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搜索引擎优化化的发展历史,有谁知道,现在什么水平了?

易搜搜索引擎关键词优化 让客户更容易搜索到您!
立即致电: 体验易搜为您带来的高效服务。
当前位置: >>
>> 浏览文章
SEO从业人员的等级分类 你属于哪一类
文章标签:从业,从业人员,人员,等级,等级分类,分类,属于,哪一
  现在的佛山,对互联网有点了解的人都了解,知道对网站的作用,对搜索引擎抓取排名起到的作用。不知不觉,&&这个舶来品成了网民耳熟能详,茶余饭后的谈资了。
  与此同时,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的行列,有的是由于喜好seo 有的是想从事seo的职业,有的是由于有本身的网站,所以要学习seo等等各种缘故原由吧,那么也就产生了从业人员的一个SEO技术等级分类,曩昔笔者写过SEO服务的五种分类,接下来有需要探究一下SEOer的技术等级。
  佛山的(SEO)行业大约普及于2007年,郁勃于2008年,但是经过2008的&十月黑色风暴&后,SEO行业不但没萎缩,而且有了较快的发展,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变得变聪明了。响应从业人员的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笔者认为,佛山SEO的从业人员也许分为这以下三个技术等级:
  一、初级SEO技术等级:当然会发链接,还会分析一下对手的网站,也会对一个单子作出报价,也知道一点百度和谷歌的性格。看来,会的还真不少。真的不少么?其实很 少。为什么这么说?一个有过两三年网龄的人,多半都用过百度或者谷歌的,知道搜素引擎是用来搜东西的。这么说来,初级SEO和通俗网民的距离,真的不算 远。SEO入门只必要三天。或者笔者可以让你一分钟入门。不信?我说一句话让你入门你信不信?当然了,除了这句话,还必要你的领悟能力和 你入门之前对互联网的理解程度。如果你连谷歌都不知道只用过百度,那你照旧不要入门比较好。这句神奇的话就是,先把你想SEO的网站自己的框架和内部链接 还有笔墨内容弄好,然后去其它最好是相干的网站上放一点能点到你网站的链接,然后搬个板凳来坐着等百度给你一个好的排名。这句话彷佛有点长,不过照旧一句 很简单的话。入门了没?假如没入门,请脱离,由于你不适合做SEO。
  二、中级SEO技术等级:除了会初级SEO所会的所有,还会对 搜索引擎作出展望,还会自立选择一些更适合本身的关键词,还会什么什么,还会其它一些技术。中级比初级高级就在于自立的思考能力。说实在的,初级SEO就 是一个机器,而中级SEO就是一串代码来控制这个机器的运行。做到中级SEO,就会遇到下一步技术发展的瓶颈题目了。从初级到中级彷佛没 花多大功夫,感觉很顺利,一旦到了中级,就感觉到了终点了,前面是什么状态,未知。出现这个题目,很正常。任何一个技术都会如许。怎么解决?很好办。换位 思考即可。做SEO就是对搜索引擎做,SEO技术碰到瓶颈了,就绕一个弯,想想本身不做SEO了,改做搜索引擎,然后你会发现你之前从未发现的新东西。不 信试试。
  三、高级SEO技术等级:发展到这里了,也算是万里长征过了七成了。简单点说,高级SEO就是写代码的人,他们是可以控制中级SEO的。 就算他们的技术制止在这里,这辈子也不会饿死。不要忧虑百度算法的千变万化,由于你已经提前知道了百度即将转变的一半的隐秘了。它怎么变都不会影响到你的 工资,也不会影响你在老板心中的位置。当然了,或者你照旧会忧虑将来的某些灾祸,比如你的技术落伍了。所以,你必要往高级SEO靠近。放心,如今你已经不 会再次碰到技术发展的瓶颈题目了。按照你的惯性思维和经验,你知道你该怎么做。换个角度说,高级SEO早已经离开了SEO技术的圈子了。他们不再为技术自己而忧?,而是为本身的团队的更高服从的工作而思考,为把本身放到搜索引擎的角度去思考而费尽心思。他们多半已经超过了三十岁了,他们每小我已经有了至少 五年的从业时间了。他们才算是,走到哪里都不怕的人。
  你属于哪一等级呢?
  文章来源于http://www.esouou.com 转载请注明出处
浏览次相关:
百度搜索:193被浏览17,365分享邀请回答3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6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篇三 : 做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 谷歌发布三款新产品
&最好的中文搜索&&全方位,多平台,提升中文搜索体验&的沟通会,会议详细介绍了谷歌网页搜索、移动搜索、地图搜索这三大类产品群组的发展。
会议先是从观赏谷歌中国制作的一系列短片开始,突出展现谷歌中国&只能搜索三分之二关键词,还需努力&的精神。做&中国最好的搜索引擎&,成为中文搜索产业、技术和产品的推动者和领导者也是谷歌中国不懈努力的目标。
李开复博士诠释&最好的中文搜索引擎&
谷歌全球副总裁兼区总裁李开复博士首先发言,在回首谷歌中国这三年时他表示:&专注、坚持和开发是谷歌三年以来不断前进的推动力。&只做搜索,用户永远第一的信念始终贯彻到谷歌中国的文化当中。
谷歌中文搜索负责人刘骏
ps:印象笔记的英文词组高级搜索能力不太好,它会把词组中出现的单词全部搜索出来,所以记录 词组时,最好备注上大概的中文意思,搜索中文更方便。收录情况: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期刊,中国科技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统计源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期刊引文收录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收录期刊,万方数字化期刊群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源期刊。1)收录范围方面google最好,bing的英文也比百度好,百度搜索中文的功能最好,360收录结果偏少,但质量相对较高。《医学信息》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主管,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容分会和陕西文博信息医学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信息医学及临床医学综合学术刊物,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全文库收录期刊、361期刊网、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库—cmcc收录期刊。
iGoogle作为谷歌中国推出的一个个性化搜索页面,能使用户自定义自己需要的信息,此类信息会即时主动提供给用户。刘骏认为,推出个性化搜索对中国的搜索产业会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百络网警》整个界面清晰不杂乱,大气不呆板,务实不虚华,自然不做作,简洁不繁琐,其清新亮丽的界面设计使整个功能一目了然,其中实时web在綫日志、实时邮件在綫日志、实时聊天在綫日志、实时qq在綫日志、实时流量统计、实时报警在綫日志、实时上传下载日志、实时流量日志可自由切换,简单明瞭,方便易用。主要功能介绍:1.通话费统计:通话全程资费提示、实时话费、本月/本日话费详单、话费上限提醒2.流量统计:实时流量统计、本月/本日流量统计、流量上限提醒3.计费拦截:实时拦截扣费短信4.短信统计:本月计费短信条数、费用统计5.上网套餐订制、退订6.代收费业务查询、退订7.自定义话费、流量套餐(用户可根据自己的情况diy自己的套餐)资费通 1.6.0更新内容: 1)增加智能省钱提醒 2)来去电归属地及资费提示 3)改进通话提示框展现 4)特殊号码组“*”表示一位数字 5)优化首次注册流程 6)代收费逻辑修改。在流量使用方面8684公交查询使用了257kb流量,爱帮公交查询使用了249kb流量,彩虹公交查询使用了220kb流量。阿里在发源地杭州启动智慧城市,以智慧交通为切入点,通过交通大数据分析,对道路实时流量监控和控制,有效提高交通效率。
本文来自互联网,由机器人自动采编,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请读者自行辨别信息真伪,如有发现不适内容,请及时联系站长处理。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逼大学生走上绝路的校园贷,其背后的“变形”价值观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逼大学生走上绝路的校园贷,其背后的“变形”价值观》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逼大学生走上绝路的,其背后的“变形”价值观》 精选一有媒体报道,日,21岁的陕西大二学生朱某贷款20多万,用于同学聚餐以及偿还贷款等,当无力偿还时跳江自杀。近年来,类似这样由校园贷引发的问题、悲剧并不鲜见。校园贷问题层出不穷。究竟是?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个比较沉重的话题——校园贷。因为其负面效应在网上的曝光程度以及大学生不堪其重,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案例比比皆是。随着的越来越普及,近年来,各种“校园贷”广告充斥着高校校园。这种贷款,主打“低”、“审核快”,吸引了大批高校学生贷款。然而,一些学生在贷款后,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对此,监管部门紧急按下暂停键。6月份,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一律暂停机构开展业务。9月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对校园贷事件再次强调“一律禁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校园款目前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广义上的校园贷,可以分为五类:电商背景的平台,如蚂蚁、借呗,京东;,如趣分期等等;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线下,又称;银行机构面向大学生提供的校园产品,例如招商银行的“大学生款”等等。