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SD或数龙的翻译叙利亚问题的来龙去脉,拜托能用点心吗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内存的战争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内存的战争》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内存的战争》 精选一原标题:内存的战争注:近来有个说法,疯狂涨价的内存条,可能成了“年度最佳”。去年的时候,一个 8G DDR4 内存条只需要不到三百块钱就可以买到,如今已经飞涨至九百多。这是普通消费者所能感受到的,而在这背后,是一场关于内存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日,全球著名内存生产厂商镁光科技的CEO史蒂夫·阿普尔顿(Steve Appleton),在美国爱达荷州的波伊西(Boise)的一个航空展上,驾驶着一架Lancair IV-PT螺旋桨飞机,给观众们做表演。起飞后不久,飞机失去控制,紧急降落失败,直接栽向地面,当场坠毁,CEO享年51岁。喜欢玩心跳的CEO挂了,镁光股价倒是没怎么跌,大洋彼岸的一个叫坂本幸雄(Yukio Sakamoto)的日本人却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在上飞机前,阿普尔顿刚刚跟他谈完一份儿秘密协议,对于坂本幸雄担任社长的日本内存巨头尔必达来说,这份协议就是就保命书。尔必达是日本芯片行业的“国家队”, 由日立、NEC和三菱的内存制造业务合并而成,一度风光无限。但08年之后,内存行业过剩,产品价格不断下跌,加上韩国厂商的挤压,尔必达经营不断恶化。尽管日本政府多次救助,仍然无法挽救,到了2011年底,尔必达已经积累了天量的负债和亏损。全世界的银行都喜欢晴天借伞雨天收伞。尔必达债主一堆,纷纷,政府背景的日本政策出面协调,提出了给予续贷和注资的唯一条件,就是在2012年2月底之前,引入一家大型内存厂商做,否则只能撒手不管。而当时有这个资格接盘的已经剩不到几家,抛开死敌韩国人之外,只剩镁光。坂本幸雄跟史蒂夫·阿普尔顿谈了几个月,关键条款都已经谈成了,结果天滚滚,在离deadline仅剩下二十多天的时候,喜欢赛车、跳伞、飚飞机、水肺潜水的阿普尔顿求锤得锤,入股的事情则无限期推迟,根本没有plan B的坂本幸雄欲哭无泪。号,尔必达宣布破产。一个产业的运数,跟所谓国运一样,往往都带着些诡异的偶然性。01尔必达破产的2012年,对日本制造来说,是个倒霉的年份。这一年,日本的电子产业全线崩溃。首先,半导体领域除了尔必达破产之外,另外一家巨头瑞萨也陷入危机;其次是松下、索尼、夏普三大巨头的亏损总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6万亿日元;最后是整体电子产业的产值,只有12万亿日元左右,还不到2000年时(26万亿)的一半。日本“失去的十年”,通常是指1991年泡沫破灭之后的十年。但从91年开始,日本的两个产业却仍然逆势而上,是泡沫破灭之后支撑日元汇率和关键。这两个产业,一个是汽车,一个是电子。1991年NHK特意做了一期节目,叫做《电子立国——日本的自传》,将电子和汽车行业并列,把索尼松下等公司摆出来历数家珍,得意之情溢于言表。2000年是一个分水岭。在这一年,汽车和电子的产值仍然势均力敌,之后两者分道扬镳。汽车行业继续出海征战,丰田本田日产在全球的地位稳步上升。但电子产业则每况愈下,不仅产值在10年之间就减少一半,2013年更是出现了贸易逆差,曾经无比强大的日本电子产业,出口额竟然少于进口额,令人难以想象。但是,尔必达的破产,除了跟日本制造大环境有关外,主要的原因还是来自于过山车式的内存价格波动。电子产品通常给人的印象是每年都会降价,每年花同样的钱,可以买更好的东西。但内存行业却清新脱俗,价格走势跟化工品类似,强周期性,大起大落,涨起价来数钱数的全身颤抖,杀起价来丧心病狂连自己都往死里砍。强周期性行业,通常都会有这么几个特点:1. 产品标准化程度高,用户粘性弱,谁的便宜买谁的;2. 行业具备规模效应,大规模生产能够有效摊低成本;3. ,折旧巨大,一旦投产没法停,亏本也要硬着头皮生产,起码还有现金流; 4. 行业格局尚不稳定,没有价格同盟,涨价时厂商都想疯狂扩产搞死对手,低谷时通过破产兼并来实现去产能。内存符合上述全部特点。内存的正式名字叫做“存储器”,是半导体行业三大支柱之一。2016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为3400亿美金,存储器就占了76。对于你身边的手机、平板、PC、笔记本等所有电子产品来说,存储器就类似于钢铁之于现代工业,是名副其实的电子行业“原材料”。如果再将存储器细分,又可分为DRAM、NAND Flash和Nor Flash三种,其中DRAM主要用来做PC机内存(如DDR)和手机内存(如LPDDR),两者各占三成,尔必达做的,就是DRAM。DRAM领域经过几十年的周期循环,玩家从80年代的40~50家,逐渐减少到了2008年危机之前的五家,分别是:三星(韩)、SK海力士(韩)、奇梦达(德)、镁光(美)和尔必达(日),五家公司基本控制了全球DRAM供给,终端产品厂商如金士顿,几乎没有DRAM生产能力,都要向它们采购原材料。按照常理来说,格局已经趋稳,价格战理应偃旗息鼓,可惜的是,韩国人并不答应,尤其是三星。三星充分利用了存储器行业的强周期特点,依靠政府的输血,在价格下跌、生产过剩、其他企业削减时候,逆势疯狂扩产,通过大规模生产进一步下杀产品价格,从而逼竞争对手退出市场甚至直接破产,世人称之为“反周期定律”。在存储器这个领域,三星一共祭出过三次“反周期定律”,前两次分别发生在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初,让三星从零开始,做到了存储器老大的位置。但三星显然觉得玩的还不够大,于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第三次举起了“反周期”屠刀。2007 年初,微软推出了狂吃内存的Vista操作系统,DRAM厂商判断内存需求会大增,于是纷纷上产能,结果Vista 销量不及,DRAM 供过于求价格狂跌,加上2008 年金融危机的雪上加霜,DRAM 颗粒价格从2.25 美金雪崩至0.31 美金。就在此时,三星做出令人瞠目结舌的动作:将2007 年三星电子总利润的118%投入DRAM 扩张业务,故意加剧行业亏损,给艰难度日的对手们,加上最后一根稻草。效果是显著的。DRAM价格一路飞流直下,2008年中跌破了现金成本,2008年底更是跌破了材料成本。2009年初,第三名德系厂商奇梦达首先撑不住,宣布破产,欧洲大陆的内存玩家就此消失。2012年初,第五名尔必达宣布破产,曾经占据DRAM市场50%以上份额的日本,也输掉了最后一张牌。在尔必达宣布破产当晚,京畿道的三星总部彻夜通明,次日股价大涨,全世界都知道韩国人这次又赢了。至此,DRAM领域最终只剩三个玩家:三星、海力士和镁光。尔必达破产后的烂摊子,在2013年被换了新CEO的镁光以20多亿美金的价格打包收走。20亿美金实在是个跳楼价,5年之后,镁光市值从不到涨到460亿,20亿美元差不多是它市值一天的振幅。举国之力扶持一个领域,从积弱到反超,中国体育只能算入门级,韩国人才是祖师爷。022012年初尔必达破产之后,DRAM颗粒价格并没有马上涨起来,而是继续盘整到了下半年,之后价格才开始飙升。到了2013年10月份,DRAM价格已经比尔必达破产时的价格整整高了一倍。三家寡头在2013-14年过了两年好日子,在15年又开始重新一波扩产,造成了短暂的供过于求,DRAM价格又开始了一轮下跌,一直跌倒2016年年中,但这次下跌,对三个寡头来说,远远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2016年下半年,新投放的产能已经消化的差不多,而市场的需求还在快速增长。DRAM产能之前有三成供给手机,而随着手机厂商在内存上打起了“军备竞赛”,接近60%的DRAM产能被手机吃掉,尤其到了手机备货旺季的三季度,DRAM全面缺货,价格不断跳涨,PC用的内存条也就跟着水涨船高,摇身变成了“产品”。最近,有这么一个段子:“2016年开网吧,买了DDR4 8g内存条400多根,一根180快块钱。今年2017年,网吧赔了10多万,昨天我把网吧电脑全卖了,二手内存条卖500一根,居然赚回了我开网吧的钱。”段子不知真假,但内存条的涨价,已有疯狂的态势。目前一根DDR4 8G台式机内存,已经涨到了900元,而在2016年年中,同样的产品才卖200元左右。有微博网友算了一下,目前一根入门级DDR4 16G内存 = 28英寸4K显示器 = I5处理器主板套装 = 512GB 960EVO固态 = 索泰超频GTX1060显卡。如果再这样涨下去,恐怕连《绝地求生》都玩不起了。除了DRAM之外,存储器另外一个领域NAND Flash,也面临类似的情况。NAND Flash市场的玩家,有三星、东芝/闪迪、美光、SK 海力士,四家总共占市场99%份额。相比DRAM市场,多了一个东芝/闪迪。NAND Flash主要用在两个领域,一个是手机的闪存,另外一个是固态硬盘SSD,这两个领域,都是飞速增长的领域,带动NAND价格也一路飙升。Nor Flash市场比较特别,虽然价格也在涨,但逻辑却不太一样。在功能机时代,手机对内存的要求不高,Nor Flash凭借着NOR+PSRAM的XiP架构,得到广泛应用。但到了智能机时代,大量吃内存的APP涌现,NOR的容量小成本高的缺点就暴露无疑,逐渐被NAND给取代,市场不断萎缩,三星、镁光、Cypress等公司都逐步退出NOR市场。但就在各大厂商关停Nor产线的同时,Nor却迎来了第二春。最主要的是AMOLED屏幕需要带一块Nor Flash来做电学补偿,AMOLED显示屏的渗透率正在加速,尤其是苹果采用了之后,所以Nor的需求就一下子被带动起来。然而,镁光等公司已经把一只脚迈出去了,也懒得再重新开产线,导致市场的Nor供应有限,一群小厂商因此受益,如台湾的旺宏、华邦,以及大A股的明星兆易创新。应该说,Nor市场太小,存储器主要战场还是在DRAM和NAND上,而这两个领域的格局已经很稳固,三星、镁光、海力士,外加一个四处卖身的东芝。三星要想再通过“反周期定律”消灭对手,已经很难了,既然无法消灭对手,自损八百的自杀式冲锋就不会再重现。最大的可能是:存储器价格随着供给/需求的变化而进行短周期波动,但行业将长期维持暴利状态。问题在于,这么赚钱又好玩的局,怎么能少了我们中国人?03在尔必达2012年破产的那个早春,紫光的赵伟国正在福建莆田搞一个叫做萩芦山庄的地产项目,存储器领域的巨变,似乎与他无关。恐怕他自己都不会想到,5年后,他会喊出“10年内成为全球存储器行业前五”的口号。但情况在第二年就有了变化。2013年,紫光并购展讯,第一次将脚踏进了半导体领域,2014年,在没有发改委“小路条”的情况下,又从浦东科投手中抢来了锐迪科。赵伟国将两家企业塞进一个控股公司中,起名为“紫光展锐”,并顺利拉来了Intel的15亿美金的入股,投后估值7。相比收购两家公司花的,赵伟国赚了他发家后最大的。紫光完成收购锐迪科的2014年,行业里的空气突然变得炽热和躁动,但极少人会意识到,2014年会被后人称为中国半导体“元年”。