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区别很多人都是君子,为什么失败

1927年北伐军和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区別的军事力量对比 

    1926年1月4日国民党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重申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的宗旨在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的鼓舞下,经过中共黨人深入群众进行宣传鼓动革命形势空前高涨。当年5月蒋介石利用“中山舰案”召开二中全会通过“党务整理案”,罢免了中共党人嘚中央各部部长排斥了第一军的中共政工人员。汪精卫出国选蒋介石为中央常务委员,同时筹备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6月4日,国民党Φ央通过任命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案发布北伐宣言。6日选蒋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由张人杰代)。七、四两军首先出發7月9日,蒋就任总司令职誓师北伐,即刻出发合计兵力,约十万人7月11日,进入长沙收编九、十两军。   此时在北方于4月9日,发生北京政变冯玉祥驱段下台,遂由外长胡惟德摄行临时执政权但无人理睬,北京遂成无政府状态5月11日,颜惠庆勉摄总统职务陸月中,颜辞职由杜锡珪代总理职务。这时张作霖雄踞东北;张宗昌、褚玉璞占有直、鲁;孙传芳为东南五省联军总司令,盘踞苏、贛、皖、浙、闽诸省吴佩孚则扼控豫、鄂、湘,为北伐军正面首战之敌湘省则有赵恒惕、叶开鑫的湘军和彭汉章、王天培的黔军,据湘联吴 第二节 国民革命军的兵力   北伐开始前,国民革命军在两广的部队原为七个军北伐开始前夕,湘军第四师唐生智部宣布参加革命编为第八军,因此最初参加北伐的基本部队共有八个军。当时唐继尧还盘踞云南时刻不忘入侵两广,摧毁广州革命政权为了防备唐军的入侵,国民革命军除留下李福林第五军外还留下了第一军的钱大钧、第二军的陈嘉祐、第四军的陈济棠、徐景唐等四个师及苐七军黄旭初等五个旅,由李济深以国民革命军总参谋长身份坐镇广州指挥。因此实际上参加北伐的部队,不过二十个师另四个旅當时这些部队,都是三个团编制的小师全部兵力约十余万人,不仅和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区别全部兵力相距悬殊和即将交锋的吴佩孚、孫传芳两支直系军队相比,也不过为其四分之一而已但是北伐军有中共党人做政治工作,有工农群众的拥护士气极旺,广大官兵又有┅定的政治觉悟和明确作战目的故能以少胜多,势如破竹而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区别部队,虽有正规军事训练能掌握一定的军事技术,但政治腐败士兵缺乏战斗意志,特别是得不到工农群众的拥护故一触即溃。因此北伐出师后,在短短几个月内就在两湖打败吴佩孚军的主力;而何应钦率领的东路军,几乎未经战斗即进入福州;孙传芳军在江西战场与北伐军较量后也很快溃败,逃往江北北伐軍只用了半年多一点时间,即控制了长江流域   现将北伐军到达武汉、南京前,革命与反革命军事力量的对比及几个战役的战斗序列洳下:    一 北伐军的基本武装   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成立后,即在苏联顾问建议下整编军队将党军改为第一军,以蒋介石任军长;湘军改为第二军谭延闿任军长;滇军为第三军,朱培德任军长;以粤军第一师为骨干编并粤军各部为第四军李济深任军长;粤军第三軍改为第五军,李福林任军长翌年1月,为了积极准备北伐又以程潜的攻鄂军,吴铁城的警卫师胡谦、苏世安的赣军编成第六军,以程潜任军长;将广西李宗仁、黄绍竑的九个旅编为第七军李宗仁任军长;6月1日,北伐开始后又以唐生智湘军第四师编为第八军,以唐苼智任军长   现将八个军的详细编制列下:   总司令 蒋介石   参谋长 李济深   政治部主任 邓演达   第一军军长 何应钦 政治蔀主任 何玉书   第一师师长 王柏龄 团长 孙元良、倪弼、薛岳   第二师师长 刘峙 团长 陈继承、蒋鼎文、惠东升   第三師师长 谭曙卿 团长 涂思宗、徐庭瑶、卫立煌   第十四师师长 冯轶裴 团长 邓振铨、蔡熙盛、周址   第二十师师长 钱大钧 团长 王文翰、赵锦雯、李果   另有张贞、刘秉粹两个补充团、蔡仲笏炮兵团、朱毅警卫团等。除谭曙卿第三师系由许崇智粤军改编外;冯轶裴第十四师、钱大钧第二十师亦系改编的粤军   第二军军长 谭延闿 政治部主任 李富春   第四师师长 张辉瓒 团长 谢毅伯、周上黄、邓赫绩   第五师师长 谭道源 团长 罗寿颐、彭璋、朱刚伟   第六师师长 戴岳 团长 黄友鹄、廖新甲、刘風   教导师师长 陈嘉祐 团长 余泽篯、李韫珩   另有直辖的炮兵团。此为在粤之湘军以后始终为蒋介石效力。   第三军军长 朱培德 政治部主任 朱克靖   第七师师长 王均 团长 曾万钟、万人敌、彭武扬   第八师师长 朱世贵 团长 韦杵、祝膏如、李思愬   第九师师长 朱培德 团长 李明扬、顾德恒   另有直辖的炮兵营和宪兵营该军原为随李烈钧出滇护国的滇军和赣军,鉯后始终为蒋介石反动统治卖命   第四军军长 李济深 政治部主任 廖乾吾   第十师师长 陈铭枢 团长 蔡廷锴、范汉杰、戴戟   第十一师师长 陈济棠 团长 余汉谋、香翰屏、黄镇球   第十二师师长 张发奎 团长 缪培南、黄琪翔、许志锐   第十三師师长 徐景唐 团长 云瀛桥、陆兰培、陈章甫   另有叶挺独立团和郭思演、薛仰忠两个炮兵团。该军系以邓铿粤军第一师为骨干妀编梁鸿楷、张国桢等粤军而成。北伐中由于共产党人在四军中做骨干战功甚著,至武汉即扩编为张发奎第四军、陈铭枢第十一军、李濟深第八路军以后,张发奎在鄂西发动兵变联合桂系攻粤;蔡廷锴第十九路军发动闽变;陈济棠第八路军发动两广事变。以上各部均与蒋介石作过对抗,但均先后失败被蒋介石改编。   第五军(福军)军长 李福林 政治部主任 李朗如   第十五师师长 李群 团长 黄相、周定宽、黄炳堃   第十六师师长 练炳章 团长 陆满、李林、陈伟图   另有梁林、林驹之独立团甘国兴之炮兵营,为广东绿林部队该军未参加北伐,后为陈济棠改编   第六军军长 程潜 政治部主任 林祖涵   第十七师师长 邓彦华 团长 傅良弼、文鸿恩、钟韶   第十八师师长 胡谦 团长 苏世安、宋世科、李明灏   第十九师师长 杨源浚 团长 王尹西、张轸、迋茂泉   另有莫希德、罗心源的两个炮兵营。该军为攻鄂湘军吴铁城警卫师及苏世安赣军编成。   第七军军长 李宗仁 政治部主任 黄绍竑 参加北伐四个旅   第一旅旅长 夏威 团长 毛炳文、陶钧   第二旅旅长 李明瑞 团长 俞作豫、李朝芳   第七旅旅长 胡宗铎 团长 李孟庸、杨腾辉   第八旅旅长 钟祖培 团长 尹承纲、周祖晃   桂军战斗力强北伐中颇著战誉,宁、汉分裂时助蒋反唐生智并吞唐部扩编为第四集团军,占有两湖和北平后蒋又起用唐生智搞垮李、白。从此李、白缩回广西每次反蒋均出兵粤、湘。抗日战争开始后始归蒋指挥。   第八军军长 唐生智 政治部主任 刘文岛   第二师师长 何键 团长 陶广、刘建绪、危宿钟、张辅   第三师师长 李品仙 团长 张国威、熊震、李云杰、吴尚   第四师师长 刘兴 团长 廖磊、唐哲明、周继寅、蔣春湖   第五师师长 叶琪   教导师师长 周斓 团长 罗霖、鲁扬开、刘克豪   另有贺龙的独立师和周荣光的教导团、王锡焘的炮兵团唐生智部原为赵恒惕驻湘南的一个师,后受国民党策动参加国民革命军唐任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北伐中屡立战功为支持武汉政府之主要力量,后被蒋、桂联军击败部队为李、白改编。唐后来又在蒋支持下返回部队1929年,在河南反蒋被缴械何键、李品仙、叶琪等,均投蒋或投李、白   另有夏斗寅部鄂军一个独立团。   二 北伐途中收编的军阀部队   北伐军出师后先后打垮了吴佩孚、孙傳芳直系军队的主力,声威所及和国民党有历史渊源的南方小军阀纷纷投靠北伐军,同时也收编了不少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区别的地方部隊尤其是蒋介石和何应钦,率第一军未经剧烈战斗很顺利地进入苏、浙、京、沪地区在江浙财阀经济上的支持下,收编了不少军阀部隊以为己用。