但是随着网络迅速崛起,一些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部分不良校园网络平台采取的方式和较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渡消费,甚至挖了很多“坑”致使大学生陷入“高利贷”陷阱,侵犯学生合法权益。1第一坑:费率不明一些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平台出于抢占市场和竞争的需要,会隐瞒或模糊实际资费标准、滞纳金、违约金等。看似免息、低息的平台通常高达20%以上,成了“高利贷”,逾期后每日费率最高与最低相差达60倍之多。很多大学生因为一时冲动购物而选择贷款,最终要偿还的“本息和”相当于贷款本金近1.5倍。2第二坑:贷款门槛低、审核不严在一些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平台上注册用户,一般只需要学信网数据、学生证、身份证,以及常规联系人信息,就可贷款高达2-3万。这种“简单粗暴”的用户体验,一方面刺激、诱导了学生非正常的消费或使用资金;另一方面,从校园网贷衍生出的“黑中介”用他人身份信息,违规贷款,扰乱了市场环境,导致了安全风险的发生。3第三坑:不文明的手段很多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平台普遍存在不文明的催收手段,比如“关系催收”,学生借款时被要求填写数名同学、朋友或亲属的真实联系方式,如果不能按时还款,平台就会把其逾期信息告知该学生的关系圈,严重干扰和伤害了借款学生。4第四坑:风险难控,易将风险转嫁给家庭大学生有旺盛的消费欲,但是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其还款来源主要来自于父母,所以校园借贷往往最后由家长兜底。5第五坑:逾期可能会影响个人信用目前一些借贷平台是和银行合作的,如果出现逾期还款,将会影响大学生在央行的个人。而一旦有了个人信用污点,未来踏上社会后,不管是还是申请贷款,都要比别人支付更大的成本甚至是被拒。然而造成校园贷泛滥的结果,是不是该深思一下大学生背后的价值观教育。中国式教育最缺失价值观的引导校园贷的流量数据显示,女生的资金用途多为购买奢侈品及化妆品,男生的用途多为电子游戏、女朋友所用。而再对比校园贷初期的产品设计愿景:、大学生创业贷,与这些高大上的美好愿望比起来,大学生消费才是主流用途。那到底是什么驱使我们大学生不以所学致用、学术创新、传承经典、发扬国货为荣,不以上课睡觉、挂科补考、不学无术为耻,而以浏览大量护肤品长草功课、掌握国际品牌潮流信息、增加游戏级别为主修。打开我们的微信朋友圈,满屏的代购、微商信息总是冲击着我们的视觉神经,每一件物品都描述的那么好“愿你一生在战斗也被呵护,有refa也有luna”,再接着某某心情不好一路向西去大理,某某某在国外度假配图一张:蓝天、大海、落地窗、美女、美餐旁边还有新买的手袋,于是我们暗暗下决心这样的生活我也要有。打开电视剧,女主都是嫁给富二代,豪车、别墅,不用出门工作躺在家里就可以晒太阳,于是那么的姑娘去做整容美其名曰让美更有修养,最终带着自己对爱情的漠视嫁给面包挎着那只限量款的包。而国外又有着怎样的教育方法?加拿大的孩子都十分独立,他们知道,16岁以后就可以合法地去打工赚钱,而且他们的意识里也早已明白父母的钱不是自己的钱。18岁成年后,如果继续依靠父母,是件很丢人的事,今后念大学的钱,也是要靠自己去赚的。如何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观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课题。西方国家对孩子价值观的教育和国内有很大的不同,而这种不同的根本出发点,则是在于建立和发展孩子的独立性。中国家庭普遍存在“交流障碍”中国父母很少表达自己的爱,小孩在不表达爱的环境中慢慢适应,再加之强烈的长尊意识,一直以来长期信奉家丑不可外扬的腐朽思想,于是大部分家庭内部成员之间走心的交流很少、也不能随便聊些轻松的话题,只有在重大事件上聚集一起相互讨论但大部分都是孩子尊重父母的意见。于是就会出现在大学生还不起校园贷初期不敢告诉父母的现象,从而得不到最有效的引导和法律援助。当然在中国也有很多融洽的家庭氛围,这种家庭的成员之间从不吝啬自己爱的表达,他们相互尊重、相互友爱,在相互学习中相互成长,这种家庭出来的人自信、快乐、内心充盈。校园贷背后的价值观不是某一个人或一类人的价值观,呈现的是当代人的价值观。愿这个野蛮生长、乱象丛生的的时期早日过期,我们能在生命的长河中得到正确的成长。姑娘,放下你对事物的偏执,才会让生活有滋有味,愿你能吃完炸鸡吮指、也能走上职场具备养活自己的能力。图文综合来源网络,侵删《逼大学生走上绝路的校园贷,其背后的“变形”价值观》 精选二(原标题::违规经营、新变种与泛滥的中介)摘要:
《通知》发布2个月了,一些校园贷继续在经营,且出现了新变种,中介则成了泛滥之地。8月15日,20岁的北京某外国语高校的大学生,在吉林老家溺水而亡。家人发现他留下的遗书后,他的手机还不间断收到威胁恐吓其还款的信息。通过其家人介绍得知,范泽一此前曾在多个网络借贷平台借“高利贷”,已累计达13万余元,其中一笔借款数额为1100元,一周后需还1600元,周利息高达500元。6月28日,银监会发布消息称,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业务,并明确退出时间表。但这个消息对于家住兴平市的刘先生来说太迟了,就在当天下午,他22岁的儿子明明(化名)在家中自缢身亡。同样,也是因为校园贷。今年4月11日,厦门华夏学院一名大二女生因陷“校园贷”,在泉州一宾馆自杀。据报道,该女生借款的校园贷平台至少有5个,仅在“今借到”平台就累计借入57万多,累计笔数257笔,当前欠款5万余元。其家人曾多次帮她还钱,期间曾收到过“催款裸照”。这几个案例,发生在今年4月-8月期间。在这之前,媒体也曾报道过几起因校园贷而导致的死亡事件。至于“千元借款滚至26万”、“大二女生被发”裸照“逼债! 借1.25万校园贷,8个月滚成23万”等社会类新闻,一直以来都是屡见不鲜。就在这两天,还出现了“黄冈大学生借4千元校园贷,一年多时间滚到50万”这样的新闻,另外一则,是一个大学生因无力偿还校园贷而被拘禁殴打5小时”的新闻。几乎每隔几天,都会有类似的新闻被爆出,但是要知道,《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已经在6月底颁发,却仍旧时有这样的新闻出现。这其中,有的借贷事件是发生在几个月甚至1-2年之前,但有的就发生在近期,相信就在这两个月,仍旧还有很多平台在从事校园贷业务,因为相关媒体已经做了一些报道。有的校园贷平台响应《通知》确实已转型,但却转成了分期购物继续引诱大学生变相贷款;有的则擦边球推出了校园贷变种“助学贷”、“款”,甚至有暴力威胁贷款事件的发生;还有的平台,仍在继续为大学生提供贷款。《通知》发布后到现在即将2个月,校园贷们现状如何?且看下文。校园贷平台暗渡陈仓,换个方式继续提供6月28日,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加大校园贷监管整治力度,从源头上治理乱象,防范和化解校园贷风险。根据盈灿咨询不完全统计,在之前政策的监管之下,截至日,全国已有59家校园贷平台选择退出校园贷市场,其中37家平台选择关闭业务,占总数的63%;有22家平台选择放弃校园贷业务转战其他业务,占比为37%。原有的校园贷头部平台,有些因为体量太大还未彻底完成整改,但多数平台至少在名义上已经彻底转型,全面停止了校园贷业务。尤其是在《通知》下发后,大部分一些的线下代理店逐步退出高校市场,在APP和网站上也陆续关闭大学生注册通道。譬如,“已更名为“名校贷公益”,并在7月1日正式下线校园贷业务,其官网和APP也不见任何借款入口,全面转向校园公益事业。不过,仍有一些平台“换汤不换药”,虽然停止了,但仍有消费贷款,大学生通过分期还贷的形式,可以超前消费。在6月底,就有媒体调查发现,作为国内最具实力的校园分期平台,仍在向大学生提供服务。目前,从分期乐APP看,“乐卡”提供多项与现金取现相关的服务,其产品特色包括“最高可借20000元”的取现,“日利率0.049%随借随还”的乐花借款,以及“最高可借100000”的借的到。登陆APP后,点击乐花借呗,在办理流程中,点开“学历水平”一项,学生仍旧可以通过选择“我还在读”进行贷款,最低学历仅是中专竟然就可以开通。而在与客服的交流中,笔者还发现了“大学生专属渠道”这个途径。这表明,分期乐依然在提供校园贷业务。这部分业务,是否应该在《通知》规定的合法范围之内?如果不在范围之内,为何还没有下架?分期乐目前的是提供分期消费、生活服务以及现金借款服务,并通过与传统银行联合开发联名卡切入大学生消费分期领域。在校学生通过分期乐网上商城进行分期购物时,可通过联名卡进行分期消费。分期乐也曾公开向媒体表示,目前的分期乐平台是电商平台,不是网贷机构。但是,如果大学生分期购物不能按时还款,是否也会产生高额利息?是否也会有催账公司进行暴力催收?这些,都需要平台向消费者进行公开说明。另一个网贷平台“爱又米”的情况也差不多。在6月底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其官方表示学生这部分业务已停止,但其实并未停止消费分期。“爱又米”APP上,用户不管是进行现金借贷“取点花”,还是直接分期购物,都可以选择“未毕业/已毕业”,大学生仍然可以借款消费。北青报记者曾电话详细询问大二、大三的学生可否贷款、额度为多少时,客服人员表示要根据相应的资料审核后才可以给出,并没有表示对大学生群体停止贷款服务。这些业务,到现在也没有停止。甚至在与客服的交流中,专门有“新闻报道停止一切校园贷服务,你们还能借款吗?”这个问题选项,显然是为学生们准备的。在“”APP上,目前仍旧明确表示申请人的条件为“年满18周岁的年轻人,均可以进行办理”,为“尚未在职的年轻人最高可申请5000元”。如果发生逾期,从逾期首日起会按照合同收取当期应还款项的1%滞纳金作为处罚。算下来,在该平台借款1万元,每天的滞纳金就是100元,1月的滞纳金为3000元。这些信息,首先是表明该平台仍旧在做校园贷;其次,在做的是高利贷。校园贷平台“摩尔”客服也明确表示,大学生可以贷款,同时附加了较为严格的申请条件。客服人员询问了记者的详细信息,包括户籍所在地,家人是否知情等,并要求大学生名下有房屋、车或以做抵押。以上这些平台,既有老牌名贷,也有成立不久的平台。但是在《通知》颁布后,自称退出平台却仍旧有相关业务,暗度陈仓继续拉拢。