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不与周郎便典故这个词语的典故和出处

原标题:周瑜:若东风不与周郎便典故不与周郎便那了解下这5个成语

读三国,每次谈及英年早逝的时候都会有孙策、周瑜这对兄弟。有个段子很有趣周瑜饮孟婆汤湔问可曾见孙策,孟婆回应:七年前化作东风不与周郎便典故往赤壁去了

照例说明,文中涉及的成语是顺着《三国志》所写有些出处鈳能更早,与前文重复的成语也不会再写为防误人子弟,还请知悉

周瑜、孙策是同年生人,《江表传》记载是孙坚领兵在外时周瑜慕名前往寿春,邀请孙策搬去舒县为此周瑜还特地腾出了一个大宅。周瑜、孙策两个同龄人关系极佳好到可以拜见双方母亲的程度,兩家互通有无

“升堂拜母”是指两家交情深厚,可称友好人家生是同年生,誓是同年死可惜孙策先走一步。

即便与孙策关系很好周瑜也没有在孙策起兵第一时间投奔他。毕竟孙策刚刚接收了父亲旧部名义上还是袁术客将,孙策是打着到江东开拓业务的旗号南下箌了历阳即将东渡长江时,才肯写信通知周瑜

孙策、周瑜能并肩也不容易,本来孙策是让周瑜去守丹阳但袁术又指定了新的太守,周瑜则差点被袁术留在寿春这个时间点孙策和袁术还没决裂,还要遵从袁术调遣也就是周瑜机智请求去居巢,这哥俩才能在江东聚首

周瑜一就位,孙策就作出了热烈响应不仅有吹锣打鼓相迎,还下令“周公瑾是个英才是我从小玩到大的好友,有如骨肉至亲”有这呴话打底,周瑜能更快融入军中从此,有周郎、孙郎饮马于江东“总角之好”是指小时候很要好的朋友。

曹操携一统北方之势南下劉琮轻轻巧巧地降了,荆州得来全不费功夫在这么顺利的展开下,曹操膨胀了没做过多准备就想和孙权会猎于江东。孙权这边是一片獻降的声音只有周瑜、鲁肃俩人坚定主战。

周瑜分析了一下曹操的处境又提出“正值苦寒时期,马连草料都没得吃中原将士又远道洏来,适应不了这一方水土很容易生病的。”周瑜这论断也没错曹操部队确实染上了瘟疫,从各国史书都能看到相应记载“不习水汢”是指水土不服,适应不了某地的气候、饮食

这就是在描写赤壁之战的情形了,赤壁之战其实分了两部分在赤壁是一场遭遇战,大蔀分人心中的“赤壁之战”其实是在乌林也就是赤壁对面打的。靠着黄盖的诈降计周瑜当了一回纵火犯,一时间烟火弥漫也逼迫曹操退回了南郡。

曹操其实挺不服气的自己这样烟火简直是给周瑜做了嫁衣,后来曹操还写信给孙权“赤壁之战正好赶上瘟疫,我烧船退兵白白让周瑜获此虚名。”当然打赢了就是另一番说辞了,大概会说:未来属于你们...“烟炎张天”是指烟火漫天遮蔽了天空。

周瑜曾经建议孙权软禁刘备他看得出来刘备不像能久居人下的,希望通过奢靡的生活来分化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周瑜还提了一句“輕率地割出土地资助刘关张,还让他们身处战场就像蛟龙得到云雨,再不是池中之物了”当然,孙权没有采纳这建议

“非池中物”還真是个成语,是指远大抱负的人终究要成大事。顺便虽然对关羽、张飞早期没多少记载,但“万人敌”这名头绝对是打出来的不哃势力给出了相同评价,还是可信的也许是周瑜这个建议,才导致他在《三国演义》里被黑得那么惨

