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5级坦克给哪个上符

洞小威力大 苏联14.5的一些故事以及反坦克步枪的一些杂谈
我的图书馆
洞小威力大 苏联14.5的一些故事以及反坦克步枪的一些杂谈
捷格加廖夫PTRD-41&西蒙诺夫PTRS-41
&这一双大名鼎鼎的反坦克步枪兄弟是苏联二战中的步兵武器中与莫幸纳甘,波波沙41齐名的红军步兵的象征之物
其中PTRS-41那仅20kg的身躯下,拥有的是使用金属-陶瓷曳光弹时百米穿深达到对反坦克步枪来说骇人的50mm 100%击穿概率,最大能击穿60mm(在150米时击穿50mm装甲概率降低至80%)的穿深,以及半自动的射击机构,足以让他的那些栓动且威力底下的反坦克步枪同行们黯然失色,初速达到1060米每秒的14.5x114mm子弹可以轻易的使用BS弹在700米上撕开四号中型坦克的侧面装甲(30mm,对于早期型4号的15mm侧面已经可以忽略不计),并且使用金属-陶瓷曳光弹时在100米上100%概率击穿四号的50mm车体或炮塔正面装甲,并用半自动的火力迅速射击5发,让这台小小的坦克顷刻间变成幽灵车。
即使对于5年后后出现的德国豹式坦克的侧面,14.5x114弹药依然能造成相当的威胁。并且该弹种在米的理论精度极限距离上依然能击穿20mm装甲,使用这种弹药的PTRS&PTRD可以在最大距离“照顾”任何德国装甲车.
即使在近10年后的朝鲜战场乃至今天的中东,14.5x114,这款传奇的反坦克枪弹,依然在发挥着他的余热
在卫国战争的数不清的战斗中,对于PTRS&PTRD反坦克步枪来说,其中最著名的战斗当属日在Dubosekovo的316步兵师,即著名的潘菲洛夫师抗击德军的战斗。其1075团2营的反坦克手们对抗30台德军坦克,并在当日击毁了其中18台,此战充分显示出了14.5反坦克枪的强大作战效能,尽管全连最终只剩下五分之一的战士,只有6位英雄活到了战后,但是这段战斗的历史也最终成为了传奇,并被后世翻拍成数部电影,BTW最新的一部也快要上映了
电影 潘菲洛夫28 预告片中的PTRD
14.5x114的详细尺寸图↑
14.5x114与二战其他手持反坦克枪弹的对比↑
右起第二14.5x114,他的右边是美制12.7x99重机枪弹,左边是苏联12.7x108重机枪弹,右起第四为.55cal boys也就是英国的博伊斯反坦克步枪使用的弹药,再左侧的7.92x94为德军PzB39以及德控下捷克为德国设计的PzB M.SS.41反坦克步枪使用的弹药,再左边的各类如德国的一战货啊,波兰的反坦克枪弹什么的等等等等就不多赘述了,今天的主角是苏联
英军博伊斯反坦克步枪&
德军PzB.39 反坦克步枪&
值得一提的是,美苏两国都各自为其12.7mm重机枪弹研发过相应的反坦克步枪,比如12.7
Sholokova步枪和一款以勃朗宁M2重机枪改造的反坦克步枪
12.7mm&&Sholokhov步枪
12.7mm AMW &1936(暂称)
我们先来说说美国,30年代中后期坦克的装甲正在不断增强,就总体水准而言,当时的手持反坦克步枪依然是很有潜力在正常交战距离上击穿坦克的,许多国家都装备了较为轻便的介于10~20kg的手持反坦克步枪,比如博伊斯,PzB38,PzB39,等等
美国当时拥有能够承担这一角色的12.7x99 .50BMG弹,然而使用该弹的平台也就是老干妈M2HB过于沉重,全枪带脚架重达58kg,在行军的状态下需要分解并由三个人分别背负。作为便携的反坦克步枪显然有些不现实
然而死脑筋的美国人从没想过重新设计什么的,30年代后半叶,美陆军骑兵部队直接选择以M2这样一个不轻也不方便的蓝本为基础试图开发一款更轻更方便机动的不作为重机枪使用的M2延伸型号。
减重的思路很清晰,首先将M2HB的沉重三脚架移除,并用两脚架替换,同时增设手枪握把和扳机。后部由原来的扳机结构改为枪托或垫肩,这样配合手枪握把就能十分有利于单兵操作。
在上述构思下,最早版本的样枪就是把一挺标准的M2装在一个带了弹簧的壳子里(如图),射击时机匣的后座过程全部在这个壳子里完成以缓解可感后座。除此以外还有更大的垫肩支架,手枪握把内的半自动扳机组,更厚实的两脚架和为了减重裁短枪管等。
想也不用想这种设计能过就有鬼了,软框架版M2的想法很快进了垃圾桶
↑36inch枪管,半自动枪机搭配一个T3瞄具
该步枪的最终成品终极形态↓ 拥有45in 枪管
12.7mm AMW “反机械化部队武器”(Anti-Mechanization Weapon)
最终这个实验性的项目在美国正式投入二战的稍前夕被抛弃了,原因主要由于相比常规的M2重机枪,这款反坦克步枪型M2在偏转同样角度时反而需要更大的空间,进入射击姿势也更费劲。
而且在重量上,尽管整体重量减轻了20磅(9kg),但是相比M2HB能分解为机匣-枪管-脚架三个部分,M2 AMW仅能分解为两个部分,机匣上的两脚架和手枪握把都是固定的。这造成一个搞笑的现象,M2 AWM的两个部分中的其中一个重达77磅(35kg)。 简单概述就是,一个60kg的东西分三个人背每一人20kg左右,和一个50kg的东西两个人背,一个人35kg,另一个15kg。那还不如宁可选择前者呢
很快的,由于这类研发的受挫,美国很快就把兴趣移到了成型装药技术上,再之后诞生的著名的巴祖卡火箭筒什么的就是后话了。
