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不当啥,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整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小学成语归类复习 (2).doc 5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一、有趣的数字成语
   1、一+一:
    一五一十  一字一板  一板一眼  一言一行  
    一举一动  一来一往  一唱一和  一厘一毫
    一心一意  一模一样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一朝一夕……
   2、一+二:
    一干二净  一来二去  一穷二白  一差二错
    一清二白  一清二楚  一不做二不休  一刀两断  一举两得……
   3、一+三:
    一波三折  一隅三反  一唱三叹  一岁三迁
    一而再,再而三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国三公……
二、猜成语:
  纸老虎——外强中干
  无底洞——深不可测
  木偶戏——装腔作势
  留长发——置之不理
  零存整取——积少成多
  弹无虚发——百发百中
  禁止叫好——妙不可言
  大雪飘飘——天花乱坠
  说到做到——言行一致
  发票未盖章——不足为凭
  不关水龙头——放任自流
  二四六八十——无独有偶
  缺货通知单——言之无物
  最长的一天——度日如年
  冲洗出的照片——原形毕露
  从镜内看自己——一模一样
  黄河之水天上来——源远流长
  轻舟已过万重山——一帆风顺
三、成语接龙:
  妙不可言——言而无信(言不由衷、言传身教、言归于好、言过其实、言谈举止)——信口开河(信誓旦旦、信手拈来、信马游疆)……
四、成语故事比赛(可以分类进行,如历史人物类、寓言故事类等)
  犹豫不决  金碧辉煌  囫囵吞枣  风餐露宿(  )
  通宵达旦  买椟还珠  安然无恙  没精打采(  )
  情不自禁  天衣无缝  兴高采烈  不计其数(  )
  愚公移山  兴致勃勃  汹涌澎湃  自作自受(  )
  忐忑不安  功无不克  垂头丧气  精兵简政(  )
  溢彩流光  沁人心脾  等量齐观  音容笑貌(  )
阅读复习指导(一)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复习要求:
  能准确领会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复习提示:
  由于词语的多义性和使用上的灵活性(可以临时改变用法和词性),有些词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往往难以理解。因此,必须在复习中着重指导学生“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其方法大致有:
   1、找出前后文中的有关语句——明确词义。
  这是指有些词义已包含在或直接出现在文章里,只要联系前后文加以明确就行了。比如:《马踏飞燕》中的“构思奇妙”这个词,只要引导学生读读后一句“让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现它在快速奔跑”,学生就把握住词义了。有时,这种情况还有些变化,比如《将相和》中有“完归赵”这个词语,但课文中只有“把和氏璧送回赵国”,那就“完”没有解释,其实转个弯词语的意思也就有了。如果我们引导学生想一想送回的“和氏璧”怎样的?学生就能归纳出完整的词义:把和氏璧完整无缺地归还赵国。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
  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词义有了变化。对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把握变化。例如:“他借到一本杂志,贪婪地读起来。”“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放到句子里怎么也说不通。引导学生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然后再思考“贪婪”的意思,就能领会这里的“贪婪”是不知满足,专心入迷的意思了。
   3、借助前后文决定取舍——选准义项。
  有些词有多种义项,在文章中究竟取何种解释,就地“借助”前后文,把词义与具体的语言挂上号,要注重让学生有一个根据查字(词)典得到了多种义项,然后通过分析比较,对照文章,恰当选择的思维过程,并注重培养学生把选择的词义,放到句子中检查是否合适的学习习惯。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复习要求:
  领会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复习提示:
  理解句子的含义,主要指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对句子修辞方法的理解,对句子作用的分析,对作者用意的解说。
  主要方法有:
   1、通过注释疏导理解句意。
    对造成阅读障碍的词语,教师要加以必要的注释疏导,帮助学生扫除障碍。如《草原》写小丘之绿,“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学生不理解“渲染”与“墨线勾勒”的意思,只要启发画过中国画的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画,学生就明晓句意了。对难在“物”上的句子,可用这种方法。
   2、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意。
    关键词语,显然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关键与否,并不取决于是否属于生字新词,而是看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地位。抓关键词语有“扣词法”、“推敲法”、“删减法”等,如《为人民服务》中有一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只要理解了“固”或“于”这句的含义也就掌握了。
   3、借助句法知识理解句意。
    有的句子比较复杂,可以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孩子回家说因为动作慢,老师说他是不是有病?听到这话,当妈妈的心里真难过。立即给老师发了私信,委婉地问问情况。老师的解释是当时太累,烦,因为喊了孩子几次他都在玩,没有听到。老师就说他没带耳朵,顺便说了一句,有病啊?跟别的家长聊天,她们认为这种情况很正常,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老师说几句没事,时间长就习惯了。我虽然可以理解老师的心情,但是一年级的小孩,充满对老师的信任和对学校的热爱,老师因为工作烦、累,就这样抱怨、带有侮辱意味的词语说孩子,合适吗?虽然老师跟我解释了一下,我也不再气愤。但我想问问各位爸爸妈妈,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不该找老师沟通?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7-11-02 17:16
小学低年级遇到个好老师真的很重要
车用船用电视天线,高清IPTV电视,数字地面波电视
发表于:17-11-02 17:53
我不是亲妈。。。我坦白,在辅导作业抓狂的时候会对自己家娃语言攻击……目前看来我家娃心理素质不错,不会因为我的过激语言或者老师批评严厉过激留下心里阴影,不然以后走上社会无法掌控的事情太多,我们不可能保护一辈子,做出过激行为我可受不了,我宁愿她稍微受点挫折,自己养成强大的心理!
