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女孩留学美国中情局有中国人吗吗

斯坦福中国留学女生:我为何不留美国?_网易教育
斯坦福中国留学女生:我为何不留美国?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斯坦福中国留学女生:我为何不留美国?)
滴答网讯 2013年,我从浙江大学毕业之后,到斯坦福大学读文学硕士。
  斯坦福大学和加州的大部分学校一样,实行短学期制,即三个月一个学期,硕士每个学期至少需要修读8分的课程。学费按照学分计算,8-10分一档,11到18一档,18以上一档。一般的课程,除了语言课之外,都是2-5分的,也就是每三个月,必须修读至少2-3门专业课。
  斯坦福大学的全部课程(包括本科、硕士、博士),除了特殊情况(比如专门为博士开的需要大量阅读基础的文学理论课)之外,都是可以随意选修的。如果需要旁听,必须提前给任课老师写邮件、获得批准。旁听课程,不仅需要到课,还需要参与讨论,完成每节课的阅读和小论文。
  课程分为两种,Lecture和Seminar。Lecture是超过几十人的大课,课上不允许学生提问。Seminar是研讨课,一般几个人到十几个人,全程讨论,有一个人(可能是教授、助教或学生)引导讨论,其他人针对一篇或几篇论文、一本书,围绕若干问题讨论。
  比如,我之前选修过一门《中国独立电影》。课上有美国人、英国人、美籍华人、新加坡人、墨西哥人和中国人,属于不同的系别:电影系、艺术系、东亚系、比较文学系等。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学术背景的一群人,在面对同样的电影文本时,会产生完全不同的想法和观点。讨论的激烈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关注滴答移民(Immiclass),了解更多移民资讯。
本文来源:滴答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震惊: 一个美国女孩镜头下的中国留学生
教育改进前沿( 微信号:ceif123)——探索中国教育改进方向的微媒体,深刻、独到、精致、有料。观欧美,比中国,你的教育视界,从此大不同。
假如你是当爹妈的,并不特别富有,挣钱也挺辛苦,但每年硬掏出二三十万元,供孩子到美国念大学。突然有一天,你从网上看到一些照片,正是你家孩子在美国那边,整日生活在中国人的小圈子里、打打麻将之类的生活照,你会做何反应?你会情何以堪?
看看一组摄影报道,内容是正在美国俄亥俄大学读本科的中国留学生的日常生活。
拍照片的是一个美国女孩,叫黛西·霍尔多夫,在俄亥俄大学念视觉传播专业的研究生。黛西说,自己只是想拍出一个美国学生眼里中国留学生平日生活的样子。
“我想传达出这样一个感觉:他们从父母那里感受到压力,因为父母为了让他们来留学花了大笔钱,也希望他们能顺利毕业。他们被期待着,期待着将来回到中国,能有一个大好前途。但眼下,他们却要被迫学习鼓励追求自我的异国文化,并因此搞得支离破碎。”
黛西拍的照片在中国发表后,反响之剧,让她难以理解。网易的原文跟帖有数千条,多达7万的网友参与其中。而美国那边,俄亥俄大学里的华人学生社区更是炸了窝。曾跟黛西关系密切、甚至热情地教她打麻将的中国朋友,其中有些人现在跟她闹掰了、翻脸了。
“他们对我发火,冲着我大叫。因为他们的父母,看到照片后,非常生气!”黛西感到郁闷。
▌这些中国学生,不远万里地跑到一个美国小镇上,究竟是为了什么?
黛西从小生活在美国旧金山湾区,本科也是在当地读的。旧金山是一个种族多元化的地方,人的面孔五颜六色。在她的印象里,这里的人30%是亚裔,而其中又以华人居多。
“每天,我推开家门走出去,都能看到一张张中国人的脸。”黛西说。
俄亥俄大学是在美国中北部的一个小镇子上,此地以白人为主,街上很少能看到亚洲人。可是,令黛西惊讶的是,当她第一次走进俄亥俄大学时,校园里竟然到处都能看到中国学生。
“怎么回事,这所大学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中国人?”她好奇地跟周围人打听。别人说,以前不这样,中国学生很少,只是最近几年突然多起来的。
6年间,俄亥俄大学的中国本科生数量差不多激增了35倍,2004年只有17人,而2010年则多达603名。现在,在俄大就读的外国留学生中,81%来自中国。
黛西又进一步了解到,从2007年开始,俄大对中国学生进行扩招,并与中国的留学中介机构加强了合作。学校留学生录取部的一位高级助理告诉她,自打与中国的中介机构联手后,“这些机构协助学校做宣传、搞录取,帮助学生完成申请手续,中国学生增长了70%。”
对这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中国同学,美国学生跟他们接触甚少,了解不多。许多人对中国人的印象,主要来自那些校园里十分抢眼的富人。前些时候,该校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有钱的中国留学生的故事,说他如何开着昂贵的跑车,天天泡酒吧,跟美国人打得火热。后来因为他驾车出了事,不得不退学。
“这是不对的!”黛西认为,这个学生的事只是一个极端个案。“这篇很有煽动性的文章,让美国人对中国学生有了一种偏见,或者说刻板印象。”
黛西读大学时,曾修过3个学期的汉语。2008年至2010年,她到过中国,在上海、昆明、广州住了一阵子。在她看来,大多数中国人并不是那么有钱,也不是那种活法。她想知道,来俄大读本科的中国学生,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状态是什么样子。
“我来这所大学,是因为这里有我很想读的专业。我特别想知道,这些中国学生,不远万里地跑到一个美国小镇上,究竟是为了什么?他们多是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长大的孩子,能喜欢待在这么小的地方吗?来之前,他们知道这个地方、了解这所学校吗?有过什么期待吗?”