在这之前,十几位院士专家上书中央,要求国家倾力支持半导体发展,并获得来自最高层的积极回复,到了9月份,规模达千亿的国家级挂牌成立,在接下来的三年中,它将彻底改变中国乃至全球半导体行业的生态。每年进口数百亿美金、国产化近乎为零的存储器行业,自然首先进入到了各路资本的视野中来。但即使跋扈如赵伟国者,也不敢直接对站在无数尸体上的三星海力士发起挑战,而是采取迂回方式,对实力偏弱的镁光发起了,报价230亿美金,溢价19%。假如收购成功,按照镁光昨天的收盘价,镁光市值超过460亿美元,这笔交易浮盈将超过一倍。这并非是中国资本第一次试图收购海外半导体公司。早在2012年,联想系的曾经联合TPG,竞购破产后的尔必达。如果收购成功,对于缺乏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的联想来说意义重大,可惜功亏一篑。自此,弘毅再也没有围绕着联想系的主业做产业链并购的尝试,而经常跃入眼球的,是Pizza Express和西少爷肉夹馍。紫光对镁光的要约收购,毫无悬念地被美国政府挡了回来,赵伟国也并没有赚到200亿美金的浮盈。当然,镁光还多此一举,向外界保证“三年内不会在大陆建立晶圆厂”,这无疑激怒了掌握巨额资金的赵伟国们,既然走捷径不成,那只能自己从头做。于是,长江存储、合肥长鑫、福建晋华三大存储器项目破土动工,长江南北一片大干快上赶英超美的架势。三星的“反周期定律”在别的国家可能很难被复制,但在大陆这里,只会被玩儿的更加纯熟。例如,三星和LG通过反周期,成功的将日本面板产业打垮,大陆政府有样学样,通过多年的输血和补贴,终于拿钱砸出了一个京东方。因此,在存储器领域,大陆也有了道路自信,但相较于面板行业,存储器项目技术门槛更难,面临的对手也更强大。针对火热的行情以及大陆资本的进入,三星海力士镁光已经启动了新一轮的扩产,在这一轮暴涨中,这些公司也储备了足够多的粮草和弹药,来欢迎新的玩家的进入。可以预见的是,大陆存储器项目达产之日,就是内存再次杀到现金成本甚至材料成本的日子,这个时间可能会是在2019年左右。届时,现在抱怨内存条太贵没法流畅吃鸡的同学,不妨多买几根屯着。以前有人揭示过一个规律:很多产业,首先被美国人发明出来,美国人赚了一波钱后,产业基本上就在日本、韩国、大陆、台湾这四个地方转圈。这四个玩家如同在打一桌麻将,互相斗的吐血,但却轮流胡牌,最后反而把麻将圈外全世界人的钱给赚走了。这条规律最适用的,恐怕就是电子行业。回到本文的开头,尔必达的末代社长坂本幸雄,在尔必达破产后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写了一本书,叫做《非情愿的战败》,书名反映内容。二是来到了中国,试图利用中国的资金东山再起。坂本幸雄成立了一家叫Sino King Technology的DRAM设计开发公司,Sino=中国的,King=王,SKT在中国找的第一个合作方,就是斥资72亿美元的合肥长鑫存储器项目。但显然,手握资本的地方政府,已经过了对外国专家言听计从的年代,在本土人才崛起、海外人才流入的大背景下,70岁的坂本幸雄,代表日本最后一代半导体人才,恐怕未必会是他们的首选。所以,无论是产业的命运,还是国家的命运,是偶然也是必然,是周期也是轮回,中日韩三国的产业恩怨,还没有翻到结束的那章。请加微信公众号:工业智能化(robotinfo) 马云都在关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内存的战争》 精选二“高通(贵州)投资有限公司”揭牌(资料图)。中新网记者金硕摄中新社北京9月19日电 (记者 刘育英)中国半导体行业迎来“”时代,但若要真正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仍需“十年磨一剑”。半导体是现代工业的“粮食”。2015年,中国成立国家集成电路,规模1387亿元(人民币,下同),带动资金大举进入半导体行业。在上周厦门举行的集微半导体峰会上,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老杳介绍,“国家队”外,半导体行业企业、地方规模累计超过5000亿元。“在A股市场,芯片设计企业有30家左右,如果加上材料和设备,大概有七、八十家上市公司,估计未来每年都会有四到五家相关企业上市。”中芯聚源(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孙玉望表示,全球半导体产业正在向中国转移。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樸说,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这么多年,以国家大基金成立为契机,现在迎来最好时期。虽然会遇到很多困难,包括并购失败、技术挑战等,但总体而言前景乐观。不过,芯片产业资金汹涌,一种观点认为半导体资金多,好项目少,产业企业估值高企,行业存在泡沫。另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半导体企业研发投入远远不足,更需要各级资金长期、持入。在某些领域,中国芯片业已获得长足发展,甚至引发产能过剩担忧。“以300mm芯片为例,现在中国的产能是大概10万片,但如果加上SK海力士、三星、大连的英特尔,大概每年超过40多万片产能。在建产能到2023年如果都达标,总产能可能达到110万片。”中芯国际创始人张汝京说。但从技术路线上讲,中国仍然落后。“摩尔定律到2020年将发展到7纳米工艺,也有人说会到3纳米,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差了1到3代。”厦门半导体总经理王汇联说。王汇联还表示,从科研的角度讲,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资金还远远不够。以14纳米工艺为例,其设计费要2-3亿元,建厂费用70-100亿元,工艺研发费用17-25亿元,看似“不差钱”的中国企业的研发投入、规模化投入严重不足。中国仍然还没有产生世界级的半导体公司。半导体权威研究机构ICInsights公布的2016年全球前20大半导体公司收入中,美国8家,日本、欧洲与中国台湾地区各有3家,韩国2家,中国大陆无缘前20名。此前中国每年进口集成电路超过2000亿美元,但短期内依赖局面难以改变。“在高端芯片方面,比如CPU存储器,我们自给率还是零;材料平均而言,自给率大概是19%;半导体装备自给率还不到10%。”孙玉望说。目前,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逐渐形成了京津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以及新兴的中西部地区和闽三角地区等产业区域。王汇联认为,在科技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以传统手段、方式(基金、科研项目)支持芯片产业,缺乏结构性突破,资源统筹能力弱。各地区应结合区域资源,坚持差异化路径,并在细分领域寻求突破机遇。并购是芯片企业获得核心技术、知识产权最快捷的方式。委员会主席陈大同认为,芯片行业国际并购风起云涌,但互相竞价,甚至将价格抬至不合理的地步,这是需要改变的。张汝京认为,国内芯片厂商“人员不稳定,经验没有办法累积,品质、产品质量没有保障,薪水节节提高,技术难以传承”,因此要“设立真正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吸引、照顾、栽培、提拔和重用各级干部”。(完)《内存的战争》 精选三芯片产业本已足够吸睛,搭载上 AI 的顺风车,让全球资本趋之若鹜。暴涨的英伟达就是资本追逐的最佳范例:自 2016 年以来,英伟达股价累计涨幅超 450%。今年芯片行业全球大爆发,搭上 AI 的快车,成为全球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中国芯片市场规模,预计在 2021 年达到 52 亿美金。英特尔在斥资 10 亿美元布局 AI 芯片产业链之后,宣布要挺进晶圆代工领域并向中国开放代工。AI 芯片这阵风大有越吹越猛烈的态势。全球芯片业务起源于美国,日本和韩国全力追赶,成为世界上在芯片领域最有话语权的三个国家。政府亲自出马,打响没有硝烟的芯片争夺战一,中国芯片自给率低,积极需求国际合作,发展空间大据统计数据,中国一年制造 11.8 亿部手机、3.5 亿台计算机、1.3 亿台彩电,是全球最大的芯片需求市场,每年消耗全球 54% 的芯片。其中,国产芯片自给率则不足三成,市场份额不到 10%。芯片进口消耗的远超石油。2016 年集成电路进口 2271 亿美元,出口 613.8 亿美元,逆差 1657.2 亿美元。《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提出,到 2020 年我国半导体产业年增长率不低于 20%。《中国制造 2025》明确提出,2020 年我国芯片自给率要达到 40%,2025 年要达到 50% 的标杆。工信部的相关实施方案提出的新目标是:10 年内力争实现 70% 芯片自主保障,且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资金层面,国家设立了总规模近 1400 亿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地方政府也积极响应扶持响应的产业链。预计到今年年末,新建 10 座晶圆厂。与美国和韩国相比,中国的芯片产业仍然处在起步阶段。二、美国警惕中国芯片产业崛起早在 2016 年,白宫成立了名为半导体工作组(the Semiconductor Working Group)。该小组会为半导体行业发展制定政策和实验指导。最终目标是保证在美国在该行业的龙头地位。高通董事会主席 Paul Jacobs 和英特尔前 CEO Paul Otellini 都是该小组成员。白宫科学与技术政策办公室的主管 John Holdren 表示,在半导体的创新和制造行业丧失领导地位,这不仅对美国经济有非常不利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影响国家安全。2015 年,美国政府叫停英特尔与中国的 Xeon 芯片交易;(Xeon 智能芯片)2017 年 9 月,特朗普亲自下令禁止 China Venture Capital Fund Corporation Limited 对美国的莱迪斯半导体公司(Lattice Semiconductor)进行收购。中外芯片产业实力悬殊2016 年收入前十的芯片公司中,大中华地区唯一上榜的是台湾厂商联发科。美国企业占据一半的席位,韩国的三星和海力士实力也不容小觑。(东芝芯片部门确认出售)据日媒最新消息,在本周三(9 月 20 日)的东芝董事会上,东芝最终决定将旗下存储器芯片 ( 记忆体晶片 ) 部门,以 180 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以贝恩资本 ( Bain Capital ) 为首的财团。(排名前三的芯片企业分走了大部分行业利润)贝恩资本未来将持有东芝芯片业务 49.9% 的股权,美国的芯片产业如虎添翼。