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皆可以,而酯化为什么只能酸催化酯化反应机理,而不能碱催化

固体酸碱催化剂催化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河南工业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固体酸碱催化剂催化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摘要】:地沟油中含有大量的游离脂肪酸,直接酯交换法制备生物柴油效果不佳,本研究以回收的地沟油为原料、采用固体酸碱两步法制备生物柴油。第一步:以固体酸为催化剂对高酸价地沟油进行预酯化,降低酸价;第二步:以固体碱为催化剂催化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试验合成出固体酸催化剂TPA/ZrO2、TPA/TiO2-SiO2、PDVB-SO3H和固体碱催化剂KF/CaO、K2CO3/Al2O3,并对它们进行表征,研究它们催化地沟油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条件,并对制备的生物柴油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具体内容如下:
1.采用溶液沉淀的方法合成ZrO2、柠檬酸路线法制备TiO2-SiO2载体,然后以磷钨酸(TPA)为活性组分,制备TPA/ZrO2和TPA/TiO2-SiO2两种固体酸催化剂。通过比较可知,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TPA/TiO2-SiO2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TPA负载量为40%,载体焙烧温度为600℃,催化剂用量为5wt%,反应时间为5h,醇油质量比为0.8:1,在此条件下,FFAs的转化率可以达到98%。
2.通过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聚二乙烯基苯(PDVB)有机骨架,以氯磺酸为磺化剂,制备磺酸化的聚二乙烯基苯,PDVB-SO3H。在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中,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除去PDVB有机骨架上残留的有机溶剂。该催化剂具有很强的疏水性、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热稳定性。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 Design设计实验,对地沟油预酯化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试验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为3h,醇油质量比为0.85:1,催化剂的加入量为3.2wt%,反应温度为65℃,在此条件的验证试验结果为98.7%。PDVB-SO3H可以重复使用三次。
3.制备KF/CaO催化剂,对其进行表征。表征结果表明,KF/CaO经过高温焙烧之后,在KF/CaO表面形成活性中心KCaF3,KCaF3决定了KF/CaO的碱强度和催化活性。试验最终确定了KF/CaO的最佳制备条件,即KF负载量为20%,KF/CaO焙烧温度为600℃,焙烧时间为4h。考察KF/CaO对地沟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
4.采用浸渍法制备K2CO3/Al2O3催化剂,对其进行表征。表征结果表明,K2CO3/Al2O3在高温焙烧之后,形成了KAlO2活性中心,Al2O3和K2CO3/Al2O3内部有许多大孔结构。
试验以K2CO3/Al2O3为催化剂,考察反应条件对地沟油酯交换转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得到最佳反应工艺条件:催化剂用量为5wt%,反应时间为6h,醇油质量比为1.2:1,催化剂的焙烧温度为600℃,焙烧时间为5h,K2CO3的负载量为30%,在此条件下,地沟油酯交换的转化率可以达到88%。与KF/CaO催化活性相比,KF/CaO的活性高于K2CO3/Al2O3。
5.对地沟油为原料制备的生物柴油进行理化性质的测定,结果表明,此生物柴油不能直接替代石化柴油。对地沟油为原料制备的生物柴油与大豆生物柴油进行混合试验,结果表明,当地沟油生物柴油的百分含量小于10wt%时,其性能较好。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工业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TE66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志平;赵瑞红;郭奋;陈建峰;王刚;;[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年01期
黄剑锋;孙世林;黄建荣;;[J];甘肃石油和化工;2010年02期
宋菊玲;樊友;;[J];广州化工;2010年08期
王德胜;闫亮;王晓来;;[J];分子催化;2012年04期
陈和;王金福;;[J];过程工程学报;2006年04期
王保国;高敏;陈亚芳;张景林;;[J];火工品;2011年04期
孟鑫,辛忠;[J];石油化工;2005年03期
李雪梅;刘守庆;徐娟;郑志锋;刘祥义;;[J];中国油脂;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何红波;姚日生;江来恩;;[J];安徽化工;2008年06期
宋华民;徐桂转;张百良;;[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侯丽媛;高静;;[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徐桂转;崔晓燕;张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沈晓真;王利华;刘鹏;时在涛;杨晋晖;杨群发;刘圣勇;;[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8期
王运强;李莉;王建中;;[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朱华平;吴宗斌;陈元雄;张萍;段世杰;刘晓华;毛宗强;;[J];催化学报;2006年05期
韦玉丹;张树国;李贵生;尹双凤;区泽棠;;[J];催化学报;2011年06期
李莹;张苗苗;张航;刘宝丽;;[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年02期
陈赛艳;陈蕴智;;[J];大豆科技;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曹维良;刘瑾;柳静;张敬畅;;[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丁灵;王延臻;刘晨光;;[A];第三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余灯华;;[A];第三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余灯华;;[A];第四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07年
