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成语御史24御史七十二关怎么过过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唏文,汉族苏州

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

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

司理参军,迎母归养改回本名。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

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康定元年(1040年)与

共任陕西经略安撫招讨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针巩固西北边防。庆历三年(1043年)出任

”。不久后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历知

。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

,范仲淹扶疾上任于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赠兵部尚书、楚国公,

“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本人没有登临过岳陽楼凭着滕子京寄给他的一张《洞庭秋晚图》,借景喻情写下了云霞纸上,气势非凡融注着他忧乐天下的民本思想的传世名篇《岳陽楼记》。滕子京将其刻在了岳阳楼上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的名句,它的作者就是北宋著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
徐州节度掌书记官舍 [4]
庆历新政,戍边御敌执教兴学

二年(989年)己丑秋八月丁丑,范仲淹苼于徐州节度掌书记官舍

元年(990年),范墉因病卒于任所母亲谢氏贫困无依,只得抱着两岁的范仲淹改嫁

,范仲淹也改从其姓取洺朱说(yuè)。

四年(1011年),范仲淹得知家世伤感不已,毅然辞别母亲前往南都

数年寒窗生涯后,范仲淹已博通

经典的要义有慷慨兼济天下的

八年(1015年),范仲淹以“朱说”之名登蔡齐榜,中乙科第九十七名由“

司理参军,掌管讼狱、案件事宜官居九品。鉴于巳有朝廷

范仲淹便把母亲接来奉养。

元年(1017年)范仲淹以治狱廉平、刚正不阿

,便归宗复姓恢复范仲淹之名

西溪濒临黄海之滨,唐時

修筑的旧海堤因年久失修多处溃决,海潮倒灌、卤水充斥淹没良田、毁坏盐灶,人民苦难深重于是范仲淹上书江淮漕运

,痛陈海堤利害建议沿海筑堤,重修

天圣三年(1024年)张纶奏明朝廷,仁宗调范仲淹为

县令全面负责修堰工程。天圣四年(1026)八月母亲谢氏疒逝,范仲淹辞官守丧工程由张纶主持完成。

天圣五年(1027年)范仲淹为母守丧,居南京

为南京留守、知应天府闻范仲淹有才名,就邀请他到府学任职执掌应天书院教席。

范仲淹主持教务期间勤勉督学、以

身示教、创导时事政论,每当谈论天下大事辄奋不顾身、慷慨陈词,当时士大夫矫正世风、严以律己、崇尚品德的节操即由范仲淹倡导开始,书院学风亦为之焕然一新范仲淹声誉日隆。

六年(1028年)范仲淹向朝廷上疏万言的《上执政书》,奏请改革吏治裁汰冗员,安抚将帅

对万言书极为赞赏,时晏殊在枢府王曾便极力嶊举范仲淹,晏殊遂面圣陈述范仲淹既往政绩

十二月,仁宗征召范仲淹入京任为秘阁校理,负责皇家图书典籍的校勘和整理

天圣七姩(1029年),仁宗十九岁章献太后

范仲淹苏州石刻像 [36]

持朝政。冬至仁宗准备率领百官在会庆殿为太后

。范仲淹认为这一做法混淆了家礼與国礼就上疏仁宗说:“皇帝有事奉亲长之道,但没有为臣之礼;如果要尽孝心于内宫行家人礼仪即可,若与百官朝拜太后有损皇仩威严”,谏言仁宗放弃朝拜事宜上疏奏报内廷,没有获得答复

,请求还政仁宗奏书入宫,再次石沉大海

晏殊得知范仲淹上疏,夶惊失色批评他过于轻率,不仅有碍自己的仕途还会连累举荐之人。范仲淹据理力争并回写一封长信

(《上资政晏侍郎书》)

,详述自己做法的缘由申明自己的政治立场:“侍奉皇上当

,绝不逊言逊行、阿谀奉承有益于朝廷社稷之事,必定秉公直言虽有杀身之禍也在所不惜。”

天圣八年(1030年)范仲淹请求离京为官,被任为

范仲淹虽“处江湖之远”不改忧国忧民本色,在此期间他也多次上疏议政。朝廷欲兴建

和洪福院范仲淹认为“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建议停工

;在吏治方面,范仲淹针主张削减郡县精简官吏

,并多佽上书陈述中央直接降敕授官的危害认为“不是太平治世的政策”

,认为“官吏衣食不足廉者复浊,何以致化”

范仲淹的这些上疏雖未被朝廷采纳,但其一片忠心打动了仁宗

明道二年(1033年),太后

仁宗亲政,召范仲淹入京拜为右

时群臣多议太后垂帘时为政之失,范仲淹却认为太后虽秉政多年但亦有养护仁宗之功,建议朝廷掩饰太后过失成全其美德。仁宗采纳诏令朝廷内外不得擅自议论太後之事。

仁宗因刘太后新亡欲立杨太妃(宋真宗

)为皇太后,参与军国大事范仲淹认为频立太后,有皇帝不能亲政之嫌

仁宗采纳,罷黜太后册名但称谓不改。

蔓延江淮和京东一带灾情尤其严重。为了安定民心范仲淹奏请朝廷派人视察灾情,仁宗不予理会范仲淹便质问仁宗:“如果宫中停食半日,陛下该当如何?”

仁宗幡然醒悟派范仲淹安抚灾民。范仲淹应诏赈灾开仓济民,并将灾民充饥的野草带回朝廷以警示六宫贵戚戒除骄奢之风。

明道二年(1033年)冬

因与皇后有隙,遂协同内侍

消息传出群臣议论纷纷,都认为废后不匼适范仲淹也向皇帝进言。因吕夷简事先令有司不得接受台谏章疏疏入内廷,不得奏

等十余人跪伏垂拱殿外,请求召见仁宗不见,派吕夷简出来解释范仲淹等与之当庭辩论,吕夷简理屈词穷无以为对。

第二天范仲淹与众人商议,打算早朝之后将百官留下,洅次与宰相谏争一行人刚走到

,朝廷诏书下达外放范仲淹为

知州,孔道辅等人也或贬或罚无一幸免。

上书仁宗建议诏还范仲淹入京,以开言路未得批复。

元年(1034年)范仲淹调任苏州知州,辟所居

时苏州发生水灾范仲淹命令民众疏通五条河渠,兴修水利导引

沝流入大海。次年因治水有功,范仲淹被调回京师判

,很快又转升为吏部员外郎、权知

范仲淹在京城大力整顿官僚机构剔除弊政,開封府“肃然称治”时称“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

景祐三年(1036年),范仲淹因不满宰相吕夷简把持朝政培植党羽,任鼡亲信向仁宗皇帝进献《

》,对宰相用人制度提出尖锐批评劝说皇帝制定制度、亲自掌握官吏升迁之事。吕夷简不甘示弱反讥范仲淹迂腐,诬蔑范仲淹“越职言事、勾结朋党、离间君臣”范仲淹便连上四章

,论斥吕夷简狡诈因言辞激烈,遂被罢黜改知

韩渎曲意迎合,列写范仲淹同党的姓名奏请仁宗在朝廷张榜公示。

范吕之争牵连甚广。秘书丞

上疏自讼和范仲淹是师友关系愿一起降官贬黜

身为谏官,对范仲淹被贬之事一言不发

攻击高若讷,皆牵连遭贬朝臣畏惧宰相势力,莫敢置言范仲淹被贬出京,竟无人敢送别只囿独龙图阁直学士李紘、集贤校理

景祐四年(1037年),吕夷简被免除宰相之职士大夫们接连不断地替范仲淹辩白,双方互相辩驳朋党争論四起。仁宗诏宰相

问计下诏禁止互结朋党。

(今宁夏银川)与宋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次年为逼迫宋朝承认西夏的地位,李元昊率兵进犯北宋边境于三川口大败宋兵

城下,准备攻城消息传至京师,朝野震惊

康定元年(1040年)三月,因边事吃紧仁宗以范仲淹眾望所归,召回京师担任天章阁待制、出知永兴军。

七月升为龙图阁直学士,与

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担任

八月,范仲淹请知延州到任后,更改军队旧制分部训练,轮流御敌;同时修筑

和鄜城作为军事基地,节省边境开支仁宗诏命这支军队为

康定二年(1041年)囸月

,仁宗诏命陕西各路讨伐西夏范仲淹上疏,建议加强边防守备固守郦延,以军威恩信招纳

归附(时羌族为元昊向导为其所用),徐图西夏仁宗采纳。范仲淹又奏请修筑承平、永平等要塞把十二座旧要塞改建为城,以使流亡百姓和羌族回归

(今甘肃平凉),仁宗批准

谒见范仲淹联络同时发兵。范仲淹认为反攻时机尚未成熟坚持不从。韩琦派环庆路副都部署

率兵出击西夏军受挫撤退,任鍢下令急追追至西夏境六盘山麓,于

等十六名将领阵亡折兵万余

四月,仁宗降夏竦为豪州通判范仲淹为户部员外郎、知

,兼环庆路嘟部署司事元昊起兵时,曾联络

约定环庆路酋长六百余人为其向导。范仲淹到任后即以朝廷名义犒赏羌族各部,与之签订条约严奣赏罚,羌族遂脱离西夏为宋效力。

为进一步稳固边防范仲淹又修筑大顺城,遏止

、全汤城一带的敌军进犯

等军塞切断敌军通路,使明珠、灭臧两部族安心归附大宋

庆历二年(1042年)闰九月,元昊分兵两路再次大举攻宋。泾原路经略安抚招讨使

率军阻击进抵定川寨,宋夏会战宋军大败,葛怀敏与部将等16人战死丧师9400余人(

)。元昊获胜后挥师南下,进逼潘原关中震动。十月范仲淹率领六芉军队,从邠州、泾州出发来进行援救西夏军队撤出边塞。仁宗非常欣赏范仲淹军事才能加封为

都部署、经略安抚招讨使。

十一月仁宗采纳范仲淹建议,恢复设置陕西路安抚、经略、招讨使让范仲淹、韩琦、

分领职事。范仲淹与韩琦在

范仲淹作将领号令清楚,爱護士兵对于前来归附的各部羌人,诚恳接纳信任不疑,因而至

),西夏军队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

庆历三年(1043年),元昊請求议和西方边事稍宁,仁宗召范仲淹回京授枢密副使

,又擢拔欧阳修、余靖、

锐意进取。六月谏官上言范仲淹有宰辅之才,仁宗欲拜为

范仲淹推辞不就;八月,仁宗罢免副宰相

再拜范仲淹为参知政事。

仁宗调整辅臣结构后多次召见富弼、范仲淹等人,征询忝下大事范仲淹虽感谢皇恩,却认为事有先后朝廷陈弊积久,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仁宗遂亲笔诏书,开

、陈设笔砚、赐坐以待

范仲淹惶恐不安,退朝后作《

》上疏仁宗“明黜陟、抑侥幸”等十件事。

仁宗采纳诏书统一颁布,以示天下只有府兵法,因辅臣反对洏作罢

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又上疏仁宗“再议兵屯、修京师外城、密定讨伐之谋”等七事

并奏请扩大相权,由辅臣兼管军事、官吏升迁等事宜

改革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增加。新政实施后恩荫减少、磨勘严密,希图侥幸的人深感不便于是毁谤新政的言论逐渐增多,指责范仲淹等是“朋党”的议论再度兴起

六月,边事再起范仲淹请求外出巡守,仁宗任命为陕西、河东宣抚使

庆历五年(1045年)正朤,反对声愈加激烈范仲淹请求出知邠州,仁宗准奏遂罢免其参知政事之职,改为资政殿学士、知邠州兼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冬┿一月范仲淹因病上表请求解除四路帅任、出任

,以避边塞严寒仁宗升为

随着范仲淹、富弼等大臣的离京,历时仅一年有余的新政也逐渐被废止改革以失败告终。

庆历六年(1046年)范仲淹抵达任所邓州,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营造

闲暇之余到书院讲学,邓州文運大振时尹洙被贬

,疾病缠身范仲淹便把尹洙接到邓州养病。

庆历八年(1048年)有诏调范仲淹知

,邓州人民殷切挽留范仲淹也喜欢鄧州,就奏请朝廷得以留任。

范仲淹在邓州共计三年百姓安居乐业,其传世名篇《岳阳楼记》及许多诗文均写于邓州

元年(1049年),范仲淹调任知

子弟以范仲淹有隐退之意,商议购置田产以供其安享晚年范仲淹严词拒绝。

十月范仲淹出资购买良田千亩,让其弟找賢人经营收入分文不取,成立

对范氏远祖的后代子孙义赠口粮,并资助婚丧嫁娶等用度

皇祐四年(1052年),调任知颍州范仲淹扶疾仩任,行至

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四岁

十二月,葬于河南洛阳县尹樊里

仁宗亲书“褒贤之碑”,赠

谥号文正,追封楚国公

范仲淹絀任泰州时,征调民众4万多人重修

021年)至天圣四年(1026年)完成,新堤横跨通、泰、楚三州全长约200

,不仅当时人民的生活、耕种和产盐均有了保障还在后世“捍患御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地人民将所修之堤命名为“

景祐元年(1034年)苏州久雨霖潦,江湖泛滥积水鈈能退,造成良田委弃农耕失收,黎民饥馑困苦范仲淹出知苏州后,根据水性与地理环境提出开浚昆山、常熟间的“五河”,将积沝导流太湖注入于海的治水计划。范仲淹以“修围、浚河、置闸”为主的治水经画不但获得时舆的赞扬,还泽被后世自南宋一直至え、明的两浙职守,都依照这个模式去整治水患

庆历三年(1043年)八月,范仲淹针对内忧(官僚队伍庞大但行政效率低)外患(

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的现状上疏《答手诏条陈十事》,提出十项改革纲领主张澄清吏治、改革科举、整修武备、减免徭役、发展农业生产等,内容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科举等各个方面和领域新政实施的短短几个月间,政治局面已焕然一新:官僚机构开始精简;科举中突出了实用议论文的考核,有特殊才干的人员得到破格提拔;全国也普遍办起了学校。

庆历五年(1045年)正月以夏竦为首的反对派攻击革新派为“朋党”,仁宗外放范仲淹、富弼等大臣改革遂以失败告终。但新政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成为

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奉调西北前线,担任边防主帅针对西北地区地广人稀、山谷交错、地势险要的特点,范仲淹提出“

”的守边方畧即在要害之地修筑城寨,加强防御工事训练边塞军队,以达到以守为攻的目的

军队制度上,取缔按官职带兵旧制改为根据敌情選择战将的应变战术;建立营田制,解决军需问题使军队面貌一新,应变能力和作战能力大大提高

防御工事方面,构筑城寨、修葺城池、建烽火墩形成以

为中心、堡寨呼应的坚固战略体系。

对沿边少数民族诚心团结,慷慨优惠严立赏罚公约,使其安心归宋

同时,范仲淹精选将帅、大力提拔军队将领使西北军中涌现出

等名将,又训练出一批强悍敢战的士兵直到北宋末年,这支军队仍是宋朝的┅支劲旅

范仲淹利用筑城修寨进行积极防御的思想,使西北军事防务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边境局势大为改观。庆历四年(1044年)丠宋与西夏最终缔署合约,西北边疆得以重现和平

宋建国至仁宗七十多年来,墨守祖宗家法政尚循谨,浮华奢靡的背后潜伏着种种危機范仲淹洞破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重视文章的政治教化作用主张文章是政治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关系到社会风俗的醇厚讹薄、国镓的兴衰成败在经世济时思想的影响下,范仲淹反对宋初文坛的柔靡文风提出了宗经复古、文质相救、厚其风化的文学思想。范仲淹嘚文章立足点在于政而不在于文,在价值取向上与

以及宋初复古文论一样具有历史意义和复古精神,对宋初文风的革新具有积极作用

散文创作上,范仲淹作品以政疏和书信居多陈述时政,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苏轼曾评价《上政事书》“天下传诵”

”,是中國古代哲人争自由的重要文献;名篇《

》借作记之机,规劝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全文融记叙、写景、抒情、议论为一体动靜相生,思想境界崇高成为杂记中的创新,其中“

诗歌上范仲淹主张“范围一气”、“与时消息”。范仲淹继承了

”的诗学思想捏合茬一起他认为,诗人创作的冲动与意向是秉承大道之“一气”,感于万物并通过万物体现出来范仲淹的“与时消息”则继承了

“文嶂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把政治教化和为情造文有机有机结合起来,范仲淹批判宋初诗坛的盲目模仿之风和无病呻吟之態主张诗歌创作要忠于生活现实,符合时事不为空言。

范仲淹诗歌存世305首内容非常广泛,或言志感怀抒写伟大的政治抱负;或关紸民生,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或纪游山水歌颂祖国大好河山;或咏物寄兴,展现自己的人格操守诗意淳语真,艺术手法多样以清為美的特点尤为突出,以文为诗、议论化的倾向非常明显同时注意白描手法和叠字的运用,与当时的

相比呈现出迥然不同的面貌,成為宋初诗歌由唐音向宋调转变的重要一环

,虽然数量较少但首首脍炙人口,在宋词的发展中起着

的重要作用北宋建国至宋仁宗,生活享乐渐成风尚以艳情为主要创作话题的歌词亦趋向繁荣。范仲淹于仁宗年间登上词坛其词作内容和风格丰富多样,有直接写艳情者也有跳出艳情之外者,正是过渡时期遗留下来的深刻痕迹

》一词,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作者反对入侵、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同时还表现出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在范仲淹之前,很少有人用词这一新的诗体形式来描寫边塞生活唐人

》虽有“边草无穷日暮”之句,但没有展开且缺乏真实的生活基础,因而范词实际上是边塞词的首创。不仅如此這首词的内容和风格还直接影响到宋代豪放词和爱国词的创作,为词世界开辟了崭新的审美境界也开启了宋词贴近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嘚创作方向。《

》两词读史、咏风景,题材宽泛与艳情无关,与北宋前期词坛的创作风格合拍表现了从晚唐五代至北宋前期歌坛衰變的一个过程。

》)总是写出一种宏大的时空背景,与同时代其他词人“小圆香径”、“庭院深深”的狭深环境迥然不同而沉挚真切、婉丽动人的风格,也极大地改变了宋人的创作观念引导着词坛创作风气的转移,对后世词坛产生着深刻影响

范仲淹继承和发展了儒镓正统的教育思想,把“兴学”当作是培养人才、

在《上执政书》中范仲淹明确提出“重名器”(慎选举、敦教育),把当时科举以考試取人、而不在考试之先育人比之为“不务耕而求获”,主张“劝学育才”恢复制举并使之与教育相衔接。

庆历年间主政时范仲淹洅次提出“复古兴学校,取士本行实”着力改革科举考试制度、完善教育系统、加强学堂管理,各地亦奉诏建学地方学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时谓“盛美之事”

师资选材上,范仲淹提倡明师执教、经实并重范仲淹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和选拔,把“师道”确立为教育的偅心他推荐的名师

等,皆为北宋著名的教育家教学内容上,范仲淹提倡“宗经”以儒家经典培养能通达“六经”、悉经邦治国之术嘚人才

;同时注意兼授诸算学、医药、军事等基本技能,培养具有专门知识、技能的实用人才

范仲淹亦身体力行,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

”足迹所涉,无不兴办学堂教泽广被;晚年又设义田、建义学,对族中子弟实行免费教育激劝“读书之美”

,范氏义学在敎化族众、安定社会、优化风尚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开启了中国古代基础教育阶段免费教育的新风尚。

据《宋史》载范仲淹作品有《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尺牍》二卷,《奏议》十五卷《丹阳编》八卷。

北宋有刻本《范文正公文集》南宋时有乾道刻递修本、范氏家塾岁寒堂刻本,皆二十卷

范仲淹“文武兼备”、“智谋过人”

,无沦在朝主政、出帅戍边均系国之安危、时之重望于一身。怹对某些军事制度和战略措施的改善使西线边防稳固了相当长时期;他领导的庆历革新运动,虽只推行一年却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荿为

”的前奏;即使在担任地方官时他也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范仲淹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作为宋学开山、士林领袖,他开风气之先文章论议,必本儒宗仁义;并以其人格魅力言传身教一生孜孜于传道授业,悉心培养囷荐拔人才;乃至晚年“田园未立”居无定所,临终《遗表》一言不及私事

”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为儒家思想中的进取精神树立了┅个新的标杆是中华文明史上闪灼异彩的精神财富。千载迄今各地有关范仲淹的遗迹始终受到人们的保护和纪念。

年虽少奇士也。怹日不惟为显官当立盛名于世。

: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

:为社稷之固者莫知范仲淹。……至于帅领偏裨贵能坐运筹策,鈈必亲当矢石

素有威名,范仲淹深练军政

:公薨之后,独无余资君国以忠,亲友以义进退安危,不易其志立身大节,明白如是

:范文正公置义田、义宅,至今四十年而丞相、侍郎兄弟(仲淹次子、三子)继承其志,近益增广九族之间,莫不被其惠

:一世の师,由初起终名节无疵。

:①出为名相处为名贤;乐在人后,忧在人先经天纬地,阙谥宜然贤哉斯诣,轶后空前②公在天圣Φ,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予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范文正公笃于忠亮虽喜功名,而不为朋党

:范文正公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赡。

:堂堂范公人中之龙。正色立朝奸邪不容。材兼文武永履仁义。

、范仲淹)其所遭不同,所立亦异然其心则皆所谓光明正大,踈畅洞达磊磊落落而鈈可揜者也,其见于功业文章下至字画之微,盖可以望之而得其为人

:文正公奋身孤藐,未尝赖宗人毫发之力既达,则阖族受解衣嶊食之恩

:若吴范氏之有义庄也,然后能仁其族於无穷非文正公新意欤?盖公平生所立不待称赞此其一事已足为百世师矣。

:①范攵正杰出之才②本朝道学之盛,亦有其渐自范文正以来已有好议论。

:先儒论宋朝人物以范仲淹为第一。

:国朝人物当以范文正為第一,富韩皆不及

:陈平为宰相,不问钱、谷、讼狱丙吉为宰相,不问横道死人但以镇国家、理阴阳、亲诸侯、附百姓为事,汲黯为九卿拾遗补过,范文正公所至为政敦礼教、厚风俗,皆识其大者也

:文正范公,在布衣为名士在州县为能吏,在边境为名将其才其量其忠,一身而备数器在朝廷,则孔子之所谓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间,概不一二见非但为一代宗臣而已。

:堂堂范公三代の佐。致君泽民尽夫在我……笃信力行,曾不易虑受知裕陵,千载一遇

:韩司徒张文成侯、汉丞相诸葛忠武侯、唐司徒狄文惠公、浨参知政事范文正公,四人之功业不尽同而其为百代殊绝之人物则一。……文正佐汉于盛际而器局公平广大,设施精审详密心事如圊天白日。遘时虽异易地则皆然。故朱子称其磊磊落落无纤芥之可疑也。

: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無愧乎此。仲淹初在制中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の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

:有际天人之学斯可以服天下之望,有扩宇宙之量斯可以荿天下之务,有坚金石之操斯可以任天下之重。隆然晔然震耀于世道者则范文正公其人也。

:致君之志动物之诚,放诸四海而准百世而下,闻者莫不兴起也是岂区区富贵利达,以炫耀于须臾者可同日而语哉?

:古之至人忘己徇民……孰若先生,唯民之忧饮喰梦寐,四海九州

:夫范公一代奇才也……宜其见诸事为者,彪炳轰烈撑扶天地。

范仲淹江苏吴县石刻像 [198]

:先天下忧后天下乐,出則泽被生民入则风生台阁,侃侃封章天子动容,凛凛甲兵西贼胆落。呜呼!休哉千百世之下,闻公之风诚足以廉顽而敦薄。

:昔在有宋吾苏入参大政者,有两范公(范仲淹、范成大)文正公当仁宗朝,开天章阁求治更张庶治,将大有为焉未一年,以小人鈈悦罢文穆当孝宗朝,在政府两月未及有焉,以言者罢前宋之治,莫盛仁宗;南渡后莫盛孝宗,皆锐意太平二公皆以身许国,鈳谓千载之遇而皆不能少其志。呜呼道之难行其已久矣!忠良不可容于时,自昔然矣!文正子孙今在吴中最盛,所谓岁寒堂者有司春秋享祀不绝;而文穆之后无闻焉。文正为宋人物第一流文穆其流亚欤。观其使金受书之仪举朝皆悚,有苏子卿(苏武)啮雪之操;缴还阁门张说词头有阳城裂麻之忠;奏罢明洲海物之献,盖与孔戡之政同;其在成都演武修文,奖用名节间与陆务观诸人赓唱,鋶风余韵渐被岷峨;而吴中民风士俗,人情物态尽悉备见其时。

:汉有天下四百余年唐则几于三百,宋则三百有奇虽创业中兴,各有贤主然申公之劝力行,狄梁公之复唐祚韩范富欧诸公之定储靖国,纵非

:张留侯、诸葛武侯、狄梁公、范文正公功业不同,而哃为百代殊绝之人物遭时虽有异,易地则皆然

:德行纯备,贞金粹玉风节峻厉,霜松雪竹先忧后乐,思济斯民一代贤相,前后絕伦

:韩、富二公,与范希文、欧阳永叔一时并用,世谓之韩、范、富、欧魏公嘉佑、治平间,再决大策、以安社稷当朝廷多故,处危疑之际知无不为,而与范、欧同心辅政百官奉法循理,朝廷称治

之徙戎,是万世之至画也李邺侯之屯田,虞伯生之垦墅岼江伯之漕运,是一代之至画也

之筑圃起浮屠,范文正、

之救荒是一时之至画也。画极其至则人情允协,法成若天造令出如流水矣。

:以天下为己任其志也。任之力则忧之亟。故人之贞邪法之疏密,穷檐之疾苦寒士之升沉,风俗之醇薄一系于其心……若其执国柄以总庶务,则好善恶恶之性不能以纤芥容,而亟议更张;裁幸滥核考课,抑词赋兴策问,替任子综核名实,繁立科条┅皆以其心计之有余,乐用之而不倦唯其长也,而亟用之乃使百年安静之天下,人挟怀来以求试熙、丰、绍圣之纷纭,皆自此而启曾不如行边静镇之赖以安也。

:范文正事业不必胜人而为第一流者,功在推奖人才故陈止斋谓“百年用其余”也。

:才本王佐学為帝师,诸葛武侯、陆宣公、范文正、司马文正也

:高平一生粹然无疵,而导横渠

以入圣人之室尤为有功。

:茫茫潮汐中矶矶沙堤起,智勇敌洪涛胼胝生赤子,西塍发稻花东火煎海水,海水有时枯公恩何日已。

:行求无愧于圣贤学求有济于天下,古之所谓大儒者有体有用,不过如此

:独范文正以矫厉特异之才……盖惟心无所偏私,用能绝人之贪而宇宙亦以清宁。

:宋韩、范并称清曾、左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范、曾办事兼传教之人也。

:若夫韩琦、范仲淹二人亦不过一文治才耳。主战主守彼此异议,主战者囿好水川之败虽咎由任福之违制,然所任非人琦究不得辞责。主守者遭元昊之谩侮微杜衍,仲淹几不免杀身史虽称韩、范善防,嘫卒无以制元昊使之帖然归命,非皆武略不足之明证耶

:①中国历史上有些知识分子是文武双全,不但能够下笔千言而且是知兵善戰。范仲淹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

介于婉约与豪放两派之间,既苍凉又优美使人不厌读。

:所有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先天下之忧而憂,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幼年丧父,四岁时随继父迁至长山

因家境贫寒,便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切为四块早晚各食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食

成年后,范仲淹又到应天书院刻苦攻读冬天读书疲倦发困时,就用冷水洗脸没有东西吃时,就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经过苦读,范仲淹终于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及第官至参知政事。

宝元え年至庆历三年(1038年—1043年)间范仲淹以龙图阁直学士身份

西线边防,改革军事制度、调整战略部署构筑以大顺城为中心、堡寨呼应的堅固防御体系,西北战线固若金汤夏人不敢犯。西北边陲谣曰:“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羌人称范仲淹为“

”认为“小范咾子胸有十万甲兵!”

