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谓结构,名词性非主谓句特点

谈谈主谓短语的功能类别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谈谈主谓短语的功能类别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简介/主谓结构
比如;哀鸿遍地,八方支援,白骨露野等均是主谓结构短语。“哀鸿”,“八方”,“白骨”是主语,“遍地”“支援”,“露野”为谓语。主谓句由表示陈述和被陈述关系的2个成分组成,表示被陈述对象是主语,用来陈述的是谓语.如:老师讲课 心情愉快 我们回去 大家唱歌
应用/主谓结构
(一)主谓谓语句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叫主谓谓语句。这是汉语中很有特色的一种句子。为了便于说明,我们把全句的主语称为大主语,把作谓语的主谓短语中的主语称为小主语,把主谓短语中的谓语称为小谓语。例如:?这部电影‖ 我 看过。?(大主语)(小主语)(小谓语)?主谓短语作谓语的情形比较复杂,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种:大主语同小主语有施受关系。1、受事‖施事+小谓语 : 大主语是受事,在意念上受小谓语支配;小主语是施事。例如:?①这件事‖我知道。?②那本书‖我看完了。?③这个道理‖任何人都能讲得清清楚楚。?④任何困难‖我们都能克服。?⑤一口水‖他都不喝。?这类句子一般都可以转换成“主—动—宾”格式的动宾谓语句。?2、施事‖受事+小谓语: 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在意念上是受小谓语支配的。例如:?①我们‖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②我‖什么事也不知道。?? ③他‖一口水都不喝。?这类句子也往往可以转换成“主—动—宾”格式的动宾谓语句。另外,这类句子中的小主语在语义上往往表示周遍性,遍指一切,有夸张或强调的意味(小主语中有任指性词语, 后面有“都”或“也”相呼应,有往大里夸张的意味;主谓短语里有“一……不〔没有〕” 这种格式,有往小里夸张的意味)。?第二种:大主语同小主语有领属关系。?小主语代表的事物隶属于大主语,是大主语的一部分。例如:?①他‖身体健康。?②山里人‖胆子本来就小。?③这些战士‖眼睛熬红了。?这类句子的小谓语大多是形容词性词语;但也有非形容词性的,如例③。?第三种:大主语是全句谓语关涉的对象。?①那个地方,‖他并不陌生②这类事,‖我们的经验很丰富。?③这个问题,‖研究的人太多了。?④新的操作方法,‖现在能掌握的人很少。?这类句子的特点是:1、大主语前一般都能加上“对于”“关于”一类的介词,当然,一旦加上介词,句子的结构就变了。2、大主语前边往往有“这、那”一类的词;如果不带这类词 ,也要有修饰语,多多少少起点区别的作用;但专用名词作大主语,前边可以不带“这、那”或修饰语,如“炒股,我一窍不通。”3、大主语和后面部分往往用逗号隔开,大主语有提示作用。?第四种:作谓语的主谓短语是主宾同形结构。?①他们俩‖手拉着手。?②全世界人民‖心连心。?③咱们‖谁也别忘了谁。?④生产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⑤他们‖你帮我,我帮你。?这类句子的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也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或领属和被领属的关系,只不 过格式上有点特殊。例①至例④的主谓短语是主宾同形结构;例⑤中“你帮我,我帮你”,是两个主谓短语回环的形式,一般不单用一个。?第五种:大主语同谓语中的某一词语(常常是代词)有复指关系。?①这盆水,‖你把它倒了。?②坐车买票‖这是天经地义的事。?③这个孩子,‖我也疼他。?④猫头鹰‖乡间人叫它夜猫子。?⑤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⑥这位从教五十年的老教师,‖他的教学经验十分丰富。?下面的句子也可归入这一类型:?⑦他的两个妹妹,‖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⑧他们‖有的讲故事,有的发议论,有的兴冲冲地作补充。?例⑦、⑧中的大主语分别同谓语里的有关词语有复指关系,它们的谓语都是由主谓短语构成的联合短语充当的。第六种:大主语是时间或处所词语,谓语对大主语进行描写或说明。?①江南的夏夜,‖蛙声如潮。?②天安门前,‖灯火辉煌。?③湖面上,‖波光粼粼。?④江岸上,‖厂房巍峨。?⑤那边山坳里,‖枫树的叶子全红了。?⑥那个地方,‖风景优美。?这类句子的特点是,时间、处所词语前面一般不能加介词“在”,大主语也不能够移 到小主语后面去。第七种:大主语是一种商品,作谓语的主谓短语说明或询问这种商品的价格、数量。小谓语是名词性词语。?①这书‖一本两块钱。?②这书‖两块钱一本。?③这种塑料花‖多少钱一把?这种名词性主谓谓语句比较少见,多见于口语。(二)几种动词谓语句1、“把”字句?“把”字句是用介词“把”(或“将”)将动词支配、关涉的对象提到动词之前的一种句式,它是汉语主谓句中一种很有特点的句子。它的主要作用是突出、强调“把 ”所引介的词语。试比较:?①我们‖打〈败〉了敌人。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当然,“把”字句中,“把”所介引的对象也并非都能还原到动词后面去作宾语,如 “你把书放在桌上”、“小王把炉子生上了火”,这两例中“把”后面的“书”和“炉子”都不能移到动词后面去(前一例动词后面有介宾短语充当的补语,后一例动词后面另有宾语)。