纪实摄影是黛西的专业所长,她想给中国学生拍片,采访报道他们在美国大学里的真实生活,以纠正部分美国人的偏见。黛西从2011年春天开始,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集中拍摄。拍摄结束后,她跟这些中国留学生保持着联系,夏天在中国旅行时,还跟其中一个学生的家人见面吃饭。
在校园里,每遇见一个中国学生,黛西都会主动上前打招呼,告诉人家,自己是个记者,也在这所学校读书,打算拍有关中国留学生的专题照片,作品会刊登在学校摄影项目的网站上,“希望能跟你聊聊”。
有一天,黛西去学校的暗房洗照片,碰见一对中国学生。女的正忙着冲照片,男的站在一旁等待。她凑过去,跟男生搭讪,问人家叫啥名字,又说起自己拍片的事。“我希望采访你,你乐意吗?”不知道是因为害羞,还是压根儿就没听懂她讲的英语,在昏暗的灯光下,那个男生只是拘束地站着,过了好久才给出回复。
这么着,黛西在暗房里结交上了泡泡和她的男友安迪。泡泡是学校中国同学联谊会的召集人,负责组织聚会,像新年联欢会啥的。熟悉后,黛西发现安迪在中国人的圈子里,完全是一个自信、聪明和善于交际的人。这对恋人在校内的中国学生社团里都很活跃。
“那个时候,差不多每隔一天,我就会去找泡泡和安迪。大概一周4天,我都泡在中国人堆儿里。只要他们让我跟着一起去的地方,我都会去。泡泡和安迪是我最熟悉、最要好的中国朋友了,他们带我进入了中国学生的圈子。”
▌他们就像生活在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世界的夹缝间
“美国,最早在我心中的形象,是像纽约和洛杉矶那样的大城市,而当我来到俄亥俄,发现完全不一样。”泡泡这样告诉黛西。
还有不少人跟她说,来了以后才知道,俄亥俄大学跟俄亥俄州立大学是两回事儿。俄亥俄州立大学,位于州府所在地,在全美排名50位左右,是所名校;而俄亥俄大学,不仅排在百名以外,还是在这么小的一个镇子上。
至于来美国前有啥期待,黛西采访到的大部分中国学生回答是:没什么期待,也不知道该有啥期待。但他们却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期待什么,那就是不希望在美国的校园里,遇见这么多中国同学。虽说人在美国,但自己跟老乡待的时间,比跟美国人待的时间还长;说的汉语,比说的英语还多;明明是在美国上大学,但一块上课的几乎全是中国人。
只有一个女孩,告诉黛西自己有过热切的期待。女孩的英文名叫克莱拉,来自中国西北部,为获得申请和签证的帮助, 她家付了2.5万元人民币的中介费。黛西见着克莱拉时, 她刚到俄大不足一个月。那天,她正和几个女孩子一起在看迪斯尼电影。
克莱拉曾期盼自己能有一位美国室友,但不知道什么原因,她的美国室友一直没有出现。宿舍里,只住着克莱拉一个人,每天下课回来,她都要面对一张空空的床板。
▌中国学生向黛西抱怨,说被有些“没良心的”中介忽悠了。
有些中介的人告诉他们说,到美国后,只需要读3个月的语言,就可以上专业课了。但到了俄大后,因为英语水平低,尤其是听力和口语太差,几乎所有的中国学生,都需要读英语强化班(OPIE),它相当于正式开始专业学习前的预备课程。
学校根据学生首次托福考试的成绩,将他们分为7个等级,分别安排到对应等级的语言班上课。“这意味着,在真正开始大学学习前,他们不得不先在这个语言班里下点功夫。可能是一年,也可能是两年、三年,才能通过这个强化班的重重关卡,不少英语‘困难户’就此诞生。”黛西介绍说。
虽然学的是英语培训之类的基础课,但交的却是等价于大学本科的学费,每学期6.5万元人民币。而且强化班的课程并不能为他们赢得学分,在这里一年读下来,一个学分都换不到。
“一方面是中介提供了误导性的信息,另一方面,学校在录取上降低了标准。”黛西这么分析道。
英语强化班占用了许多教室。比如,在篮球馆的地下室,一扇玻璃门上用胶带粘了一张纸,上面用大字印着“OPIE”。