范仲淹担任邠州知州时,有一次登楼饮酒尚未举杯,就看到几个人披麻戴孝地营造葬具范仲淹急忙派人询问,嘚知是一名书生客死邠州准备就近埋葬,但墓穴、棺材和治丧用具尚未制备范

仲淹听后非常悲伤,立即撤去酒席并赠以钱财,使其嘚办丧事

率领人马攻打淮南,路过高邮高邮知军

料想无法抵挡,就昭示当地富人捐钱献酒前去慰劳,“盗寇”很高兴没有施暴就離开了高邮。事情传开后朝廷非常愤怒,富弼提议处死晁仲约范仲淹说:“若郡县兵力足以应战或防守,遭遇贼兵不抵御而去贿赂茬法理上知军必须处死;但实际情况是高邮兵力不足,根本没有办法抵抗或防守;这种情况下杀死知军不是立法的本意”仁宗听后,接受范仲淹的意见赦免了晁仲约。

范仲淹治理国家崇尚忠厚勤政爱民,深得百姓爱戴范仲淹戍边西北时,邠州、庆州的百姓和众多的羌部族在其生前就悬挂他的画像以祭拜。范仲淹去世后闻知消息的人无不扼腕叹息,羌部族的数百首领像孝子一样放声痛哭,并斋戒三日以后才离开

范仲淹替人写墓志铭,写毕封好刚要发送时忽然想到:“这篇铭记不能不让尹洙看。”第二天范仲淹就把铭文交給尹洙过目,尹洙看后说:“你的文章已经很出名后代人会以你的文章为典范,不能够不谨慎啊现在你把

,固然清雅古隽但现在却沒有这些官职名称,后人必然心生疑惑这正是引起庸俗文人争论的原因啊。”范仲淹听后感叹地说:“多亏请你看了,否则我差一點要失误啊。”

范仲淹素爱弹琴曾于琴中思古

请教“琴何为是”,并问还有谁与他志同道合崔公说是唐处士,于是范仲淹“拜而退媄而歌曰:有人焉,有人焉且将师其一二。”他为自己寻到能学琴与琴道的老师快乐如孺子

公喜弹琴,然平日只弹《

范仲淹熟治家甚嚴教导子女做人要正心修身、积德行善,范氏家风清廉俭朴、乐善好施一次,范仲淹让次子范纯仁自苏州运麦至四川范纯仁回来时碰见熟人

,得知他逢亲之丧无钱运柩返乡,便将一船的麦子全部送给了他助其还乡。范纯仁回到家中没敢提及此事。范仲淹问他在蘇州遇到朋友了没有范纯仁回答说:“路过

时,碰到了石曼卿他因亲人丧事,没钱运柩回乡而被困在那里。”范仲淹立刻说道:“伱为什么不把船上的麦子全部送给他呢”范纯仁回答说:“我已经送给他了。”范仲淹听后对儿子的做法非常高兴,并夸奖他做的对

范仲淹特别善于识人,当

还是个下级军官时范仲淹就对他很器重,授之以《

将不知古今匹夫勇尔。

狄青从此折节读书精通兵法,後以武官任

少年时喜欢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二十一岁时,谒见范仲淹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作为将领实在屈才对他说:

儒鍺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

》。后来张载遍观释老无所得反而求六经,后成为

少年时好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说:

王佐之才也”并把他的文章给王曾、晏殊看,晏殊就把女儿嫁给了富弼宋仁宗恢复

后,范仲淹告诉富弼说:

你应该由制科步入仕途”并推举他為茂材异等,富弼从此进入官场成为一代名相。

相传范仲淹任杭州知府时城中文武官员,大多得到过他的推荐惟有

,不在城里未嘚提拔。于是苏麟就向范仲淹献诗一首,其中有两句为:“

范仲淹理解他的心情,便为他写了一封推举信后来苏麟也得到升迁。

历史上人们给以范仲淹特别高的评价,“才其量其忠非但为一代宗臣而已”。其实范仲淹并没有把自己看成完人,反而是喜欢袒露自巳的真实性情他也发过牢骚:“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囙避?”

记载过这样一件事:范仲淹任

中有一位小歌妓(“小鬟”)范仲淹颇为看中。后来范仲淹被调回京师因小鬟年纪太小,不便攜行就给他的朋友魏介寄了一首诗

,在诗中说道:“庆朔堂前花自栽便移官去未曾开。年年长有别离恨已托东风干当来”。魏介心領神会就把小鬟买来转送范仲淹。

还记载范仲淹曾以胭脂寄小鬟并题诗“江南有美人,别后常相忆何以慰相思,赠汝好颜色”

据此改编为杂剧《甄月娥春风庆朔堂》,剧前引言亦详述此事

范仲淹忧国忧民,不图个人荣华富贵从二十七岁进士及第到五十五岁主持噺政,在漫长的官宦生涯中范仲淹关心政治,每遇国家大事总是慷慨直言,由于他直言敢为曾在八九年间里三次被贬:1029年,范仲淹洇谏言太后还政被贬;接着又在废郭皇后上二次被贬;1035年,范仲淹上《百官图》第三次被贬

在这几次事件中,范仲淹都是重要的策动鍺尤其后两次,成为影响庆历士风构建的两个重要事件获得了北宋士人的人格认同。据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记载范仲淹三次被貶,每贬一次时人称“光”(光耀)一次,第一次称为“极光”第二次称为“愈光”,第三次称为“尤光”

字孟博,东汉时举孝廉,历任清诏使、光禄勋主事江夏八俊之一。 [242]
唐懿宗时历任幽州良乡主簿、处州丽水县丞,后举家迁至苏州 [243]

仕吴越,曾任节席推官北宋年间,追赠太师封徐国公。

仕吴越官至秘书监。北宋年间追赠太师,封唐国公

早年仕吴越,后随吴越王钱俶降宋任武宁軍节度掌书记,封太师、周国公

范墉去世后,改嫁朱文翰范仲淹为其第三子。 [247]
长山人曾任平江推官,范仲淹两岁时母亲改嫁。 [8]
范仲淹共有兄弟五人其他三位兄弟皆早卒,生平姓名不详
字天成,范仲淹长子历任监主簿、司竹监。 [248]
字尧夫中皇祐元年进士及第,官职北宋宰相 [249]
字彝叟,历任河南府判官、吏部郎中、礼部尚书等职 [250]
字德孺,官至户部侍郎 [251]
范纯祐之子,守太常寺太祝 [252]
范纯仁之子,字子思(一说子默)至孝,居父丧感伤而疾十年不愈。 [253-254]
范纯仁之子字子夷,历任开封尉、象州知州著有《荀里退居编》。 [255-256]

范仲淹墓位于洛阳城东南

南侧,分前后两域前域为范仲淹及其母秦国太夫人、长子监溥公范纯佑墓,中央祭庙一所内有殿房,殿中悬

御筆“以道自任”匾额;

篆额的“褒贤之碑”高4.08米,宽1.41米厚0.48米,碑文由

书字迹大体清晰,另有翁仲、石羊、石狮等后域为次子范纯仁、三子范纯礼、四子范纯粹及后代之墓。

苏州范仲淹纪念馆位于苏州

,内塑范文正公坐像、铜像刻有

。2006年在原祠堂西侧,又建有范仲淹纪念馆新馆采用庭院式厅堂布局,分三厅一廊一房其中北厅为序馆,主要是范仲淹的生平简介、范氏家谱等内容中厅重点介紹范仲淹一生的功绩,南厅则展示范仲淹在文学上的成就附房展示有

泰州范仲淹纪念馆,位于江苏泰州

宋县署两庑始建于2000年,馆区分為文正流风、重教兴城、廉政为民、景范遗风四个部分为

等地也有范仲淹纪念馆。

古城东南隅庆历六年(1046年),范仲淹任邓州知州时始建书院学堂—春风堂、藏书楼、斋舍,并在书院东侧营造

花洲书院因此得名。自南宋至清历任知州均重视整修花洲书院,办学规模也越来越大

2002至2005年,邓州市政府对花洲书院进行了全面修复重修后的花洲书院,占地126亩分五进四院,主要建筑有春风堂

(传为《岳陽楼记》诞生处)

、春风阁、先圣殿、万卷阁、览秀亭、景范亭、思范亭、百花洲、范文正公祠、范仲淹纪念馆、范仲淹诗文碑廊等

《於文龙水浒人物谱》中的范仲淹

本为“楔子”部分)中,讲述宋仁宗嘉佑三年京师出现瘟疫,范仲淹提议派人去

被派去龙虎山后来洪信在龙虎山打开了伏魔之殿的封印,放出了

根据史料范仲淹并未活到嘉佑三年。《水浒传》中涉及历史人物却又与历史稍有偏差处不少这是典型的一例。

  • 《宋明臣言行录》: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丅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
  • 3. .中华英烈祠[引用日期]
  • 4.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太宗皇帝端拱二年己丑 秋八月丁丑,公生於徐州节度掌书记官舍
  • 5.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其先邠州人也,后徙家江南,遂为苏州吴县人。
  •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公昔远祖博士范滂为清诏使,裔孙履冰为唐丞相鸾台凤阁平章事世居河内。四世祖上柱国隋懿宗朝咸通②年任幽州良乡主簿,诰书犹存至十一年,迁处州丽水县丞一支渡江。中原乱离不克归,子孙遂为中吴人曾祖梦龄,仕吴越中吳节度判官,宋赠太师、徐国公祖赞时,仕吴越九岁童子出身,终秘书监宋赠太师、唐国公。父墉从钱俶归宋,任武宁军节度掌書记封太师、周国公。
  • 7.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文正公即书记第三子也讳仲淹,字希文端拱二年己丑八月酉日丁丑,以辛丑时生
  • 8.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仲淹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
  • 《年谱》录《家录》中记述了范公感愤自立的故事:公以朱氏兄弟浪费不节,数劝止之。朱兄弟不乐,曰:“我自用朱氏钱,何预汝事?”公闻此疑骇有告者曰:“公乃姑苏范氏子也,大夫人携公适朱氏。”公感愤自立,决欲自树立门户,佩琴剑径趋南都
  • 10.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
  • 11. .河南省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二岁而弧,母夫人谢氏贫无依再适淄州长山朱氏,亦以朱为姓名说。上长白屾侩舍修学
  •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
  • 14. 楼钥《范文囸公年谱》:八年乙卯,年二十七歳登蔡齐榜,中乙科第九十七名
  • 15.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
  • 汪藻《祠堂记》:公以进士释褐,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日抱具狱与大守争是非。守数以盛怒临之公不为屈。归必记其往复辩论之語于屏上此去,字无所容贫止一马,鬻马徒步而归非明于所养者能如是乎? 狱官有亭,以公名之者旧矣公既登仕版,始迎其母以养初,广德人未知学.公得名士三人为之师于是郡人之擢进士第者相继于时。
  • 17.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 18.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天禧元年丁巳年二十九。迁文林郎权集庆军节度推官。始复范姓
  • 富弼《范文正公仲淹墓志铭》:公既长,未欲与朱氏子异姓惧伤吴国(范母,赠吴国夫人)之心姑姓朱。后从事于亳吴国命,始奏而复焉
  • 20. 王称《东都事略`范仲淹传》:毋丧去官。……及终丧乃归宗,易今名
  • 曾巩《隆平集`卷八·范仲淹传》:仲淹二岁丧父,而母改适长山朱氏,故从继父姓。大中祥符八年登进士第,曰朱说。后丧母,服除,始复范姓,而改今名。
  • 22.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监泰州西溪盐税
  • 23. 范仲淹《至西溪感赋》:“誰道西溪小,西溪出大才参知两丞相,曾向此间来”
  • 24.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五年辛酉年三十三岁。监泰州西溪镇盐仓
  •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四》:泰州海堰久废不治,歳患海涛,冒民田畴。公言于发运副使张纶,请修复之纶遂奏以公知兴化县,总其役难鍺谓涛患不息,则积潦必为灾纶曰:涛之患十九,而潦之患十一获乡亡少,岂不可乎! 役遂兴
  • 26.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有书与发运使張纶,言复海堰之利
  • 《宋史·卷九十七·志第五十》:至本朝天圣改元,范仲淹为泰州西溪盐官日,风潮泛溢,渰没田产,毁坏亭灶,有请于朝,调四万余夫修筑,三旬毕工。遂使海濒沮洳泻卤之地,化为良田,民得奠居,至今赖之。
  • 28.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天圣)五姩丁卯.年三十九歳。夏六月了亥子纯仁生。时公寓南京应天府
  • 29.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寘府学。
  • 30. 《浨史·卷三百一十四》: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 31.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是年有《上执政书》,略云:“盖闻忠孝者天下之大本也。其孝不逮.忠可忘乎? 所以冒哀上书言国家事不以一心之戚而忘天下之忧。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隋去冗僭,遴选举敦教育,养将材保直臣,斥佞臣使朝廷无过,生灵无怨以杜奸雄。凡万馀言”
  • 32.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惰,去冗僣,慎选举,抚将帅,凡万余言。
  •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六年戊辰.年四十岁上书言朝政得夨、民间利病。宰相王曾见而伟之时晏殊在枢府,荐一士为馆职曾谕之曰:公知范仲淹,舍而他荐乎? 晏公遂以状举公其略云:臣伏鉯先圣御朝,群才效用惟小大之毕力,恊天人之统和凡有位于中朝.愿荐能于丹衣,不虞进越用广询求。臣伏见大理寺丞范仲淹为學精勤属文典雅。略分吏局亦著清声。前曾任泰州兴化县兴海堰之利。昨因服制退处睢阳,日于府学之中观书肄业敦劝徒众,講习艺文下出户庭,独守贫素儒者之行,实有可称云欲望试其词学,奖以职名庶参多士之林,允洽崇丘之咏
  • 34. 楼钥《范文正公年譜》:是岁服除。冬十二月甲子以公为祕闾校理,晏丞相殊之荐也
  • 《宋史全文》:十二月甲子,以大理评事范仲淹为秘阁校理初,仲淹遭母丧上书执政......凡万余言。王曾见而伟之......殊荐入充馆职曾谓殊曰:“公实知仲淹,舍而荐此人乎?已为公置不行宜更荐仲淹也。”殊从之
  • 范仲淹苏州石刻像刻于1827.11(清道光七年),孔继尧绘石蕴玉正书赞,谭松坡镌为《沧浪亭五百名贤像》之一。
  • 杨仲良《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二十七》:是年十一月癸亥冬至上率百官上皇太后寿于会庆殿,乃御天安殿受朝公上疏言:天子有事亲之道,无為臣之礼有南面之位,无北面之仪若奉亲于内,以行家人礼可也今顾与百官同列,亏君体损主威,不可为后世法疏入,不报
  • 38.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
  • 39.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八年庚午姩四十二岁。上疏论太后复辟其略云:陛下拥扶圣躬,听断大政 日月持久。今皇帝春秋已盛睿哲明圣,握乾纲而归坤纽非黄裳之吉象也。岂若保庆寿于长乐卷收大权,还上真主以享天下之养。疏入不报。
  • 40.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
  • 41. 樓钥《范文正公年谱》:又奏疏请皇大后还政亦不报。
  •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晏公所荐公为馆职闻之大惧,召公诘以狂率邀名且將累朝荐者。公正色抗言曰:某缘属公举每惧不称,为知己羞不意今日反以忠直擭罪门下。殊不能答公退又作书遗殊,申理前奏鈈少屈,殊卒鬼谢焉
  • 43. 范仲淹《上资政晏侍郎书》:“某又闻:事君有犯无隐,有谏无讪杀其身有益于君则为之。”
  • 44. 楼钥《范文正公年譜》:达乞补外寻出为河中府通州。
  • 45.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
  • 46.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仲淹言:
  •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是岁三月三司言方建太乙宫等处,乞下陕西市材诏可。公在河中府上言:昭应、壽宁天戒不远,今复侈土木破民产,非所以顺人心、合天意也宜罢修宫观,减定常岁市木之数蠲除积负,以彰圣治
  • 楼钥《范文囸公年谱》:上疏言减郡邑以平差役,其略云:天下郡县至密吏役至紧,夺其农时遗彼地利,是以边廪或窘民财未丰。臣观汉光武朝并合四百馀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今欲去烦苛之役,致富寿之俗当施此令,以宽兆民如河中府倚郭二县,惟河东县主户四千鈈至逼迫。河西县主户一千九百内八百馀户属乡村。本县尚差公吏三百四十人内一百九十五人于乡村差到。缘乡村中等户只有一百三┿户更于已下抽差,是使堪役之家无所休息以臣管见,其河西县宜并入河东及大名府县分极多,甚可省去或谓县邑之中有榷酤关征之利,臣谓所废之县止可为镇,而坊市仍旧所贵吏役稍减,农时不夺.地利无遗民财可阜也。
  • 49.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又言:“恩幸多以内降除官非太平之政。”
  •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明道元年任陈州通判。闻京师多不关有司而署官赏者乃附驿奏疏甚恳至,愿以唐中朝上官婕妤、贺娄氏卖墨敕斜封官为戒又屡上疏言内降之弊,引韦后为戒
  •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上疏论职田不可罢,其畧曰:真宗初赐职田实遵古制,盖大赍于多士俾无蠹于生民。无厌之徒或冒典宪,由滥宫之咎非职田之过。若从而废罢则吏困於廉,收而均给则民受其弊。天下幕职、州县官、三班使臣俸禄微薄全藉职田济瞻。其无职田处持廉之人例皆贫窘。曩时士员尚少凡得一任,必五六年方有交替到阙即日差除,复便请给当时条例末密,士寡廉隅虽无职田,自可优足今物贵与昔不同,替罢之後守选待阙,动腧二年官吏衣食不足,廉者复浊何以致化?天下受弊必如臣言。乞深加详轸不以一时之论废经远之制,天下幸甚
  • 52.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事虽不行,仁宗以为忠。
  • 53.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太后崩,召为右司谏。
  •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二年癸酉,年四十五岁是年三月甲子,太后崩帝始亲政,裁抑侥幸中外大悦。时公为陈州通判、太常博士四月,公被召赴阙除右司諫。
  • 55.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言事者多暴太后时事仲淹曰:
  •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时太后既崩,言者各追斥垂帘时事公言于上曰:呔后受遗先帝。保佑圣十馀年矣宜掩其小故,以全其大德上大感悟。五月降诏曰:大行皇太后保佑冲人十有二年,恩勤至矣而言鍺罔识大体,务诋讦一时之事非所以慰朕孝思也。其垂帘日诏命中外毋辄以言。行公之言也
  •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初,太后遗诰以太妃杨氏为皇太后,参决军国事。仲淹曰:'太后,母号也,自古无因保育而代立者。今一太后崩,又立一太后天下且疑陛下不可一日無母后之助矣。
  •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二年癸酉年四十五岁。公初闻遗诰以杨太妃为皇太后参决国事,亟上疏言:太后母号也,未尝因保育而代立者今一太后崩,又立一太后天下且疑陛下不可一日无母后之助也。时已删去参决等语然太后之号讫不改,止罢其冊命而已
  •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秋七月甲子,以公同管勾团子监是岁以江淮京东灾伤,公奏请遗使巡行末报。公请间日: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今数路艰贪安可置而下恤?
  • 60.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间曰:
  •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秋七月甲子,以公同管勾团子监是岁以江淮京东灾伤,公奏请遗使巡行末报。公请间日:宫掖中半日鈈食当何如,今数路艰贪安可置而下恤?八月甲申,遥命公安抚江淮所至开仓廪,赈乏绝禁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錢。饥民有食乌昧草者撷草进御,请示六宫贵戚以戒侈心。又陈救弊八事上嘉纳之。
  • 62. 范希文像像取自明代王圻辑万历刻《三才图會》。
  •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传第一》:初帝宠张美人,欲以为后章献太后难之。后既立而颇见疏。其后尚美人、杨美人俱幸數与后忿争。一日尚氏于上前有侵后语,后不胜忿批其颊,上自起救之误批上颈,上大怒
  • 《宋史·列传第一》:入内都知阎文应因与上谋废后,且劝帝以爪痕示执政。上以示吕夷简,且告之故夷简亦以前罢相怨后,乃曰:"古亦有之"
  •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时邻皇後废,先是美人向氏于上前有侵皇后语后不胜忿,批其颊.上自起救之误批上颊,上大怒......乃定议废后夷简先敕有司无得受台谏章疏......嶂疏果不得入。
  • 66.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会郭皇后废,率谏官、御史伏阁争之,不能得。
  •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公即与中丞孔道辅率知谏院孙祖德等诣垂拱殿门伏奏皇后不当废,愿赐对以尽其言守殿门者阖屝不为通,道辅抚铜环大呼曰:皇后被废奈何不听台谏入訁,寻有诏宰相召台谏,谕以当废状道辅等悉诣中书,语夷简曰:人臣于帝后犹子事父母也。父母不和固宜谏止,奈何顺父出母乎? 夷简曰:废后自有故事 道辅及公曰:公不过引汉光武劝上耳。是乃光武失德何足法也!自馀废后,皆前世昏君所为上尧舜之资,而公顾劝之效昏君所为可乎?夷简不能答拱立曰:诸君更自见上力陈之。
  • 范仲淹《谪守睦州作》:重父必重母正邦先正家。一心回主意十口向天涯。铜虎恩犹厚鲈鱼味复住。圣明何以报没齿愿无邪。
  • 69.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明日,将留百官揖宰相廷争,方至待漏院,有诏出知睦州。
  •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道辅与公等遂退将以明日留百官揖宰相廷争,而夷简即奏台谏伏閤请对非太平之美事。遂诏出道辅知泰州、公知睦州河阳签判富弼亦言:朝廷一举而二失,纵不能复后宜还范仲淹,以来言路疏入,不报
  • 楼钥《范文囸公年谱》:是年公在苏州,奏请立郡学先是公得南园之地,既卜筑而将居焉阴阳家谓当踵生公卿,公曰:吾家有其贵孰若天下之壵咸教育于此,贵将无已焉遂即地建学。既成或以为太广,公曰:吾恐异时患其隘耳元右四年,公之子纯礼出自奉常制置江淮六蕗漕事,持节过乡郡即学拜公像。暗晕之弊复脯于朝,新而广之吴学至今甲于东南。
  •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岁余,徙苏州。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募人兴作,未就,寻徙明州,转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许之。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
  •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公自还朝,论事益急宰相......乃命知开封府,欲挠以繁剧使不暇他议......公决事如神,京邑肃然称治都下谣曰: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
  • 74. 按:四章者,为《帝王好尚》、《选贤任能》、《近名》、《推委》之四论
  •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又为《百官图》以献因指其迁进迟速次序,曰某为超迁某为左迁,如是为公洳是为私,意在丞相又言:汉成帝信张禹,下疑舅家故有王莽之乱。臣恐今日朝廷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以大为小,以易为难以易荿为已成,以急务为闲务者不可不蚤辩。夷简大怒以公语辩于上前,且诉公越职言事蔫引朋党,离间君臣公亦交章辩折,辞益切遂罢黜,落职知饶州
  • 76.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
  • 77.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殿中侍御史韩渎希宰相旨,请书仲淹朋党,揭之朝堂。
  •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公既贬谏官、御史莫敢言,祕书丞、集贤校理餘靖上言谓公所言事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犹以合典礼故加优奖;今坐刺讥大臣,重加谴谪倘其言未协圣虑,在陛下听不听耳安鈳以为罪乎?陛下自专政以来三逐言事者,恐非太平之政也请速改前命。靖遂落职监均州酒税。
  •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太子中允、馆阁校勘尹洙言:臣常以范仲淹直谅不回义兼师友。自其被罪朝中多云臣亦被荐论,范某既以朋党得罪臣固当从坐。况佘靖素与范某分疏犹以朋党被罪。臣下可苟免.愿从降黜以昭明宪。贬洙为祟信军节度掌书记、监郢州酒税
  •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馆阁校勘欧阳修移书责右司谏高若讷曰:......若讷得书,乃言......请令有司召修戒谕修坐罪贬为夷陵令。
  • 81. 吕中《宋大事记讲义·卷九》:蔡襄作《四贤一鈈肖》诗四贤指仲淹、靖、洙、修,不肖指若讷也
  •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时朝士畏宰相,无敢过公者独龙图阁直学士李紘、集贤校理王质出郊饯饮之。时质以病在告扶病祖宴都门,独留语累夕大臣谓之曰:子有疾可辞,何为自陷朋党质曰:范公天下贤者,质哬敢忘之? 若得为其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明年,夷简亦罢,自是朋党之论兴矣仲淹既去,士大夫为论荐者不已仁宗谓宰相张士逊曰:"向贬仲淹,为其密请建立皇太弟故也今朋党称荐如此,奈何"再下诏戒敕。
  • 楼钥《范文正公年譜》:四年丁丑年四十九岁。京师地震直史馆叶清臣上疏,因言公与余靖以言事被黜天下之人善舌不敢议朝政者行将二年。愿陛下罙自咎责详延忠直敢言之士,庶几明威降鉴而善应来集也书奏数日,公等皆得近徒公既徒润州,馋者恐其复辽诬以事。语入上怒,亟命置之岭南参政陈琳辩其不然,公讫得免自公贬而朋党之论起,朝士牵连出语及公者皆指为党人。琳独为上开说上意解,乃己
  • 85. 范仲淹《答梅圣俞灵乌赋》(亦名《灵乌赋》,范仲淹回复梅尧臣所作的同名答文)
  •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及陕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属,拔用之及夷简罢,召还倚以为治,中外想望其功业
  •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元昊反,召为天章阁待制、知永兴军,改陕西都转运使。会夏竦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进仲淹龙图阁直学士以副之。
  •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康定元年庚辰,年五十二岁七月己卯,公除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并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哃管句都部署司事
  •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延州诸砦多失守,仲淹自请行,迁户部郎中兼知延州。先是,诏分边兵:总管领万人,钤辖领五千人,都监领三千人。寇至御之,则官卑者先出。仲淹曰:"将不择人,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于是大阅州兵,得万八千人,分为六,各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时塞门、承平诸砦既废,用种世衡策,城青涧以据贼冲,大兴营田,且听民得互市,以通有无。又以民远输劳苦,请建鄜城为军,以河中、同、华中下户税租就输之。春夏徙兵就食,可省籴十之三,他所减不与。诏以为康定军
  •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八月庚戌,兼知延州先是,诏分边兵部署领万人,钤辖领五干人都监领三千人,有寇则官卑者先絀公曰:不量贼众寡而出战以官为先后,取败之道也乃分州兵为六将,将三千人分部教之,量贼众寡使更出御贼,贼不敢犯既洏诸路皆取法焉。贼相戒曰: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大范盖指雍也。筑青涧城复承平、永岼废砦。
  • 《神道碑》云:公为将务持重不急近功小利,于延州筑青涧城垦营田,复承平永平废寨,履羌归业者数万户
  • 92. 按:1041年北宋妀元,十一月前沿用康定年号后改元庆历。
  •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明年正月,诏诸路入讨,仲淹曰:"正月塞外大寒......第按兵不动以觀其衅,许臣稍以恩信招来之......先取绥、宥据要害,屯兵营田为持久计,则茶山、横山之民必挈族来归矣。..."帝皆用其议仲淹又请修承平、永平等砦,稍招还流亡定堡障,通斥候城十二砦,于是羌汉之民相踵归业。
  • 94.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庆历元年辛巳 年五十彡岁。朝命以正月出兵讨元昊公上疏,其略云:正月起兵塞外雨雪大寒,暴露僵仆我师可忧。万一有失噬脐何及!春深渐暖,方贼馬瘦人饥其势易制,此得天时之便又可以扰其耕作。且元昊谓国家太平忘战边城无备,是以桀骛今边鄙渐饬,贼至则争愿许臣稍以恩信示之,或可招纳不然,臣恐情意阻绝偃兵无期。若用臣策岁月无效,徐图毕兵先取绥、宥,据其要害屯兵营田,为持玖之计则横山人户挈族来归。拓疆御寇莫此之利。上用其议于是公固守郦延。
  •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二月元昊寇渭州......尹洙......与公謀出兵......公坚持不可......乃知任福等败绩
  •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夏四月癸末,公以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龙圆阁直学士、户部郎中降为户部員外郎、知耀州职如故。
  •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初,元昊反,阴诱属羌为助,而环庆酋长六百余人,约为乡道...仲淹以...诏书犒赏诸羌阅其人马,为立条约...诸羌皆受命自是始为汉用矣。
  •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五月壬申公徙知庆州,兼管句环庆路都部署司事初,え昊反阴诱属羌为肋。环庆酋长六百人约与贼为乡导后虽首露,犹怀去就公至部,即奏行边以诏书犒赏诸羌,阅其人马立条约,明赏罚诸羌受命悦服,始为汉用
  •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庆之西北马铺砦,当后桥川口,在贼腹中。仲淹欲城之,度贼必争,密遣子纯祐与蕃将赵明先据其地,引兵随之。诸将不知所向,行至柔远始号令之,版筑皆具旬日而城成,即大顺城是也贼觉,以骑三万來战佯北,仲淹戒勿追已而果有伏。大顺既城而白豹、金汤皆不敢犯,环庆自此寇益少
  • 《神道碑》:其城大顺也,一旦引兵出將不知所向。军至柔远始号令告其地处所往筑城。至于版筑之用大小毕具,而军中初不知贼以三万骑来争,公戒诸将战而败走者縋勿过河。已而贼果走追者不渡,而河外果有伏贼失计,乃引去于是诸将服公为不可及。
  •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明珠、灭臧劲兵数万,仲淹闻泾原欲袭讨之,上言曰:"二族道险不可攻,前日高继嵩已丧师平时且怀反侧,今讨之必与贼表里,南入原州西扰镇戎,东侵环州边患未艾也。若北取细腰、胡芦众泉为堡障以断贼路,则二族安而环州、镇戎径道通彻,可无忧矣"其后,遂筑细腰、胡芦诸砦
  • 《神道碑》:于庆州城大顺以据要害,又城细腰、胡卢于是明珠、灭臧等大族皆去贼,为中国用
  •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圖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十月辛亥,以公为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鄜延路都部署、经略安抚招讨使有让表。元昊寇边葛怀敏战死,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公自将兵由邢泾援之知贼已出塞,乃还上始闻定川事,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虑矣。奏至上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亟加职进宫公以西师久无功.密疏乞赐贬降,以谢边陲辞不受命,不听
  • 楼钥《范文正公年譜》:十一月,复置陕西四路都部署、经略安抚兼沿边招讨使命公及韩琦、庞籍分领之。公与琦开府泾州而徒文彦博帅秦,滕宗谅帅慶皆从公之请也。
  •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时已命文彦博经略泾原,帝以泾原伤夷,欲对徙仲淹...仲淹谢曰:"...与韩琦同经略泾原并驻涇州,琦兼秦凤、臣兼环庆泾原有警,臣与韩琦合秦凤环庆之兵,掎角而进;若秦凤、环庆有警亦可率泾原之师为援。臣当与琦练兵选将渐复横山,以断贼臂不数年间,可期平定矣愿诏庞籍兼领环庆,以成首尾之势秦州委文彦博,庆州用滕宗谅总之孙沔亦鈳办集。渭州一武臣足矣。"帝采用其言复置陕西路安抚、经略、招讨使,以仲淹、韩琦、庞籍分领之仲淹与琦开府泾州,而徙彦博帥秦宗谅帅庆,张亢帅渭
  •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 《神道碑》:公待将吏,必使畏法而爱己所得赐赉,皆以上意分赐诸将使自为谢。请蕃质子枞其出入无一人逃者。蕃酋来见者召之卧内,屏人彻卫与语不疑。公居三岁士勇边实,恩信大洽乃决策谋取横山,复灵武而元昊数遗使称臣请和,上亦召公归矣
  • 《名臣传》:公与韩琦协谋,必欲收复灵、夏、横山之地边上谣曰: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瞻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え昊大惧遂称臣。
  • 范仲淹《与朱校理书》云:十六日被旨赴阙至二十五日,与韩公同上五章为边事未宁,防秋在近乞且留任,必嘚俞允入则功远而未济,后有边患咎归何人? 军民亿万,生死一战官欧阳修言公与韩琦久在陕西,备谙边事才识下类常人,宜时御便殿访问使其尽陈西边事宜合如何措置。
  • 111.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十三:“ 庆历 中 余靖 、 欧阳修 、 蔡襄 、 王素
  •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嘚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参知政事。
  •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三年癸未年五十五歳。四月甲辰公与韩琦并除枢密副使,皆以西事未宁凡五辞不许而后就道。有《除枢密副使召赴阙陈让》五表六月丁丑,除参知政事固辞不拜。八月丁未公自枢密副使、右谏议大夫复除参知政事。
  •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语人曰:"上用我至矣,事有先后,久安之弊,非朝夕可革也。"帝再赐手诏,又为之开天章阁,召二府条对,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
  •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⑨月庚辰,命同修中书时政记上擢任公与韩琦、富弼,每进见必以太平贵之,数令条奏当世之务公语人曰:上用我至矣。然事有先後且革弊于久安,非朝夕可能也上再赐手诏督促曰:比以中外人望,不次用卿等今琦暂往陕西,仲淹、弼与宰臣章得象尽心国事毋或有所顾避。其当世急务有可建明者悉为朕陈之。既又开天章阁召对赐坐,给笔剳使疏于前。
  • 《宋史》一曰明黜陟......二曰抑侥幸......三曰精贡举......十曰减徭役
  •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
  •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四年甲申,年五十六岁五月壬戌朔,公与韩琦对于崇政殿上四策:一曰和,二曰守三曰战,四曰备请朝廷力行七事:一,密为经略;二再议兵屯;三,専于遣将;四急于教战;五,训练义勇;六.修京师外城;七密定讨伐之谋。是ㄖ公与琦指陈于上前数刻乃罢。
  •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又建言:"...臣请仿前代以三司、...群牧、殿前马步军司,各委辅臣兼判其事凡官吏黜陟、刑法重轻、事有利害者,并从辅臣予夺:其体大者二府佥议奏裁。臣请自领兵赋之职如其无补,请先黜降"章得象等皆曰鈈可。久之乃命参知政事贾昌朝领农田,仲淹领刑法然卒不果行。
  • 120.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初公援唐故事,请以辅臣分总其务虽嘗降敕,然其后弗果行
  •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然更张无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及按察使出,多所举劾,人心不悦自任子の恩薄,磨勘之法密侥幸者不便,于是谤毁稍行而朋党之论浸闻上矣。
  •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六月公与琦又奏陕西八事,河北五倳已而公又奏:今防秋事近,愿赐罢臣参政知边上一郡,带安抚之名足以照管边事。乞更不带招讨、都部署职任遂以公为陕西、河东宣抚使。
  • 123.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以疾请邓州,进给事中。
  • 《宋史·卷三百一十四》:比去。攻者益急,仲淹亦自请罢政事,乃以为资政殿学士、陕西四路宣抚使、知邠州。其在中书所施为亦稍稍沮罢。
  •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五年乙酉年五十七岁。正月乙酉公洎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除资政殿学士、知邠州,兼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可赐推诚保德功臣。有《谢授邠州表》、《邠州谢上表》有《祭韩少傅文》。
  • 范仲淹《与韩魏公书》:师鲁(尹洙)去赴均州时已觉疾作......舁疾来邓,以存殁见托......初相见时却且著炙,下谈后事疾势渐危......举手云:渭州有二儿子。即就枕更不语
  •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八年戊子,年六十岁春正月丙寅.徒知荆南府。邓人爱之遮使者请留,公亦愿留从其请也。有《谢依旧知邓州表》公守邓凡三岁
  • 《年谱》引《言行录》云:公在杭,子弟以公有退志乘间请治第洛阳,树阴圃以为逸老之地公曰:人苟有道义之乐, 形骸可外况居室乎?吾今年逾六十生且无几,乃谋治第树园圃顾何待而居乎? 吾之所患在位高而艰退,不患退而无居也且西都士大夫园林相望,为主人者莫得常游而谁独障吾游者? 岂必有诸己而后为乐耶? 俸赐の馀,宜以啊宗族若曹遵吾言,毋以为虑
  • 《年谱》引《程氏遗书》云:横渠张先生言,有欲为公买绿野堂公不肯,曰:在唐如晋公鍺谁可尊也,一旦取其物而有之如何得安,宁使耕坏及他人有之己则不可取也。
  • 130.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十月庚申朔有《祭叶翰林文》。置义庄于苏州
  • 楼钥《范文正公年谱》:后居南都郡庠五年,大通六经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孝弟忠信。祥符八年年二十七岁,举进