曹维良;刘瑾;柳静;张敬畅;;[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8分会二氧化碳减排和绿色化利用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孟中磊;蒋剑春;李翔宇;;[A];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第四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新农村、新能源、新产业论坛生物质开发与利用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许可;洪喻;胡洪营;;[A];农业环境与生态安全——第五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登征;[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张丽平;[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张福建;[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郝一男;[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李凯欣;[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李翠华;[D];天津大学;2012年
丁健桦;[D];吉林大学;2011年
刘晓军;[D];东北大学;2009年
李望;[D];浙江大学;2011年
王小行;[D];四川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丹;[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王涛;[D];河南工业大学;2010年
程飞;[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王临江;[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万辉;[D];武汉工业学院;2010年
王督;[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张慧慧;[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丁宇琦;[D];浙江大学;2011年
陈磊;[D];鲁东大学;2011年
黄永茂;[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柴涛,王金英,张景林;[J];火炸药学报;2005年02期
王保国;张景林;陈亚芳;闻利群;;[J];火炸药学报;2006年03期
柴涛;杨晓汾;范晓俊;;[J];火炸药学报;2009年04期
陈亚芳;王保国;张景林;高敏;;[J];火炸药学报;2010年03期
张俊;张景林;刘树浩;王保国;杨行浩;周得才;;[J];火炸药学报;2010年05期
王保国;陈亚芳;张景林;高敏;;[J];爆炸与冲击;2009年05期
彭荫来,杨帆;[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年04期
吴瑞荣;霍冀川;舒远杰;段晓惠;;[J];材料导报;2006年11期
李孟楼,庄世宏;[J];西北植物学报;2002年06期
吴志远;胡双启;;[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8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新源;[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5年03期
黄小明,谢文磊,彭红;[J];精细石油化工;2005年01期
孙毅刚;[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5年09期
;[J];花生学报;2005年04期
李昌珠;张良波;欧日明;李培旺;肖志红;李党训;;[J];湖南林业科技;2005年06期
徐桂转;张百良;;[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左青;;[J];粮油食品科技;2006年05期
张伟玉;杨静慧;刘艳军;刘玉冬;;[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张万权;李燕萍;刘晨江;王吉德;孙翔;;[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J];中国科技产业;2006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率;;[A];2008中国生物质能源技术路线标准体系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李理光;张旭升;胡宗杰;邓俊;吴志军;;[A];2008中国生物质能源技术路线标准体系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钦佩;;[A];2008中国生物质能源技术路线标准体系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王奂祎;陈君和;王娟芸;张晓霞;蒋伟;李吉花;张志强;蒋毅;;[A];第六届全国环境催化与环境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王鑫磊;;[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张雅洁;刘双喜;景晓军;高俊华;;[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刘玉升;;[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刘玉升;;[A];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非粮生物质能源与高技术产业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张春化;边耀璋;蹇小平;马志义;;[A];第二届中国西部绿色低碳节能减排及可再生能源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夏萍;刘伟伟;印菘;刘薇;;[A];安徽节能减排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凝;[N];科技日报;2003年
实习生 韩小琴;[N];科技日报;2005年
记者 郑焕斌;[N];科技日报;2005年
王丽;[N];中国绿色时报;2005年
吴明;[N];中国石油报;2003年
郗小林;[N];学习时报;2002年
;[N];亚太经济时报;2005年
贾晓燕;[N];北京日报;2007年
戴正宗 编译;[N];中国财经报;2006年
骆毅;[N];中国改革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昊;[D];长安大学;2008年