中国发展芯片产业的新思路在美国对中国芯片产业崛起日益警惕的前提下,中国转变思路,由海外并购改为引进海外企业合资成立研发机构。高通与贵州省达成战略合作并成立合资企业;英特尔与清华大学就联手研发新型通用芯片处理器形成合作协议;IBM 中国相关企业开放其 Power 芯片的授权;9 月 19 日举办的英特尔精尖制造日活动上,英特尔宣布要挺进晶圆代工领域并向中国开放代工。以合作的形式,避开美国政府的强制干预。全球资本逐鹿 AI 芯片芯片产业本已足够吸睛,搭载上 AI 的顺风车,让全球资本趋之若鹜。暴涨的英伟达就是资本追逐的最佳范例:自 2016 年以来,英伟达股价累计涨幅超 450%。美林上调其目标价至 210 美元;EvercoreISI 将英伟达目标价大幅上调 70 美元至 250 美元。根据中国产业发展研究网的报告,2016 年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达到 6 亿美金,预计到 2021 年将达到 52 亿美金,年复合增长率达到 53%。9 月 3 日,华为发布全球首款移动 AI 芯片麒麟 970,关键词有首款 AI 移动计算平台、4.5G 全球最快 LTE 基带(下行 Cat.18,峰值速率 1.2Gbps)、首次商用 Mali-G72 GPU(12 核)、10nm 先进工艺制程等。已经引发 A 股中芯片股上涨的势头。新发布的 iPhone 手机也搭载了苹果自研的 Bionic(仿生)芯片 A11。而这款 AI 芯片的神经网络引擎第一个重要的应用就是 iPhone X 的刷脸解锁—— Face ID。据科技自媒体智东西,当前人工智能芯片主要分为 GPU、ASIC、FPGA。代表分别为 NVIDIA Tesla 系列 GPU、Google 的 TPU、Xilinx 的 FPGA。此外,Intel 还推出了融核芯片 Xeon Phi,适用于包括在内的高性能计算,但目前根据公开消息来看在深度学习方面业内较少使用。其中,苹果的 A11、寒武纪的 A1、谷歌的 TPU 等都属于 ASIC,也就是专用集成电路。中国证券报也表示,AI 产业面临着以周计算的产业变化,华为和苹果等巨头纷纷推出带有 AI 功能的移动设备,ASIC 芯片定制化趋势明显;国内寒武纪等神经网络芯片开始走向 AI 领域的前台,AI 化芯片将引来新的发展阶段。《内存的战争》 精选四在A股的江湖上,一直流传着“王”的传说。“王”有着点石成金的魔力,凡被选中的股票,就一朝飞上枝头变凤凰,成为名声赫赫的“王的女人”,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王”在A股里,通常以证金公司的面貌示人,又被冠以“GJD”的雅称。但这一次,“王”不走寻常路,以产业基金的形式翻了这家公司的牌子。8月28日,兆易创新发布变更公告,大基金、陕国投宣布斥资14.50亿、9.40亿获得的11.00%、7.13%!兆易创新何德何能赢得“王”的青睐呢?截至9月20日,兆易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获得了翻倍的涨幅,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1兆易创新,隶属于集成电路行业。提起集成电路,或许我们的许多读者都已经知晓,自2013年起,我国集成电路的进口额就超过了石油和大宗商品,位居第一大进口商品的宝座!2016年的进口数字是2271亿美元,今年1-5月的进口额是954.8亿美元,同比上涨17.9%!这些数字告诉我们两个事实:第一,中国集成电路行业明显落后世界顶尖水平,自家供货不足。第二,本土集成电路行业进口替代存在巨大的潜力。我国政府是一个具有超级大国雄心的强执行力政府,面对如此困境,岂会甘心认命?于是中国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里面直言不讳的讲到:2020年,中国芯片自给率要达到40%,2025年要达到70%!有目标,更要有匹配的动作。于是中国政府成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参与的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大基金”,规模总额高达1000亿美元!资金弹药已经上好了,故事也并不陌生,上一个国家巨资鼎力支持面板行业,如今京东方已经傲立世界面板行业潮头。那么谁又会成为集成电路行业里的下一个京东方呢?很显然,这一次的绣球抛到了兆易家。2兆易成立于2005年。创始人朱一明,被评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 并被授予国家级 “特聘专家” 荣誉称号,典型的技术大牛。单独的技术牛人,尚不足以支撑一个伟大公司的成长,关键的还在于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大视野和战略判断。也就是说,要懂得如何带领一支团队在夹缝中找到发展的契机。朱一明就是这样的人。经过3年探索,兆易最后选择专注于Nor闪存领域。2008年,刚做出Nor的产品就遭遇了金融危机,但凭借硬技术实力——设计出适应温度范围更广、密度更高的产品,战胜两个美国设计团队,成功赢得日企订单。2011年,兆易切入手机产业链,又形成新的格局。当年手机存储技术中最大的一个趋势是智能手机由MCP向eMMC转移;而功能手机则由MCP向SPI内存转移!兆易踩住高性价比的国产SIP内存之路,在2013年获得了串行闪存领域全球市场22.4%的份额,成为该领域全球最大的Fabless供应商。同一年,兆易进军MCU,并瞄准高端,推出中国首个基于ARM Cortex-M3内核)的32位通用微控制器,成为国内第一个入侵该领域的公司。那个时候,行业内的技术主流正在从MCU的私有内核转向ARM的公共内核,在技术升级的地平线上,每一个公司的技术起点都是相同的。这给了兆易迅速赶超的机会。由上表可知:1)2011年切入手机产业链,给兆易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随后2013年切入MCU,使得兆易的业绩再度获得加速。2)两根大腿的变粗,让兆易的利润回报变得瞩目,5年时间净利润涨了10倍,毫无疑问是高成长公司的代表。至此,这个故事才刚刚开了一个头。32017年上半年,兆易实现营收9.39亿,同比增长43.29%,实现净利润1.79亿,同比增长99.59%。半年时间,净利润就已经超过2016年全年了!何故?这里面就涉及到集成电路行业的一个投资秘密。很多人将集成电路行业理解成高成长型行业,没错,这是事实,但集成电路行业更有着周期的性质!集成电路行业有个著名的“摩尔定律”,即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这意味着,假如集成电路公司不进行技术升级,则产品每隔18-24月就会大幅跌价。此外,还会有新产品快速的将你迭代。这种周而复始的技术升级和换代,会让整个市场的供求呈现出规律性的过剩与紧缺。因为集成电路行业的投资周期是非常漫长的,从决策、投资、产能满产满销,通常需要数年的时间。这需要精准的预判,但预判往往会出错。这就形成了一个结果,当新技术进入,旧技术退出的时候,一旦新技术产能跟不上,旧技术的退出又太快,就很容易出现局部的供需失衡。熟悉集成电路行业的都知道,这个行业就是建立在“硅片”上的。因此硅片供需的变化,直接影响到行业的利润变化。我们观察硅片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可以发现:自2008年以来,在2017年又一次出现了供需的剪刀差!因此,硅片涨价就成了2017年的主旋律。硅片涨价,最终景气周期会传导到无论前端还是后端,兆易自然而然的就成了其中的一个受益者。4如果仅仅只是涨价,也不至于让兆易的业绩如此疯狂,更重要的是,兆易的主打产品NOR FLash也变天了。NOR Flash隶属于存储芯片领域,这是全球芯片市场比重最大的产品之一。大致分类如下:闪存芯片分两种,NOR Flash 和NAND Flash。NOR Flash 用于小容量数据存储;NAND Flash用于大容量数据存储,我们平时讲的手机64G、128G,就是指的NAND Flash。我们知道,在数码时代,大容量数据的存储和加工是行业的主流趋势,因此行业巨头都会鏖兵于此,渴望获得更高的利润回报。三星、美光等全球闪存芯片巨头,都将精力聚焦于此。最近3年,NAND存储的全球市场规模为,而NOR存储只有33亿美元,仅为前者的十分之一。但NOR是否就要被边缘化,走向没落了呢?非也。NOR虽然在容量规模上不及NAND,但也有着自己的独门秘笈,那就是成本优势。并不是所有的存储都追求大容量的,在那些对容量要求没那么强烈,对成本更敏感的领域,NOR就有了用武之地。兆易看到了这个机会。巨头退出,竞争出现真空,正是小型创业公司一展身手的好时候。2012年,兆易在全球NOR Flash芯片的市场份额为3.4%,到了2016年,份额已上涨至7%,排名全球第5。与兆易的咄咄逼人相比,美光曾一度是NOR Flash的绝对霸主,但如今已虎落平阳,2017年2月更宣布了出售旗下NOR芯片业务的计划。另一家全球大厂,排名第二的Cypress,也在最新的财报会上释放了将淡出中低容量的NOR Flash市场的消息。这是过去十几年来全球行业竞争的一个规律,凡是在讲究成本竞争力的中低端领域,全球巨头都很难跟中国公司抗衡。5此进彼退,只是竞争的一个方面。另一个重要的变动,也在悄悄的酝酿,NOR技术意外的找到了一片桃花源。我们都知道,手机行业正在迎来OLED面板的升级浪潮,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OLED屏幕有一个不大不小的技术痛点。亮度均匀性和残像。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工艺的改善,就只能采用补偿技术。现阶段,在成本的考虑下,业界一般都会选择采用外挂NOR Flash方式,来避免OLED面板的蓝色光会随时间消退的问题。这一下子就给了NOR技术明媚的未来。根据行业需求预测,随着OLED手机的渗透率提升,三星将需求4.8亿颗NOR FLASH,叠加苹果需求量,预计总需求将达到6.8亿颗!这些增量都会在未来3年来陆续释放。由于市场需求的突然放大,一线大厂退出,中国生产商又以芯片设计为主,制造能力主要依赖于下游代工商,而下游代工商又缺乏预判能力,于是全行业的产能供给一下子就出现了空缺。供需错配之下,即使到2018年,NOR陷入缺货潮仍将是铁板钉钉的事情。或许是早就预感到了涨价潮的来临,从2016年开始,兆易创新就大比例的提高了原材料库存,从期初的1.00亿,大幅提至期末的2.15亿。同时,为了进一步保障产能,9月5日,兆易宣布与中芯国际签订战略协议:计划2018年底采购中芯原材料晶圆12亿以上。这个时候,对于兆易来说,几乎只需要坐等收钱了。6NOR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半导体领域,不是只有最先进的技术才能赚大钱滴。适合,才是最重要的。以台积电为例,现阶段大规模量产的先进工艺是16nm。公开资料显示,台积电2016 年第4 季合并营收为新台币2,622.3亿,而16及20纳米制程出货占台积电4季晶圆销售金额的33%,28nm制程占24%。相对落后的20和28纳米制程,才是营收贡献的大头呢。