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工程界都称呼“砼和混凝土的区别”为“砼”,怎么得来的

混凝土配合比怎么设计
混凝土寿命是多久?问题详情:推荐回答: 以往各类房网里,总会言之凿凿的以住宅寿命30年、50年等结论来证明拥有房产的荒谬,而且这种言论到现在没人能合理反驳。的确,有关的规范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普通民用建筑就是按照50年寿命设计的。
房子寿命只有30年的话,你按揭30年是买了一堆垃圾?房子寿命只有50年的话,即便现在拥有了,也不能留给下一代咯?
而很有趣的是,50年寿命的房子使用期竟然是70年,这就更增添了住宅寿命的神秘感,于是很多人开始不相信自己住的房子了,再加上不断的看到房子开裂、室外路面下沉等,买家更加恐慌,一起声讨这些“豆腐渣工程”。
然而,事实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今天俺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砼框架剪力墙高层住宅的平均寿命是300年以上,砼框架多层住宅的平均寿命是1000年以上,砼框架别墅的平均寿命是10000年以上。惊呆了吗!
一、影响结构寿命的究竟是什么?
1、设计标准参考的台风和地震频度和强度。
通常按照50年一遇的台风和50年一遇的地震。这些气象局基本上有上百年的记录,按照这些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大台风和大地震来考虑结构风荷载和地震荷载标准。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同地方的结构设计是不同的,深圳的一栋高层是不能原设计移植到北京的,因为北京的地震设防级别高,设计需要加强。
现在大家知道房子寿命50年和100年的来历了吧。有人要问,为何没有1000年一遇的标准,答案是,人类历史上根本无法统计那么远的。
而事实上,50年和100年的标准也是西方科学帮助统计的,当然部分也来自于中国古代对地震的文字描述,现代人为了制定标准而必须在有限的资料中,不断假定和推断。
因此,50年和100年寿命的房子并非指能用这么长时间。
以地震为例,仅仅指统计资料表明历史上以50年或100年为时间段,所发生的最大地震,而这个最大地震可以推测它的强度,最后应用于结构设计标准。在某些地方,从人类历史上就没有发生过地震,那么就基本上可以不用考虑抗震了,或者按照最低抗震来保守设计。
同样,50年使用期也并非指你一定能用50年,因为50年一遇的地震统计本身就是有限经验,没准房子刚盖好,就出现千年一遇的10级地震,那所到之处普通建筑基本就垮了。
而震中所在,什么都剩不下来。不是你的房子没按50年抗震设计,而是千年一遇的地震恰好出现在你的50年中。
2、混凝土碳化引起钢筋锈蚀。
正常情况下,钢材在被混凝土包裹,是永不会生锈的,部分出土的千年古剑并非含有什么特殊元素,仅仅因为没有空气,不能发生氧化作用。而混凝土自然条件下,比岩石更耐久,更加稳定。
只要不是剧烈的温差和腐蚀,混凝土保存几千年是没问题的。
但本人亲见过使用20年的厂房,因为使用了海砂,其中的氯离子渗透作用,导致钢筋锈蚀,几乎10几年房子就坏了。
当然也不是不可救药,现代加固补强的措施可以做到哪里坏就修哪,只是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如果主要受力构件大面积受损,修复费用太高,不如炸掉重来,这也就是影响房子寿命的主要因素了。
那么,混凝土碳化是什么意思呢?
