情况下不能将不同的书体混用(比如大篆小篆混用)。
我要刻“周国宁印”四个字,查到篆书:
第二阶段结束。
3、依照想创作的风格将篆书进行调整形成“印稿”
我们要刻汉印风格,汉印风格有怎样的特点呢?
随便找一方汉印为例:
a.简单排列
首先可以看出,这方印章里四个字是按照“从右至左从上到下大小(基本)均匀”的方式排列的,所以我们也照这样的方式把查到的四个字排一下:
印稿的雏形已经出来了,但是感觉有点怪,距离我们要模仿的汉印风格差得还有点远(我知道有些人看到这一步就觉得已经OK了可以刻了),我们再分析一下汉印:
与我们设计的印稿相比,这方印章有四个明显特点:
齐:笔画和笔画、笔画组与笔画组、字与字之间能够对齐的情况下尽量对齐;
平:笔画都比较平、直,不像我们设计的有很多曲线;
方:转折、笔画起收笔都处理得偏方硬;
匀:笔画之间空隙很匀称。
齐、平、方、匀就是汉印的特点,依照这个特点,调整我们的印稿:
b.初步调整
和之前比,已经有些汉印的感觉了,这一步骤主要目的就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把普通的小篆转化成所刻风格的篆书,这对于一方印章来说十分重要,但只做到这样还不够(虽然我知道百分之七、八十的人看到这里已经觉得完全可以开始动刀了)。
4、将印稿“深度美化”
再观察一下汉印
通过上面几方印章我们可以看出一个问题:汉印讲究齐平方匀,但是在平、方的大前提下,也会偶尔出现与之相对的圆、曲的线条,或者说汉印中的线条往往是在平、方的基础上略带点圆、曲的意味,而非百分百的直方。
仔细观察之后可以看到:汉印讲究齐平方匀,但是也会在齐、匀的大前提下偶尔将线条排布成位置参差、空间不均的效果,或者说,让齐匀的各个部分放在一起产生参差不均的效果——比如这段话上面的“殿中司马”一印,左下角的“马”字,上面四个横是排列均匀的,下面五个竖也是排列均匀的,但是两部分放在一起就会发现下面比上面要更加疏朗,形成了上密下疏的不均匀效果。
稍作总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汉印的高明之处就在于确立齐、平、方、匀的前提,做到艺术语言的统一;又通过略带参差、波动、圆弧、不均等效果呈现出对比。这其实也就是篆刻或者说所有艺术共通的一个基本审美理念——在趋向和谐统一的同时又有反差对比,两种效果共生于一件作品中,使作品在成立的前提下还富有韵味,能够做到既好看又耐看。
现在再看看我们的印稿
只是尽量地做到了齐平方匀,没有考虑对比的问题,呆板而不丰富,所以我们需要再次调整,我将这一步骤称为“深度美化”。深度美化不再是单纯地为了贴近我们所要模仿的风格,而是为了使作品能够具有更高级的审美追求,任何篆刻作品在表面的风格下都需要作者的美学思想来做支撑,只不过我们是以汉印为例。
“深度美化”之后的印稿:
在这一阶段尽我所能地去把它调整成统一而不失韵味的效果,但这仍然不够(虽然百分之九十的人可能已经觉得设计到这一步必须可以开始动刀了),因为我看到右下角“国”的方框有些稍稍太偏向圆了,方的感觉不够有点不精神;我还看到“国”右下方“或”的一撇弯得有些别扭;还看到左下角“印”的上下两部分分得有点太开……我需要再调整。
5、整体调整
最后把印稿进行一次调整,力求让整体效果和每一个局部都看起来很舒服,但是毕竟是用毛笔画,不是真正地刻,所以难免会有一些小的地方因为手的控制力不够,没做到最完美的效果(比如某一笔不小心画太粗之类的),这个时候就没必要再去苛求这些细节,只要能做到心中有数、刻的时候知道这些地方该处理到什么程度就可以了。
五个步骤已经完成了,最后用对比稿的方式回想一下:
1、确定风格
2、确定所刻内容的篆书写法
3、依照想创作的风格将篆书进行调整形成“印稿”(分a.b两步)
a.简单排列
b.初步调整
4、将印稿进行“深度美化”
5、对印稿进行整体调整
以上就是篆刻中的“篆”所包含的五个方面。
所以,为了学好“篆”,完成“篆”的五个方面你分别需要学习——
1、印章的历史、基本风格
2、常用字的篆书写法及篆书的结字规律
3、不同风格的印章的艺术特征
4、篆刻中的基本审美规律以及艺术创作中审美、美学的相关内容
其实这样一列出来挺吓人的——这四样中的任何一样都够钻研一辈子的了,而且这还只是“篆”的部分。不过我认为作为热爱这门艺术的人,我们都该树立这样的心态:如果在学习之初就梳理清楚需要学习这些东西,至少是找对了方向,接下来努力就是了,至于最终到底能够达到怎样的境界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简单来说就借助刀和石头,将设计好的、停留在纸面的印稿更立体地呈现出来,并且在呈现的过程中对作品有相应的充实完善。
划线部分强调的意思是“刻不是简单地用刀把印稿复制一遍,对于最终的作品来说刻也是创作的一部分”,因为很多人(包括一些有一定篆刻基础的人)意识里存在这样的误区——设计好的印稿就是最终效果,刻只不过是用刀把印稿原封不动地誊写一遍。