有宾语的主谓句也并非都能转换成“把”字句,因为在动词谓语句中,有些不能用“把”字句,当 然也有些必须用“把”字句,有些则是可以用也可以不用“把”字句。也就是说,“把”字句的使用既有规定性,又有可选择性。我们应根据“把”字句的特点正确运用这种句式。 ?“把”字句有以下一些特点:?(1)在主谓句中,由“把”构成的介宾短语所修饰的动词往往是表示强烈动作的及物动词,这个动词在意念上要能管得着“把”后边的词语,并对它有一种处置的意味。例如“把杯子打破了”中,“打”是及物动词,且表示强烈动作,在意念上它管得着“把”后边的“杯子”(“打”的是“杯子”);“打”的结果是杯子 “破了”,这就是处置的意义,“杯子”则是被处置的事物。但少数非处置性的动词也可以构成把字句,如:只把目录看了一遍|把牙磕了|把脸一红|把他忘得一干二净。?非主谓句中,“把”用在句子的开头,“把”后面的宾语(指介词的宾语而不是整个句子的宾语)是施事,“把”后面的动词常是不及物动词,如“把你急的”、“把他热得”。(2)动词前后通常总有一些别的词语,一般不能只用一个动词,尤其不能是个光杆的单音节动词(韵文不受这个限制,如“夫妻双双把家还”)。如:把茶喝了(带动态助词)|把他拉起来(带趋向动词)|把头发理理(动词重叠)|把敌人彻底消灭”(带状语) |把信给他”(带宾语)|把菜洗干净(带补语)。有些动补式合成词,可以不再带其他词语,如“把直线延长 ”、“把桌子推翻”。(3)“把”字句中如果用了否定词或能愿动词,一般应放在“把”字前面。 如不能说“把话没有说清楚|我把衣服没有弄坏|把字应该写端正”。只是在一些熟语性的例子里, “不”才可前可后,如“不把它当作一回事儿”也可说成“把它不当作一回事儿”。 ?(4)“把”后面的宾语(即介宾短语中的宾语)一般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而不能是无定的。前面常带上“这、纳”一类修饰语。如果用无定的、泛指的词语,厂是泛指一般的道理,如:不能把整理看成谬误|把一天当作两天用。把字句中“把”介引的成分不一定就是动词的受事,也可以是处所、工具,还可以跟动词无语义联系,而跟动补短语有联系,动词只是使介词宾语达到补语所表示的那种结果的手段而已。例如“把手绢儿哭湿了|把腿坐麻了|把眼睛哭肿了”。2、“被”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被”字句有以下一些特点:(1)谓语动词一般是表示动作意义的及物动词,一般要有处置性。一些非动作性动词或有些趋向动词、心理活动动词,就不能构成“被”字句。例如不能说“书被我们有|北京被他去|这一意见被他赞成”等。(2)谓语动词的前后往往有一些别的词语,而不能是一个光杆的单音节动词。动词前后一般要有其他词语。例如“杯子叫我弟弟打〈破〉了|夜空被焰火照得〈光彩夺目〉|小鸡被黄鼠狼叼〈去〉了一只|这句话[可能]被人误解”。?(3)时间副词、否定词或能愿动词,一般应放在“被”字前边。如不能说“这件事被人已经传出去了|我们被困难决不能吓倒|自行车被他没有骑走”。在一些熟语性的句子里,否定词可以用在“被”字后边,如“他一向被人瞧不起 ”,其中的“瞧不起”是熟语,结合得很紧,不能拆开。?(4)主语表示的受事一般是确定的人或事物。如果没有特定的语境,就不能说“一本书被同学借走了”。当然,例外的情况也有,如“一个人如果没有缺点,是不会被人批评的” 中的“一个人”表示泛指。但一般说来,“被”字句中的主语常常是确定的。也正因为如此,“被”字句中都有主语,没有非主谓句的“被”字句。?? “被”字句有以下一些固定格式:?(1)“被(为)……所……”式?这是由古汉语“为……所……”式演变而来的。这种格式中“被”后一定要引进施事,后面 的动词多为双音节的,动词后面往往没有其他成分。句子带有文言色彩。“所”是助词,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双音节动词前面的“所”字可以省略,单音动词前的“所”字不能省。例如:?①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②他的作品为广大读者所欢迎。(2)“被(让、叫)……给……”式?这种句式常用于口语。“给”同“所”一样,是个助词,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去掉“给”字 ,句子基本意思不变。“给”后面一般不能是单个动词。例如:?①他让人家给撵走了。②你呀,叫她的花言巧语给迷惑住了。?(3)“被……把……”式?这种句式里的两个受事往往有领属关系或有全体和部分的关系。例如:?①有翼被石头把脚砸烂了。?②小芹叫豆荚把手刺破了。?例①中的“有翼”和“脚”都是受事,两者有领属关系;例②中的“小芹”和“手” 也是受事,两者也有领属关系,其中的“叫”表示被动,相当于“被”。?“被”字句和“把”字句有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往往可以互相转换。例如。?①我们把敌人消灭了。〔主语(施事)——状语(把+受事)——动词〕?②敌人被我们消灭了。〔主语(受事)——状语(被+施事)——动词〕 ?该选用“把”字句还是“被”字句,应根据陈述的对象是施事还是受事来决定。?3、连谓句?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或者是由连谓短语直接构成的非主谓句。连谓句的主要特点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词性词语连用,中间没有语音停顿,也没有关联词语,它们在意义上都能与同一主语发生主谓关系,即都是陈述同一主语的。连谓短语的各项之间往往有时间先后、目的、方式、手段等关系。例如:①他‖爬上树摘果子。(动作之间有先后关系)?②他‖绕着场子跑了好几圈。(前一动作表示后一动作的方式)?③我们‖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前一动词是“有”或“没有”,表示后一动作的条件霍原因)?