回到苏联这边,并不同于美国的大段空白,12.7的反坦克步枪其实有许多种预选型号
我们就先说苏联这边唯一服役的一款12.7mm反坦克步枪——PTR Sholokov-41吧
沙洛霍夫步枪并没有什么出彩的或令人印象深刻的设计,几乎没有特色的照搬了毛瑟1918。但是如果要说起12.7mm 沙洛霍夫步枪,在这之前,我们还要说一些,PTRS-41(西蒙诺夫)以及沙洛霍夫诞生前的故事
名扬二战的西蒙诺夫PTRS并不是一个有多少历史的东西,事实上,他也许只是个救急用品
同样在30年代中叶,苏联在面临日益严峻的未来军事威胁下发布了13号政府法令,竞标了许多反坦克步枪,两年间,各大设计局或个人设计师的15种从12.7mm~25mm口径不等反坦克步枪进入预选,在进行了大量实验和调查后,日,红军炮兵总局发布了更加详细的第二轮竞标条件,提出了以使用NIPSVO开发的14.5x114子弹,在任何战斗环境下能分发给步兵连的半自动反坦克步枪研究项目,而著名的PTRS是第二轮竞标宣布后才开始设计的。
轻武器射程科学研究小组(NIPSVO)的工程师N.V&Rukavishnikova 的设计方案脱颖而出,已有的设计比较稳定,最终定型为了性能相当不错的14.5mm半自动鲁卡维什尼柯步枪(Rukavishnikova 39)准备大量投产&
↑图为卢卡维什尼科39步枪,也可以叫做PTRR-39 (PTR:反坦克步枪 R:鲁卡维什尼克首字母 39:年编号,对应的PTRS的S指西蒙诺夫,PTRD的D指捷格加廖夫)
在1939年8月的测试中,PTRR-39被认为是性能最优,参选者中性能最好的反坦克步枪。枪管长1180mm,重量24kg
(美帝:)
在当日的测试中,PTRR-39使用普通弹在500米击穿了20度摆放的20mm装甲,在100米击穿了30mm装甲(初速1010m/s)。
这种步枪易于使用,具有良好的操作感和射速,其尺寸在参选者中也足够小,长度仅为1.7米(PTRD步枪的长度突破了2米),这样的尺寸十分易于用士兵的肩带固定住步枪两端的手柄和连接座并由两个士兵携行,这个过程无需分解,也不需要使用任何专业工具在使用前进行拆装。
PTRR-39的自动机构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枪机锁定块的回转将火药燃气从枪管中导出,即导气式+回转枪机闭锁,弹药在一个固定在击针上的大型击锤簧驱动下被击发,扳机机构当中有一个杠杆式的保险丝位于扳机护圈的右侧。供弹部分拥有一个5发可拆卸弹匣,接在枪机左侧 (吐槽:图上的看起来明明是clip啊),瞄具为一个缺口照门配有1000米标尺。为了缓解巨大的后座力,安装了筒状的多室制退器,并且在枪托后增设了泡沫橡胶板缓冲。
PTRR-39步枪最初设计为架在轮架或摩托车轮上使用,后来增加了两脚架选项,不过相对于前者,在两脚架模式下设计显的有些困难。
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正式通过了为工农红军生产服役14.5mm鲁卡什维柯反坦克步枪的计划,并于1939年末试产了50支,且计划于1940年生产15000支列装部队。
仿佛一切都预示着PTRR的投产,身上戴满光荣的勋章名扬后世的场景此刻已经在鲁卡什维柯的脑中打转
天有不测风云,随着于德国的军事合作而接触了更多的德国坦克,苏联人突然发现他们过于高估了德国坦克的装甲厚度,最初他们设想的德国坦克正面装甲厚度最起码超过60mm,甚至做好了对方普遍防护力在80mm的思想准备,预想了一个原有步兵武器几乎完全失效的最糟打算,很明显的,德国人用实际行动给苏联人浇了一盆冷水。
首先挨刀的就是各种超级反坦克炮,诸如著名的70倍85mm火炮zis-23以及59倍107mm火炮zis-24,以及那门疯狂的70倍107mm zis-24M都统统下马。随后对于威力过剩的质疑终于慢慢的来到了反坦克步枪的头上,14.5mm反坦克枪弹的生产是否是浪费资源?激烈的讨论影响了PTRR的生产,同时苏军以大力生产压制火炮为重心,分配给PTRR-39的产能很少,这进一步的恶化了PTRR的处境。
在宣布采购以后的整整8个月间,PTRR真正交货的仅有寥寥数十把。此外再多次的再测试中,PTRR暴露出对沙尘污垢或发射药残渣相当敏感的特性,战地可靠性不佳。这也许是由于当时部分14.5mm弹药由于发射药的杂质问题,在发射后会产生大量火药残渣,极易堵塞导气孔。幸运的是,拜各种原因所赐,即使PTRR-39已经定型宣布生产,种种问题依然是在大规模投产前被发现了。当然,对设计师N.V鲁卡维什尼柯来说,这或许既幸运又不幸,幸运在他的设计问题没有造成任何人为此送命,不幸在他绝不会想到,他与名垂千古就差了那么一点点。
1941年6月鲁卡维什尼柯拿出了改进款的PTRR-M,6月23日也就是巴巴罗萨的第二天,红军依然有建议采购PTRR,并且在7月8日,最高军事委员会第二次发布了采购鲁卡什维柯PTRR的指令,然而很快,这项采购计划被彻底取消。由于PTRR在大规模生产性上的劣势,复杂结构需要的生产准备等都没有时间留给苏联来等待,最终仅有复数PTRR参加了莫斯科西面的战斗并且据信已经全部损失了。
在从宣布投产PTRR到卫国战争爆发的20个月中,西蒙诺夫的PTRS41彻底改变了鲁卡维什尼柯的和他的步枪的命运,并夺走了他本来几乎已经牢牢抓在手里了的荣誉....
