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是怎样学习历史的

日本中学拼刺刀课 你知道日本是如何篡改历史吗(全文) - 网易河南
日本中学拼刺刀课 你知道日本是如何篡改历史吗(全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日本对于学生教育又出恶招了。3月底公布,日本中学新版“学习指导要领”在体育课程中,新加入了“枪剑道”。其实日本青少年教育的右翼化不是一天两天了,对于篡改教材掩盖历史也是有着自己的一套。
日本对于学生教育又出恶招了。3月底公布,日本中学新版“学习指导要领”在体育课程中,新加入了“枪剑道”。乍一听“枪剑道”你可能不是很熟悉,给完下图给你就会深恶痛绝了。这副模样有没有勾起国人记忆里的血海深仇?这玩意儿不跟抗战时期鬼子用的三八大盖一样么当然,那会儿练“拼刺刀”的不仅仅是军人。军国主义教育下,日本学生也必须接受“拼刺刀”训练。此次新版“学习指导要领”将“拼刺刀”划入中学生体育课程,是安倍政府在教育领域倒行逆施的又一恶毒招数。颇为蹊跷的是,文部科学省今年2月公示的新版“学习指导要领”草案中,一开始并未列入“枪剑道”。据日媒报道,公示期间,日本国会议员、“全日本枪剑道联盟”等势力通过各种渠道提出意见书,要求将这一科目加入课程中。目前,日本全国只有一所公立中学开设“枪剑道”。日本学校新学期始于每年4月1日,人们担心,在日本官方鼓励和军政要人的极力推动下,今后会有更多学校开始向孩子们传授如何“拼刺刀”。民间俱乐部里,学习“拼刺刀”的日本少年。试想新版“学习指导要领”实行后,这将会是越来越多日本中学体育课的画风。说起日本青少年教育的右翼化,设置“拼刺刀”课程只是安倍政府在教育领域持续开历史倒车、甚至还魂军国主义教育的最新一笔。不久前曝出的“地价门”丑闻中,大阪府的森友学园因其在幼儿园和小学试图复活军国主义教育,一度得到安倍夫妇的大力赞美。其实日本青少年教育的右翼化不是一天两天了,对于篡改教材掩盖历史也是有着自己的一套。日俄战争怎么说?先看日俄战争。日俄战争,是指1904年到1905年间,日本帝国与沙皇俄国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战争。《新日本历史》却认为,这场战争带有“解放战争”的性质,鼓舞了有色人种的独立意识,促进了亚洲民族的独立。在文中“对日本期待与警戒”一节中提到:“作为同样的有色民族,日本战胜了世界最大陆军国俄国,给了正苦于列强压迫的亚洲和非洲民族以独立的希望。”文中声称,亚洲各地此后出现的一系列致力于实现近代化和国家与民族独立的运动都是受到了日俄战争的影响。这种表述实际上就是鼓吹日本在明治维新并且国力增强之后,开始致力于解放亚洲民族。继续往下看。在描述日俄战争的同时,书中提到欧美开始出现所谓“黄祸论”,担心黄色人种会对欧美的白人优势地位构成威胁。蓝建中解读,在这里,书中提到“黄祸论”,其实是为了鼓吹欧美对日本的敌意,从而为对日美战争相关描述作铺垫。美化对亚洲地区的殖民统治在上图这一页中有一张图表,讲的是日本对朝鲜半岛进行殖民统治以后,人口、农田面积、农业产量、造林数、学校数目等都出现增加。日本右翼人士妄称,无论是对朝鲜半岛还是对中国的侵略和殖民,都是日本给所谓“落后民族”送去了文明。正是这种内心的优越感,导致了日本右翼对历史的不正确认知。在图表的旁边,还特地介绍了在中国台湾建设水库的八田与一,强调了八田与一对台湾水利和农业的贡献。这种表述是为了鼓吹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造福了台湾,而八田与一也一直受到台独分子的推崇。李登辉前往日本时,还曾到八田与一的家乡探访。推卸侵略中国的责任谈及侵略中国的历史,《新日本历史》这一章的标题为“中国的排日运动与满洲(9.18)事变”。这个标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即把所谓的“排日运动”作为引发9.18事变的背景。文中强调了“伪满洲国”取得的所谓成就,意在鼓吹日本的殖民统治如何给当地带来了所谓文明。提到“日中战争”,这本历史教科书把“七七事变”称为“支那事变”。