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刚出院,能熬汤的时候放当归丸什么时候吃最好吗

胃出血后的饮食菜谱 胃出血后的护理_查查吧手机网
胃出血后的饮食菜谱 胃出血后的护理
[作者:&mqsowq]
  胃出血一般指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这一范围,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胃出血后的饮食菜谱,一起来看看吧。
  胃出血后的饮食菜谱
  一、归参炖母鸡
  【原料】母鸡1只,当归、党参各15克。
  【制作】将鸡去掉内脏,把当归、党参、葱、姜、料酒、食盐加入鸡腹中,小火煨炖至烂熟。吃肉喝汤。
  【功效】止血益气。
  二、黑木耳煮红枣
  【原料】黑木耳30克,红枣20枚。
  【制作】黑木耳洗净去蒂煎碎,温水泡发,红枣洗去浮灰,同黑木耳一起放入锅内煮至红枣软烂,加适量红糖。吃红枣,饮汤。
  【功效】温中健胃。
  三、大肠槐米柏仁汤
  【原料】猪大肠1条,槐花米100克,柏子仁15克。
  【制作】将猪大肠洗净,然后将槐花米、柏子仁塞入猪大肠内,再将猪大肠放入瓦锅内,加适量的水煮3-4小时。饮汤。
  【功效】收涩止血。
  四、荷叶藕节
  【原料】鲜荷叶100克,藕节200克,蜂蜜适量。
  【制作】鲜荷叶剪去边缘、叶蒂,和鲜藕节一同切碎,加蜂蜜50克,用木棍捣烂,放入锅中,加水煎煮1小时。饮汁。
  【功效】凉血止血。
  胃出血后的护理
  1、日常护理胃出血一定要在饮食多做注意,胃出血在饮食上的调整它是有阶段性的,如果在住院,应遵照医师及营养师的饮食指示;
  2、如果 已出院返家,则以无刺激性、低纤维、易消化、具足够营养的饮食(温和饮食)为原则,根据恢复情形逐步形成正常饮食;
  3、生活规律,避免熬夜,心情保持愉快,减少无谓的烦恼;
  4、戒烟、避免酒类、咖啡因(咖啡、浓茶、可乐、可可亚)、辣椒、胡椒等刺激性食物摄取,食物亦不宜过甜过咸及过冷过热;
  5、胃出血的日常护理方法有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三餐定时定量,保证充分的休息,戒酒避免熬夜,不吃有刺激性的食物。
  以上就是关于胃出血后的饮食菜谱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当归的食用及药用作用有哪些?
当归的食用及药用作用有哪些?
09-04-03 &
当归 功效:补血活血药和妇科调经药,可调经止痛、润泽皮 肤、养血生肌,是美颜圣品。此外还可以保护肝 细胞,抗菌消炎,降低血脂,改善动脉硬化等 禁忌:大便滑泻者不适。服用过多会虚火上炎,因此血 虚者不适用。对孕妇有安胎作用,但须慎用。 首乌 功效:补血药的一种,可补肝肾、滋阴、润肠通便,益精血,抗早衰功效。 禁忌:脾虚,大便稀软者小心使用。忌用铁器具煎煮 当归治疗作用: 主要产于甘肃岷县、陕西秦岭。它分为当归头、尾、全当归。“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尾”破血而不流,“全”活血而不走。血虚引起头疼宜用当归头;身体虚弱可用当归身;筋骨疼痛、手脚麻木可用当归尾。用法:泡水、泡酒、炖肉。 当归 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的干燥根。 原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特异香气。主根粗短,肥大肉质,下面分为多数粗长支根。茎直立,带紫色。复伞形花序顶生,双悬果。(双悬果:为干果的一种,成熟时不开裂,是伞形科特有的果实) 性味归经: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 功能主治: ☆甘温质润,为补血要药。用于心肝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等。如四物汤。若气血两虚者,如当归补血汤、人参养营汤等。 ☆既能补血、活血,又能调经,为妇科要药。用于血虚或血虚而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症。 ☆补血活血,又兼能散寒止痛,用于血虚,血滞而兼有寒凝,以及跌打损伤,风湿痹阻的疼痛证。现代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亦取得一定疗效。 ☆既能活血消肿止痛,又能补血生肌,故亦为外科痈疽疮疡所常用。 ☆养血润肠通便功效用于血虚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5~15g。一般生用,为加强活血则酒炒用。又通常补血用当归身,活血用当归尾,和血(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中成药: 四物汤、乌鸡白凤丸、四物益母丸、八珍益母丸 中文名称: 当归生姜羊肉汤 功效: 温经养血,温中散寒,温通止痛。 来源: 金匮要略 出处: 中华药汤谱 简介 Title 简介 用 料 瘦羊肉500克,当归50克,鲜姜50克,盐少许。 制 法 将瘦羊肉洗净,切片,和当归、鲜姜共入锅加清水,以文火煮熟,加盐,去药渣,即成。 注 释 此汤出自《金匮要略》,原主治妇女“产后腹中〓痛”之里虚血寒症。