回到兆易正在入侵的MCU芯片领域。的时代来了,和智能手机的需求不一样,物联网对先进制程和运算速度的要求没那么高。这个领域,更关注的是低功耗、低成本,恰恰就是中国公司的竞争优势所在。根据Gartner和IEK的相关数据预测如下:可以看到,45nm工艺产品占半导体产品的出货量将在未来三年不降反增,这其中的增量就在于物联网。随着去年NB-IOT协议的落地,物联网革命已经悄然开始。物联网的基础在于感知信息、处理信息和传递信息,因此以MCU、传感器、无线通信为核心的物联网芯片是整个革命的风口所在。根据IC Insights的预测,2015年全球MCU市场空间达到159亿美元,出货量达到221亿颗,平均销售单价(ASP)约为0.72美元;预计2020年能够达到209亿美元的空间、267亿颗出货量,平均销售单价有望提升至0.7。其中,32位MCU的市场份额由2005年的28%提升至2015年的54%,并且预计在2020年达到66%占比。上面这一大段数据,带给我们什么样的信息呢?MCU芯片市场将迎来大发展,风口主要在32位MCU产品上。回到国内,做MCU芯片的有以下这些公司:中颖电子、朗科智能、和而泰、兆易创新。前面3家,主要下游应用是家电,产品集中在8位、16位。后面的兆易创新,主要应用是工业级和消费级领域,产品集中在32位MCU。很明显,物联网大潮下,兆易会是那只最受益的小猪。尾声兆易创新是一家尖端科技领域的优质公司,有着靠谱的管理层,能够带领公司穿透行业迷雾,在过去的十年中迅速崛起。但,本篇文章的要旨在于分析高科技公司的成长逻辑,而不在于荐股,对于短期股价来说,涨幅已经巨大,我们并不希望朋友盲目追入。追高有风险,。————————作者:小邵院长.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君临【junlin_1980】更多行业解读、证券分析尽在证券分析第一平台—君临版权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阅读量:7500《内存的战争》 精选五
国外媒体日前载文披露苹果公司帮助美国私人贝恩资本(Bain Capital)成功收购东芝旗下芯片业务的内幕,苹果希望该芯片业务的出售不会导致三星电子公司和西部数据的市场垄断,以避免闪存片价格上涨。
下面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史蒂夫-米利根(Steve Milligan)准备宣布胜利。声明已起草好,摄影师也在等着在东京发布消息仪式的举行。正当这位傲慢的硅谷高管准备宣布他职业生涯中这一最大的一宗交易消息时,一家著名的日本报纸抢先一步报道了他要发布的这一消息。该报道称,他的财团已达成收购东芝公司旗下半导体部门的协议,该部门是日本最后一家大型芯片企业。
事情出乎意料,就在米利根准备在消息发布仪式上接受镁光灯的荣耀时,他的这宗交易却泡汤了。对于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 Corp.)这位首席执行官来说,这显然是最新的误判。
当东芝8个月前宣布对外出售旗下芯片业务时,米利根的团队似乎与那些财力雄厚的竞购对手相比更有优势。作为东芝该内存片企业的合作伙伴,西部数据拥有能够用来吓跑其它竞购对手的法律杠杆。东芝因旗下破产的核电业务而面临巨额亏损,并且东芝的正在要求其尽快完成出售该芯片业务交易。
要获得东芝、银行和日本官僚们的同意,需要的将不仅仅是一点外交手段。但是,这位53岁的交易撮合者很快疏远了东芝的核心高管。
结果,私人股权贝恩资本赢得了这一交易,而其中部分原因是在最后时刻受到东芝公司最大客户之一苹果公司的介入,苹果协助贝恩资本提出了18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和其它地方一样,钱往往是万能的。不过,钱并非是唯一的考量。
“让众多股东满意,这样的交易总是很困难的,这需要比西部数据拥有更多的手段,”麦格理集团(Macquarie Group Ltd.)科技分析师达米安-索奥(damian thong)表示,“这实际上是一个高赌注的扑克游戏,而西部数据高估了自己。”
西部数据拒绝对此置评,也拒绝让米利根接受采访。东芝也拒绝发表评论。以上内幕基于对十多位熟悉交易谈判的人士的采访,而这些人士鉴于相关细节处于保密状态而不愿意透露自己的身份。
众所周知,硬盘驱动器行业竞争激烈。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的1997年畅销书《创新者的窘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就描述了科技公司在不能快速适应发展时走向失败之残酷。而米利根作为一名交易撮合者在这个行业打造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米利根沿着一条艰难的道路登上了西部数据的顶级职位。他一度曾离开西部数据,当时他是该公司的首席财务官。当时离开西部数据而加入到竞争对手日本日立公司(Hitachi Ltd)旗下陷入困境的一个竞争企业担任主官。当时即2011年,他将该企业以50亿美元出售给了他的前雇主西部数据。该交易让西部数据成为行业中最大的竞争者,并且米利根开始担任西部数据首席执行官。
不过,传统的硬盘驱动器老技术正在被半导体芯片技术所取代,其无论从价格还是从容量方面都在渐渐失去立足之处。
在此压力之下,米利根去年实施了非常雄心勃勃的行动。他斥资160亿美元收购了闪迪(SanDisk Corp.),这是一家半导体制造商,其芯片产品是它与东芝建立的为时较久的合资企业所生产。从一个迹象,即米利根将他的办公室搬到了闪迪位于加州米尔皮塔斯(Milpitas)的旧总部,就可知道收购闪迪对西部数据的未来而言是多么重要。
收购闪迪让西部数据对东芝位于日本四日市(Yokkaichi)工厂生产的芯片拥有了权利。不过,在闪迪同东芝的这一合资企业中,双方地位并非对称。东芝曾发明了生产技术,并且拥有工厂土地、大楼所有权以及员工用来生产芯片的几乎所有知识产权。
“从东芝的角度来看,西部数据好像是自己的弟弟,”日本芯片行业资深人士、东京半导体制造商尔必达半导体(Elpida Memory Inc.)前首席执行官阪本幸雄(Yukio Sakamoto)表示,“想象一下你的小弟弟试图颐指气使。你可以明白为什么事情会变得情绪化。”尔必达作为日本老牌芯片生产商,在2012年破产。
不过,力量的平衡在去年十二月被打破。当时东芝遭遇危机,该公司宣布,他们发现在美国的四个原子能反应堆的建设延迟并且成本超支,这导致数十亿美元的亏损。为了还债,东芝不得不出售旗下最赚钱的芯片企业。
由于刚刚完成了对闪迪的收购,西部数据没有资金再进行一次重大交易,但是拥有东芝旗下芯片企业,前景是诱人的。
麦格理集团分析师索奥表示,“这是迈入一流芯片竞争者行列的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三星电子公司之后,东芝是越来越必不可少的闪存片的最大的厂商。最新一代闪存片能够将更多的数据存储进更小的空间,该产品可能帮助东芝和三星电子公司提升自己的市场领先地位,并且将进一步挤压传统硬盘驱动器市场份额。
不愉快首次产生于4月份在西部数据总部召开的一次会议,当时米利根与东芝旗下芯片企业主管成毛康雄(Yasuo Naruke)对面而坐。据出席这次会议的人透露,米利根提出以收购该芯片业务,并且表示作为东芝的合资人有权阻止该芯片业务出售给另外的任何一方。
成毛康雄当时展示的是很镇定克制形象,但是据参加这次会议的人士称,这位62岁的工程师在乘飞机回到东京家中的整个航程中愤怒了。他认为,米利根试图利用东芝的危机来对该芯片企业进行低价收购。
熟悉西部数据高管思想的人士表示,东芝在这次会议上没有给出最后条件,而这130亿美元报价只是对售价的初步试探。米利根只是表达了这样的担心,即该芯片企业可能出售给由西部数据竞争对手参加的投资集团。
西部数据前员工詹森-麦克布赖德(Jason McBride)表示,“东芝的感觉是,他们(西部数据)等到拥有最大杠杆时将去采取行动。”麦克布赖德在西部数据收购闪迪之前离开西部数据,现在供职于东芝,担任旧金山高级营销经理。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米利根提升了自己的努力。5月份,西部数据律师在仲裁案中声称,东芝单方面出售该芯片企业的行为侵犯了西部数据的权利。6月份,西部数据律师要求加州法院作出阻止任何该销售行为的禁令。
据至少两位收到信件的人表示,竞购者收到了威胁将受到起诉的信件。富士康(Foxconn Technology Group)是较早提出收购该芯片企业的一个竞购方,由彭博社获得的一份复印件显示,来自西部数据发送给富士康的信件表示,仅仅对该芯片企业的文件的审查,可能违反了西部数据与东芝的保密协议。
到9月初,这一威胁似乎取得收获。由贝恩资本领导的竞购财团中就有重要被吓跑了。
消息人士透露,银行也认为结束这一诉讼的最快方法是让米利根的收购获胜。证券交易所规则要求,东芝在2018年3月之前必须完成销售,否则该面临摘牌。
但是,就在米利根和他的团队准备迎接胜利时,贝恩资本并没有退让。这家总部位于美国波士顿的私人股权投资公司最近几年参与了数十个有争议收购战中的竞购,而在对东芝旗下芯片业务的竞购中,东芝不止一次地在改变钟爱的竞购方名单。
3月份,台湾电子制造商富士康表示愿意斥资270亿美元进行收购,但是由于其所谓与中国的关系而被排除在外。4月份,芯片制造商博通(Broadcom Ltd.)在该竞购中有了一个短暂的领先地位。接着在6月份,贝恩资本为首的财团被作为优先竞购方,该财团提出了190亿美元报价的收购要约。该财团被认为有来自包括来自政府背景的银行的支持。
为了填补退出去的投资者,贝恩资本需要新的投资者加入。上月初,由贝恩资本亚洲业务联合主管戴维-格罗斯-洛(David Gross-Loh)领导的贝恩资本高管,专程到丘珀蒂诺(Cupertino)向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讲述了情况。苹果有理由希望米利根以外的某一方加入竞购财团,因为三星电子和西部数据的垄断可能会提高闪存芯片价格。苹果对贝恩资本的选择提供了必须的支持。
长达8个月的开放式谈判于上周结束,当时东芝最终同意将旗下芯片业务出售给包括贝恩资本、苹果和戴尔公司等在内的投资集团。该交易还需要获得监管机构的批准。
而就在几周前好像会赢得这次收购的米利根,可能陷入一个非常不利的处境。这不仅是赢得收购的投资集团包括了竞争对手西捷公司(Seagate Technology Plc)、韩国海力士(SK Hynix Inc.),而且西部数据与东芝的合作关系严重地受到损害。东芝正在建造的工厂将生产下一代闪存片,并且声称它可能不会同西部数据合作。这将会让西部数据无法向消费者提供最新的技术。
西部数据仍在威胁要利用仲裁试图停止该交易的完成,该公司律师表示诉讼可能将拖到2019年。
Hueston Hennigan律师事务所、西部数据顾问律师约翰-休斯顿(John Hueston)上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在仲裁程序中,我们将继续作出成功的法律努力。”
消息人士称,东芝和贝恩资本坚信他们将会在仲裁中获胜。协议要求即使诉讼悬而未决,该销售要完成。