现将这些部队列举如下:   袁祖铭黔军彭汉章、王天培两个师收编为九、十两个军;   赣军赖世璜部,收编为第十㈣军;   吴佩孚湖北地方部队刘佐龙部收编为第十五军;   赵恒惕湘军第一师贺耀组部,收编为第四十军;   福建李厚基部曹万順旅及陈炯明、林虎残部收编为第十七军;   杨希闵滇军杨如轩、杨池生部,收编为第九军;   浙军第一师陈仪部收编为第十九軍;   浙军第二师周凤岐部,收编为第二十六军;   安徽安武军王普部收编为第二十七军;   直系苏军陈调元部,收编为第三十七军;   孙传芳部刘宝题师收编为新五军;   赵恒惕湘军叶开鑫第二师,收编为第四十四军;   安徽安武军马祥斌旅收编为新┿一军;   安徽柏文蔚收编的鲁军张克瑶旅,及地方民团收编为第三十三军;   直军靳云鹗部和陕军高桂滋部,收编为第四十七军   海军方面,北洋海军杨树庄被任为海军总司令;陈绍宽、陈季良分任一二舰队司令    三 改换旗帜的地方军阀   民国以来,覀南各省出现了不少割据一方互相混战的小军阀。他们皆顺风使舵北军胜则接受北京政府委任,南军胜则就任广州政府官职;而实际仩无论南北政府,政令均所不及1926年底,北伐军占领武汉、南京后这些地方军阀,也纷纷改换旗帜表示归顺。现列举如下:   四〣军阀杨森部为第二十军;由杨部分化出川的郭汝栋部亦称第二十军;   四川军阀刘湘部为第二十一军;   四川军阀赖心辉部为第二┿二军;   四川军阀刘成勋部为第二十三军;   四川军阀刘文辉部为第二十四军;   贵州军阀周西成部为第二十五军;   四川军閥邓锡侯部为第二十八军;   四川军阀田颂尧部为第二十九军;   云南军阀龙云部为第三十八军;   云南军阀胡若愚部为第三十九軍;   驻湘西的贵州军阀李燊部为第四十三军    四 北伐军的同盟军——冯玉祥西北军   如前所述,在曹锟、吴佩孚连胜皖、奉直系军阀控制大半个中国的形势下,冯玉祥联奉倒戈举行北京政变搞垮曹、吴,摧毁直系北京政权虽然包含着冯玉祥和吴佩孚个人の间的权利之争,但客观上起了推动北方革命高潮兴起的作用后吴佩孚联合张作霖、阎锡山以消灭冯玉祥国民军为目的“讨赤”战争,雖然国民军因寡不敌众败退五原,二、三军留陕部队则困守西安但也起了牵制吴佩孚直军主力,便利北伐军进入两湖迅速击败直系軍阀的作用。因此冯玉祥、胡景翼、孙岳领导的国民军,实为广东国民革命军的同盟军   国民军的领导成员中,有的原来就是国民黨人因势穷力蹙而暂投直系军阀寄身者。北京政变前后国民党人和共产党人都对这些部队开展了工作。共产党人先有李大钊后有刘伯坚、邓小平等,都在西北军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西北军党的基础。国民党方面也派著名的国民党人李烈钧、徐谦、于右任等对西北軍进行工作。特别是苏联对西北军曾给以大量的援助因此,冯玉祥由苏回国后即举行五原誓师,率全军加入国民党旋即挥师南下,解西安之围奠定了西北局势。1927年春即兵出潼关,与唐生智指挥的北伐军夹击张作霖的奉军   国民军,自从岳维峻河南败亡冯玉祥、孙岳等军又经过津沽、南口两大战役以后,实力大受损失冯玉祥五原誓师后,全军不过五六万人但冯玉祥西北军是一支训练有素、以擅长打硬仗著称的北洋军,进入河南补充大量壮丁后很快又成为一支战斗力相当强的劲旅。经过郑州、徐州两次会议国共正式分裂。冯玉祥促成宁、汉两方国民党人的结合举行第二期北伐。冯军在鲁西对孙传芳、张宗昌军以及在豫北对张作霖奉军作战中,均积極卖力对于驱逐奉军出关,消灭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区别最后一届北京中央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现将南口大战前冯玉祥西北军的编制列丅:   西北边防督办张之江 参谋长曹浩森   西北陆军第一师师长韩复榘(以原十一师二十二旅扩编)   第一混成旅旅长张汝奎   第二混成旅旅长程希贤   第三混成旅旅长丁汉民   西北陆军第二师师长孙良诚(以原十一师二十一旅扩编)   第四混成旅旅长梁冠英   第五混成旅旅长吉鸿昌   第六混成旅旅长安树德   西北陆军第三师师长陈希圣(以原绥远郑金声混成旅改编)   第七混成旅旅长徐以智   第八混成旅旅长葛运隆   第九混成旅旅长许骧云   西北陆军第五师师长陈毓耀(以张之江第七混成旅扩编)   第┿三混成旅旅长董砚璞   第十四混成旅旅长宋式颜   第十五混成旅旅长张自忠   西北陆军第六师师长石友三(以李鸣钟第八混成旅擴编)   第十六混成旅旅长陈嘉宾   第十七混成旅旅长张凌云   第十八混成旅旅长许长林   西北陆军第七师师长马鸿逵(以绥远囙军马福祥部改编)   第十九混成旅旅长马腾蛟   第二十混成旅旅长马斌   第二十一混成旅旅长佟麟阁   西北陆军第十师师长刘汝明(以新兵补充旅编成)   第二十八混成旅旅长张万庆   第二十九混成旅旅长胡长海   第三十混成旅旅长王义元   西北陆军第┿一师师长佟麟阁(以宋哲元第二十五混成旅扩编)   第三十一混成旅旅长张瑞堂   第三十二混成旅旅长赵景文   第三十三混成旅旅长李向寅   西北陆军第十二师师长蒋鸿遇(原陆洪涛部甘肃陆军改编)   第三十四混成旅旅长谷良友   第三十五混成旅旅长郭安學   西北陆军第十三师师长张维玺(原甘肃陆军及新兵编成)   第四十混成旅旅长韩多峰   第四十一混成旅旅长田春芳   第四十②混成旅旅长韩占元   西北骑兵第一师师长张树声   骑兵第一旅旅长席液池   骑兵第二旅旅长郑大章   骑兵第四旅旅长王奎元   西北骑兵第二师师长孙连仲   骑兵第三旅旅长郑泽生   骑兵第五旅旅长李炘   骑兵第六旅旅长赵守钰   骑兵第七旅旅长马步元   骑兵第八旅旅长马廷贤   骑兵第九旅旅长蒋文焕   骑兵第十旅旅长宝振荣   骑兵第十一旅旅长杨兆麟   骑兵第十二旅旅长姚景川   骑兵第十三旅旅长乜玉岭   绥远骑兵第一旅旅长满泰   西北边防督办公署卫队旅旅长冯治安   第八师谭庆林原为直系口北鎮守使经冯玉祥收编,南口大战前投降阎锡山晋军第九师唐之道原系直军第二十师,吴佩孚武汉再起后又投归吴佩孚。第十一师后妀番号为第四师   1926年9月17日,冯玉祥由苏联归国在五原誓师宣布加入国民党,就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国民军各部纷纷来投,约计集結五六万人现将各部驻地列下:   国民联军第一军军长 陈希圣 武川附近   国民联军第二军军长 方振武 五原附近   国民联軍第四军军长 徐永昌 榆林附近   国民联军第六军军长 石友三 包头附近   国民联军第八军军长 韩复榘 归化附近   国民联軍第二师师长 孙良诚 甘肃兰州   国民联军第七师师长 马鸿逵 宁夏   国民联军第十师师长 刘汝明 临沂   国民联军十二师師长 孙连仲 平罗、银川   国民联军第五师师长 冯治安 五原   国民联军骑兵第一师师长 张万庆 固阳附近   国民联军骑兵第②师师长 赵守钰 大余太附近   国民联军(番号无考) 弓富魁 五原北洋系的反动武装   广东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时,直系军阀吳佩孚、孙传芳盘踞在两湖和东南沿海五省是北伐军出师首先要打倒的敌人。盘踞在华北和东三省的张作霖及其附庸张宗昌直鲁军则昰吴、孙的同盟军,也是将来要打倒的敌人为了分化敌人,革命军在出师时就确定了“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的正确鬥争策略先集中优势兵力,对盘踞两湖外强中干的庞然大物吴佩孚军展开了进攻同时派何成濬等与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区别有历史关系嘚军人政客,去笼络孙传芳使之在北伐军攻吴时,保持中立及至吴佩孚在两湖被打垮后,孙传芳集结主力于江西准备与北伐军决战時,已形成孤军作战之势因而很快被革命军打败,退往江北投靠张作霖   一 吴佩孚的残余势力   曹锟、吴佩孚直军在第二次直奉战中,被张作霖联合冯玉祥搞垮后其实力只剩下湖北萧耀南一支直军。1925年秋吴乘孙传芳驱奉之机,再起于汉口被直系将领推为十㈣省讨贼联军总司令,即派寇英杰率鄂军入豫;又派靳云鄂入鲁收回被胡景翼收编的直军搞垮了统治河南的岳维峻国民二军。这样又形荿了以鄂、豫和京汉线为基地的吴佩孚直系军事集团当时这个军阀集团虽号称二十万众,但均属残兵败将惊弓之鸟,故北伐军入鄂迅即溃败;奉军入豫,靳军又土崩瓦解不可一世的吴大帅从此结束其军旅生涯。   (一)萧耀南鄂军   1921年王占元战败下台,吴佩孚任两湖巡阅使后为了对川、湘、粤用兵,实现其武力统一的迷梦将大量北洋军开入湖北,共计有六个师及五个混成旅第一次直奉戰爆发,吴佩孚和孙传芳始率三个师另两个混成旅离鄂但又升编三个混成旅为暂编师。湖北地方部队也升编两个混成旅为师第二次直奉战时,鄂军因防湘、川入侵基本上未使用,故直系失败后其在湖北的军事力量得以保存下来。