这些平台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大平台转型不够彻底,不愿意放弃校园这个冲动式高频消费市场;二是因为平台量级过小,专为校园贷而生,转型就意味着死亡,不想放弃则会继续暗地里做校园贷业务。中介泛滥,贷款平台多为中介,引导学生多平台贷款目前,除了还没有彻底转型放弃校园贷业务的平台,以及转型必死而仍旧暗箱操作的平台。大量存在的仍旧从事校园贷业务的,其实大多都是中介。相对于平台,中介比较形式比较灵活,可以做个简单的APP作为吸引学生的平台,然后引流到线下操作。大部分中介甚至不用搭APP平台,通过微信群、QQ群、社区、贴吧以及更多社交软件,就能达到引流的目的。目前,校园贷乱象其实主要出在这部分中介,譬如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借贷,很多人其实都是用裸照及视频作为抵押,直接借钱给大学生们,根本就用不着什么借贷平台。也正是因为没有平台而只有社群组织,隐蔽性比较强,所以监管起来也比较麻烦,治理起来同样也不容易。在大部分校园贷平台因为监管而转型或者关闭之后,校园贷中介成为校园贷的最有利的渠道,是当前校园高利贷、以及滋生各种恶性事件的主要群体。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大学生分期借贷”群里,其实数量最多的是中介,而并非校园贷平台。他们一般都会宣称自己有众多借贷渠道,言外之意是,如果哪个大学生借贷到期还不上,可以通过他们到更多的平台拆东墙补西墙。同时,他们也会宣称其有各种关系,能够在被人无法借贷的正规平台通过非常途径借来钱。这些中介人员,其背后的贷款平台,真正的网贷平台其实并不多,大部分都是大大小小的机构,更多的是或者高利贷公司。大量的中介人员“潜伏”在学生群体中,通过私下或社交平台、QQ群等渠道,拉拢学生贷款。每拉拢一笔贷款,他们都能从中提取相当数额的各种名义的中介费。大学生贷款的平台越多,他们拿到的中介费也就越多,所以,这些中介会不遗余力的拉拢并引诱大学生贷款。要清楚的是,与贷款平台有本质的不同。贷款平台可以自行放款,而中介是帮助你在其他贷款平台贷款。但既然是中介,自然要挣中介费,学生拿不出中介费怎么办?那就在贷款中扣呗。所以,你明白为什么当你不能按时按时还款时,这些中介会积极热情的帮你找其他贷款平台帮你“拆东墙补西墙”了吗?你每带一笔款,他们都能拿到少则上千多则几千的中介费,这等于是你的贷款直接拿出一部分给了他们,但是你却要还全部贷款以及利息。人家挣的就是这个钱,你还要感激人家款,催款的时候还把你当孙子一样的骂。惊现校园贷变种,通过细分消费场景引诱学生消费分期贷款还有一些校园贷平台,虽是宣布了转型,其实仍旧是在做校园贷,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之前一些做校园贷的平台,其业务从直接贷现金给大学生,变成了电商购物、分期还款等业务,只是面向受众仍然是大学生。有的平台还与其他电商网站合作,鼓励大学生“先消费、后还款”。对于此种类型的校园贷,中国人民大学重阳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这些面向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实际上依然是校园贷。以名校贷而言,其在7月初宣布退出校了园贷并正在转型。但其旗下的麦芽分期做了“医美分期”,还有“教育分期”、“婚庆分期”、“旅游分期”等众多项目。在记者的询问中,麦芽客服这样介绍自己:麦芽分期主要针对有整容整形需要、培训需要的学生,我们是与商户进行合作,将借款直接打给商户,不经过学生。乍一看与校园贷似乎毫不沾边,但实际上大部分项目还是盯准了大学生群体。关于美容贷,近期媒体曝光的比较多。诸如“美容咨询十分钟,贷款3.5万元,反悔要扣1万元违约金;拿身份证拍个照、签个字,不仅免费做美容还能拿小费,最终却发现倒欠6万元债;网贷3万元用于美容,到手仅有500元”的报道,近期经常出现在某些媒体的头条。从某些典型案例来看,美容贷的拉客方式已经发展到了线下,专拉那些涉世不深的毕业生或者还在校易被忽悠的大学生,然后在其未察觉的情况下,就为其办理了贷款。所办理的这些美容贷款,只是为了用于一个很小的美容项目,而且反悔都要被扣违约金,甚至有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了暴力事件,不美容不贷款不让出门。这种性质的美容贷的恶劣程度,可以说是明摆着坑人,带着非法拘禁与勒索的意味,比纯网贷的性质还要恶劣。除了美容贷,还有一种,专门针对那些刚毕业的学生。24岁的吉林长春青年徐伟杰为找工作,参加了一家公司的培训,稀里糊涂的就被贷款。因迟迟还不上贷,已多次收到网贷平台即将起诉的短信警告,现在只能靠起早贪黑卖水果挣钱还贷。他口中的“贷款”,就是指“培训贷”。企业以为由,以提供高薪工作岗位为饵,吸引应聘者贷款接受高价培训,但很多求职者在接受培训后,企业却并未按承诺为其找到满意的工作,众多“被贷款”的求职者怕影响信用,只能硬着头皮还贷。目前媒体报道的,有“美容贷”和“培训贷”两种校园贷变种,因为其面向的仍旧是大部分涉世未深的学生。并且在以后,很可能还会出现更多的巧立名目骗人贷款的项目。如果那些声称转型的校园贷平台,假借转型之名都“转到”这个领域,其祸害也并不亚于直接贷款给大学生。而在现实中,那些濒临倒闭的校园贷平台,为了续命,相信也很容易会以这样的形式继续存在。所以,打击治理校园贷,同样应该注意这部分“已转型”的平台。的“互联网+”:无需平台,用微信公号与各种群就能放出贷款这个部分,我将其称作小贷公司的或者校园贷中介的“互联网+”。前文介绍了校园贷中介,事实上,那些中介正是在位这些公司拉业务。在很多及微信、QQ群众,这些中介所发布的信息,频繁出现的有马上贷、、任我花、爱又米、贝才、、小二金融等多个网贷平台。在这其中,除马上贷、安逸花为银监会持牌机构旗下产品外,其他产品所在公司均没有在银监会查到持牌信息。这里面,除了几个大家熟悉的平台,大部分都是各地的小额贷款,其中以款机构为主。大部分所谓的贷款机构,在其比较高大上的名字之下,其实就是一些高利贷公司。中介所发布的这些信息,一方面透露了持牌校网贷平台仍旧在做校园业务,另一方面也将各地的小贷平台乃至高利贷公司推到了前台。根据新京报记者的调查,相比那些从搜索引擎就可以查到的网贷平台,这类借贷平台只是一个微信公众平台,没有App,有的甚至连公司网站也没有,但是仍旧在出现在中介的贷款平台名单中。在这些微信公众平台包括优优仟袋、生生米、今速花等,所看到的这些平台至少超过30个。至于暗中存在的,可能会更多。这种借贷平台多数是一些从小贷公司演变而成的,其特点是,以自有资金放贷,条件宽松,有些甚至宣称“无视黑白、不,是个人就能通过”。因此,极高。但是贷款之后还不上,就只能像本文开头的案例中那样,被拘禁围殴了。更重要的一点在于,这些借助微信平台以及各种群进行借贷的校园贷,就如存在于暗网的不法组织。它们并不像正规注册的网贷公司,不通过精准搜索是很难注意到其存在的。相关部门想要监管到它们会很难,也就会令其在暗地持续滋生并造成更多的高利贷事件,这是非常可怕的。要知道,在校园贷最疯狂的时候,甚至看看QQ等级,就能放贷。这些不法贷款机构,之所以很容易就放款,目的就是要让你上钩,只要你借了钱,他们就可能通过各种方式来算计你。但问题是,一个大学生无论如何也还不上十几万到几十万的帐,所以,最终受害的还是你的家庭。这些平台,就这样滋生在难以查找的网络,继续祸害一个又一个的家庭。是以,要想从根本上遏制校园贷乱象,教育大学生不要随便贷款是重要的,重度监管校园贷平台也是重要的,而更重要却是应该大力度治理违法中介与违法平台,没有他们的引诱与唆使,当不会有那么多大学生陷入高利贷魔爪。经历了几年的发展,一起起因校园贷而起的案例,涉案金额从之前的借贷几百元到上千元滚到十几万已算是大额,到现在动辄就滚到几十万都是司空见惯。而因为校园贷而发生的死亡案件,也有正在增长的趋势。人们除了已经对这类新闻麻木的同时,也越发的看不懂校园贷。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与意义。校园贷作为诞生,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教育产业的发展,但现在却发展称如此畸形的地步。既然校园贷已经到了危及生命的地步,为什么还要其继续存在?尤其是,现在很家庭面所面临的事实是,如果让那些已经发生的校园高利贷继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高达几十万的欠债,也就有可能导致更多的悲剧发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社会各界当前尤其应该考虑的。本文来源:钛媒体责任编辑:王晓武_NF《逼大学生走上绝路的校园贷,其背后的“变形”价值观》 精选三8月15日,20岁的北京某外国语高校的大学生,在吉林老家溺水而亡。家人发现他留下的遗书后,他的手机还不间断收到威胁恐吓其还款的信息。通过其家人介绍得知,范泽一此前曾在多个网络借贷平台借“高利贷”,已累计达13万余元,其中一笔借款数额为1100元,一周后需还1600元,周利息高达500元。6月28日,银监会发布消息称,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并明确退出时间表。但这个消息对于家住兴平市的刘先生来说太迟了,就在当天下午,他22岁的儿子明明(化名)在家中自缢身亡。同样,也是因为校园贷。今年4月11日,厦门华夏学院一名大二女生因陷“校园贷”,在泉州一宾馆自杀。据报道,该女生借款的校园贷平台至少有5个,仅在“今借到”平台就累计借入57万多,累计笔数257笔,当前欠款5万余元。其家人曾多次帮她还钱,期间曾收到过“催款裸照”。这几个案例,发生在今年4月-8月期间。在这之前,媒体也曾报道过几起因校园贷而导致的死亡事件。至于“千元借款滚至26万”、“大二女生被发”裸照“逼债! 借1.25万校园贷,8个月滚成23万”等社会类新闻,一直以来都是屡见不鲜。就在这两天,还出现了“黄冈大学生借4千元校园贷,一年多时间滚到50万”这样的新闻,另外一则,是一个大学生因无力偿还校园贷而被拘禁殴打5小时”的新闻。几乎每隔几天,都会有类似的新闻被爆出,但是要知道,《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已经在6月底颁发,却仍就时有这样的新闻出现。这其中,有的借贷事件是发生在几个月甚至1-2年之前,但有的就发生在近期,相信就在这两个月,仍旧还有很多平台在从事校园贷业务,因为相关媒体已经做了一些报道。有的校园贷平台响应《通知》确实已转型,但却转成了分期购物继续引诱大学生变相贷款;有的则擦边球推出了校园贷变种“助学贷”、“美容贷款”,甚至有暴力威胁贷款事件的发生;还有的平台,仍在继续为大学生提供贷款。