④总理抓住她的手不放。(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同一动作,相互补充)⑤大家听了很高兴。(后一性状表示前一动作的结果)连谓句有的是由连谓短语直接构成的非主谓句。例如:?上车买票!?排队上车!?连谓句同联合短语作谓语、谓词性词语作宾语、介宾短语作状语、包含有能愿动词或趋向动词的句子和紧缩复句等有些相似,因此要注意辨认,不能混淆。例如:?①他看书写字。(这是联合短语作谓语。一般来说,联合短语中的几个部分位置可以对调,连谓短语中的几项是不能调换位置的)?②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这是动词作宾语)?③她们一点也不知道疲倦。(这是形容词作宾语)?④马克思十分重视学习外国语言。(这是动宾短语“学习外国语言”作了“重视”的宾语)?⑤我们沿着河边走着。(这是介宾短语作状语)?⑥你应该到他那里去一趟。(“应该”是能愿动词作状语,“到他那里”是介宾短语作状语)?⑦里面走出来一个人。(“出来”是趋向动词作补语)⑧他一来就走。(这是紧缩复句,有“一……就… …”之类的关联词语,连动短语的几项之间没有关联词语)?4、兼语句?兼语句是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或者是由兼语短语直接构成的非主谓句。 ?兼语句的主要特点是:包含有“兼语”成分,“兼语”成分对前边的动词说来是宾语 ,对后边的词语说来是主语。作谓语的兼语短语是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接而成的,动宾短语中的动词通常是使令性动词(如“叫”“让”“派”“使”“请”“命令”“禁止”“任命”“号召”“选举”等),也可以是“有”、“陪”等动词。兼语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前面的成分表示使令,后面的成分表示使令的结果或目的。例如:①张老师请同学们发表意见。?②多次反复的实践使人们的认识不断提高和深化。?③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④他们那种不畏风霜的姿态却使人油然而生敬意。?⑤这件事真叫人心情不愉快。(2)前一个动词用“有”(包括“没有”“没”“无”),兼语表示存在的事物, 兼语后面的部分是用来说明或叙述兼语的。例如:?①他‖有个妹妹是画家。?②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灭。?③我国‖有广袤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④那个地方‖没有人去过。?⑤这件事‖无人过问。?(3)前一个动词一般是“称”“认”“叫”“选”“骂”等表示称谓或认定意义 的动词,兼语后面常用“是”“做”“当”“为”之类的动词。例如:?①大家‖称他是“小神童”。?②他‖认白茹当干女儿。?③一些外国朋友‖视中国为他的第二故乡。?④省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⑤大家‖选他为班长。?⑥七斤‖骂过老七爷是“贱胎”。?要注意的是:现在一般把“大家叫她祥林嫂”归入了双宾语句,而把“大家叫她为祥 林嫂”看作是兼语句。应注意区分,不能混淆。?? 兼语句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十分相似。它们的结构顺序一致,但表示的意义关系不同 ,要注意分辨,不能混淆。下面介绍几种辨认的方法:?第一,第一个动词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兼语句里的第一个动词多为使令性动词,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 子 里,主要动词常常是表示心理活动或知觉、感觉等意义的动词。因此,凡是“使、请、派、让、叫、催、逼、劝、托、教、留、命令、任命、禁止、要求、请求、吩咐、动员、阻止、发动、组织、号召、引导、指示、鼓励、培养、选举”等一类动词,一般是构成兼语句;凡 是“想、怕、相信、希望、知道、赞成、反对、记得、以为、认为、了解、表示、担心、 打 算、感到、看见、听见、证明、反映、标志、指出、说”等一类动词,后边的主谓短语一律作宾语。?第二,第一个动词支配的对象不同。兼语句里前面动词涉及的对象只是兼语( 即涉及的只是某人或某物),不包括兼语的陈说部分。例如“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其中“打发”涉及的对象只限于“我们”其发问的方式是:“母亲打发谁?”“母亲打发我们做什么? ”必须这样加两问才能把后边的内容问出来。?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主要动词涉及的对象是整个主谓短语(即涉及的是一件事情的整体)。例如“我猜想他回来了”,其中“猜想”所涉及的是“他回来了”这样完整的一件事情。 其发问的方式只能是:“你猜想什么?”动词后加一个问语就可以把后边的内容问出来。 ?第三,语音停顿和插入状语的位置不同。从语音停顿来看,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在动词和主谓短语之间可以有语音停顿, 如“我猜想——他回来了”;兼语句中,前一个动词和兼语之间不能停顿,如不能说“你叫 ——他回来”,兼语句的语音停顿只能在兼语之后,如“你叫他——回来”。?从插入状语的位置来看,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主谓短语前或主谓短语中可以插入时间名词或副词,如“我猜想昨天他回来了”或“我猜想他昨天回来了”;兼语句只能插在兼语之后,而不能插在兼语之前,如可以说“你叫他明天回来”,但不能说“你叫明天他回来”。?