话题回到12.7沙洛霍夫步枪
1941年6月,苏德战争全面爆发。由于14.5mm反坦克步枪的生产耽搁,苏军中能手持的反坦克武器极度短缺,6月25日苏军紧急要求生产一种反坦克步枪立刻救急,这被选中的,就是作为“紧急预案”的沙洛霍夫步枪。
考虑到12.7x108也能对德国装甲造成威胁,设计师V.N沙洛霍夫直接采用了一战时期的德国毛瑟1918&T-Gewehr反坦克步枪的设计,扩膛后使之能发射本国的12.7x108重机枪弹,同时安装了一个效果良好的制退器,保证了不会出现一战德国那种“左肩一枪,右肩一枪,然后进医院”的笑话发生。这一型武器于同年在图拉兵工厂测试,860m/s初速,试验中400米击穿了垂直的15mm装甲。
单发,栓动结构,可调标尺600米,实战中使用过49g的B-32穿甲燃烧弹以及54g的BS-41穿甲燃烧弹,两者初速分别为870和850,并且可以使用航空机枪的B-30 BZT穿甲弹。
最初仅有莫斯科高等技术院校紧急生产,随后OKB-16也生产了数百支以支援前线&
(注:OKB-16,也就是A.E努德曼所在的设计局,二战中后期设计了努德曼-苏拉诺夫 NS-37 NS-45等重型战斗机机炮,以及后来装在mig15上的N-37,NS-23均是设计局的杰作,70年代还研发了9K31 箭式防空导弹)
其实12.7x108使用更好的弹药,也确实能够在200米左右对轻型坦克造成可以击穿效果,1942年的报告,俄联邦国防文库编号38-,其中使用德什卡重机枪对Pz38(t)进行了射击实验,弹种不详,猜测为B-32。
8发子弹击中38T,其中4发因为倾斜部分或射击到无效部分,只留下平均13mm深的坑,另外4发有效击穿。在150米的距离上,4发试射全部击穿。
在200米处瞄准侧面的15mm30度部分射击,4发击穿,另有9发留下13mm凹坑。
距离150米的位置瞄准侧面,其中7发击穿2发留下14mm凹坑。如果在此基础上使用硬芯穿甲弹进行射击,对于各种轻型坦克完全能够在300米上进行有效的战斗。
同样的测试也使用了一台四号坦克,结果就并不是很好但是也并不是绝望。100~50瞄准炮塔侧面时12.7x108机枪弹只在上面留下了15~18mm深的凹坑。不过同样在测试报告中,在100米的距离上可以刚刚好的击穿“20mm侧面装甲”,后部也可以在100米内击穿,我个人怀疑也许只是一台糊厚了的早期型15mm侧面四号,如果把30mm侧面工差差到只有20mm厚,那可不得了了。
由于仅仅是救急,新的14.5x114反坦克枪大规模列装后,沙洛霍夫步枪就停止了生产
说起14.5x114,只言片语中也能发现,卢卡维什尼科39并不是唯一一种参选的14.5x114反坦克步枪,在PTRS和PTRD诞生前,其实有那么一大批竞标参选者,他们之中不乏一些有意思的设计和故事
Shpitalny反坦克枪
如果说OKB-16生产沙洛霍夫仅仅只是生产而已,那么有这样两位著名的航空机炮巨头,他则是颇有兴致的亲身的参与了反坦克步枪的竞标研发
他们分别是鲍里斯-伽弗洛维奇-施皮塔尼(Борис Гавриилович Шпитальный)&和 塞米杨-弗拉迪米洛维奇-弗拉迪米洛夫(Семён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Владимиров)
光听名字也许还不熟悉,这两位就是大名鼎鼎的ShVAK机炮的设计者。其中施皮塔尼更是同时主导了著名的施卡斯(ШКАС)机枪以及施瓦克(ШВАК)机炮的开发,两者都大规模运用于苏联二战前以及二战期间的主力战斗机上。
先说施皮塔尼
Shpitalny反坦克枪&
在那时,靠着施卡斯和施瓦克已经成为大牌航空火器设计者的施皮塔尼也参与了那年的14.5mm反坦克步枪二次竞标,施皮塔尼反坦克步枪(以下简写为PTRSh-39)就是他的参选作品.
