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我懂得了孝敬父母母(辩论性质)不是议论文

一般来说,圈外人觉得是好辩题的未必是好辩题,圈外人都觉得不好的辩题,常常真的不好。&br&“与谁同行和去向哪里”这个题目作为辩手我也是蛮喜欢的,但作为组织者不会选,原因有三:&br&1、表意不明。其实这个辩题是想对过程和目标进行比较,但选择了两个类比,这使得大部分的中低水平辩手不会直奔主题讨论逻辑,而会大幅度在字面上缠斗。实际上这个辩题我至少作为评委评过15场,打的能看的,真的一场都没有。我相信老僵尸这种级别的队伍肯定能打得很好,毕竟他们连做好人难做坏人难这种超级烂辩题都打得很好,但对大部分的辩手,真打不好。&br&2、因为表意不明,所以直接的冲突薄弱。与谁同行和去向哪里字面上其实是没冲突的,两者如果要进行比较,需要强行找标准,而两边的标准又几乎必然不一样。一个没有直接的很明显的冲突的辩题,不适宜作为比赛辩题。&br&3、确实太老了,作为主办方都不希望自己办的比赛变成百度第一页的成稿的对决,就算辩手都是自己写稿子,而且你们这一届或许没打过,评委和观众可能也都看吐了。&br&&br&&b&一、辩题筛选的原则是什么?&/b&&br&这些年我观察到一个现象,那就是纯辩手(没比赛组织经验)选择辩题有时候还真的不如非辩手。因为辩手比赛打多了,自然就会觉得什么都能打,但其实有的辩题真的不平衡或者没意思,真的打了才知道坑。世锦赛也出现过这样的情况,某队伍来找我抱怨说辩题不平衡,我拿出当时的邮件说:这是你们队自己推送的...&br&作为主办方,好的辩题一般要考虑如下要素:&br&&b&1、平衡性&/b&:这个自然不必说,金钱是不是万恶之源就是一个很不好的辩题。即便过去了十四年,这个题目正方胜率也少的可怜,连老僵尸这种队伍都毫不犹豫选择了反方。&br&&b&2、表意明确&/b&:直言不讳,文傻理呆也是一个很烂的辩题,虽然星辩和华语网辩都用过。这个辩题的问题在于,文傻和理呆的定义很难界定,我看过的好几场双方打完了才知道定义根本不一样,全场都是鸡同鸭讲。&br&&b&3、冲突性&/b&: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这种就不属于好辩题,因为两者根本就没冲突。这里的冲突,是指直接的正面的冲突,也就是双方不需要强行假设共识,直接就可以针对辩题的核心进行交锋。这对于比赛来说太重要,许多比赛全场只停留在定义战,其实辩题有很大的责任。&br&&b&4、观赏性&/b&:这个不必多说了,作为主办方自然希望辩题有意思。所以你说为什么团委反对老辩题,是因为他们觉得这个辩题大家都看烂了,新的有趣的辩题比较好,这点我觉得团委没啥问题。&br&&br&&b&二、新辩题是怎么选的&/b&&br&我办着两个比赛(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华语网辩),此外许多其他的比赛比如捭阖全国赛的辩题我也会有贡献。一般来说,新辩题的出现来自这几个方面:&br&1、重大的新国家政策,比如养老金入市、以房养老、营改增,等等,我们出辩题的同学吴尧,会盯着两会专题看很久,看看那些代表提出的议案是否有作为辩题的价值; &br&2、社会热点话题,比如羽毛球女双、贾玲该不该道歉,这个你看知乎热门就好;&br&3、成语、俗语新解,一般如果一个成语在这个社会有新的解读,或者成语的土壤发生了变化,那么就可以作为辩题,比如中庸之道在现代社会是否应该被提倡这种;&br&4、一些重要的之前还没被讨论过的社会思考,比如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人与自然等&br&其实并不难,关键是要多关注热点,多观察生活,然后根据第一部分的辩题标准来筛选。&br&&br&第五届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的辩题流程,是参赛队推荐+微博网友推荐+主办方自选+评委推荐,推荐一般会有150个辩题左右;然后交给胡渐彪、黄执中、张爱萍等前辈进行审核,审核到三十多个;然后交给参赛队提出异议,最后由我决定最后的二十个。&br&&br&&b&三、政策性辩题的挑选&/b&&br&政策性辩题的挑选也还是那几个大原则,和第一部分一样,但还要考虑以下几点:&br&1、要考虑比赛的时间限制,所以&b&不要选择太过宏观、几天几夜都讨论不完的辩题&/b&,最好选择一个具体的政策开展交锋,太大的辩题双方都只能打很小的一部分。&br&2、&b&不要过于专业&/b&。这里的过于专业是指太过学术(注意太过两个字),比如你讨论死刑,大家就算不学法还可以看论文,但如果你讨论的是纯理工科的辩题,那文科生可能就要瞎了。&br&3、&b&要考虑信息获取渠道&/b&。你在马来西亚打马来西亚消费税的辩题自然没问题,但如果中国辩手打可能就会不知所措,因为资料都查不到,或者资料来源决定了比赛。在政策性辩题的选取中,要考虑双方在资料来源中要相对公平。某些辩题某一方的数据政府根本不公布,实际就很不平衡。&br&&br&大体就是这样,BP我不熟悉,邀请了曾老师来回答。
一般来说,圈外人觉得是好辩题的未必是好辩题,圈外人都觉得不好的辩题,常常真的不好。 “与谁同行和去向哪里”这个题目作为辩手我也是蛮喜欢的,但作为组织者不会选,原因有三: 1、表意不明。其实这个辩题是想对过程和目标进行比较,但选择了两个类比,…
在说明如何做四辩记录之前,先要了解四辩的角色,附上链接。&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log.163.com/jonas_hwang/blog/stati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洛阳集:结辩的魔术 - 黄执中的日志&/a&&br&&br&看完之后,你就会发现,好的四辩:就要能够从局外人的眼光,尽可能的分析战局。而这个角色,和评审的角色非常相似。&br&&br&所以,四辩的记录要做得好,就必须学习:如何像一个评审般记录比赛交锋。&br&&br&对初学者而言,我建议用不同颜色的笔来做记录,基本上两种颜色就够了。&br&&br&&b&一)记录双方论点&/b&&br&是的,是记录双方!不是记录对方说过什么而已,也要记录下己方辩手所说过的每一句话。&br&&br&&b&二)标注论点交锋&/b&&br&用箭头将 “对方的反驳” 和 “己方被反驳的论点” 链接起来。这里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比较显眼。接着,由于己方辩友又会对 “对方的反驳” 进行 “进一步的反驳”,所以也要用箭头连起来。&br&注意:每个论点的交锋过程都一样。&br&&br&&b&三)了解战局发展&/b&&br&有了这个记录,你就可以相对清晰地看得出,哪些论点的交锋最后停在我方(我方胜),哪些停在对方(对方胜)。因此,你就知道哪些论点需要花更多时间处理,那些不需要。&br&&br&至于要怎么做到快嘛,就是多看比赛视频,把自己当作是评审或四辩,记录双方交锋。练久了,就会很快。
在说明如何做四辩记录之前,先要了解四辩的角色,附上链接。 看完之后,你就会发现,好的四辩:就要能够从局外人的眼光,尽可能的分析战局。而这个角色,和评审的角色非常相似。 所以,四辩的记录要做得好,就必须学习:…
如果题主说的不是BP而是一般的辩论赛,南审的校队1V1或者2V2训练就是这样的,一般是价值题,因为政策题根本来不及看资料。&br&1、准备好一台无线上网电脑,或者4G手机,这非常重要;&br&2、拿到辩题第一时间百度,花三分钟左右浏览第一页的辩题资料,速记下网上支持己方立场的大概观点和例子,这些论点和例子不是给你抄的(你对手也能查到),而是启发你思维用的;&br&3、不知道你这个比赛是一个人打的还是多个人打的,情况不同:&br&a、一个人打:迅速整理网上的思路,然后思考一下这个辩题双方核心的分歧点,和可能有的共识。因为准备时间有限,除非你对这个辩题很熟悉或者对自己的能力很有信心,尽量不要追求立论体系的严谨完善高大上,而要追求找到一两个非常有力度的核心论点和底线。思考的过程大概三四分钟,由于时间短论点不一定要3个可以只有2个。最后大概剩下的2-3分钟,千万不要写稿子,写个简单框架,框架后面配上查到的例子(正反都可以),然后现场去讲。&br&b、多个人打:做好分工配合,前三分钟还是各自查资料,然后由队里最擅长整合的队员归纳论点,其余的队员负责写例子和问题,是的分开做,时间安排和流程安排和一个人准备差不多,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像准备一星期比赛那样无限讨论,无论那个负责立论的队员的论好不好,坚决执行,只许万山不许质疑,因为只有10分钟,一质疑全队就完了。&br&4、比赛的时候,如果是多人比赛,认真听己方队员说的话,后说话的辩手要保证在不自相矛盾的情况下进一步补完,这和一般的比赛就没啥区别了,就是更依赖临场。&br&&br&总得来说这种比赛非常考验辩手的日常积累和能力,逻辑强、知识储备好的辩手在这种比赛会占很大的便宜。立论的选择上,就是我说的不求多点开花(你来不及的),但求单点给力,一定要找到一条有力度的论点,或者一个有力度的论据。至于立论是否要奇袭,如果有把握不被反杀的话,有自信的辩手可以选择。
如果题主说的不是BP而是一般的辩论赛,南审的校队1V1或者2V2训练就是这样的,一般是价值题,因为政策题根本来不及看资料。 1、准备好一台无线上网电脑,或者4G手机,这非常重要; 2、拿到辩题第一时间百度,花三分钟左右浏览第一页的辩题资料,速记下网上支…
纯粹只看比赛,一般是提高不大的,要对着比赛做实战演练。比如你是结辩,那么可以这么来:&br&1、在开始看一场比赛之前,先跟着辩题写一些双方的基本的思路,然后正式开始看。&br&2、在自由辩论结束后,暂停视频,然后选择一个立场,用手机或者YY之类的录制一段自己试着做的结辩。因此在自由辩论结束前,你就要把自己当做场上辩手记录攻防。&br&3、你的结辩不一定要像现场那么好,毕竟你没准备,但你的结必须清晰梳理出这场比赛对方的一些逻辑漏洞,或者己方在已知论点中没说清楚的部分。&br&4、你的结辩时间不一定要像亚太那样4分钟,一开始可以只有两分钟,然后逐渐加长到规定时间。但是每场都要坚持做。一天1-2场是个比较合理的速度,再多就来不及训练了。&br&5、认真听完评委点评,然后根据评委点评,反过来思考这场比赛双方的问题在哪里。然后打开自己的结的录音,听一下自己和现场的那个四,以及和评委的期待,有哪些差距。在和视频里的四比较的时候,你可以观察他们的结辩的框架,好辩手们虽然不一定有固定的框架,但他们的结辩一定是有个框架而不是现场讲的,看多了你就有感觉了可以自己摸索出一个框架了。&br&6、这样的训练不用太多,贪多没意义,选取12场左右的比赛训练就好了(好的烂的都可以,烂比赛更适合练反驳)。这12场比赛你在听完后都试着写一些赛评或者复盘,结合比赛、评委点评和你自己的结,写给自己看就好。
纯粹只看比赛,一般是提高不大的,要对着比赛做实战演练。比如你是结辩,那么可以这么来: 1、在开始看一场比赛之前,先跟着辩题写一些双方的基本的思路,然后正式开始看。 2、在自由辩论结束后,暂停视频,然后选择一个立场,用手机或者YY之类的录制一段自…