第三,从能否变换语序来看。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结构关系不像兼语句那么紧密,作宾语的主谓短语往往可以移到句首,如可以说“他回来了,我猜想”;兼语句不能这样变换语序,如不能说“他回来,你叫”。?第四,从语义关系来看。兼语句中前一个动词与兼语陈说部分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如“你叫他回来”中的“回来”是“叫”的结果,因为“叫”了,所以才“回来”。主谓短语作宾语 的句子,主要动词与主谓短语里的动词没有这种因果关系,因为“他回来”并不是“我猜想 ”的结果。?第五,兼语句里的前一个动词同兼语本来就有动宾关系,因此去掉兼语的陈说部分,句子一 般能够成立,并且主要意思不变,如“你叫他回来”、“我邀请他们来”,说成“你叫他” 、“我邀请他们”是可以成立的;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不能把主谓短语里的谓语去掉,如“我猜想他回来了”,说成“我猜想他”,就不能成立。?兼语句和连谓句有很密切的关系,两种句式常常套用在一起,形成更加复杂的句式 。例如:?①大家‖站起来请刘老师坐。?②你‖叫他明天请个师傅来这里修水管。?③我们‖请向导领我们顺着南坡上山。?? ④月亮‖派仙女把老头接进月亮里去住。应该注意的是:并不是包含有连谓短语或兼语短语的句子就是连谓句或兼语句。例如①让大家提意见‖是为了改进工作。?②我‖真猜不出有什么事情叫他。?③打电话请医生的王老师‖也回来了。?④张老师‖说得使我心服。?例①是由兼语短语作主语,例②是由连谓短语作宾语,例③是由连谓短语作定语,例 ④是由兼语短语作补语。它们都不是兼语句或连谓句。?5、双宾句动词之后先后出现近宾语、远宾语两层宾语的句子叫双宾句。①我也赠送他一两次东西。(鲁迅《故乡》)②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朱德《母亲》)③王老师教我们语文。④我问他该怎么办。⑤大家称他为“活雷锋”。双宾语的特点:(1)表“给予”、“接受”、“询问”、“称说”、“谁给谁什么”。(2)近宾指人或人的等价物,中间无语音间歇,常由简短的代词、名词充当。远宾多数指物,也可指人,远离动词,一般较复杂,可由词、短语、复句形式充当。(3)双宾句有的可变换为非双宾句同义句,多数用介词将远宾语或近宾语提前。兼语句和双宾句要注意区分,试比较下面句子:(1)领导通知老王晚上看电影。(2)舅舅请我和妹妹晚上看电影。(3)我教大家学唱歌。(4)我领大家学唱歌。应从两个方面辨别:1、从第一个动词辨认。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常常有使令意义,而双宾句的第一个动词常是表示“交与、告知和称叫”意义的动词。2、从后面部分回答内容看。兼语句中兼语后面的部分回答“干什么”或“怎么样”,双宾句中的远宾语是回答“什么”的。据此分辨出例(1)(3)是双宾句,例(2)(4)是兼语句。6、存现句表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事物的一种句型,句首有处所词作主语(也可隐去),宾语表存现的主体。这种句子的特点是:主语是表处所的词语 ;谓语动词是表示存在、出现、消失的动词。表示存在的句子中,动词后边常带“着”,表示出现或消失的句子中,动词后边常带“了”或趋向动词;宾语表示存在、出现或消失的事物,而且大多是不确定的,宾语里常含有数量定语,有时即使宾语是专用名称,也要带上“ 一群”“一个”之类的数量定语,宾语往往是施事。例如:?①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表存在)?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表存在)③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表出现)?④河上‖架起一座赵州桥。(表出现)?⑤放假那天,班里‖走了十几个同学。(表消失)?存现句往往可以变换成一般主谓句,如“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可以变换成“一轮金黄的圆月挂在深蓝的天空中”,或变换成“一轮金黄的圆月在深蓝的天空中挂 着”。存现句侧重于说明某一处所存在着或出现、消失了什么事物,这种句式多用于环境或景物的 描写、说明,例如文学作品中的写景部分,剧本中的舞台布景说明,说明文中有关建筑物的布局和陈设的说明等,都经常使用存现句。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4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09:15:39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34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汉语主谓句的句型及其结构形式
下载积分:999
内容提示:汉语主谓句的句型及其结构形式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15|
上传日期: 07:41:20|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999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汉语主谓句的句型及其结构形式