“弯曲幽暗的走廊,串起了一排教室,教授们在这些教室里对学生进行期中测评。一间又一间教室里, 学生们一个个垂头丧气地坐在那里,和教授争论着,竭力让自己获得通过这一级语言班以进入下一级的资格。然后,他们再穿过这洞穴般的走廊,走回到位于校园另一侧的宿舍。”黛西描述道。
黛西发现,在一个班里,坐着12人, 清一色的中国学生。教师特意要求他们隔开坐, 以防止上课时说英语以外的语言。教室墙上有脏兮兮的黑板、地图以及五颜六色的语法提示。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其中有一题问:“美国年轻人,去酒吧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什么?”下边用工整的笔迹答道:“找到一个女孩,坠入爱河。”
在这种英语班上课的学生,每天在图书馆、宿舍和课堂之间三点一线地周旋着。“他们花大把时间完成无数个小时的在线听力练习,编排那些情节琐碎、且跟自己的现实生活毫无瓜葛的短剧,来阐释美国文化。其中一个短剧,讲的是老公买了玫瑰花,讨好怒气冲冲的老婆;另一个,是讲一家人如何欢度暑假。”
因为中国学生喜欢待在一起,加上语言障碍,他们真正接触美国生活的渠道, 可谓少之又少。虽然人在美国,却仍是在通过教材,了解着美国文化。
“他们在强化班上课,就像生活在中国和美国这两个世界的夹缝间。”黛西试着总结说。
泡泡还好,她的口语不错,通过语言考试后已正式开始学习专业。尽管身边有了很多美国同学,但她依然觉得交流困难,“有些美式笑话,我根本听不懂,就只能跟着笑。”
俄亥俄大学的校园很漂亮,是标准的美国大学校园。中国学生初来乍到时,都挺兴奋的。但是,当他们在英语强化班待上一年半载后,普遍有种挫败感。
“我想在真正的大学课堂里学习,过上更地道的美式校园生活。但我只是看着美国学生走过、路过,在食堂一起吃饭,我无法体验到那种生活。”克莱拉说。
“天天学着一模一样的东西,看不到希望和尽头。”一个在英语强化班待了一年半、5次托福考试均告失败的男生说。
黛西感觉,他们好像被这门课给卡住了。
▌他们聚在一起,抽中国烟,说汉语,聊英语课、聊作业、聊家乡
在采访英语强化班负责人时,黛西第一次听说了“中国城”。
“他告诉我,中国学生最集中的一个地方,是‘中国城’,他们同住在那一幢楼里。当时我吓了一跳,完全不能相信,因为我觉得这事太奇怪了。你知道,当我到国外读书的时候,我可不想跟一帮美国人住在一起。这样做,对很多事情都没好处。比如,你就没办法接触语言,我的报道里有一句引语,就是说‘这不是学习语言最理想的状态’。”
她决定一个人,去“中国城”亲眼看一看。
“中国城”的正式名称叫做斯科特楼,它实际上是俄大的一栋留学生宿舍楼,因为住的中国学生太多,被人称为“中国城”。虽然现在中国学生已被分散到了其他宿舍楼,但去年的时候,这里共住了215名学生,其中180个是中国人。
“中国城”的入口是一座红砖砌成的拱廊,上头挂着灯笼。顺着这些灯笼走下去,就到了一座露天的院子。院子里有片草坪,还种着樱桃树,中央由4只木制长凳围成了一个圈。
环绕着院子的这栋宿舍楼,十分雅致,一共有4层。一层是教室,上面3层是学生宿舍。夜晚,一排排白色的窗框里,射出温暖的金色灯光,整栋建筑,像一个镂空的立方体。走廊里,可以看到一扇扇门上,用汉字做的装饰。
黛西一个人在楼道里晃,碰上了宿舍管理员。在交谈中,她得知,当天晚上,这里要举办专为中国留学生准备的迪斯尼主题派对。
为了丰富中国学生的社交生活,不让他们长时间待在宿舍里,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精心组织了很多活动,有迪士尼卡通主题电影晚会,也有在当地年轻人里很流行的化妆舞会。
在一次化妆舞会开始前,宿舍管理员打扮成白雪公主的样子,挨个敲宿舍门,邀请中国学生参加派对舞会。