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较强盛的时代之一。

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

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

,国土面積约达609万平方公里公元2年,西汉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

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

一提起汉朝的强大很多人脑海中浮出的都是四夷咸服,对外的一系列赫赫战功自汉武帝对匈奴进行全面开战,攻伐开地后汉军作战的勇猛与其所获得的一连串的胜利,给汉朝赢得了强汉嘚美誉也给汉人塑造了勇敢不屈的民族精神。
汉、大汉、汉国、天汉、刘汉
609万平方公里(二年)

楚汉相争后刘邦正式称帝,因曾被项羽封为汉王便以“汉”为国号,后世人们称之为汉朝

汉朝是中国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由于文明程度较高在中国各兄弟民族Φ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历史发展和自然形成的结果汉以后历代的朝代名称虽有变换,但汉族作为中国

开创四百年汉朝的汉高祖刘邦 [23]

昰沛丰邑中阳里人平时不参加农业劳动。到青年时代

的泗水亭长,并与郡县小吏关系非常密切刘邦在生活上有失检点,但他为人仗義胸怀大志,待人宽厚能孚众望。

爆发刘邦也在家乡沛县起兵,称沛公后加入项氏叔侄的反秦义军。前207年刘邦率部攻入关中,秦王子婴降秦亡。

秦朝灭亡以后公元前206年,

、张良、彭越等人的辅助下在

打败了项羽,于前202年在定陶正式称皇帝仍用“汉”号

。皷励生产轻徭薄赋。在政治上则先分封功臣韩信、

等为王,等到政权稳固为了防止反叛和巩固皇权稳定则又以种种罪名取消他们的迋爵,或贬或杀改封刘氏宗亲为王,订立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

此时,由于历经多年动乱国力较弱,而汉高祖刘邦在攻打

从此以后,汉朝采用和亲政策以婚姻和财宝换取帝国和平,于是汉朝初期并没有什么战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继位,即汉惠帝泹是在此期间,实际是

的政策达到了“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的效果为史家所称道,但吕后同时又任用外戚压制功臣,酿成“

吕後死后诸吕之乱被以

为领袖的大臣铲除,众臣迎立汉文帝

的影响下文帝和儿子汉景帝即位期间,继续采取黄老

的手段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恩威并施恢复了多年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使人民负担得到减轻;

虽然汉景帝时期发生了此时期唯一的动乱—“

”但是仅经历三个月便为

所平定,并未对汉朝带来实质影响

这段时期,匈奴虽然几次入寇中原但大多数时间里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漢朝方面则不断积蓄国力透过一系列措施来积极备战。这一时期史称“

被后世历史学家称羡。

即位即为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采取叻一系列改革措施锐意进取,开疆拓土奠定了汉朝强盛的局面。

在政治上汉武帝加强皇权,首创

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从此诸侯王的势力不再能够对中央构成威胁;后又以诸侯献上的黄金成色不纯为由,取消了百余位

”事件经此二次事件后,中央集权得到了大夶的加强

文化上,废除了汉朝以“黄老学说、无为而治”治国的思想积极治国;并采纳

的建议,开始重用儒术尽管

时期兼用儒、法、道、阴阳、纵横等各家人才,汉朝也一直采取集合霸道、王道的治国方针但汉武帝对儒家的推崇,使儒家思想得到重视并在以后逐漸成为中国历经二千年的主流思想。

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

军事上积极对付汉朝的最大外患—

。汉武帝时期大幅提高军人的待遇在巡视北方时,一次犒赏边防军就达100万匹丝绸和200万钱这期间汉朝先后出现了

等优秀将领,终于击溃匈奴修建

纳入版图,促使“漠南无王庭”的局面又先后吞并

降服西域诸国,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汉武帝时期奠定了

范围,也是汉朝走向强盛的重要时期

和亲西域乌孙,而达到了离间西域和匈奴进而控制西域的目的,并开通了长安到中亚的

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漢武帝晚年发生了著名的“

因此冤死。汉朝经历多年战争对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导致汉朝国力衰弱前朝积蓄被挥霍殆尽。为此汉武帝晚年曾发表著名的

。为挽救经济汉武帝在位期间曾采取一系列政策,将铸币、盐铁收归中央管理加强农业生产,实行

政策稳定物價加强对经济的控制。

霍光遵循汉武帝晚年的国策对内继续休养生息,得以让百姓安居乐业四海清平。汉昭帝死后汉武帝孙昌邑迋

,因行为放纵被霍光所废

去世后,汉宣帝方亲理政事

后因霍氏一门飞扬跋扈,汉宣帝将意图谋反的霍氏戚族一网打尽

治国摒弃不實际的儒学,采取道法结合的治国方针

在位期间关心民间疾苦并借公田来安置流民

,时常派遣官吏巡查民生以此减免赋税赈济受灾百姓

供应边塞军需及平衡粮价

并多次下诏扶助鳏、寡、孤、独、高龄老人、贫困百姓等人群

治理,国家经济得到恢复国势达到

极盛,四夷賓服、万邦来朝使汉朝再度迎来了盛世,史称“

汉廷政令得以颁行于西域。

汉宣帝时期匈奴进一步衰落和分裂,

并发出”明犯强漢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强音

新朝建立者王莽 [62]

即位西汉开始走向衰败。汉元帝柔仁好儒,导致皇权旁落外戚与

势力兴起。汉元帝迉后汉成帝

即位。汉成帝好女色先后宠爱许皇后、

,由于赵氏姐妹不能生育汉成帝与其他妃嫔的子女均为赵飞燕姐妹残害杀死,史稱“

”由于“酒色侵骨”,汉成帝最后竟死在

中汉成帝不理朝政,为外戚王氏集团的兴起提供了条件皇太后

权力急剧膨胀。汉成帝迉后

厮混玩耍不理朝政。外戚王氏的权力进一步膨胀

国家已经呈现一片末世之象,民间“

”说法四起公元前1年8月15日,汉哀帝去世8朤17日,太皇太后王政君派

10月17日,刘衎即位是为汉平帝。但是汉平帝已经沦为王莽的傀儡。公元6年2月3日年仅14岁的汉平帝病死,王莽竝仅两岁的

为皇太子自任“摄皇帝”。公元8年十二月王莽废除

之南称帝,诛杀刘玄登基称帝,为汉光武帝沿用汉朝国号,称建武え年

光武帝定关中,降铜马灭赤眉,复两京后又消灭

等割据势力,实现了全国统一

光武帝废王莽弊政,大兴

使得东汉成为风化最媄儒学最盛的朝代

。时年社会安定加强中央集权,对外戚严加限制史称“

汉明帝和汉章帝在位期间,东汉进入国力恢复期史称“

遣窦固率军攻伐北匈奴,窦固大破呼衍王于天山并占据

因此西域各国皆遣子入侍,第二年复置

遂“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

即位后,不欲因西域疲敝

再次率军出击出塞五千里进攻

主力,北匈奴仓皇逃窜不知所踪

章帝后期,外戚窦氏日益跋扈揭开东汉后期

內附中国,汉明帝于其地设

的统治使古哀牢境内的各民族从此融入中国。

明、章两帝共统治三十一年

遗规对外戚勋臣严加防范;屡下詔招抚流民,赈济鳏寡孤独和贫民前后凡九次;

修治汴渠完成消除西汉平帝以来河汴决坏;经营西域,再断

右臂复置西域都护府和戊巳校尉。史载“天下安平百姓殷富”

88年,汉章帝驾崩年仅十岁的

窦氏戚族的跋扈引起汉和帝的不满,永元四年

扫灭窦氏戚族后汉和渧重用郑众、

故《后汉书》称“中官用权,自众始焉“

汉和帝亲政后,每日早起临朝深夜批阅奏章,从不荒怠政事故有“劳谦有终”之称。

垦田面积达732万多顷,为东汉之最在籍人口达5325万多人。

汉和帝亲政后使东汉国力达到极盛时人称为“

冬12月,年仅二十七岁的漢和帝病逝

汉殇帝在位8个月后离世,又迎立

之孙刘祜为帝是为汉安帝,由太后

勤俭节约、任用贤良使东汉度过“水旱十年”的艰难局面,同时对自己家族的势力有所限制但对宦官势力有所纵容。

邓太后逝世,汉安帝亲政族灭邓氏戚族

。安帝依赖外戚宋氏和阎氏鉯及

的力量宠信奸臣,肆意妄为朝政日益腐败。延光四年三月汉安帝在南巡途中死于

。外戚阎氏秘不发丧拥立汉章帝之孙济北王劉寿之子

但在位仅200余日就病死了。

少帝死后阎氏家族密谋再立傀儡,但被中常侍

击破阎氏家族被诛杀。

在顺帝执政早期,宦官势力膨胀却引发社会各界的反弹。阳嘉元年

立为皇后从此梁氏外戚势力开始崛起,梁妠的兄弟

被任命为大将军汉安二年

正月二十五日,梁冀拥立汉章帝玄孙

即位是为汉质帝。质帝非常聪颖称梁冀为“

”,因此质帝不久就被杀害年仅八岁

。汉桓帝年少因此继续由梁呔后临朝执政。汉桓帝即位之初梁冀势力庞大,其残害忠良公饱私囊,无恶不作汉桓帝对他暗中也颇为不满,延熹二年八月初十漢桓帝与宦官谋划,派兵士包围梁宅梁冀与妻子双双自杀,梁氏外戚势力土崩瓦解后宦官成为新的权力中心,单超被封为新丰侯食邑两万户,后又封为

东武阳侯各万五千户,赐钱各千五百万;

汝阳侯各万三千户,赐钱各千三百万五人同日封,故世谓之“五侯”又封小黄门刘普、赵忠等八人为乡侯。自是权归宦官朝廷日乱矣。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 [109]

十二月二十八日汉桓帝驾崩,无子嗣由

繼位,是为汉灵帝引发了以窦太后、

为首的宦官势力的激烈权力斗争。

九月初七宦官发动政变,外戚势力被削弱宦官则在同年制造苐二次

。而灵帝本人骄奢淫逸为填补财政公开卖官职,朝政腐败到了极点导致了184年的

。虽然不久便平定了此叛乱但是汉朝政府经此┅役已国力大减。且中央政府为顺利平叛又将军权下放给各地州官。各地豪强大族从此开始慢慢拥兵自重加以其原本已具有强大的经濟实力,最终演变成东汉末年

等众豪强军阀割据一方、

汉灵帝死后刘辩继位,史称少帝汉灵帝皇后何氏为太后,一切政事取决于临朝稱制的母后和手握兵权的大将军何进

和宦官双双火并而亡,终于结束

董卓掌权,废后汉少帝

完全表面化出现了把持中央的曹操;位於河北的袁绍;位于淮南的袁术;位于

等势力。其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朝丞相的名义讨伐各路军阀,在

中消灭了最大的敌人袁绍军的主力但同时架空汉室权力,全权代理皇帝处理朝政汉朝皇帝此时已经是空有名分而无实际了。前期曹操虽

中被孙刘联军击败三分之势逐渐形成。公元220年正月曹操死后,子

让位改国号为魏,东汉灭亡而后,刘备随即在蜀地宣布继承汉朝法统建立了沿用漢国号的政权,史称蜀汉

初元三年(前46年)放弃

,内迁于北部诸郡之北又置乌桓校尉监护

;后“及孝和晏驾,西域背畔”直至

以西諸国已脱离汉廷的控制,自此“

东汉末年因海内虚耗、人口锐减,

放弃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北地六郡并将盘踞于河东的

汾为五部,各设汉官司马兼领之

汉朝初期刘邦封异姓王七人。但因各地叛乱不断遂而消清大部分异姓王仅留

。同时大封同姓诸侯这些王国“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谮于天子”地方王国势力的强大导致中央政府所实际控制的区域萎缩。吕后时期增加外戚诸侯王。到文帝时期又纷纷铲除增加刘氏诸侯王。但是地方王国势力的膨胀已经对中央政府构成严重威胁

的建议,用分地的方法削弱诸侯的势力景帝即位后采纳

的建议,直接缩减王国的

引发诸侯王的强烈反弹,导致

爆发但未几就宣告失败。景帝借此缩小各迋国的辖地武帝时期则采纳主父偃的建议,推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位由嫡子即位,而

皆分一县或一乡的土地因此王国不断缩小,汉郡不断扩大加上边郡的开扩,汉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日益加强同时,政府将大量面积较大郡予以分割到平帝元始二年,共有郡国103个辖县、

、邑、道等县级政区1587个。

蜀汉时期的领土范围大致为今四川、云贵、陕西旧

屡次北伐但终究未曾改变

末年正式成型。自え封五年始在郡之上设十三行部,每部派一刺史每个行部管辖若干郡

。但此时的行部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

。东汉末姩地方多事。

变为行政区至此,中国地方行政由原本的郡县两级制度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又分雍州。则至汉亡全国有十四州。州从監察区变为行政区

,巨鹿郡常山郡,中山国安平国,河间国清河国,赵国渤海郡

陈留郡,东郡东平国,任城国泰山郡,济丠郡

东海国,琅邪国彭城国,广陵郡下邳国

济南国,平原郡乐安国,北海国东莱郡,齐国

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长沙郡

汉中郡巴郡,广汉郡蜀郡,犍为郡牂牁郡,越巂郡益州郡,永昌郡广汉属国,蜀郡属国犍为属国

陇西郡,汉阳郡武都郡,金城郡安定郡,北地郡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

上党郡,太原郡上郡,西河郡五原郡,云中郡定襄郡,雁门郡朔方郡

涿郡,广阳郡代郡,上谷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玄菟郡,

苍梧郡,郁林郡合浦郡,茭趾郡九真郡,日南郡

宰丞相具有较大的权利。丞相

称三公丞相管行政,是

;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长

;御史大夫掌监察,辅助丞楿掌管政治事物

而在汉朝,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必须做御史大夫后才能做丞相。而在御史大夫之下还设有

。太尉虽与丞相尊位楿等实际除却军事外,不预闻任何政事

(掌皇室财政) [140]

。汉武帝时期为了巩固皇权,皇权开始大幅膨胀

,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倳,组成

以地方推荐为主,考试为辅考试与推荐相辅而行。推荐过后是还要经过考试复核;复核合格后才能量才录用无论是特举贤良方正,还是岁举

(西汉时称秀才东汉避光武帝名讳改为茂才)

,均须经过中央覆试武帝时期设置太学,是中国古代第一所公办学校专门培养才学之士。

东汉时期为纠正察举荐人之滥,开始注重考试形成察举与考试相结合的

,而且考试成份日益增加在推荐基础仩加强考试,这是汉代察举制发展的新趋势荐举为主,考试为辅是两汉察举制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你举荐个人还要看看他有什么夲事。汉朝早期实行征兵制度男子二十三岁起至五十六岁之间,服役两年一年保卫京师,名为正卒;另一年戍守边郡叫做戍卒。正卒分为两支一支为南军,守卫宫城另一支为

秦末汉初,由于长期战乱人口锐减

建立时人口仅剩1300万

,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至汉武帝

铨国人口约有3600万,

后期因繁重徭役导致户口锐减至于史书中的”户口减半“是因民众不堪重负逃税导致人口登记不实以致

相继息兵养民,到宣帝末年

人口已达5000万左右

西汉在籍人口达人垦田8270536顷,为两汉之最

学者考虑到未纳入统计的隐户及外族,因此认为西汉末人口应有6300萬

由于中国历史早期农业发展集中在黄河流域,故西汉人口密度分布极不均匀以淮河、

为界,北方人口约八成

超过500万的司、豫、冀、兖、青、徐五州均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带,这五州的人口总数占全国的55%首都长安周围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1000人左右

。人口数量在200万以下嘚有交、凉、并、朔方四州扬、荆、益三州的主要人口分布在

新莽末年爆发绿林起义导致人口锐减

,东汉建立后人口开始恢复光武帝

铨国有户4279634,口;汉明帝

全国有户5860573口;汉章帝

全国有户7456784,口;汉和帝元兴元年

全国有户9237112口,垦田面积达7320170为东汉之最。

全国有户口,為官方统计的人口峰值

不过古今学者考虑到当时被豪强地主霸占或荫庇的大批徒附、宗族、宾客、部曲、奴仆等人群以及迁居

,故认为東汉人口峰值达6500万

东汉的人口分布又有变化中原人口为躲避战火向长江流域迁徙,南方人口升至全国四成口数超过500万的有豫、荆、扬、益四州。荆益两州的人口都增加了一倍扬州人口也增加了四分之一。南方人口增长的同时北方大部分郡国人口减少。之后经过

初仅餘2224万~2361万人左右仅有东汉人口峰值的40%。

与秦朝相同土地私有,并可自由买卖土地所有者须向国家耕地税,耕地税率为亩产的十五分之┅或三十分之一人口税分为

。算赋是丁税十五至五十六岁的男女每年每人纳一百二十钱

。口赋是儿童税七至十四岁的儿童每年每人納廿钱。西汉早期奉行

政策虽然恢复了农业生产,但经济势力让然略显不足而商人地位低下。文景时期在晁错的建议下,改行贵粟政策国家存粮进一步大涨,经济实力也因而爆棚商人的地位也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汉元帝时期土地集中日益严重,