大家知道钢筋外面有一层混凝土,很薄大约20~25毫米(楼板要更薄些),当混凝土碳化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作用)超过了这个保护层,钢筋就要锈蚀了了,原理如下: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生成大量的氢氧化钙,使混凝土空隙中充满了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其碱性介质对钢筋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使钢筋表面生成难溶的Fe2O3和Fe3O4,称为纯化膜。碳化使混凝土碱度降低,当碳化超过混凝土的保护层时,在水与空气存在的条件下,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就会减弱,钢筋开始生锈。
一般来说,混凝土碳化不会直接引起其性能的劣化,而且对于素混凝土,碳化还具有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效果;
但对于钢筋混凝土来说,碳化会使混凝土的碱度降低,同时增加混凝土孔溶液中氢离子的数量,导致钢筋锈蚀。
因此,这层混凝土保护层至关重要,越厚结构越耐久。
所以,一个好的施工队伍能很好的控制保护层厚度,不会让误差超过标准。但差的施工队伍就难保了,可能保护层厚的厚,薄的薄,影响寿命。但是,从各种资料反应,由于施工队伍差引起的保护层偏差往往是随机分布的,即不会出现所有的柱子和梁板全都保护层偏小,因此,修补也容易,直接用环氧树脂就搞定了。
退一步说,即使保护层不够,也没大问题,这与海砂中的氯离子不同,那是另一种腐蚀介质。
回到碳化速度中来,究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要多久能完成保护层的全碳化失去保护呢?
各种资料的结论是不同的,有的说1万多年,有的说几千年,当然保守的也有说几百年的,我们无从考证,我们只知道,自从水泥和混凝土发明至今,确实没见过它们失去过寿命。
3、建筑物的基础寿命。
据研究,混凝土基础寿命将低于建筑本身寿命。这是因为基础长期浸泡在水中,可能受到酸碱作用。
虽然设计中,对天然基础加强了保护层的厚度(很多地下室底板保护层厚度是5~10厘米),但这仅限于天然基础受力的结构。问题是:高层建筑大都采用桩基础。
而桩基础本身因施工原因,混凝土不如地上结构致密,更容易受到腐蚀。这里就不展开一一说了,因为桩基础分很多种,文章结尾会直接讲结论的。
砼框架剪力墙高层住宅的平均寿命是300年以上,砼框架多层住宅的平均寿命是1000年以上,砼框架别墅的平均寿命是10000年以上。
真的天长地久了。c50混凝土配合比是多少?推荐回答:混凝土标号C50水泥强度等级 52.5MPa碎石混凝土水泥的富余系数 1.08骨料粒径 20mm塌落度 55-70mm每立方米用量水、水泥、砂、石子205 、488、562、1195配合比水、水泥、砂、石子0.42、1、1.152、2.449含砂比率32%水灰比;0.4最坚硬的混凝土是什么型号,该种混凝土配合比是多少?推荐回答:砼的强度标号有15个,分别为: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可以给一个C80大概的配比做参考:大石:中石:小石:砂:水泥:水=650:650:300:350:450:125,水泥需用PI 62.5,另加硅粉25kg,Sika超级塑化剂1%,引气剂0.5%,减水剂4%,塌落度可以达到17cm,完全适合泵送,且不易分离。大石是38.5mm,中石是19.5mm,小石是10mm,骨料强度应达到120Mpa以上。混凝土配合比学习,视频教学有没有?问题详情:想学学混凝土方面的知识,最好是视频教学的,系统的,全面的,完整的推荐回答: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混凝土配合比通常用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质量来表示,或以各种材料用料量的比例表示(水泥的质量为1)。   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要求:   1、满足混凝土设计的强度等级。   2、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和易性。   3、满足混凝土使用要求的耐久性。   4、满足上述条件下做到节约水泥和降低混凝土成本。   从表面上看,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只是水泥、砂子、石子、水这四种组成材料的用量。实质上是根据组成材料的情况,确定满足上述四项基本要求的三大参数: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混凝土按强度分成若干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划分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立方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百分率不超过5%,即有95%的保证率。混凝土的强度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十二个等级。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1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如水泥300千克,水180千克,砂690千克,石子1260千克;另一种是用单位质量的水泥与各种材料用量的比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来表示,例如前例可写成:C:S:G=1:2.3:4.2,W/C=0.6。