&p&&b&我是来吐槽王田田的答案的,TA的回答看起来很有诚意,但其实一半是错误的,一半对题主根本没有帮助。&/b&没有帮助的部分主要是:他列举了许多题主根本不可能打的诸如海峡选拔赛、省赛等,对题主毫无帮助;此外题主问怎么报名,他说了一通你可以关注一下,或者我们学校打过这些比赛,最后还是等于什么都没说。以BP为例,你说了长三角有BP,对于题主所在的地区又有什么用?而更要命的是,你的回答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错误的,不知道看到这个答案的多少人会被误导,何况这些错误将对用心办赛的主办方带来多大的伤害。&/p&&p&&b&首先,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实体赛,世锦赛什么时候变成网辩了?&/b&&/p&&p&这是世锦赛的澳洲赛区,墨尔本市政厅1800人报告厅,这是网辩?&/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76d5fb7e01df8cfdb48f8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76d5fb7e01df8cfdb48f8d_r.jpg&&&/figure&&p&世锦赛北京赛区,这是网辩?&/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feac4fdd48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feac4fdd489_r.jpg&&&/figure&&p&世锦赛江苏安徽赛区,主席是女神陈都灵,这是网辩?&/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fcedbe9a95b5d33ab7bac6f67e99148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3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fcedbe9a95b5d33ab7bac6f67e99148e_r.jpg&&&/figure&&p&山东赛区,这是网辩?&/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6ae1ebfb84a8ba9ef86bab1aabb31c16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6ae1ebfb84a8ba9ef86bab1aabb31c16_r.jpg&&&/figure&&p&不要说总决赛了(图里面有黄执中、马薇薇、陈铭、周玄毅、韩鹏杰、张爱萍等一堆大佬,当然你要是细心还可以看到我),这是网辩?&/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84b88d83faeff727bc4f35c68049a29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84b88d83faeff727bc4f35c68049a29f_r.jpg&&&/figure&&p&我都懒得找照片了,还有上海、澳门、香港、英国、马来西亚、江西、福建、天津、河南....根本列举不完,这些&b&全都是实体赛区啊!!!&/b&&br&我想问问,一个去年460所大学报名,超过440所学校是实体赛,仅有一小部分大学因为找不到承办方被迫网辩的比赛,居然会被归类到“网辩”里面去?这也太逗了吧!按照这个标准,北京奥运会也有部分比赛是在青岛的,那是不是不该叫北京奥运会,而该叫青岛奥运会?&/p&&p&其次,&b&华语网辩什么时候变成小名额比赛了&/b&?&br&华语网辩虽然相比CDA队伍没那么多,但绝对不是“名额比较少”的比赛。实际上华语网辩有两个联赛,一年两届,每届64个队伍参赛,一年一般都会有一百只左右的队伍参赛。而CDA也只有180所左右一年,你管一个一年一百多只队伍参赛的比赛叫“名额较少”?&/p&&p&然后,&b&关于省赛,也属于半错半没有帮&/b&助。比如江苏10年后就没有省赛这个东西了,只有世锦赛的选拔赛和捭阖的选拔赛两个勉强称为省赛的选拔比赛。北京不存在固定的市赛,但一年确实有超过20个杯赛,但题主显然不来自于北京,你回答这些各地省赛又有什么意义。&/p&&p&此外,&b&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也不是所有地区都有区域选拔赛的&/b&,比如福建就是抽签,江苏、上海等就是直接选定,还有大部分的地区根本没资格打海峡。海峡是各省科协的活动,水很深我就不多说了,但请不要把海峡选拔赛作为一个“选拔赛”列举其中。&/p&&p&最后,&b&捭阖办了四年了,从来都是学校自己报名的,根本就不需要经过团委&/b&,什么时候是“文件下发到校团委,校团委和你联系”了???????作为全国最早的民间无门槛比赛,捭阖最大的特色就是去行政化,你倒好直接给它扣了一个行政的帽子。&/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5d82eee2bb19df1b3496c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1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5d82eee2bb19df1b3496c2_r.jpg&&&/figure&&p&&br&&/p&&p&或许你觉得随口点评两句很随意,但这些比赛都是这些主办方花了好几年心血的凝聚,你张张嘴,世锦赛就变成网辩了,华语网辩就变成名额很少了,捭阖就变成团委通知了,海峡就变成全国选拔了,江苏就突然有省赛了?这不扯的么,说话能不能负点责任?还有下面我学长和天大的何学长和顺哥都已经指证了你的错误了,你居然还是不改答案,真是表示呵呵。&/p&&p&&b&好了回到正题,这些比赛怎么报名,或者平时你怎么关注。&br&&/b&1、世锦赛,今年报名结束了,但题主可以在人人网关注“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主页,或者在微博关注“华辩世锦赛”这个账号,就会有及时的推送。&br&2、捭阖,在人人网关注捭阖全国辩论挑战赛,这比赛还没开始报名,是你目前最好的选择。&br&3、BP,人人网关注“中国辩论教育联络组”主页,或者直接关注“曾庆熹”老师的主页,他会源源不断发比赛的信息。&br&4、CDA,关注争鸣辩论网&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bianlun.co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争鸣辩论网&/a&,或者人人网的“中华辩论爱好者联赛”主页。&br&5、华语网辩,关注微博账号“华语辩论网”,还有人人网的“华语辩论网”主页,实际上这个微博是全国最好的赛事推介微博。&br&这里提一句,顺哥说的一点都没错,如果你只是练兵或者玩玩那打网辩没问题,如果你真的想走出或者练习校队的话,那打网辩一点都不靠谱。比如我们学校一贯用大一大二的新人打网辩,已经连续两年打到了全国总决赛(当然总决赛我们不是新人打的),这当然可能是我们学校运气好,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网辩整体质量并不高。不是黑,许多网辩所谓的全国四强的队伍,在地区赛都不见得能打到第二轮,例子很多,这里我就不点名了。&br&综合来看的话,我建议题主准备下半年的捭阖的报名比较靠谱,如果有BP的比赛的话也可以参加。几大网辩现在报名也结束了,你以后要在假期前就关注,不要七月下旬了才问,太晚了。&/p&&p&最后,所谓的二本不二本根本没什么要紧的,但你也要认清楚事实。辩论圈的比赛现在分为几类:&br&第一类,叫邀请赛,比如以前的国辩,还有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此类比赛,基本是不会邀请二本的队伍的。即便他们没有门槛的限制,也不可能邀请毫无辩论成就和学校名气的队伍,这点你要站在主办方角度想一想,如果你办比赛你会想邀请名校(或者辩论强队)还是根本没听说过的二本呢?所以如果你想被邀请赛邀请,除非你刷到好多市冠军,否则绝无可能。&br&第二类,叫抽签赛,比如亚太。但是亚太明确写了:大陆地区一本才能报名。&br&第三类,叫选拔赛,主要是世锦赛、捭阖和BP,我上面说了怎么做了,这些比赛才是你的归宿。&br&第四类,是网辩,嗯...&br&第五类比较特殊,是类似星辩这种自由辩论赛,今年也报名结束了,如果以后还有的话,如果你愿意为辩论花费七八千的路费的话,你将有机会和全世界各地的高手包括黄执中、马薇薇等交手。但如果你不愿意付出,那这些都是面谈。&/p&&p&如果题主真的想要走出去,可以学习南审的模式,试着办比赛,先请别人来,然后我们再出去。这里参考我学长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84c03c9f5eb428acc2dfcf& data-hash=&84c03c9f5eb428acc2dfcf& data-hovercard=&p$b$84c03c9f5eb428acc2dfcf&&@夏惟桐&/a&的文章:&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log.renren.com/blog/556638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如何发展一个学校的辩论&/a&。你可以试试先请本地的一些强队到本校来交流,校队请不到请院队,慢慢发展,逐渐做大,才是比较现实的道路。&/p&
我是来吐槽王田田的答案的,TA的回答看起来很有诚意,但其实一半是错误的,一半对题主根本没有帮助。没有帮助的部分主要是:他列举了许多题主根本不可能打的诸如海峡选拔赛、省赛等,对题主毫无帮助;此外题主问怎么报名,他说了一通你可以关注一下,或者我…
谢谢 &a data-hash=&89ece5007cbfcae50368a& href=&//www.zhihu.com/people/89ece5007cbfcae50368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李文琦& data-hovercard=&p$b$89ece5007cbfcae50368a&&@李文琦&/a&&br&其实最初接到这个邀请的时候,我是,我是拒绝的,毕竟我的职业生涯已经结束了10多年了。&br&但直到看到 &a data-hash=&c42d58fbbefddf& href=&//www.zhihu.com/people/c42d58fbbefdd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王天畅& data-hovercard=&p$b$c42d58fbbefddf&&@王天畅&/a&说:&br&&blockquote&听我师父说,昔年我校计算机学院的辩论队战力极强,是校赛冠军,结果在第二年招了30+的人,不到一年就废了,至今没缓过气来。&/blockquote&计算机学院的衰落是我可以预见的,问题是传承不足而并非招新策略。&br&换句话说要是顾群也跟你师父或者跟钟坤似的毕了业还一有空就泡在辩论队里十年如一日发挥余热,或者说我的家不在北京就在杭州的话,计算机学院现在还是你们的头号死对头。&br&&br&关于传承的问题可能是每一个曾经辉煌过的队伍的头号大敌,因为辩手总有退役的那天。&br&这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我也看了各位的回答,大家都程度不同地提到了这一点但是都没有能够给出可行的操作方案,我就更解决不了了……&br&&br&我大一那年校赛结束之后因为校赛成绩不好,导致院队里所有的学长和学姐都心灰意冷,黯然退役,和我同级的新生都是兴趣不大,顺水推舟也就都不干了,我接手院队的时候是一穷二白。&br&然后我大二那年因为学校搬校区,校赛就停办了一届。&br&大三的时候我带队第二轮输给了后来的冠军队,然后领队手气不错抽签复活,奋力杀入决赛结果又输了一次。&br&大四的时候抽签直接第一轮打卫冕冠军(后来他们蝉联了冠军,而我们院队N年没赢过他们),一轮游,我的校赛生涯就此结束。&br&反倒是院队在我毕业后第一年打回四强,第二年拿了队史上唯一一个校赛冠军(就是王天畅说的那次,决赛对手正是王天畅他们院,而王天畅他们院又在下一年首夺冠军从此兴盛不衰一直到王天畅这里)。&br&所以我估计我可能是队史上最失败的院队队长,实在是不敢说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给大家。&br&&br&我回顾了我的院队队长生涯,办得最好的一件事,是把停办了两年的新生杯又办了起来,然后我们院的新生杯又延续了几年,在这几年间,我们院队一直维持着还算过得去的水准。&br&所以我就说个新生杯的心得吧。&br&我也不知道各位的学院是怎么办新生杯的,可能接下来我说的内容很多学院也都是这么办的,请稍安勿躁,因为在我见过的新生杯里,这么办的真的不多。&br&&b&允许和鼓励引进外援&/b&。&br&一般来讲,新生杯以班为单位,也有以两个班为单位的,实际上办新生杯大部分都是单淘汰赛制,这个赛制最大的问题就是偶然性,也就是最后获得冠军的和获得最佳辩手的选手,却不足以成为院队未来的核心。&br&我的办法是,从第二轮开始,允许获胜的队伍从被淘汰的队伍里引进优秀选手帮忙,团体荣誉仍归原来的团体,个人荣誉则归个人。&br&一般来讲,优秀选手愿意多打比赛,而班队也愿意引入优秀选手提升获得荣誉的机会(以班为建制的辩论队,估计新生杯之后就不会再有存在的了吧?所以有荣誉也就这一次机会),而且都是十七八的年轻人,新生各班级之间开学用不了一个月就熟络得不行了。&br&我的主张是,给有实力,或者有天赋,或者有真爱的新生选手多几场比赛的机会,是新生杯最后可以被榨干的一点价值。&br&我想每个院队的队长都会想方设法把新生杯所有比赛都亲自看过,所以究竟哪几个辩手是有实力的,哪几个有天赋,哪几个是真爱我相信是能看出来的。&br&这种办法对选手个人,对班队,对主办方学院辩论队,三方都是有好处的。&br&也希望能帮助到 &a data-hash=&c8cf5a30ae3ec91477e5cb& href=&//www.zhihu.com/people/c8cf5a30ae3ec91477e5c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c8cf5a30ae3ec91477e5cb&&@软乎乎的大毛绒绒&/a&