后世医家变换运用具多,又有诸多类同汤方,汤中当归为补血良药,补而不滞,温而不燥,用以生血。现代科学证明,当归含挥发油、生物碱、维生素〓和蔗糖等,能补血,并对子宫有兴奋作用,可使子宫收缩由不规则变为规则。而当子宫内不加压时,当归对子宫又有抑制作用。当归还可促进子宫发育,并有镇痛、镇静之效。 羊肉辛热而大补气血,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之功效,既助当归补虚,又助生姜散寒,使阴血得充,寒邪得散,则〓痛等症可解。对虚劳羸弱,产后虚冷,腰酸膝软,腹痛寒疝及中虚反胃等病症,均有辅助治疗作用。 生姜亦辛温,有温中散寒,助当归温中之功用。现代药理研究,生姜能增强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管,促进消化。 医圣张仲景之此方乃食疗方剂之代表,温补脾胃,益气补血,不仅治血虚诸症,而且加减变化,冬日服食,更宜于老年保健。 适应症: 各种血虚症,如贫血、失血,以及妇女产后血虚、腹痛等症。此汤兼有补血调经,行血止痛之妙。妇女行经前后服用,亦可减轻经期的不适感和下腹疼痛,且能增强造血机能,起到强身壮体之功效。 类别: 药膳 血家圣药--当归 “中国当归甲天下,岷县当归甲中华。”我国甘肃岷县所产当归,产量大,质量好,畅销国内,驰名海外。中医用药讲究道地药材,所以处方常写“岷归”;而岷县古称“秦州”,所以中医处方又有“秦归”之名。 为何取名叫当归呢?当归,当归,“应当归来”的意思,正如唐诗所云:“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姜维的母 亲思念儿子,便给姜维寄去当归,以示盼子速归的急切心情。 民间有一则谜语:“五月底,六月初,佳人买纸糊窗户,丈夫出门三年整,寄来书信一字无。”谜底是四种中药:半夏、防风、当归、白芷。其中“丈夫出门三年整”一句,打的就是当归,丈夫出门已三年,应当赶快归来。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还从当归具有调经种子的药效出发,说明当归命名的由来,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古人娶妻为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 当归入药,由来已久,早在《神家本草经》中就将它列为可补可攻的中品药,既可扶正补养,又可攻邪治病。 当归的首要功效,就是补血。血虚引起的头昏、眼花、心慌、疲倦、面少血色,脉细无力,最宜使用当归。 著名的当归补血汤,就由当归和黄芪组成。如果再加入党参、红枣,补养气血的功效更强。 当归又是妇科要药,因为当归不仅能补血,而且能活血,最宜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由当归与熟地黄、白芍、川芎配伍而成的四物汤,就是妇科调经的基本方。经行腹痛,可加香附、延胡索;经闭不通,可加桃仁、红花。 当归也宜用于疼痛病证。因为当归有温通经脉、活血止痛的功效。无论虚寒腹痛,或风湿关节疼痛,或跌打损伤瘀血阻滞疼痛,都可使用当归。 当归也常用于痈疽疮疡。因为当归活血化瘀,能起到消肿止痛、排脓生肌的功效。治疗疮疡的名方仙方活命饮,就以当归与赤芍、金银花、炮山甲等同用。 当归还宜用于血虚肠燥引起的大便秘结,因为当归有养血润肠的功效。常与肉蓉、生首乌、火麻仁等润肠药配伍同用。 许多补养气血的药膳名方,当归也是重要成分,诸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十全大补汤、药蒸旱鸡等等。 由此可见,驰名中外的当归,确实不愧为血家圣药和妇科要药。 当归 性温,味甘辛,是中医最常用的妇科调经要药,有补血和血和调经止痛的作用,对气滞血瘀型、虚损型和寒性痛经、月经不调、崩漏、闭经者,皆宜服之。古代许多调理妇女月经病的名方,诸如治疗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血下不止的《局方》四物汤;治疗室女月水不通的《圣济总录》当归丸;治疗血崩的《儒门事亲》当归散等,都是以当归为主药。据《陕西医药情报》报道,用当归配合红花治疗月经病,对月经不调、痛经以及子宫发育不全等54例,皆有效果。 据妇科医生说,痛经的人可以在经前服当归,是取经前通经活血止痛的作用,经后是补血的,而且分归身.归尾.当然经期吃当归是可以的。 经期食用绝对不会””血崩”而且可以治疗血崩的(治疗血崩的《儒门事亲》当归散等,都是以当归为主药。)。 当归花生粥 材料 当归10公克、花生一把、米1碗 作法 1.花生和当归切碎在清水中慢慢炖煮,米先煮成饭。 2.将饭放入当归中熬半小时至汤稠即可。 效果 当归可生血、补血、活血,尤其经期后,当归粥可使子宫温暖健康,子宫健康可容易受孕,乳房的发育也会丰满。花生含有丰富蛋白质跟脂质,是构成乳房的好材料喔!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当归 功效:补血活血药和妇科调经药,可调经止痛、润泽皮 肤、养血生肌,是美颜圣品。此外还可以保护肝 细胞,抗菌消炎,降低血脂,改善动脉硬化等 禁忌:大便滑泻者不适。服用过多会虚火上炎,因此血 虚者不适用。对孕妇有安胎作用,但须慎用。 首乌 功效:补血药的一种,可补肝肾、滋阴、润肠通便,益精血,抗早衰功效。 禁忌:脾虚,大便稀软者小心使用。忌用铁器具煎煮 当归治疗作用: 主要产于甘肃岷县、陕西秦岭。它分为当归头、尾、全当归。“头”止血而上行;“身”养血而中守;“尾”破血而不流,“全”活血而不走。