《通知》发布后到现在即将2个月,校园贷们现状如何?且看下文。校园贷平台暗渡陈仓,换个方式继续提供贷款业务6月28日,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加大校园贷监管整治力度,从源头上治理乱象,防范和化解校园贷风险。根据盈灿咨询不完全统计,在之前政策的监管之下,截至日,全国已有59家校园贷平台选择退出校园贷市场,其中37家平台选择关闭业务,占总数的63%;有22家平台选择放弃校园贷业务转战其他业务,占比为37%。原有的校园贷头部平台,有些因为体量太大还未彻底完成整改,但多数平台至少在名义上已经彻底转型,全面停止了校园贷业务。尤其是在《通知》下发后,大部分一些网贷平台的线下代理店逐步退出高校市场,在APP和网站上也陆续关闭大学生注册通道。譬如,“名校贷已更名为“名校贷公益”,并在7月1日正式下线校园贷业务,其官网和APP也不见任何借款入口,全面转向校园公益事业。不过,仍有一些平台“换汤不换药”,虽然停止了款,但仍有消费贷款,大学生通过分期还贷的形式,可以超前消费。在6月底,就有媒体调查发现,作为国内最具实力的校园分期平台分期乐,仍在向大学生提供现金借贷服务。目前,从分期乐APP看,“乐卡”提供多项与现金取现相关的服务,其产品特色包括“最高可借20000元”的取现,“日利率0.049%随借随还”的乐花借款,以及“最高可借100000”的借的到。登陆APP后,点击乐花借呗,在办理流程中,点开“学历水平”一项,学生仍旧可以通过选择“我还在读”进行贷款,最低学历仅是中专竟然就可以开通。而在与客服的交流中,笔者还发现了“大学生专属渠道”这个途径。这表明,分期乐依然在提供校园贷业务。这部分业务,是否应该在《通知》规定的合法范围之内?如果不在范围之内,为何还没有下架?分期乐目前的主营业务是提供分期消费、生活服务以及现金借款服务,并通过与传统银行联合开发联名卡切入大学生消费分期领域。在校学生通过分期乐网上商城进行分期购物时,可通过联名卡进行分期消费。分期乐也曾公开向媒体表示,目前的分期乐平台是电商平台,不是网贷机构。但是,如果大学生分期购物不能按时还款,是否也会产生高额利息?是否也会有催账公司进行暴力催收?这些,都需要平台向消费者进行公开说明。另一个网贷平台“爱又米”的情况也差不多。在6月底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其官方表示学生现金贷这部分业务已停止,但其实并未停止消费分期。“爱又米”APP上,用户不管是进行现金借贷“取点花”,还是直接分期购物,都可以选择“未毕业/已毕业”,大学生仍然可以借款消费。北青报记者曾电话详细询问大二、大三的学生可否贷款、额度为多少时,客服人员表示要根据相应的资料审核后才可以给出授信额度,并没有表示对大学生群体停止贷款服务。这些业务,到现在也没有停止。甚至在与客服的交流中,专门有“新闻报道停止一切校园贷服务,你们还能借款吗?”这个问题选项,显然是为学生们准备的。在“给你花”APP上,目前仍旧明确表示申请人的条件为“年满18周岁的年轻人,均可以进行办理”,贷款额度为“尚未在职的年轻人最高可申请5000元”。如果发生逾期,从逾期首日起会按照合同收取当期应还款项的1%滞纳金作为处罚。算下来,在该平台借款1万元,每天的滞纳金就是100元,1月的滞纳金为3000元。这些信息,首先是表明该平台仍旧在做校园贷;其次,在做的是高利贷。校园贷平台“摩尔龙贷”客服也明确表示,大学生可以贷款,同时附加了较为严格的申请条件。客服人员询问了记者的详细信息,包括户籍所在地,家人是否知情等,并要求大学生名下有房屋、车或商业保险以做抵押。以上这些平台,既有老牌名贷,也有成立不久的平台。但是在《通知》颁布后,自称退出平台却仍旧有相关业务,暗度陈仓继续拉拢大学生贷款。这些平台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大平台转型不够彻底,不愿意放弃校园这个冲动式高频消费市场;二是因为平台量级过小,专为校园贷而生,转型就意味着死亡,不想放弃则会继续暗地里做校园贷业务。中介泛滥,贷款平台多为中介,引导学生多平台贷款目前,除了还没有彻底转型放弃校园贷业务的平台,以及转型必死而仍旧暗箱操作的平台。大量存在的仍旧从事校园贷业务的,其实大多都是中介。相对于平台,中介比较形式比较灵活,可以做个简单的APP作为吸引学生的平台,然后引流到线下操作。大部分中介甚至不用搭APP平台,通过微信群、QQ群、社区、贴吧以及更多社交软件,就能达到引流的目的。目前,校园贷乱象其实主要出在这部分中介,譬如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裸条借贷,很多人其实都是用裸照及视频作为抵押,直接借钱给大学生们,根本就用不着什么借贷平台。也正是因为没有平台而只有社群组织,隐蔽性比较强,所以监管起来也比较麻烦,治理起来同样也不容易。在大部分校园贷平台因为监管而转型或者关闭之后,校园贷中介成为校园贷的最有利的渠道,是当前校园高利贷、以及滋生各种恶性事件的主要群体。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大学生分期借贷”群里,其实数量最多的是中介,而并非校园贷平台。他们一般都会宣称自己有众多借贷渠道,言外之意是,如果哪个大学生借贷到期还不上,可以通过他们到更多的平台拆东墙补西墙。同时,他们也会宣称其有各种关系,能够在被人无法借贷的正规平台通过非常途径借来钱。这些中介人员,其背后的贷款平台,真正的网贷平台其实并不多,大部分都是大大小小的地方金融机构,更多的是小额贷款或者高利贷公司。大量的中介人员“潜伏”在学生群体中,通过私下或社交平台、QQ群等渠道,拉拢学生贷款。每拉拢一笔贷款,他们都能从中提取相当数额的各种名义的中介费。大学生贷款的平台越多,他们拿到的中介费也就越多,所以,这些中介会不遗余力的拉拢并引诱大学生贷款。要清楚的是,贷款中介与贷款平台有本质的不同。贷款平台可以自行放款,而中介是帮助你在其他贷款平台贷款。但既然是中介,自然要挣中介费,学生拿不出中介费怎么办?那就在贷款中扣呗。所以,你明白为什么当你不能按时按时还款时,这些中介会积极热情的帮你找其他贷款平台帮你“拆东墙补西墙”了吗?你每带一笔款,他们都能拿到少则上千多则几千的中介费,这等于是你的贷款直接拿出一部分给了他们,但是你却要还全部贷款以及利息。人家挣的就是这个钱,你还要感激人家帮你贷款,催款的时候还把你当孙子一样的骂。惊现校园贷变种,通过细分消费场景引诱学生消费分期贷款还有一些校园贷平台,虽是宣布了转型,其实仍旧是在做校园贷,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之前一些做校园贷的平台,其业务从直接贷现金给大学生,变成了电商购物、分期还款等业务,只是面向受众仍然是大学生。有的平台还与其他电商网站合作,鼓励大学生“先消费、后还款”。对于此种类型的校园贷,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这些面向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实际上依然是校园贷。以名校贷而言,其在7月初宣布退出校了园贷并正在转型。但其旗下的麦芽分期做了“医美分期”,还有“教育分期”、“婚庆分期”、“旅游分期”等众多项目。在记者的询问中,麦芽客服这样介绍自己:麦芽分期主要针对有整容整形需要、培训需要的学生,我们是与商户进行合作,将借款直接打给商户,不经过学生。乍一看与校园贷似乎毫不沾边,但实际上大部分项目还是盯准了大学生群体。关于美容贷,近期媒体曝光的比较多。诸如“美容咨询十分钟,贷款3.5万元,反悔要扣1万元违约金;拿身份证拍个照、签个字,不仅免费做美容还能拿小费,最终却发现倒欠6万元信用卡债;网贷3万元用于美容,到手仅有500元”的报道,近期经常出现在某些媒体的头条。从某些典型案例来看,美容贷的拉客方式已经发展到了线下,专拉那些涉世不深的毕业生或者还在校易被忽悠的大学生,然后在其未察觉的情况下,就为其办理了贷款。所办理的这些美容贷款,只是为了用于一个很小的美容项目,而且反悔都要被扣违约金,甚至有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了暴力事件,不美容不贷款不让出门。这种性质的美容贷的恶劣程度,可以说是明摆着坑人,带着非法拘禁与勒索的意味,比纯网贷的性质还要恶劣。除了美容贷,还有一种培训贷,专门针对那些刚毕业的学生。24岁的吉林长春青年徐伟杰为找工作,参加了一家公司的培训,稀里糊涂的就被贷款。因迟迟还不上贷,已多次收到网贷平台即将起诉的短信警告,现在只能靠起早贪黑卖水果挣钱还贷。他口中的“贷款”,就是指“培训贷”。企业以招聘为由,以提供高薪工作岗位为饵,吸引应聘者贷款接受高价培训,但很多求职者在接受培训后,企业却并未按承诺为其找到满意的工作,众多“被贷款”的求职者怕影响信用,只能硬着头皮还贷。目前媒体报道的,有“美容贷”和“培训贷”两种校园贷变种,因为其面向的仍旧是大部分涉世未深的学生。并且在以后,很可能还会出现更多的巧立名目骗人贷款的项目。如果那些声称转型的校园贷平台,假借转型之名都“转到”这个领域,其祸害也并不亚于直接贷款给大学生。而在现实中,那些濒临倒闭的校园贷平台,为了续命,相信也很容易会以这样的形式继续存在。所以,打击治理校园贷,同样应该注意这部分“已转型”的平台。小额贷款公司的“互联网+”:无需平台,用微信公号与各种群就能放出贷款这个部分,我将其称作小贷公司的或者校园贷中介的“互联网+”。前文介绍了校园贷中介,事实上,那些中介正是在位这些公司拉业务。在很多论坛及微信、QQ群众,这些中介所发布的信息,频繁出现的有马上贷、安逸花、任我花、爱又米、贝才、贷贷红、小二金融等多个网贷平台。在这其中,除马上贷、安逸花为银监会持牌机构马上消费金融旗下产品外,其他产品所在公司均没有在银监会查到持牌信息。这里面,除了几个大家熟悉的平台,大部分都是各地的小额贷款,其中以本地贷款机构为主。大部分所谓的贷款机构,在其比较高大上的名字之下,其实就是一些高利贷公司。中介所发布的这些信息,一方面透露了持牌校网贷平台仍旧在做校园业务,另一方面也将各地的小贷平台乃至高利贷公司推到了前台。根据新京报记者的调查,相比那些从搜索引擎就可以查到的网贷平台,这类借贷平台只是一个微信公众平台,没有App,有的甚至连公司网站也没有,但是仍旧在出现在中介的贷款平台名单中。在这些微信公众平台包括优优仟袋、生生米、今速花等,所看到的这些平台至少超过30个。至于暗中存在的,可能会更多。这种借贷平台多数是一些从小贷公司演变而成的平台,其特点是,以自有资金放贷,贷款审核条件宽松,有些甚至宣称“无视黑白、不查征信,是个人就能通过”。因此,贷款利率极高。但是贷款之后还不上,就只能像本文开头的案例中那样,被拘禁围殴了。更重要的一点在于,这些借助微信平台以及各种群进行借贷的校园贷,就如存在于暗网的不法组织。它们并不像正规注册的网贷公司,不通过精准搜索是很难注意到其存在的。