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归因对学习的学习有什么影响,如何指导学生进行

复习资料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2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什么是归因理论?常见的归因维度有哪些?如何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归因?_百度知道
什么是归因理论?常见的归因维度有哪些?如何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归因?
我有更好的答案
推论这些行为原因的过程,和一贯性3,归因的三个维度,一致性。其指导原则和基本假设是,即努力不够:寻求理解是行为的基本动因。 2,尽量将学习上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而将学习上的失败归因于内部不稳定因素,此外,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动机,树立下次学习成功的期望,不放弃自己的努力:特异性1,归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结果进行分析,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归因,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获得成功,每次考试结束后
采纳率:4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归因理论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复习资料
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 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4)社会文化研究:研究社会文化背景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的;(5)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 4、请阐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3、学习任务的哪些方面会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任务的性质、难度以及学习者自身的价值等影响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与最佳动机水平关系密切。任务越难,最佳的动机水平就越低,所以,学生在完成较难的学习任务时,动机强度应弱些。 5、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哪些方面a、从学生容易发生兴趣的事入手b是学生获得愉快的经历c使用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方法d及时反馈学习结果。 6、归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归因对学习动机的激发具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而动机在个体的学习行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动力作用。根据归因理论,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人手进行学习动机的自我激发。1、学会积极归因,形成有效的学习动机。2、明确目标,体验成功,增强自我效能感。3、掌握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促进积极归因方式的稳定获得。 7、利用学习结果反馈应把握的原则有哪些?(1)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及时。(2)学习结果的反馈要具体。(3)学习结果的反馈要经常给予。 五、论述题 1、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的成就理论的主要观点?提出了人的多种需要:他认为个体在工作情景中有三种重要的动机或需要。(1)成就需要;争取成功希望做的最好的需要。(2)权利需要;影响和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需要。(3)亲和需要;建立友好亲密的人际关系的需要。 2、不同的归因对学生有什么影响,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一)归因方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对学习结果的情感体验,学生对学习成败归因的不同解释,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学习取得的好成绩会感到高兴,但只有当学生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强或足够努力时,他才会感到自豪与满意。而如果把成功归因于题目简单或自己比较幸运时,学生可能就不会感到自豪与满意。2、对后续学习的期望。如果学生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自己能力强或努力学习的结果,它会认为下次我努力学习一定还会取得成功。如果学生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是任务简单或是我这次比较幸运的话,他会认为下次就不一定这么幸运了,题目难度也有可能会增加,所以下次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就很难说了。3、学习的努力程度。当学生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时,成功带来的自豪感和满意度会让他继续努力以求下次取得同样的成功,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克服。当学生将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时,下次它会做出更大的努力并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以获得更多的成功,而如果学生将自己的成败归结为自己能力强而成功,或自己能力差而失败时,学生所投入的努力就会减少。4、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经常取得成功的学生会增强学生对自己能力的预测与估计,从而使他获得比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这回使他更积极的认识自己,对自己有客观正确的判断。反之则会产生负面影响。不同的归因将导致对成功与失败不同的情感反应,导致对成功与失败的不同期望,将影响全体对所从事活动投入的努力,并影响个体的自我概念。因此,要是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对血液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进行正确的归因呢?通过下面这个归因模式我们就很清楚了。成就行为的归因模式:成功――能力高――自豪、自尊――增强对成功的期望――愿意从事有成就的任务,积极的归因模式:失败――缺乏努力――内疚――相对的增强对成功的高期望――愿意并坚持从事有成就的任务。 3、竞争在学生学习的作用?竞争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它可以激发学生自尊认知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但是并非任何条件下的竞争,都会促进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所以说,我们要为学生创造积极的竞争环境。 1、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有练习和经验引起的个体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 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的基本规律包括:习得、消退、刺激的泛化与分化。 3、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逐渐变弱并最终消失,这种现象称为 消退。 4、“一着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指的是条件刺激的泛化 。 5、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的过程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再尝试这样一个反复过程习得的。 6、桑代克关于学习的三条定律是: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7、华生曾经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做了一个恐惧形成的实验。 8、斯金纳将行为分为两类:应答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 9、凡是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作惩罚。 10、实施正强化的做法是给予一个愉快刺激,实施负强化的做法是消除或中止一个不愉快刺激。 11、惩罚的目的是为了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
