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强硬的方式教育出来的重生之做个乖孩子txt,最后都怎样了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42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乖孩子的劣迹》导读与训练
下载积分:500
内容提示:《乖孩子的劣迹》导读与训练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34|
上传日期: 21:23:16|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5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乖孩子的劣迹》导读与训练
关注微信公众号哈佛教育专家哈佛教育专家知孩子,懂孩子,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关注专栏更多家庭教育{&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pay.zhihu.com\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title&:&三岁定终生,这句话并非没有道理&,&author&:&xin-zu-ji&,&content&:&在开始写文章之前,敏敏老师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来自英国的别具一格的调查研究。可能这项调查的时间有些早,但是却不影响我们对结论的判断。\u003Cimg src=\&v2-ac623ef58e3.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28\&\u003E\u003Cp\u003E这项研究发生于1980,结束于2003年,是英国伦敦精神病研究所教授卡斯比与伦敦国王学院的精神病学家们联合进行的,持续时间长达26年。研究对象是伦敦当地1000名3岁的儿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80年,这些儿童3岁。卡斯比教授与他们进行了面谈,通过沟通和调查分析,将这1000名儿童分为五种类型:充满自信型、良好适应型、沉默寡言型、自我约束型和坐立不安型,并对五种不同类型做出了中肯的评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03年,这些孩子26岁,卡斯比教授再次与他们进行了面谈,并走访了他们的亲朋好友。以下是调查结果:\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59e6adfc6d63ca.png\& data-rawwidth=\&613\& data-rawheight=\&429\&\u003E\u003Cp\u003E以上的调查结果显示,这些3岁儿童的言行竟然准确的预示了他们26岁成年后的性格,这项调查让卡斯比教授十分惊讶,并在2005年发表了一场轰动国际育儿学术界的报告演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场报告演讲当然让我震惊了,相信每位家长也会受到触动。因为这项报告为中国俗语说的“三岁定终生”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依据。\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三岁定终生,并不是危言耸听\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1998年,中国第一个早教中心在北京成立,之后我国早教行业发展呈现井喷之势,一发不可收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大家越来越意识到,早教对孩子的影响。“三岁看老”的古语再一次得到应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宾州人类学研究中心潜能开发研习课程、美国新泽西NJIT大学商业管理硕士、台湾天才教育训练讲师刘玉文老师,从事幼教工作十余年,接触与教育的对象从准妈妈、父母、幼儿与青少年,到成人的情绪辅导等。她的育儿观念是,0-6岁孩子的教养,将影响孩子的一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通过查询相关资料,“三岁定终生”的说法是非常有道理的。一般而言,孩子的大脑发育在0-3岁就已经完成了80%,7岁将完成90%。3岁的孩子,不管是说话方式,还是人格性格都已经基本形成。他们儿童不仅听得懂,还会感受大人的情绪,但是却不会表达。这个阶段是孩子不断吸收和累积智慧的过程,家长教给孩子什么,他们就吸收什么。\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fa825abaac9faff9b936c169.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85\&\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孩子的身高增长 关键在3岁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孩子从出生开始,每个月妈妈们基本上都会带去体检,测量身高体重。6个月的时候改成3个月体检一次。时间一天天过去,怀里的宝宝一点点长长,看着那条突出的身高线一点点往上走,妈妈们心情也越发开心了,因为孩子在青年之前的持续长高是不变的主题。\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科学研究表明,婴幼儿期和青春期,是长高的两个高峰期。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身体的生长速度不是匀速往上的。一般情况下,每个人从出生到2岁,大概长28厘米左右,而4个月前、5个月-1岁、1-2岁这3个阶段各完成1/3。\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2岁前,营养摄入对孩子生长的影响远远超过遗传因素,年龄越小越是如此。2岁后到青春期前,孩子每年匀速长5-7厘米,直到青春期第2次加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说,孩子3岁前如果营养不良、疾病或药物缠身的话,将极大的影响一个人一生的身高。\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84ec39e3fe69b9f813d9.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15\&\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3岁决定了孩子以后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语言表述\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去年,我的个人公众号连载了我与孩子之前的趣味漫画。在儿子一年的小红班生涯结束的时候,他回家时带回了一本巨大的Yearbook,上面的每一页,记载了他在小红班的成就与快乐。我感触良多,希望许多年后,我们依然能够找出时间,细细品味孩子成长的每个细节。于是,我将和儿子间的生活趣事都整理了一遍,画成漫画,作为我送给他的人生最特别的礼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些漫画记载了儿子在3-6岁的语言发展过程,对我和孩子来说,都是一生的宝贵财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仅仅是我与儿子的对话充满了趣味性,相信很多妈妈也会在不经意中察觉,孩子说的话越来越幽默,越来越有道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利时心理学家通过观察发现,一个2岁半的孩子通常具有200-300的词汇量,6岁时已经能使用数千个单词了,而这些词汇都是在没人教导的情况下,孩子们自然吸收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美国心理学教授鲍勃·麦克默里认为,孩子学习说话大多是家长不经意中就形成了,正是在这些不被察觉的日积月累,产生了令家长惊异的结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孩子1-3岁期间,已经能够学习多个词汇,而且学习的中等难度词汇比简单词汇多。这就意味着,家长完全没需要为市面上各种声称能提高孩子词汇量的早教工具花费时间和金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作为家长,你最最需要做的,就是抓住这一时期,多跟孩子说话、多读书给孩子听,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但是和孩子说话,家长要尤其注意,同一个人最好使用同一种语言,如妈妈说英语就要一直对孩子说英语,不要一会儿说英语,一会儿说汉语,不然,孩子可能产生混乱感,不知道应该怎么所才好。\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edd9ca696b63.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829\&\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3岁 \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培养\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孩子\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平稳情绪\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strong\u003E性格的拐点\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怕的两周岁——这是很多家长会说的话,两岁的孩子就是一个小霸王,因为两岁孩子开始觉察自我。所以此时家长应该多因势利导地教养他,千万不要太强硬。敏敏老师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我女儿今年两岁多了,我常常耐心地告诉她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且习惯讲正面道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之前也经常听专家们和朋友们提及,两岁多的孩子对最后一个字记忆如新,大人说“不要跑”,孩子们就只听到“跑”,于是跑得更欢。但是,如果你用“安静”、“慢慢走”来代替,就会得到相反的效果。或许这个时期的孩子学会了第一次说“NO”,但是,他们口中的“NO”并不代表真正意义上的“NO”。\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这个时候的小孩,人格性格方面的教养会显得尤其重要,如果孩子在0-3岁时教育不当,就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情绪波动、自我封闭、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更可能引起长大后在与人沟通、情绪忧郁等人际关系问题。\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f64f091606bbf150c4b4.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81\&\u003E\u003Cp\u003E3岁的孩子自我意识比两岁孩子更强,所以要很好地通过有效沟通的方式训练孩子的时间概念,让他学会独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要锻炼独立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练就,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正面引导。你可以和孩子说:“妈妈要上厕所,5分钟回来。”这期间没有具体的时间设置,但关键是,你要让孩子知道你这段时间在哪里,你多久能出现在他的面前。更更重要的是,他知道妈妈讲的能做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然你也可以和孩子说:“妈妈今天要上班,下午6点就回来了。回来了给你带礼物哦!”于是孩子可能就期待着你每次下班回来手里拿着的礼物,他会慢慢形成习惯,以至于你周末不上班,孩子还会不习惯:“妈妈,你怎么还不去上班呢?你什么时候去上班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请家长不要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较,从小多鼓励孩子,让他们在挫折中得到成长。\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2a92fc3a41d296c790ea6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6\&\u003E\u003Cp\u003E卡斯比教授指出,一个人对3岁之前所经历的事情,会像海绵一样吸收。这意味着孩子性格形成和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就在3岁之前。