常用等级C20 水:175kg水泥:343kg 砂:621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51:1:1.81:3.68 C25 水:175kg水泥:398kg 砂:566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44:1:1.42:3.17 C30 水:175kg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 配合比为:0.38:1:1.11:2.72 2 混凝土强度及其标准值符号的改变在以标号表达混凝土强度分级的原有体系中,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用“R”来表达。 根据有关标准规定,建筑材料强度统一由符号“f”表达。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为“fcu”。其中,“cu”是立方体的意思。而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fcu,k”表达,其中“k”是标准值的意思,例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时,fcu,k=20N/mm2(MPa),即立方体28d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0MPa。 水工建筑物大体积混凝土普遍采用90d或180d龄期,故在C符号后加龄期下角标,如C9015,C9020指90d龄期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5MPa、20MPa的水工混凝土强度等级,C18015则表示为180d龄期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5MPa。 3 计量单位的变化 过去我国采用公制计量单位,混凝土强度的单位为kgf/cm2。现按国务院已公布的有关法令,推行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法定计量单位制,在该单位体系中,力的基本单位是N(牛顿),因此,强度的基本单位为1 N/m2,也可写作1Pa。标号改为强度等级后,混凝土强度计量单位改以国际单位制表达。由于N/m2(Pa),数值太小,一般以1N/mm2=106N/m2(MPa)作为混凝土强度的实际使用的计量单位,读作“牛顿每平方毫米”或“兆帕”。混凝土配制强度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fcu,0≥fcu,k+1.645σ其中: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N/mm2)。取σ=5.00(N/mm2);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N/mm2);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取fcu,k=20(N/mm2);经过计算得:fcu,0=20+1.645×5.00=28.23(N/mm2)。二、水灰比计算混凝土水灰比按下式计算:其中:σa,σb—— 回归系数,由于粗骨料为碎石,根据规程查表取 σa=0.46,取σb=0.07;fce—— 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取48.00(N/mm2);经过计算得:W/C=0.46×48.00/(28.23+0.46×0.07×48.00)=0.74。三、用水量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干硬性和朔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1)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按下两表选取:2)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计算:1)按上表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2)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其中:mwa——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mw0——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kg);β——外加剂的减水率,取β=500%。3) 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混凝土水灰比计算值mwa=0.57×(1-500)=0.703由于混凝土水灰比计算值=0.57,所以用水量取表中值 =195kg。四、水泥用量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可按下式计算经过计算,得 mco=185.25/0.703=263.51kg。五. 