使用单发手动侧面装填自动抛壳的操作方式.尽管是单发但是由于省去了手拉枪栓的过程,火力相比栓动依然是压倒性的。而且不会有装填弹匣的时间,实际上来说就火力的持续保持能力而言要优于PTRS和PTRR。
自动抛壳方式是枪管短行程反冲式枪自动,枪管由一个特殊的斜置衬垫固定,机匣上有一个托盘式的结构易于快速装填一发子弹。
扣动扳机后,击锤击发发打出下一发子弹的同时抛壳。扳机的设计也是独一无二的,而且似乎并没有设置保险。
在随后的射击试验中安装了PE瞄具且多次命中了1500米外的小型装甲车目标(具体多大的目标未知),枪管上还安装了一个细长的阻火器,同时配有两脚架和木质枪托。
施皮塔尼步枪最后在1939年的最终选拔中还是给刷下去了,并且仅有一个原型枪
Vladimirov反坦克枪
图为PTRV-38,可以看见上面的PE瞄准镜
S.V弗拉迪米罗夫的设计,相对于于他的搭档施皮塔尼那颇为个性也充满特色的设计
弗拉迪米洛夫的设计保守了许多,1938年8月他首先提出了三个个方案,分别采用12.7x108,14.5x114和某种20mm弹药,笔者猜测为20x99。使用14.5和12.7的设计大同小异,但是使用20mm的PTRV-20-38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全自动武器,然而因为沉重,机动不便,穿甲威力低下和缺乏维护性能被迅速的否决了,样枪重42kg,长2215mm,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记载了。
12.7x108的样枪重23kg,初速1034米每秒,总长度为2145mm
在日的第二轮竞选条件明确规定使用14.5mm弹药后,使用12.7x108方案也被否决了,最后拿出的方案就是PTRV-38
PTRV-38的供弹具和两脚架的特写
PTRV的供弹由一组5发弹夹支持,使用时塞入供弹用的这个盒子里
供弹方式特写
&在38年8月射击实验中,PTRV的供弹具设计和初速都比较令人满意,但是并不理想的精度以及雪上加霜的仅有150~200发的糟糕枪管精度寿命,军方提出建议增加精度和使用寿命的建议后婉拒了PTRV-38型步枪
在卧薪尝胆一年后,1939年8月的弗拉迪米洛夫推出了他的改进版,PTRV-39步枪&
39版移除了那个扩为14.5mm口径的早期型dshk重机枪的冲击式制退器,和38版一样使用反冲式后座原理自动,射击时枪管会进行超长距离后座(330mm)且带有一个自旋的过程,在后座影响下活塞会退回阻铁的位置,然后在弹簧的作用下被弹回原位
对于这种结构(笔者:)
39版全枪重22.3kg,全长变为2012mm,能够被分解为8.55和9.5kg的两个主要部分,在士兵的个人携带使用方面比PTRR还要方便很多,战斗射速15发每分。
在月间,弗拉迪米洛夫PTRV-39和鲁卡维什尼柯PTRR-39进行了最终对比,由于试验中的故障率远高于PTRR-39,PTRV-39最终也被刷下
反坦克枪之传奇的开始:PTRS-41
&命运就是如此的多变,在无数坎坷挫折和激烈竞选后,谁都没能想到的是,尤其是本来的“胜利者”鲁卡什维科没能想到的是,这最后的获选者,竟是一款38年参选时完全没有人注意的步枪。西蒙诺夫和他的PTRS实际上并没有能赶上第二次选拔。当PTRR的生产因为对14.5的意义质疑而怠工直至暴露许多问题的这段时间内,西蒙诺夫一直致力于将其PTRS步枪的设计更加完善化。
于是当1941年战争爆发,苏联急需反坦克武器时,PTRS-41作为一个成熟的设计,以一个绝对的黑马姿态登场横扫了所有对手,以兼顾优良的生产性,轻便的重量,半自动凶狠的火力和良好的战场可靠性这样一系列梦幻般的性能毫无悬念的赢得了订单和生产,无愧于费德洛夫和捷格加廖夫的“天才”学生西蒙诺夫之名(было привлечено и КБ его талантливого ученика - С. Г. Симонова)
西蒙诺夫和正在试射PTRS的战士合影
PTRS步枪采用导气活塞式自动原理,偏移式闭锁枪机。短行程导气活塞安装在枪管上方,导气箍上有气体调节器,可切换3种导气量,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调节导出的火药燃气压力,以克服污垢或寒冷天气带给自动机的影响。&五发弹夹从打开的弹仓下方装入,但也可以从上方的抛壳口手动装入单发弹药。枪上配有空仓挂机机构,只有枪机被锁定在后方时才能打开弹仓装填。为了缓和后坐力,PTRS也安装有高效枪口制退器,和PTRR一样,枪托底板上添加了橡胶缓冲垫。
最终,日,最高军事委员会宣布正式采购PTRS和PTRD两种步枪互相搭配。由于设计相对于几乎极端简化的PTRD还是稍显复杂,PTRS的生产速度依然还是被PTRD压着 ,截止1941年底他仅仅造出了77支并参加了莫斯科会战,然而很快,到42年,这个数字提高为63308支。最初的生产工作由图拉兵工厂进行,随后由萨拉托夫兵工厂接手。