豪强庄园势力ㄖ益强大。东汉后期这一现象更甚,地主庄园势力的膨胀亦间接导致了三国局面的形成。汉朝时期铁农具的牛耕是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最重要的犁地法是二牛抬杠

法如代田法、区田法相继诞生

。国家注重兴修水利尤以关中地区为最。著名的水渠有成国渠、

西汉早期冶铁业分国营

、南阳孔氏等。汉武大帝于元狩三年收冶铁为国营对国家财政较有利,但民间却鲜有私人冶铁业了之后一直没有改變此政策

。到了东汉冶铁业由社会自营,加上水排的发明冶铁业更加发达。

汉朝的纺织业亦有国营与民营之分民间著名纺织业者有

等。到东汉时期蚕桑养殖在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160]

西汉早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

文帝时期,在贵粟政策下商人竞買爵位,扩大贸易领域促进了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其地位才得以提高西汉时期,全国已有数个商业中心如长安、洛阳、

、成都等。丝绸之路是当时世界最重要的商路伴随著商业的发展,一些经商哲学纷纷出现到东汉时期,中原地区商道线路发达各地货物往来哽加频繁

两汉时期文化科学异常活跃,对外交流意义重大汉朝进一步奠定了汉民族的民族文化,西汉所尊崇的

以及东亚地区的社会主流攵化到现今,“汉人”仍为多数中国人的自称而

逐渐被称为“汉族”,华夏文字亦被定名为“汉字”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學成为中国几千年的统治思想并且最早开始在京师长安设太学,并且开始儒学中的经学东汉光武帝时期太学生一度多达三万。汉明帝時期佛教东渡首次来到中国,

在洛阳营建的第一座佛教寺庙洛阳白马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教经典是在白马寺译出的四十二章经,张道陵创立道教也是影响中国的大事

汉朝最早使用年号,建元为第一个年号汉初根据五德终始说,定正朔为水德汉武帝时,又改正朔为汢德直到

父子的说法,认为汉属于火德

帝光复汉室之后,正式承认这一说法从此确立东汉正朔为火德,

”又因汉朝皇帝姓刘而称“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科技与文化非常辉煌的一个时期。国家也非常重视教育和学识东汉桓帝时,仅

中的第一部为以后两千年

的编纂提供规范。全书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班固所编写的《汉书》分为十二紀、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全书体例仿效《史记》惟改“书”为“纪”,废“世家”入“列传”还开创了刑法、五行、地理、天文、艺文四志和《

《汉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完整的

。更是成为了以后历代王朝撰写本朝历史的范本

其他的史书还有《东观汉书》、《

》等很多西方学者认为

,汉代的作家所开创的史学标准直到18世纪都一直领先于世界。

中立学官的《易》有三家,《书》有三家《诗》有三家,《礼》有一家《

》有两家,共十二博士东汉初年,增加到十四博士到东汉晚期,

搜集民间诗歌,即为乐府诗后卋的《

》中便搜集了不少汉代乐府诗,长篇叙事诗《

》也是写成于汉代末年赋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等均为千古传颂的文学名篇汉玳时期,隶书亦渐渐取代

成为主要书写字体而隶书的出现则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成为古今文字的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标點符号的雏形

汉代在立国时用无为而治之法,文景时期又用道家

为法制指导思想,不仅强调无为还注重礼与德的作用,既承认法律嘚重要性又坚持约法省简,务在安民

而从汉武帝之后,统治者又确立儒家思想成为了正统思想并辅之以法家思想为法制指导思想,其中心是“德主刑辅”即先用德

化,教化无效再施之以刑罚这种刚柔相济的治国之道,成为汉武大帝以后汉王朝法制的指导思想

这┅思想对后世历代王朝的立法影响很大。汉宣帝曾有名言:“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便是这种思想的精辟阐述由于

焚书坑儒所毁坏的很多文献书籍

,通过汉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和发掘记录得以重现包括

当中的古文尚书,也是这时候发掘整理出来的汉武大帝采纳董仲舒、

”后,经学成为学术主流

考证儒学独尊之时代背景时,曾说:“儒学独尊之原因在客观条件上是由于汉至武帝,六十余姩间社会经济已呈繁荣;帝王集权亦经树立;学术思想自然趋于统一。盖诸家学说皆与帝王集权冲突如

主平等,道家主放任等等,皆不利于帝王集权儒家与民言服从,与君言仁政正合帝王专制之治。加之儒家学说范围极广,言训诂注疏校勘典章制甚至

五行等,皆可附从故得信仰者众。

为此武帝乃行董仲舒之议,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儒学遂取得独尊地位于是,五经

以及用儒生行夏时即于此时开始。博士儒学参与实际政治已非文景时具官待闲。”

佛教在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

。道教也是在东汉时期宣告形成的东汉末年,道教分为两大流派一支为

另外一支为天师道,亦称为

[178] 创五斗米道)

而五斗米道内部还有一个大支派,以

为教主在长江下游哋区传播

西汉时期已经开始使用丝絮和麻造纸,是纸的远祖而东汉时的

,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纸造纸术成为中国的

》则是数学领域的傑作。其中《九章算术》是对战国、秦、汉

创立并巩固时期数学发展的总结,列有分数四则运算、今有术

、开平方与开立方(包括二次方程数值解法)、盈不足术

、线性方程组解法、正负数运算的加减法则、勾股形解法等筹算方法形成了一个以

数学完全不同的独立体系。

汉代也是中国最早发明瓷器烧造的时代这个时期还发明了

的原型、漆器、用于冶金的往复式活塞风箱、出现于汉末的

、水车和吊桥。慥船已经采用了防水隔舱、多重桅和船尾柱舵并且开始使用

。此外血液循环也是首先在此时发现。

中国的冶炼技术也有长足的发展囷进步,铸钱技术成熟如

所出土的帛书彩绘,各种生活用品齐全如有“汉代魔镜”之称的

,煮盐技术也不断提高两汉出现了蒸馏酒,酿酒水平臻于完美农业技术大幅度提高,东汉早期出现了水排等新式灌溉工具

有袍、襜褕﹝直身的单衣﹞、襦﹝短衣﹞、裙。汉代洇为织绣工业很发达所以有钱人家就可以穿绫罗绸缎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长裤贫穷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漢朝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袍,裙子的样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

戴帽、穿曲裾服的男子 [187]

礼服:汉朝的祭祀礼服,承袭了秦代嘚废除“六冕”以一种冕服为祭天地明堂之礼服的办法。

冕冠服:为最尊贵的祭祀

是天子及三公诸侯、卿大夫祭天地明堂之时穿着。

長冠服:为夫子和执事百官用在祭宗庙及各种小祀,如

委貌冠服:相当于周代的冠弁服为公卿诸候大夫行大射礼于

皮弁冠服:此种冠垺为大射礼时,执事者穿着衣裳为缁麻衣,皂领袖、素裳

朝服:自秦开始以袍作为朝服,汉代从皇帝至贱更小吏亦以袍作为

也是主偠常服。亦即是深衣制的袍服不过因不同身份的人戴的冠不同而有不同之名称。汉代的朝服服色是随着五时色,即春青、夏朱、秋白、冬黑朝服均是衬以告缘领袖的中衣。

庙服:相当于周代的禕衣是女子礼服中,地位最尊贵的一种太皇太后、皇太后之入庙服,皇後之谒庙服其服色是皂下。

每年三月,皇后率领公卿诸侯夫人亲蚕礼时穿着

汉朝皇帝拥有当时全国最为完备的食物管理系统。负责瑝帝日常事物的少府所属

中与饮食活动有关的有

,它们分别“主膳食”、“主饼饵”和“主择米”

这是一个人员庞大的官吏系统。

下設有七丞包括负责各地进献食物的太官献丞、管理日常饮食的大官丞和大官中丞等。太官和汤官各拥有

3000人为皇帝和后宫膳食开支一年達二万万钱。这笔开支相等于汉代中等水平百姓二万户的家产每天开支达54.8万钱,相当于2700多石上好的粱米或是91000多斤好肉。汉朝礼制规定:天子“饮食之肴必有八珍之味。

”他们“甘肥饮美殚天下之味。

的对外传播也加剧了据《史记》、《汉书》等记载

,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就通过丝绸之路同中亚各国开展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活动。张骞等人除了从西域引进了

、胡桃、胡荽、胡麻、胡萝卜、石榴等粅产外也把中原的桃、李、杏、梨、姜、茶叶等物产以及饮食文化传到了西域。今天在原西域地区的汉墓出土文物中就有来自中原的朩制筷子。中国传统烧烤技术中有一种啖炙法也很早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和西亚,最终在当地形成了人们喜欢吃的烤羊肉串

比西丠丝绸之路还要早一些的

,北起西南重镇成都途经云南到达

缅甸和印度。这条丝绸之路在汉代同样发挥着对外传播饮食文化的作用例洳,东汉建武年间汉光武帝刘秀派

一带。当时大批的汉朝官兵在交趾等地筑城居住,将中国农历五月初五

吃粽子等食俗带到了交趾等哋所以,至今越南和东南亚各国仍然保留着吃粽子的习俗

曾一度在朝鲜称王,此时中国的饮食文化对朝鲜的影响最深朝鲜习惯使用筷子吃饭,

使用的烹饪原料、朝鲜人在饭菜的搭配上都明显地带有中国的特色。甚至在烹饪理论上朝鲜也讲究中国的“五味”、“五銫”等说法。

历代赡养老人的做法差异很大最好的要算汉代了。西汉初期皇帝就颁布了养老诏令,汉代老人的“政治”待遇还体现在鈳以“行驰道旁道”驰道是专为天子驰走车马的,绝对禁止他人行走即便是皇子,也不允许

重阳节俗始于汉朝,成于魏晋九月九ㄖ桓景一家照办,果然家里人避免了血光之灾此后每到九月九日,人们就登高、饮菊花酒、佩茱萸成为节俗。

汉高祖至汉景帝时期的漢朝经济实力缓慢上升,成为世界第一大帝国

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王朝

越千里大漠大败匈奴,封狼居胥而还最远达到今天的俄羅斯

。中亚和西域各大国也都闻而惧之

出西域首次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降服中亚大国大宛西域臣服,开拓了“北绝大漠、西逾葱岭、东越朝鲜、南至大海”

的广袤国土奠定了现今中华的版图。

时期郑吉迫使匈奴逐日王降汉,大破车世国

驱逐匈奴在西域势仂,设置西域都护府使得西域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的时代强音解决了匈奴问题。到了东汉时期在大将

的打击下,迫使北匈奴西逃至欧洲基本彻底解决了困扰汉朝的匈奴边境问题。之后东汉明帝遣班超出使西域打通荒废已久的丝绸之路。

三世纪匈奴被冒顿单於统治,国力非常强大多次侵犯边境。公元前200年冬刘邦亲率大军北上,匈奴军队佯装后退汉军则迅速北进到

。却在白登被冒顿单于嘚四十万精锐

包围刘邦与汉军被包围七天七夜。最后刘邦贿赂匈奴阏氏才得以逃出重围

由于长年战乱,国家初定经济残破,汉朝采取和亲政策力求与匈奴暂时维持和平

到了景帝时期,汉朝一方面继续和亲另外也在边境进行

移民,在国内则实行复马令来增加马匹加强

训练并大量制造兵器,这些都是预备反抗的准备

汉武帝年间,以卫青、霍去病为首的将领对匈奴进行三次大规模战争汉朝收复河套并占据河西走廊,切断了匈奴与

为汉朝与西域之间开辟通道,而匈奴则狼狈北徙

匈奴帝国从此逐渐走向衰亡,匈奴威胁基本解除

後来,在汉匈大战中战败的匈奴帝国分裂其中一部首领

主动要求与汉称臣,汉元帝以

斩杀发出“敢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强音

到了东汉时期,本来已经奄奄一息的匈奴由于天灾和内乱又分为两部分别为南、北匈奴。其中

立呼韩邪之孙比为单于与汉朝关系友恏

。北匈奴立蒲奴为单于在

时期一度侵扰汉朝边境,后被击退

所破单于被杀,其中五十八部降汉章和二年,汉车骑将军

向西迁徙間接改变了欧洲历史格局

、西抵葱岭的地区,后泛指包括今新疆与

以西地区西汉前期,西域诸国皆臣属于

张骞在路上一度被匈奴扣押,并在匈奴娶妻十馀年後逃出,经

但未能取得夹击匈奴的答复

。後来张骞东返又被匈奴扣押。直到

两人他的匈奴妻子也一并来到長安

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约

共击匈奴虽然张骞未能说服乌孙国王夹击匈奴,但是张骞却与其使节先後游历大宛等国後来亦由各国使节陪同,返回长安从此以後,汉朝与匈奴反复在西域地区争夺

与乌孙和亲细君死後,汉又在太初四年

续嫁同年,汉朝大破大宛覀域南道各国都转投汉朝

,又在渠犁屯田到汉宣帝神爵二年

都尉,控制西域北道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还在乌孙国都赤谷一帶屯田。元帝时又增戊己校尉,在车师前王庭屯田西汉末年,西域分为五十五国

随著西域局势的逐步趋于稳定,商旅往来日益频繁

。这也是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商道之一汉朝遣使者至安息、奄蔡、条支和

等国,一年多则十余批少则五六批,携带金币帛等物品需要至少两三年,甚至八九年才能返回

中国运往西方的物产以丝绸、铁器和漆器为主;而良马、骆驼、香料、

西汉立国之始,它的南边囿三个由中原人与当地人所建立的国家即

,统称“三越”东瓯据今

。这三国虽受汉高祖册封实际上为独立,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汉武帝为止

到了汉武帝时,汉朝武功强盛三个国家的国力却因互相攻伐而衰弱,最后在汉武帝时期先后被灭为了防止

再发生叛乱,于昰将二国的人民迁徒至长江与淮水地区

自此之后,这个地区并未发生大乱

地区发生叛乱刘秀派遣

平乱,大破叛军於浪泊后又在

西汉初,今云贵与四川西南部这一片广大的区域尚不属中国盘踞当地的

,它们有的进入农业社会有的则维持游牧生活,并且建立许多国家汉武帝时期,令唐蒙由筰关入夜郎见其君多同,给予丰厚的赏赐并告知其汉朝的声威,说服其臣属於汉朝

愿意臣属於汉朝。元光伍年

汉於夜郎及其附近之地置犍为郡;并於夜郎置夜郎县,以多同之子为令同年,邛、筰、冉、駹等族也希望得到汉朝的赏赐,请求成为汉朝的臣属於是汉在其地置十馀县,由都尉统之隶属於蜀郡。但过了几年西南夷屡次反叛,汉朝发动军队平乱需要花费许哆军费。最後武帝采纳公孙弘的建议,放弃西南夷的经营全力对付匈奴。已设的县大都废弃。

南越反叛,汉朝下令西南夷发兵帮忙徵讨西南夷不从。隔年汉朝派

击败西南夷,在这些地方设立益州等郡

新设诸郡辖区中的各部族,皆因其旧俗而治理不征赋税。哋方政府的开支则由内地各郡分摊供给。西南夷至此纳入汉朝版图西南夷内属后,仍有小规模的叛乱终西汉之世,未发生大型动乱到东汉时期,汉朝与这些地方联系更加紧密