这个阶段的孩子跟随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就将会形成相应的性格。和他朝夕相处的大人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个动作,都会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根深蒂固。\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2:56:28.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2,&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0:56:28+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2},&&:{&title&:&当弟弟弄伤了姐姐,妈妈的不同做法,差别居然这么大!&,&author&:&xin-zu-ji&,&content&:&\u003Ccode lang=\&text\&\u003E  生活中,当家长批评教育孩子的时候,时不时会感觉和孩子沟通很吃力,孩子似乎倔强又叛\n逆。\n\n\n  其实,遇到这样情况的家长,可以冷静思考一下,是不是在问题刚发生的时候,自己的处理\n不够明智,以至于加剧了和孩子之间的矛盾。\n\n\n  今天,敏敏老师给大家推荐一篇文章,作者通过同一件事的两种处理方法,生动地阐述了家\n长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如何合理照顾孩子的情绪,同时又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n\n\n  家长用心留意孩子在生活中的情绪,善于发现孩子内心的感受,很多看似棘手的问题就能迎\n刃而解了。\u003C\u002Fcode\u003E\u003Cimg src=\&v2-b831dfd7cbcc7aef43b556.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9\&\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弟弟在玩悠悠球,虽然妈妈提醒过他在屋子里玩比较危险,可是弟弟丝毫不听,依然在屋里甩来甩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这时候姐姐刚好跑过来,悠悠球一下子打到了姐姐的手上,姐姐的手流血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刚才还上蹿下跳的弟弟立刻变得安静下来,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双手紧张地握在一起,嘴里想说什么又不知道说什么,呆呆地看着哭起来的姐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妈妈闻声赶来,一看姐姐手破了,立刻大吼弟弟:“我刚才有没有跟你说过这很危险?你看看,把姐姐的手打破了吧?你就是不听话,还不赶紧跟姐姐道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弟弟小脸一扬:“谁让她忽然跑过来,我又不是故意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多子女家庭中,很多父母都疲于处理孩子之间的冲突和矛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加剧孩子之间的对立情绪,从而制造更多的隔阂以及矛盾,造成子女之间以及亲子之间冲突加剧。\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所以,多子女家庭更要注重对孩子的情绪觉察,冷静面对孩子们的每一件“小事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案例中的姐姐和弟弟就发生了一件这样的“小事情”:一个玩悠悠球没注意安全,一个被误伤了手,妈妈介入当中进行处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妈妈处理这件事的方法,直接影响着事态的发展。\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ae5ccce5e6e.jpg\& data-rawwidth=\&631\& data-rawheight=\&388\&\u003E\u003Cp\u003E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这件事的责任人是弟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妈妈提醒过他在屋子里玩会有安全隐患,但是他完全没在意,结果误伤了姐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 其次,我们也应该看到姐姐受伤后弟弟的变化。\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  “立刻变得安静下来,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双手紧张地握在一起,嘴里想说什么又不知道说什么,呆呆地看着哭起来的姐姐”。\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  这些变化都是弟弟内心感受到的情绪所发出来的信号,这些变化意味着弟弟感知到自己做错了事情,感知到内疚,所以变得有些手足无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 最后,我们也应该看到,妈妈在处理这件事的时候,犯了一些错误。\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妈妈完全没有去观察此时此刻弟弟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信号,而是直接由着自己生气的情绪去责备弟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刚才有没有跟你说过这很危险?你看看,把姐姐的手打破了吧?你就是不听话,还不赶紧跟姐姐道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这种责备对一个已经感受到自己做错事的孩子来说,立刻激发了他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对立情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于是弟弟瞬间从一个手足无措的做错事的小孩,变成了一个备战状态、开始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理由和借口的孩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谁让她忽然跑过来,我又不是故意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我们常说“恼羞成怒”:“我知道我错了,我很内疚,而你却没看见我的内疚和羞愧,还使劲责备我。于是我的情绪由内疚变为委屈,最后由委屈变为愤怒—即便我有错,我也不该被如此对待!我需要为自己辩护!我才不管我做得对还是不对!”\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上文中的弟弟,就发生了这样一系列的变化。\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4babce7d689e0dc51a48.jpg\& data-rawwidth=\&629\& data-rawheight=\&420\&\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我们知道情绪具备传递性,妈妈对弟弟发火,这情绪会传递给弟弟,让弟弟原本因为事情本身所产生的内疚感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不被理解的痛苦、不被原谅的愤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于是新的情绪控制了弟弟,让弟弟开始进行反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这时候,新的亲子冲突开始产生,弟弟的做法不仅加剧了姐弟间的矛盾,还会引发他和妈妈之间的矛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 而这一切,都源于妈妈没有更好地觉察弟弟所发出来的情绪信号,没有给孩子机会去做出弥补和调整。\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如果妈妈能够有智慧地处理这个事情,可能会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我们假设事情是这样发生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弟弟在玩悠悠球,虽然妈妈提醒过他在屋子里玩比较危险,可是弟弟丝毫不听,依然甩来甩去。这时候姐姐刚好跑过来,悠悠球一下子打到了姐姐的手上,姐姐的手流血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刚才还上蹿下跳的弟弟立刻变得安静下来,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双手紧张地握在一起,嘴里想说什么又不知道说什么,呆呆地看着哭起来的姐姐。\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c1e2efd2bbfb.jpg\& data-rawwidth=\&637\& data-rawheight=\&421\&\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  妈妈闻声赶来,先是认真观察了姐姐手上的伤口,然后看了看弟弟,平心静气地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别光看着,快帮姐姐拿创可贴过来。”\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弟弟像是得到了赦免令,飞快跑去拿了创可贴回来,小心翼翼地跟姐姐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姐姐,我不是故意的,我帮你贴创可贴行吗?”\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  这一次妈妈用心观察了弟弟所传递出来的情绪信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妈妈知道孩子已经意识到了自己错了,这种时候最好的办法不是指责批评逼着孩子道歉,而是让孩子承担责任做出弥补,于是妈妈提醒弟弟“快帮姐姐拿创可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妈妈并没有责备弟弟,而是先让弟弟稳定一下情绪,为他提供了调整和弥补的时间以及空间。\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弟弟自己所产生的内疚情绪,让弟弟非常愿意去跟姐姐道歉,愿意为姐姐贴创可贴,以弥补自己的过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这一切,都是弟弟发自内心去适应他自己的内疚感受所产生的主动行为,这些行为能够促进弟弟和姐姐之间的情感,同时化解矛盾,赢得原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这样的结果,会让一个看似不好的事情变成一个好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这中间发生作用的,是我们成人表现出来的宽容以及理解,我们允许孩子去适应他内心的感受,让他做出正确的选择,获得一次成长体验。\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afe6d916bcb2c45e3627c7.jpg\& data-rawwidth=\&635\& data-rawheight=\&418\&\u003E\u003Ccode lang=\&text\&\u003E  每个人的情绪都是与生俱来的,具备感染性、传递性,且令人记忆深刻。\n\n\n  情绪不仅能够向他人传递信号,还能够帮助我们不断矫正自己的行为,从而适应我们不断变\n化的情绪。\n\n\n  我们每个人都受情绪左右,无论多小的孩子,都有情绪的变化。\n\n\n  我们爱一个孩子,想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就要用心去觉察孩子的情绪,并且尊重和接纳他\n的情绪。\n\n\n  我们要信任自己的孩子,允许他充分体验各种感受。这样,我们的孩子就能健康快乐地成\n长。\u003C\u002Fcode\u003E&,&updated&:new Date(&T02:52:10.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0:52:10+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1},&&:{&title&:&孩子,培养特长,不是为了让你成为专家,而是让你有机会活的更好&,&author&:&xin-zu-ji&,&content&:&\u003Ccode lang=\&text\&\u003E  现在很多家长都会送孩子去学习一到两个特长,一来是培养孩子的爱好;二来也是为了让孩子\n能有一技之长。\n\n\n  不过,对部分家长而言,似乎并没有完全理解培养孩子特长的意义和目的。