截至目前为止,西部数据股东好像并没有什么担心。自从该交易于上周四晚些时候宣布以来,该公司股价并没有多少变动。西部数据股价今年以来已经上涨了27%。将西部数据纳入研究范围的29位华尔街分析师中,有25位仍然推荐投资者购买西部数据股票。
西部数据股东、位于匹兹堡的Fort Pitt Capital Group首席投资官查里-史密斯(Charlie Smith)表示,他相信西部数据最终将在法庭获得胜利,但承认该公司将承受不起被一个愤怒的合作伙伴排除芯片业务之外。
“硬盘驱动器业务目前是一个营利机器,但在五年、六年或八年后将走向死亡,”他表示,“那时,他们将陷入严重的困境。” 《内存的战争》 精选六去年年底的时候国产手机曾经有过一波涨价潮,当时给的说法是因为元件涨价了,主要是内存涨价了。谁知道这涨没完没了,去年只是开始,今年内存都快涨了三倍了,如果你是PC的DIY玩家,你会发现8G的内存都要破千了,以前不是200多么?在电子产品白菜价的今天,居然还有如此疯狂的涨价,也真是奇迹了,相对应的是内存厂商的的喜笑颜开,三星利润创新高,都要高过苹果了,东芝、金士顿、镁光等内存厂今年业绩都一路飙升。相对应的中国这个电子产品制造和消费大国可就惨了,制造业成本上升,用户购买价格也上升,双输,最终赚钱的只是三星等日韩厂商。关于这起涨价,有很多阴谋论,说三星、东芝、镁光、海力士等串通起来涨价,因为厂商就只有这么多,大家串通起来很容易,也有人说是需求太大,产能不足。当然各方面的原因都有可能,最关键的原因还是产能问题,目前在内存制造上,三星是技术实力最为雄厚的,但是内存技术这些年也没什么进步,推进很不顺利,虽然说量产了18nm,但主要还是20nm,至于其他公司则还是20nm制程。另外一方面,虽然PC市场颓废,但是移动终端市场大增,大家知道现在千元入门机都要3+64G入门了,一年销售那么多手机,生产的增长跟不上消耗的增长,当然要涨价了。也正是看到这种局面,中国于是投巨资研发自己的内存,想打破三星的垄断,毕竟中国才是全世界最大的消费国,60%的内存市场在中国,而中国90%多需要进口,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那将是大幸事。所以从去年国家决定在武汉建设存储芯片产业基地,紫光集团花了240亿,同时还有合肥长鑫,福建晋华都在投巨资进行内存的开发研究,争取把中国打造成最大的闪存生产基地,目前试产还比较顺利,技术上也不输三星东芝等。以中国公司这种花大钱进入,抢市场杀价格的做法,估计三星等垄断地位就打破,改变或许就在2018年,你觉得呢?写在最后:给大家推荐一家3年理财老平台立即理财拿→(年化收益10%)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于安全110:http://www.p2b110.com/news/261482.html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百度贴吧QQ好友window._bd_share_config={"common":{"bdSnsKey":{},"bdText":"我在【网贷安全110】看到这篇经典的文章,有趣-有料-有内涵!你们看看觉得如何?","bdMini":"2","bdMiniList":false,"bdPic":"http://www.p2b110.com/","bdStyle":"1","bdSize":"16"},"share":{"bdSize":16},"image":{"viewList":["qzone","tsina","tqq","weixin","tieba","sqq"],"viewText":"分享到:","viewSize":"24"},"selectShare":{"bdContainerClass":null,"bdSelectMiniList":["qzone","tsina","tqq","weixin","tieba","sqq"]}};with(document)0[(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body).appendChild(createElement('script')).src='http://bdimg.share.baidu.com/static/api/js/share.js?v=.js?cdnversion='+~(-new Date()/36e5)];《内存的战争》 精选七
一个月以后(11月3日)苹果公司今年的重磅产品iPhone X就将开始正式发售。除了苹果本身希望靠iPhone X赚得巨额利润外,苹果在智能手机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三星也在期盼iPhone X能大卖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苹果每卖出一部iPhone X,三星将收入110美元。也就是说,苹果每卖出一部iPhone X,其超过10%的营收都要划入三星的账上。市场分析公司Counterpoint预计苹果在未来两年内将售出1.3亿部iPhone X,这将使三星获得接近143亿美元的额外收入。三星OLED屏幕生产冠绝全球苹果大卖,三星赚翻,造成这样“尴尬”局面的原因在于三星为苹果iPhone X的主要供应商,包括芯片和OLED屏幕两个最重要的零部件均来自三星,尤其是OLED屏幕是三星所有对外供应的组件中最贵的部分,其为三星带来了巨额利润。三星是全球唯一一家能生产OLED屏幕、NAND闪存和DRAM芯片的公司,而iPhone则是苹果的主要收入来源。《华尔街日报》也指出,上述屏幕、闪存、芯片业务带来的订单是三星电子元件业务的重要部分,占三星电子总营收的35%左右。目前三星在OLED显示技术方面的主要竞争对手是LG,不过尽管LG最近加大了生产,直到今年年初,三星还是唯一一家拥有足够的人力(和技术力)生产苹果所需产品的制造商。当然,苹果肯定不想看到自己的头号竞争对手因为自家的主打产品而赚得盆满钵满,《福布斯》便指出,有传言称苹果正考虑从2019年开始使用LG的OLED屏幕。其实在苹果正式发布iPhone X之前,明基证券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便透露,苹果每卖出一部iPhone X,就将为其零部件供应商支付120-。苹果为什么使用三星零部件?芯片和屏幕是智能手机最关键的部件,芯片如同手机的发动机,而屏幕则决定了所有手机功能的呈现。苹果和三星作为当今全球最大的两家智能手机供应商,为市场份额争得你死我活,那为什么苹果还执意要使用三星的芯片和屏幕,让对手扼住自己的咽喉?苹果的苦衷在于除了三星,别无选择。▲图片来源:三星GALAXY盖乐世官方微博由于iPhone的生产规模巨大,苹果必须要一家能够在特定时间区间内能够满足其生产需求、并提供高质量产品的制造商,能满足这个条件的只有三星。韩国新闻网站ETNews去年8月报道称,三星曾将其OLED屏幕生产线全部投入生产,正是为了给iPhone X供货,当时三星的OLED产量便从每月1.5万台跃升至每月10.5万台之多!苹果之前也尝试使用过其他制造商的产品,但往往以失败告终。例如从2014年开始,苹果就开始使用中国台湾制造商台积电生产的芯片,但显然台积电的产量并不能达到苹果的需求。因此,去年7月苹果又将制造商换回了三星。三星爆炸、苹果iPhone 8发售遇冷尽管“相爱相杀”的苹果和三星牢牢占据着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领头羊地位,但最近两年来两家公司均遭受到了不小的挑战。2016年,三星推出Galaxy Note 7平板式智能手机。然而,因该产品于世界各地连番发生爆炸事故,三星最终决定全球回收并停止生产,宣传也全面下架,放弃Galaxy Note 7不仅影响到三星业绩甚至连韩国的经济也受到牵连。苹果方面,每出新品必然口碑炸裂,引起抢购的现象在此次发布iPhone 8后戛然而止,iPhone 8也因发售当天无人排队而被冠以“史上最尴尬的iPhone”的称号。彭博社报道称,罗森布拉特证券公司分析师张军(音译)在给客户的报告中称,iPhone 8的预订量惨淡,其中在中国最为明显。据京东的数据显示,在接受预订后的三天时间内,消费者共订购150万台iPhone 8,而iPhone 7同期的订单数约为350万台。张军说:“我们知道前期的预订量并不能反映出iPhone 8的整个周期,况且iPhone X还没有正式发布,但我们很担心,可能为此要减少iPhone 8的生产,而由于产能的原因,明年一季度之前可能也很难买到iPhone X。”竞争中的相互依赖商业领域的竞争对手有时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不过,苹果和三星电子之间的复杂关系实属另类。两家的关系可追溯到十多年前。据消息人士称,三星集团创始人之孙李在曾与苹果已故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就其公司为苹果iPod提供内存芯片进行过接触。自从苹果步入智能手机市场,两家公司的关系开始升温。苹果每年出售逾2亿部iPhone,其对零部件有巨大的需求。三星电子是少数几家能够生产苹果所需小型芯片的公司。此外,三星电子还是全球唯一一家能够大规模生产OLED的厂商,苹果的iPhone X也是其首次应用OLED显示技术。消息人士指出,三星高管在参加一些会议时,当他们看到与会者拿出iPhone时,往往会说:“没关系,苹果是我们最好的客户。”两家的关系在2011年急转直下,当时苹果声称三星电子侵犯其知识产权,指责Galaxy S抄袭了iPhone的设计。三星电子随后发起反诉,乔布斯则称之为具有“核战争”性质的法律官司。六年过去了,两家在美国的官司悬而未决。在这场官司中,三星被要求赔偿近4亿美元,用于弥补其侵权行为给苹果带来的损失。据行业分析师称,苹果将寻求降低对三星电子的零部件依赖,努力在2019年实现OLED供货源的多元化。消息人士称,苹果鼓励其他厂商打造OLED生产线,夏普以及Japan Display位列其中。此外,苹果还支持贝恩资本竞购东芝的内存芯片业务,这将使其获得替代供应商。不过,截至目前,两家公司的关系依然紧密。据另一家市场研究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称,苹果和三星电子囊括了智能手机行业近95%的利润。Strategy Analytics分析师尼尔-莫斯顿表示,他们可以将这些收益用于研发和营销,使其保持对小型智能手机制造商的领先优势。苹果在购买零部件时也在利用其规模优势,使得其他对手难以获得所需的零部件供应。野村证券驻首尔分析师CW Chung称:“和相互憎恨相比,与敌人同眠共枕可能是一种更好的战略。”素材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圈主君编辑整理您的每一次点赞都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您的每一次分享都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专注于服务金融新媒体、财经探索、政策解读及传播行业真相,讨论金融行业需求痛点项目对接,合作共赢按住二维码识别关注你是 爱学习 金融人士?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更多资讯!