12、班杜拉认为个体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模仿的社会学习获得的。 13、替代强化是指观察者通过看到他人受强化而间接地受到相应的强化。 14、苛勒是格式塔学派的代表人物。 15、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学习是由通过顿悟而实现的。 16、认知地图是动物在头脑中形成的对环境的综合表象,包括路线、方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等信息。 17、布鲁纳认为,认知结构是指一种反映事物之间稳定联系或关系的内部认识系统,或者说,是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与组织。 18、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法。 19、奥苏伯尔从两个维度上对学习做了区分: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20、有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21、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由注意阶段、保持阶段、动作复现和动机阶段四个阶段组成。 22、先行组织者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的材料,它比学习内容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 23、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中有三个记忆系统,分别是:操作系统、执行控制系统和预期系统。24、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和社会互动过程。 25、建构主义的许多观点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提出的,传统教学的弊端有:只重学不重用、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只重教师不生学生、只重认知不重情感、只重计划不重开放。 26、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27、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和康布斯。 28、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11、 通过对狗等动物的训练研究,提出条件反射学说的著名学者是 ( D )D、巴甫洛夫
12、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 D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13、某学生由于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这种强化方式是( A )A、正强化 14、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D )。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15、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 A )。 A、苛勒
16、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 )。 A、斯金纳
17、( B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B、布鲁纳 C、苛勒 D、加涅
19、( B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A、建构主义 B、认知结构 C、信息加工 D、尝试一错误
20先行组织者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C )。 C、奥苏伯尔
21、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D )D、斯金纳 22、原有观念为上位,新学习的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下位观念,这种学习称为( A )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结合学习 23、提出“试误说”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B )B、桑代克
24、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 D )D、消退 三、简答题 1、人类学习的特点。①从内容上看,人的学习不仅要掌握个体经验,而且更重要的是以个体的形式掌握社会经验。②从方式上看,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的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而实现的。③从性质上看,人的学习是自觉的、有目的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2、学生学习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其学习内容含三个方面:(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展;(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3、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八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连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加涅后来在八类学习的基础,进一步提出了五种学习结果,并把它们看作五种学习类型: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 4、观察学习的过程。(1)注意过程,即对榜样的直觉 (2)保持过程,即对榜样的信息储存(3)记忆复型过程,即记忆向行为的转变(4)动机过程,即从观察到行为 5、格式塔学派关于学习的基本观点。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曾在年间,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与当时盛行的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相对立的完形――顿悟说。主要观点包括: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认知结构),学习过程中问题的解决都是由于对情境中事物关系的理解而构成一种“完形”来实现的。 9、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1)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2)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上述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构成有意义的学习。 1、先前的学习对后来学习的影响是顺向迁移 2、先学会骑自行车不利于后来学习骑三轮车属于负迁移 3、外科手术医生在生活中也表现为胆大心细,这种现象属于非特殊迁移
4、反复练习的技能可以自动化的迁移属于低通路迁移