\n\n\n  这些家长,在与孩子的交流中,也总是让孩子觉得,这完全都是因为父母,自己才不得不学\n习。\n\n\n  而事实上,学习特长的意义要远大于学习一种技能。\n\n\n  今天,敏敏老师给大家推荐一篇文章,作者通过自己孩子的经历,告诉了大家什么才是培养\n特长的真正意义。\n\n\n  不管你有没有让孩子去培养和学习特长,相信这篇文章一定会让你受益匪浅。\u003C\u002Fcode\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孩子的特长都是后天培养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  对于孩子来说,我们只能看到孩子是否具有某种天赋,而无法看到她有什么特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我认为孩子的特长都是靠父母培养出来的。没有孩子天生有特长。\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有些孩子有艺术天分,那是天生的,比如莫扎特,他从小就有音乐天赋,但是他的钢琴特长也是后天父母培养的,他并不是生下来就会弹钢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他的天赋因为后天的培养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因此他5岁写的曲子到现在还是所有学钢琴的孩子必须练习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这样的孩子叫天才,很少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大部分的孩子都是普通的孩子,如果不培养孩子,孩子就没有特长。但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这是需要父母去注意发现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现在很多孩子干什么都坚持不下去,三分钟热乎气,然后就说没有兴趣,这很好理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谁会对一个辛苦,枯燥的事情保持持久的兴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大多数的成年人都做不到,更何况是一个充满好奇的孩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看看那些工作没几年就喊着没有兴趣的年轻人,就知道他们从小就是缺乏耐力和恒心训练的。我估计他们小时候学东西也一定是半途而废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也有很多孩子从小练习各种乐器,绘画或者跳舞,但是真正能够坚持下来的并不多,大多孩子都是半途而废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其实这是大人的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因为大人从思想上都不清楚,到底为什么要让孩子学一样特长,目的是培养孩子什么能力。\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在孩子练习过程中,大人要付出很多的辛苦,就是这个长年累月,风雨无阻的每周上课,很多父母自己都不能坚持,就会嫌烦嫌累。\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我们总说,大人是孩子的镜子,大人如果都不能坚持,都抱怨,孩子如何可以坚持?\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带孩子学琴的时候,就听很多大人抱怨的批评孩子:“我容易吗?每周都要带你来练琴,耽误我很多时间,你还不好好练习,还花那么多钱,值得吗?你要不愿意练,就不要练了。”\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a90e06eeea12ca137acac.jpg\& data-rawwidth=\&639\& data-rawheight=\&423\&\u003E\u003Cp\u003E  大人说这种话,孩子会怎么想?\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他们一定想:本来我就不想练,还不是为了你们,是你们逼我学这个没有意思的东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作为孩子,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为什么大人要让他们学这个。\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甚至大人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要逼孩子学这个东西。很多父母都是看人家孩子学,然后就让自己孩子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至于学习的目的是什么,父母自己都不清楚,怎么能怪孩子不能坚持呢。如果一个人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一件事情,他怎么可能会坚持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要知道这个世界没有人会主动地喜欢地去做很辛苦,很枯燥,很需要耐力去完成的事情。\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因此大人的这种思想传达给孩子的,就是大人本来也不耐烦,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让孩子学,因此孩子很高兴放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这个时候大人就会以给孩子自由,实则是大人不愿意给自己找麻烦的心态,放弃了对孩子培养自我控制能力和毅力的机会。\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a62c7ecc930.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4\&\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 大人要明确让孩子学习的目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  我和所有学习钢琴的孩子的父母一样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众所周知,学钢琴就是非常艰苦的长时间的事情,家长要为此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孩子要付出很多耐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就是李云迪,朗朗小时侯都厌烦过练习钢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早就做好了和孩子一起锻炼毅力的准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知道学习钢琴很枯燥,一个小练习曲,一弹就是好几个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因为我自己小时候学过手风琴,我想过程大同小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所以我从来不抱怨,也不嫌烦,但是我从来不陪女儿练琴。\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开始我不要求她要弹得好,我只要求她要完成老师留的作业和每天保证必须弹半小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从来不喝斥她,也不纠正她。因为有老师,老师说话比我管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我就负责监督她的时间和监督她上次老师指出的缺点改正了没有。\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还有就是不管刮风下雨,我们从来没有缺过课,我就是要让孩子体会,我做事情是很认真的,因为我要感染她懂得什么叫认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每次老师给她上课,我都在旁边认真地作笔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让她感觉到我很重视这个事情,也很尊重老师,这样她自然也会重视老师的意见和批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当她受电视节目诱惑,而想放弃练琴的时候,我就给她讲道理,告诉她学会控制自己以后有什么好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不管她是否能够听懂,我就是在她不能控制自己,或者不想控制自己的时候,耐心的给她讲道理,不厌其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我会用讲道理的时间拖延她的欲望,直到她欲望消失。然后我告诉她,其实不是她不能够战胜欲望,而是她需要一个方法学会当欲望来临的时候如何控制自己。\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94dd1b251aee859f12f6ac.jpg\& data-rawwidth=\&637\& data-rawheight=\&419\&\u003E\u003Cp\u003E  当她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会给她讲任何事情都不是随便可以成功的,都是需要付出比别人多的努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会用我的经历告诉她,我是如何努力的,是如何战胜诱惑的。我在慢慢的培养她的自我控制能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我明确地告诉她,我不是想把她培养成一个钢琴家,我就是要培养她懂得学习一样东西从不会到熟练甚至到成功是一种什么体验,什么感觉,需要付出什么样的辛苦,要忍受什么样的寂寞和枯燥,要如何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和情绪。\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因为这些东西在以后她的生活中只能不断出现,这才是以后她最需要和别人竞争所具备的一种强大的内心支持和竞争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这样的教育从她开始学钢琴6岁开始,我从来没有停止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即使我在她钢琴8级,10级的时候,带她参加比赛,我都告诉她,比赛结果不重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重要的是我要让你知道,你拥有了资格,而即使这个资格也是你自己用了这么长时间奋斗出来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通过这个比赛,我还想让你知道一件事情,就是你看看这些参加比赛的孩子,你就知道,如此努力的人不是只有你一个,什么时候都会出现比你还强的人,因为他们比你还努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当我孩子得了一等奖的时候,我除了为她庆祝,我首先问她:“你自己为自己的荣誉和成功高兴吗?这就是你努力的结果。你通过练习这么多年的钢琴现在得奖,你有什么体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我要让她自己说出来,人的成功必须要付出努力这个道理。这是我对她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的过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不是要让她只为自己成为第一名高兴,我要让她为自己的努力和成长高兴。\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要让她知道,她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她自己得到最大的快乐。而不是为了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告诉她,如果你能够发扬这种练习钢琴的毅力和体会,她以后的生活中不管干什么都会得到更多的成功和认可。\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为了培养孩子一种生活能力而去学习\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我要说的是,我们不是为了培养孩子一种特长而让孩子去学什么东西。我们是为了培养孩子一种生活能力而去学习。\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b51dd6a406eaf6a800fffa2f7a329ee7.jpg\& data-rawwidth=\&637\& data-rawheight=\&429\&\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学习一种特长是培养手段,而不是培养目的。