关注微信公众号汉语词性和短语结构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汉语词性和短语结构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主谓结构三个辨别重点_百度知道
主谓结构三个辨别重点
我有更好的答案
由名词作中心词,有些不能用“把”字句,当 然也有些必须用“把”字句、那”一类的词;如果不带这类词 。例如:。试比较。 ,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来表示相应的语法意义。(一)主谓谓语句   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句子叫主谓谓语句。这是汉语中很有特色的一种句子。?   ①他们俩‖手拉着手:?   这部电影‖ 我 看过。?   ⑤我们的部队?   这类句子的特点是,‖现在能掌握的人很少。,有往小里夸张的意味)。。?   小主语代表的事物隶属于大主语,是大主语的一部分?   第二种:大主语同小主语有领属关系。?   这类句子一般都可以转换成“主—动—宾”格式的动宾谓语句,后一例动词后面另有宾语)。有宾语的主谓句也并非都能转换成“把”字句?   ③这个问题,‖研究的人太多了,‖一个是教师,一个是医生。。?   ⑤那边山坳里,‖枫树的叶子全红了。,时间、处所词语前面一般不能加介词“在”?   ②这书‖两块钱一本。,是实词和实词组合的短语?   例⑦,例如:“祖国昌盛”是由名词”祖国“作主语,形容词“昌盛”作谓语。?   ⑤一口水‖他都不喝?   ①江南的夏夜?   “把”字句有以下一些特点。例如:?   这类句子的特点是,‖灯火辉煌,是正部。   当然?   ④任何困难‖我们都能克服,‖厂房巍峨?   第五种:大主语同谓语中的某一词语(常常是代词)有复指关系?   ⑥这位从教五十年的老教师?   (大主语)(小主语)(小谓语)?   主谓短语作谓语的情形比较复杂,归纳起来;小主语是施事。例如,它以虚词为一个组成部分?   ②山里人‖胆子本来就小。,句子的结构就变了。2、大主语前边往往有“这、看前后关系的方式。主谓结构用语序和词类表明其间的陈述关系,例如:?   ①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把主谓短语中的谓语称为小谓语。例如?   ⑧他们‖有的讲故事,有的发议论,有的兴冲冲地作补充。,这种短语主要按照短语内部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兼顾词性和语序构成。偏正结构,‖他的教学经验十分丰富?   ?   ④猫头鹰‖乡间人叫它夜猫子。区分主谓结构与偏正结构,可以用以下两种方法:1、看组成成分。主谓结构由主语和谓语两个成分组成: 大主语是施事?   第三种:大主语是全句谓语关涉的对象。。”3、大主语和后面部分往往用逗号隔开,大主语有提示作用。为了便于说明,我们把全句的主语称为大主语,把作谓语的主谓短语中的主语称为小主语。?   ⑤他们‖你帮我,是实词和虚词组合的短语、数量。小谓语是名词性词语。,有些则是可以用也可以不用“把”字句。?   这类句子的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也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或领属和被领属的关系,只不 过格式上有点特殊。例①至例④的主谓短语是主宾同形结构;例⑤中“你帮我,我帮你”?   ③这个道理‖任何人都能讲得清清楚楚。? ③他‖一口水都不喝。,‖蛙声如潮,例如:“大型企业”是由形容词作定语,因为在动词谓语句中,例如”高等院校“的”高等“和”院校“之间可以加助词”的“。主谓结构?   ⑥那个地方,‖风景优美。、那”或修饰语,如“炒股:作谓语的主谓短语是主宾同形结构。?   下面的句子也可归入这一类型,有夸张或强调的意味(小主语中有任指性词语, 后面有“都”或“也”相呼应,有往大里夸张的意味:?   ⑦他的两个妹妹。?   ②天安门前。?   ? ②我‖什么事也不知道。。也就是说,“把”字句的使用既有规定性,又有可选择性?   ④江岸上?   ③咱们‖谁也别忘了谁。?   2?   ③这些战士‖眼睛熬红了。:“风景优美”的“风景在前,是被陈述的对象,”优美“在后:1;主谓短语里有“一……不〔没有〕” 这种格式。?   ④新的操作方法。偏正结构由修饰语和中心语两部分组成?   ③这种塑料花‖多少钱一把?   ①那个地方,‖他并不陌生   ②这类事,‖我们的经验很丰富。,我帮你,‖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表明被陈述对象的特点。偏正结构主要用助词来表示陈述关系。?   ④生产的高潮‖一浪高过一浪?   ②那本书‖我看完了。?   ③这个孩子,‖我也疼他。,我一窍不通?   这类句子的小谓语大多是形容词性词语;但也有非形容词性的,如例③。、施事‖受事+小谓语:大主语是一种商品,作谓语的主谓短语说明或询问这种商品的价格,当然,一旦加上介词,也要有修饰语,多多少少起点区别的作用;但专用名词作大主语,前边可以不带“这?   ①这书‖一本两块钱。,“把”字句中,“把”所介引的对象也并非都能还原到动词后面去作宾语,如 “你把书放在桌上”、“小王把炉子生上了火”,这两例中“把”后面的“书”和“炉子”都不能移到动词后面去(前一例动词后面有介宾短语充当的补语,是两个主谓短语回环的形式,一般不单用一个。?   ①我们‖任何困难都能克服;小主语是受事,在意念上是受小谓语支配的,大主语也不能够移 到小主语后面去。   第七种。?   ①这盆水,‖你把它倒了。   第六种:大主语是时间或处所词语,谓语对大主语进行描写或说明。。?   第一种:大主语同小主语有施受关系。   1?   ①他‖身体健康。:?   (1)在主谓句中,由“把”构成的介宾短语所修饰的动词往往是表示强烈动作的及物动词,这个动词在意念上要能管得着“把”后边的词语,并对它有一种处置的意味。