相关部门想要监管到它们会很难,也就会令其在暗地持续滋生并造成更多的高利贷事件,这是非常可怕的。要知道,在校园贷最疯狂的时候,甚至看看QQ等级,就能放贷。这些不法贷款机构,之所以很容易就放款,目的就是要让你上钩,只要你借了钱,他们就可能通过各种方式来算计你。但问题是,一个大学生无论如何也还不上十几万到几十万的帐,所以,最终受害的还是你的家庭。这些平台,就这样滋生在难以查找的网络,继续祸害一个又一个的家庭。是以,要想从根本上遏制校园贷乱象,教育大学生不要随便贷款是重要的,重度监管校园贷平台也是重要的,而更重要却是应该大力度治理违法中介与违法平台,没有他们的引诱与唆使,当不会有那么多大学生陷入高利贷魔爪。经历了几年的发展,一起起因校园贷而起的案例,涉案金额从之前的借贷几百元到上千元滚到十几万已算是大额,到现在动辄就滚到几十万都是司空见惯。而因为校园贷而发生的死亡案件,也有正在增长的趋势。人们除了已经对这类新闻麻木的同时,也越发的看不懂校园贷。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与意义。校园贷作为消费金融诞生,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教育产业的发展,但现在却发展称如此畸形的地步。既然校园贷已经到了危及生命的地步,为什么还要其继续存在?尤其是,现在很家庭面所面临的事实是,如果让那些已经发生的校园高利贷继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高达几十万的欠债,也就有可能导致更多的悲剧发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社会各界当前尤其应该考虑的。《逼大学生走上绝路的校园贷,其背后的“变形”价值观》 精选四8月15日,20岁的北京某外国语高校的大学生,在吉林老家溺水而亡。家人发现他留下的遗书后,他的手机还不间断收到威胁恐吓其还款的信息。通过其家人介绍得知,范泽一此前曾在多个网络借贷平台借“高利贷”,已累计达13万余元,其中一笔借款数额为1100元,一周后需还1600元,周利息高达500元。6月28日,银监会发布消息称,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并明确退出时间表。但这个消息对于家住兴平市的刘先生来说太迟了,就在当天下午,他22岁的儿子明明(化名)在家中自缢身亡。同样,也是因为校园贷。今年4月11日,厦门华夏学院一名大二女生因陷“校园贷”,在泉州一宾馆自杀。据报道,该女生借款的校园贷平台至少有5个,仅在“今借到”平台就累计借入57万多,累计笔数257笔,当前欠款5万余元。其家人曾多次帮她还钱,期间曾收到过“催款裸照”。这几个案例,发生在今年4月-8月期间。在这之前,媒体也曾报道过几起因校园贷而导致的死亡事件。至于“千元借款滚至26万”、“大二女生被发”裸照“逼债! 借1.25万校园贷,8个月滚成23万”等社会类新闻,一直以来都是屡见不鲜。就在这两天,还出现了“黄冈大学生借4千元校园贷,一年多时间滚到50万”这样的新闻,另外一则,是一个大学生因无力偿还校园贷而被拘禁殴打5小时”的新闻。几乎每隔几天,都会有类似的新闻被爆出,但是要知道,《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已经在6月底颁发,却仍就时有这样的新闻出现。这其中,有的借贷事件是发生在几个月甚至1-2年之前,但有的就发生在近期,相信就在这两个月,仍旧还有很多平台在从事校园贷业务,因为相关媒体已经做了一些报道。有的校园贷平台响应《通知》确实已转型,但却转成了分期购物继续引诱大学生变相贷款;有的则擦边球推出了校园贷变种“助学贷”、“美容贷款”,甚至有暴力威胁贷款事件的发生;还有的平台,仍在继续为大学生提供贷款。《通知》发布后到现在即将2个月,校园贷们现状如何?且看下文。校园贷平台暗渡陈仓,换个方式继续提供贷款业务6月28日,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加大校园贷监管整治力度,从源头上治理乱象,防范和化解校园贷风险。根据盈灿咨询不完全统计,在之前政策的监管之下,截至日,全国已有59家校园贷平台选择退出校园贷市场,其中37家平台选择关闭业务,占总数的63%;有22家平台选择放弃校园贷业务转战其他业务,占比为37%。原有的校园贷头部平台,有些因为体量太大还未彻底完成整改,但多数平台至少在名义上已经彻底转型,全面停止了校园贷业务。尤其是在《通知》下发后,大部分一些网贷平台的线下代理店逐步退出高校市场,在APP和网站上也陆续关闭大学生注册通道。譬如,“名校贷已更名为“名校贷公益”,并在7月1日正式下线校园贷业务,其官网和APP也不见任何借款入口,全面转向校园公益事业。不过,仍有一些平台“换汤不换药”,虽然停止了网络贷款,但仍有消费贷款,大学生通过分期还贷的形式,可以超前消费。在6月底,就有媒体调查发现,作为国内最具实力的校园分期平台分期乐,仍在向大学生提供现金借贷服务。目前,从分期乐APP看,“乐卡”提供多项与现金取现相关的服务,其产品特色包括“最高可借20000元”的取现,“日利率0.049%随借随还”的乐花借款,以及“最高可借100000”的借的到。登陆APP后,点击乐花借呗,在办理流程中,点开“学历水平”一项,学生仍旧可以通过选择“我还在读”进行贷款,最低学历仅是中专竟然就可以开通。而在与客服的交流中,笔者还发现了“大学生专属渠道”这个途径。这表明,分期乐依然在提供校园贷业务。这部分业务,是否应该在《通知》规定的合法范围之内?如果不在范围之内,为何还没有下架?分期乐目前的主营业务是提供分期消费、生活服务以及现金借款服务,并通过与传统银行联合开发联名卡切入大学生消费分期领域。在校学生通过分期乐网上商城进行分期购物时,可通过联名卡进行分期消费。分期乐也曾公开向媒体表示,目前的分期乐平台是电商平台,不是网贷机构。但是,如果大学生分期购物不能按时还款,是否也会产生高额利息?是否也会有催账公司进行暴力催收?这些,都需要平台向消费者进行公开说明。另一个网贷平台“爱又米”的情况也差不多。在6月底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其官方表示学生现金贷这部分业务已停止,但其实并未停止消费分期。“爱又米”APP上,用户不管是进行现金借贷“取点花”,还是直接分期购物,都可以选择“未毕业/已毕业”,大学生仍然可以借款消费。北青报记者曾电话详细询问大二、大三的学生可否贷款、额度为多少时,客服人员表示要根据相应的资料审核后才可以给出授信额度,并没有表示对大学生群体停止贷款服务。这些业务,到现在也没有停止。甚至在与客服的交流中,专门有“新闻报道停止一切校园贷服务,你们还能借款吗?”这个问题选项,显然是为学生们准备的。在“给你花”APP上,目前仍旧明确表示申请人的条件为“年满18周岁的年轻人,均可以进行办理”,贷款额度为“尚未在职的年轻人最高可申请5000元”。如果发生逾期,从逾期首日起会按照合同收取当期应还款项的1%滞纳金作为处罚。算下来,在该平台借款1万元,每天的滞纳金就是100元,1月的滞纳金为3000元。这些信息,首先是表明该平台仍旧在做校园贷;其次,在做的是高利贷。校园贷平台“摩尔龙贷”客服也明确表示,大学生可以贷款,同时附加了较为严格的申请条件。客服人员询问了记者的详细信息,包括户籍所在地,家人是否知情等,并要求大学生名下有房屋、车或商业保险以做抵押。以上这些平台,既有老牌名贷,也有成立不久的平台。但是在《通知》颁布后,自称退出平台却仍旧有相关业务,暗度陈仓继续拉拢大学生贷款。这些平台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大平台转型不够彻底,不愿意放弃校园这个冲动式高频消费市场;二是因为平台量级过小,专为校园贷而生,转型就意味着死亡,不想放弃则会继续暗地里做校园贷业务。中介泛滥,贷款平台多为中介,引导学生多平台贷款目前,除了还没有彻底转型放弃校园贷业务的平台,以及转型必死而仍旧暗箱操作的平台。大量存在的仍旧从事校园贷业务的,其实大多都是中介。相对于平台,中介比较形式比较灵活,可以做个简单的APP作为吸引学生的平台,然后引流到线下操作。大部分中介甚至不用搭APP平台,通过微信群、QQ群、社区、贴吧以及更多社交软件,就能达到引流的目的。目前,校园贷乱象其实主要出在这部分中介,譬如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裸条借贷,很多人其实都是用裸照及视频作为抵押,直接借钱给大学生们,根本就用不着什么借贷平台。也正是因为没有平台而只有社群组织,隐蔽性比较强,所以监管起来也比较麻烦,治理起来同样也不容易。在大部分校园贷平台因为监管而转型或者关闭之后,校园贷中介成为校园贷的最有利的渠道,是当前校园高利贷、以及滋生各种恶性事件的主要群体。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大学生分期借贷”群里,其实数量最多的是中介,而并非校园贷平台。他们一般都会宣称自己有众多借贷渠道,言外之意是,如果哪个大学生借贷到期还不上,可以通过他们到更多的平台拆东墙补西墙。同时,他们也会宣称其有各种关系,能够在被人无法借贷的正规平台通过非常途径借来钱。这些中介人员,其背后的贷款平台,真正的网贷平台其实并不多,大部分都是大大小小的地方金融机构,更多的是小额贷款或者高利贷公司。大量的中介人员“潜伏”在学生群体中,通过私下或社交平台、QQ群等渠道,拉拢学生贷款。每拉拢一笔贷款,他们都能从中提取相当数额的各种名义的中介费。大学生贷款的平台越多,他们拿到的中介费也就越多,所以,这些中介会不遗余力的拉拢并引诱大学生贷款。要清楚的是,贷款中介与贷款平台有本质的不同。贷款平台可以自行放款,而中介是帮助你在其他贷款平台贷款。但既然是中介,自然要挣中介费,学生拿不出中介费怎么办?那就在贷款中扣呗。所以,你明白为什么当你不能按时按时还款时,这些中介会积极热情的帮你找其他贷款平台帮你“拆东墙补西墙”了吗?你每带一笔款,他们都能拿到少则上千多则几千的中介费,这等于是你的贷款直接拿出一部分给了他们,但是你却要还全部贷款以及利息。人家挣的就是这个钱,你还要感激人家帮你贷款,催款的时候还把你当孙子一样的骂。惊现校园贷变种,通过细分消费场景引诱学生消费分期贷款还有一些校园贷平台,虽是宣布了转型,其实仍旧是在做校园贷,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之前一些做校园贷的平台,其业务从直接贷现金给大学生,变成了电商购物、分期还款等业务,只是面向受众仍然是大学生。有的平台还与其他电商网站合作,鼓励大学生“先消费、后还款”。对于此种类型的校园贷,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这些面向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实际上依然是校园贷。