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的计算合理砂率按下表的确定: 根据水灰比为0.703,粗骨料类型为:碎石,粗骨料粒径:20(mm),查上表,取合理砂率βs=34.5%;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的确定,采用体积法计算,计算公式如下:其中:mgo——每立方米混凝土的基准粗骨料用量(kg);ρc——水泥密度(kg/m3),取3100.00(kg/m3);ρg——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取2700.00(kg/m3);ρs——细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取2700.00(kg/m3);ρw——水密度(kg/m3),取1000(kg/m3);α——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取α=1.00;以上两式联立,解得 mgo=1290.38(kg),mso=679.67(kg)。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为: 水泥:砂:石子:水=264:680:或重量比为: 水泥:砂:石子:水=1.00:2.58:4.9:0.7。为什么工程界都称呼“混凝土”为“砼”,怎么得来的?问题详情:推荐回答:砼: 预拌混凝土在一定的时间内呈流塑状态,浇注入模,捣实固化后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和大小的构筑物或构件,其成型后一段时间里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应,使混凝土硬化,硬化后的混凝土具有一般石料的性质,所以混凝土也叫砼,人工石的意思。“砼”字的发明人叫蔡方荫,是一位早年的清华学子。1953年他发明了这个字,很快便在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学生中得到推广。这个新字创造得很巧妙,也很有道理:把“砼”字拆成三个字,就成为“人、工、石”,表示混凝土是人造石;如把它拆成两个字,是“仝石”,而“仝”是“同”的异体字,“仝石”可以理解为,混凝土与天然石料的主要性能大致相同。1955年,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在审定颁布的《结构工程名词》一书中,明确推荐“砼”与“混凝土”一词并用。从此,“砼”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土木工程的书刊中。土木工程的涵盖面很广,包括房屋、道路、桥梁、铁路、隧道、堤坝、海港、市政卫生、农田水利、人防工程等,因此此事在工程界的影响不小。1985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了“砼”与“混凝土”同义、并用的法定地位,使之成为我国“工程专用字”。c20细石混凝土标准配合比是多少?问题详情:有人知晓的吗?推荐回答:这个问题我回答得有点纠结,没说具体设计要求,简单说下:C20表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0MPa,所以一般C20混凝土用在对承载能力要求不高的地方,如垫层、道路、砖混结构的构造柱、圈梁、楼板、楼梯等部位和框架结构填充墙体现浇带。一般工程用任何混凝土的配合比都需要根据当地原材料通过实验最终确定配合比,以保证达到设计要求,保证工程顺利验收。下面列举2个配合比你简单对比下就明白了,1、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坍落度:35-50水泥强度32.5级;砂子种类;中砂;石子最大粒径16mm;砂率;37%配制强度:28.2(MPa)材料用量(kg/m3)水泥:382kg砂: 669Kg石子:1139Kg水: 210Kg配合比:水泥1: 砂1.75:细石2.982:水0.552、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坍落度:55-75水泥强度32.5级;砂子种类;中砂;石子最大粒径16mm;砂率;37%配制强度:28.2(MPa)材料用量(kg/m3)水泥:400kg砂: 659Kg石子:1121Kg水: 220Kg配合比:1:1.648:2.803:0.55水泥(42.5):304kg;中砂:839kg;5~16碎石:1121kg;砂石比:1:1.34。一般还会掺加少量的添加剂,这里就不说了,如果你是自己家用,不牵涉安全、无所谓相关规定的话,像农村用滚筒搅拌机自己拌,那材料配比差不多找个中值就行,多试两次就能调的很好了。再一个简单办法就是找搅拌站,那就人家一手给你全办了。
郑重申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由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系统自动抓取筛选后自动生成,非人力所为,若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点击右上角[侵权举报]按钮维权,我们将立即进行处理。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施工现场混凝土配合比牌