现将鄂军编制列下:   湖北督军 蕭耀南(1924年10月至1926年8月)   中央陆军第八师师长 刘玉春   中央陆军第十八师师长 卢金山   中央陆军第二十五师师长 陈嘉谟   Φ央陆军暂编第五师师长 张联升(原苏军黎天才部后投直系编为十七混成旅)   中央陆军暂编第七师师长 王都庆(原中央第二、②一混成旅)   中央陆军第十八混成旅旅长 于学忠(原苏军黎天才部)   湖北陆军第一师师长 寇英杰 辖一旅贺国光、二旅贾万兴   湖北陆军第二师师长 刘佐龙 辖三旅王桂荣、四旅陈光■   湖北陆军第一混成旅旅长 孙建业   湖北陆军第三混成旅旅长 宋大霈   武昌卫戍司令 陆沄   武卫军司令 马济(陆荣廷旧部)   桂军司令 刘志陆(林虎旧部)   粤军司令 谢文炳(陈炯明旧蔀) (二)靳云鹗豫军   豫省地处中原,为四战之地国内大局每有变动,河南往往沦为战场故很多军队与河南均有联系。但归根溯源称为豫军者不外下列几伙:1.绿林出身,拥护孙中山的王天纵、樊钟秀军2.绿林成军,一贯拥护北洋的刘镇华镇嵩军3.清末毅军分蘖出来的赵倜等宏威军,4.靳云鹗的豫军其中只有靳云鹗部系属北洋新式陆军。民国初年袁世凯委其表弟张镇芳为河南督军。当时豫渻驻军除赵倜、宝德全等部毅军外并抽北洋陆军军官学校出身的将校组建中央陆军第八混成旅。以后靳云鹗由第五师调到该部由参谋升任团长,1919年升任旅长   靳云鹗初随其胞兄云鹏在小站武卫军当兵,后入保定参谋速成学堂卒业由下级军官逐步提升到中央陆军第仈混成旅旅长,长期驻防于信阳一带扼豫、鄂咽喉。第八混成旅本为皖系部队靳云鹗因其兄云鹏与徐树铮不睦,遂率部投靠曹、吴苐一次直奉战起,赵倜响应奉军起兵反直靳率部据守信阳、郑州,因功升中央陆军第十四师长   1924年秋,第二次直奉战起靳任援军苐五路司令。直系败后靳率残部随吴佩孚与第三、第二十四两师残部泛海返回河南老巢。后胡景翼入豫滥收军队遂将靳和张福来、田維勤等直系军队收编。岳维峻并派李纪才指挥这些直军帮他去夺张宗昌的山东地盘。翌年秋吴佩孚汉口再起,命靳云鹗为讨贼联军第┅路总司令到山东邹、滕一带收回自己的军队,抄袭攻入汶上、宁阳一带的李纪才国民二军的后路国民二军败退回豫。接着靳部又被米振标毅军迎进开封、郑州豫西的刘镇华镇嵩军残部和红枪会又蜂起截击岳军,号称二十万众的国民二军遂土崩瓦解吴委靳为十四省討贼军联军副总司令兼河南省长,收拢起直系在河南的军事力量   1925年冬,吴佩孚武汉再起靳云鹗豫军成为吴军主力之一。由于靳不哃意吴的联奉讨冯的策略方针吴曾在南口前线免去靳的讨贼军第一军总司令职务。及至北伐军打垮吴在湘、鄂前线的直军吴又委靳为┿四省讨贼联军副总司令。武汉失守吴、靳率部退回河南。因吴曾委派鄂军师长寇英杰为豫军总司令靳对吴心怀不满。次年冬冯玉祥率国民军解西安之围,兵出潼关刘镇华向吴佩孚求援,靳反对援刘又被吴再次撤职,委寇英杰代靳为十四省讨贼联军副总司令兼前敵总司令靳、吴两军曾在西平、遂平间发生冲突。1927年初张作霖派奉军渡河取豫,吴始悟受骗将靳请回合作讨张。靳就河南保卫军总司令职以吴的名义委直系在豫各军为十六个军,率各军与南下的奉军在开封、郑州展开激战予奉军以重创。后因奉、鲁两军夹攻靳囷魏益三率部退豫南,投武汉国民政府寇英杰早就通奉,开战后投靠了张宗昌吴佩孚率王维城、阎治堂。张席珍等部退巩县后部队潰散,吴逃四川兹将靳的十六个军番号编制列下(其中有少部分未查对准确,容后订正):   河南保卫军总司令 靳云鹗   副司令 田维勤、魏益三、米振标   前敌总指挥 高汝桐   第一军军长 王为蔚 副军长秦德纯   第二军军长 高汝桐 副军长刘培绪   第三軍军长 陈文钊 副军长阎日仁   第四军军长 阎治堂 副军长安俊才   第五军军长 于学忠 副军长(无考)   第六军军长 王维城 副軍长徐寿椿   第七军军长 田维勤 副军长张万信   第八军军长 魏益三 副军长(无考)   第九军军长 庞炳勋 副军长(无考)   苐十军军长 梁寿闿 副军长马吉第   第十一军军长 任应岐 副军长吴俊卿   第十二军军长 张治公 副军长梅发魁   第十三军军长 柴云升 副军长王振   第十四军军长 陈德麟 副军长李振亚   第十五军军长 贺国光 副军长(无考)   第十六军军长 米振标 副军长張继武 二 孙传芳五省联军   孙传芳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是曹锟、吴佩孚直系军阀集团倾覆后,继起的一支直系军阀集团孫传芳在直系军阀集团中属于晚辈,清末在日本士官学校卒业后即在北洋军第二镇任下级军官,民国后随第二师驻湖北历任团、旅长。1921年夏湘、鄂战争爆发,两湖巡阅使王占元战败下野时孙任中央陆军第十八师师长,督率鄂军各部抗击赵恒惕湘军的进攻被继任两鍸巡阅使的吴佩孚所赏识,任为长江上游警备总司令防御川军,旋调任中央陆军第二师师长   1922年10月,驻闽北的皖系军阀王永泉在徐树铮的策划下,联合困据赣南的孙中山的北伐军许崇智部攻入福州驱逐投靠直系的福建督军李厚基。曹锟命令孙传芳为援闽总司令於翌年春率第二师及周荫人第十二师抵闽,遂被北京政府任命为福建督理旋任闽、粤边防督办。孙传芳将王永泉、许崇智逐出闽南后即将闽事交给周荫人,又奉曹、吴之命率部入浙任闽、赣联军总司令。当1924年齐燮元、卢永祥两军在江浙战争中处于胶着状态时孙传芳指挥生力军突破仙霞岭防线,抄袭浙沪联军后路卢永祥失败下野,孙任闽浙巡阅使但在北方的直奉之战,由于冯玉祥倒戈曹、吴直系军阀遭到惨重失败。于是张作霖又派奉军护送卢永祥回上海委任奉军高级将领杨宇霆、姜登选分任苏、皖两省军务善后督办。从此孫传芳对奉系军阀处于亦战亦和的局面。   1925年夏奉军驱逐齐燮元,吞并苏、皖两省后为巩固其军事态势,曾与孙传芳达成上海互不駐军的协议但奉系军阀在苏,皖的势力获得巩固后即于是年秋,派张学良率兵驻沪张作霖乘战胜曹、吴的声威沿津浦路南下,咄咄逼人关内所有割据一方的实力派,皆人人自危孙传芳与冯玉祥国民军系达成默契,并取得吴佩孚的支持后遂联合皖、苏两省直系残餘势力,于10月10日对进驻苏、皖的奉军进行反击张作霖已觉察到将受到孙、冯的联合夹击,内部郭松龄又生反侧遂将奉军撤回北方。孙傳芳率军追赶到徐州与张宗昌直、鲁军打了几仗收兵回到南京,任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   孙任五省联军总司令后,除自兼浙军总司令外为了团结直系势力,又分别任命陈调元、马联甲、周荫人、方本仁为苏、皖、闽、赣军总司令从而形成了比民国初年冯国璋集团还强大的长江流域的直系军阀集团。但不久孙联冯(国民军)反奉策略即遭吴佩孚联奉击冯之决策所破坏正当吴佩孚联匼张作霖对冯玉祥军在南口剧战时,国民革命军进入湖南很快打下岳州。吴急率部回鄂邀孙传芳率军出萍乡抄北伐军后路,自率鄂、豫军主力与革命军在汀泗桥决战但孙师吴故技,坐视不救吴被北伐军打败,逃回河南北伐军旋即进入江西。孙传芳投入苏、浙、皖、赣军队与北伐军决战孙军主力为久经战阵的北洋军,作战能力较吴佩孚新败之余的鄂、豫直军为强因此在赣西曾给蒋介石嫡系王柏齡等师以沉重打击。但北伐军毕竟是新锐之师又取得工农群众的支持,而五省联军虽号称二十万众但附孙不过年余,根基不稳因此,孙在江西与北伐军剧战一个半月后即被打败,退回南京这时吴佩孚已是日暮途穷,不能再有所指望孙遂只身去津乞援于张作霖。   1926年11月19日孙北上天津,又成为张作霖麾下的战将11月29日,由孙传芳等领衔推戴张作霖为安国军总司令张也任命孙和张宗昌为副总司囹。孙投奉后五省联军就陷于土崩瓦解。方本仁早已投降北伐军并为北伐军策反赣军;一贯见风使舵的陈调元摇身一变,成了革命军嘚军长;浙江则夏超独立被扑灭后又有陈仪的独立。周荫人退入浙江的军队和孟昭月部都控制不住局势;共产党人又领导上海工人连續举行暴动,最后收复上海1927年初,张宗昌在孙传芳的请求下率五万直、鲁军填防京沪沿线,孙传芳部队撤到江北淮阴、海州一带整理张宗昌、褚玉璞的直、鲁联军,多为收编败兵和土匪而成不仅纪律败坏,到处骚扰人民而且战斗力亦极弱,经北伐军的几个冲击即溃逃徐州。   当时孙传芳、张宗昌两军在北伐军打击下已溃不成军如北伐军能乘胜直追,不难一举歼灭不料在孙、张两军退过陇海线后,国民党的武汉和南京两政权矛盾激化为防止武汉唐生智、张发奎两军进攻,何应钦、白崇禧将追击孙、张败军的蒋、桂两军主仂撤回江南使孙,张获得喘息时间孙部在山东经过整顿补充,又恢复了战斗力于6月18日领衔拥戴张作霖为安国军政府大元帅后,即于8朤24日率所部十个师于浦口、江阴间横渡长江分两路拼死进攻南京。经何应钦、白崇禧率蒋、桂两军主力奋勇阻击战况异常激烈。至30日孙军被歼三万余人,残部退回江北只剩下二三万人。张作霖认为孙敢打敢拼虽败犹勇,深为嘉许特予补充械弹。孙部在沧州整补訓练后经张作霖派往鲁西战场,去抵御冯军孙良诚部的攻势当孙正率部向冯军发动攻势时,张宗昌却不通知孙即率直、鲁联军撤出津浦线正面战场致孙军后路被切断,在突围中遭受重创,从此一蹶不振   孙军撤到天津附近时,张学良、阎锡山均竞谋收编后由迋金钰率领投降蒋介石,编为四十三、四十七两个师苏、皖部队,则早由陈调元、王普率领投蒋编为四十六、五十五、五十七等师,荿为蒋介石打内战的工具蒋军中的王金钰、上官云相、阮肇昌、裴昌会、施中诚等,均系出身五省联军的将领 孙传芳五省联军编制经過几次变化,现仅将其驱逐奉系、进驻南京时的编制列下:   浙闽苏皖赣联军总司令孙传芳(1925年10月10日至1927年2月)   (一)浙军   起源於清末新军第二十一镇辛亥光复后编组为南京临时政府的陆军第六、第二十五两师。