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退烧方法偏方大全发烧怎么办 怎样退烧快 推拿

“中医推拿治疗小儿发烧发热”是很多朋友关注的问题,我们今天一起来聊一聊。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

推拿也是中医的特色治病养生方法之一,可以治疗小儿的发烧发热,下面介绍一下治疗小儿发烧发热的中医推拿手法。

根据患儿发热证型﹙外感发热、肺胃实热、阴虚内热、气虚发热﹚,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推、拿、揉、捏等中医手法进行治疗,效果较好。如:

推脊:医者于患儿后正中线上,自上而下在脊柱上直推100~300次。

捏大椎:医者捏患儿大椎穴5~10次,以出痧为宜。

推三关:医者以手于患儿前臂外侧缘,自腕横纹推向肘,推200~300次。

清天河水:蘸滑石粉,医者以手自患儿掌后腕横纹中点至肘窝止,呈单方向推100~200次。

以上手法,每次20分钟,对1岁以内患儿以推、揉等弱刺激手法为主,推拿后以微汗出为宜,同时协助患儿饮温开水200毫升左右。其无痛苦,能够减少或避免用药缩短病程,是一种安全、绿色、有效的疗法,尤其适用于婴幼儿

上文为大家介绍了中医治疗小儿发烧发热的推拿手法,希望上文的分享能够帮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因为抵抗力差,所以很容易生病。爸爸妈妈看到自己的宝贝生病发烧都会心急如焚,可是不能随意就打针点滴,喂药也非常的抗拒,该怎么办呢?中医里面有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来治疗发烧,那就是小儿推拿。以下就是小儿推拿的步骤,请爸爸妈妈们仔细查看,为了你的孩子学习起来吧。

用两只手的拇指指腹沿着幼儿的眉中心从下向上推至额头发际线轻柔地推拿50次。它的功效是:镇静心神、清醒头脑、疏风解表,一般治疗头痛、惊风和感冒。

双手按住幼儿头两侧,用拇指指腹从眉心分推向两边的眉梢50次。它的功效是:清醒头脑、明亮双眼、疏风解表,常用于治疗惊风、外感风热感冒发烧。但是它对于风寒感冒发烧是没有效果的。

抓住幼儿一只手,用食指和中指两指指腹沿着前手臂外侧,从手腕向着手肘处推拿300次。它的功效是:补气精神、散寒温阳、发汗。一般治疗与风寒感冒和发烧,但是如果是外感风热感冒用这个推拿是没有效果的。

抓住幼儿一只手,用两指指腹沿着前手臂手腕中间,从手腕中间向着手肘中间处推拿300次。清天河水性比较平和,有点性凉,可以治疗清热解毒、消除上火,泻火解表。

用两指沿着前手臂内侧,从手腕向着手肘处推拿300处。一般治疗于退高烧、心烦意乱、咽喉肿痛、腮腺炎、鹅口疮和便秘等。

抓住幼儿的一只手的无名指,用两只手的大拇指指腹交替从宝宝的指尖推向第二指关节横纹处,推拿100次。它的功效是:平息肺热、镇风解惊、疏风解表,一般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高烧、小便赤短等。

按住幼儿的头两侧,用大拇指和食指的指腹按在后脑勺两侧的凹陷处风池穴拿捏5-10次。它的功效是:可以退烧发汗、解风去表、散寒祛风,对于治疗头疼、发烧十分有效。

小儿推拿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最实用于3岁之前的小朋友。推拿时也记得需要轻柔,不要用力以免幼儿受伤,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导致幼儿排斥,如果身边有幼儿发烧,就赶紧试试这个方法吧。

小儿推拿作为推拿疗法的一个分支,因其操作方便、疗效明显,更是得到了大众喜爱,一起看看小儿发热如何用推拿搞定!