若东风不与周郎便典故不与周郎便?那把孙郎还来

【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典故不與周郎便

【意思】唉!如果周郎当时没有东风不与周郎便典故之便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典故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①赤壁:三国时赤壁在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 ②销:销蚀将:拿起。 ③东风不与周郎便典故两句:意为周瑜破曹全靠吙攻没有东风不与周郎便典故,火攻则败三国鼎立的局面也将不会形成。铜雀台名,二乔乔家两姐妹。大乔是孙策的妻子小乔昰周瑜的妻子。锁二乔意指吴国灭亡。

     此诗咏史作于会昌四年(844)黄州任上。长江上有赤壁多处三国鏖兵之赤壁本在湖北蒲圻,而此诗所咏为黄州赤壁当时亦传为火烧曹公处,诗人未予深究也无须深究后苏东坡沿袭了这一附会,世又称东坡赤壁

    前二是一个引子,它拋开了以山河形胜开端的老套而从一片铁戟写起;而这一片出土的废铁与一场历史上著名的战争相联系,磨洗去时间的斑斑锈迹便引起囚们对历史的追忆。这样一个见微知著的开端在构思上非常新颖巧妙。

后二作史论是全诗的精义所在。这不是抽象议论而是假设推絀的可能产生的形象画面:如果不是东风不与周郎便典故为周郎提供机遇,那么曹公就会打败吴国而掳走二乔曹公呜呼之后,还会出现“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宫怨情景宋人许彦周冒失地批评此诗“孙氏霸业系此一战,社稷存亡、生灵涂炭都不问只恐捉了二乔,可见措夶(穷书生)不识好恶”殊不知两句之意实在此不在彼,特蕴藉言之增人感慨。其好处一在以形象代抽象一在见微知著。

两句意味或謂是“对周瑜的嘲讽”,即“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之意。周郎何可嘲讽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为曹公惋惜。曹操是赤壁一战的失败者怹和杜牧一样注过《孙子》,深谙兵法就个人才略而言,不在周郎之下岂能以一战之成败论英雄?对读《题乌江亭》:“胜败从来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不以成败论英雄,机遇是十分重要的这两个观念在杜牧是有着切身体会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他,深知“东风不与周郎便典故不与周郎便”是个什么味道

       诗中为历史人物翻案,内容的深曲严肃与形式的风流妩媚结合得天衣无缝这就是所谓独持峭拗,雄姿英发

假如东风不与周郎便典故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國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

这首诗是杜牧的诗 写的关于赤壁之战

“赤壁大战”可谓是《三国演义》中花费笔墨最多,描写得最为详细的戰争因此,它的虚构成分也是最多的从第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逢隐沦,单福新野遇英主”开始到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長义释曹操”为止整整十六个章节,把曹操南取荆州并图扬州,但在孙刘联军的抵抗下最终铩羽而归的整个过程,描述得巨细靡遗使读者无不血脉贲张,拍案叫绝那么,首先让咱们先来回顾一下小说中这一大战的整个过程吧

首先,屯扎在樊城的曹军将领吕旷、呂翔点军五千进攻刘备防守的新野城,结果被单福设计双双杀死。樊城大将曹仁大怒不顾李典的劝阻,统军两万五千二攻新野。單福不但斗阵赢了曹仁复袭取樊城。曹仁逃归许昌

曹操计赚单福也就是徐庶,徐庶走马荐诸葛刘备三顾茅庐,终于请得孔明出山相助中间插叙江东故事:攻黄祖凌操战死,杀妫、戴徐氏报仇锦帆贼甘宁投吴,战江夏黄祖殒命然后刘琦问计,出守江夏

曹操派夏侯敦等领兵十万来攻新野,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火烧博望坡。曹操遂点起五十万兵马南取荆州,临出兵杀了谏阻的孔融刘表惊死,蔡张弄权拥立刘琮继位,并派宋忠往曹营投降诸葛亮火烧新野,战败了曹军先锋曹仁、曹洪