舞会上,黑白金三色的气球,被用胶带粘在墙上,以遮住原本严肃单调的建筑风格。“女士们穿着修长的露肩礼服, 缀满水钻的细高跟鞋, 在脏兮兮的灰色地毯上蹒跚挪步。男士们则穿着不合体的西装,从裤腿可以看出明显大一号。安迪戴了个灰色领结,正和泡泡吵架。克莱拉没来,宅在屋子里。”黛西回忆她当时看到的场景。
舞会办得似乎并不很成功。“红黄相间的灯光,映照着面具下害羞的脸。多数中国学生,只是待在圆形舞厅边上的阴影里,三五成群,打趣闲聊,只是随着音乐的律动,微微弯一下膝盖。各种甜腻的亚洲风格流行曲,循环播放了一夜。”
黛西的许多照片,都是在“中国城”里拍摄的。她还在英文报道里,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在“中国城”看到的一个个场景。
每到日暮时分,“中国城”楼顶上就会点亮射灯,刹那间,这个散落着烟头的院子,沐浴在蓝色的光线之中。
一些人站在院子中央的小广场上,聚在一起抽烟。他们说的都是汉语,在聊英语课、聊作业、聊家乡。黛西凑过去跟他们说汉语。“他们对我很感兴趣,觉得我很有意思,觉得一个试图说汉语的美国人很好玩。”
比尔和6个朋友一起坐在长凳上, 抽着中国烟, 讲着各种荤素段子。他们都抱怨在这儿生活的无聊。比尔已经来了5个月,几乎没有美国朋友,只和中国人交往。课余,他要么在聚会厅里玩游戏,要么在体育中心打篮球。他的英语口语很差,看到自己上强化班的漫漫长路,心情黯淡。当时,他在考虑夏天回中国,突击准备托福考试。
克莱拉合上笔记本电脑,走出她的宿舍。室内,那张属于美国室友的床,依旧空着。她沿着走廊,走过一扇扇紧闭的门,到了聚会厅。她和两个新来的同学用中文聊天,看过了迪士尼动画片《大力士》,在迪士尼主题的涂色本上,用蜡笔画了一会儿画后,克莱拉便又回到空荡荡的房间。
另一间屋里,一群中国学生正在用电饭锅煮面条。面条里只放了葱和酱油,然后他们用筷子吃。因为宿舍内禁止做饭,所以他们用塑料袋罩住烟雾探测器,以防触发警报被抓。
黛西在报道中评价道:“这里几乎处处弥散着彻头彻尾、坚不可摧的中国‘特色’。”
这种“特色”可不止是食物。凌晨两点,在“中国城”3层的学生休息室,4个18岁的学生正在打麻将。摸牌出牌之间,这些年轻的中国女孩互相逗趣、闲谈。
“我胡了!”一个叼着香烟的女孩喊道。随后,她推倒面前的14张牌,向大家展示。4人开始洗牌,“哗哗”声代表着新一轮牌局的开始。
▌“删除麻将照片,快点删除麻将照片!”
英文图文报道完成后,黛西将这些作品发到学校网站,刊登在一个叫做“我们的梦想是不同的”的摄影项目里。她特意给照片里拍到的中国学生发了信息,并告知了英文报道链接。可黛西没得到什么反馈和回应,“只有其中很少的人,见面被我问起的时候跟我说:嘿,照片不错,看着挺酷的!”
2012年春天,网易的编辑跟黛西联系,说想发她拍的图片。黛西给他们传了40幅。后来上网的照片,是由编辑选定的。黛西还在期待中国编辑通知她中文报道发布的时间,却一直没等来。报道在中国已经发表了,她还不知道。
第一个告诉她这个消息的是打来电话的泡泡。那时候是晚上九十点钟,黛西在自己房间里,正准备泡一杯热茶。“她第一句话就问我:黛西,你是不是把你的照片,发给了一个中国的网站?我回答她,对啊!然后,她在电话里拉着长音,缓慢地说:好——吧——”
泡泡打电话的主要目的是警告。她告诉黛西,现有有些中国学生很不开心,他们想要找你,跟你聊一聊。黛西说,好啊,你可以把我的电话给他们,我很愿意跟任何一个想找我的人,聊一聊这件事。
放下电话后,黛西开始上网搜索这篇报道。紧接着,她接到了一个又一个的电话,一直到第二天凌晨4点钟。“那天晚上,我差不多接了50多个电话。有些是同一个人,翻来覆去地打给我。他们显得很烦躁,很气愤。虽然第二天我还要上课,人已经累趴下了,但我还是想跟他们解释清楚,我觉得需要有一个沟通的过程。”
有个男生给黛西打来电话,上来就问:你家在哪里?地址是在哪里?我现在要去你住的地方找你!黛西回答说:不,今天太晚了,如果你想见我,我明天可以去找你。
讲了半天,男生还是很气愤,他对黛西叫道:“你等着,我会去告你,让你坐牢!”