例如“把杯子打破了”中,“打”是及物动词,且表示强烈动作,在意念上它管得着“把”后边的“杯子”(“打”的是“杯子”);“打”的结果是杯子 “破了”,这就是处置的意义,“杯子”则是被处置的事物。但少数非处置性的动词也可以构成把字句,如:只把目录看了一遍|把牙磕了|把脸一红|把他忘得一干二净。?   非主谓句中,“把”用在句子的开头,“把”后面的宾语(指介词的宾语而不是整个句子的宾语)是施事,“把”后面的动词常是不及物动词,如“把你急的”、“把他热得”。   (2)动词前后通常总有一些别的词语,一般不能只用一个动词,尤其不能是个光杆的单音节动词(韵文不受这个限制,如“夫妻双双把家还”)。如:把茶喝了(带动态助词)|把他拉起来(带趋向动词)|把头发理理(动词重叠)|把敌人彻底消灭”(带状语) |把信给他”(带宾语)|把菜洗干净(带补语)。有些动补式合成词,可以不再带其他词语,如“把直线延长 ”、“把桌子推翻”。   (3)“把”字句中如果用了否定词或能愿动词,一般应放在“把”字前面。 如不能说“把话没有说清楚|我把衣服没有弄坏|把字应该写端正”。只是在一些熟语性的例子里, “不”才可前可后,如“不把它当作一回事儿”也可说成“把它不当作一回事儿”。 ?   (4)“把”后面的宾语(即介宾短语中的宾语)一般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而不能是无定的。前面常带上“这、纳”一类修饰语。如果用无定的、泛指的词语,厂是泛指一般的道理,如:不能把整理看成谬误|把一天当作两天用。   把字句中“把”介引的成分不一定就是动词的受事,也可以是处所、工具,还可以跟动词无语义联系,而跟动补短语有联系,动词只是使介词宾语达到补语所表示的那种结果的手段而已。例如“把手绢儿哭湿了|把腿坐麻了|把眼睛哭肿了”。   2、“被”字句?   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   “被”字句有以下一些特点:   (1)谓语动词一般是表示动作意义的及物动词,一般要有处置性。一些非动作性动词或有些趋向动词、心理活动动词,就不能构成“被”字句。例如不能说“书被我们有|北京被他去|这一意见被他赞成”等。   (2)谓语动词的前后往往有一些别的词语,而不能是一个光杆的单音节动词。动词前后一般要有其他词语。例如“杯子叫我弟弟打〈破〉了|夜空被焰火照得〈光彩夺目〉|小鸡被黄鼠狼叼〈去〉了一只|这句话[可能]被人误解”。?   (3)时间副词、否定词或能愿动词,一般应放在“被”字前边。如不能说“这件事被人已经传出去了|我们被困难决不能吓倒|自行车被他没有骑走”。在一些熟语性的句子里,否定词可以用在“被”字后边,如“他一向被人瞧不起 ”,其中的“瞧不起”是熟语,结合得很紧,不能拆开。?   (4)主语表示的受事一般是确定的人或事物。如果没有特定的语境,就不能说“一本书被同学借走了”。当然,例外的情况也有,如“一个人如果没有缺点,是不会被人批评的” 中的“一个人”表示泛指。但一般说来,“被”字句中的主语常常是确定的。也正因为如此,“被”字句中都有主语,没有非主谓句的“被”字句。?   ? “被”字句有以下一些固定格式:?   (1)“被(为)……所……”式?   这是由古汉语“为……所……”式演变而来的。这种格式中“被”后一定要引进施事,后面 的动词多为双音节的,动词后面往往没有其他成分。句子带有文言色彩。“所”是助词,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双音节动词前面的“所”字可以省略,单音动词前的“所”字不能省。例如:?   ①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②他的作品为广大读者所欢迎。   (2)“被(让、叫)……给……”式?   这种句式常用于口语。“给”同“所”一样,是个助词,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去掉“给”字 ,句子基本意思不变。“给”后面一般不能是单个动词。例如:?   ①他让人家给撵走了。   ②你呀,叫她的花言巧语给迷惑住了。?   (3)“被……把……”式?   这种句式里的两个受事往往有领属关系或有全体和部分的关系。例如:?   ①有翼被石头把脚砸烂了。?   ②小芹叫豆荚把手刺破了。?   例①中的“有翼”和“脚”都是受事,两者有领属关系;例②中的“小芹”和“手” 也是受事,两者也有领属关系,其中的“叫”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被”字句和“把”字句有密切的关系,它们之间往往可以互相转换。例如。?   ①我们把敌人消灭了。〔主语(施事)——状语(把+受事)——动词〕?   ②敌人被我们消灭了。〔主语(受事)——状语(被+施事)——动词〕 ?   该选用“把”字句还是“被”字句,应根据陈述的对象是施事还是受事来决定。?   3、连谓句?   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或者是由连谓短语直接构成的非主谓句。连谓句的主要特点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词性词语连用,中间没有语音停顿,也没有关联词语,它们在意义上都能与同一主语发生主谓关系,即都是陈述同一主语的。连谓短语的各项之间往往有时间先后、目的、方式、手段等关系。例如:   ①他‖爬上树摘果子。(动作之间有先后关系)?   ②他‖绕着场子跑了好几圈。(前一动作表示后一动作的方式)??   ③我们‖有信心完成这个任务。(前一动词是“有”或“没有”,表示后一动作的条件霍原因)?   ④总理抓住她的手不放。(从正反两方面说明同一动作,相互补充)   ⑤大家听了很高兴。(后一性状表示前一动作的结果)   连谓句有的是由连谓短语直接构成的非主谓句。