发表于:17-11-02 18:32
以下是引用 第3楼 @swallow_1 的话:
我不是亲妈。。。我坦白,在辅导作业抓狂的时候会对自己家娃语言攻击……目前看来我家娃心理素质不错,不会因为我的过激语言或者老师批评严厉过激留下心里阴影,不然以后走上社会无法掌控的事情太多,我们不可能保护一辈子,做出过激行为我可受不了,我宁愿她稍微受点挫折,自己养成强大的心理!
发表于:17-11-02 19:11
如果对孩子造成影响比较大
可以和老师商量一下 让老师和学生解释一下 只是累了 不耐烦才说的 如果孩子没啥问题 家长也就不要过于纠结吧 老师也解释了 再追问有点不依不饶
发表于:17-11-02 19:50
玻璃心,有本事走上社会也不要受任何挫折,我估计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狂风暴雨的
人生不过如此
发表于:17-11-02 20:50
这孩子 这么大才挨骂 太迟了 成不了铁金刚
发表于:17-11-02 21:08
这点挫折算什么,今后都要面对很多事,不要管他;你自己再和老师沟通
发表于:17-11-02 21:36
老师也是人,面对几十个孩子我估计会神经衰弱。不是针对你孩子,不是恶意的,有什么好计较。这点承受能力都没有~
发表于:17-11-02 22:19
宁愿她稍微受点挫折,自己养成强大的心理!
发表于:17-11-02 23:41
& 南京人:“口头禅,很正常;”你说呢!?
发表于:17-11-02 23:59
现在不要把老师想得多么的崇高美好,现在的教育行业只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而已!
&&&&&&&&&&&&&&&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发表于:17-11-03 07:29
纠结老师的一句不好听的话有时间,孩子的磨蹭毛病你帮着改了吗?
发表于:17-11-03 09:34
大家说的都有道理,老师解释了过后,我也没有再纠结。孩子其实也没有表现出什么过分的情绪。我只是觉得不对的就应该认识到不对,不管是老师还是孩子,都应该改。老师是个特殊行业,不管你心里怎么想的,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我认为当前的家长有点过分畏惧老师,批评和带有侮辱性质的词语,是两个概念。难道高考作文里,你写了一句骂人的话,解释为民俗,可以行的通吗?既然老师没意识到,提醒她是必要的。骂孩子的家长,也要回忆回忆自己,当年学习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不要以为自己是大人了,就可以对孩子指手画脚,我们应该尊重孩子。
发表于:17-11-03 09:36
回复 第3楼 的 @swallow_1:我也经常有想发火的冲动,孩子不对,批评是对的,但是我觉得在词语的选择上应该注意。
发表于:17-11-03 09:37
回复 第2楼 的 @南京地面波:是的。为什么现在大家都这么宽容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却非常严厉。好老师,首先应该是尊重孩子的人吧。
发表于:17-11-03 09:38
回复 第5楼 的 @!猫在跳舞~:确实是的,我只是提醒老师一下,估计也没什么大的作用。
发表于:17-11-03 09:41
回复 第6楼 的 @wj198855:有点玻璃心了,不过我不认为这是在培养温室的花朵。敢于质疑老师的错误,才是真正的勇敢吧。
发表于:17-11-03 09:42
回复 第9楼 的 @justice001:老师是人,但当了老师就不是普通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发表于:17-11-03 09:43
回复 第10楼 的 @爱似流星3:是的,我只是觉得老师可以批评,语气严厉都没问题,说孩子有病,我接受不了。
发表于:17-11-03 09:49
“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玻璃心”,概括的非常全,结果,不评论。
发表于:17-11-03 10:02
回复 第9楼 的 @justice001:现在孩子你以为还是我们以前小时候,现在孩子都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弄不好就会厌恶上学等等,你不适合当一名家长,最起码的都不关心,混什么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上痛苦一晚。
发表于:17-11-03 10:08
被系统删除于: 18:42:37
发表于:17-11-03 10:20