“我感觉,他们把这件事看得过于严重,夸张了,说了很多偏激的话。他们说这件事毁坏了俄亥俄大学的声誉,他们的文凭,现在一文不值了,以后会找不到工作。”黛西说。
整件事情中,最让她感到难受的部分是关于安迪。
安迪也打来了电话,他也很不高兴,因为他的爸妈看了照片后非常生气。黛西跟安迪见面时,他正好接到父母的电话。“电话的主要内容是,要求安迪找我,要我把报道撤下来。”
几乎每一个给黛西打电话的人,都要求她把照片撤下来,把整套新闻图片都撤下来,但是黛西拒绝了。“我跟每一个人解释原因,告诉他们,我觉得这件事情非常重要,我很想发表这个报道。”
直到现在,黛西依旧困惑: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跟她提及打麻将那幅照片?大家对这张照片,为什么那么反感?“每个人都在说,麻将照片,麻将照片,麻将照片。每个人都跟我吵:删除麻将照片,快点删除麻将照片!”
在照片里打麻将的女孩,也给黛西打来电话。第一天打了6次,第二天又打了4回。“她说我根本没有权利使用这张照片,这是她的照片。她叫我把照片从网上全部撤下来。我直接跟她说:没门!”
黛西发现,在图片版权观念上,他们之间是有差异的。“在这里,如果我给某人拍了照片,这张照片是属于我的,属于摄影师的。但是,在他们的概念里,似乎照片应该属于被拍的人。”
于是,很多人又把电话打给泡泡,因为知道她跟黛西的关系最好。“我觉得泡泡承担了很大的压力,大家都要她来说服我删除照片,最后我就同意了。”
事后,黛西却感到后悔。
“我觉得这是一个错误,我不应该删除这张照片。因为,此后每个人,都希望我把他们的照片删除,我不应该妥协才对。而且在一组照片中,删除一张也不会改变主题,但当时我妥协了。”
▌他们在渐渐改变,变得独立起来,想依靠自己而活、为自己而活
现在,让黛西郁闷的是,她从没料到,这件事成为这样的局面。本来她以为,报道在中国发表后,还会像上次英文报道发表一样,那些中国学生会对她说:不错不错,照片挺好看的。但事实上,大部分人表现得很沮丧。
最初几天,黛西接的电话最多,她的手机通讯录里,新加了好多中国留学生的号码。“后来,电话一天比一天少,他们似乎慢慢冷静下来了。”
那个麻将女孩打过多次电话后,渐渐也不打了。“我觉得已经跟她把事情讲清楚了,最后她对我说:谢谢你跟我交流。”
她在跟中国学生通话时,试图解释的是:我为什么觉得这件事情非常有意义,这件事可能带来的好处是什么。“但我当时的感觉是,当一个人很生气的时候,他就是想要发泄,想把一些话说出来。所以,很多时候,我只能静静地听他们说。”
让中国学生不满的是,他们觉得编辑选用的照片,多是“负面”的。可在黛西看来,像看视频电影,跟朋友聚在一起做饭,一块玩玩游戏之类的事情,算不上是负面的。“如果我上了视频网站,我的父母就不会不高兴啊。”她还说,虽然自己很投入地学习中国文化,还在中国生活过,但中国人的好多想法,仍让她琢磨不透,难以理解。
“可能是文化差异吧。”她这么归结道。
在她眼里,这些中国学生,已经算是很爱学习的了。“俄亥俄大学的学生,爱玩是出了名的,以开狂野派对著称。学生的交际场所,主要是在酒吧。跟那些天天泡吧的美国学生比,这里的中国学生好很多。他们很少出门,很少喝酒,聚会时,无非打打小牌、玩玩游戏、煮煮面条而已。可他们的父母,还会那么生气。”
“他们打麻将,也不是没日没夜地玩,只是在周末才打,而且也不赌钱。”黛西像是在替这些中国学生辩白:他们才十八九岁,突然间,被抛到完全陌生的异国他乡,人很难适应,会令他们“文化休克”,会倍感孤独。他们想家,想念家里好吃的东西。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国内并不打麻将,但是现在他们需要这些“中国的东西”,他们聚在一起,玩中国游戏,上中国网站,做家乡饭吃,会令他们心里好受一些。
“一些中国学生,在这里每天就是学习,没有其他想法。但我们不同,我们有很多未来的计划。”黛西说,从小父母就鼓励她做一个独立的人,自己做事,自己承担。
18岁上大学时,她最大的期待是自己的大学生活能与众不同,希望自己尽快长大,更加独立。19岁时,她独自坐上长途大巴,游遍美国南部。大三时,她去了智利的圣地亚哥,学拉美政治和西班牙语。后来去中国,行前她一个中国人都不认识。
刚上大学时,黛西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将来要做什么。她先是读社会学,又选修了哲学、英语、政治等许多门课“做实验”,看看自己到底对什么有兴趣。直到上了大三,才发现自己热爱新闻,喜欢与人聊天,想知道别人的故事。于是,她决定从事新闻摄影。
