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教师专业素养自身素养

浅谈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教师中心稿)
浅谈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教师中心稿)
新形势下,语文教师应如何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时代需要,迎接教育、教学改革的挑战呢?我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
一、教师一定要认清新形势,转变观念。一个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要接受一种新事物,要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去行动,首先需要思想意识上的主动认同。如果意识形态与形势不一致,教师将面临很大的压力,教学会极为被动,甚至会出现反效果。因此观念的转变是一个关键问题。作为一个教师,如果观念不更新,则无从谈到实践,要实行课程改革就是一句空话。
从师生关系上来说,如果现在还把为人师的自我看成是凌驾于学生之上的统帅,要求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要求学生对自己绝对的服从和恭顺,在当今形势下是不现实的。新形势下师生之间应是一种平等、友好和互相尊重的关系。个体首先需要的是被尊重,这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在这个前提下,教师更多的是起引导作用而不是对自己不认同的个体行为的一味抹煞。现代社会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社会上流传的各种观念、意识形态冲撞交融、纷繁芜杂,令人眼花缭乱。学生对各种事物、各种观念充满了好奇心,往往是满足了感性认识而忽略了理性的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的教育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一味的指责与大加贬斥会收效甚微,甚至于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我认为对学生的一切在我们看来有待于纠正的认识首先需要的是尊重,是宽容,是学会从他们的角度去欣赏,从未来需要的角度去呵护,在这样的基础上才有转变的可能。万水归源,殊途同归,当然,这不是说是对学生的一味迁就,是一切唯学生之言是从,因为尊重不等于赞同,教师在这里应起主导作用,在是非问题上是不能含糊其词的,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哪些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哪些是我们应该否定的,对有碍他们眼前进步与日后发展的随性、任性等不良习性,则须像对待危害禾苗生长的害虫杂草一样,不失时机、严肃认真地根治清除,以确保他们健康茁壮成长。这也正是我们教育的目的。
另外,师生关系还应是一种和谐友好的关系。学生在课上面对老师谨小慎微,课下见了老师噤若寒蝉,师生之间永隔一段可望而不可即的距离,这也不利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古人说:“亲其师,方可行其道”。事实也证明,受学生喜爱的老师的课上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会很高,而如果学生不喜欢某个老师,尽管老师的水平很高,效果也会打上折扣。因此,教师应努力与学生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在学业上是他们的老师,而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要努力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对学生现状了解地越熟悉越深入就越容易在教学上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新形势下教师更应努力充电,刻苦钻研,知识的掌握要做到“精”与“博”。教师大多穷其一生只能在某一门课上成就最大,如果对这门课的知识掌握得不够精深,不够专业,那就根本谈不上“传道授业解惑”。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也并不是要教师放弃所有以前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相反一切成功的改革都是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之上的,撇开过去有益的经验谈改革只能是一句空话,这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改革。“精”是基础,是教学改革的“本”。那些教学改革搞得红红火火的教师无一不是学问精深的教师。但学问精深的教师却不一定是教学成绩明显、适应时代需要的教师,这固然与前边提到的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同时也与教师知识是否广博密切相关。教师一方面要具备广博的边缘学科知识,同时还应具备新时代、新形势下一些快速更新的知识。现代社会,知识更新的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教师如果对新知识、新信息一无所知那就会成为一潭死水,将会被社会淘汰。
三、教学态度严谨端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是一件崇高而伟大的事业,古代人就把“师”与“天”、“地”、“君”、“亲”并称,足见古代人对教师职业的重视。当代社会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伟大使命,因此教学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这就需要教师用一种严肃认真的态度去看待自己的职业,用一种忠诚和热情去从事自己的事业,也就是说教师需要遵守一定的职业道德,严格要求自己。一个人马马虎虎,对教学漫不经心,缺乏起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就很难完成自己的使命,甚至自己最起码的教学任务也难以完成。
另一方面,教师又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和人格魅力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学生又具有向师性的特点,极易模仿教师的行为,因此教师如果不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不严格要求自己将会对学生产生反效果。
另外,在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中,我们应切实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宗旨。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还学生内在的多姿多彩的人生本色,这个“本”是基于学生的出发点而并非教师的想当然。教师要端正自己的位置,不再以自己的经验和愿望自以为是或者先入为主地进行教学设计,不再以参考书、辅导资料来确定教学的重难点,一切以学生主体的内在所需为教学重点。有些教师态度非常认真,备课时什么都要背,在课上什么都要讲,结果教师苦不堪言,学生整堂课下来也累得要死,教学效率低下。其中学生厌烦语文课的原因就是教师所教非学生所需,这就无异于对牛弹琴。以我执教《雷雨》为例,在分析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时,学生自己的初步理解是:周朴园冷酷无情。&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开始思考“三十年前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关系”以及从侍萍的话中推测把侍萍赶出周家大门的元凶,学生开始拼出了三十年前的周朴园的形象:一个封建地主家的少爷,虽然与侍萍真心相爱,但迫于家庭的压力狠心地抛弃了侍萍。