蓝建中说,在日本,“支那”一词仍是日本右翼对中国的蔑称。省略描述慰安妇现在,日本安倍政府对日本强征慰安妇一事含糊其辞。那么,在日本历史教科书中,对慰安妇又是如何描述的呢?在这本《新日本历史》中,找不到慰安妇的描述。因为在这本书的编撰机构“新历史教科书编撰会”看来,慰安妇并不存在。鼓吹“大东亚战争”在对太平洋战争的描述中,《新日本历史》在“太平洋战争”之后加注了括号,写上了“大东亚战争”。日本右翼尤其中意日本当年采用的“大东亚战争”这一说法,意在鼓吹与美化战争对亚洲民族解放的重要意义。在谈到太平洋战争时引入基辛格的这一段话,意在暗示日本卷入战争是被迫的,是美国方面诱使的。这种想法其实正是日本右翼势力的一贯主张,他们声称,珍珠港事件其实是美国的阴谋,是把日本引入战争的圈套。日本又是“拼刺刀”又是篡改历史,中国该怎么做?随着日本社会的右倾化和保守化,右翼政治家越来越吃香,今后的日本历史教育不太乐观,日本年轻人与中国和韩国年轻人之间有关历史观的冲突可能越来越多。对于中国而言,最好的应对方法还是要做好自己的事、发展自己。从右翼编撰的历史教科书中不难看出,日本右翼对美国有着强烈的不满。因此,其实右翼政客从内心而言是反美的,但是迫于美国的强大,迫于需要联合美国遏制中国的需求,才在表面上做出了亲美的模样。而如果美国媒体或者政客一旦对日本的一些历史认识提出质疑,日本会非常紧张。比如,靖国神社游就馆的展览曾声称珍珠港事件是美国的阴谋,日本是中了美国的圈套才卷入了太平洋战争。然而,由于担心惹恼美国,靖国神社在2006年悄悄修改了有关说法。日,美国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海德在外交委员会的听证会上,就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一事,批评了靖国神社历史设施游就馆内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说法,要求进行订正。这是美国重量级议员在公开场合首次批评游就馆。日本媒体纷纷如临大敌,报道了这一消息。日本文化有着“服膺强者、欺凌弱者”的特点,恐怕只有中国的国力远远超出了日本,日本才能真正重视中国的言论,对于中国的抗议才不会置若罔闻。(综合来源:新华网 新华国际客户端)
本文来源:网易河南
责任编辑:HN009
关键词阅读:
+ 加载更多新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日本这两次改革分别向哪些国家学习的?日本的这一历史传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模仿的民族.在其发展历史上进行了两次改革,这两次改革分别向哪些国家学习的?日本的这一历史传统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分别是大化改新:中国(唐朝);明治维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启示: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想发展,就必须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进行改革,还要重视吸收外来文明的优秀成果,促进自己进步.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日本科学发展史给我们的启示
我的图书馆
日本科学发展史给我们的启示