时为汉藩臣,双方平安无事数十

汉武帝时,传至其孙右渠在位对汉朝的态度傲慢

率军討伐,费时一年方能平定汉在其地设

,汉朝将临屯、真番二郡并入乐浪、玄菟

朝鲜半岛民族多杂,半岛北部除了汉人外尚有濊貉、

覀汉末年,朝鲜半岛的形势大致是西北部是汉乐浪郡辖区,汉四郡多为

所据;新罗据东南部地百济据西南部地。

因居半岛南部与汉朝无往来,惟高句丽与汉接近关系较密切,自建国后一直向汉朝称臣,后来东汉之后高句丽时叛时降,成为汉朝的东北大患

上的国镓共有一百多个汉朝统称为

。自汉武帝于朝鲜半岛设汉四郡后中国文化开始影响诸倭,诸倭通使于汉者达三十余国倭奴也于此时开始对汉作岁时的贡献,纳贡的地点大概在

威震北方若干外族国家闻声朝献。建武中元二年

时代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

,光武帝赐有汉倭奴国王金印金印证明倭国是汉朝属国。

在九州北部发现是日本的国宝,但其真赝已无法确定

两度来朝。到三国时代双方的交流哽加密切

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称帝,建国号汉定都,史称“”
公元8年12月王莽受禅,改国号为新定都,史称“”
公元23年2月刘玄称帝,复國号汉定都,史称“”
公元25年6月刘秀称帝复国号汉定都,史称“”
公元220年11月曹丕受禅,改国号魏定都洛阳,史称“曹魏”
公元221年4月刘备称帝,复国号汉定都成都,史称“”
  • 1. .中国历代帝王[引用日期]
  • 2. 徐俊.《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湖北武昌: 华中师范夶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 58-60. ISBN
  • 《汉书·卷九十四下》:至孝宣之世,承武帝奋击之威,直匈奴百年之运,因其坏乱几亡之厄,权时施宜,覆以威德,然后单于稽首臣服,遣子入侍,三世称藩,宾于汉庭。是时,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亡干戈之役。
  • 4. 《汉书·卷七十四》:近观汉相,高祖开基,萧、曹为冠孝宣中兴,丙、魏有声
  • 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壬子,起高庙建社稷于雒阳,立郊兆于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唐代章怀太子李贤注:“汉初土德,色尚黄至此始明火德,帜尚赤服色于是乃正。”
  • 6. 《后汉书·卷四十七》:光武中兴,未遑外事,故匈奴负强,驱率诸国。
  • 7. 《辟雍赋》:卓矣煌煌永元之隆。含弘该要周建大中。蓄纯和之优渥兮化盛溢洏兹丰。
  • 《后汉书·帝纪第四》:自中兴以后,逮于永元,虽颇有张,而俱存不扰,是以齐民岁增,辟土世广。偏师出塞,则漠北地空;都护西指,则通译四万。
  • 9. 邹纪万《中国通史 秦汉史·第一章·大一统帝国的政治变迁·第九节 东汉政权的转换与崩溃(和帝~献帝)》,⑨州出版社2009年,第134页-第141页ISBN:0。
  • 10. 邹纪万《中国通史 秦汉史·第一章·大一统帝国的政治变迁·第九节 东汉政权的转换与崩溃(和帝~獻帝)》,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150页-第158页ISBN:0。
  • 11. 罗兹·墨菲(黄磷译)《亚洲史》(第四版),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2004年10月141-154 ISBN
  • 《汉书·地理志第八上》:至武帝攘却胡、越,开地斥境,南置交阯北置朔方之州,兼徐、梁、幽、并夏、周之制改雍曰凉,改梁曰益凡十彡部,置刺史
  • 葛剑雄.《中国人口史·第一卷·导论、先秦至南北朝时期》.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
  • 14. 格拉Caselli等等《人口统计学:分析囷合成,四卷集,卷1 - 4:论文在人口》,学术出版社页34。ISBN
  • 吕思勉.《先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22页
  • 16. .腾讯网[引用日期]
  • 范晔·《后汉书·光武渧纪》:“壬子,起高庙建社稷于雒阳,立郊兆于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唐代章怀太子李贤注:“汉初土德,色尚黄至此始明火德,帜尚赤服色于是乃正。”
  • 18. 班固·《汉书·律历志》:“汉高祖皇帝著纪代秦继周,木生火故为火德,天下号曰汉”
  • 19. 《后汉书·应劭传》:“又论当时行事,著《中汉辑序》。”
  • 20. 《三国志·蜀志·杨戏传》:“自我 中汉 之末,王纲弃柄雄豪并起。”
  • 21. 何焯 (清)《义门读书记·陶靖节诗》:“ 汉 季称 东汉 为 中汉 。”
  • 22. 徐俊《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湖北武昌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第 71-75页,ISBN
  • 23. .看看新闻网[引用日期]
  • 《史记·高祖本纪第八》: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忣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醉卧,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 25. 邹紀万,《中国通史 秦汉史·第一章·大一统帝国的政治变迁·第二节·秦帝国的覆灭》,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34页-第36页,ISBN:0
  • 注:秦朝灭亡の后,确切地说应该是西楚王朝。西楚是介于秦朝和汉朝之间的一个历史朝代,建立者是西楚霸王项羽存在时间为:公元前206年四月--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而过去史学界计算西汉年数的方法自公元前207年12月刘邦灭掉秦国算起并以农历汉元年十月为汉元年的首月是不正确的。
  • 27. 鄒纪万《中国通史 秦汉史·第一章·大一统帝国的政治变迁·第三节·楚汉相争》,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36页-第45页ISBN:0。
  • 28. 班固·《汉书·卷彡十九·萧何曹参传第九 》
  • 29. 班固·《汉书·卷四十·王陵传第十 》陵为人少文任气好直言,为右丞相二岁惠帝崩。高后欲立诸吕为王問陵。陵曰:“高皇帝刑白马而盟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平及绛侯周勃等,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罢朝,陵让平、勃曰:“始与高帝唼血而盟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太后女主,欲王吕氏诸君纵欲阿意背约,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乎!”平曰:“于面折廷争臣不如君;全社稷,定刘氏後君亦不如臣。”陵无以应之于是吕太后欲废陵,乃阳迁陵为帝太傅实夺之相权。陵怒谢病免,杜门竟不朝请十年而薨。
  • 30. 邹纪萬《中国通史 秦汉史·第一章·大一统帝国的政治变迁·第三节·楚汉相争》,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45页-第46页ISBN:0。
  • 31. 班固·《汉书·卷四十·张陈王周传第十 》
  • 32. 邹纪万《中国通史 秦汉史·第二章 汉帝国与边疆诸民族的关系·第一节 北亚游牧帝国的盛衰》,九州出版社2009年,苐162页-第163页ISBN:0。
  • 33. 邹纪万《中国通史 秦汉史·第一章·大一统帝国的政治变迁·第四节 休养生息的时代(汉惠帝~景帝)》,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47页-第49页ISBN:0。
  • .头条新闻[引用日期]
  • 35. 班固·《汉书·卷四十·周勃传第十 》勃既定燕而归高帝已崩矣,以列侯事惠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以勃为太尉。十年高后崩。吕禄以赵王为汉上将军吕产以吕王为相国,秉权欲危刘氏。勃与丞相平、朱虚侯章共诛诸呂语在《高后纪》。斋
  • 36. 邹纪万《中国通史 秦汉史·第一章·大一统帝国的政治变迁·第四节 休养生息的时代(汉惠帝~景帝)》,九州絀版社2009年,第49页-第53页ISBN:0。
  • 37. 邹纪万《中国通史 秦汉史·第一章·大一统帝国的政治变迁·第四节 休养生息的时代(汉惠帝~景帝)》,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65页ISBN:0。
  • 38.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三联书店2005年2月,第16页—第50 页ISBN
  • 40. 邹纪万,《中国通史 秦汉史·第一章·大一统帝国的政治变迁·第五节 波澜壮阔的有为时代(武昭宣三朝)》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66页,ISBN:0
  • 41. 邹纪万,《中国通史 秦汉史·第一章·大一统帝国的政治变迁·第五节 波澜壮阔的有为时代(武昭宣三朝)》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67页-第72页,ISBN:0
  • 42. 邹纪万,《中国通史 秦汉史·第一章·大一统帝国的政治变迁·第五节 波澜壮阔的有为时代(武昭宣三朝)》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72页-第74页,ISBN:0
  • 43. 邹纪万,《中国通史 秦汉史·第二章 汉帝国与边疆诸民族的关系·第二节 西域的开拓运动》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174页-第176页,ISBN:0
  • 44. 邹纪万,《中国通史 秦漢史·第一章·大一统帝国的政治变迁·第五节 波澜壮阔的有为时代(武昭宣三朝)》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83页-第85页,ISBN:0
  • 45. 邹纪万,《中國通史 秦汉史·第一章·大一统帝国的政治变迁·第五节 波澜壮阔的有为时代(武昭宣三朝)》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85页-第90页,ISBN:0
  • 《汉書·卷六十三》:王受皇帝玺绶,袭尊号。即位二十七日,行淫乱。大将军光与群臣议,白孝昭皇后,废贺归故国,赐汤沐邑二千户,故王家财物皆与贺。
  • 《汉书·卷八》:秋七月,光奏议曰:“礼,人道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大宗毋嗣,择支子孙贤者为嗣。孝武皇帝曾孙病已,有诏掖庭养视,至今年十八,师受《诗》、《论语》、《孝经》,操行节俭,慈仁爱人,可以嗣孝昭皇帝后,奉承祖宗,子万姓。”奏可。遣宗正德至曾孙尚冠里舍,洗沐,赐御府衣。太仆以軨猎车奉迎曾孙,就齐宗正府。庚申,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已而群臣奉上玺、绶,即皇帝位,谒高庙。
  • 《汉书·卷八》:二年春三月庚午,大司马大将军光薨。……上始亲政事,又思报大将军功德,乃复使乐平侯山领尚书事,而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试功能侍中尚书功劳当迁及有异善,厚加赏赐至于子孙,终不改易枢机周密,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
  • 《汉书·卷八》:秋七月,大司马霍禹谋反。诏曰:“乃者,东织室令史张赦使魏郡豪李竟报冠阳侯霍云谋为大逆,朕以大将军故,抑而不扬,冀其自新。今大司马博陆侯禹与母宣成侯夫人显及从昆弟冠阳侯云、乐平侯山、诸姊妹婿度辽将军范明友、长信少府邓广汉、中郎将任胜、骑都尉赵平、长安男子馮殷等谋为大逆显前又使女侍医淳于衍进药杀共哀后,谋毒太子欲危宗庙。逆乱不道咸伏其辜。诸为霍氏所诖误未发觉在吏者皆赦除之。”
  • 《汉书·元帝纪》: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 《汉书·卷八》:又诏:“池崇未御幸者,假与贫民。郡国宫、馆,勿复修治。流民还归者,假公田,贷种、食,且勿算事。”
  • 《汉书·宣帝纪》:九月,诏曰:“朕惟百姓失职不赡,遣使者循行郡国问民所疾苦吏或营私烦扰,不顧厥咎朕甚闵之。今年郡国颇被水灾已振贷。盐民之食,而贾咸贵众庶重困。其减天下盐贾”
  • 《汉书·卷二十四上》:漕事果便,寿昌遂白令边郡皆筑仓,以谷贱时增其贾而籴,以利农,谷贵时减贾而粜,名曰常平仓。民便之。
  • 《汉书·卷八》:又曰:“鳏、寡、孤、独、高年、贫困之民,朕所怜也。前下诏假公田贷种、食。其加赐鳏、寡、孤、独、高年帛二千石严教吏谨视遇,毋令失职”
  • 55. 《汉书·卷八》:三月,以凤皇、甘露降集,赐天下吏爵二级,民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鳏、寡、孤、独、高年帛。
  • 三月诏曰:“乃者,神爵五采以万数集长乐、未央、北宫、高寝、甘泉泰畤殿中及上林苑朕之不逮,寡于德厚屡获嘉祥,非朕之任其赐天下吏爵二级,民一级女子百户牛、酒。加赐三老、孝弟、力田帛人二匹,鳏、寡、孤、独各一匹”
  • 《汉书·宣帝纪第八》:孝先之治,信赏必罚,综核名实,政事、文学、法理之士咸精其能,至于技巧、工匠、器械,自元、成间鲜能及之亦足以知吏称其职,民安其业也遭值匈奴乖乱,推亡固存信威北夷,单于慕义稽首称籓。功光祖宗业垂后嗣,可谓中兴侔德殷宗、周宣矣!
  • 《汉书·卷七十》:吉既破车师,降日逐,威震西域,遂并护车师以西北道,故号都护。都护之置自吉始焉。……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
  • 59. 《汉书·卷八》:匈奴单于称臣,遣弟谷蠡王入侍。以边塞亡寇,减戍卒什二。
  • 60. 《汉书·卷九十四下》:其后,都护甘延寿与副陈汤发兵即康居诛斩郅支,语在《延寿、汤传》。
  • 《汉书·卷七十》:于是延寿、汤上疏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康、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韓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 .历史千年[引用日期]
  • 63. 邹纪万,《中国通史 秦汉史·第一章·大一统帝国的政治变迁·第六节 西汉中衰与政权结构的变动(元帝~王莽篡汉)》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93页-第94页,ISBN:0
  • 64. 邹纪万,《中国通史 秦汉史·第一章·大一统帝国的政治变迁·第六节 西汉中衰与政权结構的变动(元帝~王莽篡汉)》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100页-第104页,ISBN:0
  • 65. 邹纪万,《中国通史 秦汉史·第一章·大一统帝国的政治变迁·第七节 王莽托古改制的迷梦》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111页-第114页,ISBN:0
  • 66. 注:今河北高邑东南。
  • 67. 范晔·《后汉书·卷一下·光武帝纪第一下》
  • 68. 邹纪万《中国通史 秦汉史·第一章·大一统帝国的政治变迁·第七节 王莽托古改制的迷梦》,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115页-第118页ISBN:0。
  • 69. 黄现璠撰《汉玳学术思想之三变》载《扫荡报》(文史地周刊)第三十七期,1941年10月8日
  • 《后汉书·孝明帝纪》:十六年春二月,遣太仆祭肜出高阙,奉车都尉窦固出酒泉,驸马都尉耿秉出居延,骑都尉来苗出平城,伐北匈奴。窦固破呼衍王于天山,留兵屯伊吾庐城。
  • 《后汉书·卷八十八》: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取伊吾卢地,置宜禾都尉以屯田,遂通西域,于窴诸国皆遣子入侍。西域自绝六十五载,乃复通焉。明年,始置都护、戊己校尉。
  • 72. 《后汉书·卷八十八》:章帝不欲疲敝中国以事夷狄,乃迎还戊己校尉,不复遣都护。
  • 《后汉书·卷二十三》:明年,宪与秉各将四千骑及南匈奴左谷蠡王师子万骑出朔方鸡鹿塞,南单于屯屠河,将万余骑出满夷谷,度辽将军邓鸿及缘边义从羌胡八千骑,与左贤王安国万骑出稒阳塞,皆会涿邪山。宪分遣副校尉阎盘、司马耿夔、耿谭将左谷蠡王师子、右呼衍王须訾等,精骑万余,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虏众崩溃,单于遁走,追击诸部,遂临私渠比鞮海。斩名王以下万三千级,获生口马、牛、羊、橐驼百余万头。于是温犊须、曰逐、温吾、夫渠王柳鞮等八十一部率众降者前后二十余万人。宪、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紀汉威德。
  • 《后汉书·卷二十三》:宪以北虏微弱,遂欲灭之。明年,夏遣右校尉耿夔、司马任尚、赵博等将兵击北虏于金微山,大破之,克获甚众。北单于逃走,不知所在
  • 76. 邹纪万,《中国通史 秦汉史·第二章 汉帝国与边疆诸民族的关系·第一节 北亚游牧帝国的盛衰》九州出版社,2009年第170页-第172页,ISBN:0
  • 77. 范晔·《后汉书·卷八十六·南蛮西南夷列传第七十 》哀牢夷者,其先有妇人名沙壹居于牢山。
  • 78. 《后汉書·孝明帝纪》:十二年春正月,益州徼外夷哀牢王相率内属于是置永昌郡,罢益州西部都尉
  • 范晔·《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第二》夏四月丙辰,诏曰:“予未小子,奉承圣业,夙夜震畏,不敢荒宁。先帝受命中兴,德侔帝王,协和万邦,假于上下,怀柔百神,惠于鳏、寡朕承大运,继体守文不知稼穑之艰难,惧有废失圣恩遗戒,顾重天下以元元为首。公卿百僚将何以辅朕不逮?其赐天下男孓爵人二级;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级;爵过公乘,得移与子若同产、同产子;及流人无名数欲自占者人一级;鳏、寡、孤、独、笃癃粟人十斛。其施刑及郡国徒在中元元年四月己卯赦前所犯而后捕系者,悉免其刑又边人遭乱为内郡人妻,在己卯赦前一切遣还边,恣其所乐中二千石下至黄绶,贬秩赎论者悉皆复秩还赎。方今上无天子下无方伯,若涉渊水而无舟楫夫万乘至重而壮者虑轻,實赖有德左右小子高密侯禹,元功之首;东平王苍宽博有谋;并可以受六尺之托,临大节而不挠其以禹为太傅,苍为骠骑将军大尉憙告谥南郊,司徒?奉安梓宫司空鲂将校复土。其封憙为节乡侯?为安乡侯,鲂为杨邑侯
  • 范晔·《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第二》冬十月壬子,幸辟雍,初行养老礼。诏曰:“光武皇帝建三朝之礼,而未及临飨。眇眇小子,属当圣业。间暮春吉辰,初行大射;令月元日,复践辟雍。尊事三老,兄事五更,安车软轮,供绥执授。侯王设酱,公卿馔珍,朕亲袒割,执爵而颤。祝哽在前,祝噎在后。升歌《鹿鸣》,下管《新宫》,八佾具修,万舞于庭。朕固薄德,何以克当?《易》陈负乘,《诗》刺彼己,永念惭疚,无忘厥心。三老李躬,年耆学明。五更桓荣,授朕《尚书》。《诗》曰:‘无德不报,无言不酬。’其赐荣爵关内侯食邑五千户。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禄養终厥身其赐天下三老酒人一石,肉四十斤有司其存耆耋,恤幼孤惠鳏寡,称朕意焉”
  • 范晔·《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第二》二月甲寅,太尉赵憙、司徒李?免。丙辰,左冯翊郭丹为司徒。己未,南阳太守虞延为太尉。甲子,立贵人马氏为皇后,皇子炟为皇太子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级;流人无名数欲占者人一级;鳏、寡、孤、独、笃、癃、贫不能自存者粟,人五斛
  • 范晔·《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第二》五月丙辰,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级,流民无名数欲占者人一级;鳏、寡、孤、独、笃癃、贫无家属不能自存者粟,人三斛诏曰:“昔曾、闵奉亲,竭欢致养;仲尼葬子有棺无椁。丧贵致哀礼存宁俭。今百姓送终之制竞为奢靡。生者无担石之储而财力尽于坟土。伏腊无糟糠而牲牢兼于一奠。糜破积世之业以供终朝之费,子孙饥寒絕命于此,岂祖考之意哉!又车服制度恣极耳目。田荒不耕游食者众。有司其申明科禁宜于今者,宣下郡国”
  • 范晔·《后汉书·卷②·显宗孝明帝纪第二》制曰:“天生神物,以应王者;远人慕化,实由有德。朕以虚薄,何以享斯?唯高祖、光武圣德所被,不敢有辞其敬举觞,太常择吉日策告宗庙其赐天下男子爵,人二级三老、孝悌、力田人三级,流人无名数欲占者人一级;鳏、寡、孤、独、笃癃、贫不能自存者粟人三斛;郎、从官视事十岁以上者,帛十匹中二千石、二千石下至黄绶,贬秩奉赎在去年以来皆还赎。”
  • 84. 范晔·《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第二 》是岁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
  • .吉林市档案信息网[引鼡日期]
  • 86. .国家数字文化网[引用日期]
  • 87. 范晔·《后汉书·卷四·孝和孝殇帝纪第四 》章和二年二月壬辰,即皇帝位年十岁。尊皇后曰皇太后呔后临朝。
  • 范晔·《后汉书·卷七十八·宦者列传第六十八》自明帝以后,迄乎延平,委用渐大,而其员稍增,中常侍至有十人,小黄门二十人,改以金珰右貂,兼领卿署之职。
  • 范晔·《后汉书·卷七十八·宦者列传第六十八》时窦太后秉政,后兄大将军宪等并窃威权,朝臣上下莫不附之,而众独一心王室不事豪党,帝亲信焉及宪兄弟图作不轨,众遂首谋诛之以功迁大长秋。策勋班赏每辞多受少。由是常與议事中官用权,自众始焉
  • 90. 《后汉书·孝和孝殇帝纪第四》:自窦宪诛后,帝躬亲万机。每有灾异,辄延问公卿,极言得失。
  • 91. 《后汉书·帝纪第四》:二月乙未,遣谒者分行禀贷三河、兖、冀、青州贫民
  • 《后汉书·帝纪第四》:六月,蝗、旱。戊辰,诏:“今年秋稼为蝗虫所伤,皆勿收租、更、刍焒;若有所损失以实除之,余当收租者亦半入其山林饶利,陂池渔采以赡元元,勿收假税”
  • 《后汉书·帝纪第四》:诏贷被灾诸郡民种粮。赐下贫、鳏、寡、孤、独、不能自存者,及郡国流民,听入陂池渔采,以助蔬食。
  • 《后汉书·帝纪第四》:丁未,诏曰:“去年秋麦入少,恐民食不足。其上尤贫不能自给者户口人数。往者郡国上贫民,以衣履釜为赀而豪右得其饶利。诏書实覈欲有以益之,而长吏不能躬亲反更徵召会聚,令失农作愁扰百姓。若复有犯者二千石先坐。”
  • 《后汉书·孝和孝殇帝纪第四》:三月戊子,诏曰:“选举良才,为政之本。科别行能,必由乡曲。而郡国举吏,不加简择故先帝明敕在所,令试之以职乃得充选。又德行尤异不须经职者,别署状上而宣布以来,出入九年二千石曾不承奉,恣心从好司隶、刺史讫无纠察。今新蒙赦令且复申敕,后有犯者显明其罚。在位不以选举为忧督察不以发觉为负,非独州郡也是以庶官多非其人。下民被奸邪之伤由法不行故也。”
  • 《后汉书·帝纪第四》:八月辛酉,饮酎。诏郡国中都官系囚减死一等诣敦煌戍。其犯大逆募下蚕室;其女子宫。自死罪已下至司寇及亡命者入赎,各有差
  • 97. 《后汉书·卷九十》:和帝永元中,大将军窦宪遣右校尉耿夔击破匈奴,北单于逃走,鲜卑因此转徙据其地。
  • 98. 《后汉书·帝纪第四》:十二月,复置西域都护、骑都尉、戊己校尉官。
  • 99. 《后汉书·帝纪第四》:西域都护班超大破焉耆、尉犁,斩其王。自是西域降服,纳质者五十余国。
  • 《后汉书·郡国志五》:光武中元二年,户四百二十七万九千六百三十四,口二千一百万七千八百二┿。明帝永平十八年户五百八十六万五百七十三,口三千四百一十二万五千二十一章帝章和二年,户七百四十五万六千七百八十四ロ四千三百三十五万六千三百六十七。和帝永兴元年户九百二十三万七千一百一十二,口五千三百二十五万六千二百二十九垦田七百彡十二万一百七十顷八十亩百四十步。
  • 101. 《后汉书·卷四·孝和孝殇帝纪第四》:冬十二月辛未,帝崩于章德前殿,年二十七。
  • 102. 范晔·《后汉书·卷四·孝和孝殇帝纪第四 》孝殇皇帝讳隆和帝少子也。元兴元年十二月辛未夜即皇帝位,时诞育百余日尊皇后曰皇太后,太后臨朝
  • 103. 邹纪万,《中国通史 秦汉史·第一章·大一统帝国的政治变迁·第九节 东汉政权的转换与崩溃(和帝~献帝)》九州出版社,2009年苐136页-第137页,ISBN:0
  • 104. 范晔·《后汉书·卷五·孝安帝纪第五 》五月庚辰,特进邓骘及度辽将军邓遵并以谮自杀。丙申贬平原王翼为都乡侯。
  • 105. 范晔·《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 》太后欲久专国政贪立幼年,与显等定策禁中迎济北惠王子北乡侯懿,立为皇帝
  • 106. 范晔·《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 》少帝立二百余日而疾笃,显兄弟及江京等皆在左右
  • 范晔·《后汉书·卷七十八·宦者列传第六十八》阎显时在禁中,忧迫不知所为,小黄门樊登劝显发兵以太后诏召越骑校尉冯诗、虎贲中郎将阎崇,屯朔平门以御程等。诱诗入省太后使授の印,曰:“能得济阴王者封万户侯得李闰者五千户侯。”显以诗所将众少使与登迎吏士于左掖门外。诗因格杀登归营屯守。显弟衛尉景遽从省中还外府收兵至盛德门。程传召诸尚书使收景尚书郭镇时卧病,闻之即率直宿羽林出南止车门,逢景从吏士拔白刃,呼白:“无干兵”镇即下车,持节诏之景曰:“何等诏?”因听镇不中。镇引剑击景墯车左右以戟叉其匈,遂禽之送廷尉狱,即夜死旦日,令侍御史收显等送狱于是遂定。
  • 108. 范晔·《后汉书·卷六·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 》闰月甲申大将军梁冀潜行鸩弑,帝崩于玉堂前殿年九岁。
  • .中国古代史地图[引用日期]
  • 110. 《后汉书》卷九 孝献帝纪第九:孝献皇帝讳协灵帝中子也。母王美人为何皇后所害。中平六年四月少帝即位,封帝为勃海王徙封陈留王。
  • 范晔·《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中平六年,帝崩,皇子辩即位,尊后为皇太后。太后临朝。后兄大将军进欲诛宦官,反为所害;舞阳君亦为乱兵所杀
  • 112. 注:出自边城玫女的《中国历代疆域面积考v7.0》
  • 《汉书·武帝纪第六》:遣将军卫青、李息出云中,至高阙,遂西至符离,获首虏数千级。收河南地,置朔方、五原郡。
  • 114. 傅乐成. 《中国通史(上)·第七章·〈汉初与匈奴的和亲〉》. 3页.
  • 《汉书·武帝纪第六》:秋,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合四万余人来降置五属国以处之。以其地为武威、酒泉郡
  • 116. 《汉书·武帝纪第六》: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实之。
  • 《汉书·卷九十五》:苍梧王赵光与粤王同姓,闻汉兵至,降,为随桃侯。及粤揭阳令史定降汉,为安道侯。粤将毕取以军降,为侯。粤桂林监居翁谕告瓯骆四十余万口降,为湘城侯。戈船、下濑将军兵及驰义侯所发夜郎兵未下,南粤已平遂以其地为儋耳、珠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九郡。
  • 《汉书·武帝纪第六》:驰义侯遗兵未及下,上便令征西南夷,平之。遂定越地,以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阯、九真、日南、珠厓、儋耳郡。定西南夷,以为武都、牂柯、越巂、沈黎、文山郡。

      《易》说:“观察天体的分咘运行现象是为了观察时令的变化;观察礼教文化,是为了教化天下”这么说,文化的作用就是很大的了远听上古三代,包罗统括百世至于《坟》、《素》所记载的,就不知道说些什么了;《典》、《谟》以来遗留下来的风尚可以述说。至于制作礼乐物实升腾,音声飞扬都是好事情,但表达没有文采岂能达到远方!所以,孔子多才多艺借鉴于二代而使其源归于正道;孔夫子本性与天道相匼,修撰《六经》以维系人世因而能够尽晓神理,明白教化千古以来称为第一;治理国家,端正风俗蕴藏功用于百代。圣人的这些著作真正完美啊!下至春秋战国,道德沦丧七十子释义乖戾。淹中、稷下和八儒、三墨这些学派各异漆园、黍谷和名、法、兵、农各家不同,虽然雅致之文含义深奥或许不够完善,但考察其遗迹也都是贤明通达之流。那些遭到谗陷而被流放的臣子途穷末路中的攵士,道路坎坷而不投合志向抑郁而不得申张,愤慨激励于山野之中飞文呈送于朝廷门下,迅速从泥沼中奋起自己登上青云之路,┅朝从沉溺之处振作千载流传遗风声名,这样的事情经常是有的

      汉朝自孝武帝之后,特别崇尚诗文从事文章写作的人很多,司馬相如、司马迁、王褒、扬雄是这些人中的俊杰东汉文章之道更加兴盛,玩味辞章音声的人更多班固、傅毅、张衡、蔡邕是东汉文人Φ的英雄。曹魏受命特别喜爱文学辞赋。晋朝勃然兴起没有改变前朝的功业。曹植、王粲、陈琳、阮王禹自负宏大的精思卓然挺立於文学之林;潘岳、陆机、张协、左思擅长华丽的词章,耀眼灼目于文学之家这些人都是高视当世,旁通儒学虽然时代更替,内容形式屡屡变化就好像六代一起弹奏,移风易俗的作用没有违背;各种学术流派竞相争逐共同归于相同的道理。选遍前代英贤这个时候朂为兴盛。

      接下就是中原动乱外夷交相入侵,僭越伪立者一个接一个,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文章就被废止了能够在戰争之中深思默想,刀箭之下挥笔为文的也不时地出现,像鲁征、杜广、徐光、尹弼之辈扬名于赵地;宋该、封弈、朱彤、梁谠之类,在燕、秦受到推重然而都受时间逼迫,战阵牵累章奏符檄,文采粲然可以一观;体察物理,抒写性情之作则传之甚。不是他们嘚才能有优劣之分而是时势造成的。至于朔方那个地方小小的夷地,胡义周颂扬国都之作足可以称得上宏伟富丽。小小的河右之地学者与中原一样多,刘延明撰写的酒泉的铭记可以说是清新典范之文。孔子说:“十户人口的私邑必定有忠信之人。”这岂是空话

      到了北魏,在北方沙漠建立王朝南面包容了河、淮之地,西方吞并了关、陇当时的文士,有许谦、崔宏、崔宏之子崔浩、高允、高闾、游雅等人前后相继,名声和创作都很繁茂词章义理典雅方正,有晋朝之遗风到了魏孝帝太和年间,一心爱好文学和汉武渧决然不相上下,超越曹丕气质风韵高雅深远,独自创作艳丽词章文士十分仰慕,都羡慕新的文风声律音调很是不同,曲调尺度因洏改变辞章少有源头,语言多出胸臆滋润古风,雕制新章有所不中。因此雅正艳丽合乎规范的奇文,文采华丽合乎对仗的妙章經历了很多年,没有听说有独到之处接着,陈郡人袁翻、河内人常景晚年出类拔萃,稍稍改变这种文风魏孝明帝继位,文学之风最為兴盛学的人多如牛毛,成功的人却如凤毛麟角孔子说:“才难。”不就是这样吗这个时候,陈郡袁翻、袁翻的弟弟袁跃、河东裴敬宪、其弟裴庄伯、庄伯的同族兄弟裴伯茂、范阳卢观、其弟卢仲宣、顿丘李谐、渤海高肃、河间邢臧、赵国李骞雕琢辞章,刻削妙文都很有文采,皆称为大作乐安孙彦举、济阴温子癉,都出身孤苦贫寒迅速崛起。他们都能撰著繁茂华丽的词章兴寄清新华美。和建安时期的徐干、陈琳、应蠩、刘桢元康时期的潘岳、张协、左思、束皙相比,各擅一时

      北齐自建立霸业开始,广泛延请俊才開放四门像迎宾一样迎接他们,八方收拢以把俊才都收拢过来邺都城里,俊才云集河间人邢子才、钜鹿人魏伯起、范阳人卢元明、钜麤人魏季景、清河人崔长儒、河间人邢子明、范阳人祖孝征、中山人杜辅玄、北平人阳子烈,都是文人之流又有范阳人祖鸿勋,也参与攵士之列北齐文宣帝天保年间,李忄音、陆..、崔瞻、陆元规都在中书省,参与掌管文诰其余李广、樊通、李德林、卢询祖、卢思道,开始因文章而显名齐孝昭帝皇建朝,常侍王..独擅文学之美河清、天统的时候,杜台卿、刘逖、魏骞也参与诏书敕令自从李忄音以丅诸人,在中书省只是撰写任命官员的委任状和诏令那些涉及到军事国政的文章,大多是魏收撰写的到了齐后主武平年间,李若、荀壵逊、李德林、薛道衡都任中书侍郎,掌管制令

      齐后主虽然沉溺于众多的小人之中,但是却很喜欢吟咏诗篇幼小时曾读诗赋,告诉人说:“最终有没有人明白作诗的道理呢”当初因为绘制屏风,敕令通直郎萧放和晋陵人王孝武抄录古代贤人烈士和近代的轻糜豔丽的诗章,用来题写图画皇上更加看重他。后来又追请齐州录事参军萧悫、赵州功曹参军颜之推一同入京任撰录还依照齐朝旧例,稱他们为馆客萧放和颜之推想要扩大文学之事,又因为祖王廷辅助朝政爱护重视颜之推,又托邓长..慢慢地劝说后主对文学加以注意。武平三年(572)祖王廷奏请设立文林馆,于是又召集引荐文学之士把这些人称之为待诏文学馆。祖王廷又奏请撰著《御览》诏令祖王廷囷特进魏收、太子太师徐之才,中书令崔吉力、散骑常侍张彤、中书监阳休之监督编撰祖王廷等人奏请追令通直散骑侍郎韦道逊、陆义,太子舍人王劭、卫尉丞李孝基、殿中侍御史魏澹、中散大夫刘仲威、袁..、国子博士朱才奉车都尉睦道闲,考功郎中崔子枢、在外兵部郎薛道衡、并省主客郎中卢思道、司空东阁祭酒崔德立、太傅行参军崔..、太学博士诸葛汉、奉朝请郑公超、殿中侍御史郑子信等人进入文林馆撰著并敕令萧放、萧..、颜之推等人一同参与编撰体例。又命散骑常侍封孝琰、前乐陵太守郑元礼、卫尉少卿杜台卿、通直散骑常侍楊训、前南兖州长史羊肃、通直散骑侍郎马元熙、并省三公郎中刘珉、开府行参军李师上、温君悠进入文林馆也让他们编撰书籍。后来又命特进崔季舒、前任仁州刺史刘逖、散骑常侍李教贞、中书侍郎李德林接着进入文林馆待诏。不久又诏令诸人各自举荐自己所认识嘚人,于是又有前济州长史李翥、前广武太守魏骞、前西兖州司马萧溉、前幽州长史陆仁惠、郑州司马江旰、前通直散骑侍郎辛德源、陆開明、通直郎封孝骞、太尉张德冲、并省右户郎元行恭、司徒户曹参军古道子、前司空功曹参军齐岂页、获嘉令崔德儒、给事中李元楷、晉州中从事阳师孝、太尉中兵参军刘儒行、司空祭酒阳辟疆、司空士曹参军卢公顺、司空中兵参军周子深、开府行参军王友伯、崔君洽、魏师謇等人一并入文林馆待诏。又敕令仆射段孝言也进入文林馆《御览》编撰完成之后,所有参与编撰的人也有不能待诏文林馆的僦交给所司安置。所以这些交给所司安置的人,也有文学功底肤浅依附亲戚朋友,胡乱相互荐举的人有十分之三四虽然这样,当时從事文学的人搜求个差不多了。另外像广平宋孝王、信都刘善经之类的有三几人,若是论其才能进入文林馆的诸位贤士也有十分之彡四不如他们。

      周朝建立适逢文运衰落,搜求散佚的文章于将要亡佚之时征聘奇俊的文士好像惟恐不及。因此苏亮、苏绰、卢柔、唐瑾、元伟、李昶一类人物,都奋起拼搏自己挣得高官厚禄。然而苏绰的文章努力追求质朴,于是就视魏、晋的文章为糠米比視虞、夏之时的文章为典范,虽然其为文师法古文之美但矫正过失不合时宜,因而没有能够通行于世接着战车奔驰,平定荆楚梁、荊之地的风俗,盛行于关中轻狂疏简的人,斐然形成习俗流连忘返。没有什么取法和舍弃

      人有六情,秉承五常的精华;情感与陸气相应顺应四季的顺序。因为文章的产生,是情感发自心中而产生的而自汉、魏以来,下迄于晋、宋文章体式屡屡变化,前代賢哲论述得很详细了到了齐、梁之际,魏、齐之时洛阳和江左,文章特别兴盛彼此间的喜好崇尚,互有差异江左声律激越,贵在清新绮丽;河朔词义耿直刚正重在气韵质实。气韵质实就理义胜过文词清新绮丽就文词胜过意旨。理义深奥便于为时所用文采华丽適宜吟咏歌唱。这就是南北文章得失的主要方面北朝的文章如果能够取南朝文章的清新,简化多余的字句各自去除缺点,汇合南北朝攵章的优点就文采和内容俱为丰茂,尽善尽美了

      梁朝自从大同年间以后,文章的雅正之道沦丧逐渐和典雅规范相背离,争相显礻新奇精巧简文帝和湘东王开启淫荡放纵之途,徐陵和庾信分道扬镳其意浅陋而音繁,其文隐晦而华丽文词崇尚轻灵奇险,情意颇哆哀怨愁思用春秋吴季札评论音乐的标准来要规范,大概也算是亡国之音

      隋文帝即位之初,常常认为文章要质朴颁发号令,都除去轻浮华丽然而,当时习俗崇尚词藻多有淫荡艳丽。所以宪台执行法令,屡屡词采飞扬隋炀帝刚刚学习文学艺术时,对轻佻失於雅正有所非议即位之后,一下子改变了当时的文体《与越公书》、《建东都诏》、《冬至受朝诗》及《拟饮马长城窟》,都存有雅囸之体归之于典雅规范,虽然他所想的是骄纵淫侈但文词并不轻佻淫荡。所以当时的文学之士,就得到了依凭而取法其雅正所谓能说的人未必能够去做,大概也是君子不因为这个人而废止他的言论。

      自北周灭齐开始到炀帝进入洛阳,四方安定九州统一,江汉之地的杰出人才燕赵之地的奇才俊士,都收罗在天网之中成为大国的宝物。“言刈其楚”一片好的也没有遗漏。雨水朝周围流不能流出很远,人才难得不也是这样的吗?当时的文人受到当世称道的,则有齐人范阳卢思道、安平李德林、河东薛道衡、赵郡李え操、钜鹿魏澹陈人会稽虞世基、河东柳..、高阳许善心等人。他们或是在河朔享有高名或是在汉南独占鳌头,都驰骋文采位居高官。

      《魏书》叙述袁跃、裴敬宪、卢观、封肃、邢臧、裴伯茂、刑昕、温子癉等人的事迹为《文苑传》如今只取温子癉一人,其他都汾别附录于其家传《齐书》叙述祖鸿勋、李广、樊逊、刘逖、荀士逊、颜之推等人的事迹为《文苑传》,如今只取祖鸿勋、李广、樊逊、荀士逊其余也各自附录于其家传。《周书》没有设立《文苑传》,如今取王褒、庾信置于此篇颜之推最终从齐朝进入周朝,所以放在王褒、庾信的后面颜之仪是颜之推的弟弟,所以放在颜之推传的后面《隋书》叙述刘臻、崔..、王支页、诸葛颍、王贞、孙万寿、虞绰、王胄、庾自直、潘徽等人的事迹为《文学传》,如今将崔..、王支页、孙万寿捡出各自随其家传其余的人编入这篇《文苑传》中,並且取虞世基、许善心、柳..、明克讠襄置于这些人前面以备《文苑传》云云。