\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不一定孩子学的特长越多竞争力越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而是我们要在培养孩子拥有一种特长的同时,培养孩子克服困难,抵御诱惑,战胜不良情绪,提高自己的做事的毅力等等一些做人的优良品质。\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因为这些特长也许并不能成为他未来工作的竞争力,只有他拥有别人没有的品质那才是他能够继续努力,能够学会独立解决问题,抵抗诱惑,能够控制自己,能够最终在他所从事的领域中成功的主要能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一个人能够成功,不是要具有某种特长,而是具有某种成功的素质,而这种素质的培养可以通过从小对孩子培养特长开始。\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当然更需要父母对自己的自我约束能力和严格要求。\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一个没有自控能力的父母也无法培养出一个有自控能力的孩子。言传身教永远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其实,我并不赞同让孩子小时候随心所欲的快乐自由,什么都不管不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那种看似放任的教育,其实是家长的自我懈怠。\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教育孩子应该是一种外松内紧的方法,可以放任孩子的天真行为,但是不能放任孩子的思想教育。\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那种只抓学习不注意思想教育的方式,看上去严格,实际上是放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主张让孩子小时候就懂得要学会控制自己,要学会坚持,要培养自己的耐心和耐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只有从小接受这样培养的孩子,长大才会能够很好的控制自己,很好的安排时间并合理的运用时间,很好的排解自己心中的不良情绪。\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因为这一切,从小在他坚持学一个东西的时候,都已经遇到过了,并在大人的指导下很轻易的就可以渡过。\u003C\u002Fp\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  注重孩子内在魅力的培养\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  小孩子是建立良好习惯和条件反射最容易的时候,为什么现在大人改变很难,可是小孩子就很容易?就是因为孩子可塑性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个从小思想被教育好的孩子,根本不用担心他的学习,他的与人相处的能力,因为他已经很懂如何自我控制,如何合理的管理时间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因为大脑是支配人言行的中枢指挥系统,只有这个系统建立的好,不断地给予完善,整个人的言行才能表现出合理和有目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一个孩子要想成为一个健康的人,首先要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而这是靠精神内在所支持的。这也是女孩子长大以后的魅力所在。\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有才华和有人格魅力是两个概念。因此我们做父母的不能光把眼睛盯在注意培养孩子的才华上,而忽视在这个培养过程中更重要的孩子内在魅力的培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一个有才华的人不一定会做人,不一定拥有正确的三观,因此不一定有成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过去很多科大少年班,或者历年的高考状元,最后在社会中都了无声息了。他们当初都是有才华的人,但是因为缺少一个系统的正确的思想教育,因此沦入平庸。\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但是一个会做人的人,一个拥有正确三观的人,很容易有成就并人格完整。\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认为给孩子自由是心灵上的不是形式上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循循善诱,把孩子当成一个主体的人去对待而不是一个自己的附属品,不要动不动就是喝斥打骂孩子,过分发挥大人的控制欲,或者干脆娇纵放任。\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这都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培养不负责任的表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孩子需要受大人控制这个没有错,否则法律就不会规定18岁以前的孩子需要大人监管,就是因为这是培养孩子的阶段,而培养的过程也是大人可以合法控制的过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但是父母不应该滥用控制权。该控制的不控制,不该控制的瞎控制。\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9f9cc0babdd386a84b1c7.jpg\& data-rawwidth=\&641\& data-rawheight=\&417\&\u003E\u003Cp\u003E  比如培养孩子学习一样东西要善始善终,这就是需要大人监督和控制,而很多父母都不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而不该控制的,比如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多大人却过分控制监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其实孩子学习不好,与从小没有好好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关,这其实是大人的错误。\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而大人却把自己教育疏忽的错误追加到孩子的成绩上去指责孩子,这就是不合理控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这造成看似表面上放纵了孩子,给了孩子表面的自由,但是孩子的心灵并不自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而如果培养了孩子一个良好的思想品质,孩子心灵上就会自由,因为她知道她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大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因此她就不会在乎吃苦,枯燥,也不会逆反,因为她认为大人没有控制她,而是她自己为自己做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而大人能做的就是在一旁指导她,支持她,鼓励她,让她感觉父母就是她的拉拉队,是她可以交心的好朋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 因此给家长的建议就是好好想想,如果你的孩子有注意力集中的特点,去找一个可以发挥这个天赋的特长去培养她,比如下棋,训练他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等等。\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关键是你要明确目的,不是为了让她成为一个什么特长专家,而是要培养她成为一个有生存竞争力的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3:09:3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likeCount&:4,&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1:09:34+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likesCount&:4},&&:{&title&:&请重视和孩子一起就餐,因为这是父母能给的最好教育!&,&author&:&xin-zu-ji&,&content&:&\u003Cp\u003E一家人围着饭桌吃饭,很多中国家长就喜欢在这时对孩子进行教育,甚至有些家长是紧抓住饭桌时间对孩子“盘问”,往往这顿饭吃得非常别扭,吃的是“气饭”,硬生生地把属于家庭一抹亲切美好的时光,扼杀在我们迫切要教育孩子的心情中。这种现象,其实在国外也存在。\u003C\u002Fp\u003E\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我经历中,也有一些孩子很怕靠近饭桌和大人就餐,因为家长喜欢大讲道理,大谈教育,孩子都怕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常说,一顿餐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教养,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的是,一顿饭可以看出一家人是否和谐幸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从饭菜的准备,开吃,到最后收拾,一家人之间聊点什么,如何互动,氛围怎样。这都是一家人是否相处和谐,是否幸福的最真实的缩影。\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img src=\&v2-f413fdc27aed10d9c7bf9da200f464d4.pn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405\&\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和孩子就餐是联络彼此感情的良机\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先生被贴上“好父亲”的标签,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奥巴马曾说,在第一次进行总统竞选时有件事是让他无比自豪的——在长达21个月的选战中,他没有错过一次孩子的家长会。第一夫人米歇尔曾在演说中也谈到丈夫奥巴马,至今仍每晚和女儿一起吃晚餐,耐心回答她们的问题,为她们在学校交朋友的事出谋划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位父亲,很让人感动,是因为日理万机的总统先生,即便再忙,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孩子需要他的重要时刻,他总能出席,他都记得孩子的需要。\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7bee718ffe.jpg\& data-rawwidth=\&884\& data-rawheight=\&589\&\u003E\u003Cp\u003E其实,我们和家人孩子没能一起愉快就餐,错过的是家人之间联络感情的最好方式,更是错过家长和孩子培养感情的最佳时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工作忙不是借口,如果你真的很忙,无法做到每天和家人孩子一起晚餐,那就尽量多创造机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晚餐赶不上,早餐也可以,或在晚上抽出10分钟作为家庭点心时间,一起聊点轻松的话题都可以,又或者出门时的户外家庭野餐也都很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什么时候吃,吃什么,在哪里吃,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一家人多多在一起,珍惜和孩子就餐共享轻松的亲子时刻,联络彼此的感情。\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2a28ba5fd4fdc0f8e129d.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562\&\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和孩子一起吃晚饭是最好的教育\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美国最佳教师雷夫不管学校有多忙,都会尽量和孩子们一起吃晚饭。在雷夫看来,一天中的晚餐时光是最好的亲子时间。他想给父母提的第一条建议,就是每天一定要和孩子在一起吃晚餐。