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句型训练教学中怎样训练学生的语感

樟树二小逍遥自在语文工作站
当前位置:&&&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语感训练
上传: 谢晓红 &&&&更新时间: 16:07:29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语感训练 我们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又该如何进行语感训练呢?下面就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制六年级上册》中第1课《山中访友》的教学为例,谈一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语感训练的操作。 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语言材料。
1、激发疑问,引起需求
根据《山中访友》一文教学内容的特点,我首先从课题重点词语&友&入手,提出&我到山中访问了那些朋友&问题切入课本,激发学生的疑问,从而导入了新课的学习,唤起了学生的思维。
2、初读引思,了解意脉
感知语言是学习语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导入新课文之后就立即引导学生初读课文,读通课文,让学生在整体上感知语言材料,扫清阅读障碍,了解内容及脉络。学生朗读前,教师以问题引导:&我到山中访问了那些朋友&读后再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找出文章的重点段落。这样,学生就可以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细读课文,深刻领悟课文内容。&
在学生感知认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这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基础。主要的方法有吟诵、推敲、揣摩、触发、鉴赏等。可以通过对重点段落、词句的研读,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想象和感情,使他们运用直觉感受,通过说、读、议等形式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并捕捉文字中闪现的语感火花。
1、吟诵重点句段
从声音上去吟诵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反复朗读吟诵,学生在不同语调、节奏的朗读中思考,吟诵中品味,文章的内容自然可以掌握,作者的感情也能体会。 2、推敲关键词语
要深刻领悟文章内容,必须从字面上去探究。首先,要引导学生超越词典去理解词意。比如《山中访友》中教学生理解&德高望众&的意思。如果只让学生去死记&道德高尚,有名气。&这一词典的解释,学生很难理解。我从两方面去引导学生亲身感受:一是在语言环境中完整地感受其意蕴,让学生找出书上描写老桥的句子。&你把多少人马渡过对岸&这样在具体语境中学生理解了词语的真正意义,二是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把词典的意义变成了学生自己的体验,&你身边有没有德高望众的人?&。这样对语言文字就会有一种敏锐的感受。 3、揣摩语句内涵
学生只从字面上去探究,还难以把握文章的内在实质。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从重点词句入手,揣摩它的内在涵义,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触发联想
通过反复的吟诵、推敲、揣摩,可以触发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通过词句的理解,展开联想和想象,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动起来。使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达到对文章的深刻领悟的。比如《山中访友》中体会我变成了树那一段,我着重引导学生对相关词句的理解,触发学生联想和想象,根据自己的理解去领会我变成了树的喜悦。
5、鉴赏优美文句
学会鉴赏这是读好书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对优美词句的鉴赏,才能体会语言文字的内在美;也只有通过对作者写作手法的鉴赏,才能在不断阅读中学会文章的方法。因此一篇优秀的文章只有通过鉴赏才能体会到它的独到之处。鉴赏过程中能使鉴赏者产生敏锐的感觉。
以上五种方法是对言语对象的全方位的感受。即有语言因素,又有感情因素。不仅是语言知识方面的判断,同时也是对内部美丑的识别。从而构成了培养和训练学生敏锐语感的主体环节。这些方法是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贯穿整堂语文课。让学生了解字词的意义和情味,懂得鉴赏,或从字面上推敲,或从内涵中去揣摩。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不应是机械解释字义、记诵字句、研究文法,最要紧的是多比较、多揣摩、多体会。
三、熟读课文,大量积累语言材料。 积累语言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这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途径,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学生可以在读中温室会读书,在读中学会写作。积累语言的方法有加强朗读、熟读成诵、练习复述、广泛阅读。教师应该重视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运用这几种方法,使之成为一种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1、加强朗读
朗读是一种有声音的阅读活动。朗读过程是眼、口、耳、脑并用的过程,其中既有视听训练,言语运动器官和大脑的协同活动,又有思维、想象、情感和言语活动的协同活动。可见朗读对学生语言学习、器官刺激是全面而深入的,这无疑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语感。朗读的形式有范读、引读、分角色朗读、齐读等,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合理选择。在《山中访友》一文教学中,我是这样指导学生朗读:学生细读课文,基本掌握文章内容后先采用了范读全文,然后学生齐读全文,接着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引读,这样从整体到部分增强发学生的语感。
2、熟读成诵
背诵是积累语言的重要方法。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这可以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规范学生的书面语言。因此,对于教材中的一些优美的文章或段落,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熟读成诵。比如《山中访友》中第三自然段中通过优美的文笔描绘了山中众多的美景。学生熟记后,即使没有见过大山,也可以想象出它的英姿,甚至联想到欣欣向荣的景象。
新课程标准推荐义务教育小学阶段背诵的诗文就达70篇之多,现代文学作品、外国文学作品则按要求或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增加。以此把积累语言落实到实处,这反映了对语文教学本质认识的深化,必将有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
3、练习复述
复述是学生把自己经历或者看到的事情和读过的文章,通过自己的内化吸收,再进行语言加工、处理讲给身边的人听。既可以积累语言,又可以提高口语能力,而语感常常来源于口语能力,语言的掌握和运用又依赖于语感,所以复述在积累语言的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同时培养了语感,有助于学生掌握的运用语言。《山中访友》这一课我是这样安排复述的: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好景点回忆整理,利用课外时间同桌之间互说互听、互相补充、互相讨论。