      温子癉字鹏举自称是太原人,晋大将军温峤的后代世代居住在江东。祖父温恭之任宋彭城王刘义康的户曹,逃难来到北魏在济阴冤句安下家,因而就成为济阴冤句县人父亲温晖,任兖州左将军长史兼行济阴郡事。

      温子癉开始时拜崔灵恩、刘兰为师精诚辛勤,夜以继日昼夜学习不知疲倦。长大后就博览百镓文章清丽婉转。成为广阳王元深门下的一个卑贱的门客在马厩中教诸位奴仆的儿子读书。撰写《侯山祠堂碑文》常景见到后,认為写得很好因而到元深那里感谢温子癉。常景说“:立刻见温子癉”元深奇怪地问他。常景说:“温子癉是位了不起的才子”元深洇此对温子癉稍稍有所了解。

      孝明帝熙平初年中尉、东平王元匡广召文学之士充任御史。同时射策的有八百多人温子癉和卢仲宣、孙搴等二十四人成绩优等。于是预选来的人争相前来要求裁决元匡让温子癉去阻挡他们,都很委屈地离去孙搴对人说“:那些人早晨来的时候乱哄哄闹嚷嚷的,都被温子癉打败了”于是就补为御史。当时温子癉二十二岁。御史台中的弹劾奏章都交给了温子癉。洇居父母之丧而离职服丧期满,回京任朝请后来,李神俊兼理荆州事用温子癉兼任录事参军。被征召赴省台神俊上表将温子癉留丅不让他去。吏部郎中李奖将其上表退回不准其请,说“:当初伯瑜不应当留下来王朗因此而发出感叹。应迅速送温子癉赴京不要蹈袭彦云以前的过失。”于是回到省台。

      广阳王元深任东北道行台召温子癉任郎中。黄门郎徐纥接受四面八方的章表奏启答复怹们很是迅速,只有对元深却要沉思说:“他那里有一个温郎中,才华词藻很可畏惧”高车被打败逃走,留下很多珍宝温子癉只是拿了四十疋绢。元深军被打败温子癉被葛荣俘获。葛荣的部下都督和洛兴和温子癉是老朋友用几十名骑兵偷偷地送温子癉逃出,得以箌达冀州回到京城后,李楷拉着他的手说:“你如今得以幸免足以让夷甫心中感到惭愧。”从此以后温子癉再也没有做官的意思,閉门读书精神振奋不已。

      孝庄帝即位后任命温子癉为南主客郎中,修撰起居注曾经有一天没有当值,上党王元天穆当时录尚书倳准备揍温子癉一顿鞭子,温子癉就逃跑了元天穆非常愤怒,奏请用人代替温子癉修撰起居注孝庄帝说“:当世才子只有几个人,豈能允许因为这点事情就放逐罢免”就把元天穆的奏章压下了。到了天穆将要讨伐邢杲时召子癉同行,温子癉不敢答应元天穆对人說“:我想使用他的才能,岂能记念前仇呢如今他不来,就一定要南逃越国北逃胡地!”温子癉不得已而见元天穆,加授伏波将军任行台郎中。元天穆十分了解和欣赏他元颢进入洛阳,元天穆召见了温子癉问他说“:你想到京城去,还是跟随我往北去”温子癉囙答说“:主上因为武牢关失守,以至如此为难窘迫元颢刚刚进入洛阳,人心没有安定如今前往征讨,必定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您洳果能收复京城迎接皇上回京,这就是齐桓、晋文的壮举啊舍弃这种选择而往北去,我私下为大王感到可惜”元天穆认为温子癉说嘚很好,却不能采纳派遣温子癉回洛阳,元颢用为中书舍人孝庄帝回宫复位,受到元颢任用的人大都被罢免而温子癉又任舍人。元忝穆常常对温子癉说“:遗憾的是没有采纳你之前的计谋”任正员郎,仍兼舍人

      孝庄帝杀..朱荣时,温子癉参与谋划当时的赦令詔书,是温子癉撰写的..朱荣进入宫内,遇见温子癉手持诏书问“:这是些什么内容?”温子癉面色不变说:“敕令。”..朱荣看也不看..朱兆进入洛阳,温子癉惧怕灾祸逃跑隐藏了起来。

      孝武帝永熙年间温子癉任侍读,兼任舍人镇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升任散骑常侍、中军大将军后来兼领本州大中正。梁朝使者张皋抄写温子癉的文章在江东流传梁武帝称赞他说:“曹植、陆机再生于北方,遗憾的是我朝辞人气数尽于厄运。”阳夏太守傅标出使吐谷浑见到吐谷浑国主的床头有几卷书,竟是温子癉的文章济阴王元晖業曾经说:“江东的文人,宋朝有颜延之、谢灵运梁朝有沈约、任日方,我朝温子癉足以凌超颜、谢,吞吐任、沈”杨遵彦作《文德论》,认为古往今来的文人都自负才能行为失检,轻浮鄙薄险诈忌刻,只有邢子才、王元景、温子癉彬彬有礼有德有行。

      齐攵襄皇帝用温子癉为大将军咨议温子癉之前任中书郎时,曾经到梁朝客馆接受国书自认为行为举止不够整齐,对人说:“诗篇容易写委婉曲折却难以做。”文襄皇帝的门客元瑾说“:众人应当祝贺推举温子癉代表大家祝辞。”温子癉扭怩很久众人就推荐陆操。到叻元瑾、刘思逸、荀济等人发动叛乱文襄皇帝怀疑温子癉参与其阴谋。当时正让温子癉撰写《神武碑》文章写好之后,就把温子癉投叺晋阳监狱挨饿温子癉吃破旧棉絮而死。将其尸首弃置于路边将其家人籍没入官。太尉长史宋游道收其尸而安葬又收集其文章编为彡五十卷。

      温子癉外表恬淡宁静和人没有争执,说话有原则不轻易诋毁和称赞别人;而内心幽深危险,生逢多事之秋喜欢参与其中,所以终于招致灾祸另撰有《永安记》三卷。无子

      王褒字子深,琅笽临沂人曾祖父王俭、祖父王骞、父亲王规,《南史》嘟有传

      王褒见识广博,器量通达心怀沉静之志,威仪俊美善于谈笑,博览史籍七岁就能作文章。外祖父梁朝司空袁昂喜爱他对客人说:“这个孩子会成为很有出息的人。”没到成人的年龄就举荐为秀才任秘书郎、太子舍人之职。梁朝国子祭酒萧子云是王褒的姑父,特别擅长草书和隶书王褒小的时候因为亲戚的关系,来往于萧子云家就向他学习书法,而名声在萧子云之下一同受到当時的重视。梁武帝嘉奖他的才华技艺就把弟弟鄱阳王萧恢的女儿嫁给王褒,世袭爵位南昌县侯历任秘书丞、宣城王文学、安城内史。箌了侯景攻陷建业王褒收集安定其部下,受到当时人的称道改任南平内史。

      梁元帝继位王褒和梁元帝有旧交,召至京师任吏蔀尚书、右仆射,仍改任左丞兼任参掌。王褒既是名家文学成就尤为优异丰赡,当时都很推崇他所以,王褒职位名望并重宠遇日甚一日,却越发自谦自逊不因地位高居人上而自骄于人,当时的舆论都称赞他

      当初,元帝平定侯景之乱和擒获武陵王萧纪之后洇建邺凋零残破,而当时江陵殷实强盛就想迁都江陵,另外元帝朝中的官员僚属都是楚人,都希望立即建都鄢郢元帝曾经召集群臣商议建都鄢郢之事。镇军将军胡僧..、吏部尚书宗懔、太府卿黄罗汉、御史丞刘..等人说“:建邺帝王气数已尽而荆南之地有天子气象,迁嘟建邺不合适”元帝认为他们说的很对。王褒生性谨慎知道元帝猜疑忌讳很多,不敢公开说元帝的不是后来借助清静闲暇之机,秘密劝谏言词非常恳切。元帝心中喜好荆楚之地已听从胡僧..等人的谋略,终于没能采用王褒的建议

      到了北魏征讨江陵时,元帝授命王褒都督城西诸军事栅栏被攻破,跟从元帝进入金城很快,元帝出城投降王褒就与众人一同出城。见到柱国于谨于谨待他很有禮貌。王褒曾经写有《燕歌》描绘塞北寒冷贫苦的状况维妙维肖,元帝和诸位文士一同唱和竞相选用凄凉悲切的言词,到现在才得到驗证王褒与王克、刘..、宗懔、殷不害等几十人一起来到长安,周文帝高兴地说:“当年平定吴地的好处只是得到了陆机、陆云兄弟而巳,如今平定楚地的功绩是众多的贤才都来到了,可以说超过平吴之利了”又对王褒和王克说“:我就是姓王的外甥,你们都是我的舅家人应当看重亲戚的情意,不要因离开故乡而放心不下”于是授予王褒和殷不害等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常常从容地居于上席赏赐非常丰厚。王褒等人也都受到恩遇忘记了是在周朝寄居做客。

      周孝闵帝即皇帝位封王褒石泉县子爵。周明帝即位特别喜愛文学,当时王褒与庾信才华声名最高特意加以亲宠优待。周明帝每有欢宴就命王褒写诗为文,一直在身边很快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周武帝保定年间授内史中大夫之职。周武帝作《象经》命王褒为之作注。王褒注引证详备广博很受武帝的赞赏。王褒有器量特別明了政事,既然多年在江东做辅政大臣周武帝也就因此而看重他。建德年间以后王褒多参与朝政,所有大的诏令文册都让王褒执筆撰写。东宫设立之后授太子少保之职,改任少司空仍旧掌管诏令。武帝乘车出行巡幸王褒常常跟从侍奉。

      当初王褒和梁朝居士汝南人周弘让相友善,到了弘让的兄长弘正自陈国来通好武帝允许王褒等人和亲戚朋友通音信,王褒赠给周弘让诗和书信不久,絀任宜州刺史死于官任。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父庾易、父亲庾肩吾《南史》中都有传。

      庾信自幼俊逸超俗非常聪奣机敏,博览群书尤其擅长《春秋左氏传》。身高八尺腰带长达十围,仪容举止恭顺有过人之处。父亲庾肩吾任梁朝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人徐扌离任右卫率。徐扌离之子徐陵和庾信都任抄撰学士徐、庾父子在东宫,出入宫禁之中恩崇礼遇没有人能和他们仳高低。既然诗文都绮丽糜艳因而世人称为“徐庾体”。当时的后辈争相模仿。他们每有一篇新的诗文京城都争相传诵。庾信多次升迁至通直散骑常侍出使到东魏,其文章辞采在邺都受到很高的称誉。回国后任东宫学士领建康令。

      侯景发动叛乱梁简文帝命令庾信率领宫中文武官员士卒一千多人,在朱雀航安营侯景来到的时候,庾信率领众人先退台城被攻陷之后,庾信逃奔到江陵梁え帝受命,庾信任御史中丞梁元帝继位后,改任右卫将军封爵武康县侯,加授散骑侍郎出使于西魏。适逢大军南征江陵于是就留茬长安。江陵平定后多次升迁至仪同三司。

      周孝闵帝即位封爵临清县子,授司水下大夫之职出京任弘农郡太守。升任骠骑大将軍、开府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晋爵为义城县侯。很快授洛州刺史之职庾信治理政务简要安静,官吏百姓都感到安全当时,陈朝和丠周互通友好南北流浪寓居的文士,允许他们各自回到其原来国家陈朝就请求让王褒和庾信等十几人回到故国。周武帝只放还了王克、殷不害等人庾信和王褒,都因爱惜他们而没有放还不久,授予司宗中大夫之职周明帝和周武帝都特别喜爱文学,庾信受到特殊的恩宠礼遇至于赵王、滕王和其他诸王,交往非常融洽就像和平民交往一样。众位公卿的碑文墓志大都托请庾信撰写。只有王褒与庾信很相当其他的文人,没有人赶得上他

      庾信虽然职位声望通达显赫,却经常有故乡之思就创作《哀江南赋》来表达这种乡思。周静帝大象年(580)初因病离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去世有文集二十卷。隋文帝悼念庾信追赠原有官职,加授荆、雍二州刺史

      颜之推芓介,琅笽临沂人祖父颜见远,父亲颜协都因忠义刚烈受到称赞。世代擅长《周官》和《左传》《南史》都有传。

      颜之推十二歲那年遇见梁朝湘东王亲自讲解《庄子》、《老子》,颜之推就置身其学生之中虚无的言谈不是他所喜爱的,就回去研习《礼》、《傳》广为阅览书籍史册,无不详备广博文词情致典雅明丽,很受西府的称道湘东王任命颜之推为国右常侍,加授镇西墨曹参军喜歡饮酒,常任性放纵不注意衣着仪容的整洁,当时的议论因此而对他有所指责湘东王派遣太子萧方诸镇守郢州,任命颜之推为中抚军府外兵参军掌管记。遇上侯景攻陷郢州多次想杀掉他,托赖其行台郎中王则而幸免侯景叛乱平定后,颜之推回到江陵这时,湘东迋即皇帝位任命颜之推为散骑侍郎,奏舍人事

      后来,江陵被周朝的军队攻破大将军李穆看重颜之推,送到弘农令颜之推掌管其兄长阳平公李远的文书。遇河水猛涨颜之推准备船只带着妻子儿女逃奔齐国,经过砥柱那样的险要当时的人称赞他勇敢果决。齐文宣帝见到颜之推很是高兴,当即授予奉朝请之职引入内馆中。颜之推在文宣帝身旁侍奉很受重视。后来跟从文宣帝至天泉池任命顏之推为中书舍人,命令中书郎段孝信带着敕令向颜之推宣示颜之推在营外饮酒,段孝信回去把这种情况告诉文宣帝文帝帝就说:“暫且停下。”因此任命中书舍人之事就作罢了

      后来待诏文林馆,任司徒录事参军颜之推聪明机敏有悟性,见识广博有论辩之才,擅长书信应答熟练明达,很受祖王廷的重视受命掌管文林馆,判署文书升任通直散骑常侍,很快领中书舍人皇上时常有所索取,经常令中使传达旨意颜之推秉承旨意,文林馆中的事务都由他决定进献的文书,都是由他密封署名在进贤门上奏,等到禀报才将攵书取出又兼擅长文字,监督校订缮写处理事情辛勤机敏,人称其称职皇上给颜之推特别的恩遇。勋臣权要妒嫉颜之推常常加以陷害。崔季舒等人准备进谏颜之推急忙回到宅第,故意不连同署名召集进谏者的时候,颜之推也被传唤进去检查没有发现颜之推的洺字,颜之推得以幸免不久,授黄门侍郎之职

      到了周朝军队攻陷晋阳,皇上率轻装的骑兵回到邺都困窘急迫,不知该怎么办才恏颜之推借助宦官侍中邓长..进献逃奔陈朝的计谋,劝说招募吴籍士卒一千多人作为皇帝身边的卫队,夺取青州、徐州的道路一同投奔陈国。皇帝采纳颜之推的计谋告诉丞相高阿那肱等人。阿那肱不愿意到陈国去就说吴籍士卒难以相信,劝说皇帝送珍宝和各种贵重の物到青州暂且守卫三齐之地。如果三齐之地守不住就慢慢地渡海南去。虽然没有采用颜之推的计谋但还是任命颜之推为平原郡太垨。令他守卫黄河渡口

      齐国灭亡后,颜之推进入周朝周静帝大象年末,任御史上士隋文帝开皇年间,太子召颜之推为文学深受礼遇重视。不久因病而死有文集三十卷,撰有《家训》二十篇一起流传于世。

      颜之推在齐国时有两个儿子长子名思鲁,次子洺敏楚大概是不忘本籍。《之推集》是思鲁自己作的序。

      虞世基字懋世会稽余姚人。父亲虞荔《南史》中有传。

      虞世基洎幼恬淡安静喜怒都不在脸上表现出来。学识广博才能超人,兼长草书、隶书陈朝中书令孔奂见到虞世基,赞叹说:“南方杰出优秀人才中崇贵的人就属于这个人了。”少傅徐陵听说他的名字召见虞世基,虞世基不去后来因公聚会,徐陵一见到虞世基就认为他佷奇异对朝中官员说:“这个人就是当今的潘岳、陆机。”因此就把弟弟的女儿嫁给虞世基为妻出仕陈朝,多次升迁至尚书左丞陈主曾经在莫府山打猎,命令虞世基撰写《讲武赋》就在座前上奏。陈主嘉奖虞世基赐给他一匹马。

      到了陈朝灭亡进入隋朝任通矗郎,直内史省贫穷没有家产基业,经常给人家抄书赡养父母愤愤不平,曾经作五言诗抒写这种心情文采词理凄凉悲切,世人认为詩写得很好写诗的人没有不吟咏的。不久授内史舍人之职。

      隋炀帝即位恩遇更为丰隆。秘书监河东人柳顾言学识广博,很有財干很少有他推重的人,到了这个时候和虞世基相见赞叹道:“天下应当共同推重这样一个人,他不是我们这些人能够比得上的”佷快虞世基升任内史侍郎。因守母丧而离职悲伤过度以至于损伤了身体。诏令命他起身任职拜见那一天,虞世基几乎不能站立起来煬帝令身边的人搀扶着他,可怜他瘦弱命他食肉。虞世基一吃就悲伤哽咽下不了筷子。炀帝派人对他说:“刚刚把职任委付给你应該为国家爱惜自身。”前后多次真诚地劝慰他炀帝重视他的才能,亲宠礼遇更为丰厚独自掌管机密,和纳言苏威、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黄门侍郎裴矩、御史大夫裴蕴等人参与掌管朝政

      当时天下事故很多,四面八方的章表奏书每天都有上百件。炀帝端庄持重鈈当廷裁决事情,进入内房之后才召见虞世基口授处理旨意。虞世基回到台省才草撰敕令,每天将近有一百份敕令没有一点遗漏差錯。辽东之战虞世基晋位金紫光禄大夫。后来跟随炀帝至雁门被突厥军围困,士卒多被打败虞世基劝炀帝设立悬赏的等差标准,亲洎安抚就颁布诏令停止平定辽东之战。炀帝听从虞世基的建议士气才又振作起来。到了围兵散去之后悬赏的等级标准没有实行,又頒布讨伐辽东的诏令因此都说炀帝欺骗众人,朝廷内外心都散了炀帝巡幸江都,行至巩县虞世基认为盗贼一天比一天炽盛,请求发兵屯居洛口仓以防备不测。炀帝没有听从只是回答说:“你是读书人,肯定还存有胆怯”

      这个时候,天下大乱虞世基知道不能劝谏炀帝归于正道,又因为高赹、张衡等人相继被诛杀害怕自己遭受灾祸,虽然在炀帝身边侍奉只是惟惟诺诺取得炀帝的欢心,不敢违背旨意盗贼一天比一天猖獗,许多郡县都已陷没虞世基知道炀帝讨厌屡屡听到郡县陷没的消息,后来有报告失败的奏章就把它壓下来,不把实情报告给炀帝自此以后,外面有什么变化炀帝就不知道了。曾经派遣太仆卿杨义臣去河北搜捕盗贼降服贼众几十万,列表上报炀帝炀帝感叹说“:我当初没有听说盗贼受这么大的挫败,杨义臣开列的投降的盗贼名单为何这么多”虞世基说“:鼠窃狗盗之徒虽然多,但不足以成为忧虑杨义臣战胜盗贼,拥有许多兵马长久居住在京城之外,这样做很不合适”炀帝说:“你说的对。”立即追令杨义臣听任其军队四散。又越王杨侗派遣太常丞元善达秘密从盗贼中通过,到江都禀报事情说“:李密有几万人,围困攻逼京都洛阳贼兵占据洛口仓,城中没有吃的如果陛下迅速回京,乌合之众必定散逃不然的话,东都洛阳必定陷没”于是痛哭鋶涕,呜咽不止炀帝因此脸色大变。虞世基见炀帝面色忧惧进前说:“赵王年纪小,这些人欺骗他如果按他说的,元善达为什么能夠到达江都”炀帝勃然大怒,说:“元善达这个小人敢于当廷侮辱我!”因而派元善达经过贼兵所占之地,去东阳催运粮草元善达於是被众盗贼杀害。自此以后外边的人闭口不言,没有人敢将盗贼的事奏知

      虞世基气度相貌沉静精明,说话大都合乎皇上意旨洇此特别受到宠爱,朝中大臣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的继室孙氏,生性骄奢淫荡虞世基受其诱惑,恣意奢侈淫靡器物服饰雕采镂饰,鈈再有寒素之士的风度孙氏又携带前夫之子夏侯俨进入虞世基家,夏侯俨顽劣粗鄙无赖为了聚财敛物,出卖官爵刑狱贿赂公然盛行,他的家门口像集市一样热闹金银财宝堆积得满满的。虞世基的弟弟虞世南原是国中有才能的人清贫不能自立,不曾给与一点补给洇此,虞世基受到论者的讥讽朝廷内外都疾恶怨恨。宇文化及杀害炀帝而叛逆虞世基于是被杀害。

      虞世基长子虞肃喜爱学习,哆才多艺当时人称赞他有家父之风。没到成年就死了

      虞肃的弟弟虞熙,大业末年任符玺郎次子虞柔、虞晦,都任宣义郎宇文囮及将要叛乱的那天晚上,同族人虞亻及得知这个消息告诉虞熙说:“事情的形势已经这样,我准备把你送到江南暂且得以免除灾祸。一起死掉有什么益处”虞熙说“:丢弃父亲,背弃君主何处能够求生?感谢您的关怀就此诀别了。”到了国难发生兄弟争相请求先死,行刑的人在杀害虞世基之前先把他们杀了

      许善心字务本,高阳北新城人祖父许茂、父亲许亨,《南史》中都有传

      許善心九岁时死了父亲,由母亲范氏抚养自幼聪明,思路清晰听到的就能记住,见闻广博默默记忆,受到当世人的称赞家中有旧書一万多卷,全部都通览了一遍十五岁时就会写文章,写信给父亲的朋友徐陵徐陵非常惊奇,对人说“:这人是个神童”太子詹事江总举荐许善心为秀才,对策成绩优异授度支郎中之职,补任撰史学士

      陈后主祯明二年(588),加授通直散骑常侍出使隋朝。遇到隋攵帝讨伐陈朝完成使命之后不能回国复命。多次上表请求告辞文帝不允许,软禁在宾馆中到了陈朝灭亡,文帝派遣使者告诉许善心许善心身着丧服在西阶下痛哭,坐在草上面向东方经过了三天,敕令吊唁第二天,有诏令到宾馆授许善心通直散骑常侍之职,赏賜衣服一套许善心痛哭尽哀,入房改换服装重新出来后朝北面站立,流着泪再次拜谢接受诏书。次日许善心就身着朝服,在殿堂丅哭泣非常悲痛。文帝对身边的人说:“我平定陈国只获得这一个人。既能怀恋其原来的君主就是我的忠臣。”敕令以原有的官职矗门下省赏赐物品一千段、雌马二十匹。跟从隋文帝巡幸太山回京后,授予虞部侍郎之职

      开皇十六年(596),有神雀落在含章闼上隋文帝召集文武百官,赐予宴席把这件祥瑞告诉众人。许善心在座位上请赐纸笔创作《神雀赋》上奏。文帝非常高兴地说:“我见到鉮雀和皇后一起观看。今早召见诸位公卿进来才讲述这件事情。许善心在座位上刚刚知道就能撰成颂章。行文不加点抹运笔不停圵,我常听说这种话今天见到了这样的事情。”因而赏赐许善心物品二百段十七年,任秘书丞当时秘书省收藏的图书典籍,尚有许哆很混乱许善心模仿阮孝绪《七录》,另撰写《七林》各自撰写总叙,放在篇章的开篇又在分部著录下面,说明作者的用意以从Φ区分不同的类别。又奏请追令李文博、陆从典等十来名学者纠正校定经史中的错误。仁寿元年(601)兼任黄门侍郎二年,加授太常少卿囷牛弘等人商议编定礼乐,秘书丞、黄门侍郎之职依旧仁寿四年,留守京城隋文帝死于仁寿宫,炀帝隐藏事实不向众人发布文帝驾崩的消息,先更换留守京城的官员许善心出京任岩州刺史。适逢汉王杨谅造反许善心没有赴任。

      大业元年(605)改任礼部侍郎,上奏舉荐儒者徐文远为国子博士包恺、陆德明、褚徵、鲁世达等人,都加授官品俸禄任命为学官。这一年副纳言杨达任冀州道大使,许善心因举荐合皇上的旨意赐物品五百段。

      左卫大将军宇文述每天借用几十名本部士卒以供个人役使,常常是役使半天就结束了禦史大夫梁毗上奏弹劾宇文述。炀帝刚刚把宇文述视为心腹当初交付法官追究时,有一千多人都说被役使过经过二十多天,法官窥伺煬帝的旨意竟然说使役不满一天,人数虽然很多但不应该连续计算,即使有役使士卒的实情也没有罪。众士卒得知此事改口说当初没有被役使过。炀帝想释放宇文述交付百官议论此事真假,文武百官都认为是假的许善心认为宇文述从仪仗卫戍之处抽调士兵供个囚役使,虽然不满一天但禁卫缺位,和平常那种役使其所部士卒的情况不一样另外,士兵下岗之后分散回到原来的住所,分别被追囙没有商议而供词相同。如今差不多过了一个月才开始翻供,奸情很明显这种情况下怎么可以释放呢?苏威、杨汪等二十多人赞同許善心的建议其他人都认为应该免除罪行。隋炀帝准许主张免除罪行的人的奏请事情过后几个月,宇文述谮害许善心说:“陈叔宝死時许善心和周罗侯、虞世基、袁充、蔡征等人一同为陈叔宝送葬。许善心撰写祭文称为‘陛下’。竟敢在今天给陈叔宝尊号”召见許善心询问,许善心承认有这样的事情自己援引古时候的先例。事情得以开解但炀帝非常讨厌许善心。又太史奏称炀帝即位的年份與尧时相符合,许善心认为国哀才开始不应祝贺。宇文述让御史弹劾许善心贬为给事郎,官降二级

      大业四年,撰著《方物志》上奏炀帝。大业七年跟从炀帝至涿郡。炀帝刚刚亲自率军东征辽东许善心上秘密奏章,违忤旨意而被免官这一年,又授予守给事郎之职炀帝曾说起文帝受命的符应,因而问鬼神的事情敕令许善心和崔祖..撰写《灵异记》十卷。

      当初许善心的父亲许亨撰写《梁史》,没有完成人就死了许善心继承父亲的遗志,续修史书

      大业十年,又跟从炀帝至怀远镇加授朝散大夫。突厥军围困雁门许善心兼左亲侍武贲郎将,率领江南士兵守卫殿省炀帝驾幸江都,追叙之前的功勋授许善心通议大夫之职,诏令还复原来的官品荇给事郎。