《内存的战争》 精选八原标题:三星:最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苹果和三星是对老冤家了,互怼是两家公司的日常,但最近三星越来越嚣张了。苹果的X刚出,三星就拍了段60秒小视频,把历代iPhone吐槽了个遍,从以前的内存小、不防水,一路怼到现在的耳机插口、“刘海”。这次苹果敢怒不敢言,因为它被三星掐住了命门。iPhone X用的屏是目前最牛的OLED,而三星是世界上唯一能量产这种屏的公司,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所以不止是苹果,华为、小米、VIVO等手机厂商,都得看三星脸色。光这块屏,苹果每卖一部X,就得给三星110美元。而且作为全世界最赚钱的公司,三星的杀手锏还远不止这一块屏。丑闻越多,赚钱越猛这几年,三星丑闻不断,一副“药丸”的样子。先是董事长李健熙被曝多次在家买春,每次4400美元。去年,三星的旗舰产品Note 7爆炸,不得已全球召回,刚开始时召回范围还不包括中国...后来,三星的洗衣机也炸了...最后,三星的实际控制人李在镕因为“闺蜜门”,被抓了。这其中,由于在Note 7这事上处理不当,三星自那以后更不受国人待见,其手机销量在中国也不断下滑,市场份额成功被并入“其他”这类,预计今年第四季度会降至2%以下。听起来很惨是吧?三星今年过得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滋润。今年的第二第三季度,三星电子的当季净利润分别为97.06亿美元和98.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分别暴涨了89%和145%,连续两季度成为全球最赚钱的公司。怎么做到的?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得不说,三星是家大业大,乃至于有关三星和韩国的关系,有人这么说道:“三星,不是韩国的三星。韩国,却是三星的韩国。”三星的营业收入,一般能占到韩国GDP的15%到20%之间。所以说,三星打喷嚏,韩国就感冒。死亡、税收,以及三星,也就成了韩国人避不开的三件事。怎么个避不开呢?你住的楼可能就是它盖的。迪拜哈利法塔、台北101、吉隆坡双子塔等等世界知名高楼,都是三星盖的。它还会造船。全球十大造船厂之一,每年建造万吨以上货轮超40艘。甚至还会造飞机、造战斗机、造坦克、造装甲车等军工装备。三星化工,又把生活用品承包了。除此之外,三星还有自己的时尚品牌、游乐园、保险、医院、影业、报纸...其中不少分公司,还是世界500强。三星爱宝乐园所以一个韩国人一生吃喝拉撒睡、衣食住行全用三星产品,不仅没问题还能活得很滋润。而在三星这个庞大的帝国中,最赚钱的就是三星电子,三星集团有80%以上的利润都是它贡献的。手机出货量就不用多说了,常年世界第一。而比它手机更牛的,是它的供应链。尤其是在手机核心元器件上,它几乎处于垄断地位。今年第一季度,三星的半导体部门和显示面板部门占据了三星电子当季利润的64%和13%,比卖手机赚的了。在这里,就得说说三星的领导人了,在对未来市场需求和技术的预判上,相当有前瞻性。在1974年,李健熙与其父亲李秉哲自掏腰包,收购了韩国半导体公司50%的股份。当时在三星集团内部,很多高层都不同意收购,认为该把注意力放在当时做得风生水起的工业外贸上。李健熙没能说服他们,只能是自己出钱收购。果然,这钱没白掏。没几年电脑开始普及,准备充分的三星则几乎是第一时间杀入这片蓝海,赚得盆满钵满。此后,三星又进入内存市场,成为了世界前三对64KB的DRAM进行研究的公司之一,还与日本企业一道,把做了十年内存的英特尔挤出市场,逼得英特尔转型做芯片。而到了90年代初,三星半导体就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存储制造商。在90年代中期,三星还准备进军彩电。当时电视显示技术的大牛是索尼,处于天下无敌的状态,它的彩电用的是“特丽珑”显示器,它的彩电长这样。三星是怎么干掉索尼的呢?它在1991年,在半导体事业部内设立一个特殊事业部,专攻TFT-LCD,也就是液晶技术。索尼不以为然,因为当时液晶显示效果比特丽珑差太远了。而三星的看法不一样:轻薄的液晶电视,看起来太震撼了。至于显示技术,慢慢迭代升级就是了。结果自不必多说。三星的液晶电视成功把索尼拉下神坛,很快就挤掉了索尼大部分市场,产量达到了世界第一,也逼得索尼不得不跟进技术。再后来就是现在,三星看准了OLED屏幕的市场前景,果断把小尺寸的LCD业务砍掉,全力研发OLED,疯了似的地投资。所以现在所有手机厂商,包括苹果,都得看它脸色。因为OLED比起LCD,更薄、功耗更低,还是自发光的,不需要背光模组,散热更容易。你的手机要是不用OLED屏,就太跌份了。“甭管(OLED)有多贵,能拿到货就不错了。目前国内手机厂商都排着队等着跟三星的供应链部门接触。”在这背后,是三星对半导体。早在2010年,投资就超过了100亿美元;今年,该项投资预计会达到260亿美元,比英特尔和台积总和还多。三星投资的生产工厂所以在今年,三星结束了英特尔24年的霸主地位,成为了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商...为了技术,三星做事非常狠2006年,台积电是亚洲制造芯片的老大,三星刚入行。但仅仅过了9年,三星在技术上就超过了研究了二三十年晶圆制造技术的台积电。它怎么做到的呢?挖人!台积电里有个“研发天才”叫梁孟松,台积电有500多项专利都与他有关。他在2009年突然提出离职,台积电肯定是不能放他走,但最后拗不过他,只能与他约法三章:给他股票、分红,让他签上竞业禁止协议,不能去对手公司上班。梁孟松的确没去公司上班,转而当了大学老师。在他当老师的这段时间,三星的技术突飞猛进。过了好几年,台积电才发现,梁孟松任教的“成均馆大学”,是三星投资的...通过对技术的预判和大手笔地投入,以及商业竞争中的不择手段,三星在垂直产业链的整合能力可以说是世界之最。不夸张地说,只要它想,它能生产出手机上的每一个部件,完全自给自足。三星掐住了所有人的脖子,怎么办?所有人都被三星掐着脖子,过得太难受了。7年前,HTC Desire G7开始用的就是三星的OLED屏幕。当时良品率还很差,但HTC也没放弃和三星合作。好不容易等到三星能够量产了,正想着大干一场,三星突然就不给HTC供货了。三星把OLED用在了自己的手机上,还顺便打压了HTC的竞争力。别说HTC了,就算是苹果,现在拿三星也没辙,但它没有坐以待毙。苹果在今年,给LG投资了27亿美元,用以研发OLED屏幕。而我国最大的半导体研发和制造公司京东方,也没闲着。在今年9月,就攻破了OLED技术。华为Mate 10 Pro用的就是京东方制造的OLED屏。当然了,相比三星,其他生产OLED的企业,良品率还是太低。有人预测,至少在2019年前,三星还将笑傲江湖。掌握核心科技有多么重要?被我们看不上的三星,真是狠狠地给我们上了一课。现在被三星掐着脖子过活,等缓过这口气来,真要好好努力了。来源|金错刀《内存的战争》 精选九原标题:【热点前瞻】半导体国产化进程加速 行业凸显半导体产业被认为处于整个电子信息产业链的顶端,近年来半导体产业正在向中国转移,人才与配套设施也积极趋向于中国。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应用的兴起,市场驱动要素正在发生转折,而中国拥有全球最大、增速最快的半导体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在政策与资金的双重支持下,中国半导体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我国半导体企业作为追赶者,正在迎来宝贵的时间窗口机会,由此而带来的相关领域A股投资机会也被认为值得重点关注。半导体把握国产化投资机会2017年三季度被认为是中国大陆半导体设计企业的转折点,他们超越了台湾同业成为了全球高科技硅片供应商台积电的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在业内人士看来,全球半导体行业高景气有望持续,而国家对于集成电路国产替代化的战略意图明显,未来研发支出(RD)将计入GDP这一调整也从侧面反映出国家大力支持高新技术发展的态度。半导体行业从长期看发展前景值得期待,从目前时点来看,A股市场上相关个股的投资机会值得关注。兴业证券指出,半导体产业处于整个电子信息产业链的顶端,其核心为集成电路(IC),市场份额超过80%。未来汽车电子、消费电子、物联网等将成为新的增长点。“根据WSTS的预测,未来两年全球半导体市场提速扩张,增速分别为17%和4.3%,全球市场规模有望增加至3965亿元和4136亿元,其中中国市场占全球市场份额有望超过60%。但目前我国半导体自供率不足35%,供需失衡问题严峻。”2014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正式建立,三年间大基金分期投资于各IC生产环节龙头企业。投资分两部进行:一期重在晶圆代工厂、封测设备开发;二期重在IC设计和新兴智能应用。持续的大规模投入有望使我国半导体企业迅速缩短与国际龙头的差距。中银国际证券分析师杨绍辉表示,中国大陆半导体公司在先进制程上落后于三星、台积电等3-5年时间、2-3代先进制程,但梁孟松加入中芯国际有望再次改写全球半导体行业格局。“伴随寻找下一个‘京东方’的资本浪潮,当前时点我们认为正加速向中国转移的半导体产业有望复制面板产业的成功路径。”据悉,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发布报告,预估今年全球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可达494亿美元,未来几年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在400-(亿元人民币),至少是锂电设备的3-6倍,且半导体设备市场集中度相当高。再考虑半导体产业正在向我国大陆转移,杨绍辉建议把握未来几年半导体成长、国产化及设备国产化的投资机会,设备国产化代表包括中微、上微、北方微、拓荆、长川等,重点推荐关注A股标的北方华创、至纯科技、长川科技、晶盛机电、亚翔集成。华金证券分析师蔡景彦表示,从业绩状况看,半导体行业三季度的业绩情况持续改善,并且产业的周期性上行趋势较为明显,即使有短期库存波动的不确定性,但是行业的供需两端显示的景气状况仍然是主要的推荐逻辑。,半导体产业持续推荐为华天科技、通富微电和东软载波。兴业证券则指出,随着大基金的资本运作,大陆半导体行业已从以劳动密集型的封测行业为主,过渡到资本密集型的新发展时期。目前一期的投资已经取得了成效。大基金二期重点在设计,聚焦新兴应用,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半导体行业正在从由智能手机驱动的时代进入到物联网驱动的新时代。重点推荐三安光电和士兰微。机械领域的重点标的推荐北方华创、至纯科技、晶盛机电,重点关注长川科技。化工领域则重点推荐雅克科技、飞凯材料、江化微。芯片具备崛起的必然性芯片被认为是未来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有分析指出,在半导体行业的高景气有望持续的背景下,芯片作为半导体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将是重中之重的要大力发展和攻坚的项目。川财证券分析师杨欧雯表示,中国芯片需求量占全球50%(有些应用的芯片占70-80%)以上,而国产品牌芯片只能自供8%左右,去年中国进口芯片2300亿美元,属于第一大宗产品。“国产芯片的自主研发、设计和封测领域将有长期发展机会。”从芯片产业格局的变迁来看,芯片产业是伴随着上一轮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技术革命迅速发展起来的,总体的格局是起源于美国,然后由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分工,逐步向日本、韩国、台湾转移。而近年来,在国内下游消费市场快速放量以及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下,国内的芯片产业开始崛起。