日本科学发展史给我们的启示许锡良& & 今天去书店里买来了日本杉本勋编撰的《日本科学史》(郑彭年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5月第1版,原版为日本山川出版社1978年第1版。)想从日本科学发展的过程看日本改革的一些举措。我读此书,有以下几点启示。& & &一、日本的历史上,在中国已经有非常丰富文化节记载时,日本仍然在科学文化上是一片空白,直到公元263年,也就是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中国的儒学、刘徽的《九章算术》,才传入日本,这也是日本存有的最古的文化及数学。那时的日本时代年号称“应神朝”。在以后近1500年的时间里,日本的科技发展完全借鉴中国的,甚至照搬中国的,从造船术、指南针、纺织技术、医学、天文历法,甚至文字、诗词歌赋等等,涉及面几乎无处不触及。直到中国在1840年遭受鸦片战争失败,日本因此也开始被打破平静。陆续受到西方列强的骚扰与入侵。但是,此时的日本幕府保守僵化,采用完全封闭与排斥对抗的方法对待一切西洋文化与船队。在美国的佩里将军带领新式的用蒸气作动力的海军舰队侵入日本,打开国门之前,其实西欧的荷兰对日本已经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荷兰企图抢先于美国,与日本缔结通商条约,但是被当时保守顽固的幕府拒绝。不仅如此,日本当时还由政府颁布法令《禁止建造大船令》,与当时的中国一样,视西洋文化为一种蛮夷文化,不值得重视。幕府拒绝一切欧洲文明的进入,其理由居然是:“反正上托威福,区区夷人届时将会怎样?”(见上书,第299页,《开国》)等到美国海军将领佩里的舰队大炮一响,整个日本政府都惊呆了,因此日本幕府不战而屈服了。& &二、正是因为这次屈服,日本因外力的压迫,不得不寻求解救的办法。此时由过去的排斥、打击的兰学,视兰学为奇技淫巧的日本,开始解禁并大力扩大规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被迫开国以后,备感翻译人才奇缺,因此开设翻译局、开始培养自己的翻译人才,然后开办各类学校,研究天文、地理、军事、枪炮、物理学与机械学,学校向整个日本各个阶层开放,然后大力翻译种类外来的书籍,特别是西方有益的书籍,用官费出版发行向全日本公布。加强与荷兰政府的密切合作,开办荷兰语学校,派出大量留学生去荷兰学习,日本人学习外语的能力差,因此集中全国极少数外语、专业的优异分子,大量做专门翻译的工作。也就是说,日本在受到美国船队的入侵以后,其行为是非常积极主动的。日本教授杉本勋先生的解释是,日本的武士精神比中国的农耕士代夫,更能够敏锐地感到威胁与力量的对比的差异。其实,日本早在明治维新前的十来年,就开始改革了,只是这个时候的改革力度还不够大,存在的问题还非常多,与日本武士感觉到的力量的需要相距还相差甚远,于是一个以“尊王攘夷”为借口的政变开始了,而且进展非常顺利。& & &三、日本还在幕府时期的1853年因受到美国舰队的刺激,因此决定建设海军,他们第一个学习对象是荷兰,向荷兰购买军舰,并请求荷兰派遣海军教师,当时荷兰国王赠送给日本的“辛宾号(SOENBING)军舰,并派了二十二名海军教官到达长崎。这是日本第一艘以蒸气为动力的近代科学舰只。有150马力,载重量是720吨,装备火炮6门。日本开始正式介入西洋科学技术。先是学习驾驶蒸气动力船,后是学习修理并且制造技术。然后兴建造船所需要的铁厂。最早招聘了荷兰14名造船技术人员,目的在建70马力的船只。但是由于当时建筑工程设备与技术上的限制,没有成功。因为当时的日本“不用说西方建筑和土木工程技术,就连水泥、砖、玻璃等材料都没有。”(第307页)日本当时学习西洋的热情首先是从各藩属地,特别是长州、长崎、广岛等地的藩地开始,当时这些藩地分别称佐贺藩、萨摩藩和长州藩。他们学习西洋技术远远走在幕府的前面,为后来他们合力推翻幕府统治提供了科学技术上的保障。但是由于受到幕府的保守势力的限制,他们合力推翻幕府政府后,也就随着保守落后的幕府政治的崩溃,为明治的大力发展扫清了政治制度上的障碍。& &四、即使是日本幕府未期学习的西洋文化,与中国的洋务运动也大不相同。杉本勋先生说:“幕府末期洋学并不像军事科学和殖产兴业技术那样只限于科学技术,其范围从法律学、经济学、历史学那样的人文科学到哲学。”(第313页)但是,为了应对当时顽固的保守派,日本洋务改革派也曾提出过类似于中国的洋务领袖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提法,他们是由佐久间象山提出的“东洋道德西洋艺术”。因为幕府当时严禁西洋学说与技术,即使局部地让西洋学术进入,也必须严格审定,凡所有的翻译出来的书籍,在出版之前都要交给幕府检查审定,才可以出版。