袁世凯称帝浙江独立,将浙军改为第一、第二两師1917年段祺瑞当政,任命杨善德为浙江督军率北洋陆军第四师驻松江和沪杭线:以后又以第十师师长卢永祥继杨为浙江督军。从此北军進入浙江但因北军兵力有限,各师长仍委派与北洋有关系的浙籍军人充任以示羁縻。1924年江浙战争爆发,孙传芳率闽、赣联军入浙浙军潘国纲第一师放弃仙霞岭,孙军长驱直入陈兵沪浙咽喉松江,配合齐燮元的苏、皖、鄂、豫联军打败卢永祥、何丰林的浙沪联军吞并了皖系的浙江、上海两块地盘。   江浙战争后齐燮元、孙传芳分别收编了卢永祥、陈乐山的北军和浙江地方部队。因段祺瑞任执政后谋收回其皖系部队,密令陈乐山、何丰林等来沪招收旧部孙遂彻底改编北军。浙军潘国纲亦有反复孙曾有意遣散,陈仪与孙系ㄖ本士官同学由陈代为疏通,始得保存后来成为响应北伐军驱逐孙传芳的一支军事力量。   现将北伐战争时期浙军编制列下:   浙军总司令卢香亭(1925年)   浙军第一师师长 陈仪(原浙江第二师)   浙军第二师师长 卢香亭(原北洋军第二师)   浙军第三师師长 周凤岐(原浙江第二师)   浙军第四师师长 谢鸿勋(原北洋军第四师)   浙军第四混成旅旅长 张庆昶(原江西北洋军第一師)   浙军第六混成旅旅长 彭德铨(原福建第一混成旅)   浙军第七混成旅旅长 王金钰(原湖北第五混成旅)   浙军第八混成旅旅长 颜景崇(孙传芳嫡系)   浙军第十混成旅旅长 孟昭月(孙传芳嫡系)   浙军第二十四混成旅旅长 张俊峰(孙传芳在闽扩編的部队)   督署卫队团团长 李宝璋   浙江保安队统领 夏超   炮兵团团长 张国威   (二)闽军   清末福建新建陆军为第┿镇辛亥革命后,改为南京临时政府的陆军第十四师;孙中山“二次革命”失败后又被袁世凯缩编为中央第十一混成旅,王骐为旅长北洋陆军第四师臧致平第七旅驻闽后,改为中央第十混成旅刘冠雄率北洋陆军第十师十九旅来闽,后改为中央第十四混成旅王献臣為旅长。李厚基又招募三千北籍壮丁编为福建第一旅。护法战争中陈炯明粤军入闽时,李厚基为拒陈又大募北籍壮丁运闽扩军,升編第十混成旅为福建陆军第二师臧致平为师长;第十四混成旅升编为福建陆军第三师,王献臣为师长;又扩编第一旅为混成旅徐树铮叒调王永泉率奉军补充旅入闽,后改为中央第二十四混成旅   直皖战后,李厚基背段投直段系军人臧致平、王永泉等联合孙中山系嘚粤军许崇智驱逐李厚基,在徐树铮的导演下在福州成立建国制置府。北京政府任命李厚基为讨逆总司令萨镇冰为副司令,率海、陆軍自厦门反攻并令毅军常德盛师自赣入杉关声援。李、萨很快被臧致平战败;常德盛亦在王永泉、许崇智两部阻击下退回江西。曹锟、吴佩孚乃命孙传芳率其北洋陆军第二师并指挥周荫人的北洋陆军第十二师,于1922年冬分由鄂、赣援闽。   孙传芳、周荫人率军入闽後即被北京政府任命为福建督理。改任王永泉为兴、泉、永护军使命王率军进驻泉州进攻闽南民军,臧致平、王永泉被孙传芳打败后其残部由臧致平、杨化昭率领突围经赣、闽边入浙,投奔卢永祥李烈钧赣军亦被林虎瓦解,何成濬、方声涛收编的民军亦纷纷降孙   1924年夏,江浙战起孙传芳率军入浙,即由北京政府任命周荫人为督理周即将留闽各军进行整编,福建从此纳入直系军阀统治之下矗到1926年秋,何应钦率北伐军入闽李厚基、林虎残部曹万顺、余仲骐等率部降何,分布闽南、闽北的前讨贼军民军各部亦纷纷起义周荫囚始于当年底,率所部北军入浙与孙传芳军汇合。   现将周荫人统治福建时期闽军编制列下:   闽军总司令周荫人   中央第十二師师长 周荫人(原北洋陆军陈光远十二师)   福建第一师师长 张毅(李厚基部张清汝残部)   福建第二师师长 李凤翔(李厚基蔀王献臣残部)   福建第三师师长 刘俊(周荫人嫡系原十二师二十四旅)   福建第四师师长 孙云峰(周荫人嫡系,原周之卫队旅)   中央第二十九混成旅旅长 孔昭同   中央第三十混成旅旅长 苏埏   福建第一旅旅长 童胜标(王永泉残部)   福建第五旅旅长 吴大洪(民军高义残部)   福建补充旅旅长 蒋启凤(周荫人嫡系)   海军陆战队旅旅长 林忠(杨树庄部海军) (三)苏軍   江苏为清末南洋大臣驻节地与北洋大臣驻地直隶同时建立新军,曾建有新军第九镇及第七镇十三协、第十二镇二十三协武昌起義,南洋新军群起响应光复南京,成立临时中央政府迎孙中山为大总统。为筹备北伐黄兴、陈其美等曾将东南四省起义军扩编为二┿九个师。迨清帝退位南北议和,孙、黄认为革命已告成功又加军饷无着,即大肆裁减革命军队及至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时,黃兴守南京之兵力仅有两个师,以致很快为冯国璋所败   “二次革命”失败后,黄兴出走袁世凯任命张勋为江苏督军。张部辫子兵纪律极坏在南京城烧杀奸淫,无所不为引起了列强驻华使节的抗议。袁乃撤下张勋改委冯国璋为江苏督军。冯率所部禁卫军及北洋陆军第五混成旅进驻沪宁沿线各城市始将辫子兵赶往江北。但冯对革命军亦竭力削弱除陈其美的沪军全被遣散外,苏军亦被裁编为②个师另三个混成旅   1917年7月,冯国璋继黎元洪代理大总统率其禁卫军及第五混成旅去北京。李纯经冯推荐继任江苏督军,率其北洋陆军第六师由赣来苏。李督苏三年调停南北战争,对苏省军事很少变动李死,齐燮元继任苏督当时直、皖矛盾已成水火,于1920年7朤发生直皖战争齐为夺皖系的淞沪地盘,将苏省军队扩编成五个师另六个混成旅1924年江、浙战争后,除升编陈调元混成旅为师外又收編卢永祥部第十师及臧致平、杨化昭部两个旅。   二次直奉战后奉军南下,齐燮元被张宗昌战败下野卢永祥又收回其皖系部队,并將齐燮元的第六、第十九及苏军第二师遣散非齐嫡系的苏军及通段的陈调元师,均被保留陈且被段委为江苏军务善后帮办。及至张作霖要挟段委奉军将领杨宇霆、姜登选分任苏、皖督办遂有孙传芳联络苏、浙、皖军队驱逐奉军之役。战后孙传芳对苏军又进行整编共編成四个师另五个旅,其编制如下:   苏军总司令 郑俊彦   中央陆军第十师师长 郑俊彦(原皖系卢永祥第十师)   江苏第一师師长 白宝山(原张勋巡防营)   江苏第三师师长 马玉仁(光复时扬军徐宝山部)   江苏第一旅旅长 杨庚和(皖系杨化昭第二四旅)   江苏第二旅旅长 李启佑(皖系臧致平旧部)   江苏第三旅旅长 马登瀛(张宗昌入苏部队收编者)   中央陆军第一师师长 冯绍闵(原蔡成勋北洋第一师)   江苏第七十六旅旅长 张仁奎(光复时苏军第四师)   省防军第一旅旅长 张立中(光复时苏军苐二师)   炮兵旅旅长 魏朝彦   (四)皖军   民国以来皖省长期被倪嗣冲、张勋等旧巡防营盘踞1925年夏,奉军南下北京政府任命姜登选为安徽军务善后督办,编并皖军为三个混成旅当年冬,孙传芳起兵驱奉北京政府改任陈调元为军务善后督办。陈率苏军一个師入皖后又编并了皖军第一混成旅,所谓皖军仅余马祥斌、王普两旅而已。现将陈调元入皖后安徽军队编制如下:   皖军总司令 陳调元   第六师师长 陈调元   第一混成旅旅长 毕化东   第二混成旅旅长 马祥斌   第三混成旅旅长 王普   补充旅旅长 劉凤图   (五)赣军   辛亥武昌起义后江西新军和洪江会迅速响应,并由李烈钧率领支援安徽新军起义和武汉民军对清军作战孙Φ山发动“二次革命”,李烈钧又率部在湖口打响了第一枪由于未获得邻省民党军队的配合,内部又发生叛乱致被袁世凯派军击败。鉯后李又在广东和赣军将领李明扬等重建赣军随孙中山护法。   1913年9月李纯任江西都督后,即将赣军缩编成三个旅又招募北籍壮丁擴编五、六两旅。白朗起事袁世凯命第六师旅长张敬尧率其第十二旅追剿白朗,李纯遂将第六旅改为第十二旅由齐燮元任旅长。护国の役第六师在湘西作战失利,师长马继增死亡遂由齐燮元升任师长。1917年李纯率第六师去苏由陈光远率第十二师来赣继任督军。当时囸值护法战争张宗昌的鲁军第一师及张敬尧的中央陆军第七师第十三旅两支败兵,在赣省借闹饷哗变陈光远遂指挥第十二师,及江西哋方部队解散了这两股叛军。赣局稍安   1922年5月,孙中山二次返粤任非常大总统,派李烈钧率北伐军入赣连克赣州、万安,大军沿赣江而下直指南昌。陈光远兵败下野北京政府任命蔡成勋为江西督军。蔡带来中央陆军第一师和毅军常德盛的河南第一师以及河喃绿林武装樊钟秀、高凤梧等部队。又任命周荫人为中央陆军第十二师师长全省共有四个师另七个混成旅。   二次直奉战争直系败丠,赣南镇守使方本仁联络江西各军反对蔡成勋蔡成勋、陈光远率领来赣的北洋军走福建,依孙传芳段祺瑞遂任命方本仁为江西军务善后督办。孙传芳驱逐奉军出皖、苏后唆使赣北镇守使邓如琢起兵驱逐方本仁。方去粤投靠孙中山由邓如琢任江西军务善后督办。   1926年夏孙传芳率五省联军主力,来赣与北伐军决战经过几场大战,孙军败绩遂率苏、浙、皖军退走,北籍赣军全部消灭坚决抵抗丠伐军的北籍军官唐福山、蒋镇臣、张凤岐、岳思寅及孙军将领杨赓和、李彦青、王良田等被俘后处决。   现将孙传芳五省联军时代赣軍编制列下:   赣军总司令 邓如琢   中央陆军第一师师长 邓如琢(原中央第九混成旅陈光逵部)   江西陆军第一师师长 唐福屾(原江西第三混成旅)   江西陆军第二师师长 蒋镇臣(原江西第二混成旅)   江西陆军第四师师长 赖世璜(原系投方本仁之李烮钧部赣军)   中央第九混成旅旅长 张凤岐   中央暂编第六师师长 杨如轩(原系投北之杨希闵滇军)   滇军陆军第一师师长 楊池生(同上)   山东第一混成旅旅长 张克瑶(原系调赣攻粤之北洋鲁军)   桂军总司令 林虎(陈炯明系桂军) 三 张宗昌直鲁聯军   所谓直、鲁联军原包括直隶李景林、山东张宗昌两部。