其实最初接到这个邀请的时候,我是,我是拒绝的,毕竟我的职业生涯已经结束了10多年了。 但直到看到 说: 听我师父说,昔年我校计算机学院的辩论队战力极强,是校赛冠军,结果在第二年招了30+的人,不到一年就废了,至今没缓过气来。计…
上面的回答蛮好的,我长话短说一下,做点小补充。&br&&br&辩论赛和日常的辩论最大的不同,是有它时间和规则的限制,这意味着,辩论赛每一个环节,&b&都必须追求时间效率最大化&/b&。这时候,技巧这个东西就应运而生了,因为打过辩论的都知道,大部分的辩题在40分钟的比赛时间要得到充分论证都是不大可能的,我们只能尽可能论证,争取评委最大程度的对我们立论的信任和理解&b&。因此,我们需要技巧,帮助我们突出己方重点、迅速找到双方分歧点、集中火力攻击对方纰漏&/b&。打个比方,质询的时候的有很多注意点,见下图:&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19f1866cdc8291cab389de_b.jpg& data-rawwidth=&674& data-rawheight=&4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19f1866cdc8291cab389de_r.jpg&&&/figure&这是一个目前在国内初学者培训中比较常见的归类,把质询分为确认共识、处理交锋和展示三个阶段,这就是一种技巧。然而,是不是表示质询非得按照这个顺序才对?或者完全按照这个顺序的质询是不是就是好质询?&b&显然不是&/b&。不过,这种技巧可以迅速帮助一个初学者提升他的质询效率,让他不至于完全靠自己的反应和想象乱打,而至少有套路、有章法、有秩序一些。所以,&b&技巧大部分的时候,是给初学者打底用的&/b&,类似于四六级的作文模板,高手都不会按照模板来的。&br&&br&一般在有体系的学校比如我们南审,辩手大一下半学期或者大二上半学期就能把技巧学全,到了大二下我反而会反复叮嘱让他们“脱离技巧”、“抛弃套话”,尽可能形成自己的风格。&b&高手就没技巧吗?也有的,只不过看不出来了。&/b&为什么初学者哪怕背黄执中辩词也怪怪的,而剑宗讲辩词就那么有渲染力。我专门研究过,黄执中如何发音、断句、强调、重读、语气、语调等等,其实都是有演讲技巧的,只不过他用熟了,不会按照特定的套路来,这就叫重剑无锋。&br&&br&接着,什么叫辩论技巧?其实每个人定义都不同。在我看来,只有帮助论证、解释清楚观点的那些才叫做技巧。可是在有些人看来,胡搅蛮缠、浪费对手时间,甚至不回答任何问题、无视任何交锋只管自说自话,这些也叫做技巧。对于这种所谓的“技巧”,&b&我主张评委主动干预,视情况扣分或者直接判负&/b&,否则辩论将变成撕逼扯皮的无聊游戏,失去全部的意义。&br&&br&所以给第一个结论:&b&辩论赛很需要技巧,尤其对于初学者来说更需要&/b&,但不需要那些伪技巧。技巧,是用来把比赛打得更深、更有意义用的,而不是把比赛打得更浅薄更无聊用的。&br&&br&下面说第二点,技巧和内容(准备或知识储备)的关系。这里我觉得杨皓以前的一个类比很好:“如果你有原子弹,那么你会按钮就好了;如果你手里什么武器都没有,那你必须学会一身武功,以及空手套白刃“。就是这个道理,在大部分的辩题中,如果立论或者资料准备很好的话,对于技巧的依赖就没那么深。尤其政策性辩论,资料优势的一方不需要太多技巧就能赢(政策性辩论很常见“对方辩友你这篇资料我也查到了,貌似说的不是你说的意思啊,看这一段...”,这种只要会打脸就好了,不需要会技巧)。但如果立论很不好,常常就只能依赖技巧。&br&&br&初学者们最大的困惑,是他们在认真准备一星期后,却会输给那些不好好准备、只用一些扯皮的所谓技巧满嘴胡扯的辩手,或者认真准备的东西被对方无限质疑流或者倒推举证论证责任,导致崩盘。这时候他们常常会觉得”认真准备有什么用,评委只看技巧!“其实还真不是这样,大部分的评委还是很看重立论的,但如果你的立论被对方质疑两下就撑不住了,不是你的立论有问题,就是你对你们立论的理解有问题,因此还是要多反思自己。至于遇到那些恶心的队伍,要在赛前就做好预防对方栽赃、扣帽子和回避的准备,一般有内容的队伍只要及时指出无内容对手打法的流氓,评委都会很高兴的。但如果对手无比流氓无限栽赃扣帽子,结果你们也不澄清也不反驳,评委投你们输大部分不是因为认为对方更对,而是觉得你们太傻。&br&&br&这里吐槽一下,有的辩手认为自己立论更好哪怕场上执行得一团糟,评委也该直接判自己赢。如果是这样,那为什么还要办辩论赛,双方各交一篇论文不就好了?辩论赛当然是要看现场表现的,内容再好也得打出来才有意义。还有的辩手输给流氓队伍后,满世界喊辩论已死,现在已经没人看内容而只看技巧了。这就属于自己学艺不精,却去责怪武功不好。术道结合,意思是既要有道也要有术。&br&&br&关于准备和反思比赛,我09年曾归纳过三句话:&br&1、再想想,我的立论到底是什么?&br&2、而场上我传递给评委的立论是什么?&br&3、在我被对手干扰后,我传递到评委耳朵里的立论又还剩下了什么?&br&如果你们能明白,这三者是有区别的,你们就能感受到辩论赛技巧的重要性。&br&&br&&b&于是说第二点结论,技巧和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和木桶效应一般缺一不可&/b&。当你缺乏技巧的时候,可能你无力阻止对方的流氓耍赖,也可能你无力把自己的优秀立论打出来;当你缺乏好的准备(或者知识储备)和好的立论的时候,你技巧再好也只能让评委觉得你是一个嘴皮子很快却没有内容的浮夸的辩手。所以好好练技巧吧,绝对没错的,但这不代表技巧就比内容本身更重要了。还是那句话,等你水平提高了,技巧就内化了,这时候内容自然而然就输出出来了。&b&但在你练到这个境界之前,还是先老老实实的,学学怎么表达、怎么反驳、怎么加强论证效率这些技巧吧&/b&。
上面的回答蛮好的,我长话短说一下,做点小补充。 辩论赛和日常的辩论最大的不同,是有它时间和规则的限制,这意味着,辩论赛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追求时间效率最大化。这时候,技巧这个东西就应运而生了,因为打过辩论的都知道,大部分的辩题在40分钟的比赛…
这是一个很棒的问题。&br&&br&不是辩论圈的人,恐怕很难理解打输一场比赛是有多么的失落,尤其是(他认为)输的原因在评委的时候,那种委屈和无力,那种不知向何处控诉的感情在心中咆哮撕咬的痛楚,很容易打击辩手的热情。&br&&br&快要毕业了,在这个回答里面加点关于评委和辩手职业要求的私货吧,就算是一个美丽的回忆吧。&br&&br&===============================================================&br&&br&对于新人,要安慰为主。&br&&br&安慰,分三个方面:&br&&br&&ol&&li&肯定。&br&&/li&&li&说理。&br&&/li&&li&勉励。&br&&/li&&/ol&&br&&ul&&li&肯定。&/li&&/ul&个人认为,肯定是安慰的第一步。&br&&b&“你做的是对的”&/b&&br&&b&“我觉得你挺冤的”&/b&&br&&b&“妈了个【哔——】的什么评委这么&/b&&b&JB&/b&&b&白痴!”&/b&&br&等不同表述方式,针对辩手的性格和Ta与你的relationship,都可以使用。这一步骤的主要目的,其实是让Ta愿意听你说话。&br&&br&作为接触辩论快4年的人,我见过不少新人辩手在输比赛之后痛哭流涕的样子,但是我作为一个评委,确实不大方便去安慰他们,因为打的是&b&真烂&/b&···&br&想象一下,如果一上来就说:&br&&b&“哎呀,不要灰心嘛,不是评委的问题,你看,你们立论有漏洞,战场没规划,质询没有针对性,自由辩混乱不堪结辩还是照着稿子念,肯定输啦,不是评委的问题。”&/b&&br&&br&逻辑上来讲,确实&b&成功转移了&/b&&b&辩手对于评委的不满&/b&,但是这份不满变成&b&对于自己实力甚至资质的怀疑&/b&,这么做,你觉得这个新人真的会&b&继续保有热情&/b&吗?&br&&br&道理就在这儿,想安慰别人,总得先让人听你说话。就算有些时候你说的是真的,但是如果没人听,那么你的语言其实也没什么用(开个脑洞,从这个角度阐释“善意的谎言有助于/无碍于诚信”应该挺有意思)。&br&&br&所以,肯定与认可,一方面拉近你与辩手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为了下一步,&b&直面评委的评价&/b&做铺垫。&br&&br&&ul&&li&说理&br&&/li&&/ul&评委有问题,是常态。&br&&br&辩论圈有一句话:&b&“好辩手不缺,好评委太缺了。”&/b&&br&&br&这句话本身就是在反应一个靠谱的评委有多么难得。&br&&br&大学校园中,我们能请到的评委,一般都是高年级的前辈或者是老师,如果走出校门,就有可能面对社会人士作为评委。时间久了,什么样的评委都可能接触到。&br&比如学校举办的&b&“是否应该强行制止患有不可治愈性疾病新生儿的出生”&/b&这类的辩题,我们可以猜测下面的评委恐怕是广大的普通师生,甚至可能有不少学校里有头有脸的任务;&br&而校队内部大四看大三打大二的&b&“2015年北京禁烟条例是否应该全国推行”&/b&这样的辩题,下面的评委就可能是平日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老怪物们。&br&&br&普通人与老怪物,代表的是两种典型的评委。一约&b&心裁&/b&,一约&b&白纸裁&/b&。&br&&br&&b&“心裁”&/b&,是指在面对某种辩题的时候依靠自己的直观感受进行评判。&br&“大学生该不该孝敬父母?”——“当然应该,不孝敬还是人吗?”&br&“是否应该禁止买卖转基因食品?”——“当然应该,转基因的东西吃下去还能有好?”&br&类似这种判决方法,就称为心裁。心裁的优点在于,这种裁决方式符合主流价值观,能在很大程度上&b&代表一大部分人对于相关结果的判断&/b&,缺点就在于,&b&大部分人不一定是对&/b&的,而且这种做法很可能从根本上&b&抹杀了辩论的意义&/b&(比如董明珠)。&br&&br&&b&“白纸裁”&/b&,就是说,在面对一个辩题的时候,能够抛开自己的成见,像一张白纸一样,仅仅从双方的表现客观公允的进行评价。白纸裁的优点在于,&b&评委会更关注辩论这项运动本身&/b&。专业的白纸裁可以判断出辩题的倾向性,并且针对这种倾向性重新审视评判方法,此外,对于不懂价值观的优缺点,可以有一个相对明细的认识,对于辩论技法也会更加看重,而且成见较少。缺点在于,一方面,有些白纸裁可能会过于关注技法,在&b&说服&/b&和&b&炫技&/b&之间拿捏的不好,另一方面,这种方式对于评委的要求极高,&b&很难邀请到合格的评委。&/b&&br&&br&尽管白纸裁看起来很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实生活中更多的是心裁。&br&除却成熟的辩手,鲜有人能相对客观的看待多种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人们更习惯直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进行判断,因为这样心理负担小,判断起来简单。