在昆明,黛西住在郊外一个小区里,周围都是中国人。她每天骑着自行车四处溜达,给街上遇到的人拍照。去大理和中甸旅行时,她感觉自己像是被时光穿梭机送到了另一个时代。在广州,她待了6个月,在黑人社区生活、拍片。她有两部作品,在今年的美国大学生摄影年赛中获奖。
“4年大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到了自己的热情所在。”她说。
对那些正在俄大上本科的中国同学,黛西更多的是寄予同情。
“到了美国,他们或多或少都会改变。一方面,他们受到中国那里、家庭那里来的压力和期待,被迫接受家长所做的种种安排;另一方面,他们人到了这里,处在美国大学自由开放的环境下,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他们在渐渐改变,有了想做自己的愿望,变得独立起来,想依靠自己而活、为自己而活。”
黛西表示,不满意网易编辑为她的报道所起的标题:“失落的留学梦”。
“那不是我要表达的主题。我的英文报道的题目叫做‘not here or there’(既不在这里,也不在那里)。我想表达的,是一种被困在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感觉。”
“我为他们拍照片时,关系曾是那么亲近。但是现在,我觉得要给他们一些时间,让这场风暴慢慢过去。”黛西说。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
免责声明:【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望谅解。如原创作者看到,欢迎给小编(fenggq3)留言,小编会在后续推文中及时声明和删除】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13年专注出国留学的诚信品牌
全国免费咨询
2016年是美国大学申请变革集中爆发的一年,大到SAT考试改革、CAAS申请系统上线、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发布Turning The Tide调研报告,呼吁美国大学改革招生流程。美国的6-18岁是属于中小学义务教育的部份。教育大概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学前教育、小学、中学及高等教育。在高中毕业前是属于通才教育,到高等教育(学院、大学和研究所)才分职业教育和一般教育。
留学过英国的娃都清楚,商科三大类,管理板块最容易,市场其次,金融最难。所以,你申请的专业也要按照这个高低来选择。英国教育体系完善、复杂却灵活,历史悠久。其高中教育更是被各国奉为基础教育的经典。英国共有中学千余所,有公立院校和私立院校之分,同时也有男校、女校及男女合校的区别。
加拿大享有一流的教育水平,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教育体系最完整、教育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 加拿大大学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同时,对留学的收费略低于其他英语国家。 此外,留学移民的政策,成为众多学子心中所向。想要申请加拿大的高中,就要首先了解加拿大高中具体的开学时间,这样才能够合理的安排加拿大高中的留学申请时间。加拿大公立高中开学的日期是每年2月和9月。
英国大学硕士课程入学要求中提到的2.1 degree,2.2degree学位,总是很模糊,同学们也会常常充满疑问。英国学位等级要求和我们中国大学的平均分或是GPA有什么区别呢?很多同学对于自己的SAT成绩能申请什么样的学校是没有明确定位的,简单说就是没有参考,也基于这个原因,华联留学为大家整理出来前100美国名校对新SAT/ACT分数要求。
多伦多大学是加拿大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是加拿大TOP1名校,每一个科系也都在世界排名的几乎都在前20,刘同学是在7月上旬到找到我们,她的最终目标是在10月份申请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MMPA。王同学高二第一学期找到我们时很坚定要申请金融专业,所以她所选的学校和院系都是加拿大的顶尖学校,例如UBC,多伦多大学,女皇大学,西蒙菲莎大学等,而这些学校的申请的难度是很大的,对于数学能力要求也很高。