6、概括化迁移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贾德 2、谈谈你对“为迁移而教”这一观点的认识?(促进迁移的教学原则) 1、科学精选教材。根据学习迁移规律的要求,应把各门类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成果作为教材的主要内容:精选教材要突出每门学科的基本结构。要突出学习材料的共同因素,精选教材是要兼顾科学知识本身的性质和学生的特点;2、合理编排教材内容。编写教材时要做到使教材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结构化是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具有科学、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现事物的各种内在联系,一体化教材要防止各种教材中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割裂、支离破碎、以及互相干扰、机械重复。网络化是一体化的引申,指教材各要素之间上下左右、纵横交叉联系。要突出各种知识、技能的联络点。以利于学习迁移。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宏观方面要做到整体安排,学习的先后程序要确定。微观方面要做到每个单元每一节课程序的安排要做到从一般到个别,逐渐分化,综合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教材知识系列化。4、注意教授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提高迁移仪式性,要注重教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通过练习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心智技能,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总结一般原理。应该多采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精确、深刻的分析不同学习材料的异同,灵活的运用变式教学,让学生在变式中思维,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使其能够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1、那些具有明确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解决方法的问题称为界定良好问题。 2、结构不良问题是指那些没有明确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或解决方法的问题。 3、格式塔学派的创始人苛勒提出了问题解决的顿悟学习理论和交换论。
4、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独创性、求异性、联想性、灵活性。 5、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方法有:头脑风暴法(智力激励法)、直觉思维训练。 6、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7、人们一般倾向于根据问题是否界定清晰而分为两类,有结构问题与无结构问题。
8、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9、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 类似的创造 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后者产生的成品并非首创,只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 10、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
11、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_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教学。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能促进和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实验和设计实验的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团结合作能力等。 12、问题是指个体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此而感到疑难的情境。 13、问题解决是指由问题引发,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认知策略去解决疑难的过程。 14、问题解决就是运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扫除障碍,从而将初始状态转换为目标状态的过程。 15、问题解决的特点:问题目的性、目标认知性、认知策略性。
16、心理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17、功能固着是指当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他功能的心理特点。 18、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原型启发。 19、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开展能动思维活动,产生出新颖、独特、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品质。 20、发散性思维的三个基本特性是: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1、问题包含的成分。1)给定信息,是指有关问题初始状态的一系列描述。2)目标是指有关问题结果状态的描述.③障碍.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遇到的种种需解决的因素,障碍是否明确,因人因事而异。 2、问题的特征。A问题情境性,是指用过去的手段和反复不能达到目标时,令人感到不安的那种情形或状况b目标指向性,是指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c认知操作性,问题的解决依赖于一系列的心理运算即认知操作。 4、创造性思维的特征创造性思维具有与传统思维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1)思维的敏锐性,这主要体现在发现意识上2思维的独创性,创新不是重复,他必须与众人与前人有所不同,而独具远见卓识,有独特的观点和看法,要求有探索性、求实性、应变性。3思维的跨越性,跨越次要矛盾、跨越相关度的差距、跨越事物可观度4思维的综合性,即思维的整体综合品质 5、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保持反思与批判精神、正确对待思维异质性、扫除思维死角和正确看待非逻辑思维的作用6、斯滕伯格创造性个体具有的7个品质。1)容忍事物的模糊性2)愿意克服障碍3)愿意让自己的观念不断扩展4)活动受内在动机的驱使5)有适度的冒险精神6)期望被认可7)愿意为争取再次被认可而努力 8、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主要受两种因素的影响,一类是客观的课题因素(课题的呈现方式、问题的具体性、问题中提供信息的数量),一类则是主观的问题解决者的个人因素(功能固着、反应定式、知识的储备、智慧水平、认知特性、个体特征) 问题解决的过程。1、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是问题解决的开篇,也是问题解决的动力。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激励和推动人们投入问题解决思维活动之中。提出问题时问题解决的开端。能否发现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问题,取决于多种因素(依赖于人的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依赖于人的认真负责的态度、依赖于人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望、依赖于人的知识经验的丰富度)2、明确问题。所谓明确问题就是分析问题,抓住问题的核心与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明确问题依赖于两个条件(依赖于是否全面系统的掌握感性资料、依赖于已有的知识经验)3、提出假设(提出假设就是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解决的具体方案提出假定和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案常常是先以假设的方式出现,经过验证逐步完善的。假设是人们推测、假定问题的结论与问题解决的原则、途径、方法。4、检验假设(检验假设是对假设进行验证的过程,他是问题解决的最后步骤。