血虚引起头疼宜用当归头;身体虚弱可用当归身;筋骨疼痛、手脚麻木可用当归尾。用法:泡水、泡酒、炖肉。 当归 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的干燥根。 原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特异香气。主根粗短,肥大肉质,下面分为多数粗长支根。茎直立,带紫色。复伞形花序顶生,双悬果。(双悬果:为干果的一种,成熟时不开裂,是伞形科特有的果实) 性味归经: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 功能主治: ☆甘温质润,为补血要药。用于心肝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等。如四物汤。若气血两虚者,如当归补血汤、人参养营汤等。 ☆既能补血、活血,又能调经,为妇科要药。用于血虚或血虚而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症。 ☆补血活血,又兼能散寒止痛,用于血虚,血滞而兼有寒凝,以及跌打损伤,风湿痹阻的疼痛证。现代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亦取得一定疗效。 ☆既能活血消肿止痛,又能补血生肌,故亦为外科痈疽疮疡所常用。 ☆养血润肠通便功效用于血虚肠燥便秘。 用法用量: 煎服,5~15g。一般生用,为加强活血则酒炒用。又通常补血用当归身,活血用当归尾,和血(补血活血)用全当归。} 中成药: 四物汤、乌鸡白凤丸、四物益母丸、八珍益母丸 中文名称: 当归生姜羊肉汤 功效: 温经养血,温中散寒,温通止痛。 来源: 金匮要略 出处: 中华药汤谱 简介 Title 简介 用 料 瘦羊肉500克,当归50克,鲜姜50克,盐少许。 制 法 将瘦羊肉洗净,切片,和当归、鲜姜共入锅加清水,以文火煮熟,加盐,去药渣,即成。 注 释 此汤出自《金匮要略》,原主治妇女“产后腹中〓痛”之里虚血寒症。后世医家变换运用具多,又有诸多类同汤方,汤中当归为补血良药,补而不滞,温而不燥,用以生血。现代科学证明,当归含挥发油、生物碱、维生素〓和蔗糖等,能补血,并对子宫有兴奋作用,可使子宫收缩由不规则变为规则。而当子宫内不加压时,当归对子宫又有抑制作用。当归还可促进子宫发育,并有镇痛、镇静之效。 羊肉辛热而大补气血,有益气补虚,温中暖下之功效,既助当归补虚,又助生姜散寒,使阴血得充,寒邪得散,则〓痛等症可解。对虚劳羸弱,产后虚冷,腰酸膝软,腹痛寒疝及中虚反胃等病症,均有辅助治疗作用。 生姜亦辛温,有温中散寒,助当归温中之功用。现代药理研究,生姜能增强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管,促进消化。 医圣张仲景之此方乃食疗方剂之代表,温补脾胃,益气补血,不仅治血虚诸症,而且加减变化,冬日服食,更宜于老年保健。 适应症: 各种血虚症,如贫血、失血,以及妇女产后血虚、腹痛等症。此汤兼有补血调经,行血止痛之妙。妇女行经前后服用,亦可减轻经期的不适感和下腹疼痛,且能增强造血机能,起到强身壮体之功效。 类别: 药膳 血家圣药--当归 “中国当归甲天下,岷县当归甲中华。”我国甘肃岷县所产当归,产量大,质量好,畅销国内,驰名海外。中医用药讲究道地药材,所以处方常写“岷归”;而岷县古称“秦州”,所以中医处方又有“秦归”之名。 为何取名叫当归呢?当归,当归,“应当归来”的意思,正如唐诗所云:“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又不归。”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姜维的母 亲思念儿子,便给姜维寄去当归,以示盼子速归的急切心情。 民间有一则谜语:“五月底,六月初,佳人买纸糊窗户,丈夫出门三年整,寄来书信一字无。”谜底是四种中药:半夏、防风、当归、白芷。其中“丈夫出门三年整”一句,打的就是当归,丈夫出门已三年,应当赶快归来。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还从当归具有调经种子的药效出发,说明当归命名的由来,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古人娶妻为嗣续也,当归调血,为女人要药,有思夫之意,故有‘当归'之名”。 当归入药,由来已久,早在《神家本草经》中就将它列为可补可攻的中品药,既可扶正补养,又可攻邪治病。 当归的首要功效,就是补血。血虚引起的头昏、眼花、心慌、疲倦、面少血色,脉细无力,最宜使用当归。 著名的当归补血汤,就由当归和黄芪组成。如果再加入党参、红枣,补养气血的功效更强。 当归又是妇科要药,因为当归不仅能补血,而且能活血,最宜用于妇女月经不调。由当归与熟地黄、白芍、川芎配伍而成的四物汤,就是妇科调经的基本方。经行腹痛,可加香附、延胡索;经闭不通,可加桃仁、红花。 当归也宜用于疼痛病证。因为当归有温通经脉、活血止痛的功效。无论虚寒腹痛,或风湿关节疼痛,或跌打损伤瘀血阻滞疼痛,都可使用当归。 当归也常用于痈疽疮疡。因为当归活血化瘀,能起到消肿止痛、排脓生肌的功效。治疗疮疡的名方仙方活命饮,就以当归与赤芍、金银花、炮山甲等同用。 当归还宜用于血虚肠燥引起的大便秘结,因为当归有养血润肠的功效。常与肉蓉、生首乌、火麻仁等润肠药配伍同用。 许多补养气血的药膳名方,当归也是重要成分,诸如当归生姜羊肉汤、十全大补汤、药蒸旱鸡等等。 