而且,雷夫也认为,一起吃晚餐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事实上,真正懂得珍惜和孩子一起吃饭的时光,有这个意识的家长通常不会在饭桌上对孩子一味说教而忽略孩子的感受,他们更多是把饭桌时间作为交流的时光。他们只谈轻松愉快的事,让就餐变得没压力。\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cefd9c0d98b59ab05bfd.png\& data-rawwidth=\&556\& data-rawheight=\&358\&\u003E\u003Cp\u003E譬如问这些愉快的问题:“今天有什么事让你觉得很开心呀?你今天学到了什么?今天什么事让你笑了?”总之,让吃饭时间轻松快乐。家长抱着这样的心态和孩子交流,这才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雷夫更是建议让孩子参与到这种交流过程当中,家长可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多抽点时间,放学后或者用餐的时间和他们在一起。一旦你了解他们的想法,对他们的未来之路也就能了然于心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反之,如果你执着于在饭桌上说教而不是交流的话,那孩子通常是低着头吃饭,心里堵着气,你教育的话语也并没有产生多大效果,孩子口中答应着,心里实则反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可以说,和孩子就餐是家庭教育的最好时机,而且无论任何时候,只有在孩子心态开放的情况下,交流更有效,教育才有意义。换而言之,家长放下教育孩子的迫切想法,只是和孩子平等交流,给孩子表达的机会,此过程中就会得到你想要的教育效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r\u003E\u003Cstrong\u003E家长在餐桌上应该怎么做?\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a0dc62f0889e4ccafad8e1e0ef0caa0c.png\& data-rawwidth=\&632\& data-rawheight=\&425\&\u003E\u003Cp\u003E现在不少家长有这样的感触,孩子越来越不听话,越来越难教,尽管家长千方百计学习许多的方法或理论,想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然而,并没有什么效果,甚至有些孩子不但不受教,还顶撞父母,让父母很是生气。\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样,孩子就更谈不上懂得孝顺父母了,父母也难以享受亲子之乐,和孩子建立一生的友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原因在于,在生活当中很多家长虽然注重教育,但却忽视教孩子做人,而这恰恰是教育的根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和孩子一起就餐是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好时机。与其在餐桌上和孩子讨论成绩功课,不如和孩子进行平等交流。此外,家长还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做,让饭桌上的教育使孩子终身受益!\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1、餐桌上示范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4b968e1d9d451174dded8db52c534270.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0\&\u003E\u003Cp\u003E国学教育的经典《弟子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教我们做人以孝为先,学文则是辅修的课,在其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今,我们的教育舍本逐末,追求成绩,开发潜能,却忽略教孩子如何做人。这是不清醒的颠倒的教育,又如何能让我们的孩子获得智慧?倘若没有完善道德品行,谈何培育智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许多大人疼爱孩子,饭桌上好吃的都是留给孩子吃,问十个人,十个人也说给孩子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新加坡女作家尤今曾在书中分享她的观念,通过在餐桌上的举动,她对孩子进行了无痕教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她跟她的父母亲一起吃饭,好吃的一定给她父母吃。因为父母挣扎了大半辈子把她养大,已经到了风烛残年,可以看到他们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她把所有最好的东西给她父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此,尤今和孩子吃饭时,在餐桌上她让孩子们看到她是怎样去对待自己的父母,以身作则告诉她的孩子,父母是最重要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父母不跟她同桌吃饭,她一定让她自己选最好的东西吃,在饭桌上宠我自己。为什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因为尤今觉得,不能让孩子们觉得他们是家里的王子和公主。她要让孩子们自己明白,大人是家长,钱是家长赚回来的,你以后的日子长得多,你要吃什么东西,你可以去挣回来。\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2、餐桌上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c309b8f6a7ffcc121a1c9d.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66\&\u003E\u003Cp\u003E在物质丰富的今天,不少孩子都不懂得珍惜和感恩。在学校食堂,经常会看到学生将整碗白米饭洒在一地,却毫无珍惜之心。作为父母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其实,餐桌是最好的课堂。而且由这种生活常态中的感恩,迁移到社会及工作的方方面面,对人生大有裨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韩国家庭饭桌上的氛围,通常让孩子不知觉中懂得感恩:在家中年纪最小的孩子,每次吃饭前,都要忙忙碌碌地按从老及幼的顺序给屋内的人盛饭端饭添饭,完毕,还得目不斜视,正襟危坐,恭恭敬敬地对饭桌上的长辈们说:“谢谢你们给了我这么一顿丰盛的饭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韩国的孩子吃饭时是一种感恩的表情,他们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感恩。常怀感恩之心的孩子,会珍惜今日生活来之不易,会知足常乐,这也是幸福的源泉。\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u003Cstrong\u003E3、餐桌上的好习惯让孩子关注健康\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a34b272dabf05f5a6db56.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30\&\u003E\u003Cp\u003E也有很多父母不和孩子一起吃晚餐,或者他们在吃晚餐的时候看电视,有时家庭成员还在自己的房间里吃晚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在此建议父母珍惜陪孩子就餐的时光,不接电话,不看手机,不看电视,吃饭时好好吃饭,为孩子做好榜样,这也有助于培养孩子更好的社交礼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餐桌上,也可以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食物,但不要说教或强迫他们吃。让孩子从小知道要关心自己的身体感受,注重健康的饮食,养成就餐的好习惯,在孩子一生中这很重要。\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此外,就餐前后,还可以让孩子帮忙做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放餐具,关电视机,倒水,清理桌子等等。大量研究表明让孩子分担家务,既能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责任心和领导力,还能积极增进亲子关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千万不要小看和孩子一起吃餐饭。据\u003Ca class=\&\& href=\&http:\u002F\u002Fwww.xinzuji.com\u002Finstitute\u002F358.html\&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密歇根大学\&\u003E密歇根大学\u003C\u002Fa\u003E研究发现,孩子与家人共餐的时间量成为预测他们学术表现和行为问题的最大单项指标。他们还发现,与家人共餐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力超过了在校学习,课外运动及宗教活动的影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另外,提醒家长们,从和孩子就餐这件事上,孩子能够从原生家庭的交流互动模式中学习,和积累经验,未来他们的家庭也深受影响。所以,请您重视并珍惜和孩子一起就餐的亲子时光,因为这才是您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7:33:47.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5:33:47+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pic2.zhimg.com\u002Fv2-cabeb9fb7f50d0a06e0d_r.jpg&,&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title&:&春节特辑:幸福取决于有意识的思维方式,试下这10种改变!&,&author&:&xin-zu-ji&,&content&:&\u003Cimg src=\&v2-816ef054a144c2b7897da90e.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667\&\u003E\u003Cp\u003E“什么团团转?皆因绳未断。”烦恼就像绳索一样。\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没有智慧的人生很苦,如果我们总是被诸多烦恼纠缠,身不能轻,心不能安,也就难以品尝出人生幸福的甘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烦恼如绳索,要用智慧之剑斩断;烦恼又如尘埃,层层覆盖,遮住我们的心性,要用智慧之光摧破,做出改变,才不会为无明烦恼所淹没。\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学做智慧型的父母,先要让自己心中有着光明,你才能温暖你的孩子、爱人及家人朋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生命就像一条河,自身和谐是上游,婚姻和谐是中游,亲子和谐是下游。上游、中游、下游都是紧密相扣的关系,上游不清澈,下游一定不会清澈,幸福的家庭从来离不开这三个和谐。如果搞错了这个先后顺序,我们的人生就会 “错漏百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据风靡全球的\u003Ca class=\&\& href=\&http:\u002F\u002Fwww.xinzuji.com\u002Finstitute\u002F2.html\&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哈佛大学\&\u003E哈佛大学\u003C\u002Fa\u003E《幸福课》这门课的教授认为,幸福取决于有意识的思维方式。所以,学做有智慧的人,拥抱幸福,从改变思维方式开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2017,迎来崭新的一年,但愿您可以尝试如下这些有意识的思维方式,为自己和家人做出些许的改变,让幸福亲近你!\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ce00a633cfdca4584a9ddb.jpg\& data-rawwidth=\&680\& data-rawheight=\&458\&\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自身和谐篇——学会感恩与转念\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1、家和万事兴,自检一下今天我生气了吗\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人在生气的时候,理性会下降,自己说出什么话和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人都很难控制。