我能说实话吗?如果就为这点事就找老师的话,再继续这样你小孩被老师忽视的日子就不远了。我们学校家长都希望老师关注小孩,哪怕被骂都行,如果老师管都不管那才可怕呢。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发表于:17-11-03 10:48
且不说老师整天面对几十个孩子了,我就面对咱自己家一个孩子,很多时候都很烦,忍不住会发火,语言上偶尔也会比较尖锐,我觉得适当时,还是要给小孩一些心理素质上的磨炼的,现在小孩动不动就跳楼比比皆是,就是心理太脆弱,太玻璃心,想想我们小时候,哪个不是被父母打骂大的,也没见哪个娃跳楼
发表于:17-11-03 11:11
虽然孩子需要抗挫折能力,但是老师素质的确不高
发表于:17-11-03 12:34
想起小时候调皮捣蛋,性格内向的老妈治不了我,喊我小舅把我捆大树上示众的情形,其实挺怀恋的。还有学校老师,什么烂泥扶不上墙、有娘养无娘教的骂我,用粉笔砸我,圆规戳我的数不胜数,毕业后遇见老师也挺亲切的,过去就让它属于过去,虽然童年少了很多褒奖和鼓励,但却多了不少值得回忆的趣事
发表于:17-11-03 12:38
发表于:17-11-03 12:44
这老师。。。
放开我的右手,你我世界失去平衡
问世间情为何物,不过一物降一物...
发表于:17-11-08 13:56
回复 第3楼 的 @swallow_1:同不是亲妈+1
发表于:17-11-08 17:14
不得不说,我昨天也因为老师用词不当,我家也一年级,因为腿有点疼,早上我让孩子自己和体育老师说下,就不跳绳了,上体育课时孩子说了一次,老师没理,她又和老师说了一次,结果体育老师直接来说:“烦死了”,让继续跳绳,班上有两个头不舒服的孩子在一旁休息,孩子放学后和我说,“头和腿哪个重要,为什么头不舒服能休息,腿疼还得跳绳”?当时我真的谈定不了。但我还是和孩子说,那是老师觉得你跳绳好。第二天送孩子上学后还是找了班主任,委婉的让她和体育老师说下,但没跟班主任讲体育老师的用词不当。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南渡镇2005秋三年级语文试卷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期末试卷 人教大纲版 试题下载
南渡镇2005秋三年级语文试卷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期末试卷 人教大纲版 试题下载
第五册语文测试试卷(2005秋)
一、汉语拼音。7分
1、看拼音,写字词。4分
pān&&dēng&&&&jū&&gōng&&&&yào&&shì&&&&zhèn&dìng
(   &&)&(&&&&&&&)&(&&&&&&&)&(&&&&&&&)
2、在带点的字的正确的读音下面打“√”。3分
调(tiáo&&diào)节&&&&尽(jìn&&jǐn)管&&&几(jī&&jǐ)乎
看(kàn&&kān)守&&&&乐(lè&&yuè)曲&&&似(shì&&sì)的
二、字、词。24分
1、根据查字典的要求填空。3分
“木匠”的“匠”字是(   )结构,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这个字的最后一笔的笔画名称是(  )。
2、组词。4分
裳(   ) 绳(   ) 援(   ) 堵(   )
常(   ) 蝇(   ) 缓(   ) 绪(   )
3、把下面的搭配不当的词语改下过来,写在括号里。4分
反映情形(    ) 保持秩序(    )
提高知识(    ) 的确态度(    )
4、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4分
满( &)而归 &五(& )缤纷 &秋高气(& )
 日夜( &)程&&&和( &)相处 &相( )并论
 专心(  )志  举世闻(  )
5、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4分
晴朗的( &&&&&&&&) &实现( &&&&  )
积累( &&&&&&& ) &(  &&&&&&&&)走开
6、把下列词语中不同性质的一个词语填在括号里。1分
广西 广东 山东 四川 云南 桂林 ( &   )
7、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4分
写近义词:高兴(    )  清晰(    )
写反义词:特别(    )  热闹(    )
三、句子。22分
1、按照试课文内容填空。6分
(1)科利亚高兴地说:“伙伴们,今天我________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时间________,人________,步子也________。________,不是都在起变化吗?”