由此可见,驰名中外的当归,确实不愧为血家圣药和妇科要药。 当归 性温,味甘辛,是中医最常用的妇科调经要药,有补血和血和调经止痛的作用,对气滞血瘀型、虚损型和寒性痛经、月经不调、崩漏、闭经者,皆宜服之。古代许多调理妇女月经病的名方,诸如治疗冲任虚损,月水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血下不止的《局方》四物汤;治疗室女月水不通的《圣济总录》当归丸;治疗血崩的《儒门事亲》当归散等,都是以当归为主药。据《陕西医药情报》报道,用当归配合红花治疗月经病,对月经不调、痛经以及子宫发育不全等54例,皆有效果。 据妇科医生说,痛经的人可以在经前服当归,是取经前通经活血止痛的作用,经后是补血的,而且分归身.归尾.当然经期吃当归是可以的。 经期食用绝对不会””血崩”而且可以治疗血崩的(治疗血崩的《儒门事亲》当归散等,都是以当归为主药。)。 当归花生粥 材料 当归10公克、花生一把、米1碗 作法 1.花生和当归切碎在清水中慢慢炖煮,米先煮成饭。 2.将饭放入当归中熬半小时至汤稠即可。 效果 当归可生血、补血、活血,尤其经期后,当归粥可使子宫温暖健康,子宫健康可容易受孕,乳房的发育也会丰满。花生含有丰富蛋白质跟脂质,是构成乳房的好材料喔!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黑木耳食疗方 发表日期:日          【编辑录入:syh】
 为木耳科植物木耳的子实体,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或野生。夏、秋季采收,备用。 【性味】味甘,性平。 【功用主治】滋养益胃、安神润燥、清肺止血。用于高血压、崩中漏下、血痢便秘、肺虚咳嗽等。 【家庭药膳食疗方精选】  1、治大便下血、痔疮出血、高血压:黑木耳6克,柿饼30克,红糖20克,同煮烂食之。  2、治动脉硬化冠心病:黑木耳10克,豆腐60克,煎炒食用,每日2次。   3、治贫血、崩漏、月经过多:黑木耳20克,红枣30枚,红糖20克,煮熟服食,每日1次。   4、治妇女子宫颈瘤、阴道癌:黑木耳10克,当归10克,白芍12克,黄芪15克,元肉10克,陈皮10克,甘草5克,同煎水服。每日1次。  5、治冠心病、高血压:黑木耳20克,黄花菜100克,炒菜调味食用。  6、治面部色斑、面色萎黄暗黑:黑木耳30克,猪瘦肉200克,红枣20枚,煮熟服食,每日1次。  7、治老年人肾水不足、习惯性便秘、妇女产后血虚津亏:黑木耳30克,猪大肠300克,水发海参200克。先将木耳用清水浸开,洗净;海参洗净,切丝;猪大肠洗净,切小段。把黑木耳及猪大肠先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1小时,再放入海参煮熟,调味佐膳。  8、治高血压、眼底出血:黑木耳10克(泡发),冰糖30克,水适量,炖熟于睡前服用。每日1次。  9、黑木耳20克,红枣三十个,煮熟服食,或加红糖适量调味,治贫血及妇女体虚白带,崩漏、月经过多。  10、黑木耳焙干研细末,每次3克,一日两次。用红糖水送服,治妇女月经过多、淋漓不止、带下、痛经。   11、黑木耳洗净,加白糖捣匀,成人每次食10-15克,小孩5-8克,一日两次,开水送服,治痢疾。   12、云耳金针菜:黑木耳,黄花菜各适量,炒菜食用,适用于冠心病、高血压。   13、木耳烧豆腐:黑木耳、豆腐适量,炒菜食用,每日一至二次,适用于动脉硬化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14、木耳炖冰糖:黑木耳10克(泡发),冰糖、水适量,蒸熟于睡前服用,适用于高血压、眼底出血。    15、木耳煮酒:木耳15克,加入适量米酒中煮熟食用,适用于产妇去瘀散寒之用。   16、木耳糖水:黑木耳适量,清水浸泡一夜,煮烂后加白糖适量食用,治胃出血。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次10-30克。  【宜忌】孕妇不宜食用。  【成分与药用】  本品含蛋白质、脂肪、糖类,以及钙、磷、铁多种维生素、烟酸、胡萝卜素、甾醇、麦角甾等。有报道,黑木耳尚有抗癌作用。(黑木耳食疗方)木耳(白木耳、黑木耳)是传统的滋补品,颇受人们喜爱。但近年来临床上发现,木耳对于患有咯血、呕血、便血、鼻出血的病人,有促进出血的副作用。  据报道,有人通过实验发现,将木耳的汁液与含血小板的血浆混合在一起,结果血小板受木耳汁影响而不易凝集。经分析,木耳中含有一种叫腺嘌呤核苷的物质,具有抗血小板凝集作用,抗凝则易造成出血倾向。因此,近期内有出血倾向的病人,不宜采用木耳进补。
木耳 营养成分: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磷、硫、铁、钙、钾、钠等。 治疗作用:木耳又名黑木耳,性平味甘,具有滋阴润肺、益气养胃、活血通络、补脑强心、降低胆固醇等功效,对久病体弱、贫血、痔疮、高血压、便秘、血管硬化等有一定的食疗效果。 注意事项:不宜食用新鲜黑木耳,应将鲜木耳晒干后再烹调。木耳是一种营养丰富、滋味鲜美的副食品,有很好的医疗和药物作用。   木耳有滋润强壮,润肺补脑,轻身强志,和血养荣,补血活血,镇静止痛等功效,是天然的滋补剂。木耳能治疗痔疮出血、寒湿性腰腿疼痛等症。由于木耳有润肺和清涤胃肠作用,因而是纺织工人和矿山工人重要的保健食品之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院的研究发现,黑木耳能减少血液凝块,经常食用木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有预防作用。  