在此基础上继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否是出于自己的真心?这个问题的提出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对此争论非常热烈,一派认为是真心的,这可以从周的某些行为上来证明;一派认为以周后来的所作所为来看周的行为虚假的成分居多。这个认识比前面要进了一步,我一方面对之进行肯定,一方面继续引导学生联系周朴园三十年后婚姻的现状,三十年后娶了繁漪的周朴园婚姻并不美满,这更促使了他对初恋的对象--鲁侍萍的思念,而当年他对侍萍的所作所为他又是心怀愧疚的,因此可以肯定他的怀念是出于他的真心。我在充分肯定同学们的认识进步的同时,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是真心怀念,为什么夫妻不曾团圆,父子、母子不去相认?至此,学生们的思考开始走向深刻:现在的周朴园已不是当年还留有一份纯情的少爷,他现在是煤矿公司的董事长,是社会上有头有脸、有名誉、有地位的人物。在侍萍未出现之前他是靠怀念侍萍来使自己得到心灵的慰藉和灵魂的解脱,而真正看到活生生出现在眼前的侍萍,他马上就从幻想中跳了出来,他意识到侍萍的存在对于他的体面的家庭、他的财产、名誉、地位将会是很大的威胁,于是他立刻想尽一切办法,软硬兼施一定要把侍萍打发走以永绝后患。周朴园怀念侍萍是为了自己,赶走侍萍也是为了自己,这个人除了冷酷之外存在于他身上的极端自私与虚伪经过一番分析与讨论也终于水落石出。对此,同学们对人性的复杂以及作品的思想深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周朴园的形象也开始丰满起来。这节课正是因为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得学生进行了深入的独立思考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而在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样不可小觑,正是由于教师的适时引导、精心的设计才令学生始终围绕着问题进行着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的探讨。事实证明,这样的课深受学生欢迎,他们说课上的主动参预让他们获得了知识,又得到了表现自己的机会,比以前被动的接受要好一百倍。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如何提升教师的四种素养
我的图书馆
如何提升教师的四种素养
如何提升教师的四种素养
在<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2 FONT-FAMILY: A mso-font-kerning: 0 mso-fareast-font-family: 楷体_GB年的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了四点殷切希望:&#8220;一是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二是希望广大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三是希望广大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四是希望广大教师淡泊名利、志存高远。&#8221;
&总书记的四点希望,蕴含了教师应具备的四种素养,包含了一名合格教师的全部内涵,即:师德、师能、师风、师魂。而这四种素养并不是一个教育工作者与生俱有的,也不是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学校教育所能造就的,更不是一次性的专门教育就能完成、实现的,它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的内化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是一个永恒的&#8220;没有最高,只有更好&#8221;的目标攀升,是一个教师个体和群体需要一生为之追求奋斗的从教境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想就如何提升教师的四种素养谈几点想法。
师以德为高,德高,则可为人范
&一是修师德。所谓&#8220;师德&#8221;,是指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有道是:&#8220;育人先育师,育师先育德&#8221;。修师德就是要求教师在平凡的岗位上锤炼与之相适应的操守和品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那么,如何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呢?
我认为,一要鼓励教师把&#8220;爱&#8221;字写好。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师德的全部意义都体现在一个&#8220;爱&#8221;字上,爱职业终生不悔,爱学生如爱子女,爱教学孜孜不倦&#8230;&#8230;为人师者,把&#8220;爱&#8221;字写好了,师德也就合格了。二要让教师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教师要通过自我加压、自我竞争,和自己赛跑,用毕生的精力去挑战自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追逐人生的目标。三要鞭策教师一生只做一件事。教育需要执著和无悔。一生只做教育者,终生追求师更高。把自己选定的人生目标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息,是一种人生的最高境界。
师以能为基,无能,则误人子弟
二是养师能。所谓&#8220;师能&#8221;,是指教师施教的态度和能力。养师能正是要求教师——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一要让教师能够站起来做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职业充满信心,要学会自我欣赏。骄傲于教书育人,自豪于为人师表。踏踏实实从教,从从容容做师;其次要安贫乐道,要使朴素而平凡的教师生涯变成充满智慧的挑战,视自己的职业为富有内在尊严的职业,充分体现出教师高贵儒雅之风范、气宇轩昂之品质和高风亮节之魅力。二要让教师能够坐下来做事。教师从事的是一项十分复杂和辛苦的工作,要把它做好离不开长期修炼&#8220;坐功&#8221;。从师,就必须养成能够不受外界的干扰和诱惑,静心做事,在教育这块园地里扎稳脚跟;潜心育人,用智慧开启学生的心灵。三要让教师能够蹲下去做师。&#8220;亲其师才会信其道&#8221;,要想让学生亲近自己,就得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主动&#8220;蹲&#8221;下来倾听学生说话,自觉站在&#8220;低&#8221;处和学生平等相处;要培养和开发自身的亲和力,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教学相长,和学生共同进步。
师以风为力,风正,则悬帆竞发
三是树师风。所谓&#8220;师风&#8221;,就是教师从教的道德作风。我们常说:&#8220;风正一帆顺&#8221;。良好的师风就是要求教师——勇于创新、奋发进取。以凝聚的团队精神、向上的工作朝气、和谐的人文环境,形成求真、求进、求异、求美之风,创造出教育的神话。
求真之风。有句名言叫做&#8220;教育是科学,科学的真谛在于求真&#8221;。科学是严肃的,来不得半点虚假。培养教师敢于对教育、教学中的所有疑难问题进行质疑,尊重科学、教育和知识本身的内在规律和尊严,探索教育的真谛,养成对科学负责的态度就是对学生的终生负责的求真之风。
求进之风。人们常讲:&#8220;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8221;。引用在此,&#8220;高处&#8221;不是指职位的升迁,而是水平的提升、人格的提升、思想的提升、能力的提升&#8230;&#8230;&#8220;求进&#8221;就是要不懈追求,努力成为师者之师、仁者之仁;要勇于向名师奋进,向大师挑战;要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求异之风。求异是一种多维度、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式,面对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敢于做第一个拓荒行的人,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要勇于打破常规,善于逆向思维,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创造出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的风格。