发热指体温异常升高,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病证。婴幼儿时期一天体温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正常腋温为36℃~ 37℃。外感发热可由某些急性传染病导致,对于体弱患儿,由于得病后容易出现兼症,应予以注意。

小儿形气未充,腠理疏薄,卫表不固,加之冷热不能自调,家长护理不周,易受外邪侵袭,邪气侵袭体表,卫外之阳被遏而致发热。

多由于外感或乳食内伤,造成脾胃壅实,郁而发热。

小儿先天不足、体质素弱,或后天营养失调,或久病伤阴而致肺肾不足,阴液亏损而致发热。

患儿素体虚弱,久病气虚,阳浮于外而致气虚发热。

发热,头痛,怕冷无汗,鼻塞流涕,苔薄白,指纹鲜红为风寒;发热,微汗出,口干,咽痛,鼻流黄涕,苔薄黄,指纹红紫为风热。

面红,高热,气促,不思饮食,便秘烦躁,渴而引饮,舌红苔燥,指纹深紫。

午后发热,手足心热,形瘦,盗汗,食欲减退,脉细数,舌红苔剥,指纹淡紫。

劳累后发热,低热,语声低微,懒言乏力,动则自汗,食欲不振,形体消瘦或食后即泻,舌质淡,苔薄白,指纹色淡。

2.伴有流涕、咳嗽或其他相关症状。

3.进行相关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发热。

治则:清热解毒,发散外邪。

处方: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清天河水、清肺经。风寒者加推三关、揉二扇门、拿风池、推天柱骨;风热者多清天河水,加推脊、揉大椎、揉曲池、揉外关、揉合谷。

方义:清肺经、清天河水可宣肺清热;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能疏风解表,发散外邪;风寒者加推三关、揉二扇门、拿风池、推天柱骨可发汗解表,祛风散寒;风热者多清天河水,加推脊、揉大椎、揉曲池、揉外关、揉合谷能清热解表。

若兼咳嗽、痰鸣气急者,加推揉膻中、揉肺俞、运内八卦、揉丰隆;兼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嗳酸呕吐者,加揉板门、分腹阴阳、摩中脘、推天柱骨;兼惊惕不安、睡卧不宁者,加清肝经、捣揉小天心、掐揉五指节。

治则:清泻里热,理气消食。

处方:清肺经、清胃经、清大肠、揉天枢、清天河水、退六腑、揉板门、运内八卦。

方义:清肺经、清胃经可清肺、胃两经实热;配清大肠、揉天枢可疏通肠腑结滞以通便泻火;清天河水、退六腑可清热除烦;揉板门、运内八卦能理气消食。

若大便干燥难以排出者,加推下七节骨、顺时针摩腹、揉膊阳池、搓摩胁肋等。

处方:补脾经、补肺经、揉上马、清天河水、推涌泉、揉足三里、运内劳宫。

方义:补肺经、揉上滋肾养肺,滋补阴液,配清天河水、运内劳宫能清虚热;补脾经、揉足三里可健脾和胃,增进饮食;推涌泉能引热下行以退虚热。

若盗汗自汗,加揉肾顶、补肾经、补脾经、捏脊;烦躁不眠者,加清肝经、开天门、揉百会、掐揉五指节等。

治则:健脾益气,佐以清热。

处方:补脾经、补肺经、运内八卦、摩腹、分手阴阳、揉脾俞、揉肺俞、清天河水、捏脊。

方义:补脾经、揉脾俞、揉足三里、摩腹、运内八卦可补养气血,健脾和中,强壮身体;分手阴阳、捏脊能平衡阴阳,理气血;清天河水可清卫分气分之热;补肺经、揉肺俞能调补肺气。

若腹胀、纳呆者,加运板门、分推腹阴阳、摩中脘;若大便稀薄,夹有不消化食物残渣者,加逆时针摩腹、推上七节骨、补大肠、板门推向横纹;若恶心呕吐,加推天柱骨、推中脘、横纹推向板门、揉右端正。

1.多饮水,慎衣食,防外感。

2.病后注意营养,以免气血津液亏损。

3.发热在38℃以下者建议物理降温;发热不退者,可一日推拿2 ~ 3次。发热在38℃以上时,可适度地使用退烧药,以减轻小儿的不适及父母亲的焦虑,并防止小儿因发热而出现痉挛。如果出现40.1℃以上的高温,应立即给予急诊降温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儿退烧方法偏方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