中国最早从事出国留学服务的机构,国有老字号一站式出国留学权威机构。13年成功帮助数十万学员顺利留学。华联兴业国际教育交流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联留学”),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开展出国留学中介服务及培训业务为主的知名机构,荣获深圳市出国留学行业“315诚信品牌”称号,是华联发展集团的全资企业。
当前位置: >>
  当今世界交通发达,信息交流容易,人与人之间易于了解,使各民族、甚至种族之间的通婚也变得见怪不怪了。我的朋友中有娶俄国女孩的,有嫁美国人的、也有和黑人结婚的。可以说各种各样的家庭在美国不足为奇。  异国通婚的家庭在外人眼里大都比较幸福,因为如果家庭不睦,争争吵吵的话,按美国人的理论不如分开。所以留下的家庭大都和和美美。当然我所说的异族通婚的朋友家,不是以婚姻为身份的纽带,他们的结合完成靠感情。  来美时间长了,中国开放了,也认识了一些以婚姻为手段获得身份的家庭,包括男女双方。前段时间看到一篇文章讲“上海女人把嫁给老外当成事业来经营”,说的是去年有两个混迹上海的老外,一个加拿大人,一个英国人合写了两本书,一本“教你娶个外国老婆”,一本则是关于“如何嫁外国老公”。  我虽然不了解上海的老外和上海的女人,但知道一些嫁给老外的中国女人和娶了中国女人当太太的老外。介绍几个真实的故事给那些“把嫁给老外当成事业来经营的女人”泼泼冷水。为了避免对号入座,所有的人名均为匿名,嫁给老外的女子以妹加数字来表示。    涉外婚姻的甜  妹1那时只有20多岁,以中国人审美观来看绝不漂亮,体重有点超重,即无身材又无相貌。大专毕业后走后门在某国家机关里工作。家里急待把女儿嫁到美国来,托在美国的亲戚找个人家。在我们的圈子里,中国的男孩儿要找美眉,妹1的水平离美眉还有点儿距离,给她找个中国男孩儿的可能性等于零。  认识的美国佬该结婚的结婚了,要不正在搞着对象。能对没见过面的人感兴趣的大多数是搞不上对象的老五王。左思右想的终于发现了一位老美候选人,40来岁,博士毕业后一直没找到正式工作,只得一期接一期的做博士后。身为老美王老五,找美国好妞的机率一天天下降,国际新娘对他这种人的吸引力一天天增加。  一来二去,朋友终于说动了老美王老五,和中国的未来新娘开始了网上来往,不久又去中国相亲。全家以诚相待,老美王老五感动之至决定迎娶中国新娘。当他第二次踏上中国的土地,他们举办了隆重的婚礼。他们婚礼的录像不仅感动了他的一家,还使很多像他那样过了青春婚恋期的老美王老五,也期待着到中国找到自己的另一半。  很快,新娘来到美国,蜜月几度,学开车,领工卡,可新娘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马上孩子就要出生了,虽然靠老公过去存的钱买了房子,储蓄是有限的,无法开源只能节流了。省水省电省吃俭用。  岳父母来美伺候月子,开开冰箱,挺大的冰箱没啥吃的,洗碗要一定规矩,不然女婿要埋怨。岳父母向亲戚诉苦,原想让女儿嫁到美国吃香喝辣,可这鬼地方出门除了车轱辘看不见人,有没有什么人唠嗑,没有小饭馆搓一顿,一天到晚大眼瞪小眼的在家呆着,电视也看不懂。老两口儿不知把女儿嫁到美国来是对还是错了。好在小两口恩爱,也算对得起他们当初的一片苦心了。    涉外婚姻的酸  妹2在中国曾有个幸福的家,前夫是个有身份有地位的白领,俩人的儿子可爱又聪明。因为前夫有了第三者导致离婚,使妹2又回到寻夫的市场。  妹2也是大专毕业,30多岁,风姿不减当年。为了和前夫赌气,立志嫁到美国。人托人的找到了一个美国王老五快五十岁了,曾到天津相过亲,但不知什么原因没成。  妹2急于求成,饥不择食,答应了让他去北京相亲;相亲后既同意结婚。当她兴高采烈的来到美国,才发现2妹夫虽然1米8的个子,仪表堂堂,可只是个纯粹的蓝领修理工,年薪2万7千元。家里的确有房有车,房子可能有60-70年没整修了,车破的快发动不起来了,跑起来一路黑烟。  虽然妹2没抱有嫁给百万富翁的希望,可这么大的落差实在没法儿接受。情急之下,妹2坚决不与其同床。一个月过去了,妹夫还在忍耐着。