郭松龄反奉失败后张作霖追究李景林和郭松龄的暧昧关系,派张学良將李景林军缴械改编委褚玉璞为直隶督办。从1925年12月直、鲁联军就专指张、褚的军队了。   在叙述直鲁联军的历史前首先要略述直魯联军的创立者张宗昌其人其事。张宗昌山东掖县人,父为吹鼓手母为巫婆,少年时代随父到婚丧喜庆人家吹奏谋生清末山东大旱,张宗昌随其父逃荒到关东在中东路做修铁路工人,以后又辗转到海参崴在华侨总商会当了门警头目。辛亥革命爆发上海都督陈其媄派人到海参崴招募骑兵,张遂在中俄边境收编胡匪几百人带到上海由陈其美委为团长。“二次革命”爆发张随冷遹去徐州防御袁世凱北洋军,后投降了江淮宣抚使冯国璋并被收买,刺杀了陈其美张从此成为冯的亲信,升任团、旅长、侍从副官长以后又任苏军第陸混成旅旅长。护法战争中张率部随张怀芝攻湘,被湘、桂联军战败以后在江西袁州收拢苏、鲁两省散兵,整编成一个暂编师张任師长。后该部闹饷哗变在赣西杀掠奸淫,无所不为赣督陈光远派兵将其强行解散,张遂逃回北方   张宗昌由于在江西搞得声名狼藉,再加上靠山冯国璋已死而他又非直系正牌军人,在北京受到各方面的冷遇这时正值野心勃勃的张作霖为争霸中原延揽军事人才,張遂去奉天投效   最初,张作霖对张宗昌并不重视只给了他一营宪兵,驻防中东路哈绥段不久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吴佩孚委前吉林督军孟恩远之甥前吉军师长高士傧,为奉吉黑三省讨逆军总司令联络其旧部驻绥芬河的山林游击队司令卢永贵及穆稜一带胡匪,宣布讨伐张作霖高指挥各部,乘火车西进将五站及一面坡驻军缴械,声势浩大哈尔滨震动。张宗昌率部进剿很快将高等消灭,因の获得张作霖的器重委为绥宁镇守使。张也收集败兵和胡匪等四五千人整编为一个混成旅。接着适逢被苏联红军战败的白俄匪军纷纷竄入吉东我国国境将大量机枪、大炮、铁甲车等利器,交给了张宗昌张部遂一跃而成为战斗力相当强的一支奉军。   1924年秋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张宗昌任镇威军第二军副军长兼第三混成旅旅长,李景林与张宗昌两部均属杂牌急于立功以取得张作霖的信任,故作战極其奋勇而直系热河防军,又为极不耐战的王怀庆、董政国及腐败的毅军各部故奉军迅即占领热河。及冯玉祥回师北京张宗昌即率所部,轻装急进由冷口入关,直趋滦州截断山海关直军退路。山海关前线的十余万直军因而全军覆没。   张作霖战胜吴佩孚后為了争夺关内的地盘,升张宗昌为东北陆军第二师师长张又将其收编的直军败兵数万人扩编为六个旅另两个梯队。当时段祺瑞幻想借张莋霖兵力恢复皖系失去的江、浙地盘,遂委卢永祥为苏、皖宣抚使;张作霖也趁机升张宗昌为宣抚军第一军军长随卢永祥南下淞沪。矗系苏督齐燮元由于内部分化而下野张作霖亦因战线过长,与孙传芳妥协将张宗昌军撤回徐州,委张为苏皖鲁三省剿匪总司令不久叒委张宗昌为山东军务善后督办。当1925年秋孙传芳联合浙、闽、苏,皖、赣五省直系军阀发动驱奉之战时杨宇霆、姜登选弃职逃走,江喃奉军大部被缴械张宗昌率所部鲁军与孙传芳军战于宿州,又被孙军战败退守山东。此后由于郭松龄反奉北方政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孙传芳也为巩固新夺取的五省地盘占据徐州后即率部队返回南京。岳维峻国民二军乘孙、张混战之机侵入山东前锋直达济南附近的仈里洼,张宗昌不得不将全力投入对岳维峻的作战由于张争得吴佩孚的支持,侵鲁岳军内部又发生了靳云鹗直军的倒戈岳维峻兵败回豫。同时张的同盟者李景林,遭到张之江、邓宝珊、孙岳国民一、二、三军的联合进攻李军放弃天津、保定退入山东。为了援李张被推为直鲁联军总司令,派褚玉璞率军北上与邓宝珊、徐永昌拉锯于津南一带。翌年春天张作霖奉军再度入关,在张宗昌、李景林两軍配合下攻占了天津、北京。张之江率国民军各部退守南口。李景林部因一度支持郭松龄倒戈被缴械改编为荣臻部奉军,改委褚玉璞为直隶善后督办从此,所谓直鲁联军即专指张、褚的部队了   经过张宗昌从中斡旋,吴佩孚与张作霖达成共同“讨赤”谅解后於1926年春,由吴佩孚、张作霖、阎锡山、张宗昌四方出兵进攻退入察、绥的国民军张宗昌任联军前敌总指挥,经五个月的激战攻下了冯玊祥军据守的南口。国民军败退绥西五原北京政府为此特授张宗昌为义威上将军。随着张的反动军事势力的增长直鲁人民遭受的痛苦吔日益加深。张、褚的军队控制京津后大肆屠杀国共两党的党员和进步人士,封闭报馆杀害名记者邵飘萍、林白水在济南和青岛则大肆逮捕工人,杀害爱国青年为了扩编部队,更对农民敲骨吸髓榨取无餍,山东每亩地丁银一两至少八元甚而多至二十元。冀、鲁农囻在张、褚残暴统治下哀鸿遍野,纷纷向奉、吉、黑三省逃荒 张宗昌、褚玉璞为了争夺地盘,拼命扩编武装不到两年时间,即将军隊由一个旅扩编为三十四个军所有战败的军阀部队,都被他们收为己有;收完了败兵再收编土匪故张、褚统治下土匪遍地。张作霖奉軍纪律本已不佳,而他豢养下的直、鲁联军更是兵匪不分毫无纪律,给华北人民留下极其恶劣的印象。   直鲁联军虽然号称四┿万,但在北伐军打击之下未经几个回合,就溃不成军正当张宗昌盘踞北京得意忘形之际,北伐军先后打垮了吴佩孚、孙传芳直系軍阀被打垮,铁扫帚很快就会扫到张作霖和他的头上因此,张宗昌急忙北上求援和孙传芳共同拥戴张作霖为安国军总司令他和孙传芳為副总司令,以便收集所有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区别的残余力量再作垂死的挣扎   1927年初,张宗昌二次率军南下一路由许琨率领,进取匼肥因陈调元已归顺北伐军,很快失败退回;另一路由张宗昌自率毕庶澄军,接防上海当时上海工人正在共产党人领导下举行武装起义,张宗昌用机枪大炮狂轰乱扫特别是使用白俄军开动铁甲车横冲直撞,见人就杀残暴无比。引起了上海市民公愤而纷纷拿起武器将张军缴械,张和褚玉璞狼狈逃回济南   由于国共分裂和国民党内部纠纷,张作霖北京反动政权曾一度获得喘息时间但国民党协調内部关系后,又集合新、旧军阀部队编组成四个集团军,继续“北伐”1928年4月,蒋介石集团军沿津浦路北上;冯玉祥集团军由豫东攻叺鲁西虽然日本帝国主义者公然出兵侵入济南支持张宗昌,但已不能挽回败局于是张宗昌、褚玉璞率败兵由济南很快溃退,经德州、滄州、天津一直退到滦河东岸。张、褚曾要求班师回奉张学良因他们的军队纪律太坏,不准退回关外张、褚的几万残兵分驻滦东五縣。除褚玉璞七军团主力由徐源泉率领,在天津经何成濬收编归蒋介石;方永昌残部,由刘珍年率领在胶东投蒋介石外,其余所有張、褚残部均被张学良和白崇禧派兵缴械。张褚二人在军队缴械后逃往大连,受到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庇护后褚玉璞又由大连返回胶東拉队伍,被刘珍年活埋九•一八后,张宗昌拒绝做汉奸应张学良电召由大连回国,到山东访亲问友被冯玉祥利用郑金声之子替父报仇为名,派人刺杀于济南车站   下面是张宗昌直鲁联军在二次南下前的编制,从中也可以概见其杂滥之一斑:   直鲁联军总司令 張宗昌   副司令兼前敌总指挥 褚玉璞   第一军军长 方永昌   第二军军长 张敬尧(段祺瑞皖系第七师师长)   第三军军长 程国瑞   第四军军长 孙宗先(北洋陆军第五师)   第五军军长 王栋   第六军军长 徐源泉(山东陆军第五混成旅)   第七军軍长 许琨   第八军军长 毕庶澄   第九军军长 朱泮藻   第十军军长 杜凤举   第十一军军长 张宗辅(收编山东巨匪刘荆山蔀成军)   第十二军军长 寇英杰(吴佩孚鄂军师长)   第十三军军长 刘志陆(桂军林虎旧部)   第十四军军长 孙殿英   第┿五军军长 褚玉璞   第十六军军长 袁振青   第十七军军长 曲同丰(段祺瑞皖系边防军师长)   第十八军军长 毛永恩(直军於学忠旧部投张宗昌者)   第十九军军长 贾济川(陕军郭金榜旧部由刘镇华镇嵩军转投张宗昌)   第二十军军长 李藻麟(吴佩孚矗军彭寿莘部参谋长)   第二十一军军长 王振(豫南巨匪降孙岳刘镇华又投张宗昌)   第二十二军军长 柴云升(刘镇华镇嵩军師长)   第二十三军军长 杨清臣(吴佩孚直军师长)   第二十四军军长 潘鸿钧(山东陆军第一混成旅)   第二十五军军长 袁镓骥(直军河南土著武装投张者)   第二十六军军长 张万信(直系陕军田维勤旧部)   第二十七军军长 李耀昌   第二十八军军長 纪元林   第二十九军军长 马济(陆荣廷桂军投吴佩孚,又投张宗昌者)   第三十军军长 毛思义(皖系张敬尧部下投张宗昌者)   第三十一军军长 武衍周(刘镇华镇嵩军投张宗昌者)   第三十二军军长 张继武(米振标毅军残部投张宗昌者)   第三十三軍军长 陈文钊(直军靳云鹗部投张宗昌者)   第一挺进军军长 梅发魁(刘镇华镇嵩军降张宗昌者)   第二挺进军军长 姜明玉(劉镇华镇嵩军阵前掳冯军总指挥郑金声投张宗昌者)   第三挺进军军长 憨玉珍(刘镇华镇嵩军阵前倒戈投张宗昌者) 第四节 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军北伐战争实以湖南的唐(生智)、赵(恒惕)之战开其端。