所以,当时的日本的洋务改革派,只有采用这个折衷的办法。但是目的仍然是为全盘接受西洋的一切思想文化技术。日本当时的“东洋道德西洋艺术”是一种权宜之计,因此是改革的起点,而中国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却是洋务运动的指南,是终极的要求。或者说是高压线。& & 五、日本越过“东洋道德西洋艺术”界线的办法是在学习西方道德思想时,首先强调指出西洋与日本相通的地方,也就是说所谓的“东洋道德”其实在西方也一样存在。因此不必太介意这是东洋的还是西洋的。因此趁机把西洋思想道德包装成日本古已有之的东西全面深入地学习。其次,随着学习与体制上要求,特别是在开放日本以后,必须要学会与西洋各国打交道。这个时候需要大量的国际法知识,精通国际惯例,需要学会统计学、经济学、政治学知识。随着实用的知识技术的深入与广泛的学习,“随着对洋学的理解之加深,懂得洋学和儒学思考方式不同,不能满足于'东洋道德西洋艺术’的学术观。”(第314页)而是开始全盘而整体地接受一种文化,因为他们深知,一种文化如果不是像大树一样连根拔起移植,那么是无法存活的。当时日本人是怎样对待西洋文化呢?杉本勋先生找到当时当事人的回忆记录说:“亲切地接受外国人的教诲,输入关于地理、制度、历史及其他事物的各种书籍,及至一读,始知彼国亦有君臣、政府其制度法律井然齐备。至于其他宗教文物,亦觉有足取之处。于是旧来想像全破,懂得外国人这长处不只在于器械、军制。”(同上书,第315页)(原作者选自《大隈伯昔日谭》)如此想来,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失败与屈辱,完全在学习西洋时失败的结局。而日本的发展,与富国强民却完全得益于全面深刻广泛地学习西方的各种文化,而不单单是学一点技术。这是中日最大的差别。 六、日本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日本在明治政府之前由于接受并吸收保守的中国儒家文化,并且视为正统,所以,在遇到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的科学与民主法治思想与制度时,基本上与中国一样是采用了非理性的排斥的封闭态度。这个时候虽然也受西方科学文化的影响,但是其情形与后来是完全不同的。杉本勋先生说:“进入明治时期,日本科学界的情况就完全改变了。幕府末期以前,在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基础上,西方系统的科学在政治制约下像贼风一样偷偷钻进来。与此相反,在明治时期,近代科学毫不客气地直接涌进来,科学界受到了文明开化暴风雨的洗礼。如和算、历学、本草、中医学那样的传统科学受此风一吹,完全枯萎,而被西方科学取而代之。”(第317页)这一段描述很好概括了日本在明治之前与之后对待西方科学文明截然不同的态度。幕府时期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外来的西方科学文明是用《锁国令》这样的法律来规制进入的。即使进来之后,也是视为异端。这种进来后受到种种挤压打击仍然顽强地却又以畏缩的形态生存于日本民间的西洋科学,杉本勋先生称之为“日本科学”,有别于明治以后在排除了压制条件后,可以自由发展的各种洋学。这个时期,科学的发展无论在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上都与西方的科学文明完全接轨,所以,这个时候日本科学改称为:“日本的科学”。七、日本洋学家、启蒙思想家的作用。日本明治政府成立的初始阶段,处于混乱的关头,出现了“日本向何处去”的现象。当时新政府刚刚成立,人心不稳,思想迷茫。此时日本的洋学家、启蒙思想家们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日本当时最著名的洋学家、启蒙思想家有这几个:福泽谕吉、柳河春三、小幡笃次郞、麻布弼吉、田中大介。在崇洋的人中,又分成一些专事介绍西洋“吃牛肉、打电话之类肤浅知识”的人,和像福泽谕吉这样的有深厚而系统的西学功底的思想家。