求美之风。&#8220;求美&#8221;是所有工作的至高境界,教育也不例外。要努力形成一种共同为教育创造美的潮流,创造出教育之美、教师之美、教学之美和为人师之美,让教育处处充满美的感召。
师以魂为上,有魂,则自成人师
&四是铸师魂。所谓&#8220;师魂&#8221;,就是为师之道的基本观点和精神。俗话说:&#8220;国无魂不立,军无魂不强。&#8221;同样,教师没有师魂也就没有生命力。师魂,是师德、师能和师风的根本归宿和灵魂。
&铸师魂,就是要建立起教师的价值取向和人生信仰——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就是要激励教师,一是走自己的路。通过对理想、信念的学习和讨论,感悟自己的人生应该朝什么方向走;应该追寻些什么;什么才应该是教师的人生目标,从而坚定教书育人的意志和信心;二是做名师&#8220;追星族&#8221;。要营造一种向古往今来的历代名师、教育名人学习的氛围,拜名师为师,以名师为范,做名师的追崇者。在榜样的引领下,逐步走向从师的崇高境界。三是快乐于桃李芬芳。教育事业功在当今利在千秋,教师职业则是耕耘在春收获于秋。这就要求教师志存长远,快乐于多年后的桃李芬芳。要通过学子访师、回馈师恩之情,从自己所教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就过程中体验教育的成功,从桃李满天下的收获中得到喜悦,给自己注足精神底气。
四点希望,四种素养。四者之间是辩证统一、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既集中体现了每一个教师个体终身为之奋斗的全部精神实质和内涵,又充分反映了教师这个特殊群体的共同理想和愿望。新的时代,赋予了教师新的内涵。教师只有不断地改造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努力适应时代要求,才能胜任教师之职,担当起培育英才的重任,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养--《宁夏教育》2011年04期
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养
【摘要】:正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如何提高自身的素养,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认识。加强科学文化知识修养,爱岗敬业。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总称,一切文化都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知识是教师通过教学向学生传递的内容。因此,教师应该博览群书,拥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用人类创造的精
【作者单位】:
【分类号】:G625.1【正文快照】: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如何提高自身的素养,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认识。加强科学文化知识修养,爱岗敬业。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总称,一切文化都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知识是教师通过教学向学生传递的内容。因此,教师应该博览群书,拥有广博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曾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06期
陈志雅;;[J];教育科研论坛;2009年07期
余颖;;[J];当代教育科学;2006年02期
韦云军;;[J];广西教育;2009年13期
蒋裕建;;[J];教书育人;2009年35期
费金城;;[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0年05期
余颖;;[J];江苏教育;2006年03期
范志福;;[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吴晓红;;[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傅智红;;[J];小学德育;2008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A];河北省教育厅2009年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09年年会交流材料汇编[C];2009年
洪明祥;;[A];教育管理实践策略研究[C];2009年
魏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张玉明;;[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二专辑)[C];2006年
靳知勤;段晓林;;[A];2007年海峡两岸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王安强;;[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陈国芳;;[A];开拓科技育人之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教师论文集[C];2005年
王正;;[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史加祥;;[A];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蒋静雅;;[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丛文勇 本报记者
宋全政;[N];中国教育报;2010年
段斌 毕朝晖;[N];黄冈日报;2011年
本报记者 魏颖 通讯员 曹鹏 刘秀红;[N];天津教育报;2011年
张亚德 通讯员
王东晖;[N];保定日报;2008年
山东省胶南市滨海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 徐吉志;[N];江苏教育报;2009年
海门市东洲小学(本部)校长 吴建英;[N];江苏教育报;2009年
黄巧娣;[N];乐山日报;2010年
江苏省金坛市汤庄小学 朱小燕;[N];中国教育报;2011年
本报记者 赵正元;[N];中国教育报;2004年
本报记者 李可孝 通讯员 肖玉泉 崔守境;[N];淄博日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建波;[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陆琴芳;[D];苏州大学;2011年
丁洁;[D];江南大学;2012年
姚佳;[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李翔;[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司丽娟;[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王莎莎;[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浦黎霞;[D];苏州大学;2010年
张梅;[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朱志权;[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如何提高人文素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