否则的话就要跳出既有的思维圈去探索新的世界,这样做意味着要完成一个“推到——重建”的过程,很麻烦。&br&而人们大体是不喜欢麻烦的事情的。&br&&br&此外,比赛中被请来的评委五花八门,不一定所有人都想,或者都有能力完成评判。&br&&br&学生会长可能考虑的是接下来还有一个聚餐;&br&马克思学院的老师可能在用马列思想进行评判;&br&法学院教授可能在数辩手究竟犯了多少个错误;&br&双方辩手学院的领导可能在祈祷自己的辩手不要打的太难看免得自己都没脸投支持票;&br&分团委副书记可能在想一会儿怎么说场面话;&br&外校的评委可能在盘算一会儿该怎么低调的完成任务;&br&主办单位代表可能在酝酿接下来的公关流程;&br&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个评委,&b&想安静的,全神贯注的,认认真真的听一场辩论&/b&,结果发现最后&b&最耗费精力的,不是判决输赢,而是说服其他人,或者更惨,被其他人推上去点评。&/b&&br&&br&这样的环境下,比赛的输赢,真的不一定是和赛场水平正相关。这一点,也是必须要让新人明白的,&b&血淋淋但是真实的道理&/b&。&br&&br&&ul&&li&勉励&br&&/li&&/ul&辩论,是说服的艺术。&br&&br&我们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让所有的听众(评委也是听众),认可我们的观点。&br&使得,我们理解,你有很多想吐槽的地方:&br&辩题可能很烂,倾向性大的你都怀疑出辩题的人是不是弱智;&br&评委可能很蠢,根本不靠脑子靠屁股决定胜负;&br&观众可能很差,起哄接话喝倒彩,居然还有人抢话筒。&br&&br&所以你就不想打比赛了?&br&所以你就放弃了站在舞台中间的机会?&br&所以你就将一切责任推到别人身上,止步不前了?&br&&br&&b&听众的不理解与顽固,正是我辈辩手奋斗不止的目标!&/b&&br&&br&&b&“这一段包装的应该更好一点!”&/b&&br&&b&“下次质询一定要让他自己承认!”&/b&&br&&b&“防守反击的时候就应该下死手,刺刀见红!”&/b&&br&&b&“自由辩战场规划必须执行到位!”&/b&&br&&b&“命题的推演还得加强,下次直接用纯粹的逻辑推演干翻他们!”&/b&&br&&br&&br&&b&蒋林黄胡马,哪一位辩神的金字招牌,不是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b&&br&&br&&b&正是这种精益求精,这种甘之如饴,这种坚持不懈,才铸造了一代代辩手的铮铮铁骨!!!&/b&&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003eaff20a111b8aabc1eb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3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003eaff20a111b8aabc1eb_r.jpg&&&/figure&&br&&br&&b&所以,新人,你看,下次比赛的时候,你们的立论质询自由辩和结辩,是不是可以做得再好一点啊~&/b&&br&&br&&br&&br&&br&&br&&br&&br&&br&&br&&br&==============================================================&br&&br&后记:&br&其实,以我的个人经验:&br&&br&&b&“别想那么多,走,师兄请你吃好吃哒~”&/b&&br&&br&这句话,最有用。
这是一个很棒的问题。 不是辩论圈的人,恐怕很难理解打输一场比赛是有多么的失落,尤其是(他认为)输的原因在评委的时候,那种委屈和无力,那种不知向何处控诉的感情在心中咆哮撕咬的痛楚,很容易打击辩手的热情。 快要毕业了,在这个回答里面加点关于评委…
-&br&&br&我关注这个问题其实是为了这样一个课题:「&b&怎样利用有限的信息搜索到一部电影的片名?&/b&」&br&&br&题主很明显是属于那种向来不喜欢写作文的朋友,行文都像聊天。我为了探索这个课题,给题主发了两次私信,用列问题的方式建议题主修订和增加「问题描述」里的信息。稍微有点遗憾的是,题主两次修订问题描述都只是回答了我提出的问题,并没有主动补充更多的信息。&br&&br&其实这是信息检索要做的第一步工作:知道自己知道什么。很多朋友觉得搜索不到信息,其实经常是因为没有整理好自己知道的信息。很多「个人求助类」的问题得不到回答,问题也常在于此。这其实就像寻医问药:你对自己的状况描述得越清楚,细节越丰富,医生就越容易给你做出更准确的诊断。&br&&br&倒不是说题主第一次提供的信息不够。看过这部电影的人,看到「吉他弹唱」「一个人鼓掌」「先是女声独唱,然后后面的架子鼓自己开始工作」一定能马上明白这是《Begin Again》。而我没有看过《Begin Again》,但还是想办法搜到了。&br&&br&首先要做的是信息筛选:题主提供的信息里,有哪些是独一无二的,能成为这部电影的独特标志的?&br&&br&小姑娘失恋?不是。&br&吉他弹唱?不是。&br&只有一个人鼓掌?不是。&br&女声独唱?不是。&br&脑补到架子鼓自己开始工作?诶,有点儿意思。有这种画面的电影肯定少。&br&&br&那就去百度吧!&br&&br&哦,不。种种迹象表明,这不是一部华语电影:题主不认识演员;没有提到歌曲信息;「乐器自动演奏」这种特效画面,如果在华语电影里出现,一定是我听说过的成本不会很小的制作。&br&&br&所以搭个梯子,去见崔莺莺小姐吧:&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65ad99afdadd610_b.jpg& data-rawwidth=&980& data-rawheight=&9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65ad99afdadd610_r.jpg&&&/figure&&br&&br&因为是找电影,我的第一个关键字是「film」,然后是「guitar」,然后是最关键、最有标志性的「envisions instruments playing themselves」——这是期望搜到描述剧情的文字。&br&&br&果不其然,第一条搜索结果就是我们期待的答案《Begin Again》(请无视网站名),而且里面还有「lonely」这个和题主的问题描述吻合的单词。&br&&br&但是这样根本不算给出了解决方案——因为语言的门槛,很多朋友想不到用英语「envisions instruments playing themselves」当关键字。所以我非但没有授人以渔,反而授之以咸鱼了。&br&&br&因为信息有限,我实在研究不出更简单的检索办法,所以只好发私信给题主,询求更多信息。毕竟,拿着这样简陋的信息,在百度里搜出来的都是这样的结果:&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7f7bbc55075ccece430dc_b.jpg& data-rawwidth=&697& data-rawheight=&3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7f7bbc55075ccece430dc_r.jpg&&&/figure&&br&&br&但是我并没有能利用题主后来补充的信息研究出更简单方便的检索方法。我试图利用题主提供的「音乐制作人」这个信息,结果却上走了弯路。因为描述音乐制作人的电影肯定也不会特别多,于是我把「music producer」放进了搜索关键字里,结果没有结果。我知道中文里笼统描述的「音乐制作人」对应的英语称呼太多了,所以决定不进那个迷宫了。&br&&br&所以,如果不知道怎样用英语表达「脑补出自动演奏的乐器」,又想「万事不求人」,可能就得利用暴力破解法了。步骤是这样的:&br&&br&想出一部和本片类似的电影,越有名越好。一部「有人唱歌的英语电影」,《音乐之声》吧,错不了。进英文维基百科(还好,英文维基百科暂时还没有违反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进《The Sound of Music》电影的页面。&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78daed370aa74_b.jpg& data-rawwidth=&558& data-rawheight=&4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78daed370aa74_r.jpg&&&/figure&&br&&br&拉到最下面的分类列表「categories」:&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9d4d85efcb02eb5b528bb6c837dfd878_b.jpg&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4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9d4d85efcb02eb5b528bb6c837dfd878_r.jpg&&&/figure&&br&这些分类里,哪些是可能收录了我们的目标影片的类别呢?细类里有「American musical drama films」(美国音乐剧情片)、「American romantic musical films」(美国音乐爱情片)、「Films about music and musicians」(关于音乐和音乐人的电影)。&br&&br&很明显,最后一个细类会是一个很大的集合(收录了313部电影)。前两者可以缩小排查范围。在不知道主题的情况下,「音乐剧情片」更靠谱。&br&&br&那就点击进去,开始排查吧:&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ef921b8c11b069e7d5e9c7b_b.jpg& data-rawwidth=&724& data-rawheight=&8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ef921b8c11b069e7d5e9c7b_r.jpg&&&/figure&&br&运气还算不错,189部电影里,《Begin Again》排在第14位。应该不到十分钟就可以排查到结果了。如果你要找的影片不幸是第189部,可能就要花上一两个小时来排查了。&br&&br&在这一排只显示电影片名的列表里怎样快捷地寻找到能对应自己脑海中的画面的那一部呢?我的建议是把电影标题放到搜索引擎里搜图片,一目了然。有的电影标题识别度不高,就在关键字里加上「film」,或者再加上公映年份,就像有的电影维基词条标题上自带的。&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150cc90dba69c100d3a02d2c6d0419ed_b.jpg& data-rawwidth=&1003& data-rawheight=&7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150cc90dba69c100d3a02d2c6d0419ed_r.jpg&&&/figure&&br&&br&最后解释一下寻找类似电影(即案例里的《音乐之声》)时为何「越有名越好」:维基百科上的这些分类是人工维护的、并非最严谨最详实的分类目录,也就是说,里面可能会有谬误和遗漏。而越出名的电影,越不容易被遗漏,于是在这部著名电影的维基词条下面就会有最详细的归类信息,方便你找到能把这部著名电影和你的寻找目标联系起来的分类。事实上,虽然前面提到的三个分类明显都应该收录《Begin Again》,但「美国音乐爱情片」里却遗漏了它——可为佐证。&br&&br&换言之,要是你排查的时候掉进了「美国音乐爱情片」的陷阱,可能会多浪费两个小时了。&br&&br&这鱼,你会打了吗?