例如:?   上车买票!?   排队上车!?   连谓句同联合短语作谓语、谓词性词语作宾语、介宾短语作状语、包含有能愿动词或趋向动词的句子和紧缩复句等有些相似,因此要注意辨认,不能混淆。例如:?   ①他看书写字。(这是联合短语作谓语。一般来说,联合短语中的几个部分位置可以对调,连谓短语中的几项是不能调换位置的)?   ②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这是动词作宾语)?   ③她们一点也不知道疲倦。(这是形容词作宾语)?   ④马克思十分重视学习外国语言。(这是动宾短语“学习外国语言”作了“重视”的宾语)?   ⑤我们沿着河边走着。(这是介宾短语作状语)?   ⑥你应该到他那里去一趟。(“应该”是能愿动词作状语,“到他那里”是介宾短语作状语)?   ⑦里面走出来一个人。(“出来”是趋向动词作补语)   ⑧他一来就走。(这是紧缩复句,有“一……就… …”之类的关联词语,连动短语的几项之间没有关联词语)??   4、兼语句?   兼语句是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主谓句,或者是由兼语短语直接构成的非主谓句。 ?   兼语句的主要特点是:包含有“兼语”成分,“兼语”成分对前边的动词说来是宾语 ,对后边的词语说来是主语。作谓语的兼语短语是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接而成的,动宾短语中的动词通常是使令性动词(如“叫”“让”“派”“使”“请”“命令”“禁止”“任命”“号召”“选举”等),也可以是“有”、“陪”等动词。兼语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前面的成分表示使令,后面的成分表示使令的结果或目的。例如:   ①张老师请同学们发表意见。?   ②多次反复的实践使人们的认识不断提高和深化。?   ③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④他们那种不畏风霜的姿态却使人油然而生敬意。?   ⑤这件事真叫人心情不愉快。   (2)前一个动词用“有”(包括“没有”“没”“无”),兼语表示存在的事物, 兼语后面的部分是用来说明或叙述兼语的。例如:?   ①他‖有个妹妹是画家。?   ②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灭。?   ③我国‖有广袤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   ④那个地方‖没有人去过。?   ⑤这件事‖无人过问。?   (3)前一个动词一般是“称”“认”“叫”“选”“骂”等表示称谓或认定意义 的动词,兼语后面常用“是”“做”“当”“为”之类的动词。例如:?   ①大家‖称他是“小神童”。?   ②他‖认白茹当干女儿。?   ③一些外国朋友‖视中国为他的第二故乡。?   ④省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⑤大家‖选他为班长。?   ⑥七斤‖骂过老七爷是“贱胎”。?   要注意的是:现在一般把“大家叫她祥林嫂”归入了双宾语句,而把“大家叫她为祥 林嫂”看作是兼语句。应注意区分,不能混淆。?   ? 兼语句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十分相似。它们的结构顺序一致,但表示的意义关系不同 ,要注意分辨,不能混淆。下面介绍几种辨认的方法:?   第一,第一个动词所表示的意义不同。兼语句里的第一个动词多为使令性动词,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 子 里,主要动词常常是表示心理活动或知觉、感觉等意义的动词。因此,凡是“使、请、派、让、叫、催、逼、劝、托、教、留、命令、任命、禁止、要求、请求、吩咐、动员、阻止、发动、组织、号召、引导、指示、鼓励、培养、选举”等一类动词,一般是构成兼语句;凡 是“想、怕、相信、希望、知道、赞成、反对、记得、以为、认为、了解、表示、担心、 打 算、感到、看见、听见、证明、反映、标志、指出、说”等一类动词,后边的主谓短语一律作宾语。?   第二,第一个动词支配的对象不同。兼语句里前面动词涉及的对象只是兼语( 即涉及的只是某人或某物),不包括兼语的陈说部分。例如“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其中“打发”涉及的对象只限于“我们”其发问的方式是:“母亲打发谁?”“母亲打发我们做什么? ”必须这样加两问才能把后边的内容问出来。?   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主要动词涉及的对象是整个主谓短语(即涉及的是一件事情的整体)。例如“我猜想他回来了”,其中“猜想”所涉及的是“他回来了”这样完整的一件事情。 其发问的方式只能是:“你猜想什么?”动词后加一个问语就可以把后边的内容问出来。 ?   第三,语音停顿和插入状语的位置不同。从语音停顿来看,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在动词和主谓短语之间可以有语音停顿, 如“我猜想——他回来了”;兼语句中,前一个动词和兼语之间不能停顿,如不能说“你叫 ——他回来”,兼语句的语音停顿只能在兼语之后,如“你叫他——回来”。?从插入状语的位置来看,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主谓短语前或主谓短语中可以插入时间名词或副词,如“我猜想昨天他回来了”或“我猜想他昨天回来了”;兼语句只能插在兼语之后,而不能插在兼语之前,如可以说“你叫他明天回来”,但不能说“你叫明天他回来”。?   第三,从能否变换语序来看。