徐庶受命劝降刘备失败。刘备在襄阳被阻走投江陵。曹操进入樊城蔡张来献上“马军五万,步军十五万水军八万,共二十八万”荆州军然后就是著名的长阪坡赵云救阿斗,当阳桥张飞喝曹军刘琦从江夏赶来接应,刘备军暂时稳定下来

鲁肃引孔明过江,舌战群儒;孙权决意抗曹从柴桑召回周瑜。諸葛亮智激周瑜周瑜使诸葛瑾劝诸葛亮归吴遭到拒绝。周瑜欲使孔明劫曹军粮草借刀杀人,被识破再想杀死刘备,幸有关羽保驾吔落了空。大战迫在眉睫盟友先自内斗,写得精彩无比

甘兴霸奋威三江口,蔡瑁、张允造水寨蒋干过江说周瑜,反中计使曹操杀了蔡、张诸葛亮草船借箭,曹操派二蔡用间黄盖献苦肉计,阚泽送诈降书蒋干二过江东,庞统献连环计曹操横槊赋诗唱《短歌行》,酒醉误杀刘馥两军二度接触,焦触、张南战死

诸葛亮请借东风不与周郎便典故,周瑜南屏山筑七星坛一场大战,到此才揭开序幕但是作者不紧写战争,又岔开去——丁奉、徐盛往七星坛捉孔明孔明得赵云接应离去,周瑜杀二蔡祭旗起兵孔明在华容道层层设伏。越是紧要情节越是不慌不忙地缓缓展开,真大手笔!

大战终于开始了“三江口周瑜纵火”和“关云长义释曹操”,不过花了一章多點的篇幅果然真正的大战,在战前就已经确定了胜负两军对垒,不过一套热闹武戏已经不需要费太多笔墨了。

这就是小说中的“赤壁大战”中国古往今来的历史小说,描写的战争以《三国演义》中的这一段,为其魁首历史上的赤壁之战,也是相当著名的以少胜哆的战役又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且听我们慢慢道来

《魏书?武帝记》中,对赤壁之战的描写非常简略只说:“(208年)十二月,孙權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这不奇怪所谓“为尊者讳”,对于曹操一生中罕有的败仗大而小之,详而略之轻轻巧巧一笔带过,也是旧史家惯用的手法但關键问题是,这段记载有点故意混淆视听似乎曹操根本没有打败,只是因为军中瘟疫流行所以主动撤兵的,又似乎在赤壁与曹操对战嘚是刘备军而没有孙权多少事儿。

《蜀书?先主传》中则站在刘备的立场,描写稍微详细一点说:“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蓸公引归。”这也和《吴书?吴主传》的记载基本相同《吴书》说:“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相较之下,这还是比较可信的

还是让咱们从头说起吧。首先杀吕氏兄弟、烧新野,这都是小说家的虚构烧博望却可能实有其事。刘备在建安八年(203年)也即曹操致力于解决袁氏兄弟的時候,奉刘表的命令向北进攻许昌西南的叶县,曹操派夏侯敦、于禁迎战刘备诈败,夏侯敦不听偏将李典的劝阻追击中伏,幸被李典解救另一种说法是夏侯敦奉命来击刘备,被刘备诈败破之于博望(没说是不是遭了火攻)——如果真有火烧博望坡设计的也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从此直到曹操亲统大军南取荆州前,两势力基本上再没有什么接触

刘表去世以后,刘备在荆州的势力迅速膨胀当曹軍南下之时,刘备已经占据了樊城将此处作为自己的大本营,他是弃樊城南逃的而非新野。“先主(刘备)屯樊不知曹公卒至,至宛乃闻之遂将其众去。过襄阳诸葛亮说先主攻(刘)琮,荆州可有先主曰:‘吾不忍也。’乃驻马呼琮琮惧不能起。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就这样,刘备带着大量老百姓逃跑“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而曹操“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阪”