PTRS-41的供弹具,内置弹仓结构&
PTRS-41的枪机&
14.5x114的PTRS-41用弹夹&
PTRS的标尺特写
械瞄具的表尺从100米至1500米可调,每50米一个增量,不过对于人体大小的目标,300~400米就是一般的实用射程了,反人对于PTRS的精度来说相当棘手,但是对于坦克等目标而言,这个精度是完全够用的。
PTRS-41不仅仅活跃在二战,在二战后的朝鲜战争以及今天的中东和乌克兰战场都能找到其身影。
叙利亚反对派使用PTRS-41射击
顿涅兹克人民共和国起义军使用PTRS步枪,值得注意旁边的SKS半自动步枪,两者都由西蒙诺夫开发,结构上SKS只是PTRS-41的等比例缩小产物,可谓是一家合影&
有高就有低,为了满足极端的生产性,就要设计出极端的简易设计,PTRD就是这样的一个代表。
卫国战争初期极其需要步兵反坦克武器,以至于12.7沙洛霍夫这样的步枪都得以投产了一小批,一款超级简易,具备绝对生产性的反坦克步枪方案被提了出来,那犹如一根钢管一根扳机一根枪栓的组合一样简单的PTRD的前身就诞生了。
最初的思路是像施皮塔尼步枪一样,捷格加廖夫考虑制造一种单发半自动步枪,不过战场上缴获到的波兰Wz.35和德国PzB39的简易构造让捷格加廖夫放弃了这个念头。为了进一步提升生产性能,捷格加廖夫将单发半自动改为了一种能单发抛壳的手动步枪。 这种设计同时也是PTRD这个看起来毫无特点的步枪身躯下隐藏了一个最大的特点,该枪的枪管在射击时会进行长距离后坐(约65mm)并压缩枪托内的弹簧缓冲器,对于一把单发步枪来说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大幅减缓后坐力。当枪管后坐过程中,拉机柄会撞到枪托右侧坚起的一块金属板上,在金属板的斜面作用下迫使拉机柄向上运动,从而使枪机旋转和开锁。然后当枪管后坐到位而停止运动时,已经开锁的枪机则在自身惯性的作用下继续向后行动,从而抽出弹壳。但由于没有弹仓,所以弹壳从机匣下方的抛壳口抛出后,射手需要用手从机匣上方的装填口装一发新弹进弹膛内,并用手操作枪机闭锁。
PTRD的自动抛壳过程&枪管长后坐缓冲,加上安装了高效的制退器,以及成为标配的枪托底板橡胶缓冲垫,PTRD射击时的可感后坐力很低,是一般士兵都可以接受的。
PTRD反坦克枪的机械瞄准使用简单的翻转式表尺,其中一个缺口用于100~400米,另一个缺口用于400~1000米。另外,机械瞄具的瞄准线偏左,是为了提供更舒适的射击姿势,和避免自动打开的枪机不会打到射手脸上。由于枪自身很长(2米),因此配备折叠式两脚架,并附有一个提把便于携行。
PTRD射击小组的训练,一个标准的PTRD射击组至少要有两名士兵,一名射手兼装填手,另一人负责观察指示目标,战场上,复制观察的副手也往往携带冲锋枪应对突发状况,如下图所示↓&
每一个单位的PTRD步枪所需要的维护和其他部件相当少,只有一个整体清洁棒,一Dvugorlovaya奶嘴刷,一把螺丝刀和一把钥匙,一个基数弹药为一个帆布包,内置20发弹药,一个基本的射击组通常携带两个帆布包的弹药。
实际上PTRD开始生产的时间比PTRS还晚,首批是从1941年10月生产的,但是对比PTRD截止年底仅仅77把的惨状,PTRD在两个月内已经服役了17688把之多,1942年的总产量更是达到了184800把,已经达到了PTRS的三倍。大量被缴获的PTRD步枪也被德军使用,命名为了PzB783(r)
反坦克部队的行军队列,可以看到PTRD的数量明显多于PTRS&
在二战数年后的朝鲜战场上,还有个有趣的现象,有许多美军把从北朝鲜手中缴获的PTRD更换了一根M2HB的枪管,使用12.7mm机枪弹作为狙击步枪使用,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威廉-布若非改造的一支PTRD了
略有些偏题,让我们回到14.5
随后的发展&&
在一系列三号四号或其他更轻的坦克遭到苏联反坦克步枪小组伏击造成击伤,击毁,人员损失,甚至被完美的“人去车留”后,14.5x114带来的威胁终于迫使德军不得不针对性的安装了5mm的间隙附加甲,这样的间隙使得PTRS的弹丸在击穿这5mm的外裙后没有足够的动能击穿间隙后的30mm装甲,得以保护组员。
一台典型的加装了的四号坦克
尽管被直接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大幅度降低,然而炮管等设施依然是得不到保护的,即使在战争末期,依然有不少地方上演着反坦克步枪连续射击破坏德军战车炮管导致对方失去战斗力无法战斗的好戏。 在二战结束后不久爆发的朝鲜战争,PTRS-41和PTRD-41也被朝鲜军/志愿军拿来攻击美军的轻型单位或是在250米上对着美军M4A3E8谢尔曼中型坦克不到40mm的侧面装甲进行密集射击