水下也可以浇注混凝土,是如何施工的?问题详情:水下混凝土施工工艺主要使用在灌注桩、地下连续墙施工。混凝土裂缝原因可能有哪些?问题详情:板筋下部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大于两公分,导致混凝土板底部出现细小裂缝,也就是说板筋下部没有垫起来推荐回答:混凝土是一种多孔胶凝人造石材,属刚性体,主要特点抗压强度高、抗拉强度低、延伸率微小、易产生收缩裂缝。混凝土工程裂缝最常见出现问题是由于收缩变形受到约束引发的收缩裂缝和由外部荷载作用引发荷载(受力)裂缝。混凝土的裂缝出现是很难避免的,但是能预防和治理的。出现裂缝后根治理裂缝是本次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混凝土裂缝分类及裂缝出现收集的资料 根据地下工程和防水混凝土的防水要求,对混凝土裂缝而言,可分为有害裂缝和无害裂缝。混凝土的裂缝产生主要是限制条件变形作用引起的,变形作用包括温度变形(水化热、气温、生产热、太阳热)、温度变形(自生收缩、失水干缩、碳化收缩、塑性收缩等)。 1、有害裂缝的基本概念 (1)混凝土结构产生的裂缝对耐久性受到影响。(2)裂缝有渗漏水;(3)裂缝贯穿结构层; (4)混凝土结构的冷缝明显且有渗漏水;(5)裂缝的深度与构造钢筋相连,形成钢筋串水;(6)裂缝的宽度大于0.2mm,且不能自愈; (7)裂缝密度呈网状; (8)裂缝对结构安全性、稳定性有危害程度。 混凝土制作应有预防措施,防止产生有害裂缝的出现。出现有害裂缝后,应认真进行治理,清除有害裂缝,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稳定性、耐久性和无渗漏水。2、无害裂缝的基本概念 (1)裂缝的出现对结构耐久性、安全性、稳定性无影响; (2)裂缝无渗漏水,且不贯通; (3)裂缝宽度小于0.2mm,且不渗漏水; (4)裂缝可自愈。3、混凝土裂缝治理应收集的资料 (1)混凝土材料资料:水泥用量,水灰比、砂石比、砂率、外掺料(粉煤灰和外加剂); (2)混凝土施工资料:施工时环境条件、气象条件、气温条件、浇注混凝土顺序,商品混凝土质量,坍落度损失,降低水化热措施、拆模时间,拆模时间,拆模顺序,混凝土的养护措施; (3)温度控制资料:入模温度(入模温度=原材料温度+混凝土搅拌时的温升+混凝土运输中的温度)、混凝土水化热最高内温、混凝土内温与表温差,混凝土温降梯度; (4)结构设计资料:控制混凝土开裂的具体措施,附加防水层设置,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等的设置、配筋方式等。4、混凝土裂缝调查资料 (1)裂缝出现的部位(拱、墙、底)裂缝的方向(垂直、斜交、水平),裂缝的宽度、深度、长度和延伸方向; (2)裂缝开裂时间,有无发展; (3)裂缝渗漏水现状(雨季和旱季)。5、裂缝评价 (1)裂缝的定性,应从裂缝对结构的危害程度,安全度、渗漏水情况确定; (2)裂缝有无扩展的可能性,自愈的可能性; (3)裂缝的分类及标准。6、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在此不论述) 混凝土裂缝产生主要是温度变形和湿度变形的影响产生的裂缝。混凝土制作过程中,只有从原材料,配制、搅拌、运输、浇灌、养生、综合考滤,才能控制混凝土不出现或少出现裂缝,做到不裂不渗。混凝土寿命是多久?问题详情:推荐回答: 以往各类房网里,总会言之凿凿的以住宅寿命30年、50年等结论来证明拥有房产的荒谬,而且这种言论到现在没人能合理反驳。的确,有关的规范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普通民用建筑就是按照50年寿命设计的。
房子寿命只有30年的话,你按揭30年是买了一堆垃圾?房子寿命只有50年的话,即便现在拥有了,也不能留给下一代咯?
而很有趣的是,50年寿命的房子使用期竟然是70年,这就更增添了住宅寿命的神秘感,于是很多人开始不相信自己住的房子了,再加上不断的看到房子开裂、室外路面下沉等,买家更加恐慌,一起声讨这些“豆腐渣工程”。
然而,事实是这样吗?
当然不是,今天俺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砼框架剪力墙高层住宅的平均寿命是300年以上,砼框架多层住宅的平均寿命是1000年以上,砼框架别墅的平均寿命是10000年以上。惊呆了吗!
一、影响结构寿命的究竟是什么?
1、设计标准参考的台风和地震频度和强度。
通常按照50年一遇的台风和50年一遇的地震。这些气象局基本上有上百年的记录,按照这些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大台风和大地震来考虑结构风荷载和地震荷载标准。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同地方的结构设计是不同的,深圳的一栋高层是不能原设计移植到北京的,因为北京的地震设防级别高,设计需要加强。
现在大家知道房子寿命50年和100年的来历了吧。有人要问,为何没有1000年一遇的标准,答案是,人类历史上根本无法统计那么远的。
而事实上,50年和100年的标准也是西方科学帮助统计的,当然部分也来自于中国古代对地震的文字描述,现代人为了制定标准而必须在有限的资料中,不断假定和推断。
因此,50年和100年寿命的房子并非指能用这么长时间。
以地震为例,仅仅指统计资料表明历史上以50年或100年为时间段,所发生的最大地震,而这个最大地震可以推测它的强度,最后应用于结构设计标准。在某些地方,从人类历史上就没有发生过地震,那么就基本上可以不用考虑抗震了,或者按照最低抗震来保守设计。
同样,50年使用期也并非指你一定能用50年,因为50年一遇的地震统计本身就是有限经验,没准房子刚盖好,就出现千年一遇的10级地震,那所到之处普通建筑基本就垮了。
而震中所在,什么都剩不下来。不是你的房子没按50年抗震设计,而是千年一遇的地震恰好出现在你的50年中。
2、混凝土碳化引起钢筋锈蚀。
正常情况下,钢材在被混凝土包裹,是永不会生锈的,部分出土的千年古剑并非含有什么特殊元素,仅仅因为没有空气,不能发生氧化作用。而混凝土自然条件下,比岩石更耐久,更加稳定。
只要不是剧烈的温差和腐蚀,混凝土保存几千年是没问题的。
但本人亲见过使用20年的厂房,因为使用了海砂,其中的氯离子渗透作用,导致钢筋锈蚀,几乎10几年房子就坏了。
当然也不是不可救药,现代加固补强的措施可以做到哪里坏就修哪,只是对于高层建筑来说,如果主要受力构件大面积受损,修复费用太高,不如炸掉重来,这也就是影响房子寿命的主要因素了。
那么,混凝土碳化是什么意思呢?