4、广泛阅读
积累语言材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广泛阅读,大量阅读中外名著,博采众长。学生装在不断阅读中学会遣词造句,领会布局谋篇,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新课程标准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阅读总量是400万字,其中小学阶段六年共阅140万字。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各种资源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学习《山中访友》之后我为学生介绍了描写山中美景的其它散文。 四、读好课文,延伸课外。&
基础教育第八次课程改革制订《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将教学目标调整为五大板块,其中综合性学习独立为一个板块,充分体现了对语文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因此我们必须努力为学生创设语感训练的外围环境,可以举办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朗诵会、演讲会、故事会、课本剧表演会等;也可以创设小记者站。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采访、调查,写一些访问记、报告之类的文章在校园广播站播出;还可以自办手抄报或自出专辑,把自己平时所写的一些习作收集起来互相交流&&,我们可以在课外通过多种形式去训练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培养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得到语感训练。
我在教学完《山中访友》一课后布置了一道综合训练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加写&我还访问了哪些朋友?&这一作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加强语感训练。
总之,&语感教学&是语文学科人文性质的最好体现。它的提出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广大教师只要在&语感培养&的领域里潜心思考,不断探求,就一定会为语文教学开辟出新天地。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摘要】:
“语感”这个概念是在20世纪初提出来的,80年代以后,语感教学和语感研究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几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引下发生着很大的变化。长期形成的教学思想正在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转变。在转变过程中,我认为我们不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作为突破口。本文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就语感的特性及其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问题进行一些理论和实践的探索。
语感应属于语言心理学范畴。许多研究都从不同角度给语感下了定义。我认为应该这样把握语感的本质特征:语感是人在长期的、规范的言语活动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直觉的、正确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的综合体现。
语感教学是一种语文教学策略。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精神的指引下,语感教学对于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语感的基本特征是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语感的重点所在,是充分认识和利用语感的前提。只有对语感的特征有所了解,有所研究,才能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从而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感能力。我们要运用语感的基本特征来分学段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小学六年虽然统归为儿童期,但是处于低、中、高三个学段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语言发展水平还是有着自己的特点,并存在着一些或细微、或明显的差异。小学语文教学是正规训练学习母语的起始阶段,语感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感教学在小学的不同学段中目的和培养途径是不同的。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G623.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毛敏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21期
杨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2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乐小美;[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卢雁红;[J];小学语文教学;2002年01期
曾春梅;[J];小学语文教学;2002年03期
杨春华;[J];小学语文教学;2002年09期
郑刚;[J];小学语文教学;2003年02期
赵先华;;[J];小学语文教学;2006年04期
耿红卫;;[J];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13期
朱萍;;[J];语文教学通讯;2007年13期
,汤国来;[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1994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洪月;;[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黄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刘镇清;[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胡学文;[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汪精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王涛;;[J];安徽史学;2007年06期