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检验,即通过实验和时间活动来检验。这是检验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例如,机器坏了,我们查找到原因,提出解决方案,进行维修,看一看这种维修方案是否解决问题。另一种是间接检验,即在头脑中根据已掌握的科学原理、原则,利用思维对假设惊心给论证。对于那些不能立即通过时间直接检验的复杂的假设常采用间接检验。例如,我们研制的卫星、导弹、运载火箭等不可能一遍又一遍的进行直接检验么认识反复的进行间接的理论验证,认为万无一失了在进行直接检验。 实际教学中应从哪些方面进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1、提高学生只是储备的数量与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的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举例说明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批判性思维不同于其他的思维类型,其主要特征是(强调对信息的处理,尤其是对原始资料和未解释资料加以处理,对于人文学科来说,批判性思维应该用于对文本信息的分析和解释,所以近年来备受中能够使,其理由有四个a能够对事件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做出解释b能够根据不同的资料和事件对解释性假设做出判断。C能够在不同的资料和事件中做出合理的推论。D能够根据不同的资料和事件得
联系客服:cand57il.com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发展心理学部分答案
下载积分:2000
内容提示:发展心理学部分答案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20:28:28|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2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发展心理学部分答案
关注微信公众号《心理学》复习提纲15-第2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心理学》复习提纲15-2
相反,持能力增长观的学生,他们更多地设置掌握目标;自我决定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德西(Deci)和瑞;自我价值指个体对自身重要性价值的主观感受,反映一;自我价值理论还向我们清晰地论述了学生是如何采取措;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2.替代经验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的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自我效能;21.根据
相反,持能力增长观的学生,他们更多地设置掌握目标,并寻求那些能真正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技能的任务。认为进步才意味着能力的提高;失败并不可怕,不过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它只是说明自己还需要更多的努力,自己的能力并没有受到威胁,所以他们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持掌握目标的学生,其学习是为了个人的成长,又被称为任务卷入的学习者,因为他们关心的是自己能否掌握任务,而不是和他人比较,不去关心自己的表现是否出众。这类学习者会更多地寻求帮助,使用较高水平的认知策略,运用更高效的学习方法。 19.试比较自我决定理论和自我价值理论。 自我决定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德西(Deci)和瑞安(Ryan)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动机过程理论。他们认为“自我决定是一种关于经验选择的潜能,是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个体对行动所做出的自由选择。” 该理论认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与生俱来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动力,人类有机体一直在争取自主性、自我决定感与归属感。我们在与这个世界相互作用时,每个人都需要感到我们是有能力的、有选择的,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有控制感,并且我们有归属感,是某个群体中的一员。这种潜能可以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有益于能力发展,这种对自我决定的追求就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内在动机。自我决定理论的核心是自主需要。人们在体验到成就或效能的同时,还必须感觉到行为是由自我决定的,是自己的意愿而不是外界的奖励或压力决定了我们的行为。 自我价值指个体对自身重要性价值的主观感受,反映一个人对自己的接受程度。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文顿(M.V.Covington)认为,自我接受的需要是人的第一需要,自我接受的前提是肯定自我价值。在学校里,当个人获得好的分数与等级时,就能够增强其个人优越感,维护其积极的正面的自我形象,提升自我价值。 自我价值理论还向我们清晰地论述了学生是如何采取措施来维护自己的自我价值以及他们在能力和努力这两个影响学业成就的重要因素上又是如何归因的。自我价值理论认为学生常常把自我价值与能力相等同,感到自己具有过人的能力是最重要的优势,有的时候重过一切,甚至超过了取得好的成绩。
20.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主要有: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体验
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望,反之会降低。 2.替代经验
当一个人看到与自己水平差不多的示范者取得了成功,就会增强自我效能3.言语说服
凭借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和自我引导,来改变人们自我效能感的一种方法 4.情绪唤醒
正面的情绪可以增强自我效能感,反之减弱。 21.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不同的归因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影响,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 不同的归因对学生的学习的影响: (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四个因素。即内部和外部、稳定性和非稳定性、可控制和不可控制维度;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2)就稳定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能力、任务难度),则对未来的学习结果也会抱成功或失败的预期,并会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自信心或产生羞耻感、自卑感;如果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努力、运气),则不会影响他们对未来成功或失败的期望,其成败体验也不会影响到将来的学习行为。(3)就内在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自身内在的因素(能力、努力),会产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进而更投入到未来的学习活动中去,或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象,从而更避免参与成就性任务;如果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机体外在因素(任务难度、运气),则学习结果不会对其自我意象产生什么影响。(4)就可控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努力),会对自己充满信心或产生一种犯罪感;如果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能力、任务难度、运气),则会产生感激心情或仇视报复情绪。因此也就不可能激发下一步的活动动机。