大家知道钢筋外面有一层混凝土,很薄大约20~25毫米(楼板要更薄些),当混凝土碳化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作用)超过了这个保护层,钢筋就要锈蚀了了,原理如下: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生成大量的氢氧化钙,使混凝土空隙中充满了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其碱性介质对钢筋有良好的保护作用,使钢筋表面生成难溶的Fe2O3和Fe3O4,称为纯化膜。碳化使混凝土碱度降低,当碳化超过混凝土的保护层时,在水与空气存在的条件下,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就会减弱,钢筋开始生锈。
一般来说,混凝土碳化不会直接引起其性能的劣化,而且对于素混凝土,碳化还具有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效果;
但对于钢筋混凝土来说,碳化会使混凝土的碱度降低,同时增加混凝土孔溶液中氢离子的数量,导致钢筋锈蚀。
因此,这层混凝土保护层至关重要,越厚结构越耐久。
所以,一个好的施工队伍能很好的控制保护层厚度,不会让误差超过标准。但差的施工队伍就难保了,可能保护层厚的厚,薄的薄,影响寿命。但是,从各种资料反应,由于施工队伍差引起的保护层偏差往往是随机分布的,即不会出现所有的柱子和梁板全都保护层偏小,因此,修补也容易,直接用环氧树脂就搞定了。
退一步说,即使保护层不够,也没大问题,这与海砂中的氯离子不同,那是另一种腐蚀介质。
回到碳化速度中来,究竟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要多久能完成保护层的全碳化失去保护呢?
各种资料的结论是不同的,有的说1万多年,有的说几千年,当然保守的也有说几百年的,我们无从考证,我们只知道,自从水泥和混凝土发明至今,确实没见过它们失去过寿命。
3、建筑物的基础寿命。
据研究,混凝土基础寿命将低于建筑本身寿命。这是因为基础长期浸泡在水中,可能受到酸碱作用。
虽然设计中,对天然基础加强了保护层的厚度(很多地下室底板保护层厚度是5~10厘米),但这仅限于天然基础受力的结构。问题是:高层建筑大都采用桩基础。
而桩基础本身因施工原因,混凝土不如地上结构致密,更容易受到腐蚀。这里就不展开一一说了,因为桩基础分很多种,文章结尾会直接讲结论的。
砼框架剪力墙高层住宅的平均寿命是300年以上,砼框架多层住宅的平均寿命是1000年以上,砼框架别墅的平均寿命是10000年以上。
真的天长地久了。混凝土一立方多少钱的成本?问题详情:推荐回答:混凝土每立方大约是220元:具体来说是不同的 标号越高价格也越高 像C30的肯定比C15 C20的高
一般就是每个标号之间差价是10—20元不等,这个和地方有关系,要是加入抗裂纤维 微膨之类的 价格肯定会涨 一方差不多就是加15元左右,冬季施工一般都要加防冻剂,要不然后果大家都知道。简单点来说就是,在二线城市,按照成本价C15的基本就是200元一方,每个标号按照我之前说的往上加,这个价格和当地的供应商的供货价有很大关系,像沙子 水泥 石头 外加剂 粉煤灰这些原材料的价格的浮动会影响商砼的直接价格。感谢您关注农地圈y混凝土配合比学习,视频教学有没有?问题详情:想学学混凝土方面的知识,最好是视频教学的,系统的,全面的,完整的推荐回答: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之间的比例关系。混凝土配合比通常用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质量来表示,或以各种材料用料量的比例表示(水泥的质量为1)。   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要求:   1、满足混凝土设计的强度等级。   2、满足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和易性。   3、满足混凝土使用要求的耐久性。   4、满足上述条件下做到节约水泥和降低混凝土成本。   从表面上看,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只是水泥、砂子、石子、水这四种组成材料的用量。实质上是根据组成材料的情况,确定满足上述四项基本要求的三大参数: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混凝土按强度分成若干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cu,k划分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是立方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得百分率不超过5%,即有95%的保证率。混凝土的强度分为C7.5、C10、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等十二个等级。