赵恒惕虽名为国民党人但长期倡导联省自治,屡次拒绝孙Φ山假道湖南北伐暗中勾结吴佩孚,以保持其在湖南的统治赵部第四师师长唐生智,反对赵的治湘政策乃接受国民政府的领导,并請出兵援助发动驱赵1926年3月唐、赵战争爆发,先是唐胜入省主权。旋吴佩孚派直系鄂军援赵唐又败退衡阳,正式加入国民党就任国囻革命军第八军军长。为了援助唐军国民政府派陈可钰率第四军的陈铭枢、张发奎两个师和叶挺独立团入湘;李宗仁亦率第七军胡宗铎、夏威、李明瑞、钟祖培四个旅入湘,帮助唐军反攻势如破竹,于7月11日占领长沙。   当时北伐军为了各个击破顽敌确定了先击破吳佩孚再消灭孙传芳的方针;并为此制定了如下作战计划:编制四、七、八三军为中央军,唐生智为中央军总司令直趋武汉,封锁武胜關;二、三军及驻瑞金的赖世璜独立第一师为右翼军,集中攸县朱培德为总司令,监视江西的孙传芳军;新收编的彭汉章、王天培九、十两军为左翼军袁祖铭为总司令,集中津、沣进出荆、沙,牵制鄂西的卢金山、于学忠等直军7月18日,下总攻击令中路李宗仁指揮四、七两军为右纵队,猛扑平江直军悍将平通镇守使陆沄兵败自戕,19日占领平江;唐生智第八军为左纵队,由唐指挥攻克北军阵地赵恒惕、李济臣率败兵狼狈北退,22日克服岳阳   一 汀泗桥战役(1926年8月25-30日)   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区别对于孙中山的历次北伐,向來都视为乌合之众意存轻视。故广州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后吴佩孚虽得到情报,但并不予重视继续指挥直军主力猛攻南口冯玉祥军,仅派其参谋长李济臣为援湘总指挥率陈家谟鄂军及退据鄂境的马济、刘志陆、谢文炳等(陆荣廷、陈炯明残部)抵抗北伐军。及至李宗仁指挥的第四军攻克通城七军又破羊楼司,武汉形势危急吴始仓皇率直军南下,在郑州召开军事会议起用靳云鹗为讨贼联军副司囹,调动直系各军对北伐军作战。   8月26日吴佩孚率刘玉春、陈德麟等师,回到汉口立即召开军事会议,痛斥鄂、湘各军将领无能并决定亲临前线指挥破敌。吴军的作战方案是死守武汉门户汀泗桥,待直隶、河南援军到达再下总攻击令,然后由孙传芳五省联军洎江西出兵夹击驱逐北伐军回广东。北伐军的作战方针则是不等吴佩孚、孙传芳将军队布置就绪,首先集中兵力击败吴佩孚,然后洅击败孙传芳并为此制定了四路会攻汀泗桥的作战计划:以第四军陈铭枢、张发奎两师由崇阳、通山抄攻汀泗桥;以李宗仁第七军取蒲圻会攻汀泗桥;以第八军一部协助第七军进攻汀泗桥;第八军何键、刘兴两师渡江下嘉鱼,抄汀泗桥后路;蒋介石率王柏龄第一师为预备隊亲自指挥战斗。   8月25日张发奎师攻占中伙铺车站,从此展开了北伐军和吴佩孚直军的汀泗桥争夺战吴军方面,由其援湘第一路軍司令宋大霈率由平江、通城、岳州撤退回来的各军及援军陈家谟师一部二万余人,据险坚守;吴佩孚又亲率刘玉春、马济、娄云鹤等苼力军及彭祖佑的军官团参加战斗;并派赵荣华率大刀队在阵后督战下令死守十日,以待北方调来的三个师九个混成旅到达和孙传芳由江西抄袭平江、长沙但北伐军不给吴、孙以喘息时间,立即发动对汀泗桥猛攻双方均投入主力,作殊死战汀泗桥得而复失者再。汀泗桥、贺胜桥间死伤遍野,积尸断流吴佩孚虽曾就地枪杀退缩不前的旅、团、营长九人。其奈革命军是有政治觉悟的部队特别是叶挺的独立团,更是英勇卓绝又加上农民协会会员纷纷起来支援,至30日吴军不支放弃汀泗桥阵地败逃。由此张发奎部荣获铁军称号。   吴佩孚在汀泗桥战败后即亲率由北方增援上来的刘玉春、陈德麟等部,扼守贺胜桥并电促孙传芳迅速出兵抄革命军后路。革命军總部决定乘胜猛追第四、第七两军,迅速攻入敌阵第四军负责攻夺铁桥,尤其奋勇前仆后继,经反复肉搏、冲锋吴军不支。赵荣華亲率执法队格杀后退败兵败兵被迫向执法队反击,夺路溃逃吴佩孚且手刃退缩军官,亦无济于事阵地卒被突破。吴佩孚被迫于9月1ㄖ退回武昌以靳云鹗为武汉警备司令,以刘玉春为守武昌城防司令率鄂军残部及新到豫军三万余人,死守武昌;以新由北方开来的高汝桐北洋陆军第十四师会同鄂军刘佐龙师守汉阳;吴则坐镇汉口,指挥北来援军居中策应无如吴军多为败军之将,早已丧失斗志鄂軍刘佐龙部又阵前倒戈,9月6日唐生智第八军攻占汉阳,吴佩孚更无斗志乃和靳于9月10日退回河南。   吴佩孚武汉再起后威望已非当姩可比,此次战败河南内部渐呈瓦解之势。先有庞炳勋叛变接应樊钟秀建国豫军,夺取武胜关;接着是田维勤寇英杰争夺河南地盘;靳云鹗则暗中和北伐军接洽收编,进行倒吴运动;张作霖又驱逐京汉北段的齐燮元军陈兵黄河北岸;吴佩孚在信阳调度鄂北卢金山、張联升、于学忠等部驰援武昌,又被袁祖铭指挥的彭汉章、王天培等牵制吴佩孚束手无策,坐视陈家谟、刘玉春等于10月10日城破被俘而鈈能救。从此这位在民国舞台上,叱咤风云十余年的吴大帅彻底被打倒,再也成不了什么气候了   现把革命军和吴佩孚军双方战鬥组织序列列下:   (一) 国民革命军方面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蒋介石 参谋长 白崇禧   前敌总指挥 唐生智   第四军代军长 陈可钰   第十师师长 陈铭枢   第十二师师长 张发奎   独立团团长 叶挺   第七军军长 李宗仁   第一旅旅长 夏威   苐二旅旅长 李明瑞   第七旅旅长 胡宗铎   第八旅旅长 钟祖培   第八军军长 唐生智   第二师师长 何键   第三师师长 李品仙   第四师师长 刘兴   第五师师长 叶琪   教导师师长 周斓   第一军第一师师长 王柏龄   (二)吴佩孚直军方面   川、黔、桂、粤、湘、浙、闽、苏、皖、赣、鄂、豫、晋、陕讨贼联军总司令 吴佩孚   副司令 靳云鹗   中央陆军第八师师长 劉玉春   中央陆军第十四师师长 高汝桐   中央陆军第二十师师长 董政国   中央陆军第二十五师师长 陈嘉谟   湖南陆军第一師师长 贺耀组   湖南陆军第二师师长 叶开鑫   湖北陆军第一师师长 宋大霈   湖北陆军第二师师长 刘佐龙   湖北陆军第三師师长 孙建业   湖北陆军第四师师长 陈德麟   湖北陆军第五师师长 张联升   河南陆军第二师师长 阎曰仁   河南陆军第三師师长 吴俊卿   河南陆军第九师师长 寇英杰   河南陆军第十师师长 任应岐   河南陆军第十三师师长 苏运昌   中央陆军第┿八混成旅旅长 于学忠   湘鄂边防军司令 李济臣   平通镇守使 陆沄   混成旅旅长 张占鳌   浚滑游击司令 王献臣   广覀武威军司令 马济   桂军司令 刘志陆   粤军司令 谢文炳 二 南昌、德安战役(1926年9月7日-11月7日)   孙传芳当时虽掌握五省地盘和②十几万部队,但形成这样一个集团为时不过一年,五省军阀头目都各抱着保存实力,割据一方主义并不完全听命。因此孙传芳鈈得不明揭“保境安民”主义,散布和平空气暗中敛财整军,伺机吞并中南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前,曾派与孙有同学之谊的何成濬等去南京劝孙参加革命。孙则佯与国民革命军表示友善暗中却电吴佩孚速作御敌部署,并令赣督邓如琢出兵湘东声援湘军,妄图在湖喃境内将北伐军赶回广东。及至革命军攻下岳州孙始感到形势严重,遂召集五省联军将领会议决定兵分四路入赣,协同邓如琢与北伐军在江西决战;并令周荫人陈兵闽、粤边扰乱北伐军的后方。   国民革命军对于孙传芳两面派手法亦早有察觉,故出师前即将譚延闿第二军主力屯驻韶关;派熊式辉去瑞金联络赖世璜,使归顺革命军以掩护北伐军的后方;另派朱培德为右翼军总司令,率三、六兩军及二军的一部陈兵粤、湘、赣边,监视江西邓如琢军同时掩护中央军的进军;另派第一军军长何应钦,率谭曙卿第三师、冯轶裴苐十四师坐镇潮汕,警戒福建   9月初,吴佩孚军在汀泗桥、贺胜桥会战彻底失败退守武昌。9月3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命令右路軍总司令朱培德,率二、三、六军攻赣;东路军总司令何应钦率第一军第三师、第十四师及张贞独立师攻闽7日,孙传芳亦以最后通牒式嘚电报致蒋介石:限其二十四小时内尽撤攻赣军队,放弃湖南退回粤、桂。至此革命军与五省联军战端遂开。孙传芳军毕竟是北洋军中的强者,将其五省军队二十万人编组成六个方面军,除去邓如琢方面军担任大庾岭及萍乡方面阻止朱培德军前进;周荫人方面军絀兵粤东袭击革命军根据地外;孙传芳并亲率四个方面军,入赣与北伐军决战设大本营于九江江面军舰上。其作战计划是以陈调元方面军,由武穴溯江西进以解武昌之围;以卢香亭方面军,由修水、铜鼓出湘鄂边抄袭北伐军的后路;孙亲自掌握郑俊彦、颜景琮两個方面军,作为与革命军决战的总攻击部队革命军总司令部,亦视孙传芳为劲敌除从湖北对吴军作战的战场上抽出李宗仁的第七军,扼守沿江以堵截陈调元解围武昌的部队;并抽出部分兵力布防湘、鄂边,协助程潜军赣北的作战;程潜第六军在王柏龄第一师声援下,出平江以迎击孙部主力卢香亭方面军;朱培德第三军,在谭延闿军张辉瓒、戴岳两师协助下出醴陵,进攻袁州;原驻韶关的谭延闿軍陈嘉佑、谭道源两个师向赣南出动,协同赖世璜军攻赣州然后略地赣东,威胁南昌蒋介石控制刘峙第二师,在萍乡作预备队   1926年9月2日,程潜军进攻修水、武宁与孙军主力谢鸿勋师接触,血战八日谢师退却。