以名校贷而言,其在7月初宣布退出校了园贷并正在转型。但其旗下的麦芽分期做了“医美分期”,还有“教育分期”、“婚庆分期”、“旅游分期”等众多项目。在记者的询问中,麦芽客服这样介绍自己:麦芽分期主要针对有整容整形需要、培训需要的学生,我们是与商户进行合作,将借款直接打给商户,不经过学生。乍一看与校园贷似乎毫不沾边,但实际上大部分项目还是盯准了大学生群体。关于美容贷,近期媒体曝光的比较多。诸如“美容咨询十分钟,贷款3.5万元,反悔要扣1万元违约金;拿身份证拍个照、签个字,不仅免费做美容还能拿小费,最终却发现倒欠6万元信用卡债;网贷3万元用于美容,到手仅有500元”的报道,近期经常出现在某些媒体的头条。从某些典型案例来看,美容贷的拉客方式已经发展到了线下,专拉那些涉世不深的毕业生或者还在校易被忽悠的大学生,然后在其未察觉的情况下,就为其办理了贷款。所办理的这些美容贷款,只是为了用于一个很小的美容项目,而且反悔都要被扣违约金,甚至有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了暴力事件,不美容不贷款不让出门。这种性质的美容贷的恶劣程度,可以说是明摆着坑人,带着非法拘禁与勒索的意味,比纯网贷的性质还要恶劣。除了美容贷,还有一种培训贷,专门针对那些刚毕业的学生。24岁的吉林长春青年徐伟杰为找工作,参加了一家公司的培训,稀里糊涂的就被贷款。因迟迟还不上贷,已多次收到网贷平台即将起诉的短信警告,现在只能靠起早贪黑卖水果挣钱还贷。他口中的“贷款”,就是指“培训贷”。企业以招聘为由,以提供高薪工作岗位为饵,吸引应聘者贷款接受高价培训,但很多求职者在接受培训后,企业却并未按承诺为其找到满意的工作,众多“被贷款”的求职者怕影响信用,只能硬着头皮还贷。目前媒体报道的,有“美容贷”和“培训贷”两种校园贷变种,因为其面向的仍旧是大部分涉世未深的学生。并且在以后,很可能还会出现更多的巧立名目骗人贷款的项目。如果那些声称转型的校园贷平台,假借转型之名都“转到”这个领域,其祸害也并不亚于直接贷款给大学生。而在现实中,那些濒临倒闭的校园贷平台,为了续命,相信也很容易会以这样的形式继续存在。所以,打击治理校园贷,同样应该注意这部分“已转型”的平台。小额贷款公司的“互联网+”:无需平台,用微信公号与各种群就能放出贷款这个部分,我将其称作小贷公司的或者校园贷中介的“互联网+”。前文介绍了校园贷中介,事实上,那些中介正是在位这些公司拉业务。在很多论坛及微信、QQ群众,这些中介所发布的信息,频繁出现的有马上贷、安逸花、任我花、爱又米、贝才、贷贷红、小二金融等多个网贷平台。在这其中,除马上贷、安逸花为银监会持牌机构马上消费金融旗下产品外,其他产品所在公司均没有在银监会查到持牌信息。这里面,除了几个大家熟悉的平台,大部分都是各地的小额贷款,其中以本地贷款机构为主。大部分所谓的贷款机构,在其比较高大上的名字之下,其实就是一些高利贷公司。中介所发布的这些信息,一方面透露了持牌校网贷平台仍旧在做校园业务,另一方面也将各地的小贷平台乃至高利贷公司推到了前台。根据新京报记者的调查,相比那些从搜索引擎就可以查到的网贷平台,这类借贷平台只是一个微信公众平台,没有App,有的甚至连公司网站也没有,但是仍旧在出现在中介的贷款平台名单中。在这些微信公众平台包括优优仟袋、生生米、今速花等,所看到的这些平台至少超过30个。至于暗中存在的,可能会更多。这种借贷平台多数是一些从小贷公司演变而成的网络小贷平台,其特点是,以自有资金放贷,贷款审核条件宽松,有些甚至宣称“无视黑白、不查征信,是个人就能通过”。因此,贷款利率极高。但是贷款之后还不上,就只能像本文开头的案例中那样,被拘禁围殴了。更重要的一点在于,这些借助微信平台以及各种群进行借贷的校园贷,就如存在于暗网的不法组织。它们并不像正规注册的网贷公司,不通过精准搜索是很难注意到其存在的。相关部门想要监管到它们会很难,也就会令其在暗地持续滋生并造成更多的高利贷事件,这是非常可怕的。要知道,在校园贷最疯狂的时候,甚至看看QQ等级,就能放贷。这些不法贷款机构,之所以很容易就放款,目的就是要让你上钩,只要你借了钱,他们就可能通过各种方式来算计你。但问题是,一个大学生无论如何也还不上十几万到几十万的帐,所以,最终受害的还是你的家庭。这些平台,就这样滋生在难以查找的网络,继续祸害一个又一个的家庭。是以,要想从根本上遏制校园贷乱象,教育大学生不要随便贷款是重要的,重度监管校园贷平台也是重要的,而更重要却是应该大力度治理违法中介与违法平台,没有他们的引诱与唆使,当不会有那么多大学生陷入高利贷魔爪。经历了几年的发展,一起起因校园贷而起的案例,涉案金额从之前的借贷几百元到上千元滚到十几万已算是大额,到现在动辄就滚到几十万都是司空见惯。而因为校园贷而发生的死亡案件,也有正在增长的趋势。人们除了已经对这类新闻麻木的同时,也越发的看不懂校园贷。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与意义。校园贷作为消费金融诞生,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教育产业的发展,但现在却发展称如此畸形的地步。既然校园贷已经到了危及生命的地步,为什么还要其继续存在?尤其是,现在很家庭面所面临的事实是,如果让那些已经发生的校园高利贷继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高达几十万的欠债,也就有可能导致更多的悲剧发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社会各界当前尤其应该考虑的。《逼大学生走上绝路的校园贷,其背后的“变形”价值观》 精选五8月15日,20岁的北京某外国语高校的大学生,在吉林老家溺水而亡。家人发现他留下的遗书后,他的手机还不间断收到威胁恐吓其还款的信息。通过其家人介绍得知,范泽一此前曾在多个网络借贷平台借“高利贷”,已累计达13万余元,其中一笔借款数额为1100元,一周后需还1600元,周利息高达500元。6月28日,银监会发布消息称,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并明确退出时间表。但这个消息对于家住兴平市的刘先生来说太迟了,就在当天下午,他22岁的儿子明明(化名)在家中自缢身亡。同样,也是因为校园贷。今年4月11日,厦门华夏学院一名大二女生因陷“校园贷”,在泉州一宾馆自杀。据报道,该女生借款的校园贷平台至少有5个,仅在“今借到”平台就累计借入57万多,累计笔数257笔,当前欠款5万余元。其家人曾多次帮她还钱,期间曾收到过“催款裸照”。这几个案例,发生在今年4月-8月期间。在这之前,媒体也曾报道过几起因校园贷而导致的死亡事件。至于“千元借款滚至26万”、“大二女生被发”裸照“逼债! 借1.25万校园贷,8个月滚成23万”等社会类新闻,一直以来都是屡见不鲜。就在这两天,还出现了“黄冈大学生借4千元校园贷,一年多时间滚到50万”这样的新闻,另外一则,是一个大学生因无力偿还校园贷而被拘禁殴打5小时”的新闻。几乎每隔几天,都会有类似的新闻被爆出,但是要知道,《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已经在6月底颁发,却仍就时有这样的新闻出现。这其中,有的借贷事件是发生在几个月甚至1-2年之前,但有的就发生在近期,相信就在这两个月,仍旧还有很多平台在从事校园贷业务,因为相关媒体已经做了一些报道。有的校园贷平台响应《通知》确实已转型,但却转成了分期购物继续引诱大学生变相贷款;有的则擦边球推出了校园贷变种“助学贷”、“美容贷款”,甚至有暴力威胁贷款事件的发生;还有的平台,仍在继续为大学生提供贷款。《通知》发布后到现在即将2个月,校园贷们现状如何?且看下文。校园贷平台暗渡陈仓 换个方式继续提供贷款业务6月28日,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加大校园贷监管整治力度,从源头上治理乱象,防范和化解校园贷风险。根据盈灿咨询不完全统计,在之前政策的监管之下,截至日,全国已有59家校园贷平台选择退出校园贷市场,其中37家平台选择关闭业务,占总数的63%;有22家平台选择放弃校园贷业务转战其他业务,占比为37%。原有的校园贷头部平台,有些因为体量太大还未彻底完成整改,但多数平台至少在名义上已经彻底转型,全面停止了校园贷业务。尤其是在《通知》下发后,大部分一些网贷平台的线下代理店逐步退出高校市场,在APP和网站上也陆续关闭大学生注册通道。譬如,“名校贷已更名为“名校贷公益”,并在7月1日正式下线校园贷业务,其官网和APP也不见任何借款入口,全面转向校园公益事业。不过,仍有一些平台“换汤不换药”,虽然停止了网络贷款,但仍有消费贷款,大学生通过分期还贷的形式,可以超前消费。在6月底,就有媒体调查发现,作为国内最具实力的校园分期平台分期乐,仍在向大学生提供现金借贷服务。目前,从分期乐APP看,“乐卡”提供多项与现金取现相关的服务,其产品特色包括“最高可借20000元”的取现,“日利率0.049%随借随还”的乐花借款,以及“最高可借100000”的借的到。登陆APP后,点击乐花借呗,在办理流程中,点开“学历水平”一项,学生仍旧可以通过选择“我还在读”进行贷款,最低学历仅是中专竟然就可以开通。而在与客服的交流中,笔者还发现了“大学生专属渠道”这个途径。这表明,分期乐依然在提供校园贷业务。这部分业务,是否应该在《通知》规定的合法范围之内?如果不在范围之内,为何还没有下架?分期乐目前的主营业务是提供分期消费、生活服务以及现金借款服务,并通过与传统银行联合开发联名卡切入大学生消费分期领域。在校学生通过分期乐网上商城进行分期购物时,可通过联名卡进行分期消费。分期乐也曾公开向媒体表示,目前的分期乐平台是电商平台,不是网贷机构。但是,如果大学生分期购物不能按时还款,是否也会产生高额利息?是否也会有催账公司进行暴力催收?这些,都需要平台向消费者进行公开说明。另一个网贷平台“爱又米”的情况也差不多。在6月底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其官方表示学生现金贷这部分业务已停止,但其实并未停止消费分期。“爱又米”APP上,用户不管是进行现金借贷“取点花”,还是直接分期购物,都可以选择“未毕业/已毕业”,大学生仍然可以借款消费。北青报记者曾电话详细询问大二、大三的学生可否贷款、额度为多少时,客服人员表示要根据相应的资料审核后才可以给出授信额度,并没有表示对大学生群体停止贷款服务。这些业务,到现在也没有停止。甚至在与客服的交流中,专门有“新闻报道停止一切校园贷服务,你们还能借款吗?”这个问题选项,显然是为学生们准备的。在“给你花”APP上,目前仍旧明确表示申请人的条件为“年满18周岁的年轻人,均可以进行办理”,贷款额度为“尚未在职的年轻人最高可申请5000元”。如果发生逾期,从逾期首日起会按照合同收取当期应还款项的1%滞纳金作为处罚。