\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生气会又成为一种习惯,总爱生气的人,连鸡毛蒜皮的事都能找到发火的理由,一点就着。\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生气,不仅家人受不了你,而且你是在给自己加上紧箍咒,令头疼烦恼的事情随之而至;冲着孩子生气更是给孩子加上了无形的紧箍咒,扼杀孩子的灵性和智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家和万事兴,莫要生气!有话好好说,让心多一分柔软,所谓“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我们每天原谅自己这么多次,那就多原谅别人吧! \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2、放下傲慢,把别人当做观照自己的镜子\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多人都不会承认自己有着严重的傲慢习气,好为人师,爱向别人讲道理,想去要求别人,讲给别人听,却不知道去观照自己。如果转过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以这样的态度去生活,看许多事情也就都顺眼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3、有了情绪不是需要出口,而是要学会转念\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多人会为自己的情绪找各种出口,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将它发泄出来。比如,有父母把工作上的一些情绪带回到家中,明明孩子没有做错什么,但她就是冲着孩子发脾气。这就是在孩子的身上找发泄情绪的出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了情绪,如果向外寻求寻求发泄的出口,我们容易伤害到别人。所以,当情绪来了,要学会转念,坏念头转过去,好念头占上风,就相安无事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别人对你不好时,你要转念,要先对别人好上5分钟;当你发现不能忍受的事情,你要转念,要感恩它来为你打开心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你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你要转念,把它当做受苦,受了这苦,也就了却这苦,就这样跨过去你的心就平缓了,不然你会在这件事纠结,把自己绑在这事上,总觉得很难过!\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ec9689fa58a.jpg\& data-rawwidth=\&959\& data-rawheight=\&597\&\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4、停下来品味一份宁静,感受空杯心态\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个杯子,可以装水,可以装石头沙子,还可以养殖鲜花。我们的心就像这只杯子,如果装了很多烦恼,就占据了很多空间,留给幸福的空间也就少了;把烦恼倾倒出来越多,杯子越空,能够装上其他的也就越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谓“空杯心态”,心越是诚敬虚空,它所接纳的就越多,所感受到的就越纯粹;你若装下更多的宁静,就能更深刻感到到心安和幸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5、试着感恩你的家人,坚持一段时间看看\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起初,你可能是有所求才去感恩,比如,为了能让自己好受些,有意识的要求自己要学会感恩事情,感恩家人,对自己说他们都是来帮助我成长的,我要感恩。你会发现坚持一段时间后,这种感恩的心态会慢慢养成,不再是为了什么才去感恩,而是变成自然流淌的一种真性情。这个改变的过程或许很难,需要你结合转念来练习。\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87a31186edde75eadf3c0.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625\&\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u003Cstrong\u003E亲子和谐篇——学会尊重与赏识\u003C\u002Fstrong\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1、试着把自己的价值观深藏起来\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知道家长有没有思考过,所看到孩子身上的那些问题是否真的存在?我们看到的、听到的,甚至触摸到的,常常只是被我们的价值观建构出来的结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当你发现孩子的问题时,请克制一下先不去说孩子;发现第一个问题,不说破,发现第二个问题,不指出;等到你发现第三个问题、第四个问题时,再决定和孩子提出来。那么,此时你向孩子提出那个问题时,你也会发现前面其他几个问题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啊。换句话来说,我们的孩子可能没有那么多的缺点或问题,只是我们的价值观把它照出来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2、把你眼中的不完美换成提醒\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伤了孩子的自尊,就和孩子有了或多或少的隔阂,这样你想和孩子有更亲密的感情就更难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请让孩子像孩子一样成长,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允许失败,用包容的心态对待孩子的不完美,不要直接否定他,而是提醒他,如果他能那样做进步会更大。\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3、把你的要求换成沟通和商量\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如果家长对孩子有所要求,可以换一种方式,和孩子做朋友,进行同频沟通,让家庭教育变得更民主,让孩子有更多的表达权和选择权。\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b182bd35839cbf1c12d6b6b5d417ef7a.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630\&\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4、让饭桌的时光变得轻松无压力\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把饭桌上对孩子说教,换成交流的时光吧,只谈轻松愉快的事,让就餐变得没压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譬如问这些愉快的问题:“今天有什么事让你觉得很开心呀?你今天学到了什么?今天什么事让你笑了?”总之,让吃饭时间轻松快乐。尽量让孩子参与到这种交流过程当中,这样家长就可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的喜怒哀乐。所以,多抽点时间,放学后或者用餐的时间和他在一起,一旦你了解孩子的想法,对他的未来之路也就能了然于心了。这也就是父母在饭桌上能够给孩子的最好教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5、给孩子多一分肯定和赏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所罗门群岛,原住民要砍伐树木的时候,他们不会直接把树砍倒,他们只会聚集在树木周围,大声咒骂,咒骂那棵树,过几天,那棵树就会枯死了,它自己会孤独死掉。”\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当家长总是看到孩子的缺点时,那么孩子活脱的生命灵性也会变得日渐暗淡,关闭了心门孤独凋零。好孩子都是被赏识出来的,家长要相信孩子今天的缺点,也会成为明日的优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请给孩子多一分肯定。父母赏识的目光,将会让孩子犹如大树一样获得爱的滋养而茁壮成长,也只有让孩子在打开心门的状态下,生命的潜能才能大大地被激发出来。\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2:12:46.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0:12:46+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title&:&敏敏老师:最好的妈妈是让孩子骄傲的妈妈&,&author&:&xin-zu-ji&,&content&:&\u003Cblockquote\u003E\u003Cp\u003E  前不久,我在被誉为中国女性\&TEDTalks\&的《遇言不止》上做了一次专场演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在演讲中,我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最好的妈妈是让孩子骄傲的妈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下面,一起来看看我在这次演讲中具体谈到了哪些内容吧!\u003C\u002Fp\u003E\u003C\u002Fblockquote\u003E\u003Ccode lang=\&text\&\u003E “ 哈佛不是一个目标,而是每天做到自己范围内的最好才是目标。当每个小目标都做到最好的\n时候,被哈佛录取,或者被其他机会选择就是水到渠成。”“\u003C\u002Fcode\u003E\u003Ccode lang=\&text\&\u003E 如何做到一边创业还一边生了两个娃呢?\n\n  首先当然是够拼,我在香港医院刚刚生完宝宝就在产床上回复邮件了。\n\n  还有就是提高效率:\n\n  1)我有一个每天必须完成的\n\n  2)在to do list中,我还有一个优先完成排序;\n\n  3)把家安在离办公室非常近的地方,减少通勤时间成本。\u003C\u002Fcode\u003E\u003Ccode lang=\&text\&\u003E 我并不是在说成功,而是在说:“ 这盛世如你所愿,假如你希望更优秀。”\u003C\u002Fcode\u003E\u003Cimg src=\&v2-d21f1f8294.jpg\& data-rawwidth=\&604\& data-rawheight=\&397\&\u003E\u003Ch2\u003E 敏敏老师演讲全文\u003C\u002Fh2\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  大家好,我叫曾敏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也是一名女性创业者。本科毕业后我去了美国哈佛大学,在那里读了个硕士,还写过两本书。一本叫《哈佛札记》,另外一本叫《十年-一个哈佛女孩的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哈佛毕业后我在世界上许多地方工作折腾了好几年,包括美国、北京、深圳、新加坡、瑞士,后来在香港做金融做了两年决定创业,从2009年到现在,一创业便是7年。\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fdebf98fb83b7cff6f84d.jpg\& data-rawwidth=\&606\& data-rawheight=\&593\&\u003E\u003Cp\u003E  现在许多人谈起我的时候,其实他们最佩服我的一点,并不是我读过哈佛,不是我的公司做的比别人强,而是\u003Cb\u003E,这个女人,居然一边创业,一边还生了两个娃。\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今天我在这里,其实不打算讲太多感悟和道理,我只想和大家分享两个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第一个故事,是我在怀我们家老大PAYSON的时候,当时是2010年,我刚刚开始创业第二年,当时公司只有三个人,包括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怀孕的时候非常纠结,一个是因为第一次怀孕,反应很大,非常不舒服。二个就是因为这些各种不舒服,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的正常工作,特别是在公司初创期,自己就是唯一的主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但更麻烦的是,那时候公司的知名度其实就是我个人的知名度,\u003Cb\u003E所以客户其实都是因为我来的,而我又怀孕了,当时基本没有人相信我能够在生完孩子后继续工作。