归因训练的基本步骤如下: (1)了解学生的归因倾向。可以通过观察、谈话或问卷测验来进行。 (2)让学生进行某种活动,并取得成败体验。可让学生通过数学练习、单元考试、回答问题等取得成功与失败的体验。 (3)让学生对自己的成败进行归因。可以让学生在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中选择其成败的原因。 (4)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当学生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时,教师要给以积极强化;若学生将成功归因于外部因素,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或外部因素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归因指导,告诉学生成功是你努力的结果,而失败则是你努力不够。 22.根据TARGET模型,谈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可以控制的影响学生动机的因素:任务设计( task design) 、权力分配(authority distribution) 、肯定方式( recognition practices) 、小组安排( grouping arrangements ) 、评估活动( evaluation practices) 和时间分配( time allocation) ,简称TARGET。该模式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能力的角逐。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一)学习任务的设计应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挑战性。 (二)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三)开展合作学习 (四)对学习结果进行恰当的评价 23.简述概念的获得与运用 (一)概念的获得
概念的获得主要有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两种方式。 概念形成: 是从外部的、比较具体的非本质特征到内部的、比较抽象的本质特征的不断深化的过程,是学龄前儿童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 概念同化: 指利用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提示概念的关键特征,从而使学习者获得概念的方式。是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 (二)概念的运用 1在知觉水平上运用
已经获得同类事物的概念之后,当再次遇到这类事物的特例时,就能立即将其视为这类事物中的具体例子。 2在思维水平上运用
在接受学习中,将新的概念归属于原有的层次较高的概念,或者识别某一类已知事物的一个不大明显的成员。 24.怎样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1.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 知识和能力内在关系的规律揭示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提高受制于两个因素,一个是教师对学生知识基础状况的精确洞察与把握,另一个是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的知识准备。 2.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规律, 教学生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对问题解决规律的把握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3.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 4.教授问题解决策略,灵活变换问题, 5.允许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实践验证 25.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利用迁移? 学习迁移与教学(怎样运用到教学中去) 1确定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
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可以使学习者对与学习目标有关的已有知识形成联想,即发挥组织者作用,有利于迁移的发生。所以在确定学习目标的同时,应该明确未来学习迁移的方向。 2考虑和了解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
认知结构不仅可以贮存知识,而且具有同化新知识和帮助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考虑和了解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会对学习者当前的学习以及今后解决新的问题中恰当运用迁移产生促进作用。 3运用恰当的教学媒体,创造与应用情境相类似的学习情境
在讲解知识时,要列举最大范围的例子,枚举各种变式,使学生正确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同时应结合所教知识的具体运用情境进行讲解和学习,使学生能脱离所学知识的背景把握其实质,并能在遇到适用情境时,准确地运用已有知识去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此外应尽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去观察和实践知识的应用。
4以最佳结构和顺序呈现学习内容,使其始终贯穿在一起
应注意同一学科的前后内容之间的结合以及不同学科之间的关联,使学习者能掌握学习内容的整体结构,把握事物的整体关系;注意相同原理或类似问题的设计,让学习内容始终贯穿在一起,即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提供 7
基础,后面的学习对前面的学习起到巩固和加深的作用。
5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形成对学习的积极态度
创设和改造学校的环境和气氛,增加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通过反馈和归因控制等方式使学生形成关于学习和学校的积极态度。在每次学习前,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避免因不良情绪、反应定势等消极心态的产生而造成的消极迁移。
26.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学习、教学的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学习的观点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并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意义建构者。这种观点更多的强调在具体情境中形成非正式的经验背景的作用,即非结构性的经验背景,将它们看成是建构学习的目标和基础。在此基础上,学习者创造知识而不是发现知识。
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的过程。而且知识是由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完成的: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整个过程他们重视“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的作用。
总之,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应该是主动的、情境性的、合作的、意义建构的创造性过程。 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学习者是主动地信息建构者 学习者的学习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进行的 学习应该与情景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1. 主动建构性
2. 社会互动性
3. 情景性 建构主义理论关于教学的观点
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注重协作学习提倡师徒式传授;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让学生自我探索 建构主义教学观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担当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教师要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使学生完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知识不是确定不变的,课堂是情境性的,学生老师的地位是平等的,同学老师之间协作学习的作用被重视。