黑木耳,又名木蛾、树鸡、云耳、耳子等,是生长在朽木上的一种食用菌,因其颜色淡褐、形似人耳,而得名。 一、黑木耳的营养价值 黑木耳营养极为丰富,为古代帝王独享之佳品,有“素中之荤”的美誉。据《礼记内则&记载和汉学者郑玄的注解,以及宋代陈皓的&礼记集说&,都证明黑木耳为上古时代帝王独享之佳品。  黑木耳脆嫩可口,味道鲜美,是城乡人民喜爱的食品。黑木耳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约10%,脂肪、纤维素、铁、钙、磷、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和C等有效的营养物质。据化验分析,每百克黑木耳中含钙375毫克,相当于鲫鱼的7倍;含铁185毫克,相当于鲫鱼的70倍。黑木耳的胶质体具有很大有吸引力,它能把残留在人们消化系统中的灰尘、杂质集中起来,排出体外,是矿工、纺织、理发和化工工人的良好的保健食品。  黑木耳是一种珍贵的药材,明代著名医药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木耳&性甘平,主治益气不饥&等,近代医学工作者对黑木耳的药用价值又有新的发现,认为黑木耳还具有清肺、润津、取淤生新的功效,黑木耳中还含有抗癌物质,是一种抗癌药用食品。黑木耳还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治疗冠心病等 。  据专家测定,每百克黑木耳含蛋白质10.6克,脂肪1.2克,碳水化合物65.5克,粗纤维7.0克,钙357毫克,磷201毫克,铁185毫克;还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胡萝卜素、烟酸等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磷脂、植物固醇等。黑木耳的含铁量为是芹菜的20倍,猪肝的7倍,是一种非常好的天然补血食品;而且含钙量相当于鲫鱼的7倍。 2、黑木耳的药用价值  黑木耳具有益智健脑、滋养强壮、补血治血、滋阴润燥、养胃通便、清肺益气、镇静止痛等功效等功用。祖国医学认为,黑木耳能“益气不饥,轻身强志”。黑木耳中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一种特殊的植物胶质,能促进胃肠蠕动,促使肠道脂肪食物的排泄,减少食物脂肪的吸收,从而起到减肥作用。黑木耳中的胶质,有润肺和清涤胃肠的作用可将残留在消化道中的杂质、废物吸附排出体外,因此它也是纺织工人和矿山工人的重要保健食品之一。据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发现,黑木耳内还有一种类核酸物质,可以降低血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对冠心病、动脉硬化患者颇有益处。黑木耳中的多糖有抗癌作用,可以作为肿瘤病人的食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当归 性味 性温,昧甘、辛。 功能主治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谜语:丈夫外出三年整——当归。据说,很早以前,四川万宝山五十里外,住着一对青年夫妇,男的叫陈贵生,女的叫桃花。夫妇俩,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过得幸福美满。但美中不足的是,婚后五年,桃花尚未生育,而且身体消瘦,气色不佳,莫非是得了血脉不和的病症么?于是,贵生就告辞妻子,去万宝山寻找调理气血的草药。临定时对妻子说:“你等我三年,若到时不归,你就改嫁。”三年后,责生满载着挖得的草药,回家来了。桃花吃了贵生挖的药后很是有效。后来,人们就将此药叫当归。 当归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主产于我国四川、甘肃、陕西、云南、湖北等省。根据产地和药用部位与加工炮制的不同,有当归、西当归、归头、归身、归尾、全当归、油当归、酒当归、炒当归、当归炭等多种名称。由于它对妇女的经、带、胎、产各种疾病都有治疗效果,所以中医称当归为“女科之圣药”。 祖国医学认为,当归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为血中之要药。因而,它既能补血,又能活血,既可通经,又能活络。凡妇女月经不调,痛经,血虚闭经,面色萎黄,衰弱贫血,子宫出血,产后瘀血,例经(月经来潮时,出现口鼻流血)等妇女的常见病,都可以用当归治疗。 【人参的功效介绍】:人参 (《本经》) 【别名】人衔、鬼盖(《本经》),土精、神草、黄参、血参(《吴普本草》),地精(《广雅》),百尺杵(《本草图经》),海腴、金井玉阑,孩儿参(《纲目》),棒棰(《辽宁主要药材》)。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   【植物形态】人参多年生草本,高达60厘米。  主根肥大,肉质,圆柱状,常分歧,由根上部二分歧者习称灵体或横体;几不分歧或在下部分歧者习称笨体或顾体;须根长,有多数小疣状物;根茎上有茎痕,有时生效条不定根。  茎直立,绿色,细圆柱形,光滑无毛。  