\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说起来有个笑话,一个认识我的家长,本来是打算找我做申请的,后来听说我怀孕了,来找我的时候,怀孕的时候人不是会感觉很热么,加上是夏天,我挺着大肚子汗流浃背地给他分析了一大通如何制定申请策略,\u003Cb\u003E结果对方听完后,看了看我,留下了两罐燕窝,说,你好好养身体,就再也没来找我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这种客户的不信任让我非常失落,加上怀孕的各种反应,我当时一点都没有体会到马上要当妈妈的喜悦。我甚至很担心,要是孩子出生后,更加占用我的时间和我的精力,那我怎么办?\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cc91d0f88238df95cfe88af.jpg\& data-rawwidth=\&608\& data-rawheight=\&345\&\u003E\u003Cp\u003E  我曾经有个学霸女同学,本科进了北大,然后在美国读了个博士,我曾想,如果世上要是只剩下一个女强人,那一定是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可是后来她在美国结了婚,生了一个娃,又生了一个娃后,就再也不提事业两个字了。无论是微博、微信、FACEBOOK,永远都是两个孩子的衣食住行。\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身边有太多和她一样的女性朋友\u003Cb\u003E,一旦有了孩子,孩子就是生活的全部重心,所以我非常担心,我的生活,我的事业,都要随着这个新生命的诞生而结束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cee7266209.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771\&\u003E\u003Cp\u003E  这是第一个故事,但它没有结束。在继续故事的下半场前,我想先给大家讲第二个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当年在香港做金融的时候,被派到新加坡培训工作了一段时间,那会我们是一组人,里面的同事有来自香港的,台湾的,新加坡的,还有瑞士的。\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其中有一个男同事,叫MENGKEET,是一个新加坡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们同事里,豪门二代特别多,这个首富那个首富的孩子挺多的,有一位印尼的同事,每天开一部不同的兰博基尼超级跑车上班。\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在同事中MENGKEET一点都不起眼,虽然他毕业于沃顿商学院,但是无论是他的穿着还是他的出行,根本都看不到牌子。而且他虽然是新加坡人,却从来不开车,和我们一起坐公司的班车同进同出。\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020a3c67d2e.jpg\& data-rawwidth=\&605\& data-rawheight=\&743\&\u003E\u003Cp\u003E  培训到一半时间的时候,有一天,他给大家发出了一个邀请,请所有同事,30多位一起,到他们家吃晚饭。那天晚上,到他们家的时候,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u003Cb\u003E这辈子我也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豪宅。\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举几个例子:他家里的其中一个游泳池,应该和最豪华的五星级酒店里的泳池也差不多了。地上随随便便一个大概1平米的小地毯,就价值好几十万新加坡币。其中的一个饭桌,不仅是玉石雕的,一问,这是当年郑和下西洋时给带过来的古董。\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然后我才知道,原来我这位MENGKEET同事,\u003Cb\u003E他的爸爸,掌管了新加坡的电网,而且家族产业极其广泛,是东南亚一个著名的富豪。\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但他的爸爸妈妈也非常非常低调,妈妈开了30年的车,还是一辆看起来很普通的丰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家里没有一部电视,因为孩子们小时候,一家人都在饭后静静的坐一起,念圣经,读书,分享。\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591b85a6be79aa458f7b6.jpg\& data-rawwidth=\&601\& data-rawheight=\&764\&\u003E\u003Cp\u003E  MENGKEET从沃顿毕业,他的妹妹,刚从剑桥大学毕业回来,正在使劲地自己四处投简历,希望当一名记者。他还有一个哥哥,是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教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后来我知道,\u003Cb\u003E他哥哥是个盲人。家里为此看了无数的医生,最后宣判的结果就是,无药可治,而且最适合他的职业,就是盲人按摩师,或者让家里给养起来。但结果呢?哥哥最后不仅成就了自己,成为了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教授,还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学生。\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忍不住问MENGKEET,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家三个兄妹都这么出色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他告诉我,从小到大\u003Cb\u003E,父母从来没有教过三兄妹什么,他们只是默默地用行动去告诉大家应该做什么。\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母亲的坚持工作,父亲的拼搏,全家人对于精神而不是物质的追求,都在不断的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哥哥,妹妹和自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那个夜晚,对我而言,\u003Cb\u003E最大的收获,不是见识了世界上少有的豪宅,也不是领略了满屋子的古董和宝贝,而是明白到了精神的力量,对于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竟是如此巨大,特别是来自父母。\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二个故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在怀孕初期的不适过去后,我渐渐适应了怀孕这个过程。在一个晚上,我如往常一样进行散步运动的时候,突然想起了我的MENGKEET同事和他的爸爸妈妈,还有许许多多中国的爸爸妈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 对于大部分中国父母而言,我们一辈子就是为了孩子而活着,每个家长都希望将来以自己的孩子而自豪,所以不惜牺牲自我,去换取孩子的成就。\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忍不住想,如果每一代人都这样,那我们又如何让我们的父母为我们而骄傲呢?父母的牺牲就会带来最好的教育吗?\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所以在那个夜晚,我彻底想明白了自己的未来,我要当个好妈妈,我也要当个好的创业者,我希望用努力的精神,去影响孩子的成长,让自己成为他的榜样。\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e47a46abadd.jpg\& data-rawwidth=\&606\& data-rawheight=\&408\&\u003E\u003Cp\u003E  2010年底,我的第一个孩子出生了。\u003Cb\u003E直到进产房前那一刻,我仍然在查收工作邮件。\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是在香港生的孩子,我在的医院每个病床还配了台电脑,\u003Cb\u003E所以麻醉过后,我可以稍微起身的时候,就开始收发工作邮件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那一年,美国有一所著名的寄宿学校叫St.Alban’s,他们只从中国大陆录取了一个学生,而他,是我的学生;2014年,我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了,这一年,美国前五十的寄宿中学录取的中国学生里,我们已经占据了30%的份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同时,新的公司新足迹也开始了运行,我还在哈佛大学成立了本科奖学金,去帮助更多的亚洲学生。\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99d750e30ea59efbc14b81f.jpg\& data-rawwidth=\&599\& data-rawheight=\&700\&\u003E\u003Cp\u003E  因为设立了这个奖学金,哈佛大学给我寄来了许多的纪念品,但我唯一能记住的,是他们寄来的一封感谢函里的一句话。\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这句话是这么写的:\u003Cb\u003E这个奖学金,将使得那些因为经济无法继续学业的年轻人得以完成学业,并在他们离开哈佛的时候做好准备,去改变这个世界。\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没有因为怀孕而中断一天的工作,相反,我的事业越做越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不仅如此,我还坚持运动,虽然不能和朋友圈里晒个10公里全马半马的朋友们相比,但我起码做到了一周坚持运动3-5次,还请了私人教练帮我提升肌肉力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 因为我希望孩子眼里的自己,是美丽的,健康的。\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21128ccab20a901092eff8.jpg\& data-rawwidth=\&617\& data-rawheight=\&408\&\u003E\u003Cp\u003E  而在工作和锻炼之余,我也很努力地去做一个好妈妈。\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 我一直在坚持写的育儿日记,先是记录老大的成长,现在是记录两个孩子的生活,已经写到第100篇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儿子现在正是有很多好玩的话语的时候,所以我记录了每一段和他有意思的对话,并且做成了漫画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还在Instagram上偷偷地设立了一个私人账号,只用来放闺女和儿子的照片,配图说话,记录他们的成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 虽然很忙,但是我一定会积极地去计划家庭的旅行,带上孩子,去看这个世界,去思考去感受一切新奇好玩的事情。\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e456e147be7e76211ac3d.jpg\& data-rawwidth=\&592\& data-rawheight=\&659\&\u003E\u003Cp\u003E  儿子虽然还有许多的缺点,但是在我的眼里,他正直善良聪明,而且在我问他,你将来要去哪里读书啊?他会说,我要去妈妈的学校!然后我问,那是哪一所呢?他说,我忘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虽然孩子根本不知道哈佛是什么,但是他知道妈妈很棒,我觉得就够了。\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现在孩子们还小,等他们都上了小学后,我的挑战会更大,因为那时候不仅仅是要引导他们思考,还要教他们学会做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我知道自己和许多的妈妈相比,做的实在太少太少了,但我会一直去努力,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勤奋,乐观,坚强去影响我的两个孩子,让他们变得勤奋,乐观,坚强,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而不只是物质上的满足。\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我希望这个一直努力在让自己变得稍微优秀一点的妈妈,能够成为他们的榜样。