梁学正;[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李琴;[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陈文伟;[D];南昌大学;2006年
钟耕;[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吴苏喜;[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刘军锋;[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李法社;[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朱磊;[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孙树祯;[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孟庆华;[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韩伟;[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陈浩;[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尹诗涛;[D];贵州大学;2008年
冯杰;[D];天津大学;2007年
袁居安;[D];长安大学;2008年
赵东良;[D];长安大学;2008年
李国平;[D];西北大学;2009年
薄采颖;[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盖玉娟;[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有机化学中酯水解时,酸碱皆可以,而酯化为什么只能酸催化,而不能碱催化?考试急用,感激不尽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酯化和水解是逆反应,反应从醇和酸到酯的时候加了碱的话就把酸中和掉了,就不会生成酯,但是反过来可以,因为酯的水解反应酸催化和碱催化都可以,只不过机理不同.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如果是碱。。。 不就会和酸(哪怕是很弱的苯酚。)反应了。。就不会再酯化了。中学酯化需要醇和酸取代才可以。。
碱与酸反应得到盐,而盐不发生酯化反应呀。
我问的是水解的时候不是酯化,谢谢请问知道吗?感激不尽
扫描下载二维码固体酸碱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生物柴油合成中的应用--《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博士论文
固体酸碱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生物柴油合成中的应用
【摘要】:近两年来,随着世界石油价格的飞涨和石油资源的日趋枯竭促使人们寻找新的替代能源。由动、植物油脂通过与甲醇酯交换反应而生成的脂肪酸甲酯(生物柴油),以其作为潜在的柴油能源替代品,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用含酸废油脂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是当前研究的热点。由于原料中含有脂肪酸,用碱催化酯交换反应容易受到脂肪酸的影响而失活,进而影响甘油皂的分离。本文以酸价为91mgKOH/g的含酸油脂为原料,采用先酸催化酯化,后碱催化酯交换的两步法生产生物柴油。固体酸碱代替液体酸碱用于生物柴油生产,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论文文内容包括三部分。
1.固体酸的合成、表征及在生物柴油酯化上的应用。首先是疏水固体酸的合成,采用嫁接法和直接法合成。嫁接法是在合成SBA-15介孔分子筛原粉的基础上,用嫁接法在介孔分子筛SBA-15原粉的外表面引入不同的疏水性有机基团,去除模板剂后,在其内表面引入丙磺酸基团,而得到嫁接法改性的SBA-15介孔分子筛固体酸。直接法是以三嵌段共聚物PE020-PP070-PE020(P123)作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作为硅源,与合适的有机硅烷共缩聚,直接水热沉淀制备疏水性SBA-15介孔分子筛固体酸。经XRD表征发现,嫁接法改性的SBA-15固体酸都具有较好的有序孔道结构,直接法改性的SBA-15固体酸同样具有较好的有序孔道结构,但在带有有机基团的硅烷的引入量达到26%时,不能得到有序的介孔结构。经IR、测定接触角、滴定酸量等表征发现有机基团已经引入到SBA-15的内外表面,经TGA表征发现,引入的有机基团的热稳定性较好。直接法疏水改性的固体酸疏水效果比嫁接法改性的相应样品要好。其中制备的催化剂样品d-C16H33-SBA-15-SO3H(α=0.11)的润湿接触角可达91.90°,酸量达0.98mmolH+/g.在催化生物柴油的酯化反应中,发现嫁接法中P-C16H33-SBA-15-SO3H催化效果最好,直接法中d-C16H33-SBA-15-SO3H的催化效果最好。两种制备方法的固体酸随着催化剂疏水性的增加,催化活性增加。在催化剂d-C16H33-SBA-15-SO3H用量为脂肪酸质量的6%,反应时间为4h的条件下,醇酸摩尔比8:1,脂肪酸转化率达91.2%,并可重复利用。同时对七种无机盐做生物柴油酯化催化剂进行了考察,发现硫酸氢钠和硫酸钛催化效果最好,硫酸氢钠的酯化率达到90.5%,硫酸钛的酯化率达到97.2%,并且都能重复利用。
2.氧化钙基固体碱的合成、表征及在生物柴油酯交换中的应用。分别采用浸渍法(CaO/C)和混捏法(CaO-C)制备了氧化钙基复合固体碱催化剂,结合XRD、CO2-TPD、BET等分析手段,考察了氧化钙系列固体碱的催化活性和晶型、比表面积及碱性强度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氧化钙系列固体碱的酯交换活性机理。最后,分别以两种氧化钙基固体碱为催化剂,考察了油脂和甲醇的酯交换反应生产生物柴油。两种方法制备的固体碱碱强度相似,催化活性相当。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催化活性的影响,得出了较好的反应条件为:醇油比10:1,催化剂用量为油重的3%,反应时间1h,转化率达到95.2%。反应开始时因为甲醇和油脂不互溶,反应速度较慢,随着反应的进行,两者的溶解度增大,反应速度增加。同时考察了原料酸价和含水量对反应的影响,所制备的催化剂有较好的抗酸、抗水性。
3.固体酸碱两步法生产生物柴油。高酸值油脂因脂肪酸含量高,需要先固体酸催化酯化后固体碱催化酯交换生产生物柴油。生产生物柴油第一步先用硫酸钛催化油中游离脂肪酸和甲醇酯化生成脂肪酸甲酯,然后再用多孔氧化钙催化油中的甘油三酯和甲醇进行酯交换。结果表明,硫酸钛对酯化反应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优化条件下,酯化率达到97.1%。而多孔氧化钙活性高,用量少,酯交换转化率达96.1%。用疏水固体酸催化甲醇二次酯化,第二次不用分离醇水,然后采用固体碱催化酯交换生产生物柴油,应用固体碱的良好的耐酸耐水性能。固体酸碱催化剂对复杂原料有良好的适用性,同时两步催化法具有不产生酸化废水,成本低,转化率高,催化剂可回收等优点。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学位级别】:博士【学位授予年份】:2010【分类号】:TE66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兴泉,贾朝霞,吴玉塘,于作龙;[J];催化学报;2000年06期