算下来,在该平台借款1万元,每天的滞纳金就是100元,1月的滞纳金为3000元。这些信息,首先是表明该平台仍旧在做校园贷;其次,在做的是高利贷。校园贷平台“摩尔龙贷”客服也明确表示,大学生可以贷款,同时附加了较为严格的申请条件。客服人员询问了记者的详细信息,包括户籍所在地,家人是否知情等,并要求大学生名下有房屋、车或商业保险以做抵押。以上这些平台,既有老牌名贷,也有成立不久的平台。但是在《通知》颁布后,自称退出平台却仍旧有相关业务,暗度陈仓继续拉拢大学生贷款。这些平台一般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大平台转型不够彻底,不愿意放弃校园这个冲动式高频消费市场;二是因为平台量级过小,专为校园贷而生,转型就意味着死亡,不想放弃则会继续暗地里做校园贷业务。中介泛滥,贷款平台多为中介,引导学生多平台贷款目前,除了还没有彻底转型放弃校园贷业务的平台,以及转型必死而仍旧暗箱操作的平台。大量存在的仍旧从事校园贷业务的,其实大多都是中介。相对于平台,中介比较形式比较灵活,可以做个简单的APP作为吸引学生的平台,然后引流到线下操作。大部分中介甚至不用搭APP平台,通过微信群、QQ群、社区、贴吧以及更多社交软件,就能达到引流的目的。目前,校园贷乱象其实主要出在这部分中介,譬如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裸条借贷,很多人其实都是用裸照及视频作为抵押,直接借钱给大学生们,根本就用不着什么借贷平台。也正是因为没有平台而只有社群组织,隐蔽性比较强,所以监管起来也比较麻烦,治理起来同样也不容易。在大部分校园贷平台因为监管而转型或者关闭之后,校园贷中介成为校园贷的最有利的渠道,是当前校园高利贷、以及滋生各种恶性事件的主要群体。如果你细心观察的话,在每一个“大学生分期借贷”群里,其实数量最多的是中介,而并非校园贷平台。他们一般都会宣称自己有众多借贷渠道,言外之意是,如果哪个大学生借贷到期还不上,可以通过他们到更多的平台拆东墙补西墙。同时,他们也会宣称其有各种关系,能够在被人无法借贷的正规平台通过非常途径借来钱。这些中介人员,其背后的贷款平台,真正的网贷平台其实并不多,大部分都是大大小小的地方金融机构,更多的是小额贷款或者高利贷公司。大量的中介人员“潜伏”在学生群体中,通过私下或社交平台、QQ群等渠道,拉拢学生贷款。每拉拢一笔贷款,他们都能从中提取相当数额的各种名义的中介费。大学生贷款的平台越多,他们拿到的中介费也就越多,所以,这些中介会不遗余力的拉拢并引诱大学生贷款。要清楚的是,贷款中介与贷款平台有本质的不同。贷款平台可以自行放款,而中介是帮助你在其他贷款平台贷款。但既然是中介,自然要挣中介费,学生拿不出中介费怎么办?那就在贷款中扣呗。所以,你明白为什么当你不能按时按时还款时,这些中介会积极热情的帮你找其他贷款平台帮你“拆东墙补西墙”了吗?你每带一笔款,他们都能拿到少则上千多则几千的中介费,这等于是你的贷款直接拿出一部分给了他们,但是你却要还全部贷款以及利息。人家挣的就是这个钱,你还要感激人家帮你贷款,催款的时候还把你当孙子一样的骂。惊现校园贷变种 通过细分消费场景引诱学生消费分期贷款还有一些校园贷平台,虽是宣布了转型,其实仍旧是在做校园贷,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之前一些做校园贷的平台,其业务从直接贷现金给大学生,变成了电商购物、分期还款等业务,只是面向受众仍然是大学生。有的平台还与其他电商网站合作,鼓励大学生“先消费、后还款”。对于此种类型的校园贷,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这些面向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实际上依然是校园贷。以名校贷而言,其在7月初宣布退出校了园贷并正在转型。但其旗下的麦芽分期做了“医美分期”,还有“教育分期”、“婚庆分期”、“旅游分期”等众多项目。在记者的询问中,麦芽客服这样介绍自己:麦芽分期主要针对有整容整形需要、培训需要的学生,我们是与商户进行合作,将借款直接打给商户,不经过学生。乍一看与校园贷似乎毫不沾边,但实际上大部分项目还是盯准了大学生群体。关于美容贷,近期媒体曝光的比较多。诸如“美容咨询十分钟,贷款3.5万元,反悔要扣1万元违约金;拿身份证拍个照、签个字,不仅免费做美容还能拿小费,最终却发现倒欠6万元信用卡债;网贷3万元用于美容,到手仅有500元”的报道,近期经常出现在某些媒体的头条。从某些典型案例来看,美容贷的拉客方式已经发展到了线下,专拉那些涉世不深的毕业生或者还在校易被忽悠的大学生,然后在其未察觉的情况下,就为其办理了贷款。所办理的这些美容贷款,只是为了用于一个很小的美容项目,而且反悔都要被扣违约金,甚至有些地方甚至还出现了暴力事件,不美容不贷款不让出门。这种性质的美容贷的恶劣程度,可以说是明摆着坑人,带着非法拘禁与勒索的意味,比纯网贷的性质还要恶劣。除了美容贷,还有一种培训贷,专门针对那些刚毕业的学生。24岁的吉林长春青年徐伟杰为找工作,参加了一家公司的培训,稀里糊涂的就被贷款。因迟迟还不上贷,已多次收到网贷平台即将起诉的短信警告,现在只能靠起早贪黑卖水果挣钱还贷。他口中的“贷款”,就是指“培训贷”。企业以招聘为由,以提供高薪工作岗位为饵,吸引应聘者贷款接受高价培训,但很多求职者在接受培训后,企业却并未按承诺为其找到满意的工作,众多“被贷款”的求职者怕影响信用,只能硬着头皮还贷。目前媒体报道的,有“美容贷”和“培训贷”两种校园贷变种,因为其面向的仍旧是大部分涉世未深的学生。并且在以后,很可能还会出现更多的巧立名目骗人贷款的项目。如果那些声称转型的校园贷平台,假借转型之名都“转到”这个领域,其祸害也并不亚于直接贷款给大学生。而在现实中,那些濒临倒闭的校园贷平台,为了续命,相信也很容易会以这样的形式继续存在。所以,打击治理校园贷,同样应该注意这部分“已转型”的平台。小额贷款公司的“互联网+”:无需平台 用微信公号与各种群就能放出贷款这个部分,我将其称作小贷公司的或者校园贷中介的“互联网+”。前文介绍了校园贷中介,事实上,那些中介正是在位这些公司拉业务。在很多论坛及微信、QQ群众,这些中介所发布的信息,频繁出现的有马上贷、安逸花、任我花、爱又米、贝才、贷贷红、小二金融等多个网贷平台。在这其中,除马上贷、安逸花为银监会持牌机构马上消费金融旗下产品外,其他产品所在公司均没有在银监会查到持牌信息。这里面,除了几个大家熟悉的平台,大部分都是各地的小额贷款,其中以本地贷款机构为主。大部分所谓的贷款机构,在其比较高大上的名字之下,其实就是一些高利贷公司。中介所发布的这些信息,一方面透露了持牌校网贷平台仍旧在做校园业务,另一方面也将各地的小贷平台乃至高利贷公司推到了前台。根据新京报记者的调查,相比那些从搜索引擎就可以查到的网贷平台,这类借贷平台只是一个微信公众平台,没有App,有的甚至连公司网站也没有,但是仍旧在出现在中介的贷款平台名单中。在这些微信公众平台包括优优仟袋、生生米、今速花等,所看到的这些平台至少超过30个。至于暗中存在的,可能会更多。这种借贷平台多数是一些从小贷公司演变而成的网络小贷平台,其特点是,以自有资金放贷,贷款审核条件宽松,有些甚至宣称“无视黑白、不查征信,是个人就能通过”。因此,贷款利率极高。但是贷款之后还不上,就只能像本文开头的案例中那样,被拘禁围殴了。更重要的一点在于,这些借助微信平台以及各种群进行借贷的校园贷,就如存在于暗网的不法组织。它们并不像正规注册的网贷公司,不通过精准搜索是很难注意到其存在的。相关部门想要监管到它们会很难,也就会令其在暗地持续滋生并造成更多的高利贷事件,这是非常可怕的。要知道,在校园贷最疯狂的时候,甚至看看QQ等级,就能放贷。这些不法贷款机构,之所以很容易就放款,目的就是要让你上钩,只要你借了钱,他们就可能通过各种方式来算计你。但问题是,一个大学生无论如何也还不上十几万到几十万的帐,所以,最终受害的还是你的家庭。这些平台,就这样滋生在难以查找的网络,继续祸害一个又一个的家庭。是以,要想从根本上遏制校园贷乱象,教育大学生不要随便贷款是重要的,重度监管校园贷平台也是重要的,而更重要却是应该大力度治理违法中介与违法平台,没有他们的引诱与唆使,当不会有那么多大学生陷入高利贷魔爪。经历了几年的发展,一起起因校园贷而起的案例,涉案金额从之前的借贷几百元到上千元滚到十几万已算是大额,到现在动辄就滚到几十万都是司空见惯。而因为校园贷而发生的死亡案件,也有正在增长的趋势。人们除了已经对这类新闻麻木的同时,也越发的看不懂校园贷。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与意义。校园贷作为消费金融诞生,是为了更好的促进教育产业的发展,但现在却发展称如此畸形的地步。既然校园贷已经到了危及生命的地步,为什么还要其继续存在?尤其是,现在很家庭面所面临的事实是,如果让那些已经发生的校园高利贷继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高达几十万的欠债,也就有可能导致更多的悲剧发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社会各界当前尤其应该考虑的。《逼大学生走上绝路的校园贷,其背后的“变形”价值观》 精选六近日,进军“校园贷”的新闻接连被报道,一时间,“正规军” “开正门” “逆势杀入”等字眼,与负面消息缠身的“校园贷”一同出现在新闻标题中,再次引起舆论场的广泛热议。时隔8年,对于国有银行重返校园,选择正视大学生群体的资金需求,拿起“校园贷”这个烫手的山芋,网络舆论场的讨论声较为热烈。“这样也好啊,‘国家队’进入,有利于规范‘校园贷’,减小‘校园贷’的风险,有助于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正规贷款重回校园本意是好的,但如果贷到了钱,借钱学生最后却还不了,谁能确保他们不去找私贷贷款填坑?谁又来确保他们日后不变成‘’?如果解决不了这些问题,还会陷入治标不治本的结果。”那么,这一被专业人士称之为“堵歪门开正道”之举,能否终结校园贷的种种乱象?深陷非法“校园贷”的学生表示,监管重点不在于钱由谁提供在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率先成为进入“校园贷”的“正规军”后,招商银行也在5月初表示,已做好重返校园的准备。随着国有银行逐步挑起“校园贷”大梁的节奏的不断加快,不少在校大学生及业内人士,对其表现出了较大的期待。中国传媒大学的小蒙就对中国青·中青在线记者说道:“利用国家的规范进行监管,更有利于有需求的学生进行有保障的借贷,并且国有银行提供的借贷,利息低,风险相对低。我认为,‘校园贷’业务在于疏解而不在于堵,这种及时的介入可以理解为一种积极的管理方法。”