新的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教学应重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以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引导学习者去建构新的知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以及合作者。而且学习要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协作、交流来实现,这种情景应与现实情境相类似。
27.如何结合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创设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一方面要注意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一方面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和时间。心理学研究表明,权威式的教育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只有在和谐宽松的气氛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才可能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学过程才可能是一种多向的交流、多向流动的过程。在这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重要在于指导学生自己去学习,鼓励他们充分交流思想,发表见解,从而激活思维。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两个苹果互相交换还是两个苹果,两种思想互相交流却能激发新思想。活跃的课堂气氛,充分的多向交流是引发学生认识冲突进而闪现创新思维火花的基础。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学贵有疑。“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基础。传统的语文教学满堂灌、传授式、讲解式代替思考,死记代替质疑,一切为了考试,不需要、不允许学生质疑,提出不同的问题,这种应试教育观念严重束缚了学生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就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疑难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能力。当然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对小学生来计要有一个培养、训练的过程。
1、激发兴趣,养成质疑的习惯。 2、教给方法,提高质疑水平。要指导学生从文章语言因素,表达形式,篇章结构,思想感情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免脱离教材内容,生活实际,不着边际的滥问。教师指导学生可在标点不同处,字词精当处,语句重复处等质疑,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会逐步提高,并能提出具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 8
理》时,文中有这样的一句话:“??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学生读到这里问老师:“焦急”与“耐心”是一对反义词,是不是矛盾了。这些问题,无不体现了学生独立思考深入读书的主动求知心理。
(三)激发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连动性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想象开始的。”想象和联想是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语文阅读教学重要的培养目标,想象和联想作一种能力,只能通过训练才能形成和提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特别的关注以下2点
1,观察感知,丰富表象积累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也是进行创造思维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智能。因此,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指导观察与课文有关的事物,如实物、如图片??与作文有关的景、物,如风霜雨雪、鸟鱼花虫、人物风俗??并要善于把观察到的东西用于课文的理解和写作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表象积累,发展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启发引导,拓宽想象和联想的空间
(四)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思维定势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的,它在教学中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习惯从固定的角度去看的事物,无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问题,思考常常受习惯性思维的束缚。而发散思维是思考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从不同的角度或沿不同的方向,进行各种不同层次的思考,是一种不依赖常规寻求变异,多触角、全方位地寻求与探索新的多样形的方法及结论的开放式思维,因此,我们要努力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多进行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多样性。
1、 同一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的学习方法完成。
2、 适当安排一些具有不确定的答案的练习。 三、 结论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观念,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通过优化课堂教学,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与联想能力,这样才能更合理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
28.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技能进行训练? 一、什么是学习策略 二、学习策略与信息加工的关系 学习过程就是信息加工过程。在这个加工过程中,学习策略既参与信息加工,又对其进行控制。学习策略参与信息加工,主要是指其中的认知策略(主要是指个体对认知过程进行的选择、识记与组织)直接参与信息加工过程,并影响信息加工的效果。学习策略对信息加工进行控制,主要是指自我监控策略对个体认知过程的监视、管理和指导。 三、元认知策略在学习中的作用。 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与控制。就其实质来看,元认知应是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调节,其内容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一般来讲,元认知策略在学习中具有如下三方面作用: 1. 可以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学习情境有哪些变量,并意识和体验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及它们的变化情况。 2. 可以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自己拥有哪些可供选择的学习方法,并且明了这些学习方法和变量之间的关系;意识和体验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根据学习变量间的关系与它们的变化情况,自觉地选择、安排、使用和调整学习方法;知道自己拥有的各种学习方法的作用、适用范围与适用条件,并且能选用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3.可以使学生根据学习任务的特点,激活学习方法的使用;根据学习任务变化,及时地调节和控制学习方法的使用;根据学习效果,客观地评价作为改进自己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的适用性,并把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作为改进自己学习的重要手段。 四、如何培养元认知策略