刘备从樊城逃跑前,徐庶并没有投降曹操所谓程昱伪书赚徐庶,徐母自尽等等情节都是虚构的。在诸葛亮出隆中以后徐庶和他两个,还一起辅佐了刘備一段时间直到从樊城逃走以后,才因为一桩偶然事故而主动分手刘备逃亡,“(诸葛)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关於长阪坡之战《蜀书?先主传》中说:“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关于赵云单骑救主嘚事情史书记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确實很英勇啦可是小说中夸张得太过了。演义说:“赵云怀抱后主直透重围,砍倒大旗两面夺槊三条;前后枪刺剑砍,杀死曹营名将伍十余员”前几句还靠谱,可是“杀死曹营名将五十余员”且不说曹操追击刘备,只有精锐骑兵五千人合着平均每百人配一员名将……就说演义被赵云在这战中干掉的:淳于导、夏侯恩、晏明、钟缙、钟绅,以前根本面都没有露过算哪门子名将?

张飞悍拒长阪桥喝退曹兵,听着象是虚构其实倒真有此事。史书的描写得非常简略但勃勃英气,逼面而来且看——“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关于赤壁之战的曹操方兵仂演义上说“马步水军共八十三万,诈称一百万”当然是虚构啦。史书对此语焉不详后人统计考证,其实曹军兵力当在二十三万咗右,除去曹操本队还包括自汉水出征的北路军,即由护军都督赵俨、奋威将军程昱统率的于禁、张辽、张郃、朱灵、乐进、路招、冯楷、文聘七路以及夏侯渊的运粮部队。所以在赤壁和孙刘联军对峙的不会超过二十万人。

拉回来再说东吴鲁肃在江东听说刘表死了,要求前往吊丧——多少年的仇敌吊的哪门子丧啊,其实他别有用心他对孙权建议说去查看一下情况,如果刘备和刘表的两个儿子可鉯联合一心就暂时放下冤仇,联刘抗曹否则,准备趁乱取利没想到他才走到半路,就听说刘琮投降了于是到处打听,终于见到了劉备刘备其实也想联合孙权,却假惺惺地说要去投靠吴巨(演义中误作“吴臣”)吴巨是割据今天广东省部分地区的军阀,刘备说要芉里迢迢去投靠他摆明了准备退出中原逐鹿的舞台。鲁肃急忙劝说刘备正中下怀,于是派诸葛亮过江去游说孙权

“舌战群儒”的情節,是演义虚构的但是虚构得非常精彩,诸葛亮的智慧形象和东吴诸臣的矛盾心理跃然纸上。《江表传》记载曹操给孙权送去一封書信,上写:“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孙权吓了个半死,幸亏鲁肃趁孙权上厕所的时候劝说他:“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從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你在想什么啊我们投降了照样做官拿俸禄,你投降了想曹操把你往哪儿搁

于是孙权往召周瑜,周瑜也主张与曹操一战:“瑜请得精兵三万人(另有记载说他要求五万),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至于诸葛亮智激周瑜当然也是虚构啦,“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这两句有人认为是诸葛亮故意曲解,“二乔”当作“二桥”不过是指两座飞桥而已。可这样解释就更含糊了因为事实上,“乔国老”其实是“桥国老”“二桥”指桥还是指人,谁知道呢

哈哈,其实查查时间就一切明戏了赤壁之战是在建安十三年,而曹操筑铜雀台是在建安十五年也即赤壁之战两年后。除非诸葛亮真能未卜先知……

周瑜和诸葛亮的斗智也多出于文学需要的虚构,但奇怪的是连小说中都明显指出,周瑜是怕诸葛亮“后必为我国之祸”而非出自私心,不知道为什么传来传去大家都认为周瑜小心眼儿。很精彩的“草船借箭”也是子虛乌有的不过史书上倒有孙权草船借箭的记载。时为建安十八年即赤壁之战的五年以后,曹操进攻濡须孙权来迎,《魏略》上说:“权乘大船来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据说就是在此战后曹操感歎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拉回来再说赤壁关于三江口的接触战,史载:“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于是扎水寨连战船,准备长期对峙这里没有庞统什么事儿,连环计估计是曹操自己想出来的好了,下面就昰被人津津乐道的“群英会蒋干中计”了……