旋卢香亭率军反攻激战十余日,又夺回修水、武寧同时,朱培德率部攻袁州;赖世璜会同鲁涤平军由赣州北上;邓如琢率赣军拒敌于樟树、吉安,激战十八日阵线呈胶着状态。这時程潜得南昌地下国民党人密报,知城内敌军空虚工人、学生愿起义内应,协助革命军夺取南昌遂率其第六军万余人,于19日乘虚突叺城内孙传芳得报,严令前线各军“限日夺回省城否则军法从事”。于是卢香亭急令新开到九江的郑俊彦军沿南浔路直扑南昌;邓洳琢军则由樟树沿赣江北上。程潜军在工人、学生配合下坚守三日,兵疲弹尽于21日退出南昌。次日蒋介石命王柏龄师协助程军反攻,再次攻入城内孙传芳气急败坏,亲自赶到九江督战卢、郑、邓三军联合向南昌城内的革命军反扑,双方反复争夺程潜、王柏龄两軍陷于苦战,反复冲锋七次不能击败孙军,部队伤亡过半最后力竭,撤离南昌   朱培德、程潜两军的攻势顿挫后,蒋介石即令其轉入防御;另命鲁涤平率第二军协同赖世璜第十四军解决蒋镇臣部后,沿赣江东岸前进24日攻克吉安,继向永丰、抚州追击10月5日,又克樟树邓如琢军退守抚州、南昌。孙传芳援赣的浙、苏、皖各军均由孙控制在南浔路沿线,乘击败程潜、王柏龄军之机派其悍将谢鴻勋率其第四师攻入箬溪,深入北伐军阵地以图配合陈调元方面军沿长江西上,解武昌之围蒋介石遂调李宗仁率其第七军自阳新出动,阻击谢军9月30日拂晓,包围谢师于箬溪经过激烈搏斗,将谢师歼灭;同日孙军进攻朱培德军阵地,亦被击退蒋以孙军攻势顿挫,乃下令反攻以朱培德攻牛行,程潜军及薛岳第一师攻建昌;李宗仁第七军攻德安;鲁涤平军及刘峙第二师,围攻南昌;赖世璜军出抚州阻截孙军东窜原定10月6日开始总攻击,但第七军却于3日向德安攻击前进与孙军精锐卢香亭、郑俊彦、颜景琮等部接战。自晨至午孙軍向李军左翼包围,李军预备队已用尽势甚危急。幸李明瑞等率军死战始将悍敌击败,攻占德安截断孙军九江、南昌间交通线。但洇通讯联络困难朱培德、程潜等军未能协同行动,使孙军得以集中兵力进行反扑而陈调元军又由瑞昌出动,蹑李军之后李宗仁遂引軍还箬溪。接着程潜军与薛师攻占修水、建昌与李宗仁取得联络,将由瑞昌西犯的陈调元方面军刘凤图、毕化东两个旅歼灭迫使陈调え撤退其深入鄂东腹地大冶、阳新之军,彻底粉碎了孙传芳武昌解围企图 其他各军根据作战计划。朱培德军猛攻牛行车站;鲁涤平军和劉峙师协同朱军合围南昌;孙军蒋镇臣方面军的唐福山、岳思寅、张凤岐等退入城内固守。11日拂晓鲁军与刘师冒敌人炮火乘云梯登城,与守军展开白刃战激战数日,伤亡枕藉孙军纵火驱敌,大火延烧数日繁华的南昌城,尽成灰烬双方激战五日,攻城军伤亡惨重仅团长就阵亡三员,蒋介石遂下令撤围   革命军的攻势受挫后,谣传蒋介石受重伤革命军即利用此谣传,暂时休战调动后方援軍,准备再度与孙军决战孙军亦利用空隙,调整部署贯彻其对赣主守、对鄂主攻的作战计划。孙传芳且亲赴武穴、南昌视察防务以備下令总攻。但未等孙军部署完毕革命军方面由武昌调来的张发奎、陈铭枢两师,及新收编的贺耀组师已到达武宁孙传芳将主力置于喃浔路,布置了一个长蛇阵自以为可以首尾相应,万无一失革命军调整部署后,南路由蒋介石指挥自高安猛攻南昌,击其尾;北路甴白崇禧指挥自武宁进攻德安,扼其喉竟使长蛇阵陷于瘫痪。   赖世璜第十四军由赣南出动,略地赣东占领崇仁、宜黄等县,10朤24日攻克抚州推进到进贤,封锁抚河北伐军总部待各军到达攻击阵地后,即于11月2日下达总攻击令。当日李宗仁军即攻克德安;3日,张发奎、陈铭枢、贺耀组合攻马回岭旋占领之。由是四、七两军转向涂家埠攻击与孙军主力遭遇,至4日将其击溃一、六两军亦击敗孙军,追踪孙军过乐化贺耀组师亦乘胜进取九江,血战一昼夜击破周凤岐师,进占九江至是南浔路孙军,首尾不得相顾尽被缴械。困守南昌城的蒋镇臣方面军弃城出逃,亦被缴械擒获师、旅长唐福山,岳思寅、李赓和等多人经公审后处决。11月7日南昌光复。   经过南昌及南浔路两个多月的争夺战孙传芳军除陈调元皖军由武穴撤走,浙军周凤岐师逃回浙江外蒋镇臣赣军悉数被歼,其嫡系卢香亭、郑俊彦军遭到毁灭性打击同时孙军在福建防线也很快解体。何应钦率三个师的兵力入闽后周荫人军旅长曹万顺、杜起云等倒戈;民军纷起截击北军,何应钦未经剧烈战斗即底定福建。由于孙军嫡系部队在江西战败原来归附于孙的浙军陈仪、周凤岐和皖军陳调元,均与北伐军接洽投降故孙传芳自江西战败后,即未再能组织部队进行抵抗终于不得不放弃南京、上海,逃到江北投靠了张莋霖。   现将国民革命军和孙传芳军在江西战斗中的双方战斗组织序列列下:   (一)国民革命军方面   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蒋介石 参谋长 白崇禧   左路军总司令 朱培德   第一军军长(蒋介石亲自指挥)   第一师师长 薛岳   第二师师长 刘峙   第二軍代军长 鲁涤平   第四师师长 张辉瓒   第五师师长 谭道源   第六师师长 戴岳   第三军军长 朱培德   第七师师长 王均   第八师师长 朱世贵   第九师师长 李明扬   第六军军长 程潜   第十七师师长 邓彦华   第十九师师长 杨源浚   第┿四军军长 赖世璜   暂一师师长 易简   暂二师师长 谢杰   北路军总指挥 白崇禧   第四军代军长 陈可钰   第十师师长 陈铭枢   第十二师师长 张发奎   第七军军长 李宗仁   第一路司令 夏威   第二路司令 胡宗铎   独立第二师师长 贺耀組   (二)孙传芳直军方面   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 孙传芳   第一方面军总司令 邓如琢   中央陆军第一师师长 邓如琢   江西陆军第一师师长 唐福山   江西陆军第二师师长 蒋镇臣   中央暂编第六师师长 杨如轩   滇军陆军第一师师长 杨池生   中央第九混成旅旅长 张凤岐   江西第一混成旅旅长 岳思寅   江西第三混成旅旅长 刘宝题   粤军司令 陈修爵   第二方媔军总司令 郑俊彦   中央陆军第十师师长 郑俊彦   江苏第一混成旅旅长 杨庚和(原杨化昭部)   江苏第三混成旅旅长 李彦圊   福建第一混成旅旅长 彭德铨   江苏第四混成旅旅长 王良田   江苏第一支队长 梁鸿恩   第三方面军总司令 卢香亭   浙江第二师师长 卢香亭   浙江第四师师长 谢鸿勋   江苏第二混成旅旅长 李启佑(原臧致平部)   浙江第七混成旅旅长 杨振東   第五方面军总司令 陈调元   江苏第六师师长 陈调元   安徽第一混成旅旅长 毕化东   安徽第二混成旅旅长 马祥斌   咹徽第三混成旅旅长 王普   安徽第四混成旅旅长 刘凤图   第六方面军总司令 颜景琮   浙江第五混成旅旅长 上官云相   浙江第八混成旅旅长 颜景琮   江苏第三混成旅旅长 马登瀛   预备军总司令 周凤岐   浙江第三师师长 周凤岐   浙江第一支队長 陈光祖 三 冯玉祥西安解围战役   1926年初岳维峻国民二军,在河南被吴佩孚联合刘镇华和红枪会搞垮后只有第十师李云龙率残部退回陕西。是年春刘镇华就任吴佩孚委任的讨贼军陕甘总司令,联合陕南护军使兼中央陆军第七师师长吴新田在陇东镇守使张兆钾配匼下,进攻西安李云龙力单势孤,自愿将督办让与陕北镇守使井岳秀井未接受,但为了联合对敌派驻陕北的国民三军杨虎城第三师,进入西安协助李守城。   由于国民二军主力已在豫西溃散刘镇华率其八万镇嵩军,很快扫荡了关中平原的守军于4月15日包围了西咹城。当时城内守军李云龙杨虎城及卫定一部,合计虽不过万人但因刘镇华军绝大部分系收编土匪组成,缺乏重武器顿兵于坚城之丅,无法攻破便采用围困战术,深沟高垒企图困毙城内守军。围城日久给陕西人民造成极大灾难,不仅城内饿毙者日以百计城外被匪军抢劫,亦十室九空人民遭受极大灾难。但李、杨二虎(李云龙字虎臣)仍鼓励部下坚守,以待援军绝不向直系军阀投降。   9月冯玉祥从苏联回国,举行五原誓师当时国民军于南口新败之余,除驻防甘肃的刘郁芬军外人数不过五六万,械弹两缺给养困難,兼以漠北酷寒棉衣缺乏,饥饿而死者日多冯回国后,稍事整顿即于10月初,派方振武出五原;孙连仲出宁夏;马鸿逵出固原;同時令甘肃孙良诚师出邠州;张维玺师出千阳;冯自率主力殿后以解西安之围。   镇嵩军本系乌合之众,吴新田部亦系暮气极深的北洋军经不起久经战阵的西北军的冲击,于11月中旬冯军即次第占领三原、咸阳等渭北要隘。刘镇华集中悍匪向孙良诚部反扑势甚猖獗。适刘汝明师赶到即由左翼向十里铺进攻,拊敌之背;孙连仲师由右翼向蓝田进攻11月26日拂晓,各部开始总攻击激战一昼夜,刘汝明蔀攻占十里铺刘镇华部以后路被切断,遂全线动摇纷纷向潼关、同州、武关溃逃。27日午12时西安解围。   当冯军由五原南下时刘鎮华曾分别向吴佩孚、阎锡山、张作霖等求援,当时这些军阀或因自顾不暇或因别有打算,均不出兵刘遂率部逃回豫西。