在介绍人的开导之下,妹2明白,假如她不和已婚的老公同床,在移民局的审核中,她就不可能得到绿卡,到那时她就必须回到中国且一无所有。  她下了决心,不能就这样一事无成的回去,她开始新的生活。妹夫中年得娇妻,甚是疼爱,起初每日接来送往,后来给她买了辆半新的车子,同时妹2在华人商店找了份收银员的工作。  一晃几年过去了,绿卡拿到了,妹2的年收入也超过了妹夫,俩人的关系也还算融洽。现在妹2又有了新打算,她除了打工外,开始在社区大学修课,希望几年后能拿个什么证书的。每年她都会回到中国,用尽情地消费来迷补自己的失落。我想她的家人,她的朋友也许并不知道她在美国的情况,也不知道她的苦,她的泪。    涉外婚姻的苦  20多岁的大学毕业的妹3和男友闹崩了,花了10万人民币买了个到美国来的签证,来到美国打工,几个月的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她还没找到可以转身份的工作,签证马上就过期了。怎么办呢?唯一拿到合法身份的办法就是嫁人。  美国大城市应运而生的婚姻介绍所到处都是,真真假假,谁也说不清。妹3无着,自投罗网,给一家婚姻介绍所交了几百元钱。介绍所的人说,女方交得少,男方交得多。等结婚后还要交3000美元。  第一个见面的是中年人,在一次车祸中一家三口,只剩下他一个人,而且是重伤,行走要靠轮椅。他为了生活要找个伴侣伺候他终生。他认为妹3太年轻了,可能无法忍受他的痛苦,没有同意。  第二个见面的是个300多磅的大胖子,走路一拽一拽的。坐下就起不来了。妹3只有1米5的个子。300多磅的大胖子对90多磅的小女子恐怕凶多吉少。妹3只好打道回府。  第三个见面的是个30岁的意大利裔小伙子,从未结过婚,据婚姻介绍所的人说,此人老爹过世早,留下一笔钱,每月由社会福利院发给他,他自己是教堂里的行政人员,每月月薪也不少。  一见面,小伙子长相与前面300多磅的大胖子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不能相比。妹3的身份要紧,不能再看下去了。她答应了这个小伙子。没几日婚礼举办,妹3成了意大利人的媳妇。  在他每日的赞美之中,妹3才发现,老公高中没毕业,只是教堂的清洁工,每月收入900元再加900元来自父亲的遗产。交了税后,租个单元的钱都不够,他不得不住在唠叨尖刻的母亲那里,老母规定不准他们在家做饭,不准在家洗衣,不准弄出响动。另外每月女方要交给老母房钱300元,男方300元。好在妹3英文不成,听不懂老太太的唠叨。  慢慢地,妹3发现老公的智力也有问题,每次外出,他必须从家里出发才能找到要去的地方,不仅如此,他连给媳妇办绿卡的保证人的姓名都记不住。妹3的英文有限。除了吃喝拉撒睡外,他们也谈不出个子丑寅卯。  咳,不知下次移民局的审核会上,意大利小伙子能不能记住保证人的姓名?或者甚至媳妇的姓名?    涉外婚姻的辣  妹4探亲来到美国,因为想留下来,于是在网上征婚。没想到应征者还很多。为了和家里亲戚住的近些,她选了附近的一位有房有车的癌症晚期病人。  每周一到五,她除了上班,就是给老公做饭、洗衣、收拾房间,周末就去亲戚家小住。一晃就快一年了。老公的家父病逝留下一笔财产,为了遗产问题,他的兄弟姐妹坚决反对他的这桩婚事。老公也动摇了。在移民局的面试时有意说错妹4的习惯,后来竟武力威胁妹4要她离开。  几次三番,妹4多面受敌,没有拿到绿卡,就没有身份;坚持下去生命受到威胁,也不见得能够拿到绿卡。万般无奈之中,她求助于法律保护。经调查核实她的丈夫对待她的违法行为证据确凿,妹4被妇女保护中心收留。她的老公不知道她在哪里,要想见她,得由中心来安排。妹4自己也不知道要等到哪一天,她才能自由自在的在大街上行走。深圳华联留学是中国首批取得合法留学中介资质认证、全国留学服务行业第一批白名单的机构,是“3.15诚信公约”承诺诚信单位,也是广东省留学服务协会副会长单位、深圳分会会长单位,现在主营服务项目有、、等,免费咨询热线:2。
下一篇:上一篇:
您的浏览历史
深圳市华联兴业国际教育交流咨询有限公司
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资格认定书编号:教外综资认字【号
深圳市福田区深南中路2008号华联大厦8层、12层
服务热线:2 &&nbsp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费城中国人多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