可以看出,反坦克步枪在当时依然有用武之地,最起码对二战的德军来说,PTRS依然是一个充满威胁的角色,这款步枪对四号坦克的侧面有效距离超过700米,这几乎是美军使用的巴祖卡火箭筒的有效射程的7倍,同时拥有着更高的精度,更好的隐蔽性和甩开一大截的初速度,尽管苏军的专业反坦克枪手还是在43年同比42年“转业”了一半,反坦克步枪越来越多的成为一般的步兵,炮兵甚至坦克兵选取的武器
由于战争烈度提高和德军动物园的引入,战争中期,苏军对于反坦克武器的需求也在猛增,在1942年一月,反坦克步枪的服役单位还只有8116个,然而在43年的一月,这个数字暴涨为44年增速下降,但是也有142,861个单位,换而言之,这两年间增长了17.6倍!
正在进行PTRD反坦克步枪使用教学的苏联军校教官和他的学员
在库尔斯克会战中,中央方面军总共消耗了38.7万发14.5mm反坦克枪弹,即每日消耗约48,370发,而沃罗涅日方面军总共消耗75.4万发反坦克枪弹,平均68,250发每天。整场库尔斯克战役,反坦克枪弹总共消耗了高达350万发,他们被用来射击任何东西,坦克,装甲车,步兵,火力点,在800米上射击各种碉堡掩体或是射击500米内的飞机。14.5mm反坦克步枪成为了苏军士兵离不开的好伙伴。
尽管14.5x114已经成功的迫使一款中型坦克为他设计附加装甲,他的一生已经充满无数战绩和辉煌,功德圆满。然而苏联人并不满足于此,14.5x114的BS41&金属-陶瓷曳光弹在100米 50~60mm穿深,在日益严峻的1942年末,对于已经部分加装了裙甲的三号/四号坦克或三号突击炮的侧面,反坦克步枪的效能也已经大不如前。
CAMD RF 38-
卫国战争早期14.5x114步枪对德军三种坦克的射击,分为轻中重三种,其中并没有表明具体是什么坦克,只说明是德国坦克
其中对于重、中型坦克的45mm10度的首上正面装甲在100米并无法稳定击穿,考虑到本测试进行的时间紧(笔者:哪台德国坦克当时首上是45mm10度?也许是50mm,实造误差,并将4号误解为重型坦克,3号理解为轻型坦克),只有在面对某个“首上25mm,首下40mm,侧面15mm”的“轻型坦克”时,PTRS才能稳定的在300米外保证干烂对手身上的每一寸部位&
步兵师开始越来越多的面对德军中数量猛增的伴随步兵的三号突击炮,对于轻便的更强的反坦克需求在步兵中呼声越来越高。在与装甲部队的对抗中,对付正面装甲得到了增强的三号/四号,PTRS等步枪想要用高速穿甲弹击穿其正面,枪手同样要埋伏至150~100米内,这极大提高了射手面临的危险。同时,关于德军新型的虎式坦克的情报也开始进入苏军视线,虎1的正面装甲普遍超越了100,侧面也拥有PTRD&PTRS步枪0距离也无法击穿的82mm装甲,侧面最薄弱部分也有62mm,超过BS-41穿甲弹的100米最大穿深为此。苏军提出了更远的射击距离和穿深的更高威力反坦克枪计划,PTR们的历程还未止步。
早在1942年末,要求能够在300~400米上击穿装甲强化过的德军中型坦克以及近距离可以伏击德军潜在重型坦克的新式反坦克枪的研发工作就已经开始,由于关于德军新型重型坦克的资讯很模糊,竞选的条件也很模糊。不同于1938年的百家争鸣,的这场竞标仅仅只有主要三个机构于1943年呈递了自己的设计,同年的各大设计局争先恐后的拿出了自己的各种成形装药破甲手雷、枪榴弹亦或是火箭弹,反坦克步枪受到的冷遇已经能够被直观感受到了。
这三个主要参选枪分别为
20mm的 RES重型反坦克枪 PTRRES-42
14.5mm 布留姆反坦克枪 PTRB-42
以及一位老面孔
PTRR-39的设计师卢卡维什尼柯的新枪——PTRR-42
我们就先从这个PTRR-42开始,不知道是不是由于自己的成就和荣誉瞬间粉碎的刺激太大,鲁卡维什尼柯表示自己的设计虽然能够依靠微小改动发射14.5x114,但是他本人就是拒绝使用该弹作为样枪,这把样枪的口径是12.7mm。新枪并没有跟随新的“高威力”指标,PTRR-42瞄准了正在红军中服役的PTRD-41反坦克枪,极其追求轻便和可靠,全枪长1500mm,重量仅仅为10.8kg,同样也是类似PTRD的自动抛壳,结构上用到了活塞。而且不知是否对供弹具做出了什么改进,样枪在试射中达到了15发/分的战斗射速并且能持续保持。根据委员会最终的报告,由于枪管需加工长度较之更短等特性,PTRR-42的生产速度将会比一只PTRD反坦克步枪快三倍(笔者:这是打算造人民反坦克枪?),通过更换枪管和抛壳口可以没有问题的通用14.5x114弹药。
然而2月28日,最终评估报告却写了一段极其有羞辱意味的话:“根据现有的资材对比,从重量、尺寸和适用性方面,鲁卡维什尼柯-42是国内目前最佳的猎枪范本”
毫无疑问,42~43年的苏军不会需要这样一款步枪。而在PTRR-42的这样一段羞辱后,鲁卡维什尼柯就再也没有参与过任何竞标....