西南证券分析师朱斌指出,从芯片产业链环节比较的相对优势来看,上游的芯片设计技术产业壁垒较高,基本上长期被海外巨头(如英特尔、三星、高通等)所垄断,而中游和下游的芯片制造业和封装测试环节相对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壁垒不太高,中国的劳动力成本都具有较大优势,导致芯片制造和晶圆代工产业近年来在国内崛起,不过,国内芯片依然处于发展初期。“总体来说,国内的芯片产业一方面是具备比较优势的中游制造环节已经有比较强的发展态势;另一方面是国内的芯片产业依然还是处于发展初期,关键领域芯片的自给率还是很低。而国内芯片产业的薄弱地位,导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利润分配中处于不利的位置。”朱斌认为,国内芯片产业拥有崛起的必然性,而从国内芯片产业的未来发展路径来看:未来国内厂商一是可以通过海外收购,提高核心技术;二是依靠国内的天时地利的条件对内加速整合,扩大产业链地位。在当前物联网技术不断落地,可穿戴设备、VR头盔/眼镜、无人机等智能硬件芯片的应用不断扩大的市场条件下,国内的芯片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从投资机会的角度,朱斌坚定看好国产芯片行业的崛起,并结合产业链的分析,建议重点关注细分领域行业格局较为明朗、受益逻辑确定性较高的子行业以及相关龙头上市公司:1、芯片设计环节:兆易创新、汇顶科技;2、芯片制造环节: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溅射靶材:江丰电子;晶圆切割龙头:大族激光。3、芯片封测环节、封测龙头:长电科技、华天科技、通富微电;封装材料:丹邦科技;检测设备:长川科技。杨欧雯指出,AI芯片行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期。由于A股市场没有像英伟达、Google这样的AI芯片企业,可以从AI芯片产业的下游精选个股。相关标的包括富瀚微(国内领先的视频监控芯片设计商,产品包括安防视频监控多媒体处理芯片和数字接口模块等)、中科曙光(国内HPC龙头,与寒武纪战略合作)、科大讯飞(智能语音领导者,技术全球领先)、东方网力(安防行业国内领先的视频监控管理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等公司。精选中科曙光(603019)芯片国产化持续催化中科曙光被认为充分受益于芯片国产化浪潮和公司全产业链布局,服务器、存储、软件等业务均将加速发展,“百城百行”计划,“数据中国”战略加速推进也将支撑公司业绩增长。申万宏源分析师刘洋表示,寒武纪产品发布会公布两款处理器CambriconMLU,AI算力持续突破。寒武纪的目标是云端芯片的商用,力争3年后,寒武纪在高性能智能芯片市场达到30%份额,全世界10亿台以上的终端应用寒武纪芯片。总体来看,中科曙光是X86芯片国产化、人工智能算力领军企业,公司处于芯片国产化、人工智能推进全行业浪潮之巅。通富微电(002156)全球十强半导体封测企业之一国金证券分析师骆思远表示,通富微电是全球前十大半导体封测企业之一,也是国内封测龙头企业之一。公司与AMD合资后获得了BUMPING、FCBGA、FCPGA、FCLGA、MCM等先进封装技术,以及大规模量产能力,使得公司在倒装芯片封测领域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今年6月,通富微电与厦门市海沧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通富作为华南地区率先引进的封测领域企业,拥有海沧区提供的产业链资源、市场引导、投资、基础设施配套、产业基金、银行贷款、人才引进等优待支持,将深度收益地区产业升级带来的市场机遇。华天科技(002185)受益行业景气度回升国金证券分析师张斌认为,华天科技有望深度收益行业景气度回升。目前全市场8英寸半导体设备处于缺货状态,晶圆加工及封测厂商订单应接不暇。从上游半导体加工厂商的营收数据来看,台积电三季度营收较二季度增长近16%,且四季度甚至可望刷新历史新高纪录,明年一季度淡季不淡的概率很高。8寸晶圆的封装难度不高,且应用领域较广,比如摄像头、指纹识别、无线充电、Type-C、、MCU、部分CPU、一般面板甚至全面屏的DriverIC等都可以满足,华天科技的封装技术在这些应用领域里极具优势,,从8寸晶圆市场的紧缺度来看,半导体市场的景气度有望维持到2018年一季度甚至更长,华天作为封装行业的龙头获益厂商,高增长趋势有望维持到明年。长电科技(600584)国内封测行业的龙头企业华金证券分析师蔡景彦表示,长电科技公司通过收购星科金朋掌握了全球领先的Fan-outeWLB和SiP封装技术,并导入国际大客户使得业务覆盖国际、国内全部高端客户。收购完成后市场占有率达10%,全球行业排名第三。公司未来战略继续把工作重点放在星科金朋的整合协同上,通过改善经营机制、交叉销售、导入新的高端客户,逐步优化客户结构,作为国内封测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国内半导体产业大幅度扩张的情况下,公司的竞争优势长期持续看好。三安光电(600703)布局集成电路材料领域财富证券分析师彭志明指出,三安光电布局化合物半导体、MicroLED等高增长领域,打开新成长空间。公司自2014年开始化合物半导体业务,2016年实现收入近1700万。其布局的砷化镓和氮化镓在通讯、物联网功率器件领域市场空间百亿级别,目前公司已经有超过47家客户送样品,产品应用包括2G、3G、4G手机应用的功率放大器、无线网用的功率放大器、基站应用、低噪声放大器、及其它无线通讯应用单元等,预计2018年化合物半导体业务将实现逐步投产进入业绩贡献期。此外,公司积极布局MicroLED、光通讯芯片和滤波器等业务,打开公司长期的成长空间。士兰微(600460)生产线保持较高生产负荷东北证券分析师王建伟表示,士兰微公司主要业务包括分立器件、集成电路和和发光二级光三项,今年上半年公司三大主要业务产线均实现了产能释放,大大改善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士兰集成公司芯片生产线保持了较高的生产负荷,总共产出芯片110.86万片;成都士兰公司模块车间的功率模块封装能力已提升至80万只/月,MEMS产品的封装能力已经提升至300万只/月。公司下半年将完成高压集成电路、超结MOSFET、IGBT等工艺平台的导入和量产爬坡。雅克科技(002409)转型半导体领域获收获国海证券分析师代鹏举指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成立以来投资于半导体领域超1000规模,近期出资5.5亿拟参与雅克科技公司定增,完成交易后将持有上市公司5.73%股权,而雅克科技从2016年以来积极布局转型半导体领域成为国内获得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投资的材料领域公司,未来发展值得关注。总体来看,公司深耕于阻燃剂材料研发、生产和应用,已经成为行业领军人,近期宣布整合半导体行业上游原料企业,旨在通过业内客户关系拓展半导体市场,提升进口替代率;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支持和“中国制造2025”政策推动下,下游客户需求增加带动公司业绩增长。晶盛机电(300316)受益半导体行业爆发中泰证券分析师王华君表示,晶盛机电是国内技术领先的晶体硅生长设备供应商,晶体生长设备产品主要服务于太阳能光伏产业,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等。近年来公司布局光伏和LED领域的智能化装备和新型蓝宝石行业。伴随着中国晶圆厂高峰到来,设备厂商有望受益:SE-MI预测年间,全球晶圆厂19座,大陆占10座。并预估年中国将有26座新晶圆厂投产,占全球新建晶圆厂的42%。总体来看,公司为国内晶体硅生长设备龙头,受益光伏行业复苏、半导体行业爆发。北方华创(002371)未来成长可期太平洋证券分析师刘翔认为,北方华创公司是半导体设备龙头,由七星电子整合北方微电子资产后设立,是国内产品体系最丰富、综合实力最强的半导体设备供应商,主要产品有等离子刻蚀设备、PVD、CVD、氧化扩散装备及清洗装备等,其中公司刻蚀机、PVD、立式氧化炉、清洗机等核心集成电路制造设备处于28nm技术阶段,16/14nmFinFET设备处于客户验证阶段。当前,公司领域包括半导体设备、真空设备、新能源锂电设备和电子元器件。受益于大陆晶圆厂建设潮,半导体设备业务迎来增长契机。公司作为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将受益于下游旺盛的设备需求和国产化率的逐步提升,开启新一轮高速成长。当前股价波动主要是受半导体行业整体市场情绪影响,公司基本面指标稳健,未来成长可期。长川科技(300604)设备国产替代空间大东吴证券分析师王莉指出,长川科技作为测试设备纯正标的,有望作为半导体新兵实现崛起。国内半导体产业处于加速发展阶段,晶圆厂建设大幅提速,封测国产化进程加快,资本开支规模放大,公司的设备国产替代空间大。同时,下游芯片应用市场新产品新应用推陈出新,封测技术与时俱进,产品保持现有技术优势和盈利水平,推出更具技术含量和性价比的测试机/分选机,实现更大规模的国产替代。公司未来将渗透更多的测试类相关产品,包括晶圆检测用探针台,封装用倒装机、预封装切割机等新设备,发展空间广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内存的战争》 精选十编译:刘小芹,张易来源:IEEE Spectrum转自:新智元(ID:AI_era)对大多数人来说,微芯片是一些长着小小的金属针,标着看似随机的字母或数字的字符串的黑盒子。但是对那些懂的人来说,有些芯片就像名人一样站在红毯上。有许多这样的集成电路直接或间接地为改变世界的产品赋能,从而得到荣耀,也有一些芯片对整个计算环境造成了长期的影响。也有一些,它们的雄心壮志失败后成为警世的故事。为了纪念这些伟大的芯片,并讲述它们背后的人和故事,IEEE Spectrum 制作了这个“芯片名人堂”(Chip Hall of Fame)。登堂的是7类共27枚影响了整个计算世界的芯片。这份名单中的第一类多数来自 IEEE Spectrum 2009年的一个专题“25 Microchips That Shook The World”,由 Brian Santo 撰写,现在它增加了自那之后的出现的一些重要的芯片。当然,这份名单肯定存在争议,比如读者可能会质疑为什么英特尔的8088微处理器入选,而不是4004(英特尔推出的第一款微处理器)或者8080(英特尔最著名的微处理器)?需要稍作说明的是,这份名单是作者、作者所信任的来源,以及 IEEE Spectrum 的多名编辑经过数周的争论之后得出的。它并不只关注那些获得巨大商业成功或取得了重大技术进步的芯片,它关注的是那些被证明十分独特,令人着迷,令人惊叹的微芯片。最重要的是,这份榜单搜集了深刻地影响了许多人的生活的芯片——它们是许多改变世界的电子设备的重要部分,象征着技术的发展趋势。类别:放大器音频(AmplifiersAudio)接口(Interfacing)逻辑(Logic)记忆存储(MemoryStorage)MEM传感器(MEMsSensors)处理器(Processors)无线(Wireless)仙童半导体μA741 运算放大器(1968)Fairchild Semiconductor μA741 Op-Amp该芯片成为了模拟放大器集成电路事实上的标准。该芯片目前仍在生产,在电子产品中随处可见。制造商:仙童半导体类别:放大器音频年代:1968运算放大器就像模拟设计界的切片面包。你可以用它们夹上任何东西,并且都能得到满意的结果。设计者使用它们来制作音频或视频的前置放大器,电压比较器,精密整流器,以及其他许多日常电子系统中重要的子系统。