- 我关注这个问题其实是为了这样一个课题:「怎样利用有限的信息搜索到一部电影的片名?」 题主很明显是属于那种向来不喜欢写作文的朋友,行文都像聊天。我为了探索这个课题,给题主发了两次私信,用列问题的方式建议题主修订和增加「问题描述」里的信息。…
全文完。&br&可能会有不定期的增删,但大致上就这样了。&br&欢迎赞同,评论,反驳,批评,批判。但不要人参公鸡。&br&这篇文还没写完竟然有100个赞了,老实说之前我完全没有想到。&br&PS:不能统计一下感谢的数量太遗憾了。&br&再次感谢各位送出的赞和感谢,以及每一则评论。&br&全文约25000字,辩词全文约12500字。&br&写字数1:1的评论是很累的,各位不要轻易尝试……&br&好像国际惯例还要写一个版权声明:&br&&b&本文仅限于非商业用途的转载,转载时首先要声明来源于知乎,附上此帖链接,作者 杨柳 以及作者的新浪微博ID:舌辩侯(并且欢迎大家关注,微博不定期更新#辩论者说#话题)&br&欢迎各校辩论社微信公众号进行转载,其他微信公众号转载一律视为商业用途,请联系我商谈费用。&/b&&br&&br&10余年之后再回过头来评论一场巨神云集的经典比赛,会有几点错觉:&br&首先这十几年里所有人对辩论赛的认识都会不一样,上帝视角是免不了的;其次巨神各有自己的粉丝群,吐槽稍微狠一点可能会招致大家的不满;再者播出的视频有删节片段,被删节的部分我也没亲眼看见过,当然找到的辩词也不一定是准确的,我只能说结合上下文看,应该是被删节的部分。&br&&br&总之,我尽力而为,但是恶评和吐槽恐怕是免不了的,一切不满源于我,和巨神们无关。&br&&br&废话如上,正文如下—————————————————————————————————&br&&blockquote&&p&&b&主席:首先有请正方一辩蒋舸同学发言,时间是3分钟,请。&/b&&/p&&p&蒋舸(正方一辩):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大家晚上好。&/p&&p&《圣经》中“失乐园” 的故事和中国先贤孟子的教诲都说明了人之为恶并非本性使然,而是外在的诱惑使人迷失了自己的良知。&/p&&p&那么,外在诱惑如此之多,为什么偏偏是钱成为了万恶之源呢?&/p&&p&第一,钱具有与任何商品进行等价交换的现实合法性。&/p&&p&一方面,钱既是财富的象征,又是一般等价物。&/p&&p&它具有无限的效力,因此能煽起人的无穷贪欲。&/p&&p&但是另一方面,每个人对于金钱的占有又都是有限的,无限的欲望根不可能得到满足。&/p&&p&正是金钱这种效用无限性和占有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使它比其他任何物品都更能激起人心中的非分之想,从而使人迷失良知,堕人邪恶。&/p&&p&第二,钱不仅可以在商品领域呼风唤雨,而且可以使非商品也商品化。&/p&&p&它不仅是物质财富的象征,而且成为了精神价值的筹码。&/p&&p&权力、地位可以用钱购买,贞洁、名誉可以公开出售,人性、尊严被待价而沽,甚至天理、良心也染上了铜臭之气。&/p&&p&莎士比亚早就揭露道:金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p&&p&正因为金钱具有如此混淆是非,颠倒乾坤的无边法力,它才成为了滋生种类繁复,数量极多的罪恶肆意蔓延的深刻根源。&/p&&p&第三,人对钱的崇拜还异化了人与钱之间的关系。&/p&&p&钱本应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工具,但在现实中,却被人们当作了顶礼膜拜的上帝。&/p&&p&因为钱,人们迷失于这光怪陆离的物欲世界;因为钱,人们丧失了内在良知却还浑然不觉;还是因为钱,人生价值和人性尊严都被当作了牺牲品(时间警示)供奉到了拜金主义的祭坛之上。人创造了金钱,却又对自己的创造物顶礼膜拜。&/p&&p&当钱从手段上上升为目的的时候,人却从主人沦落为了奴隶。&/p&&p&诚然,是有人能在金钱面前保持清醒,但是这是因为他们主观上有道德良知的呼唤,客观上又受到社会规范的约束。&/p&&p&正如我们不能因为有人对病毒免疫,就否认病毒是病的根源一样,我们也不能因为有人能在灯红酒绿面前洁身自好,就否认钱是万恶之源。&/p&&p&钱作为工具,的确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问题就在于现实中,它已经被人们当作了目的本身在看待。&/p&&p&但是,当崇尚自由的人类精神已经被缚上了黄金锁链的时候,他还能自由飞翔吗?谢谢。&/p&&/blockquote&&p&老实讲,武大这支队的整体实力在我心里的排名仅次于西安交大,差就差这一场比赛,如果这场比赛赢了的话,就可以并列第一了,但是因为输了,所以我们才会更加反复地研究这场比赛,最终在这场比赛里出现的任何微小的失误都会被无限放大。&/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249dcf7c0a345fb8c92bc7d1adec2a5c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249dcf7c0a345fb8c92bc7d1adec2a5c_r.jpg&&&/figure&&p&这种冠军级别的队伍,当他们抽到正方的时候,一辩这种不受任何影响的陈词,如果还能挑出一丁点毛病,那显然是不合格的。尤其是蒋舸,几乎是所有女辩手的标杆,男辩手的偶像,陈词的过程中没有出一点错,仪态无可挑剔,这一点几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p&&p&但是还是要吹毛求疵一下,也是后来被大家攻击的最多的地方,蒋舸在一辩陈词里,对“万不代表一切”这个论点没有任何论述,直接导致了整场比赛的最主要的战场正方失去了先机。&/p&&p&基于上面这段原因,再返回头看蒋舸的这句陈词:&/p&&i&那么,外在诱惑如此之多,为什么偏偏是钱成为了万恶之源呢?&/i&&p&在双方什么论点都还没提出的时候,这种为什么的设问句非常突兀,因果关系的论述顺序搞反了,好像前提都还不成立就开始论证的样子。&/p&&p&如果这里改成类似&/p&&p&“&i&钱具有以下几个属性&/i&”&/p&&p&这样一句话,然后在第一第二第三论述完毕之后再说&/p&&p&“&i&所以我们不难看出,外在诱惑如此之多但只有钱成了万恶之源的原因&/i&”&/p&&p&感觉上就好多了。&/p&&br&&br&——————————————————————————————————————————&br&&blockquote&&p&&b&主席:下来我们来听听反方一辩陈勋亮同学是如何破题立论的,时间是3分钟,请。&/b&&/p&&/blockquote&&p&接下来我准备用逐句评论的方式,希望能够更直观一点。&/p&&blockquote&&p&陈勋亮(反方一辩):谢谢主席。大家晚上好。&/p&&p&对方辩友刚才告诉我们,钱之所以是万恶之源,因为她把钱等同于目的了。&/p&&p&那我想请问二辩一个问题,我今天奉公守法地去追求钱,钱也可是我目的了,请问钱成为万恶之源吗?&/p&&/blockquote&&p&我第一感觉还以为陈勋亮给蒋舸扣帽子,但仔细一看,这句还确实不是冤枉蒋舸,蒋舸在陈词中有一句:&/p&&i&当钱从手段上上升为目的的时候,人却从主人沦落为了奴隶。&/i&&br&这句话在蒋舸陈词的最后阶段,离陈勋亮的发言也就一两分钟的时间,至少从侧面证明了反方对比赛的准备有多么充分。&blockquote&&p&第二,对方辩友告诉我,钱有时不是万恶之源,是因为有法律的制约。&/p&&p&我想请问各位,法律是制约钱不赚,还是制约我们行为的准则呢?&/p&&p&如果是制约行为的准则,那钱还是万恶之源吗?&/p&&/blockquote&&p&其实第二点,还是攻击钱是目的这一点。&/p&&blockquote&&p&接下来,且让我开宗明义,解释一下辩题的几个重要定义吧。&/p&&p&钱其实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它是一个不具主动性的交易媒介。&/p&&p&而恶则是一个价值上的破坏,行动上的破坏。&/p&&p&而我们所谓的源,就是事情的起源和根本。&/p&&/blockquote&&p&被反方首先“开宗明义”定义概念,正方的先机荡然无存。&/p&&blockquote&&p&《辞海》这本书就告诉我们,所谓的万恶之源就是一切恶的根源。&/p&&p&而我们今天不想在辩论场上为了定义做这无谓和无休的争执,所以必须回溯原点。&/p&&p&而我们知道,“钱是万恶之源”其实源自于英文的一个俗语,请恕我用英语来说:Money is the
root of all evils。&/p&&p&这其实是源自于《提摩太》第六章第十节。&/p&&p&他告诉我们,其实钱是一切全部恶之源。&/p&&/blockquote&&p&反方对万恶之源的定义,其实是上面这段陈词&b&被剪辑了被剪辑了被剪辑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b&……所以很多人会对反方的立论产生质疑就源于这里。&/p&&p&这里的《提摩太》指的是《提摩太前书》(希腊语:ΠΡΟΣ ΤΙΜΟΘΕΟΝ Α?),是《新约》中的一章,第六章第十节通常被翻译为“贪财是万恶之源”。&/p&&blockquote&&p&所以对方辩友要告诉我们钱是万恶之源,就得告诉我们,其实一切恶的根源是由钱导致出来的。&/p&&p&我方认为,不是。&/p&&p&因为钱根本就无法达至是万恶之源的两个特性:&/p&&p&第一,它无法告诉我,钱如何全面性地涵盖一切恶源。&/p&&p&第二,钱不能够具有源的根本性。&/p&&/blockquote&&p&一,覆盖面不够广,从“万”切入;二,属性不对,从“源”切入。&/p&&blockquote&&p&如果对方辩友说,钱是根本的话,钱是万恶之源的话,那就请你解答我方以下的四大疑问。&/p&&p&第一,世间上的恶可是成千上万,难道用单一的钱就可以解释所有的恶吗?&/p&&p&强盗杀人放火也许是为了钱,但难道今天家庭暴力、虐待儿童,甚至是种族大屠杀都是为了钱吗?&/p&&/blockquote&&p&全场比赛的主战场,“万”是不是代表“一切”。&/p&&blockquote&&p&第二,今天钱的起源其实是错综(时间警示)复杂的,我们无法将它归类成一个共同的源头。&/p&&p&我们知道独裁者排除异己,可能是为了钱,但难道他就不可以为权势、地位,或是愚昧吗?&/p&&p&可见如果以钱作为万恶之源,是有点以偏概全之嫌。