20mm RES和14.5 Blyuma
现存于圣彼得堡军事博物馆的RES和Blyuma原件
PTR RES-42
1942年,设计师E.S拉斯切科 ,S.I叶尔莫拉耶夫和V.E斯洛霍斯金合作计划设计一款20mm口径的轻型便携式单发反坦克枪。
然后设计着设计着,他们设计成了这款全重带轮架79kg,不带轮架58kg的单发轻型反坦克炮。尽管如此,设计师依然奇妙的继续称呼自己的作品为“便携式反坦克枪”。
RES反坦克枪的展开和收纳运输/装填模式构造图
a为战斗状态 b为收纳运输
1-炮管 2-炮尾&&3 - 制退器, 4 - 导气孔; 5 - 拉机柄, 6 - 枪托 7 - 下降装置; 8 - 节套 9 - 防盾 10 - ;轮子 11 - 准星; 12-提把
炮尾的开启部分有一个手柄可以帮助打开,装填时能与安装在机匣上的一个凸轮互动。
扳机上拥有一个杠杆式保险,这个保险同样能作为行程限位器的释放卡笋
RES的扳机构造
21-释放卡笋 37-扳机片 38-外管 42-垫肩 43-贴脸挡板 44-中空的钢管 45-斜向保护套 46-连接件 47-弹簧 48-离合器&
49 -安装时的固定环
炮管拥有8根膛线,每一个自旋行程距离为0.38。炮口制退器为反套在炮管上的结构,从炮口位置紧扣着炮管,制退器由一个引流锥和一组环装结构组成,射击时会产生夸张的效果甚至有可能伤到周围的人(并不会对炮手有影响),但是试验结果表面其可感后座极其良好,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机匣的上部正后方是一个折叠枪托的驳接部分,也应该就是结构图上的46上部(1),机匣下部也就是下面那个46则是一个弹簧锁+开关,用来打开整个折叠枪托部分。一组弹簧内置在枪托中用于缓冲后座力带来的影响,配合制退器使用效果极佳。
炮尾的前端部分是一个斜面,装填时需要托着机匣,略有不便。(笔:其实完全可以添加一个支撑物解决啊)
为了解决枪身沉重带来的机动问题,设计组参考了37mm TsK反坦克炮的摩托车机动作战法,也设计过一个摩托车用射击支架,然而E.S拉斯切科坚持认为摩托车是一个高大,发出噪音暴露位置且十分作死的平台,最终在商讨下,该支架也仅仅停留在纸面上
图为37mm TsK炮的一种摩托轮架版变体,其穿深异常凶恶,甚至能秒杀45mm M1942发射超速穿甲弹&
RES的机械瞄具可以双眼瞄准射击,其他没有什么特殊的就不谈了。
轮架+防盾与枪身的固定只用到了两个螺栓(给力),RES由于装填略有不便,战斗射速一般只有8发每分,最低班组人数三人(炮手,装填手,观察手),弹药通常携带为3盒,总共24发
接下来,万众期待的威力时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造型凶残的20x150R
20x150R的弹底&
每一发20mm炮弹的弹头仅为约0.1kg(存疑?),初速约为800m/s,发射药使用的是6/7 фл,黄铜弹壳。弹头为钨芯+铝合金被帽(笔者吐槽:42年反坦克枪的钨芯弹普及率比坦克还多,毛子思维异于常人)
RES可以在炮架上存放8发备弹,首次测试时。该弹打出了100米穿深70,300米穿深56mm的成绩,实际上并没有满足三人设计之初,100米穿90mm的设想。如果我们进入上帝视角,这次首射的穿深威力也并无法击穿即将大量出现的虎式坦克的上部车体装甲,仅仅能在相当危险的近距离伏击下部车体侧面装甲。 随后,RES反坦克枪在科夫罗夫厂进行了二号原型枪的试射,并在改良了弹药后,将100米穿深拔高到了近80,然而这对老虎依然没有什么卵用,但是很不错的是,在300米内对于四号坦克的侧面也可以指哪打哪了。整个1942年,RES步枪总共生产了28支。不过,随着库尔斯克会战的爆发,动物园头一次以能让苏联人感到棘手的数量出现。RES的威力也显的迅速落伍,其本身和配套弹药的生产计划自然在43年下马。追求威力更强的反坦克枪的目光,落在了与RES一同竞标的某支武器上
14.5mm Blum反坦克枪
普遍有人认为,便携式反坦克枪的威力已经不太可能对二战的重型坦克起到任何威胁。
除开重型反坦克枪,30kg以下的级别更是想都别想