日本明治政府在启蒙思想家的引导下,他们很快就确定了这样的大政方针,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在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创建新国家必须抓住欧化主义。”(第318页)从此开始了日本的“脱亚入欧”进程。因此,日本洋学家们也得到明治政府的大力支持。他们出入朝野,开办现代学校,翻译大量西洋书籍,打通体制与民间之间的界限。一方面能够顺从明治政府的体制,得到体制力量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他们的真正价值、存在意义在于率先教导那些独立于当时政治思想之外的、不熟悉世界形势、尚未蒙受文明和科学恩惠的国民。”所以,总的来说启蒙思想家们主要是活跃在民间,特别是那些未得到现代文明开化的民间。这些“洋学家们写书不是以西方人为对象,而是面向一般日本人。”他们“作为时代的先知先觉者而意气轩昂,思想中充满着'所谓科学就是人类进步的旗帜’这一主张。”(第319页),他们不是在细枝未节上,也不是在技术上来向民众讲述科学,而是从“本质上着眼于科学深处的近代思想并将它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务使(变成)一般的民众理解的东西,它与传统的思考法及西方对事物的看法即自然观不同。也就是说要把科学作为一种思想,特别作为启蒙思想来把握。”(第319页)这就是当时日本的洋学家们启蒙的主要方式与主要目的。 就这一点我们得到的启示是:第一,思想启蒙,学习西方一定要得到政府力量与体制的支持,才会有民间的效果。否则启蒙思想家的命运就会很悲惨,而且愚民得不到改变,反而会被愚民愚行所吞淹。 第二,学习西方一定不能仅仅局限于细枝末节与科学技术层面和知识层面,而要深入到思想层面,把科学引导到思想文化与方法的层次,让人来认识,从而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去,化成社会风俗。第三,引入西方文化必然要有一个启蒙过程,特别是思想启蒙过程。启蒙阶段就是虚心学习的过程,要以完全虔诚的态度来对待自己不明白的东西,启蒙思想家不以世界先进自居,而是满足于以通俗的语言来全面介绍西方的思想。也就是强调常识、常理、常用方法对一个落后国家的重要性。 第四,坚定不移地学习西方文化,并且达到完全掌握,化民成俗的程度,创造自然容易出现。 第五,保守僵化的东西要通过政府体制的力量,要通过保持长久的开放政策,让人逐渐认识。启蒙思想家只是一个过渡时期,他们只是翻译、介绍者,但是远还称不上是专业人员。其目的是要让真正的科学登上舞台。这一启蒙的任务才算完成。八、日本的着眼点在培养可以制造“物”的人,中国的洋务运动是直接制造可以看得见的“物”。这是杉本勋先生对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的“洋务运动”作了一翻对比以后得出的观点。与引相对应的是,日本学习西方的科学,是以西医的引进为中心,而带动其他学科的引进的。日本从一开始就是重视人的因素。而中国当时的“洋务运动”则是以制造物所需要的数学与测量学,而针对人的医学几乎完全缺失。同样面对西方文化的入侵,日本的武士非常敏锐地意识到扩充军备、着手近代化非常急迫,富有强兵立时成为一个举国上下非常流行的口号。而中国当时是传统儒学培养出来的人文学士,对于力量的对比,比较迟钝。同时日本面对西方的军事强项敏锐地意识到这样几点:“一、在西方军事优势的背后,存在着经过产业革命的产业技术优势;二、产业技术优势的深处存在着近代科学思想;三、有必要培养本国的科技人才。”(第329页)但是,在中国则完全相反,“中国则通过一部分先进的官僚之手引进了上述第一点的西方军事技术并谋求产业近代化。以农本主义和科举制度为基础的清朝政府,其文官官僚在十九世纪内没有积极着手根据上述第二、第三点的认识进行真正的近代化。” 而日本“由明治新政府带头,不仅军事技术,还强力地直接着手于殖产兴业和进行各种制度的改革及人才的培养。