叶轮生于茎端,数目依生长年限而不同,初生时为1枚3出复叶,二年生者为1枚5出掌状复叶,三年生者为2枚5出掌状复叶,四年生者为3枚,以后逐年增多,最后增至6枚;叶具长柄;小叶卵形或倒卵形,复叶基部的小叶较小,长2~3厘米,宽1~1.5厘米;上部的小叶长4~15厘米,宽2.2~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下延,边缘具细锯齿,上面沿叶脉有直立刚毛,下面无毛;小叶柄长达2.6厘米。  总花梗由茎端叶柄中央抽出,长约7~20厘米,顶生伞形花序,有十余朵或数十朵淡黄绿色的小花,通常在第四年开始开花;花有梗,两性及雄性;萼绿色,6裂;花瓣6,先端尖;雄蕊5;子房下位,2室,花柱2,在两性花中离生,在雄花中合生成中空的筒状。  浆果状核果,肾形,成熟时鲜红色,每室含种子1枚。  种子白色,扁平圆卵形,一侧平截。  花期6~7月。  果期7~9月。   生于茂密的林中。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和河北北部的深山中。  辽宁和吉林有大量栽培。  野生的称野山参;栽培的称园参。  如将幼小的野山参移植于田间,或将幼小的园参移植于山野而成长的人参,称为移山参。   本植物的根茎(人参芦)、根茎上的不定根(人参条)、细支根与须根(人参须)、叶(人参叶)、花(人参花)、果实(人参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①园参 9~10月间采挖生长6年以上的人参。  用镐细心的刨起,防止断根和伤根,去掉泥土,再行加工。  新鲜品称园参水子。  新鲜的移山参称移山参水子。   ②野山参 5~9月间采挖。  用骨针拨松泥土,将根及须根细心拔出,防止折断,去净泥土,茎叶。  新鲜品称野山参水子。   【制法】人参加工法主要分红参类、糖参类、生晒参类及其它类4种: ①红参类取园参水子剪去支根及须根,洗刷干净,蒸2~3小时,至参根呈黄色,皮呈半透明状为宜,取出烘干或晒干。  主要成品有红参。  边条参等。   ②糖参类取鲜参洗刷干净,置沸水中浸泡3~7分钟,捞出,再入凉水中浸泡10分钟左右,取出晒干,再经硫黄熏过。  然后用特制的针沿参体平行及垂直的方向扎小孔,浸于浓糖汁(100毫升水溶135克糖)中24小时。  取出后曝晒1天,再用湿毛巾打潮,使其软化,进行第2次扎孔,浸于浓糖汁中24小时。  取出后,冲去浮糖,晒干或烤干。  主要成品有白人参(为园参水子或移山参水子的加工品)、糖参(为各种鲜参的加工品)等。   ③生晒参类取鲜参洗刷干净,日晒1天后,再用硫黄熏过晒干而成。  主要成品有生晒参、全须生晒参、白干参等。   ④其它类㈠掐皮参:加工法与糖参相似,一般将参体浸沸水中3次,每次1~2分钟,约三成熟时,再将支根置沸水中约20分钟。  参体经扎孔后放入较稀的糖汁中浸3次,取出微火烘烤,使皮与内部分离,再用竹刀轻扎外皮,使成点状即成。  ㈡大力参:取鲜参在沸水中浸煮片刻后晒干。   人参成品容易着潮返糖,宜放置于燥阴凉处,密闭保存,并防虫蛀。   【药材】①园参又名秧参。  主根(参体)呈圆柱形,表面淡黄色,上部有断续的横纹。  根茎(芦头)长约2~6厘米,直径约0.5~1.6厘米,有稀疏的碗状茎痕(芦碗)及一至数条不定根(参艼)。  支根2~6条,末端多分歧,有许多细长的须状根,其上生有细小疣状突起(珍珠点)。   由于加工方法不同,商品园参主要有以下几种:㈠红参:主根长约5~20厘米,直径约0.7~2厘米。  表面棕红色,半透明,有大纵皱,环纹不明显,有支根痕。  根茎土黄色,上有碗状茎痕4~6个。  质硬而脆,断面平坦,角质,棕红色,中有浅色圆心。  气香,味微苦。  ㈡边条参:性状同红参,惟一般以根茎较长,身长径圆,支根较长为特点。  ㈢糖参:主根长约3.5~12厘米,直径0.6~2厘米。  表面淡黄白色,上端有较多的断续环纹,遍体有点状表皮剥落及细根痕迹。  断面平坦,粉质,黄白色,有时韧皮部附近有淡黄色圈,中心部常有放射状裂隙。  气香,味甘而微苦。  ㈣白人参:性状同糖参,形体较好,和野山参相似,但多为顺直体,根茎较红参长,须根分散,短而脆。  ㈤生晒参:主根长约3~10厘米,直径约0.3~2厘米。  表面土黄色,有黑棕色横纹及纵皱,细支根及须根均已除去,而仅留痕迹。  质脆,体轻,断面平坦,白色,有放射状裂隙。  气香,味苦。  有完整的根茎及须根者,称全须生晒参。  ㈥白干参:主根表皮均已除去,体表淡黄色或类白色,上端横纹不明显,但可见浅纵皱及支根痕。  其它性状与生晒参近似。  ㈦掐皮参:主根长约6~15厘米,直径约1.2~2.5厘米,表面淡黄色,上端环纹不明显,但可见许多加工所致的凹点。  支根浅棕色,支根与须根用线扎成牛尾状。  断面白色。  气香,味甘微苦。  ㈧大力参:主根长5~15厘米,表面淡黄色,半透明,有明显纵皱,上端有棕色横纹。  细支根及须根均已除去。  质硬而脆。  断面平坦,透明角质状。  气香,味苦。   园参商品,均以身长、支大、芦(根茎)长者为佳。  支瘦小,芦短、糖重者为次。   主产吉林,其次为辽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地。   ②野山参又名山参。  主根短租,与根茎等长或较短,多具二个主要支根,形似人体。  上端有细而深的横环纹。  根茎细长,一般长3~9厘米,上部扭曲,习称雁脖芦,芦碗密集,下部无芦碗而较光滑,俗称圆芦。  须根稀疏,长约为主根的1~2倍,柔韧不易折断,有明显的疣状突起(珍珠点)。  全体呈淡黄白色,皮细、光润。  气香浓厚,味甘微苦。   