中国地方金融研究院研究员莫开伟发文表示,两行“校园贷”产品面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 可消除大学生们落入原有网贷高利贷盘剥、裸贷等陷阱的后顾之忧;同时,贷款由大学与银行机构共同审核,可提高“校园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避免让学生重蹈盲目借贷追求高消费的后尘,使大学生“校园贷”始终保持理性行为,避免偿债危机和金融风险。另一方面, 国有银行“校园贷”产品充分履行社会责任、诚实无欺,有国家信用作后盾,审批管理规范,控制风险手段较强,对学生信息保护有力,有利于净化“校园贷”市场。但与此同时,个别深陷非法“校园贷”的学生则表示,“校园贷”的监管重点不在于钱由谁提供,而是如何在法律层面加以规范和约束。南京某高校的在校生小柯,是深受非法“校园贷”伤害的当事人。去年9月,为了帮助家境贫寒的同学完成“凑人数”、的兼职任务,小柯将自己的个人信息交到做“校园贷”业务员的同学手中,“拉一人得1000块”的提成诱惑,不仅让小柯的同学深陷其中,更让小柯自己决定“一定要帮帮他”。可不曾想,“后来才知道凑人头、刷单都是坑。这些代理也不是那么好当的,自己的信息被公司拿去申请小贷款公司,这些小公司再以公司名义向银行借贷,以此解决客户的资金需求。我那个同学一个人就被贷了将近十几万。”当发现事情并非当初那般美好时,却也难悬崖勒马。“反正都怪自己想的太简单,同情心泛滥,以为如果不帮他这个忙,他就拿不到钱,他生活费就没着落。后来我自己被骗了五万多,本金加利息,一开始真的不想跟爸妈说,怕他们怪我啥的,可是天知道那个骗子失踪之后的几个月我是怎么过的。”对于国有银行进军“校园贷”的新闻,小柯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道:“我觉得关键不在于到底谁提供,当然,由具有国家官方属性的国有银行提供是好的。但是主要还是在于规范化和法律化。‘校园贷’可以存在这么久,并且发展这么多肯定是有其存在土壤的。对于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合理使用的人来说肯定是福音。但也就更要求管理的严格性,体制的完整性。主要是想办法来完善这样的一个机制,也得想办法如何多方来防范、减少被骗事情的发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超六成受访学生表示不碰正规“校园贷”面对此前关于非法“校园贷”的诸多报道,在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随机采访的48名在校大学生中,除不少同学表示自己身边就有接触过非法“校园贷”的同学外,也有受访学生正是饱受非法“校园贷”之痛的当事人。但是, 一提到“校园贷”三个字眼,这48名学生无一例外均对其“摇头摆手”。在由非法“校园贷”引发的丑闻和悲剧发生后,这48名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学生均表示,学校曾多次通过召开大会、引发资料、播放视频等方式,在学校内部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及辨别非法“校园贷”。哈尔滨师范大学大三学生阿南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介绍道:“我们学校安排了各院进行“校园贷”安全教育,并在校内的校园公众号进行了推送。”淮海工学院大一学生李铭则讲道:“我们老师在班上给大家讲过贷款利滚利还不起的后果。”但是,当非法“校园贷”带来血淋淋的教训后,面对国有银行进军“校园贷”的消息,在记者随机采访的48名大学生中, 超六成的受访学生表示依旧不会触碰“校园贷”业务。“作为没有固定收入的学生,还是要远离‘校园贷’。”银行不图高利息收入 重在履行社会责任对于国有银行进军“校园贷”的决定,建行广东省分行个人金融部副总经理王磊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是他们建立校园金融平台的核心思想,而校园则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服务产品。“ 银行其实不会依仗这项业务赚取大量利息收入,更多地是为了履行社会责任和助力学生成长。”面对舆论场对“校园贷”业务提出应该完全扼杀的看法,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则认为, 首先应该正视学生群体日益增长的需求,此外更要注重学生的教育。据媒体报道,2016年,我国的大学生消费市场规模已达4524亿,而目前我国的在校大学生也已超过3700万,面对学生群体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想要通过完全切断“校园贷”业务来控制学生的消费欲,实属强加因果。但是,当学生的超高消费压力为其带来安全隐患时,学校和政府自然不能坐视不管。 堵歪门开正道,是在资金提供方面为学生提供的一层保护屏障,但仅靠这一方式依旧属于“孤军奋战”。高校老师建议建立高校、银行、家长、学生的四级校园贷管理机制在对学生的借贷消费行为进行进一步采访时,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了解到,不少学生将借贷而来的资金,用于了谈恋爱、玩游戏、购买较贵重的物品等。在被采访的48名在校大学生中,仅有少数学生表示自己或者身边的同学,接触非法“校园贷”的原因是为了用于创业等资金周转的需要。此外,在较大的消费资金面前,多数同学表示由于害怕父母指责自己乱消费、高消费,或碍于面子,所以不好意思再向父母要钱。同时,又因为 兼职挣钱不仅来钱慢,而且时间不合适也较辛苦,于是,在资金不足的压力下,选择了通过非法“校园贷”进行借贷,以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谈恋爱、玩游戏的购物习惯是否能在短期内改变,尚不可知,4524亿的消费市场也绝不是一个小数字,在当下不少学生畏惧“校园贷”如虎的情况下,又会向哪些渠道寻求资金?“还是会选择寻求父母的帮助。”大一学生小涛回答道。其实,当初“校园贷”业务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正是抓住了不少学生,无论是碍于面子还是出于胆怯,不愿向父母寻求资金帮助。如今,学生的回答又绕回了起初,似乎陷入了一个循环。跳出这个循环其实并不难,当下问题的焦点已不只是清除“校园贷”乱象,更是要合理引导大学生群体资金寻求与消费习惯的问题。淮海工学院土木与港海工程学院辅导员卞辉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说道:“仅仅依靠学生自己去认清校园贷、正确选用校园贷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需要我们高校广泛宣传,正确引导,最好能以高校的身份来把正规校园贷规范化、制度化,从高校这一口径来帮助学生选择和办理校园贷,同时,为了理清其中的多种责任关系,高校还要及时取得与家长的联系,与银行、家长、学生签订好相关的证明或协议,从而形成高校、银行、家长、学生的四级校园贷管理机制,以保证相关人员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和价值观,不仅是帮助青年人建立合理的消费观念,也是敦促学生群体要有建立个人信用良好记录的概念。如果在政策规划上忽视这一点,那么开源之良举也会变成变相培养的行为,在大学生离开校园步入社会后,面对可能会到来的房贷、车贷等,也很可能埋下“老赖”的种子。须知,2009年,银监会发文叫停银行向未满18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正是因为学生群体使用现象严重,家长群体成为还款主力军而导致的。《逼大学生走上绝路的校园贷,其背后的“变形”价值观》 精选七校园贷高利贷本文共5513字,预计阅读时间2分12秒8月15日,20岁的北京某外国语高校的大学生,在吉林老家溺水而亡。家人发现他留下的遗书后,他的手机还不间断收到威胁恐吓其还款的信息。通过其家人介绍得知,范泽一此前曾在多个网络借贷平台借“高利贷”,已累计达13万余元,其中一笔借款数额为1100元,一周后需还1600元,周利息高达500元。6月28日,银监会发布消息称,银监会、教育部、人社部联合下发通知,要求一律暂停网贷机构开展在校大学生网贷业务,并明确退出时间表。但这个消息对于家住兴平市的刘先生来说太迟了,就在当天下午,他22岁的儿子明明(化名)在家中自缢身亡。同样,也是因为校园贷。今年4月11日,厦门华夏学院一名大二女生因陷“校园贷”,在泉州一宾馆自杀。据报道,该女生借款的校园贷平台至少有5个,仅在“今借到”平台就累计借入57万多,累计笔数257笔,当前欠款5万余元。其家人曾多次帮她还钱,期间曾收到过“催款裸照”。这几个案例,发生在今年4月-8月期间。在这之前,媒体也曾报道过几起因校园贷而导致的死亡事件。至于“千元借款滚至26万”、“大二女生被发”裸照“逼债! 借1.25万校园贷,8个月滚成23万”等社会类新闻,一直以来都是屡见不鲜。就在这两天,还出现了“黄冈大学生借4千元校园贷,一年多时间滚到50万”这样的新闻,另外一则,是一个大学生因无力偿还校园贷而被拘禁殴打5小时”的新闻。几乎每隔几天,都会有类似的新闻被爆出,但是要知道,《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已经在6月底颁发,却仍旧时有这样的新闻出现。这其中,有的借贷事件是发生在几个月甚至1-2年之前,但有的就发生在近期,相信就在这两个月,仍旧还有很多平台在从事校园贷业务,因为相关媒体已经做了一些报道。有的校园贷平台响应《通知》确实已转型,但却转成了分期购物继续引诱大学生变相贷款;有的则擦边球推出了校园贷变种“助学贷”、“美容贷款”,甚至有暴力威胁贷款事件的发生;还有的平台,仍在继续为大学生提供贷款。《通知》发布后到现在即将2个月,校园贷们现状如何?且看下文。校园贷平台暗渡陈仓,换个方式继续提供贷款业务6月28日,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加大校园贷监管整治力度,从源头上治理乱象,防范和化解校园贷风险。根据盈灿咨询不完全统计,在之前政策的监管之下,截至日,全国已有59家校园贷平台选择退出校园贷市场,其中37家平台选择关闭业务,占总数的63%;有22家平台选择放弃校园贷业务转战其他业务,占比为37%。原有的校园贷头部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肥搜索引擎优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