王承忠,汪志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陈夕龙;;[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张桂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王青;;[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金铭;;[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周健;;[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郭燕慧;王枞;钟义信;;[A];2006年首届ICT大会信息、知识、智能及其转换理论第一次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王光龙;;[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王建军;;[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王景勤;;[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王玉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吴才武;;[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谢必伟;;[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李熙宗;霍四通;;[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原雪;[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乔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孙菊霞;[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卢玉卿;[D];南开大学;2010年
刘中黎;[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杨先明;[D];武汉大学;2010年
张志刚;[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杨道麟;[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郑爽;[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迪;[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李艳龙;[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乌晓丽;[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王鹏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刘耀庭;[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李燕玲;[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李明智;[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郑学莲;[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张发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藏欣伟;[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玲娟;张雪玲;;[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胡夏;[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朱琰莹;;[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1期
朱春侠;;[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年06期
潘新和;;[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桑志军;[J];广州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年07期
左伟;[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马以训;;[J];成功(教育);2011年01期
许飞;;[J];成功(教育);2011年10期
刘爱兰;;[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裕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翟竞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黄莉萍;[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王新林;[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周慧;[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孟祥英;[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李斌辉;[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张卫东;[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李寿珍;[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范丽清;[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焦斌丽;[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彩霞;;[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年04期
黄雪梅;;[J];新课程学习(上);2012年08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世增;[J];安徽教育;1985年01期
李美清;[J];四川教育;1985年11期
范文礼;[J];云南教育;1997年04期
杜洁琼;[J];基础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杨冀红;[J];青海教育;2000年11期
沈大安;[J];小学语文教学;2000年06期
陈可人;[J];湖北教育(教学版);2000年10期
杨凤枝;[J];江苏教育;2000年11期
祝禧;[J];江苏教育;2005年14期
韩晓云;[J];吉林教育;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成蓉;;[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陈玉鸿;;[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雷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角国庆;;[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梁为丽;;[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赵俊;;[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张红培;;[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司绍喜;;[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邓柏林;;[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关巧;;[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程忠艳;[N];黔西南日报;2009年
林敏 织金县少普中心小学;[N];经济信息时报;2009年
陈璇 通讯员
施蔓;[N];桂林日报;2010年
盘县第十中学
瞿薇;[N];六盘水日报;2010年
王礼华;[N];抚州日报;2010年
黔西县永燊小学 李家毅;[N];贵州民族报;2010年
六枝特区新窑乡四角田小学
高家斌;[N];六盘水日报;2010年
席健 地区第二小学教师;[N];林芝报;2010年
李仕碧 巴州区第一小学教师;[N];巴中日报;2010年