(2)香港,真是一颗璀璨无比的“_____________”。
2、把下面的词语组成句子,加上标点与下来。2分
白天鹅  丑小鸭  是原来  一只漂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句子扩写具体。2分
________月亮________挂在________天空。
4、把下列句子改成有礼貌的说法。2分
你不要随便摘桃园里的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2分
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修改病句。6分
(1)这个学期,我们班差不多根本没有考试不及格的现象。
(2)五颜六色的红旗迎风飘扬。
(3)因为小刚刻苦学习,而且进步很快。
7、造句。用“甚至”造一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17分
(一)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写上序号。3分
( )一群小同学在草地上做游戏。
( )有时在他的身旁互相追逐。
( )童第周坐在校园的长椅上阅读科学杂志。
( )可是童第周始终专心读书。
( )天色很晚了,但也不觉得,还在全神贯注地读着。
( )连眼皮都不抬一抬,好像周围没有发生什么事情一样。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4分
一天,马妈妈和小马在田野里吃草。马妈妈说:“孩子,我先回家了,你一个人在这儿吃吧。遇到意外的事一定要沉着、机智。”
小马独自愉快在吃着草。突然一只大灰狼跑过来,小马一看不妙,赶紧逃跑,狼在后面紧追。
小马渐渐跑不动了,眼看狼就追上来了。它想起妈妈的话:遇到事情要沉着,要机智。
小马停下来,说:“狼先生,我的脚上扎了一个大蒺藜(   )。你不把它拔出来,吃掉我之后会卡吃你的。”
狼想:小马的话有道理,于是走到小马后脚旁边,准备拔蒺藜。
这时,小马使足劲一踢,把狼踢出老远。狼重重地摔在地上,疼得嗷嗷(   )直叫。
1、用部首查字法查出文中带点字的读音,写在括号里。2分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2分
突然(     )  渐渐(      )
3、联系短文,选择带点字的恰当解释,在括号里画“√”。3分
机智 (1)重要的事情(  ) (2)飞机(  )
 (3)机器(  )&(4)能迅速适应事物的变化。(  )
4、把马妈妈说的话用“_____”在短文中画出来。3分
5、把小马说的话用“~~~~~~~~~”在短文中画出来。2分
6、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找出表示小马动作的词语,用“△”标出来。2分
五、作文。30分
请以《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为题写一个片段。注意划线的词语,把句子补充完整。(1)他果然得了第一名,这是我。
练习题及答案
注意划线的词语,把句子补充完整。(1)他果然得了第一名,这是我                            。        他居然得了第一名,这是我                              。(2)哪怕雨下得再大,我们                              。       既然雨下得太大了,我们                           。(3)①表示条件:你去,我                                     去。        ②表示因果:你去,                              我去。        ③表示假设:你去,我                           去。        ④表示转折:你去,我                             去。        ⑤表示递进:你去,我                            去。        ⑥表示选择:你去,                               我去?