在中国的革新派正徘徊于创造'物’的阶段,日本却培养了'制造物的人’。”(329-330页)以致以后中国在近百年时间里备受外国强敌瓜分蹂躏。中华民族的悲剧由此一念之差别,而拉开序幕。日本作者一语道破中国改革失败的真正原因,也是落后至今的真正原因。如果说,这样的失败教训只是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话,那么至少现在还是值得庆幸的。可是,实际上中国一百年后仍然没有走出日本人一百多年前指出的中国的这个错误的怪圈。我们现在仍然是在忙于制造物,而不是培养制造物的人。有了制造物的人,那么就是一本万利的。我们现在仍然以“中国制造”为荣,甘心于充当人家的手脚,而大片的教育却荒废了。即使致力于教育的振兴,却仍然不懂真正的教育为何物。日本最先引进西方的是医学,这就使日本在认识人的问题上远比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平台上。日本一直重视人的教育,把教育看成是培养人的事业,而不是其他目的的工具。我们与日本的差别,从一开始就差在这里,而且一直差在这里。到现在仍然差在这里。至今,我们的政府还要出钱四处兴建国学院或者孔子学院,我们教育精英们还在高喊“国学”的口号,而这是日本早在一百多年前就丢弃的垃圾。而且我们还在非常狭隘地在高喊“让诺贝尔奖见鬼去吧!”这里反映的何止是愚昧、顽固、麻木?日
馆藏&5595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幼儿园大班学习日本侵华历史,是不是有点早?幼儿园大班学习日本侵华历史,是不是有点早?好好爸爸百家号昨天我的女儿放学回家,我去接她,回来的路上她问我:”爸爸,我们的车是什么牌子的?是中国的吗?”我说:不是,我们的是日本丰田车。女儿突然大声说:我不要坐日本车,不要坐,日本人是我们的敌人。一边说一边就要开车门,把我吓坏了,一手抓住她的衣服,赶紧停在路边。我先批评了她,又给她讲这么做的危险,可我心中更纳闷的是这一切都是怎么回事?在我的询问下女儿告诉我,今天她们老师给她们讲了日本侵华的一些历史和事情,她们都非常讨厌日本人,如果让她的同学知道她坐日本车,一定会笑话她的。听到这些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我小时候也是听着爷爷奶奶讲这些事长大的,他们时常吓唬我:如果你再不听话,就让日本人把你抓走。也许他们只是把这些事当故事讲,来哄他们的孙子,并没有什么爱国教育的念头。可是幼儿园老师这么讲真的好吗?爱国教育是不是有点太早了?我觉得在一个人成长到能够独立思考之前,应该培养的是她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而不是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仇恨、怨望、恐惧的种子,这对她们的成长和正确的三观建立都是很不利的。因为她们并没有能力去判断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手段去应对。教育孩子爱国这点无可厚非,但更应该教育的是让她们爱自己的国家,而不是去仇恨别的国家。告诉她们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而不是教导她们美国人不是好人,日本人是我们的仇人,爱国不能建立在仇恨的基础上,而孩子绝对分辨不出爱国和仇恨日本人有什么不同。前两年曾听过这样一段对话:孩子:爷爷,那辆黑车是什么牌子的啊?爷爷:是大众的帕萨特孩子:哪国的呀?爷爷:德国的孩子:那个白色的呢?爷爷:本田孩子:哪里的车啊?爷爷:日本的孩子:那怎么不砸了呀?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好好爸爸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我是一个在努力学习怎么当爸爸的大孩子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环球视线》
罔顾事实 日本学习了什么历史?