平昌县青凤小学教师;[N];巴中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众;[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鑫莉;[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王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白水平;[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张丽韫;[D];广州大学;2011年
刘红岩;[D];杭州师范大学;2012年
李仁玲;[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郑秋芳;[D];苏州大学;2010年
刘丽霞;[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朱青;[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张爱莲;[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 浅谈新课标理念下的有效语文课堂教学 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把发展语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文/赵 佳  摘 要:培养学生语感,把发展学生语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可以总结归纳出以下六个方面的规律:一是通过读、听、看等多种方式,从整体上感受语言材料;二是教师指导学生从言语运用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三是以熟读成诵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语感;四是启发想象,塑造语感;五是注重培养语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六是结合实践,正确把握运用语感。  关键词:学生;语感;主动权  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并遵循学生语感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课堂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感训练平台,还学生一个自主发展语感的时间和空间。在这个“还”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要组织学生运用语感的训练,成为他们的指导者和启迪者。所谓语感,是一种对语言运用能力的感觉,对一般学生而言,只能从心灵深处慢慢的激化,有则有无则无。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以生动的语言和良好的作品去吸引学生,启迪学生的感知力、想象力,深化、美化学生的语感能力,通过多听、多说、多读等多种途径,强化学生的语感运用能力。  一、让学生通过读、听、看等多种方式,从整体上感受语言材料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言材料可以通过读课文来感受,所谓书读自通,对于课文的感受首先是通过读来实现,因此这一阶段的读一定要充分。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受后,再适当穿插听、看、写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语感。例如,在教授《鸬鹚》一课时,学生听教师配乐范读全文,学生闭目欣赏。教师读后促醒学生的语感:小湖的景色优美吧?渔人指挥鸬鹚捕鱼的场面生动吧?让学生带着这些美好的感觉轻声地读,读后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感受,哪些地方能给本身带来优美、生动的感觉。学生也可以把本身感觉最优美、最生动的段落挑出来,声情并茂地读给同桌听,并将这些圈出来,细细品味,用不同的感情读,在读的基础上背诵,并将重点词语抄写下来等。  二、教师指导学生从言语运用的角度出发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对于学生如何提高语言的感受能力来说,教师要从课文中精选一些语感很强的段落,有深刻内涵的语句和一些有语言特色的片段,指导学生借助学到的言语知识,()结合本身的阅读体会,认真品味所选材料,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一步感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训练学生多读,读得自然,读得感人,把握好节奏和韵律情趣,在读中找到乐趣,读出品味,读出感觉。  三、以熟读成诵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语感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加以背诵,在熟读背诵的同时,可以让学生把精彩的片段、词句抄写下来,整理归类,有意识的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充分激发想象,塑造语感  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语感离不开想象力,在教学中,教师的责任就是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感知力,把课文中的内容,让学生像看电影一样在头脑中闪过,身临其境,激发情感的共鸣。  五、培养良好的语感要注重课文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培养学生不断积累生活知识,增强语言的丰富性、情趣性。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生活中看到的情景、体会到的情感联系起来,仔细揣摩。语感来自于对生活的提炼,必将再回到生活中去,所以良好的语感必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六、结合实践,正确把握运用语感  培养语感、领悟生活,要多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外教学实践活动。通过课外教学实践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方式;让学生围绕课文写读后感,参考课文写一篇相同格式的作文;也可以在学校开展一些普通话大赛、诗朗诵比赛、辩论大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也可以结合现实生活模拟新闻采访、讲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强化,锻炼学生运用语感的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既要在课堂上给足时间让学生读进去,让学生用本身的思想感情读课文,又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读出来,把课文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出来。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实践中,作为教师“还”得越主动,学生的语感发展就越主动,教师“还”得越迅速,学生的语感发展就越迅速;教师“还”得越有效,学生的语感发展就越有效。  参考文献:  [1]罗宝祥。浅谈小学生语文创新能力培养。中国校外教育,2013(14)。  [2]梁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探析。新课程(下),2010(06)。  [3]陈培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的意义。吉林教育,2010(05)。  [4]丛晓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培养初探。陕西师范大学,2011.来源青年导网)让学习驱动您的世界