所属题型:填空题
试题难度系数:偏易
答案(找答案上)
(1)预料之中的    意料之外的;  (2)也要去上学     就不去上街了;  (3)①才  ②所以  ③就  ④可不   ⑤也  ⑥还是
马上分享给同学
初中一年级语文试题“注意划线的词语,把句子补充完整。(1)他果然得了第一名,这是我。”旨在考查同学们对
补充句子、
关联词语、
……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关于语文的核心考点解析如下:
此练习题为精华试题,现在没时间做?,以后再看。
根据试题考点,只列出了部分最相关的知识点,更多知识点请访问。
考点名称:
补充句子:
又称补写句子,指能够调整语句之间的顺序,注意前后照应和衔接,要求句子条理清晰,主次分明,文气流畅,音调和谐,紧凑严密,逻辑性强。。它综合语法、修辞、语境等知识,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创造语言的能力。
补充句子技巧:
&1、词和词组按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成为能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话,这就是句子。
为了把意思表达完整,句子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成分,基本成分齐全的句子,叫做完整句。
句子的基本成分就是构成句子所必须具备的词和词组。
一个完整句的组成,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
(1)&谁(什么)&+&做什么(怎么样)&的句子。
这种句子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后半部分说的是&做什么&或者&怎么样&,也就是他(它)干了什么或怎么样了。
这两部分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句子,缺一不可。如:
  同学们 学习 。 小鸟 唱歌 。
  (谁) (做什么) (什么)(做什么)
(2)&谁(什么)&+&是什么&的句子。
这种句子也是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后半部分告诉别人前面所说的&他&或&什么&是什么。如:
  李洋 是学生。 这座楼房 是工人宿舍。
  (谁) (是什么) (什么) (是什么)
(3)&谁(什么)&+&做&+&谁(什么)&的句子。
这种句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说的是&谁&或&什么&,
第二部分是&谁&或&什么&所发出的动作行为,
第三部分是这个动作行为所涉及到的人或物。如:
  小明 复习 功课 。 王强 帮助 同学。
  (谁) (做) (什么) (谁) (做) (谁)
2、我们说完整话,写完整句必须注意两点:
 (1)平时我们所用的句子一般都不会只由基本成分组成,句子成分多时容易造成遗漏,
这时一定要先确定好句子的基本成分,然后再增添附加成分。如:天花板上挂着吊灯。
先确定了基本成分,再增添附加成分:
大厅的天花板上挂着五盏水晶玻璃大吊灯。这样就不会丢三落四了。
 (2)句子写完以后,要多读几遍,看看它属于哪种类型,基本成分是否齐全;
这样就能保证我们所写的句子都是完整句。
补充句子教学:
学生补充的句子常见问题:从语法角度虽然没有错误可言,但内容俗套,语言贫乏,句式呆板单一。
应对策略:教师应尽量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句子实践,让学生有话可补充,逐渐学会补充,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提高学生补充句子的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步骤入手:
一、鼓励大胆质疑──句子材料力求新鲜
许多学生补充句子时,总喜欢套用现成的材料,照搬照抄。
如苏教版第七册练习1补充句子练习第1小题:&广场上_________&。学生一般都填上了&广场上有天安门、纪念碑&等。
表面上看,学生似乎很有灵气,运用起来&驾轻就熟&,信手拈来。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拓展思路,选择新鲜材料补充句子,充实内容。
如&广场上________________&。看了此题,你会提哪些问题?
学生经过思考,生活材料在脑中得以再现,提出了以下问题:
广场上美吗?广场上人多吗?广场上热闹吗?广场上最近发生了哪些事?&&
学生提出的问题百花齐放,句子所涉及的材料方方面面,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二、调动语言积累──句子表达力求具体
部分教师受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只要句子完整即可。因此出现了像&广场上很美。广场上人多&这样说错又不错的句子。
细细推敲,句子内容表达欠具体,显得空洞,更谈不上语言文字美的意境。
当然,如果把&怎么美、人怎么多&描写到位,句子自然而然就具体了。
就此,可以问学生哪些好词佳句表示美,表示人多?且比一比谁知道的多。
学生通过充分调动已有的语言积累,在脑子里重现。
如表示美的好词佳句:彩旗林立、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如一个五彩缤纷的花园&&
表示人多的好词佳句: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像潮水一样&&
这样,补充句子练习就成了好词佳句擂台赛,学生兴趣浓厚,情绪高亢,下笔如有神地写出了:
①广场上彩旗林立,百花齐放,成了名副其实的大花园。
②广场上人山人海,只见那彩色的河流向东流去。
③广场上不但花团锦簇,而且人流如潮。
要做到句子内容表达具体,教师平时应要求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学会积累一些好词(包括一些关联词)、佳句(包括使用修辞的句子)。
三、体悟句子情感──句子形式力求多样
补充句子仅在句子材料上拓展,内容表达具体方面作探究,我认为还远远不够,还得从句子表达形式方面作一番探究。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句子补充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应该表达怎样的情感。
如&广场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成了名副其实的大花园。&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体会到表达了对广场赞美之情。要表达赞美之情,还可以用什么句式来表达?