&/p&&/blockquote&&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fdcc0ebef39da4ccf691a3_b.jpg& data-rawwidth=&405& data-rawheight=&34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5&&&/figure&陈词到这里的时候镜头神一样地切给袁丁,捕捉到了他邪魅的一笑,给大家莫大的信心,还以为正方一切尽在掌握。&/p&&blockquote&&p&第三,今天萨特这位哲学家就告诉了我们,人具有自由意志,人是有选择的权利,因此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而做出一切的责任,我们不应该把一切的恶的罪行都怪罪于钱上。&/p&&p&同样是钱,但是为什么君子求财却是取之有道,小人求财却是偏偏喜欢偷盗呢?可见,关键根本就不在于钱吧。&/p&&/blockquote&讲的是后面的论点:贪财的恶在于贪而不在于财。&br&&blockquote&&p&第四,今天如果钱是万恶之源,为什么有人会用万恶之源来行善呢?&/p&&p&陈六水先生创办了南大,而我们看各地的华人也在华东的大水灾时候慷慨解囊。&/p&&p&如果钱是万恶之源的话,那么到底这个恶源(时间到)如何结出善行呢?&/p&&p&谢谢各位。&/p&&/blockquote&&p&万恶之源同时也可以是万善之源。这一点正方最后有提出,只可惜实在是太晚太晚太晚了。&/p&&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4fe690a1e26d4f4a01e0_b.jpg& data-rawwidth=&588& data-rawheight=&4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4fe690a1e26d4f4a01e0_r.jpg&&&/figure&陈勋亮可能是反方除了胡渐彪之外对逻辑掌握能力最好的辩手,表达能力也是上佳,仪态也没有什么可挑剔的,颜值……实在没办法,他直接对位的是蒋舸,颜值被蒋舸碾压……我都不知道应该天灾还是算人祸呢……&/p&&p&陈勋亮的比赛我看的不多,我的感觉他论个人能力排入史上二十强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陈勋亮在星辩比赛里和颜如晶搭档,对活泼老僵尸的那场比赛,一个人扛着对面全队的炮火,游刃有余,谈笑风生。&/p&&p&附地址如下:&/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NzY4NTI4MDY0.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2014年大马星辩2.0复赛 艺人明星vs活泼老僵尸&/a&&br&&/p&&br&——————————————————————————————————————————&br&&blockquote&&b&主席:现在我们请正方的二辩袁丁同学进一步阐述正方的观点,时间是3分钟,请。(掌声)&/b&&/blockquote&首轮陈词结束之后感觉反方说理说得很清楚,但是仍然对正方怀有信心,信心来源于袁丁充满自信的笑容。&br&&blockquote&&p&袁丁:谢谢主席。大家好。&/p&&p&对方同学有四大问题,可惜一个前提错了。&/p&&p&他们告诉我说,《辞海》中,“万”是一切。可是我方也查过《辞海》,无论是《辞海》、《辞源》,还是《说文解字》,“万” 从来就没有一切的意思。&/p&&p&对方同学用的是不是盗版呢?不过盗版也是钱造的恶呀!(笑声、掌声)&/p&&p&对方同学,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我们说一个人经历了千辛万苦,是不是说他要经历一切的苦呢?&/p&&p&那这个人肯定不是男人,因为男人再苦也没有受过女人生孩子的苦;不过他也肯定不是女人,因为女人再苦,也没有受过男人怕老婆的苦。&/p&&p&万是一切吗?&/p&&/blockquote&然后袁丁在这里论述“万”不是“一切”的意思,但是好可惜,这段话从后来的进程来看,几乎被无视了。&br&原因有几点:&br&一、论证方法不太对。&br&就在《辞海》这一轮里,反方确实说了《辞海》但是反方说的是《辞海》里的“万恶之源”&br&&i&《辞海》这本书就告诉我们,所谓的万恶之源就是一切恶的根源。&/i&&br&而袁丁说的却是“万”字,我手边也没有《辞海》,所以我百度了两个在线查辞海的网站:&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426af655b50d071ef213e2ca_b.jpg& data-rawwidth=&557& data-rawheight=&3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426af655b50d071ef213e2ca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c7ba1ab708a99fc02a632dd0_b.jpg& data-rawwidth=&665& data-rawheight=&3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c7ba1ab708a99fc02a632dd0_r.jpg&&&/figure&所以我觉得这里的正方可能确实是犯了断章取义的错误,在“万恶之源”这个词里,“万”字确实是“一切”的意思,如果哪位有不同的意见请联系我,我再修改。&br&二,论证的过程也不太对。&br&退一万步讲,如果“万”确实不是“一切”的意思,那也至少要说明一下正方在《辞海》里查到的“万”到底都有些什么含义,而不是直接否认。&br&大部分人看辩论赛的时候是不会暂停下来去查工具书的,只能说根据常识去理解判断,我想抛开辩论赛题目不谈,大部分人可能都会把万恶之源理解成一切坏事的根源。&br&而“盗版”这个吐槽,临场效果非常好,但现在再看起来,略失风度。&br&接下来袁丁用一个“千辛万苦”来举例子,但是没有在读千辛万苦的时候突出“千”和“万”的重音,使得很多人忽略了袁丁举这个例子的动机,当动机在第一时间被忽略了之后,即便之后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袁丁的用意,其效果也打了折扣。&br&何况最后“万是一切吗?”这句小结的话又被袁丁轻轻带过。&br&所以就这个回合来讲,不难看出正方对万字的定义其实是下过功夫的,也精心设计了论证层次,可以说准备得非常充分,但是被袁丁只打出了六成效果。&br&主战场在一辩蒋舸先机已失的情况下,二辩袁丁仍然没能扳回这一点,非常可惜。&br&&blockquote&&p&其实,钱是万恶之源,就是说钱能够产生数量极多,而且品种繁复的恶行。&/p&&p&这一点,历史早有明证。想当年,罗马帝国雄踞一方,征服给帝国带来了荣耀,也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财富。但是很快,原本纯朴的罗马人就拜倒在金钱的脚下,沉迷于声色犬马的放荡之中,而帝国终于也在这种腐朽和堕落中分崩离析。&/p&&/blockquote&紧接着的例证也是有问题的,罗马帝国的分崩离析恐怕不能仅仅用“拜倒在金钱的脚下”来解释,不过这个不是重点。&br&&blockquote&&p&中世纪时,天主教徒也曾一度以洁身自好而骄傲,但是金钱的魔力终于还是突破了道德信仰驻扎的地方。&/p&&p&为了钱,教皇约翰22世居然公然为世上的罪行标上了价码。&/p&&p&你犯了偷盗的罪吗?没关系,只要三个金币就可以不受惩罚。&/p&&p&你犯了奸淫的罪吗?不要怕,五个金币就可以高枕无忧。&/p&&p&即便你犯了杀人的罪,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七八个金币就可以保证你的灵魂照样上天堂。&/p&&/blockquote&上面这一段又&b&被剪了被剪了&/b&&b&被剪了(重要的事说三遍)&/b&,我有点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剪这段。&br&&blockquote&&p&《圣经》里说,让有钱的人入上帝的国比让骆驼穿过针眼还要困难。&/p&&p&然而在利欲熏心的人看来,却是天堂大门朝南开,有德没钱,您就别进来。&/p&&p&到了近代,社会进步的阳光普照大地,然而金钱罪恶的阴影却依然挥之不去。&/p&&/blockquote&说完古代说近现代。&br&&blockquote&&p&因为钱,热爱自由的美国人却迟迟不肯把自由给与黑人奴隶;&/p&&p&因为钱,标榜平等的荷兰人却要强迫东方国家和他签定不平等的条约;&/p&&p&还是因为钱,高唱博爱的法国人却偏偏忘了把爱给与终日劳作,却依然食不果腹的数万童工。&/p&&/blockquote&西方自由民主的情况。&br&&blockquote&&p&事实(时间警示)胜于雄辩。一部西方文明发展史就这样清清楚楚地向我们表明了金钱化神奇为腐朽的巨大魔力。&/p&&p&无独有偶,在东方,无论是古巴比伦王国,还是阿巴斯王朝,不都是由富甲一方走向了荒淫颓败吗?&/p&&/blockquote&东方的情况。&br&&blockquote&&p&而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一个满腹道德文章的读书人,其最高理想却也不外乎“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已经是赤裸裸地把人生看作一场金钱的交易了。因而才会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民谣。&/p&&p&当金钱的魔力使人把羞耻之心和报国之志都抛诸脑后的时候,我们还能说钱不是万恶之源吗?&/p&&p&我们已经不用再费解,为什么一个文明古国却会数千年都深受腐败之害。&/p&&/blockquote&中国的情况,至此袁丁古今中外的例子都讲了一遍。&br&&blockquote&古人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面对着东西方的历史,我们不禁要问:金钱,究竟有多少罪恶由你而生,究竟有多少盛世由你而亡?谢谢大家。