查字典教育系列APP
语文、作文、板报等APP
客户端二维码
手机浏览器打开查字典
1、直接输入 m.chazidian.com
2、扫描二维码,用手机
访问查字典手机版
教育资源为主的文档平台
当前位置: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训练语感
上传者:查字典论文工作室|上传时间:
本文是由查字典论文工作室上传的: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训练语感。您可以通过本文底部的“下载”来下载本文的文档。
所谓语感, 是个体在规范的言语实践中,逐步养成的一种能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叶圣陶先生曾强调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 著名的语言学家夏丏尊先生也提出了语感问题,认为语感是理解一切文学的基础,可见对小学生进行初始的语感训练非常重要。如何进行语感训练呢? 下面浅谈一下个人的教学体会。
一、加强朗读训练
语文学习离不开朗读, 反复朗读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意境,营造朗读氛围,并指导学生如何朗读。
(一)指导学生边朗读边想象
语感同想象是紧密联系的, 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手段, 启发学生深入想象,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如教学《送给奶奶的阳光》一文时,为让学生更好地想象大自然的美景和美丽的鹿儿, 先让学生看图,再让学生边听边看幻灯片,最后让学生闭眼想象,倾听朗读,学生脑海中会出现这样的画面,灿烂的阳光沐浴着大地,快乐的小鸟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着,芬芳扑鼻的紫花开遍大地,清澈的小溪潺潺流淌,翠绿的草地上有一个美丽可爱的小女孩鹿儿在快乐地玩耍。然后,再让学生边朗读边想象,品读这段情景交融的文字。
(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人物的特点。如《跨越百年的美丽》一课,通过简介居里夫人和分析课文之后, 学生对居里夫人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这时我再指导学生怀着崇敬爱戴的心情, 用充满激情和敬佩的语调有感情地朗读, 将居里夫人提炼镭的艰难以及她坚强执着、勇于探索、献身科学的精神和她朴实淡然、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表达了出来。
二、加强对词语的品析领悟
(一)换词比较体会用词的准确
在课文中, 有些词语是作者经过反复推敲才用上的。如何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呢?我经常采用换词的形式,通过让学生比较,来领悟词语运用的准确。
例如,在教学《繁星》一课时,有一句话我躺在舱面上,仰望天空,深蓝色的天空悬着半明半昧的星, 如何让学生体会躺和悬的精准呢? 我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把躺换成睡,把悬换成挂呢? 通过比较,学生领悟到躺才能仰望,睡闭着眼就不能仰望了。挂是有一定牵连的,而星星没有牵连,只能用悬。这样,通过换词学生揣摩到了作者用词的准确。
(二)词语增删比较体会用词的精炼
在教学《葵花之最》一课中,葵花子居然发芽了一句,我让学生去掉居然改为葵花子发芽了,让学生比一比,两句话有什么不同。通过揣摩比较,学生领悟到昆仑山常年积雪,连草木都不长,更不用说葵花了,在战士们的精心呵护下,葵花子意想不到发芽了,这使战士们万分惊喜。如果去掉居然就不能表达战士们的惊喜和对葵花的喜爱之情。
三、加强对语句的品析领悟
训练语感,必须加强语言分析,引导学生把语言文字的分析与课文内容、时代背景、以及生活实际相结合, 让学生在文章提供的语境中揣摩,体会语言的精妙。这样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就会更加深刻。
(一)结合时代背景体会含义
如教学《白杨》一课,有一些句子如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的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 它们就在这生根发芽了。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我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思考白杨树只是白杨树吗? 它还指什么? 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白杨树象征着边疆建设者,他们要扎根边疆, 建设边疆, 祖国的边疆事业后继有人。
(二)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
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课时,有一句语义双关的句子咱娘儿俩在一块好好活,好好活我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母亲的身体状况,学生知道了母亲得了重病,却瞒着儿子,一心照顾儿子。再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一方面是母亲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一方面是暗暗地鼓励自己为了照顾儿子要坚强地活下去。由此学生体会到了无私伟大的母爱。
(三)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体会
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当讲到烈火烧到邱少云身上, 邱少云爬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的情景时, 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当一滴油溅到你的手上时,你有什么感觉? 当热气腾腾的饭菜倒在手上, 你会怎么样? 通过联系实际,邱少云钢铁般的意志就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四、增加阅读量
增加阅读量,可以让学生积累阅读材料,提高阅读速度, 以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读不仅体现在课内,还体现在课外。因此,我每天给学生留一些阅读的作业, 让学生每天读一个故事,家长签字,来校后发一个小红花。读完一本书,把书拿来,给大家讲述书中的两个故事,过关后发一个书香阅读绿卡,学期末评比,选出读书标兵,颁发奖状。学生读书的兴趣非常高涨,一有时间就读书。这个办法已经使用三年了, 学生的阅读速度和语言表达能力明显提高。
总之, 培养学生的语感需要教师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 通过多种有效的途径和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多读、多思、多写、多实践, 把对学生的语感训练贯穿于学生的语文学习之中,融入学生的生活实践之中,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 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人物的形象特征,从而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版权声明:此文档由查字典文档网用户提供,如用于商业用途请与作者联系,查字典文档网保持最终解释权!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可
想免费下载本文?
赠获查字典积分换实物礼品
免大量免费文档可下载
辑创建文辑分享文档
文档浏览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语文句子专项训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