\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92f7e5d9143dbf5b7ea438c.jpg\& data-rawwidth=\&562\& data-rawheight=\&733\&\u003E\u003Cp\u003E  我的第一个故事讲完了,其实这个故事就是我的人生,它还没有结束,还需要我更多的付出和努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今天我在这里,分享我的人生,是希望告诉大家,\u003Cb\u003E做最好的父母,其实就是让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孩子将来就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  用自己的精神去带动孩子,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孩子,做一个让孩子骄傲的妈妈,那么他一定就能成为让我们骄傲的孩子。让我们拭目以待。\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ddcc660233a.jpg\& data-rawwidth=\&611\& data-rawheight=\&405\&\u003E&,&updated&:new Date(&T08:37:39.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likeCount&:3,&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6:37:39+08:00&,&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url&:&\u002Fp\u002F&,&titleImage&:&&,&summary&:&&,&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likesCount&:3},&&:{&title&:&我宁愿家里多一个“熊”孩子,也不希望他太乖巧&,&author&:&xin-zu-ji&,&content&:&\u003Ch2\u003E\u003Cb\u003E1\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她小时候家境很优越。但是却受到了和常人不一样的家庭教育方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比如平时出去玩,爸爸妈妈总是希望她做出一些让步,把喜欢的玩具和大家一起分享;或者把好吃的让给别人家的孩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一次,妈妈带她和其他小朋友出去吃冰激棱,从身边的孩子开始选择不同的口味,最后一个才轮到他。而她喜欢的那种冰淇淋口味,已经早早被前面那些小朋友瓜分完毕。她觉得很委屈,脸上流露出了不情愿的神色。\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妈妈察觉到之后,对她说:你最懂事了,今天就吃这个口味的吧,明天妈妈再给你买其他口味的。当时她的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但是却还要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因为爸爸曾告诉她,和小朋友争执是不懂事的表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其实她也想任性一次,想拥有一次选择冰淇淋口味的权利,想得到一次彻底的尊重,想要一次公平对待!\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但是,这种权利却被一句“要懂事”扼杀在摇篮里。\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9b63b2fdd1c751c87b6e6.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06\&\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2\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每个做父母的,在面对孩子的各种要求时,都会有一些自己的处理方式。\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孩子周末想去海边玩,有的家长会和孩子讨价还价:乖,你先把作业做完了,我就带你去。于是懂事的孩子开始认真的写作业,写完语文作业写数学作业,还要完成英语背诵,等到作业写完了,一天也就过去了一大半。\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而任性的孩子开始不讲道理,整个人躺到地板上,哭着滚来滚去:我就要出去玩,我现在就要去,我马上就要去。\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最终,任性的孩子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而懂事的孩子却没能去到海边玩,只能自己一个人默默承受这种不公平待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会哭会闹的任性的孩子有糖吃,而懂事乖巧的孩子只能通过认真完成任务,遵守与大人之间的不平等规则,用近乎完美的表现来争取那一颗所谓的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懂事的孩子们压抑自己的欲望,小心翼翼地去讨好大人,但是却完全没有哭闹的孩子闹一下来的效果好。\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孩子的天性是什么?爱玩、爱闹、自我……然而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却出落的像个小大人,别人玩的时候乖乖呆在家里,自己意愿受到压制的时候宁愿屈服,身上的衣服一直干净整洁,老师和家长说一他绝对不敢说二……这些孩子或许很有教养,但是却故意活成父母期待的样子。\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多乖巧懂事的孩子就是这样长大的。他们事事满足父母的要求,为的就是得到更多父母的关注,换来更多的旁人的表扬。\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现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那些一味注重学习的孩子,那些表现乖巧懂事的孩子,其实可能并非因为喜欢学习,而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委屈自己成为那个样子。而一旦他们进入大学,没有了其他人的推动,可能就会丧失继续学习的动力,找不到人生的方向。\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f599a7ce43a779e65fddfb5.pn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9\&\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3\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美国罗彻斯特大学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将一些年龄差不多的小朋友分成两个组进行简单的测试。\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一轮测试:将提前准备的测试卷发给大家进行成绩测试,结果两组成绩相当,相比而言,第二组孩子还略占上风。\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在第二轮测试之前,本着孩子们在第一轮的优秀表现,实验组织者准备给发糖,以此鼓励大家接下来有更好的表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糖果先分到第一组小朋友手里,到第二组时候,刚好分完。第二组小朋友情绪上有些不满了。实验组织者说:有小朋友没有分到糖果,没关系,我们接下来吃冰激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冰激棱仍然先从第一组小朋友分起,到第二组时,冰激棱又没了。第二组小朋友委屈万分。但是实验组织者若无其事的说:还是有小朋友没有分到冰淇淋,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要开始测验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第二轮测验:第一组小朋友成绩和第一轮测试结果相差无几,但是第二组小朋友成绩却一落千丈,还不及第一组小朋友的一般分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前文的两个案例和这个实验,都在告诉我们大家,不合适的家庭教育方式,会让孩子陷入到巨大的困惑当中,以至于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怀疑和敌意。\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e6cc65a5e3a03894d4fa.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u003E\u003Cbr\u003E\u003Ch2\u003E\u003Cb\u003E4\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h2\u003E\u003Cp\u003E每个爸爸妈妈,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乖巧,听爸妈的话,善解人意。但是相对而言,我却不希望孩子太过懂事,太过听话,太过善解人意。我怕孩子会因此压抑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一味讨好别人,活不出自我……\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不管是懂事也好,听话也好,潜在的意思就是:孩子知道心疼爸爸妈妈,遵规守纪,会主动承担责任,能主动为爸爸妈妈分忧解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或许爸爸妈妈认为这样的孩子才让人省事,一言一行都在爸爸妈妈的控制之下:要努力学习,放学之后先写作业,要适当做家务,尊老爱幼,不能违背家长的意愿……\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然而,\u003Cb\u003E站在\u003C\u002Fb\u003E\u003Cb\u003E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本该在童年时期无忧无虑、没心没肺地疯玩,他可以任性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毫无顾忌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但是在那个年纪,孩子却过多地表现出了乖巧懂事,善解人意的一面。在我看来,孩子可能是自我压抑,在爸爸妈妈面前表现出懂事的一面,实则内心非常反叛,表里不一。\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img src=\&v2-024ac58de6bef1d.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16\&\u003E\u003Cp\u003E因为孩子内心深处,极怕自己“不懂事”的行为违背爸爸妈妈的立场,他们害怕如果不顺着父母的意思,就得不到他们的爱;害怕自己的“不善解人意”会被父母抛弃;害怕自己一任性就会破坏那一点所谓的安全感。\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一个孩子,这么小就开始畏首畏尾,不断的用牺牲自己的本来面目来换回本就该属于那个时期的纯真,这会不会太得不偿失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孩子的本真,应该是偶尔发发脾气、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疯玩、适当的自私一点、对世俗勇敢说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u003Cb\u003E或许这是很多家长眼中的熊孩子,但是这确实孩子自我意愿的真实表达。我宁愿我的孩子皮一点,熊一点,而不是刻意假扮成一个懂事的孩子。\u003C\u002Fb\u003E\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敏敏老师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也从事国际教育工作近10年,我希望孩子只是个孩子,可以快乐的无忧无虑的做自己。\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原文链接:\u003Ca href=\&http:\u002F\u002Fwww.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生之做个乖孩子微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