24小时排行榜
  央视网消息:29号,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对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要求日本认真学习《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的发言做出了回应,他称钓鱼岛主权的问题是由旧金山合约确定的,历史上钓鱼岛就属于日本,他还说,他已经很认真地学习了历史,中国外交部对他的表态给出的回应是,缺乏常识,同时希望日方能够尊重事实,信守承诺。那么日本到底应该学习怎样的历史,怎样才算是正视历史的态度呢?我们接下来请叶海林先生和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副院长刘江永先生,继续来探讨这个话题。
  叶先生,我们看这个字板,中国外交部的部长王毅,中国的外交部部长,说了这段话,我觉得真是我从事这么多年国际新闻的报道,很少见的,说日本缺乏表态,缺乏常识,不可理喻,我们敦促这些人再老老实实做一回学生,重新看看《波茨坦公告》、《开罗宣言》,不要再说这种缺乏常识的话,您怎么解读一个国家的外交部部长有这样一种表态?
  专家观点:日若继续无视历史 将被中国无视
  叶海林:其实我觉得这个很自然,因为我们知道王毅部长是非常温文尔雅的,而且他长期在日本工作,应该说他对日本这套非常熟悉的,这样一个谦谦君子都说得出这样很强硬的话,足见我们面对面的发言人,的确说出了一些可能在中国看来是非常没常识的一些言论,有了这个没常识,或者罔顾历史的前面的言论在前,那就怪不得我们很坦率的直言相告,其实这样的事情在中日关系史上,最近十年不止一次地发生过了。回过头来说,当年回忆起来,李肇星做部长的时候,其实也出现过这样的问题。我们往往会发现,真是说有利益冲突没关系,但是连基本的逻辑都没有的情况下,其实你已经没有什么可以面对面对谈的基础。
  水均益:所以王毅部长用了不可理喻,你连大家全世界公认的东西,我们双方都已经确认的事实你都不认,那就没法谈了。刘先生,昨天您也来到我们这个节目,现在我们再来剖析一下,按照王毅部长,包括外交部发言人的话说,日本要学习的到底是哪段历史,或者说为什么我们说你好好学习一下历史?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刘江永:我认为有这么几点,首先战后日本得以恢复到国际社会,重新作为一个主权国家进入联合国,首先就是说,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外侵略失败之后,他作为日本国家的当时的统治者,日本天皇,还有日本政府,都在1945年8月,表示正式地接受《开罗宣言》和《波茨坦波公告》,特别是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宣布投降。因为《波茨坦公告》是中、美、英三国敦促日本投降的重要的国际法文件,其中规定根据《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日本必须要履行《开罗宣言》,它的领土范围就是现在的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根据《开罗宣言》他必须把从中国窃占的所有领土,包括中国东北,当时叫满洲,台湾、澎湖列岛、澎湖群岛等等,从中国窃占都要归还给中国。也就是说,日本已经正式接受了这些国际法则规定,宣布战败投降。在这个基础上,战后中日两国,在1972年恢复了邦交正常化,在当时发表联合声明当中,日方也表示,要遵守《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也就是说这个立场后来又被《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所确认。
  正在评论:片面解读历史 缺乏常识表态
  专家观点:日企图为霸占钓鱼岛制造法理&依据&
  水均益:是不是根据您的意思,在无论是战后的国际大家公认的格局安排和中日两国关系奠定正常化的关系当中,根本没有什么《旧金山和约》这个事?