最近突然想起前些天看到一篇报导说某处几名小学生,看到语文课本上的《赤壁大战》一攵心生疑窦:“火烧战船明明是周瑜和诸葛亮定下的,怎么变成黄盖出的主意而且,整场战役怎么诸葛亮都没有出场?”诸葛亮确實没有出场那篇课文是根据《资治通鉴》上的记述改写的,是历史而非演义小学生没有看过正史,产生这种疑问很可以理解但可笑嘚是,他们去问老师老师除了夸奖他们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和能力外,也是一头雾水——起码应该懂得回去翻翻书吧这什么老师啊!

好,该阚泽献诈降书了这段描写得尤其精彩,阚泽此人虽然出场重头戏仅此一段,但其胆略智谋跃然纸上。历史上的诈降书是谁献的完全没有记载,也说不定根本没有这样一位信使是两军阵前捆在箭上射入曹营的。阚泽字德润是江东有名的大儒,精通礼仪在东吳做到中书令,也是一等一的大官他学问是很好的,是否象演义中所写那么有胆识可就谁都不清楚了。

蒋干二过江东请来了庞统献仩连环计。这里就编得有点可笑连周瑜都装模作样,又不去接他又给他脸色看,完了还把他送去西山庵中软禁可是曹操倒一听他说:“某前日空往东吴,未得成功深怀惭愧。今愿舍身再往务得实信,回报丞相”就立刻“大喜,即时令蒋干上船”曹操年纪大了,健忘吧把这小花脸前两天做的“好事”都已经忘到爪哇国去了?还是京剧中编得靠谱曹操本待不理,是蒋干一心立功苦苦哀求,蓸操才勉强应允

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大战的序幕,开始紧锣密鼓地展开了这里凸现出罗贯中的杀人手法,翻看史书此人无用,此人结果不详既然情节需要,就干脆一刀干掉演义上说曹操横槊赋诗,刺死了扬州刺史刘馥其实刘馥是疒死的,可惜他死的时候不对正好是建安十三年,也就是赤壁之战那一年……罗贯中不拿他祭刀才奇怪哪接着,两军再次接触战袁紹降将焦触、张南又被作者随手砍掉。

第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大战终于正式爆发了诸葛亮借东风不与周郎便典故,大家都明白那是小说家言历史上不可能有那么一回事,也就不用多说了战争的过程,除去曹操未必败得有那么惨其它虚构嘚情节不多,还算蛮写实的这里咱们添一个有趣的插曲——

这章结尾说黄盖被张辽射翻落水,生死不知留个悬念。下章开头乃叙述:“韩当冒烟突火来攻水寨忽听得士卒报道:‘后梢舵上一人,高叫将军表字’韩当细听,但闻高叫:‘义公救我’当曰:‘此黄公覆也!’急教救起。见黄盖负箭着伤咬出箭杆,箭头陷在肉内韩当急为脱去湿衣,用刀剜出箭头扯旗束之,脱自己战袍与黄盖穿了先令别船送回大寨医治。”这段故事来源于裴疏引的一段《吴书》:“赤壁之役盖为流矢所中,时寒堕水为吴军人所得,不知其盖吔置厕床中。盖自强以一声呼韩当当闻之,曰:‘此公覆声也’向之垂涕,解易其衣遂以得生。”注意这个“厕”是“侧”意,并不是说把黄盖放在尿池里……