袁兴东,沈健,李国辉,Ji-Man KIM,Sang-Eon PARK;[J];催化学报;2002年05期
皇艳蕾,陈杨英,刘秀梅,周丹红,范荫恒;[J];催化学报;2004年05期
张敬畅;孟秀娟;曹维良;;[J];催化学报;2006年02期
朱华平;吴宗斌;陈元雄;张萍;段世杰;刘晓华;毛宗强;;[J];催化学报;2006年05期
张秀莲,尹伟;[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02期
邬国英,林西平,巫淼鑫,王琳,周亚军;[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张富民;袁超树;王军;;[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翟庆洲;蔡建岩;于辉;秦亮;;[J];硅酸盐学报;2006年03期
张明伟;王力;高登征;;[J];工业催化;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春;李村;吴振玉;王冬梅;康文斌;;[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何红波;姚日生;江来恩;;[J];安徽化工;2008年06期
许静;;[J];安徽化工;2012年03期
章璟嵩;于少明;;[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姚建;李为民;杨洪丽;;[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宋华民;徐桂转;张百良;;[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伍丹;施永聪;;[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3期
刘星火;李为民;姚超;宋丽;;[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9期
郭晓萍;王建中;曲留柱;;[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吴东辉;董秀娟;韩祝平;柳依婷;施磊;;[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伟伟;马欢;王继先;夏萍;张无敌;刘士清;;[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庞敏;姜绍通;;[A];安徽新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0年
;[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孙国锋;王金渠;刘垚;孔春龙;;[A];第二届全国膜分离技术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赵庆宇;王爱芳;孔春龙;鲁金明;杨建华;王金渠;;[A];第三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孙国锋;刘垚;王金渠;;[A];第三届中国膜科学与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龚德志;闫群英;刘旭松;蒋丽娟;姜斌;王国胜;;[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王广建;曾娜;张晋;郭娜娜;;[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郝一男;王喜明;丁立军;;[A];2009全国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翟建华;邓一蕾;曹晓妹;;[A];2009全国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陈丽;[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李琴;[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李红娟;[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孙泰;[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张丽平;[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李晚谊;[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祝琳华;[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乔健;[D];吉林大学;2011年
张道军;[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俊超;[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王倩;[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苏涛;[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赵紫军;[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谷桂娜;[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孙伟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赵存挺;[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王友强;[D];郑州大学;2010年
李恒;[D];郑州大学;2010年
王红娜;[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俞善信,李月娥;[J];安徽化工;2002年01期
陈赤阳,胡应喜,刘霞,郭嘉东;[J];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俞善信,文瑞明;[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俞善信,文瑞明;[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4期
俞善信,文瑞明,熊文高;[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俞善信,管仕斌,文瑞明;[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邹世能,刘德忠;[J];日用化学工业;1997年01期
刘寿长,关新新,韩家显;[J];日用化学工业;1999年05期
刘少友,甄卫军,闵犁园,李振江;[J];日用化学工业;2004年04期
刘兴泉,贾朝霞,吴玉塘,于作龙;[J];催化学报;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惠泉;曹雪莲;;[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7年06期