  刘江永:应该说官房长官菅义伟,他所说的,比如说在《波茨坦公告》之前,我们就已经拥有了岛屿主权,那在《波茨坦公告》之前,他还占领台湾,还占领中国的东北,难道说《波茨坦公告》之前,你的就归你吗?完全是逻辑的历史事实的国际法的混乱,也可以说国际法的法盲。他应该了解,《波茨坦公告》恰恰让他必须放弃他过去窃占的那些中国的领土。再一个就是关于《旧金山和约》,这个《旧金山和约》实际上也是在1950年起草的时候,当时中国政府由中国的总理兼外长周恩来,对这件事情明确表明了中国的立场,就是说没有中国的参与,无论他的结果怎么样,中国都是绝不承认的,后来又发表声明,正式表示《旧金山和约》对中国来说是非法无效的,中国绝不接受,因为他里面是你们美日两国为主谈的一个国际条约。
  水均益:这个当时日方是接受的。
  刘江永:这个《旧金山和约》是在旧金山举行的有关日本和美国媾和的一个条约。
  正在评论:《旧金山和约》是美日私相授受?
  水均益:我是说当时中方的态度,说《波茨坦公告》,我们根本不可能承认的立场,日本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候是接受的。
  刘江永:当时日本承诺要遵守《波茨坦公告》,他跟中方谈,根本不能谈《旧金山和约》的事,因为那是美日两家的条约,你怎么能在美日两家条约来涉及中国的领土主权呢?怎么能把中国的钓鱼岛也包括在里边呢?因为从情况来看,正是由于当时其实日本也是在1972年邦交正常化之前,也是一直强调战后的秩序,他不愿意承认《波茨坦公告》,而是老拿《旧金山和约》说事,他就是在台湾问题上,特别是,《旧金山和约》的第二条,它只是向美国表示日本放弃了有关台湾,还有南沙这些主权,但是他没有明确按照《波茨坦公告》、《开罗宣言》所讲的归还给中国,而是按照美国冷战政策,搞了一个叫做台湾归属归境,说我放弃了,我就没有资格再讲它是谁的了。这次他又把这个东西拿出来,就是把第三条拿出来,因为第三条规定的是,就是日本同意美国单独托管北纬29度线以南的部分,也就是琉球部分,所以他说,既然如此,美国是单独托管了,我们也承认了,所以到了1971年,美国和日本达成了《归还冲绳协议》的时候,又是按照这个范围,把钓鱼岛也划到规划范围,所以他说这就是他所谓的战后的有关拥有钓鱼岛的法律依据,但是我们早就否认了,不承认,而且认为是非法的、无效的。
  水均益:而且你这是有点偷梁换柱的概念,叶先生怎么看现在日本又重新把《旧金山和约》搬出来当做一个挡箭牌?
  专家观点:《旧金山和约》不是中日关系的基础文件 《波茨坦公告》是认可日战后地位的基础
  叶海林:其实日本人很清楚,《旧金山和约》不是被美国人所反对,所以这是最基本的问题,如果《旧金山和约》不是日美签署的,其实这个和约日本人也不会用的,他并不是说因为《旧金山和约》内容对日本有利,还在于这个和约,他是不敢否认的,因为这个和约否认,也就否认了美日关系的基础,这件事情日本根本没有这个胆子。至于说《波茨坦公告》,或者从中国角度来说,这是一个连环套,是中日关系正常化是建立在日本承认《波茨坦公告》基础上的,而《波茨坦公告》第八条明确规定了,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叫做说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五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这五人之的是什么呢,就是英美中苏四个国家,也就意味着,日本的天皇当年是根据《波茨坦公告》签署的投降诏书,我们就可以往回再推导一下,假如现在日本要否定《波茨坦公告》,我们就可以说,日本的领土,是不是在这四个日本的传统岛以外还有,这事就存疑了,因为并没有人说,你没有经过战胜国批准的时候,冲绳不一定是你的。
  水均益:这样说,实际就会把历史倒回去很多了。
  刘江永: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他这个《旧金山和约》也没有提到钓鱼岛,也没有提到日本所谓的尖隔列岛,不足为据。
  主持人 水均益:好,时间关系我们就谈到这儿刘先生。好了,感谢您收看我们今天的节目,再见。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