学生思维一下子被激活了,有的说用反问句:广场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难道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花园吗?
有的说用感叹句:广场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花园!
补充句子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补充句子的材料应新鲜,内容应具体,句式应多样,为学生真正学会补充句子架桥铺路,最终水到渠成。
考点名称:
关联词语:
是复句中用来联结分句与分句,标明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的词语。
关联词语特点:
第一:作为联结分句、标明关系的词语,关联词语总是标明抽象的关系,可以作为某类复句的特定的形式标志。
第二:关联词语性质复杂,能在复句中起关联作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类词语:
连词是用来做关联词语的主要词类,但并非所有连词都能充当关联词。
有的连词不能连接分句,不能连接分句的连词当然不能做关联词;
有的连词能连接分句,但如果在某个句子中连接的不是分句,它也不是关联词。
某些副词可充当关联词。但如果在某个句子中连接的不是分句,它也不是关联词。
起关联作用的副词仍旧保留原有的修饰作用。
3、有些短语也可以充当关联词语,如&一方面&、&另一方面&。
关联词语是在复句中才能确认的,离开复句,就无所谓关联词语了。
关联词语类别:
因果关系:一个分句提出原因,一个分句说明结果,这种关系的复句叫因果复句。
因为&&所以&&;既然&&就&&;&&因此&&;之所以&&是因为&&
并列关系:几个分句分别叙述或描写几件事情、几种情况,或者同一事物的几个方面,这种关系的复句叫并列复句。
一边&&一边&&;那么&&那么&&;既&&又&&;一会儿&&一会儿&&;一方面&&一方面&&
转折关系:前一个分句提出一种情况,后一个分句不是顺着前一个分句意思说下去,而是转到相反的意思上去,这种关系的复句叫转折复句。
虽然&&但是&&;尽管&&可是&&;虽然&&可是&&;可是&&;但&&;却&&
递进关系:后一个分句的意思比前一个分句更进一层,这种关系的复句叫递进复句。
不但&&而且&&;不仅&&还&&;不仅&&而且&&;除了&&还&&;而且&&
选择关系: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件事情,表示选择其中一件,这种关系的复句叫选择复句。
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是&&还是&&;或者&&或者&&
假设关系: 前一个分句提出假设,后一个分句说出假设实现后会有的结果。
如果&&就、要是&&就、即使&&也、哪怕&&也、如果 (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那麼(就) 、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
&&也(仍然、还是) 。
承接关系:几个分句依次说出连续发生的行动或事情,这种关系的复句叫承接复句。
首先&&接着&&然后&&;&&又&&;&&就&&;&&然后&&
关联词语使用常见错误:
例:宋徽宗赵佶只知道吃喝玩乐。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破落弟子(高俅)封为殿帅府太尉。
【应把&为了&改为&因为&;也可以把&就&移到&因为&前面】
2、搭配不当
例: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
【&只有&与&才&搭配,应把&就&换成&才&】
关联词语的辨别:
有些短语看起来比较像关联词,但是并非关联词。譬如像&一下子&&一下子&&&等等,这些都不是关联词,也不是排比句。
排比句是拥有三个或三个地方以上的相同词语或句子组成的句群。
像这种词语相同却不到三个的词语只能算是连带词或者连续词。
下面列举一些常用的表示不同关联关系的关联词:
1、转折关系
虽然&&但是&&
尽管&&还是&&
尽管&&但是&&
即使&&也&&
2、假设关系
如果&&就&&
要是&&那么
倘若&&就&&
要是&&就&&
倘若......便......
3、并列关系
一边&&一边&&
一会儿&& 一会儿&&
不是......而是......
4、递进关系
不但&&而且&&
不光&&也&&
不仅&&还&&
不但&&还&&
5、选择关系
是&&还是&&
要么&&要么&&
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或者......或者......