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水泥、水、砂、石)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以1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如水泥300千克,水180千克,砂690千克,石子1260千克;另一种是用单位质量的水泥与各种材料用量的比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来表示,例如前例可写成:C:S:G=1:2.3:4.2,W/C=0.6。常用等级C20 水:175kg水泥:343kg 砂:621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51:1:1.81:3.68 C25 水:175kg水泥:398kg 砂:566kg 石子:1261kg 配合比为:0.44:1:1.42:3.17 C30 水:175kg水泥:461kg 砂:512kg 石子:1252kg 配合比为:0.38:1:1.11:2.72 2 混凝土强度及其标准值符号的改变在以标号表达混凝土强度分级的原有体系中,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用“R”来表达。 根据有关标准规定,建筑材料强度统一由符号“f”表达。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为“fcu”。其中,“cu”是立方体的意思。而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fcu,k”表达,其中“k”是标准值的意思,例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时,fcu,k=20N/mm2(MPa),即立方体28d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0MPa。 水工建筑物大体积混凝土普遍采用90d或180d龄期,故在C符号后加龄期下角标,如C9015,C9020指90d龄期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5MPa、20MPa的水工混凝土强度等级,C18015则表示为180d龄期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5MPa。 3 计量单位的变化 过去我国采用公制计量单位,混凝土强度的单位为kgf/cm2。现按国务院已公布的有关法令,推行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法定计量单位制,在该单位体系中,力的基本单位是N(牛顿),因此,强度的基本单位为1 N/m2,也可写作1Pa。标号改为强度等级后,混凝土强度计量单位改以国际单位制表达。由于N/m2(Pa),数值太小,一般以1N/mm2=106N/m2(MPa)作为混凝土强度的实际使用的计量单位,读作“牛顿每平方毫米”或“兆帕”。混凝土配制强度计算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式计算:fcu,0≥fcu,k+1.645σ其中: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N/mm2)。取σ=5.00(N/mm2);fcu,0——混凝土配制强度(N/mm2);f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取fcu,k=20(N/mm2);经过计算得:fcu,0=20+1.645×5.00=28.23(N/mm2)。二、水灰比计算混凝土水灰比按下式计算:其中:σa,σb—— 回归系数,由于粗骨料为碎石,根据规程查表取 σa=0.46,取σb=0.07;fce—— 水泥28d抗压强度实测值,取48.00(N/mm2);经过计算得:W/C=0.46×48.00/(28.23+0.46×0.07×48.00)=0.74。三、用水量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干硬性和朔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1)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按下两表选取:2)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计算:1)按上表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2)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其中:mwa——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mw0——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kg);β——外加剂的减水率,取β=500%。3) 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混凝土水灰比计算值mwa=0.57×(1-500)=0.703由于混凝土水灰比计算值=0.57,所以用水量取表中值 =195kg。