段柳;卢定强;陈建辉;吴雅霜;凌岫泉;;[J];粮油加工;2008年02期
郭俊宝;彭庆涛;杨光;徐广辉;;[J];可再生能源;2008年02期
卢定强;段柳;陈建辉;吴雅霜;凌岫泉;;[J];可再生能源;2008年04期
张洪浩;张新海;张立科;孙丽;;[J];浙江化工;2009年08期
邓欣;方真;张帆;;[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年01期
陈杰博;苏金为;祁建民;王湘平;余万龙;;[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汤颖;汪济;张群正;孟梅;;[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陈杰博;苏金为;祁建民;陈新香;陈亮;;[J];应用化学;2011年03期
姚建;李为民;杨洪丽;;[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欣;方真;张帆;曾虹燕;廖凯波;邹大鹏;;[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邓欣;方真;张帆;曾虹燕;廖凯波;邹大鹏;;[A];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非粮生物质能源与高技术产业化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景晓军;李孟良;;[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3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孙玉秋;陈波水;方建华;王九;;[A];中国石化协会、润滑脂专业委员会一届二次全体成员大会暨全国第十五届润滑脂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胡志远;孙晓清;谭丕强;楼狄明;;[A];全国农村清洁能源与低碳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李率;蔺建民;张永光;;[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3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张雅洁;刘双喜;景晓军;高俊华;;[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余磊;马淑芬;;[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吴江;陈波水;方建华;王九;;[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翟建华;邓一蕾;曹晓妹;;[A];2009全国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孙人杰?韩晖;[N];常州日报;2008年
记者 刘颖;[N];解放日报;2005年
记者 江山 实习生 李琳;[N];无锡日报;2005年
柳志卿;[N];中国化工报;2006年
周洁;[N];江苏经济报;2006年
支维墉;[N];江苏经济报;2007年
本报记者 董映璧;[N];科技日报;2006年
赵侠;[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晓玲;[N];粮油市场报;2006年
;[N];粮油市场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登征;[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刘天成;[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万涛;[D];武汉大学;2010年
刘学军;[D];清华大学;2008年
李琴;[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朱磊;[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崔勇;[D];江苏大学;2013年
郭峰;[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文振中;[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吴毅峰;[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江林;[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商紫阳;[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马顺;[D];暨南大学;2011年
黄永茂;[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薛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李娜林高娃;[D];内蒙古大学;2010年
丁荣;[D];中南大学;2010年
胡智杰;[D];长安大学;2010年
冯兵;[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王红娜;[D];郑州大学;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酯化反应的机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酯化反应的机理
总评分3.9|
用知识赚钱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脂肪和脂肪酸甲酯化方法的研究
脂肪和脂肪酸甲酯化方法的研究
摘 要:脂肪和脂肪酸的甲酯化方法可分为两大类,酸催化和碱催化。本文对这两类甲酯化方法进行研究,发现酸催化既适用于酯化游离脂肪酸,也适用于酯化脂肪;碱法只适合酯化脂肪不适合酯化游离脂肪酸。并且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时
【题 名】脂肪和脂肪酸甲酯化方法的研究
【作 者】寇秀颖 于国萍
【机 构】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哈尔滨150030
【刊 名】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5(2): 46-47
【关键词】酯化方法 游离脂肪酸 反应时间 酸催化 碱催化 适用 碱法 酸法
【文 摘】脂肪和脂肪酸的甲酯化方法可分为两大类,酸催化和碱催化。本文对这两类甲酯化方法进行研究,发现酸催化既适用于酯化游离脂肪酸,也适用于酯化脂肪;碱法只适合酯化脂肪不适合酯化游离脂肪酸。并且确定了最佳的反应时间:酸法为60min,碱法为30min。
【下载地址】
本文导航:
酯化方法,游离脂肪酸,反应时间,酸催化,碱催化,适用,碱法,酸法
上一篇:暂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固体酸碱催化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