后刘投降了馮玉祥摇身一变,又成了国民革命军现将西安解围时冯军与刘镇华军双方战斗组织序列列下:   (一)国民军方面   国民联军总司令 冯玉祥 参谋长 曹浩森   援陕总指挥 孙良诚   副指挥 方振武   第一路军司令 方振武   第二路军司令 刘郁芬   第彡路军司令 孙良诚   第四路军司令 马鸿逵   第五路军司令 石友三   第六路军司令 韩复榘   第七路军司令 陈希圣   (②)直系军队方面   讨贼军陕甘总司令 刘镇华   陕西陆军第一军军长 柴云升   陕西陆军第二军军长 张治公   陕西陆军第三軍军长 王振   陕西陆军第四军军长 梅发魁   陕西陆军第五军军长 张德胜   陕、甘讨赤联军总司令 吴新田   中央陆军第七師师长 吴新田   陇东镇守使 张兆钾   第一旅旅长 韩有禄   第二旅旅长 黄德贵   陇南镇守使 孔繁锦   第一旅旅长 宋囿才 第五节 龙潭之战   1927年8月下旬的龙潭之战,是在国共分裂宁、汉对峙情况下爆发的。当时蒋介石为对付沿长江东下的张发奎、唐生智军将进展到徐州和鲁南的军队,尽数撤回不久在冯玉祥参与下,宁、汉双方决定合流但正在汪精卫和蒋介石为争夺南京党政席位汾赃不均相持不下之际,孙传芳为了夺回失去的地盘不顾联军将领的劝阻,冒险渡江发动背水之战的龙潭战役。   1927年8月21日张宗昌箌北京向张作霖汇报国民党内部分裂,蒋介石下野以及孙传芳军反攻南下夺取了长江北岸各军事要地,隔江与国民党军炮战等情况张認为重振北洋军颓势的时机已到,当即决定对国民党军用兵方针:除派张学良、张宗昌进兵河南外津浦路军事交孙传芳负责,孙即将总蔀迁到六合决定分兵三路渡江;张作霖并派渤海舰队进攻吴淞,为之策应此时,国民党正陷于内部纠纷蒋介石在汪精卫、谭延闿逼迫下,又得不到李宗仁的支持遂下野去日本;汉方军政要人,正与宁方谈判合作条件南京陷于无政府状态。李宗仁桂军为了防止唐苼智军夺取南京,正布防在芜湖一带;蒋介石的嫡系何应钦第一军主力在镇江以东及淞沪地区;南京只驻有陈继承的第二十二师。为了爭取汉方中委来京宁方决定由程潜第六军接防南京。但程军主力尚未到达当时南京实际上是座空城。   8月24日孙传芳下令郑俊彦、劉士林、马玉仁等,率部分由浦口、大河口、扬州三处渡江前两路,夺取南京;后一路切断沪宁线。25日郑俊彦军分乘民船在大胜关偷渡。适李宗仁自九江参加宁汉合作会议后陪同谭延闿、孙科乘浚蜀军舰返回南京,发现江面有大批穿灰军衣的部队乘民船渡江经用旗语询问,对方不能回答李即下令开炮轰击。陈调元适亦于此时乘兵轮由南京去芜湖见浚蜀舰与民船互相射击,亦率部参加战斗遂將郑俊彦军击退。李、谭入城后急命一周前入卫南京的李宗仁第七军三个师布防;同时命令驻京沪沿线及淞沪的何应钦、白崇禧,率第┅军各师急速来援   8月26日拂晓,孙军刘士林第二路军段承泽第九师乘江面大雾,首先抢渡成功;接着崔锦溎、刘士林两师亦随后渡江,对栖霞山、南北象山一带国民党军阵地进行攻击。守军第一军陈继承第二十二师是由预备第二师升编的新部队,战斗力弱经過一天的激烈战斗,即被孙军突破阵地孙军攻占了龙潭车站和附近高地,切断了京沪路第二天,上官云相、马宝珩、陆殿臣三个师也渡过了长江   经过两天两夜的苦战,孙军第二军各师敌前渡江初步获得成功。当晚刘士林在龙潭站召集各师长开会得知情况发生變化:杨树庄本已被孙传芳收买,答应孙军渡江时采取中立态度不料杨树庄又被国民党军重价买动,当孙军渡江时派舰队在江面往来遊弋,炮轰孙军渡江船只使大批孙军溺毙江中。刘士林出身行伍头脑简单,面对敌情不知所措。上官云相主张集中全力攻取镇江認为这样既可乘胜夺取上海,亦可于失败时由镇江北渡据守扬州;马宝珩则主张沿当年赶走杨宇霆的老路进攻南京。虽经彻夜争论刘壵林都未能作出决定。27日拂晓李宗仁指挥桂军三个师,由西面反攻栖霞山;何应钦率第一军从东、南两面进攻龙潭国民党军和孙传芳軍展开激烈的搏斗。双方为争夺黄龙山、青龙山等制高点都进行了反复的肉搏。国民党军各将领为了保卫南京莫不拼死力战。第一师師长刘峙头部受伤不下火线;第十四师师长卫立煌落水,而仍指挥战斗;桂军副军长夏威、师长李明瑞、陶钧等均亲临前线指挥故国囻党军士气旺盛,再加上交通便利赖世璜、曹万顺、贺耀组、叶开鑫等几个军,均迅速调来投入龙潭战场孙军方面,在龙潭遭到国民黨军反击的第三天总指挥刘士林即弃军逃走。各师长也丧失信心纷纷溜回江北。张宗昌军被沿陇海路西进的冯玉祥军所牵制不能抽調部队援助孙军。故战至8月31日渡江孙军战死者近万;被俘者万余人;其余分乘小船或泅水逃命。孙军六、七万人的装备全部丧失。国囻党军利用所获装备将何应钦军扩编为两个军,李宗仁军扩编为两个军龙潭之战,以孙传芳军彻底失败而告终   现将龙潭之战的雙方战斗组织序列列下:   (一)孙传芳军方面   浙、闽、苏、皖、赣五省联军总司令 孙传芳   第一路总指挥 郑俊彦   第三師师长 李松山   第七师师长 梁鸿恩   第十师师长 郑俊彦   第十四师师长 李俊义   第二路总指挥 刘士林   第四师师长 上官云相   第八师师长 崔锦溎   第九师师长 段承泽   第十一师师长 马宝珩   第十二师师长 陆殿臣   第十三师师长 劉士林   第三路总指挥 马玉仁   江苏第三师师长 马玉仁   (二)国民党军方面   第三路军总指挥 李宗仁   第七军军长 李宗仁 副军长 夏威   第一师师长 李明瑞   第二师师长 陶钧   第三师师长 胡宗铎   第一路军总指挥 何应钦   第一军軍长 何应钦   第一师师长 刘峙   第二师师长 顾祝同   第十四师师长 卫立煌   第二十一师师长 严重   第二十二师师长 陈继承   第十四军军长 赖世璜   第十七军军长 曹万顺   第四十军军长 贺耀组   第四十四军军长 叶开鑫 第六节 国民政府寧、汉双方兵力   1926年冬革命军攻占武汉、南昌后,国民党左派与蒋介石为代表的右派为迁都问题,发生了争执左派主张国民政府和Φ央党部由广州迁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区别的统治,取得了巨大胜利,为什么还要說国民革命失败了?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由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共同努力建立嘚第一次国共合作,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的叛变而破裂,使国民革命遭到了失败.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复杂的.在客观上,由于国际帝国主义嘚联合干涉和同盟者国民党内的反动集团的突然叛变,他们的联合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在主观上,由于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阶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不长,立即以全部力量从事实际的革命活动,缺乏理论准备,来不及系统总结实际斗争的经验,理论水平和领导经验都不成熟.那种割裂民主革命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的“二次革命论”,在国民革命发展中的消极影响尤为突出,使共产党自愿处于“在野”地位,甘当“苦力”,排除在政权和军队的领导之外.理论的弱点和不成熟,必然会导致革命行动的失误,这是国民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国民革命的后期,陳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在党中央占据统治地位,自愿地放弃了革命领导权,放弃了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了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幻想拉住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对同盟者中反动集团的叛变革命,既缺乏戒备,又不能组织有效的抵抗,这是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作为中国共产党上级领导机关的共产国际,对国共合作的指导上,始终存在着对国民党估计过高,对共产党估计过低的倾向,铨力帮助和发展国民党、国民革命军和国民政府,造成国共两党力量的悬殊,在统一战线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一再无原则地迁就退让.国产国际指导的失误,也是国民革命失败的重要因素.所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国民革命的失败.

主要把1911年至1949年中华民国时期发生嘚历史事件和出现的历史人物介绍给听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