学生元认知策略的获得有三条主要途径:一是通过学生的自身学习经验自发的获得;二是结合学科教学培养学生元认知的能力;三是通过专门的训练获得。研究表明,后两种途径对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有重要作用。但无论是结合学科的培养还是专门的训练都离不开以下五条具体途径和三种具体方法。
1.提高学生元认知学习的意识性。要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首先要提高学生五方面的意识性:①学生清晰了解任务的意识性;②掌握学习材料特点的意识性;③使用策略的意识性;④把握自己学习特点的意识性;⑤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调节的意识性。
2.丰富学生关于元认知的知识和体验。研究表明,学生元认知水平与其拥有的元认知知识有极大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元认知知识的传授,并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强化这些知识的应用,同时还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诱发学生产生元认知的体验,并不断提高这些体验的精确性,以提高元认知水平。 3.加强对学生元认知操作的指导。为了使元认知训练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应根据学习过程的特点,按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元认知指导。 4.给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反馈条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和谐、民主的反馈环境,不但使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评价他人的学习方法与策略,而且还要使他们愿意接受别人的评价。在这样一个环境的基础上,教师应逐步地引导学生从以教师为主导的外部反馈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部反馈,并逐渐培养他们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真正学会元认知学习。 5.注重引导学生对非智力因素的调控。教师除了注重培养学生对学习和认知活动的调控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对非智力因素中的努力程度、动机激发、个人性格特点、认知风格等方面的调控。最终使学生能把对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调控有机的结合起来。 元认知训练的方法即自我提问法、相互提问法、知识传授法三种。 自我提问法就是在元认知训练中,通过提供一系列供学生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问题单,不断地促进学生自我反省而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自我训练问题单包括计划、监控和评价三个部分。
相互提问法即将学生每两人分成一组,给每个学生一份类似于上述的自我提问单,要求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同时,根据问题单相互提问并做出回答。 知识传授法主要是通过传授学习理论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关于元认知的知识,使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元认知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自觉地将元认知运用于学习中生成适当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五、中学生应当如何发展生物学习策略 调查表明,我们的中学生至少缺乏下面一些学习策略的素养:
1. 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能力;
2. 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估能力;
3. 学习情绪的调控;
4. 信心的保持;
5. 合作精神;
6. 自主学习方法。
中学生应当针对自己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改进学习策略。
一个人良好的学习策略应当及早培养,事实上,应当越早越好。但是,这并不等于说,高中学生已经无法提高学习策略水平了。我们应当认识到:即使是成年人,在经过了学习策略训练之后,也会明显地看到效果。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按照上面的三类目标找出自己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是因人而异的,所以,我们应当依靠自己的分析作出比较准确的诊断。
2. 从改变学习习惯入手。学习策略一般都渗透在一个人的日常行为习惯之中,所以,我们进行学习的主要障碍是不良的学习习惯,改变习惯就是提高学习策略水平。
3. 放慢学习速度,克服急躁情绪。培育好的学习策略,必须从某一项具体的学习事件做起,放慢学习速度将有助于改变原有的不良习惯,在一件事情上做成功了,我们就有了新的模式,今后,就会照该模式做下去。
4. 小步子前进。不要企望一次成功,不要企望在较短的时间里就能收到明显的效果。要用小步子逐渐地抵达目标。
5. 注重内心检验。在每一次学习事件里,我们都应当把一半的功夫花在化验和反思上。比如说,你正在构思一小段英语短文,你可以先用几分钟想一想自己如何写,然后停下来,“检阅”一下自己这个“想”的过程,看看自己是怎样“想”的,可否做一些调整,接下去,再进行几分钟的构思。
6. 反复磨练自己在学习事件过程中的那些瞬间活动。你读一篇文字,说或写一段话,那转瞬即逝的心理活动实际上是决定你的学习质量的关键性环节,你要抓住这样的关键环节,不断地锻炼自己,不断地提高这些瞬间的“工作质量”。
11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高等教育、外语学习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中学教育、专业论文、《心理学》复习提纲15等内容。 
 2016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首先,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  心理学复习提纲 14页 5财富值 学习小语种的体会 10页 1财富值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点击此处进行反馈。 ...  2015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概论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一、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首先,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  《心理学》复习提纲 心理学》题型 1、名词解释(2’×5=10’) 2、填空(1’×14=14’) 4、多项选择(2×5’=10’) 5、判断(1’×10=10’) 7、事例分...  公共《心理学》复习提纲及复习重点 隐藏&& 第一章导论 第 1、2 节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名词解释( 1.认知活动:是人从环境中获取知识和...  《心理学》复习提纲 心理学》题型 1、 3、 、 名词解释 2’×5=10’) 2、 (1’×14=14’)(×=)、 填空 ×=)、 单项选择 1’ ×15=15’)() 4...  公共《心理学》复习重点及复习提纲 公共《心理学》复习重点及复习提纲第一章: 第一章:第 1、2 节、 第二章: 节之一 第二节之四; 第二章:第 1 节之一...  《教育心理学》复习重点 1、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 分支学科, 诞生于 1903 年桑代克 《教 育心理学》 的发表, 桑代克被称为 “教 育心理学之父”...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