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由于&&因此&&
6、承接关系
首先&&接着&&然后&&再&&又
先&&然后&&
接着&&最后&&
7、条件关系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 (不论、不管、任凭)&&都(也、还) 。
不仅&&还&&
&&是&&是&&
关联词语的作用及搭配原则:
(一)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
例如:&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取得胜利。&这个句子没有使用关联词语,可以看作是并列关系。
如果加上不同的关联词语,句子的关系就起了变化:
1.因为我们共同努力,所以竞赛取得胜利。
2.如果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3.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这样,第一句成了因果关系,第二句成了假设关系,第三句成了条件关系。
在我们平时的说话、造句或作文当中,究竟选用什么关系,这就要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来确定。
(二)要注意配对使用关联词语
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
1.只要经常锻炼身体,才会增强体质。
2.他宁可挨打,不如泄密。
3.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他却是按时到校学习 。
第一句,&只要&应与&就&相配,&只有&应与&才&相配,&只要&与&才&搭配不当,应把&才&改为&就&。
第二句,&宁可&应与&也不&相配,&与其&应与&不如&相配。
句中&宁可&与&不如&搭配不当,根据两个分句的意思,最好是把&不如&改为&也不&。
第三句,&不管&与&却&搭配不当,应把&却&改为&都&。
(三)关联词语的位置不能放错
1.虽然今天天气十分寒冷,却清洁工流下了汗。
2.今天,我们班搞演讲比赛,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不但上台演讲了,而且从小不爱说话的小明也上去演讲了。
第一句,&却&表示转折的意思并没有错,可是,一念原句就给人不通顺的感觉。
如果把&却&放在&清洁工&之后,句子就通顺了。
第二句,让人念起来感到很别扭,如果把&不但&放在&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前面,句子就顺畅了。
(四)该用关联词的地方不能缺少关联词
有一部分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可根据情况省略其中的前一个,如&不但&&而且&&&,可省去&不但&、&虽然&&但是&,可省去&虽然&。
但一般不能省去后一个的&而且&、&但是&。
如果只用前一个关联词语,而省去了后一个关联词语,句子间的关系就会不明确,句子的意思也会表达不清。例如:
1.自从开展&一帮一&的活动以后,不但加深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2.如果我们齐心协力,把这件事情办好。
第一句在意思上有递进的关系,但缺少了一个与&不但&配对使用的关联词语,让人读了以后,感觉话没有说完,递进的关系也不清楚。
如果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前面加上&而且&或者&并且&,不但递进的关系明确了,句子的意思也清楚了。
第二句是假设关系的句子,前面一个分句表示假设的情况,后一分句表示结果。
因为缺少与&如果&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就&,句中的结果就不明确,让人读后也有一种话未说完的感觉。
要是在&把这件事情办好&之前加上&就能&,句子的意思就清楚了。
(五)不要乱用关联词
1.他自己不跟老师讲,并且要我讲。
2.我的成绩差,可是我能虚心地向老师请教,但是诚恳地向优秀同学学习,所以我有了很大的进步。
第一句应该是转折关系,不是递进关系。乱用&并且&,使语意表达不清,应把&并且&改为&却&。
第二句,乱用&但是&,应删去。
一、读下面的句子,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括号内。
&不仅&&还&&&、&虽然&&还是&&&、&尽管&&还&&&、&因为&&所以&&&、&只有&&才&&&、&宁可&&也不&&&。
&重载货车驶过桥面时,行走在桥上的行人能够感受到大桥的轻微震动,伊犁河对岸建成火电厂后,拉煤的货车更让大桥不堪重负。2004年伊犁河二桥开始在距离大桥以西不远的下游修建,并在2007年建成通车,桥梁路面全长1580米,桥面宽27米,成为新疆目前跨度最大的钢构式公路桥。
既&&又&&&、&不仅&&而且&&&、&如果&&就&&&、&不是&&就是&&&、&不管&&总&&&、&一边&&一边&&&、&可是&、&因而&、&并且&、&所以&。
还有,一边,一边,一边。
用好关联词可以大大提高句子的美感,使句子更加生动。
关联词的位置:
有些关联词语既能放在主语前,也能放在主语后,但有一定的条件;有些关联词语的位置则相当固定。关联词语的位置如果摆得不对,就会使句子不顺畅,意思不清楚。
关联词语配合运用,有一定的规律,如&一方面&&另一方面&这组关联词语,如果分句主语相同,位置就比较自由;分句主语不同,只能出现在主语前。
又如&不但&&而且&这组关联词语,如果分句主语相同,&不但&放在主语后;分句主语不同,&不但&放在主语前。
相关练习题推荐
与“注意划线的词语,把句子补充完整。(1)他果然得了第一名,这是我。”相关的知识点试题(更多试题练习--)
微信沪江中考
CopyRight & 沪江网201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词语搭配不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