由于加工不同,商品野山参有生晒参、糖参、掐皮参3种。  其性状除全形外,均与相应的园参商品相似:以支大、浆足、纹细、芦长、碗密、有圆芦及珍珠点者为佳。   主产吉林、辽宁、黑龙江等地。   ③移山参体形似野山参,但主根下部往往较肥大,纹粗而浅,常延续到主根中部,须根珍珠点较少。  加工商品同野山参。   ④朝鲜人参产于朝鲜的人参,习称朝鲜人参,又名别直参、高丽参。  商品有朝鲜红参、朝鲜白参之分,而以红者为优。   ㈠朝鲜红参加工法与国产红参相同。  体较足壮,上生双马蹄芦与肩齐,单芦的名独碗芦,中部皆深陷,边缘甚整齐,质坚硬。  主根长约6~10厘米,直径约1~2厘米。  表面红棕色,有顺纹,上部或显黄衣,全体显纵棱。  支根多弯曲交叉。  质坚体重。  断面角质发亮,有菊花纹。  香气浓厚,味甘微苦。   ㈡朝鲜白参芦头与园参相似,体呈圆柱形。  表面黄白色,有浅棕色细纹。  须根大部除去,质松泡。  断面有圆心。  稍有香气,味甘微酸。   此外,日本栽培的人参,习称东洋参,始载于《纲目拾遗》,商品因加工不同,分为白参与红参两种。   【炮制】糖参类:除去芦头,切段即可。  红参类:除去芦头,切段。  或以湿布包襄,润软后切片,晾干。   【性味】甘微苦,温。   ①《本经》:味甘,微寒。   ②《别录》:微温,无毒。   ③《本草备要》:生,甘苦,微凉;熟,甘,温。   【归经】入脾、肺经。   ①《本草衍义补遗》:入手太阴。   ②《本草汇言》:入肺、脾二经。   ③《药品化义》:入脾、胃、肺三经。   【功用主治-人参的功效】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  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①《本经》: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②《别录》: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③《药性论》: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瘦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  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脓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患人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④《日华子本草》:调中治气,消食开胃。   ⑤《珍珠囊》:养血,补胃气,泻心火。   ⑥《医学启源》:治脾胃阳气不足及肺气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泻肺脾胃中火邪。  《主治秘要》:补元气,止泻,生津液。   ⑦《滇南本草》:治阴阳不足,肺气虚弱。   ⑧《本草蒙筌》:定喘嗽,通畅血脉,泻阴火,滋补元阳。   ⑨《纲目》: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痎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s~3钱,大剂0.3~1两;亦可熬膏,或入丸、散。   【宜忌】实证、热证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茯苓为使。  恶溲疏。  反藜芦。   ②《药对》:畏五灵脂。  恶皂荚、黑豆。  动紫石英。   ③《药性论》:马蔺为使.恶卤咸。   ④《医学入门》:阴虚火嗽吐血者慎用。   ⑤《月池人参传》:忌铁器。   ⑥《药品化义》:若脾胃热实,肺受火邪,喘嗽痰盛,失血初起,胸膈痛闷,噎膈便秘,有虫有积,皆不可用。   【选方】①治营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人参(去芦)、白术、茯苓(去皮)、甘草(炙)各等分。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  常服温和脾胃,进益饮食,辟寒邪瘴雾气。  (《局方》四君子汤) ②治胃虚冷,中脘气满,不能传化,善饥不能食:人参末二钱,生附子末半钱,生姜一分(切碎)。  上三味和匀,用水七合,煎至二合,以鸡子一枚取清,打转,空心顿服。  (《圣济总录》温胃煮散) ③治肺虚久咳:人参末二两,鹿角胶(炙,研)一两。  每服三钱,用薄荷、豉汤一盏,葱少许,入铫子煎一、二沸,倾入盏内,遇咳时,温呷三、五口。  (《食疗本草》) ④治三、二年间肺气上喘咳嗽,咯唾脓血,满面生疮,遍身黄肿:蛤蚧一对(全者,河水浸五宿,逐日换水,洗去腥,酥炙黄色),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炙)各五两,知母、桑白皮、人参、茯苓(去皮),贝母各二两。  上八味为末,净磁合子内盛。  每日用如茶点服。  (《卫生宝鉴》人参蛤蚧散) ⑤治阳虚气喘,自汗盗汗,气短头运:人参五钱,熟附子一两。  分为四帖,每帖以生姜十片,流水二盏,煎一盏,食远温服。  (《济生方》) ⑥治心气虚损,怔忡而自汗者:猪腰子一只,用水两碗,煮至一盏半,将腰子细切,入人参半两,当归(上去芦、下去细者,取中段)半两。  并切,同煎至八分,吃腰子,以汁送下。  