&/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c9d0b2fbee8_b.jpg& data-rawwidth=&586& data-rawheight=&4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c9d0b2fbee8_r.jpg&&&/figure&袁丁是正方队伍里攻击力最强的,综合整场比赛来看也是对反方造成实际杀伤最大的(是的,我坚持这么认为,而不是余磊)。但是就陈词来讲,远远称不上尽善尽美。第一没有解决万字的定义,第二举的古今中外的例子给对手一个打包解决的机会。&br&当然这不能怪袁丁,我认为和正方的赛前准备方向失误有关。&br&&br&——————————————————————————————————————————&br&&blockquote&&b&主席:下来我们来看看反方的二辩陈锦添同学是如何反驳正方观点的,时间是3分钟,请。&/b&&/blockquote&&p&老实讲,袁丁的陈词侃侃而谈,大段排比句气势如虹,听完之后不禁赞叹,但是心里隐隐约约会感觉到好像哪里还是不太对。&/p&&blockquote&&p&陈锦添:谢谢主席。大家好。&/p&&p&一粒苹果,你不管再怎么切它终将也只能是一粒苹果。&/p&&p&今天对方似乎为我们举了很多种的“恶”,但其实就只有一种,那就是贪钱。&/p&&p&而世间的万恶真的就只有贪钱一种吗?&br&&/p&&/blockquote&&p&如果这是一场完全随机的比赛,所有人都不靠赛前准备,没有立论,完全拼临场反应,那么陈锦添凭借这一句:&/p&&p&&b&&i&今天对方似乎为我们举了很多种的“恶”,但其实就只有一种,那就是贪钱。&/i&&/b&&br&&/p&&p&完全可以获得本场最佳辩手。&/p&&p&这一句是反方所有攻击的立足点,一击致命,正方整场比赛都被这句话牵制,疲于奔命。&/p&&p&并且引发出来了后面反方三辩的主攻点:贪钱的恶是在于贪还是在于钱。&/p&&p&这句话的杀伤力在于:把恶的比重的判断标准,从数量强行拉成了种类。&/p&&p&也就是把金钱引发的恶,从“万”(正方定义的万)归为了“一”。&/p&&p&袁丁的古今中外,大段排比,在这里被陈锦添打了一个包,一起解决,逻辑上简直令人击节赞叹,我认为很可能是辩论史上杀伤力最大的一句话。&/p&&p&(PS:论杀伤力,黄执中的历练嘛历练嘛可以与这个相提并论)&/p&&blockquote&&p&而今天对方说,今天“万”不叫作“全”。&/p&&p&那我想问对方辩友,今天我说“你万万不可同意我的立场”,是不是说,你大部分时候不同意,偶尔可以同意一下呢?(掌声)&/p&&/blockquote&&p&相比较袁丁对“万”的论述片段,陈锦添这段虽然表达的不是很顺畅,但从技巧上不知高到哪里去了。&/p&&blockquote&&p&而今天对方主辩的逻辑很有趣。&/p&&p&他今天告诉我们,因为对金钱的追求是无限的,而对财富的占有却是有限的,所以金钱就是万恶之源了。&/p&&p&那既然我说,我对道德的追求也是无限的,可是我所拥有的道德也是有限的,所以道德也是万恶之源吗?(掌声)&/p&&p&照这样的逻辑,今天健康也是万恶之源,今天,爱情也是万恶之源了。&/p&&/blockquote&&p&PS:主辩是马来亚大学那边对“一辩”的称谓,二辩叫“第一助辩”,三辩四辩依次类推。&/p&&blockquote&&p&OK,继续阐述我方立场。&/p&&p&我方认为钱不是万恶之源。为什么呢?&/p&&p&因为钱无法全面性地涵盖世间所有的恶。&/p&&p&根据人类学的研究,我们知道恶的形态主要分为四大类,而其中有三大类就跟钱完全没有关系,另外一类,对方已经帮我说了。&/p&&/blockquote&&p&四大类,一类是由钱引起的,正方阐述得很充分。&/p&&blockquote&&p&我们说,信念极端之恶。&/p&&p&1995年的时候,在东京的地铁站发生了毒气的事件,结果造成了12人的死亡,5500人进入医院治疗。&/p&&p&而我们更看到,十字军东征的时候,不只是成年人受伤害,而很多无辜,手无寸铁的妇人和小孩躲在教堂里面,结果也被活活地烧死。&/p&&p&我们看到这种死伤流血最多,死的人也最多的案例,难道不在对方所谓的万恶里面吗?&/p&&p&如果在万恶里面的话,那跟钱到底有什么关系呢?&/p&&p&请对方二辩待会儿稍微浪费一点时间为我解释一下。&/p&&/blockquote&&p&一类是极端信仰。&/p&&blockquote&&p&我们看到情欲的过分宣泄。&/p&&p&在美国有这样的一个案例,有一个妇女趁她丈夫熟睡的时候,竟然用西餐刀狠狠地把她丈夫的子孙根给切下来了。&/p&&p&我们说这种惨案的发生,到底是因为(时间警示)家用给的少,还是因为仇恨呢?&/p&&p&而我们更看到,大马有一个痴心汉,因为他的女友另结新欢,结果,他就把他的女友分尸13段。&/p&&p&这个恶的导因到底是因为他内心的仇恨——他内心本来这种憎恨,还是因为他的女友没有给他分手费呢?&/p&&/blockquote&&p&一类是情欲的过分宣泄。&/p&&blockquote&&p&我们更看到,第三,价值的非理性违反。&/p&&p&我们知道,今天不忠、不孝、不仁等等,都是恶。可是我们看到,吴三桂让清兵入关,他为了是陈圆圆,而不是美元。(笑声)&/p&&p&而今天我们更看到,今天如果你走在路上,你看到一只狗,你踢它一脚,你看到一只猫,你踩它一下,到底这是因为你有暴力倾向,还是因为那只猫和那只狗欠你钱呢?&/p&&/blockquote&&p&一类是价值的非理性违反。&/p&&blockquote&&p&所以我们知道,今天综上所述,世间的很多恶决定都不在于钱,钱不能引导恶的出现。&/p&&p&钱到底能是万恶之源吗?&/p&&p&如果真的是万恶之源的话,请对方解释种种以上的恶到底跟钱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谢谢。&/p&&/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f06c8b0c49ad4cbe3bb3_b.jpg& data-rawwidth=&639& data-rawheight=&4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f06c8b0c49ad4cbe3bb3_r.jpg&&&/figure&&br&相比较正方的陈词,陈锦添的陈词可以用朴实无华来形容,但是朴实无华的底下蕴含的逻辑力量之强大让人简直无法直视,杀伤力之大,使正方心态都产生了微妙的变化。&br&余磊终于意识到了场面已经有点失控,于是他试图力挽狂澜。&br&&br&——————————————————————————————————————————&br&&blockquote&&b&主席:下来我们请正方三辩余磊同学对正方的观点做进一步地补充,时间是3分钟,请。&/b&&/blockquote&&p& 余磊在前两场比赛中的精彩表现使得大家对他寄予厚望,虽然比赛的形势很不利,但一来言胜负尚早,二来余磊和周玄毅都还没出手,也就谈不上输赢。&/p&&blockquote&&p&余磊:谢谢主席。评委,各位好。&/p&&p&对方同学的问题我会一一解答,请不要着急。&/p&&p&首先,对方二辩告诉大家,“万万不可”表明的是一切的意思。&/p&&p&您搞错了。“万万不可”的“万” 字是一个副词,我们今天说的“万恶之源”的“万” 字是一个形容词。&/p&&p&您把副词和形容词来做类比,是不是叫作“把马嘴安到牛头上”呢?(掌声)&/p&&/blockquote&&p&余磊站起来的时候情绪高昂,光芒四射,让人不禁对他充满信心,但老实讲,这第一段话我当时根本就没有明白余磊想说什么。&/p&&p&“万”是形容词还是副词很重要么?我问你意思是不是一样的,你跟我说词性不同,你在逗我?&/p&&p&一、他跑得好快啊!&/p&&p&二、他飞快地跑着。&/p&&p&第一句的快是形容词,第二句的快是副词,你告诉我这两个快是不是同一个意思?&/p&&p&有多少人我一说形容词和副词马上就能说清楚这二者有什么区别?&/p&&p&&b&所以问题根本就不在两个“万”字的词性不同&/b&,直接指出对方我们今天讨论的是万恶之源的万不是万万不可的万就行了,根本就不需要多废话。&/p&&p&(顺便再吐个槽:这一场比赛里正方好多次使用俏皮话……是担心赛前精心准备的一大堆俏皮话没用上就浪费了么?)&/p&&blockquote&&p&对方同学今天要我方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邪教,问题在哪里。&/p&&p&可是您知不知道,您举的那个麻原彰晃的例子,麻原彰晃的一根头发卖给他的教徒要卖30000日元,一杯洗澡水要卖50000日元,他嘴上不说,心里想的还是钱哪!(掌声)&/p&&/blockquote&&p&反方二辩在例证中举出了沙林毒气案,显然余磊对此早有应对预案,但结果余磊站起来把沙林毒气案直接说成了麻原彰晃借传教敛财的事迹,这明显回避了问题。&/p&&blockquote&&p&其次,对方同学谈到了家庭暴力。&/p&&p&让我们想一下,家庭暴力大多数是男人打女人。&/p&&p&男人打女人时候说什么?“我辛辛苦苦赚钱养家,你还不好好伺候我!”还是钱哪!(掌声)&/p&&/blockquote&&p&到这个段落简直不能忍,赚钱养家就等于金钱是万恶之源了?再一次回避问题还在其次,最主要的是这一轮的论证逻辑好混乱。&/p&&blockquote&&p&第三点,对方同学还谈到了仇恨。&/p&&p&让我们想一下,仇恨是什么?&/p&&p&中国人说杀父之仇,夺妻之恨。&/p&&p&可是现在有的人没有钱可以卖老婆,有了钱可以出卖自己的父亲,还不是仇恨吗?&/p&&p&最大仇恨都是由钱而引起,对方同学还能否认钱是万恶之源吗?(掌声)&/p&&/blockquote&&p&又一次回避了问题。杀父之仇和夺妻之恨怎么就成了钱引起的?夺妻之恨等于卖老婆?杀父之仇等于出卖自己的父亲?这逻辑是怎么论证的?&/p&&blockquote&&p&第四点,对方同学还提到了吴三桂,他说吴三桂是为了陈圆圆。&/p&&p&这样的借口对方同学能相信吗?如果吴三桂真的是为了陈圆圆,他清兵入关之后已经作了云南王,陈圆圆也已经到手了,为什么还要高官厚禄,心里还不放松,还要做皇帝呢?&/p&&p&还是为了钱哪!&/p&&/blockquote&&p&已经吐槽无力了,我只想说,对于想当皇帝的人,钱真的不是他最看重的。&/p&&blockquote&&p&对方同学以上种种例证都不能证明,如何否认我方观点呢?&/p&&p&刚才我方二辩……谢谢。刚才我方二辩已经从东西方的历史给大家证明了钱是万恶之源。&/p&&p&现在,再让我们来看看这个现实的社会。&/p&&/blockquote&&p&余磊用大段陈词条理清晰地……回避了反方提出的所有事例。我们再来看看他是怎么论述己方观点的。