四、水泥用量计算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可按下式计算经过计算,得 mco=185.25/0.703=263.51kg。五. 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的计算合理砂率按下表的确定: 根据水灰比为0.703,粗骨料类型为:碎石,粗骨料粒径:20(mm),查上表,取合理砂率βs=34.5%;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的确定,采用体积法计算,计算公式如下:其中:mgo——每立方米混凝土的基准粗骨料用量(kg);ρc——水泥密度(kg/m3),取3100.00(kg/m3);ρg——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取2700.00(kg/m3);ρs——细骨料的表观密度(kg/m3),取2700.00(kg/m3);ρw——水密度(kg/m3),取1000(kg/m3);α——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取α=1.00;以上两式联立,解得 mgo=1290.38(kg),mso=679.67(kg)。混凝土的基准配合比为: 水泥:砂:石子:水=264:680:或重量比为: 水泥:砂:石子:水=1.00:2.58:4.9:0.7。为什么工程界都称呼“混凝土”为“砼”,怎么得来的?推荐回答:砼: 预拌混凝土在一定的时间内呈流塑状态,浇注入模,捣实固化后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和大小的构筑物或构件,其成型后一段时间里水泥与水发生水化反应,使混凝土硬化,硬化后的混凝土具有一般石料的性质,所以混凝土也叫砼,人工石的意思。“砼”字的发明人叫蔡方荫,是一位早年的清华学子。1953年他发明了这个字,很快便在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学生中得到推广。这个新字创造得很巧妙,也很有道理:把“砼”字拆成三个字,就成为“人、工、石”,表示混凝土是人造石;如把它拆成两个字,是“仝石”,而“仝”是“同”的异体字,“仝石”可以理解为,混凝土与天然石料的主要性能大致相同。1955年,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在审定颁布的《结构工程名词》一书中,明确推荐“砼”与“混凝土”一词并用。从此,“砼”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土木工程的书刊中。土木工程的涵盖面很广,包括房屋、道路、桥梁、铁路、隧道、堤坝、海港、市政卫生、农田水利、人防工程等,因此此事在工程界的影响不小。1985年,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了“砼”与“混凝土”同义、并用的法定地位,使之成为我国“工程专用字”。c20细石混凝土标准配合比是多少?问题详情:有人知晓的吗?推荐回答:这个问题我回答得有点纠结,没说具体设计要求,简单说下:C20表示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0MPa,所以一般C20混凝土用在对承载能力要求不高的地方,如垫层、道路、砖混结构的构造柱、圈梁、楼板、楼梯等部位和框架结构填充墙体现浇带。一般工程用任何混凝土的配合比都需要根据当地原材料通过实验最终确定配合比,以保证达到设计要求,保证工程顺利验收。下面列举2个配合比你简单对比下就明白了,1、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坍落度:35-50水泥强度32.5级;砂子种类;中砂;石子最大粒径16mm;砂率;37%配制强度:28.2(MPa)材料用量(kg/m3)水泥:382kg砂: 669Kg石子:1139Kg水: 210Kg配合比:水泥1: 砂1.75:细石2.982:水0.552、混凝土强度等级:C20;坍落度:55-75水泥强度32.5级;砂子种类;中砂;石子最大粒径16mm;砂率;37%配制强度:28.2(MPa)材料用量(kg/m3)水泥:400kg砂: 659Kg石子:1121Kg水: 220Kg配合比:1:1.648:2.803:0.55水泥(42.5):304kg;中砂:839kg;5~16碎石:1121kg;砂石比:1:1.34。一般还会掺加少量的添加剂,这里就不说了,如果你是自己家用,不牵涉安全、无所谓相关规定的话,像农村用滚筒搅拌机自己拌,那材料配比差不多找个中值就行,多试两次就能调的很好了。再一个简单办法就是找搅拌站,那就人家一手给你全办了。
郑重申明: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由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系统自动抓取筛选后自动生成,非人力所为,若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点击右上角[侵权举报]按钮维权,我们将立即进行处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市砼一混凝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