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结构关系不像兼语句那么紧密,作宾语的主谓短语往往可以移到句首,如可以说“他回来了,我猜想”;兼语句不能这样变换语序,如不能说“他回来,你叫”。?   第四,从语义关系来看。兼语句中前一个动词与兼语陈说部分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如“你叫他回来”中的“回来”是“叫”的结果,因为“叫”了,所以才“回来”。主谓短语作宾语 的句子,主要动词与主谓短语里的动词没有这种因果关系,因为“他回来”并不是“我猜想 ”的结果。?   第五,兼语句里的前一个动词同兼语本来就有动宾关系,因此去掉兼语的陈说部分,句子一 般能够成立,并且主要意思不变,如“你叫他回来”、“我邀请他们来”,说成“你叫他” 、“我邀请他们”是可以成立的;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不能把主谓短语里的谓语去掉,如“我猜想他回来了”,说成“我猜想他”,就不能成立。?   兼语句和连谓句有很密切的关系,两种句式常常套用在一起,形成更加复杂的句式 。例如:?   ①大家‖站起来请刘老师坐。?   ②你‖叫他明天请个师傅来这里修水管。?   ③我们‖请向导领我们顺着南坡上山。?   ? ④月亮‖派仙女把老头接进月亮里去住。   应该注意的是:并不是包含有连谓短语或兼语短语的句子就是连谓句或兼语句。例如   ①让大家提意见‖是为了改进工作。?   ②我‖真猜不出有什么事情叫他。?   ③打电话请医生的王老师‖也回来了。?   ④张老师‖说得使我心服。?   例①是由兼语短语作主语,例②是由连谓短语作宾语,例③是由连谓短语作定语,例 ④是由兼语短语作补语。它们都不是兼语句或连谓句。??   5、双宾句   动词之后先后出现近宾语、远宾语两层宾语的句子叫双宾句。   ①我也赠送他一两次东西。(鲁迅《故乡》)   ②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朱德《母亲》)   ③王老师教我们语文。   ④我问他该怎么办。   ⑤大家称他为“活雷锋”。   双宾语的特点:   (1)表“给予”、“接受”、“询问”、“称说”、“谁给谁什么”。   (2)近宾指人或人的等价物,中间无语音间歇,常由简短的代词、名词充当。远宾多数指物,也可指人,远离动词,一般较复杂,可由词、短语、复句形式充当。   (3)双宾句有的可变换为非双宾句同义句,多数用介词将远宾语或近宾语提前。   兼语句和双宾句要注意区分,试比较下面句子:   (1)领导通知老王晚上看电影。   (2)舅舅请我和妹妹晚上看电影。   (3)我教大家学唱歌。   (4)我领大家学唱歌。   应从两个方面辨别:1、从第一个动词辨认。兼语句的第一个动词常常有使令意义,而双宾句的第一个动词常是表示“交与、告知和称叫”意义的动词。2、从后面部分回答内容看。兼语句中兼语后面的部分回答“干什么”或“怎么样”,双宾句中的远宾语是回答“什么”的。据此分辨出例(1)(3)是双宾句,例(2)(4)是兼语句。   6、存现句   表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事物的一种句型,句首有处所词作主语(也可隐去),宾语表存现的主体。这种句子的特点是:主语是表处所的词语 ;谓语动词是表示存在、出现、消失的动词。表示存在的句子中,动词后边常带“着”,表示出现或消失的句子中,动词后边常带“了”或趋向动词;宾语表示存在、出现或消失的事物,而且大多是不确定的,宾语里常含有数量定语,有时即使宾语是专用名称,也要带上“ 一群”“一个”之类的数量定语,宾语往往是施事。例如:?   ①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表存在)?   ②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表存在)   ③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表出现)?   ④河上‖架起一座赵州桥。(表出现)?   ⑤放假那天,班里‖走了十几个同学。(表消失)?   存现句往往可以变换成一般主谓句,如“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可以变换成“一轮金黄的圆月挂在深蓝的天空中”,或变换成“一轮金黄的圆月在深蓝的天空中挂 着”。存现句侧重于说明某一处所存在着或出现、消失了什么事物,这种句式多用于环境或景物的 描写、说明,例如文学作品中的写景部分,剧本中的舞台布景说明,说明文中有关建筑物的布局和陈设的说明等,都经常使用存现句。、大主语前一般都能加上“对于”“关于”一类的介词??   这种名词性主谓谓语句比较少见,多见于口语。   (二)几种动词谓语句   1、“把”字句?   “把”字句是用介词“把”(或“将”)将动词支配。?   ②坐车买票‖这是天经地义的事。。2。?   ②全世界人民‖心连心。、受事‖施事+小谓语 : 大主语是受事,在意念上受小谓语支配?   这类句子也往往可以转换成“主—动—宾”格式的动宾谓语句。另外。?   ③湖面上,‖波光粼粼。、关涉的对象提到动词之前的一种句式,它是汉语主谓句中一种很有特点的句子。它的主要作用是突出、强调“把 ”所引介的词语:?   ①这件事‖我知道。,是偏部。我们应根据“把”字句的特点正确运用这种句式,我们的战士。?   第四种,这类句子中的小主语在语义上往往表示周遍性,遍指一切、⑧中的大主语分别同谓语里的有关词语有复指关系,它们的谓语都是由主谓短语构成的联合短语充当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主谓结构的词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