&/p&&blockquote&&p&我们可以看到,在政治领域,因为对金钱的崇拜导致人们对权力的追逐,而一旦获得权力,又以权力为工具来攫取金钱,从而形成了对方同学深恶痛绝的权钱交易;&/p&&p&在经济领域,由于金钱的巨大魔力,导致人们违背自己的天理良知去(时间警示)制造假冒伪劣,牺牲自己的恻隐之心来打击竞争对手,甚至在面对冰冷的绞刑架时,依然能够表现出飞蛾扑火般的莽撞与冲动;&/p&&p&在日常生活领域,同样因为钱,一些人可以杀人放火、抢劫绑架、拐卖人口、贩卖毒品,这些活动,哪一样没有深深地打上金钱的烙印呢?&/p&&/blockquote&&p&不仔细分析了,这一大段词重蹈了袁丁的覆辙。仍然论述的是反方已经归纳打包解决掉的“贪钱”的一种恶。&/p&&blockquote&面对金钱造成的骇人听闻的一切,如果对方同学还能告诉大家钱不是万恶之源的话,我只能用巴尔扎克的一句话来与对方共勉:金钱无孔不入地渗透到我们的社会当中,他控制了法律,控制了政治,控制了经济,控制了道德。当我们的一切为金钱所控制的时候,我们将何去何从?谢谢各位。 &/blockquote&&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ebea366c530f33c92fa221d_b.jpg& data-rawwidth=&637& data-rawheight=&4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ebea366c530f33c92fa221d_r.jpg&&&/figure&余磊的陈词花团锦簇,掌声如雷,但是稍微一想就知道其实他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p&&p&在开始的阶段对“万”字轻轻放过,紧接着连续回避了反方四个事例,然后在反方归纳的“贪钱”一种恶里继续扩大反方的战果。&/p&&p&我看到这里的时候第一次感觉到,恐怕正方要坏了。&/p&&p&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余磊的陈词环节,问题之严重,怎么说都不为过。&/p&&br&——————————————————————————————————————————&br&&blockquote&&b&主席:现在我们请反方三辩陈政鞃同学发言,时间是3分钟,请。&/b&&/blockquote&&p& 余磊的陈词慷慨激昂,欢声如雷,但是回避问题的现象已经很明显了,而且在反方界定好的“贪钱”里越挣扎越深,语气也是越来越重,就好像我们在小的时候有时候跟大人争辩,大人不知道如何说服我们的时候,就会做出很生气且怒其不争的姿态对我们说:你别说了,我让你听我的,你就听我的好了。&/p&&blockquote&&p&陈政鞃:谢谢主席。&/p&&p&首先对方要我说,“万”是一个副词,还是形容词。&/p&&p&那形容词可多得很哪!&/p&&p&什么叫万全之策,万无一失?什么叫万有引力,万物之灵呢?&/p&&p&这些“万”难道不是指全部,难道是指有例外吗?&/p&&/blockquote&&p&这段话正面回应了词性之争,非常有力,但陈政鞃在表述上的失误使得正方及观众都没有太留意这一段。&/p&&blockquote&&p&第二,对方今天逻辑点其实很简单。&/p&&p&告诉我们,因为钱有诱惑力,所以钱就是万恶之源。&/p&&p&可是我们知道,女性的美对男性来说也有一种无限的诱惑力。&/p&&p&难道男性侵犯女性的时候,我们可以说女性的诱惑力、女性就是万恶之源吗?(掌声)&/p&&/blockquote&&p&回击了诱惑力是万恶之源的说法,正方从一辩到三辩在陈词中都提到了“对金钱的崇拜”。&/p&&p&其实换个角度来讲,诱惑力当然可以是万恶之源,只不过这里的诱惑力正好是金钱,奥姆真理教众疯狂崇拜麻原彰晃,我们说麻原彰晃是沙林毒气案的恶之源这个逻辑应该是说得通的。&/p&&p&但是回到性侵犯案件上,说女性的诱惑力是恶之源,事实上这是一个&b&正确&/b&的逻辑,是的,这是&b&正确&/b&的。&/p&&p&但是问题是:&b&正确不等于政治正确&/b&。这句话的意思就是:&b&理是这个理你是这么想的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不管是你还是我只要说出来就不对了。&/b&&/p&&p&性的诱惑力毫无疑问是性侵犯案件的恶之源,反方在这里偷换了概念,把&b&异性的性诱惑力&/b&偷换成了&b&异性本身&/b&。&/p&&p&但是我们很可悲地看到一个事实,即便当场指出反方偷换了概念,也是证实了性侵犯案件和金钱无关的逻辑。&/p&&p&性侵犯案件的恶之源可以不一定是女性的诱惑力,也可以是男性的性冲动,也可以是人潜在的暴力性不一定和性欲有关,但是,很遗憾,不管怎么论述性侵犯案件的性质,都无法和金钱扯上关系。&/p&&blockquote&&p&第三,对方从一辩到三辩形形色色告诉我们种种关于恶的类型,其实总结一句,就只有一个贪钱而已。&/p&&p&但是贪钱,恶在于贪,还是在于钱呢?&/p&&p&如果说恶在于钱的话,那么我告诉你,人类不只贪钱,还贪吃,贪喝,贪睡觉呢。&/p&&p&那么,食物啊,睡觉本身难道又是万恶之源吗?(掌声)&/p&&/blockquote&&p&再一次重复正方举出的所有例子从种类上讲,就只有贪钱一种。&/p&&p&然后分析贪钱这件事问题是贪还是钱。&/p&&p&但是反方在这里的论述,有点问题,贪吃贪喝贪睡觉这个都不是恶啊。&/p&&p&贪在反方的定义里等于欲望,但是欲望本身不是恶,对欲望的不加节制才叫恶。(这一点陈政鞃马上就会提及)&/p&&blockquote&&p&第四,对方今天谈万恶之源,但是谈来谈去总是漏了一些,包括种族屠杀、宗教冲突、恐怖主义、社会暴力等等。&/p&&p&对方的万来万去,为什么就不谈这些流血最多,伤亡最重的恶行呢?&/p&&p&对方这种以偏概全的立论能够被大家接受吗?&/p&&/blockquote&&p&真正有杀伤力的是这句“万来万去”,大家体会一下。&/p&&blockquote&&p&接下来,我方认为,钱和大多数的恶都没有关系。&/p&&p&但是以根本性而言,即使跟钱有关系,钱也未必是恶的必然导因。&/p&&/blockquote&&p&阐述了万字的定义之争之后,用“导因”的概念,从“源”字切入,分析恶之源的属性。&/p&&blockquote&&p&第一,以钱为目的,未必就让人去行恶。&/p&&p&同样是追求金钱,有人奉公守法,安分守己;有人作奸犯科,不择手段。&/p&&p&关键不在于钱,而在于人追求钱的方法和手段。&/p&&p&今天,主办当局设定10000元的冠军奖金,难道是诱惑我们去行恶吗?&/p&&p&不,(掌声)追求金钱不是恶,不择手段追求金钱那才叫是恶。&/p&&/blockquote&&p&首先,追求金钱不是恶,不择手段才叫恶。&/p&&p&其实也就是刚才说的贪。&/p&&p&到这里其实反方的论证已经有出现缝隙了,他们之前说贪钱的时候指出恶不在钱而在贪,到这里又说贪不叫恶,不择手段的贪才是恶。&/p&&p&那结果就是贪钱这种恶里,贪也不是恶,钱也不是恶?其实不理性才是恶?&/p&&p&已经和反方的逻辑出现矛盾了。&/p&&blockquote&&p&第二,以钱为手段就未必导出恶的结果。&/p&&p&如果说钱是万恶之源,大家想一想看,恶的根源为什么会结出善的果实呢?&/p&&p&今天我以“万恶之源”来奉养我的父母,今天慈善机构都会以“万恶之源”来救苦济贫,新加坡政府更以“万恶(时间警示)之源”来建设国家,这难道是在行恶吗?&/p&&p&可见不是噢。那么对方是不是已经默认了,其实是人的行为决定了钱的善恶。&/p&&p&那时钱还怎么可能是万恶之源呢?(掌声)&/p&&/blockquote&&p&第二点论述了钱的中性属性,既是万恶之源又是万善之源,这个逻辑看起来很错误,但是实际上不矛盾,周玄毅在总结陈词的最后阶段提到了这一点。&/p&&p&(但是请允许我吐槽一下:这么重要的东西最后提还特么来得及么来得及么来得及么!!!)&/p&&blockquote&&p&第三,以钱的本质而言,钱没有主动能动性,钱是一个没有意识,没有生命力的东西。&/p&&p&对方把一切罪行都归在于钱,这对钱公平吗?&/p&&p&那小偷就会说:哦,我偷钱的时候,不要怪我,不是我本身有贪欲,而是那个钱太吸引我了,要抓抓钱,不要抓我啦。(掌声)&/p&&p&这样子不负责任,能够被大家接受吗?&/p&&/blockquote&&p&第三点论述了贪钱的恶在于贪,这在上面第一点的时候我已经讲过了,正方完全没有意识到这里是可以做文章的。&/p&&blockquote&&p&第四,恶的出现在先,钱的出现在后。&/p&&p&请问大家,在还没有钱出现之前,世上难道就没有恶行吗?&/p&&p&原始人的时候,在还没有钱的出现的时候,他们看到饿了,就杀掉同类;看到性欲来了,就侵犯异性。&/p&&p&这样子的恶又是什么钱导致出来的呢?&/p&&p&因此,恶在先,钱在后,钱又怎么可能是万恶之源呢?谢谢大家。&/p&&/blockquote&&p&在金钱诞生之前,人类的恶是什么属性,这一点是由陈政鞃引发出来的,整场比赛来看也是反方的主攻方向之一,也是给正方造成了巨大杀伤的论点之一。&/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27ca3a4f9ceddc971933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27ca3a4f9ceddc971933_r.jpg&&&/figure&&p&陈政鞃在这场比赛里,主攻点其实是贪钱的贪,但是他的论述有逻辑上的瑕疵,没有能够锁定陈词阶段的胜局,扩大的战果很有限,客观上给了正方喘息的机会。&/p&&p&——————————————————————————————————————————&/p&&p&陈词阶段结束,在立论阐述和简单的试探性攻击阶段,反方的优势很明显。&/p&&p&正方的三个问题:&/p&&p&一、没有下决心争夺定义,或者对定义之争的惨烈性估计不足;&/p&&p&二、无法解释反方提出的诸多和金钱无关的恶;&/p&&p&三、对反方强行归类的论证方法没有任何基于逻辑上的反驳。&/p&&p&反方的问题:&/p&&p&没有能够讲清楚到底恶之源是“&b&贪”&/b&还是“&b&不理性”&/b&。&/p&&p&——————————————————————————————————————————&/p&&p&(插播点个人主观意见,也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辩论 议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