有吃不尽腰子,同上二味药滓,焙干,为细末,山药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  (《百一选方》) ⑦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恍惚振悸,差错谬忘,梦寐惊魇,恐怖不宁,喜怒无时,朝差暮剧,暮差朝剧,或发狂眩:远志(去苗及心)、菖蒲各二两,人参、白茯苓(去皮)各三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  每服七丸,加至二十丸,温米饮下,食后临卧日三服。  (《局方》定志丸) ⑧治消渴引饮无度:人参、瓜蒌根各等分。  生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麦冬汤送下。  (《仁斋直指方》玉壶丸) ⑨治消渴引饮:人参为末,鸡孑清调服一钱,日三、四服。  (《纲目》) ⑩止血后此药补之:大人参(去芦)二两,枣五枚。  每服水二盏,煎一盏。  细呷之,服后熟睡一觉,诸病除根。  (《十药神书》独参汤) ⑾治吐血下血,因七情所感,酒色内伤,气血妄行,口鼻俱出,心肺脉散,血如涌泉:人参(焙)、侧柏叶(蒸焙)、荆芥穗(烧存性)各五钱。  为末,用二钱,入飞罗面二钱,以新汲水调如稀糊服,少顷再啜。  (《中藏经》) ⑿治小儿惊后瞳人不正者:人参、阿胶(糯米炒成珠)各一钱。  水一盏,煎七分。  温服,日再服,愈乃止。  (《仁斋直指方》) ⒀治下痢噤口:人参、莲肉各三钱。  以井华水二盏,煎一盏,细细呷之,或加姜汁炒黄连三钱。  (《经验良方》) ⒁治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人参、甘草、干姜、白术各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金匮要略》人参汤) ⒂治霍乱心烦躁:桂心二分(末),人参半两(去芦头)。  上以水一大盏,煎至七分,去滓,分温二服。  (《圣惠方》) ⒃治虚疟发热:人参二钱二分,雄黄五钱。  为末,用棕尖捣丸,梧子大。  发日侵晨,井华水吞下七丸,发前再服。  忌诸般热物。  (《丹漠纂要》) ⒄治妊娠酸心吐清水,腹痛不能饮食:人参(去芦)、干姜(炮)各等分。  上为末,用生地黄汁,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汤下,食前服。  (《局方》小地黄丸) 【临床应用】①用于急救大剂量的人参(o.3~1两)煎服或炖服,或以人参注射液(每毫升含生药0.57克)2~4毫升行肌肉或静脉注射,可用于心原性休克的急救,或其它一时极端垂危的病人;人参与附于合用可以救治亡阳虚脱。   ②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人参对于高血压病、心肌营养不良、冠状动脉硬化、心绞痛等,都有一定时治疗作用,可以减轻各种症状。  人参对不正常的血压具有调整作用,或认为不同的剂量可以出现不同的作用:小剂量能提高血压,大剂量能降低血压。  成人1日的常用量为0.2~3钱;人参浸膏(每毫升等于1克生药),每次服20~40滴,日服2~3次;人参酊(含量10%),每次5毫升,日服2~3次;人参粉,每次3~6分,日服2~-3次。   ③对胃和肝脏疾病对慢性胃炎伴有胃酸缺乏或胃酸过低者,服人参后可见胃纳增加,症状减轻或消失,但对胃液分泌及胃液酸度无明显影响。  也有报告称人参可使慢性胃炎病人胃痛消失,食欲增强,大便正常,胃液总酸度增加。  对于急性传染性肝炎,在一定的治疗条件下,服用人参对于防止转变为慢性肝炎似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④治疗糖尿病人参能改善糖尿病人的一般情况,但不改变血糖过高的程度。  或谓人参可使轻型糖尿病患者尿糖减少,血糖降低40~50毫克%,停药后仍可维持2周以上;中等度糖屎病人服人参后,虽然降低血糖作用不明显,但多数全身状况有所改善,如渴感等症状消失或减轻;某些患者服人参后可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⑤对于精神病人参对无力型和无力-抑郁型精神病,无论其病因如何(精神分裂症、中毒或传染病引起的精神病,退化性精神病等),似均有治疗作用。  也有认为,人参口服对器质性神经疾患仅能改善病人的一般主观症状,而无客观的明显治疗作用。   ⑥治疗神经衰弱人参对神经系统有显著的兴奋作用,能提高机体活动能力,减少疲劳;对不同类型的神经衰弱患者均有-定的治疗作用,使病人体重增加,消除或减轻全身无力、头痛、失眠等症状。   ⑦治疗阳痿人参在中药里,一般用作强壮剂,可以补养元气;近人的研究,证明它有增强性腺机能的作用。  人参酊对于麻痹型、早泄型阳痿有显著的疗效,但对精神型无效;对因神经衰弱所引起的皮层性和脊髓性阳痿也有一定治疗效果。   ⑧其他人参还有提高视力及增强视觉暗适应的作用。  与其它药物合用,还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但临床上对于实症,如由于突然气壅而得的喘症,由于燥热引起的咽喉干燥症,一时冲动引发的吐血鼻衄等,均忌用人参。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当归丸什么时候吃最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