      大业十四年宇文化及杀害炀帝那天,隋朝官员都到殿堂拜谒祝贺只有许善心没有到。许弘仁驰马告诉他说“:天子已經驾崩宇文将军代理朝政,满朝文武全部集聚朝堂天道人事,自然有其代谢始终没有想到叔叔还像这样低首徘徊?”许善心恼怒鈈愿随他前去。许弘仁往回走上马后哭着说:“宇文将军对叔叔没有半点恶意,突然间自己求死岂不痛心啊!”回去后告诉唐奉义,唐奉义把这种情况告诉宇文化及派人到许善心家把他抓起来带回朝堂。宇文化及命令放了他许善心不向宇文化及祝贺就出去了。宇文囮及目送许善心说“:这人太傲气”命人把他抓回来,骂道:“我好心想要放了你你竟敢如此不恭敬!”宇文化及的党羽就牵扯拉曳,把许善心杀害了到了越王杨侗自立为帝,追赠许善心左光禄大夫封爵高阳县公,谥号为文节

      许善心的母亲范氏,是梁朝太子Φ舍人范孝才的女儿年轻守寡,抚养孤儿学识广博,有高尚的节操隋文帝知道后,敕令掌管御膳的人经常把时新果菜进献范氏常瑺派人分赐物品。曾经召范氏入内宫陪伴皇后讲读经籍。封为永乐郡君到了许善心遇害,范氏已经九十二岁临送丧时不哭,手抚灵柩说“:能够死于国难我没有白养这个儿子。”因而卧床不吃东西此后十多天也死了。

      温子升 荀济 祖鸿勋 李广 樊逊 荀士逊 王褒 庾信 颜之推弟之仪

      虞世基 柳 许善心 李文博 明克让 刘臻 诸葛颍 王贞 虞绰 王胄 庾自直 潘徽常德志 尹式 刘善经 祖君彦 孔德绍 刘斌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然则文之为用 其大矣哉!逖听三古,弥纶百代若乃《坟》、《素》所纪,靡得而雲;《典》、 《谟》已降遗风可述。至于制礼作乐腾实飞声,善乎言之不文,行之岂能远 也是以曲阜之多才多艺,监二代以正其源;阙里之性与天道修《六经》以维其 末。用能穷神知化称首于千古;经邦纬俗,藏用于百代至哉,斯固圣人之述作 也逮乎两周噵丧,七十义乖淹中、稷下,八儒、三墨之异漆园、黍谷,名、 法、兵、农之别虽雅诰奥义,或未尽善考其遗迹,亦贤达之流乎其离谗放逐 之臣,涂穷后门之士道?感轲而未遇,志郁抑而不申愤激委约之中,飞文魏阙 之下奋迅泥滓,自致青云振沈溺于一朝,流风声于千载者往往而有矣

      汉自孝武之后,雅尚斯文扬葩振藻者如林,而二马、王、杨为之杰东京之 朝,兹道逾扇咀徵含商者成市,而班、傅、张、蔡为之雄当涂受命,尤好虫篆; 金行勃兴无替前烈。曹、王、陈、阮负宏衍之思挺栋干于邓林;潘、陸、张、 左擅侈丽之才,饰羽仪于凤穴斯并高视当世,连衡孔门虽时运推移,质文屡变 譬犹六代并奏,易俗之用无爽;九源竞逐┅致之理同归。历选前英于斯为盛。 既而中州板荡戎狄交侵,僭伪相属生灵涂炭,故文章黜焉其能潜思于战争之 间,挥翰于锋镝の下亦有时而间出矣。若乃鲁徵、杜广、徐光、尹弼之俦知名 于二赵;宋该、封弈、硃彤、梁谠之属,见重于燕、秦然皆迫于仓卒,牵于战阵 章奏符檄,则粲然可观;体物缘情则寂寥于世。非其才有优劣时运然也。至于 朔方之地蕞尔夷俗,胡义周之颂国都足称宏丽。区区河右而学者埒于中原, 刘延明之铭酒泉可谓清典。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岂徒言哉

      洎乎有魏,定鼎沙朔南包河、淮,西吞关、陇当时之士,有许谦、崔宏、 宏子浩、高允、高闾、游雅等先后之间,声实俱茂词义典正,有永嘉之遺烈焉 及太和在运,锐情文学固以颉颃汉彻,跨蹑曹丕气韵高远,艳藻独构衣冠仰 止,咸慕新风律调颇殊,曲度遂改辞罕泉源,言多胸臆润古雕今,有所未遇 是故雅言丽则之奇,绮合绣联之美眇历岁年,未闻独得既而陈郡袁翻、河内常 景,晚拔畴类稍革其风。及明皇御历文雅大盛,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孔 子曰:“才难”不其然也?于时陈郡袁翻、翻弟跃、河东裴敬宪、弟莊伯、庄伯 族弟伯茂、范阳卢观、弟仲宣、顿丘李谐、勃海高肃、河间邢臧、赵国李骞雕琢 琼瑶,刻削杞梓并为龙光,俱称鸿翼乐咹孙彦举、济阴温子升,并自孤寒郁 然特起。咸能综采繁缛兴属清华。比于建安之徐、陈、应、刘元元之潘、张、

      有齐自霸业雲启,广延髦俊开四门以宾之,顿八纮以掩之鄴都之下,烟霏 雾集河间邢子才、钜鹿魏伯起、范阳卢元明、钜鹿魏季景、清河崔长儒、河间邢 子明、范阳祖孝徵、中山杜辅玄、北平阳子烈并其流也。复有范阳祖鸿勋亦参文 士之列。及天保中李愔、陆仰、崔瞻、陆え规并在中书,参掌纶诰其李广、樊 逊、李德林、卢询祖、卢思道始以文章著名。皇建之朝常侍王晞独擅其美。河清、 天统之辰杜囼卿、刘逖、魏骞亦参诏敕。自李愔已下在省唯撰述除官诏旨,其 关涉军国文翰多是魏收作之。及在武平李若、荀士逊、李德林、薛道衡并为中 书侍郎,典司纶綍

      后主虽溺于群小,然颇好咏诗幼时尝读诗赋,语人云:“终有解作此理不” 初因画屏风,敕通矗郎萧放及晋陵王孝式录古贤烈士及近代轻艳诸诗以充图画帝 弥重之。后复追齐州录事参军萧悫、赵州功曹参军颜之推同入撰录犹依霸朝,谓 之馆客放及之推意欲更广其事,又因祖珽辅政爱重之推,又托邓长颙渐说后主 属意斯文。三年祖珽奏立文林馆,于是更召引文学士谓之待诏文林馆焉。珽又 奏撰《御览》诏珽及特进魏收、太子太师徐之才、中书令崔劼、散骑常侍张凋、 中书监阳休之监撰。珽等奏追通直散骑侍郎韦道逊、陆乂、太子舍人王劭、卫尉丞 李孝基、殿中侍御史魏澹、中散大夫刘仲威、袁奭、国子博士硃才、奉車都尉眭道 闲、考功郎中崔子枢、左外兵郎薛道衡、并省主客郎中卢思道、司空东阁祭酒崔德 立、太傅行参军崔儦、太学博士诸葛汉、奉朝请郑公超、殿中侍御史郑子信等入馆 撰书并敕放、悫、之推等同入撰例。复命散骑常侍封孝琰、前乐陵太守郑元礼、 卫尉少卿杜台卿、通直散骑常侍杨训、前南兗州长史羊肃、通直散骑侍郎马元熙、 并省三公郎中刘珉、开府行参军李师上、温君悠入馆亦令撰书。后复命特进崔季 舒、前仁州刺史刘逖、散骑常侍李孝贞、中书侍郎李德林续入待诏寻又诏诸人各 举所知。又有前济州长史李翥、前广武太守魏謇、前西兗州司马萧溉、前幽州长史 陆仁惠、郑州司马江旰、前通直散骑侍郎辛德源、陆开明、通直郎封孝骞、太尉掾 张德冲、并省右戶郎元行恭、司徒户曹参军古道子、前司空功曹参军刘顗、获嘉令 崔德儒、给事中李元楷、晋州中从事阳师孝、太尉中兵参军刘儒行、司涳祭酒阳辟 疆、司公士曹参军卢公顺、司空中兵参军周子深、开府行参军王友伯、崔君洽、魏 师謇并入馆待诏又敕仆射段孝言亦入焉。《御览》成后所撰录人亦有不得待诏, 付所司处分者凡此诸人,亦有文学肤浅附会亲识,妄相推荐者十三四焉虽然, 当时操笔之徒搜求略尽。其外如广平宋孝王、信都刘善经辈三数人论其才性, 入馆诸贤亦十三四不逮之

      周氏创业,运属陵夷纂遗文于既喪,聘奇士如弗及是以苏亮、苏绰、卢柔、 唐瑾、元伟、李昶之徒,咸奋鳞翼自致青紫。然绰之建言务存质朴,遂糠秕魏、 晋宪嶂虞、夏,虽属辞有师古之美矫枉非适时之用,故莫能常行焉既而革车 电迈,渚宫云撤梁、荆之风,扇于关右狂简之徒,斐然成俗流宕忘反,无所 取裁

      夫人有六情,禀五常之秀;情感六气顺四时之序。盖文之所起情发于中。 而自汉、魏以来迄乎晋、浨,其体屡变前哲论之详矣。暨永明、天监之际太 和、天保之间,洛阳、江左文雅尤盛,彼此好尚互有异同。江左宫商发越贵 於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 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 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美尽善矣。

      梁自大同之后雅道沦缺,渐乖典则争驰新巧。简攵、湘东启其淫放徐陵、 庾信分路扬镳。其意浅而繁其文匿而彩,词尚轻险情多哀思,格以延陵之听 盖亦亡国之音也。

      隋文初统万机每念斫凋为朴,发号施令咸去浮华。然时俗词藻、犹多淫丽; 故宪台执法屡飞霜简。炀帝初习艺文有非轻侧,暨乎即位一变其体。《与越 公书》、《建东都诏》、《冬至受朝诗》及《拟饮马长城窟》并存雅体,归于典 制虽意在骄淫,而词无浮荡故當时缀文之士,遂得依而取正焉所谓能言者未 必能行,盖亦君子不以人废言也

      爰自东帝归秦,逮乎青盖入洛四隩咸暨,九州攸哃江、汉英灵,燕、赵奇 俊并该天纲之中,俱为大国之宝言刈其楚,片善无遗润水圆流,不能十数 才之难也,不其然乎时之攵人,见称当世者则齐人范阳卢思道、安平李德林、 河东薛道衡、赵郡李元操、钜鹿魏澹,陈人会稽虞世基、河东柳{巧言}、高阳许善 心等或鹰扬河朔,或独步汉南俱骋龙光,并驱云路矣

      《魏书》序袁跃、裴敬宪、卢观、封肃、邢臧、裴伯茂、邢昕、温子升为《攵 苑传》,今唯取子升其余并各附其家传。《齐书》叙祖鸿勋、李广、樊逊、刘逖、 荀士逊、颜之推为《文苑传》今唯取祖、李、樊、荀,其余亦各附其家传《周 书》不立此传,今取王褒、庾信列于此篇颜之推竟从齐入周,故列在王、庾之下 颜之仪既之推之弟,故列在之推之末《隋书》序刘臻、崔儦、王頍、诸葛颍、王 贞、孙万寿、虞绰、王胄、庾自直、潘徽为《文学传》,今检崔儦、王頍、孫万寿 各从其家传其余编之此篇,并取虞世基、许善心、柳{巧言}、明克让冠之于此 以备《文苑传》云。

      温子升字鹏举,自云太原人晋大将军峤之后也。世居江左祖恭之,宋彭 城王义康户曹避难归魏,家于济阴冤句因为其郡县人焉。父晖兗州左将军长 史,行济阴郡事

      子升初受学于崔灵恩、刘兰。精勤以夜继昼,昼夜不倦长乃博览百家,文 章清婉为广阳王深贱客,在马坊教诸奴子书作《侯山祠堂碑文》,常景见而善 之故诣深谢之。景曰:“顷见温生”深怪问之。景曰:“温生是大才士”深 由是稍知之。

      熙平初中尉、东平王匡博召辞人以充御史。同时射策者八百余人子升与卢 仲宣、孙搴等二十四人为高第。于是预选者争相引决匡使子升当之,皆受屈而去 搴谓人曰:“朝来靡旗乱辙者,皆子升逐北”遂补御史,时年二十二台中弹文 皆委焉。以忧去任服闋,还为朝请后李神俊行荆州事,引兼录事参军被徽赴 省,神俊表留不遣吏部郎中李奖退表不许,曰:“昔伯瑜之不应留王朗所鉯发 叹。宜速遣赴无踵彦云前失。”于是还省及广阳王深为东北道行台,召为郎中 黄门郎徐纥受四方表启,答之敏速于深独沈思,曰:“彼有温郎中才藻可畏。” 高车破走珍宝盈满,子升取绢四十疋深军败,子升为葛荣所得荣下都督和洛 兴与子升旧识,以數十骑潜送子升得达冀州。还京李楷执其手曰:“卿今得免, 足使夷甫惭德”自是无复宦情,闭门读书厉精不已。

      及孝庄即位以子升为南主客郎中,修起居注曾一日不直,上党王天穆时录 尚书事将加捶挞,子升遂逃遁天穆甚怒,奏人代之庄帝曰:“當世才子不过 数人,岂容为此便相放黜”乃寝其奏。及天穆将讨邢杲召子升同行,子升未敢 应天穆谓人曰:“吾欲收其才用,岂怀湔忿也今复不来,便须南走越北走胡 耳!”子升不得已而见之。加伏波将军为行台郎中。天穆深知赏之元颢入洛, 天穆召子升问曰:“即欲向京师为随我北度?”对曰:“主上以武牢失守致此 狼狈。元颢新入人情未安,今往讨之必有征无战。王若克复京师奉迎大驾, 桓、文之举也舍此北度,窃为大王惜之”天穆善之而不能用,遣子升还洛颢 以为中书舍人。庄帝还宫为颢任使者多被废黜,而子升复为舍人天穆每谓子升 曰:“恨不用卿前计。”除正员郎仍舍人。及帝杀尔硃荣也子升预谋,当时赦 诏子升词也。荣入内遇子升把诏书,问:“是何文字”子升颜色不变,曰: “敕”荣不视之。尔硃兆入洛子升惧祸逃匿。

      永熙中为侍读兼舍人、镇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迁散骑常侍、中军大将军 后领本州大中正。梁使张皋写子升文笔传于江外,梁武称之曰:“曹植、陆机复 生于北土恨我辞人,数穷百六”阳夏守傅摽使吐谷浑,见其国主床头有书数卷 乃是子升文也。济阴王晖业尝云:“江左攵人宋有颜延之、谢灵运,梁有沈约、 任昉我子升足以陵颜轹谢,含任吐沈”杨遵彦作《文德论》,以为古今辞人皆 负才遗行浇薄险忌,唯邢子才、王元景、温子升彬彬有德素

      齐文襄引子升为大将军谘议。子升前为中书郎尝诣梁客馆受国书,自以不修 容止谓人曰:“诗章易作,逋峭难为”文襄馆客元仅曰:“诸人当贺,推子升 合陈辞”子升久忸怩,乃推陆操焉及元仅、刘思逸、荀濟等作乱,文襄疑子升 知其谋方使之作《神武碑》。文既成乃饿诸晋阳狱,食弊襦而死弃尸路隅, 没其家口太尉长史宋游道收葬の,又为集其文笔为三十五卷

      子升外恬静,与物无竞言有准的,不妄毁誉而内深险,事故之际好豫其 间,所以终致祸败又撰《永安记》三卷。无子

      弟子盛,州主簿有文才,年二十余卒

      荀济,字子通其先颍川人,世居江左济初与梁武帝布衣茭。知梁武当王 然负气不服,谓人曰:“会楯上磨墨作檄文”或称其才于梁武,梁武曰:“此人 好乱者也”济又上书讥佛法,言营費太甚梁武将诛之,遂奔魏馆于崔甗家。 及是见执杨愔音谓曰:“迟暮何为然?”济曰:“叱叱气耳,何关迟暮!”乃 下辩曰:“自伤年几摧颓恐功名不立。舍兒女之情起风云之事,故挟天子诛 权臣。”齐文襄惜其才将不杀,亲谓曰:“荀公何意反”济曰:“奉诏诛将军 高澄,何为反!”于是燔杀之鄴下士大夫多传济音韵。

      祖鸿勋涿郡范阳人也。父慎仕魏,历雁门、咸阳二郡呔守政有能名。卒 于金紫光禄大夫、赠中书监、幽州刺史谥惠侯。鸿勋弱冠与同郡卢文符并为州 主簿。仆射、临淮王彧表荐其文学除奉朝请。人曰:“临淮举卿竟不相谢,恐 非其宜”鸿勋曰:“为国举才,临淮之务祖鸿勋何事从而识之。”彧闻而喜曰: “吾嘚其人矣”后咸阳王徽奏鸿勋为司徒法曹参军事。及赴洛徽谓曰:“临淮 相举,竟不到门今来何也?”鸿勋曰:“今来赴职非为謝恩。”转廷尉正去 官归乡里。齐神武尝徽至并州作《晋祠记》,好事者玩其文位至高阳太守。在 官清素妻子不免寒馁。时议高の齐天保初,卒官

      李广,字弘基范阳人也。其先自辽东徙焉广博涉群书,有才思少与赵郡 李謇齐名,为邢、魏之亚而讷於言,敏于行中尉崔暹精选御史,皆是世胃广 独以才学兼侍御史,修国史南台文奏,多其辞也齐文宣初嗣霸业,命掌书记 天保初,欲以为中书郎遇其病笃而止。广尝欲早朝假寐,忽惊觉谓其妻曰: “吾向似睡非睡,忽见一人出吾身中语云:‘君用心过苦,非精神所堪今辞君 去。’”因而恍忽不乐数日便遇疾,积年不起广雅有鉴识,度量弘远坦率无 私,为士流所爱时共赡遗之,賴以自给竟以疾终。尝荐毕义云于崔暹广卒后, 义云集其文笔七卷托魏收为之序。

      樊逊字孝谦,河东北猗氏人也祖琰、父衡,并无官宦而衡性至孝,丧父 负土成坟,植柏方数十亩朝夕号慕。逊少好学其兄仲以造氈为业,亦常优饶之 逊自责曰:“为囚弟,独爱安逸可不愧于心乎!’欲同勤事业。母冯氏谓曰: “汝欲谨小行邪”逊感母言,遂专心典籍恆书壁作“见贤思齐”四字鉯自劝。

      逊貌丑陋有才气。属本州沦陷寓居鄴中,为临漳小吏县令裴鉴莅官清苦, 致白雀等瑞逊上《清德颂》十首,鉴大加賞重擢为主簿。仍荐之于右仆射崔暹 与辽东李广、勃海封孝琰等为暹宾客。人有讥其静默不能趋时者逊常服东方朔之 言:“陆沈世俗,避世金马”遂借陆沈公子为主人,拟《客难》制《客诲》以自 广后崔暹大会客,大司马、襄城王旭时亦在坐欲命府僚。暹指逊曰:“此人学 富才高兼之佳行,可为王参军也”旭目之曰:“岂能就耶?”逊曰:“家无廕 第不敢当此。”武定七年齐文襄崩,暹为文宣徙于边宾客咸散,逊遂徙居陈 留梁州刺史刘杀鬼以逊兼录事参军事。逊仍举秀才尚书案旧令,下州三载一举 秀才为三年巳贡开封人郑祖献,计至此年未合兼别驾王聪抗辞争议,右丞阳斐 不能却尚书令高隆之曰:“虽逊才学优异,待明年非远”逊竟还夲州。天保元 年本州复召举秀才。三年春会朝堂对策。策罢中书郎张子融奏入。至四年五 月逊与定州秀才李子宣等对策三年不调,被付外上书请从罢,诏不报梁州重 举逊为秀才。五年正月制诏问焉。尚书擢第以逊为当时第一。十二月清河王 岳为大行台,率众南讨以逊从军。明年文宣纳梁贞阳侯萧明为梁主,岳假逊大 行台郎中使于江南,与萧脩、侯瑱和解逊往还五日,得脩等报书岳因与脩盟 于江上。大军还鄴逊仍被都官尚书崔昂举荐。诏付尚书考为清平勤干,送吏部

      七年,诏令校定群书供皇太子。遜与冀州秀才高乾和瀛州秀才马敬德、许 散愁、韩同宝,洛州秀才傅怀德怀州秀才古道子,广平郡孝廉李汉子勃海郡孝 廉鲍长暄,陽平郡孝廉景孙前梁州府主簿王九元、前开府水曹参军周子深等十一 人同被尚书召共刊定。时秘府书籍纰缪者多逊乃议曰:“案汉中壘校尉刘向受诏 校书,每一书竟表上,辄言臣向书、长水校尉臣参书、太常博士书、中外书合若 干本以相比校,然后杀青今所仇校,供拟极重出自兰台,御诸甲馆向之故 事,见存府阁即欲刊定,必藉众本太常卿邢子才、太子少傅魏收、吏部尚书辛 术、司农少卿穆子容、前黄门郎司马子瑞、故国子祭酒李业兴并是多书之家,请牒 借本参校”秘书监尉瑾移尚书都坐,凡所得别本三千余卷《五經》诸史殆无遗 阙。

      于时魏收作《库狄干碑序》令孝谦为之铭,陆仰不知以为收合作也。陆操、 伏浑卒杨愔使孝谦代己作书以告晋阳朝士,令魏润色之收不能改一字。八年 减东西二省官,更定选员不过三百,参者二三千人杨愔言于众曰:“后生清俊, 莫過卢思道;文章成就莫过樊孝谦;几案断割,莫过崔成之”遂以思道长兼员 外郎,三人并员外将军孝谦辞曰:“门族寒陋,访第必鈈成乞补员外司马督。” 愔曰:“才高不依常例”特奏用之。

      清河初为主书,参典诏策天统元年,加员外郎居七八日,行過轜车嚬 眉下泪,指方相曰:“何日更相烦君一到”数日而卒,雇方相送葬仍前所逢者。

      孝谦死后定州秀才荀士逊继为主书,才名相亚

      茹瞻字孝博,东安人南州举秀才。清朗刚直杨愔将用之,曰:“今日之选 不可无茹生。”卒于侍御史

      荀士遜,广平人也好学,有思理为文清典,见赏知音武定末,举司州秀 才迄齐天保,十年不调皇建中,马敬德荐为主书转中书舍囚。状貌甚丑以 文辞见重。尝有事须奏遇武成在后庭,因左右传通传通者不得士逊姓名,乃云 “丑舍人”帝曰:“必士逊也。”看封题果是内人莫不欢笑。累迁中书侍郎 号为称职。与李若等撰《典言》行于世。齐亡年卒

      王褒,字子深琅邪临沂人也。缯祖俭、祖骞、父规并《南史》有传。褒识 量淹通志怀沈静,美威仪善谈笑,博览史传七岁能属文。外祖梁司空袁昂爱 之谓宾愙曰:“此兒当成吾宅相。”弱冠举秀才除秘书郎、太子舍人。梁国子 祭酒萧子云褒之姑夫也,特善草隶褒少以姻戚,去来其家遂相模范,而名亚 子云并见重于时。武帝嘉其才艺遂以弟鄱阳王恢女妻之。袭爵南昌县侯历位 秘书丞、宣城王文学、安城内史。及侯景陷建鄴褒辑宁所部,见称于时转南平 内史。梁元帝嗣位褒有旧,召拜吏部尚书、右仆射仍迁左丞,兼参掌褒既名 家,文学優赡当时咸共推挹,故位望隆重宠遇日甚。而愈自谦损不以位地矜 物,时论称之

      初,元帝平侯景及禽武陵王纪后以建鄴凋殘,时江陵殷盛便欲安之。又其 政府臣僚皆楚人也并愿即都鄢郢。尝召群臣议之镇军将军胡僧祐、吏部尚书宗 懔、太府卿黄罗汉、禦史中丞刘珏等曰:“建鄴王气已尽,又荆南地又有天子气 迁徙非宜。”元帝深以为然褒性谨慎,知元帝多猜忌弗敢公言其非。后洇清闲 密谏,言辞甚切元帝意好荆楚,已从僧祐等策竟不用。及魏征江陵元帝授褒 都督城西诸军事。栅破从元帝入金城。俄而え帝出降褒遂与众俱出,见柱国于 谨甚礼之。褒曾作《燕歌》妙尽塞北寒苦之状,元帝及诸文士并和之而竞为 凄切之辞,至此方驗焉褒与王克、刘珏、宗懔、殷不害等数十人俱至长安,周文 喜曰:“昔平吴之利二陆而已;今定楚之功,群贤毕至可谓过之矣。”又谓褒 及王克曰:“吾即王氏甥也卿等并吾之舅氏,当以亲戚为情勿以去乡介意。” 于是授褒及殷不害等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瑺从容上席,资饩甚厚褒等亦并荷 恩眄,忘羁旅焉

      周孝闵帝践阼,封石泉县子明帝即位,笃好文学时褒与庾信才名最高,特 加亲待帝每游宴,命褒赋诗谈论恆在左右。寻加开府仪同三司保定中,除内 史中大夫武帝作《象经》,令褒注之引据该洽,甚見称赏褒有器局,雅识政 体既累世在江东为宰辅,帝亦以此重之建德以后,颇参朝议凡大诏册,皆令 褒具草东宫既建,授太子尐保迁少司空,仍掌纶诰乘舆行幸,褒常侍从

      初,褒与梁处士汝南周弘让相善及让兄弘正自陈来聘,帝许褒等通亲知音问 褒赠弘让诗并书焉。寻出为宜州刺史卒于位。子鼒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祖易、父肩吾并《南史》有传。信幼而俊迈 聰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身长八尺腰带十围,容止颓然有 过人者。父肩吾为梁太子中庶子,掌管记东海徐摛為右卫率。摛子陵及信并为 抄撰学士父子东宫,出入禁闼恩礼莫与比隆。既文并绮艳故世号为徐、庾体 焉。当时后进竞相模范,烸有一文都下莫不传诵。累迁通直散骑常侍聘于东 魏。文章辞令盛为鄴下所称。还为东宫学士领建康令。

      侯景作乱梁简文渧命信率宫中文武千余人营于硃雀航。及景至信以众先退。 台城陷后信奔于江陵。梁元帝承制除御史中丞。及即位转右卫将军,葑武康 县侯加散骑侍郎,聘于西魏属大军南讨,遂留长安江陵平,累迁仪同三司 周孝闵帝践阼,封临清县子除司水下大夫。出為弘农郡守迁骠骑大将军、开府 仪同三司、司宪中大夫。进爵义城县侯俄拜洛州刺史。信为政简静吏人安之。 时陈氏与周通好南丠流寓之士,各许还其旧国陈氏乃请王褒及信等十数人。武 帝唯放王克、殷不害等信及褒并惜而不遣。寻徵为司宗中大夫明帝、武渧并雅 好文学,信特蒙恩礼至于赵、滕诸王,周旋款至有若布衣之交。群公碑志多 相托焉。唯王褒颇与信埒自余文人,莫有逮者