然而事实是,苏联设计师就是造出来了那么一个怪胎
布留姆反坦克枪
这款武器由设计师M.N 布留姆和S.V弗拉迪米洛夫合作完成,这个弗拉迪米洛夫也就是前文中的弗拉迪米洛夫PTRV-38/39的设计者。弗和布二人私下里关系甚好,合作也可算颇有历史,在1937年,二人就合作研发了布留姆-弗拉迪米洛夫自动炮。
在38年时,布留姆也参选了反坦克步枪的竞标,其拿出的作品是一个设计和弗拉迪米洛夫步枪极其相似但是使用12.7x108的布留姆12.7反坦克步枪。
PTRB-12.7-38
在1942年,高威力反坦克步枪的需求出现后,M.N布留姆立刻开始了研发工作,布留姆首先意识到,14.5x114弹头有极佳的穿深提高潜力,他并没有走拉、叶、斯三人的RES的路,布留姆瞄上了NKV工厂的沃尔科夫亚采夫所设计的航空用弹药,14.5x147弹。
武器为单发式,拥有一个对称的闭锁突笋,当击针击发后,枪栓会自动旋转并后退解开。扳机组结构包括扳机,机械杠杆,阻铁等。在扳机左前侧设置了一个较大的挡板用于收集抛壳。枪托上设置了一个沿袭自弗拉迪米洛夫反坦克枪的缓冲装置,制退器看起来像是改进过的dshk单室冲击式制退器。尽管枪械尺寸很长很大,但是重量仅为28kg,配有两脚架和手枪握把。
关于14.5x147
14.5x147立项之初本身是对23x152的穿深不满,要求以此为基础设计一款穿深超越Vya23且射速达到发每分的反坦克机枪(反坦克机枪啊卧槽!)
CAMD RF 38- &日 &
其中报告是关于一款使用’侵彻力不低于90mm‘的23mm炮弹改造而来的14.5mm子弹“的机枪的上车计划
文件中将此种机枪(猜测就是改造的Vya-23)和弹药统称为Vya-14.5
14.5x147弹起初是为轻型坦克以及IL-2开发的,直接暴力的使用Vya-23的23x152缩颈而来。尽管如此,弹型看上去却有着奇妙的协调感
该武器系统也确实遵循设计本意,在1942年于824号伊尔-2上试验,然而随后就音讯全无,试验报告也尚未被整理出来。
&左边为RES的20x150B,中间和右边分别为14.5x147普通弹和OKB-44设计的超速穿甲弹
Vya14.5唯一留下来的这款14.5x147弹随后便被布留姆选中作为自己新枪的利刃。尽管Vya14.5设计之初的指标对于弹药仅仅要求了初速不亚于1020,言下之意即必须明显超过14.5x114,然而实际结果大大出乎接触此弹前的布留姆的意料。
新弹的初速暴力提高到了骇人的1500m/s,超速穿甲弹竟然飙到了1750+ m/s,以至于让人怀疑这是否是某种锥膛炮设计,然而这确实是标准的常规身管火器。
这暴力初速的直接造物就是RES也无法匹及的,位居30kg级反坦克步枪顶峰的威力。
Blum于1943年8月参加了对虎1重型坦克的试验射击,数款火器包括RES在内也纷纷参加了试验,而最终试验的结果让人震惊
100米的距离上布留姆反坦克枪能够击穿虎1侧面装甲的任何一处。结合其自身300米穿70+的数据,理论上布留姆反坦克枪能在起码300米以及更远的距离稳定击穿虎1侧面下部的62mm装甲,这代表依靠伏击侧面布留姆完全拥有在良好伪装的状态下废掉50吨的虎1型坦克的动力并且对成员进行杀伤的硬实力。
还不仅仅如此,&CAMD RF 38-11377-12&指出,如果条件合适,1750m/s初速的14.5x147超速穿甲弹完全有能力在100米距离上击穿100mm装甲!
&进一步强化的Blum步枪的一种先进变体,半自动发射,采用了轮架,重达83kg
遗憾的是数据不详,实在整理不出篇幅
最终,布留姆反坦克枪因为尺寸太长缺乏分解运输的空间而没有被采用,但是其唯一的样品也成为了圣彼得堡军事博物馆珍贵的永久馆藏。
话说至此,苏联二战反坦克枪的种类、历程和研发的一些小故事,大概也就说的差不多了
其实如果要刨根揭底,这么一篇短短的篇幅是完全讲不清苏联二战前夕至二战的反坦克步枪的故事的,不过如果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大概的新知识,我倒也就挺开心了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符拉迪沃斯托克 苏联 的文章

 

随机推荐