镌刻不只是把线条刻出来,修改不只是把线条加粗,而是在以下方面对于整方印章的最终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1、线条的基本刻法
要讲关于线条的创作首先要简要说一下用刀在石头上刻线的基本方法,包括执刀、运刀等等。篆刻的执刀方式有很多种,这里以“三指平刀外刃”为例(名字是我胡诌的):
从自己的角度看是这样的:
(以上两张图片来自网络)
刻的时候拇指、食指和中指用力,无名指和小指作为辅助,会拿毛笔的朋友用五指执笔法的方式拿起一把刻刀,再向右放倒就是这个姿势,刻下去的时候是从右向左横着刻。
a.切刀和冲刀
你想刻一条横线,如果是向下用力,一点一点“积点成线”地刻,就是切刀:
如果是向左用力,一个动作刻过去,那就是冲刀:
切刀刻出来的线条比冲刀刻出来的更斑驳,一般在创作过程中可以讲两者结合,酌情使用。
b.单刀和双刀
你刻一根横线,由于所用的刻刀是平口的,线条两边的效果会有不同:刀刃接触的那一边比较光滑,刀身接触的那一边比较斑驳,这种刻法及线条效果叫做“单刀”:
你想要两边都比较光滑的线条,于是把石头旋转180度,在刚刚刻出的单刀的线条上重新刻过去,就得到一根两边差不多的线条,是为“双刀”:
一般印人创作以双刀为主,偶作单刀,但近代大家齐白石就偏爱单刀。
2、线条的质量
初学写字时,在学会握笔和书写方法之后,要学会如何写出有质量的线条,篆刻也是一样。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红圈里上面的线条不如下面的有质量,因为上面的线条“不直”——线条边缘有起伏,线条的中轴线也在波动;但是下面的 线条虽然边缘也有起伏,而且还有粗细变化,但是线条的中轴线是直的,这种线条更给人劲挺的感觉。
在初学阶段要努力做到把线“刻直”,刻出有质量的线条,但是“有质量的线条”不等于“适合的线条”,在作品中“适合”永远是第一位的。
3、线条之间的对比关系
刻一个“田”字,你可以把六根直线刻得差不多:
你也可以尽可能地让这六根线之间产生对比关系——斑驳与光洁、完整与断续、起伏与平整、有粗细变化和前后同样粗细等等:
一般来说,一方印章里是需要线条之间呈现出对比关系的,这种对比的多少、强弱是由创作者来决定的。
二、印面效果
把印章当作一盘菜来看的话,设计印稿相当于食材的准备、处理阶段;镌刻线条相当于烹炒的过程;而印面效果的营造就相当于菜品出锅的瞬间撒入味精、葱花的最终步骤——这一步骤的作用可大可小,也许只是简单地点缀,也许可以使整道菜在色香味上提高一个层次。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人为的手段模仿古印自然磨损的效果”。
你可以“敲边”:
可以砸角:
还可以“打点”:
刻得多了,就会总结出点利于出效果的小技巧,之所以叫“小”技巧是因为这些都属于“讨巧”的方式,需要建立在前面实打实的基础之上。
比如刻一根线的时候可以用刀刃轻轻刮擦线条两边,把线条和印面直接的交界初刮得比较平缓,在打上印泥盖出来的时候线条两边会有一些偶然性、比较生动的起伏:
还可以刀刃轻轻敲击线条两边,这样的线条盖出来效果更苍劲:
类似的技巧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大家可以自己在练习中总结摸索——自己总结出来的往往是最适合自己的。
刻的部分要说的基本就这么多,为了帮助各位更好地理解上面的文字,我贴出我刻的一些印章的初稿和最终稿,各位可以通过两稿之间的区别,体会镌刻过程中对于线条和印面效果的处理是怎样实现的,以及这些处理对于印章的最终效果起了怎样的作用,镌刻不只是把线条刻出来,修改不只是把线条加粗:
陈香君印:
只在此山中:
刘潇鸿印:
还有前面一直在设计的周国宁印:
将中国国画家艺术研究院置顶后,您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每日最新更新
「中国国画家艺术研究院」
「集贤文化艺术」
最专业的中国文化艺术品传播平台,
品味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话题:
书法、国画、篆刻、
音乐、品茶、陶瓷、赏石。
传播正能量,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版权声明」版权来自网络,转载需说明
「艺术热线」
「艺术微信」ssbw
「分享帖子」点击右上角[...]发送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集贤文化艺术
汇聚正能量 传播真善美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篆体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