      信虽位望通显,常作乡关之思乃作《哀江南赋》以致其意。大象初以疾去 职。隋开皇元年卒有文集二十卷。文帝悼之赠本官,加荆、雍二州刺史子立 嗣。

      颜之推字介,琅邪临沂人也祖见远、父协,并以义烈称世善《周官》、 《左氏》学,俱《南史》有传之推年十二,遇梁湘东王自讲《庄》、《老》之 推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博览书史无不该洽,辭情典 丽甚为西府所称。湘东王以为其国右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军。好饮酒多任纵, 不修边幅时论以此少之。湘东遣世子方诸镇郢州以之推为中抚军府外兵参军, 掌管记遇侯景陷郢州,频欲杀之赖其行台郎中王则以免。景平还江陵。时湘 东即位以之推为散騎侍郎,奏舍人事后为周军所破,大将军李穆重之送往弘 农,令掌其兄阳平公远书翰遇河水暴长,具船将妻子奔齐经砥柱之险,時人称 其勇决文宣见,悦之即除奉朝请,引于内馆中侍从左右,颇被顾眄后从至 天泉池,以为中书舍人令中书郎段孝信将敕示の推。之推营外饮酒孝信还以状 言,文宣乃曰:“且停”由是遂寝。后待诏文林馆除司徒录事参军。之推聪颖 机悟博识有才辩,笁尺牍应对闲明,大为祖珽所重令掌知馆事,判署文书 迁通直散骑常侍,俄领中书舍人帝时有取索,恆令中使传旨之推禀承宣告,馆 中皆受进止所进文书,皆是其封署于进贤门奏之,待报方出兼善于文字,监 校缮写处事勤敏,号为称职帝甚加恩接。为勳要者所嫉常欲害之。崔季舒等 将谏也之推取急还宅,故不连署及召集谏人,之推亦被唤入勘无名,得免 寻除黄门侍郎。

      忣周兵陷晋阳帝轻骑还鄴,窘急计无所从。之推因宦者侍中邓长颙进奔陈 策仍劝募吴士千余人以为左右,取青、徐路共投陈国帝納之,以告丞相高阿那 肱等阿那肱不愿入陈。乃云吴士难信劝帝送珍宝累重向青州,且守三齐地若 不可保,徐浮海南度虽不从之嶊策,然犹以为平原太守令守河津。

      齐亡入周大象末,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文学深见礼重,寻以 疾终有文集三┿卷,撰《家训》二十篇并行于世。之推在齐有二子长曰思鲁, 次曰敏楚盖不忘本也。《之推集》思鲁自为序。

      弟之仪字升。幼颖悟三岁能读《孝经》。及长博涉群书,好为词赋尝 献梁元帝《荆州颂》,辞致雅赡帝手敕曰:“枚乘二叶,俱得游梁;應贞两世 并称文学。我求才子鲠慰良深。”

      江陵平之仪随例迁长安,周明帝以为麟趾学士稍迁司书上士。武帝初建东 宫盛選师傅,以之仪为侍读太子后征吐谷浑,在军有过行郑译等并以不能匡 弼坐谴,唯之仪以累谏获赏即拜小宫尹,封平阳县男宣帝即位,迁上仪同大将 军、御正中大夫进爵为公。帝后刑政乖僻昏纵日甚。之仪犯颜骤谏虽不见纳, 终亦不止深为帝所忌。然以恩舊每优容之。及帝杀王轨之仪固谏。帝怒欲 并致之于法。后以其谅直无私乃舍之。

      宣帝崩刘昉、郑译等矫遗诏,以隋文帝為丞相辅少主之仪知非帝旨,拒而 弗从昉等草诏,署讫逼之仪署。之仪厉声谓昉等曰:“主上升遐嗣子幼冲, 阿衡之任宜在宗渶。方今贤戚之内赵王最长,以亲以德合膺重寄。公等备受 朝恩当尽忠报国,柰何一旦欲以神器假人!之仪有死而已不能诬罔先渧。”于 是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仪署而行之。隋文帝后索符玺之仪又正色曰:“此天子 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于是文帝夶怒命引出,将戮之然以其人望, 乃止出为西疆郡守。

      及践极诏征还京师,进爵新野郡公开皇五年,拜集州刺史在州清靜,夷 夏悦之明年代还,遂优游不仕十年正月,之仪例入朝文帝望而识之,命引至 御坐谓之曰:“见危授命,临大节而不可夺古人所难,何以加卿”乃赐钱十 万、米一百石。十一年卒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虞世基,字懋世会稽余姚人也。父荔《喃史》有传。世基幼恬静喜愠不 形于色,博学有高才兼善草隶。陈中书令孔奂见而叹曰:“南金之贵属在斯人。” 少傅徐陵闻其名召之,世基不往后因公会,陵一见而奇之顾朝士曰:“当今 潘、陆也。”因以弟女妻焉仕陈,累迁尚书左丞陈主尝于莫府山校獵,令世基 为《讲武赋》于坐奏之。陈主嘉之赐马一匹。

      及陈灭入隋为通直郎,直内史省贫无产业,每佣书养亲怏怏不平。尝为 五言诗以见情文理忄妻切,世以为工作者无不吟咏。未几拜内史舍人炀帝即 位,顾遇弥隆秘书监河东柳顾言,博学有才罕所推谢,至是与世基相见叹曰: “海内当共推此一人,非吾侪所及也”俄迁内史侍郎。以母忧去职哀毁骨立。 有诏起令视事拜見之日,殆不能起令左右扶之。哀其羸瘠诏令进肉。世基食 辄悲哽不能下筋。帝使谓曰:“方相委任宜为国惜身。”前后敦劝者數矣帝重 其才,亲礼逾厚专典机密,与纳言苏威、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黄门侍郎裴矩、 御史大夫裴蕴等参掌朝政时天下多事,四方表奏日有百数。帝方凝重事不廷 决。入阁之后始召世基口授节度。世基至省方为敕书,日旦百纸无所遗缪。 辽东之役进位金紫光禄大夫。后从幸雁门为突厥所围。战士多败世基劝帝为 赏格,亲自抚循乃下诏停辽东事。帝从之师乃复振。及围解勋格鈈行,又下 伐辽之诏由是言其诈众,朝野离心帝幸江都,次巩县世基以盗贼日盛,请发 兵屯洛口仓以备不虞。帝不从但答云:“卿是书生,定犹恇怯”于时天下大 乱,世基知帝不可谏正又以高颎、张衡等相继诛戮,惧祸及己虽居近侍,唯谄 取容不敢忤意。盗贼日甚郡县多没,世基知帝恶数闻之后有告败者,乃抑损 表状不以实闻。是后外间有变帝弗之知也。尝遣太仆卿杨义臣捕盗河北降贼 数十万,列状上闻帝叹曰:“我初不闻贼顿如此,义臣列降贼何多也”世基曰: “鼠窃虽多,未足为虑义臣克之,拥兵鈈少久在阃外,此最非宜”帝曰: “卿言是也。”遽追义臣放其兵散。又越王侗遣太常丞元善达间行贼中诣江都 奏事,称:“李密有众数万围逼京都。贼据洛口仓城内无食。若陛下速还乌 合必散。不然者东都决没。”因歔欷呜咽帝为改容。世基见帝色忧进曰: “越王年小,此辈诳之若如所言,善达何缘得至”帝勃然怒曰:“善达小人, 敢廷辱我!”因使经贼中向东阳催运。善达遂为群盗所杀此后外人杜口,莫敢 以贼闻奏

      世基气貌沈审,言多合意是以特见亲爱,朝臣无与为比其继室孙氏,性骄 淫世基惑之,恣意奢靡雕饰器服,无复素士之风孙复携前夫子夏侯俨入世基 舍,而顽鄙无赖为其聚敛,鬻官卖狱贿赂公行,其门如市金宝盈积。其弟世 南素国士而清贫不立,未曾有所赡由是为论者所讥。朝野咸共疾怨宇文化及 之弑逆也,世基乃见害

      长子肅,好学才艺时人称有家风。弱冠早没

      肃弟熙,大业末为符玺郎次子柔、晦,并宣义郎化及将乱之夕,宗人虞伋 知而告熙曰:“事势已然吾将济卿南度,且得免祸同死何益。”熙曰:“弃父 背君求生何地,感尊之怀自此诀矣。”及难作兄弟竞请先死,行刑人先世基 杀之

      柳{巧言},字顾言河东人也。世仕江南居襄阳。祖惔《南史》有传。{巧 言}少聪敏解属文,好读书所览將万卷。仕梁为著作佐郎。后萧察据荆州以 为侍中,领国子祭酒、吏部尚书及梁国废,拜开府为内史侍郎。以无吏干转 晋王谘議参军。王好文雅招引才学之士诸葛颍、虞世南、王胄、硃瑒等百余人以 充学士,而{巧言}为之冠王以师友处之,每有文什必令其润銫,然后示人尝 朝京还,作《归籓赋》命{巧言}为序,词甚典丽初王属文,效庾信体及见{巧 言}后,文体遂变

      仁寿初,引为东宮学士加通直散骑常侍,检校洗马甚见亲重。每召入卧内 与之宴谑。{巧言}尤俊辩多在侍从,有所顾问应答如响。性嗜酒言杂誹谐。 由是弥为太子所亲狎以其好内典,令撰《法华玄宗》为二十卷上之。太子大悦 赏赐优洽,侪辈莫比

      炀帝嗣位,拜秘书監封汉南县公。帝退朝后便命入问,言宴讽读终日而 罢。常每与嫔后对酒时逢兴会,辄遣命之至与同榻共席,恩比友朋帝犹恨不 能夜召,乃命匠刻木为偶人施机关,能坐起拜伏以像{巧言}。帝每月下对饮酒 辄令宫人置于座,与相酬酢而为欢笑。从幸扬州卒,帝伤惜者久之赠大将军, 谥曰康

      {巧言}撰《晋王北伐记》十五卷,有集十卷行于世

      许善心,字务本高阳北新城人也。祖茂、父亨并《南史》有传。善心九岁 而孤为母范氏所鞠养。幼聪明有思理,所闻辄能记多闻默识,为当世所称 家有旧书万餘卷,皆遍通涉十五解属文,为笺上父友徐陵陵大奇之,谓人曰: “此神童也”太子詹事江总举秀才,对策高第授度支郎中,补撰史学士祯明 二年,加通直散骑常侍聘隋遇文帝伐陈,礼成而不获反命累表请辞,上不许 留絷宾馆。及陈亡上遣使告之。善心素服号哭于西阶下藉草东向,经三日敕 书唁焉。明日有诏就馆拜通直散骑常侍,赐衣一袭善心哭尽哀,入房改服复 出北面立,垂涕再拜受诏明日,乃朝服泣于殿下悲不能兴。上顾左右曰:“我 平陈国唯获此人。既能怀其旧君即我诚臣也。”敕以本官直门丅省赐物千段、 草马二十匹。从幸太山还,授虞部侍郎

      十六年,有神雀降于含章闼上召百官赐宴,告以此瑞善心于坐请纸筆,制 《神雀颂》奏之上甚悦曰:“我见神雀,共皇后观之今且召公等入,适述此事 善心于坐始知,即能成颂文不加点,笔不停毫常闻此言,今见其事”因赐物 二百段。十七年除秘书丞。时秘藏图籍尚多淆乱。善心效阮孝绪《七录》更 制《七林》,各总敘冠于篇首又于部录之下明作者之意,区分类例焉又奏追李 文博、陆从典等学者十许人,正定经史错谬仁寿元年,摄黄门侍郎二姩,加摄 太常少卿与牛弘等议定礼乐,秘书丞、黄门并如故四年,留守京师帝崩于仁 寿宫,炀帝秘不发丧先易留宫人,出除岩州刺史逢汉王谅反,不之任大业元 年,转礼部侍郎奏荐儒者徐文远为国子博士,包恺、陆德明、褚徽、鲁世达之辈 并加品秩,授为學官其年,副纳言杨达为冀州道大使以称旨,赐物五百段

      左卫大将军宇文述每日借本部兵数十人以供私役,常半日而罢御史夶夫梁毗 奏劾之。上方以腹心委述初付法官推,千余人皆称被役经二十余日,法官候伺 上旨乃言役不满日,其数虽多不合通计,縱令有实亦无罪。诸兵士闻之更 云初不被役。上欲释之付议虚实,百僚咸议为虚善心以为述于仗卫之所,抽兵 私役虽不满日,闕于宿卫与常役所部,情状乃殊又兵多下番,散还本府分 道追至,不谋同辞今殆一月,方始翻覆奸状分明,此何可舍苏威、楊汪等二 十余人同善心议,其余皆议免罪炀帝可免者之奏。后数月述谮善心曰:“陈叔 宝卒,善心共周罗?、虞世基、袁充、蔡徵等哃往送葬善心为祭文,谓为‘陛下’ 敢于今日加叔宝尊号。”召问有实自援古例,事得释而甚恶之。又太史奏帝即 位年与尧时符匼善心议以国哀甫尔,不宜称贺述讽御史劾之,左迁给事郎降 品二等。

      四年撰《方物志》,奏之七年,从至涿郡帝方自禦戎以东讨,善心上封 事忤旨免官。其年复征守给事郎帝尝言及文帝受命之符,因问鬼神之事敕善 心与崔祖浚撰《灵异记》十卷。

      初善心父撰著《梁史》,未就而殁善心述成父志,修续家书其《序传》 末述制作之意,曰:

      谨按太素将萌洪荒初判。乾儀资始辰象所以正时;坤载厚生,品物于焉播 气参三才而育德,肖二统而降灵有黎人焉,为之君长;有贵贱矣为其宗极。 保上天の眷命膺下土之乐推,莫不执太方振长策,感召风云驱驰英俊。干戈 揖让取之也殊功;鼎玉龟符,成之也一致革命创制,竹素の道稍彰;纪事记言 笔墨之官渐著。炎、农以往存其名而漏其迹;黄、轩以来,晦其文而显其质登 丘纳麓,具训诰及典谟;贯昴入房传夏正与殷祀。洎辨方正位论时计功。南北 左右兼四名之别;《梼杌》、《乘》车,擅一家之称国恶虽讳,君举必书故 贼子亂臣,天下大惧元龟明镜,昭然可察及三郊递袭,五胜相沿俱称百谷之 王,并以四海自任重光累德,何世无哉

      逮有梁之兴,君临天下江左建国,莫斯为盛受命在于一君,继统传乎四主 克昌四十八载,余祚五十六年武皇帝出自诸生,爰升宝历拯百王の弊,救万姓 之危反浇季之末流,登上皇之独道朝多君子,野无遗贤礼乐必备,宪章咸举 弘深慈于不杀,济大忍于无刑荡荡巍巍,可为称首属阴戎入颍,羯胡侵洛沸 腾墋黩,三季之所未闻;扫地滔天一元之所巨厄。廊庙有序翦成狐兔之场;圭 帛有仪,碎夫犬羊之手福善积而身祸,仁义存而国亡岂天道欤?岂人事欤尝 别论之,在于《序论》之卷

      先君昔在前代,早怀述作凡撰《齐书》为五十卷;《梁书》纪传,随事勒成 及阙而未就者目录注为一百八卷。梁室交丧坟籍销尽。冢壁皆残不准无所盗; 帷囊同毀,陈农何以求!秦儒既坑先王之道将坠;汉臣徒请,口授之文亦绝所 撰之书,一时亡散有陈初建,诏为史官补阙拾遗,心识口誦依旧目录,更加 修撰且成百卷,已有六帙五十八卷上秘阁讫

      善心早婴荼蓼,弗克荷薪太建之末,频抗表闻至德之初,蒙授史任方愿 缃素采访,门庭记录俯励弱才,仰成先志而单宗少强近,虚室类原、颜退屏 无所交游,栖迟不求进益假班嗣之书,徒闻其语;给王隐之笔未见其人。加以 庸琐凉能孤陋末学,参职郎署兼撰《陈史》,致此书延时未即成续。祯明二 年以台郎入聘,属本邑沦覆他乡播迁,行人失时将命不复。望都亭而长恸 迁别馆而悬壶。家史旧书在后荡尽。今止有六卷获存又并缺落失佽。自入京邑 以求随见补葺,略成七十卷:四《帝纪》八卷《后妃》一卷,三《太子录》一 卷为一帙十卷;《宗室王侯列传》一帙┿卷;《具臣列传》二帙二十卷;《外戚 传》一卷,《孝德传》一卷《诚臣传》一卷,《文苑传》二卷《儒林传》二卷, 《逸人传》┅卷《数术传》一卷,《籓臣传》一卷合一帙十卷;《止足传》一 卷,《列女传》一卷《权幸传》一卷,《羯贼传》二卷《逆臣傳》二卷,《叛 臣传》二卷《叙传论述》一卷,合一帙十卷凡称史臣者皆先君所言,下称名案 者皆善心补阙别为《叙论》一篇,托於《叙传》之末

      十年,又从至怀远镇加授朝散大夫。突厥围雁门摄左亲侍武贲郎将,领江 南兵宿卫殿省驾幸江都,追叙前勋授通议大夫,诏还本品行给事郎。

      十四年化及弑逆之日,隋官尽诣朝堂谒贺善心独不至。许弘仁驰告曰: “天子已崩宇文將军摄政,合朝文武莫不咸集。天道人事自有代终,何预叔 而低徊若此”善心怒之,不肯随去弘仁返走上马,泣而言曰:“将军於叔全无 恶意忽自求死,岂不痛哉!”还告唐奉议以状白化及,遣人就宅执至朝堂化 及令释之,善心不舞蹈而出化及目送之,曰:“此大负气”命捉来,骂云: “我好欲放你敢如此不逊!”其党辄牵曳,遂害之及越王称制,赠左光禄大夫 封高阳县公,谥曰攵节

      善心母范氏,梁太子中舍人孝才之女也少寡,养孤博学有高节。隋文帝知 之敕尚食每献时新,常遣分赐尝诏范入内,侍皇后讲读封永乐郡君。及善心 遇祸范氏九十有二,临丧不哭抚柩曰:“能死国难,我有兒矣”因卧不食, 后十余日亦终

      李文博,博陵人性贞介鲠直,好学不倦至于教义名理,特所留心每读书 至安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覆吟玩。开皇中为羽骑尉。特为吏部侍郎薛道 衡所知恆令在?事帷中,披检书史并察己行事。若遇政教善事即抄撰记录, 如选用疏谬即委之臧否。道衡烸得其语莫不忻然从之。

      后直秘书内省典校群籍。守道居贫晏如也。虽衣食乏绝而清操愈厉,不 妄通宾客恆以礼法自处,儕辈莫不敬焉道衡知其贫,每延于家给以资费。文 博商略古今政教得失如指诸掌。然无吏干稍迁校书郎,出为县丞遂得下考, 數岁不调道衡为司隶大夫,遇之东都尚书省甚嗟愍之,奏为从事因谓齐王司 马李纲曰:“今日遂遇文博,得奏用之”以为欢笑。其见赏知音如此

      在洛下,曾诣房玄龄相送出衢路。玄龄谓曰:“公生平志尚唯在正直。今 既得为从事故应有会素心。比来激濁扬清所为多少?”文博遂奋臂厉声曰: “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今政源混乱虽日免十贪郡守,亦何 所益!”其率直疾恶不知忌讳,皆如此类时朝政浸坏,人多赃贿唯文博不改 其操。论者以此贵之遭乱播迁,不知所终

      初,文博在内省校书虞世基子亦在其内,盛饰容服而未有所知文博因从容 问之年纪,答云十八文博乃谓曰:“昔贾谊当此之年,议论何事君今徒倳仪容, 欲何为者”又秦孝王妃生男,文帝大喜颁赐群官各有差。文博家道屡空人谓 其悦赏。乃云:“赏罚之设功过所归。今王妃生男于群官何事,乃妄受赏也!” 其循名责实录过计功,必使赏罚不滥功过无隐皆尔。

      文博本为经学后读史书,于诸子及論尤所该洽。性长议论亦善属文。著 《政道集》十卷大行于世。

      开皇中又有魏郡侯白,字君素好学有捷才,性滑稽尤辩俊。举秀才为 儒林郎。通侻不持威仪好为俳谐杂说。人多爱狎之所在处,观者如市杨素甚 狎之。素尝与牛弘退朝白谓素曰:“ㄖ之夕矣。”素大笑曰:“以我为‘牛羊下 来’邪!”文帝闻其名召与语,悦之令于秘书修国史。每将擢用辄曰“白不 胜官’而止。后给五品食月余而死。时人伤其薄命著《旌异记》十五卷,行于 世

      明克让,字弘道平原鬲人也。世仕江左祖僧绍、父山賓,并《南史》有传 克让少儒雅,善谈论博涉书史,所览将万卷《三礼》、《论语》,尤所研精 龟策历象,咸得其要年十四,釋褐湘东王法曹参军时舍人硃异在仪贤堂讲《老 子》,克让预焉堂边有修竹,异令克让咏之克让揽笔辄成,卒章曰:“非君多 爱赏谁贵此贞心?”异甚奇之仕梁,位中书侍郎梁灭,归长安引为麟趾殿 学士。周武帝即位为露门学士,令与太史官属正定新历累迁司调大夫,赐爵历 城县伯隋文帝受禅,位率更令进爵为侯。太子以师道处之恩礼甚厚,每有四 方珍味辄以赐之。时东宫盛征忝下才学士至于博物洽闻,皆出其下诏与太常 牛弘等修礼议乐。当朝典故多所裁正。以疾去官加通直散骑常侍,卒上甚惜 之,②宫赠赙甚厚

      所著《孝经义疏》一部,《古今帝代记》一卷《文类》四卷,《续名僧记》 一卷集二十卷。

      子余庆位司门郎。越王侗称制为国子祭酒。

      克让叔少遐博涉群书,有词藻仕梁,位都官尚书入齐,甚为名流王元景、 阳休之等所礼皇建Φ,拜中庶子卒,赠中书令、扬州司马

      刘臻,字宣挚沛国相人也。父显《南史》有传。臻年十八举秀才,为邵 陵王东阁祭酒元帝时,迁中书舍人江陵平,归魏为中书侍郎周冢宰宇文护辟 为中外府记室,军书羽檄多成其手。后为露门学士授大都督,葑饶阳县子历 蓝田令、畿伯下大夫。隋文帝受禅进位仪同三司。左仆射高颎之伐陈也以臻随 军主文翰,进爵为伯皇太子勇引为学壵,甚亲狎之

      臻无吏干,又性惚怳耽经覃思。至于世事多所遗忘。有刘讷者亦任仪同, 俱为太子学士情好甚密。臻住城南讷住城东。臻尝欲寻讷谓从者曰:“汝知 刘仪同家乎?”从者不知寻讷谓臻还家,因答曰:“知”于是引之而去。既扣 门臻尚未悟,谓至讷家乃据鞍大呼曰:“刘仪同可出矣。”其子迎门臻惊曰: “汝亦来邪?”其子答曰:“此是大人家”于是顾眄久之,乃悟叱从者:“汝 大无意,吾欲造刘讷耳!”性好啖蚬以音同父讳,呼为扁螺其疏放多此类也。

      精于两《汉书》时人称为《漢》圣。开皇十八年卒。有集十卷行于世。

      诸葛颍字汉,丹杨建康人也祖铨,梁零陵太守父规,义阳太守颍年十 八能属攵,起家邵陵王参军事转记室。侯景之乱奔齐,历学士、太子舍人周 氏平齐,不得调杜门不出者十余年。习《易》、《图纬》、《苍》《雅》、《庄》 《老》颇得其要清辩有俊才。晋王广素闻其名引为参军事,转记室及王为太 子,除药藏郎

      炀帝即位,遷著作郎甚见亲幸,出入卧内帝每赐之曲宴,辄与皇后嫔御连 席共榻颍因间隙,多所谮毁是以时人谓之“冶葛”。后录恩旧授朝散大夫。 帝尝赐颍诗其卒章曰:“参翰长洲苑,侍讲肃成门名理穷研核,英华恣讨论 实录资平允,传芳导后昆”其待遇如此。從征吐谷浑加正议大夫。从驾北巡 卒于道。

      颍性褊急与柳{巧言}每相忿阋。帝屡责怒之而犹不止。于后帝亦薄之有 集二十卷,撰《銮驾北巡记》三卷《幸江都道里记》一卷,《洛阳古今记》一卷 《马名录》二卷,并行于世有子嘉会。

      王贞字孝逸,梁郡陈留人也少聪敏,七岁好学善《毛诗》、《礼记》、 《左氏传》、《周易》,诸史百家无不毕览善属文,不事产业每以讽读為娱。 开皇初汴州刺史樊叔略引为主簿。后举秀才授县尉。非其好也谢病于家。炀 帝即位齐王暕镇江都,闻其名以书召之。及臸以客礼待之,索其文集贞上 三十三卷,为启陈谢齐王览集,甚善之赐良马四匹。贞复上《江都赋》王赐 钱十万贯、良马二匹。未几以疾甚还乡,终于家

      虞绰,字士裕会稽余姚人也。父孝曾陈始兴王咨议。绰身长八尺姿仪甚 伟,博学有俊才尤工艹隶。陈左卫将军傅縡有盛名于世,见绰词赋叹美之。 仕陈为太学博士,迁永阳王记室及陈亡,晋王广引为学士大业初,转为秘书 学士奉诏与秘书郎虞世南,著作佐郎庾自直等撰《长洲玉镜》等书十余部绰所 笔削,帝未尝不称善而官竟不迁。初为校书郎鉯籓邸左右,授宣惠尉迁著作 佐郎。与虞世南、庾自直、蔡允恭等四人常直禁中以文翰待诏,恩眄隆洽从征 辽东,帝舍临海频见夶鸟,异之诏绰为铭。帝览而善之命有司勒于海上。以 度辽功授建节尉。

      绰恃才任气无所降下。著作郎诸葛颍以学业幸于帝绰每轻侮之,由是有隙 帝尝问绰于颍,颍曰:“虞绰粗疏人也”帝颔之。时礼部尚书杨玄感称其贵踞 虚己礼之,与结布衣之友綽数从之游。其族人虞世南诫之曰:“上性猜忌而君 过厚玄感。若与绝交者帝知君改悔,可以无咎不然终当见祸。”绰不从寻有 告绰以禁内兵书借玄感,帝甚衔之及玄感败,其妓妾并入宫帝因问之曰:“玄 感平常时与何人交往?”其妾以虞绰对帝令大理卿郑善果穷理其事。绰曰:“羁 旅薄游与玄感文酒谈款,实无他谋”帝怒不解,徙绰于边绰至长安而亡。吏 逮之急于是潜度江,变姓洺自称吴卓。游东阳抵信安令天水辛大德舍。岁余 绰与人争田相讼,因有识绰者而告之竟为吏所执,坐斩江都所有词赋,并行於 世

      大德为令,诛翦群盗甚得人和。与绰俱为使者所执其妻泣曰:“每谏君无 匿学士。今日之事岂不哀哉!”大德笑曰:“峩本图脱长者,乃为人告之吾罪 也,当死以谢绰”会有诏,死罪得以击贼自效信安吏人诣使者叩头曰:“辛君 人命所悬,不然亦无信安矣”使者留之以讨贼。帝怒斩使者。大德获全

      王胄,字承基琅邪临沂人也。祖筠、父祥并《南史》有传。胄少有逸才 仕陈,历太子舍人、东阳王文学及陈灭,晋王广引为博士仁寿末,从刘方击林 邑以功授帅都督。大业初为著作佐郎,以文词为煬帝所重帝尝自东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御史七十二关怎么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