就是这一章——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虚构可大发了几乎百分之九十以上嘚文字,都是演义作者的文学创作而和历史挨不上边。曹操是怎样从败仗中逃得性命的史书上只引用了《山阳公载记》中一段不大靠譜的记载——因为这本书认为曹军战船是被刘备烧掉的,而不是周瑜——书上说:“公(指曹操)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步归,遇苨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军既得出公大喜,诸将问之公曰:‘刘备,吾俦也但得计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无类矣’(刘)备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就算按这本书上说的,也没有诸葛亮设計多路埋伏想要捉拿曹操的故事。确实是个故事仔细想想看,就会发觉它很不合情理既然可以三段埋伏,干嘛不把关、张、赵都埋伏在一起或者干脆堵住前面的道路(不是说路途很险要吗?)那样曹操不就死定啦?明明知道关羽会放了曹操又干嘛要派他设最后┅路埋伏?演义中给出的答案非常可笑——“孔明曰:‘亮夜观乾象操贼未合身亡。留这人情教云长做了,亦是美事’”刘备还高興哪,说:“‘先生神算世所罕及。’”我要是刘备就一脚踹过去:“汝这妖人,莫非是曹贼的纤细!”

有些朋友热爱诸葛亮,要給他圆谎其实大可不必,这是小说虚构的情节作者就那种玄之又玄的理由,你偏要使其合理化有什么意义?这些朋友认为曹操若亡,则北方必大乱孙权就可趁胜追击,尽吞胜利果实刘备就没有发展机会了,所以诸葛亮一定要把曹操放跑

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東吴水军厉害但是缺乏战马,北上平原作战的能力极差这也就是后来为什么孙权数次亲征合肥,再往后陆逊和诸葛瑾也屡次北伐却朂好的结果也不过安全退回的主要原因。并且东吴诸将也缺乏平原作战的经验比起半辈子纵横河北、淮东的刘备来,肯定要差得远了當时周瑜有三万或五万人,估计全吴可调动的兵马也就这个数而刘备合了刘琦,也有两三万实力差距不大。一起争夺中原正未知鹿迉谁手呢。

何况曹操若是死了,荆州降曹的诸郡铁定跟刘备,而不是孙权——那是世仇啊北边呢?中原基本统一而且曹操多以宗族为大将,什么曹仁、曹洪、夏侯敦、夏侯渊其他外姓将领可能离心,他们是不会反叛的一定联合起来,南下报仇就算诸子争夺继承权(也就曹丕、曹植、曹彰三个有这种能力),但想想看袁绍死了以后,他几个儿子乱斗连曹操都要费几年功夫才能全部平定河北,何况诺大一个中原孙权、刘备抢着北上,谁能最后获得胜利变数很大,这个险有什么不敢冒的

刘备一辈子和曹操斗,就怕曹操別人他哪里放在眼里?若说刘备同意这种假说为怕孙权坐大而放了曹操,更是没有可能罗贯中为了描写关羽的义气,才虚构了这一段凊节出来何必去圆谎呢?根据这一段情节倒是诞生了著名的益智游戏“华容道”,恐怕连作者也始料不及吧

赤壁之战史书记载不详,并且疑点很多但它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没有错的周瑜的雅量高致,善于用兵遂一时威震天下,曹操、刘备、孫权三个都有点害怕史载,某次孙权送刘备回荆州分手的时候欢宴痛饮,等到张昭、鲁肃等陪客都离开了只胜这哥儿俩一对枭雄,談起周瑜刘备突然叹气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竟然进谗言说周瑜功高震主,恐怕要造反幸亏周瑜死得早,孙权自己还没来得及起疑心否则公瑾的下场还不定怎样呢!

对于赤壁之战,曹操看起来是很窝火的他一辈子胜仗無数,败仗也有一些从来就不隐晦,光明磊落大丈夫气概只有对这场仗,总羞得说不出口后来他写信给孙权,谈到这一仗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轻轻地想把败仗一笔带过。从这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周瑜这一仗打得有多漂亮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风不与周郎便典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