1963年,26岁的工程师 Robert Widlar 在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设计了第一个单块集成运算放大器电路,即 μA702。当时它的售价是300美元。Widlar 随后对设计进行了改进,设计出 μA709,并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据说,Widlar 因此要求加薪,但没有得到满足,于是离开了仙童半导体。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现在是德州仪器的一部分)如获至宝,迅速挖来了 Widlar。Widlar 后来帮助国家半导体建立了模拟IC设计部门。1967年,Widlar 为国家半导体公司研发出一个更好的运算放大器,即 LM101,其中一个版本(LM101A-N)现在仍在生产。虽然仙童半导体的领导们对 Widlar 突然发起的竞争感到焦头烂额,但在仙童的研发实验室,新加入的 David Fullagar 对 LM101 进行了仔细的检查,发现这款芯片的设计虽然非常巧妙,但还是存在一些缺陷。其中最大的缺陷是,由于半导体质量的变化,有些芯片在IC的输入级,即所谓的前段,对噪声过于敏感。Fullagar 于是开始了自己的设计。前端问题的解决方案非常简单,Fullagar 为芯片增加了一对额外的晶体管。额外的电路使得放大更加平滑。Fullagar 将他的设计交给仙童研发部门的老大,一位名叫戈登·摩尔(Gordon Moore)的人。摩尔将他的设计交给公司的商业部门。这枚新的芯片被命名为 μA741,后来成为运算放大器的标准。这个IC,以及后来仙童半导体的竞争对手所创造的各种翻版型号,已经卖出数百万个。当时初版的μA702价格是300美元,现在300美元大约可以买2000枚μA741芯片。Intersil ICL8038 波形发生器(1983)Intersil ICL8038 Waveform GeneratorIntersil的ICL8038波形发生器为消费电子产品带来了复杂的声音制造商: Intersil(英特矽尔)类别: 放大器音频年代: 大约 1983一个好的基本波形——随时间变化的电压——是构建更复杂行为的原材料。Intersil的ICL8038 集成电路的设计是为了方便地获得精确的波形,能够同时产生正弦波、矩形波和锯齿波等周期信号,只需要很少的外部元件。最初,ICL8038 被嘲笑性能有限,而且具有表现不稳定的倾向。确实,这个芯片有点不可靠。但共生是们很快学会了如何可靠地使用它,然后8038取得了重大的成功,最终销售了数百万个,并被用在无数应用程序中——包括“电话飞克”(phreaker)们在20世纪80年代使用的“蓝盒子”(blue boxes)。Intersil 公司在2002年停产了8083,但爱好者们至今仍在收集 ICL8038,用来自制函数发生器和模块化模拟合成器。微开半导体MAS3507 MP3解码器(1997)Micronas Semiconductor MAS3507 MP3 Decoder这个芯片开启了数字音乐革命制造商: 微开(Micronas)半导体类别: 放大器音频年代: 1997在 iPod 出现之前,是Diamond Rio PMP300。PMP300于1998年推出,几乎立刻就火了,不过这一热潮很快就消减了。不过,这个播放器有一件事很重要,就是它支持 MAS3507 MP3解码芯片——一个基于RISC的数字信号处理器,具有为音频压缩和解压缩优化的指令集。它的开发者是Micronas(现在是TDK-Micronas),它让Rio能够将十多首歌曲压缩到其闪存中。对于今天的标准来说可能有点可笑,但在当时相比便携式CD播放器已经足够有竞争力了。Rio以及它的后续产品为iPod铺平了道路,现在你已经能够在口袋里装上数千首歌曲。Micronas正如这个 Micronas 的设计文件所显示的,MAS3507是只为做好一件事设计的,即只能很好地解码 MPEG Audio Layer III(即MP3)数据。德州仪器TMC0281语音合成器(1978)Texas Instruments TMC0281 Speech Synthesizer这是世界上第一款语音合成芯片制造商: 德州仪器类别: 放大器音频年代: 1978如果没有TMC0281,E.T.可能永远没办法“打电话回家”。因为 TMC0281 是世界上第一款单芯片语音合成器,是德州仪器的Speak&Spell学习玩具的“心脏”(或者应该说是“嘴巴”)? 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1982年的《E.T.外星人》电影中,外星人E.T.黑进玩具中,搭建了一个星际通讯设备。(电影中,E.T.还使用了一个衣架,一个咖啡罐以及一把圆锯。)今天,我们已经越来越习惯与消费电子产品交谈;TMC0281 是无处不在的合成语音世界的第一步。外星人E.T.抱着一台Speak&Spell玩具TMC年发布,使用被称为线性预测编码(linear predictive coding,LPC)的技术产生语音,所产生的声音是一些嗡嗡声、嘶嘶声和爆裂声的组合。对于“产生语音”这件被认为是“不可能在集成电路中实现的”的事情,这是一个令人惊讶的解决方案。TMC0281的变体型号被用于雅达利的街机游戏和克莱斯勒的K型车。2001年,德州仪器将它的语音合成芯片生产线卖给Sensory公司,Sensory在2007年底停产这个芯片。不过,在eBay上花左右可以买到品相非常不错的 Speak&Spell 玩具。Tripath Technology 的 TA2020 音频放大器(1998)Tripath Technology TA2020 Audio Amplifier这是一个固态、大功率的放大器,为便宜的设备带来大音量。制造商: Tripath Technology类别: Amplifiers and Audio年代: 1998有些音响发烧友坚持认为真空管放大器能产生最好的声音,而且永远是这样。因此,当音频界出现一些声音,称一个完全依赖半导体的放大器发出的声音就像真空管放大器一样圆润而且充满活力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个放大器是由硅谷的一家公司Tripath Technology设计的D类放大器。D类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是不直接放大输入的模拟音频信号,而是先将模拟音频转换为可用于开启或关闭功率晶体管的数字脉冲串。所得到的信号被转换成具有较高振幅的模拟信号。Tripath的诀窍是使用一个50兆赫兹的采样系统来驱动放大器。该公司表示,TA2020的性能更好,而且成本远低于任何类似的固态放大器。为了在交易展览上展示这款芯片,他们特意播放了电影《泰坦尼克号》的那首著名主题曲。像大多数D类放大器一样,TA2020的能效非常高; 它不需要散热器,并且可以使用紧凑的封装。Tripath的低端,15瓦型号的TA2020售价为,用于内置扬声器和麦克风。索尼,夏普,东芝等的家庭影院,高端音响系统以及电视机都采用其他型号——最强大的拥有1000W的输出。后来,其他大型半导体公司迎头赶上,创造出类似的芯片,Tripath 渐渐被人遗忘。现在Sure Electronics和Audiophonics等公司仍提供基于TA2020及其姐妹芯片的音频放大器套件和产品。Amati通信公司的Overture ADSL芯片组(1994)Amati Communications Overture ADSL Chip Set这款通信芯片开启了宽带上网时代制造商: Amati Communications类别: Interfacing年代: 1994还记得ADL(数字用户线路)出现时,你将可怜的每秒56.6k的调制调解器扔进垃圾桶的场景吗?好吧,几年之后,随着专用的基于光纤的宽带网络的出现,你又将ADL调制调解器扔进了垃圾桶。但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DSL是高速互联网所能做的第一个尝试,尤其是作为音乐和电影的分发系统。这是一个伟大的过渡技术:只要用户距离交换机不是很远,DSL都能将现有的常规音频电话线转变为高速数字连接。这个宽带革命的中心是从斯坦福大学出来的创业公司 Amati Communications。20世纪90年代,该公司提出一种称为离散多音(DMT)的DSL调制方法。该方法基本上是使一条电话线看起来像数百个子信道,并使用反向罗宾汉策略改进传输的方式。John M. Cioffi 是 Amati的共同创始人,现在是斯坦福大学工程教授,他说:“比特被从最贫乏的信道抢走,然后被给到最富有的信道。” DMT打败了它的竞争对手,包括AT&T等巨头,成为DSL的全球标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Amati的DSL芯片组(一个模拟,两个数字)售出了少量,但到2000年,每年的销量已经达到数百万组。在二十一世纪初,年销售量突破了1亿组。德州仪器在1997年收购了Amati。西部数据的 WD1402A UART(1971)Western Digital WD1402A UART制造商: 西部数据类别: Interfacing年代: 1971戈登·贝尔(Gordon Bell)以在20世纪60年代在迪吉多公司(DEC)推出PDP系列小型计算机而闻名。这迎来了网络和交互式计算机的时代,在20世纪70年代随着个人电脑的出现而达到全盛。虽然小型计算机现在已经进入历史教科书,但贝尔还发明了一些虽然相对不那么知名但绝非不重要的技术,而且这些技术现在仍在世界各地被采用: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简称UART。UART用于让两个数字设备通过串行接口一次发送一个比特进行通信,而不会使设备的主处理器与细节干扰。今天,我们可以使用更复杂的串行设置,例如无处不在的USB标准。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诸如将调制调解器连接到PC之类的使用中,UART都是统治性的方式。即便现在,简单的UART仍然有它的地位,尤其是作为与很多现代网络设备连接的终极方式。UART的发明是由于贝尔自己需要将一个电传打印机(Teletype)连接到一个PDP-1,需要将并行信号转换为串行信号。贝尔于是设计了一个使用大约50个独立部件的电路。这个想法被证明是受欢迎的。当时西部数据公司(Western Digital)是一家制造计算机芯片的小公司,它设计了单芯片版的UART。西部数据的创始人 Al Phillips 仍记得当时公司的工程副总裁向他展示准备制作的 Rubylith 的设计图时的场景。他说:“我看了一会儿,发现一个断开的电路,副总裁都快抓狂了。”西部数据在1971年左右发布WD1402A,其他版本也在随后陆续发布。IBM深蓝2国际象棋芯片(1997)IBM Deep Blue 2 Chess Chip深蓝的逻辑芯片为AI对人类的第一次重大胜利赋能制造商: IBM类别:逻辑(Logic)年代: 19971997年,当IBM的国际象棋计算机“深蓝”(Deep Blue)击败世界冠军 Garry Kasparov 时,人类终于在计算机面前败下阵来。深蓝的每个芯片包含150万个晶体管,这些晶体管集成在专门的块中,例如一个走子生成器(move-generator)的逻辑阵列,以及一些RAM和ROM。这些芯片一起的运算速度是每秒2亿步棋。深蓝的策划者许峰雄(Feng-hsiung Hsu),现在是微软亚洲研究院高级研究院,他回忆说,这些走子“给对手施加了非常大的心理压力”。自深蓝胜利以来,人工智能在越来越多原本是人类智能占上风的游戏上击败了人类,例如谷歌的AlphaGo分别在2016年和2017年击败了围棋世界冠军李世乭和柯洁。Signetics NE555(1971)Signetics NE555制造商:西格尼蒂克(Signetics)类别:逻辑年代:1971那是在1970年的夏天。芯片设计师Hans Camenzind当时是硅谷半导体公司西格尼蒂克(Signetics)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拜托啦学妹搞笑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